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南 二五中環 分家之後 福臨門愈做愈好
1 :
GS(14)@2015-03-23 16:24:26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71625&search=1
香港人鍾意跟著名食評去搵食,米芝蓮以個別地區為單位,而另一認受性高嘅食壇頒獎禮「亞洲50最佳餐廳」,上星期公布今年最新結果,香港總共有9間食肆入圍,排名分先後次序,最叻係食法國菜嘅Amber(第6名),而岳少投資嘅8 1/2 Otto E Mezzzo Bombana緊接其後排第8,至於中菜則以富豪飯堂福臨門獲最高名次,排第15位。
萬南上星期到福臨門食飯,遇到太子女Janet徐淑華,佢話當日陪同行政總廚劉照成(圖右)及主廚梁燊龍(圖左)飛到新加坡領獎。原來頒獎過程都幾刺激,每間餐廳當初只知有份入圍,唔知第幾位,司儀由尾開始逐一揭曉,感覺相當刺激。
翻查資料,福臨門由2013年開始打入「亞洲50最佳餐廳」,呢年剛好係老闆兄弟經歷多年爭執後,決定正式分家,結果五哥徐沛鈞全盤掌管福記後愈做愈好,由最初入榜排名48,舊年大躍進排19,今年又再爬升幾級。Janet話做到咁好成績,全靠整個團隊,所以領獎亦由兩位大廚做代表,自己唔搶風頭,負責揸機影相。
Janet仲話只會開心一陣,嚟緊仲有大堆工作殺到,包括今年中到澳門開分店,佢期望將來可以打入「亞洲50最佳餐廳」,好似Robuchon咁各地分店亦可榜上有名。至於香港總店就希望更上一層樓,成為史上首間中菜館入選「全球50最佳餐廳」,令更多人認識粵菜精髓。
細劉利福個人持股 轉讓旗下公司 年初分家後新舉動 分析:簡化控股架構
1 :
GS(14)@2015-11-08 23:52: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繼今年初鄭家純家族淡出後,利福國際(1212)大股東劉氏家族的持股結構,赫然又出現變動。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利福首席執行官兼大股東「細劉」劉鑾鴻申報,將部分個人名義及公司持股,集中至旗下一間全資子公司Dynamic Castle,涉及金額逾7億元。由於劉氏昆仲罕見精簡持股結構,加上利福近年持續回購股份,因此是次「細劉」申報持股變動,或引發投資者猜想該系或有新動作,甚至重組。
據劉鑾鴻在11月2日申報顯示,他原來分開三間公司及個人實益權益持股,根據最新的申報,他分別把原屬個人名義持有的股份,分成兩批為數約1370.9萬及5387.7萬股利福股份,轉入另一私人公司Dynamic Castle。
全部交易均以場外作價每股11.2元進行,總代價約7.57億元。是次交易作價,亦為11月2日全日的最高價。根據利福的年報顯示,前述的1370.9萬股股份,原為劉鑾鴻旗下的Synergy Smart Investment持有。
總作價約7.57億
完成交易後,劉鑾鴻透過Dynamic Castle的持股,將由原有約1.54億股,增至逾2.22億股,在利福國際持股比重達13.87%。他個人名義實益持股的股份數目,則由原先的1.19億股,降至6605.1萬股,持股比重只為4.12%。
個人持股比重降至4.12%
至於他與兄長「大劉」劉鑾雄各佔股80%及20%的United Goal Resources,則維持在利福國際持股5.4億股不變,持股水平維持在33.7%水平。劉鑾鴻間接申報利福國際在利福地產(2183)的持股,亦維持不變,繼續以個人名義持有利福地產(2183)共6274萬股。
9月上旬後停止股份回購
劉鑾鴻是次罕見在利福國際的股權變動,為今年初劉氏家族全面購回周大福企業手上的利福國際持股,及向利福國際提出全面收購後,另一項股權上的大動作。由於他罕見在今次將控股結構精簡動作之前,亦同時自9月上旬後停止持續多時的股份回購,利福國際往後的動向,頓時惹起市場關注。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5-11-08 23:53: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2.htm
大細劉頻換資產 鞏固架構
2015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近年大、細劉兄弟在股場方面,趨向將手上的上市資產持股結構鞏固,大打「穩陣波」。由劉鑾雄一房打骰的華人置業(0127),便將過百億元以上的尖沙嘴商業項目、澳門御海.南灣售回大股東,變相將部分資產「私有化」,將公司原先在2013年高峰時達472億元的規模,縮細至今年6月底時的366億元,並且讓第二代退下火線,繼續穩守一方。
私有化資產 第二代退火線
事實上,除了將大量資產私有化外,華置亦將成都三個項目出售予恒大地產(3333),甚至將從友好承購回來的至祥置業(0112,已改名勒泰商業)及金匡企業(0286,已改名同佳健康)股權轉手。
回購股份 進可攻退可守
至於一向由「細劉」劉鑾鴻操盤的利福國際(1212)一系,即使在合作伙伴周大福企業淡出之前,亦已經找來卡塔爾投資局參股。利福國際更從2008年至今年9月8日,中間除了在2010年當年停止股份回購之外,前後多年,累計斥資16.27億元,回購了超過1.37億股,令總股本數目縮細到16.02億股,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這樣亦變相鞏固劉氏家族在利福國際的持股。
民主黨中委落實黨政分家
1 :
GS(14)@2016-09-09 05:20:07【本報訊】民主黨中委會昨晚開會,通過黨政分家決議。據了解,民主黨早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後,已在黨內成立小組探討黨政分家問題,近日已提出具體方案,諮詢黨內各支部,包括是否設立黨魁,以及改革黨內架構。有中委指黨內主流意見認同黨政分家原則,但對如何落實仍要商討。民主黨中委會開會,討論黨政分家問題。民主黨副主席羅健熙昨晚接受本報查詢表示,民主黨中委會昨晚召開會議,通過將於年底會員大會議提出黨政分工決議,交由會員大會通過。羅指黨政分工可讓立法會議員專心政務,而主席可更專心發展黨務,若該決議獲會員大會通過,則由下屆中委會正式落實及着手處理相關修章工作。據了解,民主黨在去年區選後,已由該黨南區區議員柴文瀚牽頭,成立一個內部小組研究黨政分家可能性,但黨內討論至今一直未有共識。
研是否需設黨魁
有民主黨中委表示,現時黨內主流共識,是立法會議員難以兼顧處理黨務,故普遍傾向同意落實黨政分家。但不少黨員對具體如何落實仍有不少問題,例如是否需要設立黨魁;黨魁應由立法會議員投票產生,還是交由全黨黨員選舉產生;另外,一旦設立黨魁,他與黨主席的權力如何分配;誰是黨最高代表,黨內亦未有共識。另外,黨政分家具體方案中,亦建議改變現時黨內結構,包括將現有隸屬民主黨中委會的政務部,改為隸屬立法會黨團,但有關建議是否獲採納,仍要待黨內討論。■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9/19765170
翠華前總部疑易手郭氏「釘王」 5創辦人「分家」 料成功分錢
1 :
GS(14)@2018-06-19 05:33:41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554&issue=20180619
【明報專訊】本地上市茶餐廳翠華(1314)五名創辦人前年一度爆發爭拗,其後風波似逐漸平息,惟去年翠華曾擬以2.55億元向五人收購位於觀塘的前總部翠華集團中心,令人揣測是「分家」的另一部署,但交易很快遭股東反對而泡湯。據最新資料顯示,翠華集團中心主要業權,疑已易手至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手上,意味4名翠華創辦人可成功套現,物業亦可能將於明年收回,不再租予翠華。
明報記者 鄧偉忠 方楚茵
翠華在上市前架構並不統一,不少分店股東架構不一,而且不少門店都是有創辦人持有(見另文)。翻查資料,翠華創辦人之一、主席李遠康與何庭枝,在2004年透過私人公司成路斥資2800萬元收購觀塘勵業街50號物業,其後其餘3名創辦人張汝桃、張汝彪及張偉強陸續加入,五人共同成為翠華集團中心股東,其中李遠康持股最多,與何庭枝分佔40%及30%,其餘三人則各佔10%。
去年擬2.55億售翠華失敗
翠華五名創辦人在2016年爆發爭拗,表面上在同年年底平息,但事隔僅兩個月,在2017年初公司突然宣布,向五名創辦人收購翠華集團中心,作價高達2.55億元,以2004年收購價2800萬元計,升價逾八倍。不過,交易惹來基金股東不滿,認為作價太高,建議將資金用作派息更佳,因為阻力甚大,交易在數月後終止。
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持有翠華集團中心的成路在今年4月申報,何庭枝等4名創辦人宣告辭任,同時李遠康兒子、翠華執董李祉鍵及兩家離岸公司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原定3月底租約已告結束的翠華集團中心分店,翠華亦延至4月才宣布續租,續約更由上市起的每次簽訂3年,縮減至只有1年。
4創辦人同時辭任 李遠康子任董事
除了4人已告辭任外,據翠華續租公告稱,翠華集團中心由李遠康仍然持有40%股權,並無再披露過往由其餘4名創辦人持有的60%股權去向,據成路申報,公司地址已由原來翠華的葵涌總部,改為上環歐陸貿易中心一個寫字樓,地址與新地郭家親戚、以專收舊樓「落釘」著名的地產商郭炳燊旗下寶輝控股相同,似乎意味該批股權已易手至郭炳燊手。
在2016年,翠華一度公告獲洽賣盤,李遠康卻否認有意出售,何庭枝與張汝桃先後辭任董事,五名創辦人不和浮面,但由於五人在翠華上市時簽訂綑綁協議,直至年底,五人最終表面上平息分歧終止賣盤,李遠康亦以4251.9萬元,向其他創辦人增持翠華的控股公司翠發,持股量由46.92%增至49.9%。
2 :
GS(14)@2018-06-19 05:33:57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052&issue=20180619
Share
【明報專訊】翠華(1314)上市之初,曾被市場詬病與股東之間關連交易太多,單計租用物業部分,過去7年累計交租逾1.3億元,其中2016年度高峰期,一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元,不過,集團先後棄租赫德道分店及觀塘前翠華總部,關連交易金額已告顯著減少。
前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
翠華在2012年上市,當時已向五名創辦人租用三個舖位用於開設分店,以及觀塘翠華集團中心三層作總部之用,當中租金以中環德輔道中最昂貴,2013年度年租金為960萬元,兩年後勁加兩成至1160萬元,翌年再加租兩成至1398萬元,直至今年4月續租才略減5%,年租金降至1328.1萬元。
除了五名創辦人外,翠華在2014年曾向李遠康太太陳彩鳳租用尖沙嘴赫德道物業開設分店,當時原本簽訂三年租約,卻突然在2016年中以生意欠佳為由提早終止租約,陳彩鳳前後合共收取租金約逾700萬元。事後有報道指,赫德道分店其實早在2015年下半年已告結業,市場人士質疑公司處理欠佳。
不過,棄租赫德道分店後,加上翠華前一年亦停止租用觀塘物業作辦公室,將總部搬至葵涌,關連交易已告大幅減少。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