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分拆後,新惠普雖表現不俗,但在股東壓力下,以往靠收購獲得新技術的惠普,是否具備開發新品能力? 老牌科技大廠惠普(Hewlett Packard)日前公布它分拆後的首次財報,堅守個人電腦與印表機老本行的惠普公司(HP Inc,以下稱老惠普),營收獲利持續下滑;專攻伺服器與企業科技的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以下稱新惠普),財報則超越市場預期。 一分為二的惠普首張成績單令股東喜憂參半,它的轉型也正是和股東妥協的結果。 去年十一月惠普分拆成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最新一季財報顯示,老惠普營收與淨利比去年同期分別衰退一二%與一六%;新惠普排除匯率影響後營收成長四%,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認為新惠普有此表現堪稱亮眼,「現在看來,當初分拆惠普是正確的。」 甩不掉股東牽制購併難,研發得靠DIY 惠普的分拆,與其說是執行長高瞻遠矚,不如說是因股東壓力。過去惠普旗下有個人電腦、印表機、伺服器、儲存設備、企業軟體產品等部門,這些業務有賺有賠,在股東看來,個人電腦前景不佳將拖累公司整體股價,因此他們不斷要求惠普將其出售。當年IBM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把個人電腦業務賣給聯想。 二〇一四年十月,惠普傳出要分拆消息時,當時執行長惠特曼並不贊成。在她看來,個人電腦雖前景黯淡,但留在惠普內,它就可提供客戶從伺服器、印表機、個人電腦到軟體支援「一條龍」服務。分拆後各自為政,客戶若需其他產品,可能轉向對手採購,這放棄的收入就是分拆代價。 為應付股東壓力,又想提供客戶「一條龍」服務,惠普才分拆成今天的模樣。雖然個人電腦市場逐漸萎縮,但印表機仍是惠普穩定的獲利來源,將兩者打包成獨立的「老惠普」,用印表機來掩護逐漸下滑的個人電腦,就可安撫股東。另外雖分拆成兩家獨立公司,但它們都掛惠普之名,未來新惠普賣伺服器及軟體,老惠普仍可對同一客戶賣電腦與印表機,肥水不落外人田,這就是惠普分拆的邏輯。事實上為平息股東壓力,惠普做出不少妥協,去年二月它宣布年底前裁員近六萬人,節省的支出則用來提振股價:去年前三季它花二十六億美元買回自家公司股票,二〇一五年十月,董事會又通過另一個三十億美元的股票買回計畫。新惠普財務長史通斯(Tim Stonesifer)日前公布財報時宣布,今年將把現金返還股東,新惠普股價隔天大漲超過一三%(見右圖)。 只不過迎合股東,就意味著經營者須放棄部分自主權,有些公司為避免股東壓力影響決策,乾脆選擇下市,惠普的對手戴爾(Dell)就是如此。這家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公司,在二〇一三年二月私有化後下市,近來它花六百七十億美元購併資料儲存廠商EMC,並計畫將其下市,都是要避免股東千擾經營者決策。 身為上市公司的惠普沒有這種自由,在股東壓力下,短期內惠普花大錢購併的空間有限,這就帶來另一問題:當購併手段不可行,惠普的新產品及技術從何而來? 近年來惠普都是透過購併,將別家企業的產品或技術納入旗下,包括二〇〇一年購併個人電腦廠康柏(Compaq)、〇八年收購資訊服務廠商EDS、一〇年購併掌上電腦Palm、一一年購併資料分析軟體公司Autonomy,但這些購併都效果不佳。購併Autonomy一案,惠普甚至被該公司的財報數字所欺,最後認列五十億美元損失。面對股東質疑,惠普還花一億美元和股東和解。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加上股東要求獲利,惠普短期內的購併空間有限。既然不能買別人現成的,就只能自己研發。只是惠普目前的自有產品還未有明顯成果,例如它為了和微軟及亞馬遜競爭,推出的雲端平台Helion,後來也無疾而終。 惠普要DIY新產品,更大挑戰來自它對人才的吸引力。 惠特曼曾說,已故的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曾在惠普當過實習生,言外之意是惠普也是人才天堂。 難擺脫「經銷」形象對新生代人才欠缺吸引力 只不過惠普現在已不復當年勇,如今新一代工程師或企業家,較偏愛在小型新創公司工作,因為他們的理念較容易發揮,股價成長空問也較大。人力雇用公司李維拉夥伴(Riviera Partners)顧問貝南(AliBehnam)對《經濟學人》表示:「很難想像現在大學生畢業後會說:『我想去惠普上班。』 」 資產管理公司班恩資本(BainCapital Ventures)董事總經理戴希潘德(Salil Deshpande)過去曾在惠普當實習生,他認為和製造業者相比,惠普更像是家經銷商。《財星》如此形容惠普:「若一家公司造不出人們想要的產品,經銷一無是處。」惠普如何證明它仍有開發新口叩的能力,將是這家七十七年老店未來最大挑戰。 撰文者楊少強 |
本刊早前報導,深得「廢青」網民喜愛的兩間譚仔米線,本是同根生的譚氏兄弟鬥得難分難解。其中「譚仔三哥」老闆譚澤群高調亮相,大談日賣五萬碗米線的彪炳業績。相反對家「譚仔雲南米線」東主、五弟譚澤均,多年來都無接受過傳媒訪問,直至本刊報導刊出後,五弟決定首次開腔,大談當日分家的來龍去脈。他聲言八年前是由三哥提出各行各路,但在雙方傾談分家期間,三哥一方一馬當先在大陸註冊譚仔商標,此後五弟北上發展處處碰壁,至今未有在大陸開業。譚仔兄弟戰,原來燒到強國。 本刊的「譚仔兄弟激戰」報導引發網民熱議,五弟當然知道,「同事話連佢啲朋友都討論。」五弟覺得事態嚴重,決定與拍檔兼姐夫周志明一同亮相:「過往我冇出來講,因為我希望關係仲可以修補,唔想再搞爛。」如今他已去到忍無可忍地步,決定企出來為自己辯護,並出示當日分家的會議記錄。「分家之初,我印卡片連佢哋六間都印埋。揀鋪我亦刻意避開三哥的分店,以為大家有默契,各有各自己做。」但他不滿三哥一方,近年在長沙灣青山道和藍田的五弟鋪旁邊開分店:「鋪頭愈開愈埋,有一間係隔籬鋪,另一間隔一個鋪位。」五弟認為:「並唔係佢訪問中所講『唔爭』,係爭得好緊要。」三哥聲言日賣五萬碗米線,以此估算年度銷售高逾七億元。手握三億元物業的五弟則指,他去年營業額「僅僅唔夠七億」,但強調會努力發圍,今年除了加開分店,更將啟用一個六萬呎新廠房,點都唔認輸。 加入譚仔 五弟爆料故事,由譚仔一九九六年在深水埗永隆街開業說起。當時五弟仍未加入,他表示,最初的股東共有五人,包括:三哥、六弟譚澤强、以妻子名義持股的姐夫周志明、六弟的兩位同學。「九九年,細佬(六弟)跟兩個同學因為錢銀問題相處得唔好,三哥、六弟、姐夫三人建議另起爐灶,叫我加入,一齊用三哥乳名,在元朗康樂路開『蟲哥米線』,但生意慘淡,三個月就結業,每人損失十幾萬元。」結業後,三哥、六弟、姐夫重返譚仔,五弟繼續從事原本的藥房工作。回巢後,二千年六弟和兩個同學關係惡化,這一次輪到同學離開譚仔,在外另開米線鋪。五弟說,此時三人再叫他加入,並讓他用廿多萬元入股一成。當時在藥房賣藥、月入只有一萬多元的五弟,只能分期付款。同年譚仔決定擴充,以五十二萬元頂埋鄰鋪來做,五弟卻無力夾錢,「我喺蟲哥米線輸咗十幾萬,基本上已經冇錢。」三哥於是加按自己一個單位,幫五弟暫時支付頂手費。五弟為盡快還錢,將深圳的一幢樓賤價出售:「起咗六十萬,但就只賣得三十三萬人民幣。」大約一年多之後,五弟將入股費和頂手費連利息還清。三哥曾說過,當日邀請五弟入股:「係想幫人,五弟經濟拮据,佢有老婆仔女,又搵唔到食……好啦,埋嚟啦。」五弟認為,當時三哥找他入蟲哥米線,主要是想找投資者,但他對三哥後來在經濟上的幫忙都十分感激:「我唔會隱瞞,幫過就幫過,恩情就係恩情。」譚仔擴充後,旁邊的新鋪叫「湘蜀風」,同屬四人,加入多款外省小食,五弟記得:「當時成功吸引蔡瀾入嚟試,佢喺專欄寫完真係火紅。」客人日日排隊,他們做到下午四、五點都冇機會食午飯,傳媒訪問接踵而來,兄弟終於賺得第一桶金。 兄弟爭拗 ○三年,四人註冊成立「同心飲食有限公司」準備開分店,名字由譚父所改,寓意兄弟同心為譚仔大展拳腳,四人各佔公司百分之廿五股份。直到○八年分家前,十二間分店都由四人共同持有。 同心成立後,譚仔生意愈做愈旺,為何要分家?五弟聲稱有幾個導火線。首先,○七年,譚仔在觀塘開第九間分店時,他和姐夫全力為開新鋪做準備,曾經多次邀請三哥和六弟落鋪視察及俾意見,但兩人未有現身。直到開張當日,「六弟一嚟到就話要停工兩星期,覺得廚房設計唔啱心水,要裝修佬夜以繼日改。」姐夫為自己的設計解畫:「之前其他鋪都用咁嘅設計。」五弟則認為:「係溝通問題。錢損失唔係最重要,但我真係有邀請你俾多啲意見,點解事前唔傾好?」之後又發生租務問題,令兄弟間裂痕加深。五弟稱,同年三哥和六弟未經他和姐夫同意,以每月三萬多元租了石硤尾巴域街地鋪並簽約:「嗰間鋪話千四呎,但用到嘅地方唔夠五百呎,係一個好大失誤,以往搵鋪要通過四個人,因為牽涉五、六年租約,錯咗可能好大件事。」決定性的爭拗在年尾發生,四人在一個會議上,三票贊成溫和加價,只有六弟認為要大幅加價。五弟指,投票通過一週之後,六弟又召四人齊集元州街麥當勞:「目的係要推翻投票決定。」五弟即時沉不住氣說:「如果咁,以後即係你話事咪得囉!」五弟稱,當時六弟回敬一個極侮辱性的動作,但他「唔想形容」。眼見會議無法進行,姐夫即時拉走五弟,三哥則站在六弟一邊。五弟說:「佢一向咩事都係六弟啱,三哥係冇主見嘅人。」 決定分家 眼見兄弟間矛盾加深,五弟想了一個禮拜後,想出一個辦法讓公司繼續運作:「既然佢哋等於一組,我同姐夫又夾得幾好,不如將公司十二間鋪頭,分開兩隊管理,各自做好,對方有好嘅嘢,互相學習,但利潤歸總公司。」姐夫將建議轉達給三哥和六弟:「講完好似石沉大海。」但事隔一兩個月,○八年農曆新年後,三哥約開會,五弟引述他說:「佢哋話唔係『分管』,係要分家,佢哋已經安排好晒,同咗啲員工講好:『你到時跟我,一分開就辭職。』」資料顯示,三哥和六弟在○八年二月初,聯同其妻,成立群順有限公司,及後處理分家事宜,亦以該公司名義進行。決定分家後,五弟聲稱,三哥曾提議將「同心」解散,但五弟和姐夫認為公司名是父親所選,有紀念價值,故二人決定留在「同心」,繼續經營「譚仔雲南米線」。三哥早前解釋為何未有留在同心時說:「因為現實同個名相反,唔再同心。」三哥一方曾多次暗示,當日分家與兄弟間的錢銀爭拗有關。六弟曾向本刊說:「我同三哥從冇因為金錢發生爭拗……但同其他所謂兄弟就有,既然道不同,不如各有各做。」但五弟就否認是因錢銀問題而分開。 商標爭議 ○八年分家前夕,負責會計的姐夫表示,當時譚仔每年生意額大約有九千萬元,拆夥時分店邊間歸邊個,主要用生意額計算:「A組嘅生意額有咁多,B組要相若。」五弟和姐夫獲長沙灣和觀塘等分店,三哥和六弟則以深水埗和佐敦等作大本營,自○八年四月起生效。(首間永隆街店,於分家前○七年年尾已結業。)四人在○八年七月達成共識,葵涌中央工場由五弟一方以六十萬元收購。同一會議中,四人亦協議繼續以「協力飲食有限公司」,共同持有「譚仔雲南米線」和「土匪雞翼」等三個商標,雙方均可使用至今。分家看似和平解決,但五弟發現,三哥一方達成協議前一個月,率先在大陸註冊譚仔的「倒轉腳印」嘜頭。中國商標局網頁顯示,該商標現由「譚仔三哥雲南米線有限公司」持有。五弟稱,因三哥一方在大陸註冊了譚仔商標,令他打入內地有困難,他現在大陸無分店。三哥的網頁,現無提及在大陸有分店。與此同時,五弟一方亦不甘示弱,去年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宜策有限公司」,向大陸官方入紙申請用同樣的譚仔腳印商標,今年年初被駁回,現處於覆審階段。另外,宜策亦於去年在內地申請註冊了三個「譚仔五哥」商標。不過,五弟否認和三哥一方爆發商標爭奪戰。 父親功勞 三哥與五弟的口舌之爭,還包括譚仔招牌湯底和小食秘方。三哥一直強調湯底和小食都是他研發,但五弟就曾在facebook專頁指,他們「沿用譚老先生遺下之珍藏秘方加以整理及改良」,三哥曾為此直斥五弟「卑污」,認為其說法「唔係事實」。五弟說,父親一直「對於飲食嘅觸覺好強」,整家鄉菜非常了得:「湖南熏肉,親戚個個豎起手指公讚。」他指,父親在文革時期坐過監,認識做廚師的監友,又學識四川菜。五弟如此形容父親對譚仔食物的貢獻:「個意念係爸爸俾……係問佢,睇吓佢俾到咩意見,然後一路問,一路試……父親嘅功勞係最大。」他指,分家後自己的食物,調整成更接近父親的味道,「除湖南酸辣米線是我創之外,主要靠父親的意念及資料。」如今兄弟間形同陌路,但以前一家八口住在石硤尾山寨冶金廠的日子,五弟依然歷歷在目:「嗰時冇咩嘢玩,就一齊喺山邊摘山棯,捉蜻蜓同草蜢……我仲好記得,同三哥、四哥一齊喺空地耍『虎鶴雙形』,第一招叫『龍虎出現』。」三哥和五弟更一同返小學:「三哥喺學校好出名,出名曳。」當時父親管教極嚴,孩子們稍頑皮就會被重重掌摑。但到後來,兄弟間因譚仔生意開始有分歧時,年老的父親已患重病,無力再勸子女:「但我覺得佢察覺到,因為三哥會將喜怒哀樂擺喺塊面度。」五弟更聲言:「父親○六年臨終前最大願望,都係我哋兄弟間相親相愛。」兒時手足變成生意對手,近年五弟更感到三哥一方視他為勁敵,他惟有以此訪問作「終極」反抗:「希望三哥同六弟考慮吓,大家都係親人,做生意時唔使再破壞關係,大家冇深仇大恨。」對於五弟的說法,本刊曾邀三哥受訪,但他透過公關表示不欲再談。記者之後以書面查問也不獲回覆。 撰文:關冠麒攝影、攝錄:胡智堅、葉漢華、李育明資料:鄭詠欣[email protected] | ||||
羅馬與那不勒斯之間的小島文托泰內(Ventotene)是歐盟夢開始的地方:意大利總理倫齊用心良苦地選擇了這座島嶼作為德法意領導人會晤場所。在二戰期間,文托泰內島上的監獄關押著歐盟創建者之一——意大利反法西斯主義者阿爾蒂羅·斯皮內利(Altiero Spinelli),他在香煙紙上寫出了呼籲建立聯邦歐洲的《文托泰內宣言》。
8月22日,在參觀斯皮內利的陵墓之後,倫齊同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總統奧朗德首次討論英退歐後的諸多“分家”事宜,並在此地提出歐盟重新出發的必要性。
有法國外交人士指出,此次會議旨在體現“歐洲三巨頭的團結一致,但並不是要創立特殊俱樂部,最大的目標是為在9月斯洛伐克舉行的布拉迪斯拉發歐盟峰會準備英國脫歐後的藍圖,並試圖為刺激歐盟經濟增長達成共識。”
德國總理府發表聲明,在此次會議之後,默克爾在24~27日間將對包括捷克、波蘭以及北歐多國展開旋風式訪問,共會見13個歐洲國家領導人,盡可能同參與的國家達成廣泛的交流。
如何應對後脫歐時代
夏休結束之後,英國脫歐成為擺在歐盟領導人面前的首要議題。此次倫齊邀請德法領導人赴意大利提前商談共同立場,為2016年最後一個季度密集的國際外交調節拉開序幕。
在歐洲大陸進入夏休之時,英國外交部正在夜以繼日地趕工,希望在近期可以為首相府提供一份全面的立場說明書,解釋英國-歐盟關系變化後將對共同市場產生何種影響,以及將如何進一步影響到英國的貿易和經濟。
由於上述立場說明尚未出臺,英國並不急於啟動脫歐談判。一種看法認為,英國應在2017年4月之前,即在法國和德國大選之前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歐盟認為,2017年3月的歐盟峰會正是英國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的合適時機。
然而另一種看法認為,由於英國嚴重準備不足,人員無法到位,加之希望最大化利用法德的大選,有可能拖到2017年法國6月大選之後,甚至到秋季才會開啟脫歐談判,這也將英國退歐時間從2019年年初推遲到2019年年底。
不過對於第二種看法,目前歐洲官員警告英國,歐盟對於英國推遲談判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盡管德法意領導人急於在應對英國方面達成同一立場,但德國同法國與意大利之間的看法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英國退歐之後,德國多次表示,希望要一個“更好的歐洲”而非“更多的歐洲”。默克爾則明確表示,對於英國脫歐後,歐洲加速整合、產生“量子級別的飛躍”並不感興趣。她指出,“任何已經令歐洲感到困擾,並加強離心力的措施都將產生不可預料的後果。”
相對於法國,德國對於英國脫歐表現得相對寬容。在英國新首相特蕾莎·梅訪問德國並指出2016年底無法啟動退歐談判時,默克爾表示理解英國從公投脫歐到組建新政府的不易,並“相信英國會在權衡利弊後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談判方案”。默克爾還稱,給英國點兒時間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默克爾出訪安撫中東歐
在此次三國領導人會見之後,默克爾將密集出訪歐洲13國,並重點安撫中東歐國家。此前中東歐國家抱怨,有關英國脫歐的談判被西歐國家主導,它們完全被排斥在外。
預計,此次默克爾將先會見捷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領導人,隨後奔赴荷蘭、芬蘭以及其他北歐國家,最後在德國接見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等國的領導人。
德國總理府發言人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表示,“她想要盡可能多地同參與談判的領導人進行廣泛商談。”
中國餐飲業正處於“躺在金礦上,卻要去別處挖水”的狀態,香橙正是要利用互聯網來打破這一局面。
香橙互動創始人劉正
2016年8月,人人湘“分家”,創始人劉正專心投入智能快餐廳解決方案公司“香橙互動”,並將其與人人湘拆分獨立運營。之後,外界幾乎沒有香橙的任何信息。8月31日,黑智獲悉,香橙互動宣布,已在半年內相繼完成了A輪和A+輪融資,新投資方有君武資本、AC 加速器、英諾天使基金、鼎信長城集團、騰訊眾創空間等。劉正對黑智表示,融資資金將重點投入於持續優化產品、餐飲智能化研發、組建客戶成功部和組建分公司四個新領域。
據悉,香橙互動是一家為傳統餐廳提供涵蓋點餐、店面管理、采購管理等為一體的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團隊共60人,目前在華中、華北、東北皆設有分公司。
在媒體溝通會上,劉正介紹,香橙智能餐廳目前已實現“堂食、自提、外賣、電商”等四種餐廳創收模式集成在餐飲品牌的同一個賬戶里。而香橙未來的研究方向,是基於餐飲大數據采集分析下的人工智能。
香橙互動聯合創始人艾揚對黑智表示,在人工智能餐飲化方面,香橙將主要通過餐飲大數據采集和智能報表分析、智能秤+供應鏈、布局智能衛生管家、研發溫度智能檢測儀四個方面實現。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秤將通過“遠程智能稱重”、“智能拍照驗貨”等核心功能,幫助商家檢驗食材新鮮度和實重,為商家解決供應鏈端控制乏力的難題,預計今年十月份正式投入運用。
據了解,香橙互動與其他系統軟件免費、硬件收費模式不同,香橙實行收費制,將根據商家門店規模、業態、流水、未來的發展趨勢來具體制定收費標準。
會上,劉正還透露,近期香橙合作商家中新增了兩個大型連鎖品牌,一個是旗下擁有近200家門店的“百年老字號”長沙米粉龍頭品牌——楊裕興,另一家是擁有1000余家門店的新興早餐餐飲品牌——早陽集團,現合作商家數量正不斷增新,香橙現階段的目標是與3家到50家品類不超過50款的店合作,餐飲店創始人定位在70後人群。
最後,劉正表示,中國餐飲業正處於“躺在金礦上,卻要去別處挖水”的狀態,香橙正是要利用互聯網來打破這一局面。此外,他認為三年內,投資市場將看到餐飲行業,實體店才是未來流量的真正入口。
魅藍也要沖擊2499元價格段了,魅族怎麽辦?
來源丨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丨左岸
近日,剛剛被內部“降權”的魅藍科技總裁李楠,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了明年魅藍品牌的一系列產品規劃,除了跟進“全面屏”、“Face ID”等黑科技,在售價方面也表示:希望明年讓魅藍最高配去沖擊2499元價格段。
當“2499元”這個數字從李楠口中說出時,相信絕大多數用戶都會感到一絲意外。因為縱觀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特別是主流互聯網手機品牌,2500元已經進入主力旗艦機的價格區間,這對於當初為了對標紅米而誕生的魅藍而言,絕對算得上一次“大躍進”。
魅藍2499了,魅族怎麽辦?
盡管魅藍現在還沒有正式宣布獨立,但是此前魅藍“藥丸”型的logo和魅藍官網的域名已被多次曝光,這也就表示魅藍即將擁有自己組織架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品牌,類似於現在的華為與榮耀。
而一旦獨自承擔起“家庭重任”,魅藍勢必會分別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高端產品線,在穩固目前其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步上探中高端市場,也就是李楠所說的沖擊2499元價格。
其實這樣的品牌規劃並沒有任何問題,作為一個獨立品牌擁有多條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線,也是正常現象。但是李楠有沒有想過,當定位中低端路線的魅藍賣到2499元時,主打高端旗艦系列的魅族怎麽辦?
雖然分家之後,魅族和魅藍的關系會從小米和紅米模式,轉變為現在的華為和榮耀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馬上就能複刻成功。
作為互聯網品牌的魅族、魅藍,與華為、榮耀最大的區別除了品牌定位之外,就是銷售渠道。與魅族、魅藍主要發力線上銷售渠道不同,華為和榮耀二者分別承擔了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的銷量任務。
根據賽諾公布的11月份線下手機市場銷量報告顯示,11月份華為在國內線下市場以8.8%的份額位居第四位,僅次於OPPO、vivo和蘋果。而榮耀更是以1~11月份4968萬臺的總銷量,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的第一名。
反觀魅族和魅藍,目前二者仍均依賴於線上銷售渠道,線下市場並沒有太多建樹。
對此,通信行業專家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魅族和魅藍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複制華為和榮耀那種1+1大於2的經營模式。因為其不像華為和榮耀那樣,能夠實現不同價格區間形成互補的同時,還能很好實現線上和線下渠道互補。魅族和魅藍二者目前都均以線上渠道為主,線下市場雖然也有一定份額但總體表現欠佳,加上今年在高端產品線上的失利,導致企業沒有更多資金來繼續維護和拓展線下渠道,前不久魅族大量關閉線下門店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在市場價格方面,華為品牌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品牌溢價,旗艦機型也成功上探至4000+的價格區間。與此同時,互聯網子品牌榮耀也很好地填補了其上探高端之後留下的中低端市場空白。
看清這一點,魅藍的底氣恐怕就不會那麽足了。首先,魅族目前的品牌定位並不高端。其一直對標的都是榮耀、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品牌,魅藍更是與紅米、暢玩等系列相近,可以說其本身並不具備太多的品牌溢價能力,2500元檔一直都是魅族的主力價格區間。
一旦不久的將來魅藍上探至這一價位,勢必對魅族的定價產生影響,如果魅族為避免市場和價格重疊進一步上探,又將依靠什麽資源?
上探高端一直都是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品牌手機面臨的難題。一個品牌定位的提升,並不是說企業領導人自己說我這款產品足夠優秀,配得上多高的售價,而是需要連續幾代優秀產品的不斷積累、沈澱才能做到。對於現在的魅族來說,他並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沈澱再支撐上探高端。
以魅族2017年並不太成功的“獨苗”Pro 7為例,除了整體產品設計和硬件配置上的問題之外,過高的定價也是造成其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表現不佳,證明用戶在短時間之內並不能接受一個3000元起售的魅族產品。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魅藍如果定價上探造成價格重疊,會自亂陣腳。
這是李楠的無奈之舉?
對於冒然提價帶來的窘境,想必無論是黃章還是李楠心里都非常清楚,只不過這也許是無奈之舉。
首先,魅藍目前的主要戰場還是千元機市場,但是隨著整個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千元機市場已經處在持續萎縮的狀態。
根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整體手機線下市場共完成千元機銷量4987.1萬臺,占整體線下市場銷量比重達48.7%,環比下滑了3.30%。同時伴隨著小米的再度崛起以及華為在低端機領域的發力,千元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小微品牌的生存空間不多矣。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懂懂筆記表示:“面對目前千元機市場的狀況對於魅藍而言,在穩固現有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進行產品升級已經變成必須要做的事。”
同時,孫燕飈強調:“每一個企業在選擇雙品牌路線時,前期都會產品一定‘左右互搏’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看企業自身的內部調整能力,如果調整的好就能形成良好互補,就像現在的華為和榮耀,如果調整得不好也很有可能會造成過多的內耗。”
對於今年整體表現不佳的魅族而言,追求利潤是目前老板黃章的第一目標,這一點從其前不久的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增設海外事業部、配件事業部就能明顯看到。
對此,孫燕飈表示:“對於講究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廠商而言,它們單機利潤是非常薄的,所以現在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從單機利潤轉化成單客利潤,廠商們希望在銷售手機的同時,可以連帶銷售一些類似配件這樣的附加品,從而提高利潤。”
或許真像老羅說的那樣,“手機不賺錢只是交個朋友,配件才賺點錢”。但是,一家手機廠商賣配件賣得好,也是建立在其主業——手機產品本身過硬的基礎上。如果手機都沒人買,誰又來買你的配件?
得益於Note 6的不錯產品力,魅藍今年的整體市場表現還算不錯,應該在內部形成與魅族品牌遙相呼應的態勢。所以如果不是誠心拆臺或者是內部矛盾公開化,魅藍將采取定位和定價上探的舉措多少有些令人無語。
如今,魅族上下都將希望壓在了由黃章打造的夢想機上,對於魅族而言這已經是畢其功於一役。魅藍與魅族的協同發展,互相呼應更為顯得重要。如果說,2018年的魅族和魅藍兩兄弟左右互搏將不可避免,那麽盡量縮減這種尷尬內耗的時間,盡快形成品牌呼應和共振,將是明年擺在黃章和李楠面前的另一道考題。
3樓提及
D 細既係同大既諗野好唔一樣架....
如果所有仔女都O係間鋪幫手, 由細做到大, 就唔會咁樣迫個老媽子.... 真係唔俾雷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