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7省份半年報:重慶西藏領跑 長江中上遊強勁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全國經濟數據後,各地統計局也紛紛披露了自己的“半年報”。從已公布的27個省份的數據來看,重慶和西藏同以10.6%的增速領跑,長江中上遊整體表現仍比較強勁,東北、西北等地增速比較靠後。

長江中上遊最強勁

重慶市統計局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14年第一季度開始,重慶取代天津,經濟增速開始在全國各省份領跑。目前重慶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全國第一。

緊隨其後的是西藏和貴州,這兩個省份經濟增速也都在10%以上。其中毗鄰重慶的貴州上半年GDP為4936.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

此外,位居長江中上遊的幾個省份表現也相當不錯,比如江西增速達到9.1%,排名第五,安徽增速8.6%位居第六,湖北也達到8.2%。

為何長江中上遊表現最為強勁?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首先,長江中上遊幾個省份因為遠離沿海,外向度比較低,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出口受阻對它們的影響相對較小。

其次,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相比而言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較為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較小。

胡曉登說,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效果不錯,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發展良好。

以重慶為例,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貴州上半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40.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總體來看,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層次搭配更好。這些地方也有不少重工業,但相比東北等地,長江中上遊的重工業如重型機械等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比較充沛、水資源豐富、更貼近市場,是產業轉移的主要選擇地。“尤其是生產要素的綜合平衡方面,優勢比較明顯。”

這些地方為何速度慢

一些省份的經濟增速則比較靠後,其中雲南和河北的經濟增速均只有6.6%,吉林只有6.7%,內蒙古也只有7.1%。

這其中,西南的雲南受工業下行影響較大。數據顯示,上半年雲南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72.96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投資1258.67億元,同比下降7.8%,比去年同期下降16.8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19.6%,比去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雲南省統計局分析,目前雲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受煙草行業影響,工業經濟低位運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雲南煙草制品業工業增加值降幅為11.7%,比去年同期回落19.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降幅擴大3.9個百分點。

除了雲南,其他經濟增速靠後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這些地區大部分省份對資源性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依賴度比較大,轉型艱難,目前在發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例如,吉林比上年同期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吉林省增速居全國第24位,比一季度前進4位。這也是時隔兩年之後,吉林省經濟增速首次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不過,即便如此,該增速在全國仍比較靠後。

山西、遼寧和黑龍江迄今仍沒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但從一季度的數據以及今年以來的走勢看,上半年的數據估計不會樂觀。

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東北、西北、華北等省份能源重化產業占比高,這些地方傳統的優勢產業非常強大,所以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不夠豐富。比如東北的傳統重工業,市場轉型變化巨大,但當地轉型升級沒有跟上。“原來的幾大支柱主導型產業都受國內國外形勢變化的影響,整體產業業態不夠豐滿,路徑依賴十分嚴重。”

 “東北的重工業很多已經比較老化,不太適應市場的需求。”彭澎說。

27個省份“半年報”

省份

GDP(億))

上半年增速

一季度增速

重慶

8000.82

10.60%

10.70%

西藏

 

10.60%

10.70%

貴州

4936.61

10.50%

10.30%

天津

8500.91

9.20%

9.10%

江西

7827.4

9.10%

9.10%

安徽

11028.5

8.60%

8.60%

福建

11812

8.30%

8.30%

青海

1068.98

8.30%

8.30%

江蘇

36531.7

8.20%

8.30%

湖北

14114.76

8.20%

8.10%

海南

2008.95

8.10%

9.70%

河南

17954.9

8.00%

8.20%

寧夏

1203.72

7.90%

6.90%

甘肅

2720.99

7.80%

7.30%

浙江

20762

7.70%

7.20%

湖南

13613.5

7.60%

7.30%

四川

14222.3

7.50%

7.40%

廣東

37357.59

7.40%

7.30%

山東

31688.3

7.30%

7.30%

陜西

8207.85

7.20%

7.60%

廣西

7311.64

7.20%

7%

內蒙古

7579.98

7.10%

7.20%

上海

12956.99

6.70%

6.70%

北京

11413.8

6.70%

6.90%

吉林

5604.85

6.70%

6.20%

河北

14467.7

6.60%

6.50%

雲南

5806.57

6.60%

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87

東方財富半年報業績同比下降近七成

東方財富晚間披露2016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65,821,481.6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7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6,799,304.2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67%。

報告期內,由於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及市場景氣度下降,公司基金第三方銷售規模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從長遠戰略出發,主動降低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申購費率。綜合上述因素影響,公司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報告期內,公司金融數據服務業務收入、互聯網廣告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實現平穩增長。報告期內,同比新增東方財富證券的證券業務相關收入。綜合以上主要業務收入增減變動影響,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幅較大,管理費用等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同比新增東方財富證券業務及管理費用。綜合以上相關費用變動影響,報告期內,營業總成本同比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受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東方財富證券自營權益類證券持倉出現較大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綜合上述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22

沿海大省曬半年報:山東掉隊了?

沿海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等的你追我趕一向引人關註,上半年的數據顯示,粵蘇差距擴大,而山東與粵蘇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山東掉隊了嗎?

粵蘇差距擴大

盡管連續多年來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江蘇大有趕超廣東的態勢。但今年上半年,兩者之間的差距重新拉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57.59億元,江蘇全省實現生產總值36531.7億元,廣東領先江蘇826億元。如果考慮廣東下半年GDP占全年比重較大這一特征,全年廣東領先江蘇的差距可能不止2500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上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廣東與江蘇兩省GDP相差分別為861億元、764億元、599億元,總體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不過到今年上半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又拉大到了826億元。

實際上,廣東的反彈已有先兆。從全年數據來看,2008年廣東領先江蘇5814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分別約5025億元、4587億元、4100億元、3100億元、3002億元、2704億元、2696億元。從數據上看,雖然差距在不斷縮小,但到2015年江蘇追趕的步伐已明顯放緩,2015年,江蘇與廣東的差距僅縮小了8億元。

江蘇追趕步伐放緩的一大原因在於,廣東的轉型升級步伐最早,經過多年的努力,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財稅收入、工業利潤等幾個重要指標均大幅領先全國。上半年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38.63億元,增長17.1%,比江蘇高了7.7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21.52億元,增長15.8%,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

廣東省統計局分析,從廣東工業化進程看,目前廣東正處於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階段,服務業增長相對較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更加突出。上半年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19456.69億元,增長8.7%,貢獻率為59.6%。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追趕之後,江蘇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重要指標也在放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52.3億元,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9.7%,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如與東部地區主要省、市比較,江蘇投資增速僅高於上海,低於山東、廣東和浙江。

不過,廣東省統計局認為,雖然當前廣東經濟總體保持穩定,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增強,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其中之一便是市場需求仍然疲弱,外需未見明顯改善。

山東放緩

相比廣東和江蘇,曾一度與兩省並駕齊驅的北方沿海經濟大省山東,近年來與兩者的差距則不斷拉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山東全省實現GDP為31688.3億元, 比廣東和江蘇分別少5669億元和4843億元。而去年同期,山東比廣東、江蘇分別少4795億元和4194億元。由此可見,山東與粵蘇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拉大。

作為環渤海省份,在進入新世紀後的幾年,山東曾位居全國第二,並一度緊追廣東。但2009年山東不僅被江蘇反超,而且與前兩名廣東、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大。

山東放緩的一大原因在於,作為北方經濟大省,山東的重化工業占比較高。十年前,當資源產品需求旺盛的時候,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地方日子比較風光。山東的石油、煤炭、鋼鐵等能源重化產業占比不小,近年來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山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產業結構特點決定了市場化程度和轉型升級的速度。區域經濟專家胡曉登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相比廣東和江浙,山東原有的工業基礎比較好,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化程度越高,產業轉型就越靈敏,轉型的效率就越高。山東的市場化程度與江浙、廣東差距越大,這幾年發展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產業結構是兩者差異的一大關鍵。重工業、國有經濟占比高的區域,近年來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而民間資本發達的地區,目前的日子都比較好過。

以浙江為例,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7.9%,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8和9.5個百分點,對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0.7%。上半年,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35.8%,比一季度提高6.2個百分點,阿里巴巴、網新等企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信息經濟對浙江經濟發展作用不斷凸顯。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但無論是金融還是信息經濟等第三產業,山東與廣東和江浙均有較大差距。

此外,今年以來,在樓市回暖的過程中,區域之間的分化十分明顯。城鎮化率較低、缺少大城市的山東,在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也遠不如粵蘇等地。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江蘇、廣東銷售面積增速分別達到了50%、44%和39.3%,而同期山東僅有16.5%,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1.4個百分點。

 

沿海經濟大省半年報

省份

上半年GDP

增速

廣東

37357.59

7.40%

江蘇

36531.7

8.20%

山東

31688.3

7.30%

浙江

20762

7.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96

主要城市半年報:杭州增速超重慶 廣深爭總量第三

省域經濟之外,城市經濟的變化也體現地方實力升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6個主要一二線城市半年報發現,杭州經濟增速首次超越重慶,在主要城市中領跑;總量方面,廣州和深圳爭當第三名。需要說明的是,成都、武漢等部分重點城市由於數據尚未發布或者不詳,未納入統計。

杭州增速領跑

上半年,杭州經濟增速位居主要城市第一位,重慶則緊隨其後。

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上半年該市GDP為5021.1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高0.5個百分點,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已持續5個季度運行在兩位數區間。

這其中,杭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增長17.4%,增速高於全省5.5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4.1%,占比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杭州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來自於高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信息經濟。上半年,杭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40.55億元,增長14%,比第二產業高了7.1個百分點。

這其中,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193.76億元,增長26.2%,占GDP的23.8%,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和1.1個百分點。其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8.7%、48.3%和41.9%,雲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分別增長35.4%和31.4%。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這幾年主要是抓住電商等新的經濟形態,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5%的網絡零售額、70%的跨境電商貿易額和60%的B2B交易額是在杭州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全國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網站落戶杭州。杭州儼然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

在信息經濟快速拉動的同時,今年以來杭州房地產市場的火熱也貢獻不少。數據顯示,上半年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092.06萬平方米,增長67.8%。

在杭州的帶動下,浙江全省也“跑得快”。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35.8%,比一季度提高6.2個百分點,阿里巴巴、網新等企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信息經濟對浙江經濟發展作用不斷凸顯。

杭州之外,另一個增速超過10%的大城市是西部的直轄市重慶。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GDP為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

與杭州不同的是,作為中西部城市,重慶經濟快速增長仍主要是來自於第二產業。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廣深爭總量第三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上海和北京兩個強一線城市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在總量上仍遙遙領先,和後面的城市拉開明顯的距離。

在各大城市中,競爭激烈的是從第三的廣州到第七的蘇州五個城市。天津和蘇州多年來一度緊追廣深。尤其是天津,往年的上半年GDP曾數度超過深圳,但近年來隨著天津和蘇州的放緩,以及深圳經濟增速的加快,目前對廣州的第三城位置追得最緊的已經變成了深圳。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全市GDP達8608.88億元,與排名第3的廣州相比,今年上半年深圳僅相差235億元,高出第5名的天津108億元,這也是四年來天津上半年GDP首次被深圳超過。

由於深圳經濟發展歷年來都有“前松後快”的特點,即下半年經濟占全年比重要比上半年大不少,因此過去幾年雖然深圳上半年GDP被天津超過,但到年尾都會反超天津。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全年下來,深圳領先天津的數量會進一步拉大。

價格變動影響名義增速

另一方面,目前統計部分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的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比較城市之間經濟總量的大小,用名義增速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在名義增速方面,上半年深圳的名義增速高達14%,遠高於廣州、天津和蘇州。名義增幅大漲,與該市的產業結構有關,由於信息經濟、金融和房地產等產業的帶動,深圳第三產業增長十分迅速,對經濟的貢獻率很高。而包括金融、房地產等產業的價格漲幅比較大,因此名義增速也大幅領先於實際增速。上半年深圳二三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41.1:58.9優化為38.9:61.1,三產比重首次超過六成。

與深圳相反,由於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下行,處在產業上遊的省份和城市受到的影響更大,這些地方的名義增速大多低於實際增速。例如,在重化產業占比較大的天津,這兩年GDP名義增速已明顯走低,上半年天津名義增速為7.82%,比實際增速低了1.38個百分點。

外貿明星城市蘇州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62%,上半年該市出口下降9%,實際利用外資下降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2.2%;工業總產值負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5%的電子行業產值增長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增速回落。

由於近年來外貿出口受阻,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城市普遍增速較低。例如,無錫上半年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87%,佛山、東莞和寧波的增速也不太高。
 

表1:26個主要一二線城市“半年報”

城市

上半年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杭州

5021.18

10.80%

11.60%

重慶

8000.82

10.60%

10.54%

合肥

2575.5

9.40%

8.77%

天津

8500.91

9.20%

7.82%

長沙

4280

9.20%

10.41%

廈門

1641.65

9.20%

15.20%

南昌

1809.88

9%

8.04%

深圳

8608.88

8.60%

14%

南京

4876

8.40%

7.79%

太原

1349

8.30%

6.20%

溫州

2142

8.20%

9.15%

佛山

3766.91

8.10%

6.96%

廣州

8844.31

8.00%

6.75%

蘇州

7557.36

8%

6.62%

西安

2684.93

8%

6.48%

東莞

3153.92

7.80%

7.45%

福州

2499.49

7.80%

13.60%

無錫

4412.18

7.50%

6.87%

青島

4520.3

7.40%

7.94%

鄭州

3537

7.40%

5.22%

哈爾濱

2412.2

7.10%

7.80%

長春

2400

7%

6.56%

寧波

3915.1

6.80%

7.40%

北京

11413.8

6.70%

7.90%

上海

12956.99

6.70%

9%

大連

3633.8

5%

3.78%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表2:經濟總量前7城市比較

城市

上半年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上海

12956.99

6.70%

9%

北京

11413.8

6.70%

7.90%

廣州

8844.31

8.00%

6.75%

深圳

8608.88

8.60%

14%

天津

8500.91

9.20%

7.82%

重慶

8000.82

10.60%

10.54%

蘇州

7557.36

8%

6.62%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2

半年報擬推10轉20 金科娛樂午後漲停

今日午間,金科娛樂發布高送轉預披露公告,午後股票一字漲停。

金科娛樂午間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朱誌剛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關於浙江金科娛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提議及承諾》。鑒於公司當前穩健的經營狀況及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充分考慮廣大投資者利益和合理訴求的情況下,朱誌剛提出金科娛樂以總股本527086951股為基數, 向全體股東以資本公積每10股轉增20股,共計轉增1054173902股;轉增後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1581260853股。

金科娛樂預計,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277.45 萬元-6742.44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0%-1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53

白酒行業複蘇 沱牌舍得、山西汾酒半年報凈利同比上漲

白酒行業半年報陸續公布,今日晚間,有2家公司公布半年報,其中,沱牌舍得上半年凈利大增243.53%,山西汾酒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28.45%。

沱牌舍得晚間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核算,公司2016年半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7,986.8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34%;營業利潤6,312.0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8.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17.3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3.53%。

而山西汾酒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23億元,同比增長7.9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9億元,同比增長28.45%;基本每股收益0.4145元。公司表示,分產品看,上半年公司中高價白酒實現營業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3.48%,毛利率為78.39%,同比增加0.57個百分點;低價白酒實現營業收入7.29億元,同比增長17.02%,毛利率為51.27%,同比增加6.38個百分點;配制酒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18.81%,毛利率為49.15%,同比減少1.87個百分點。

而2016年第一季度以48.89億、29.03億、24.56億的凈利排名前三的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均尚未公布半年報。值得註意的是, 貴州茅臺此前在2015年年報中提出2016年收入目標增長4%; 五浪液則提出利潤總額目標88億元,力爭較上年增長10%; 洋河股份此前在2015年年報中提出力爭全年營業收入實現10%的增長。

此前,申萬宏源證券認為白酒行業複蘇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三年時間自身調整到位,底部確認,首先是需求下滑的底部,三公消費的下滑被大眾消費替代, 需求端止跌回升;其次是價格底部,2015年茅臺、五糧液的 批價分別在四季度和二季度觸底回升,價格進入螺旋上升通道;最後是庫存底部,大部分經銷商在春節期間庫存得到有效去化,而對應的是酒企預收款的普遍增長,說明企業也在控制發貨節奏調節社會庫存。二、消費升級承接,名酒價格下降,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目前茅臺批價占人均GDP的比例為1.7%,是09年來的最低水平;三、行業集中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近20家白酒上市公司行業收入占比20%,銷量占比 10%,未來是消費加速向名優酒企集中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3

券商已“忙瘋” 新三板七成企業趕制半年報

距離8月底新三板半年報披露截止日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新三板上只有30%的企業公布了半年報,還有6000家企業將必須集中發布上半年業績,拖延者可能面臨停牌甚至強制摘牌的懲罰。

已披露業績的企業中,有15家掛牌企業上半年營收超過10億元,共有17家掛牌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其中創新層企業占8家。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上規模較大、成長性較好的公司,與A股上市公司相比業績毫不遜色。

對於券商而言,未來兩周可謂“壓力山大”,券商不僅要完成半年報披露,還要完成對8000多家掛牌企業全面自查整改工作。有券商人士表示,已經忙瘋,希望企業能夠自己加強信息披露意識,提前完成半年報定稿,給券商留出督導時間。

新三板業績兩極分化

截至8月18日,新三板上已經有2675家企業發布了半年報,占到全部掛牌公司數量的約30%,還有6000多家公司尚未披露半年報,在8月31日截止日期前的最後一周內將有接近4000家公司集中披露,還有40家企業預計將延遲披露。

在已經披露的半年報中,墾豐種業(831888.OC)上半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到5.3億元,超過了目前排在第二的九鼎集團(430719.OC),九鼎集團前6月盈利4.1億元,同比增長122%。

共有17家掛牌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其中創新層企業占8家,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企業占到5家。

營業收入最高的是景域文化(835188.OC),報告期收入約27億元,不過公司凈利潤卻大幅下滑,虧損高達2.5億元。良晉電商(834438.OC)和南菱汽車(830865.OC)分別以26億元和24.8元排在第二、第三。有15家企業上半年營收超過10億元。

已披露半年報的公司中,山川秀美(831588.OC)營收增長最快,同比增幅高達19倍。有367家掛牌公司營收增長了一倍,777家公司凈利潤翻番。不過,要指出的是,新三板企業的半年報不需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但要接受股轉公司的事後審查。

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上一些規模比較大、成長性比較好的公司,和主板中小創相比可能會更優秀一些。正常或提前披露半年報表明企業對自己的經營比較有信心,提前披露的業績表現一般會比較好。”

圓融科技(832502.OC)董秘叢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新三板能夠大大增加創新型企業的品牌公信力和市場關註度。一旦創新技術被市場接受和認可,研發轉化為生產形成門檻後,那麽業績快速發展是水到渠成的。”

不過,從已經披露的業績看,也有一些掛牌企業表現不盡如人意。有11家掛牌公司沒有營業收入,順昊生物(833686.OC)營收甚至錄得-28萬元。對於營業收入0進賬,中鈺醫療(430118)在公告中稱,主要原因是公司原有業務不再開展,新業務暫未開展。而國力通(835702)則表示,營收為0與掛牌新三板相關,由於掛牌後費用增加導致業績下滑。

信息披露意識需加強

在未來的兩周里,新三板將集中出爐6000余份半年報,有40家企業預計在9月1日披露半年報。

一個月前,中成新星、朗頓教育等8家公司因為未能及時披露年報而被強制摘牌。根據股轉公司相關業務細則,如果掛牌公司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或半年報,將被暫停交易,如果延期兩個月仍未披露年度報告或半年報,將會被強制摘牌。

雖然新三板企業半年報不需要審計,但仍須在主辦券商督導下完成,並接受股轉公司的事後審查,以確保內容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華東一家上市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認為,半年報披露工作已經臨近截止日期,加之近期全國股轉公司募集資金核查等要求,給券商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他表示,“董秘平時要多學習業務規則,至少提前一個禮拜把半年報定稿,券商督導人員才有時間修改,降低被處罰的概率。有的企業會發布延期披露半年報的公告,但是一延期股轉公司就會給你一個負面清單。”

記者了解到,8月17日,股轉公司向各家券商下發了“回頭看”自查的通知,要求券商在本月底前完成對過往監管措施結果的整改清查。因此,8月31日不僅是半年報披露截止日,也是自查報告提交的最後期限,還是近期募集資金管理自查的最後期限。

前述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券商8月壓力極大,但也只能全力應對,如果有違規肯定會處罰。”另一家上市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券商現在都忙瘋了,項目也不做了,都在自查。”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規定,如果發現半年報有違規現象,情節較輕者,要求公司更正半年報,但如果情節較重,將會對掛牌公司信披違規和券商的督導違規進行自律監管或紀律處分,甚至可能移交證監會處置。目前全國股轉公司已經對2016年半年報開展專項檢查。

一家主辦券商掛牌業務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部分企業掛牌不長,對資本市場較為陌生,人員素質、高管觀念意識還跟不上,不願意花錢雇傭專業人才。他認為,新三板是接受證監會監管的全國性證券市場,企業必須有嚴肅的態度面對市場規則。

叢巍對本報記者表示,“標準趨嚴對企業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成為公眾公司自然就要受到各界的監督,從長期看只有這樣才會逐步建立起機構、投資人、企業之間三者更好的信任關系,逐步扭轉新三板上企業資質良莠不齊、投資人無從選擇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19

晚間公告:萬科披露半年報 泰達否認參與萬達私有化

8月21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定增並購】

北京文化: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股票複牌

北京文化原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配套募集資金方式購買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現因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標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交易各方對標的資產估值存在較大分歧,交易各方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票8月22日起複牌。

連續三天漲停後 泰達股份否認參與萬達私有化

泰達股份21日晚間發布股票異常交易公告,否認公司參與萬達商業私有化事宜,公司股票上周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公告稱公司註意到,近期有媒體報道稱泰達控股出資10億元參與萬達商業私有化。經查詢,泰達控股目前未參與萬達商業全面收購事宜。

華東重機擬14.7億元跨界收購傳媒公司

華東重機21日晚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支付現金的方式,以對價10.4億元收購中視合利100%的股權;以對價4.3億元收購青陽傳播100%的股權;合計對價14.7億元。交易中,公司以8.53元/股發行1.40億股,並支付現金2.8億元。

皇氏集團公告確認參與萬達私有化

皇氏集團今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對上海賽領皇氏基金的認繳出資額為5.1億元,持股比例為51%。上海賽領皇氏基金是萬達商業私有化要約收購財團成員之一Red Fortune Global Limited的參與人,Red Fortune Global Limited要約收購萬達商業約43,105,843股H股。因上海賽領皇氏基金對Red Fortune Global Limite的投資未達到信息披露標準,公司認為上海賽領皇氏基金的上述投資事項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影響較小。

【中報業績】

萬科:半年凈利增10.4% 股權事件影響公司經營

萬科A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營業收入747.95億元,同比增長48.8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51億元,同比增長10.42%,基本每股收益0.4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2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57.97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持有貨幣資金718.7億元。公司將於8月23日舉行網上投資者交流會。

萬科:鉅盛華所持萬科股份96%質押或凍結

8月21日晚間,萬科A公布半年報,報告中“前十名股東、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表”顯示,截至6月30日,鉅盛華直接持有萬科A股票926,070,472股,持股比例為8.39%。但其中,質押或凍結的股份數量是888,713,162股,質押比例接近96%。

森源電氣預計前三季凈利較去年全年增長超100%

森源電氣(002358.SZ)8月21日晚間發布半年報,公司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106%;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35%。公司同時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將達2.9億元至3.6億元,同比增幅達40%至70%。

森源電氣表示,2015年公司凈利潤1.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預計凈利潤最高可達3.6億元。在公司各項業務平穩運行前提下,今年1至9月凈利潤較去年全年增長超100%是大概率事件。

易聯眾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89%

易聯眾(300096.SZ)8月21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2016年上半年,易聯眾實現營業收入18,648萬元,同比上升5.1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26.77萬元,同比下降88.91%。

易聯眾表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依托基礎業務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模式,積極推動基於雲、大數據及互聯網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大數據、產業金融等領域的投入,部分運營項目處於投入期,致使人員規模擴大,公司管理費用增加,公司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相比去年下降。

贏合科技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89%

贏合科技(300457.SZ)8月21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2016年上半年,贏合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105%;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5767萬元,同比增長89%。

贏合科技表示,受益於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以及下遊市場的快速增長,公司把握市場機遇,率先在業內推出整線解決方案,整線優勢明顯,公司業務增長顯著。

雪人股份中報凈利下滑逾七成

雪人股份8月21日晚間發布半年報,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同比下降4.45%;實現凈利潤223.9萬元,同比下降73.78%,主要系第一季度銷售未達預期,同時由於加大新產品研發的力度及遞延所得稅費用的增加。

雪人股份同時公告,公司與華氫科技、百曉生投資和明德投資合作發起設立西藏雪人氫能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雪人氫能”)。雪人氫能註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雪人股份出資1800萬元,持有60%的股權;百曉生投資出資600萬元,持有20%的股權;華氫科技出資300萬元,持有10%的股權;明德投資出資300萬元,持有10%的股權。雪人氫能主要投資於國內外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的相關標的及產業發展項目。

【重大事項】

一汽夏利:擬向控股股東出售天津一汽豐田15%股權

一汽夏利擬向控股股東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TFTM)15%的股權,預計獲得約25億元的資金並增加當期損益。轉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TFTM15%股權。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8月22日起停牌。

如意集團子公司簽訂長期甲醇采購合同

如意集團今日晚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遠大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與泛太平洋能源有限公司於 2016 年8 月 19 日簽署了《甲醇供應合同關鍵條款的非限定性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書”),擬向泛太能源每年采購 300 萬噸甲醇,期限 20 年。

數字政通簽署智慧城市合作協議

數字政通(300075.SZ)8月21日晚間公告,數字政通於近日,與貴州智源信息產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吉林市分公司和即墨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智慧烏當”、“智慧江城(吉林市)”和“智慧即墨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開展廣泛、深入的項目和產業合作。上述三個項目,數字政通分別計劃投入3.5億元、5億元億元和1.6億元。

*ST恒立迎新董事長 軍旅出身曾為特務連戰士

*ST恒立8月21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19日審議通過了《關於選舉公司董事長的議案》,董事會同意選舉馬偉進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自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七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時止。同時,根據《公司章程》 “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之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新任董事長馬偉進擔任。

簡歷顯示,馬偉進,男,本科學歷。1990.03—1992.12,總參兵種部偽裝團特務連戰士;1993.09—2013.03,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工作、歷任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派出所所長、湘潭縣公安局副局長,巡特警支隊副支隊長;2013.03—2015.09,湖南省湘潭市體育局經濟科科長兼體育中心支部書記、湘潭市多運動公司董事長;2015.09辭去公職;2015.09至今,任深圳市傲盛霞實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2016年4月5日起任恒立實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622.SZ)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59

半年報揭藍籌上漲緣由 “國家隊”持倉手法浮現

上市公司中報披露接近尾聲,機構持倉布局也逐漸浮出水面。

《第一財經日報》統計後發現,與去年相比,基金經理的風格切換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完成,重點布局在消費、醫藥、食品等白馬板塊,“成長”也成了基金經理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個詞。

經歷了上半年的起落,百億級私募也更為謹慎。統計可見,大型私募與“國家隊”的持倉交叉重合現象頗為明顯,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註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選擇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管理優秀、盈利能力強、估值合理的公司構建投資組合成為投資經理們的共識。

公募愛大藍籌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洪匯新材(002802.SZ)、中國核建(601611.SH)、哈森股份(603958.SH)、環球印務(002799.SZ)、上海滬工(603131.SH)這五只個股中公募基金的持有數量最多,持有的公募基金數都超過了700只。

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在6月份剛剛上市的新股,公募基金以打新形式參與,因此呈現出密集持股的特點。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可統計這樣的新股共有15只。剔除這類剛剛上市的次新股,公募基金持股最為集中的個股便是貴州茅臺(600519.SH)。統計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共有354只公募基金持有,持股占到流通股的比例約是3.4%。

緊隨其後的是五糧液(000858.SZ),共有351只公募基金參與,合計持股占到流通股的比例接近7%。

二季度以來,機構抱團消費股的趨勢非常明顯,消費類股票也是震蕩行情中少有的亮點。尤其是5月來貴州茅臺連連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在不確定環境下對較低估值卻有確定性增長板塊的親睞。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認為,隨著國內資產收益率不斷下行,A股估值體系也在重塑。在這個過程中,穩健增長的消費股估值具有內在提升的需求,以貴州茅臺為例,其已經成為抗通脹的“硬通貨”,在長期穩健增長的預期下,其估值也超過了此前20倍的水平。

基於這樣的思路,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抱團持有的還有格力電器、瀘州老窖、伊利股份、美的集團等家電食品類龍頭。並且,這些個股也在“國家隊”的持倉中也經常出現。

“股票投資一個基本的邏輯是你的標的是有增長的。我覺得估值修複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最後都是會跌回去的。拿中石油或者工商銀行來講,這麽多年數次股價波動,沒有多少人從里面賺到錢。但是買恒瑞醫藥,就能創出歷史新高。”北京一家公募資深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共有213只公募基金持有恒瑞醫藥(600276.SH),持股占到流通股的比例約為5%。

除此之外,公募基金還抱團持有華泰證券(601688.SH)、興業銀行(601166.SH)、平安銀行(000001.SZ)、中信銀行(601998.SH)、招商銀行(600036.SH)等金融類的大藍籌。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的分類,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持有流通股市值按照從高到低排列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非銀和化工。

國家隊“落袋為安”

隨著2016年中報陸續披露,以證金公司為主的國家隊資金的操作思路也逐步浮出水面。從行業分布看,“國家隊”持有數量最多的是銀行股,在地產股的增減持上也相當活躍。26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被增持的公司為19家,被增持股份在1000萬股以上的公司有9家,其中萬科最多,超過12億股。

低估值、高股息率藍籌股的分紅能力,被視為國家隊買入的直接動力。證金公司去年用於股市的資金來自銀行同業拆借,其本身有4.3%至4.6%不等的資金利息。而銀行股近年來一直維持較高的股息率。也就是說銀行股的高股息收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覆蓋“國家隊”的資金使用成本。

目前,亦有兩只“國家隊”基金易方達瑞惠和招商豐慶發布了半年報。半年報顯示,易方達瑞惠的倉位進一步下降至24.21%,前十大重倉股分布在消費、金融、醫藥等藍籌板塊。亦可以看到,易方達瑞惠的基金經理較為靈活,其在二季度減持了150多只個股。

招商豐慶也集中持有了銀行、食品飲料、非銀等板塊,而且較為明顯的是其減倉了小天鵝A(000418.SZ)、貴州茅臺等前期漲幅較多的個股。

另一類國家隊代表——全國社保基金持股卻明顯轉向,二季度大幅增持煤炭等傳統產業,增持較多個股包括陽泉煤業(600348.SH)、西山煤電(000983.SZ)等;而部分通信、電子等新興產業的個股卻遭到減持,這樣的個股有烽火通信(600498.SH)、春興精工(002547.SZ)、長電科技(600584.SH)等。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社保基金持股占有流通股比例最高排在前列的個股有我武生物(300357.SZ)、海瀾之家(600398.SZ)、好萊客(603898.SZ)、天翔環境(300362.SZ)…

易方達瑞惠基金經理廖振華表示,下半年的策略是精選優質行業和公司來獲取超額收益,尋找並配置具備中長期持續競爭優勢、業績較好、管理優秀、估值合理和低估的龍頭公司。

廣證恒生也表示,為避免黑天鵝事件,建議選擇食品飲料、貴金屬、醫藥、國企改板塊中的低估值、高股息的績優股,取得向上收益的同時兼具防守性。

私募布局曝光

市場的另一只重要力量私募基金也隨著半年報的披露開始顯現。在目前可統計的500多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出現了私募軍團的身影。

先來看兩只老牌私募勁旅赤子之心和星石投資。這兩只老牌私募的共同點是都親睞消費與醫藥,二季度趙丹陽便大幅增持了山西汾酒(600809.SH)和東阿阿膠(000423.SZ),尤其是二季度其合計持有山西汾酒的市值高達24.2億元。

本報也了解到,星石投資在今年年初便定下布局消費的策略,其認為很多消費行業提前出現了供需拐點,隨著供給端的逐步出清,投資價值也慢慢體現。

二季度,星石投資重倉的酒鬼酒(000799.SZ)凈資產收益率為2.16%,環比增長36.7%,星石投資大量買入成為其第一大流通股東。

淡水泉則頗為異類。其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下,持倉並沒有太大變化,其持有的萬華化學(600309.SH)、歌爾股份(002241.SZ)等持股周期都超過了半年,尤其是天士力(600535.SH)在去年第一季度便新進買入。

值得關註的是,萬華化學不僅受到私募大佬的青睞,同時也被證金和匯金所看好。過去的兩年里,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赤子之心都曾一度進入過萬華化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在去年5000點成功逃頂的辛宇則在圍獵殼股。統計顯示,二季度辛宇新進的福建水泥(600802.SH)、金健米業(600127.SH)大都具有市值規模較小、業績較差、股權結構較分散等殼資源特征。

本報也發現,近一個月來,私募密集調研了順絡電子(002138.SZ)、海鷗衛浴(002084.SZ)、夢網榮信(002123.SZ)、歌爾股份(002241.SZ)等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宏流、民森、尚雅、朱雀、淡水泉等知名私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53

中國重工: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三倍

中國重工8月30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0.94億元,同比下降12.05%;利潤總額12.45億元,同比增長1051.50%;實現凈利潤6.00億元,同比增長3915.75%,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41億元,同比增長306.9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27%。

截至2016年6月底,公司資產總額1907.99億元,同比下降8.11%;負債總額1283.36億元,同比下降14.00%;所有者權益總額624.63億元,同比增長6.94%,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610.50億元,同比增長7.10%。

公司表示,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原因主要為:報告期合並財務報表層面投資收益增幅較大,為公司向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動力轉讓了下屬六家二級子公司股權,轉讓評估值與被轉讓子公司賬面凈資產的差額10.50億元計入了投資收益;報告期公司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提質增效,采用不再承接預計邊際貢獻為負值的低價合同訂單等措施提高產品毛利率,經營業績呈現明顯好轉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