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也來比較民生與興業的競爭力 蛙蛙_悉尼

http://xueqiu.com/4453269911/24826855
來雪球快一個月了,一直都是潛水看帖不發言,向各位大俠學習了很多。之前在老股民大哥的東博那兒轉了幾年,受益非淺,不過很少發言,一是因為懶,二是因為覺得水平有限,怕說不好。今天忍不住也來說兩句,歡迎各位拍磚指正!
自2010年起開始不斷買入銀行股,先後買過浦發、招商、民生、興業。因為搞不清誰更好,就都買了。最近已全倉興業一隻。水平有限,財報分析,業績預測,各位大俠分析的已經很好了,我就在定性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先從企業結構來說。 對於民生銀行,大家最推崇的是他的董事會結構。作為唯一一家民營銀行,股權分散,互相制衡。這確實是好的。但這是否是充分必要條件,民營的就一定好,國有的就一定不好,我有點異議。本人來自國家電網,現已移居澳洲。也為澳洲當地的電力公司服務過。澳洲電網已經過拆分的市場化改造,各州都有幾家公司,而維多利亞州更是全部私有化。然而就我的感覺來說,這裡的電力公司管理水平比不上國家電網,甚至差很多。而維州電網私有化後電價不降反升,效率並未見大幅提升。所以我感覺私有化並不是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有壟斷特權,如果能躺著賺錢,誰願意拚死拚活。電網因為物理屬性,不可能充分競爭。而銀行業則不同,競爭者眾多,互相之間沒有物理邊際。所以在這個市場,我覺得民營的不一定有多大優勢。
最近看過一篇文章叫「盟主董文標」,頗有江湖味道。文中說到各路民營資本以及民生的員工對董文標推崇備至。看完後我卻有點疑惑。首先不否認董確實是優秀的銀行家。但如果因為董才看好民生,那卻與大家因為董事會結構看好民生邏輯上相矛盾。董之後呢?能否再出董?更何況董自己並非完人,從他大嘴巴,以及投資美國的衝動就可以看出。在這裡我還想說,一個好的帶路人對一家企業確實對一家企業意義重大。從中外各時期的偉大企業中都可以看到一位偉大的領路人,而好的組織結構卻並不一定能導致偉大(此原則不適用政治和社會管理)。再看興業,也是李仁傑當家後,才有了近十年快速成長,彎道超車。所以我也擔心過幾年李退了後怎麼辦。但興業內部培養,內部提拔,從董事長到部門經理觀念一致,方向一致,卻讓我安心很多。如果董李兩位都退了後,從企業文化的延續性方面來說,我對興業更有信心(前提是興業不要也忽然空降一個行長)。
再說一說小微的事。最近有網友問老股民大哥對興業和民生長期誰更看好。老股民大哥回答民生,但並未說具體原因。我妄猜一下是不是一是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二是小微的發展方向。對於小微,我能力有限真未能發現其作為獨門神功的潛質。地方小銀行在搞,大銀行現在也積極搞。有的小銀行比如寧波銀行據說經驗更多,搞得更好。所以我找不到這項能力的護城河在哪兒。對於興業,銀銀平台是很多雪友看好的獨門秘笈,而且似乎別家很難趕上。不過我卻覺得興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他前瞻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從上市以來被評為半個地產股到後來快速退出,09年搶平台貸的第一批,到後來搞銀銀,搞搞同業,搞綠色金融。似乎每次都能快速順時而動,再而被人模仿。而其有所為有所不為,見好就收的做法,我也深以為然。所以有人說興業太激進,而金融業保守活得更久,我不太贊同。創新者並不激進,貿然跟風者才是激進。說金融業保守活的更久的人經常拿富國舉例,但是美國金融業和中國有很大不同,這裡就不具體分析了。我想說所有企業真正能基業常青的應該是那種理解自己的能力,專注於自己的能力,不朝三暮四,不盲目擴張,並且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能前瞻調整的企業。當然了,興業上市已來的表現確實讓人覺得有些逆天,不知能否持續,特別是李退後是否還能持續,還要繼續觀察。
最後順便說最近興業低價定向增發的事,很多人忿忿不平。不過在我看來,這也不是為了純粹侵佔小股東利益,引進的新的戰略投資者像煙草,財保,人保都是對興業將來發展有好處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太生氣。畢竟興業對增發對象還是有選擇的,七匹狼就被拒絕了,史大嘴說過想投興業不要。所以說興業的這次增發和民生2011年的增發還是有點不一樣,民生那次向大股東輸送利益的意味有點太濃了。
囉里囉唆寫了這麼多,第一次寫,想法並不成熟,還請各位拍磚指正。另外有個疑問想問問各位雪友,興業管理層的薪水和其他銀行比並不高,比如和民生、平安比。他們積極進取的動力哪兒來的?把興業經營這麼好,我們股東有點受寵若驚。人性的東西不能不考慮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