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州直擊 黃宜弘野雞學歷

2004-11-25  NM




商界立法會議員黃宜弘,一隻中 指,令他一夜成名。原來,他後台更響,其父黃克立與中方關係密切,連任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今年五月中風逝世,更獲中央同意以國旗蓋棺。黃宜弘靠着父蔭,在 政壇上走紅,中指事件後仍獲中華總商會支持出選立法會。人稱「IQ博士」的黃宜弘憑着父親在財金界地位,躋身股壇,位至聯交所第一副主席,當時地位僅次於 利國偉爵士。不過,本刊發現一世牙擦的黃宜弘,一直向立法會申報的兩個博士學位,竟未獲美國認可。本刊赴美直擊其中一間「大學」,發現面積如郵局般大,考 試要求甚低,「IQ博士」黃宜弘又一次低估了香港市民。每次致電黃宜弘辦公室,接線生都說「Dr. Wong's Office」(黃博士辦公室),黃宜弘掛着博士名銜,幾近二十年。不過,最近他的名銜卻受到挑戰。有「股壇長毛」之稱、港交所非執行董事David Webb最近就黃宜弘的學歷問題去信立法會,質疑黃氏向立法會申報未獲美國認可的博士學歷,誤導公眾;甚至質疑作為多間上市公司董事的黃,在上市公司年 報報稱這類未獲認可的學歷可能有問題。黃宜弘在立法會議員履歷申報中,包括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工程學碩士、美國修蘭大學(Southland University)法學博士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大學(California Coast University)工程學博士。本月初,記者前往位於加州Santa Ana的加利福尼亞海岸大學(下稱CCU),從酒店搭的士前往,司機說未聽過有這學校,更要致電求救。到步後,出現記者眼前的只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遠 看還以為是到了郵局。推門進入,看不見課室,只得一個面積極小的會客廳,接待處空無一人,要向辦公室內寥寥可數的職員示意,才有人前來幫忙。記者說想取工 程系碩士課程資料,對方說暫時停辦。記者轉而說索取教育系碩士課程資料,並要求大學顧問講解課程內容及資格。顧問Maria對假扮成顧客的記者及攝影師似 乎有點戒心,升偷瞄坐在一旁的攝影師的舉動,對課程內容亦只是輕描淡寫介紹幾句。追問下,原來CCU是採用遙距學習模式,學生毋須回校上課,一切習作及測 驗都是郵寄給學員,完成後再寄回大學評分。即使畢業考試亦毋須回校,學生只須自行找尋一位「監考員」,在其面前完成考卷即可。記者向Maria查詢「監考 員」的資格,Maria說:「只要不是學生的親戚及朋友,如部門主管,公司老闆,就合乎 資格成為監考員。」記者戲言︰「那不是可以請槍或找相熟朋友冒充監考員?」誰料Maria不置可否,只笑說:「校方相信學生會認真求學,不會刻意瞞騙以完 成課程。」默認校方難以追查考生及考試的真偽。她又表示,碩士課程可於九個月內完成,並要完成三十六個學分,每個學分要一百八十五美元,完成課程約要六千 六百多美元,折合港元約五萬多元。

美國評為野雞大學其實,美國國會總審計局(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在本月初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當中提及一些Diploma mills即未獲認可學校的問題,其中提及CCU。據該局定義,Diploma mills為是非傳統、非官方認可的專上學校,這些專上學校通常以較高學費提供學位,以生活經驗換取學分,而非課室教學,該發言人表示:「CCU肯定達到 有關要求。」記者再次到訪CCU,並表露身分向校方詢問該校的認受性。該校副校長Tunsky說學校一直採用遙距教學,且不認同被評為diploma mill,更強調該校也有被其他機構及社會人士認可。還告訴記者:「學校現正向教育部轄下的Distance Education & Training Council(DETC)申請遙距授學資格,以提高認受性。」不過,記者再向DETC查詢,該局發言人表示,已將CCU的申請延至明年一月覆核,好讓 CCU證明完全合乎審查委員會的標準。不過,即使確認本科學位,亦不適用於黃宜弘所頒獲的博士學歷。 CCU被質疑外,黃報稱取得法學博士的Southland University(下稱SU),其創辦人Thomas J. Kirk更因非法辦學,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追查。SU七九年在加州創校,但當地教育部從未承認SU是合格的教育機構,但該校卻不斷招生及頒授學位 證書,引起有關部門調查。後來,Kirk為了逃避FBI的追查,不斷轉換SU在美的校址,最後於八六年將SU搬往新奧爾良市並改名為La Salle University,繼續對外偽稱持有合格預科及大學授課資格。九六年,Kirk終被FBI拘捕,並被揭發最少在美開設四間冒牌大學,控以詐騙及逃稅 罪,被判入獄五年,及罰款廿五萬美元,而其一千八百五十萬美元的資產被充公,SU亦被勒令停辦。不單止博士學位,黃宜弘的中學學歷也很懸疑。過往不少報章 都指黃宜弘在皇仁完成中學,但本刊翻查皇仁歷年校刊,卻找不到黃宜弘的名字。皇仁舊生會負責人周先生證實,黃宜弘是皇仁舊生,但為何校刊上沒他的名字,周 稱可能是他中途離校;與黃宜弘同屆的中大亞太研究所所長楊汝萬表示,對黃宜弘沒有印象:「我唔識黃宜弘,當時中五有二百幾人,但我係畢業生代表我都唔識 佢……但我肯定佢無同我一齊讀中六!」

父蔭下仕途順利黃宜弘出生於福建廈門,十歲來港,就讀軒尼詩官立小學,中學後,黃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工程學系,六七年取得碩士後在當地寶萊電腦公司任 職,並入籍美國。七一年,他應父親要求,回港打理家族生意永固紙業,其後創辦大正證券。八六年可說是黃宜弘的人生轉捩點,這年四會合併為聯交所,黃宜弘得 到聯交所前主席李福兆賞識,幫聯交所設計電腦輔助交易系統,令他一舉成名,獲得「世界名人獎」及「拿破崙商業奇才獎」,之後更獲選為第一副主席,地位僅次 於主席利國偉。九一年,當股壇都以為利國偉退休,他會坐上第一把交椅時,港府突然翻他舊賬,證監會主席區偉賢更去信黃宜弘要他辭職,信中指他在八七年間, 作為聯交所理事獲取不均等數量股份,違反聯交所會員的受託人責任。此事轟動整個股壇,更驚人是黃宜弘辭職當日,透過報章公開一封由財政司翟克誠給他的密 函,揭露了在證監會去信之前,港府早已「建議」他辭去聯交所副主席,及不要問鼎下屆主席。以當年商業習慣,「分餅仔」配股,並非不能見光的秘密,港英政府 明顯要迫黃下台,但原因則有不同版本。有說當時黃宜弘在聯交所得到不少華資經紀支持,常因交易所轉為非牟利機構等事宜與政府爭拗;另一版本則謂黃宜弘太親 中,在整過基本法草擬過程中,與中方關係太密,港府不想一個親中人物掌管聯交所,因而拖他下馬。但此一跌,卻令黃宜弘被中央看重,當時中方相信港府強迫黃 宜弘辭職,與其親中背景及維護華資經紀有關。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便與黃宜弘私下會晤,並在中總打通經脈,安排黃宜弘循中總出選立法局。事實上, 黃宜弘在政壇平步青雲,與其父黃克立的紅色背景不無關係。黃克立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四八年,黃克立舉家來港,出任集友銀行董事,又獲委為海外信託及工商銀行副董事長,後來他擔任以投資內地為主的重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藉公司業務,黃克立因而與中方建立了極佳關係。

黃 懶理學歷問題不過,隨着其父仙遊,黃宜弘的大靠山亦漸離他而去,近年中總不少人都有不滿,中指事件後更甚:「中總裡面都分幾個幫,有福建幫、廣東幫,本身 已有幾幫,肯定唔係人人滿意佢。但佢一直有曾憲梓撐腰,不過好多人都認為曾憲梓太守舊,有人更質疑佢連英文都唔識講,點做會長。隨住曾憲梓退下,霍震寰上 位,黃宜弘睇嚟下屆都要靠自己!」本週一,立法會秘書處已表示將黃宜弘學歷問題交予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並由該會考慮是否跟進。委員會副主席單仲偕坦 言,黃宜弘所報學歷並無失實,所以委員會難以跟進:「你可以笑佢,但佢可以話:『係呀,我讀一間野雞大學。』但佢喺呢間大學攞呢個博士,係一個 fact(事實)!」另一委員鄭經翰亦指出:「呢個係個人道德問題,個人對自己嘅要求,功能組別小圈子選出嚟嘅議員,係欽點出嚟,唔係因為佢個學歷,就算 欽點佢做特首,我哋都無辦法!」本週二,本刊致電黃宜弘,記者道明機構及名稱後,黃宜弘回應:「我好似同《壹週刊》無乜關係。」後即掛線;記者再致電黃宜 弘,直問其學歷問題,黃聽完亦即掛線。儘管黃宜弘公眾形象甚差,又以中指示眾,但其實他私下做了不少公關工作,以鞏固其政治地位。「佢做好多公關工作,都 係私人性質,佢東莞間屋又大又靚,專門用嚟招待國內高官、中聯辦;佢年年都有請議員去嗰度,連民主黨可以去大陸嘅都去過。啲suite(套房)大到好緊 要,仲有桑拿房、按摩池、麻雀房,就連賭場都有,每次食好住好,佢老婆又好識公關,黃宜弘可以話面面俱圓。」一名親中人士透露。

黃宜弘簡歷出生:1938年籍貫:福建省學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工程學碩士(1967)美國修蘭大學法學博士(1980)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大學工程學博士(1987)榮譽:金紫荊星章(2003)職業:永固紙業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公共服務:現任立法會議員港區人大中華總商會司庫貿易發展局理事曾任聯交所董事會第一副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家庭狀況:已婚,與前妻育有三子,現任太太為政協梁鳳儀。

Diploma mills「野雞大學」Diploma Mills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泛指「野雞大學」,在一些內地網站,更譯作「文憑作坊」,顧名思義,是質素較差的「學府」。現時美國沒有統一部門監管全國 大專院校,Diploma Mills合法與否,在不同州有不同的定義。例如俄勒岡州、北達科他州、伊利諾州和新澤西州等,便有法案禁止Diploma Mills的經營和使用有關院校頒發的證書;其他州份則沒有特別法例提及這問題。以俄勒岡州的為例,持有未經認可的學歷證明,即屬違法,最高罰款一千美 元。該州教育部網頁亦列出Diploma Mills的定義,包括:1缺乏政府或專業機構監管,且沒有常規課堂的高等院校;2對學術水平要求極低的高等院校。

黃宜弘物業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2

廣結人緣 恒生創辦人何添傳奇

2004-11-25  NM




植根香港七十一年的恒生銀行,創 辦人之一的何添於本月初以九十五歲高齡安詳辭世。何添的弟弟何賢,早於三○年在廣州開設匯隆銀號,後來到澳門發展其外匯及金融事業,在政、商界都甚吃得 開,是一代澳門王。何添在香港商界的地位亦不遑多讓,三十年代與何善衡等人開辦恒生銀號,在永樂街由一間專做匯兌及黃金賣買的小銀號起家,恒生發展至今已 是市值逾二千億的最大華資銀行,當中有賴一班長期支持的華資客戶。何添就是憑藉他在商界中長袖善舞的交際手腕,以及顧客至上之道,為恒生建立了一班穩健客 戶。恒生同時扶植了不少華資大戶,如新世界創辦人鄭裕彤、新鴻基地產郭德勝等,所以由何添家中的花王、恒生客仔以至城中富豪,對這位一代銀行家均尊崇至 極。上週六傍晚開始,各官商巨賈已陸續到香港殯儀館向何添致祭,喪禮隆重是近年少見的,港府三司首長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等,亦到來送別 何添。而何添姪兒,即澳門特首何厚鏵,連續兩日到來向伯父致哀。大殮在上週日舉行,靈堂以白色玫瑰和百合花布置,正中放置了何添一幅笑意盈盈的大相。由於 到來送別何添的人士太多,靈堂上六百個坐位皆滿,好些城中富豪,如新地副主席郭炳江及其公司高 層亦不介意在場內企足兩小時。而恒基地產副主席林高演更在靈堂進進出出協助打點,可見何添地位超然。而何添的親屬,則以幼子何厚鏘為代表接待來賓,而何添 的太太梁潔庭,則升傷心飲泣。儀式過後,由何添生前一眾友好扶靈,運往歌連臣角火化。近幾年何添的身體已每下愈況,除聽覺不佳外,行動亦不便。以往他喜歡 與太太於早上七時許,到動植物公園急步走當晨運,但在公園教了太極十多年的周先生說:「近兩、三年都無見佢來,以往佢見到人都好熱情咁打招呼。」何添生前 居於山頂和福道洋房,但近一年已甚少外出,今年三月,他與家人出外慶祝九十五歲生日時,已經要坐輪椅,到今年四月更退任恒生銀行董事

二房人得寵何添於一九七九年退任恒生副董事長一職,只留任為董事。但他仍活躍於商界,以往他一直以德鴻公司投資本地及海外物業,該公司的股份由何添的長房及二房子女持有,不過至八一年德鴻公司解散,二房太太梁潔庭、何添及三子一女另成立德鴻集團,成為何添私人業務的旗艦公司。德鴻集團以投資物業及股票為主。「何添以往日日返到海富中心的寫字樓,搵埋我一齊飲咖啡傾吓股市呀,地產咁。」順隆證券創辦人徐國炯說。德鴻集團由何添及二房子女持有,而幼子何厚鏘(Norman Ho)更是公司揸 弗人,何添對幼子管教甚嚴,每天着他返工要打領呔,據知何添最疼這幼子,臥病在床時,他都經常陪伴在老父身邊,替何添擔幡買水亦是何厚鏘。近年何厚鏘活躍 於地產投資,九九年就以一億五購入中峽道廿六號,現正重建,而德鴻投資的物業多達六十多項,市值達三十八億元,而何添在上市公司職 銜如信德及新世界,分別由二房所生的何厚鏘及何厚浠接任。何添的元配陳淑芳,早於八八年去世,為他誕下一子四女。長子何厚煌一向很低調。他曾任美國水利工 程教授及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而他的妹妹何妙妙曾是祟基學院生物系導師,三妹妙兒除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做建築系高級講師,還為美國首富比爾蓋茨的度假屋, 及為新世界持有的香港君悅酒店大堂做設計。長房子女最為人熟悉的,是曾任聯交所理事的四女妙馨,和曾做立法會議員的丈夫,人稱「飛天豬」的朱幼麟。長房持 有物業相對來說少得多,只得屯門小欖的芳苑和淺水灣道雙溪及柏景臺幾個單位。而其中位於青山公路附近的芳苑,是以陳淑芳之名字命名。六、七十年代,何添愛 在別墅請一眾好友及粵劇名伶如李香琴、羅家寶、尹飛燕和新馬師曾等飯聚。「六十年代,何添專程在國內請來主唱《天涯歌女》嘅周旋來別墅玩,佢好靚,身材又 好。」芳苑附近一名七十多歲的花王說。五年前芳苑重建為九幢低密度住宅出租。

咕喱都要當上賓何添在商場上長袖善舞,其交際手腕,亦見於恒生 經營之道。在恒生銀行成立以來,一直以何善衡主管銀行內之經營及運作,而何添則為其副手,主力協助銀行之推廣及維繫與客戶之關係,以往何添在恒生聘有太史 公家廚後人名叫「崩牙成」,每年請客戶吃蛇宴,雖然崩牙成已退休,但這個傳統仍然保留。而何善衡就曾在訪問中,稱讚何添是一名精名的掌櫃,口才了得,因此 可以「氹」得客人十分貼服。早於五、六十年代,何添與何善衡決心要令恒生別樹一幟,主攻草根階層客戶,就算是咕哩著屐者,都要視為上賓,還吩咐員工緊記客 人名字,在客人離去時親自送行。「六十年代,我係紙行做後生,去恒生存錢,時時見到何添同何善衡喺門口迎客,好好招呼。佢哋對員工都出晒名好,當時恒生嘅 後生,年年有十七、八個月糧,個個揸架綿羊仔返工,令人好羨慕!」何氏宗親會副司庫何澤興說。過去七十年恒生亦扶植了不少華資地產商,如新世界及恒基。 「新鴻基同恒基地產得添哥成日支持,幫咗唔少,例如搵恒生借錢,做分期按揭咁,因為當時華資銀行最大係佢。添伯係我一世嘅好朋友。」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 說。

何添家族圖

黃金牛市賺大錢恒生首間店鋪設在上環永樂街七十號,初期以兌匯生意為主,廿四歲的何添追隨何善衡加入恒生,初 時只是做掌櫃,兩年後入股五千元,成為股東之一。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內地富戶紛紛南下,急於把大洋兌換成港幣,令恒生的兌匯業務急增。不過好景不常, 四一年香港淪陷,何添與何善衡往澳門避難,至四五年才返港復業,此時何添更因炒金而令恒生賺大錢。金銀業貿易前理事長馮志堅解釋:「四、五十年代的國共內 戰和韓戰等,令黃金需求大增,基於供應少但需求大,金價自然水漲船高。」一九四八年何善衡曾叫何添申請黃金入口,平時申請開二、三千兩金的何添,一日心血 來潮,申請了兩萬兩,過了一、兩日又再入三萬兩金,結果一星期後,香港實行外匯管制,禁止黃金入口,金價立即攀升,由每兩三百元升到六、七百元。那時何添 的弟弟何賢,在澳門已薄有名望,與何添及梁昌等在澳門合組的「和安」黃金公司,取得黃金專賣權。在何氏昆仲互相照應下,恒生在炒賣黃金方面賺了大錢。

出讓恒生一生遺憾雖然炒金令恒生賺到一大筆,但何善衡見好即收,五二年着何添申請將恒生銀號註冊為有限公司, 六○年正式改名為恒生銀行,利國偉為總經理。不過,到六五年遇上銀行擠提風潮,令何添和何善衡等一眾恒生元老遺憾一生,「何添每次憶起要把恒生股權賣給滙 豐時,都十分嘆息。」與何添同為何氏宗親會永遠會長的何世柱說。一九六五年,明德銀號及廣東信託銀行首先出現擠提,最後連恒生亦受到波及,提款的人潮整日 不散。不少老朋友在此次危機中,皆願助其一臂之力。「以前恒生對華資企業幫助好大,都有支持過我爸爸嘅生意。銀行擠棟,好多人喺恒生攞錢走,用現金去爸爸 間金鋪買金,爸爸於是將賣金得來的現金,再次存入恒生,支持番佢哋。」「金王」胡漢輝之子胡經昌憶述當年舊事時說。而遠至澳門的老賭王傅老榕,當年被匪徒 綁架,幸得何賢救回一命,為報何家救命之恩,遂出手相助恒生。「當年傅老榕曾經叫佢老婆,將一張沒有寫銀碼嘅支票,叫何添去滙豐提款救恒生。」一名熟知何 家人士透露。然而,各方好友資助始終未能令恒生脫困,最後得把苦心經營三十載的恒生五成一股權,以五千一百萬售予滙豐銀行。

長房、二房資產懸殊註:*99年重建並分拆成數幢出租物業△由何添、何賢、梁仲豪三人合資的公司持有,何添及家人佔該公司87%權益

發 達濟鄉間祖籍廣東番禺岳溪鄉應唐坊的何添,父親何澄溪是一個經營糧油雜貨生意的小商人。一九○九年,何澄溪的妾侍梁碧秋,生下大仔何添,三個月後,元配鄧 氏,再誕下二仔何賢。何氏兄弟年幼時,隨父在廣州生活,曾在私塾內搭讀過數年。一九三○年,何賢輾轉與同鄉何善衡等,在廣州上九路開設匯隆銀號,何賢為司 理,何添亦加入當練習生,三年後,何添隨何善衡到香港,而何賢亦輾轉到了澳門,加入大豐銀行工作。在鄉間年老一輩,就對何添讚不絕口。「何添好慷慨,解放 前,佢爸爸係鄉下留下果園和好多田地,由我老公幫佢收租,佢就叫我哋幫佢將租金分俾鄉下嘅親友,有次返鄉祭祖,逢人就派一百蚊。」九十多歲的鄉里張婆婆 說。自八十年代,何添開始在番禺、順德一帶捐錢辦學,建橋起路,金額數以千萬計。近年,由於何添身體不佳,已很少回鄉,鄉間學校有任何慶典,多由長女妙妙 及四女妙馨代為出席。何妙馨和丈夫朱幼麟,亦在鄉下番禺買地興建「紅崗農場」,作為度假之用。「佢兩公婆以前每逢週末就會回來度假,最愛釣魚,荔枝當造就 一箱箱車回香港,又時時叫我哋將雞鴨好帶返香港俾何添補身。」在農場工作的芬姐說。識飲識食的何添,喜愛在家中搞到會宴客,最愛吃鳳城順德名廚馮滿做的 菜。「當時在家宴客才算有面子,他與幾個銀行家,會輪住在家請客。何添最愛吃水晶蝦仁,佢每次會封五十元利是俾我哋,相當於我半個月人工。」十多歲已跟隨 馮滿學廚的旺角鳳城酒家老闆譚國景說。愛熱鬧的何添,七八年在新世界中心,與胡漢輝、馮景禧、潘錦溪、鄭裕彤等商家開設海城大酒樓夜總會,酒樓可以容納五 百圍酒席,號稱是全球最大酒家,何添每星期總有一天與眾酒樓老闆兼老友聚會,名為「新聯會」。然而隨着各人年事已高逐一離世,海城夜總會亦於○○年結業。

何 添生平1909:在香港出生,後隨父到廣州謀生,童年在廣州度過,並唸過幾年私墊。1924:十五歲便出外打工,先在油廠當後生,後轉到米鋪當雜工。 1930:弟何賢與何善衡在廣州開設匯隆銀號,何添加入當銀號練習生。1933:何善衡、林炳炎、盛春霖及梁植偉合資十萬元,於永樂街七十號創辦囱生銀 號,何添隨何善衡到港,並在銀號任掌櫃,月薪十八元。1935:何添出資五千元作為股本,成為囱生銀號股東。1941:香港淪陷,何添、何善衡、林炳炎 等,將資金調往澳門,並帶同十八位囱生職員暫避澳門,以永華銀號名義在澳門經營。1946:戰後返港,何添一方面與何善衡、梁球琚等成立囱昌公司(大昌貿易行前身),代理糧油雜貨;一方面透過囱生經營黃金買賣,後港府禁止黃金入口,早已積存大量黃金的囱生因而賺了大錢。1952:囱生註冊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港幣一千萬,何添為首任總經理。1960:囱生銀號改名為囱生銀行。1964:何添與何善衡、梁球琚等成立囱昌企業,作為囱生銀行及大昌行控股公司。1965:囱生出現擠提,最後以五千一百萬出售五成一股權予滙豐。1967-79:何添擔任囱生銀行副董事長。1972:囱生上市。1992:何添將手上六十五萬多股大昌行股份,以二億六千萬售予中信泰富為首之財團。04年4月:退任囱生銀行董事局,並獲委任為該行名譽資深顧問。04年11月:在養和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五歲。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3

股壇梟雄 李明治末路

2004-11-11  NM




糾纏了近十二年的李明治案,終於來個了結,聯合集團前主席李明治,上週五在高院承認兩項發表虛假賬目控罪,被判即時入獄一年。這位來自大馬的股壇金手指,過去廿年叱咤金融界,挑戰澳洲及香港監管機構都從未敗陣,由他一手建立的聯合系,在高峰時曾持有十間上市公司,市值合共逾九十億元。可惜他最後與佳寧案的主角陳松青殊途同歸,鋃鐺入獄,並於下個月在獄中孤獨地度過其六十六歲的生日。這宗轟動股壇的李明治案,要由九二年當時的財政司麥高樂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聯合系十間公司算 起。調查延至九八年,李明治及聯合集團前財務總監謝柱輝正式被檢控,其間李明治曾四度以不同理由申請永久終止審訊,雖然有兩次成功,但控方上訴至終審法 院,最後終院在去年八月將案件發還高等法院重審,輾轉至上週四再度開審。李明治一共被控六項控罪,其中兩項串謀訛騙罪,涉及九○至九二年期間,與聯合集團 系內公司進行配股活動時,公司並 無真正收足集資款項有關;而另外四項控罪,就涉及聯合集團及聯合地產於九○至九一年年報內,涉及公布的股本金額、資產淨值失實,李明治當時為聯合集團主 席,故被控以串謀訛騙及發布虛假財務資料。在與控方達成協議下,李明治上週四在高院承認九○及九一年度聯合集團年報內的資料不實,是控罪中刑罰最輕的兩 項,而控方則答應不再提控餘下四項控罪。

金融老手淪為階下囚消瘦不少的李明治上週四認罪後獲准保釋候判,毋須還押羈留所。翌日李明治結着紅領帶,從容地來到高院,大方地任記者拍照,似乎信心十足。開庭前,他仍與律師及家人談笑風生,法官貝偉和宣判時說:「你當時作為公司主 席,在知情下容許及同意發布虛假賬目,因此負上重大責任。」不過貝偉和接納李明治代表律師金力生的求情,指案件已經拖延十多年,加上李明治患有糖尿病、心 臟病及抑鬱症,所以將量刑兩年的起點減半,「輕判」他入獄一年。李明治聽到被判入獄時,不禁露出錯愕表情。不過他很快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雙手合十、托住 下巴,冷冷地看着法官宣讀量刑的理由。李明治沒料到自己要淪為階下囚,他更早已約定一名德國銀行家在下個月出外公幹。事實上,他花了十二年時間,不惜先後 重金禮聘英國御用大律師Jonathan Caplan、大律師金力生(Alexander King)及曾在佳寧案做辯方律師、現為高院法官的倫明高(Michael Lunn)為自己辯護,過去十二年與政府周旋到底。一直在旁聽席守候的李明治太太,聞判後最初低聲飲泣,未幾號啕大哭,最後她更不支暈倒、嘔吐及抽搐,場 面淒酸。女兒李淑慧、女婿陳禹嘉及幼子李成煌一直陪伴在母親身旁。李明治被押走前一刻,在犯人欄輕輕叫了一聲Shirley,然後將數張一千元紙幣、一張 紅紙及手提電話交給一名女士,並耳語了一會。這名外表娟好的女子名叫莊淑涴,今年四十九歲,是李明治的知心好友。曾任職申銀萬國,現時是中國網絡主席兼大 股東,而中國網絡持有聯合集團百分之九股權。李明治九八年准以二千五百萬元擔保出外時,莊淑涴便是其中一名人事擔保,她與李明治一家相處融洽,曾入住的地 利根德閣單位,正是李明治頂樓單位的下層。李明治祖籍福建,一九三八年在馬來西亞出生,在澳洲悉尼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八十年代初期,他成立了輝煌澳洲 (Sunshine Australia)。他善用複雜的交易手法壯大公司,令澳洲證監會不滿,並下令暫停輝煌的股份買賣及進行聆訊。眼見形勢不利,李明治遂於八六年轉戰香港。

火 速建聯合系王國李明治以過江龍身份,很快便在香港打穩陣腳,全因他的處事作風狠、快、豪爽。八七年他在一天內動用一億澳元,一口氣買下灣仔舊昇平舞廳(現 為皇悅酒店)、旺角聯合廣場及告士打道地皮。買舊昇平舞廳當日,是一個下雨天,李明治剛剛下機,便摸黑入地盤視察。為了不給對手有反價機會,李明治沒有還 價便買入。短短半年間,他以一億八千萬賣出這塊地皮,淨袋一億元。告士打道地皮更與日資的鹿島集團合作,發展為聯合鹿島大廈,成為聯合集團的旗艦物業。由 聯合地產發展的豪宅地利根德閣更是李明治得意之作,九四年聯合地產出售地利根德閣一及二期,套現二十二億元。第三期則保留收租,曾是全亞洲最高住宅,李明 治將最頂層的八千平方呎、飽覽維港海景的複式單位留給自己居住,大有君臨香港的豪氣。不過李明治現已搬出,該單位亦在今年五月放租。八六年來港的李明治, 很快便與證監會交鋒。八七年李明治與兩名董事入股兆安地產三成五股權,但無披露三人為一致人士,以避過進行全面收購。結果被證監會點名譴責他違反收購合併守則。不過這亦無阻聯合系迅速擴張,在不斷收購下,李明治的聯合系王國全盛時期共有十間上市公司,從事地產、證券、鋼鐵及印刷等業務。聯合系之所以快速壯大,與李明治、聯合集團前財務總監謝柱輝及已逃到台灣的前董事陳進安有關,他們發明的「支票輪」造數手法,有財務融資人士形容是創當年先河之舉。

離 岸設私人銀行例如九一年三月,聯合集團以先舊後新方式,以每股一元四角配售聯合地產股份,集資一億九千八百萬,聯合集團先向獨立第三者出售舊股,所得款項 理應向聯合地產認購新股。但聯合集團向聯合地產以支票支付認購股份金額的同一日,聯合地產同時向第一華南銀行發出同等金額的支票。這間第一華南銀行,是一 間在紐西蘭附近庫克群島(Cook Island)註冊的銀行,根據九三年政府調查聯合系的報告顯示,這間銀行沒有向公眾提供銀行服務,而是聯合系及李明治私人公司專用的銀行。換言之,聯合地產把支票過數後,資金如何流動,只有李明治最清楚。系內最多現金的聯合地產,透過「存放」資金在這間私人銀行,然後由銀行「轉貸」予母公司聯合集團及李明治,作為策動收購及增持股份之用。由於是貸存款項,聯合系不用公布這些關連交易,而聯合地產年報中,反而出現巨額的短期「存款」。所謂「存放」及「轉貸」,其實只是在年報上記賬,從而谷大整系資產值。

喜 歡挑戰法律而觸發聯合系被調查,其實是現任立法會議員詹培忠「爆陰毒」。詹培忠九一年將偉益三成股份出售給李明治,只保留小量股權,李明治從無披露在偉益 的權益。九二年初,偉益向聯合地產以二億八千五百萬元購入紅山半島,需要大比例供股融資,引起小股東詹培忠不滿,於是致函聯交所告狀爆出李明治是偉益大股 東,然後由證監會調查。談到李明治入獄,詹培忠贈興地說:「Ming Tee好醒,認罪前一定與政府傾過。點解最終都要坐監?或者他以為自己受誤導!這些都是命中注定。」這位曾因串謀訛騙入獄的過來人,還「語重心長」地寄語 李明治:「扣除假期,只是坐八個月,咪休息吓囉!」九二年八月,當時的財政司麥高樂委任容永道會計師樓合夥人聶雅倫展開調查;九月商業罪案調查科派出三百 名藍帽子,搜查與聯合系關連公司。面對政府高調出招,李明治一直保持鎮定,在不足一年內火速出售五間上市公司,包括將東榮鋼鐵出售予長江實業等,套現近十一億元。九三年出席美商會聚會時,他依然十分風騷,發表「出位」言論,教在場「老外」到大陸做生意之道,他竟然說:「法律不是一回事。」他更暗示賄賂有效,「不要說是行賄,而是經濟援助,最重要是肯定自己不會被人查。」

強人充滿自卑感李明治亦非一味與政府硬碰,調查一開始他便引入社會名流入聯合系內董事局,包括前馬會主席麥蘊利、前機場管理局主席黃保欣、前立法會議員劉華森等,以保持公司聲譽。九三年政府發表調查結果後,他便辭去系內所有職位,日常業務主要由長子成輝處理,女兒淑慧在聯合集團為非執行董事,幼子成煌則擔任馬來西亞上市公司Mulpha的主席。李明治這番人事安排,令他入獄後,聯合系仍然如常運作。這點「遠見」,就是他與其他入獄的公司主 席最大分別。不過聯合系活躍程度大不如前。連李明治本人在過去六年的繼續審訊期間,亦明顯低調下來,甚至連女兒李淑慧九九年的婚禮亦刻意低調,只請十多名 親友觀禮。李明治一生愛與監管機構鬥智鬥力,據說是源自他的自卑。一名曾與他共事的商界人士說:「他自卑感很強,經常覺得自己是馬拉人,被人『蝦』,所以 最愛走法律罅,覺得這樣才過癮。」

案中經典——佳寧案李明治案件之複雜、審訊年期之長、證人證物之多,雖然是近年罕見,但仍然未能打破佳寧 案所創下的紀錄,論佳寧案的戲劇性,更是李明治案所不及。佳寧創辦人兼大股東陳松青,八三年涉及商業罪案被捕,展開了長達十三年的訴訟,成為香港有史以來 審訊最長的官司。佳寧案用了二億元公帑,廉署調查員在歐、美、澳、亞洲等十三個國家,會見了三百五十名證人,出庭證人達一百六十名,在兩萬件呈堂證物中, 包括了四百萬頁文件。審訊期間有一名證人被槍殺,一名負責佳寧案的廉署調查員疑不堪壓力自殺。八七年主審法官柏嘉以控罪重複為由,裁定陳松青等六名被告無 罪釋放,受到輿論非議。柏嘉翌年辭職,卻在塞浦路斯離奇車禍中喪生,為佳寧案更添戲劇性。後來控方上訴,陳松青於九六年被判入獄三年,扣除假期後,實際入 獄十八個月。九八年出獄後已甚少再露面。

李明治案始末86年李明治結束澳洲業務,轉移來港發展。87年李明治與兩名董事入 股兆安地產逾35%股權,但無披露三人為一致行動人士,避過進行全面收購,被證監會譴責違反收購合併守則。91年11月聯合系擬私有化。92年2月證監會 接獲偉益小股東詹培忠投訴,指李明治無披露為偉益大股東身份。證監還介入調查聯合地產購入紅山半島,是否屬於關連交易。92年8月前財政司麥高樂委任容永 道會計師樓合夥人聶雅倫,調查聯合系內十間公司。92年9月商業罪案調查科高調地派出300名警員,上門搜查聯合系公司。93年3月李明治就商業罪案調查科的調查申請司法覆核,被高院駁回。93年9月政府公布調查結果,指聯集部分董事曾從事不當及損害小股東利益行為,並交由商罪科跟進。93年10月李明治辭去聯合系內所有職位。97年5月聯合集團財務總監謝柱輝於澳洲雪梨被捕;前董事陳 進安則被警方通緝。98年8月謝柱輝被引渡返港受審,李明治於文錦渡過境時被捕,兩人於東區法院提堂。99年6月案件轉介高院審訊,李明治申請永久終止聆 訊。00年7月高院頒令永久擱置案件,李明治、謝柱輝當庭釋放。01年2月政府聘請前律政司唐明治,上訴至終審法院。01年3月終審法院把案件發還高院重 審。02年3月控方的專家證人,前工商東亞董事總經理李國榮,因未有披露曾被證監會調 查,而被質疑其認受性,法官解散陪審團。02年12月法官指控方偏袒李國榮,影響公平審訊,再次頒令永久擱置聆訊。03年8月終審法院再度發還李明治案件 高院重審。03年12月謝柱輝突然認罪,被判入獄16個月,緩刑2年,並返澳洲與家人團聚。04年5月李明治申請永久終止聆訊,被高院否決。04年11月 李明治與控方達成認罪協議,承認兩項發放虛假賬目聲明控罪,被判入獄12個月,取消出任公司董事資格4年及支付堂費$1,500萬。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4

新世界盈警 純官同學種禍根

2004-10-14 NM






新世界發展本週五公布全年業績,原被市場一致看好,估計今年轉虧為盈;不過旗下市值不足七億元的新世界信息,因為要為互動電視(VOD)投資,一次過撥備五十五億元,將拖累新世界見紅,所以兩間公司上週二同時發出盈利預警,股價因而應聲急跌。令新世界「老貓燒鬚」的,是一間矽谷科技公司派威(Prediwave)。新信息自二千年起,向派威投資連購貨總額高達五十五億元,雙方未來銳意打入大陸市場,但最終不歡而散。新信息及派威各執一詞,分別入稟美國法院,預備對簿公堂。今次事件的關鍵人物,是深得新世界太子爺鄭家純器重的新信息董事總 經理陳永德,他既是鄭家純中學同學,新信息與派威之間的合約都由他經手。不過這位太子老友已在七月中,以私人理由辭職,令事件顯得耐人尋味。發出盈警後, 新世界與新信息股價應聲大跌,分別一度急跌百分之九及十七。以每股五元買入一萬股新世界的小股東陳小姐埋怨:「今年初才以每股五元多供股,以為今年公司可 以虧轉盈,上月股價升到差不多八元多,我都忍手不放,但一個盈警便打沉股價,不知何時再見八元。」截至週二,新世界每股股價七元一。鄭家純向來甚少為公事 亮相,但在新世界發出盈警後翌日,他親自出馬透過電話會議,向投資界「解畫」,強調有關撥備不涉及現金流出。雖然投資損失嚴重,但本週一,鄭家純如常在上 午十一時才返回新世界大廈上班,對記者所有提問都不予回答。新信息前身為新世界基建,主要業務以公路為主。九九年全球科網熱興起,新基建亦開始涉足科技投 資。新基建入股一成七的中華網(China.com)二千年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至○一年,新基建套現中華網獲利超過七億六千萬元,中華網一役令新基建初嚐「新經濟」帶來的甜頭。新基建食髓知味,要定位成為系內的科技旗艦。不過做開基建的新基建,又何來科技業務?唯有靠四出發掘科技公司,以短時間谷大科技業務。就是這個時候,祖籍山東的旅美華人曲建平,便搭上新信息。

科 網熱潮種禍根曲建平創辦的派威聲稱是視頻點播(Video On Demand,又稱VOD,即可透過電視購物、選看電影等)寬頻傳輸技術的先驅。由派威研發的機頂盒的賣點,就是容許無限量的訂戶,同時使用視頻點播,不 會出現訊號塞車的情況,而廣播商又毋須花巨款提升現有的廣播系統。二千年五月,全球科技股狂潮之際,當時仍叫新基建的新信息,想變身科技股,斥資三千五百 萬美元,向曲建平購入派威三成股權。新信息在同年十二月向外公布入股派威一事,公司專程請香港傳媒到北京,示範派威的視頻服務系統。當日曲建平並無現身,只是由陳永德主持大局。陳永德當年在北京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對曲建平顯得充滿信心,認為與他合作是一個「沒有風險的投資」。他又表示,派威估值達五十億美元,計劃在○一年分拆到納斯達克上市

投 資錯誤技術可惜事與願違,派威技術在內地根本難以應用。內地的有線電視採用的為單向的DVB制式,而派威所採用的制式為雙向的DOCSIS。據一名有份參 與交易的人士指出,新世界明知DOCSIS未成氣候,不過憑着新世界在內地人脈關係,相信可以說服內地政府改用DOCSIS。如果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響,派 威將可成為唯一可以提供DOCSIS制式的供應商。與派威業務相類似的香港公司天地數碼,在九九年開始在內地經營數碼廣播。該公司業 務發展及總部事務高級副總裁趙麗娟表示,天地數碼一打入內地市場,便沒有考慮使用DVB以外的制式,「因為行內普遍都相信,內地日後會將DVB定為標 準」。事實上,○二年六月,派威的機頂盒在福建試播失敗。同年年底,派威在廣州、福建及河北試播,都全部失敗收場。由於派威採用的制式無用武之地,所以其 生產的機頂盒未能做到互動電視的效果。再加上派威機頂盒會干擾其他廣播系統,用戶想看有線或免費的無線節目,要先關閉派威機頂盒,非常不方便。而且派威機 頂盒冷卻用的風扇嘈吵,失誤率又奇高,難以吸引內地廣播商使用。

今年四月決裂不過新信息無視以上種種問題,繼續向派威慷慨泵水。○二年至○三年間,新世界繼續購入曲建平旗下共八間公司的 股權。其間新信息又向派威購入數以百萬計的機頂盒,涉及金額超過六億美元。以上入股及購貨合約,都是由陳永德代表新信息簽署。獲得新信息注資的曲建平,並 沒有加快改良機頂盒的質素,反而先將錢以分紅形式派發給自己,袋了九千五百萬美元。他又將物業轉售派威套現,又買車給自己,涉及金額達八百萬美元。不過據 一名與曲建平熟稔人士反指,花紅及有關支出,是由陳永德主動提議給予曲建平。事實上派威原本與新世界關係良好,大老闆鄭彤裕○三年飛往派威視察業務,鄭家 純最近一次到派威,是今年一月。真正令兩間公司關係變差,是在今年四月。新世界在○一年 至○三年間向派威購入過百萬個機頂盒,支付五千萬美元訂金,尚欠派威五千八百萬賬款未付。新世界在四月游說派威,將欠款投資在新項目,開拓台灣市場。派威 拒絕有關要求,雙方談判破裂,之後,新信息向派威發信要求取消所有購貨協議及已支付的訂金。其後曲建平入稟美國法院,指控新信息撻訂及毀約,要求新信息賠 償五千八百萬美元。新信息再入稟反控派威誤導,索賠投資賠償七億美元。預計聆訊將於十一月初進行。

舊同學突然辭職正當這單官司如火如荼,關鍵人物陳永德卻在七月突然離職,原因不明。現年五十五歲的陳永德,與鄭家純是中學同學,亦是鄭家純的心腹。陳永德在加拿大溫莎大學讀商科學士,在當年取得會計師資格。八八年回流香港,便加入鄭家純持有的亞洲電視的董事局,同年又出任新世界保險服務的董事。九五年新基建上市,陳永德調入新世界權力核心,出任副董事總經理兼總理。有熟識他的分析員指出,陳永德因為管理基建業務出色,深得鄭家純歡心,因而扶搖直上,九六年開始升任新基建的董事總經理。九九年中華網一役為公司賺 錢,鞏固陳永德在新基建地位。今次他的離任,代表新信息投資科網的時代告一段落。新世界本週五將會公布全年業績,證券行幾乎一面倒將盈利預測,由盈利調整 為虧損。美資證券行雷曼兄弟更估計,最壞情況是新信息索償七億美元不成,還要賠償派威五千八百萬美元的追討。摩根大通更將原先估計盈利十五億元,調為蝕十 五億元,維持跑輸大市評級。德銀更將虧損金額預測為二十三億元,但維持買入評級。

新世界與派威結怨過程5/2000新信息(前稱新基)陳永 德搭上派威主席曲建平,投資$3,500萬美元入股派威三成股權,打算將其互動電視及機頂盒技術引進內地。10/01至6/03新信息多次與派威簽約購入 共約150萬套機頂盒和軟件設備等,共涉資金約$6.6億美元(約$51.5億港元)。3/5/04新信息發信予派威,指雙方之前所簽訂的有關合約無效, 要求退款。13/5/04派威入稟美國加州區域法院,控告新信息違反合約,及未能為派威的機頂盒做好內地及亞洲區內的銷售,要求賠償合約餘款不少 於$5,800美元($4.52億港元)。19/5/04派威入稟加州高級法院,控告新信息派駐入董事局 的Jimmy Li及符史聖二人違反誠信責任及進行不公平競爭。25/5/04新信息入稟加州高級法院,控告曲建平及派威,申請禁制令阻止派威在未取得新信息同意前於戶 口提錢;及狀告曲建平在派威戶口提取$9,500萬美元用作花紅、動用派威$800萬美元收購他的私人資產等。新信息要求派威賠償逾$7億美元 ($54.6億港元)。16/6/04新信息發信予派威,要求終止雙方之前訂立的所有合約及合作。5/10/04新世界發展及新信息同時發出盈警。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5

李兆基阿嫂 億萬神奇交易


2004-8-26  NM




已數月沒有巨額買賣的銅鑼灣鋪位 市道,上週竟一連出現兩個逾億成交。活躍於該區的李太李佘少鴻,與另一投資者黃靖雯,巧妙地跟對方交換手上的銅鑼灣地鋪,各自作價一億多。這樣一來一回換 貨,李太只須「磅水」八百多萬,就達至神奇效果。她購入的羅素街鋪位,平均呎價高達十八萬元,打破了港島區鋪市在九七後的新高呎價,即時榮登「鋪王」,同 時亦令她旗下現持有的三十多個鋪位,水漲船高。年屆七十的新任「鋪后」李佘少鴻,來頭干。她的叔仔是恒基主席李兆基,丈夫李兆麟是前上市公司兆 安地產主席。最愛戴上數卡鑽石逛街巡鋪的李太,近年花九億元,狂掃逾四十鋪位,其中七成集中銅鑼灣鬧市,是該區的大業主。上週初,各大報章的地產版記者, 都收到地產代理放風,表示剛促成了一宗罕有的「換貨」交易。近年頻頻出擊的李佘少鴻(李太),以一億二千八百萬元,向另一投資者黃靖雯,買入在銅鑼灣羅素 街與波斯富街交界,對正時代廣場現由英皇珠寶租下的地鋪,成交呎價達十八萬元,打破港島區九七後新高呎價。至於黃靖雯則以一億二千萬,買入李太旗下怡和街 38至40號,由肯德基租下的鋪位。按此黃靖雯不用付錢,而李太只須補給黃靖雯八百多萬元便完成交易。這個交易,令兩位富太賬面大賺特賺。黃靖雯原持有的 羅素街鋪,面積七百多呎,在前年以七千七百萬購入,這次出售賬面獲利五千一百萬,兩年間升值七成!而李太則更和味,她持有的怡和街鋪,包括地下至二樓共四 層,總面積九千呎,在九九年以五千二百萬購入。這次賣出賬面獲利六千八百萬元,五年間升值超過一倍!而且,兩人還慳回不少。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兩人簽訂 的並非買賣合約,而是「換貨」條約。據林國昌律師表示,「換貨」的釐印費,按交易差價而非成交價計算。按此李太和黃靖雯只須付三十萬元,就此又各慳三百多 萬!

製造熱炒景象而最重要的,是交易令銅鑼灣區成交變得再次活躍。鋪市在去年底今年初炒得Б烚烚,大批新晉投資者加入戰團,將鋪位推向高 峰。可惜鋪市在四月以後「摽梅已過」,這兩個月的成交少得可憐,尤其是銅鑼灣區。據註冊處資料,該區鋪位成交由當時的十二宗,大幅減至現時每月的三兩宗, 而且多是數百萬元的細額成交,總交易金額只及高峰的半成。新手泳嚇得雞飛狗走,無人接棒下,只餘鄧成波、黎永滔等投資老手買買賣賣支撐大局。其中李太便在 銅鑼灣一直持有二十多個鋪位,就如希慎道二至四號地下,放了三個月仍未能賣出。這次李太和黃靖雯換貨,製造旺市氣氛,也令手上持有的同區鋪位身價大升。度 出這絕妙好計的李太,近日表現風騷。一向不接受訪問的她,這次主動回電記者。她透露從不認識黃靖雯,事前並無交手,交易後和對方也沒見過面,甚至沒通過一 次電話。「嘻!其實這交易算還我一個心願。我睇中呢個鋪好耐,前面係行人專用區,好旺。不過我一直嫌貴,唔捨得買。今次黃小姐放盤,叫價成億幾,我就諗, 若然同佢交換鋪位,咪唔使俾晒囉!」李太遂透過經紀向黃靖雯放風。在內地開設成衣纖維廠的黃靖雯,在銅鑼灣羅素街仍有鋪位揸手未放,兩人一拍即合,促成交 易。

銅鑼灣鋪后策劃換貨的李佘少鴻系出名門,丈夫李兆麟是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的三哥。李太出生於順德大良,其後隨丈夫來港,在羅富國教育學院修讀,畢業後曾執教鞭。六五年她和丈夫成立兆安置業,後改名兆安地產,發展地產項目,代表作有洛克道的兆安中心。兆安在七三年上市後,李太一直當公司董事;及至八六年,李氏夫婦皆看淡香港前景,將上市公司賣給李明治,後改名為聯合海外投資。此後李氏夫婦一直發展單幢樓及小型項目,如九肚山的蔚林居等。九九年,公司業 務再作改變,主攻商鋪市場。李太解釋:「每次朝代改變,政局都會動盪,我細心考慮過後,決定在九七後停止物業發展,轉而在最熟悉嘅銅鑼灣投資有穩定回報嘅 鋪市。」在這五年間,李太先後購入四十多個鋪位,主要集中銅鑼灣一線旺區,如波斯富街、威靈頓街等,么鳳士多和麥奀記雲吞麵皆是旗下租客。統計李太掃鋪總 花費九億元,大都不做按揭。多年來她賣出十多個鋪位,共賺九千萬,不計及剛換走的鋪位,每個賣出鋪位平均只賺二百多萬元。她說揀的都是鬧市一線鋪,貪其回 報有保值,「就算個鋪回報高,但位置唔好,我都唔會買㗎。個鋪要容易租出,就算租客走咗,另一個都好快補上,咁收入先有保證。」

戴鑽戒巡鋪 每天皆回兆安中心大本營上班的李太,還會親自巡鋪揀鋪,絕不假手於人。不少租客見過李太蹤影,租下怡和街40號二樓的TQ髮型屋鍾先生便說:「李太曾帶埋 四、五個手下來巡視。佢哋入嚟同我哋傾偈,主要問吓生意情況。」李太說巡鋪是因為喜歡行街,但經紀則說,精打細算的她,是要摸清租客底蘊,亦免被賣家報大 回報租金。而對一眾經紀來說,李太是行內少有的「貴婦型」投資者,他們不敢帶李太到大排檔或茶餐廳傾約,而是執到官仔骨骨才上李太寫字樓傾談。而每次李太 必一身套裝,雍容華貴地坐在辦公室迎候,身上鑽飾行頭令人眩目。一名經紀說:「我唔識睇佢鑽戒幾多卡,淨知有牛眼咁大。而且同首飾、頸鍊配成一套。夜晚見 佢,只會見到成身閃光。」李太現時家住東半山蔚豪苑,樓齡十四年,面積二千呎。她出入皆坐房車,每朝會和丈夫拖手上班。兩人育有二子一女。長子李應流幫手 打理公司業務;而二子李應樵,則在五年前離開兆安,發展珠寶設計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6

南 聯 私 有 化   周 文 軒 樂 得 逍 遙

2000-11-23  NM




▲ 周 文 軒 與 太 太 嚴 雲 震 感 情 深 厚 , 由 四 八 年 結 婚 到 現 在 , 依 然 恩 愛 非 常 。 ( 《 忽 然 1 周 》 圖 片 )

曾 是 工 業 界 「 大 藍 籌 」 的 南 聯 實 業 , 上 週 三 宣 佈 私 有 化 計 劃 。 這 不 單 象 徵 香 港 紡 織 業 已 然 日 落 西 山 , 亦 昭 示 南 聯 大 股 東 周 文 軒 家 族 , 正 式 淡 出 這 個 建 構 五 十 年 的 基 業 。 說 起 南 聯 , 許 多 人 只 認 識 安 子 介 , 但 其 實 「 幕 後 主 腦 」 及 大 股 東 , 周 文 軒 才 是 。 早 於 八 十 年 代 , 他 已 是 「 上 海 幫 」 中 的 鉅 富 , 與 邵 逸 夫 、 陳 廷 驊 等 齊 名 。 這 位 上 海 大 亨 , 早 年 原 是 實 業 拓 荒 者 , 專 愛 搞 些 新 興 事 業 , 近 十 年 才 積 極 發 展 中 藥 研 究 , 是 兼 濟 天 下 的 生 意 。

七 、 八 十 年 代 曾 是 紡 織 界 翹 楚 的 南 聯 實 業 , 自 從 九 四 年 關 閉 其 位 於 荃 灣 楊 屋 道 最 後 一 幢 染 廠 後 , 外 界 已 預 料 南 聯 遲 早 退 出 香 港 股 壇 。 事 實 上 , 南 聯 近 年 經 營 每 下 愈 況 。 單 看 南 聯 董 事 局 內 的 九 位 執 行 董 事 , 七 十 歲 以 上 的 佔 了 五 位 , 而 平 均 年 齡 亦 達 六 十 七 歲 , 有 點 老 人 遲 暮 。 而 南 聯 業 績 於 九 ○ 年 創 高 後 便 開 始 滑 坡 , 投 資 回 報 率 由 七 ○ 年 的 百 分 之 三 十 , 下 滑 至 今 天 的 百 分 之 八 。 南 聯 董 事 局 中 人 , 早 已 無 心 戀 戰 。 事 關 紡 織 工 業 已 成 夕 陽 , 南 聯 根 本 無 集 資 擴 充 的 需 要 , 而 且 股 份 交 投 一 直 疏 落 , 每 天 成 交 不 夠 十 萬 股 ( 佔 總 股 數 百 分 之 ○ 點 ○ 三 ) 。 再 加 上 , 南 聯 的 「 精 神 領 袖 」 安 子 介 , 於 今 年 六 月 辭 世 , 一 貫 低 調 的 周 家 , 不 想 因 公 司 業 績 差 而 公 眾 交 待 , 南 聯 私 有 化 , 既 可 讓 股 東 有 套 現 機 會 , 大 股 東 亦 樂 得 逍 遙 。 由 於 周 文 軒 、 周 忠 繼 兄 弟 及 相 關 人 士 , 已 擁 有 南 聯 五 成 三 股 權 , 大 股 東 只 須 支 付 三 億 元 , 便 可 將 南 聯 私 有 化 。 現 年 已 七 十 九 歲 的 周 文 軒 , 於 八 十 年 代 已 是 「 上 海 幫 」 中 的 鉅 富 , 身 家 少 說 也 有 十 多 廿 億 元 。 與 其 他 上 海 富 豪 一 樣 , 他 大 部 分 資 產 已 分 散 海 外 , 留 港 的 只 屬 小 部 分 。 未 計 早 年 出 售 永 南 食 品 及 KK 超 市 等 收 益 , 在 港 可 計 算 的 資 產 便 達 六 億 元 。

熱 衷 中 藥 保 健 ▲現 年 七 十 九 歲 的 周 文 軒 ( 左 ) 及 七 十 五 歲 的 周 忠 繼 ( 右 ) 雖 仍 為 南 聯 實 業 的 常 務 董 事 , 但 平 日 的 實 質 業 務 , 已 交 由 周 忠 繼 的 兒 子 周 偉 偉 ( 中 ) 負 責 打 理 。 ▲一 九 五 三 年 華 南 染 廠 成 立 時 員 工 大 合 照 。 前 排 左 四 是 周 文 軒 , 左 七 是 安 子 介 , 左 八 是 唐 翔 千 。

▲安 子 介 生 前 與 周 文 軒 甚 為 老 友 , 有 影 皆 雙 , 不 單 是 生 意 拍 檔 , 更 曾 是 嘉 多 利 道 樓 上 樓 下 的 鄰 居 。 ( 《 蘋 果 日 報 》 圖 片 ) 雖 然 他 是 南 聯 主 席 , 但 早 於 十 多 年 前 已 淡 出 公 司 , 日 常 管 理 工 作 由 姪 仔 周 偉 偉 ( 周 忠 繼 大 仔 ) 及 公 司 秘 書 林 煥 彬 負 責 , 他 自 己 反 而 全 情 投 入 「 百 草 堂 」 的 中 藥 業 務 。 兩 間 公 司 均 位 於 尖 沙 咀 東 海 商 業 大 廈 內 , 方 便 他 出 入 。 「 後 生 時 候 , 佢 搞 紡 織 , 做 公 仔 麵 , 都 辛 苦 幾 十 年 了 , 依 家 放 低 好 多 生 意 , 專 心 搞 自 己 有 興 趣 的 中 藥 同 保 健 服 務 。 佢 好 俾 心 機 請 專 家 研 究 , 都 唔 係 話 想 賺 咩 錢 , 都 係 希 望 朋 友 身 體 健 康 。 有 些 朋 友 有 病 , 佢 會 送 雲 芝 俾 人 食 。 」 認 識 周 文 軒 四 十 多 年 的 上 海 同 鄉 、 蘇 浙 同 鄉 會 會 長 徐 國 炯 說 。 周 文 軒 搞 中 藥 , 原 是 出 於 偶 然 。 八 七 年 時 他 見 安 子 介 女 兒 安 娜 患 血 癌 , 在 外 國 接 受 化 療 時 , 因 產 生 嚴 重 副 作 用 而 令 她 非 常 痛 苦 , 最 後 停 止 接 受 西 醫 療 程 , 轉 服 中 藥 雲 芝 , 結 果 卻 奇 蹟 地 痊 癒 。 自 此 , 周 文 軒 決 心 發 展 中 醫 藥 研 究 , 並 於 八 八 年 斥 億 元 巨 資 開 設 百 草 堂 。 一 搞 就 差 不 多 十 二 年 , 從 沒 停 頓 過 。 周 文 軒 今 天 依 然 魄 力 十 足 , 就 知 他 深 明 養 生 之 道 。 他 不 但 煙 酒 不 沾 , 且 習 慣 每 年 和 太 太 結 伴 到 德 國 進 行 「 飢 餓 療 法 」 , 兩 星 期 內 只 喝 清 水 , 以 清 理 腸 胃 。 「 周 文 軒 好 care 自 己 身 體 。 仲 成 日 勸 我 唔 好 食 咁 多 煙 , 唔 好 食 肥 膩 。 以 前 我 都 成 日 一 齊 打 牌 , 但 因 為 佢 唔 鍾 意 人 食 煙 , 我 又 食 雪 茄 , 所 以 唔 好 意 思 , 依 家 打 少 囉 。 」 認 識 周 氏 數 十 年 的 同 鄉 兼 「 雀 友 」 董 偉 說 。

麻 雀 世 家 愛 賭 馬 ▲愛 馬 又 愛 賭 馬 的 周 文 軒 , 於 九 七 年 為 愛 駒 「 健 康 第 一 」 拉 頭 馬 。 ( 《 蘋 果 日 報 》 圖 片 ) ▲長 女 周 薇 薇 是 事 業 型 女 性 , 一 邊 幫 父 親 打 理 南 聯 地 產 , 一 邊 與 丈 夫 陳 燿 祺 ( 後 ) 搞 投 資 公 司 。 ▲二 女 周 薇 青 ( 左 ) 於 數 年 前 離 婚 後 , 便 回 娘 家 全 力 協 助 父 親 搞 百 草 堂 生 意 。 右 為 周 文 軒 太 太 。

事 實 上 , 除 了 時 不 時 去 尖 沙 咀 寶 勒 巷 的 溫 泉 浴 室 沖 涼 外 , 打 麻 雀 和 賭 馬 亦 是 周 文 軒 的 最 大 嗜 好 。 原 籍 江 蘇 蘇 州 的 周 氏 , 可 謂 生 於 「 麻 雀 世 家 」 。 上 至 父 母 , 下 至 兒 孫 , 無 不 熱 愛 竹 戰 。 傳 聞 周 太 嚴 雲 震 五 十 二 年 前 嫁 入 周 家 時 , 老 爺 第 一 樣 教 她 的 , 便 是 如 何 打 上 海 牌 。 即 使 現 年 超 過 一 百 歲 的 周 媽 媽 , 亦 依 然 日 日 打 牌 訓 練 腦 筋 。 至 於 周 文 軒 當 然 亦 不 「 遜 色 」 , 每 星 期 至 少 打 一 次 , 每 次 八 小 時 十 六 圈 , 但 為 了 健 康 想 , 他 寧 願 在 週 末 、 週 日 「 開 早 場 」 , 亦 不 會 「 打 通 宵 」 。 「 佢 好 鍾 意 賭 馬 , 每 逢 有 馬 跑 我 都 會 入 馬 場 , 少 少 一 、 兩 千 玩 , 通 常 佢 都 喜 歡 買 冷 。 」 董 偉 笑 言 即 使 麻 雀 上 見 不 到 他 , 在 馬 場 就 必 定 找 到 。 注 重 健 康 的 他 , 連 養 馬 亦 不 忘 保 健 。 他 曾 經 養 過 兩 匹 馬 , 一 匹 名 為 「 特 級 鑽 石 」 , 其 後 因 賽 馬 時 斷 腳 而 遭 人 道 毀 滅 。 現 時 仍 有 出 賽 的 一 匹 , 就 名 為 「 健 康 第 一 」 。 此 外 , 興 趣 多 多 的 他 , 閒 時 喜 歡 旅 遊 及 唱 卡 拉 OK 。 上 海 同 鄉 談 起 周 文 軒 , 總 笑 言 「 他 長 了 一 副 外 父 相 。 」 事 關 周 氏 的 六 名 子 女 , 全 是 千 金 。 長 女 薇 薇 , 一 方 面 協 助 父 親 打 理 南 聯 地 產 , 另 一 方 面 與 丈 夫 陳 燿 祺 合 作 搞 投 資 公 司 。 而 協 助 父 親 搞 中 藥 事 務 的 , 是 二 女 薇 青 , 數 年 前 已 離 婚 。 至 於 五 女 學 意 , 夫 婿 是 利 希 慎 家 族 的 利 乾 , 畢 業 於 史 丹 福 大 學 工 管 系 碩 士 。 去 年 初 , 金 融 界 傳 出 消 息 , 指 周 文 軒 女 兒 因 投 機 日 圓 而 損 手 ; 另 一 位 女 兒 早 期 投 資 墨 西 哥 機 場 亦 失 利 , 令 周 文 軒 不 見 三 數 億 元 , 與 周 家 及 南 聯 關 係 密 切 的 豐 銀 行 , 亦 致 電 慰 問 。 對 於 身 家 數 十 億 的 周 文 軒 來 說 , 數 億 之 數 相 信 是 微 不 足 道 。

謀 略 見 稱   創 業 無 數 「 周 文 軒 好 低 調 , 唔 鍾 意 出 鋒 頭 , 又 唔 出 面 , 人 以 為 南 聯 係 安 子 介 「 弗 」 , 但 其 實 佢 先 係 大 股 東 。 安 子 介 多 負 責 對 外 , 而 佢 就 匿 埋 公 司 諗 計 。 」 董 偉 說 , 周 文 軒 其 實 是 南 聯 的 「 大 腦 」 , 以 謀 略 見 長 。 而 在 港 五 十 年 間 , 他 亦 創 業 無 數 。 出 生 於 蘇 州 城 的 周 文 軒 , 初 中 畢 業 後 便 因 日 軍 侵 華 而 避 難 到 上 海 , 其 間 當 過 一 間 小 染 廠 的 化 驗 員 , 亦 曾 與 友 人 合 作 開 設 一 間 小 型 的 機 械 廠 , 專 門 生 產 衣 車 針 。 四 八 年 大 陸 變 色 , 他 與 妻 子 從 上 海 遷 港 , 時 年 僅 二 十 七 歲 , 當 時 傳 聞 他 帶 來 五 十 萬 美 元 資 金 。 「 四 十 年 代 末 至 五 十 年 代 初 , 是 上 海 幫 湧 入 香 港 的 高 峰 期 , 他 們 擁 有 的 不 但 是 資 金 , 更 有 人 才 和 技 術 , 所 以 當 年 紡 織 業 都 是 上 海 幫 天 下 。 」 一 位 紡 織 界 老 行 尊 憶 述 。 五 一 年 , 周 文 軒 連 同 一 班 「 上 海 幫 」 , 包 括 弟 弟 周 忠 繼 , 安 子 介 兄 弟 及 唐 翔 千 等 人 , 開 設 第 一 間 工 廠 , 名 為 中 南 紗 廠 。 事 隔 兩 年 , 周 氏 更 開 設 華 南 染 廠 。 然 而 當 時 的 香 港 食 水 同 布 疋 , 均 出 現 短 缺 問 題 。 食 水 一 斷 , 漂 染 廠 就 立 即 停 工 , 周 氏 惟 有 到 附 近 的 山 間 泵 水 補 充 。 至 於 布 疋 問 題 , 周 氏 想 到 既 然 自 己 有 紗 廠 , 提 供 源 源 不 絕 的 紗 , 而 染 廠 又 需 要 質 素 好 的 布 疋 , 那 何 不 自 給 自 足 , 開 埋 布 廠 , 實 行 「 一 條 龍 」 生 產 , 於 是 六 ○ 年 永 南 布 廠 正 式 成 立 。 到 六 九 年 , 他 更 索 性 將 三 數 間 公 司 合 組 而 成 南 聯 實 業 上 市 , 成 為 工 業 股 中 的 「 藍 籌 」 , 一 度 被 列 入 生 指 數 成 分 股 , 至 九 四 年 才 因 成 交 少 而 被 踢 出 局 。

公 仔 麵 稱 王 二 十 年 ▲雀 友 董 偉 , 是 眾 利 股 票 公 司 董 事 , 本 月 李 瑞 環 訪 問 聯 交 所 時 與 他 握 手 。 ( 《 蘋 果 日 報 》 圖 片 ) ▲在 「 麻 雀 世 家 」 周 文 軒 的 九 龍 塘 大 宅 內 , 麻 雀 房 佔 有 重 要 地 位 。 ( 《 忽 然 1 周 》 圖 片 )

▲同 鄉 徐 國 炯 表 示 來 港 認 識 周 文 軒 後 , 才 發 現 在 上 海 時 , 他 們 原 來 是 鄰 居 , 同 住 英 租 界 。

當 南 聯 實 業 上 了 軌 道 後 , 富 開 拓 性 的 周 文 軒 , 於 是 另 搞 新 意 — — 即 食 麵 , 港 人 今 天 不 可 缺 少 的 副 食 品 。 原 來 當 年 他 偶 然 有 機 會 到 日 本 參 觀 一 間 麵 廠 , 看 見 日 本 人 用 豬 油 炸 製 的 即 食 麵 , 好 吃 又 方 便 , 估 計 香 港 大 有 市 場 。 於 是 便 訂 購 一 百 萬 包 , 還 指 定 要 用 粟 米 油 代 替 豬 油 , 以 配 合 香 港 人 口 味 , 結 果 甚 為 暢 銷 。 於 是 , 他 於 六 九 年 成 立 「 永 南 食 品 」 , 自 己 訂 購 製 麵 機 生 產 , 還 別 出 心 裁 將 「 即 食 麵 」 改 稱 「 公 仔 麵 」 , 即 時 風 靡 香 港 市 場 , 為 周 文 軒 贏 來 「 公 仔 麵 大 王 」 稱 譽 。 直 至 九 ○ 年 , 日 本 日 清 公 司 覬 覦 香 港 市 場 , 即 時 以 「 出 前 一 丁 」 平 價 大 傾 銷 , 打 得 「 公 仔 麵 」 透 不 過 氣 。 日 清 於 是 提 出 收 購 , 一 向 以 和 為 貴 的 周 氏 , 遂 拱 手 相 讓 「 公 仔 麵 」 的 股 權 。 而 事 實 上 , 他 於 八 六 年 創 辦 的 KK 超 市 , 經 歷 十 年 的 艱 苦 經 營 後 , 亦 於 九 六 年 轉 售 予 廣 南 集 團 , 反 映 周 文 軒 的 生 意 見 好 就 收 , 不 會 死 撐 下 去 。 南 聯 成 功 私 有 化 後 , 周 文 軒 將 樂 得 逍 遙 , 只 餘 「 百 草 堂 」 生 意 需 要 費 神 , 可 以 繼 續 享 受 他 的 保 健 人 生 。

新 加 坡 籍 的 周 文 軒

在 香 港 發 跡 的 周 文 軒 , 自 八 六 年 已 加 入 新 加 坡 籍 。 事 緣 一 九 八 四 年 , 香 港 中 英 談 判 , 爆 發 信 心 危 機 時 , 星 洲 總 理 李 光 耀 乘 勢 向 香 港 多 位 富 豪 , 如 李 嘉 誠 、 鄭 裕 彤 、 邵 逸 夫 、 周 文 軒 和 周 忠 繼 等 人 , 以 優 惠 條 款 批 出 大 型 會 議 展 覽 項 目 「 新 達 城 」 , 來 利 誘 富 豪 走 資 星 洲 , 並 答 應 「 送 上 」 新 加 坡 護 照 。 於 是 , 入 股 「 新 達 城 」 項 目 一 成 半 的 周 文 軒 及 周 忠 繼 , 便 於 八 六 年 起 入 籍 新 加 坡 。

周 文 軒 事 業 年 表

年 份 1951 成 立 中 南 紡 織 1953 華 南 漂 染 廠 開 業 1960 成 立 永 南 布 廠 1965 創 辦 中 南 針 織 1969 合 組 「 中 南 」 、 「 華 南 」 及 「 永 南 」 而 成 南 聯 實 業 , 同 年 十 一 月 上 市     成 立 永 南 食 品 生 產 「 公 仔 麵 」 1972 成 立 海 南 發 展 , 同 年 公 開 招 股 上 市 1974 南 聯 附 屬 南 聯 地 產 成 立 1984 投 資 百 草 堂 , 重 點 研 製 「 雲 芝 精 華 」 及 「 丹 心 」 等 中 草 藥 1986 開 設 KK 超 級 市 場 1988 投 資 新 加 坡 「 新 達 城 」 項 目 1990 公 仔 麵 被 日 本 日 清 公 司 收 購 1996 出 售 KK 超 級 市 場 七 成 股 權 予 廣 南 集 團 , 作 價 千 九 萬 1996 分 拆 南 聯 地 產 上 市 1997 出 售 海 南 發 展 予 袁 煒 的 Pan Pacific Trader Ltd. , 改 名 為 中 國 物 流 集 團

撰文:梁淑文 資料:陳志恆 圖片:聶國翹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7

耀 科 施 靜 勝 : 好 事 者 遲 早 收

2000-11-23  NM




▲ 施 靜 騰 表 示 本 地 分 析 員 錯 看 耀 科 還 尚 可 理 解 , 但 連 保 薦 人 也 公 然 唱 淡 , 實 令 他 摸 不 頭 腦 。

於 國 內 代 理 分 銷 手 提 電 話 的 耀 科 國 際 , 上 市 年 多 以 來 , 不 利 消 息 不 時 傳 出 , 包 括 水 貨 充 斥 、 中 國 禁 南 韓 手 機 入 口 等 等 。 但 耀 科 派 發 的 成 績 表 一 直 不 俗 , 九 九 年 賺 二 億 六 千 萬 元 , 二 ○ ○ ○ 年 中 期 賺 一 億 八 千 萬 元 。 下 月 初 , 耀 科 將 派 二 ○ ○ ○ 年 全 年 業 績 表 , 集 團 副 主 席 兼 董 事 總 經 理 施 靜 騰 滿 有 信 心 地 表 示 , 好 事 者 會 慢 慢 「 收 口 」 。

▲四 月 收 購 的 Phone 2000 於 香 港 有 四 間 零 售 店 , 是 耀 科 進 軍 零 售 業 的 踏 腳 石 。 圖 為 先 達 分 店 。 ▲施 靜 騰 的 辦 公 桌 上 有 三 台 電 腦 , 可 以 一 邊 處 理 業 務 、 一 邊 看 股 價 。 另 有 一 部 手 提 電 腦 放 於 公 事 包 。

耀 科 最 新 遭 批 評 的 , 當 然 是 分 散 業 務 至 科 網 公 司 。 今 年 中 , 耀 科 一 口 氣 以 二 億 元 入 股 三 間 公 司 , 分 別 為 中 華 體 育 營 製 、 將 於 年 底 在 創 業 板 上 市 的 飛 卓 科 匯 和 新 數 碼 科 技 , 以 發 展 無 線 數 據 內 容 供 應 及 流 動 電 子 商 貿 ( M-commerce ) 。 科 網 股 徹 底 爆 煲 , 分 析 員 如 今 的 看 法 是 : 「 我 看 不 出 這 些 科 技 投 資 有 什 麼 新 意 和 前 景 。 」 施 靜 騰 回 應 : 「 公 司 賺 一 元 , 我 們 才 花 三 角 的 內 部 資 源 發 展 新 業 務 , 我 覺 得 投 資 很 合 理 。 「 公 司 有 現 金 , 他 們 就 說 管 理 層 不 思 進 取 ; 沒 有 現 金 , 他 們 又 會 說 公 司 財 政 不 健 全 。 」 事 實 上 , 耀 科 上 市 後 曾 一 度 手 持 九 億 元 現 金 , 施 靜 騰 遂 於 去 年 底 開 始 物 色 投 資 , 除 投 資 科 網 公 司 , 還 收 購 零 售 網 絡 「 Phone 2000 」 八 成 半 權 益 , 藉 此 學 習 零 售 運 作 模 式 , 準 備 兼 任 零 售 商 , 賺 取 更 高 毛 利 。 施 靜 騰 預 計 未 來 五 年 , 手 機 銷 售 仍 大 有 發 展 空 間 , 「 我 們 會 努 力 維 持 本 業 的 增 長 , 新 的 投 資 假 若 成 功 就 當 作 是 額 外 獎 賞 。 」

業 務 單 一 為 人 詬 病 ▲科 網 電 訊 股 雖 然 大 跌 , 但 耀 科 股 價 始 終 企 穩 八 、 九 元 , 是 招 股 價 的 四 、 五 倍 。 其 實 未 分 散 投 資 前 , 耀 科 一 樣 因 為 業 務 單 一 而 為 人 詬 病 。 施 靜 騰 反 駁 , 認 為 那 是 本 地 證 券 行 不 熟 悉 代 理 商 生 意 之 故 。 「 他 們 以 為 我 們 非 常 依 賴 生 產 商 , 其 實 我 們 是 合 作 伙 伴 , 生 產 商 也 依 賴 我 們 的 分 銷 網 絡 和 市 場 策 略 分 析 去 推 出 新 產 品 。 」 不 過 , 手 機 銷 售 風 險 的 確 甚 大 , 毛 利 率 只 約 百 分 之 八 , 而 且 代 理 權 是 逐 個 型 號 傾 回 來 的 , 若 代 理 商 未 能 取 得 大 熱 的 型 號 或 獨 家 代 理 權 , 將 大 大 影 響 生 意 。 最 初 , 耀 科 的 業 務 純 於 國 內 代 理 分 銷 流 動 電 話 手 機 ( 收 入 六 成 五 來 自 批 發 、 兩 成 來 自 零 售 ) , 幾 乎 沒 有 什 麼 可 變 現 資 產 , 加 上 九 八 年 起 便 停 售 摩 托 羅 拉 的 手 機 , 整 盤 生 意 便 單 靠 諾 基 亞 和 三 星 撐 。

禁 運 三 星 靠 諾 基 亞 ▲與 施 靜 騰 見 面 三 次 , 每 次 他 都 拿 不 同 型 號 的 諾 基 亞 和 三 星 手 提 電 話 , 在 推 出 前 試 用 。 圖 為 新 的 Nokia 6210 。 施 靜 騰 解 釋 停 售 摩 托 羅 拉 因 為 其 利 錢 太 少 , 現 雙 方 仍 有 其 他 業 務 正 在 洽 談 中 。 而 今 年 下 半 年 , 中 國 禁 止 南 韓 手 機 入 口 , 以 報 復 南 韓 增 加 大 蒜 關 稅 , 又 影 響 三 星 手 機 銷 售 , 足 見 代 理 商 生 意 不 易 為 。 「 三 星 的 電 話 銷 售 會 少 了 , 但 八 成 銷 量 , 可 以 借 推 廣 諾 基 亞 替 代 。 」 記 者 問 施 靜 騰 這 會 否 影 響 銷 售 額 超 過 一 成 。 「 現 在 分 析 員 又 說 一 成 了 麼 ? 起 初 有 人 說 到 減 少 收 入 近 一 半 ! 」 他 不 屑 的 說 , 然 後 才 答 道 : 「 影 響 不 大 , 只 是 很 短 時 期 的 禁 運 而 已 。 」 對 於 今 年 業 績 , 施 靜 騰 一 味 說 : 「 好 , 好 好 , 十 分 好 , 非 常 好 。 」 現 在 距 離 公 佈 日 尚 有 半 個 月 , 究 竟 他 能 否 令 分 析 員 大 跌 眼 鏡 , 屆 時 自 有 分 曉 。

施 靜 騰 小 檔 案 ▲逢 星 期 日 到 南 華 會 踢 足 球 , 幾 乎 成 為 施 靜 騰 唯 一 的 餘 暇 節 目 。 他 說 : 「 可 以 盡 情 發 洩 平 日 的 壓 力 。 」 1973 香 港 出 生 , 父 親 為 貿 易 商 人 , 兄 為 耀 科 主 席 施 爭 輝 , 另 有 一 姊 。 中 學 就 讀 皇 仁 書 院 1991 留 學 美 國 , 畢 業 於 印 第 安 納 州 Purdue University , 獲 科 學 及 工 程 學 士 學 位 1995 回 港 任 職 證 券 分 析 員 1997 加 入 耀 科 , 擔 任 副 主 席 兼 董 事 總 經 理 一 職 , 負 責 企 業 及 財 務 規 劃 1999/12 以 私 人 名 義 , 聯 同 肇 慶 皇 朝 酒 店 董 事 兼 副 總 經 理 關 明 球 及 香 港 物 業 投 資 者 馬 淑 金 , 斥 資 八 千 五 百 萬 元 收 購 友 力 投 資 ( 0674 ) 2000 贊 助 南 華 足 球 隊 班 費 , 並 任 其 副 主 委 ; 另 為 亞 洲 籃 球 超 級 聯 賽 籌 委

兄 弟 同 心 ▲兩 兄 弟 各 有 專 長 , 施 爭 輝 穩 守 本 業 、 施 靜 騰 創 新 路 向 。 施 爭 輝 與 施 靜 騰 兄 弟 年 齡 相 距 十 三 年 , 當 兄 長 已 踏 足 社 會 工 作 的 時 候 , 施 靜 騰 還 是 個 小 學 生 。 不 過 , 這 毫 不 減 少 兄 長 對 他 的 信 任 。 九 七 年 , 施 爭 輝 的 生 意 漸 見 成 績 , 惹 來 一 間 現 於 NSADAQ 上 市 的 公 司 垂 涎 , 以 高 價 提 出 收 購 。 於 是 , 施 爭 輝 急 召 於 證 券 行 工 作 的 施 靜 騰 回 朝 商 議 。 「 早 期 我 開 出 的 條 件 很 苛 刻 , 阿 哥 會 覺 得 『 唔 使 去 到 咁 盡 』 , 可 以 鬆 手 些 。 我 認 為 條 件 不 合 可 以 再 傾 , 因 為 我 們 的 形 勢 比 人 強 ; 但 畢 竟 他 捱 了 這 麼 多 年 , 受 到 賞 識 會 很 驚 喜 , 『 fight 得 太 盡 』 怕 會 了 事 。 」 施 靜 騰 反 覆 表 示 當 日 幾 近 談 妥 的 條 件 很 吸 引 , 是 耀 科 上 市 集 資 額 ( 一 億 八 千 萬 元 ) 的 幾 倍 。 幸 施 爭 輝 最 後 不 忍 割 愛 , 才 有 今 日 兩 兄 弟 身 家 達 廿 五 億 元 的 好 日 子 。 之 後 施 靜 騰 順 理 成 章 地 加 入 耀 科 , 負 責 企 業 及 財 務 規 劃 , 在 耀 科 上 市 後 , 更 主 張 發 展 科 技 業 務 。 最 初 , 這 令 一 向 專 注 本 業 的 施 爭 輝 很 抗 拒 。 「 因 為 我 負 責 的 上 市 計 劃 讓 他 看 到 好 成 績 , 自 然 會 信 任 我 的 決 定 。 」 施 靜 騰 說 。 性 格 南 轅 北 轍 的 兩 兄 弟 , 感 情 卻 相 當 不 錯 , 至 今 還 是 居 於 同 一 屋 簷 下 。 「 我 們 會 半 夜 兩 、 三 點 談 天 , 談 生 意 , 也 談 其 他 。 」 施 靜 騰 笑 說 遲 睡 、 愛 喝 可 樂 及 「 趕 飛 機 」 就 是 他 和 兄 長 最 大 的 共 通 點 。

耀 科 大 事 表 耀 科 業 績 ▲* 德 意 志 銀 行 資 料

Text: 梁淑敏 Photo: 劉慈章、嚴寶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8

篤爆蕭若元 種金汲水局

2001-1-22  NM




▲蕭若元在網頁上宣傳Skytoken 業務,再派職員在公司內向來參觀的人猛落嘴頭。

年近歲晚,警方大發神威,接連掃蕩及起訴涉嫌以種金方式行騙的公司

與此同時,一間名Skytoken 的公司最近招收會員,會員再介紹人入會可獲現金回贈,形式和種金公司相似,該公司董事是《Cyber 日報》老闆蕭若元。

本刊更發現主持這門生意的人,有來自一間名「長和國際集團」的種金公司;此公司去年十二月被警方冚檔及拘捕負責人,有關案件剛於上週在法院過堂。

本刊逐層剖開這個汲水局。

 

 

▲在Skytoken 公司的陳列櫃內,有一件又黑又皺的風褸,要用價值186 元的代幣換購。

灣仔駱克道京城大廈Skytoken 的辦公室是用《Cyber 日報》名義租用。Skytoken 成立不久,公司註冊處未有詳細公司登記資料,但董事查冊上顯示蕭若元是該公司董事

自去年十二月,該公司循多種途徑引人加入。

首先是在他旗下的網站,大肆宣傳。跟着許多網上的聊天室便不斷有人提及該公司有「筍」兼職,慫恿網友到該公司了解詳情。

公司於上月廿八日正式開幕,蕭若元打出明星牌,找了向華勝的女友張玉珊一起出席協助宣傳;上週起他又在維園的年宵市場擺下多個攤位推廣。該公司宣傳自己既有購物優惠,又有現金回贈業務。

記者於上週五晚到公司的辦事處,了解實況。

入會二千五百

 

▲Skytoken 職員每在晚上開會,圖中的人名Jacco ,自稱是長和舊僱員,現在是Skytoken 的最上線。

甫到該大廈便碰見一群青年從大堂走出來,其中一人搭着另一人膊頭說:「上面係咪好正呢,我帶你去另一個辦公室再傾個發展計劃。」說着嘻嘻哈哈橫過馬路,走進對面的東新大廈去。

Skytoken 位於京城大廈三樓,面積千多呎,擠滿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有的更穿着校服。

一個穿西裝、作熱情狀的男子向記者迎面走來,記者表示是看見蕭若元旗下的網頁介紹這公司,所以上來看看,該男子隨即說:「我叫Victor ,等我帶你周圍睇吓。」

辦公室的左面有三十多部電腦,Victor 表示是供會員「打機」之用,另一邊則放着十多張圓枱,「除咗可以喺度打機,仲可以傾生意。不過陣間我會同你到對面東新大廈另一個辦公室正式傾。」

他隨即向記者介紹一個消費優惠計劃:付出二千五百元入會,便會有四千六百個電子代幣,可用來在該公司網頁內換取貨品或消費現金券。

一蚊都算優惠

「你攞二千五百蚊出嚟,有番咁多代幣,一定冇蝕底。」他猛落嘴頭。

翻開該公司可用代幣換取現金券的商戶名單,雖有六十多間商戶,但其中半數商戶如Big Echo 卡拉OK 等的現金券竟已缺貨,該公司聲稱是換罄。記者曾向部分商戶查詢他們和Skytoken 的合作詳情,但他們均拒絕回應。

即使可換到現金券的,優惠也少得可憐。最「優惠」的只有九五折,大部分優惠只是五元或以下,更有少至一元的,比一般信用卡提供的消費着數還要低。例如用AIG 信用卡在Big Echo 簽賬,便已有九折優惠。

換取該些現金券的手續也麻煩之極。首先要在網上以代幣訂購現金券,之後可選擇由該公司寄上現金券,但要收手續費;或親身到該公司在灣仔京城大廈的辦公室領取現金券,然後再去消費,分分鐘連車費都蝕埋。

其實,這類聲稱入會可享消費優惠的公司,以缺貨為由而令消費者換不到貨品的例子屢見不鮮,消費者委員會在過去一年共接獲九十九宗此類投訴。

此外金管局亦曾研究Skytoken 搞電子貨幣是否違法,雖然最終認為該公司不受該局監管,但金管局於本月發出新聞稿,提醒市民對這類代幣儲值計劃提高警覺。

 

▲專賣蜜糖飲品的金皇蜂是Skytoken 消費優惠商戶之一,每張廿元現金券優惠一元。

 

▲種金拆局

血本無歸

 

▲警方冚種金公司事件簿

Skytoken 主除了以購物優惠招徠,該公司推介一種名為「易達錢」的推廣會員計劃,根據其網頁資料,只要介紹新會員入會,並安排於自己的戶口,便可有「現金回贈」。

在Skytoken 辦事處與記者接觸的Victor 在紙上詳細畫出現金回贈方式:記者付二千五百元入會後,要落力介紹其他人入會做「下線」,自己做「上線」,每介紹兩個「下線」便可獲現金回贈。若「下線」再介紹人入會,「上線」亦可分得現金,餘此類推。

不過,至少要直接或間接介紹十人入會,那二千五百元入會費才可回本,真是談何容易。

吹蕭若元背景

 

▲維園年宵市場被Skytoken 租用作推廣的攤位。

當「上線」僥倖回本,Skytoken 則已從各人的入會費中淨賺二萬二千元;之後再有人加入,「上線」才可獲利。但現實是不可能不斷有新的「下線」加入,所以該公司穩賺入會費,但入會者一旦找不到「下線」便血本無歸。

這種稱為「雙向式」推銷制度,與早前被警方落案起訴、並於上週三過堂的種金公司長和國際集團形式相同。

自稱廿二歲、做了四年傳銷的Victor 更直認:「我以前都係長和㗎,當時好富貴,買樓買靚錶。大部分長和職員都轉了來Skytoken ,包括我上司。」

長和在去年六月成立,現涉及的控罪指公司五名股東及高級職員涉嫌以層壓式手法,訛稱替人投資置業,而投資者介紹新投資者加入可獲現金獎。警方在上月採取行動拉人,並凍結長和及五名被告名下共七百七十萬元資產。

Victor 不時向記者提及蕭若元的背景:「我哋老闆蕭若元,同時擁有三間上市公司,喺社會上地位舉足輕重,你同人講係人都識佢啦!

「蕭生搞呢盤生意並非要賺錢,目的只是推廣電子貨幣普及化,好似八達通咁。蕭生預咗攞幾億出嚟,至於行政費就喺佢三間上市公司撥出,呢啲叫財技。」

其實蕭若元並非他口中般「巴閉」,他只直接持有一間上市公司友聯建材約三成的股份,友聯建材則持有另兩間上市公司《Cyber 日報》、《天網國際集團》的部分股份。

 

▲標榜科技的種金公司天際網絡上週突結業,會員望門惘然。(《蘋果日報》圖片)

 

▲上月被警方掃蕩的長和集團,其中一名上線會員上週到法院應訊。(《蘋果日報》圖片)

 

▲上月廿八日Skytoken 公司開幕,張玉珊(左)到場協助蕭若元宣傳。(《蘋果日報》圖片)

旗下網站遭追數

 

▲Skytoken 開業未幾,約半數聲稱可供換領的消費現金券卻已缺貨。

友聯建材的股價只值一仙,已無可再低。本刊翻查田土廳記錄,發現蕭若元沒有以他個人名義持有物業,按目前股價計算蕭的身家約四千六百萬元。

上週他旗下的《股壇追擊》網站被一間電腦公司入稟法院,追討三百五十七萬元欠款,此官司還未了結。

記者向蕭若元求證他是否投資數億元於Skytoken ,以及錢從何來;又查詢Skytoken 辦公室的租金是否由《Cyber 日報》支付、股東是否知情等,但蕭透過秘書表示一概不會回應。

警方近兩個月多次出動,拘捕三間種金公司的股東和要員,每間公司涉及資本數以千萬元計,「上釣」的會員動輒也有六、七百人;而另一間種金公司則突然「清盤」,種金這個汲水局,遲早玩完。

《Cyber 日報》再藉召妓搵錢

 

上個月,蕭若元旗下《Cyber 日報》的奇情版播出一段記者召妓的片段,蕭若元被千夫所指,事後他推說這不是新聞,只是記錄片,更聲大大的說:「我哋唯一錯在沒有在該妓女的臉上『打格仔』,我們會向她道歉。」

言猶在耳,《Cyber 日報》竟將該召妓片段連同另一段聲稱是「名校女生骨場打飛機」(右圖)的片段,製成VCD 出售,售價是卅五個Skytoken 代幣(約值十九元)。蕭更同時在維園的年宵攤位賣這三級碟,售價十五元。

撰文:魏曼彤 攝影:俞意達 資料:施潔瑜、黃志囱[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36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9

三百年老品牌 念慈菴青黃不接


2001-4-12  NM




▲陳然(左)在念慈菴效力二十載,謝國昌(右)對這位老臣子敬重有加,大小事務皆聽從陳然吩咐。

正當轉天氣的時節,京都念慈菴的川貝枇杷膏就特別好賣,荃灣廠房已進入加班狀態。這隻由清代流傳至今凡三百年歷史的老品牌,聲名得以發揚光大,全賴中途易主,由一位藥房大拆家,中正藥房老闆謝兆邦接手經營五十年所致。

近年力拓年輕化市場的京都念慈菴,起用楊千嬅代替鄭裕玲拍廣告,又推出枇杷糖及科學中藥,銳意革新。可是年輕化的背後,卻有點青黃不接。原來年屆七十六歲的董事長謝兆邦,於前年因中風而退隱,業務交由長子謝國昌打理;而實際話事的顧命大臣,則是在念慈菴打了二十年工,現年已七十五歲的董事總經理陳然。

 

 

▲這幅孝親圖自六二年註冊成為京都念慈菴的商標後,一直沿用於包裝上。

採訪期間,陳然要飛往成都,參加香港貿易發展局在當地舉辦的產品展,返港稍休四天後,又再飛泰國與當地的代理商傾生意。這位本應退休的老臣子笑說:「都慣喇,我成日都會飛去上海、南京等,因為我哋喺大陸個market (市場)好大。」

全球有二十五個國家有分銷的念慈菴,去年賣出二百五十萬打枇杷膏,總值三億五千萬元,其中大陸佔六成,香港只佔一成。因此,身任顧命大臣的陳然不得不風塵僕僕。

陳然出外公幹,睇檔重任便落在太子爺謝國昌身上。三十九歲的謝國昌,現時是念慈菴的生產部及品質檢定部經理。原來,念慈菴董事局原來共有四名成員,除董事長謝兆邦因病退休外,主管中正藥房的林賢龍少理念慈菴事務,而主管財務的馮伯濃亦深居簡出,真正視事的董事,就只有陳然,他一行開,自然由太子爺頂上。

畢業於英國倫敦中央大學電子工程系的謝國昌,回港後在幾間電子廠打了三年工。但他承受不了電子廠生意大起大落的刺激,在九○年加入父親的念慈菴,負責生產部事宜。

太子不愛擔大旗

 

▲念慈菴以往用紙裹樽,至七十年代才改以紙盒包裝。

 

 

▲加拿大版(左)及日本版(右)的念慈菴枇杷膏。

「八九年,電子廠一係就有幾億生意,一係就蝕得好犀利,真係好得人驚!當時爸爸話,『做中藥唔會大富大貴,但一定餓你唔死』,所以我就返嚟幫手。」被念慈菴員工形容為不善交際的謝國昌,在訪問時有點不自在,要不斷吃枇杷糖紓緩緊張。

謝國昌管理的生產部,共有六條生產線,二百名員工;此外,他還兼顧品質檢定。「始終係藥,需要小心啲處理。好似要入口美國,川貝嘅分量就需要調低,因為啲鬼佬唔知係乜,而川貝混製成枇杷膏後,好難測出所含的物質成分,所以好麻煩……」謝國昌皺眉說。

至於管理公司的重任,他似乎興趣不大。「陳生(陳然)會負責呢部分嘅。」謝國昌搶着說。「爸爸病咗後,好多嘢都係由陳生話事,我會協助佢。」

謝國昌很聽陳然的說話。採訪當日,他本忙着處理文件,記者要求他與陳然合照,他初時婉拒,但陳然說:「落去影咗先啦,一陣啫。」合照才能拍成。

老臣子有來頭

 

▲八四年的周年晚宴,謝兆邦(中)於自己開設的嘉賓酒樓,筵開十多圍招待中正及念慈菴的員工。

陳 然是念慈菴的功臣,二十年前加入念慈菴後,便發動一連串改革,令生意踏上軌道。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工系畢業的陳然,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原來他一九四二年隻身 到上海讀書;三年後大學畢業回港,就進了由洋人掌權的屈臣氏汽水廠當營業主管,當時屈臣氏還有替可口可樂入樽,而陳然就負責營業事務。

三十年後,陳然躍升為生產部經理。恰巧,謝兆邦與念慈菴的幾位股東,於台灣合資開設大西洋蘋果汽水廠,邀請屈臣氏入股及協助管理,陳然及當時的總經理David Wilson 就被派往打理這門海外生意了。

陳然與謝兆邦於七五年首次在台北見面,兩人在台灣合作了五年,彼此惺惺相惜。「謝生係個好叻嘅人,而且人緣好好,成日鍾意請人食飯,請親都兩圍嘅。豪爽、不拘小節嘅人做生意自然較容易。」陳然說。

八○年,由於大西洋有些股東不願再注資,謝兆邦等人最後將汽水廠賣盤。謝兆邦此時邀請陳然加盟幫手。「當時我喺屈臣氏都就快退休,只會做多兩、三年,但我諗喺念慈菴,或者可做多七、八年。」誰知一做便是二十年。

由汽水廠轉投中藥廠,似乎有點風馬牛不相及,陳然卻說,「冇問題㗎,謝生請我返嚟做管理,我喺屈臣氏六百至七百人都管得掂,八○年時的念慈菴,那二、三十人根本難唔到我。」

連番改革生意大增

 

▲自八四年念慈菴的煮藥及入樽工序,開始機械化,但包裝入紙盒仍需百多位女工負責。

謝兆邦沒有看錯人,陳然進了念慈菴後,第一件改革,是廢掉空樽回收的慣例。原來八○年以前的念慈菴,會以回收空玻璃樽循環生產,由於衛生問題令投訴日增,陳然便將在屈臣氏的管理方法,套用在念慈菴上。

「以前喺屈臣氏都試過有鬼佬投訴,我就親自帶兩支威士忌去道歉;那時念慈菴嘅投訴,我亦親自向啲客道歉,不過那幾次就送番兩打念慈菴啫。」陳然笑說。

謝兆邦接納了陳氏建議,棄用回收樽,採用成本高出兩成的新樽。此外,當念慈菴在八四年由深水埗海壇街住宅大廈,搬到荃灣德士古工業大廈廠房時,陳然更建議,投資三、四千萬元作機械化生產,以電壓爐代替人手煮藥,且真空入樽,增加產量。

「以前用大銻煲、柴油爐煮藥,啲阿姐仲要逐羹倒入個樽度,好原始㗎。加上得一條生產線,由朝煮到晚,每日都只係得九十公斤。」在念慈菴的煮藥房做了二十多 年的關生說。今日,念慈菴的電爐每天可煮四噸枇杷膏,較從前多兩百倍,而年生意額亦由三十年前只得百多萬元,躍升至去年三億多,估計毛利有七成。

「都係我老闆叻,他識得用廣告,肯花錢,賺一千萬敢用五百萬作宣傳,而家每年我哋會用七千萬作全球廣告費,唔係人人得。」陳然佩服地說。

念慈菴的電視廣告由七十年代尾至今,所用的人選及策略,均由謝兆邦拍板決定。八十年代中,鄭裕玲拍過《流氓大亨》及《生命之旅》等劇,形象正派及健康,所 以聘她為念慈菴的廣告代言人。九八年,謝兆邦銳意吸納年青一輩的生意,改用楊千嬅取代鄭裕玲,另外亦開始生產枇杷糖及科學中藥,圖創造另一次奇蹟。

老闆善造奇蹟

 

▲台灣廠房自九六年遷至林口現址,全廠面積約四千呎。

 

▲謝氏家族圖

原來賣藥行裡,一直傳誦謝兆邦是個愛締造奇蹟的「奇人」,因為念慈菴本是一隻寂寂無名的枇杷膏,但自謝兆邦於五○年初收購此藥後,它就成為一個人所周知的品牌。

據在中正藥房打了三十多年工的林賢龍說,謝兆邦二十出頭便到藥房當售貨員,邊打工邊學醫藥常識,兩年後立心自創一番事業,遂與同年的妻子劉雪晴,在彌敦道與人合租了個二百多呎鋪位,以半邊鋪形式開中正藥房。

「當時鋪頭仔,只可請得一個員工,老闆自己搵貨源、送貨同行街搵生意,由朝捱到晚,真係好勤力!」林賢龍說。

生意做多了,謝兆邦便擴充藥房,將店鋪遷往太子大埔道的現址。當時店鋪只有千多呎,後期逐漸擴展至閣樓及三樓,樓面八千多呎。六一年,謝兆邦成立中正藥房有限公司,更在七十年代,以一百四十五萬元將大埔道整幢大廈買入,中正藥房亦成為九龍區最大的拆家。

其實早在五十年代,藥房生意上軌道後,謝兆邦便向念慈菴創辦人楊孝廉的第七代後人楊萬如,買入念慈菴的藥方,並於六二年將包裝註冊成商標。楊家原居於北方,初到香港未能適應南方天氣,加上見枇杷膏銷量不濟,每月只賣得百多樽,便賣掉藥方離開香港。

念慈菴靠中正翻生

 

▲位於太子大埔道的中正大廈,自七十年代便掛有念慈菴的廣告招牌。地鋪為中正藥房。(陳鎮堅攝)

謝兆邦接手後,念慈菴首兩、三年生意仍有虧蝕,「老闆真係擺晒全副精神心血去搞念慈菴,透過中正不停去推廣呢隻枇杷膏。

「加上佢又有頭腦,利用好多廣告去谷呢隻藥,自己又夠魄力,前幾年仲會親自飛去星馬泰五天,見代理、傾廣告,比佢後生十年嘅夥計,跟佢去完返嚟都話攰到頂唔順,但老闆卻若無其事。」林賢龍說。

藉着中正的關係,念慈菴打出名堂。據林賢龍稱,現時全港一千三百多間藥房,逾千間有售念慈菴,其中九百多間透過中正購入此藥。

至於台灣市場,是由謝兆邦於六一年隻身飛往台灣開拓,除生意外,為他帶來第二段婚姻。原來他遇到一名台灣女子游美玲,並與她在當地註冊結婚。婚後,他不時 港、台兩邊走,兩年後更在台北設廠,生產只供當地內銷的念慈菴。在二太太游美玲協助下,生意逐步上揚,至今每年約有六千多萬元營業額。

由於謝兆邦有兩位太太,分居於港、台兩地,念慈菴的港台生意,亦由兩房人分管。例如香港業務,由大老婆所生的獨女慧君搞開,她於八十年代便加入中正,夫婿鄧世濤主理念慈菴的市場推廣,及至八十年代中,兩人移民加拿大才停止。

兩房人分管業務

 

▲謝兆邦(中)攜同正室劉雪晴(左二)出席八四年的周年晚宴。

至於台灣的念慈菴,一直由二太太及大女兒慧敏打理。二太太有三子三女,其中三名子女均出外發展,只有大女肯留在台灣幫手,二女慧淦負責拓展大陸市場。在台灣長大的大仔國昌,在英國大學畢業後回港與父親團聚,事關他是長子,便成為念慈菴的當然繼承人。

由於父親在港一直與大老婆居住,這位突然加入的長子,唯有獨居於中正大廈的頂樓;父子長期聚少離多,感情有點疏離。

念慈菴掌舵人謝兆邦,在九九年突然中風,以致口齒及聽力不靈,並須坐輪椅。念慈菴的業務,交由陳然及謝國昌打理。對於父親花了半世紀心血,苦心經營的這盤生意,謝國昌謂:「都好穩定喇,做中藥唔可以變太多,兩、三年計劃一次都好夠,好彩冇上市咋,唔係仲麻煩。」

不過老臣子陳然卻另有看法,「我梗係想念慈菴上市啦,我實有得分嘛。」再過幾年他真的要退休了,所以現正積極訓練及提升內部員工,將來協助謝國昌,然後便功成身退。

京都念慈菴這盤具有三百年歷史的生意,謝國昌能否成功接班,大家拭目以待。

製作過程

 

▲1 以電磅秤每種藥材的分量,然後獨立放入棉布袋內。

 

▲2 將每袋藥材分批置入電爐。

 

▲3 倒入蜜糖漿。

 

▲4 用抽真空機消毒玻璃樽。

 

▲5 以輸送機將煮畢的枇杷膏入樽。

舊相巡禮

 

▲印於一九七六年謝氏宗親會會刊的念慈菴廣告。

 

▲念慈菴的第一輯電視廣告,找來薰妮當主角。

 

▲鄭裕玲的正派形象,使她做了念慈菴十年廣告代言人。

 

▲一九七六年,謝兆邦(右一)宣誓就職,成為謝氏宗親會的理事長。

 

▲念慈菴於七十年代的大型外牆廣告。

 

▲五十年代的念慈菴送貨車。

京都念慈菴歷史演變年鑑

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 )‧順天府縣令楊孝廉的母親患有久咳,廣尋名醫,得當時一位出身醫學世家,著有《溫熱論》的名醫葉天士,授予枇杷膏藥方。楊母病癒後,楊氏製藥售於民間,為紀念其母,遂命名「京都念慈菴」。

日治時間‧楊氏第七代後人楊萬如一家,由北京南下至香港,每月售賣念慈菴只約一百支。

50 年代初‧藥房拆家謝兆邦,向楊萬如收購藥方,並於深水埗海壇街住宅大廈設廠製枇杷膏,在中正藥房發售。

50 年代末‧念慈菴開始分銷到東南亞及美加等國家。

1962 ‧京都念藥菴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其包裝亦成註冊商標。

1963 ‧在台灣設廠。

1980 ‧陳然入京都念慈菴工作,廢除回收樽慣例。

1984 ‧深水埗廠房搬到荃灣德士古工業中心,並將煮藥及入樽工序機械化。

1985 ‧運送念慈菴到深圳藥房寄賣,開始打入大陸市場。

1993 ‧為防香港回歸後生意受影響,遂於新加坡設廠。順利過渡後,廠房改作研究中心,推出科學中藥。

1997 ‧推出枇杷糖。

1999 ‧謝兆邦中風,念慈菴交由陳然及謝國昌打理。

2001 ‧大陸市場已穩佔營業額六成,為減低運輸成本,遂於北京設廠房,預計2003 年正式投產。

京都念慈菴與齊天壽訴訟案

 

▲當年抄足念慈菴的齊天壽枇杷膏已經絕跡,現今只得小部分藥房有售齊天壽的川貝枇杷露。

九六年,京都念慈菴入稟高院,控告齊天壽生產的川貝枇杷膏影射其產品,及侵犯了念慈菴的註冊商標。

「佢(齊天壽)本來係綠色包裝嘅,但九六年直情跟足念慈菴紅底黑字嘅包裝,所以我哋先告佢。」陳然說。

齊天壽的創辦人韋光耀,原為念慈菴的舊員工,七十年代離巢後自立門戶,於灣仔設廠賣枇杷膏,至九五年,全年銷量約一百八十萬元,但九六年改了包裝後,全年銷量即躍升至二百七十萬元。

經過兩月的訴訟,法院判齊天壽敗訴,須轉回包裝才可繼續售賣枇杷膏,且須繳付堂費及港幣一元作賠償費。

「我哋淨係要求一蚊作賠償,因為知道多嘅(一百萬元)都未必會索償到,所以唔想搞咁耐,淨係要佢哋轉番個包裝就算。」陳然續說。

至今齊天壽仍有批發舊包裝的枇杷膏,但不少藥房行家稱,已有好幾年沒代售齊天壽,因其銷量並不理想,現今大藥房更只賣念慈菴而已。

念慈菴股權剖析

 

撰文:趙婉兒 攝影:張國慶 資料:黃翠蓮[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104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0

斬倉遭淋油訊匯大有來頭

2001-3-15  NM




▲滙科被斬倉致股價大跌,翌日有份沽貨的訊匯被淋油,市場認為兩者極有關連。(《蘋果日報》圖片)

上週三,訊匯金融屬下三間分行被淋油掟天拿水,市場傳聞與早一日,訊匯大手質殘創業板上市的滙科數碼股份有關。

原來,從事模具製作的滙科,自從去年五月上市以來,股價一直企硬兩毫半,但上週二一日間卻暴瀉八成四,跌剩四仙。

「嗰日情況真係好慘烈!」一名經紀形容,當天早上,滙科交投本來風平浪靜,「下晝開市後十分鐘,有經紀行掛出幾球(幾百萬)嘅沽盤,一叫仲叫低十幾廿個價位,大家見佢掟得咁狼,都唔敢接貨;而其他有貨喺手嘅經紀行見勢色唔對,跟風掟貨,形成恐慌性拋售。」

結果五分鐘內滙科完全無成交,只見股價如江河直下,跌至一毫子才有承接。奈何沽盤仍然不斷,股價於是直滑落一仙六,其後稍稍回升上四仙收市。

 

訊匯前身是謝氏

 

▲謝德清掌訊匯九成股權,是珠寶商出身。

 

▲滙科大股東羅文明,曾發通告指所持部分股份已按予銀行。

股價如此暴瀉,市場人士都認為有庄家被斬倉。據說有人以滙科股份抵押,借下幾千萬元貸款,在幾間證券行開設孖展戶口,然後將股份互射來挾高股價。而去年五月十八日滙科上市第一天,收市價較招股價勁升一倍半至兩元六角收市。其後股價更如坐飛氈,直升上五元四角水平。

滙科股價企定後半年,即大股東禁售期一過後,滙科股份一拆二十,增加流通量之餘,亦吸引散戶投資。「但係個市唔就,庄家唯有繼續維持股價秩序。」一名經紀 說,以每日維持五千萬股交易計算,庄家每日在釐印、經紀佣金、交易徵費等使費,便要六萬八千元,一個月下來就百多萬;再加上貸款要付優惠利率加八釐的利 息,庄家每月使費二百萬才維持到股價。

硬頂了三個月,庄家終於爆煲,證券行於是斬倉,觸發滙科股價大插水。

有份拋售滙科的不止訊匯金融,然而以該行沽得最狼,今次遭人刑事毀壞,原來本身亦大有來頭。

訊匯前身為謝氏金融,九二年由謝瑞麟與行家謝德清創辦,那時外匯業蓬勃,公司賺了不少錢,然而派息極少。三年後二人因財失義而拆夥,由謝德清買起成間公司。九九年,謝德清改名謝兆凱,報住同一地址的董事王艷玲亦改名王彥寧,而謝氏金融亦易名訊匯,繼續外匯及股票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