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渣打謝雯:粵港澳大灣區引領開放創新,機遇呼之欲出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外資銀行對這一歷史機遇給予高度關註,也希望能進一步參與其中。

外資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熱議中紛紛行動起來。今年5月,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外資銀行“粵港澳灣區行”系列活動,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26家外資銀行深入走訪、實地調研。7月中旬,渣打銀行在深圳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研討會。

會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商業銀行部總經理謝雯博士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謝雯博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產業互補、產業融合,同時從CEPA開始,民間的、企業的、金融的互聯互通就已經在進行了。現在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從政策上獲得更多支持,這是世界上其他灣區不具備的更得天獨厚的條件。

開放和創新的歷史機遇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作出重要指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世界上幾大知名的灣區,如紐約、舊金山、東京、倫敦等,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中常常被互相比較。相比於其他灣區民間、自然形成的屬性,謝雯博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支持是一大優勢。“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來說,沒有政府的扶持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一輪發展,改革開放的最初10年,深圳地區率先發展起來有經濟特區政策的助力,第二輪是CEPA促使了與香港的互聯互通,現在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所以每一次發展都有政策的助力,前途不可限量。”

謝雯博士認為,人口紅利也是不可忽略的優勢。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約為6800萬人,預計未來5-10年能達到1億人口規模。今年博鰲論壇上,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預計將達到中國人口的10%。

謝雯博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總結起來是開放和創新,整個大灣區是粵、港、澳三地的融合,讓我們跟世界更近了一步,有新的思維、思路進來,也要面對新的挑戰,這是推動創新的助力。

今年4月,渣打集團CEO溫拓思訪華期間曾對媒體表示,開放有多種形式,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開放和互聯互通,包括允許資本雙向流動。另一方面是允許跨國公司進入到中國市場獲得更多的牌照,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外資金融企業對本地金融企業的投資領域、持股上限。

在謝雯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當前62%的儲備貨幣是以美元計價的,貿易結算至少是70%以上,因此要強盛起來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試驗田,可以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市場,讓人民幣國際化走得更快、更穩。

謝雯博士希望,渣打作為一家外資銀行能夠參與其中,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政策有所貢獻。

第二個機遇是打造智能制造業和原創科技基地。做到這一點,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儲備。謝雯博士在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中發現,人才的互聯互通引發關註,包括把香港在內的整個灣區打造成一個培養、儲蓄、集散人才的一個大的環境,更好地推動經濟的原創性,保證經濟的產業升級。

謝雯博士表示,如果要保證創新的發展,作為生產力推動經濟,需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粵港澳大灣區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土壤。“我覺得在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更加旺盛,擁有進一步把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更加細化、實際化的土壤和需求。”

第三是金融創新。面對當前去杠桿的大環境,謝雯認為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讓企業有更強的資產負債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市場做得更大更有層次,豐富融資渠道,加強市場的流動性。“加強在岸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互溶互通,引進更多機構投資者,如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熊貓債、點心債、功夫債等,讓我們國內的金融市場更具層次、流動性更強、資金來源更豐富,同時增強市場抗波動的能力。”

瞄準機遇提前布局

灣區經濟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明顯的優勢。深圳市原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傑認為,過去近70年,全球貿易出口貨物增長了33倍,價值量增長了155倍,沿海大都市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愈發凸顯,而沿海灣區優越的地理區位是大都市群發展的基礎,促進資金融通和人員流動。

在謝雯博士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更加多元與互補。首先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具有人才積累、透明高效法律體系、流通性和教育優勢;深圳從改革開放起就有創新的基因、開明的政策以及完善的生態圈,創新頻率快、產業化程度高;此外還包括佛山、東莞、珠海、江門等地在內的很大的先進制造業腹地。“這樣組合起來的話,粵港澳大灣區是非常互補且多元化的,同時又有很強的原創力。”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外資銀行不僅高度關註,而且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期望在未來的政策風口搶先布局。

根據渣打銀行關於“行業研究——中國、大灣區與東盟間的聯結”的調研結果,近半數的受訪企業(49%)認為,未來3-5年大灣區將帶來新的商業機遇。

謝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案即將推出,會涉及城市建設、基礎設施、產業調整、科技創新、國際貿易與合作等多個領域,將為外資銀行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巨大的市場空間,特別是跨境銀行業務和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

對於在華160年的渣打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是渣打的戰略腹地,從網點布局到人才配置都已經在行動。謝雯博士表示,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渣打已經在深圳廣州珠海佛山澳門和香港設有網點,未來也在拓展東莞等地的布局。此外,渣打在大灣區的人員配備上也在加強,除了深耕香港多年具備先發優勢,渣打目前已經在深圳成立了一個專門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戶服務團隊,未來也正考慮在深圳布局服務於全球的科營中心。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建設中面臨的挑戰,謝雯指出,一是內地和港澳不同文化和訴求,使政策的融合性具有一定難度;二是創新開放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風險,如何保證風險可控、及時調整是個挑戰;三是改革進程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時有人會質疑,在這個時候怎麽能保持政策、戰略的一致性和堅定不移,是另外一個挑戰。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統籌協調機制是規劃的重點方向之一,渣打也對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開放方面有更多期待。謝雯表示,人民幣國際化、財富管理、跨境服務等領域,是渣打關註的焦點領域。政策方面,希望在不管是申請牌照還是監管方式上,能夠給予外資銀行一些考慮;互聯互通方面,利用我們在香港、海外的金融經驗,也可以參與一些新產品或者新政策的設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57

電競國家隊呼之欲出:行業規則不明、人才缺乏成是痛點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2018年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的通知》,要在未來組建國家集訓隊,這對整個電競形勢來說,無疑有了更為積極正向的推進作用,電子競技正成為一項全新的職業體育運動,也由此更趨正規化與專業化。

在業內看來,電競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在近日舉辦的2018東方體育大講堂上,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會長朱沁沁卻指出:“從協會過去兩年的摸底情況來看,電競行業由於長期野蠻生長,導致這個行業存在很多不規範的行為。電競雖然可以看作是一項競技體育,但與傳統體育項目來類比,還有很多先天性缺失的地方,亟待建立健康的電競文化。”

電競作為遊戲產業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很多特征與傳統體育競技項目類似,這幾年正在逐漸為競技體育行業所接納。2017年10月,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六屆峰會上,經討論同意承認電子競技為一項體育運動。2017年12月,上海市政府發布《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文創五十條”),提出要加快建設全球電競之都。2018年5月,亞奧理事會公布六個電競項目將作為表演項目出現在雅加達亞運會賽場,電競運動正在邁向時代主流。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也宣布要在未來組建國家集訓隊,並積極籌辦各類電子競技賽事。

可見,電子競技儼然成為一項熱門的體育運動,也正因此,電子競技可以跳開遊戲行業基本的商業模式,發展出賽事直播、俱樂部組建、賽場廣告植入等多種商業模式,在遊戲產業增速放緩、日趨飽和的當下,電競被認為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遊戲產業分支。

完美世界CEO蕭泓向記者表示:“我認為電競會有巨大的未來,產業模式不是遊戲而是體育競技。不過電競還是發展時間太短,產業鏈沒有那麽豐富,下面體系沒有那麽成熟,雖然各種各樣的分級賽事我們都在做,但還沒有建立起完備的體系。”

不過,電競產業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飽受爭議,很多人認為玩遊戲、玩電競的人是網癮網癮青年,但隨著觀點的變化,電競作為一項體育競技運動正在為年輕人所接受。零點有數的調查結果顯示,電競的體育特性正逐漸被大眾所接受。超過75%的電競愛好者認為電競是一項體育運動,其中,超過80%的80後認為電競是體育運動。

零點有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姜健健表示:“我們通過對上海地區的青年做的調研結果,一洗以前對電競從業者的負面認識,接受調查的青年人認為,電競從業者是有前途的、是收入高的正當職業,能夠體現年輕活力,反映年輕人把握住了市場發展的機遇,而非不思進取。這個數據,至少說明上海青年對電競的認識非常強。”

朱沁沁向記者表示:“傳統體育賽事有著非常規範統一的比賽規則,而電競行業每個賽事、每個不同的項目之間的規則都是天差地別,甚至很多賽事沒有第三方監管,也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對其約束。以足球威力,國際上有國際足聯、亞足聯,國內有中國足協、上海足協等,已經構建起自上而下完整的監管體系。而對於電競行業來說,上層建築幾乎沒有,沒有國際電競類組織,也沒有權威的行業標準建立機構。”

另一方面,電競教育正在逐漸被大眾所接受,零點有數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電競教育不是教人打遊戲,而支持電競解說成為高校專業的受訪者更高達93.9%。電競職業得到了很高的社會認同,不過,電競行業人才卻又非常緊缺。據完美世界教育研究院聯合伽馬數據(CNG)發布了《2018年遊戲企業招聘需求及高校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遊戲人才缺口超42萬。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樂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