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了2014年5月份中國的外貿進出口情況。
按美元計價,前5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6,791億美元,增長0.2%。其中,出口8,752億美元,下降0.4%;進口8,039億美元,增長0.8%;貿易順差713億美元,收窄12.2%。
其中,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增長3%。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進口1,595.5億美元,下降1.6%。
2013年-2014年5月中國進出口月度情況 (韻珊/圖)
南方週末網整理了從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中國進出口(按美元計價)月度同比漲幅情況。
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高於4月的增長0.9%,符合市場預期,但今年前5個月出口總值仍同比下滑了0.4%。
自2014年2月份同比下降18.1%以來,中國3月份到5月份出口增長繼續加速,實現了連續三個月的反彈。
不過,5月進口同比卻下滑了1.6%,低於市場預期。同時,受出口加速,進口收縮影響,中國5月實現貿易順差359.2億美元,擴大74.9%,這是近五年來單月順差的新高。
平安證券研究員魏偉認為,5月份進出口情況分化較為明顯,出口增速恢復到正常增長區間,進口增速則持續低迷。出口增速的回升主要得益於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市場的復甦和我國中西部外貿優勢的增強,我國對美歐東盟三地出口額拉動出口增長4.1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均在40%以上。而進口增速的持續低迷,則主要是由機電產品進口的大幅回落造成,這使得我們對內需回暖的狀況較為擔憂。
另外,瑞銀報告指出,5月進口下滑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大宗商品相關的一般貿易進口下滑,這表明內需依舊疲弱、且三四月份的一些庫存回補可能也有所消退。
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表示:「5月數據表明中國出口回歸正常水平,並將繼續得到改善。」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是7.5%左右。5月20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張驥在新聞發佈會上曾表示,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為了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國務院出台了穩外貿「國16條」(《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隨後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外貿的政策,海關總署日前便出台了20條穩外貿措施。
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向南方週末網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美國經濟的好轉利於中國的出口,下半年對歐美和日本的出口會彌補香港和台灣出口大幅下降的影響,另外,進口方面,考慮到到每年均存在前高後低的基數效應,預計下半年進口亦會逐步回暖。總體看來,全年的貿易增長7.5%可能完成。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向《新京報》分析,儘管5月份出口改善,但是進口依然呈現疲態。此外,去年5月的進出口數字曾因為擠出貿易虛高水分的原因而明顯走低,給今年留下了低基數。如果將基數效應剔除出去,5月出口增速其實不算強,我國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國內穩增長政策還會加碼。
據財華社消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內地已出台一系列扶持外貿政策,隨著政府進一步落實,以及歐洲央行減息亦對中國外貿大環境形成利好,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仍會保持一定增幅,完成全年外貿7.5%的目標雖然有難度,但不是沒可能。
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回升;另外,5月中國官方非製造業PMI上升至55.5,創下6個月內新高,經濟顯露出初步回穩跡象。
過去的4月,股市延續了3月的摧毀性,雖然指數表面平靜(因為滬港通的出現?),但傷害仍是來自個股。回顧本地基金經理的4月操盤表現,基金經理們的組合繼續下跌,但有部分開始跌勢放緩。截至4月30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4.16%;黃國英的「LeveragePartners Absolute Return Fund」YTD表現為跌14.55%;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6.16%;惠理價值基金(A 單位)的YTD表現跌9.06%。
單計4月,黃國英的基金繼續表現最差,連續兩個月錄得單月跌超過百分之九,跌幅達到9.54%;惠理基金錄得1.64%跌幅;陸東的基金與林少陽的基金分別跌0.63%及1.76%。留意美股納指在4月回升1.05%;港股MUPI錄得1.67%跌幅;日經跌1.32%。不過,黃國英基金則繼續重創,近兩個月的基金表現更新甚至較正常延遲許多,令人非常失望;好消息是,黃國英基金在2013年6月錄得極劣成績,其基金及港股即找到年度低位,希望今年可以事件重演。
黃國英談4月市況時指出:『……滬港通這項政策,是強行把兩個不同文化的市場融為一體,日後磨合肯定要時間。……今次的變化基本上是攞正牌做並行交易(pair trade),一方面長put貴H股,等六個月後中門大開之後差價收窄,不會直接沽空,因為有機會是A股勁升;另一方面則買濠賭股、科網股,以及一些內地品牌股。由於好淡並行,降低了市場方向風險,未來一段日子港股其實頗為好玩。
不過,自己對於投資A股興趣甚低,資訊上處於劣勢,無謂被地頭蟲當成點心……;自己的主戰場,還是留在美股,不錯是見了短期頂,科網股更加是大調整;不過,買股票長遠計是看發展潛力,美股有較多有前途的公司,下跌主要是估值表面太高,一沉百踩,造成雪球效應,和公司營運關係不大。
納指大調整,對騰訊(700)及金山軟件(3888)這些大科網股固然有影響,但真正重災區則是一批二三線股份。不難明白,完全是避險心態作祟,有胡要食,已經是常識兼共識。……從短線投機角度,細價股值博率偏低。滬港通公布之後,無論做好做淡,都有一批大股可以揀,不必浪費彈藥在這些易入難出,勝算頂多五五的細價股之上。
細價股的黃金日子,通常都是整體股市升浪的中後期,當不少人從大股之上斬獲甚豐,有餘錢分散投資,才有顯著的資金流入。最近不少人輸到傻,避險精神抬頭,細價股又怎會有表現。不過,此刻細價股暴跌,自己會刻意扒冷,慢慢度一兩隻心水。只是一定要有長期抗爭的打算,亦不宜買得大,……』
林少陽亦相信,調整是吸納的機會:『……據多家大行追踪國際資金流向的資料顯示,資金從已發展地區(如美國、日本及歐洲)獲利回吐後,其中少部份正轉移至環球新興市場,但他們停泊的市場主要為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國家,以及以巴西為首的拉丁美洲市場。受地緣政治影響的俄羅斯及宏觀經濟問題困擾的中國,暫時未見受惠。
然而,正如本欄多次重申,本欄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繼續保持中立,中港股市大致上仍然維持上落市的格局。因此入市的重點,可能是最近累計跌幅較大的清潔能源企業,以及個別仍然錄得結構性盈利增長的科技及賭業股,但一切還須視乎未來一兩個星期,該批股份能否一如所料般,出現較深的調整而定。至於中資銀行股及地產股,若能跌穿3月20日的低位,亦可能有投機性吸納的機會。 ……』
且看他們的表現在5月是否見底反彈?由於情報來源有變,差點找不到林少陽的基金表現數據,幸好得到股友Sam姐幫助,這個「基金表現看市場 」的欄目可以繼續,在這裡先要多謝Sam姐。另外,由於早前不夠貼市,本篇文章會綜合5、6月的基金表現一起討論。
五窮六絕,再加世界杯,市場普遍看淡剛過去的5、6月,但結果是,這兩個月都以陽燭作結。從上述逆向發展看,本地基金經理的操盤表現又會否成功谷底反彈?還是繼續沉淪?截至5月31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4.24%;黃國英的「Leverage Partners Absolute ReturnFund」YTD表現為跌12.02%;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5.10%;惠理價值基金(A 單位)的YTD表現跌7.18%。
單計5月,黃國英的基金表現最好,繼連續兩個月錄得單月跌超過百分之九後,開始出現反彈,升幅達到2.96%;惠理基金錄得2.07%升幅;陸東的基金升1.13%;林少陽的基金則跌0.08%。期內美股納指升3.11%;港股MUPI升2.02%;日經升2.29%。有趣的是,今年真的重演去年情況,黃國英基金錄得極劣成績後,其基金及港股即找到年度低位。
到6月,投資氣氛漸暖。截至6月30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2.67%;黃國英的「Leverage Partners Absolute ReturnFund」YTD表現為跌10.90%;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3.42%;惠理價值基金(A 單位)的YTD表現跌2.73%。
單計6月,惠理基金表現最好,升幅達到4.79%;陸東的基金升1.76%;林少陽的基金升1.64%;黃國英的基金則錄得1.27%升幅。期內美股納指升3.89%;港股MUPI升1.36%;日經升3.16%。留意MUPI開始減弱,但一向表現落後的惠理基金卻爆升近5%,反映資金開始追落後。
林少陽解釋:『……最近一潮升浪,對於保守的投資者尤其是不利,因為,升幅主要集中於過去兩年甚無表現的舊經濟股,以及個別具備滬港通概念股,過去兩年表現強勁的增長股及高息防守股,紛紛被當作提款機。
有睇開本欄的讀者都知道,我是由5月初睇好港股,至今仍未有改變立場,因此,不少朋友見面的時候便第一時間恭喜我,以為我今次賺了大錢。這幾個月睇啱市,當然是有錢賺,但是表現卻遠遠落後於指數,皆因所持長倉,不少為被提款的增長股及高息股,反而舊經濟股份因為持倉不足,淨回報跑輸大市幾條街。
港股近年難以獲利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欠缺足夠的資金,難以支持持續增加流通股份數量,以致大量的股票追逐小量仍然樂於停留在市場上的資金。結果,投資者只能透過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以期將回報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當然只是主觀的意願,因為一旦押錯注,便很容易落後於大市及同業。……』上月創五年來最大跌幅的歐洲天然氣價格本月正在回漲,因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擔心,俄烏緊張關系將導致俄羅斯輸送歐洲天然氣受到幹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8日,烏克蘭稱可能禁止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受此消息影響,過去六周英國市場9月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回漲18%。Gazprom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該司途經烏克蘭輸送的天然氣滿足了歐洲15%的天然氣需求。今年6月16日,該司因烏方欠債和價格爭議而中止向其供氣。
拜今年暖冬天氣所賜,歐盟28個成員國六年來首次天然氣儲備滿倉,歐洲天然氣基準價英國ICE下月天然氣價上月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而在烏克蘭危機影響下,法國興業銀行預計下季度天然氣批發成本將比目前高11%。
歐洲能源交易商 Clean Energy Trading Ltd.的銷售與交易主管Nick Eagle昨天評論認為:
“天然氣輸送幹擾的威脅在持續,這使天然氣價出現走高的風險。不能否認,歐洲的天然氣儲備屬於很健康的狀態,但如在冬季發生任何幹擾,就會增加相當多的擔憂。”
彭博統計券商數據顯示,今年7月8日,英國下月交割天然氣期價創四年新低,此後開始反彈,現已回升6.45%。
英國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的高級俄羅斯分析師Daragh McDowell預計,俄羅斯送往歐洲的天然氣可能不會受幹擾,因為Gazprom靠出售天然氣獲得收入,烏克蘭又希望拉近與歐盟的關系,不會打俄方中轉天然氣的主意。
花旗本月11日的報告指出,歐洲國家可能利用現有庫存以及進口挪威天然氣滿足正常冬季的需要,代價是天然氣儲量將回落到2012-13年的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
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委員Guenther Oettinger本月12日發布聲明稱,烏克蘭與俄羅斯短期內不會重啟天然氣談判,歐盟致力於今年初秋啟動歐盟、俄羅斯與烏克蘭參與的三方會談。
不過,俄羅斯倒未必急於解決出口歐洲天然氣受阻的問題。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的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Ole Hansen昨日評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看來不急於結束天然氣相關的沖突,烏克蘭方面也不急。問題可能很容易就拖到今年冬天。
今年7月,華爾街見聞曾展示了德意誌銀行的以下圖表,從中可以發現,哪些歐洲國家最依賴俄羅斯產天然氣。
德國7月工業數據表現強勁,若扣除意外下滑的二季度GDP增速,這個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表現仍相對出色,GDP增速有望在三季度迎來反彈。
9月5日,德國經濟部數據顯示,德國7月工業產出經季節調整後環比增加1.9%,增幅創2012年3月以來最大,遠超分析師預期的增長0.4%;同比上揚2.5%,預期增長0.6%。
受歐元區以外地區商品需求大漲5%、以及建築需求增長1.7%拉動,7月德國制造業訂單激增4.6%,創一年多新高;制造業產出增加2.6%,創2008年1月以來新高。
此外,波動性較大的資本貨物訂單7月大幅增加8.5%,歐元區以外的訂單增幅更是高達14.6%。
德國經濟部表示,7月工業數據的表現有力地證明德國工業在地緣政治動態所允許的範圍內繼續顯露積極增長態勢。
法國巴黎銀行歐洲經濟學家Evelyn Herrmann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盡管當前仍存很大不確定性,但德國工業整體表現良好。隨著7月工廠訂單反彈,我認為經濟下行風險幾乎消失了。
作為歐元區經濟的“火車頭”,德國經濟在二季度時同比下滑0.6%、環比萎縮0.2%,令歐元區18個成員國整體經濟前景蒙陰。
為提振複蘇希望越來越渺茫的經濟,刺激通脹達到歐央行設定的2%目標,歐洲央行昨晚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將於10月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
不過,德國經濟短期風險仍存。國內半成品和消費品訂單下滑,國外消費品訂單也出現下降。當前,歐盟尋求進一步制裁俄羅斯。德國總理默克爾本周表示,她的國家已經準備好承受任何對俄措施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但德國央行警告稱,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阻礙下半年經濟增長複蘇。該行曾在6月預計,德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速將為1.9%,2015年全年GDP增速或為2%。
在中國股市創19個月來最大漲幅之際,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偉(David Cui)堅持看空,預計這波回漲將在數周內結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上證綜指高漲4.9%,漲幅創2013年2月以來新高,港股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也強勁反彈,較今年3月的低位高出24%。
崔偉昨日表示,本輪中國股市大漲源於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調控措施和預計10月啟動的滬港通,並非中國經濟前景的任何好轉。中國國內消費仍疲弱,房地產價格下跌和政府整頓影子銀行還使中國面臨金融危機的威脅。
崔偉被紐約的知名金融雜誌《機構投資者》評為今年最佳亞洲策略師。2010年5月以來,他就以看空中國股市聞名業內。
崔偉說:
“這輪回漲可能再持續幾周。投資者預計大批國際資本流入國內A股市場,我認為不會那麽大規模。如果我是投資者,我會在那以前離開市場。”
崔偉不看好中國銀行業股,但認為手機類股有吸引力。他還表示,就算決策者會認為減少債務“從政治角度看是不可能的”,中國也需要降低債務水平,避免金融危機。最近的經濟報告數據不能證明中國股市擁有牛市前景。
今年7月,他預計中國內地企業的H股股指今年年底收於9600點,比去年同期點位低16%。這與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近日將H股股指未來12個月的目標點位由12500上調至13100。
除了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外資投行近來也紛紛表示看好中國股市。
上周高盛預計,滬港通將給A股帶來1.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萬億元)配置資金。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海外投資者都對滬港通很有興趣,預計A股明年有望被納入MSCI這類全球股指。
日本央行正在加強其作為本國股市“主力隊員”的地位,通過交易所上市基金(ETF)不斷吃進大量股票,此舉推升其持有股票總市值高達7萬億日元(約合636億美元)。
日經新聞9月23日報道稱,通過ETF,日本央行在8月購進了價值1236億日元的股票,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月購買量。至此,該行已通過這種方式在本國股市走弱之際連續六次出手。
若股市下挫,日本央行計劃再買進價值100億—200億日元的股票。不過,由於本月日本股市出現反彈,因此日本央行也遲遲未能入場。
如此持續支持股市,也使得日本央行持有的個股和ETF形式持有的股票總值從3月末的6.15萬億日元增加到如今的7萬億日元左右。
上述股票資產在日本股市約480萬億日元總市值中的占比為1.5%。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可能超越日本最大的私營企業日本生命保險(Nippon Life Insurance)成為全日本股票持有量第二高的機構。持股最多的是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其資產規模為21萬億日元。
日本央行力挺股市的行動並非是近年才開始的。早在2010年,該行就開始從銀行直接購買股權,以達到穩定本國金融系統的目的。通過ETF購買股票則始於2010年,這是為了阻止股市深度下跌。目前,日本央行沒有直接購買個股,而是在去年4月祭出史無前例的超級貨幣寬松政策之後對ETF的購買量翻倍至1萬億日元。
不過,鑒於股價可能大幅波動將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損害,一國央行購買股票和ETF的行為是不同尋常的。而日本央行大舉出手影響股價,也可能傷害資產配置和金融市場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