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經濟放緩 哪些國家會受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1

中國經濟放緩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大型工業企業利潤萎縮0.6%,與7月增長13.5%的表現涇渭分明。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繼續的話,那些資源性國家顯然會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

GROWTH

自從2010年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的熱火朝天幫助那些資源型國家受益匪淺。澳大利亞、巴西、沙特阿拉伯向中國的出口均得到了明顯的增長。日本和韓國(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則和中國有著大量的電子產品及機床貿易。相對來說,電子產品受到的影響較為有限,但是機床行業很難擺脫中國因素的影響。

EXPO

類似蒙古、土庫曼斯坦、塞拉利昂等原油及鐵礦石出口國的境況則更為糟糕,其中塞拉利昂現在還在飽受埃博拉的困擾。

MOGO

通常而言,GDP明顯的回落可能會導致就業驟降,引發社會動蕩和整體經濟,不過中國可能情況會有所不同。作為消費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普通居民在教育醫療和退休領域的花費占比十分龐大。對比收入/GDP比就不能發現中國的GDP增長遠超薪資增幅。在北京大學教授Michael Pettis看來,經濟放緩可能有助於刺激消費在GDP中的占比。這種“再平衡”將有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

GDP

中國經濟的轉型將導致食品需求的大幅增長,美國和巴西等農產品出口國將因此受益。而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消失之後,墨西哥和東南亞的制造業公司將更具有競爭力。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先決條件:房地產市場不能出現崩盤。中國家庭在房產投入的比例相當高,因此如果房價出現大幅崩盤的話,將使得財富效應大幅減弱。消費能力下降之後,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將面臨重大挑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3

日本——中國國產手機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6

la-sci-sn-study-parents-just-fine-with-their-k-001

在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崛起之際,其中的一個最大受益者是日本零部件制造商。

小米、華為等新近崛起的中國手機制造商正持續侵蝕國際手機巨頭的市場份額,蘋果、三星等均面臨來自中國對手的激烈競爭,後者的產品擁有極佳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制造商的手機零部件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日本。比如,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Co.和日本電子元件巨擘TDK Corp.。高盛分析師Daiki Takayama表示,一些中國制造商采購的日本零部件價值在整部手機中的比重甚至高達50%。

中國制造商多數采購日本高端零部件,產品線涵蓋範圍廣泛,從顯示屏到Wi-Fi模塊,再到微小的儲能電容陶瓷等不一而足。拿ZTE來說,該品牌部分手機的顯示屏購自日本夏普,鏡頭組件則交由索尼生產。

制造電容及其他零部件的村田總裁Tsuneo Murata表示:“幾乎所有手機制造商都是我們的客戶。市場組件需求這塊大蛋糕正變得更大。”

受益於強勁的中國市場,在日本經濟陰霾濃厚的當下,日本智能手機零部件產業是難得的亮點。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計,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基本以每年19%的速度在擴增。

手機終端市場有幾十個品牌在激烈競爭,一些制造商提供的手機價格甚至低於100美元。更低的價格意味著單個零部件的預算較少,但分析師表示,比起蘋果或者三星,中國智能手機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更多。

日本顯示設備廠商Japan Display上周表示,預計向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銷售額將翻三倍至1800億日元(16.8億美元)。

Shoji Sato預計,Murata向中國智能手機生產商銷售了總計價值2-3億美元的組件。考慮到僅小米一個品牌今年的船運發貨就將高達6000萬部手機,明年將觸及1億部,這對日本零部件制造商來說是一個穩固堅實的收入來源。

過去五年,Murata在智能手機及其他通訊設備的組件銷售額增長了90%。截至今年3月31日,其銷售規模高達4300億日元,推動整體銷售增長60%,約為8470億日元。

圖:日本Murata公司手機組件銷售

AM-BF797_CHINAP_16U_20141020121805

作為中國智能手機熱潮的受益者之一,日本TDK公司表示,其向中國市場的銷量在三季度增長了50%。

Counterpoint表示,中國品牌今年將攫取3/4的國內手機市場,較2010年增加1/3。(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6

智能卡芯片:市場爆發在即,受益滬港通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6&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0-23 15:49 編輯

智能卡芯片:市場爆發在即,受益滬港通
作者:董和孟、林榮彥

投資建議
中國在芯片設計行業份額仍低,智能卡是為數不多由中國廠商占據主導地位的領域。市場面臨金融 IC 卡和 NFC 帶來的 TAM 倍增
的機會,以及軍品芯片國產化、可信計算、汽車電子等帶來的市場機會。行業六家公司中有三家 A 股,兩家港股(其中一家為控
股公司),H 股公司將受益於滬港通帶來的投資價值重估。
理由
1) 中國芯片設計行業仍弱小,智能卡芯片建立起區域優勢。中國 2013 年芯片設計收入約 60 億美元,僅占全球總產值的 7%;
在智能卡領域,早期的訂單多來自於國家部委和運營商,一定程度上的市場保護帶來了中國廠商的區域優勢。
2) 金融帶來行業市場規模倍增的機會,國產化啟動邊際需求巨大。傳統智能卡市場約 25 億元市場,而金融 IC 卡芯片將帶來
每年 30 億元以上的市場空間,中國企業份額從零起步,邊際收益空間巨大。同時 Apple  Pay 的推廣有望使 NFC 支付重新
加速。
3) 多點開花,長期增長動力充足。除了傳統的身份認證類卡和即將啟動國產化的金融 IC 卡,中國正在進行的軍品芯片國產
化、可信計算以及汽車電子等將給行業帶來充足的增長機會。
4) A/H 股均有標的,H 股受益於滬港通。整個行業只有六家公司,A/H 股分別有三家和兩家上市公司,A 股平均交易在 38x
2015 年 PE,較電子行業有 44%估值溢價,vs.港股上海複旦的16x,我們認為滬港通將有助於對其投資價值的重估。

盈利預測與估值
行業整體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我們覆蓋的標的中,2014-16 年收入和凈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為:同方國芯 34%/41%,國民技術
42%/78%,上海複旦 28%/38%。 同方國芯短期/中期/長期分別受益於金融芯片/FPGA 軍品芯片/物聯網的邏輯清晰,首次覆蓋,推薦買入。首次覆蓋國民技術,公司受益於金融 IC 卡和 NFC 啟動,推薦。重申對上海複旦的推薦評級。

風險
1)金融 IC 卡國產芯片在銀行推廣慢於預期;2)半導體行業景氣下行。
行業前景:近期 IC 芯片國產;中長期軍品/汽車/可信計算 傳統智能卡行業規模在 25 億元左右,步入平穩期 傳統芯片卡以身份認證為核心,市場容量有限;中國的芯片卡市場之前以身份認證為中心,公安部 2004 年啟動二代身份證(芯片卡)的換代更新工作,加上人社部的社保卡,帶來行業的最初訂單。政務市場帶動了智能卡芯片行業的發端,後來陸續有居民健康卡、市民卡等的需求。
政府之外,運營商是另外一個大的需求方,中國每年 SIM 卡的發卡量近十億張,這兩個領域加上校園卡、交通卡,構成了傳統芯片卡行業的主要需求。根據我們測算,整個行業每年的市場規模僅約 25 億元。而除了居民健康卡等領域仍有增長之外,整個行業的規模已經步入平穩期。



金融需求帶來 TAM 倍增的機會
芯片卡市場滲透率空間。Visa 預計全球 70%的銀行卡欺詐來自於磁條卡。目前全球 EMV遷移率最高的區域是西歐(80.7%),除美國之外的歐洲(49.2%),而持卡人數和數量最高的中國和美國則滲透率仍然很低,中國經過 2012 年以來國有銀行的規模發卡,EMV遷移比率達到 13%,而美國則僅有 4%,因此整個市場仍然處於發展的成長期,中長期的市場空間很大。


中國支付環境已經具備續 5 年的市場機會,每年市場規模超過 30 億元。盡管整體滲透率仍然不高,但是中國的支付環境即 POS 機改造已經初見成果,大多數的 POS 機支持芯片卡刷卡。在經歷了兩年的規模發卡之後,市場開始疑慮未來發卡量是否能夠持續增長,我們對中國借記卡以及信用卡分別進行分析,認為借記卡 IC 發卡量將從 2013 年的2.6 億張增長到 2018 年的 8.8 億張,信用卡則有望從 8800 萬張增長到 3.9 億張,整體發卡量年均增速為 30%。


金融 IC 卡之外的增長動力
近場支付 NFC。Apple Pay 將強力帶動移動支付的風潮,國內推廣處於風口浪尖;由於缺乏足夠強力第三方的推動,中國 NFC 手機應用局限在區域性封閉性的應用,比如公交地鐵、單位門禁等領域,因此在國內推廣很慢,甚至出現小米 3 有 NFC 功能,而小米 4 因為 NFC 實際用途不廣而移除 NFC 模塊的情況。我們認為 Apple Pay 將帶來 NFC尤其是硬件為基礎的應用的爆發,它摒棄了之前類似“手機錢包”一樣的定位,直接將商戶與用戶結合起來,自己只通過 touch  ID 和 Passbook 負責交易的安全性。蘋果將建立起 NFC 一個簡單易用並且安全的應用生態,我們認為國內 NFC 領域的真正增長即將出現,在硬件領域,SWP 類型的 NFC 支付將使卡商受益,而在手機硬件端,芯片、磁片、天線廠商以及指紋識別環節將受益, FPGA 以及軍用特種芯片。集成電路因其技術進步快、開發難度大,中國與國外先進國家的差距巨大。

軍用芯片相對民用芯片的特點:
1)芯片對於環境耐受度要更高,軍品使用環境多變,決定了芯片對於溫度、濕度、耐久性以及省電特性等的要求更高;
2)軍品的認證周期更長,由於軍品要求的精確度高容錯率低,並且不像消費電子需要頻繁的升級換代,因此軍品對於產品安全可靠及性能的認證時間更長,一旦獲得相應資質則可以持續數年供貨。出於信息安全的考量,中國正積極推進軍用芯片國產化替代,我們認為中國廠商有望從中國 80 億元的 FPGA 以及數百億元的軍用芯片市場獲利。
可信計算。經過十余年醞釀,可信計算成為 Windows 8 的重要特性,Win8 首次支持硬件 UEFI BIOS(可信啟動機制,由可信計算芯片支撐),並且首次在操縱系統中原生支持 SED,這就意味著 Win8 將軟件密鑰遷移到硬件密鑰,大大增強了安全性同時降低了系統承載壓力。對於可信計算推廣而言,一方面是在更多的設備商安裝可信計算芯片,另一方面是對安裝芯片的設備找到更優更廣泛的應用途徑。根據 TCG 統計,全球目前
有超過 6 億臺設備安裝了可信計算芯片,有了較大的用戶基礎,我們認為下一步將開始有相關的應用出現,應用的更加豐富反過來又會促進可信計算的推廣。中國推出了自主標準的可信計算方案,在日益強調信息安全的今天,可信計算芯片市場將在多年醞釀之後真正啟動。

競爭格局:同方國芯戰略卡位最優
傳統芯片卡當中,身份證卡和社保卡需求完全來自政府采購,公交卡及校園卡面向公共部門事業單位,只有手機 SIM 卡市場化程度較高,但是競爭激烈產品單價低。整個行業的格局較為穩定。我們認為當前金融 IC 芯片國產在即,各家芯片卡企業都在迎接增長契機的階段,公司將出現分化。我們對行業內六家公司優劣勢和前景做排序並分析如下:

同方國芯(002049.SZ):卡位最優,首推標的。同方國芯的優勢表現在:1)傳統卡片的布局最廣,業績有保證;公司 SIM 卡出貨量第一,身份證卡占 1/4 份額,社保卡僅次於華大,居民健康卡占據一半以上份額。2)金融 IC 卡首個通過雙界面芯片認證,市場拓展領先競爭對手。3)軍品芯片國內領先,屬於優質稀缺標的;公司 FPGA 和特種芯片已經起步,與國際領先水平接近的過程就是營收持續受益的階段。不利因素:傳統石英晶體業務拖累公司業績。

上海複旦(1385.HK):技術優勢,垂直一體化。上海複旦的優勢表現在:1)公司在射頻和存儲領域均領先,而這兩個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融 IC 卡的技術指標。2)垂直一體化,子公司上海華嶺(新三板上市,430139)負責公司芯片的測試,有效提升效率。3)NFC 在上海地區推廣較好。不利因素:電表芯片以及存儲業務壓力較大。

中國華大:產品技術指標領先,政府采購優勢。港股中國電子(0085.HK)的控股資產,華大的優勢表現在:1)政府采購的長期贏家,在身份證卡與社保卡上均占據最大份額。2)母公司豐富的芯片及其它資產,未來資本運作空間大。不利因素:之前業務市場化程度低。

國民技術(300077.SZ):移動支付推動者。國民技術的優勢表現在:1)與銀行關系較為密切;公司 U-Key 芯片市占率第一,熟悉銀行金融機具的招標。2)移動支付早期的自下而上的推動者;公司是 2.4G 標準 SIM 全卡方案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有在區域內建立移動支付體系的成熟經驗。3)可信計算唯一龍頭;公司可信計算芯片 2008 年實現規模出貨,受益於中國對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視。不利因素:沒有參與過社保卡以及身份證等卡片類業務。

上海華虹:制造領域優勢。上海華虹是中國電子的二級企業,與華大類似,其業務集中於傳統的社保卡、身份證卡以及 U-Key 等。其關聯方華虹半導體是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

大唐電信(600198.SH):集團公司,智能卡弱勢。集成電路設計業務主要集中於手機3G/4G 芯片(聯芯科技),公司較晚通過金融 IC 卡認證,並且首款通過認證的芯片僅為接觸式,智能卡領域在公司整體業務格局中占比不高。



受益滬港通:芯片設計在港股的價值重估
半導體行業 A 股的 2015 年估值中樞在 38X PE,較 A 股電子行業整體估值水平有 44%的溢價,並且保持在這一較高水平上。H 股 5 家主要的半導體公司 2015 年估值中樞在16X,較電子行業估值溢價不明顯,絕對水平比 A 股低 50%以上。 芯片類公司在 A 股享有較高的估值溢價,主要是因為:1)產業轉移的下一個結構性趨勢;過去十余年,中國企業在電子元器件、模組方面取得較大成功,在觸控、屏幕、聲學、光學以及 PCB 等多個領域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商,未來隨著技術進步,份額搶占將蔓延到更上遊的芯片產業。2)產業鏈價值轉移,隨著越來越多的元器件的商品化,整個行業的利潤向上遊半導體和下遊應用軟件轉移。

半導體行業的營收和利潤增速較高,A 股市場傾向於為高增長支付溢價,因此 A 股半導體相較於電子板塊的估值溢價較高並且穩定。我們預計隨著產業轉移的加速,國家對半導體行業支持力度的加強,行業內公司增長的確定性增強,市場願意支付的溢價也將增加。我們首次覆蓋同方國芯和國民技術,給予推薦評級。 智能卡行業資本化起步較早,行業內六家公司已經有五家上市,並且比較均勻的分布在A 股和 H 股,未來將受益於滬港通帶來的價值重估。重申對於上海複旦的推薦評級。







(作者供職於中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67

點金: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地區、公司更受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1&extra=

點金: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地區、公司更受益?
作者:陳渺  吳峰​

由於APEC經濟體與“一帶一路”經濟帶重合度相當高,“一帶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項獨立的國內政策,而是著眼於亞太地區的一項政策,即“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據博覽財經獲悉,APEC會議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系統闡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規劃,並於近日召開最高級別經濟工作小組會議,確定讓中國過剩產能“走出去”。​

“一帶一路”作為中長期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其要解決中國過剩產能的市場、資源的獲取、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這三個重要的戰略問題。中國傳統的出口國較為單一和狹窄,美國、歐洲和日本占據出口的核心國位置,占比很高,但這些傳統的出口市場已經開拓得較為充分,增量空間已經不大,國內的過剩產能很難通過他們進行消化,在國內消費加速啟動難以推進的情況下,通過“一帶一路”來開辟新的出口市場是很好的抓手。​

分析“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戰略投資機會,主要體現在區域和產業兩個維度。本文將以區域為維度進行展開,而我的同事陳渺先生將從產業維度展開。​

博覽研究員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作為習李政府的主推“王牌”,在國內的投資重點區域集中在六大省份,即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但考慮到近期習近平對“平潭實驗區”考察及深厚的“福建情結”,我們認為六大省份中,福建是最有看點的區域,特別是港口、物流行業有望最先受益。 ​

“走出去”的線路有哪些? ​
第一、從區域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古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橫貫東亞,包括西北五省(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與西南四省(重慶、四川、雲南、廣西);“海上絲綢之路”將對接東南亞臨海港口,可能涵蓋的範圍有三個主港(泉州、廣州、寧波)和其他支線港餵給港,及東部六省(廣東、福建、浙江、雲南、廣西、海南)。
第二,中間地帶屬於在陸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又可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均處在東西部之間,並且特別需要重視已形成經濟發展帶的地區,可作為兩條絲路的紐帶和大後方來間接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此外需要關註福建、廣東部分省份與自貿區“可複制、可推廣”的開放政策重疊效應。
第三,雖然幾條主要交通線路的沿途省份均面臨同樣的歷史機遇,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不同省份的機會又有鮮明差異。首先地理重疊省份在國家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方面具備優勢,其次已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地區則比較明確。經濟帶須有產業作支撐,須與其他經濟發展較強省份合作方能發揮最大效用。

因此,投資重點區域集中在六省: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哪條線最有看點? ​
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渝新歐鐵路線”的重疊省份,應該直接受益“絲綢之路”的政策紅利。
江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重疊省份,今年9月的上合組織會議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將為開辟從連雲港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亞歐交通運輸大通道創造條件。
廣西:“一帶一路”的重疊省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港口是重要機會,北部灣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福建:“海上絲綢之路”與“平潭自貿區”的重疊省份,將打造海上西線、海上南線、海上北線、陸上四條合作走廊,是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

博覽研究員認為,由於新疆地區社會環境暫不安定,再加上東突分裂勢力的攪局,預計“絲綢之路”很難向外推進。而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來往主要體現在軍事武器上,民用領域主要是在石油和天燃氣,經貿維度不夠廣,因此“北上”的影響力也有限。但是福建與平潭自貿區存在重疊,且都是習近平“欽點”的地區,因此福建地區最有可能成為習近平推進“一帶一路”的著力點。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公司更受益?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下,哪些行業、公司最為受益?博覽研究員認為,眾多概念板塊中,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工程外包、建材機械、商貿文化五大板塊看點突出,而同時滿足政策導向性、海外有經驗、業績能質變三條標準的公司,例如中工國際(002051)、中國鐵建(601186)等、或將受益較多。​

五大板塊或迎估值井噴機會!​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由於涉及眾多行業、概念維度,博覽研究員認為,首先需要梳理清楚,哪些板塊、概念離其“更近”,從而更好把握行業估值提升效應。總的來說,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工程外包、建材機械、商貿文化等五大板塊或將受益較多。​

1、鐵路裝備:“八字已有一撇”,確定性最高! ​
高鐵走出國門由於有兩大“推銷員”強力推銷,所以撇開“馬歇爾計劃”不談,效果已顯著。近日墨西哥高鐵、之前的泰國“大米換高鐵”都屬於效果中的一部分。博覽研究員相信,隨著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推廣,高鐵板塊有望獲得極大的增量利好!
到底有多利好?暫不提歐亞鐵路,以泛亞鐵路為例,據專家測算,泛亞鐵路全面開工,每年需要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假設中國鐵路裝備公司能夠分到500億美元訂單,比照國內每年8000億左右的鐵路投資,已足矣重構板塊盈利模式。

2、港口物流:“雙重利好”鎖定盈利 ​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強調互聯互通的計劃,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港口物流行業深度相關。區域政策是交通運輸行業2013年以來的最主要催化劑,博覽研究員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下的港口物流板塊或將受到計劃本身與自貿區概念的雙重利好,同樣具有較好的確定性和增長潛力。

3、工程外包:輸出產能的“核心渠道” ​
博覽研究員認為對外工程承包業務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核心內容之一,因為只有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才能通過對外投資和工程承包帶動大型成套設備、機電產品、建築原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4、建材機械:工程外包里的“核心內容” ​
工程外包公司拿到工程合同後,自然而然會沿著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兩大板塊所構造的交通條件,進口國內生產的建築原料和工程機械,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建材板塊中的鋼鐵、有色等本身就屬於需要做減法的“落後產能”,也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輸出的主要內容,因此隨著計劃的實施,建材機械板塊有望極大受益。

5、商貿文化:長期受益可期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所帶來的人員的流動還會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旅遊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遊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受益有關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就旅遊管理協作、旅遊業務合作、旅遊包機航線、旅遊投資貿易、旅遊服務采購等多個方面。

三大標準遴選概念標的!​

將上文中談到的五大板塊、和我的同事吳峰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哪些地區更受益?》一文中闡述的地域優勢特點相結合,博覽研究員認為,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個大概念中,業績提升潛力較大的公司應具備三大特點:​

一、公司所處行業、地區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性。​
博覽研究員認為,最先受益的一定是具有出口政策導向性、具有一定國際認知度的行業,例如“高鐵是外交名片”、“中國援建巴基斯坦的水電站、核電站質量好”等等。地區方面,自然是處在方便“互聯互通”地區的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受益,在這方面我們更加看好福建地區相關公司業績提升潛力。

二、公司要有一定的海外項目、銷售經驗,特別是工程外包行業公司。​
我們認為,在海外工程、銷售方面更加有經驗的公司或將受益較多。例如中工國際(002051)境外利潤占比98%,三一重工(600031)國際業務利潤占比20%。

三、受益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後,業績能夠發生質變、或者業績彈性較大的公司優先。​
博覽研究員觀察到,部分行業、公司,特別是處在需要做減法的“落後產能”內的行業、公司,有望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影響下發生業績質變,例如鋼鐵、水泥、有色行業部分公司,業績有望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影響下極大提振、扭虧為盈。

綜合上述標準,博覽研究員認為以下公司將最有可能受益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僅供參考:​



(文章源自博覽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54

蒙牛股份(2319):受益於產品升級,蒙牛乳業盈利提升空...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23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17 17:53 編輯

蒙牛股份(2319):受益於產品升級,蒙牛乳業盈利提升空間大

投資要點:

乳制品行業成長性主要來自產品結構升級。

2014 年前三季度乳制品行業收入 2427.6 億元,增長 19.2%,行業銷量增長 0.1%,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提價和產品高端化。2015 年行業更多靠銷量增長和產品結構升級。目前中國人均飲奶量不足全球水平的1/3,預計未來行業收入增長保持 10%左右。

行業成本端壓力減輕,2015 年毛利率將維持高位。

2014 年原奶供應偏緊迫形勢扭轉,國內外原料產量均增長,國內原奶、新西蘭進口全脂奶粉價格相比年初高點分別下降 9%、50%,由於進口原料成本低於國內,短期國內原奶上行壓力不大,乳制品企業的毛利率將維持高位。

高毛利明星產品占比提升繼續推動港股蒙牛收入增長和毛利提升。

2013 年港股蒙牛五大明星產品特侖蘇、優益 C、真果粒、冠益乳、未來星收入占比達到 34%,2014 年有望再提升 4 個百分點,純甄、蒂蘭聖雪、香蕉大眼萌快樂牛奶飲品等機會產品和新品高速增長。預計 2014 年特侖蘇、優益 C、純甄收入將分別達到 80 億元、17 億元、9 億元。明星品牌高於整體毛利率 8-10 個百分點。

與全球領先企業合作打造新產品,提供新增長點。

港股蒙牛與達能合作整合酸奶業務;與 Arla 愛氏晨曦合作推出進口奶產品,在電商渠道銷售,還推出了Arla 愛氏晨曦的兒童 UHT 奶以及雅士利下全新的嬰幼兒奶粉系列;未來將雅士利打造成嬰幼兒營養品平臺,積極推行會員積分系統,提升服務精準化能力,拓展電商網販業務,開發線上與供產品;在飲料方面,港股蒙牛聯合北美包裝食品飲料公司 WhiteWave,計劃年底推出植物蛋白飲品。

行業格局穩定,競爭環境改善,凈利潤提升空間大。

行業雙寡頭格局穩定,港股蒙牛和伊利液態奶份額預計分別為 28.8%和 28.2%,長期看費用率呈下降趨勢。相比雙寡頭的伊利,港股蒙牛的促銷力度更大,廣告費用率更高,管理費用等效率較低,凈利率比伊利低 4 個百分點,僅 4%,未來存在較大改善空間。
我們預計 2014-2016 年 EPS 分別為 1.05、1.30、1.60 元,對應 PE 分別為 23、19、15 倍,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原料價格上漲,行業競爭加劇致使費用上升



一、乳制品行業成長性主要來自結構升級
2014 年前三季度乳制品行業收入 2427.6 億元,同比增長 19.2%;利潤總額 150.3億元,同比增長 27.4%,行業銷量增長 0.1%,單價提升 19%。2013 年原料乳成本大幅上漲,企業對產品多次提價,2014 年提價效應下收入增長有所加快,同時行業高端化勢頭明顯。

2015 年行業的增長更多要靠銷量的增長和產品結構升級,因 2014 年和 2015 年暫時沒有直接提價的動力,2015 年行業收入增速可能會慢於 2014 年。目前中國人均飲奶量不足全球水平的 1/3,加之結構升級,依然有成長空間。預計未來乳制品行業收入增長在 10%左右,到 2016 年規模將達到 4000 億元以上。



二、2014 年成本端壓力減輕,2015 年毛利率將維持高位
2014 年原奶供應偏緊的形式扭轉,國內原奶價格自 2 月開始回落,截止 10 月 29日價格為 3.88 元/公斤,同比持平,但相比年初高點已下降 9%。今年國內原料價格下降主要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內今年冬季較暖,夏季較涼,國內產量比預期要高;二是新西蘭產奶旺季產量增長,價格下降,中國奶粉進口量大幅上漲,對國內需求形成了補充,進一步抑制國內價格上漲,新西蘭進口全脂奶粉較年初高點降幅已超過 50%。進口奶粉換算為複原乳的成本已進低於國內鮮奶成本,因此短期國內原奶上行壓力不大,乳制品企業的毛利率將維持高位。


三、蒙牛乳業競爭力突出,盈利提升空間大
1. 液態奶市場份額保持第一

港股蒙牛乳業收入連續高增長,2014 年上半年按照包含雅士利的可比口徑,港股蒙牛收入增長 13.1%至 258.4 億元,不含雅士利港股蒙牛收入增長 17.5%至 242.9 億元。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港股蒙牛液態奶、常溫乳制品及低溫乳制品市場份額市場第一,但 2014 年上半年港股蒙牛液態奶市場占有率下降0.3個百分點。預計港股蒙牛液態奶、奶粉份額分別為28.8%、6.3%。行業雙寡頭格局基本穩定。截止 2013 年港股蒙牛擁有 31 個生產基地,777 萬噸產能。


2014 年上半年 UHT 奶、乳飲料、酸奶、冰淇淋、奶粉的收入占比分別達到 49%、23%、12%、8%、7%。港股蒙牛上半年液態奶收入 217.6 億元(+19.2%),其中 UHT 奶收入 127.4 億元(+16.4%),乳飲料收入 58.3 億元(+23.1%),酸奶收入 32.1 億元(+23.6%),冰淇淋收入 19.9 億元(+1.7%),奶粉收入 19.3 億元(-24.2%)。子品類中奶粉增長相對較慢,主要是因為上半年行業競爭加劇,外資龍頭企業降價並加大促銷,目前奶粉企業都在探索 O2O 模式和在電商推出與供高性價比產品的模式。


2. 高毛利明星產品占比提升繼續推動蒙牛收入增長和毛利提升

乳制品行業產品高端化勢頭明顯,行業有機奶、乳酸菌飲料、常溫酸牛奶快速增長。2012 年港股蒙牛就開始重塑品牌形象,聚焦明星產品。2014 年港股蒙牛五大明星產品特侖蘇、優益 C、真果粒、冠益乳、未來星收入占比繼續提升,純甄、蒂蘭聖雪、香蕉大眼萌快樂牛奶飲品等機會產品和新品高速增長。預計 2013 年港股蒙牛五大明星產品同比增長 34%,占液態奶比重亦提高 5 個百分點至 34%,預計 2014 年將再提升 4 個百分點。最大單品特侖蘇 2013 年收入同比增長 35%達到 67 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約 16%,預計 2014 年增長 20%至 80 億元;

優益C在2013年同比增長90%以上達到10億元銷售額,預計2014年將增長70%至 17 億元;

純甄預計今年銷售 9 億元,2015 年預計將銷售 20 億元,目前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已經鋪貨,明年將繼續渠道下沈;

明星品牌高於整體毛利率 8-10 個百分點,高毛利明星產品的高增長是其收入增長和盈利提升最主要的來源。預計公司暫時不會再關建廠房,未來將聚焦產品建設和品牌打造,產品創新方面將繼續發展高附加值產品。

3. 與全球領先企業合作打造新產品,提供新增長點

在酸奶方面,達能成為港股蒙牛第二大戓略股東後,整合雙方在中國的低溫業務,港股蒙牛力推三大高毛利品牌,優益 C、冠益乳、達能碧悠,雙方還攜手開展效率提升項目,使港股蒙牛運營效率達到丐界領先水平,有劣於提升港股蒙牛的研發的產品品質。

在進口奶方面,港股蒙牛與 Arla 愛氏晨曦合作,成為其在中國的獨家經銷商,引入其奶酪和黃油產品,推出了有機全脂牛奶、低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在天貓銷售,拓展電商渠道;還推出了 Arla 愛氏晨曦的兒童 UHT 奶,Arla 愛氏晨曦將與雅士利合作推出全新的嬰幼兒奶粉系列,以 Arla 愛氏晨曦品牌為雅士利旗下施恩品牌的高端系列美兒樂背書,推出阿拉美兒樂,與年底以原裝進口形式引入中國。

在奶粉方面,將雅士利打造成嬰幼兒營養品平臺,變革營銷模式,積極推行會員積分系統,以期借劣技術和技術平臺支持,增加與消費者互動機會,提升服務精準化能力,鞏固市場地位。積極開拓梳理渠道,加強母嬰渠道網點開發,提高該渠道占有率,還成立了電商團隊拓展電商網販業務,對電商渠道開發線上與供產品,打造新增長點。港股蒙牛管理層進駐雅士利後開始改善雅士利管理水平,提升雅士利品牌影響力,重新定位施恩品牌奶粉並使用歐洲奶源,初期先通過相對獨立的平臺開發,未來奶粉包括歐氏港股蒙牛、雅士利、施恩三個獨立的事業部分別運作不同定位的產品。

在飲料方面,港股蒙牛已經聯同北美包裝食品飲料公司 WhiteWave,計劃年底推出植物蛋白飲品,填補國內高端植物蛋白飲品市場空白,豐富公司產品線。

4. 渠道繼續精細化

渠道上公司縮短了渠道層級,實施渠道扁平化。2014 年公司繼續推進和完善核業務單元 CBU、區域業務單元 RBU 及直銷的銷售模式,通過增加銷售人員加強終端管理,提升渠道和終端掌控力;部分銷售大區通過細化區域,強化市場覆蓋深度和廣度,提升三四線市場的銷量;整合分公司,提升一二線市場的利潤及終端服務能力。在現代渠道組成三級 KA 服務推斷,提升服務水平和執行效率,實現銷售管理的精細化、數據化。

拓展餐飲及特殊渠道,開展電商業務,產品已經覆蓋主流電商平臺,有劣於實現精準營銷,降低營銷成本。

目前港股蒙牛終端渠道已由 2012 年的 120 萬個上升到 2014 年的 200 萬個。

5. 行業格局穩定,競爭改善,凈利潤提升空間大

2014 年港股蒙牛針對市場競爭加大銷售渠道投入,銷售及經銷費用率上升。公司考慮媒體發展趨勢及目標群媒介習慣,加強數碼媒體投入及線下市場活動投入,運用移動動互聯網及社交化媒體,廣告及宣傳費用率上升。同時年初對全年銷售形勢抱樂觀預期,渠道鋪貨較多,庫存壓力上升,後期進行了大量促銷,預計未來銷售費用率將平穩下降。長期來看,行業銷量增長放緩,提高盈利能力已成為雙寡頭的共識,我們認為 2014年港股蒙牛費用率的提升是暫時的,未來費用率將維持下降趨勢,同時將更兲註消費者互勱,通過數字媒體實現精準營銷。

相比雙寡頭的伊利,港股蒙牛的促銷力度更大,廣告費用率更高,管理費用等效率更低,因此凈利率比伊利低 4 個百分點,未來存在較大改善空間。


四、盈利預測
公司的增長來自於:

  • 乳制品行業繼續增長;

2.高附加值產品繼續提升和原奶供應緩解後,毛利率提升;

3.競爭環境改善後費用率的下降;

4.參與行業的整合。

我們預計 2014-2016 年 EPS 分別為 1.05、1.30、1.60 元,對應 PE 分別為 23、19、15 倍,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來自中國中投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74

京東商城增長前景樂觀 受益於第三方平臺以及平臺擴張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70

京東商城增長前景樂觀  受益於第三方平臺以及平臺擴張
作者:王曉滌


京東商城 (JD US) 增長前景樂觀

受益於第三方平臺以及平臺擴張,預計2014-2016年強勁收入增長可維持 。

自建物流將提高第三方賣家物流服務標準 ,長期可實現規模經濟。

上調盈利預測,維持買入評級,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事件,投資策略及建議

   
我們上調收入和盈利預測,以反映第三方平臺的強勁增長 價到33美元,基於發達市場電子商務同行平均估值水平-1.6x2015P/S,盡管預計2014-2015年京東仍然虧損,我們對京東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我們認為京東通過擴大規模,而非重視短期盈利的策略 頭地位得到鞏固。

我們的解讀
   
我們在10月21日發布的京東首次覆蓋報告中指出: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自建的物流服務,目前可滿足30%的第三方賣家的物流需求。在2017年公司自有的“亞洲1號”項目完工之後,京東將能夠提供比其他電商企業更多的標準化物流服務,進而獲得規模經濟和更高的客戶滿意度。我們註意到, 單筆訂單成本已經在2014年第三季度下降至人民幣11.9元,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Non-GAAP凈利潤錄得人民幣3.7億元,遠超市場預期(凈虧損),因為公司在三季度淡季市場促銷活動較少,帶了業績超出預期。

催化劑

第四季度為旺季,收入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估值   
我們略微調高目標價到33美元(之前32美元),基於1.6倍的2015年市銷率,與發達市場電子商務同行一致;鑒於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公司的估值相對中國同行有16%的折價,我們認為公司一旦盈利,將獲得進一步估值提升。  

估值:
京東的新的目標價33美元是基於1.6x2015 P/S, 相當於發達市場電商平均估值,但比中國電商行業平均估值折價16%。
我們給予該估值主要是因為:京東自營轉平臺電商模式,目前註重規模擴張,而非短期盈利,是目前美國上市中概股中直營電商龍頭,
但是也是唯一一家沒有盈利的上市電商公司。京東同時受益於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因此應至少給予發達市場電商行業的平均估值水平。我們認為京東一旦錄得盈利將享受估值提升


盈利預測調整
公司指引第四季度的收入增加59%-64%之間,達到人民幣32億元-33億元,相當於全年收入增加62%-63%,高出我們之前預測1%-2%百分點。雖然三季度Non-GAAP凈利潤為正,公司維持全年凈利潤率0%到-1%的指引,因為更多的費用將計提在第四季度。公司一直的策略是註重規模的擴大,而非短期的盈利,我們認為這是朝向平臺電商轉型的必然道路。我們基於超出市場預期的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對公司2014-2016年收入上調1-3%,同時我們上調凈利潤。我們預計2014-2015年Non-GAAP凈虧損RMB7.1億元,6.11億元,而2016年將盈利6.27億元。



轉型平臺電商 高速增長趨勢可維持
我們認為京東從直營電商轉型平臺電商轉型順利,其第三方平臺業務在第四季度以及2015-2016年將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預計2014-2016年第三方平臺GMV保持130%的年度複合增長,而品類的擴張也同樣保持高速擴張,除3C 以外的百貨以及其他業務同期將保持114%的交易額增長。


自建物流將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

物流服務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各大電商公司都在物流領域加大投資。比如唯品會(VIPS.US)近期也表示將投資人民幣40億元加強最後一公里的物流建設。京東屬於電商公司中自建物流體系最為完善的,30%的第三方商家目前可享受公司的物流服務,未來“亞洲一號” (上海工程已經完成,此外三個在建,三個在計劃之中)建成以後,更多的第三方商家可以享受到公司的物流服務,顧客體驗將繼續提高,公司長期也將獲得經濟規模優勢。我們草根調研了解到:京東第三方平臺起步比天貓晚,但部分商家選擇開店在京東而非天貓,主要是京東提供物流服務,費用比靠第三方物流服務更便宜。第三季度訂單履行成本同比上升105%,占銷售額比例7.3%,環比和同比分別上升0.3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主要是物流初期投入較大,規模效應還未完全體現,不過每單成本比二季度有所下降


此外,公司的活躍客戶第三季度分別同比/環比增加109%/21%,達到4600萬;而平均每單售價從1Q2014延續下跌趨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公司從之前家電3C品類擴張到定價較低的百貨品類。


移動端貢獻繼續上升
移動端滲透率第三季度上升到30%, 尤其是雙十一在對移動端促銷加大的情況下,手機滲透率上升到40%,公司管理層表示2015年移動QQ和微信轉化率將繼續提升


雙十一銷售:京東雙十一銷售,總訂單量同比提升120%,公司移動端GMV 提升800%,占公司整體GMV 40%。服裝鞋類是最為暢銷品牌,銷售額同比增加250%。


渠道下沈是2015年策略重點
公司2015年依然加強渠道下沈,2014年第二季度是京東新開的配送站最多的一個季度,核心目標是要進入大量的三線城市、縣城,公司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開始進入鄉鎮,2015年還會通過村民代理的模式也就是加盟模式進村,從一線城市向鄉鎮滲透,公司的物流也會更迅速地增長 。

三季度業績超出預期
京東在第三季度Non-GAAP凈利潤為人民幣3.71億元,扭虧為盈,利潤率達到1.3%,去年同期為0.8%,業績超出市場預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

毛利率超預期
第三季度是傳統電商銷售淡季,市場促銷減少 ,毛利率相對於去年同期改進2.4個百分點,環比改進1.2個百分點到12.2%。

淡季市場費用投入少
第三季度總體費用率為13.6%,比去年同期提升3.3個百分點,但是從2014年第一季度以費用率持續下降。其中市場費用率從二季度3.7%下降到3%,2、4季度是傳統電商銷售旺季,公司預計更多的固定資本投資費用以及市場費用將計入4Q2014,因此公司依然維持之前的全年凈利潤率指引0到-1%之間,那麽四季度公司仍然面臨虧損。

高毛利率服務收入保持強勁增長
三季度直營銷售收入同比增加57%,環比增加1%,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加185%,環比增加3%,公司總銷售額同比增加61%。服務收入延續了二季度的增長趨勢;服務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3.2%攀升到第三季度5.7%。

百貨和其他業務交易額占比繼續攀升
第三方平臺交易額占比由3Q13的24%上升到3Q14的40%,同比增加248%,刨除騰訊拍拍、網購影響,第三方平臺交易額同比增加97%;從品類增長看,3C 交易額同比增長75%,百貨和其他業務同比增長177%,百貨和其他業務占比 由3Q13的35%提升到3Q14的46%。服裝銷售是公司增長最為強勁的品類,第三季度服裝銷售同比增加250%;公司服裝品類目前主要還是靠第三方商家運營,未京東自營可能推出服裝閃購模式。

(作者供職於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90

油價大跌經濟受益 中印日期待OPEC不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0

20141126JapanChinaJapan今年國際油價暴跌,不僅歐美傳統工業發達國家得益,正各自面臨經濟或是衰退或是增長明顯放緩的日本、中國和印度也是受益者。明日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將吸引這三國的關註,因為此次會議的決定將影響油價未來走勢。

截至本月月中,今年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高達28%。對大量進口原油的中、日、印三國而言,油價大波動必然影響他們的國際貿易差額。由於國際油價跌入熊市,在進口原油占國內供應量80%的印度,國內Sensex股指在亞洲國家股市中漲幅位居第一。因為油價走低,匯豐上月將印度經常項目逆差與GDP的預期百分比由2.1%下調至1.5%。

今年第三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下滑1.6%,四年來第三次陷入經濟衰退。當季中國GDP增速回落至7.3%,創近六年新低,正處經濟轉型的關鍵期。進口油價下跌都會給這兩國提振經濟帶來幫助。

OPEC成員供應量約占全球供應總量的40%。如果明日的OPEC會議並未就減產達成一致,而是決定維持現有產量,國際油價供過於求的局面就不會得到緩解,油價還可能進一步下跌。印度第三大國有煉油商Hindustan Petroleum的財務總監K.V.Rao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油價越低,對我們就越有利。我們會關註(本月)27日(OPEC會議)怎樣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嘗到甜頭。”

印度最大天然氣進口企業Petronet LNG Ltd.的財務總監R.K. Garg也認為,油價下跌將有利於天然氣用戶,“我們都希望OPEC保持生產水平,油價保持低位,因為這對(印度的)經濟和市場都會是大利好。”

除了印度,逢低增加購買原油的中國也是大贏家。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本月初OPEC稱,過去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彭博統計估算,假如國際油價保持目前水平,通過海路增加進口原油每年就會為中國節省將近200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今日表示,油價下跌可能讓亞洲國家整體獲益。彭博的報道提到,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韓國也是一大受益者。因為大多數LNG生產商的售價都和原油有關,原油價格下跌意味著LNG交易價也會相應走低。

對OPEC明日會議能否達成減產共識,目前分析師的預測看法不一。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消息稱,知情人士表示,即使OPEC明日會議決定統一減產,也可能允許伊朗、伊拉克及利比亞三國不必減產。

昨晚委內瑞拉外長表示,俄羅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四國的會談未達成減產協議。去年,這四個國家原油產量相當於全球原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四國未一致同意減產的消息傳出後,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昨晚迅速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77

受益安倍經濟學 日元套利交易今年已賺13%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58

日本投資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買進亞洲資產,因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刺激政策使得日元對押註亞洲增長的基金而言頗具吸引力。

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今年1-9月,有1.82萬億日元(153億美元)資金凈流入亞洲(除日本)股票和債券,比2007年創下的紀錄多出76%。截至昨日,若借入日元投資構成彭博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的10種貨幣,今年年化回報率達到13%,超過歐元和美元套利交易分別為11%和0.2%的回報率。

安倍旨在提升通脹率的空前經濟刺激政策對亞洲市場已產生激勵作用,令市場緩沖美國準備明年加息帶來的潛在資金外流沖擊。此外,中國央行11月21日意外作出2012年來首次降息的決定,以及歐洲央行考慮推出更多寬松政策,也促使資金流入亞洲。

“日本投資者也獲得了其他地方投資者已抓住的追逐高收益率機會,”荷蘭國際集團駐新加坡亞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說。”中國央行加入日本央行陣營也加大寬松力度,歐洲央行料將隨後跟進,追逐高收益率行為看來在2015也會得以持續。”

日元對16種主要貨幣過去兩年間貶值超過16%,因安倍經濟學大行寬松政策,不過日本的物價增速仍然在上個季度意外放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22

OPEC自殺式挑起石油價格戰 誰受益?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95

OPEC自殺式挑起石油價格戰 誰受益?

天晟


過去幾個月來,國際原油價格已下跌近30%,這個關口,市場對油價變化已緊繃著一根弦,而昨天在維也納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再次刺激著市場的神經:供應量約占全球石油供應量40%OPEC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不減產,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這一決定直接導致油價暴跌,WTI原油收盤暴跌6.74%,收報72.84美元,盤中更下跌8%,下破68美元。布油收盤亦重挫6%,報73.09美元/桶,盤中跌幅也接近8%OPEC 這種自殺式的價格戰,直接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油價將繼續在熊市中沈淪,而一個長期低油價的時代或許正在來臨。




OPEC自殺式價格戰背後的原因


OPEC最終達成不減產,這明顯是向市場發出油價繼續下跌的信號,為什麽呢?難道說那些石油大佬真是有錢,任性?對OPEC而言,若減產,油價上升,但同時美國頁巖油產量提高,OPEC市場份額減少,最後OPEC收益下滑;若不減產,油價下跌,OPEC的收益同樣會減少。很顯然,沙特和OPEC都意識到這一點,減產才能穩定油價。但關鍵問題是,減產雖然可以短暫提高銷售利潤,後果卻是美國頁巖油公司擴大在石油市場的占有率,因此,OPEC的決定就是放棄眼前利益,為長遠的市場占有率戰爭打下基礎。


新聞媒體對這場石油大戰的報道正樂此不疲。據外電報道,有俄羅斯石油業大亨表示,OPEC決定不減產,將確保摧毀美國頁巖油行業。俄羅斯第2大油企OAO Lukoil副總裁稱,美國石油生產商面臨成為自身成功犧牲品的危險。在目前略高於每桶70美元的價位,一些開采商接近虧損。他稱,“在2016年,當油組達到清洗美國邊緣市場的目的後,油價將再次開始上漲。頁巖油繁榮和科技泡沫一樣,適者生存。”此外,還有報道稱俄羅斯正以犧牲財政為代價,打壓美國頁巖油。


由於原油供給失去約束、美國量化寬松的退出、全球經濟的持續萎靡,原油價格的三大核心要素都不再能支撐價格,毫無疑問,油價將繼續處於熊市之中。目前,美國頁巖油公司大多數的成本價在65美元/桶(布倫特)。換句話說,OPEC這場自殺式的價格戰要使得油價至少低於65美元,OPEC才有贏的勝算。此外,美國能源信息局(EIA)負責人謝明斯基11月19日預測稱,原油價格將在2015年中旬觸底,彼時國際油價可能跌落至每桶50美元。謝明斯基還預計,國際油價的價格跌至每桶60美元的情況下,美國頁巖油的相關開采項目就會停止。


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方面,低油價有助於原油消費國降低成本,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是一種利好。以美國為例,消費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推動力之一,汽油價格下降有利於美國家庭增加在其他商品方面的消費支出,刺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油價大跌後,原油輸出國的經濟和財政恐面臨較大風險。比如,對於俄羅斯而言,由於其財政預算按照原有油價制定,油價持續下跌可能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另外,油價下跌還會導致股票市場混亂,引發資本外逃。其結果可能是國內通脹率上升、物價上漲,居民消費需求受到遏制。

油價下跌對世界各國GDP影響不一,對於石油出口國,油價重挫將很快沖擊到GDP的增長,但會提振石油進口國的GDP增長。從下圖可以看出,油價重挫第一年的最大受害者是俄羅斯,其次是中東國家,而其中最受益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一些亞洲經濟體。


藍色圖柱顯示的是油價下跌20美元/桶後一年的情況,褐色為兩年,灰色為三年。從圖中可以看出,油價下跌20美元在隨後的一年可使全球GDP增速提高0.26個百分點。


上圖顯示:油價每上升10美元,對韓、中兩國經濟影響最大。


對中國的利好和貨幣政策空間


對於中國而言,國際油價下跌將減少原油進口支出,相關制造業將受惠於成本的降低,同時有利於減輕通脹壓力,從而增加了貨幣政策放松的空間。

油價下跌對國內通脹影響如下圖所示:向下遊行業傳導並通過替代效應帶來價格下行壓力,但是對互補品帶來反向影響,不過油價對下遊行業的傳導和替代效應大於互補品的影響,因此,油價下跌給通脹帶來下行壓力。為了避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的沖擊影響,貨幣政策放松空間或將放大。



宏觀經濟上,內需疲弱疊加國際油價下跌更加大了通脹下行的壓力,甚至帶來通縮風險。如下圖所示,中國10月CPI繼續下行,同比僅增長1.6%,離全年目標2.3%相差甚大。而PPI更是下降至-2.24%,已經連續32個月下降,工業的疲軟正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通脹過低已經成為貨幣政策的焦點,因而11月的存貸款利率下調預示降息周期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油價下跌對行業的影響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是所有生產活動的血液和最原始成本,油價下跌意味著成本降低,這將利好幾乎所有的行業,當然,除了原油開采,以及依附在原油開采上的油服、石油裝備行業會愁眉苦臉。下面重點提幾個油價下跌立竿見影帶來實際影響的幾個行業:


1、石油行業:油價下跌將直接導致利潤的大幅下滑,隨之帶來資本支出的縮減,將導致油服、裝備等周邊板塊受損。利空相關公司:0386.HK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2386.HK 中石化煉化工程、0857.HK 中國石油股份、0883.HK 中國海洋石油、2883.HK 中海油服務等。

2、交通運輸行業:作為“耗油”大戶,交通運輸行業中航空及航運兩大子領域受益最為顯著。顯而易見,油價下跌,將直導致航運、航空公司燃油成本的降低。以航空公司為例,2013年南航、東航、國航燃油用量分別為532萬噸、460萬噸、505萬噸,燃油成本分別為306.8億元、355.4億元、337.2億元,分別占營業成本的38.2%、40.8%、40.8%。為適當緩解油價大幅上漲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成本增支壓力,燃油附加費是航空公司對沖油價波動的主要工具。2013年東航、南航、國航燃油附加費收入(含客運、貨運)分別為142億元、139億元、147億元,覆蓋燃油成本的比例分別為46.4%、39.0%、43.6%。因此,油價下跌將大幅有利於航空公司未來的業績改善。相關收益公司:0293.HK 國泰航空、0670.HK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1055.HK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0753.HK 中國國航、2866.HK 中海集運等。

3、化工行業:原油作為基礎能源和化工原料,其價格波動對化工下遊行業必然有著重要的影響。農藥、橡膠制品、合成革、滌綸工業絲等領域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下滑,相關公司的毛利率將得到提升從而帶來業績的增加。


4、汽車行業:油價下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欲望。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為例,本次調價後私家車主每月將減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綜合“八連跌”累計降幅計算,每月出行總油耗累計降低185元左右。相關受益公司:2333.HK 長城汽車,2238.HK 廣汽集團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38

A股成交量爆棚破萬億 哪家券商最受益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6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6 09:58 編輯

  A股成交量爆棚破萬億 哪家券商最受益

作者: 青川



周四,券商集體漲停的壯觀景象驚呆了所有人,但今天券商再度上演漲停潮,一大片人認為,券商股這種炒法已經到了沒有節操的地步,不過在我看來,這真的不算什麽(也許你不同意,拍磚請輕點),券商正在一個大風口上:註冊制的改革對於券商的投行業務會有重大影響;而ABS業務未來的巨大容量,也使得券商未來的業務充滿了想象;交易所對於”T+O”的表態,更是增加了對券商業績的聯想。如果說上面這些還是摸不著的預期,那麽火爆的交易量就是券商看得見、摸的著的實實在在利好,證券營業部排隊開戶,盛況空前;大媽攜買樓買黃金的錢爭相入場,都會給券商的業績帶來實質化的收益。
   

我就交易量的提升給各家券商收入的影響,做了一個簡單的測算,供大家參考:
  1、交易量暴升,傭金收入將快速上升
   2013年A股成交額達到463529億元,日均成交量1947億元,20家A股上市證券公司共取得401億元的經紀業務收入,2014年,剩下的交易日按照日均8000億計算,全年預計將達到684573億元,日均成交將達到2876億元,以2013年的比例計算預計19家券商的經紀收入將達到592.23億元,根據19家券商2014年3季度報以及10、11月營業收入的公布,預計2014年營業收入將達到1143億元,我們分別假設2015年的日均成交量達到4000、6000、8000、10000億元,其他業務按照正常25%左右增速。



2、哪家券商最可能受益?
   一旦牛市成為定局,那麽券商經紀收入的大幅度上升也將板上釘釘。但對於經紀業務的依賴程度度不同也會使得不同券商業績增長幅度不同,筆者列出了A股20家券商和在港上市的內地券商的經紀收入占比,其中華泰經紀收入占比最高,達到80.71%,最低的是宏源證券,36.79%。在此,選取其中兩家A+H股上市的券商以及招商證券做簡單的券商業績測算。標的為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



   從表1來看,招商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占比最大達到69.10%,海通和中信最低,分別為44.53%、40.58%。因此,不同量級的交易量對於三只股票的影響也會不同。其中占比較高的招商證券收入將更能從交易量放大的過程中受益,筆者也列出了不同量級交易量對於三家券商收入的影響。

註1:2014年經紀收入根據2014年的營業收入根據三季度報表數據和各券商10月、11月公布的營業收入數據計算,12月份為10月、11月的平均數
註2:其他收入是除經紀收入之外的收入,假定增幅25%,(2013年和2014年券商的收入增幅均在25%以上)

    以上的這些數據只是基於交易量的假設做出的一個推導,可能大家覺得仍然不夠支撐券商的牛市,但諸如ABS、IPO註冊制這些真的只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預期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國的券商向來只存高遠,以世界級的頂級券商為追趕目標,因此,這些制度的改革也會在改革的大背景中加快落實,IPO註冊制2016年推出將是大概率事件,ABS業務法律程序上已經沒有障礙,只待市場放量,產品成型,而T+0,也是和國際接軌的必然。因此,誰若始終覺得這是券商在玩概念,那麽必將錯失這一波券商牛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