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防科工局:力爭2030年躋身航天強國 促進商業航天發展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10月12日在《人民日報》刊文,“十三五”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航天將以航天強國建設為統領,堅持創新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更加註重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堅持協調發展,統籌科學部署各類航天活動,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堅持開放發展,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原則基礎上,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力爭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文章表示,後續,我國航天領域將重點開展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航天重大工程,帶動科技水平整體躍升。全面完成正在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載人航天工程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探月工程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嫦娥五號實現特定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全面建成,為形成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的綜合對地觀測體系提供支撐;第二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覆蓋全球,形成高質量定位、導航和授時的全球服務能力。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擇重點領域,啟動實施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

二是加快建設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提升綜合使用效能。實現長征五號系列等運載火箭首飛,完善新一代長征運載火箭型譜。開展低成本運載火箭、新型上面級和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系統等研制和試驗驗證,形成能力完備的新型航天運輸體系。加快建設由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按照天地一體、研用統籌的原則,加快推進天基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的統籌建設,大幅提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綜合使用效能,實現空間資源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完善空間新技術試驗驗證體系與標準規範,為新技術在未來航天器中的工程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強化衛星綜合應用,積極促進商業航天發展。圍繞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完善衛星應用體系,拓展衛星應用領域,強化衛星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防災減災與應急反應、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大眾信息消費與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應用。探索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建設運營,以及空間信息產品服務,培育“互聯網+衛星應用”新業態,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促進商業航天健康發展。

四是加強空間科學研究,提高人類科學認知水平。充分發揮空間科學在創新、發現和技術牽引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續推進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以及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等工程的科學探索,開展空間天文、空間物理、微重力、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等空間科學研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科學計劃,加強空間科學探索研究,在空間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發現和突破。

五是深化航天國際合作,服務國家政治外交大局。充分發揮國家航天局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的作用,紮實推進航天能力全球布局。全面建設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實施APSCO多任務小衛星和大學生小衛星項目。積極參與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國際宇航聯合會等有關國際組織和平利用外空的活動,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重大自然災害等人類共同的挑戰。深化政府間、政府部門間航天合作機制,務實推動航天工程合作。擴大宇航產品出口,提高國際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份額。積極參與國際空間行為準則的制定,增強國際航天事務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六是加強航天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加快推進航天法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民用航天管理條例、空間數據與應用管理條例、宇航產品與技術出口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健全民用航天發射許可、空間物體登記等制度。研究制定國家航天政策,建立完善商業航天、國際合作、知識產權等配套政策,形成社會各類主體公平有序參與航天發展的軍民融合開放局面,保障航天事業規範有序發展。

七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航天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科學劃分航天科研院所類別,堅持生產經營類院所企業化轉制,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軍、民航天戰略規劃統籌和資源共享,提升航天整體使用效益;統籌使用軍、民航天重大基礎設施,編制和發布軍工和民用重大試驗設施共享目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31

李克強:擴大國內消費,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部署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大降低創業創新制度性成本。

會議指出,順應群眾期盼,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領域有效供給、補上短板,有利於改善民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幾年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動了消費擴大,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品質提升,支撐了經濟轉型升級。

下一步,一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清理取消申辦養老機構的不合理前置審批,支持將閑置的舊廠房、辦公用房和轉型後的公辦培訓中心、療養院等改造成養老設施。依法興辦的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可自主定價,鼓勵在理工農醫、國家急需的交叉前沿和薄弱空白等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年內完成體育類社團與機關脫鉤第一批試點,推進職業聯賽改革,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二要加大旅遊、文化等領域有效供給。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行動。改進旅居車準駕管理,出臺旅居車營地用地政策。逐步將國際郵輪入境旅遊團15天免簽政策擴至更多口岸,探索試點遊艇租賃業務。制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適時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推廣至符合條件的地市級文化文物單位。

三要出臺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指導意見,因地制宜發展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等戶外運動和電子競技等,配套建設營地、碼頭等設施,發展民族民間健身項目,提升器材裝備研發制造能力。

四要促進傳統消費升級。打破汽車銷售品牌授權單一模式,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省市範圍。制定節能環保技術產品推廣目錄,促進綠色建材消費。對內外銷日用消費品實行“同線同標同質”。

五要優化消費環境。通過放寬準入,吸引社會投資增加消費品和服務供給。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提高城市快速消費品等民生物資配送和冷鏈物流能力,加大對城鄉農貿市場和物流設施等支持。加快推進智慧家庭、養老服務等標準建設。

為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迫切需求,會議確定了加快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措施,明確加大財稅、社保等政策支持,將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納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相關財政支持範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高端康複輔助器具產品可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範圍,促進產品提質、產業升級。鼓勵將基本的治療性康複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對貧困或重度殘疾人基本型康複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對康複輔助器具配置服務企業實行水電氣熱與工業企業同價。

會議認為,在今年10月起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掃除妨礙創業創新的制度羈絆,可以更大激發社會創造活力,促進擴大就業。一要將更多涉企證照與營業執照整合,開展“多證合一、一照一碼”試點,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創業。二要運用“互聯網+”,在全國推進企業登記網上辦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先行先試。三要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推動企業信息共享交換和互認互用。在各部門單獨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的基礎上,加快推動跨部門聯合檢查方式,減少對企業的不合理幹擾。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26

洪磊:促進銀行理財資金通過養老金等形式進行長期投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11月5日表示,基金業協會將致力於推動短期資金向長期資金轉化,促進銀行理財資金通過第三支柱養老金進行長期投資,通過並購基金等專業化方式為實體經濟註入更多長期資本。

據介紹,2015年全球並購交易總額達4.7萬億美元,其中跨國並購交易規模達1.7萬億美元;中國境內並購與跨境並購交易總規模為7062億美元,其中跨國並購交易規模達903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15.1%和5.3%。2016年上半年,中國並購交易規模達到4125億美元,其中跨境並購交易金額達到1441億美元,同比增長27%和274%,創歷史新高。中國已成為跨境並購最重要的發起者和目的地之一。

從並購基金角度看,2016年上半年,我國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並購交易投資金額達到987億美元,其中跨境並購交易投資金額達到163億美元,分別占全部並購交易和跨境並購交易規模的24%和12%,並購基金參與份額與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絕對規模有顯著上升。

洪磊表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將以建設行業信用、贏得社會公信為抓手,積極健全行業自律管理機制、行業信用積累機制和行業環境建設,推動長期資金與並購基金對接,為行業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一是堅定不移地拓展長期資金和長期資產對接機制,為並購基金服務實體經濟開疆拓源。

從資產端看,實體經濟中有太多可投資資產還沒有被金融工具挖掘出來,金融資產集中於信貸、債券等被動式資產,可連續定價、交易並提供長期回報的權益型資產嚴重不足。特別是在“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改革中,大量實體經濟資產有待價值重估、重組和再交易。因此,基金業協會將致力推動各類資產的證券化,例如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為公私募基金提供更多有長期穩健回報的投資標的。

從資金端看,整個金融體系中存在過多短期資產,期限錯配和高杠桿問題突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影子銀行、分級產品、剛性兌付等問題無不源於短期資產與長期投資需求的錯配。因此,基金業協會將致力於推動短期資金向長期資金轉化,推動有利於長期資本形成的稅收和養老體制改革,促進銀行理財資金通過第三支柱養老金進行長期投資,通過並購基金等專業化方式為實體經濟註入更多長期資本。

連通資金與資產端的中間工具就是包括並購基金在內的各類公私募基金。公眾理財資金、養老金、捐贈基金、家族基金、產業資金借助FOF等資產配置工具配置於公私募基金,再由公私募基金挑選各類基礎資產,形成“長期資金-投資工具-基礎資產”三層架構,在信托關系基礎上,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在長期資金和長期資產之間建立專業、多元對接機制,既為投資者提供最合適、最合理的投資回報,也化解期限錯配和高杠桿風險。公私募基金應當著力挖掘具有綠色、創新、可持續價值的投資標的,推動綠色信息披露,開發綠色投資標準和綠色投資策略,不斷豐富與資產特征和投資需求相適應的基金種類。就並購基金而言,應擺脫定增依賴和監管套利投機行為,著力發展基於綠色、可持續和責任投資原則的投資活動,在傳統領域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領域,把握住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機遇。

二是建設協會並購基金專業委員會,推動並購基金自律規則建設。

2015年,基金業協會成立了私募股權基金專業委員會,在優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機構登記與產品備案、強化募集管理防範非法集資、完善從業人員管理、糾紛調解和自律處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下一步,基金業協會將進一步加強專業委員會建設,盡快將私募股權基金專業委員會改組為並購基金專業委員會,集中力量建設並購基金信息披露自律規則,推動並購基金專業化發展,履行好對投資者和被投企業的雙重責任。我們註意到,全國工商聯並購公會已經發布了《中國並購行業行為準則》(第二版),為並購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基金業協會將積極響應市場發展需求,凝聚行業有生力量,共同推動並購基金蓬勃健康發展。

三是完善私募行業自律,積累行業信用,為並購基金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基金業與其他金融服務業的區別在於建立在信托關系之上,不受國家信用支持,不設保本保收益機制,行業發展完全依賴自身信譽和專業能力,因此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是基金業的生命線。為推動私募基金長期健康發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在加快構建7+2(7個自律管理辦法和2個行為指引)自律管理規則體系,全面覆蓋登記備案、募集行為、投資顧問業務、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合同指引、托管業務、外包業務,全面修訂《會員管理辦法》和《從業人員管理辦法》。以註冊制為出發點,將市場與監管部門的博弈轉為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通過透明的註冊標準、明確的行業行為準則和有效的事中事後監測處罰,保障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環境,讓市場主體行為真正回歸市場,讓私募基金管理人關註的焦點從監管部門回到自身信用聲譽、客戶利益和實體經濟。

最後,從長期資金與長期資產對接的角度,洪磊提出,首先,應逐步加大國有資產增值部分劃轉全國社保基金的比例,全國社保基金通過委托管理、發展FOF等方式與並購基金等公私募基金對接,投向實體經濟中最有價值的資產。其次,應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公私募基金參與國有經濟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公私募基金信托精神和透明高效優勢,為公眾分享國有經濟未來收益提供無歧視的、可自主參與的專業化工具。三是應大力推進公募REITs發展,為公募基金、養老金和各類理財資金提供可配置的長期資產,在不動產領域拓展全民享有增值收益的機會。四是應加快第三支柱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建設,為個人自建養老賬戶提供金融便利和稅收遞延激勵,將家庭短期儲蓄、短期理財大量轉化為養老金投資,從根本上改善長期資金來源,再通過並購基金等專業化投資轉化為實體經濟所需要的長期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03

直擊全球最高級別健康促進會:大數據如何把脈城市健康?

環境、疫情、家庭暴力、抗生素耐藥性、心理健康、科技、兒童疾病、老年生活、出生死亡率……有關一座城市的健康,話題太多。

昨天,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滬閉幕。3天半的時間內,參會代表們圍繞“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這一主題,在這場全球最高級別的健康促進會議中共享了各國國家和地區健康促進的經驗與成果。

而於健康產業而言,一座城市的健康管理讓醫療信息、醫療機構、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在承載重任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45萬人,500萬份標本。這是一組來自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所帶領的科研小組在上海瑞金醫院進行調研的一組數據。他們希望通過海量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幫助醫學更深刻地理解糖尿病的內在病因、內外環境對疾病的影響等等,進而有效的服務並縮小糖尿病群體。

“海量的樣本可以真正產生大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我們看到在上海城鎮化進程中慢病到底是怎麽發生的?這可以給正在城鎮化過程中的城市帶來什麽樣的借鑒意義?到底糖尿病會產生什麽樣的並發癥?這些並發癥到底是什麽樣子?”寧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他的計劃,目前該調研小組已經在全國25個社區完成第三年隨訪,目標是隨訪六年,“其實這三年的隨訪數據出來,就可以回答非常多的問題。”

在醫學上,有了這些數據,專家就可以知道對慢病應當如何進行管理,對慢病的很多內在病因,外環境、內環境的影響因素,以及具體的影響方式都可以有更量化的理解,從而對一座城市、一個社會的健康進行“精準把脈”。

“上海已經通過社區、區中心醫院以及市級醫院和公共防疫機構的連接,使得我們了解疾病譜的變化。這些疾病恰恰是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工作,是可以去控制、減緩、減少它的並發癥,使得整體生命質量有所提高。”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在會議現場談及了上海的情況,數據、科技正在這座城市的健康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醫療機構、體檢機構、影像中心……醫療信息化需要無縫連接治病的每一環節,才能最終畫出一張完整的“城市健康數據圖”。

“如果打造了體系,就可以做新藥研發、疑難雜癥研究、建標本庫、常見病人群的研究。這個就需要互聯網大數據來承擔,換句話說,只有我們的數據量達到一定的地步時,才需要雲,如果只有兩個病人、4個數據,還需要雲嗎?一個小計算器就夠了。”寧光補充說。

數據對於一個城市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慢病的治療上,疾病的預防也是重要環節。

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體檢機構美年健康通過對連續三年體檢客戶人群的體檢數據分析發現,具有某些指標的糖尿病前期病人轉化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可以高達14%~18%,由此他們可以發現一些疾病發病的風險點,在公共衛生體系內,如果可以提前做好這些風險點的控制,就可以縮減糖尿病患者的人數。

“今年我們的服務客戶有1500萬左右,預計到2019年可以達到4000萬人,這是相當大的一個客戶規模,體檢作為醫療信息采集的入口,在海量體檢普查、篩選高危人群、精準評估和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等方面都可以幫助公共衛生體系更好的管理居民的健康。”在本屆健康促進大會上,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如此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6%,而在德國、法國、日本均約為11%,英國為9%,美國的這一比重接近18%。此前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是曾表示,按照預計,在未來10~15年時間,國家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會達到10%,按照現有價格水平計算,未來健康產業的規模將會達到10到12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72

國務院:審議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審議通過“十三五”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國家信息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規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結構升級;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會議指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對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了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順應經濟梯度轉移趨勢,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產業轉移新模式,引導和支持東南沿海地區符合環保等要求的產業、國內外知名企業生產基地等向中部地區有序轉移。支持中部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形成對全國經濟的重要支撐。

二是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支持建設綜合保稅區等,加快複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完善“一站式”通關服務體系,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科技、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快城市群建設,提高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縣域經濟承接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能力。

四是嚴格保護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天然林草資源、濕地等重點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工程。

五是全力脫貧攻堅,扶持革命老區振興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

會議認為,加快信息化發展,促進資源互聯集成、高效利用,提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對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新動能,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意義重大。會議通過《“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確定重點:

一要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

二要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通入戶“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推進提速降費。實施寬帶鄉村和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采取移動蜂窩、光纖、低軌衛星等多種方式,加快農村及偏遠地區4G網絡覆蓋。

三要構建網絡和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保障體系,依法加強監管,順應群眾呼聲,重點加大網絡電信詐騙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讓群眾安全放心使用網絡。

四要開展5G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北鬥系統建設應用、網絡扶貧、普惠性在線教育等12項優先行動。推動信息技術更好服務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

會議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瞄準全球科技前沿,聚焦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等重大需求,強化資源集成和協同創新,動員社會資本等各方力量參與,加快推進集成電路裝備、新藥創制等重大專項,在種業自主創新、智能制造、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適時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專項,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加強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和競爭力整體躍升。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強化地方責任,突出飲用水安全保障,完善排汙許可與總量控制、區域流域水汙染聯合防治等制度,加嚴水汙染防治措施,加大對超標、超總量排放等的處罰力度。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25

日本將向伊朗提供援助促進履行核協議 安倍有意訪伊

據日本共同社8日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7日在東京的飯倉公館與伊朗外長紮里夫舉行會談,安倍表示,為推動美國等6國與伊朗去年7月達成的核問題協議得到切實履行,日本將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供約205萬歐元的援助。

由於日伊已簽署投資協定,雙方外長確認了將為促進日企進軍伊朗展開合作。

12月7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右)和伊朗外長紮里夫在東京舉行聯合記者會。(圖:共同社)

岸田文雄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繼續遵守(限制伊朗核開發的)核協議十分重要。”紮里夫也回應稱:“將從所有方面履行核協議。”他還表示有意利用日元貸款建設火力發電站等加強經濟合作。

報道稱,日本政府對伊朗核協議給予肯定,通過解除對伊制裁並簽署投資協定等一直積極推動改善關系,首相安倍晉三也表示有意首次訪問伊朗。

2015年9月27日,安倍與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首腦會談(資料圖)

此前經過艱難談判,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於去年7月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將限制其核計劃,而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制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75

張朝陽談“新視聽”:三大要素促進視頻娛樂業持續發展

12月8日,“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此次大會以“洞見新視聽”為主題,全面梳理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展示行業年度成果,被業界視為網絡視聽行業的年度“風向標”。會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發表主題演講表示,技術進步、市場競爭、原則與價值觀三要素促進了視頻娛樂業持續發展。

他指出,現在各種設備和技術的發展,包括手機電池續航能力、視頻帶寬、運算能力,讓整個影像表達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同樣,競爭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網絡行業或是視聽行業沒有競爭不可能有今天。

他還表示,任何地方都有好的IP,不一定是大IP,小IP可以做成很成功的東西。所以不要都盯著一個好了,全都沖上去搶,而且無視規則,最後導致的是一地雞毛,最後大家把這個產業搞得很亂,沒有創造性。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首先祝賀第四屆網絡視聽大會的召開,也感謝田部長、羅司長、周結等等領導們的支持和努力,使得這個大會越辦越好。我是第一屆和第二屆都來了,上一屆沒來,這次又來了,非常高興。

當然搜狐視頻最近有什麽新的進展呢?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內容的創作方面有一些進展,比如說可能大家都在看的《法醫秦明》,以及我們一系列自制劇的一些初步成功,比如說《親愛的公主病》等等。關於搜狐視頻的發展我就不花太多時間來說,我還是像剛才主持人介紹的作為中國互聯網的老兵,或是視頻行業也是非常早地介入,來看一下整個行業的過去和它的未來。

最近我們搜狐也開發了一個直播軟件叫千帆直播,我在千帆直播上面每天教英文,所以我最近特別喜歡說英文。我今天發言用三個關鍵詞,用英文詞匯我覺得在市場和技術上面的表達可能會準確一點,所以我就用三個英文的關鍵詞,我會翻譯。

我覺得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整個視頻行業十年以來的Enabling Technologies,就是技術的發展所帶給人們的好處。

從電視到視頻就是一個技術的發展。電視就是播什麽放什麽,而且所有人看的都一樣,沒有太多選擇。而視頻就產生了延時的播放,你可以任何時間看,而且有那麽多的可以選擇,你想看多少看多少。電視也就是幾十個頻道,但是視頻可以成千上萬的選擇。

還有現在各種device的發展,包括手機電池續航能力,以及視頻帶寬,運算能力,現在都從CPU變成GPU了,雲端,所以說整個的enabling technologies讓整個的所有影像表達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狀態。

Enabling technologies從中國的影像表達方面,實際上是因為技術的發展直接產生了一個leapfrog,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因為在互聯網之前,美國所謂的network大的網絡臺和有線電視cable industry,中國的電視行業可能在有線電視方面確實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現在因為enabling technologies這種技術導致中國一步到位地走上了一種實際上是包括無論是免費的network的模式,還是收費的Netflix模式,都進入了這樣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

那麽這樣一種技術確實是帶給了大眾娛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比如說以前人們都是到現場去看歌劇,那麽現在誰還看歌劇對吧。現在人們依然還看電影,但是未來可能人們不太看電影了。因為只要成千上萬的人待在家里,付一點小錢或者不付錢就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內容,這種內容的質量可以超越電影。

當然也是因為技術的發展,比如說現在支付micro-payment這種微支付的情況,當然了是騰訊的微信支付等等,所以這種也是導致了我們一下子跨越了美國有線電視的收費年代,因為以前美國人都是寫支票或者是付信用卡,後來中國是一步到位。當然他們現在也是Apple Pay,但是我們的微信支付可能比他們還要發達。

那麽微支付也是技術的發展導致每個人現在只需要每個月付十幾、二十幾塊錢就可以看到那麽多好的內容,這就是技術所帶來的,叫做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hat bring entertainment to masses with very low cost”。

就是說其實每個人付一點錢就可以享受非常大的娛樂--薄利多銷--每個人付一點錢,因為這種技術導致的普遍性,它的數額不是一個電影院或者一部電影上線,可能一百萬人或是幾百萬人看就不錯了,但是現在一個網絡劇可能是幾千萬或是上億人在看。所以每個人只需要付一點點成本,或者說靠廣告就不用付錢--zero cost,或者付一點點成本就可以獲得這樣的,這就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整個我們人類的娛樂的徹底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比如說去音樂會只是一個經典的生活方式,去歌劇院也是很小眾的,而且以後看電影也會比較小眾我覺得,所以我們不怎麽拍電影,除了我們的《煎餅俠》還是獲得了成功,但是我們並沒有繼續。這是第一個關鍵詞。

第二個關鍵詞是competition,競爭非常重要。中國的網絡行業還是視聽行業video industry沒有競爭不可能有今天。Competition是最重要的。

Competition首先是平臺的競爭。我記得2007、2008年在網絡上傳視頻是可以接受的,帶寬是可以接受的了,當然優酷的產生是更早一點。後來2008年我們是花錢買了奧運的播放權才感覺到視頻要到來了。2008、2009年搜狐開始大力做視頻。之前我們老是想著帶寬怎麽解決,所以還專門研究P2P技術怎麽解決,後來其實不用P2P,帶寬也變得很廉價。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就是因為允許這些互聯網的網站,這種市場力量進行競爭做視頻,才產生了平臺激烈的競爭,才產生了今天中國視頻網站的產品技術和規模世界領先。所以competition非常重要。

同樣的是內容的competition,以前的內容都是電視臺搞文藝晚會,後來制播分離把內容推向了市場,使得很多市場型的企業為了每個人的成功和夢想而去制作,所以內容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說內容品質越來越提高。

同樣也是廣電以及領導們非常英明的決定,允許視頻網站來進行自審自播,如果出現什麽問題事後再處理一下也沒有問題。因為視聽網站有這樣的權利,導致現在經過市場激烈角逐和拼殺具有強烈競爭力的企業開始制作內容,搜狐也是其中一個,所以我們產生了像《法醫秦明》這樣的好作品。

所以competition是決定發展和品質的絕對保證。不僅有技術,還要有競爭--competition。

第三個關鍵詞我覺得是principles/rules, honor, respect, and values,就是規則、價值觀、判斷力和規範。因為只是有競爭而沒有規則、沒有原則,那可能就變成叢林法則,一種叢林式的競爭。

當然說這個規則和原則,有時候是由法律保證的,當然法律框架可能不夠完善,或者執行不夠徹底。即使在美國的法律已經非常完善,但是有時候還是有很多漏洞。在我們國家,法律經常是跟著市場競爭,是滯後的,競爭形成不同的方面之後來後續跟進一個法律,來把這個事情規範,這樣的話就很滯後。而且即使有這樣的規則,它執行不是特別徹底,也會造成很多的問題。

這就需要我們向視聽協會以及我們的行業,不是說只是激烈的競爭,我們為了賺錢就可以無視規則,或者規則還沒有,我們是不是要在價值觀方面、在做人方面,respect,贏得尊重方面,來做表率、做一些決定。也就是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人類每個人都是要成功,要榮耀,那麽總是有短期的利益追求,但是短期的利益追求在規則不是特別完善,或者執行不是特別徹底的情況下,往往需要價值觀、需要原則。我一會兒舉個例子。比如說為了短期的舒適我們大家都開車,可能造成尾氣,形成霧霾,那麽我們最後短期大家開車舒適,但是長期會造成環境惡化,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質量受到影響。

比如我今天早上看到的報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用象牙制作各種工藝品,或者吃犀牛肉、做珍稀藥材,就開始在非洲原野殺這些動物,進行trade。可能享受了短期的工藝欣賞和品鑒,但是卻會導致地球生態的惡化,人類孤零零的只剩自己,對動物包括生態造成影響。

這就是這些短期的desire, 短期的greed,和長期的common wealth--就是人類的共同福祉的矛盾。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價值觀和規則。具體到視頻行業我舉幾個例子。如果我們不去honor這些規則,我們最後就是一個叢林,最後什麽也發展不起來。

其中一個,比如關於我們這些年來反盜版的過程,沒有我們業界集體來共同反盜版,也就沒有今天的產業規模的繁榮。當時大家都做盜版也沒有成本。我記得當年我們買《大秦帝國》的時候,每集花了2.5萬元,當時都是天價,因為沒有人願意為版權而付錢。所以說正是因為大家願意付錢,現在做盜版就變成過街老鼠,才有了今天產業的規模是billions and billions,你們都可以說各自的市值、收入規模等等,但都是基於盜版在大街上都沒有的基礎上。

這就是在法律還不夠完善、執行還不徹底的時候,我們業界共同有這樣的共識,來根據原則來做事情,才會讓整個產業長期的健康發展。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尊重規則,尊重原則,不只是為了短期賺錢。當時很廉價的東西,形成很大的規模流量,最後中國的視頻產業就不會有今天,將會全部是盜版,沒有人願意做內容,整個都是為了流量--各種流量、毫無意義的流量--沒有商業模式。

那麽比如說還有更具體的,現在很不錯了,但是我們既要賺錢,要有尊嚴地賺錢、值得尊敬地賺錢。現在各個視頻網站的數據充水,我們有很高的流量,然後第三方監測,或者因為第三方監測有一些廣告公司要看這些數據才會給誰投廣告,可能短期你充了很大的流量,制作方也高興,覺得流量很高,然後廣告商也願意投,說你流量高,但是最後整個業界失去了標準,失去了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假的。所以說這也是規則的問題。相對於盜版來說這是一個“小惡”,盜版是“大惡”, lesser evil。這也是我剛才說的我們要尊重規則、尊重原則的一個應用案例。

目前在內容制作領域大家都說自制特別火,我們比如說做了一些好劇,第一季很成功,我們跟這些演員和主創團隊簽的合同。其實第一季成功之後,往往最大的商業價值是第二季。這時演員也牛了,覺得自己身價特高了,當時我們簽了合同必須拍第二季,主創團隊必須來,但是(他們)說不行,因為有錢更多的網站砸錢,砸好幾倍挖走,(他)就違反合同不演了。因為中國很多違約金的處罰不具備力度,太少了,這就是法律還沒有健全、沒有完善,導致(演員)就不演了,被挖走了。

這又是一種叢林法則,如果大家都不honor contract,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麽呢?全部湧向一個地方,主創、演員團隊的價格天價,我們整個視頻行業受害。現在很多一線、二線、三線、八線演員收入高的離譜。

其實視頻行業不是像社交網絡一樣有壟斷性,它是多家都可以共存,尤其是內容創作的創造性非常大。我記得當時最牛的電影《Godfather》實際上是個很小的團隊,不是一個大制作,所以說到處都是水,是artistic creative process,一個藝術創作的東西。

所以說任何地方都有好的IP,不一定是大IP,小IP可以做成很成功的東西。所以大家不要都盯著,一個好了,大家全都沖上去搶,而且無視規則,最後導致的是一地雞毛,最後大家把這個產業搞得很亂,沒有創造性。我們希望的是所謂的“百花齊放”--各種各樣的IP,各種各樣的創作,然後honor contract,尊重法律、尊重合同、尊重原則,甚至在沒有法律的情況下,大家基本的judgement和做人的道理。

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也都看到了,而且互聯網媒體的報道力度,對所有事情都非常細地報道,中國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們尊重規則的好處,所以我還是對未來非常有信心。

我相信無論是互聯網還是視聽行業 video,整個將會在改變中國人生活的品質和entertainment這種生活的豐富和意義,以及在世界上領先的道路上將會是一個坦途。

最後我再重複下這三個詞:Enabling Technologies; Competition; Rules, Respect, Values and Principles, Protocols.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20

黎瑞剛:明年TVB將推出新平臺 促進資源拓展

12月11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閉幕式上,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發表了演講。黎瑞剛提到,華人文化投資了香港的TVB,入股之後推動了TVB的改革和創新,尤其在新媒體領域中。

黎瑞剛表示,明年TVB將推出新的平臺,基於互聯網、基於社群結構的新平臺,使資源得到拓展。

黎瑞剛還分享了最近的一些思考,他認為,年輕這個詞不光是代表了年齡,年輕是代表文化的面向,文化的調性、文化的曲態,也是文化的價值觀。“大家經常講到年輕化的內容,就是二次元,很多二次元的網絡、網劇走紅。這只代表了年輕化人群喜歡的一個部分,並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多元化的特點。”

黎瑞剛認為,年輕化內容是方向,視頻是年輕化內容的表現方向,碎片化內容的短視頻方向是未來文化傳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他指出,創意方面有兩股力量是我們未來關註的重點。一是有大量的“海歸”,中國很多的年輕人去海外留學,經過了西方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中對商業類、類型類文化產品的專業訓練。回來以後會成為在商業片商業化、類型化創造的中堅力量;二是,以B站為例,年輕人的創造力、想象力是接地氣的,把傳統的文化跟互聯網的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受互聯網文化影響的年輕人是未來文化創意內容的骨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04

央行等十四部門:促進銀行卡清算市場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銀行卡清算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銀發〔2016〕324號,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按照“市場主導、創新發展”的原則,從法律制度、技術標準、財稅政策等方面夯實銀行卡清算市場發展的基礎,從市場準入、價格形成、消費者權益保護、市場規範等方面健全銀行卡清算服務的市場化機制,推動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銀行卡清算服務體系,鼓勵新興技術與支付服務融合應用,促進銀行卡支付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意見》按照“防範風險、自主可控”的原則,依法建立銀行卡清算服務等金融領域安全審查機制,對銀行卡清算機構業務系統、終端、設備和密碼產品等提出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強調創新支付相關動態評估和風險防範要求,切實維護支付體系穩定運行和國家金融安全。

《意見》堅持市場化導向,推動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同時,立足“走向國際、共贏發展”的原則,加強銀行卡清算機構和服務“走出去”統籌規劃,強化政策支持,鼓勵銀行卡清算機構緊跟“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我國技術、標準在國際上的使用範圍,為進一步深化雙邊和區域經濟金融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已步入對內、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意見》的發布,有利於構建有效競爭、規範有序和安全穩定的銀行卡清算市場,提升我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整體實力,為完善支付服務市場和支付服務創新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16

兩部委發文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兼並重組

發改委網站11日消息,為加快食品行業發展,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支持大型企業做優做強,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建立海外原料和加工基地,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工業企業集團。鼓勵食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百年食品品牌,加強與大型電商品牌對接。

目標到2020年,食品工業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升,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

意見提出,支持大型企業做優做強,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建立海外原料和加工基地,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工業企業集團;引導中小型企業做優做精,鼓勵小型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形成大型骨幹企業支撐力強、中小型企業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格局。

要加快工業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食品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流通消費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開展食品制造智能工廠建設試點示範,提高智能化水平。支持骨幹食品企業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

意見還指出,要優化產品結構,開展食品健康功效評價,加快發展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發展養生保健食品,研究開發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並開展應用示範。

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鼓勵食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創新商業模式,加強與大型電商品牌對接,拓寬銷售渠道。推動中華老字號及地方老字號食品傳承升級,開發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