📖 ZKIZ Archives


每個創業者可能都需要一個像孫正義的投資關鍵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9/145913.html

i黑馬:今晚,阿里集團將在紐交所掛牌,每股發行價68美元,按發行價計算的市值高達1748億美元。有外媒稱,阿里上市最大的贏家不是馬雲,是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孫正義因為阿里上市而一舉成為日本首富(還有媒體說有可能是全球首富),阿里巴巴上市就給軟銀貢獻了超過580億美元的回報。
 

\其實孫正義之於馬雲是關鍵投資人,而騰訊、360、小米等牛X公司都有關鍵投資人。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找到懂自己的關鍵投資人,事業就成功了一半。

日本人孫正義之於馬雲

據公開報道,1999年,孫正義主持了一場秘密的項目評估會議,王誌東、張朝陽、丁磊等國內的互聯網精英悉數到場。馬雲的業務講解剛到一半時,孫正義從椅子上蹦地站起來,很認真地說:“我決定投資你們,你要多少錢?”馬雲嚇了一跳,但讓孫正義沒想到的是,馬雲說他不缺錢,孫正義問:“那你來找我幹什麽?”馬雲回答:“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

馬雲的反應刺激了孫正義,馬雲被邀請到日本詳談,孫正義提議用3000萬美元換取30%股份,馬雲同意了,但回國之後馬上後悔了。在無數創業者垂涎資金的時候,馬雲竟然嫌錢多,這讓孫正義的助手火冒三丈,但幾經調和,雙方最後將投資金額定為2000萬美元——錢多意味著貢獻更多公司的股份。

四年後,2004年2月,軟銀攜手富達投資、華盈創投和GGV(Granite Global Ventures)等投資機構,再次向阿里巴巴投資8200萬美元,其中,單軟銀一家便投入6000萬美元。

正是上述的淵源讓孫正義撮合阿里巴巴接手雅虎中國、雅虎美國控股阿里巴巴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孫正義既是阿里早期的重要投資人,又是影響到阿里後來整個布局的投資關鍵人。

南非人JP之於騰訊

當新浪、搜狐、網易等公司已成規模,並通過上市獲得資本支持,騰訊還是一家只有18人的小公司,QQ註冊用戶雖已經達到2億,但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用戶數激增,服務器托管費用攀升讓馬化騰不堪承受,公司出現資金緊張,QQ將收費或者停止服務的消息盛傳一時。馬化騰曾試圖作價60萬元賣掉QQ,但都沒人要。2000年年初,騰訊好不容易獲得IDG和香港盈科總共220萬美元的投資,為此出讓了多達40%的股份。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馬化騰也從MIH獲得了第一筆回報(數百萬美元)。當然啦,現在南非人持有的騰訊股票按騰訊高達1500億美元的市值算,也近500億美元。

塗鴻川之於周鴻祎

據《中國企業家網》報道,郭去疾(谷歌中國創立者之一)回憶了當年塗鴻川和DanNove(高原資本合夥人之一)投資周鴻祎的情景:“記得2006年,流氓插件橫行,奇虎還在做社區搜索,在奇虎食堂和鴻祎吃午飯,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我問他:你這麽懂插件,沒想過做個殺流氓插件的麽?後來楊致遠封殺奇虎融資,我還被拉去高原資本向塗鴻川和DanNova為奇虎背書。在香格里拉Dan最後問我,如果是你自己的錢,你會投麽?我說會投。”

當時的另一個背景是,塗鴻川剛剛加入高原資本,而在此之前,塗鴻川之前供職的另一個基金曾經投資過周鴻祎的3721。這次,塗鴻川與周鴻祎想見算是老友重逢。據說,塗鴻川在投資報告上說:“這是中國僅有的真正了解互聯網的4、5個頂尖團隊中的一個。”這亦成為高原資本投資奇虎的基本理由。

這並不容易,當時周鴻祎在國內聲名狼藉,而且當時的奇虎並沒有顯示出有任何強有力的產品或者技術。

“當時有人跟我說,你這個傻瓜,為什麽要投周鴻祎?那是個騙子。”塗鴻川回憶說,“但我的性格是,要是有很多人合夥投的項目,我就不追風了。我這個人從小叛逆,別人一窩蜂做的事情,我就不想做。我的觀點就是,第一你自己堅信你懂。第二,你要參考外面的聲音,但如果你真的理解這個團隊的話,這就是個機會。”

塗鴻川純粹是沖著周鴻祎的團隊而去。

塗鴻川所說的團隊就是指當年周鴻祎做3721時的團隊,在周鴻祎出走雅虎之後,據說有近半的成員跟著周鴻祎出來創業。其中有齊向東(現奇虎總裁),姚玨(奇虎CFO)等人。

360上市,塗鴻川作為奇虎最大投資人,單項投資回報已超過5億美金(按照首日IPO閉市價,投資回報已經超過6億美金)。

劉芹之於雷軍

晨興創投創始人合夥人劉芹曾跟《創業家》&I黑馬講過,為什麽要投小米和雷軍:

對我來講,雷軍不管是做小米還是做另外一件事,都會取得成功,當然這個成功會不會像小米今天這樣我並不確定。

現在的創業環境和馬雲、丁磊、馬化騰、張朝陽那個時代已經完全不同。2000年的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發育還處於一種很原始的狀態,風險投資因此也處於早期摸索的階段,總的來講資本還是稀缺的。另一方面,那個階段的創業者也不是很有經驗,對資本市場、創業過程的理解也處於非常混沌的時期,創業也不是那麽多人都追捧的事。但那個時代有一個好處,就是雖然處在蠻荒之地,但只要創業公司能夠“長”出來,基本上就能“長”得很大。也就是說,雖然當時公司的存活率很低,但是生存下來之後如果想做大,相對來說阻力很小。

雷軍做小米的時候,雖然拿到投資的機會很多,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在互聯網生態里已經占有非常強勢的位置,創業者想要冒頭很容易,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比以前要難很多倍。

所以在創業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候,要求創業者具備的素質也就不一樣了。創業者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要不要站在巨頭的核心業務方向里,如騰訊的IM、百度的搜索。離大公司的核心業務方向越近,危險系數就越大。第二,現在想要創業,必須得有足夠的創新,創新度不夠意味著你能讓巨頭很舒服地進入到你的領域里,然後把你打敗。第三,就是速度一定要快,才能讓別人反應不過來。如果你不夠優秀,不夠創新,跑得不夠快,執行力不夠,你就活不下來。

比如像小米的做法,既有硬件又有軟件,還有生態系統,這種打法很多巨頭都不適應,這就說明它有顛覆度、創新度,使得巨頭不能舒適地切入到小米做的方向上來。反過來講,我們做米聊,就離騰訊的核心業務太近。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投資小米主要是看好雷軍。我們一直尋找的都是在一個正確的時機投一個特別大的趨勢性的商業機會,同時盡可能地選擇最優秀的創業者,小米和雷軍就比較符合。互聯網這個行業里面最稀缺的資源不是其他的東西,而是人。

我認識雷軍是2003年,小米創業是2010年,中間有7年多的時間,我能感覺到他一直在尋找一次新的趨勢性的大機會,同時他對創業這件事情有非常深刻的反思。大家都以為小米好像是一夜之間就成功了,其實忽略了這是一個優秀創業者通過轉變自己心態二次創業的過程。

在金山,雷軍通過自我造血的方式,在小部分資本的支持下,把公司帶到了上市。他跟我聊過怎麽通過“8年抗戰”把金山做上市的故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歷練。並且在此之後,他有一個長達四五年的冷靜思考期,非常專註地通過親自做天使去理解什麽叫資本市場、什麽叫創業過程。

聰明的創業者應該追逐大的商業機會,放棄短期盈利壓力,專註在幾個成功要素上,然後讓公司的價值通過每一輪融資被認可。這是一種全新的創業方法,和當年金山一點一點靠自己積累的成長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雷軍選擇在2010年進入安卓市場,是出於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和把握,他相信接下來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他一上來選了7位聯合創始人,而且選擇找VC來支持創業,而不是一個人持有全部股份。他其實不缺初期的錢,只是他意識到今天的創業不是一個人能做成的,要盡可能地聚合優秀的人力資源、資本資源、行業資源。最後,他選擇了把小米做到極致,把用戶口碑放到第一位,把產品的演進和叠代的速度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這是他總結了很多東西之後選擇的一種公司成長路徑,並不是偶然的即興之作。大家不要把小米想得很浪漫,創業不是那麽簡單的。”

現在小米估值已超過400億美元,成為劉芹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

看新聞,讀傳記,如此學習阿里的成功之道會否有如隔靴搔癢?

不如來讓阿里人親自為你解惑!

11月5日-7日,“中國合夥人”特訓營

4大前阿里核心高管現身說法

解讀阿里成功的秘訣——合夥人制度

不玩虛的——找問題,給工具,狠演練

打造真正適合你的合夥人體系!


創業家“中國合夥人”特訓營2014年11月5日-11月7日開班在即,名額有限!

報名請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I0OTM2NDUwMQ==&mid=201555150&idx=1&sn=65f4e6b865fed786930ed33580c93a75#r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70

“互聯網大帝”孫正義:被馬雲稱作“大智若愚”的小個子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46.html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余的話,仿佛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如是評價這位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小個子和他的事業生涯的貴人。

\
2014-09-22  TWM  
 

 

十四年前,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極力說服馬雲接受資金挹注,因為他在馬雲的眼神裡發現,「有一種動物的味道」。

而隨著阿里巴巴一路茁壯,敏感的主導權問題讓兩人展開枱面下的較勁。

撰文‧孫蓉萍

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社長孫正義,對於他的投資眼光,多數人只能自嘆弗如。因為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九月十九日將在紐約證交所掛牌,而出資超過三成的最大股東軟銀,十四年前投資的二十億日圓(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如今預估獲利將達到五兆日圓左右(約新台幣一.四兆元)。

軟銀的股價也因此水漲船高,九月十六日上漲三.九八%,收八六九八日圓,總市值則超過十兆日圓,僅次於豐田汽車,排名日本第二。且分析師認為,目前軟銀股價還未充分反映阿里巴巴的價值。

原本軟銀對阿里巴巴的出資比率為三四.一%,掛牌後阿里巴巴股權調整,比率降到三二.四%,投資報酬率仍可能高達二千五百倍。而十四年前的這項投資決策,孫正義只花了五分鐘。

時間拉回二○○○年初,孫正義回憶兩人結緣的場景:「當時我去中國,和二十家年輕企業面談,每家大約都談十分鐘;其中只有一家,我聽了五分鐘就決定投資,那就是阿里巴巴。剩下的五分鐘,換成我說服馬雲,請他一定要讓我投資。當時阿里巴巴營業額幾乎是零,還在負債中,也沒訂出商業計畫,可是我還是希望他務必要接受我的投資。」在這之前,馬雲已經被創投公司拒絕了三十八次。

孫正義是伯樂

沒看數字、簡報 就決定投資「我就是有一種預感,覺得馬雲會壓倒性地成長。他沒給我看數字,也沒有簡報資料,只透過談話,以及眼神交換,我就決定了。他的眼神,有一種動物的味道。」聽起來很玄,不過孫正義當年投資美國雅虎時(當時只有五名員工),也嗅到這種味道。一九九六年軟銀對美國雅虎出資比率曾高達三七%,九九年起陸續賣出,獲利逾二千五百億日圓。因此,日本人稱他為「天才投資家」、「煉金師」。

《今周刊》向軟銀詢問「孫正義是否會繼續持有股票」,軟銀的回答是:「目前正在緘默期,無法回答。」但孫正義在五月七日發布軟銀一三年度財報時曾提到阿里巴巴說:「IPO(首次公開發行)後也不打算賣股票。」他說:「當然不是永遠不賣,但是阿里巴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他強調阿里巴巴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因此軟銀旗下的企業約有一千三百家,但是孫正義親自當董事的企業,除了軟銀,只有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

隨著阿里巴巴愈來愈茁壯,兩家公司也在枱面下較勁。孫正義五月七日對於阿里巴巴的淨利和成交額表現非常滿意,第二天,軟銀的股價卻下跌。原來阿里巴巴在上市申請書中,限制軟銀的權限。

馬雲護主導權

刻意限制投票權 卻不撕破臉一般來說,只要有三三.三四%以上的投票權,就能在股東會上行使重要議案的否決權。軟銀對阿里巴巴卻沒有這個權利,因為上市申請書中規定:軟銀持股中超過三○%的部分,投票權交給一家由馬雲和蔡崇信掌管的股權信託公司。《東洋經濟週刊》指出,阿里巴巴前幹部甚至推測:「這次在美國掛牌,應該也希望藉機降低軟銀的影響力。」對馬雲來說,淘寶帶動阿里巴巴快速成長,半數以上股權卻由軟銀和雅虎掌握,實在是件麻煩事,於是他開始設法奪回主導權。例如他將支付寶的股權轉移到他自己出資的企業旗下,使得淘寶等網購業務和支付寶等金融業務,不論是組織面或資本關係面,都完全分離。

軟銀和雅虎自然不樂見自己的權益受損,於是三方協商後決定,收益抽成辦法為抽取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支付寶母公司)整體稅前盈餘的三七.五%,抽成範圍擴大到旗下其他事業,收益可望更高。看到阿里巴巴飛躍成長,大股東的想法也愈來愈複雜,開始動作不斷。

七月十五日,馬雲出席軟銀二○一四年世界大會,兩人在台上握手、擁抱,關係親密。孫正義雖有恩於馬雲,但兩人的關係,目前看來有點微妙。一般認為,或許阿里巴巴正在等一個擺脫軟銀的良機。

市場人士也正在密切關注孫正義的動態。短期內不賣的理由是,與其賣股票還要付企業稅,不如用股票當擔保來向金融機構貸款。當然這是阿里巴巴股票會上漲的情況下;如果成長趨緩,什麼時候賣都不奇怪。而且,有了大筆資金作後盾,孫正義極可能再出手收購企業,畢竟孫正義的字典裡,只寫了「收購」兩個字。

沒有軟銀 就沒有阿里巴巴——軟銀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2000年. 軟銀以20億日圓對剛成立的阿里巴巴出資3成以上2008年. 軟銀與阿里巴巴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2010年. 雅虎日本和淘寶合作,兩國消費者可以互相購買對方的商品2012年. 上述合作喊停2013年. 雅虎日本學習淘寶的商業模式2014年. 雅虎日本購物與支付寶合作

整理:孫蓉萍


孫正義:蚊子腿上找肉吃的夢想賭徒

http://www.xcf.cn/500frb/xwbd/201410/t20141017_646974.htm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曾如是評價這位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小個子和他的事業生涯的貴人。

  孫正義:馬云背後的男人

  十四年前,孫正義的軟銀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萬美元的賭注。不成想這個讓中國製造商與海外買家實現互聯的門戶網站日後竟演變成了中國頭號網上購物商城,軟銀所持的股份價值據估算也因此暴漲到了大約580億美元。這位身高僅1米5左右的韓裔日本人,借助阿里巴巴的上市再度問鼎世界首富。

  阿里創造了神話,馬云是個厲害的生意人,但還有個生意人,在賺著馬云的錢。他就是孫正義,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軟銀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

  阿里IPO,似乎最大的贏家不是雅虎,不是馬云和管理層,也不是各式各樣的投行券商中間人,而是孫正義。他借此再度成為日本首富,個人資產達到166億美元,並且,由於IPO中沒有獻售,孫正義身價更可能水漲船高。

  多年以來,雅虎與馬云和阿里巴巴因為控制權和支付寶事件,多有杯葛;但實際上,孫正義才是真正低調的幕後人士,他既是雅虎股東,也是阿里股東,在微妙的三角格局中,以看似淡泊實則犀利的投資風格,反倒笑到了最後。

  事實上,即便是盛極一時的阿里,也只是孫正義投資的冰山一角,在軟銀這個投資發動機上,跨越美國雅虎、Sprint和中國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之後,孫正義的生意版圖,還在繼續蔓延。

  馬云眼裡的孫正義

  「我說了6分鐘,孫正義給我3500萬美元。我沒想到錢來的那麼輕鬆,他沒想到我不是來向他要錢的。」

  ……

  後來想起來,這是我一生中最戲劇化的一個場景。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我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絡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面。當時我經營的阿里巴巴還算不錯,我選擇投資人很慎重,已經拒絕了38家風險投資商的資金,只接受了以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的投資,所以我並不缺錢。但是,從孫正義的眼神中,我知道我們一定要握手。

  孫正義和我說的第一句話是:「說說你的阿里巴巴吧!」於是我就開始講公司的目標,本來準備講一個小時,可是剛剛開始6分鐘,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錢?」

  我一下子蒙了,「我並沒有打算向你要錢啊。」

  我們對視了一小會兒,不約而同地呵呵笑了起來,四隻手也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不用說話,彼此心裡都知道,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早就注定了的。

  我見過聰明的人物有很多,孫正義卻是其中最特別的。他神色木訥,說很古怪的英語,但是幾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像金庸筆下的喬峰,有點大智若愚。

  我們都在這6分鐘內,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迅速決斷、想做大事、說到做到。

  後來我才知道,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只對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了投資決定。

  他對我說:「保持你獨特的領導氣質,這是我為你投資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一下子想起來,孫正義當年注資雅虎一億美元的時候,雅虎只有15個人,十分弱小,大概他也是看出了楊致遠的某些潛力。

  我對自己的能力極為自負,可是那次,孫正義給我上了一課,至今我都在研究:他銳利的投資眼光,是否來自神靈的賦予?

  我很榮幸有緣與孫正義先生握手。若是沒有這次握手,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事業不會像今天這樣順利展開,尤其是在我收購雅虎中國的行動中。

  從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至今,一直十分信任我,幾乎完全沒有干預過企業的相關事務。他和我的理念一樣,就是要贏在未來,對阿里巴巴作長期的戰略考慮。我常在電話中和他開玩笑,阿里巴巴如果缺錢,我第一個電話肯定打給你。他說,你當然應該打給我啊。

  沒想到這樣的玩笑卻在現實中得到瞭解釋。在我收購雅虎中國的過程中,他主動讓出了3.5億美元的股份。

  有媒體評價孫正義的行為只是為了套現,但是很明顯的是,他投資的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目前都處在飛速發展時期,如果繼續投入資金,或者繼續持有原來的股份,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和長期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當時3.5億美元的套現,對他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

  這種感覺,只有在我和他才能理解。雅虎、阿里巴巴、孫正義,都將錢押在了未來和信念上面。

  他對我說:「Jack,就是因為要跟你做一輩子的朋友,我才願意退出。」這句話,在我眼裡的價值,遠遠高出3.5億美元!

  在產業最底谷的時候仍然堅定不移堅持理想的人不多,孫正義就是這樣一個在全世界難得一見的大智慧的人。

  我要感謝井上篤夫先生,是他對孫正義長期的關注,並且用幾年的心血著作了《飛得更高》這本書,讓我以及所有讀者都認識了在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孫正義,也讓我堅信,「一切的成功都是緣於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

  大佬們眼裡的孫正義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瘋了,在1996年3月的時候,向一家剛剛興起的公司投以億計的錢顯得太沖了,但我們認為他不是靠運氣,他看到的是15年20年後的事情。——雅虎總裁楊致遠

  孫正義是個聰明人,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讓年輕人為他賺錢。——櫸翼集團董事長王欽海

  你和我一樣都是冒險家。——比爾 蓋茨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一個有夢想的賭徒

  外界評價孫正義是一個賭性極強的商人,他許多成功的生意,都帶有我用金錢賭未來的味道。膽大心細可謂是孫正義的一個鮮明特點。要想快速成長,他需要發揮這一「特長」,在一場場或大或小的賭局中接連勝出。

  1981年,孫正義創立了日本軟銀公司,主營電腦軟件銷售。公司成立之初,資本只有1000萬日元。他站在一個盒子上,對著手下僅有的兩位兼職員工宣佈:「10年內我們一定會賺到500億日元!」

  投身互聯網行業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賭局。公司剛成立,孫正義斥資800萬日元(他公司資本金的80%),參加了大阪家電、電子業界展覽會。孫正義一舉租下了規模與松下、索尼一樣大小的展區,參展商的條件也突破了大家的想像:孫正義來付展區的租借費和裝飾費,軟件公司只要帶參展軟件就行。在這次展覽會上,孫正義的展區被參觀者擠得水洩不通,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他之前的預想,雖然這次展會上的交易額只有30萬日元,但「日本軟銀」這個名字卻因此一炮而紅。

  1988年7月,孫正義建立起軟銀美國。當時局域網等網絡產業在日本還未興起,在孫正義看來,這樣的局域網也一定會在日本擴展開來。於是,孫正義想要聯合美國的諾威勒公司,這是一家從事電腦局域網軟件研發與銷售的公司,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5%。幾經周折,孫正義終於獲得了美國的諾威勒的信賴。1990年春,由軟銀和諾威勒共同出資的諾威勒日本企業成立,孫正義得以將局域網技術引入日本。

  當時雅虎正在準備公開上市,此時的雅虎已經盈利,現金流很好。剛開始楊致遠並不想接受孫正義的投資,當時,孫正義問楊致遠:「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楊致遠說是網景,已經上市的網景當時做得很好。孫正義接著說:「那好,我有1億美元,我一定要投一個互聯網企業,你不讓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競爭對手。」

  最後,雅虎接受了軟銀200萬美元的投資,雅虎在納斯達克上市時,軟銀向其追加了100億日元的投資,控制了雅虎35%的股份。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孫正義說:「和楊致遠他們一聊,我就知道這事非他們莫屬,所以決定賭上一切。」事實證明,對雅虎的投資是軟銀最成功的投資之一,雅虎的成長也為孫正義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1世紀初是最好的第二次投資互聯網的機會,當時中國的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在四處奔走尋找資金過冬。「感謝上帝,我們的第二次機會終於來了。」後來的發展也證明孫正義又一次押賭成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投資了阿里巴巴。當時的中國IT業就像當年他從美國引入局域網的日本:市場空白、企業野蠻生長、規則極不明晰。而走出互聯網寒冬後的中國IT企業為孫正義所帶來的價值,遠在數字之上。

  2006年軟銀收購沃達豐,孫正義開出了2萬億日元的「天價」。這個收購額高到連他自己都自稱是「瘋狂的賭徒」,在收購沃達豐的三天之內,軟銀股價狂跌60%,當時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孫正義失去了理智。而孫正義卻說:「無論多大代價,沃豐達之前在寬帶上的投入,能為軟銀省下多年的時間」。

  2012年10月,孫正義再次展開豪賭般的收購。軟銀斥資約20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這比當時日本史上最大的海外併購案備受市場反對,軟銀股價出現持續暴跌。

  面對市場的廣泛質疑,孫正義給出的回答卻是:「我是一個男人,任何一個男人都想成為第一」。通過接二連三的併購,軟銀已經成為日本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通訊運營商。如今,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馬上又將成為他的盤中餐了。孫正義日前對媒體表示,軟銀將來還會進行更多的併購交易,以推動軟銀成為全球最大公司。



孫正義:未來的科技趨勢是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32.html

i黑馬:十四年前,孫正義的軟銀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萬美元的賭註。如今,軟銀所持的阿里巴巴約34.4%股份據估算也因此暴漲到了大約580億美元。(折合3000多億人民幣)

此篇演講給您還原一個真真切切的孫正義,帶您領略他的傳奇和智慧;畢竟,正是他,成就了馬雲和阿里巴巴今天的輝煌!


以下為演講原文: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來自軟銀的孫正義,請大家多多指教。
 
“向世界挑戰”,這是我對我們公司的期望,今日聚集在此的諸位都就職於在世界市場活躍的企業,也都是很有抱負的人。
 
要麽數碼化,要麽滅亡
 
現在的狀況是:數字化之於許多人,並不是主動進行的,而是走投無路被逼進行的。
 
特別是最近,日本的家電產業在持續和赤字苦戰。我認為,其原因就是數碼化的動作太慢了。僅僅組裝零件,就僅僅只是電子化。日本制造的硬件非常輕薄,故障率低,這是日本的傳家手藝,這也面臨數碼化不足的問題。
 
要讓軟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雲技術和大數據,也就一定要積極地進行數碼化。
 
“向世界挑戰”,我想將這個作為今日的主題,首先從我自身來說,今年我們軟銀會更進一步向世界挑戰,我們已經開始著手了,收購美國的 Sprint,我們也很不安,有很多意見分歧、也有很多曲折,雖然收購價稍高,但最終還是收購完成了。
 
我們是銷售額排世界前三的企業,至今也在日本排第2、第3。我們引以為傲的服務排在第 3 位,整個集團服務的用戶數和銷售額排在第2,但是,在國內第 2 第 3 先暫放一邊,重要的是在世界排第3,用戶數在全球的數量遠遠超多 docomo,逼近美國第一的威訊。
 
這麽看來,平時與我們做交易或者今後有此打算的各位,軟銀將 Sprint 收歸旗下,能得到什麽呢?雖說軟銀在全世界的據點並不少,但是 Sprint 在全世界有 30 個據點,用網絡連接了 165 個國家。對於在世界市場活躍、或是今後有此計劃的各位來說,軟銀·Sprint 聯軍可以幫助你們,將美國排名第三的 Sprint 收於麾下,我們的聯軍可以在全世界大展宏圖。
 
Sprint 的網絡擴展到 165 個國家
 
雖有挑戰,但定能打開未來之門。沒有任何挑戰就能面對未來,要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要麽純屬運氣,恐怕也不能長久。但是主動持續挑戰著地各位,是自己開拓自己的未來的,我認為一定能取得好的結果。
 
我差不多在 3 年多以前,提出了軟銀的“30年願景”。第一次提出“30 年願景”的時候,是創業之時,我第一次舉行公司早會,除我之外公司員工只有 2 人,在早會上我差不多說了半個小時的未來願景,兩個員工都睜著眼睛聽,覺得自己身在一個奇怪的公司,兩星期過去後 2 個人就辭職了。
 
進行長長的演講述說公司願景,會給員工留下心理陰影,所以我把願景封印在心里了。創業經過了 30 年,我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擺在員工面前,把至今以來的 30 年願景述說出來。
 
迷茫之時考慮遙遠的未來
 
一開始,我迷茫於“30 年之後會怎樣”這個問題,然而越是迷茫就越要往遠處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來。我們考慮長遠一些,徹底考慮一下 300 年後的人類的生活狀態、社會、技術的進化,大約花費了一年聚集國內外的才智來考慮這個問題,今天大致說一下其中的一部分。
 
單片機是晶體管做成的,晶體管靠近和分開,形成了電流,腦腦細胞也是神經細胞靠近分開、進行記憶與思考,也就是 2 進制,用微弱的電流記憶和思考。晶體管也是二進制,腦細胞和電腦芯片完全是同一理論。由此推斷,在大約 20 年前,人類的腦細胞數量是 30 億個,按照二進制就有 300 億個組合。300 億個,單片機里的晶體管數量何時能超越這個數,如果我們算一下的話,答案是 2018 年。
 
按照摩爾定律,機能一定會不斷進化。而人類的細胞從 4000 年前到現在就沒變過。
 
從現在起 2000 年後腦細胞的數量也不會變,而單片機的晶體管數量在 2018 年會超過人腦,我們再想想 30 年後會怎樣,2018 年之後的 30 年後、更進一步,想想 300 年後。300 年後,就是 10 的 60 次方倍,遠遠超過腦細胞的數量,至今為止人類是地球上用腦細胞工作的生命體中數量最多的,而擁有超越人類機能之力的,是單片機。
 
晶體管蘊含許多可能性
 
我們認為煩惱、想象、創造是人類的特權,電腦今後也將擁有自學能力,電腦自己編程的時代將會到來,今後的世界將像是科幻小說一樣,腦構造計算機一定會誕生,能比人類更加敏銳地洞察和發明,搭載這種計算機的機器人會超過人類,不與其共存就沒有未來,我相信人類與優秀的機器人能夠幸福地共存。
 
人類目前認為不可能而放棄的領域,像災害的救助、看護、醫療、教育等等,都可以由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來幫助。
 
從從事通信事業的軟銀看來,優秀的電腦無線連接網絡,通過芯片和人類進行腦內交流,只需在腦中思想就能與對方通信,就如同傳心術一樣。
 
30 年前,手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就想到過像如今的智能機一樣,平時隨身攜帶的機器,最近的可穿戴設備,如手表、眼鏡也相繼出現了。
 
另外,醫療也會大大進步,平均壽命 200 歲的時代終將到來,300 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 35歲,大多數人因為戰爭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 年後人類的平均壽命是 200 歲,70~80 歲都會被說年輕,未來越想象越覺得接近科幻小說,充滿哲學、宗教等等爭論的話題。
 
然而一邊想象著 300 年後的世界,一邊煩惱之後,再次考慮“30 年後”這個話題,會覺得基本上是無聊而理所當然的世界。會讓人覺得“這樣的程度是理所當然的”,討論 300 年後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的時候,人們的意見多種多樣,30 年後的事與之比起來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議論,但關鍵問題就在這理所當然的 30 年後。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們想象一下 30年後的 iPhone 會如何,與現在同樣價格的 CPU 的能力大約會是現在的 100 萬倍。
 
雖然不知到那時候,iPhone 還存不存在,但 30 年後的智能機平均的記憶容量會是現在的 100 萬倍,通信速度是 300 萬倍。
 
100 萬倍是什麽概念呢,那是裝入了是人類大腦 10 萬倍的晶體管。
 
2018 年以後電腦會超過人腦,30年後就是遠遠超過,這樣的話,就能夠放進 5000 億首歌曲、3.5 億年份的報紙。這樣的“超級智能機”今後將會出現,這樣的終端本地的處理能力已經如此,雲端會如何呢?這又完全不一樣了,通信速度達到現在的 300 萬倍的話,本地和雲端之間的連接速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限大的雲端將把地球大大拓寬,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雲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生活記錄,被保存在雲端。“實時翻譯眼鏡” 30 年前就取得了專利,當然遠在谷歌眼鏡之前,今後的雲技術中,在通信的瞬間完成自動翻譯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教育當然也會大大進化,全世界的孩子能與世界各地的孩子說話、語言不通也能自動翻譯。醫療也會發展到高水平,無論你是住在孤島還是住在沙漠,也能瞬間接受世界最尖端的醫療服務。工作方式也會進化,能瞬間連接許多東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雲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移動設備的流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軟銀也開始將雲技術作為最大資產而活用起來,雲和大數據相混合,能形成更加有益的形式,為市場服務、解決問題。軟銀首先從自己開始,活用大數據,解決自身的問題。首先改善信號,為了更好服務軟銀的用戶,我們讓信號更良好,建立更有效率的基站。
 
我們做了一件世界首創的事,獨立花費了 1 個月時間,收集了 7.5 件的數據,數據從智能機App 上獲得並分析,用戶網絡的改善。用戶在何處、何時、幾次接入網絡、連上了沒有……我們進行了種種分析,也分析了競爭對手的用戶的連接狀態。這是世界首次,人們在哪個店里會進行怎樣的行動、周五的 18 點到周日的 10 點都幹了什麽……一切都用數據進行分析。
 
我認為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改善,才能分析哪里有問題,障礙在哪里。舉個例子,我們常在 IT 雜誌上看到“調查了 200 個地方”“問了 1000 個人”,然後進行分析,但從沒看過分析 7.5 億人的雜誌,因為這樣很花錢,也沒有相應的技術。Docomo 的 top2 機型現在有多少連接上了,au 的哪個機型連接率不好,我們比他們都清楚,這為我們改善通信服務幫了大忙,能堂堂正正地在電視廣告里說“我們改善了信號”。再賣給別人之前自己先試試,能不能真的派上用場,這是軟銀的文化。把時下流行的概念比如雲比如大數據先自己徹底活用,讓我們的服務改善真的具備科學的數據分析背景,才能用有限的設備投資與別人競爭。
 
另一個活用大數據的例子,就是我們之前就開始做的,用戶能不能實際體會到信號改善,我們通過分析推特的大數據來把握。
 
軟銀在工作方式上也配合雲技術,率先進行了改變。iPhone 推出至今已有4、5 年了,我們給全部公司員工都配了一臺,iPad 出來的時候也給所有人配了,全員可以隨身攜帶、連接雲端,利益增長並不是偶然的事,對於未來的雲,不活用 iPhone 是不行的,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各種各樣的工作,郵件也通過 Gmail Cloud 化了,各種各樣的報告也 Cloud 化了。
 
不僅僅是我們,和我們合作的企業也在活用這些。JR 上配了 7000 臺 iPad mini,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閱讀喜愛的內容,醫藥公司利用視頻提供醫生的情報、misawa home(房地產公司)利用 iPad 進行工程管理、三和 shutter 也在工作中引入了 1400 臺 iPad,利用視頻等手段,讓人們能實際體驗閘門開關的速度。
 
軟銀公司內已經實行無紙化,也不用打印機,除了契約性文件和向政府提供的文件,已經全面無紙化了,開會也是用視頻介紹,公司內有專門制作視頻的團隊,presentation 的方式也改變了。利用 Google Apps 在世界各處商談……
 
向世界挑戰,我們看見了新的風景,是不挑戰則見不到的風景。今後讓我們繼續我們的征程,正在積極進行數碼化的企業,讓我們繼續挑戰信息的革命,世界的工作方式也會發生大的變革。
 
為什麽要行動呢?只因這是為人們提供幸福而不得不進行的事。
 
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
 
文/子樂  來源:互聯網

今年日本最賺的煉金師 孫正義

2014-12-22  TWM

 

單靠阿里巴巴上市,就讓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有了豐收一年;但他的企圖沒完沒了,全球購併繼續,那個會讀人心的機器人,也將正式量產。

撰文‧孫蓉萍

「各位,軟銀是一隻天鵝。這隻天鵝會一直產金蛋。」十一月四日,日本軟體銀行公布二○一四年度上半年(四月到九月)業績,軟銀社長孫正義開心地對在場法人說故事。

他把軟銀比喻為童話中那一隻「會生金蛋的天鵝」。「大家會把天鵝殺了取出牠的蛋嗎?這樣牠就再也沒辦法產卵了。還是應該餵飼料給這隻鵝,讓牠繼續生蛋呢?」他接著說:「我正在設法讓牠再產金蛋,也就是,我要尋找第二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今年九月十九日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掛牌後軟銀仍持有三二.四%股權。靠著高價掛牌,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的市值,不僅暴增至二兆元新台幣以上,孫正義也再度成為日本首富。

不過,軟銀股價卻在阿里巴巴上市後立即暴跌,各界以「利多出盡」解讀,在十一月四日的業績發表會前,法人對軟銀的未來普遍存在「不知道下一個題材是什麼」的質疑。

說故事》總在尋找生金蛋的天鵝直到孫正義站上講台,用極具煽惑力的言詞說出了「金蛋的故事」,瞬時,孫正義獲得在場投資機構的熱情掌聲。

「孫正義的說故事能力的確很能打動人心。」日本知名策略專家大前研一隨後發表評論,他指出,軟銀在國內外投資阿里巴巴、芬蘭的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等網路企業,成本約三八○○億日圓,投資報酬率約三十倍,但他的評價卻不如巴菲特等其他投資家,原因是「他有錢了以後,不知道會買什麼東西回來。」但只靠著一席熱血談話,至少在那個當下,他化解了許多質疑。

無論外界的批評如何,孫正義只是忠於自己的夢想。

一九八一年,他二十四歲成立軟銀時,只有兩位兼差的員工。他站在裝橘子的木箱上,花了一個小時宣示:「接下來我要利用電腦,靠電腦的力量引爆數位資訊革命!三十年後我的企業規模要以兆日圓來計算!」結果一個禮拜之後,兩位員工都離職了。

孫正義日後回想時自我嘲諷:「在福岡這種小地方,一個只有電扇、又熱得要命的房間裡,聽這種熱血的發言,他們一定覺得遇到瘋子。」訂目標》一定達成兆日圓規模不過就算只剩自己一人,他還是不改初衷。他認為「夢想要數字化,而且要訂出期限。只要有具體的目標,就等於達成一半。」三十八年前、他十九歲,便為夢想訂了目標:三十歲前闖出名號,四十歲前至少存一千億日圓當作執行計畫的資金,五十歲前決定勝負,六十歲前完成事業,七十歲前交棒。

孫正義認為軟銀和其他通訊業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成長的強烈渴望」,為達到「兆日圓」規模的目標,各階段的軟銀,都有各自不同的狩獵對象。九○年代他強攻美國網路相關企業;二○○○年代,他在日本通訊市場打下江山;二○一○年後放眼全球。

繼去年收購美國通訊業者Sprint公司,今年購併更是馬不停蹄,例如十月對印度電子商務巨擘Snapdeal投資六七七億日圓,成為最大股東;十二月對總部在新加坡的行動叫車服務業者GrabTaxi投資三百億日圓等,動作頻頻。

為了實現夢想,孫正義今年還有一個創舉,就是推出能理解人的感情、和人對話的機器人Pepper,而且預定售價不到二十萬日圓。孫正義從小就喜歡看《原子小金剛》,希望能開發出有一顆「心」的機器人,據說,還為此成立了特別調查小組,調查全球的機器人公司,顯見他實現夢想的執著。

購併這麼多企業,過程中如何談判?曾擔任軟銀社長室長的三木雄信指出,他會提出極有利的條件,讓對方覺得「我最好答應這個交易」。日本入口網站活力門(Livedoor)創辦人堀江貴文指出,除了資金力,孫正義的決斷力和說服力也是一流。「其實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當時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不需要軟銀那麼多援助,但孫正義成功說服馬雲接受軟銀的二十億日圓。」

善溝通》

就算被嘲笑,也能機智回應事實上,孫正義的「溝通」能力在日本企業中無人能及。他的推特追隨人數多達二二八.四萬人,排名日本第四,前十名中除了他之外,全數是藝人。他的溝通力展現於「因事制宜」的發文用詞,例如軟銀棒球隊贏球時,他像個興奮過頭的尋常球迷說:「我們辦到了,謝謝大家;秋山教練辛苦了,選手表現都很棒喔!」如果有人嘲弄他的頭頂無毛,他則會用絕對的機智和高度回應,「不是我的髮際線後退,而是我一直在前進。」

懂市場》

看透市場起伏,用平常心面對至十二月十五日,軟銀總市值約八.七兆日圓,排名日本第三。他的身家據彭博估算是一三一億美元,全球第八十名。他在二○○○年網路全盛時期,曾有三天身家超過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不過二年後軟銀的市值就慘跌九八%,他的個人資產也少了七兆日圓以上,因此比任何人都了解市場的起伏,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相對於財富,孫正義更在意的是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日本產業能率大學每年舉行「社長票選的最佳社長」調查,今年由孫正義蟬聯冠軍,一位企業主指出:「我想學習他經常否定現狀、向前邁進的態度。」從沒人願意跟他做事,到現在子公司七五六家、集團員工人數超過七萬人,孫正義接下來還要朝目標全速前進,改變現狀,達成帶給全人類幸福的目標。

孫正義

出生:1957年

現職:軟體銀行社長

經歷:軟體銀行創辦人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系

 

今年日本最賺的煉金師 孫正義

2014-12-22  TWM

 

單靠阿里巴巴上市,就讓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有了豐收一年;但他的企圖沒完沒了,全球購併繼續,那個會讀人心的機器人,也將正式量產。

撰文‧孫蓉萍

「各位,軟銀是一隻天鵝。這隻天鵝會一直產金蛋。」十一月四日,日本軟體銀行公布二○一四年度上半年(四月到九月)業績,軟銀社長孫正義開心地對在場法人說故事。

他把軟銀比喻為童話中那一隻「會生金蛋的天鵝」。「大家會把天鵝殺了取出牠的蛋嗎?這樣牠就再也沒辦法產卵了。還是應該餵飼料給這隻鵝,讓牠繼續生蛋呢?」他接著說:「我正在設法讓牠再產金蛋,也就是,我要尋找第二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今年九月十九日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掛牌後軟銀仍持有三二.四%股權。靠著高價掛牌,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的市值,不僅暴增至二兆元新台幣以上,孫正義也再度成為日本首富。

不過,軟銀股價卻在阿里巴巴上市後立即暴跌,各界以「利多出盡」解讀,在十一月四日的業績發表會前,法人對軟銀的未來普遍存在「不知道下一個題材是什麼」的質疑。

說故事》總在尋找生金蛋的天鵝直到孫正義站上講台,用極具煽惑力的言詞說出了「金蛋的故事」,瞬時,孫正義獲得在場投資機構的熱情掌聲。

「孫正義的說故事能力的確很能打動人心。」日本知名策略專家大前研一隨後發表評論,他指出,軟銀在國內外投資阿里巴巴、芬蘭的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等網路企業,成本約三八○○億日圓,投資報酬率約三十倍,但他的評價卻不如巴菲特等其他投資家,原因是「他有錢了以後,不知道會買什麼東西回來。」但只靠著一席熱血談話,至少在那個當下,他化解了許多質疑。

無論外界的批評如何,孫正義只是忠於自己的夢想。

一九八一年,他二十四歲成立軟銀時,只有兩位兼差的員工。他站在裝橘子的木箱上,花了一個小時宣示:「接下來我要利用電腦,靠電腦的力量引爆數位資訊革命!三十年後我的企業規模要以兆日圓來計算!」結果一個禮拜之後,兩位員工都離職了。

孫正義日後回想時自我嘲諷:「在福岡這種小地方,一個只有電扇、又熱得要命的房間裡,聽這種熱血的發言,他們一定覺得遇到瘋子。」訂目標》一定達成兆日圓規模不過就算只剩自己一人,他還是不改初衷。他認為「夢想要數字化,而且要訂出期限。只要有具體的目標,就等於達成一半。」三十八年前、他十九歲,便為夢想訂了目標:三十歲前闖出名號,四十歲前至少存一千億日圓當作執行計畫的資金,五十歲前決定勝負,六十歲前完成事業,七十歲前交棒。

孫正義認為軟銀和其他通訊業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成長的強烈渴望」,為達到「兆日圓」規模的目標,各階段的軟銀,都有各自不同的狩獵對象。九○年代他強攻美國網路相關企業;二○○○年代,他在日本通訊市場打下江山;二○一○年後放眼全球。

繼去年收購美國通訊業者Sprint公司,今年購併更是馬不停蹄,例如十月對印度電子商務巨擘Snapdeal投資六七七億日圓,成為最大股東;十二月對總部在新加坡的行動叫車服務業者GrabTaxi投資三百億日圓等,動作頻頻。

為了實現夢想,孫正義今年還有一個創舉,就是推出能理解人的感情、和人對話的機器人Pepper,而且預定售價不到二十萬日圓。孫正義從小就喜歡看《原子小金剛》,希望能開發出有一顆「心」的機器人,據說,還為此成立了特別調查小組,調查全球的機器人公司,顯見他實現夢想的執著。

購併這麼多企業,過程中如何談判?曾擔任軟銀社長室長的三木雄信指出,他會提出極有利的條件,讓對方覺得「我最好答應這個交易」。日本入口網站活力門(Livedoor)創辦人堀江貴文指出,除了資金力,孫正義的決斷力和說服力也是一流。「其實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當時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不需要軟銀那麼多援助,但孫正義成功說服馬雲接受軟銀的二十億日圓。」

善溝通》

就算被嘲笑,也能機智回應事實上,孫正義的「溝通」能力在日本企業中無人能及。他的推特追隨人數多達二二八.四萬人,排名日本第四,前十名中除了他之外,全數是藝人。他的溝通力展現於「因事制宜」的發文用詞,例如軟銀棒球隊贏球時,他像個興奮過頭的尋常球迷說:「我們辦到了,謝謝大家;秋山教練辛苦了,選手表現都很棒喔!」如果有人嘲弄他的頭頂無毛,他則會用絕對的機智和高度回應,「不是我的髮際線後退,而是我一直在前進。」

懂市場》

看透市場起伏,用平常心面對至十二月十五日,軟銀總市值約八.七兆日圓,排名日本第三。他的身家據彭博估算是一三一億美元,全球第八十名。他在二○○○年網路全盛時期,曾有三天身家超過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不過二年後軟銀的市值就慘跌九八%,他的個人資產也少了七兆日圓以上,因此比任何人都了解市場的起伏,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相對於財富,孫正義更在意的是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日本產業能率大學每年舉行「社長票選的最佳社長」調查,今年由孫正義蟬聯冠軍,一位企業主指出:「我想學習他經常否定現狀、向前邁進的態度。」從沒人願意跟他做事,到現在子公司七五六家、集團員工人數超過七萬人,孫正義接下來還要朝目標全速前進,改變現狀,達成帶給全人類幸福的目標。

孫正義

出生:1957年

現職:軟體銀行社長

經歷:軟體銀行創辦人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系

 

孫正義 帶你看未來

2015-03-02  TCW  
 

 

軟體銀行(SoftBank,以下簡稱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時代》(Time)封他為「網路皇帝」(Emperor of the Internet),他是第一位看出馬雲潛力的企業家,投資阿里巴巴報酬率達八百八十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讚賞他的聰明,給了他三年iPhone日本獨賣權;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最想探究他的腦袋在想什麼。他對未來,更已經看到了三百年後。二月十日下午四點半,東京皇家花園飯店,軟體銀行法說會上,孫正義緩緩走上舞台,《商業周刊》飛抵日本現場,提問這位亞洲最聰明的腦袋。

《商業周刊》問:你是科技趨勢的先知者,投資雅虎和阿里巴巴都很成功,但是近來我們注意到一個怪象,小米的估值約為四百五十億美元,優步(Uber)也被認為擁有四百億美元的價值,目前有超過八十個新創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這個數量是二○○○年的兩倍,這會是新一輪網路泡沫嗎?

孫正義答:我不認為這是網路泡沫。二○○○年的時候,大多數網路公司賠了很多錢,他們沒賺錢,人們的期待太高了,所以股價崩跌。

如果你現在看,大部分二○○○年股價大跌的公司,他們又回到了當時的價格,甚至比當初更高,這意味著,即便我們說二○○○年是網路泡沫,它也不是真正的泡沫。

現在看來,重要的網路公司,像亞馬遜(Amazon)等,即便crush(崩盤),他們還是回來了,甚至比當初高。然而,那時人們期待太高,動作也太快了,現在大家從過去學到經驗,大部分的公司也已賺錢,包括阿里巴巴,人們對股價、市場分析有更多學習。我不認為這是網路泡沫,但妳提到的個別公司,我不方便回答。

他是「去過未來」的人偏愛壓寶科技業,投報率勝巴菲特

法說會上,孫正義說著:「軟銀有兩大世界體,一個是通訊,一個是網路。」身後的投影片,滿是他投資過的企業Logo。

孫正義身高不到一百六十公分,卻是全球最大買家,軟銀投資全球逾一千三百家公司,是Google的五.七倍,微軟的九倍。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稱他為「亞洲的巴菲特」,自一九九九年以來,軟銀投資的內部報酬率(IRR)為四五%,同時期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投資的內部報酬率則為二五.七%,可見孫正義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勝過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喜歡現金流、營收穩定成長的食品業、金融和保險,極少碰科技公司,孫正義則偏好被巴菲特視為高風險、盡量少碰的網路科技業,但是在歷經網路泡沫化和金融海嘯後,他卻還能創造比股神更高的報酬。

在孫正義身邊擔任參謀八年的軟銀社長室顧問嶋聰形容,孫正義是「坐著時光機去過未來的人」。

他回憶,軟銀上市後股價三度大幅下跌,第一次是投資美國雅虎,第二次是購併日本Vodafone,第三次則是投資中國阿里巴巴,當時除了優衣庫(Uniqlo)創辦人柳井正之外,其餘董事多數反對,最後都證明孫正義眼光獨到。

嶋聰點出孫正義逆勢投資背後真正的想法:「他認為董事會全員同意,代表這事業很普通,大家都知道,一定沒有未來性。」

孫正義十九歲時就提出生涯規畫:「二十代成名,三十代存到一千億日圓,四十代一決勝負,五十代完成事業,六十代交出經營棒子。」(編按:二十代指二十至二十九歲,依此類推)至今依序達成。

他的布局長達三百年預言機器人將有意志、人類不生病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擬定了二百五十年營運計畫,孫正義比他看得更遠,他花了一年蒐集資料,並以電腦中央處理速度、 記憶體大小及連網速度,推算出三百年後的世界。

他在二○一○年股東會上,提出軟銀三十年願景,以及三百年後的世界:

預言一:電子工具將進化到與人類共生的程度,人工智慧不可避免。工具在工業革命時代是人類肌肉的延伸,但肌肉是沒有心、沒有意志的,訊息革命的優越處在於,人類發明的計算工具和儲存工具,會不知不覺更接近人類心靈,電子工具和人的界線會消失,最後電子工具也會擁有心靈和意志。

預言二:新疾病產生前就有解方、無交通事故的世界。三百年後,交通事故將成為歷史,而患病前先找到解方,不會有人生病;地震災難會有機器人幫忙,甚至人類可以預測災害發生,災難也會減少。

預言三:牆壁都是顯示器。三百年後將不再有電視、電腦螢幕,家中的牆壁都變成巨大顯示器,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視頻,而且不用特製眼鏡就可以看到3D影像。

「我們都還在網路與訊息革命的入口處。」孫正義說。

孫正義是富人榜的常客。

一九八○年代PC竄紅時,孫正義靠代理軟體致富;九○年代網路暴紅,他投資楊致遠的雅虎,在二○○○年打敗比爾.蓋茲,當了三天世界首富;去年,阿里巴巴上市,讓他打敗好友柳井正,當上日本首富(現為日本財富排行榜第二名)。

孫正義擁有亞洲最聰明的腦袋,最好的證明,就是他跟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預見網路必定跟手機結合。

他跟賈伯斯一樣有創意提出iPhone構想,搶三年日本獨賣權

在iPhone上市前兩年,孫正義興匆匆的拿著iPod草圖,跑到美國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找賈伯斯。「把這個加上手機功能一定大賣,」孫正義回憶:「我畫了個手繪草圖,幫iPod加上了行動通訊的功能,然後把這張圖拿給賈伯斯。」結果賈伯斯回答:「不用把你的紙給我,我有我自己的。」原來賈伯斯早在秘密研發iPhone,沒想到孫正義也有同樣想法。

孫正義說:「好吧,我不把這張髒紙給你,但是你的產品出來以後,要把日本市場留給我。」賈伯斯回答:「你真是瘋了吧,我們還沒和別人談過這件事。不過你是第一個來見我的人,我答應你。」

擔心賈伯斯會反悔,孫正義要求寫下紙本契約,賈伯斯以產品未上市拒絕,回了一句:「你都還沒有電信公司呢!」孫正義則說:「只要你向我保證,我馬上有一家電信公司。」隨後,他宣布購併日本Vodafone,一腳跨入行動通訊。

二○○八年軟銀獲得三年iPhone日本獨賣權,助軟銀日後成為日本獲利最高的行動電信公司,以市值八兆五千萬日圓名列日本第四大上市公司。

他讓郭董變狂熱粉絲為了做電信,親自飛去討教經營術

他的腦袋,連郭台銘也想一探究竟。

在這次法說會上,孫正義宣布,由軟銀開發、鴻海代工,第一台走入家庭的機器人Pepper將在今年夏天上市。在去年的Pepper記者會上,孫正義以「軟銀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介紹郭台銘,而郭台銘也說:「機器人Pepper將是我們的第十一屏」(編按:指硬體裝置的螢幕);未來,這台Pepper也可能出現在鴻海打造的台北三創園區,是郭台銘看好的一大賣點。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郭台銘就頻頻拜訪孫正義,他為了在台灣投入電信業,不論孫正義在日本還是美國,都親自搭私人專機去請教孫正義,如何經營電信公司。

據其友人轉述,有一次,郭台銘拜訪孫正義回來後,對底下的總經理說:「你們給的報告和資料我都有聽過,但是每次跟孫正義碰面講的,都是我沒聽過的東西,讓我很佩服,他想的東西比別人多好幾代以後,鴻海就是缺這種能規畫大戰略的人。」

一位鴻海的高階主管形容,郭董對孫正義的崇拜近乎狂熱,有次回來之後,巨細靡遺形容孫正義的辦公室:裡面有一片人造林、小橋流水造景;而且郭台銘還觀察到,這不是普通造景,是考量動力設計過的,意指孫正義連庭園造景都別出心裁,還稱讚他英文很好。

這位主管還透露,郭台銘說起孫正義,不像是大老闆互看,反倒像個粉絲,連去年的冰桶挑戰,也指定孫正義接棒。

在日本國內,孫正義原本被視為說大話的人,現在對日本人來說,他卻創造了經營奇蹟。

二○○六年買下市占率居第三的日本電信公司Vodafone後,僅虧損一年就V形反轉獲利,藉著投資網路公司,和購併美國第三大行動通訊商Sprint,軟銀二○一三年營收和獲利都超越NTT DoCoMo,七年內把市場老三變成電信獲利王。

在日本,營業利益達到一兆日圓的企業僅三家,NTT DoCoMo花了一百一十八年,豐田汽車花了六十五年,軟銀僅花了三十三年就辦到。

他的下一步在哪?看好印度、叫車App、機器人產業

一個半小時法說會裡,孫正義提到:「我們正在增加對網路的投資。」媒體除了詢問營運外,最關心的就是這位坐時光機的男人,下一步將眼光放在哪?

《商業周刊》摘錄法說會上,孫正義提及的三大投資布局:交通平台、電子商務,和人工智慧機器人。

布局一:第二個阿里巴巴在印度。

電商在我們的網路事業中,是成長非常快速且核心的一部分。軟銀底下有非常多網路公司,其中一個是阿里巴巴,去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後,阿里巴巴的成長非常穩定,其行動端的業務幾乎是夜以繼日成長,我預期阿里巴巴會走得更遠。

第二個阿里巴巴在印度,就是印度Snapdeal。

另外一個電商投資是印尼的Tokopedia,它是印尼第一大電商,我們也擁有大部分的股權(編按:孫正義於去年投資一億美元,成為第一大股東)。

布局二:叫車App成長快速。

再來是交通平台——叫車App,在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叫車App市場正在成長,事實上,亞洲也一樣,在中國、印度、印尼都是。

Ola是印度第一大交通平台,Grabtaxi是東南亞最大的交通平台;此外,阿里巴巴集團的「快的打車」,也加入了這個市場,他們彼此分享經營know-how,相互合作,一起成長。

布局三:人工智慧+機器人時代來臨。

Pepper不是一個很大的事業,然而,它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我相信三十年內,它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事業,它會對人類的生活形態造成很大的影響,不管二○五五年、二○四五年或二○三五年,這都是可以預見的事,只是早或晚而已。我相信機器人跟人工智慧對人類是好的,我們對於未來有十足的信心。

此外,我們也投注很多心力在人工智慧上,IBM在認知科技(編按:cognitive technology,透過跟人類互動,電腦可自行學習進化)是非常先進的公司,它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在美國跟人類下棋還贏了比賽。人工智慧(AI)會是我們和IBM接下來合作的重點,對於未來販售Pepper很有幫助。

軟銀目前旗下投資約一千三百家公司,這才剛開始。孫正義的藍圖是打造網路的羅馬帝國,預計二○五○年,軟銀旗下投資企業將達五千家,這位網路大帝的王國,將不斷在全球擴張。

【延伸閱讀】從網站、電信到內容3大骨幹,買遍全世界!

一、網站平台

●阿里巴巴產業地位:中國第一大電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28億報酬率:880倍,報酬率最高!

●YAHOO!JAPAN產業地位:日本第一大入口網站投資金額(新台幣元):20億報酬率:144倍,投資最久!(20年)

●YAHOO!(英、法、德、韓)產業地位:英、法、德、韓入口網站投資金額(新台幣元):6億報酬率:26倍

●YAHOO!(美國)產業地位:美國第三大入口網站投資金額(新台幣元):147億

●OLA產業地位:印度第一大叫車App投資金額(新台幣元):6億

●GRABTAXI產業地位:東南亞最大叫車App投資金額(新台幣元):80億Uber最大競爭對手

●人人網產業地位:中國社交網站投資金額(新台幣元):112億

●snapdeal產業地位:印度前三大電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182億

●tokopedia產業地位:印尼最大電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28.7億

二、電信、硬體

●Sprint產業地位:美國第三大電信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4,833億投資金額最大!

●UTSTARCOM產業地位:美國無線通訊設備製造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2億報酬率:60倍

●CISCO產業地位:美國網路設備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5億報酬率:20倍

●JAPAN TELECOM產業地位:移動電信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913億

●Kingston產業地位:全球第一大記憶體模組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435億

●vodafone產業地位:日本第三大通訊公司投資金額(新台幣元):4,699億

三、內容、服務

●PPTV產業地位:中國網路電視投資金額(新台幣元):55億

●TREND MICRO產業地位:雲端防毒第一名投資金額(新台幣元):23億報酬率:16倍

●Gung Ho產業地位:手機遊戲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79億

●SNDA盛大網路產業地位:中國前三大網路遊戲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12億報酬率:66.5倍

●CCI產業地位:日本網路廣告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1億報酬率:46倍

●Soft Bank Technology產業地位:軟體服務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9億報酬率:28倍

●zyngy產業地位:美國社交遊戲商投資金額(新台幣元):35億

●Soft Bank HAWKS產業地位:棒球隊投資金額(新台幣元):54億

●tv asahi產業地位:日本前五大電視聯播網投資金額(新台幣元):56億

●LEGENDARY產業地位:電影製作公司投資金額(新台幣元):72億

註1:投資金額以2015/2/23匯率1日圓=新台幣0.2685元計算註2:數據統計區間為1995年~2014年資料來源:軟銀、《鑽石》週刊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他敢做高風險投資,報酬率贏巴菲特!——孫正義與巴菲特比較

■ 孫正義(勝!)內部報酬率(IRR):45%投資標的:高風險、高成長的網路+穩定現金流的電信業報酬率成績單:阿里巴巴×880倍、日本雅虎×144倍、UT斯達康×60倍

■ 巴菲特內部報酬率(IRR):25.7%投資標的:提供穩定現金流的產業,如保險、食品、日用品報酬率成績單:可口可樂×11.7倍、寶僑×11.7倍、美國運通×9.6倍、穆迪×6.8倍

註1:內部報酬率比較區間為1999年~2014年註2:巴菲特報酬率是以波克夏海瑟威公布的每股帳面價值變化比率計算,軟銀的報酬率來自該公司法說會資料

資料來源:軟體銀行、Berkshire Hathaway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沒有他,就沒有阿里巴巴、日本雅虎——孫正義大事紀

■ 成長期 童年遭排擠

0歲》1957年出生於日本九州的朝鮮人村落,為韓裔日本人

10歲》小學遭歧視,改姓安本

17歲》前往美國,之後考取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系

19歲》第一次創業,開發翻譯機專利,賣給日本夏普,賺得1億日圓

23歲》大學畢業回到日本,改回原來姓氏孫

■ 創業期靠投資致富

24歲》1981年成立軟銀,販售電腦軟體,資本額1,000萬日圓,員工只有2名

25歲》創辦《Oh!PC》等2本電腦雜誌,2個月內退貨率高達85%

26歲》罹患慢性肝炎,被診斷只能再活5年,辭去社長職務,3年後康復回任社長

30歲》赴美拜訪比爾‧蓋茲

35歲》1992年取得思科代理權

38歲》1995年與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碰面,第一筆投資200萬美元,隨後一共投資3.5億美元,獲37%股權

39歲》1996年成立日本雅虎,進軍網路業

42歲》1999年與馬雲碰面,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

43歲》2000年軟銀股價創新高,一度超越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

■ 收割期 打造首富帝國

44歲》進軍電信業,推出ADSL服務

47歲》2004年再投資阿里巴巴6,000萬美元,持股達34.4%;收購日本第3大固網公司日本電信

49歲》2006年斥資1.75兆日圓收購英國電信商Vodafone日本子公司,成為日本第三大電信商

50歲》獲賈伯斯同意,軟銀成為日本獨家販售iPhone的電信商

56歲》2013年以1.8兆日圓購併美國第三大電信商Sprint;推出全球首款人臉辨識機器人Pepper

57歲》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財產淨值最高達166億美元,第4度成為日本首富

整理:康育萍

【圖表】孫正義近20年淨資產


獨家直擊軟銀學院 你也能當孫正義接班人

2015-03-02  TCW
 
 

 

你,也可以是孫正義的接班人。

「我要打造孫正義2.0。」二○一○年七月,孫正義在軟銀學院(SoftBank Academia)開幕式時發下英雄帖,要花十年培養出軟銀帝國接班人。

只要四十五歲以下,不論國籍、企業和職位,都可以申請,每年僅收三十到四十名學生,平均錄取率只有一○%,比哈佛商學院還低(編按:哈佛商學院二○一四年錄取率為一三%)。

為了一窺軟銀學院,《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日本東京汐留,要進入軟銀總部,得先有軟銀核發的QR Code,經過警衛掃描,兩層關卡才得進入。

孫正義的辦公室位於軟銀總部二十六樓,而學員上課處就在二十五樓,這裡也是軟銀員工餐廳所在處。它占地三千三百平方公尺,一千三百多個位子,三面採光,可俯覽東京灣,是景觀僅次於孫正義辦公室的地方。

週三晚上,這裡就變成學院教室,一個月上課一到兩次,每年孫正義會親自講課四次,不定期還有名人客座,例如優衣庫(Uniqlo)會長柳井正、日本電產會長永守重信,也都曾來授課。

什麼人有資格成為孫正義的接班人?

軟銀行動人才開發部部長源田泰之指出,通曉中、英文,精通財務與科技是基本要求,最重要是跟軟銀價值相同,懷抱著「訊息革命為人們帶來幸福」。

目前學院有三百位學員,一半來自非軟銀員工,背景多元,有上班族、企業經營者、醫生和官員等;國際學員占了五%,甚至還有兩名學員不會說日文。

最年輕的二十歲學員,為了創業而休學,希望進來學習當經營者的方法;還有一位官員想藉由學習軟銀的經營手法,為政府規畫發展潔淨能源。源田泰之指出,學員目的不同,但都是不安於現狀,有股都想改變世界的熱情。

課堂像實境秀!孫正義出考題,淘汰墊底的二○%

入學難,要留在這裡更難。軟銀學院一年舉辦四次經營大賽,比賽過程猶如美國知名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墊底的二○%會遭到淘汰,這些人將收到退學通知,告訴你「you're fired」。

由孫正義親自出題,題目簡潔,卻是軟銀領導者的實際挑戰。例如:「讓雅虎十年成長五倍的方法」、「要讓Sprint V字復甦,站在我的立場你會怎麼做?」正因為是軟銀遭遇的挑戰,學員們得簽下保密條款,不得洩漏題目與內容;分組兩次PK,五分鐘簡報分勝負。決勝賽孫正義必定親自出席,此時,大會緊張氣氛將升到高點。

優勝者也不是馬上成為接班人,必須被派任到集團子公司,做出實際成績才可能成為接班候選人。

接班人目標超高!30年內營收、市值須達蘋果2倍

孫正義為軟銀接班人立下超高目標:十年內讓軟銀營收成長五倍。去年軟銀營收為八兆日圓,成長五倍得達四十兆日圓(約合新台幣十兆七千億元),以及三十年內讓軟銀市值成長至兩百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兆五千億元),依此計算,屆時軟銀的營收和市值都約當是現在蘋果的兩倍。

對學員來說,即便不能當接班人,提出的企畫案若獲孫正義賞識,也有機會由軟銀出資創業,或獲得晉升、轉調的機會。

「未來軟銀將有五千家企業,至少得有五千位社長,」在孫正義身邊擔任參謀八年的軟銀社長室顧問嶋聰指出:「希望之後也有台灣人來,有機會能成為孫先生的接班人。」

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班教授李瑞華認為,企業選接班人,本來就應該將內外人才都納入考量,但一般企業領導者害怕打擊內部人才士氣,不敢高調透明的做,軟銀做法顯得與眾不同,十分有創意。

他認為此制度好處有三:一,有標準的選拔過程,讓有志者相信這是「玩真的」,願意毛遂自薦,提高了優秀候選人的量和質;二,實際對企業挑戰做策略分析,是非常有效的「行動學習」,如同師徒傳承,孫正義可近距離觀察、評核和輔導學員,是深度人才培育與遴選機制;三,廣泛的邊際效益,能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軟銀非常重視人才」的形象。

確實有優秀員工因此被吸納入軟銀,例如現在軟銀機器人Pepper事業部的領導者,正是成為學員後自豐田汽車(Toyota)跳槽過來的。

李瑞華認為,這並非單純的PK賽,而是高成本、高效率的接班人遴選制度,最大的成本就是孫正義等軟銀主管都得投入大量時間,操作也比較複雜,並非每個企業都可實行。

今年將滿五十八歲的孫正義,距離目標六十九歲之前交出經營棒子,最多還剩十一年,這將是他一生最大挑戰。

 

全台獨家 Micromax擠掉三星 放話兩年內進軍美國 馬雲、孫正義捧錢上門 「印度的蘋果」總部揭祕

2015-03-23  TWM
 
 

 

Micromax,這家在西方並不有名的印度手機廠,先是打敗三星,後又攫取馬雲和孫正義的目光,共同創辦人之一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宣示:兩年內要把手機賣到美國,變身﹁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

撰文‧楊紹華

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西南方三十公里的古爾岡市(Gurgaon),最近的國際能見度提升不少。

首先,被稱為「金磚之父」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在三月上旬造訪此地,他在隨後發表的文章中,宛若發現新大陸似地提及這座新興城市,「這裡已發展成區域性的工業中心,許多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在此聚集。」其次,去年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滔天波瀾的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阿里巴巴背後的重要股東:日本軟體銀行,似乎也已把目光掃向這裡;據《華爾街日報》三月中旬報導,兩家重量級企業正評估入股一家在西方世界名不見經傳的當地企業。

兩則訊息的共通點,都是它,印度手機市場的最新王者,Micromax。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Micromax一共在印度賣出了四六○萬支智慧型手機,超越死敵韓國三星的四四○萬支;研究機構Canalys公司稍早前也公布一四年第四季調查結果,在印度手機市場,Micromax以二二%的市占率,超越三星的二○%。兩項數據說明,這家以供應零件給諾基亞起家的手機業者,如今已然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新霸主。

對Micromax來說,這個王冠代表著實質利益,印度是當前全球成長最快、最火熱的手機市場,估計一五年銷量將達一億支以上,僅次於美國、中國。對印度人來說,這是一個好不容易等到的驕傲,史上第一次,印度能有自己的本土品牌,打敗眾多外來競爭者,坐上龍頭。

手機產業、古爾岡市,標示著古老印度最具活力的新創能量,而Micromax儼然已是印度新產業裡光芒四射的搖滾巨星。《今周刊》排除萬難專訪共同創辦人拉傑.埃格瓦(Rajesh Agarwal),並成為獨家走進Micromax總部的台灣媒體;這家企業的成功模式與未來野心,某種程度,正為印度經濟指引一條站上世界舞台的新模式與新方向。

它,最懂印度人習慣分享音樂,開發大螢幕手機搶市「把微小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能發揮最大能量。」拉傑以不帶情緒的口吻說出這句話,這是他對企業文化的形容詞;更精準地說,這句標語,其實就是品牌名稱Micromax的由來:「Manage the micro best, and to reach the maximum.」成功之道,就是從品牌的命名精神開始。拉傑回顧創業以來的堅守原則:「○九年,我們賣出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只想著一件事:印度人究竟要什麼、印度人的需求是什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Micromax則是反其道而行,想盡辦法滲透印度人的心。「比起外來品牌,我們更了解印度人,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他肯定地說:「我們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以印度需求為最優先指標。」拉傑認為,手機是非常個人化的商品,「它不像其他商品,美國人適用的設計,印度人不見得好用。而過去幾年,我們幾乎把所有心力專注於為印度人設計產品。」以一三年Micromax大膽選擇開發大螢幕手機的經驗為例:「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當時,許多聲音仍然擔心大螢幕手機的市場接受度,但我們決定往這條路上走。」拉傑說明原因,並非洞燭機先地看出什麼了不起的大趨勢,而是單純從「印度人」的習慣做出決定:「印度人喜歡什麼?我們喜歡聽音樂,也喜歡影片、喜歡看電影。」喜歡精采分呈的影音,當然需要夠大的螢幕。

其次,「這也是重要關鍵,我們物超所值。」拉傑說得直白:「就是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舉例來說,就是用不到三千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一台四.七吋的智慧型手機。但他進一步解釋,在人數多達十二.五億的印度市場,便宜不單只是為了能夠在列強競爭中殺出一條活路,價格策略的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我們必須拓展印度的市場空間。」在印度,有多達六○%的人民仍然以農業為生、在農村裡生活,「這代表印度市場有四成的人住在城市,也有六成尚未開發的潛在顧客,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那麼強。」價格夠便宜,才能把這群原本認定中的智慧型手機絕緣體拉進市場,「你可以說,Micromax成功擴大印度市場的大餅。」原來,他的價格策略,不是為了「殺出活路」,而是要在無人耕耘的市場裡「開出新路」。而這片新市場,現在儼然成為全球手機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除了三星,來自中國、專攻新興市場的小米也已虎視眈眈,去年十一月推出售價不到一萬盧比(約五千元台幣)的紅米Note,也已宣布和印度最大電商網站Flipkart 合作搶攻市場。

它,大步創新局布局「印度製造」,擬定外銷新戰略同時,Micromax也已想定未來因應策略;「我們將以『內容服務』來鞏固領導地位。」拉傑強調:「在許多人的定義中,Micromax是賣硬體的公司,未來三年,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品牌添加內容服務的形象。」搶攻內容商機,以內容服務強化品牌認同,這個策略其實同樣能讓Micromax發揮「最了印度人」的超強利基。

在硬體上,拉傑認為「提高消費者感官體驗」仍是重點,「我們會繼續鎖定大尺寸市場,並且提供高解析度的螢幕及相機鏡頭產品。」論及硬體製造,拉傑也提到了印度當前如火如荼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畫。

「這是政府政策,每個印度人都應該要參與其中,我們也一樣。很少人注意到,印度每年為進口電子產品所花掉的錢,幾乎跟進口原油一樣多!要救這個國家的經濟,就必須想辦法在印度製造電子產品。」目前,Micromax並未在印度本地製造,「但我們很樂意成為莫迪總理願景的一部分,和台灣、日本等國的業者合作,在印度製造。事實上,我想印度大有機會重演過去中國的製造業成功故事,我們有很龐大的境內需求,也有外銷出口競爭力。」在三月上旬舉行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中,Micromax董事長卡普爾(Sanjay Kapoor)宣稱將強化品牌的海外市場,計畫在未來三年內進軍八到十個國家。而拉傑給我們的願景,其實比董事長在MWC上的說法更具野心。

「目前我們只有外銷到四個國家(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俄羅斯),外銷是必然的路,甚至是已開發的成熟國家市場。」他停頓了一下,若無其事地接著說:「比如,美國。」「我們正在鎖定美國市場!為什麼不?我們的確已經擬定計畫了,也開始有所動作。」雖然沒有具體時間表,但當本刊記者試探性的提問,「可能在兩年內攻進美國嗎?」拉傑的回答是,「很接近。」要轉型做內容服務、攻進美國等成熟國家市場,整體說來,拉傑也給我們最鮮明的願景:「你可以說我們在兩年內可以變成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這是我的野心;是的,Micromax的未來,要變蘋果!」

Micromax

成立:2000年3月

共同創辦人:拉傑.埃格瓦(圖)等4人主要營業項目:手機設計製造、銷售資本額:25億盧比(約新台幣12.5億元)

成立地點:印度德里

打敗三星,Micromax成為印度手機新霸主印度市場2014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