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今日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違規問題共警告或處罰了十二家券商,包括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責令兩家券商限期改正、增加兩家券商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對另外五家券商采取警示措施。消息公布後外盤A股期貨和港股期貨雙雙大跌,不過分析師們認為該措施實質影響或有限。
該消息大約在北京時間下午5點左右公布,當時仍在開盤的新加坡SGX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一度大跌近5%:
恒生綜指期貨大跌近2%:
路透社援引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表示,此次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處罰措施更多的是對違規行為的擠出,將對融資融券業務的增量有影響,但象征性的意義要大於實質性的措施。
“它向市場傳達一個信號就是不認可,對大量的融資盤買進或者說大量的資金進股市的不認可。傳達這個效應的話,那應該是這種利空很明顯的了。”他認為。
路透社援引北京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股市走好,融資融券業務飛速膨脹,部分上市公司估值上升較快。近期一些監管動作已顯示出監管層對杠桿牛市的密切關註及市場風險的擔憂;同時,當前兩融業務的一些規則亦有待改進和完善。
“一次性處罰那麽多券商,比較少見。”他說,此次處罰有助於讓各家券商牢固樹立合規經營的理念,同時亦可推動監管層對兩融業務規則中不適應市場發展的部分進行修改。
中信證券非銀金融組分析師邵子欽在消息公布後表示,盡管中信、海通、國君遭遇暫停新開融資融券賬戶3個月的處罰,但處罰對業務本身影響不大,因為新開兩融客戶數量不多,該開的都已開了,而且存量客戶兩融額度增加不受限制,但該事件的處理方式嚴重地影響了投資者對市場化發展方向的美好預期。
邵子欽建議大家獲利了結,出來觀察,調降行業評級至中性。
新浪財經援引華泰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表示,中信等三家券商被暫停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民生等五家券商被警示,並不能表明證監會限制兩融業務,相反,這對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來說,是一次規範,畢竟存在問題的券商只占少數。
對於券商股的影響方面,羅毅認為,此次事件在短期內是利空,券商股在周一會出現回調下跌行情,但這同時也是投資者建倉買入機會。長期來說,此次事件,並不影響券商股走勢。券商股在2015年有50%的增長空間。投資者可以選擇那些兩融業務相對規範的券商個股買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12月工業產出數據自11月高位滑落,因資本支出及汽車生產放緩,顯示美國制造業受到海外市場疲軟的拖累。
本周五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14年12月工業產出環比萎縮0.1%,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低值,預期萎縮0.1%,前值增1.3%曾創下2010年5月份以來最大增幅;
此外,美國12月工業產能利用率79.7%,預期79.9%,前值由80.1%修正至80.0%。美國12月制造業產出環比增長0.3%,預期增長0.2%,前值由增長1.1%修正至增1.3%。
制造業增速放緩至更溫和的速度,因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工廠接到的商業設備訂單減少,加之美元走強也有不利影響。不過產出受到了美國國內穩健的需求支撐,此外下跌的油價也提振了消費者的支出。
汽車及零部件產出數量12月里萎縮了0.9%,此前一個月曾大漲5.5%。此外值得註意的是,12月礦業產出跳升2.2%,反映了美國國內原油及天然氣開采量增加,盡管此前數據顯示美國開工的鉆井機數量下降。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Carey對彭博新聞社表示,“美國現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全球增長的引擎,美國受惠與能源價格下跌帶來的消費者支出增強。”
今日稍早來自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繼11月上升0.3%後,美國12月CPI環比下降0.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 12月CPI同比增長0.8%,為2009年10月以來最低同比漲幅,前值增長1.3%。主要受到能源價格走低的拖累。
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迅速上漲至92.64一線,接近昨日創下的11年高位:
美國標普500指數在開盤後上漲0.3%,接近2000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中金公司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歐央行推出QE不僅是目前已經陷入技術性通縮下歐元區的勢在必行之舉、也基本上已經是投資者的普遍共識。而這一點從近期歐元持續大幅貶值、以及歐洲與美國股市大相徑庭的走勢中也可以看出(歐洲股市持續上漲、而美股則表現相對疲弱)。因此,歐央行如期推出QE兌現了市場此前的預期。
不過,從此次QE實施的技術細節,特別是購買規模和時限上,卻是超出市場此前的預期。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
► 購買時限與規模:開放式購債、規模超預期。從今年3月開始到至少2016年9月,將每月購債600億歐元;以此計算,總的購債規模將超過1.1萬億歐元。此外,購債時間有可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長,直到滿足歐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超出預期
► 購買範圍:包括投資級的政府債和其他機構債(占比為12%)。此外,希臘債券也可以在購買範圍之內,但需要滿足一定的額外條件;符合預期
► 購買比例分配:按照成員國在歐央行中的出資比率購買。照此計算,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購買比例最大。符合預期
► 風險承擔方式:采用混合方式。20%購債比例風險將由歐央行與各國央行共同承擔(這其中包括12%的機構債部分,以及8%的其他債券部分);而剩余80%部分則由各國央行獨自承擔。符合預期
歐央行推出QE對市場的可能影響有哪些?
我們認為,此次歐央行如期推出QE將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以下影響:
1)利好歐洲股市。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雖然歐央行兩次降息、並推出包括TLTRO和購買ABS及Covered Bond在內的一攬子寬松政策;但在經濟增長停滯、通縮威脅上升、以及烏克蘭地緣風險的打擊下,歐洲股市與美股市場的差距逐漸拉大。而此次歐央行推出QE將有望明顯提振投資者情緒,進而通過估值擴張推動市場上行。實際上,近期歐洲和美股市場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幅縮窄;
2)推動歐元貶值。歐央行實施大規模寬松有望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並間接的推動經濟及企業盈利的複蘇;而相反美元則可能相應升值。歷史規律顯示,歐元走勢與歐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通脹有較高的相關性;
3)長端國債收益率或觸底回升。根據歷史經驗,我們發現全球央行歷次大規模寬松之前(如美聯儲QE、歐央行那個LTRO等等),投資者對於寬松預期的升溫往往會推動長端國債(如美國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但政策宣布之後,收益率則開始逐漸觸底回升;
4)提升全球風險偏好;可能帶來的流動性“溢出效應”有望利好新興市場。除了對歐洲股市自身的直接正面推動外,主要央行的寬松政策往往會提升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特別是推動資金流入具有明顯吸引力的新興市場,即流動性“溢出效應”;最近的例子便是歐央行在6月推出降息等一攬子政策後,中國股市開始迎來大規模的海外資金流入。
全球央行近期密集降息;維持2015年全球貨幣環境整體寬松的判斷
進入2015年以來的短短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而如果從2014年以外算起,全球主要國家中,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僅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由於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的困擾,仍處在加息通道。
往前看,對於2015年的全球貨幣政策環境,我們仍然維持此前在年度展望中的觀點,即:分化雖然已經出現,但整體的寬松態勢仍將延續。具體來看,在主要央行中,未來歐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寬松力度仍將會逐漸加大;而美聯儲在低油價的環境下,其貨幣政策將會有更多可騰挪的空間,我們認為仍不能排除其首次加息時點晚於市場預期的可能性;而英國央行近期保持按兵不動,在最近一次的議息會議中仍一致決定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不變。因此,整體寬松的貨幣環境仍然有利於股票類資產的表現,而資金流入股市的勢頭也仍將持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美國參議員Schumer稱,耶倫告訴他美國經濟在變好,但仍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需要時間。基於對勞動力市場和海外經濟的擔憂,耶倫稱不會立即加息。
耶倫在國會大廈與參議員們舉行午宴,期間就貨幣政策展開交談。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Chuck Schumer表示,耶倫稱,美國經濟在持續轉好,但美國仍需創造更多就業,勞動力市場有待改善,還有許多路要走。耶倫對美國就業創造依然有些擔憂,這是她最關註的地方,也正是基於這種擔心,耶倫認為美聯儲不該馬上加息。
據弗吉尼亞州參議員Tim Kaine,耶倫對海外經濟形勢表示擔憂,但對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示高度樂觀。伊利諾伊州參議員Dick Durbin稱,耶倫在談話中提到了歐洲經濟形勢,認為是經濟發展中的風險因素之一。
Durbin稱,耶倫對美國財政政策的評價與以往不同。以前她認為,近年來美國政府削減開支,財政對經濟有拖累作用;現在她認為財政對經濟的作用是中性的。
美聯儲發言人Doug Tillett拒絕就耶倫與國會議員的講話內容加以評論。
上述消息對周四美股起到提振作用。標普500指數早盤跌破2000點,但隨後一路上漲,收盤漲幅接近1%。美國參議員們轉述耶倫貨幣政策立場、油價自六年新低反彈,均對美股起到推動作用。
周三,美聯儲1月FOMC聲明顯示,FOMC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美聯儲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美聯儲稱作加息決定時會考慮海外經濟。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1月FOMC聲明暗示,美聯儲在6月前不太會加息。耶倫在12月新聞發布會上稱,“耐心”措辭意味著接下來兩次FOMC會議上不太會加息,以此推斷,美聯儲不太會在3月和4月會議上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出於對債務規模達到歷史高位的擔憂,中國政府收緊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境內的融資渠道,推動了這些融資平臺試水海外融資。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周在與國際債券投資者進行接洽。另外,珠海大橫琴有限公司去年12月發行了15億元人民幣(2.395億美元)離岸人民幣債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去年11月發行了1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而且去年6月還成為首家發行點心債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標準普爾公司評級部的Joe Poo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鑒於境內市場流動性緊張,海外發債也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一個融資渠道。如果青島城投得到的市場反響不錯,還可能有更多類似交易出現。
據彭博收集的數據,青島城投今年需償還29億元人民幣債券本息。該公司一名高層表示,因投資者會議尚未結束,目前不便提供關於此次債券發行計劃的更多細節。
相比國內,企業或地方融資平臺赴海外發債成本低很多。據《人民日報》,國內城投債利率在7%甚至更高,而海外發債利率不到4%。此外,海外債期限較長,有的達5年、10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何籽/圖)
代購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多發生在從入境海關到收件人之間的環節。至於已造成多大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而由此引發的消費維權,也尤為艱難。
林龍輝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他也成為了微博上轉發量過萬的“網絡大V”。
讓林成為網絡紅人,源於他自日本寄回中國的EMS包裹在投遞過程中憑空消失了價值5000元的化妝品及食品。
短短一周的時間,“林龍輝單挑中國郵政”的話題便登上了微博的熱門話題榜,截至發稿時,其話題閱讀量已超過2400萬。
2015年1月24日,已在日本生活五年的林龍輝通過日本郵政速遞EMS,從日本琦玉縣向福建龍巖市寄出一個重量為7.73公斤的包裹,內有日本產的化妝品和食品。2月3日,包裹到達龍巖,由收件人所在小區的保安代為簽收。
當收件人賴小姐拿到包裹後發現少了近3公斤。經林龍輝確認,賴發現少了價值近5000元的化妝品和食品,從包裝上看,還有二次包裝痕跡。但進一步確認,賴排除了小區保安之嫌。
“就像是有一只老鼠在包裹里面,把里面的東西吃掉了。”林龍輝說。得知包裹少了物品的當天,林向龍巖郵政投訴,郵政方面表示會調查此事。此後,再無進一步答複。
經過多次投訴無果後,林龍輝決定將自己的遭遇公布在網上,同時也希望能引起中國郵政EMS的重視。
林整理網友爆料後發現,這些國內早已發生多起的案例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出現問題的包裹以來自日本的EMS居多;第二,投訴之後,網友得到中國郵政EMS回複均是責任在寄件方日本郵政EMS。
據了解,中國、日本均屬於萬國郵政聯盟的成員國,根據《萬國郵政公約》規定,EMS是屬於萬國郵聯管理下的國際郵件快遞服務。
在日本上學的華小姐也是受害者之一,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於2014年12月通過日本郵政EMS向浙江嘉興寄出一個包裹,包裹內是她在日本購買的iPhone手機。通過快遞單號的物流追蹤查詢到包裹於2015年1月6日就已到達杭州,直到1月底,包裹還沒有送到嘉興收件人的手中。
華小姐聯系嘉興郵政獲知,“包裹確認遺失,但是杭州郵政不負責任,是寄件局日本郵政EMS的責任。”鑒於華小姐事先購買了相關保險,日本EMS決定賠償1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27.1元)。
2015年1月23日,日本郵政EMS官網發表一篇針對寄往中國包裹遺失的聲明稱,近期發往中國的包裹發生多起遺失現象,包裹內多為iPhone、iPad等貴重電子產品。提醒各位顧客註意防竊,並且為包裹買好保險。
日本郵政EMS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他們不是此類事件的負責方,發生包裹遺失或者損壞,應該找收件地的EMS討要說法。
通常情況下,經日本郵政EMS接收寄往中國包裹,通過海關之後統一發往中國郵政EMS的分揀中心,再由中國郵政EMS從分揀中心發往全國。
根據林龍輝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八十余件網友爆料顯示,EMS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已是家常便飯。至於已造成的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
因為工作需要,重慶市民楊健已多次通過日本郵政EMS郵寄在日本購買的電腦等高檔電子產品。從2013年起,發生在楊身上的EMS包裹遺失就有三起。“選其他的快遞商太慢,還要提供一系列通關手續和證明,通關慢,也麻煩。如果選擇EMS,就無需提供這些手續和證明。”楊健說。
因中國、日本均加盟了萬國郵政聯盟,這使中國郵政EMS在成員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貨物運輸海關、航空等部門享有優先處理權,其運送的周期天數比一般的快遞公司要快。楊健還說:“中國郵政是國企,旗下的EMS國際快遞業務信賴度高。”
通過林龍輝提供的快遞單號,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1月29上午9點56分,顯示“上海海關放行,發往廈門”。2月6日上海郵政告訴林龍輝:“該包裹到達上海是完好的,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林龍輝的包裹問題環節最有可能發生在由上海郵局發送龍巖途中,或收件人簽收之前。就此,南方周末記者嘗試聯系福建龍巖郵政,但均回複“還在調查”。
林龍輝的代購包裹遭黑手後,就擔責一事,日本郵政EMS、中國郵政EMS互相推脫。
就此,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對此表示,在林龍輝等網友遭遇的事件中,無論丟失事件發生在日本或者國內,消費者應以國外運輸的承運方日本郵政EMS為主體進行相關維權工作,如確能證明快件是在快遞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損毀和內件不符是在到達國內之後,依據國際經濟法規定,要求國內運輸的承運方中國郵政EMS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由於國際快件涉及多個國家或地區,從業務流程上來說責任的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出現監管盲區,一旦出現快件丟失、毀損而無法確定丟失、毀損責任的情況,會給賠償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韓驍所說的“監管盲區”,同時也是消費者在選擇國際郵寄時需要格外註意的地方。
根據《海關總署公告》相關規定,個人寄自或者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物品(物品不包括毒品、毒藥、危險性武器或者彈藥、易燃物品等限制進出口的物品),每次限值1000元人民幣。倘若查出超過規定範圍,海關會通知寄件人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根據貨物超出的範圍繳納稅金。
在派送的過程中,不排除因承運方工作人員的失職和疏忽,將貨物遺失在某地或者惡意占有。
另外,不同國家的EMS對違禁品和受限物品的界定也有不同。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主要包括國家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物品、動物、反動報刊或者淫穢物品、貨幣、軍火及易燃物品、毒品等。而中國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除了包括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還有易碎類古董、石棉、皮草、珠寶等,對酒類、藥物類等也存在數量的限制。如果存在有違禁品或者超出受限物品範圍內的寄件包裹,EMS是不予受理快遞業務的。
林龍輝從日本寄回國內的化妝品和食品不屬違禁品,但其貨品總價值超過海關限定的每單1000元人民幣。若按正常程序,針對這起超過規定限值的包裹單,海關方面會通知寄件人林龍輝,要麽由林支付郵費,將該包裹寄回日本;要麽繼續通關,但需林補足超額貨品的稅款。但林龍輝表示,他並未接到這種通知。
律師韓驍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國際快遞郵寄的過程中,盡量對郵寄貨品外包裝拍照,再將照片發給收貨方。收貨方在收取包裹時,若發現包裹破損,或包裝與照片不符時,一定要當場開箱驗明貨物。如果發現貨物有問題,收貨方有權拒絕簽收。
500億元註冊資金的首家“國字號”民營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擬與上海開發商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合作投資10億英鎊建設倫敦新國際金融城,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
中民投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織,59家大型民營企業參與發起設立,去年5月在上海註冊成立。此前華爾街見聞援引澎湃新聞稱,民生銀行與中民投在高管人事、股東上重疊,在中民投多家股東的背後都有民生銀行旗下公司的身影。
下文由一財網發布,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作者劉冬。
2月14日,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與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總部基地”)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雙方宣布投資約10億英鎊共同建設英國倫敦新國際金融城。
新國際金融城位於英國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碼頭。該項目投資總額約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新國際金融城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總部基地董事局主席許為平、上海市黃浦區副區長吳成、中民投總裁李懷珍等出席了當天的簽約儀式。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基地(中國)控股集團是道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亞太區域的全資投資集團,是一家致力於研究、探索、實踐總部經濟理論,投資、開發、運營以總部基地模式為主的總部經濟生態區的綜合性國際投資企業。
2013年5月,總部基地被確定為倫敦東區皇家阿爾伯特碼頭(RAD)的開發商。該公司當時和倫敦市政府達成協議,將位於東倫敦的一篇廢棄船塢區建成倫敦繼老金融城、金絲雀碼頭之後的第三個金融區,重點吸引亞洲投資落地。不過,有媒體當時質疑總部基地是否能夠籌集到如此龐大的資金。
而另一方面,早在中民投掛牌之時,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就曾表示,中國企業在經過30年的財富積累後,現在需要走出去,而英國就是絕佳的目的地,中民投將支持中國民營企業走出來,到英國創業發展。他認為,英國市場經濟發展、發育很完善,國外企業在此投資享受少有的與英國公民相同的待遇,而英國也是最早推崇自由貿易市場的國家之一。
此外,去年6月,中民投曾在中英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於倫敦簽署協議,承諾在歐洲設立地區總部,成立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投資於金融服務、科技、近海工程和綠色能源等項目。
或許是這樣的互補讓雙方一拍即合。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簽約儀式上稱,在達成協議前,中民投和總部基地進行了“高密度的接觸”。
李懷珍表示,新國際金融城項目由中民投旗下中民嘉業和總部基地共同建設。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和中民投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和大本營,中民投將以此開拓歐洲市場。
中民嘉業是中民投旗下的地產板塊,以建立聚焦優質不動產,集合國際和專業資本,產融結合的不動產運營平臺為目標。2014年,中民嘉業曾以248.5億元的高價購得上海董家渡地塊。
中民投相關人士稱,此次對倫敦新國際金融城的投資項目,是中民投歐洲投資戰略的第一步,反映了中民投服務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強烈意願。中民投始終致力於聚集中國的民營資本與智慧,引領民營資本抱團“走出去”。以此次項目為突破口,中民投將加快對歐洲市場的拓展。
以下中民投架構圖來自21世紀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曹陽,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隨著2014年中國資本市場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海外資金流入、境內藍籌股票的低估值也成為市場看好A股市場的重要理由。從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後,南下流入滬股的資金在2014年使用效率一度較高,余額占比快速下降至75%,但在2015年至今的流入變得較為平緩,目前余額占比為66%。但隨著歐洲央行推出QE,瑞士、丹麥等更多國家央行加入負利率行列,中國債券市場高息票收益更顯突出。我們預計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他們或遲到股市,但不會錯過債市。
在股票市場方面,盡管資本項目開放加速,可流入A股資金增加,但考慮到海外避險情緒、企業盈利下行周期和市場高波動率,預計未來資金流入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去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包括QFII、RQFII的擴容,滬港通的引入,均為市場提供了增量資金。截止今年1月,QFII和RQFII額度達到7180億人民幣,滬港通額度達到3000億人民幣。此外A股的低估值成為看多市場的另一理由,以滬深300指數來看,市盈率在15倍,發達國家中標普、DAX指數市盈率大致在18倍,日經指數在20倍左右,僅從這一點來看A股的藍籌有估值優勢。但我們認為估值並非引導資金流動的決定因素,因其既取決於市場風險偏好變化,也在於遠期盈利情況的貼現。我們認為後者取決於投資者經濟、企業經營看法。從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來看,中國在2014年3季度後的大部分時間均處於負值,顯示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看法較為謹慎。此外2013年的QFII擴容也達到122億美元,但是當年滬深300跌幅仍達到6%。因此無論是新增資金規模,還是相對估值情況未必是引導資金流入的充分條件。基於如下理由,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海外資金對於A股資金增量貢獻依然較為有限:
第一,海外投資者避險情緒較高,這影響投資者對於高貝塔新興市場,也包括中國市場的資金配置。從介於0—1期間的花旗宏觀風險指數來看,在2015年2月10日達到0.88,這幾乎與2008年“次貸危機”、2011年夏歐洲危機的水平相當。我們認為包括油價大幅波動、烏克蘭問題、希臘債券談判、俄羅斯金融市場波動等較多風險事件,增加了市場波動率,也壓制了投資者情緒。從廣義譜資產的投資回報來看,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從高點貶值了4%,新興市場高收益債指數的回報接近0。
第二,由於海外投資者更看重盈利回報,估值擴張帶來的市場上漲對其吸引力未必很高。我們不認為發達市場的上漲決定因素在於量化寬松,因相比歷史平均15.6倍市盈率來看,目前18.16倍的市盈率高估僅為16%,反之較快的企業盈利增長更為重要。從資本回報率來看,目前標普指數達到7.6%,滬深300指數在5.8%,基本與日經225指數持平,而在2007年末中國的資本回報率一度高達10.2%(圖1)。
企業資本支出放緩是拉低市場預期的另一個因素,因這影響投資者對於前瞻性投資回報的看法。我們以2005年數據定基為100來刻畫企業資本支出情況,中國滬深300企業資本支出在2009年中觸及155高點後持續回落,目前相比高點跌幅達到20%,反觀美國在2010年6月資本支出達到底點後,迄今增幅接近60%。從宏觀層面而言,中國企業依然面臨產能過剩、需求低迷壓力;反觀美國企業在“次貸危機”中保持了良好的資產負債表,隨著居民部門去杠桿的完成,盈利回升驅動資本支出擴張,從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中、美股票表現差異。
第三,海外投資者更看重風險調整後的回報,市場高波動率並不是其所樂見。2010年後標普、國內滬深300、創業板的30天歷史波動率遠高於標普指數水平,其中創業板的平均波動率在28%、滬深300在21%,標普指數僅為14%。在2014年四季度,隨著信用交易大幅擴張,融資融券余額突破1萬億,滬深300波動率接近40%,同期標普指數僅為16.6%。
與股票市場不同,我們認為海外投資者對於債券市場仍將看好,這基於全球貨幣環境依然寬松、中國息票收入較高和主權信用穩定三個因素。
首先,我們認為海外流動性環境對於全球高等級債券仍將是支持性的。1月22日歐洲央行推出了1.1萬億歐元的QE,丹麥、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降息跟隨。從美國經濟來看,盡管非農就業增長強勁,但私營部門時薪增長為2.2%,僅與歷史平均水平相當。此外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從2014年12月末40的高點大幅下滑至2月11日下滑至-29.8,反映經濟複蘇仍未加速,因此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時點預期並未提前。從以上方面來看,全球流動性依然較為寬松,這會對資產價格形成支撐。
其次,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政策使全球長期國債收益率大幅收窄,目前10年期美債、德債的收益率為2%、0.68%,西班牙和意大利債券收益率在1.6%,而中國國債、國開收益率仍達3.4%和3.75%。因此投資中國債券市場仍有較高的絕對收益。此外,相對於發達國家央行已將利率降低至0附近,而中國央行寬松政策仍在途中,利率看跌期權依然存在,也使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
最後,我們認為中國主權信用情況依然穩定,這既在於財政的可維持,也在於人民幣匯率穩定。財政方面,雖然政府債務占GDP比例達到55%,但預計隨著財稅體制改革深入,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的再分配,債務規模會得到有效約束,以此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匯率方面,我們預計貿易盈余仍將維持,而本幣在計價、結算等領域的使用範圍擴大和均有助人民幣成為“硬通貨”。
綜合以上,我們認為相比高波動的股票市場,海外投資者或更青睞我國債券市場。隨著境外央行和金融機構資金流入,從趨勢上說,債券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這既有助壓低境內企業融資成本,也拓寬了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利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普京身家幾何?
對沖基金Hermitage Capital Management的聯合創始人Bill Browder接受CNN采訪時回答稱,2000億美元!如果按這個估值,普京絕對是世界首富。根據上個月公布的胡潤富豪榜,全球首富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僅僅坐擁約860億美元。
但Browder向CNN稱,普京是靠掠奪國內財富致富的:
上臺14年後,俄羅斯創造的財富,以及那些沒有花在教育,公路和醫院上的錢,都成為普京和同僚在瑞士銀行賬戶上的財產。
1999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理,一年之後,成為俄羅斯總統。在2001年到2007年間,俄羅斯經濟年平均增長7%,GDP翻了六倍。
在同一時期,這位俄羅斯曾經最大的海外投資商以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而聲名遠揚。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Browder公開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和政府官員倒賣資產、不公平地稀釋股票以及采取其他的手段讓大股東受益。他曾指控俄羅斯國有控股的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管理層轉移資產給親信賬戶,並邀請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媒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這一指控。然而,2005年11月13日,Browder從倫敦飛往莫斯科意外地被拒絕入境,隨後他很快得知自己被禁止進入俄羅斯。
據Business Insider,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Anne Applebaum在The New York Review Book中稱:
上臺不久,普京就清除了葉利欽時期的精英人士,換成了同樣腐敗,但是對他忠誠的精英。這些人主要來自聖彼得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