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財政部表示,從2014年7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上增加15元。 (新華社/圖)
養老金都漲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保險上調至7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再度上調10%,實現“11連漲”。
1月14日,人社部發布《關於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通知》,從2014年7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上增加15元。
提高標準所需資金,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此次增加的基礎養老金金額,不得沖抵或替代各地自行提高的基礎養老金。
這是自2009年我國啟動新農保試點以來,我國首次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2009年我國啟動新農保試點,當時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2011年,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在全國層面試點推行。去年,新農保和城居保實現並軌。
值得註意的是,不同地區財政能力及對老年人關懷力度不同,其基礎養老發放金標準也各有不同。據《每日經濟新聞》梳理,目前領取水平居於全國首位的是上海,其基礎養老金的月發標準已經調整到540元。北京、天津的基礎養老金發放標準也分別提高到了430元和220元。與此相比,安徽、江西等5省份基礎養老金多年未變,仍保持每人每月55元的國家最低標準。
另據新華社消息,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從2015年1月1日起,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預計將有近8000萬退休人員受益。
到2014年底,經過“十連漲”,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年均增幅超過10%。
此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將再次提高60元,達到人均380元。個人繳費標準提高30元,達到人均120元。新增資金重點用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對於今年被裁員的香港金融業人士來說,前途也沒有那麽黯淡,海通國際正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呢!
海通國際是內地大型券商海通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據彭博社報道,海通國際正在香港招攬被外資行裁掉的金融從業人員,其中包括渣打前全球股票業務部門的員工。
海通國際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湧1月22日在香港接受采訪時告訴彭博新聞社:
那些近期被外資公司裁掉的人員正是我各業務部需要的人才。如果他們都是最好的,我們可以錄用100人,但是如果都不合適,我們可能一個人也不會招。
更加嚴格的資本監管使得部分競爭對手不得不縮減開支、進行裁員。華爾街見聞網站1月初介紹過,渣打銀行將退出全球股票業務,導致亞洲區裁員超過200人。渣打要退出的業務包括現貨股票業務、股權資本市場業務和股票研究業務。
去年海通國際利潤大增至少50%給予了林湧雇傭更多投資銀行家和研究人員的機會。此外,中國券商還充分利用了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的優勢, 在港上市/增發融資,實現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海通證券在去年12月份宣布,計劃通過增發19億股H股融資約39億美元。一周後,中信證券也宣布了增發H股的計劃,發行融資規模至多為55億美元。
林湧還表示:
我們很想與市場上所有可接觸到的金融業人士進行對話,我們行動十分積極。
據海通國際發言人Mimzy Si介紹,除了經紀部門外,該公司去年新雇傭了近20名員工。現在這些業務部門總人數達到了120人左右,分散在企業金融、資產管理、FICC、結構性金融產品和股票衍生品部門。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海通證券去年12月發布公告稱,海通國際正與葡萄牙Novo Banco進行磋商,以期就可能收購 Novo Banco 擁有的 Banco Espírito Santo de Investimento,S.A. (即聖靈投資銀行)的全部股本而訂立買賣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外長會議決議草案顯示,歐盟或將去年三月開始的對俄羅斯的制裁延長6個月,並將在制裁名單上加入新人,以及準備采取新制裁措施。
歐盟國家外長將於本周四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談話,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再度升級的沖突。
“鑒於局勢惡化,委員會同意延長2014年3月開始的對目標個人及機構的限制性措施,因這些人或機構威脅或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延長時間直到2015年9月。”路透援引本次會議的決議草案顯示。
草案中還表示,“此外,呼籲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及歐盟委員會準備在一周內提交新增名單,”
“歐盟外長委員會將密切關註形勢進展,並采取相應的行動。本委員會要求歐盟委員會和EEAS進行進一步準備工作,特別是更多限制性措施。”
2014年3月17日開始,歐盟已將俄烏兩國的近百人與數十家機構與企業列入制裁名單,對他們實施資產凍結和禁止入境等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天中午出現在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樓下拉橫幅的營銷人員,是否真如其橫幅上所言,屬光大銀行的員工呢?
《第一財經日報》從一名營銷人員處獲悉,他們其實是某第三方勞務機構的派遣勞動者,合同類型屬於三方用工合同,並非光大銀行在編員工。而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稍早些在對本報的采訪回應中亦用“上海分行部分信用卡營銷人員”而非“員工”來定義。
上述營銷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他們和第三方勞務簽署的勞動合同是兩年或三年期的,但是未期滿就遭到了勸退,此外也有部分人員被“扣了工資”、“有一個金沒有加”。據其稱涉及營銷人員達六七十名。
不過對於被勸退的原因,該人士只稱“不知道”和“無端開除”。
本報另向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方面求證勞動關系和涉及人數,該行暫未回應。
事實上,不少銀行信用卡部門都對營銷端采用外聘勞務模式。
對上述事件,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方面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回應稱,這些員工“對將信用卡逾期率納入營銷人員考核標準表示不滿”。換言之,這些員工營銷出的信用卡逾期率不達標準。
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方面表示,除了數量考核,還將逾期率作為考核標準之一,對於逾期率超過一定標準的營銷人員采取暫停營銷信用卡、協助催收、確認不勝任崗位直至勸退等措施。
該行並稱,接下來會進一步與相關營銷人員溝通,妥善處理相關問題。
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發卡銀行應當建立信用卡營銷管理制度,對營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登記考核和規範管理,不得對營銷人員采用單一以發卡數量計件提成的考核方式”。
本文轉載自一財網,作者張流常,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佳兆業”,01638.HK)的一系列風波就此告一段落了嗎?沒有人可以打保票。
根據知情人的舉報和工商資料顯示,佳兆業當年在四川的發展背後,和周永康之子周濱的商業夥伴吳兵有著密切的聯系。
掘金爛尾樓
歲末年初,佳兆業陷入債務和人事動蕩。去年12月10日晚,佳兆業突然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創始人郭英成因健康原因辭任董事會主席及該公司授權代表等一系列職務。
2015年1月1日,佳兆業公告稱,未能償還匯豐銀行4億港元的融資貸款,雖然時隔幾天後匯豐銀行豁免了佳兆業提前還款的責任,但佳兆業早已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債務風波。其間,該公司在深圳等地的多個項目被“鎖定”,一度有20多家金融機構“討債”。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1月30日從佳兆業內部人士處獲悉,融創中國(01918.HK)將全面接手郭氏家族在佳兆業的約49%股權。2月2日,佳兆業公告稱,金誌剛已辭任公司行政總裁職務,但會留任公司執行董事。這是佳兆業確認融創中國接盤之後,首個辭任的佳兆業高管。
2005年至2010年間,既是郭英成和佳兆業發展的黃金期、機遇期,也是郭英成本人遭遇司法風險最大的時期之一。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佳兆業“爛尾樓專業戶”的綽號傳遍江湖。近日,《第一財經日報》曾獨家披露,因為廣州中誠廣場收購案,佳兆業前董事長郭英成曾向 廣東省高級法院執行局原局長楊賢才行賄100萬港元。楊賢才因受賄罪身陷囹圄之後,郭英成卻置身事外,未受到任何追究,反而成為當年“中國最大爛尾樓”收 購案的獲益者。
轉戰四川
2010年,佳兆業時任總裁黃傳奇對媒體表示:“佳兆業確實做過一些爛尾樓項目,做得很漂亮。但現在我們不做了,爛尾樓搞一個三四年,一幫人陷在里面,而且天天打官司,這不符合佳兆業上市後的定位。”
黃傳奇同時解讀了佳兆業此後的戰略調整,“拿地”的重點將放在地級城市以下,其中就包括四川。實際上,佳兆業在四川布局已久。
四川佳兆業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佳兆業”)於2007年5月在成都錦江區成立,主營範圍便是房地產開發經營,註冊資本1000萬元。佳兆業旗下的佳兆業集團(深圳)有限公司為四川佳兆業唯一的法人股東,投資1000萬元。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四川佳兆業如今還是四川另外一家公司——四川天姿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天姿”)的大股東。
四川天姿成立於2006年9月,目前這家公司的法人股東有兩個,除四川佳兆業之外,便是外商投資企業香港安信亞太有限公司(下稱“安信亞太”)。安 信亞太的實繳出資額為600萬元,占比30%;四川佳兆業分別在2006年9月和2008年4月出資400萬元和1000萬元,占比70%。
四川天姿一度是成都乃至整個四川房地產業的佼佼者。
在四川媒體刊登的“2009年四川房地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四川天姿位居第13名。排在它前面的有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四川雅居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花樣年實業發展(成都)有限公司等企業。
神秘商人
據報道,四川天姿的前身起自神秘四川商人吳兵。有媒體報道,天姿置業曾和四川佳兆業合作開發項目。據多家媒體報道,吳兵和周永康之子周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一財經客戶端記者此前從權威渠道獲知,周濱已於2013年12月1日被有關專案組帶走。另有媒體報道稱,吳兵在此之前已經失聯。
公開報道現實,2001年,吳兵的公司開始進軍四川房地產行業,成立中旭投資有限公司。彼時,周永康正是四川省委書記。多個消息源表明,周濱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開始進入四川,並與漢龍集團董事長劉漢等人相熟。有跡象表明,周濱與吳兵或許正是在這時期相熟。
在此之後,與劉漢相仿,吳兵的事業發展也如日中天。吳兵不僅在四川成立了多家公司,其觸角也伸向了北京,範圍是石油系統。工商資料顯示,北京中旭陽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控制人便是周濱及其家人,與吳兵所控制的“中旭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有了這幾層若即若離的聯系,佳兆業的一些業務發展也不斷引發外界聯想。
2005年,佳兆業開始介入中誠廣場收購案,隨後成為最後贏家;2008年,楊賢才事發,在隨後的判決書中,指明郭英成行賄楊賢才100萬港元;2009年,佳兆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郭英成未受楊賢才受賄案影響。
在楊賢才的判決書中顯示,另有一家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曾向楊賢才行賄600萬港元,最終該企業因單位行賄罪被判處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因行賄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
郭英成雖然行賄數額為100萬港元(在2008年,楊賢才獲知中紀委正在查辦中誠廣場收購案中存在的問題,委托郭英成親屬將上述款項退還),但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與600萬元一樣均屬於“情節特別嚴重”,卻因何沒有毫發無損呢?
眾多疑問,隨著官方和司法機構更多案情的披露,將逐一浮出水面。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強調,周永康大搞權錢、權色交易,嚴重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帶壞了一批幹部。不僅要深刻反思周永康案的沈痛教訓,而且要徹底肅清周永康案造成的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月6日,消防人員在惠東縣的火災現場工作。2月5日13時51分,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街道辦惠東大道義烏商品城四樓倉庫發生火災事故。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圖)
據中新網報道,2015年2月5日13時51分,廣東惠州市惠東縣義烏小商品批發城四樓發生火災事故,當地進行了連續15個小時的連夜救援,於6日早上5時左右開始清場。
新華網報道,廣東省惠州市相關部門6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目前此次事故估計已致超過17人死亡,另有1名消防官兵受重傷。火災發生後,惠州消防支隊立即調派6個中隊20輛消防車、120名消防官兵趕赴現場。
6日0:50分,惠州官方召開了當天的第三次新聞發布會,通報控制了義烏小商品批發城市場部經理劉向標、影院推廣部副經理溫顯煌、批發城合同部員工盧菊香、曾子健等9名相關人員。
涉事商場為惠州市惠東縣義烏商場,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總建築面積15000平米。其中,一至三層經營餐飲和日用百貨,四樓為電影院和倉庫,著火部位位於四層中庭附近。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一樓開商鋪的羅先生介紹,5日13時30分許,他突然看到商場天井冒出火光,他在4樓有一個倉庫,立即報警。此後他看到有人從樓上往下跑。他有小孩在1樓玩耍,他找到小孩後離開現場。
在3樓經營商鋪的李先生介紹,當時他在4樓的一個朋友前往大樓東側上廁所,不料看到在廁所附近的倉庫著火了。“4樓這個朋友很快跑下來了,離著火點近的都沒事,按理隔得遠的人應該跑得出來”。
5日20時30分,惠東縣委宣傳部通報:截至19:35,大火已得到控制,目前已救出3人,據目擊者稱,仍有10余人被困並失聯。
20時50分許,惠東縣人民醫院ICU病房外,被救出的傷者之一王翠玉的母親介紹,女兒說廁所里面滿滿的人,他們在里面也有防護措施。她出來時往身上淋了水,全身濕透。20時55分,惠東縣人民醫院ICU病房一名醫生稱,王翠玉有恢複意識,但當晚應出不來ICU病房,仍在搶救。
5日,關註這一火災的惠州市民均關心,為何截至晚上11時,消防官兵未能強攻進入4樓廁所。惠東縣委宣傳部對此通報介紹,4樓大部分過火,“該商場存在坍塌危險”,“此前消防官兵已組織三次強攻”。廣東省消防總隊人士則介紹,“不是沒強攻,攻到3層,發現4樓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
5日晚9時28分,惠州巿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達文:市消防支隊多次組織強攻未果,困人廁所沒有窗戶,外墻難以打穿。
據中新網報道,5日深夜12點左右,當地調來一臺大型的長臂挖掘機砸墻,挖掘機清理掉了外面懸掛的廣告牌和外層建築,並在墻上鑿開一個大洞,約淩晨2時許,消防員對鑿開的大洞進行噴水降溫,10多名消防員全副武裝進入現場,立即展開搜尋幸存者。
淩晨3時40分左右,天開始下起小雨,救援人員再次進入火場,至4時30分左右,現場陸續有消防車撤離,隨後醫護人員擡著擔架進場。
據前述南都報道,惠東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長方少宏5日晚向市長麥教猛匯報介紹,該商場20天前檢查過,其沒有消防隱患問題。
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如今,卻有超過三萬五千名醫事人員連署反對這項立法,他們在反對什麼?還有更好的解決機制嗎?
撰文•郭淑媛
五月一日,在勞工上街頭遊行爭權益的同時,臉書上有許多包括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醫事人員,紛紛手舉寫有「我是××師,我反對衛福部版本的『醫糾補償法』草案」的紙張打卡,形成特殊的「網路遊行」。
這項由醫事人員組成的「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發起的活動,主要是反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立法。醫勞盟自四月二十六日展開網路連署,已有超過三萬六千人參加,另有網路公民在民進黨「Open DPP開放中常會提案平台」發起「立院黨團立即阻止醫糾法草案通過,待社會各界有共識後再議」的連署,也在八天內達到一萬人門檻,成為平台二月開站以來,第一個跨過門檻的提案,將送民進黨中常會討論。
補償制度最爭議
效應難預期 初審就過不了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糾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醫師不敢走高風險科別,但如今,為何醫界反對聲浪如此大?
立法院於二○一二年即開始審議醫糾法草案,一四年五月底初審通過,由於爭議太大,一直未進入二讀會。因立法院將於一六年二月一日換屆,衛福部擔心法案「屆期不連續」,得重走一趟程序,故近來積極協調醫事與消費者等各團體,讓討論聲浪再起。
醫糾法草案分三部分,其一為醫療糾紛非訟化處理機制,即醫糾發生時強制進入調解程序,在各縣市醫糾調解委員會調解與鑑定,若無法達成共識,再提起訴訟。其二為預防再錯機制,包括醫療事件通報與調查、醫糾原因分析等。
不過,最受爭議的醫療事故「補償」制度,在立法院委員會初審即未通過,目前仍是眾矢之的。草案設立醫療事故補償基金,補償以審議決定時「無法排除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之因果關係為限」,衛福部原意是為了在醫糾無法歸責於病人或醫事人員時,由主管機關辦理「不責難補償」,規畫基金來源政府公務預算以三○%為上限,其餘七○%除由公益彩券、菸捐、健保支付一部分,再由全體醫界負擔三○%。
但以醫勞盟為首的醫界基層人員質疑,即使沒有過錯,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每年仍須繳納補償基金,且病家領到補償金後,仍可繼續對醫療人員提告,無法達到減少訴訟目的。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指出,這項立法原本要減少醫療糾紛,立法後卻會變成增加糾紛,未要求釐清真相、不管有無過失都可補償的設計,會造成病患或家屬動輒申請補償,不但增加道德風險,也讓醫病關係更惡化,防禦醫療會更嚴重。身為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張志華憂心,住在急診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原本家屬會選擇善終,但若立法通過,一定會要求急救到底,沒救活可以申請補償,違反立法初衷。
「醫糾法草案規定先看因果關係,也就是要鑑定,但連訴訟都難以認定責任,衛福部憑什麼來認定因果關係?草案的精神還是在責難醫療人員,說不責難是騙人的。」張志華說,因此要求先擱置立法。
醫師陳豐偉也質疑,醫糾法草案核心是「因果關係不明」,若立法通過,接下來會發生:有些原本無意告醫師的病家,為了申請補償送件,被補償審議會發現有疏失,要求醫師負擔賠償金;想告醫師但覺得可能告不贏的病家,先送補償,若補償通過,就以「因果關係不明、醫師可能有責任」要求醫師另外再賠錢。
「如果醫療事故單純是機率問題,應該所有人一起承擔,要醫界承擔基金來源三○%是什麼意思?而且民眾拿到補償金若提告也不一定會歸還,脫產就可以了。」太陽花學運核心人士、醫師柳林瑋說。他認為,修改《醫療法》,讓醫師故意過失之外的醫療糾紛去刑化,才能直接解決問題。
缺乏共識陷兩難
多數人擔憂 產科試辦成功目前所有醫療糾紛都是過失賠償,補償基金放寬到無過失也賠償,原意是希望減少漫長的醫療訴訟過程對醫師折磨,因此,並非所有醫界人士都反對醫糾法立法。
婦產科醫學會過去三年實施生育救濟試辦計畫,根據衛福部資料,產科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數自試辦前一年(一一年)的三十件,降為平均每年八.五件,已大幅減少七二%。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三年下來救濟金共花了一.八億元,具體效果是目前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收率達九成以上,「若醫糾法無法立法,將積極推動產科獨立立法。」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指出,目前立法陷入兩難,部分醫事人員希望不給錢又要降低訴訟,但要避免被告,補償金是一作法,而訴訟權不應被限制,不能要求拿到補償後不能提告。醫療錯誤發生,在政府與社會已負擔部分基金前提下,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卻想迴避他們在「系統性錯誤(如醫療機構因組織、設備等結構性問題導致不良後果)」中所應負擔的責任,有待商榷。
對於醫界反彈聲浪高張,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建議,可思考切割處理,醫糾非訟化處理機制與預防再錯機制都很重要,可先立法,再來好好溝通補償機制,什麼情況才可動用補償基金,應更細緻化設計。
根據研究,台灣醫師被定罪率是世界第一,醫糾法立法想要解決的,是這個長期問題,社會各界都應面對,進而解決爭議;否則問題懸而未決,對醫病關係發展十分不利。
這些國家,也實施「醫療事故補償」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紐西蘭「無論過失補償」,已幾乎全面取代醫療疏失訴訟
法國、比利時
以醫療疏失訴訟為主,同時採用「無過失補償」
資料來源:醫師陳豐偉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7月23日,中國移動對近日的降薪傳聞終於有了官方回應。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中國移動發言人表示,目前,中國移動正積極研究制定全集團整體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不會層層降薪,本著薪酬與效益掛鉤的原則,薪酬將適度向一線人員傾斜。
發言人並沒有回應具體降薪幅度真實與否,只是稱“薪酬改革是中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中國移動認真貫徹《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前期已經完成集團公司負責人薪酬改革”。
但有中國移動的工作人員表示,“降薪消息是肯定的,但是怎麽降還沒收到通知。”
此前,據財經網消息,中國移動在7月22日的年中總結會上公布了降薪方案。方案顯示,中國移動二級正以上官員年薪將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員薪酬降40%,處長一級管理人員降20%。報道稱,中國移動的本輪降薪範圍在處長以上層級,並非之前所傳的各級同等比例降薪。
據南方周末網消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於今年1月正式實施,方案明確將企業各項業績指標與企業考核等級以及工資總額掛鉤,企業工資總額增幅不得超過效益增幅,效益下降的企業工資總額必須下降。
其中首輪薪酬改革涵括了72家央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組織部門任命負責人的53家央企,以及金融、鐵路等19家企業。改革後,央企負責人薪酬結構將從基本年薪加績效改為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加任期激勵收入,總收入不超過在職員工平均工資的7-8倍。
據了解,中移動2014年凈利潤為1093億元,同比下降10%;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凈利潤238.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6%。
對於降薪可能引起業務骨幹離職的說法,資深電信觀察家項立剛對北京晨報分析稱,運營商高管的薪酬要遠低於互聯網、設備商甚至手機商。比如同樣北郵畢業,進運營商的年薪能拿到60萬已經是極致,而在華為可能已經超過100萬。加上外界更優厚的待遇和更自由的發展空間,這些中堅力量可能會想著“走出去”。
某運營商人士表示,近一年來公司不少中層離開。近期,擔任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黃曉慶、以及市場部副總經理徐剛、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何寧等已提出離職。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降薪會導致一部分員工離開,但這有利於降低整體運營成本,讓運營商擺脫大企業病,規範高管不合理的高薪問題。且目前三大運營商都有內部創業計劃,鼓勵員工創業,部分員工甚至可以在創業失敗後重申進入原來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此輪央企降薪中,三大運營商副處級以上幹部可能都涉及,保守估計人數均在4000人以上。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僅中國移動員工(包括正式員工和派遣工)數就達到57萬,兩年多來這一數據或已近60萬。如果從副處級以上幹部實施降薪,雖然三大運營商副處級以上員工具體數量未公開披露,但無疑將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
|
||||||
希望以後的台灣餐桌,也能繼續嘗到本土野生海鮮滋味? 專家與第一線保育人員呼籲,科學護漁、支持執法、培養海洋公民精神,這三件事不能再等! 撰文•何欣潔 四面環海的台灣,竟出現主要漁獲量歸零的警訊! 同樣身為漁業重鎮、民眾一樣愛吃海鮮,為何阿拉斯加的漁業得以生生不息,台灣卻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對於過度捕撈危機幾乎束手無策?想要年年有野生海魚可吃,海洋政策不能再空轉。 今年二月掛牌上路的「海洋事務委員會」,已改善過往各海洋主管機關權責不一的困境,新官上任,應盡速落實科學護漁、支持前線執法,民眾也該扛起「海洋公民責任」,讓台灣海洋恢復生機。 解方一 憑科學數據說服漁民進行海洋基礎調查 捕撈限額不再「喊樂透」許多專家都想索取完整的台灣海洋資料,作為研究與倡議的工具,但與主管機關交涉的經驗,令所有人灰心不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向《今周刊》抱怨,「拒絕我們的理由千奇百怪,從研究成果尚未發表、敏感保育物種不能公開、資料的智慧財產權有爭 議,甚至是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怎麼說就是不願公布詳細的漁業統計資料。」目前學者據以研究的漁業資料,多數是由漁民自行填寫,雖然仍能觀察到大致的 變化趨勢,卻與真實情形有所出入,更缺乏完整持續的海洋經濟基礎統計資料,要用來制定有效的漁業政策時,捉襟見肘。 缺乏科學根據的禁捕政策,讓保護區的捕撈限額數字形同「喊樂透」,一點也無法讓漁民服氣,遑論誠心遵守休漁規定。 一名東北角的漁會總幹事透露,漁業署數字亂喊,「早就被漁民看破手腳。」以近年來熱門料理「飛魚卵」為例,根據經驗,過往飛魚卵的產量多落在六百到一千噸 左右,漁業署卻訂出年捕三百噸的限量政策,讓漁民紛紛質疑:「為什麼是三百噸,不是五百噸、七百噸?有確實調查飛魚族群數量嗎?如果沒有,要人乖乖遵守保 護區、休漁規定,很困難。」台灣少數成功的保育魚種,每日限捕二○九公斤的東港櫻花蝦,就是科學護漁的最佳案例。被稱為「櫻花蝦之父」的水試所前研究員陳 守仁,精準計算櫻花蝦的最適漁獲量,才讓漁民服氣,「漁民對大海最熟悉,要說服他們,就是要拿出專業數據!」解方二 前線執法有後盾升級漁船監控設備 官方態度更有魄力浩瀚無邊的海洋,最容易成為執法死角,阿拉斯加為了解決非法捕撈的問題,要求每一艘漁船都必須裝設VMS(漁船監控)系統、讓觀察員隨船 監督,甚至規定「騷擾觀察員」者必須負刑事責任。 對照台灣沿近海漁船多數未強制裝設VMS系統、執法人員必須承受恐嚇與民代「關切」壓力,連巡邏船隻都要向民間租借的窘境,漁業保育成果不如阿拉斯加,並不令人意外。 「人家上了外太空,我們卻還在殺豬公!」曾經遠赴挪威、美國阿拉斯加考察的共生藻協會理事陳盡川,發出了無奈的評論。 「很多同仁都有守護海洋、和漁民溝通的熱忱,只要長官、社會願意添購必要設備,重點是支持我們嚴格執法,態度不要搖擺不定,民代不要太『關心』,前線士氣就不會被打擊!我們相信,海洋保育還是大有可為。」保七總隊第七大隊南方四島小隊長蕭再泉信心滿滿地說。 解方三 推動餐桌上的革命公民意識抬頭 發揮「抵制魚翅」精神自二○一三年「洪仲丘事件」開始,「公民覺醒」就是台灣社會最夯的口號,是否也能成為守護海洋的力量? 海洋公民基金會理事吳雙澤樂觀地舉例,以社會運動方式拯救海洋,台灣人早已有成功的小革命經驗:「就是現在年輕人婚宴時,幾乎都強力抵制魚翅!」而觀察阿 拉斯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以健全的商業模式支撐生態保育的理念,消費者願意多花錢購買永續認證的漁獲,也抵制來路不明的水產品。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資料顯示,即使在嚴格的捕撈限制之下,阿拉斯加漁業仍為當地帶來一年近十九億美元的收入。 阿拉斯加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從小培養「從餐桌保護海洋」的海洋公民文化,減少漁獲捕撈量,並不必然使漁民收入降低。 亦即,除了嚴格執法之外,「消費者學著了解海洋,搞清楚現在什麼魚該吃、什麼魚不該吃,建立永續漁業的良性循環,才能確保台灣年年有魚。」邵廣昭語重心長地說。 讓海洋永續發展,政府與社會大眾,都有必要加把勁! 同樣護漁,一個被毆、一個受保障——兩國海洋永續政策與環境比較台灣 美國阿拉斯加州部分巡邏艦艇須租用 執法設備 巡邏艦艇、直升機人工登記、雷達掃描 漁船監測系統 每艘漁船配備VMS(漁船監控)系統執法人員常被民眾恐嚇或民代關切,甚至遭暴力毆打 執法情形 每艘漁船配置觀察員監督,騷擾、威脅觀察員可判處六個月徒刑或罰款13萬美元不夠了解海洋生態,常因追求美味而吃下族群瀕危魚類 消費者意識 漁業教育從小做起,消費者支持永續漁法認證產品 整理:何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