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何來預測能力? - 施永青
1 :
GS(14)@2011-10-03 22:50:0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5573
...
在現實世界,人只能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去找一些理由去解釋事情為何會這樣發生,但人甚至有能力根據已知的理據去推論事情將會怎樣發生。原因是世界上同時存在着正反兩種力量,它們之間的互為關係非常複雜,人根本不知道哪種力量,將會在今後主導事情的發展。
因此,即使是一個「盲毛」投資者,講起股市也可講得頭頭是道;他只是在解釋已發生的事情吧了,不難自圓其說。但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藉自己的預測能力去在股市賺錢,那即使是一個才高八斗的經濟學者,也可能一樣無能為力。
近月,全球股市又再大幅回落,很多人都把它歸咎為歐債危機所造成。但現實是歐豬多國的問題早已暴露,近期並未見有甚麼重大的新變化,為甚麼股市早不跌,遲不跌,偏偏在八月份才大跌?
很明顯,今次市場上有股相當大的力量,不約而同地突然把資金從股市及商品市場上抽走,轉而改持美元及美債,令那些與他們看法不一樣的人都損失慘重。
這時,人的情緒就會受虧損所影響,而轉向悲觀。當人們情緒悲觀的時候,看問題的觀點與角度也會跟着改變。由於正面的消息都不能解釋股票為何下跌,人們只好相信負面消息。人們為了減少損失,於是只好把手上的投資套現。當投資者都這樣做的時候,股價就會按投資者的預期自我完成。
由此可見,市場上的投資者大部分都不太理性;他們會為了避免股價上的一時損失,而接受千瘡百孔的美元與美債。他們其實只是一群羊,很容易被操弄。即使是那些專業的基金經理,大部分也好不了多少;只要大家看看他們最近的成績表,就知道所言不虛了。
那些認為股市有預測能力的人,其立論是基於股市的參與者是最為醒目的投資者,所以股市會走在經濟前面。但事實證明,股市的參與者亦不外是一群羊,他們自己在股市亦經常損失慘重,對經濟又怎會有預測能力呢?
2 :
GS(14)@2011-10-03 22:50:58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945b5be62d#p1599818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8&start=15#p1594941
文章由 hw » 週五 9月 23日, 2011年 9:35 am
股市係對經濟前景既預期, 而樓市就算係經濟實體最後一道防線.
股市好似option咁, 預期唔好跌左落黎, 但係基本因素真係無乜改變既時候, 就好快升返, 實體無乜變所以樓市無受影響. 以high gearing 既工具, 樓市其實相當illiquid, 所以要周轉都有排唔輪到佢, 賣股賣車賣紅酒賣LV賣身都好少要諗到賣樓先.
97年樓市跌得急, 主要因素係 gearing 好高, 記得果時d人係用 credit card 去落訂, 好多仲做埋95% mortgage, 所以樓價只要回少少就即入肉, 再加上減人工同凍薪, 咁就攪掂左.
03年沙士, 當時 gearing 唔高, 但係好多生意停左, 果期本來係復甦期, 慢慢有人入返場買樓, 點知又係周轉而要急急沽樓.
08年中國以外既地方周轉不靈, 但係呢邊無乜事, 借到平錢又有大陸水, 零售又好, gearing 又唔高所以樓市基本上無壓力
今日, 中國經濟肯定已經見頂, 國內資金緊但係對在香港樓市既資金似乎影響不大. 如果黃金週香港零售脫腳, 咁租金有機會見頂. 但係樓要大跌, 一定係周轉問題, 而相信個 trigger 就會係大企業減薪/凍薪.
3 :
GS(14)@2011-10-03 22:51:14文章由 rayray » 週一 10月 3日, 2011年 10:34 pm
股票只不過將一D價值好低既野 , 包裝到令令引人買。
所以當股價不停下跌 , 羊群如果仲睇住個包裝袋 , 係永遠唔會明白點解股價有跌無升。
就好似前兩日經過榮華 , 我見半價 $46 賣緊一個月餅 , 當呢樣野已經唔流行無人留意 , 仲有冇人願意用 $46 買一個蓮容包呢 :inv168_01:
仁超遠矣志明在懷主流大曬公道何來
1 :
GS(14)@2016-03-06 15:51:20http://waitbull3.blogspot.hk/2016/03/201633_76.html
:仁超遠矣志明在懷主流大曬公道何來
甲、
沒想到離港不數日,便相繼發生幾樁與《信報》和筆者有關的事,此中最意料不及的,當然是志明老弟病故。
在外地機場,收到女兒給她母親的電話,說「曹叔叔走了!星期天的事……。」到了候機樓,又看到數字報館的先後同事,包括前任和現任總編輯陳景祥和郭豔明給內子的相關短
訊。郭女士問筆者夫婦可會寫幾句哀悼的說話,趕不及回複便要匆匆登機;後來才看到《信報》隨後有個紀念曹仁超的專輯。
對筆者而言,「曹仁超」是個筆名,女兒嘴里的「曹叔叔」,是我喊了幾十年「阿曹」的曹志明。以傳統老套的說話,阿曹與筆者「相識于微時」,當年筆者是負責《明報》(晚報和日報)財經新聞版,對于有投稿人以「童體字」書寫的來稿,初不以為意,稍後細讀,才發覺其文字雖不老練,評論卻貼市、直率、富創意,並非人雲亦雲,甚有可觀;遂約他「飲茶」,哪知這位對市情及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頗為嫻熟的作者,竟是個言詞簡約、笑容靦腆,顯然是入世未深遑論老于世故的小夥子曹志明,和後來發福的長相迥異。四五十年前,由于市場需求不大,樂意為報章撰寫股市評論的人,屈指可數,志明正是筆者存心物色招納的人才……。
志明聰敏好學和勤奮(任勞任怨也許更貼切),很快成為「名筆」。事實上,招攬他成為「拍檔」,是筆者的明智抉擇,而志明對于他能夠與筆者共事數十年,亦有同感,那從他為《信報》二十五周年報慶特刊撰寫那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見之。他用曹仁超為筆名,廣為讀者所知,惟知道他還用思聰、鄭植林等名字撰稿的,未必很多;在工作上,志明對筆者的「無懨需索」,一直有求必應,他花開數枝的專欄筆墨,正是《信報》財經版贏來良好口碑的基礎!
共事三十多年,志明和筆者在工作上可說合作無間,他的名堂響了之後,亦從無主動提出這種那樣的回報要求,無論參股、分紅、「分房產」以至賣股權,都是不「加」意見便笑瞇瞇地喜而納之。正如當他秘書二十多年的鄺女士說︰「曹Sir大方不計較,很易相處……。」和他共事的同事,見過面、談過話的讀者,相信對此都有同感;其隨和與友善,亦反映到他與財經版的「後勤小組」(研究部門)的長期合作愉快上。
《信報》股權于二○○六年年底分階段轉手,筆者退出報社,只寫專欄;志明留任,保持其全神投入工作的固有作風和熱誠,與新班子如魚得水……。
在新公司「打造」下,以寫「日記」享盛名的老曹,很快便從「投資者」的身份變為洞明財勢股市的「民間股神」,現身論壇、出席講座、大量出書以至登台做戲、宣傳走埠,八寶盡出而應付裕如,其長女悼念乃父的文章說他「一生精采豐富」,一點亦不誇張。而這連串的推廣宣傳,因為形象鮮明叫座,不但對報館有利,亦令阿曹躊躇自得、沾沾自喜。忘我地投入「股神」的角色,畢竟與伏案寫文章只要勤奮動腦筋的代價不同,變成公眾人物,曹志明豈會全無付出?事實是,無論在體力上、精神上以至言詞間,阿曹都有「透支」甚至「超支」的痕跡。期間筆者發覺阿曹談出身、說舊事,不少都與筆者過去認識數十年的曹志明大有出入!
「股神傳奇」愈推愈高的一些「離地奇談」和「無中生有」,不免包含若幹與《信報》和筆者有關的舊事,不盡不實的誤傳,一再發生;筆者和內子不得已的事實澄清,在不解內情的旁觀者尤其是好事播弄者看來,便是幾十年交情一朝斷!
工作投入、演戲入戲,那是阿曹過去一直引以為傲的本色,可是切實人生與虛應故事的交織糾纏,真假里外關系的遠近親疏,令三十多年交好共事的善緣變得不實不在。
在外地聽到阿曹的死訊時,還能思潮起伏,回首舊日瑣憶;回港看到訃聞上不只是括號內的曹仁超而是曹志明時,方切實感到老友大別,一念俱往矣,只覺痛惜!
乙、
大約半年前退出公民黨、辭去立法會的前議員湯家驊,其留下的空缺,在去周日舉行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回歸公民黨,由年輕一輩的楊嶽橋補上。
新界東是一個大選區,範圍包括人口密集的將軍澳、沙田、大埔和上水等;區內住民的「階級」代表性均勻,登記選民接近一百萬,雖然補選議員的任期只有半年,可是參與角逐的卻有七位之多。選舉當日,共有四十多萬選民投票,代表泛民勝出的楊嶽橋(公民黨)與未能入局的梁天琦(本土民主前線)分別獲十六多萬及六萬余票;打響建制派旗號參選、聲勢看似浩大的周浩鼎(民建聯),得票十五多萬,僅以約一萬票敗陣。得票對比,建制與泛民是四六之比,相對激進的本土民主前線,由于得到六萬多票而變為「大有來頭」,舉起了「三分香港政治版圖」的大纛,給很多人帶來新鮮的解讀。
補選前夕,港人對立法會的長期拉布,感到厭煩和疲累;不少人尤其是親建制派,認為癱瘓議會正常運作,費時失事、浪費資源、拖累民生,這種想法特別是親建制的傳媒就此大做文章、口誅筆伐,加上農曆年初二淩晨旺角那場警民沖突暴力過甚,令人擔心會削弱泛民特別是激進反對派的群眾支持,讓建制派坐收漁利,奪走制衡立法會的關鍵性一席,就此破解泛民在分組點票中僅余的否決權力,加上高速剪布的「蠻力」,改動商議提案的先後次序,近乎修改《議事規則》的「立法話事、通行無阻」,便不難達致。
一般人雖然討厭拉布,可也明白當前特區政府管治失序,政事亂作一團,權力建構的機制蹺蹊,缺乏均衡,是議會人事兩極化和政府「多行不義」的主要原因。建制派盲撐政府,反對派的提議,不管理由多麼充分、「貼地」,因而永不「出頭」。從這次關鍵性一席的補選結果看來,選民是寧願忍受反對派繼續拉布,亦不願見制衡力量進一步萎縮!眾目睽睽,政府對建制派的權力傾斜已嫌過分,少數派的合法否決權怎能輕忽?楊嶽橋勝出,立法會議事制衡機制才不致報廢。滿肚密圈、別有懷抱的湯家驊退出公民黨,該黨曾予人以花果飄零的印象,非常明顯,楊嶽橋當選對公民黨以至整個泛民陣營是一支強心針,顧全整體泛民力量的有心人,應更珍惜一些過去不屑一顧的合作空間和機會,令泛民力量不再那麼分散。
未來半年,面對高鐵的超支撥款、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推動與「網絡二十三條」重推(?)等,政府與建制派可說「頭大如鬥」,一籌莫展的特區政府,可有扭轉乾坤的板斧?民建聯的周浩鼎在敗選後發表了一些「罪己」的話,諸如未夠努力、知名度低和啟動選舉工程太遲之類,只要看一看補選過程和其他參選人,便知周氏所言空泛虛弱。本來,以建制派的聲勢和資源,周浩鼎當選的機會不低,結果卻是無功而回,不僅輸給楊嶽橋,就是要和平革命的梁天琦落敗卻是贏滿信心,其得票為總投票率一成半強,如此氣勢,令助選資源充沛、後援部隊強大的周浩鼎,顯得多麼軟弱乏力。梁天琦一句「主流唔系大曬(主流不能決定一切)!」大快人心;反觀周浩鼎那句「行正路」,人們聯想的是行事無方、徇私不正的特區政府,不免要問究竟是哪門子的「正路」?「舍正路而弗由」的楊、梁二君,顯然一人贏得漂亮、一人雖敗猶榮!
What we are reading:生命從何來?
1 :
GS(14)@2016-12-18 10:53:46我想每個人都總有一刻會思考過:生命從何來?然而,這千古懸案是偶然還是宇宙定律下必然發生,時至今日生物學家也無法解釋。生命的演化並不容易,而最初的生命誕生更不簡單。現今的主流學說認為,地球誕生後數百萬年,各種氣體與物質的構成仍處於不穩定狀態,在互相影響之下形成更複雜的混合物,加上外太空隕石帶來新的元素,令地球在約40億年前出現第一個原始生命。這些單細胞生物基本上在幾億年間,仍然維持原核型態,但突然間一次僅有的大躍進,令生命出現前所未見的複雜性。不過,由最後共同祖先(LUCA)分化出細菌與古菌,到更複雜的真菌、動植物等都有同一樣的元素組成。由單一細胞最終演變成不同生物,英國生物化學家Nick Lane在新書《The Vital Question:Why is Life the Way it is?》(中譯:《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認為,答案在於「能量」──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代謝與存活皆需要耗費相當多的能量。舉個例,單細胞生物只用2%的總能量去複制DNA,但消耗80%能量合成蛋白,這是因為細胞很大部份成份是蛋白質,而且非常昂貴,一個蛋白質就可能由上百條胺基酸組成多啲鏈,而蛋白質會不斷耗損而不斷複製。
Nick Lane在書中結合此前生物化學界對能量轉換的研究與自己的見解,討論生命起源、演化,同時加深我們對於「活着」與「死亡」在生物意義上的見解。他指出,複雜生命沒有一個特定的天擇過程,而演化不純粹由環境及基因影響,細胞與物理結構限制同樣重要。提到病毒,很多學者都覺得它們並非生物──沒有新陳代謝,只靠宿主的能量複製自己,根本不符合生物的傳統定義。Nick Lane認為新陳代謝當然是生命必需的,但換個角度,人類以至其他生物也像病毒一樣,是環境的寄生蟲依靠周邊環境,食肉食素、吸入氧氣;將我們從環境隔離,頭上纏一個膠袋,我們早就一命嗚呼。
Nick Lane又在最後一章花了不少篇幅討論自由基與抗氧化物,如何影響細胞生產能量。現時還有不少健康資訊網站或雜誌仍批評自由基是令DNA突變之物,括高抗氧化物「解藥」的地位,能抗衰老及防止自由基作惡影響健康。
Nick提醒,學界早就有大量研究否定這個五十年代發展出的理論,亦有研究顯示很多長壽動物身體製造抗氧化物的酵素含量非常低。他指細胞中的發電站線粒體(mitochondria)也會製造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確實會導致DNA突變,但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問題。相反,服用大量抗氧化物才會帶來反效果,減低身體製造能量的速度,甚至令你「死快啲」。雖然本書最終沒有提供「生命從何來?」的完滿解釋,但至少提供了線索讓你繼續追尋答案。小肥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18/19868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