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遠思】科技狂人孫正義:未來的科技趨勢是什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4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 11:09 編輯

科技狂人孫正義:未來的科技趨勢是什麽?
作者:孫正義


編者按: 孫正義:日本商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軟件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81年創建的軟銀集團,短短33年成了一個信息技術帝國。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把孫正義稱為電子時代大帝(Cyber Mogul)。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Index),2014年9月16日,57歲孫正義的財富凈值達166億美元,躋身日本首富。

導讀:此篇演講給您還原一個真真切切的孫正義,帶您領略他的傳奇和智慧;畢竟,正是他,成就了馬雲和阿里巴巴今天的輝煌!

十四年前,孫正義的軟銀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萬美元的賭註。如今,軟銀所持的阿里巴巴約34.4%股份據估算也因此暴漲到了大約580億美元。(折合3000多億人民幣)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來自軟銀的孫正義,請大家多多指教。

“向世界挑戰”,這是我對我們公司的期望,今日聚集在此的諸位都就職於在世界市場活躍的企業,也都是很有抱負的人。

要麽數碼化,要麽滅亡

現在的狀況是:數字化之於許多人,並不是主動進行的,而是走投無路被逼進行的。

特別是最近,日本的家電產業在持續和赤字苦戰。我認為,其原因就是數碼化的動作太慢了。僅僅組裝零件,就僅僅只是電子化。日本制造的硬件非常輕薄,故障率低,這是日本的傳家手藝,這也面臨數碼化不足的問題。

要讓軟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雲技術和大數據,也就一定要積極地進行數碼化。

“向世界挑戰”,我想將這個作為今日的主題,首先從我自身來說,今年我們軟銀會更進一步向世界挑戰,我們已經開始著手了,收購美國的 Sprint,我們也很不安,有很多意見分歧、也有很多曲折,雖然收購價稍高,但最終還是收購完成了。

我們是銷售額排世界前三的企業,至今也在日本排第2、第3。我們引以為傲的服務排在第 3 位,整個集團服務的用戶數和銷售額排在第2,但是,在國內第 2 第 3 先暫放一邊,重要的是在世界排第3,用戶數在全球的數量遠遠超多 docomo,逼近美國第一的威訊。

這麽看來,平時與我們做交易或者今後有此打算的各位,軟銀將 Sprint 收歸旗下,能得到什麽呢?雖說軟銀在全世界的據點並不少,但是 Sprint 在全世界有 30 個據點,用網絡連接了 165 個國家。對於在世界市場活躍、或是今後有此計劃的各位來說,軟銀·Sprint 聯軍可以幫助你們,將美國排名第三的 Sprint 收於麾下,我們的聯軍可以在全世界大展宏圖。

Sprint 的網絡擴展到165個國家

雖有挑戰,但定能打開未來之門。沒有任何挑戰就能面對未來,要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要麽純屬運氣,恐怕也不能長久。但是主動持續挑戰著地各位,是自己開拓自己的未來的,我認為一定能取得好的結果。

我差不多在 3 年多以前,提出了軟銀的“30年願景”。第一次提出“30 年願景”的時候,是創業之時,我第一次舉行公司早會,除我之外公司員工只有 2 人,在早會上我差不多說了半個小時的未來願景,兩個員工都睜著眼睛聽,覺得自己身在一個奇怪的公司,兩星期過去後 2 個人就辭職了。

進行長長的演講述說公司願景,會給員工留下心理陰影,所以我把願景封印在心里了。創業經過了 30 年,我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擺在員工面前,把至今以來的 30 年願景述說出來。

迷茫之時考慮遙遠的未來

一開始,我迷茫於“30 年之後會怎樣”這個問題,然而越是迷茫就越要往遠處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來。我們考慮長遠一些,徹底考慮一下 300 年後的人類的生活狀態、社會、技術的進化,大約花費了一年聚集國內外的才智來考慮這個問題,今天大致說一下其中的一部分。

單片機是晶體管做成的,晶體管靠近和分開,形成了電流,腦腦細胞也是神經細胞靠近分開、進行記憶與思考,也就是 2 進制,用微弱的電流記憶和思考。晶體管也是二進制,腦細胞和電腦芯片完全是同一理論。由此推斷,在大約 20 年前,人類的腦細胞數量是 30 億個,按照二進制就有 300 億個組合。300 億個,單片機里的晶體管數量何時能超越這個數,如果我們算一下的話,答案是 2018 年。

按照摩爾定律,機能一定會不斷進化。而人類的細胞從 4000 年前到現在就沒變過。

從現在起 2000 年後腦細胞的數量也不會變,而單片機的晶體管數量在 2018 年會超過人腦,我們再想想 30 年後會怎樣,2018 年之後的 30 年後、更進一步,想想 300 年後。300 年後,就是 10 的 60 次方倍,遠遠超過腦細胞的數量,至今為止人類是地球上用腦細胞工作的生命體中數量最多的,而擁有超越人類機能之力的,是單片機。

晶體管蘊含許多可能性

我們認為煩惱、想象、創造是人類的特權,電腦今後也將擁有自學能力,電腦自己編程的時代將會到來,今後的世界將像是科幻小說一樣,腦構造計算機一定會誕生,能比人類更加敏銳地洞察和發明,搭載這種計算機的機器人會超過人類,不與其共存就沒有未來,我相信人類與優秀的機器人能夠幸福地共存。

人類目前認為不可能而放棄的領域,像災害的救助、看護、醫療、教育等等,都可以由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來幫助。

從從事通信事業的軟銀看來,優秀的電腦無線連接網絡,通過芯片和人類進行腦內交流,只需在腦中思想就能與對方通信,就如同傳心術一樣。

30年前,手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就想到過像如今的智能機一樣,平時隨身攜帶的機器,最近的可穿戴設備,如手表、眼鏡也相繼出現了。

另外,醫療也會大大進步,平均壽命 200 歲的時代終將到來,300 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 35歲,大多數人因為戰爭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 年後人類的平均壽命是 200 歲,70~80 歲都會被說年輕,未來越想象越覺得接近科幻小說,充滿哲學、宗教等等爭論的話題。

然而一邊想象著 300 年後的世界,一邊煩惱之後,再次考慮“30 年後”這個話題,會覺得基本上是無聊而理所當然的世界。會讓人覺得“這樣的程度是理所當然的”,討論 300 年後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的時候,人們的意見多種多樣,30 年後的事與之比起來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議論,但關鍵問題就在這理所當然的 30 年後。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們想象一下 30年後的 iPhone 會如何,與現在同樣價格的 CPU 的能力大約會是現在的 100 萬倍。

雖然不知到那時候,iPhone 還存不存在,但 30 年後的智能機平均的記憶容量會是現在的 100 萬倍,通信速度是 300 萬倍。

100萬倍是什麽概念呢,那是裝入了是人類大腦 10 萬倍的晶體管。

2018年以後電腦會超過人腦,30年後就是遠遠超過,這樣的話,就能夠放進 5000 億首歌曲、3.5 億年份的報紙。這樣的“超級智能機”今後將會出現,這樣的終端本地的處理能力已經如此,雲端會如何呢?這又完全不一樣了,通信速度達到現在的 300 萬倍的話,本地和雲端之間的連接速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限大的雲端將把地球大大拓寬,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雲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生活記錄,被保存在雲端。“實時翻譯眼鏡” 30 年前就取得了專利,當然遠在谷歌眼鏡之前,今後的雲技術中,在通信的瞬間完成自動翻譯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教育當然也會大大進化,全世界的孩子能與世界各地的孩子說話、語言不通也能自動翻譯。醫療也會發展到高水平,無論你是住在孤島還是住在沙漠,也能瞬間接受世界最尖端的醫療服務。工作方式也會進化,能瞬間連接許多東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雲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移動設備的流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軟銀也開始將雲技術作為最大資產而活用起來,雲和大數據相混合,能形成更加有益的形式,為市場服務、解決問題。軟銀首先從自己開始,活用大數據,解決自身的問題。首先改善信號,為了更好服務軟銀的用戶,我們讓信號更良好,建立更有效率的基站。

我們做了一件世界首創的事,獨立花費了 1 個月時間,收集了 7.5 件的數據,數據從智能機App 上獲得並分析,用戶網絡的改善。用戶在何處、何時、幾次接入網絡、連上了沒有……我們進行了種種分析,也分析了競爭對手的用戶的連接狀態。這是世界首次,人們在哪個店里會進行怎樣的行動、周五的 18 點到周日的 10 點都幹了什麽……一切都用數據進行分析。

我認為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改善,才能分析哪里有問題,障礙在哪里。舉個例子,我們常在 IT 雜誌上看到“調查了 200 個地方”“問了 1000 個人”,然後進行分析,但從沒看過分析 7.5 億人的雜誌,因為這樣很花錢,也沒有相應的技術。Docomo 的 top2 機型現在有多少連接上了,au 的哪個機型連接率不好,我們比他們都清楚,這為我們改善通信服務幫了大忙,能堂堂正正地在電視廣告里說“我們改善了信號”。再賣給別人之前自己先試試,能不能真的派上用場,這是軟銀的文化。

把時下流行的概念比如雲比如大數據先自己徹底活用,讓我們的服務改善真的具備科學的數據分析背景,才能用有限的設備投資與別人競爭。

另一個活用大數據的例子,就是我們之前就開始做的,用戶能不能實際體會到信號改善,我們通過分析推特的大數據來把握。

軟銀在工作方式上也配合雲技術,率先進行了改變。iPhone 推出至今已有4、5 年了,我們給全部公司員工都配了一臺,iPad 出來的時候也給所有人配了,全員可以隨身攜帶、連接雲端,利益增長並不是偶然的事,對於未來的雲,不活用 iPhone 是不行的,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各種各樣的工作,郵件也通過 Gmail Cloud 化了,各種各樣的報告也 Cloud 化了。

不僅僅是我們,和我們合作的企業也在活用這些。JR 上配了 7000 臺 iPad mini,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閱讀喜愛的內容,醫藥公司利用視頻提供醫生的情報、misawa home(房地產公司)利用 iPad 進行工程管理、三和 shutter 也在工作中引入了 1400 臺 iPad,利用視頻等手段,讓人們能實際體驗閘門開關的速度。

軟銀公司內已經實行無紙化,也不用打印機,除了契約性文件和向政府提供的文件,已經全面無紙化了,開會也是用視頻介紹,公司內有專門制作視頻的團隊,presentation 的方式也改變了。利用 Google Apps 在世界各處商談……

向世界挑戰,我們看見了新的風景,是不挑戰則見不到的風景。今後讓我們繼續我們的征程,正在積極進行數碼化的企業,讓我們繼續挑戰信息的革命,世界的工作方式也會發生大的變革。

為什麽要行動呢?只因這是為人們提供幸福而不得不進行的事。

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轉自互聯網思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61

孫正義成為日本首富的商業思維:用拼命的態度挑戰困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61

孫正義成為日本首富的商業思維:用拼命的態度挑戰困難
作者:陶闖 

孫正義是有遠見的投資家和企業家,並且有著風格淩厲的戰略戰術,比如他的互聯網兵法就包括“業務開展之初要爭取覆蓋面”、“價格就是最直觀的形象”等,而他的決策秘訣就是“10秒內想不清楚就暫時擱置”。

孫正義,日本首富,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占約40%股份,是馬雲個人股份的6倍多。我有幸獲得孫正義在PPTV的直接投資,孫先生也成為了我的董事。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孫正義是我見到的企業家中的資本家,資本家中的企業家,是將企業實體和資本借力融會貫通的大師。我總結的孫正義的思維:目標只做No1,先布局後開戰,全力以赴All-in,不留給自己和對手後路。

人生藍圖

先來決定要登的山吧!這是體現孫正義基本人生觀的一句話。孫正義19歲時制定了一項50年的人生規劃,一直按照這項規劃踐行至今:20歲開始揚名,30歲開始積累經費,40歲開始靠人力決戰,50歲開始實現事業,60歲開始傳給下一代。

很多人也制定過這樣的目標,但是並沒有將目標進一步細分成更小的元素,對每天要做的事沒有具體的認知,這讓目標失去了指導意義。

制定計劃,要逆向思考

與普遍的“首先做什麽、然後再做什麽”的模式不同,孫正義思考的是:要實現這項目標,要在目標的前一階段做到什麽?而要做到這一點,又要在它的前一階段做到什麽?

公布目標,鞭策自己

“公布目標並努力實現,風險雖然高,卻值得一做。”——孫正義向來都會公布自己的目標,借公布的機會,他可以聚合人力、物力、資本、信息等各類資源。言出必行的他,在把目標說出口之後,不留給自己後退的余地,以此不斷鞭策自己,從而更加用心和投入。

立刻行動勝過花時間思考

孫正義進行決策時,會瞬間作出結論,如果“無法決定”就將相關事宜暫時擱置。在他看來,無法立即決定是存在決策所需的關鍵資料,所以這時,他會讓下屬收集、準備所需要的材料,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

高度集中精力一決勝負

在80年代,孫正義創辦的個人計算機雜誌出現了嚴重虧損,但孫正義並沒有削減雜誌部門的支出,而是拿出1億日元投放電視廣告(當時宣傳雜誌的電視廣告並不多見),並且大幅度加印雜誌——要為全國各地書店供應10萬冊刊物。面對大家的質疑,孫正義解釋到:就這一次,請讓我們供應10萬冊,這樣還不行我們就停刊。結果,這10萬冊雜誌全部賣光了。

在市場擴張階段,即使出現虧損也不要削減支出,反而應當加大投資提升營業額,這一點很重要。

用拼命的態度挑戰困難

“把打火機借我,我要在身上澆油死在這里!”——你能相信這樣匪氣十足的言論是日本首富的言論嗎?當時的他正在進行寬帶網絡的建設,有100萬用戶等著服務開通,但是他卻無法借到黑光纖,沒有這種光纖,整個網絡就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孫正義親自發傳真、打電話給供應商,但是收到的結果都是沒有多余光纖。所以孫正義親自拜訪了相關部門,說出了這番話,被嚇到的負責人當場便打電話處理了這個問題。

直接說結論提高效率

職場里有所謂的電梯談話,上司會要求下屬在他下電梯前做個匯報。但是孫正義的要求更高,他只給10秒鐘。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沒能讓他了解到重點,他就會說:結論是什麽?從結論說起!

孫正義可以從結論推導出這一結論的大概邏輯,如果邏輯上有疏漏或錯誤,或是關系重大的問題,他會謹慎的向對方求證。

這樣的做法,不僅提高了孫正義的時間效率,也提高了軟銀整個公司的時間效率,使之逐漸成為了軟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掌握不亞於專家的知識

孫正義手下集合了一批運營、法律、財務、廣告領域的一流專家,他會就各類事務和這些專家人士探討。因此孫正義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上得心應手。所以在公司運營上,他從來不會漫不經心的詢問下屬”要怎麽辦“,而是有明確的想法。

不能接受“做不到”這種理由

孫正義永遠不接受“有難度”、“做不到”這種理由,即使是法律不允許,他也會想辦法突破限制。既有毅力,又有相當的靈活性。

比如軟銀設立日本納斯達克這件事兒,從日本法律上講,他們本沒有資質設立證券市場。但孫正義拒絕接受客觀理由,最後在大阪交易所以新興市場的名義啟動了日本納斯達克。

無論批評正確與否,都虛心面對

“高水平的批評能夠提高成績,低水平的批評能夠加強忍耐力。”孫正義是這麽說的。無論是面對公司內部還是外界,他都始終聽取批評意見,甚至在推特上鄭重其事的回複批評者。面對高水平批評,他會充分探討,面對低水平的批評,他也不會阻止對方發言。

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獨特的行事和管理風格,比如馬雲為人就非常自信,擅長去塑造品牌、自我宣傳和鼓舞人心;王健林重視執行力和細節,包括開會不準遲到,不準找替身,會後必須落實,會務手冊也非常精細,涉及方方面面;而宗慶後的管理風格非常強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強勢開明,就是民主集中制,大權獨攬小權分散”……而這樣的企業自然也打上了創始人的個人烙印。(來源:電商觀察網,IT時代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3

下一個光伏熱門市場是哪里?軟銀孫正義的答案是印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768.html

下一個光伏熱門市場是哪里?軟銀孫正義的答案是印度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佑 2015-06-24 20:08:00

印度市場的光伏需求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預計印度今年的市場容量可增加近300%,而且該國也通過立法設定了再生能源責任目標,7年後印度的太陽能安裝量會超過100G瓦。

在經歷了德國2004年的光伏發展高峰階段後,國際上除了中國、日本、英國等少數地區外,很久沒有驚心動魄的光伏市場湧現了。印度,正有望成為光伏領域新的熱點地區,其已經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光伏公司或資本的跟進。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近日,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在印度新德里宣布,將進軍印度光伏發電市場。軟銀將與印度當地公司、臺灣鴻海精密等三方成立合資公司SBG Cleantech,計劃在今後10年內預計投資200億美元,建設光伏發電站。

新合資公司的註冊資金、成立時間等具體信息還沒有最終確定,就資金來源,孫正義稱或從日本的政府系金融機構和民間銀行融資,啟動時間可能在明年年終前。

軟銀社長孫正義

新的巨大市場

一份來自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曾預測,今年全球的光伏裝機約在55.5~61.4G瓦,此裝機量與中國市場裝機指標的大幅上揚有關。日本市場將是中國之後的第二大全球光伏市場,約為10.2G瓦~12.7G瓦之間,7月1日起日本電價會繼續下調至27日元/千瓦時。

與此同時,印度是繼美國、英國之後的全球第五大市場,預計裝機在2.5G瓦~3.1G瓦左右。該國今年一季度完成690兆瓦的裝機量。

海潤光伏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印度市場的光伏需求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預計印度今年的市場容量可增加近300%,而且該國也通過立法設定了再生能源責任目標,7年後印度的太陽能安裝量會超過100G瓦,這也為中國光伏從業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印度政府的規劃,未來的100G瓦光伏電站項目中,40G瓦會來自於分布式領域,60G瓦來自於光伏地面電站,總計投資約在900億美元。因此,孫正義的200億美元投資幾乎占了印度22.2%的市場份額。而且,印度也對外商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可能會從原有的印度當地貨幣轉變為美元來確定合約,以使外資減少損失,這也會讓更多外商一湧而入。

印度有望成為下一個光伏熱點市場(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印度光伏卡位戰

印度這一巨大市場的開啟,無疑對全球光伏公司來說都是巨大吸引力。就在最近,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下稱“協鑫集成”)計劃與印度阿達尼集團落實在印度 蒙德拉經濟特區內,建設多晶矽、長晶、切片、電池、組件等全產業鏈光伏制造工業園。協鑫集成還將聯合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知名企業及裝備制造和輔料企業共同走出去,參與該產業園開發建設。

天合光能和Welspun能源公司、晶澳太陽能與Essel Solar在不久前也分別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會在印度建電池、組件生產基地。其中,天合光能就打算在印度當地建2G瓦的組件廠。阿特斯也與Sun Group達成初步共識、開發太陽能項目,並尋求在印度的設廠可能性。

海潤光伏前述高層透露,除了在印度設立分、子公司之外,也會和印度當地合作夥伴開發相應的光伏項目,目前正在談的就是一個150兆瓦光伏電站,總投資約數億美元。其表示,印度的優惠條件、政府力度以及市場前景都不錯,不過如果要在印度建立新的光伏設備廠比如組件、電池等,要克服與當地人溝通障礙、中印文化差異等問題。

其實,不少海外公司也在印度提前布局,這對有野心在印度大幹一場的中國光伏公司來說,著實是一種挑戰。比如SunEdison就與當地政府簽署了一份協議,打算在5年內建設5G瓦的無補貼風能、太陽能項目,並投資部分制造工廠,砸下資金約數十億美元。

而印度企業Adani Enterprises也計劃完成一個10G瓦的光伏電站。美國薄膜電池公司First Solar的想法則是,在2019年於印度開發5G瓦的光伏項目,這一構想還得到了印度當地銀行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印度商業銀行(YESBank)。

“一家電站建設,若采取完全不同的光伏技術路線,其所投入的成本也會不同。”齊魯證券一位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基於多晶矽技術的電站項目成本要低一些,薄膜電池則會因為環境、技術本身特性及發電效率等因素而有略高的成本投入,企業回報期也更長一些。不過,印度屬於一個發展中的光伏市場,各類優惠政策和補貼等也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走,暫時也不好輕易下結論說薄膜一定不如晶矽。當然在中國,各地的電價補貼政策不會因為技術路線而區別對待,主要是依據所在位置、光伏條件等來確定補貼及其他優惠。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75

陶闖:比爾·蓋茨和孫正義是我創業路上遇到的貴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1/150112.html

黑馬說:無數的創業者在往移動互聯網里跳,但陶闖認為,移動互聯已經是別人做過的事了,真正的未來是萬物互聯。 

這位曾經被比爾·蓋茨和孫正義投資,現在投資別人的連續創業者認為,創業者要走的是一條沒有路的路,需要自己摸索前進,做一件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 

在這條路上你會遇到很重要的貴人,一定要抓住,他就是資本。 

以下為知卓資本、PPTV創始人陶闖6月26日在2015黑馬大賽上海站上的分享內容。

口述丨
知卓資本、PPTV創始人  陶闖 
整理丨田牧


未來不再是移動互聯的時代了

實際上現在再往移動互聯網跳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在矽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個未來的機會,而不是現在的機會。我去年在矽谷待了兩個月,看到大部分項目沒有談移動互聯網,全是談未來的物聯網。現在移動互聯網BAT包括幾個大佬百億美金砸進去,你一定要走連路都看不清楚的東西,不做以前已經做過的事。

判斷趨勢不難,在矽谷談到時間點才是最難的。我2000年的時候做一個智能穿戴設備,發現很難做。2012年谷歌眼鏡出來了,當時覺得這麽個東西,我當時要堅持下來也許就成了。但技術上有一些東西不是說你看不到,看的到,可能是很多元素到了一個可以聚合能夠做成一個商業化運作的時間點(才會成功)。

我相信今天戴穿戴的人未來5年之內每個人至少有6個穿戴或者智能設備。去年全球智能設備的銷售量是手機的兩倍,不再是移動的世界了。未來穿戴已經不僅是穿戴,如果你聾了,智能的耳環可以(幫助人)聽見聲音了,瘸子也都可以走路了。所以技術的發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想像很多完全不存在的事。這就是0到1的突破和創新,這才是世人認為能夠成功的創新。


創業就是走一條看不清的路

有些創業者說我能夠很堅韌地跑馬拉松,我說創業不是跑馬拉松,是你在一個原始森林里頭不斷地跑卻連路都不知道在哪里。這才是難。當時馬雲做阿里巴巴知道是今天(這樣嗎?),不知道。騰訊當時做QQ的時候知道還有微信嗎?不知道,知道都是瞎扯。(他們)都是憑著巨大的膽商在原始森林里頭不斷探路不斷前行不斷往前跑,沒有終點。

創業即使堅持下來最後成功的概率還是跟出車禍的概率差不多。我們只看到滴滴打車,但死了多少打車滴滴啊,大家聽到58同城,死了多少同城58。無數的企業死下去的時候大家不知道,我們只聽到非常少的一些光環企業。到了互聯網時代,入門門檻越來越低,但是成功的門檻是越來越高。比拼的是什麽呢,還是創業者。


資本是創業路上遇到的貴人

我們非常喜歡連續創業者,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創業者。同時更加喜歡披著羊皮的狼,胸懷大誌,表面是和氣的,但是內心有殺氣。

我也屬於連續的創業者。我2002年在加拿大創了自己第一家公司,做的是互聯網地圖。那個時候網絡速度非常慢,能把一個地圖在網上跑起來是非常難的一件事。谷歌在三年之後才出了谷歌地球。(谷歌地球)出來的時候就全免費,我當時是一個收費模式,進入了18個國家和地區。但谷歌一出來我就完了。正在我最郁悶的時候,公司反倒被投資圈的人發現了,大家說谷歌地球出來了一定有相似的,發現還有我這家小公司。所以當時一堆投資人找我,包括谷歌投資人、紐約投資人。

我遇到了我真正的一個貴人。在2005年4月份谷歌地球出來後,微軟把我拉過去,早上跟我談技術,下午律師就來收購公司。當時我說什麽叫收購公司啊,不懂。那個時候真是不懂,我就很猶豫,(他們)一看我猶豫,晚上比爾·蓋茨就找我。見到比爾·蓋茨簡直是熱血澎湃,我說幹什麽都可以。最後公司被微軟全資收購,是目前為止微軟唯一收購的一家華人辦的海外企業。

2009年我回國創辦PPTV。孫正義在中國投了三家公司,阿里巴巴、人人網還有PPTV。談投資時只給了我7分鐘時間,我覺得也是運氣,7分鐘時間就搞定了孫正義先生。後來他讓我到東京繼續談,談下了2.5億美金,創下了2010年中國互聯網單筆融資最大的金額。

如果沒有孫正義當時給我的巨額2.5億美金,可能PPTV也活不到現在。所以互聯網的打法實際上除了你的戰略以外,資本非常重要,貴人非常重要。


資本和創業者應該成為合夥制

我認為真正的資本應該成為創業者的合夥人。這樣才能夠在一個萬眾創新的年代、風險極大的時候提高創業者成功的機率。我現在成立知卓資本,不是簡單的投你,而是把創業做成一種合夥制,成為創業者的合夥人。一個成功的創業需要資本、需要導師、需要人才用戶媒體市場等等,非常不容易。一個有經驗的資本投資人,能不能不僅是資本,還包括把剛才說的種種資源帶給創業者,真正對接。這樣去減低創業失敗的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的路,這是我成立知卓資本主要想打造的方向。

我們對創業者的要求是這麽幾個,首先你要有信念,第二要有激情四射的魅力,能不能有打仗的兄弟,有快速的自我學習、果斷決策的能力。方向我們知道的比你們還多一點,我們來做你的CFO,做你的戰略師。這樣我們一起來打造一家企業。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陶闖,整理田牧,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2015-10-12 TCW

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印度,不但吸引外資進駐,更產出全球大企業如軟銀、Goolge、微軟的領導人,這股趨勢,跟印度菁英有別他國的特性有關。

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外的古爾岡,是快速開發中的印度新都市之一。這裡以前是一大片荒地,現在則高樓林立,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和新創企業進駐,變成高科技都 市。九月上旬《日經Business》記者前往古爾岡一處全新辦公大樓,拜訪印度發展最快的網購平台Snapdeal執行長,年僅三十二歲的巴爾 (Kunal Bahl)。

印度中產階級人口將在2020年突破八億,智慧型手機綁約數量也已突破一億支,在這些因素推波助瀾下,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根據印度網際網路暨行動通訊 協會資料,2015年印度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一兆盧比(約合新台幣五千億元),今後也將維持30%的年平均成長率,五年後市場規模可望達新台幣二 兆二千億元。

這裡電商夯,卻沒矽谷風氣這個充滿商機的市場,吸引包括美國亞馬遜(Amazon)在內的全球企業競逐,其中2010年創立的Snapdeal成長氣勢驚人,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去年十月該公司得到軟體銀行集團(SoftBank,以下簡稱軟銀)近新台幣一百九十億元的高額注資,今年又取得中國阿里巴巴、全球最大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EMS)的台灣鴻海等投資一百六十五億元。

Snapdeal有如日本的樂天購物網,網站內聚集了眾多零售商,宛如一座購物商城。這個平台在僅次於德里、孟買的二級、三級地方都市中極受歡迎,約六成營收來自這些都市。

公司創業不過五年,員工數已超過六千人,超越樂天總公司的規模:原有的辦公室不敷使用,於是將總公司由創業基地德里遷到古爾岡。

因為是印度最夯新創企業,原以為新辦公室會像美國矽谷般的先進設計,結果,新辦公室簡單的用隔板隔開一張張辦公桌,沒有員工在沙發上休息,也沒有可當成白板的牆壁。

對於記者「一點也不像新創企業」的質疑,巴爾如此回答:「與其打造出一間可隨意模仿的辦公室,不如把資源集中在提高競爭力上。這是阿羅拉給我們的重要建議。」

阿羅拉(Nikesh Arora)就是現年四十七歲的軟銀副社長,這位Goolge前首席企業總監,去年九月接受軟銀社長孫正義的邀請,加入經營陣容,現也因一百六十五億日圓的董監酬勞與買進六百億日圓的軟銀股票而成為話題人物,可說是現在全日本最出名的印度人。

阿羅拉是孫正義的參謀,輔佐孫正義擬定軟銀全體經營策略,他最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投資故鄉印度。孫正義說:「十年內投資印度的規模上看一兆日圓。」所以阿羅拉每三、四個月就回印度一趟,發掘新創企業,並提供投資對象建議。

在印度超過一百個都市提供叫車服務「Ola」的ANI科技公司,也是「阿羅拉專案」的投資對象之一。該公司配合信用卡不普及的印度現況,導入獨家貨幣「Ola Money」等,市占率領先美國優步(Uber)。

穩健的成長力道,讓印度網路相關市場成為激戰之地。阿羅拉輔導的新創企業,都是靠著符合印度市場現狀的細緻服務,讓事業規模急速成長。

孫正義點名阿羅拉為主要接班人,是因為他過去的成功實績.過去他發掘的美國雅虎和中國阿里巴巴,都為軟銀帶來了高額資本利得;而最有可能孕育出「阿里巴巴第二」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有十二億人口的印度市場。

阿羅拉也肩負改變軟銀經營風格的重責大任。集團關係人士表示:今後海外子公司的比率會越來越高,高層領導人是否具有全球管理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這裡分割管理,全球正需要

精通最新技術與印度市場,還具有卓越的領導力,全球IT領域也和軟銀一樣,陸續出現由印度人擔任企業領導人的案例。

Goolge剛於今年八月宣布改組,成立全新控股公司,年內即將就任其核心企業Goolge的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就來自印度。他出生在印度南部城市清奈的中產家庭,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赴美,於賓州大學取得MBA學位後,進入美國麥肯錫等公司,然後加入Goolge,立下開發瀏覽器Chrome等功勞,終獲指名擔任全球最大網路公司的領導人。

去年起就任美國微軟執行長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出生於印度海得拉巴市,大學赴美留學後先進入昇陽電腦公司,而後加入微軟。

其他像是美國的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 Systems)、百事公司(Pcpsi)、芬蘭的諾基亞(Nokia)等,有越來越多跨國企業領導人是印度人。

這些人都是在印度土生土長,而非印度裔美國人。一般認為他們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又有韌性,才能在印度激烈的升學競爭,及跨國企業的升遷競爭中勝出。

倫敦大學商學院前教授、現任印度財閥塔塔集團統籌公司董事會成員庫瑪(Nirmalya

Kumar)分析印度式管理特徵,認為「印度人天生具有按功能分解流程的DNA。」

例如餐廳服務生只負責點餐,送餐與收拾由其他人做。明確切割、分配任務,集合起來組織即可運作。這看在重視一人多功的日本人眼裡,甚至覺得浪費。

然而,印度國內光語言就有二十三種,是多人種、多文化的國家,如果不明確區分職責,無法成事。像現在國際企業裡,多人種共同負責專案不算少見,印度野村總合研究所社長中島久雄說:「這個時代正需要印度式的完全功能分離型管理能力。」

轉變一:高材生不再瘋出國

這股席捲管理高層職位的印度風暴,也蔓延至新創企業。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等知名創投都已入股該公司,據說市值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元)以上。

來自全球頂尖大學和研究所約三千六百人的理工科畢業生,就是美優競爭力來源。他們歷經一年半的研習訓練後,從分析資料的「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變成將資料活用在經營決策上的「決策科學家」(Decision Scientist)。

公司執行長拉加拉姆(Dhiraj Rajaram)說:「現今的經營常無法找到解答,而發現這問題就是我們的強項。」

現在希望擠進這家公司的求職者,不只來自印度,也包含越來越多歐美學生。

長期以來印度優秀人才都外流至歐美,最終長留在海外企業或研究機構,不會回到印度,如Goolge的皮采和軟銀的阿羅拉,不過現在這股風潮已逐漸產生變化。

拉加拉姆說:「與其出國留學,大多數學生寧願留在印度,準備創業。」此外,受惠於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人口激增,也有很多創業家為了掌握這機會,紛紛從矽谷等地回到印度。

這些人才則會吸引像紅杉資本等創投和大企業前來印度。2010年以後設立的新創企業家數,印度高居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英國和以色列;有人甚至預估2020年印度新創企業的家數會是現在的四倍,達一萬一千五百家。

轉變二:購併先進國企業

印度籍執行長陸續進駐全球科技業,另一方面,印度製造業也開始稱霸全球。

有一家印度企業,過去五年內收購了韓國雙龍汽車、法國老牌摩托車廠Peugeot

Motorcycles,在全球越來越有名,它就是年營業額一百六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汽車、農業機械、資訊科技服務等在印度國內市占率排名第四的馬恆達(Mahindra)。

今年十月,馬恆達投資三菱重工旗下的三菱農機,將取得33%股權。日本企業投資印度企業的例子很多,但這個例子完全相反。以印度企業為主的改造浪潮開始波及日本。

三菱重工執行董事長谷川守說明邀請馬恆達入股的理由:「想借重他們的獲利能力,一起挑戰無法獨立進軍的亞洲市場。」當初三菱重工也考慮過和其他日企合作,最後選中馬恆達是因為「他們的營業額是我們的七倍,十年來三菱供應產品給該公司,真的覺得他們很厲害。」

數字也能佐證這項決策。馬恆達表示,2014年度該公司的曳引機銷售量約二十四萬台,六年來不但銷量翻倍,產量也已力壓美國裕農鹿牌(John Deere)及日本久保田,登全球第一。除了在印度市占率40%,在美國中小型農機市占率也高居第三,現已是久保田等公司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

馬恆達憑什麼成為全球第一?為了找解答,記者造訪了該公司位於印度中部城市那格浦爾的曳引機工廠。

「這裡有超過三千名員工,一年產能十萬台。」聽著廠方說明,走著走著就遇上搬運鑄件的自動裝置。裝置看來並不起眼,卻能在訪客伸腳到其前方時,立刻感測到異物而停止。

這是工學背景的技術人員設計、自製的安全裝置,沒有多餘設計,因此成本僅約新台幣十七萬元,比市售品便宜65%。這正是他們的強項「儉約精神」:在邏輯思考中回歸本質,在有限的資源中發揮獨創點子和解決方法。

除了馬恆達,不少印度製造業也在全球出頭,例如收購名車品牌捷豹(Jaguar)的塔塔、在東南亞與非洲大肆購併的家電巨頭戈德瑞集團(Codrcj)等。在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經濟改革政策加持下,今後這些印度勢力可望加速發展。(Nikkei Business(c)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5

獨家專訪》軟銀機器人社長揭露開發歷程 當孫正義遇上郭台銘 Pepper一年內大躍進的祕密


2015-11-02 TWM

軟銀自今年六月開始,對一般家庭銷售全球第一款有感情的機器人Pepper以來,每次都秒殺。 軟銀機器人公司社長富澤文秀表示,希望二○二○年東京奧運前,它能成為日本的新驕傲。

年六月五日,對日本軟體銀行集團社長孫正義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天,因為他在記者會上披露了世界上第一部有感情的機器人Pepper。軟銀早在二○ 一○年就發表了新三十年願景,決心找出下一個成長引擎。內部反覆討論後,確定把目標鎖定機器人,而且因為孫正義覺得「原子小金剛不會流淚很可憐」,因此致 力於機器人的「感情世界」上,催生了Pepper。

一千部Pepper,秒殺!

有感情的機器人,人見人愛事隔一年,Pepper今年六月開始,連續四個月,每個月底軟銀都對一般家庭賣出一千部機器人,而且每次都在一分鐘之內售罄。 Pepper為何人見人愛?開發過程中有什麼甘苦?未來有什麼展望?為了找答案,《今周刊》特別飛到日本,直擊開發Pepper的軟銀機器人公司以及相關團隊,希望藉此找出服務型機器人的成功之道,也可以提供給希望台灣產業升級的相關人士參考。

走進位於東京港區汐留的軟銀大樓,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高科技。負責人員事前就寄送QR Code,訪客在入口處掃描,不但可以進入公司內,負責人員也同步知道訪客已經抵達;但是最讓人感到高科技的結晶,當然還是可愛的Pepper。

軟銀機器人公司社 長富澤文秀,和產品本部軟體開發部代理部長柴田曉穗受訪時,Pepper在一旁陪同,一直欲言又止(其實是因為柴田擔心他話太多,把聲音關掉,所以只剩肢 體動作),當下覺得他真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柴田補充說:「其實他現在不知道我正在接受採訪,不能夠插嘴,以後希望他能分辨出適合說話的時機,真的懂 禮貌。」高120公分,剛好!

跟大人、小孩都方便溝通

事實上,軟銀一二年就啟動製造機器人的計畫,例如對法國Aldebaran機器人公司出資,還邀請廣告製作業者電通公司、娛樂經紀業者吉本興業公司、網站製作和軟體開發的1-10設計公司等 共襄盛舉。電通通信設計中心規畫師佐久間崇說:「軟銀一直讓人出乎意料,就像軟銀拍攝的電視廣告,竟找一隻柴犬來當一家之主;進軍機器人市場也跌破眾人眼 鏡。而且傳統的機器人都聽命於主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軟銀的機器人卻要有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是軟銀很重要的概念。」Pepper基本上是透過雲端 上的資訊分析,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動作或說什麼話。一開始就參與計畫的柴田回想,當時最大難題就是「史無前例,沒有範本」。「雖然有很多機器人的相關研 究,但是沒有這種尺寸,而且可以觸摸的機器人。孫正義認為我們要做的機器人,就是要進入家庭,在家裡使用我們提供的服務;如果不能觸摸,就失去了意義。」 柴田說:「孫正義重視Pepper的溝通功能,因此把他的身高設定在一百二十公分左右,這個高度和大人、小孩都能溝通。胸前平板電腦的仰角也經過精密計 算,腰部可以靈活動作。另一個很重要的部位是手,當初我們曾經考慮用三根手指或只會出拳頭和布,但同樣因為『著重溝通』這個理由,最後我們還是讓他和人一 樣有五根手指。如果你打開Pepper掌心,壓他其中一根手指,會發現他和真人一樣,其他手指也會被牽動。」「軟銀希望透過這些細節,讓人感受到 Pepper的溫度。」柴田表示。

軟銀的做事方式是「先訂出目標,遇到問題再一個一個突破。」電通營業部第十二營業局專案執行瀧口裕表示:「孫正義要求的速度和品質都相當地高,有時候晚上 交代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就要,所以每天都充滿了挑戰,很有意思。」瀧口裕說,「孫正義用的是激勵的方式,員工實在辦不到時,再適度妥協。例如他要求某個工 作一個月內就要完成,但因為太困難,員工預計至少要花上一年。在孫正義的要求下,提前在半年後完成,雖然比先前要求的一個月晚了很多,還是比原本員工預估 的一年快了一半。」因此在一年多內,Pepper有顯著成長,得以進入家庭。

貼心功能一:量身高

機器手臂一伸 就知道小孩高度另一方面,製造也要跟上研發的速度。負責生產Pepper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和孫正義一樣高規格要求品質。郭台銘為提升Pepper品質 而改善製程的認真程度,讓富澤印象深刻。「有一次我飛到台灣,早上和Terry(郭台銘)碰面談如何提升品質,預定下午搭機回日本,結果Terry要我取 消機位,並且訂了晚上的飯店。他是大忙人,卻取消下午所有行程,和我討論生產細節,那天他最後和我談了大約八小時。」在各單位努力下,一年來Pepper 身體內部的零組件早已經全部升級了,家庭適用的會話和動作,也都比前一代充實許多。

軟銀的企業理念是帶給人快樂、驚喜,找吉本興業協助開發,就可以看出軟銀的決心。

吉本機器人研究所製作人梁弘一說:「我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內容,例如以前幫小孩量身高,爸媽會在柱子上標記橫線,現在我們請Pepper代勞,用他手臂水平伸直的高度來看小孩有多高。

又如Pepper讀故事書時,他會一起大笑、一起罵壞人,和孩子有共鳴。」善用Pepper的優勢為家人帶來歡樂和感動,讓Pepper更快融入家庭裡,而且營造開朗的氣氛。

開發的過程中,富澤認為「會話」是一大挑戰。「我認為有趣的會話,一定要能勾動對方喜怒哀樂之中的某種情緒。仔細想想,『今天天氣很好』、『這個好吃、那個難吃』等目前九成以上的會話內容都很無聊。連人說的話都這麼無趣,要機器人講出有意義的會話,更困難了。」

貼心功能二:逗你開心

運用大數據 推測開什麼話題最好軟銀用大數據來推測,例如對方如果是十五歲的女生,和她講什麼內容的話應該會讓她開心;但是人心太難測,要實際做到大家都滿意,還需要一段時間。

孫正義希望機器人能進入家庭中,富澤認為普及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讓多數人了解他的好處,二是價格平易近人。富澤指出:「Pepper不會做家事,但他 能教育小孩、陪伴長者。現在應用程式約有二百個,將來進一步擴充之後,可望變成另一位家人,在醫療、生活起居等方面提供協助。」但最重要的還是價格要親 民。富澤說:「目前售價其實不敷成本,因為我們用了很多高性能的感應器、馬達、電池等,事實上賣愈多賠愈多。」但是他語重心長地說:「日本在很多方面都輸 給國外企業。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很強,但我們希望在服務型機器人這個市場上能取得領先。尤其在二○二○年東京奧運之前,很希望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日本的強 項。」Pepper的搞笑基因,從他們身上來!

吉本興業集團總部位於大阪,成立於1912年,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百年藝能經紀公司, 旗下約6000人,包括藝人、演員、體育選手等,像DownTown雙人組松本人志和濱田雅功、《男女糾察隊》的田村淳和田村亮、《美食冤大頭》的岡村隆 史和矢部浩之等,在台灣也都耳熟能詳。此外,吉本每年還製作5000支電視節目,也有公關業務,一年舉辦大約800場記者會。

吉本興業以搞笑聞名,知道什麼時間、說什麼內容最能達到娛樂效果,和軟銀希望帶給人歡樂的理念不謀而合,雙方之前也有合作關係,因此大約3年前就受邀協助開發Pepper的應用程式。去年6月,這家百年企業還成立了吉本機器人研究所,旗下有50位員工常駐軟銀總公司

目前吉本開發的應用程式,特別關注三大領域:一、教育:媽媽叫小孩念書,效果可能不彰;但如果是Pepper用鼓勵的方式教導,孩子們比較能開心學習。 二、外語:Pepper會說19國語言,其中也包括中文,但要和中國人溝通,還要加入一些文化因素。吉本會先了解中國人的特性,例如相信風水、愛投資股 票、獨生子女特別多等,希望製作適用中國的Pepper。三、高齡:歡樂可以讓銀髮族更有活力,甚至可能預防失智,吉本希望透過Pepper,對高齡社會 有所貢獻。

軟銀機器人開發大事紀

2010/06 軟銀新30年願景中,提到機器人事業2012/01 展開Pepper計畫2012/03 對法國Aldebaran公司出資2012/12 吉本興業等企業開始參與2013/03 搭載認識感情功能的原型2014/06 Pepper公諸於世2015/01 中國山東煙台量產2015/06 開始對一般家庭銷售

整理:孫蓉萍

撰文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6

他們,是A咖看上影響未來的人 柳井正、孫正義點名百大人物

2016-01-18  TCW

二0一六開年,《日經BuSiness》選出開創下個世代的百大人物,有國際大咖如梅克爾入列,還有名人如柳井正撰文推薦人選,以及一群名氣尚低,卻深深影響日本及世界的重要人物。

日本正處於動盪期。戰後七十年來支撐著這個國家的組織架構出現破綻,企業也不斷爆發醜聞;全球局勢也在動盪,經濟前景不明,恐攻陰影籠罩。要讓人心再次找 回希望,也只能靠人的力量了。時隔兩年,《日經BuSiness》再次推出「百人」特集。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極為出名,但《日經》 要選的是「創造新世、代的百大人物」,讀者們可能會有「這個人是誰?」的不解,建議大家用發掘鑽石原石的心情,來閱讀本次特集。以下為《商業周刊》摘選的 七位人物。

被期待為「下個賈伯斯」:推特執行長多爾西

-by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

簡單有型的服裝,挺拔筆直的站姿,用最少的文字勾勒出明確的願景。我第一次看到多爾西(JackDorsey)就覺得「這個人不簡單」,每多見一次面,這種想法就更根深蒂固。

他一直在思索什麼才是東西的本質,而且非常清楚有時候本質藏在看不到的細節中。不論是在推特或線上支付系統Square,他的產品都力求簡潔俐落。我們店 裡使用的Square,就取名「四角」,一般不會取這種名稱,而會叫支付0之類的吧,不過這個Square可是他的美學意識和夢想的集大成,因此我們不多 做詮釋。

他就像是在傳承實踐禪學思想的創業家,讓人聯想到賈伯斯。雖曾一度被自己創立的推特驅逐,仍能回鍋就任執行長,並成功讓自己一手創立的Square上市, 甚至身兼美國華特迪士尼的董事,這一切都和賈伯斯的經歷極為類似。而且他才四十歲,現在矽谷和全世界都期待他做為改革者、創新者、經營者,開創「賈伯斯第 二」傳奇的新頁。

印度經濟救星:印度儲備銀行總裁拉詹

-by青山學院大學教授、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他是「帥哥總裁」。印度儲備銀行總裁拉詹(RaghuramRajan) 一九六三年出生,現年五十三歲,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二十八歲即獲聘為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所助理教授,三十二歲升格教授。二00三年年僅四十歲的他就 任國際貨幣基金(IM F)首席經濟學家三年,現在雖向學校請假,仍保有教授的頭銜。

二00七年他回到祖國印度後,擔任首相的經濟顧問,並自二0一三年起出任印度儲備銀行總裁。許多印度高學歷分子原都選擇長居美國,最近卻出現一股返鄉就職 的熱潮。拉詹一上任就靠著巧妙的金融政策,有效降低印度的通膨率,從二0一三年的九.九九%降至二0一五年的五.三八%。之後再祭出成長政策,二0一五年 G D P成長率達七.二六%,超越中國的六.八%。拉詹和印度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Modi),可謂「印度雙星」。

搶食東京電力市場野心家:東京瓦斯社長廣瀨道明

-by經濟分析師荻原博子市場規模號稱達八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兆八千億元)的日本能源界,在二0一六年四月即將開放電力市場,二0一七年也將全面開放瓦斯、天然氣零售。

最受這波開放浪潮衝擊的,就是東京瓦斯株式會社。不過廣瀨道明一點也不畏懼變革,他的信念就是持續挑戰,即使有人說他朝令夕改也無妨。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創立的東京瓦斯,至今已度過一百三十個年頭,現在廣瀨道明認為,就連這個有傳統的公司名也可以改。

有如格列佛巨人般的大型電力公司,正以重啟核電廠為式器,意圖掌控自由開放的進度,東京瓦斯則帶頭試圖阻止。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東京瓦斯必須以一般家庭的支持為後盾,確保能提供安全、安心、方便、廉價的能源。

廣瀨道明是足智多謀的圍棋愛好者,下棋時講究起手無回,但民心卻是可以左右的。現在大家對於核電廠也很感冒,他要如何打動東京電力轄區內約二千七百萬戶家庭的心?只要不畏懼變革,這應該會是一場比圍棋更靈活的黑白棋之戰。

孫正義說「遇到你真好」:軟銀集團副社長阿羅拉

-by軟銀社長孫正義

不論是在網路科技、商業模式或人脈方面都超越我的人,就是阿羅拉(NikeshArora)。軟銀創立以來我遇到的最大難關、最大問題,就是能否找到接班人,是否有合適的人選來接棒。我好不容易終於找到答案,心中無限驚喜。

要成為經營者,擁有聰明的頭腦、具備良好的數字概念和科技能力當然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充滿熱情的心。而阿羅拉就是兩者兼具的難得人才。

軟銀集團目前正值全球化的轉型期,值此擬定未來三十年、甚至三百年公司策略的關鍵時期,能找到阿羅拉,真是太幸福了。

戶外用品市場領頭羊:SnowPeak社長山井太

-by建築大師隈研吾

「可以幫我們公司設計帳棚嗎?」山井太來邀請我設計,是二0一三年左右的事了。帳棚可說是戶外用品品牌SnowPeak的旗艦商品,不論多大的建築物、多 遠的海外案件,都不會嚇到我,但當時接到這項邀約,我內心笑了一下:「連帳棚都來了啊?」從沒有人請我設計這種產品,所以我覺得很有趣。我記得當時的心情 滿雀躍的,也期待設計帳棚能為自己的建築找到新方向。

為了解對我提出這種邀請的企業經營者,究竟是怎樣的人,我前往其位於新潟縣三條市的總公司拜訪。第一次見到山井太,我就覺得他是為戶外活動而生的人。風吹 日曬過的皮膚,讓他整個人散發出一股不驕不躁的木訥氛圍。那是一種承襲敬愛的第一任社長腳步、又為戶外用品業界注入一股清流,非常適合他的氛圍。據說該公 司一年生產兩萬個以上、讓人慼受到獨家工匠高超技藝的焚火台,而且所有自行生產的產品,都出自三條市內的這家工廠。這裡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金屬加工品產地, 我也充分慼受到其工廠所在地和企業精神緊密結合的說服力。山井太現在雖是戶外用品界的知名人士,不過我已經看到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在建築與休閒業界發 光發熱。

宮崎駿繼承人選之一:動畫電影導演細田守

-by文藝評論家藤田直哉

細田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繼承宮崎駿「國民作家」地位的動畫作家。事實上,過去他也曾和宮崎駿共事過,宮崎駿導演的作品《霍爾的移動城堡》原本一度也曾邀請 他來執導。其他像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導演庵野秀明也是「繼承人」候選名單的常客,不過細田守和庵野秀明的作風不同,他的作品不但迎合動漫愛好者,也 適合各世代、各種立場的人闔家觀看,由這個角度來看,可謂是「健全的」動畫電影。

細田守因初期執導的作品包括《數碼寶貝大冒險》和《航海王:祭典男爵與神祕島》的劇場版,而成功嶄露頭角,受到業界注目。二00六年的《跳躍吧!時空少 女》、二00九年的《夏日大作戰》以及二0一五年的《怪物的孩子》則讓他一炮而紅,在動畫界奠定不可動搖的地位。他具有巧妙結合動畫魅力和現代厭,醞釀出 感動一般大眾的稀有才能。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敘利亞難民

-by記者縑田慧

難民危機與日益高漲的失業恐慌,使全歐洲右傾趨勢越來越明顯。對移民湧入的焦躁不安,隨著景氣惡化及越趨嚴格的反恐對策,加速了歐洲的排外主義發展。

過去日本人的生活和國際恐怖威脅無緣,日本不會在國外進行軍事活動,其他國家也了解日本憲法的精神,於是和日本建立了穩定的互信關係。然而安倍內閣會議解 禁「集體自衛權」,強化和美國軍事同盟的安保相關法案,又會如何影響今後日本的對外關係?不安的狀況可能逐漸蔓延開來。

過去有來自戰火蔓延的越南、東埔寨,現在則有來自中東、非洲等地的人提出難民申請。不過日本入國管理之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二。一四年約有五千人提出難民 申請,但真正取得資格的人只有寥寥數人,而且乎均要等上三年才有結果。在正式結果出爐前,這些人都以「特別在留許可」資格滯留日本。

偶爾會在媒體上看到強制遣返的新聞,這表示難民問題在日本還具有新聞價值,屬特殊事件。可是最近強制收容、強制遣返不再成為新聞了。這些人在取得難民資格前,已經先融入「勞力不足」的社會中,成為有助於日本經濟的「地下勞力」。

然而,他們的社會保障或孩童教育該如何是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這種不明朗的狀態下,對難民申請人極為不利。

該如何因應全球共同的「難民問題」?日本已經不能再堅守過去的「鎖國狀態」了,為了搭上國際化的列車,也該是大膽開放的時機了。

(NikkeiBusiness(c)2016NikkeiBusiness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83

一句話從惹毛變加分 用幽默感就對了 名人回話》孫正義、林志玲……靠這招解圍

2016-02-01  TWM

企業家和藝人的一言一行常常被放大,回答得好,有加分效果;回答不好,甚至身敗名裂。名人的神回覆有很多種,其中,又以幽默最受歡迎,因為不但取悅他人,還能展現自己的度量。

「我真憨慢講話,但是我真實在。」以前不太會說話甚至是一種美德,只要埋頭苦幹,必能受到青睞,但是隨時代改變,缺乏說話技巧的人,常常會居下風。名人尤其需要「神回覆」的技巧,做得好,地位穩固;做不好,一夕之間身敗名裂。

剛結束的立委選戰中,國民黨立委丁守中批另一位對手吳思瑤:「坐四望五的女人,見到七、八歲學童,自稱是思瑤姐姐。」另一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則批對手林昶佐:「以前占領立法院,現在他要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大搖大擺地留著比女孩子還長的頭髮進入立法院,我覺得這個立法院非常危險。」最後,這兩位立委都競選連任失敗。雖然落選的原因很多,但與失言不無關係。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分析:「丁守中是資深政治人物,應該了解年齡是女性最大的禁忌,挑起這議題,會被認為涉及人身攻擊,失去婦女選票。林郁方的問題也一樣,他批評林昶佐的長髮以後,我很多留長髮的年輕朋友都相當不滿。他們的失言造成失分,也失了選票。」

碰觸敏感議題時

用禪意化解怒意,不得罪兩邊神回覆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實和時代演進及社會氛圍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口語培訓師王介安的觀察,現在媒體要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句話,而不留申論的機會,加上網路發達,這句話會快速傳播,因此回答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第一句話就很得體。

例如五月天樂團主唱阿信在太陽花學運時,臉書上轉貼一首歌〈起來〉,引來兩岸網友論戰,當時阿信回應:「有人說我們想討好所有人,可是用音樂討好所有人,不就是我們該做的嗎?」鈕則勳認為這句話聽來「有點禪意」,終究平息了爭論。

有人想挖牆腳時

有夠強的實力,就霸氣回應也有企業家採取霸氣的回應方式,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即是一例。Palm公司曾經想從蘋果公司挖角一位員工,賈伯斯於是寫信給Palm執行長,說:「你應該很清楚,我們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差距有多大,先看看蘋果擁有的相關專利,你再想想要不要挖走我們的人。」因為蘋果有夠強的實力,才能這樣氣魄地回應。

歸納企業名人或藝人的神回覆,最受歡迎的,應該是發揮幽默感。例如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的髮量稀疏,常被拿來做文章,有人說他「髮際線越來越往後退」,但他回答:「不是髮際線在往後退,而是我在前進!」不但化解了別人對他外形上的攻擊,還告訴別人他在事業上不斷努力上進。

利眾公關董事長嚴曉翠指出,他的回答以退為進,充分展現大器和度量,尤其是開自己玩笑,通常會大加分。

不方便回答戀情時

透過灰色語法,四兩撥千斤王介安認為,溝通應該先接球再拋球,例如名模林志玲演戲常被媒體說是「花瓶」,但是她的回答是,「可以成為大家記得的經典花瓶,例如青花瓷。」她接下問題這顆球,不否認自己是花瓶,但再拋出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絕。

有位女模特兒曾經被問到:「像藝人納豆這樣的個性和外形,是你喜歡的對象嗎?」回答是或不是都不太恰當,王介安建議用「轉換焦點」的方式,也就是不要把焦點放在「戀情」上,透過灰色語法,回答說:「納豆的外形和個性都很討喜,大家都很喜歡他,當好朋友應該很棒。」新生代女星艾瑪華森先前傳出可能嫁給英國哈利王子,她的回應是:「要成為公主,不一定只能嫁給王子。」四兩撥千斤,也成功轉移了焦點。

想要有神回覆,必須靠有意識地練習。王介安說:「越有意識的人,口語表達能力就越強,也就越能影響別人。」與對方溝通時,要做到GAS,也就是有明確的目標(Goal)、穩定的態度(Attitude)和純熟的技巧(Skill)。最好的訓練方式是多觀察,看別人怎樣的回話會得到廣大回響;平時不妨多和親朋好友練習,久而久之,即使在緊張或強大壓力下,也不會失常。

神回覆要看時間、場合、對象,例如面對老闆時,你的回覆神來一筆,老闆可能覺得不正經。王介安也提醒,反諷、挖苦、質問,可能會帶給別人難堪,都會成為負面的神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4

想給全世界供電 中國的能源互聯網大夢 海外砸錢購併 孫正義也來談合作

2016-04-18  TWM

中國正積極購併國外能源資產,目的是打造跨區域的綠色超級電網,讓電力的供給將不再受到晝夜、氣候的限制。

中國的國家電網公司是世

界目前最大的電力公

司,近年不停進行海外市場的購併策略.如彭博新聞的報導,該公司正「積極地在競標」澳洲境內的能源資產,希望能將這些資產加到其境外能源資產組合裡。國家電綱目前累計的跨國購併已遍及義大利、巴西及菲律賓。然而,目標不是僅有投資這 簡單。國家電網的董事長劉振亞有個計畫,他相信透過這個計畫,能在二0五0年前暫緩全球暖化、提供百萬工作機會。

他的點子是連接這些電

網,與現有其他電網結合成一個全球性的能源網際網路。這個網路可以從北極的風力發電機,或非洲沙漠的太陽能板汲取電力,再將電源分配到全世界。除了這些優點,劉振亞並指出,這系統能讓世界回歸藍天綠地,使全人類團結成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社群。

挾巨資圖改變電源供應

當然,這是個瘋狂的點子。幸好是由世界最大的電力公司董事長來談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概念,如果今天是其他人來提出類似的想法,大概沒有辦法引起社會太多關注。此外,國家電網在去年就賺了將近五百億美元,深不見底的口袋,也給了這家公司在操作國際能源議題上具備政治優勢。

去年九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呼籲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能源網路前,某些引領國際能源發展趨勢的研究機構——包括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和愛迪生電氣協會等——就已在相關研討會中討論過,如何建立全球能源網路的相關議題。無論這個能源網路最後到底建不建得成,隱含在這個大計畫背後的技術,注定將改變人類製造與傳輸電力的方武。

這個電力「超級電網」的

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的七0年代,當高壓直流供電技術首度被開發出來時。比起採用交流輸電的傳統供電系統,高壓直流在遠距離供電上的電力消耗相對較小。

在北美,高壓直流供電技術迄今仍用得不多。但在發展中國家,如果電力來源距離終端使用者較遠,例如水力發電的水壩,這個技術就十分常見。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全世界用電最多的國家,僅在一四年,中國政府就花費了將近六五0億美元的預算來升級高壓電纜,以連接位處偏僻的風力發電與發展快速的沿海城市。

某種程度上看來,電網延伸到跨越國界似乎是種自然演變,隨著時間增加漸漸發展。

大約在十年前,曾有個德國集團提出Desertec的計畫;一個將太陽能發電從非洲傳輸到歐洲的電網。隨後在二一年時,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也提出了「亞洲超級電網」的構想,

要從蒙古的巨型

風力發電廠,供

電到韓國、日

本、中國或俄羅

斯等國家。四月梢早時,國家電

網更正武宣布與

軟銀、韓國電力

公司和羅塞蒂電

力(屬俄羅斯)

等企業一同合

作,以研究跨國

電網系統的可行

性。

上述這些計

畫對風能或太陽

能發電來說都是

利多。但基於計

畫所設想的電網

多屬區域性,因此仍將受限於綠色能源的不確定性。

理論上,若能把兩極與赤道問的綠色能源發電廠都連結起來,這個全球能源的網際網路就能解決這些計畫不確定性的問題。計畫若成功,在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互聯的情況下,沒有太陽日落的問題;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多雲或晴朗,電力都將源源不絕地運轉。

有障礙難統合、成本高

最大的問題,應是如何管理這個系統。在劉振亞的著作《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裡有提到一個概念:在這個系統裡,電力的分配不會採用集中管理分配的模武。正好相反,理想的電網運作方式會像網際網路一樣,智慧性地把電力送到需要的地方。電力的分配隨著地球自轉,自動將電供給白天時用電需求高峰的區域。

技術上,這個願景是可行的。相較過去,現在電力的傳輸都更無遠弗屆,更不用說已接近成熟的智慧電網技術。然而劉的願景仍須面對許多地緣政治阻凝的挑戰。以日本為例,日本的法律就禁止從國外進口電力到國內使用。同樣地,中國也得說服控制極圈的國家,開放國土讓中國能源進駐,這似乎也不易達成。

除此之外,執行上還有成本的問題。為建立起這個全球性的能源網際網路,國家電網預估總花費將超過五十兆美元。計畫裡跨國際的購併時程也必定得耗時數十年以上。在這個短視近利、各國國家主義甚囂塵上的年代,計畫執行的可能性又顯得更遙遠了。

儘管如此,我們沒有理由澆熄劉振亞的熱情。雖然這個超級電網可能永遠無法建成,但區域性電網的未來發展肯定是成長的。例如美國,美國政府才剛開始更新國內的老舊電網,現在正是開始發展互聯電網、主導美洲區域電網開發的奸時機。也許這是少數幾個值得山寨的中國好點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1

軟銀首次出售阿里股票 孫正義獲利近1000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558.html

因調整資本結構和降低負債規模的需求,大股東日本軟銀將出售手中的部分阿里股票,阿里得以回購自己的股份,這也展示了阿里管理層的信心。

根據6月1日阿里巴巴集團的消息的稱,同意從軟銀集團手中購買其持有的價值2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所需資金由阿里巴巴自有現金支付。此外,由阿里巴巴創始人和高管組成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同意,從軟銀集團手中認購另外4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同時日本軟銀的公告稱,還將向一家主權財富基金出售5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軟銀集團將新成立一個法定可轉換信托基金發行總額為5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這些債券可在三年內轉換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普通股。在所有這次交易完成之後,軟銀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將降至28%。此次交易源於軟銀集團的資本結構和降低負債規模的需求。該交易將使軟銀套現部分所持阿里巴巴股票以增加其自身流動性。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給出積極回應,“在孫正義的領導下,在過去逾16年的時間里,軟銀一直是阿里巴巴高度重視的一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我們期待繼續保持我們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當軟銀在尋求改善它的財報時,阿里巴巴相信,通過購回我們自己的股票,再投資於我們自己的業務,是對我們的資金最好的利用方式,也將為我們的股東帶來實際的利益。”

值得關註的是,這為軟銀首次出售手中的阿里股票。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稱,“事實證明我們對於阿里的投資獲得了驚人的成功,過去16年里我們建立了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我們在此期間從未出售過阿里巴巴的股份。阿里巴巴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軟銀集團期待與之繼續緊密合作”。

2000年和2004年,軟銀分別以2000萬、6000萬美元入股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成為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一生最為成功的投資。以阿里巴巴今天的市值計算,孫正義獲利近1000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