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反彈你會怎麼辦?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25897612
近期A股很弱勢,不少碼友問碼哥怎麼看待市場。據碼哥瞭解,這個位置現在分歧很大,悲觀的人眼裡覺得會跌出新低,樂觀的人眼裡跌到哪裡都是底,碼哥不是神仙,也不是算命的,但是覺得大家更應該思考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市場反彈了你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更具有操作意義,特別是對於那些空倉的朋友來說,這個問題比跌到哪裡重要的多,而對於前期被套的朋友來說,就這個指數位置而言——畢竟不是6124點,思考的重心也應該是當漲潮來臨的時候是否已經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未雨綢繆不是壞事。

這個問題再進一步拆解,就變成了你是買大跌市中的強勢股還是買前期跌幅巨大的熊股?前一類股氣場強大,敢於逆勢拉升,對下跌完全不懼,貌似真心英雄;後一類股可能是你前期挺看好的,一直沒有好價格入手,但是現在反覆被砸,甚至都已經低到你當時想買的價格,如果基本面沒任何變化,抄底是最好的理由。

早期投資A股的朋友們應該對界龍實業記憶猶新,在十個瞬間之一中碼哥曾提到過94年的「8.1」行情,在這之前,大盤大跌中有一隻股票卻天天飄紅,那就是界龍實業,當時上市股票少,因此它每次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表現真是分外扎眼,連續拉出過二十九根陽線。當然,那是有所謂莊家炒作的行為在這裡,我這裡只講結局,結局是後來等市場企穩反彈,它卻一蹶不振,莊家乘行情反彈而出貨。

再舉兩個例子,05年的天威保變和08年的科力遠都是先於大盤啟動的強勢股,當大家還在恐懼是否有新低的時候,它們已經開始了牛股的歷程,這類強勢股當大盤反彈後繼續走強,一領風騷。

就界龍實業和天威保變以及科力遠的例子看,第一類股個中都會有差別,我們先按下不表,先看第二類股。第二類就多了去了,前期反覆被炒作的強勢股由於大盤下跌而破位下行的情況很多,比如2012年底大盤反彈中羅頓發展之流又借反彈和概念炒起,其短期反彈的幅度也是比較可觀的,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

碼哥的答案是:第一,看反彈級別。如果你確認這個反彈已經不僅僅是反彈,而是反轉行情了,那其實兩類股皆可,第一類股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大行情中的有風向標意義的品種。當然有碼友可能會問,那如何在這之前確認反彈級別?A股歷史上的反轉行情,比如兩次重要意義的大底,998和1664都是有政策驅動,政策因素還是比較容易判斷吧,如果沒有強力政策驅動,那就先當反彈吧。

如果是一般反彈,那就要看位置了。如果在高位的第一類強勢股那還是小心為妙,以免遭界龍實業之類品種的覆轍,相對而言,第二類股有位置優勢,如果前期跌幅超過50%的前強勢股值得留意,短期跌幅超過30%的前強勢品種也不錯。

第二,無論哪一種反彈,請大家記住一定要選擇有彈性的品種,也就是歷史上比較活躍的品種。那種漲也磨嘰跌也磨嘰的品種還是作罷吧,特別如果是一般反彈中,你選了一個沒彈性的品種,很有可能它才開始準備漲,反彈就結束了。對於前期已有倉位的朋友們在這個時候就要先審視一下自己手中的股是否活躍,如果一潭死水還不如換馬操作,那樣顯然比乾等要好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1

隨筆--------地產股每一次反彈都是逃命的機會 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http://xueqiu.com/6911202198/28380203
記得三年前,那時還在上海,從虹橋回市區的路上,期間跟一在交通銀行做外匯的朋友談銀行股。那時銀行市盈率十來倍,我堅持其有投資價值,他堅持相反觀點。三年來時間給出了答案,就算我未必是錯的他未必是對的,但至少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你可以說三年時間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不算什麼,你也可以說當年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時買入後反而大幅度浮虧,越浮虧越增持,忍受了5年浮虧後終於走出了長線飆股形態。。但是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你不是巴菲特。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時錢對他來說就已經只是個數字了。而對眾多投資銀行股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時間也是成本,你有幾個三年呢?中國的銀行股已經睡了六年了,再睡上六年也未嘗不可。如果你說因為熊市太久了,所以牛市要來了,那麼日本的金融股還熊了十幾二十年呢,牛市該不該來呢(銀行股反彈個一倍再跌回去總不能叫牛市吧)?

也許我是錯的,也許市場明天就開始扇我耳光,讓銀行股走出長線飆股形態,這些我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經濟週期若向好,這麼低的銀行股肯定也能走出長牛走勢,但有的是股票能走得比金融股更牛;經濟週期若不向好,即便經濟基本面見底,銀行股也未必就能漲,因為經濟基本面大可以在底部徘徊很長時間,但仍會有其他行業跑出一些牛股來。所以你若不是巴菲特那種資金量,完全沒必要去趟金融股的渾水、碰這些跟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業。

這個月看到付羽寫的一篇心得,內容不去評價,但裡面有一句話我很贊同,大概叫做:'1、有業績有預期肯定漲,2、有業績沒預期則漲一步看一步,3、沒業績有預期也未必不漲'。說白了,股票就是預期的遊戲。那句話我還要添一句,叫做「4、有業績但預期極差,別想漲」。

第一類股票,比如佐力、光線、華誼,第二類例如最典型的格力電器,第三類例如桑樂金、九安醫療,第四類就是金融股和地產股。

美國股市這五年走出了一輪牛市,為什麼會有這輪牛市呢?因為人家當時已經把泡沫全部捅破了,美國投資者頭上不存在還沒爆炸卻隨時爆炸的不定時炸彈,壞到了極點才出現的經濟復甦,才出現的牛市。反觀中國呢?中國的地產泡沫遲遲不捅破,還花了四萬億購買經濟海洛因,只要這兩個不定時炸彈沒有個說法,中國的資本市場就永遠會對金融股和地產股敬而遠之,這就是預期的力量。試想美國金融股走牛的背景是什麼樣的,那時泡沫被完全捅破了,經濟一片狼藉,在這個基礎上出現的經濟復甦,自然就對市場很有說服力,投資者自然就願意去買金融股。但在中國,別看這些機構整天盯著各種指標來跟蹤宏觀經濟,就算經濟數據真的企穩了,見底了,甚至上升了,投資者基本上也不敢買金融股和地產股的,理由就是地產泡沫和四萬億海洛因還有利率自由化,三個靴子一個都沒落地。 而且就中國政府的態度來看,政府也不想讓靴子落地了,而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ok,那就有得熬了,什麼時候把地產泡沫消化了,什麼時候再提牛市吧。我是覺得地產泡沫一時半會兒破不了了,李馳搞不好就得抱著金融股抱進棺材了。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追蹤那些曲線和各種經濟指數是沒用的,看看現在各種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重工、有色、房地產等等,落後企業才死了多少,兼併重組了多少?這場波及各大鐵公雞行業的經濟轉型運動分明才剛剛開始,而不是接近尾聲,哪兒那麼容易就有大牛市出現呢?雖說股市是提前於基本面見底的,你好歹也要讓市場看得到轉型快結束了股市才肯漲起吧?如果我沒記錯,美國1929年崩盤後,好像是過了近20年上下才進入的大牛市。那時候美國經濟也是類似鋼鐵這種行業面臨痛苦的轉型,一轉就是一代人。

所以既然是股市,你就不能去迴避預期這個話題。投機和投資本來就是孿生兄弟,世上沒有純粹的投資和純粹的投機。作為投資者,我們要以基本面為根基,時刻牢記基本面和安全邊際,但不能忘了預期這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絕對應該在低位去埋伏那些基本面優秀的股票、將來能經營得越來越好的公司,但同時也要預判一下這個股票背後的公司和行業未來的空間還有多大、將來能不能吹得出泡泡來,而且一定要注意所選標的千萬不要有重如泰山且長期存在的負面預期,否則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典型例子就是金融股和地產股。從超長期的角度來,其實銀行股最終仍然是有出頭之日的,因為金錢永不眠;而地產股呢則很可能這輩子就完了,人口週期開始向下,需求開始長線走弱,地產行業可能一調整就是一代人,所以我說地產股每一次反彈都是逃命的機會,地產板塊什麼時候只剩半條命了,上證牛市什麼時候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6

5月進出口總值增長3% 出口增速連續三月反彈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368

5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了2014年5月份中國的外貿進出口情況。

按美元計價,前5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6,791億美元,增長0.2%。其中,出口8,752億美元,下降0.4%;進口8,039億美元,增長0.8%;貿易順差713億美元,收窄12.2%。

其中,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增長3%。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進口1,595.5億美元,下降1.6%。

2013年-2014年5月中國進出口月度情況 (韻珊/圖)

出口增速連續3個月上升 出口意外下跌

南方週末網整理了從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中國進出口(按美元計價)月度同比漲幅情況。

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高於4月的增長0.9%,符合市場預期,但今年前5個月出口總值仍同比下滑了0.4%。

自2014年2月份同比下降18.1%以來,中國3月份到5月份出口增長繼續加速,實現了連續三個月的反彈。

不過,5月進口同比卻下滑了1.6%,低於市場預期。同時,受出口加速,進口收縮影響,中國5月實現貿易順差359.2億美元,擴大74.9%,這是近五年來單月順差的新高。

平安證券研究員魏偉認為,5月份進出口情況分化較為明顯,出口增速恢復到正常增長區間,進口增速則持續低迷。出口增速的回升主要得益於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市場的復甦和我國中西部外貿優勢的增強,我國對美歐東盟三地出口額拉動出口增長4.1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均在40%以上。而進口增速的持續低迷,則主要是由機電產品進口的大幅回落造成,這使得我們對內需回暖的狀況較為擔憂。

另外,瑞銀報告指出,5月進口下滑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大宗商品相關的一般貿易進口下滑,這表明內需依舊疲弱、且三四月份的一些庫存回補可能也有所消退。

保外貿7.5%增長仍有難度?

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表示:「5月數據表明中國出口回歸正常水平,並將繼續得到改善。」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是7.5%左右。5月20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張驥在新聞發佈會上曾表示,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為了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國務院出台了穩外貿「國16條」(《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隨後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外貿的政策,海關總署日前便出台了20條穩外貿措施。

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向南方週末網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美國經濟的好轉利於中國的出口,下半年對歐美和日本的出口會彌補香港和台灣出口大幅下降的影響,另外,進口方面,考慮到到每年均存在前高後低的基數效應,預計下半年進口亦會逐步回暖。總體看來,全年的貿易增長7.5%可能完成。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向《新京報》分析,儘管5月份出口改善,但是進口依然呈現疲態。此外,去年5月的進出口數字曾因為擠出貿易虛高水分的原因而明顯走低,給今年留下了低基數。如果將基數效應剔除出去,5月出口增速其實不算強,我國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國內穩增長政策還會加碼。

財華社消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內地已出台一系列扶持外貿政策,隨著政府進一步落實,以及歐洲央行減息亦對中國外貿大環境形成利好,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仍會保持一定增幅,完成全年外貿7.5%的目標雖然有難度,但不是沒可能。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回升;另外,5月中國官方非製造業PMI上升至55.5,創下6個月內新高,經濟顯露出初步回穩跡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77

谷底會否反彈?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77395

過去的4月,股市延續了3月的摧毀性,雖然指數表面平靜(因為滬港通的出現?),但傷害仍是來自個股。回顧本地基金經理的4月操盤表現,基金經理們的組合繼續下跌,但有部分開始跌勢放緩。截至430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4.16%;黃國英的「LeveragePartners Absolute Return FundYTD表現為跌14.55%;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6.16%;惠理價值基金(單位)的YTD表現跌9.06%

單計4月,黃國英的基金繼續表現最差,連續兩個月錄得單月跌超過百分之九,跌幅達到9.54%;惠理基金錄得1.64%跌幅;陸東的基金與林少陽的基金分別跌0.63%及1.76%。留意美股納指在4月回升1.05%;港股MUPI錄得1.67%跌幅;日經跌1.32%。不過,黃國英基金則繼續重創,近兩個月的基金表現更新甚至較正常延遲許多,令人非常失望;好消息是,黃國英基金在20136月錄得極劣成績,其基金及港股即找到年度低位,希望今年可以事件重演。

黃國英談4月市況時指出:『……滬港通這項政策,是強行把兩個不同文化的市場融為一體,日後磨合肯定要時間。……今次的變化基本上是攞正牌做並行交易(pair trade),一方面長putH股,等六個月後中門大開之後差價收窄,不會直接沽空,因為有機會是A股勁升;另一方面則買濠賭股、科網股,以及一些內地品牌股。由於好淡並行,降低了市場方向風險,未來一段日子港股其實頗為好玩。

不過,自己對於投資A股興趣甚低,資訊上處於劣勢,無謂被地頭蟲當成點心……;自己的主戰場,還是留在美股,不錯是見了短期頂,科網股更加是大調整;不過,買股票長遠計是看發展潛力,美股有較多有前途的公司,下跌主要是估值表面太高,一沉百踩,造成雪球效應,和公司營運關係不大。

納指大調整,對騰訊(700)及金山軟件(3888)這些大科網股固然有影響,但真正重災區則是一批二三線股份。不難明白,完全是避險心態作祟,有胡要食,已經是常識兼共識。……從短線投機角度,細價股值博率偏低。滬港通公布之後,無論做好做淡,都有一批大股可以揀,不必浪費彈藥在這些易入難出,勝算頂多五五的細價股之上。

細價股的黃金日子,通常都是整體股市升浪的中後期,當不少人從大股之上斬獲甚豐,有餘錢分散投資,才有顯著的資金流入。最近不少人輸到傻,避險精神抬頭,細價股又怎會有表現。不過,此刻細價股暴跌,自己會刻意扒冷,慢慢度一兩隻心水。只是一定要有長期抗爭的打算,亦不宜買得大,……

林少陽亦相信,調整是吸納的機會:『……據多家大行追踪國際資金流向的資料顯示,資金從已發展地區(如美國、日本及歐洲)獲利回吐後,其中少部份正轉移至環球新興市場,但他們停泊的市場主要為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國家,以及以巴西為首的拉丁美洲市場。受地緣政治影響的俄羅斯及宏觀經濟問題困擾的中國,暫時未見受惠。

然而,正如本欄多次重申,本欄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繼續保持中立,中港股市大致上仍然維持上落市的格局。因此入市的重點,可能是最近累計跌幅較大的清潔能源企業,以及個別仍然錄得結構性盈利增長的科技及賭業股,但一切還須視乎未來一兩個星期,該批股份能否一如所料般,出現較深的調整而定。至於中資銀行股及地產股,若能跌穿320日的低位,亦可能有投機性吸納的機會。 ……

且看他們的表現在5月是否見底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704

果然谷底反彈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75276

由於情報來源有變,差點找不到林少陽的基金表現數據,幸好得到股友Sam姐幫助,這個「基金表現看市場 」的欄目可以繼續,在這裡先要多謝Sam姐。另外,由於早前不夠貼市,本篇文章會綜合56月的基金表現一起討論。

五窮六絕,再加世界杯,市場普遍看淡剛過去的56月,但結果是,這兩個月都以陽燭作結。從上述逆向發展看,本地基金經理的操盤表現又會否成功谷底反彈?還是繼續沉淪?截至531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4.24%;黃國英的「Leverage Partners Absolute ReturnFundYTD表現為跌12.02%;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5.10%;惠理價值基金(單位)的YTD表現跌7.18%

單計5月,黃國英的基金表現最好,繼連續兩個月錄得單月跌超過百分之九後,開始出現反彈,升幅達到2.96%;惠理基金錄得2.07%升幅;陸東的基金升1.13%;林少陽的基金則跌0.08%。期內美股納指升3.11%;港股MUPI2.02%;日經升2.29%。有趣的是,今年真的重演去年情況,黃國英基金錄得極劣成績後,其基金及港股即找到年度低位。

6月,投資氣氛漸暖。截至630日,林少陽的「VL Champion FundYTD表現為跌2.67%;黃國英的「Leverage Partners Absolute ReturnFundYTD表現為跌10.90%;陸東的「Looks Absolute Return Fund YTD表現為跌3.42%;惠理價值基金(單位)的YTD表現跌2.73%

單計6月,惠理基金表現最好,升幅達到4.79%;陸東的基金升1.76%;林少陽的基金升1.64%;黃國英的基金則錄得1.27%升幅。期內美股納指升3.89%;港股MUPI1.36%;日經升3.16%。留意MUPI開始減弱,但一向表現落後的惠理基金卻爆升近5%,反映資金開始追落後。

林少陽解釋:『……最近一潮升浪,對於保守的投資者尤其是不利,因為,升幅主要集中於過去兩年甚無表現的舊經濟股,以及個別具備滬港通概念股,過去兩年表現強勁的增長股及高息防守股,紛紛被當作提款機。

有睇開本欄的讀者都知道,我是由5月初睇好港股,至今仍未有改變立場,因此,不少朋友見面的時候便第一時間恭喜我,以為我今次賺了大錢。這幾個月睇啱市,當然是有錢賺,但是表現卻遠遠落後於指數,皆因所持長倉,不少為被提款的增長股及高息股,反而舊經濟股份因為持倉不足,淨回報跑輸大市幾條街。

港股近年難以獲利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欠缺足夠的資金,難以支持持續增加流通股份數量,以致大量的股票追逐小量仍然樂於停留在市場上的資金。結果,投資者只能透過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以期將回報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當然只是主觀的意願,因為一旦押錯注,便很容易落後於大市及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16

未來熊市路漫漫,反彈且行且珍惜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653153
大致估算QFII持有A股的市值約3000億人民幣左右(假設現有QFII基金股票佔70%),同時借用券商QFII額度購買A股的資金估算有2500億左右。RQFII方面,股票投資基本以ETF的形式為主,按照發行產品規模估算,RQFII通過ETF持有的市值大概在420億人民幣。這樣,海外投資者在A股市場持有的市值在6000億人民幣左右。加上滬港通的3000億人民幣額度,這將使海外投資者在A 股持有的整體市值達到9000億。A 股市場現有自由流通市值為9萬億,外資佔有的A 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近10%。目前公募基金(以投資股票為主的基金)持有A股市值大約在1.4萬億,海外投資者雖然在A 股佔比不高,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小。

  比較日韓和台灣這兩個新興市場開放金融的歷史,在引入海外資金後,市場的投資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海外投資者交易將更集中於市值大的股票。以台灣市場為例,引入海外投資者後,前10%市值股票的交易佔比,從20%提高到60%左右;韓國市場上,整體而言大市值的股票交易也從30%增加到60%。
查看原图
以上2段數據來自於瑞銀證券的一份研報,接著說說我的結論(其實之前大都也說過了):

  不難推算,如果A股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那麼海外投資者將在大市值股票上具備越來越大的定價權(目前已經接近10%),這就是為什麼看好AH差價大的藍籌股能進行估值修復,並且隨著各種大藍籌衍生品的推出,未來可以預見的是A股大藍籌成交量會大幅上升,靠攏港股。而另一方面,在滬港通開放後的一段時間內,市場體制、市場構成、市場偏好、市場利率等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所以大部分散戶仍然會專注於小股票、題材股,這些股票的定價權繼續由散戶、游資、部分機構掌控,題材股、概念股、高估值小盤股的高估狀態也會繼續維持下去,A股還是繼續專治各種不服。所以不難推測,接下來1-2年時間內,A股市場會出現嚴重的分化,當然長期看,隨著資本市場完全開放,散戶和小市值公司都將會被邊緣化,靠攏港股估值體系。

  所以,結論就是:短期便宜的藍籌股有估值修復動力,但修復後很難再有吸引資金繼續買入的理由(利率VS回報),高估的股票短期無法回歸,所以指數在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規)、市場構成、市場利率、市場偏好沒有改變的前提下,絕對不可能再誕生一輪指數或個股的牛市,只能說下跌空間有限。並且我悲觀的認為,在滬港通估值修復之後,隨著IPO的繼續批量發行、註冊制的臨近,經濟仍沒有俺麼快復甦和轉型,A股將會繼續熊途漫漫,特別是高估值的股票將會迎來一場寒冬。最樂觀的情況就是指數依靠大藍籌的穩定表現橫盤或小幅攀升,但批量的股票供應和市場定價權的變化會擊垮現有估值體系(想一想新股的定價,其實發行價平均在20倍PE並不是低估的,但為什麼新股都能連續漲停?因為現有的市場估值給了一個錨,但如果新股發行數量和現有創業板數量相當的情況下,誰會是誰的錨?),個股的一輪大熊市將無可避免。我相信A股市場是有效的,之前的」無法證偽的高估值小公司獲得溢價,確定性高估值低的大公司獲得折價「這一邏輯是正確有效的,但在市場條件出現變化後,」無法證偽的小公司獲得折價,確定性高的大藍籌獲得溢價「這一成熟市場的邏輯也必定是有效的(邏輯參考 A股市場是否有效: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589385

最後再補充一下市場運行的邏輯:

13年創業板大牛市的邏輯有兩點,1.創業板的優質龍頭業績非常好,資金主攻點是創業板中小板的白馬股,順帶炒起來了其他小盤股,2.主板除了少部分優質藍籌股,大部分股票都在週期向下或業績雖能保持但估值殺的厲害;再想想14年的市場邏輯是什麼?創業板綜為什麼遠強於創業板指?說明資金但並沒有從垃圾的小盤股流出,同時題材股炒作還更猛了,但資金顯然從白馬股流出,因為去做滬港通的大藍籌修復了。再深入想一想為什麼資金一直不從業績差的股裡流出?反而從業績好的流出?說明14年市場運行的主要邏輯根本不是業績了,而是存量資金的博弈了,這一點和創業板指13年與滬深300深度背離的邏輯是一樣的,主板1800個股票(算上早發行的中小板),股票多,股本大,存量資金根本玩不轉,創業板和新上市的中小盤不過400個股票,一點資金就可以炒起來,當然主板一些市值低的垃圾股題材股重組股也是一樣炒起來。明白了這個邏輯,再想一想接下來要面對什麼?註冊制之前就有400個新股,註冊制之後2年每年500個新股沒懸念,創業板過3年會迅速到1500個股票以上,並且在最早發行的權重股比如樂視網、碧水源這些盤子也足夠大了(樂視網碧水源必然還會融資),那麼市場要以什麼樣的邏輯再去支撐創業板的牛市?即便是炒業績也必然是只炒那些業績好極少數的小盤股,大部分個股一定是被拋棄的(到時候市場4、5千個股票了),創業板綜合指數可能有牛市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53

烏克蘭危機持續升級 歐洲天然氣價格觸底反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27

天然氣, Gazprom, 俄羅斯, 烏克蘭, 歐盟

上月創五年來最大跌幅的歐洲天然氣價格本月正在回漲,因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擔心,俄烏緊張關系將導致俄羅斯輸送歐洲天然氣受到幹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8日,烏克蘭稱可能禁止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受此消息影響,過去六周英國市場9月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回漲18%。Gazprom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該司途經烏克蘭輸送的天然氣滿足了歐洲15%的天然氣需求。今年6月16日,該司因烏方欠債和價格爭議而中止向其供氣。

拜今年暖冬天氣所賜,歐盟28個成員國六年來首次天然氣儲備滿倉,歐洲天然氣基準價英國ICE下月天然氣價上月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而在烏克蘭危機影響下,法國興業銀行預計下季度天然氣批發成本將比目前高11%。

歐洲能源交易商 Clean Energy Trading Ltd.的銷售與交易主管Nick Eagle昨天評論認為:

“天然氣輸送幹擾的威脅在持續,這使天然氣價出現走高的風險。不能否認,歐洲的天然氣儲備屬於很健康的狀態,但如在冬季發生任何幹擾,就會增加相當多的擔憂。”

彭博統計券商數據顯示,今年7月8日,英國下月交割天然氣期價創四年新低,此後開始反彈,現已回升6.45%。

天然氣, Gazprom, 俄羅斯, 烏克蘭, 歐盟

英國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的高級俄羅斯分析師Daragh McDowell預計,俄羅斯送往歐洲的天然氣可能不會受幹擾,因為Gazprom靠出售天然氣獲得收入,烏克蘭又希望拉近與歐盟的關系,不會打俄方中轉天然氣的主意。

花旗本月11日的報告指出,歐洲國家可能利用現有庫存以及進口挪威天然氣滿足正常冬季的需要,代價是天然氣儲量將回落到2012-13年的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

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委員Guenther Oettinger本月12日發布聲明稱,烏克蘭與俄羅斯短期內不會重啟天然氣談判,歐盟致力於今年初秋啟動歐盟、俄羅斯與烏克蘭參與的三方會談。

不過,俄羅斯倒未必急於解決出口歐洲天然氣受阻的問題。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的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Ole Hansen昨日評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看來不急於結束天然氣相關的沖突,烏克蘭方面也不急。問題可能很容易就拖到今年冬天。

今年7月,華爾街見聞曾展示了德意誌銀行的以下圖表,從中可以發現,哪些歐洲國家最依賴俄羅斯產天然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44

強硬默克爾背後的德國:工業數據強勁 經濟或反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69

338566_Germany-industry

德國7月工業數據表現強勁,若扣除意外下滑的二季度GDP增速,這個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表現仍相對出色,GDP增速有望在三季度迎來反彈。

9月5日,德國經濟部數據顯示,德國7月工業產出經季節調整後環比增加1.9%,增幅創2012年3月以來最大,遠超分析師預期的增長0.4%;同比上揚2.5%,預期增長0.6%。

受歐元區以外地區商品需求大漲5%、以及建築需求增長1.7%拉動,7月德國制造業訂單激增4.6%,創一年多新高;制造業產出增加2.6%,創2008年1月以來新高。

此外,波動性較大的資本貨物訂單7月大幅增加8.5%,歐元區以外的訂單增幅更是高達14.6%。

德國經濟部表示,7月工業數據的表現有力地證明德國工業在地緣政治動態所允許的範圍內繼續顯露積極增長態勢。

法國巴黎銀行歐洲經濟學家Evelyn Herrmann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盡管當前仍存很大不確定性,但德國工業整體表現良好。隨著7月工廠訂單反彈,我認為經濟下行風險幾乎消失了。

作為歐元區經濟的“火車頭”,德國經濟在二季度時同比下滑0.6%、環比萎縮0.2%,令歐元區18個成員國整體經濟前景蒙陰。

為提振複蘇希望越來越渺茫的經濟,刺激通脹達到歐央行設定的2%目標,歐洲央行昨晚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將於10月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

不過,德國經濟短期風險仍存。國內半成品和消費品訂單下滑,國外消費品訂單也出現下降。當前,歐盟尋求進一步制裁俄羅斯。德國總理默克爾本周表示,她的國家已經準備好承受任何對俄措施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但德國央行警告稱,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阻礙下半年經濟增長複蘇。該行曾在6月預計,德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速將為1.9%,2015年全年GDP增速或為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1

大空頭美銀美林:中國股市反彈數周內告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69

在中國股市創19個月來最大漲幅之際,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偉(David Cui)堅持看空,預計這波回漲將在數周內結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上證綜指高漲4.9%,漲幅創2013年2月以來新高,港股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也強勁反彈,較今年3月的低位高出24%。

崔偉昨日表示,本輪中國股市大漲源於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調控措施和預計10月啟動的滬港通,並非中國經濟前景的任何好轉。中國國內消費仍疲弱,房地產價格下跌和政府整頓影子銀行還使中國面臨金融危機的威脅。

崔偉被紐約的知名金融雜誌《機構投資者》評為今年最佳亞洲策略師。2010年5月以來,他就以看空中國股市聞名業內。

崔偉說:

“這輪回漲可能再持續幾周。投資者預計大批國際資本流入國內A股市場,我認為不會那麽大規模。如果我是投資者,我會在那以前離開市場。”

崔偉不看好中國銀行業股,但認為手機類股有吸引力。他還表示,就算決策者會認為減少債務“從政治角度看是不可能的”,中國也需要降低債務水平,避免金融危機。最近的經濟報告數據不能證明中國股市擁有牛市前景。

今年7月,他預計中國內地企業的H股股指今年年底收於9600點,比去年同期點位低16%。這與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近日將H股股指未來12個月的目標點位由12500上調至13100。

除了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外資投行近來也紛紛表示看好中國股市。

上周高盛預計,滬港通將給A股帶來1.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萬億元)配置資金。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海外投資者都對滬港通很有興趣,預計A股明年有望被納入MSCI這類全球股指。上證指數,A股,H股,中國股市,滬港通

上證指數,A股,H股,中國股市,滬港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6

日本股市反彈的秘密:央行大舉出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49

76

日本央行正在加強其作為本國股市“主力隊員”的地位,通過交易所上市基金(ETF)不斷吃進大量股票,此舉推升其持有股票總市值高達7萬億日元(約合636億美元)。

日經新聞9月23日報道稱,通過ETF,日本央行在8月購進了價值1236億日元的股票,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月購買量。至此,該行已通過這種方式在本國股市走弱之際連續六次出手。

若股市下挫,日本央行計劃再買進價值100億—200億日元的股票。不過,由於本月日本股市出現反彈,因此日本央行也遲遲未能入場。

nikkei

如此持續支持股市,也使得日本央行持有的個股和ETF形式持有的股票總值從3月末的6.15萬億日元增加到如今的7萬億日元左右。

上述股票資產在日本股市約480萬億日元總市值中的占比為1.5%。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可能超越日本最大的私營企業日本生命保險(Nippon Life Insurance)成為全日本股票持有量第二高的機構。持股最多的是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其資產規模為21萬億日元。

日本央行力挺股市的行動並非是近年才開始的。早在2010年,該行就開始從銀行直接購買股權,以達到穩定本國金融系統的目的。通過ETF購買股票則始於2010年,這是為了阻止股市深度下跌。目前,日本央行沒有直接購買個股,而是在去年4月祭出史無前例的超級貨幣寬松政策之後對ETF的購買量翻倍至1萬億日元。

不過,鑒於股價可能大幅波動將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損害,一國央行購買股票和ETF的行為是不同尋常的。而日本央行大舉出手影響股價,也可能傷害資產配置和金融市場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