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防科工局:力爭2030年躋身航天強國 促進商業航天發展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10月12日在《人民日報》刊文,“十三五”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航天將以航天強國建設為統領,堅持創新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更加註重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堅持協調發展,統籌科學部署各類航天活動,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堅持開放發展,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原則基礎上,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力爭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文章表示,後續,我國航天領域將重點開展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航天重大工程,帶動科技水平整體躍升。全面完成正在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載人航天工程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探月工程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嫦娥五號實現特定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全面建成,為形成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的綜合對地觀測體系提供支撐;第二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覆蓋全球,形成高質量定位、導航和授時的全球服務能力。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擇重點領域,啟動實施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

二是加快建設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提升綜合使用效能。實現長征五號系列等運載火箭首飛,完善新一代長征運載火箭型譜。開展低成本運載火箭、新型上面級和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系統等研制和試驗驗證,形成能力完備的新型航天運輸體系。加快建設由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按照天地一體、研用統籌的原則,加快推進天基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的統籌建設,大幅提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綜合使用效能,實現空間資源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完善空間新技術試驗驗證體系與標準規範,為新技術在未來航天器中的工程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強化衛星綜合應用,積極促進商業航天發展。圍繞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完善衛星應用體系,拓展衛星應用領域,強化衛星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防災減災與應急反應、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大眾信息消費與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應用。探索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建設運營,以及空間信息產品服務,培育“互聯網+衛星應用”新業態,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促進商業航天健康發展。

四是加強空間科學研究,提高人類科學認知水平。充分發揮空間科學在創新、發現和技術牽引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續推進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以及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等工程的科學探索,開展空間天文、空間物理、微重力、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等空間科學研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科學計劃,加強空間科學探索研究,在空間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發現和突破。

五是深化航天國際合作,服務國家政治外交大局。充分發揮國家航天局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的作用,紮實推進航天能力全球布局。全面建設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實施APSCO多任務小衛星和大學生小衛星項目。積極參與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國際宇航聯合會等有關國際組織和平利用外空的活動,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重大自然災害等人類共同的挑戰。深化政府間、政府部門間航天合作機制,務實推動航天工程合作。擴大宇航產品出口,提高國際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份額。積極參與國際空間行為準則的制定,增強國際航天事務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六是加強航天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加快推進航天法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民用航天管理條例、空間數據與應用管理條例、宇航產品與技術出口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健全民用航天發射許可、空間物體登記等制度。研究制定國家航天政策,建立完善商業航天、國際合作、知識產權等配套政策,形成社會各類主體公平有序參與航天發展的軍民融合開放局面,保障航天事業規範有序發展。

七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航天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科學劃分航天科研院所類別,堅持生產經營類院所企業化轉制,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軍、民航天戰略規劃統籌和資源共享,提升航天整體使用效益;統籌使用軍、民航天重大基礎設施,編制和發布軍工和民用重大試驗設施共享目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