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中國房產買家的十大美國城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102 
為全球華人提供50多個國家環球房源的海外房產投資信息網站居外網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買家購買了82億美元美國房產。
根據用戶在居外網搜索的房產信息結果,這家網站發現中國買家對以下十座美國城市最感興趣,按熱度排名依次為:
紐約、洛杉磯、費城、底特律、休斯頓、芝加哥、拉斯維加斯、亞特蘭大、聖迭戈和孟菲斯。
這對美國賣家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首先,中國買家買得起高價房。
2012年,全美房價中值為19.95萬美元,而中國購買美國房屋的中值達到42.5萬美元。
而且,中國買家很快結清房款。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數據顯示,70%的中國買家以現金支付。
至於中國買家挑選哪種城市置業,居外網總結了多種影響因素。
一些城市本身就有為數眾多的華人社區,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聖迭戈。
還有一些靠近高等學府,中國買家為子女入學方便考慮就會首選這類城市。
最富有的中國買家則是為了利用美國房地產多樣化個人投資,所以他們會選擇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
紐約曼哈頓房產經紀公司Rutenberg Realty的經紀Wei Min Tan向CNN透露,大部分中國客戶買房用來出租,偶爾會自用。
Tan說,大多數這類紐約出售的房屋價格在100-300萬美元,而中國買家:
一般都有孩子在附近上學,飛到紐約來過幾天,然後就去看孩子。
居外網發現,底特律和孟菲斯這樣的城市之所以能吸引中國買家,是因為買家可以預計到投資當地房產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他們利用房產打折和房屋止贖的機會逢低吸納,然後將房屋出租給當地居民,成了跨國包租公,聘請當地人負責日常修繕。
在底特律,他們買到房屋之後甚至一般都不會立即維修。
底特律房地產經紀公司協會會長Rachel Saltmarshall指出,在因欠稅和失去贖回權的房屋拍賣時,買家購入相中的房產,有時就讓它們空置,希望等當地房市迅速回暖後再做打算。
底特律房地產公司Coldwell Banker Weir Manuel的一位經紀Kelly Sweeney稱
中國客戶大量購入市中心附近的平價房產,售價多為2.5萬美元或者更低。
他們在為市中心房產市場復甦而囤積房產,復甦正在帶動周邊地區。
【師兄幫幫我】如何實現區域連鎖經營?服務行業如何吸引投資??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6/57174.html
創業之路是孤獨的,你還在創業的路上獨自困惑?i黑馬上線的【創業者問創業者】欄目,將為各位困惑著的創業者們答疑解惑! i黑馬將會把“微信公共賬號”上收集到的創業者疑問,及時推送給俞敏洪、姚勁波、周鴻
銀行目前的估值,極具吸引力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6721025(一)
銀行的貸款非常不透明,比如招行溫州的不良,換了一個領導,一個季度就從平均線下,突然就飆升到10以上,讓投資者瞠目結舌。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我們無法通過銀行的報表去給銀行估值。銀行的roe,pb,pe,都是水中花鏡中月。
對於個人投資者,根本沒有能力對銀行估值。因為,我們無從評估銀行的貸款質量。當煤老闆花7000萬嫁女的時候,你預料得他今天突然爆出300億的負債而且無力償還嗎?
銀行的借舊還新,隱藏的不良滾雪球一樣的滾下去,所以我們看到世界各國的銀行,總是每隔數年,就要來一次大洗澡。因此,如何評估銀行的不良,成為投資銀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二)
前兩天,貼了一個高盛高華的觀點,他們認為目前銀行潛在不良是6。
其中,在地方債的評估上,他們認為:
在我們經調整的淨資產分析中(我們計算目標價格的基礎),我們假設地方政府性負債的不良貸款率(基於寬口徑貸款定義)為 20%、不良貸款損失率為 65%,估測這類貸款對 2013 年預期淨資產的影響為-6%至-12%。
。這裡值得關注的是,他們認為地方債一項,不良會達到20%,損失率達到65%!
還好目前銀行貸款中地方債佔比不高,否則,這麼高的損失率,銀行都負資產很多了。
查看原圖(三)
銀行的報表,今年依舊會十分靚麗。但這個報表,我現在是完全不信了。
把一項一項的潛在不良和損失率挖出,銀行的淨資產會縮水不少。但也不用悲觀,按照高盛的說法,目前的股價,即便面對百分6的不良,也是略有低估的(合理估值下買入,每年會有7的收益)。只要經濟不出現大問題,仍然是很安全的。
我認為,按照高盛的算法,目前的價格買入銀行,長期來說,平均每年會有8的收益。相對於存銀行的長期收益4.5,買債券6.5的收益,8的收益,對於社會的資金,非常有吸引力。
【師兄幫幫我】傳統企業融資難,是否電商化才能吸引資本眼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6/57398.html
師兄,幫幫人家嘛!
創業之路是孤獨的,你還在創業的路上獨自困惑麼?i黑馬上線的【師兄幫幫我】欄目,將邀請熱情似火的師兄,為各位困惑著的創業者們答疑解惑!
i黑馬將會把從微信(微信號:chuangyejia)上收集到的創業者疑問,及時推送給有型、有料、夠酷的黑馬導師(名單有周鴻禕、俞敏洪、奧巴馬、牛文文以及小編本人等等),還有千位創業以及人生經驗均豐富的黑馬師兄們(名單有郝鴻峰、趙浦、繆傑以及小編的助理),不要等待,不要徘徊,i黑馬將會保證靠譜的創業疑問得到最靠譜的經驗解答!
中國商界多年頑疾:傳統行業想觸電,進去的時候找不到方向,想退出找不到安全出口,經常就被弄得很狼狽。創始人的融資困局:是不是做點電商更能吸引資本眼球。
以下是一位做珠寶行業的傳統創業者,提出的困惑:公司吸引不到投資,是否要轉型搞「電商化」更能吸引眼球?「黑馬師兄」紅樓夢珠寶創始人楊威、大朴網創始人王治全給出了認真的解答。
【傳統珠寶行業創業者 閔於行】 問:
我們是非科技型公司,做的是珠寶類,主要依靠渠道銷售和零售,一直得不到資本的關注,請教大師兄,如何吸引風險投資?是否也需要依託「電商化」才能讓投資人關注?有類似的案例嗎?
【黑馬師兄】紅樓夢珠寶創始人 楊威 答:
作為傳統的珠寶公司,應該體現在強運營能力上。同樣一個店,別人虧損,你能盈利;別人運營成本高,你就運營成本低;別人產品滯銷,你就產品暢銷。
風險投資投的是你持續賺錢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投資一個概念。
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我們創業的目的是什麼,問問自己的初心。只要清楚本心,要不要電商化,一定就有答案了。
【無錫木上棉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李淼】 問:
你好,我父親一直做了20多年的印染製品行業,原來一直幫國內一些知名品牌如羅萊,富安娜,水星,堂皇等家紡品牌做印染加工業務,現如今因為收到國家政策(環保政策要求)等方面影響,企業成本日趨上漲,父親去年身體不好(患癌症),我回來想做自己的品牌,能不能給我些建議,應該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把傳統的家紡產品劈開一條新的藍海,謝謝師兄們幫忙
大朴網創始人 王治全 答:
我的意見是慎重,代工廠轉產品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如果已經決定要做品牌,首先要想清楚產品定位,要有差異化,競爭力在哪裡,是低價還是優質。其次一定要解決渠道問題。現在是消費升級,市場細分的大趨勢,把產品做好,合理的定價,還是有機會的。祝成功轉型!
荒地停三輛Mini 吸引全台車友來朝拜
|
|
「當地人一開始把我們當猴子看,在這裡停一部Mini、插一支雨傘,車子是故障嗎?賣咖啡!?兩個神經病應該三個月就回台北了吧!」 Angel Mini Caf'e屋老闆何寬倉回憶五年多前的窘境。現在,這對夫妻檔,卻在這荒煙蔓草處,建立起口碑名店。 提到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大家常想到這兩年最夯的熱氣球,但在這鹿野人口密度最低的村落,還有另一個當地人會豎起大拇指的觀光景點--Angel Mini Caf'e屋(以下簡稱Mini Caf'e)。 「如果來台東想配山景喝咖啡,就一定要來這邊。」曾出版《緩慢‧台東‧旅》等書的台東旅遊達人蕭裕奇說;「夏天來他們店裡,連外面樹下都坐滿人。」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中勳表示。 奇!平日只有砂石車、警車會路過它月營收竟破20萬、毛利率四到五成 它位於台東武陵綠色隧道,由舊台九線截彎取直而成,全長約四公里,居民不到三十人,路上只有它與一家饅頭店,其他什麼商店都沒有。平時幾乎只有砂石車、警車會經過,讓人難以想像,在這賣咖啡,月營業額也能破二十萬,毛利率四到五成,比許多都市咖啡廳還好賺。 「我都自稱『道長』,整條綠色隧道歸我管,每一輛車經過,是外地車還是本地車,一看就知道。」何寬倉笑說。 現在,四十四歲的他,皮膚黝黑、頭戴棒球帽,腳穿雨鞋,和老婆、女兒一家三口定居台東,還養了一條狗,看起來優閒自在。但其實早在五年多前,何寬倉拋下台北服務業店長工作,和兩夫妻加起來約十萬元的月薪返鄉時,常一天連五杯咖啡都賣不到,月收入只有一萬多元,「有時一杯也沒賣出去,兩人喝得比賣得多。」 當時他靠一輛行動咖啡車,在觀光客較多的鹿野高台做生意,經營狀況一直不穩定,半年後,才往北邊的綠色隧道遷移。不過,這裡荒煙蔓草,沒有半點人潮,他卻堅信,「沒有做不起來的生意,只有不用心的人。」 他試圖改變地理上的劣勢,用口碑逆轉勝,熟客學,成為他勝出關鍵,而帶點復古風、外型可愛的Mini車,便是秘密武器。 大學念機械的何寬倉,曾從事二手車買賣,也懂得改車,開店時更想把興趣和事業做結合,先是停了輛Mini車在行動咖啡車後頭,吸引路人目光;三年前,他花四百萬元買下現址,從鋤草、焊鐵、鋸木,店內一磚一瓦都是他親手打造,不只停放三輛不同顏色的Mini車供客人拍照,更兼做修車,為路過的車友服務。 「這圈圈很小,只要有玩Mini(車)的都知道小何的店,大家如果經過台東,也都把他那當作休息站。」Mini家族花蓮地區資深車友林保辰形容。 過去,台東一帶鮮少專門維修Mini車的車行,為避免半路拋錨卻無計可施,車友並不常在台東停留。如今,何寬倉免費幫車友的愛車「健康檢查」,把全台約三百輛常上路的Mini帶進這裡,車友也變成他的免費宣傳大隊。 誠!深入當地,把自己變同類不說拿鐵、卡布,改問純的或加奶 除了同好,Mini Coffee還深入地方居民的生活,「附近送牛奶的、加油站站長,大家下班後都會先去喝杯咖啡再回家,好像變成家裡的『第二個客廳』一樣。」在當地居住超過四十年、二一國際渡假村副總經理林俊男說。 一個外地人,到現在隨口能說上幾句阿美族、布農族慣用語,何寬倉認為,經營熟客的不二法則,就是將心比心,「跟客人的關係,就從眼前的這杯咖啡開始。」 例如,「不能說什麼拿鐵、卡布奇諾,人家哪知道這是什麼?要讓他覺得我們是同類人,心就安了,先探詢,你要單純的咖啡,還是加鮮奶的?喜歡喝甜的或不甜的?」他也會用聊天建立關係,「為什麼來這裡?做什麼工作?家住哪?跟附近的誰認識啊?其實就是把客人當朋友。」現在,Mini Caf'e近九成的客人都是熟客,成為在地人聚會另類場所。 「像經營一個平台,人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幫忙。」他還把自己變成情報交流站,當誰想做生意,一通電話馬上牽線,也曾幫人買賣房屋,事後,房仲包了一個超過一公分厚的紅包給他,「我看都沒看,跟他說,我不要紅包,幫我介紹客人就好。」 經營熟客,偏鄉也能成為黃金地段,如今,熱氣球進一步帶起鹿野觀光人潮,何寬倉的這塊店面,已從三年前的四百多萬,翻倍成長,也有人想出更高價錢向他買地,但他堅定的說,「即使出三億我也不賣!」他用實力證明,只要用心,旱地也能長出鮮花。 |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最好吸引用戶的方式就是補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40.html
昨日零點起,嘀嘀打車與微信支付第三輪營銷活動攜10億元重磅出擊,當然快的打車也不甘寂寞,對外宣布從18日起升級補貼方案:使用快的打車並用支付寶掃碼支付的乘客每單返現11元。快的方面表示,其打車獎勵金額永遠會比同行高出一元錢。而i黑馬今日收到消息,嘀嘀打車宣布,從18日零時起,將開啟“遊戲補貼”模式,使用嘀嘀打車,並且微信支付車費,最高可獲得20元補貼。另有媒體報道稱,從下個星期起,打車用微信支付10次以上的用戶將獲得微信打飛機遊戲中的對應獎勵。為什麽競爭雙方都喜歡采用補貼模式呢?去年快的打車CEO呂傳偉接受了創業家&i黑馬的專訪時,預言了兩家融資後,即將到來的慘烈市場競爭,同時分享了快的打車應用的在市場策略方面的經驗,特別談到了“打車應用一開始用錢砸市場很重要,立竿見影,中長期比的是產品、體驗、服務等精細化運營。”以下為《創業家》2013年第11期《打車APP肉搏ing》一文的節選:起源於上海的打車軟件大黃蜂,目前在江浙滬地區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快的打車今日宣布與大黃蜂宣布簽訂合並協議,這是打車軟件領域的首起並購事件。快的打車向大黃蜂發出了收購要約。大黃蜂CEO黎勇勁透露,“經過仔細和認真的考慮後,我們接受了快的打車的合並邀請,我們的風格和想法非常接近。”從雙方的市場份額來看,“快的打車”已經覆蓋了全國35個城市(包括香港),用戶下載量接近2000萬,司機使用數量超過20萬,月訂單量突破400萬單。據易觀國際日前發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國打車APP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快的打車”以41.8%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一。起源於上海的打車軟件大黃蜂,目前在江浙滬地區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作為“快的打車”的投資人,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稱,將同其他財務投資人一起再投入近億美元資金和其他資源支持其繼續發展。創業家雜誌社11月份曾專訪過快的打車創始人呂傳偉。呂傳偉認為慘烈的市場競爭還將延續下去。以下為呂傳偉口述市場領先的兩個打車應用企業快的和嘀嘀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新一輪高達數千萬美元的融資。慘烈的搏殺還將持續多久?呂傳偉說,“現在連想都不去想這個事”。趨勢打車應用一開始用錢砸市場很重要,立竿見影,中長期比的是產品、體驗、服務等精細化運營。不光是我們這個行業,其他很多行業剛開始也砸錢。砸錢圈用戶、圈司機,是市場培育的必須過程。從某個角度講,打車App與分眾模式更像―分眾是爭取有限的樓宇資源,我們爭取的是司機。我們公司現在一共140人,地面推廣部隊八九十人。圈用戶最有效的方式是擴展新的城市。我們的打法已經非常清晰,只是複制而已―一個新城市,我們去四五個專職員工,招十幾個兼職人員,在機場、高鐵等地方直接向司機做推廣,教他們安裝、使用軟件。兩個星期達到目標,該撤就撤,該維護就維護。現在鋪了30個一線和省會城市,其余二線城市基本不考慮。大部分是設一個點,兩個人負責推廣和後期維護。現在我們的司機全是靠自然增長,一天增加1500~2000個。哪種方式最容易吸引打車用戶?基本上全都去試,才知道哪個最有效。在分眾打樓宇廣告,只是一個品牌效應,跟你的用戶量增長關系不會太大。我們不斷探索如何拉動用戶量,與去哪兒、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合作。你在去哪兒客戶端能打到車,後面提供服務的是我們。我們跟藝龍、同程都合作過,我們也做過一些高鐵、學校、影院的“地推”,效果都一般。目前,拉動用戶量最優的方法是司機推薦。這些人已經坐到你車里來了,不是說你街頭發傳單,發100張,可能99張在垃圾筒里。我們有一個定向補貼,激勵司機積極搶單。比如你在國貿打車,司機嫌堵不去,我們願意補貼5塊、10塊錢,讓司機空車過來接你,後來這個方法被各家發揚光大了。嘀嘀打車今年3月份第一次搶占上海的時候,想把我們直接剿滅,樓宇、地鐵、機場、公交車站廣告鋪天蓋地,一個訂單給司機補貼50-100元,一直補到了9月底。它那時候已經有很多錢,我們屬於苦苦掙紮,花10萬塊錢都要考慮很長時間。那個時候我們受的影響比較大。原來我們是絕對領先,結果短時間內成了四六開,我們是六,他們是四。8月份的時候,上海出租車司機推薦一個乘客使用嘀嘀,嘀嘀會給司機40塊錢。上海的大黃蜂也瘋狂補貼司機話費,各家都大打出手。那個月,光是上海,幾個公司一起發放的補貼金額,我估計要到上千萬元。很多司機接話費都接到手軟,少的一個月可能1000元,如果努力的話2000元都正常。現在上海市場基本處於相對膠著的狀態。嘀嘀的補貼現在也降下來了,因為我們打北京市場,打到嘀嘀的命門,它必須守這個地方。原來只有兩三個城市,就是你死我活,現在有30個城市就很好玩了。哪些城市攻,哪些城市守,哪些是他們必守的,哪些是我們必守的,需要分析,不會說30個城市,全都往死里補貼。從這個層面來講,誰也打不死誰。我們現在覆蓋的城市是所有的打車軟件里最多的。另外從每天的打車數量看,也是中國最高的一家。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很強勢,很有錢,你就必須應它,你不應就完蛋了。那時候嘀嘀最有錢,1800萬美元(兩輪融資加起來),一年全都花光了。投資人不在乎你拿了多少錢,效率是不是最高,而是說你的數據怎麽差這麽多,還會給它錢。我們A輪融了兩筆(第二筆是經緯創投),金額加起來不到對手的一半,我們現在做到這個效果,就是我們的運營效率和產品體驗更好。未來打車應用比什麽,核心就是這個。現在的問題是,惡性競爭把原本的贏利變成了投入:我們的地面部隊也去掃過酒店、旅行社,我們幫著介紹客戶給它們,然後拿提成,結果對手去了之後說,你跟我做獨家,一個訂單我倒貼10塊錢。3月份騰訊投了嘀嘀(2013年4月嘀嘀宣布獲得騰訊B輪1500萬美元投資),我們第一反應是,微信的量不得了,比拿5000萬美元意義更大。微信有很多類似的應用,比如微信公共賬號可以訂酒店,加個打車,公共賬號的轉化率和App的轉化率還是差了一個數量級。不是說不需要擔心,但根據目前的真實情況判斷,我們覺得也沒有那麽可怕。支付寶是一個支付工具,微信是一個溝通平臺。支付工具跟打車應用是非常匹配的,溝通工具主要是一個平臺,掛非常重的商務應用,平臺會發生傾斜。之前我們跟支付寶只是簡單的集成,比如可以用支付寶錢包來付費,支付寶可以安裝快的打車應用。未來3個月,快的和支付寶的後臺帳號會互通,支付寶用戶不需要註冊快的就可以直接使用,乘客使用快的就給他的支付寶存5元錢、10元錢,司機只要支持支付寶,就給50、100元補貼。接下來如果大家還是目前這種白熱化肉搏狀態,對方用很多錢砸市場,我肯定還要去應。不一定是它花1塊錢,我也要花1塊錢,如果我效率高可能只要花5毛錢,但我肯定要做這個事情。如果將來殺到後面,所有的投資方覺得再這麽玩的話,就屬於互相毀滅了,可能會有合適的人,找合適的機會,推動合適的事情。說實話,現在連想都不去想這個事。我覺得中長期還是要靠產品。我不相信靠錢能砸出來一個市場老大,最後發力的還是產品、服務、用戶體驗這些。還有怎麽精細化運營,比如怎麽來管理我的司機,怎麽推算我的訂單,怎樣使我的補貼更有效率,怎樣保證自己的產品領先對手至少3個月。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 呂傳偉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小企業成功背後的秘密:創業者群體的吸引力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3/59805.html
在2014年,將創辦小企業的創業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最近的一份報告,早期階段的創業活動正處於該組織在1999年開始進行研究之後的最高水平。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發表於2011年的一份報告,大多數小企業無法生存下來——只有三分之一的小企業在十年後仍然存在。
怎樣才能生存下來呢?除了狂熱的幹勁、勇氣、勤奮工作、創造力和運氣之外……也許還有連通社區、本地以及全球市場的意識。
位於聖地亞哥的綠色閃光釀造公司(Green Flash Brewing Co.)是一支小團隊,其釀造的特色啤酒銷往全美各地的餐館和酒吧。就地域來說,這家公司的存在有點古怪。當Radius為我們2014年美國12座最佳創業城市榜單收集數據時,我們對各個城市小企業在所有企業中的比例進行了考察。在這方面,聖地亞哥排名墊底。畢竟,在這座城市,你找到生物醫學中心的可能性要比找到手工釀酒廠要大一些。
不過,聖地亞哥同樣也是一個創業者能夠一展身手的地方,因為這裡其他方面的連通性非常出色,比如小企業開通Facebook頁面的普及率,信用卡的接受程度,以及讓信譽問題成為公共記錄的網絡同行評議。社交媒體幫助這家釀酒廠跟本地和全國的客戶建立了聯繫。
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市,黑鳥酒館(Blackbird Tavern)集餐廳、酒吧和畫廊於一體,是硅谷中心地帶創造性夜生活的聚集地。黑鳥酒館很紅火,而這一點很奇怪,因為大樓裡之前租戶的生意大多以失敗告終,而其上一個租戶在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滅後被迫關閉了公司。
為什麼呢?黑鳥酒館採購來自於本地的咖啡和烈酒,並展出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它立志成為一處「第三空間」。這個概念由城市社會學家雷伊·奧爾登伯格(Ray Oldenberg)提出,以定義不同於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社會環境。
綠色閃光釀造公司和黑鳥酒館的存在都是異數,但它們都對與其所在社區線上和線下的互動進行了投資。
有時候,成功來自於跟一種不同的社區——現存的競爭對手——交戰,在瓦解它的時機成熟時。
紐約是日薄西山的圖書出版行業的大本營,在只剩下6家大型出版商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家名為Oyster的創業公司。Oyster借用了在線音樂服務(Pandora和Spotify)以及在線視頻服務(網飛和Hulu)成功的訂閱模式,將之應用於電子閱讀。Oyster的消費者只要支付月費,就能無限制地閱讀10萬冊藏書——只要消費者能夠下載Oyster應用,就能進行閱讀。
當然,紐約這座城市不乏將前沿技術應用於傳統產業的小企業。美妙的諷刺在於:Oyster的模式是19世紀會員圖書館的還魂。
Her Campus Media身處世界上最擁擠和最卓越的學術中心之一:波士頓。作為在線出版物,Her Campus Media的撰稿人是女性大學生記者,她們的受眾是「具有事業心、時尚、社交活躍、有學術追求以及注重健康的」年輕女性。雖然其大多數報導讀起來更像《魅力》雜誌(Glamour)而不是《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Her Campus Media的網站令人愉悅地整合了富有爭議性的話題、流行文化以及職業建議,其讀者遍及全美各地的院校。
在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Vital Farms相比家禽企業集團來說是明顯的異數,它為滿是糞便的雞舍提供了環保替代方案。Vital Farms是由40家小型有機養殖戶組成的網絡,其生產的雞蛋來源於散養而非籠養的母雞,規模為全美最大,其最大的客戶為(同位於得州的鄰居)全食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Vital Farms在2007年作為本地網絡起步,剛開始只有幾十隻母雞。現在,全美各地的人都能買到Vital Farms出產的雞蛋,得到越來越關注食品來源人群的青睞。
有時候,一家創業公司就能為一個小小社區贏來轉機。
就在不久之前,西雅圖的拉尼爾大道還是犯罪猖獗的哥倫比亞城的近鄰,裡面儘是些無人居住的建築。後來,La Medusa在1997年開業。該餐廳提供西西里風味的菜餚,其食材均採購自本地,它是首批遷入這個街區的小企業之一,其他還有Tutta Bella Neapolitan披薩餅店。如今,這家餐廳的旁邊又開起了週末早午餐餐廳和工藝面包店。
這種轉變表明,一家以社區為導向的小企業能夠為更多小企業的成立鋪平道路。
Panic是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首批科技創業公司之一,該公司成立於1998年,擁有一款名為Transmit的共享軟件產品,現在繼續為蘋果設備開發應用(其中包括網頁編輯、新聞討論組、狀況板以及加密網絡協議)。這家公司從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中倖存了下來,並茁壯成長。不過,Panic也幫助為波特蘭科技公司的復興鋪平了道路。根據Radius的數據顯示,在波特蘭,一個科技公司的工作崗位創造了四個額外工作機會。
這種情況甚至可能出現在拉斯維加斯。Madrivo是一家整合營銷機構,其業務是幫助企業通過數字方式獲得客戶,提供熱點地圖、績效指標以及價格敏感度數據等等。Madrivo的年均增長率達到400%,該公司也是一個例證,展示了美國的博彩之都如何轉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科技中心,以及一家小企業如何幫助影響整個城市。
幫5買尹汝傑:創業公司如何吸引人才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31/60053.html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這是永久不變的真理,所有的競爭最終都體現為人的競爭,所以對於初創公司而言,能否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加盟非常重要,這直接關乎到公司的成敗。
第一個人才
去年中國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影片《中國合夥人》,我覺得拍的非常棒,它不僅是一個很好的勵志故事,事實上這就是發生在很多公司身上的現實故事,我自己認為對於初次創業的人而言第一需要找的人才就是合夥人,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的成功先例都明示我們這一點。
一個優秀的合夥人可以幫助你更快的成功,選擇的標準首先必須是志同道合,也就是,必須和你有一樣的夢想,這樣才能在一條路上奔跑,形成合力共同面對前進路上的挑戰,而不是因為理念不和而相互掣肘。再者選擇的合夥人最好和你能夠優勢互補,這很重要,他必須能夠幫你把短板補齊,否則就基本沒有任何價值。
我創辦mySimon的時候,我還僅僅只是一個充滿激情、努力工作的工程師,非常缺少商務、法律、市場方面的經驗。這個時候我想起了麥克,他和我曾經一起工作過一年,我們互相理解,也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友誼和夥伴關係,所以創辦mySimon的時候,我們約定做合夥人。
和麥克一起工作,我們能優勢互補,我負責技術和產品,他負責法務、商務、市場和公司的整體運營。這給了我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也收穫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麥克教給我很多商務和創業方面的經驗,我也幫助麥克更好地理解技術和產品,合作得非常好,這也是mySimon之所以能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
當選擇好合適的合夥人並要一起創業時,你需要思考,你是否真的尊重你的合夥人,為了公司的成功你是否願意在個人利益上面做出妥協和犧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就要找另外一個合夥人,有時候不和諧的合夥關係能夠扼殺很好的理念,尋找一個創業合夥人好比結婚,婚姻中要求真正的愛,同樣的,創業合夥關係需要合夥人之間互相的尊重。
尊重固然重要,但這只是內心認同,必須要將其物化為條文,那就是事前就要做好權責分工,利益分配方式要確定,以免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矛盾時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這非常重要很多合夥人剛開始時合作非常融洽,但在遇到一些困難後出現各種問題,最後不歡而散。
所以如果你找不到一個真正能讓你尊重和信任的合夥人,那麼當你有豐富的經驗時,獨立創業可能會更好。我剛來中國時,也曾經考慮要不要找一個本土的企業家做合夥創業,但很快我就意識到,那時我和本土企業家之間還存在許多的理念差異,如果一起創業,必須要克服許多不必要的挑戰,這就是後來我為什麼決定獨立創業的原因。
如何吸引人才
吸引人才的方式有很多,但不可否認最有效的方式是工資待遇,但對於初創公司而言,資金必然非常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去爭奪人才?
我認為,首先你的公司必須要有遠大的方向和遠大的前景、創業團隊充滿激情,整個公司蒸蒸日上,讓別人可以看到希望。能夠和同時代一群優秀的人一起創造一個完美的產品,進而打造一家偉大的公司,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或理想,這會讓每個人都心動。
當然我們必須正視現實,遠大前景畢竟還是前景,不能立即轉化為可以見到的效益,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實行全員持股機制,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很多人因為這種機制致富的故事屢見不鮮,包括中國在內,這也刺激著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有前景的創業公司來,所以我們看到在硅谷有許多人想要離開Google、Facebook、Microsoft和Yahoo,加入到10人以下的創業公司。
此外,我覺得,對於員工而言,加入創業公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賺很多錢,更是一個讓自己迅速成長、並發現自身潛能的大好機會。
當我在硅谷創辦mySimon的時候,我們嘗試招聘更多人才加入團隊,所以我們找了一個兼職招聘專員,他剛好在我們公司隔壁工作,他為我們招聘了一些人才以後,很快就意識到mySimon在做什麼,於是很想加入到我的團隊中來。雖然他是一個招聘專員,但是我們看到了他在銷售方面的潛能,所以我們聘用了他。很快,他就成長為公司的銷售副總裁。此後,他又在硅谷許多互聯網公司做了銷售副總裁。
所以,加入創業公司的真正好處是,能夠以更大的問題挑戰自己,這樣才可以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和潛力,並且加以運用,這就是我認為任何人都要考慮嘗試加入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
即使是使用了上述各種方式,還是沒有優秀的人才願與你並肩戰鬥,那就意味著你的創業理念/項目可能是有問題的,這就如同沒有人願意投資同樣也意味著你的創業理念/項目可能有問題一樣,你必須要盡快做出改變來糾正錯誤。
《工研院金雞母》上架三個月 吸引上百萬次下載 苦熬18個月 揪客20人團隊力拚LINE
|
|
臉書花天價一九○億美元買WhatsApp,樂天也花兩億美元購併Viber,即時通訊軟體頓時成了當紅炸子雞。然而,在工研院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小團隊,卻研發一款新App,推出不到三個月就有上百萬下載量,它是揪客! 撰文‧顏雅娟 你今天「LINE」了嗎?在台灣,每十名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大概有十一個安裝了至少一個即時通訊軟體;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真實發生的案例,因為不隻手機要用LINE,連桌上的PC也要用LINE。 然而,LINE來自日本、WhatsApp從美國來、微信出身中國,在這些「舶來品」之外,卻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團隊,打造了一個「台版LINE」,上架不到三個月,下載量就衝破一百萬,超過八千家企業申請使用;就連中華電信、遠傳都搶著要技術轉移。它是工研院資通所開發的「揪客(Juiker)」。 避開消費戰場 攻商用市場為什麼會想開發揪客?工研院資通所資訊技術總監黃肇嘉笑著說:「很簡單,就只是想砍掉所有的通訊小卡。」他一邊說、一邊從口袋掏出皮夾裡的通訊錄,「每個人到一家新公司,通常會拿到一張小卡片,甚至是一本小冊子,上面印著公司所有人的聯絡電話與分機號碼;每次要找人,都要看著本子慢慢找,找到了還不能立刻撥號,必須按著通訊錄上的數字,一個鍵、一個鍵輸入手機。」為瞭解決這樣的不便,從二○一二年開始,黃肇嘉帶領一群人研究網路電話相關技術,終極目標就希望能做一款結合室內電話、App,以及智慧型手機的「三合一」通訊軟體。 要達到這樣的技術,工研院不缺,因為多年前,資通所對於網路電話(VoIP)技術研究就已非常成熟;但是,要在市場找到一塊新的需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同於LINE、微信重兵佈局消費市場,揪客為了在強敵之中殺出重圍,除了有傳文字訊息、貼圖等基本功能;還整合企業通訊錄服務,只要企業用戶來申請,一點進App,就能清楚看到公司各部門的分機號碼、行動電話資訊,無論對方是在辦公室座位上,或在外頭奔波,都能透過Juiker聯絡到對方。 就拿已經使用揪客一個多月的台北市資訊局來說,「它最厲害的就是『虛實整合』,不管是在位置上或是行動間,都可以很快找到人。」台北市資訊局主祕潘瓊如說。 初期太耗電 被自家人抱怨「與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不同的是,我們只想把『企業溝通』這件事做深、做透。」工研院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副組長周慧娟不諱言,為了深化企業溝通這項特色,擁有八千名員工的工研院,成了最好的練兵場。 一三年六月,揪客先在工研院內推出測試版,為了確保通話品質,最初的設計是讓App隨時與後端伺服器保持連線,「但這麼一來,手機耗電量便高得嚇人。」掛名團隊技術長、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技術副組長黃崇仁無奈地說。 當時,揪客還一度被評為「噴電揪客」,意指揪客會消耗掉大量的手機電力,這可讓工研院內部員工抱怨不停,甚至解除安裝,這是團隊從來沒遭遇過的空前危機,使用者信心全面崩盤,讓團隊成員都忍不住開始質疑自己,「我們真的做得起來嗎?」確實,誠如黃崇仁所說,「過去,一項技術只要有一%的進步,接著再到實驗室做出雛形,下一步就是開始想怎麼技轉,但揪客打破了這樣的遊戲規則。」這群工研院的工程師,技術研發能力絕對無庸置疑,但要從頭到尾把一個App做出來,甚至找到用戶,大家都是頭一遭。 「要從『技術本位』進展到全方位的服務,真的是很不容易。」無奈全寫在黃崇仁的臉上,「最困難的,就是把電話與簡訊這兩件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服務結合在一起;因為大家已經很習慣講電話這件事,(揪客)只要有一秒延遲,或是在電話裡出現回音,立刻就會被使用者罵翻。」但這群團隊沒被現實打敗,一三年十一月,前後經過十八個月的研發與改版,揪客終於正式上架,揪客團隊形容那真是每天「披星戴月」瘋狂作戰。由於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半,是揪客的使用高峰期,九點一到,所有人都繃緊神經、坐在電腦前嚴陣以待,周慧娟就笑稱團隊是在「看盤」,為的是盯著每台處理器、後台伺服器的效能,就擔心系統超載出包。 「這真的像個震撼教育,完全沒料到揪客會這麼受歡迎。」將近有一個月時間,揪客每天平均有三到四萬次的下載量,那段時間,團隊成員全以辦公室為家,每一則使用者評論,他們也都逐一回覆。 儘管,身體是辛苦的,心裡卻是無比興奮。過去曾在電信產業工作近十年的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理簡嘉宏坦言:「當初進來工研院,也曾擔心是否會像個小工程師、毫無用武之地,可是現在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打敗LINE!」訪談最後,周慧娟感性地說:「揪客從來沒想過要與電信業者爭利,反而希望能夠帶著電信業者走出去。」不久的將來,揪客還會推出PC版、增加多方通話、公告欄等新功能,更重要的,就是強化資料保護。這一切,就希望能把揪客推上國際舞台,成為真正的台灣驕傲。 揪客 開發團隊:台灣工研院 推出日期:2013年11月特點:結合市話分機系統, 主打企業用戶 |
翠華真的吸引?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4/1219-1.html翠華真的吸引?今早收到一間券商推介翠華的報告,認為現價四元等於未來12個月市盈率19倍,與行業平均一致,但由於翠華處於高增長期,現時風險回報已變得吸引。無可否認,翠華比其餘上市的飲食公司增長較快,但我一直沒有買入翠華,選擇坐在一旁,何解?因為有兩個問題令我未能放心:
1. 市場的超高預期
券商們預期2013-2016年每年的營業額及利潤都增長三成至六成。在我心目中,一間企業能連續三年能達致營業額及利潤都同時有差不多30%的增長已經非常利害。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2. 市盈率過高
要算是一個企業能每年有三成的增長,我恐怕也不會在25倍以上買入。何解?因為我不清楚一間高增長的公司在何年會因某某原因而使增長突然慢下來,更何況這是customer loyalty 極低的飲食業呢! 若然,那de-rating的魔力已可令你損失30%!因此,除科技股外,我較少買入20倍以上的公司。
現在翠華不是19倍嗎?那若然券商在來近的業績後(翠華是三月年結)調低預測利潤的10-20%,市盈率又變成多少呢?四元以下,我只能說fair, 但還未談得上吸引呢!
可以看看附表,三間券商最新的預測。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