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金融機構積極購買海外資產,積極程度創下10年來之最。
根據Dealogic數據,2014年,中國金融機構海外並購達到30起,合計金額48億美元。盡管金額低於去年的51億美元,但並購件數幾乎較去年翻番。
海通證券本周宣布,同意支付3.79億歐元購買葡萄牙一家投資銀行。葡萄牙Novo Banco將Banco Espirito Santo的投資銀行業務出售給了海通證券。
對中國第二大券商海通證券來說,這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交易,僅相當於海通市值的1.5%。但它反映出了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收購特征的變化。
2007年,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斥資56億美元購買了摩根士丹利10%的股權。而現在,中國金融機構往往尋求控股權,積極在歐洲尋找機會,但避免太大金額的交易。
安永亞洲金融服務主管Keith Pogso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他們不會進行規模大到不能消化的交易。如果規模較大,他們往往會減小持股比例。
德意誌銀行亞太區並購業務主管Mayooran Elalingam向路透社表示,
越來越多的中國金融機構正在尋求控制權,以此擴大他們的全球版圖。歐元區經濟體中存在幾個機會,我們預計中國金融服務機構將積極探索這些機會。
除了海通之外,其它中國金融機構也積極進行海外擴張。工商銀行花費7.65億美元購買了標準銀行的倫敦交易業務。中國建設銀行斥資7.3億美元購買了巴西BicBanco 72%的股份。
類似的交易可以幫助中國銀行們獲得寶貴的歐洲銀行業牌照以及歐洲銀行的專業知識。花旗亞洲並購部門主管Colin Banfield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國金融機構對新市場的探索,這超出了中國投資的舒適區。
葡萄牙成為了中國買家收購背後最大的獲益者。除海通外,複星集團15億美元收購了該國最大的保險公司Caixa Seguros。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年來,傳統互聯網大公司一般出於財務回報、戰略或業務布局考慮,都會用大量資金進行投資或收購創業公司。除了國內成長階段公司外,他們還將投資目標放到了海外市場,騰訊科技就此盤點了近兩年來BAT以及幾家大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國外投資,由此來看各大公司的布局和走向。
騰訊:海外投資涉及多領域 傾向於遊戲公司
2011年起,騰訊加大了海外投資力度,覆蓋遊戲、電商、旅遊、移動互聯網等多領域。
2011年2月,騰訊投資了美國遊戲公司Riot Games,據騰訊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收購Riot Games共花費現金2.31億美元,交易前持股22.34%,完成交易後持股92.78%。Riot Games成立於2006年,代表作品為《英雄聯盟》,騰訊隨後獲得《英雄聯盟》中國大陸代理權。
2013年6月,騰訊參與投資美國閃購網站Fab,Fab.com意在做設計領域的“亞馬遜”。
2013年7月,投資美國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動視暴雪是全球最大的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旗下暴雪娛樂發行過《魔獸世界》以及《魔獸爭霸》系列,早在2012年7月,動視暴雪與騰訊就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013年8月,騰訊出資100萬美元與創新工場一起投資美國移動遊戲錄像公司Kamcord。Kamcord 為遊戲公司提供可以錄制遊戲視頻的SDK,讓玩家記錄移動遊戲時可以通過各大社交網站進行分享。
2014年11月,騰訊投資美國太空旅遊公司World View,World View是一家致力於太空旅行廉價化的公司,他們計劃在2016年能提供7.5萬美元價格的近地太空旅行業務。
阿里巴巴:多元化的海外投資布局
阿里除了投資與其相近的電商公司,也對遊戲、娛樂、移動IM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2013年6月投資美國體育用品電商Fanatics,Fanatics是一家銷售體育運動官方特許產品的電子商務公司,是垂直細分領域的龍頭。商品種類達到數十萬,美國主要的職業體育聯盟和媒體品牌都在使用Fanatics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2014年3月,阿里2.15億美元投資美國聊天應用Tango,是阿里在美國最大的一筆投資。投資Tango將有利於阿里拓展在移動互聯網的業務,開拓國際市場。Tango主要專註於視頻聊天,目前有兩億註冊用戶,用戶人群主要來自於美歐以及中東和亞洲。
2014年8月1.2億美元投資美國手遊公司Kabam,這是一家大型多人社交遊戲開發公司。該公司2010年在北京設立工作室,並在中國開發出多款手遊,如《霍比特人:中土王國》和《亞瑟王國:北方之戰》,兩款遊戲各創收超過1億美金。
2014年10月投資美國電視智能遙控器公司Peel,2013年投資500萬美元,今年追加5000萬美元。Peel是一家電視遙控器應用開發商,其公司主要應用產品的Android版本被預裝在三星和HTC的多款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通過紅外技術支持多款電視機、有線電視機頂盒和多媒體機頂盒。Peel未來很可能會開發通用的遙控器應用,不僅能遙控電視機,還能遙控空調和燈具等家用電器。
百度:選擇技術型公司投資
相對於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的海外投資並不算多,而且主要投的是技術型的公司。
2014年9月,百度對室內導航創業公司IndoorAtlas投資1000萬美元,以拓展購物中心和建築物內的地圖服務。這家來自芬蘭的初創公司核心技術為“室內GPS”,能幫助購物者使用手機在室內進行導航,找到自己想購買的商品。
今年12月,百度對以色列的視頻捕捉技術公司Pixellot投資300萬美元。Pixellot開發了一種無人攝像機系統,能夠覆蓋進行體育比賽的整個運動場館,並為專業廣播公司和業余愛好者自動制作視頻。
其它公司的海外投資
除了BAT外,不少勢頭正盛的互聯網公司也把資金投向了海外,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型公司成為他們的首選。
今年12月,京東、小米投資美國可穿戴設備公司Misfit。Misfit以其行動追蹤設備Shine而聞名。總部位於美國加州,並在越南擁有一個數據科學團隊。早期投資者和顧問約翰•斯卡利曾擔任蘋果首席執行官。
2014年7月,奇虎360投資美國生物驗證技術公司EyeVerify,EyeVerify 是一家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幫助移動設備減少或避免使用密碼進行安全驗證的科技公司。
瑞銀集團指出,中國1萬億美元的未進行對沖的外匯債務正面臨風險,因市場預計美元將上漲。
瑞銀集團亞洲銀行研究主管Stephen Andrew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由於不斷擴大的國際貿易以及放松的外匯管制,中國正面臨匯率和利率上前所未有的變化。
Daiwa Capital Markets估計,自2008年以來,約有1萬億美元的套息交易資金進入中國,從中國和海外的息差中獲利。Daiwa Capital Markets認為明年人民幣將下跌5.7%。
Andrews說,
受美國加息,中國降息影響,人民幣或將在2014年兌美元下跌2.8%。資本管制和創記錄的外匯儲備將幫助中國央行應對任何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企業難以償還外匯計價的債務,因為本地貨幣下跌。這很快就會帶來麻煩。簡單來說,你沒有為借款進行對沖,並且使用了杠桿,你就承擔了風險。
Andrews稱,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大陸公司存款20%以獲得本地銀行的信用證。他們用該文件從香港銀行獲得低息美元貸款。香港銀行將信用證看做由保證人完全擔保的無風險支票。
Andrews說,
公司將這些美元拿回中國大陸,將其作為抵押品,獲得更多的信用證,進一步提高杠桿。這些資金隨後被用來投資中國高收益、高風險的信托產品,或者股市。其獲利被用來償付美元借款。
據香港金管局,香港銀行業與內地相關的借款在今年9月底達到3.06萬億港元,為其總資產的14.7%。Andrews稱,他預計這個數字要更高。
Daiwa經濟學家Kevin La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市場上有大多的廉價美元讓大家借貸,如果你把錢放在中國大陸,息差加上貨幣升值大約每年為5%,為什麽不呢?
Lai預計自2008年第一輪QE以來,已經有1萬億套息資金進入中國大陸,其中3800億美元資金偽裝成貿易資金流入大陸。
在美聯儲將2008年將利率調至近零水平,並推出QE以來,全球市場充斥著現金。同時,穩步的增長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推高了中國債券的收益率,使其與美國國債的息差加大。10年期中國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在2011年達到235個基點,此後縮減到154個基點。
Andrews說,
金融危機前的泰國和今天的中國之間的相似之處是有限的。套息交易的金額相對於中國9.2萬億美元的GDP來說相對較小。中國總體貸存比健康,並且中國6月份外匯儲備達到4萬億美元。
研究咨詢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Chen Long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中國的海外債務與經濟同步增長,銀行業也足夠健康,可以吸引利率或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人民幣受到中國央行的管制,沒人有足夠的資源和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叫板。
目前,人民幣已經跌至6.2260處,為2009年來首次年度下滑。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再次分道揚鑣。美國經濟情況的改善讓美聯儲在10月結束了QE,並計劃於明年加息。而中國央行上月意外降息,為2012年來首次。
Boco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中國研究部主管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美元套息交易的吸引力將在明年下降,改變資金流入中國的趨勢。
盡管中國的貿易順差在11月達到574.7億美元,出口增速卻放緩至4.7%。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府打擊虛假貿易的影響。大陸向香港地區出口僅增長1%,而在10月和9月分別飆漲24%和34%。外匯儲備在三季度跌至3.89億美元。
Daiwa的La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多年來,中國一直提供高收益,吸引了許多美元流動性。許多的貿易都是虛假的,僅僅是短期投機性資金的流動。當這些錢撤離中國時,影響將是巨大的。
惠譽的分析師Sabine Bauer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盡管向用信用證做抵押的中國公司借款讓香港的銀行業避開了公司風險,但是卻沒能避開中國金融風險。中國的壞賬余額在三季度大幅增長,增幅創下2005年來最大。如果中國的銀行系統存在問題,這將影響到香港的銀行業,其流動性也將收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四個月前以逾4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商Ironshore的股權後,以保險業為核心產業的複星國際又將以約4.33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公司Meadowbrook Insurance Group,進一步開拓美國房產與災害保險市場。複星、安邦保險這類中國保險公司正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金完成全球布局,獲取低成本資金被認為是他們熱衷海外收購險企的根本原因。
複星國際上述逾4億美元的溢價收購為現金交易,其收購價比Meadowbrook本月29日收盤價高24%。這不是該投資集團今年第一次向美國保險市場挺進,今年其海外投資也不僅限於美國。
今年年初,複星國際以10億歐元收購了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 e Saúde旗下Fidelidade、Multicare以及Cares各80%的股權,8月以4.64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商Ironshore 20%的股權。本月上旬最新的消息是,複星擬通過收購西班牙保險公司進一步鞏固其在伊比利亞半島的保險市場地位。複星保險的一位高層告訴《投資者報》,保險公司收購海外資產目的就是利用低成本的保險資金,嫁接全球和中國的投資機遇。
截至今年6月底,複星國際37%的資產為保險業務,僅次於47%的產業運營,其全球保險布局已初步形成。截至10月,今年該司已宣布11單海外收購。目前複星葡萄牙保險手頭共持有1053億元的可投資金,鼎睿再保險持有1.53億美元,所有保險公司可用於投資的資金高達1200億元,而資金的成本低至2.5%-3%。
除了複星國際,安邦保險也瞄準了海外公司。今年10月安邦保險宣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這是中國保險企業首次100%股權收購歐洲保險公司。 盡管安邦保險聲稱,是為了全球戰略協同效應,但外界猜測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能夠取得低成本資金。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保險機構熱衷到海外購買保險、商業地產的原因。
一位分析師這樣向《投資者報》解釋中國險企海外收購:“你想想中國的資金成本有多高?20%非常普遍。躺在銀行,利率就能達到6%、7%,轉手就有一半的利潤。何況再投資高收益的產品。這是他們看重保險公司的原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港交所計劃在本月推出滬股通下的賣空(融券)服務,海外長線資金參與滬股通的障礙也將掃除。
據港交所公布的最新進展,香港結算將在本周末進行一項系統測試,以盡快為海外及香港投資者提供滬股通下A股的有擔保賣空交易服務,並計劃在本月內推出。
《上海證券報》提到,《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試點辦法》中,允許滬股通投資者在香港市場開展滬股通股票保證金交易(類似於內地的融資業務)、股票借貸和擔保賣空(類似於內地的融券業務),目前香港券商已廣泛開展滬股通融資業務,但融券業務一直待開通。
“賣空服務的開通將為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及風險管理提供更高靈活性。”港交所表示。
此外,香港結算還計劃於3月測試一項可追蹤投資者托管股票持有量的新系統功能,“中央股票追蹤系統”最快可於3月實施。
據港交所介紹,該措施可便利透過托管商持有A股的機構投資者,令他們在遵守內地前端監控規定的同時,無需在賣出交易執行前便要把股票從托管商轉移到經紀商。
上證報稱,從未投資過A股的長線基金因不習慣內地T+0的結算規則,即必須在交易日早晨7:30前將欲售股票轉至券商端,對參與滬港通采取觀望態度的局面,這種情況可能在新功能上線後被打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長實集團在香港交易所發布公告稱,重組及合並長實集團以及和黃集團的業務以創立兩家全新香港上市公司。
兩家新公司分別為長和、長地。其中,長和將接手長實及和黃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長地將合並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從合並和重組過程看,長實及和黃兩家公司會先合並為新的“長和集團”,並將保留在港股市場上的“1”號股票代號;此項合並後,長和會將所有境內外的地產業務分拆並註入新成立的長地集團,並爭取保留“13”的股票代號。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表示,自已會出任長和及長地兩間公司的主席,而兒子李澤鉅亦會出任兩間公司的董事。至於和黃及長實兩間董事的去向如何,李嘉誠表示會繼續留下。
變相遷冊海外?
這是李嘉誠對其名下資產的最大規模重組。1950年成立的巨無霸企業長江實業港交所代碼00001,一直被認為最能代表香港的公司,而1977年合並成立的和記黃埔則一直是世界500強企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新公司長和與長地均在開曼群島註冊。李嘉誠曾在2013年強調,長實及和黃不會變更註冊地點,相信多年後仍在香港。對此,李今日解釋稱,將公司註冊地搬去開曼群島並非對香港沒有信心,主要是為了做生意方便。
李嘉誠詳細解答稱:
人家說什麽都行。我(集團)註冊在香港、上市又在香港。過去十年或是十幾年,有75%以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在開曼群島等海外註冊,並不是這些公司對香港沒信心,一樣都是為了做生意方便,其中很多民企、(內地)國企,不能因為他們在海外註冊就是遷冊。
“長和系”副主席李澤鉅還透露,李氏家族信托持有的赫斯基能源股份將會換為長和股份,以反映他們對香港未來仍很有信心。
重組方案
公告稱,長實擬向長實股東提呈長實重組方案,以協議安排方式使長實集團的控股公司由長實變更為長和。 根據長實重組方案,長實計劃股東將就其於長實計劃記錄時間每持有一股長實計劃股份獲 取一股長和股份,而所有長實計劃股份將被註銷及銷毀。此外,所有和黃計劃股份也將被註銷,每股和黃計劃股份換取0.684股長和股份。
公告還顯示,和黃集團建議收購6.24%赫斯基已發行普通股,和黃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向和黃計劃股東提出股份交換要約以註銷所有和黃計劃股份。
其中,長實重組方案完成是:
(a) 完成赫斯基股份交換之先決條件;及
(b) 作出和黃方案之前提。
赫斯基股份交換及和黃方案的完成將是完成分拆上市方案之先決條件。若長實重組方案未能完成,赫斯基股份交換、和黃方案及分拆上市方案將不會進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2 13:45 編輯 深港通的相同與不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成長股感興趣嗎 作者:張憶東,翁湉 ★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Risk Off/On模式切換 ——2015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經歷Risk Off/On的模式快速切換。上周恒指在前兩個交易日大跌近400點後,後半周隨著外圍市場的強勢反彈而逆轉上行,周收盤23920點,上漲0.3%。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3%。紅籌指數上漲1.5%。原油價格和美國經濟數據將成為短期市場繼續保持RiskOn模式及高beta資產上行的重要因素。 ——行業方面,騰訊受成立互聯網銀行消息提振上周上漲12.8%,帶動資訊科技業上漲10.2%,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 ——風格特征,恒生小型股有相對收益,上周上漲1.0%。 ——恒指波動加大,恒指波幅指數上漲3.7%,收於18.2。 ——美元兌港幣收於7.7525,港幣升值0.0032。 ![]() ★ 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上周深交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交所與港交所正在開展對深港通的研究,待方案成熟時將報請兩地監管部門審批。此前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時也提出滬港通後應有深港通。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與滬港通相似的地方:(1)戰略上,符合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將進一步吸引全球財富直接配置A股。同時,更多的互聯互通加大了A股今年加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2)隨著海外投資者占比的提升,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將更加多元化,價值股投資和成長股投資都將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未來A股和港股作為“中國故事”的代表,將不再割裂,而成為全球資金投資中國的“一體化配置”。 ——與滬港通不同的地方: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僅以深證300為例,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掛牌的股票數目占比高達55%,在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中的可選標的顯著多於滬港通目前開放的投資標的。相較於上證主要集中於銀行、保險等大型國企,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 ![]()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成長股感興趣嗎?我們在此前的滬港通系列報告中指出,海外機構投資中國,旨在分享中國成長,更願意投資於景氣高又符合國家戰略投入的領域,尤其是 A股市場上一些富於中國特色且離岸市場稀缺標的。我們選取了25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華區基金(China region fund) 為樣本,包括了富達中國地區基金、馬修斯中國基金、怡富中國基金等,目前以投資港股為主,輔以部分臺股和一些美國掛牌的中概ADR。從他們的持倉情況來看,前兩大重倉股為騰訊和臺積電。與港股市場的權重分布對比,海外中國基金超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藥,低配金融、電信服務和材料。我們認為,在各行業上的配置比例差異體現了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和對中國不同行業的認可度。在投資風格不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這種偏向性也將延續到A股投資中來。而深港通啟動後,全球投資者將能夠更有效率地在A 股中捕捉中國的成長機會。受益於“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轉型、行業增速快、行業空間大且離岸相對稀少的中國成長股,例如傳媒、軟件、電子、醫藥等,將受到更多的關註。 ![]() ——阻礙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重要因素:滬港通11月啟動以來,未激起海外投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迄今滬股通配額僅使用了27%,港股通僅使用了6%。許多海外投資者對於兩地互通項目的技術環節方面有所顧慮,尤其是托管平臺。歐洲主要監管機構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對托管行的投資者利益保障持保留態度,導致全球基金總規模近10%的資金被擋門外。另外一個障礙來自於賣出股票時的“前端檢查”政策。目前監管當局要求滬港通的國際投資者在計劃拋售A股的當日必須在當地時間上午7:45分之前將擬出售的股票從托管行轉到券商賬戶。但是,許多基金公司有合規規定,不能在出售之前轉移這些股票。深港通能否在這兩點上有所改進值得期待。 ![]()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7 22:48 編輯 2015年來了,哪些中國互聯網公司可能海外上市? 作者:Zuo 2014年是中概股全面豐收的一年,阿里巴巴赴紐交所IPO成為全民話題。京東、微博、陌陌,聚美優品、藍港互動,互聯網行業全面開火,累計募集了超過300億美元資金,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 不過環顧四周,2015年中概股可能會迎來低潮。不僅沒有可能複制2014年的表現,IPO募集資金的規模很有可能還比不上2013年的110億美元,迎來2012年以來的新低。目前除了“5年不上市”的小米和“希望在A股上市”的支付寶之外,能夠在海外資本市場講出好故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很少。 以下是盤點2015年有機會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順序不分先後: 1/2 美團&大眾點評 在目前有可能進行IPO的所有選手中,美團可能是獨立造血能力最強的一個。作為千團大戰中殺出血路的幸存者,美團雖然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但是王興決意要獨立發展。而且在外賣補貼大戰中,美團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點點還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年底傳出了美團融資7億美元、估值50億美元的傳聞,但是美團和投資機構雙方均否認。但是去年上半年已經估值20到30億美元,美團如今即使拿到這個估值也不算太讓人意外。隨後“餓了麽”融資10億美元的傳聞,再次印證了資本市場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誕生下一個百億美元巨頭的信心。 大眾點評去年接受騰訊投資後不久,市場上就有了“躋身百億美元俱樂部”的聲音。6月份傳聞他們開始啟動IPO,但是此後沒有下文。大眾點評和美團的競爭從團購燒到了數據,現在又蔓延到CRM。但是雙方的戰略仍然各有側重,各自成功IPO的可能性仍然是有的。 3/4 美圖秀秀&Camera 360 蔡文勝旗下並不缺上市公司,但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並不多,美圖秀秀是其中一個。作為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美圖工具,美圖秀秀缺乏的是社交網絡上的故事。同樣的用戶數量,工具性App的社交App的估值不再一個數量級上。美圖秀秀推出自家品牌的美圖手機,也是想通過硬件補齊短板。 美圖秀秀的老對手Camera360也曾經想過推出拍照手機,但是後來沒有下文,卻推出了一款手機攝像頭。作為和美圖體量相當的拍照應用,Camera360面臨的問題和美圖也有相似之處,不過他們的國際化步伐發展較快,目前已經擁有3.5億海外用戶。 5. DJI 2015年是硬件複興的一年,但是國內除了小米之外,鮮有硬件公司能夠獨當一面。剛剛發布了專業級航拍無人機Inspire One的大疆創新(DJI)可能是一個。DJI最近三年銷售額猛增80倍,2014年有望超過20億元。2013年他們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可能兩年內上市,去年7月份又有消息傳出“深圳小蘋果”估值20億美元準備上市。 6. 唱吧 2014年年底陳華宣布唱吧用戶突破2億人,但是他承認K歌App想真正黏住用戶很難,唱吧需要的是“上市公司級別的收入”。已經有YY和9158在前,移動端的唱吧想要在講一個純線上的娛樂故事並不容易。於是就有了2014年12月19日開業的唱吧麥頌KTV,想把兩億多用戶導進線下。氪星人已經去體驗過了,用戶體驗不錯,但是方莊實在是有些太遠了。 7. 蘑菇街 蘑菇街成立於2011年2月14日,最初是女性導購平臺,13年底向社會化電商平臺轉型。轉型後,2014年3月份的整站交易額突破2億元。蘑菇街一共經歷四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超過2億美元,融資後估值10億美元。截止至14年8月數據,蘑菇街優店平臺累計交易額(GMV)超過15億元,全年目標交易額將達40-50億元量級。 8. 口袋購物 口袋購物在移動購物資訊類App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麗說和蘑菇街。去年1月,口袋上線交易平臺“微店”,8個月後,已經有1285萬商家、11億SKU的商品在微店上交易。相較於貨品齊全著稱的淘寶也不過16億SKU。當口袋在移動互聯網上建成生態系時,它就成了另一個淘寶。去年年底,口袋購物C輪融資3.5億美金,估值10億美金。 9. 一號店 2008年上線的1號店目前已經擁有近9000萬註冊用戶,其中移動註冊用戶3600萬,移動訂單比超40%。截至2014年底,1號店銷售商品品類超過800萬,相比2013年翻番。12年之後,平安減持的同時,沃爾瑪增持股份增至近51%成為最大股東。兩年前就曾傳出1號店上市的消息但是被否認,事後1號店董事長於剛表示將在未來擇機上市。 10/11 愛奇藝&搜狐視頻 愛奇藝剛剛拿到了小米3億美元的投資,同時還有百度的註資,至少2015年對他們來說並不缺錢,而且百度已經對愛奇藝實現了控股,上市是否有必要要打上一個問號。2013年就有傳聞愛奇藝要在2014年上市,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投入了百度和小米的懷抱。 另外一家有可能上市的視頻網站是搜狐視頻,張朝陽曾經表示搜狐視頻要從搜狐分拆上市。不過今年不利的情況是對手如愛奇藝和優酷都已經開始成立影視公司競逐版權上遊,阿里巴巴和騰訊也聯合投資了華誼,搜狐視頻的優勢項目美劇目前又遇到了監管壓力。 所以去年多次傳出騰訊要收購搜狐視頻的傳聞。現在張朝陽要押註PGC,“搜狐視頻為音樂出品人、視頻出品人打造好的商業系統。” 12. 搜狗 張朝陽談到搜狐視頻要分拆上市的時候是和搜狗放在一起說的。王小川本人也在騰訊投資搜狗之後表示,未來目標是獨立上市。搜狗如果能夠上市,將會是一支“微信概念股”,去年6月份上線的微信搜索為他們加分不少,今年微信又推出了站外搜索。 13/14/15 易到用車&滴滴&快的打車 去年是打車大戰,今年是專車大戰。滴滴打車融資7億美元,快的打車融資6億美元,易到用車融資80億人民幣成立租車公司。政策方已經確定會給專車網開一面,但是拒絕私家車通過專車平臺投入運營的態度也是堅決的。因此2015年應該就是這三家和Uber的競爭,誰最後能真正坐實“中國的Uber”的稱號,那麽講共享經濟的故事赴美上市應該就順理成章。 16. 觸控科技 觸控科技去年撤銷了赴美IPO的申請,陳昊芝不滿意的是華爾街開出的5.4億美元的估值,他認為觸控科技僅遊戲業務就價值超過6.7億美金,Cocos2d-x遊戲引擎被無視。但是觸控科技IPO的進程只是延緩而不是取消,2015仍任有可能赴美上市。但是盛大遊戲、完美世界紛紛退市表明,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遊戲公司確實不算友好。 17. 同程網 同程網在2012年12月就曾準備上市,但因趕上新股發行叫停而未能成行。CEO吳誌祥而表示上市只是融資的一種手段。2014年先後獲得騰訊領投的五億人民幣、攜程2億美元投資後,同程並不差錢,擴大市場份額才是首要目的,但2015年還將是巨頭的一場資本戰鬥,同程也會加碼出境遊,將通過開設門店、整合萬達11家旅行社資源,布局線下來講一場O2O的故事。 18. 陸金所 年底平安旗下陸金所獲得摩根•斯坦利等多方投資的消息被確認。目前,陸金所旗下有兩大平臺 Lufax(P2P)、Lfex(非標金融資產)。根據官方說法,前者的註冊用戶近 500 萬,後者 2014 年交易額達 3000 億元。大洋彼岸,Lending Club 上市兩周之內,市值增長 6 成,超過 90 億美元。Ondeck 也隨後上市。 P2P 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刻。背靠大樹的陸金所也比任何一家P2P創業公司更能獲得海外資本市場的認可。 19. 趕集網 58同城獲得騰訊7.36億美元戰略投資之後不到兩個月,趕集宣布了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雖然總被老對手58同城蓋過風頭,但是趕集的體量的財務狀況非常適合IPO,他們在2013年就實現了正向現金流。 “這一輪融資將是趕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足夠我們做很多事情”,CEO楊浩湧表示,“2015年趕集網將帶著招聘行業、分類信息行業和本地生活服務無線化三個標簽上市。” 上面所列舉的可能在2015年IPO的公司順序不分先後。沒有列舉到的公司也不意味著上市的可能性更小。2014年美股IPO,生物醫藥和企業級應用成為最大的風口,這兩個行業中殺出一匹中概股的黑馬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2014年能夠產生百億美元上市公司的賽道可能有以下三個: 美團&大眾點評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務; 陸金所所在的P2P網貸; 滴滴打車、易到用車、快的打車三個“中國Uber”所在的賽道。 而有可能產生數十億美元上市公司的賽道有兩個: 愛奇藝&搜狐視頻所在的內容行業; 口袋購物、一號店、蘑菇街所在的電商賽道; 總結: 總體來說,估值較高的本地生活服務和“中國Uber”兩個賽道仍在燒錢階段,2015年就上市也並非是最好的選擇。除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陸金所之外,今年互聯網行業出現百億美元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並不大。估值十億美元左右的公司將會成為2015年中概股IPO的主旋律,也會不乏像窩窩團這樣,融資額僅數千萬美元,為了上市而上市的公司。 這並不意味著“阿里巴巴上市透支中概股”或者“寒冬到來”的論斷是成立的。因為很多有能力單獨IPO的公司接受了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的戰略投資。 很多業務成熟、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也願意為了投入BAT的懷抱或者重新整合資源而退市。 BAT大手筆讓IPO相形見絀 我們列舉了10家在不同行業具有代表性,並且在2014年獲得BAT、小米360等巨頭投資的互聯網公司。根據他們公開的融資數據,平均融資額達3.4億美元,明顯高於去年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和京東除外)2.8億美元的上市募集資金額度。 ![]() 再從投融資總額來看一組數據。2014年,BAT對創業企業的資金投入也遠超互聯網企業IPO募集的資金。逐鹿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數據指出,2014年總計有94家公司與“BAT”發生資本關系,涉及資金在150億美元到180億美元之間。這還不算BAT參與的未公開的投資和收購交易。相比而言,除阿里巴巴和京東以外,2014年13家互聯網中概股上市募集資金的總額僅僅34億美元。 除了上市融資額這一錘子買賣之外,去年上市的中概股互聯網公司在上市後的業績也並不理想。截止1月13日,2014年赴美上市的13家互聯網公司中,有8家公司股價走勢弱於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其中還有5家跌破發行價,聚美優品跌幅高達40.4%,迅雷的估值也蒸發了三成。 ![]() 聚美優品是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其身價暴跌固然有其本身的原因。但是聚美優品在假貨危機面前為了挽回消費者信任砍掉第三方商戶,這是一個合理的決策。 在公司運營數據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的情況下,股價不應當出現如此劇烈的波動。假貨醜聞出現的2014年二季度,聚美優品的財報數據仍然是穩健的,第三季度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了88.6% 。 BATM比美股更懂你 資本市場是殘酷而現實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讓投資者投出非信任票。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信息更加不對稱。這也是中概股頻頻遭到做空的原因之一。在海外上市的五家中國遊戲公司中,已經有巨人盛大和完美世界三家私有化,背後的原因都有一條,估值太低。 陌陌上市,很多科技和財經博客的標題中都出現了“阿里巴巴”。在美國人看來,阿里巴巴持股比遙遠東方陌生人社交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對於大部分有融資需求的成熟互聯網公司來說,拿BAT的錢和上市IPO之間並不沖突。融資的過程相比較而言,IPO顯然更耗時費力。姚勁波表示騰訊入股58同城一事只談了10天就完成了。高德、58同城、世紀互聯分別接受ATM投資時都已經是上市公司,融資額也明顯高過IPO時募集資金的額度。 BATM的投資不僅願意付出更高溢價,而且可以為公司註入更多資源。UCWeb在被阿里巴巴收購之後,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移動瀏覽器。91手機助手被百度收購之後,百度迅速超過360,打造了中國最大的應用分發體系。 BATM不僅能夠錦上添花,也能夠雪中送碳。比如凡客曾經犯下大錯,但是雷軍不離不棄給了陳年第二次機會。迅雷遇到麻煩,也是雷軍扶上馬再送一程,直到前者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IPO對創業公司失去了意義,它仍是檢驗一個公司價值最好的試金石。特別是對於擁有獨立造血能力的公司而言。2015年即將迎來的中概股低潮可能是BATM統治中國互聯網的縮影。但是互聯網創業的基因就是顛覆性的創新。 最值得期待的是,像支付寶、小米、華大基因這樣具有強大獨立造血能力的科技公司,也許可以在2020年之前的某個時候,再次掀起中概股的高潮;國內目前還剛剛起步的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健康、共享經濟、O2O還有互聯網金融行業,出現百花齊放的景象。或許到那個時候,國內的上市公司配套政策和監管環境更加成熟,A股迎來優秀互聯網公司的上市潮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來源:36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