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缺錢其實是行業公開秘密。”一場暴跌之後,賈躍亭終於對外攤開來談樂視“燒錢”的問題。以他的說法來看,雖然樂視的“現金奶牛”——上市平臺樂視網(300104.SZ)的貨幣資金、現金流等在最新的報告期內都處在歷史上最好的階段,但樂視擴張太快,導致資金風險放大、組織問題不斷暴露。
實際上,自2010年以來,整個樂視快速擴張,從直接套現到間接融資,可知的累計融資規模已超過700億元。這樣堪稱天量的融資規模,卻伴隨更為巨額的資金需求。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大量梳理發現,從上市公司到非上市子生態,以樂視網為圓心,數以百計的關聯公司形成了一個燒錢的迷局。上市公司資金一部分以債權的形式流向關聯公司,反哺其他子生態的擴張,另一部分則以股權投資的形式粉墨登場,花式燒錢。非上市板塊,汽車、手機、體育等子生態近幾年的蒙眼狂奔,成為擴張燒錢的主角。
輸血關聯企業
從最新的報告期來看,樂視網營收、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同比去年有大量增長。但上市公司賺盈利能力並不高,賈躍亭更多的是通過債權和股權融資的方式,緩解整個樂視的資金“饑渴癥”。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樂視網半年報並表子公司有14家,按照持股比例來看,它們分別是:樂視電子商務(持股30%)、樂視雲(持股50%)、樂視網文化(持股51%)、樂視致新(持股58.55%)以及樂視網信息技術(天津、上海、香港)、樂視流媒體、樂視新媒體、花兒影視、樂視財富、樂視小額貸、樂嗨文化傳媒、樂享控股(香港)10家全資子公司。其中,樂視網雖僅持有樂視電子商務30%股權,但其母公司樂視控股將所持40%股份表決權交給上市公司,故而並表。
此外,樂視網關聯公司66家,其中同屬賈躍亭控制的公司62家,主要包括樂視控股、樂視影業、樂視移動、樂視體育、樂視虛擬現實、樂視投資者以及香港上市的酷派軟件、新加坡上市的西伯爾科技、新三板掛牌企業網酒網等、剩下4家則為聯營企業。
通過多達100家的企業,樂視的觸角並不僅限於七大子生態。除了常被談及的汽車、手機、體育等板塊,從北京、天津到長三角甚至最新的中部重慶,金融、地產、消費也成為賈躍亭拓張的領域。而這之中,多數的非上市板塊業務尚存於入不敷出的窘境之中,造血能力低下。
報表顯示,樂視網正不斷以貸款等形式向關聯公司持續輸血。
今年前三季度,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167.95億元,同比增長100.54%;凈利潤4.93億元,同比亦有三成增長。而同期,樂視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5.43億元,同比減少32.89%。樂視網解釋稱:本期新增互聯網金融業務(所)發放的貸款凈額計入經營活動流出所致。截至三季度末,樂視網發放貸款及墊款5.68億元。
僅上半年,樂視網就有14筆拆入或拆出關聯借貸款項記錄,其中11筆均為樂視網為關聯企業輸血,總額達3.05億元。具體來看,包括11家關聯企業,從樂視網獲得3000萬借款的企業有宏城鑫泰置業、橄欖樹資產管理、樂咖互娛、樂視互聯網等9家;2000萬借款的為樂享視界;1500萬借款的則是樂卡汽車智能。
上述11家3000萬大額貸款多數為長期借款,有8家借款期限為一年,三家為半年,均在第二季度借出。而賈躍亭向上市公司輸出的兩筆借款分別發生於2015年6月和2014年12月,各為9年期和4年。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6月這筆借款源自賈躍亭於去年股市高點減持套現所得資金。
賈躍亭在減持時曾承諾,將全部資金借給樂視網無償使用,但實際上資金並未全部到位。
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賈躍亭提供給樂視網的資金余額為20.7億元,與其約57億元的套現金額有較大差距。此外,賈躍芳2014年減持後,也將資金提供給樂視網使用,截至今年6月底,余額為14億元。
另外,賈躍亭質押樂視網股份所獲資金,也並未回流上市公司。2013年4月、12月,2014年6月,賈躍亭將其所持股份質押給東莞信托、中信證券等金融機構時,對於質押原因。樂視網均稱,是處於賈躍亭個人投資、個人資金需要。
不僅如此,通過關聯交易,樂視網也為上市公司以外的樂視子生態業務輸送了大量資金。2015年年報顯示,通過貨物、版權采購等方式,樂視網與十余家關聯方共發生關聯交易27.1億元,同比增加30倍以上。其中,與樂視手機的關聯交易額達到17.72億元,樂視體育、樂視影業也分別達到2.9億元、2.58億元,同期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服務進行的關聯交易也達到了16.4億元。此外,樂視網還以預付賬款、應收賬款等形式,與樂視體育等多家關聯方之間,形成了約5.7億元的應收款項。
此外,樂視網還通過增資的形式,向各子公司、上市公司以外樂視子生態業務輸送資金。公告顯示,2013年4月,樂視致新進行股權融資,除了深圳一家企業的1.3億元投資外,樂視網、樂視控股也參與其中,投資金額分別為1億元、8000萬元。此外,2014年6月,樂視網還向樂視致新增資4.05億元。
股權投資跑馬圈地
樂視網在向自身主營業務大筆“輸血”的同時,也加緊對外跑馬圈地,尤以2014年開始的這兩年多時間,對外投資勢頭更為兇猛,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也一直處於凈流出狀態。
自2010年上市至今,樂視網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共計148.32億元,主要用於設立子公司、並購基金、收購股權等事宜上。
以近三年的對外投資金額來看,2013年,樂視網對外投資的現金僅9.08億元,2014年增加到16.03億元,2015年則達到30.41億元,相較2014年的幾乎增長一倍。而今年前3季度,這一數據已經達到73.18億元,增速進一步放大。
大筆的資金外流,也讓樂視網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之中。
今年半年報顯示,樂視網持有3家上市公司股票,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分別為TCL多媒體(01070.HK)、北青傳媒(01000.HK)、當代明誠(原“道博股份”,600136)、芝蘭玉樹(835785.OC)。樂視網參與這些公司的投資多發生2014年至2016年期間,最初投資成本總計20.47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實現投資收益472.48萬元,其中,樂視網持有北青傳媒13.72%股份,虧損1035.02萬元。
在樂視網的投資履歷之中,今年年中擬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影業”)堪稱一筆巨額投資。彼時,樂視網因為樂視影業的高估值、高盈利預期的“雙高”現象,引發外界的疑慮。如今樂視網股價大跌,公司近期亦公告稱,因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預計此重大資產重組無法在2016年完成,未來不排除存在下調收購價格的可能。
在新設或增資子公司的範疇,設立並購基金公司成為樂視網外延式擴張的一大途徑。今年3月27日樂視網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北京樂視流媒體廣告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流媒體”)聯合深圳市鑫根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深圳市樂視鑫根並購基金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樂視並購基金”),樂視流媒體持股55%。樂視並購基金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並購基金,一期規模約48億元,其中樂視流媒體認購全部劣後級份額10億元。
樂視網對金融領域的對外擴張遠不止於此。今年1月份,樂視網聯合7家公司發起設立新沃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樂視網出資1.7億元,持股17%;兩個月後,樂視網新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重慶樂視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目前已納入合並範圍。
在樂視網大手筆對外“攻城略地”之時,其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也一直處於凈流出狀態。自上市以來,樂視網每個會計年度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且基本呈現逐年負向遞增的趨勢,2010年該數據為-2.63億元,到2015年達到-29.85億元,擴大10倍以上,其中2014年開始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負向增長最為明顯。今年前三季度,樂視網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2.57億元。
對應來看,今年樂視網第三季度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2.06億元,勉強支撐投資資金鏈。另據三季報數據,樂視網今年三季度長期借款為 22.49億元,同比增加649.60%,主要系通過內保外貸支付境外投資款增加所致。
子生態燒錢前赴後繼
對於樂視的缺錢,賈躍亭不再回避。前不久公開表示,過去三年的燒錢模式,讓樂視對資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樂視的融資能力。而導致樂視缺錢的最主要原因則是,從樂視汽車、樂視手機、樂視體育,甚至最新的互聯網金融,從產業投入,到股權並購,規模式擴張模式燒錢太狠。
作為獨立布局全球的子生態,從布局之初,樂視汽車就成為了整個樂視最燒錢的業務。賈躍亭此前透露,樂視汽車業務板塊里,個人已投入了100多億元,加上此前融資的10.8億美元,樂視汽車已燒錢近160億元,這也成為導致樂視公司整體缺錢的重要因素。
而當前,樂視汽車尚處於投入期。根據賈躍亭本人的表述,包樂視汽車對資金的需求,主要在於每年高達兩三億美元的研發及人工成本;設備和零部件采購;以及工廠資金。也就是說,此前融資的10.8億美元,僅夠支付樂視汽車三年的研發和人工成本。
2014年至今,不到兩年時間內,樂視汽車先與數家電動汽車公司戰略合作,耗資數千萬投資充電樁,後又7億美元入股易到用車、10億美元投資法拉第未來。樂視汽車在國內的燒錢步伐則剛剛開始,僅今年第三季度,樂視汽車先與廣汽成立汽車電商公司,後又對外宣布,各耗資200萬在浙江湖州、江德清莫幹山設立相關汽車工廠項目。
近期的供應鏈風波,讓樂視手機也成為外界談仍樂視燒錢繞不開的話題。賈躍亭在公開信中表示,近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驟增,加上一貫伴隨樂視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據其官方統計數據,樂視手機用兩年時間累計銷售1700萬臺,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巨大成本壓力。有媒體報道稱,今年銷售高峰期其一個月的采購成本已達到30億到50億,大大超出樂視目前的承受能力。業界認為,樂視在終端業務上“補貼換用戶”的營銷模式,讓其手機業務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同樣,為了布局移動終端,從去年6月到今年8月,樂視耗資超30億兩度收購酷派集團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以目前酷派集團的股價,樂視浮虧超過15億元。
另外,在樂視子生態中,燒錢周期最長的則是樂視體育。統計數據顯示,僅2016年以來樂視體育已經燒了近5個億資金。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樂視上述三大傳統燒錢板塊,去年以來,樂視在房地產和金融兩大板塊的投入也毫不猶豫。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統計, 去年下半年,樂視在房地產業務上已投入超過80億元,僅在重慶就已耗資超過34億元投資房地產項目。
除此之外,樂視在金融業務投入亦超過10個億,包括今年1月份出資1.7億元參股新沃財險。
樂視金融一直是賈躍亭“樂視生態”中最為低調的一個板塊,直到最近才被他擺到顯眼的位置上來。那麽,樂視金融如何實現它的定位:立足於樂視,又不局限於樂視,並反哺於樂視?
進入今年三季度後,樂視金融的理財業務開始明顯提速。截至目前,樂視金融官方平臺上已有超過100款理財產品發布。《第一財經日報》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在發布頻率快、年化收益高的理財產品背後,原始債權人中頻現樂視供應商的身影;部分企業還擁有高額的樂視欠款,並已計提壞賬準備。此外,有代銷平臺公布的產品信息還顯示,多款保理產品的底層資產即為樂視供應商的應收賬款。
就在不久前,樂視對拖欠供應商欠款的傳聞予以否認。在賈躍亭宣布調整過快的發展節奏前四天,樂視金融召開發布會首次對外公布整體戰略。敏感節點亮相的樂視金融,密集發行百余款保理產品在為誰解燃眉之急?而其中的風險又是否為外界所知曉?
理財產品解誰燃眉之急?
按照樂視金融的規劃,樂視金融的網絡平臺是P2P式直接投融資模式。今年初,樂視金融平臺曾對員工發布過兩款理財產品。7月份,樂視金融公開發布了“樂享其成三號”,此後便進入產品密集發布期。
據本報記者梳理統計,截至目前,樂視金融已發布有超70期的130多只“樂享其成”理財產品,產品發布頻率迅速提高。在預期年化收益率上,三季度以來基本在7%附近浮動。但在9月19日的營銷活動時,樂視金融也推出過42天期、預期年化高達為18.38%的產品。
官網信息顯示,上述產品的底層資產多為樂視金融旗下三家資產管理機構:橄欖樹資產管理(嘉興)有限公司(下稱“橄欖樹”)的小貸資產收益權,或星辰商業保理(深圳)公司(下稱“星辰保理”)、重慶樂視商業保理公司(下稱“樂視保理”)的應收賬款收益權。對債務人的描述,多為“大型綜合性集團旗下專業從事電子產品研發生產的科技類公司”。
資料顯示,樂視保理、橄欖樹均成立於2016年5月5日,為樂視系的非上市公司,與樂視網受同一控制人控制。
經本報梳理還發現,多個產品原始債權人均指向了樂視供應商。而部分債權人公司所擁有的樂視應付賬款金額較高。
樂視金融7月發布的“樂享其成”三號、四號和七號產品,公布了原始債務人為江蘇設計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設計谷”)。資料顯示,設計谷為上市公司毅昌股份的全資子公司,而在後者中報顯示,樂視致新的欠款額居公司首位,應收賬款為1.97億元,占該公司應收賬款總額的19.71%。
在“樂享其成”五號、六號和八號產品中,原始債務人披露為浙江天樂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據用戶的公開反饋,樂視電視S40 air等型號的部分產品由浙江天樂代工。此外,還有信息顯示,2015年時浙江天樂曾負責樂視LETV客戶ODM項目X50項目的研發工作。
在上述產品發布之後,樂視金融新發理財產品不再公布原始債務人。但在底層資產掛牌的招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下稱“招銀前海”)平臺上,可查詢到超過15期的樂視保理債權收益權項目,其利率和期限與樂視金融發布的多款產品匹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樂視保理上述項目的底層借款人,包括飛毛腿福建公司、設計谷、深圳麥格米特電氣股份公司(下稱“麥格米特”)、蘇州科利科技公司、TCL海外電子惠州公司、歌爾聲學、東莞華貝電子科技公司、蘇州福萊盈電子。
除設計谷外,上述多位債權人均與樂視有著密切的業務聯系。2015年4月,證監會披露了麥格米特的招股說明書。在描述公司的行業競爭地位時,麥格米特提及,目前是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的重要電源供應商。蘇州福萊盈電子主要從事柔性線路板和多層軟硬結合線路板;在某招聘網站中,福萊盈的主頁上寫到公司客戶包括小米、錘子、樂視、飛毛腿等。歌爾聲學此前在交易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與樂視存在合作。
“賣自家欠款”是否充分揭示風險?
本報記者發現,在某些理財代銷平臺上,也出現了涉及樂視的相關理財產品身影。在更詳細的信息披露中,真實資產也浮出水面:債務人為樂視旗下子公司,基礎資產則是其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
公開信息顯示,玖富錢包在今年8月推出了一款與樂視保理合作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期限77天、年化收益7%、額度超670萬元。介紹稱,這款產品是由樂視保理為周轉經營資金而發布的,承諾到期回購,樂視投資管理公司提供連帶擔保。原債務人是樂視控股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視智能設備研發生產;原債權人為該公司上遊設備供應商蘇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1月3日愛投資平臺上發布的另一款產品,對資產包的介紹更為詳盡。該平臺共發布了兩款“樂視網子公司商品采購應付賬款轉讓項目”的保理產品,累計額度1674萬元,目前均已投滿。
項目基礎交易描述稱,原債務人為樂視致新,其與原債權人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采購框架協議、采購原材料和零組件等商品並產生應收賬款為1860.86萬元。原債權人將此筆應收賬款全額轉讓給了樂視保理,後者又將該款項打折為1674萬元,轉讓給了微弘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並進行了兩期融資。
愛投資在產品頁面上標明了還款來源,其中五個還款來源按次序依次為樂視致新,原保理商樂視保理,原債權人、現保理商微弘商業保理,以及原債務企業股東樂視控股也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這意味著,五個還款源中的四方都來自於樂視體系。目前已有投資者詢問樂視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愛投資平臺對此回複,從現有數據分析,樂視及其關聯企業報表上確有應付賬款,但未見其經營情況全面惡化的現象;而平臺的樂視保理業務為兩個月的短期授信,整體授信風險可控。
近期,樂視拖欠供應商欠款的消息引發外界強烈關註。樂視方面隨後予以否認。但在隨後的幾次公開表態中,賈躍亭承認樂視存在資金問題。
對於樂視金融的定位,其官網有著清晰描述:將立足於樂視,又不局限於樂視,並反哺於樂視。而樂視金融7月以來密集發布的保理和小貸理財產品,有多款產品對應的是樂視旗下公司的欠款項目,這一資金運作模式是否合法合規?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又是否已向投資人充分揭示?系列問題引發市場的高度關註。
有熟悉此類業務的律師也提醒投資者,保理公司將關聯企業對供應商的欠款項目為底層資產發行保理產品,除註意產品本身的風控之外,還應註意是否出現期限錯配以及是否存在將壞賬打包做成標準化資產包的情況。
毅昌股份披露與樂視的賬款情況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樂視致新近2億元的應付賬款中,已計提壞賬準備余額259萬元。
估值一路飆升,讓樂視屢屢成為“融資界”一顆耀眼的明星。然而,曾經的光環背後,高昂的資金成本,卻越來越變成不堪承受之重。
對樂視及其當家人賈躍亭來說,最大的風險,可能還不在資金成本,而是大量“明股實債”的融資。樂視以股權名義進行的融資,不少都進行了股權質押或設定了回購條款。
更為危險的是,資金饑渴的加劇,整個樂視已經到了安危系於賈躍亭一身,在大量的融資中,賈躍亭都提供了擔保。而其質押的樂視網股份,隨著股價下跌,可能也已面臨風險。這也決定了,賈躍亭必須想方設法保住樂視網的股價。
樂視網“保價”行動已經開始,11月12日,樂視網向市場拋出了10名高管計劃半年內增持3億元的計劃。但市場能否買單,樂視網命懸一線的股價能否重現生機?
融資成本高企
樂視旗下主要子生態實體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耀眼明星。同時,對賭協議也往往與樂視一路隨行。對賭的內容,除了業績增長目標、股價補償外,還對上市時間進行了具體約定。
兩次融資88億元的樂視體育即是如此。根據當時媒體披露的B輪融資計劃書,樂視體育預計2015年收入5億元,2016年達到盈虧平衡,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並將在3~5年內上市。而來自用益信托網的資料則顯示,某參與樂視體育B輪融資的資管計劃存續期為3+2年。作為增信措施,樂視體育方面還有在2018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約定。
實際上,部分公司雖然以股權名義進行融資,卻設有回購條款,帶有明股實債的性質。如上述參與樂視體育融資的資管計劃,並非直接參與樂視體育融資,而是通過認購某投資管理中心的有限合夥份額間接入股。
這並不是唯一的例子。工商資料顯示,2015年9月28日,樂視體育11550萬元股權,被樂樂互動體育質押給鑫根下一代顛覆性技術並購基金;今年7月6日,樂視體育5942.75萬元股權再被北京鵬翼資產管理中心出質給英大資本,而英大資本曾參與樂視汽車A輪定增。今年2月5日,樂視雲被樂視控股質押給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樂視雲專項股權基金,質押股權數額2.65億元。隨後3月,該基金參與了樂視雲A輪定增,投資額10億元。
部分子生態的融資,雖然以股權名義進行,但仍然對投資者進行了收益承諾。用益信托網的信息顯示,上述參與樂視體育融資的資管計劃,就采用了規定收益+浮動收益的方式,預期年化收益達到8%。
同股權融資相比,股權質押的資金成本同樣不低。一則東莞信托的信托計劃資料顯示,該公司2013年發行的以樂視網1200萬股股份為質押的信托產品,僅投資者的預期年化收益就達到8%~8.5%,這還不包含銷售費用。
居高不下的資金成本,使得樂視產生了巨大的財務壓力,上市的樂視網亦未能幸免。公開披露信息顯示, 2011年樂視網財務費用僅為139萬元,而2012年已猛增至4224萬元,同比增加2938.74%,原因是應付債券、短期借款利息。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里,樂視網的財務費用繼續快速攀升。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該公司財務費用分別達到1.16億元、1.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5.32%、44.38%。而2015年,更是激增至3.49億元,同比增加107.83%。
危險的“名股實債”
頻繁、巨額的融資,對樂視造成的壓力遠不止於財務成本,部分債權融資還面臨到期償還的壓力。而以上市為目標的股權投資,則存在回購風險。
在債權融資方面,2016年半年報顯示,自2015年8月以來,樂視網作為被擔保方的關聯擔保,金額共計21.3億元,除了部分已經到期外,絕大多數尚在執行,金額超過10億元,將在今年1月之後陸續到期。
樂視網的被擔保債權金額並不算大,而樂視非上市板塊的資金成本壓力更為凸顯。根據媒體報道,樂視體育融資時曾約定,如果不能在2018年前成功上市,投資者有權要求樂視體育大股東回購股權,而且回購價格不低於年化收益率的8%。
用益信托網上述資料顯示,完成B輪融資後,樂視體育若增資擴股,且以低於本輪投資方實際入股價格發行,樂視體育或現有股東,須對投資方進行全額差價補償。若未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規定的上市工作要求,樂視體育大股東承諾,以不低於12%的年化單利,對基金進行回購。
不僅如此,樂視網、樂視控股等發起的並購基金,同樣明確設立了回購條款。2016年3月,樂視流媒體成立樂視並購基金時,樂視網曾公告稱,該基金一期48億元,分為劣後級、次級、優先級三類,劣後級由樂視網全額認購,並且設有回購條款。
個人信用“用盡”之憂
前不久,賈躍亭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自己應該和公司成為命運共同體。而在外界看來,作為締造者和當家人,在某種程度上,快速擴張之後的整個樂視,已經到了安危系於賈躍亭一身的地步。
無論是樂視網,還是未上市板塊,樂視融資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候都由賈躍亭提供了擔保。根據樂視網披露信息,該2013年底以來的約40次關聯擔保中,賈躍亭以擔保方的身份,為樂視網提供擔保,沒有直接擔保的只有3次。一期規模48億元的樂視並購基金,同樣由樂視網、樂視控股、賈躍亭聯合提供回購擔保。
樂視汽車尋求融資的過程中,賈躍亭也提供了擔保。根據媒體此前報道,樂視汽車通過可轉債融資,票面利率為12%,樂視汽車實際控制人賈躍亭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雖然這一融資計劃後來被樂視相關方面否認,但此後賈躍亭宣布完成的10.8億美元融資,是否簽署對賭協議、提供擔保,樂視方面並未對外說明。
在這種情況下,樂視融資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將集中在賈躍亭個人身上。同時,賈躍亭還直接向樂視提供資金。2015年,賈躍亭宣布減持時表示,將減持套現資金全部無償借給樂視網使用。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賈躍亭向樂視網提供的無償借款金額為20.7億元。
以最為“燒錢”的樂視汽車來看,樂視方面給出的經營計劃是,預計在2019年~2020年實現盈虧平衡,EBITDA轉為正;在2016年至2022年的投入將達79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樂視汽車今年完成融資之前,當時市場得知的是,在首輪融資前,賈躍亭就首先投入個人資金3.5億美元。而業內多認為賈躍亭接連投入樂視汽車的巨額資金,或多數來源於其A股套現。
如果不能維持強大的融資能力,金額巨大的擔保出現風險,作為擔保方的賈躍亭,將要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從公開披露信息來看,賈躍亭目前最有價值、流動性最好的資產,就是持有的樂視網股份。
命懸股價
對整個樂視來說,眼前迫在眉睫的風險,是樂視網持續下跌的股價,可能導致賈躍亭質押的股份風險暴露。
賈躍亭質押絕大多數股份之時,樂視網股價卻處於相對高位。2015年10月26日,賈躍亭質押了所持的5.07億股樂視網股份,當月樂視網均價為53元左右。如果維持此前40%的質押率,當時樂視網的股份質押價格為20元左右。
由於缺乏相應信息披露,賈躍亭2015年的股權質押預警線無法得知。但根據2013年其多次質押樂視網的信托計劃約定,在存續期內,因質押股票的交易價格下跌等原因,導致按當日收市價計算的質押率大於60%(含60%),回購方或第三方,須於T5工作日內,支付保證金或增加質押股票數量,支付保證金或增加質押股票數量應使質押率小於45%。
2016年6月3日複牌之後,樂視網的股價最高點為60.98元,但不久就開始綿綿下跌,其間雖然有所反彈,但始終未能扭轉頹勢。11月2日更是開始迎來一輪急跌,11月11日雖小幅反彈收報38.38元,但近五個月的累計跌幅仍接近四成。
按照目前樂視網的股價,質押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60%,追加質押物或追加保證金已迫在眉睫。而截至9月底,賈躍亭所持股份中,尚未質押的僅剩1.1億股左右。
樂視的股價與樂視的資金鏈,儼然已經形成連鎖綁定關系。上海某私募高管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樂視網繼續下跌,首當其沖或被觸發的是股權質押風險。而股權質押風險觸發,無疑又將造成股價大跌,不僅影響賈躍亭等一眾股東套現,更頭疼的是削弱整個樂視的融資能力。
為了維持高股價,在業內看來,和同行相比,賈躍亭近幾年做得最多的,是不斷高調現身於現實與網絡之間,開發布會、講PPT、寫公開信,接連向市場拋出他和樂視的“生態故事”。
實際上,從2012年9月19日,賈躍亭創了樂視網第一次公開露面開始,賈躍亭就不斷與樂視大大小小的發布會捆綁;公開信也接連見諸網端,寫給員工,抨擊競爭對手,向市場“抒情”。在賈躍亭最新的反思公開信後,就有投資者又調侃,現在樂視網是一家靠“發布會”和“公開信”驅動股價的公司。
但值得玩味的是,近兩年樂視的發布會越來越和樂視網股價下跌配對。11月9日的發布會和11月6日賈躍亭公開信後,樂視網股價表現均不樂觀。11月2日,樂視金融在京舉行發布會,當日樂視網跌幅達7.49%。
“只能說PPT越來越‘騙’不了人了。”上海一公募基金經理如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對於外界的質疑,賈躍亭一直並“不以為然”。“我們也許會成功,也許會死在成功的路上。”——這是賈躍亭的態度。
樂視董事長賈躍亭近日在內部信中提到: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而《第一財經日報》梳理海量信息發現,自2010年樂視網上市以來,包括上市公司板塊、各個業務子生態在內,整個樂視已知的累計融資規模,可能已經達到800億元的驚人規模。
蒙眼狂奔,瘋狂找錢。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資金需求,樂視的融資手段花樣翻新。除了上市平臺樂視網IPO、定增之外,發債、借款等融資渠道,已經悉數登場,而借助VC/PE等股權基金為非上市板塊融資,樂視體系內的企業也已開始大規模運作股權、並購基金。
融資平臺樂視網
11月8日晚間,正處於風暴中心的樂視網急踩剎車,公告中止對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影業”)的收購,理由是當前市場環境較重組前期已發生較大變化,存在對業績承諾及估值的基礎產生較大影響的可能,按現有進度,預計無法在2016年完成。樂視網表示,將重新對樂視影業進行估值定價,且不排除下調交易價格。
根據樂視網6月發布的重組預案,公司擬以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樂視影業股權,獲得樂視影業100%股權。標的資產估值高達98億元,評估增值率高達366.94%。與此同時,樂視網還計劃將向5名特定投資者增發募集配套資金50億元。
對於整個樂視來說,樂視網作為資本平臺,其再融資的重要性似乎從未如今日這般重要。
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上市以後到2014年上半年,作為進入資本市場不久的公司,樂視網的資本運作相對較少。在此期間,樂視網只在2013年進行了一次定增,融資總額約為15億元。
在此背景下,股權質押成為其籌集資金的主要手段。《第一財經日報》統計發現,從2011年7月到2015年10月的四年時間里,賈躍亭、賈躍芳先後進行了多達32次股權質押,時間主要集中在2013年到2014年,而且絕大多數時間質押比例都居高不下。
樂視網的股權質押,2013年共發生8次,2014年更是質押了15次。不僅質押頻繁,而且時間上也顯得非常急迫。如2014年5月13日到6月9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賈躍亭就通過五次股權質押,將所持樂視網1.17億股,質押給五家券商。在2015年以前,類似情形已經屢見不鮮。
進入2015年之後,樂視的股權質押漸漸減少。公告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底,賈躍亭只進行了兩次股權質押。但2015年下半年,賈躍亭的股權質押又變得更為兇猛。2015年10月,一次就質押了5.07億股。加上此前質押部分,其所持股份質押比例已達77.74%。不過,由於沒有披露具體信息,其質押對象無從得知。
根據該公司2015年10月26日披露,賈躍亭當時質押的股份為6.08億股。
樂視網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包括賈躍亭在內,樂視網的前十大股東中,有三名進行了股權質押:賈躍亭質押5.71億股,約占其所持股份的83.6%;第三大股東劉弘、賈躍民則分別質押3785萬股、4182萬股,分別占其所持股份的63%、95%左右,而賈躍民與賈躍亭系兄弟關系。
作為整個樂視融資的紐帶,賈躍亭質押樂視網股份所獲資金的最終流向,至今仍然是謎。
2013年4月、12月,2014年6月,賈躍亭將其所持股份質押給東莞信托、中信證券等金融機構時,對於質押原因。樂視網均稱,是處於賈躍亭個人投資、個人資金需要。
2015年之前,樂視網的股權質押一直充當著樂視非上市業務板塊的融資主角。而2013年下半年開始,樂視網自身的資金需求也快速增加,定增再融資,開始受到重視,頻率也不斷加快。
作為唯一的資本平臺,樂視網IPO上市後先後完成了兩次再融資。2013年9月,樂視網通過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方式募資15億,其中以約12億元的對價,收購樂視新媒體、花兒影視99.5%、100%股權。
2014年8月,樂視網披露定增預案,計劃以34.76元/股的價格,向中信證券、樂視控股等五家投資者,發行1.29億股,募集資金45億元。2015年6月,樂視宣布終止此次融資。不過,樂視網隨後拋出了一份規模更為龐大的融資計劃:計劃向不超過五名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億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5.1億元。2015年8月初,樂視網完成此次發行,募集資金共計47.9億元。
找錢手段花樣繁多
無論是樂視網,還是整個樂視,隨著資金饑渴的加劇,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不僅融資頻率明顯加快,而且融資手段也越發花樣繁多起來。除了股權質押、定增、發債、VC/PE等途徑, 開始充當樂視融資主角。
樂視的融資,可以分為上市板塊、非上市板塊兩部分。上市板塊方面,2012年之後,樂視網已經三次發債融資。此外,樂視網還進行了大量借款。
除了樂視網自身,其下屬的子公司,還多次通過股權融資。2013年4月,樂視網控股的樂視致新,也進行了股權融資,其中來自外部投資者的投資超過1.3億元,樂視網、樂視控股也參與部分出資。此外, 2013年8月,樂視網計劃收購的樂視影業獲得深創投2億元A輪投資;2014年9月,再次獲得恒泰資本3.4億元投資。
2016年3月,樂視網、樂視控股分別持股60%、40%的樂視雲計算與大數據公司(下稱“樂視雲”),2016年3月已經完成了10億元股權融資。融資完成後,樂視網持有樂視雲的比例由之前的60%下降至50%,重慶市產業基金持股比例為16.67%。
相較於樂視網,股權融資對樂視非上市板塊更為重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則是樂視非上市板塊的另一大融資渠道。今年9月20日,樂視汽車完成了10.8億美元的首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英大資本、深圳市政府投資平臺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托以及宏兆基金等產業資本機構。
今年4月流出的樂視汽車融資計劃顯示,樂視超級汽車計劃在2016年至2022年的總投入將達79億美元,主要以貸款形式解決,計劃股權融資三輪A輪、B輪、Pre-IPO。2016年二季度完成5億~10億美元的Pre-A輪融資,2017年完成不低於5億美元的A輪融資,2018年完成B輪融資,2019年上市。
賈躍亭前不久曾公開表示,截至目前,其個人在汽車生態內就投放了100多億元,包括此前融資的資金,已經共計一百五六十億。
再看樂視移動,即這次財務壓力遭媒體曝光的樂視手機業務。去年11月,樂視手機以55億美元的估值,更早完成其首輪融資,獲得來自亦莊國投、海通證券、東方匯富、藍巨投資、碩貝德等機構的5.3美元融資,而這筆融資在當時,成為樂視七大子生態中首輪融資額最高的公司,更創下手機行業首輪融資最高紀錄。
與汽車、手機不同的是,樂視電視和樂視體育均已完成兩輪融資。樂視電視屬於樂視子生態中較早啟動融資的板塊,2012年分別完成了1.3億元的A輪融資和3億元的B輪融資,A輪融資由創新工廠、深圳灌頂工程有限公司參與,B輪則由樂視網、富士康作為投資方。
樂視電視的融資規模不及樂視體育。2015年5月,樂視體育宣布完成8億元的A及A+輪融資,萬達集團、普思資本、雲鋒基金等投資,樂視體育估值為28億元。而今年2月,樂視體育再次獲得巨資輸血,不到一年時間,樂視體育估值已高至215億元,海航領投,中澤文化、安興資本、孫紅雷、劉濤、陳坤等參投,融資額80億元,創造了互聯網體育公司B輪融資額及估值的新紀錄。
引入外部投資者,似乎仍然難以滿足樂視的資金需求。借助各類基金融資的同時,樂視自身也開始直接運作股權基金。樂視網公告顯示,2014年4月, 樂視網聯合樂視控股,共同發起成立投資並購的領勢投並基金,樂視網、樂視控股分別出資1000萬元、9000萬元,當時預計基金規模為5億~10億元。
此外,2016年3月,樂視網全資子公司北京樂視流媒體廣告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流媒體),出資550萬元以55%的股權比例,聯合深圳市鑫根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成立深圳市樂視鑫根並購基金投資管理企業(下稱樂視並購基金),該基金募集規模達100億元,僅一期規模就達48億元。
融資規模或超800億
由於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樂視網、樂視非上市板塊,究竟完成了多大規模的融資,外界無從知曉。但從已知的信息來看,整個樂視的累計融資規模頗為驚人。
先看上市的樂視網。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上市以來,樂視網累計融資約149億元。其中,直接融資約101億元,包括IPO融資7.3億元,兩次定增融資約63億元,發行債券融資25.3億元。根據Wind統計,樂視網還進行了約52.6億元間接融資。
如果加上股權質押、減持,通過樂視網這一資本平臺,樂視的融資規模遠不止此。賈躍亭於2015年6月、10月,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的方式,兩次共計減持1.35億股,套現約57億元。此前的2014年,賈躍芳兩次共計減持1400萬股,套現金額約7.1億元。賈躍亭、賈躍芳兩人減持合計64億元左右。
另外,由於沒有披露質押率、融資金額,大量進行的股權質押,已無法確知具體融資規模。但根據東莞信托等多家金融機構2012年、2013年發行的信托計劃,賈躍亭、樂視網其他股東進行信托融資時,均以樂視網股份提供質押,且初始質押率均不高於40%。據此測算,若不考慮重複計算因素,2013年、2014年兩年,其股權質押融資規模當在30億元以上。
2015年10月,賈躍亭大規模質押時,樂視網均價一直處於53元上方。但2015年之後,有關樂視網股權質押的信托計劃很少出現,賈躍亭此次的質押率尚不清楚。但若按照此前40%的質押率來測算,樂視網股份此次每股質押價格約為20元,僅2015年10月質押的5.07億股,就可融資100億元以上。
2015年10月,賈躍亭大規模質押時,樂視網均價一直處於53元上方。但2015年之後,有關樂視網股權質押的信托計劃很少出現,賈躍亭此次的質押率尚不清楚。但若按照此前40%的質押率來測算,樂視網股份此次每股質押價格約為20元,僅2015年10月質押的5.07億股,就可融資100億元以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上述公開數據粗略統計,自2010年以來,以樂視網為核心,樂視上市平臺已經完成的累計融資規模,就已達到361億以上。如果加上尚未完成的118億元的定增,樂視網及其子公司融資金額可能接近500億元。
而子生態各個板塊的融資,規模同樣極為驚人。按照樂視自身的說法,樂視體育兩次融資額為88億元,樂視電視為4.3億元,樂視汽車、樂視手機合計1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共計約為200億元。
另外,從小貸公司到保險,再到互聯網金融理財,樂視正在更為直接地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有媒體報道,樂視金融第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已於今年春節期間悄然上線,僅面向員工內部銷售。今年3月,重慶樂視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樂視網通過成立並購基金,所獲資金數量也頗為驚人。根據樂視網此前披露,領勢投並基金規模為5億~10億元;樂視並購基金募集規模更是達到100億元,其中一期規模48億元,已經到位的為39億元。除了樂視流媒體認購的10億元劣後級外,其他29億元均從外部募集。由此可見,兩只基金已知募集資金也在30億元以上。綜合上述數據來看,包括樂視網在內的整個樂視,若不考慮重複計算,已經完成、計劃中的融資規模,或已超過800億元。
樂視生態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今日下午長江商學院的十余位董事長、企業家同學匯聚一起,力挺LeEco,支持賈躍亭。
而此前的11月6日,賈躍亭以一封公開信,來反思樂視體系的問題,甚至自稱願永遠領一元年薪。但公開信引發的擔憂卻比掌聲多。不少專業人士擔憂賈躍亭公開認錯,說明樂視體系的“故事”目前無法兌現,這對於已經經歷大跌的樂視網來說,並不樂觀。
此外,11月15日下午, 樂視通過電子郵件發布公告稱,樂視將暫停在亞洲地區的橫向擴張,計劃加強審慎的財務管理。將側重於現金流增長和擴大用戶基礎。同時任命高峻為樂視控股亞太區總裁,兼LeEco香港CEO。樂視控股亞太區原總裁莫翠天將作為亞太區顧問,或另有任用。
第一財經記者從樂視方面獲悉,目前尚無法確定具體金額和投資人。
11月15日消息,據第一財經獲悉,樂視今日通過電子郵件發布公告稱,樂視將暫停在亞洲地區的橫向擴張,計劃加強審慎的財務管理。將側重於現金流增長和擴大用戶基礎。同時任命高峻為樂視控股亞太區總裁,兼LeEco香港CEO。
郵件中稱,隨著樂視生態戰略全面進入“正向生態經營現金流快速增長與繼續獲取全球高價值規模用戶並重”的第二階段,包括亞太在內的海外市場將停止橫向擴張,同時公司將對經營中暴露出的業務問題和組織風險反思,重點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能力,在盡快實現正向現金流的前提下發展互聯網生態業務。
郵件原文如下:
在公司既定的全球化戰略推動下,近兩年來包括北美、印度、俄羅斯、亞太等海外主要區域已基本完成不同程度的市場進入及生態業務布局,並轉入生態戰略轉型升級及持續落地執行階段。與此同時,隨著樂視生態戰略全面進入“正向生態經營現金流快速增長與繼續獲取全球高價值規模用戶並重”的第二階段,包括亞太在內的海外市場將停止橫向擴張,公司將在已經進入的幾大區域市場內契合各自市場發展階段、用戶需求特點、生態建設基礎、組織能力基礎以及經營中暴露出的業務問題和組織風險反思,通過區域戰略規劃及節奏刷新,依托全球生態、聚焦當地市場、縱深發展業務,並全面強化經營導向,通過有效把控區域戰略推進節奏,重點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能力,在盡快實現正向現金流的前提下發展互聯網生態業務。
海外各既有區域的聚焦、健康、穩健發展,是樂視生態全球化戰略持續推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全面落實生態戰略第二階段的具體體現。為了盡速完成亞太區(不含印度)及香港地區(以下簡稱亞太區)的戰略刷新、盡快讓業務進入可持續發展通道,在重點業務經營與發展上取得突破,並加強同樂視生態全球總部及各區域的協同化反,快速且大幅改善經營業績表現,經樂視控股總部商議,對樂視亞太區的人事任命決議如下:
任命高峻為樂視控股亞太區總裁,兼LeEco香港CEO,負責LeEco亞太區及香港地區整體經營,全面承擔該區域最終經營業績責任。
一周前,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一封全員信引發的輿論風暴仍未停歇,而樂視生態戰略第二階段布局開始啟動。
11月15日下午,樂視發出全員郵件,宣布了第二項重大人事調整,任命高峻為樂視控股亞太區總裁,兼LeEco香港CEO,全面負責LeEco亞太區以及香港整體經營管理和各項業績的達成。
同時,高峻將與樂視體育CEO雷振劍緊密配合,確保LeEco(香港)與LeSports(香港)在業務經營與管理上自覺高效協同及強化反,共同實現LeSports(香港)的業績目標。高峻將直接向樂視控股CEO賈躍亭匯報。
公開資料顯示,高峻任職於華為公司17年,歷任華為終端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全球銷售與服務管理部總裁,全球戰略和市場總裁,全球產品規劃與管理部部長。加入樂視後,高峻擔任樂視創景總裁職務,此次調整後原職務不變。樂視控股亞太區原總裁莫翠天將作為亞太區顧問,或另有任用。
就在五天前,樂視宣布了生態戰略進入新階段的第一項組織變革,在智能終端事業群(中國)下設“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中國)”,原樂視生態O2O及LePar(中國)負責人張誌偉出任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中國)總裁。
據了解,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將全面承載樂視生態包括超級電視、超級手機、VR、AR以及MFL所有智能終端產品的銷售與服務,承接樂視旗下汽車、金融、付費會員及虛擬付費業務等在產品體驗、銷售與服務。
在樂視全員信中,賈躍亭開篇就提到了資金與組織壓力的日益凸顯,並反思各個組織獨立奔跑時,偏重自身發展、缺乏大局意識,造成生態割裂、跨組織之間協同低下、沒有形成真正的生態化反,明確提出組織能力要與戰略節奏高度匹配,要實現組織能力的超前建設,有效承載第二階段戰略。
可以看到的是,11月10日,樂視宣布了一項組織調整,將樂視生態所有智能終端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統一到新設立的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
據第一財經獲悉,樂視發布聲明稱,近期,由於對外溝通中出現問題,造成了一些關於Faraday Future內華達工廠項目的誤解。目前,FF的資金已陸續到位。FF內華達工廠從未停工,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並將於明年2月進入建設的第二階段。
聲明還透露,FF首款量產車預計將於2017年CES上亮相。
今日早些時候,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Faraday Future發言人Ezekiel Wheeler表示,FF位於北拉斯維加斯市的工廠暫時停工,並稱停工是因為戰略調整,即資金和精力將專註在明年一月將亮相CES的概念車上。
今日,敏華控股和綠葉制藥分別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沒與樂視訂立任何投資安排,目前亦無此計劃。對此,樂視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6億美金投資主要都是個人名義投資,因為“走上市公司流程太長”。
此前,樂視在11月15日宣布,有十幾家企業將對樂視投資6億美元,資金將投向樂視汽車生態和LeEco Global。根據報道,參與此次投資的十幾家企業中包含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敏華控股、綠葉制藥。
而敏華控股於今日午間發布澄清公告稱並沒有投資樂視。而敏華控股董事長黃敏利在今日稱,敏華控股這家上市公司的確沒有投資樂視,不過他個人投資了,未來也很看好賈躍亭。
綠葉制藥則在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並無與樂視訂立任何投資安排,目前亦無此計劃。
綠葉制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並無與樂視訂立任何投資安排,目前亦無此計劃。
此前,樂視在11月15日宣布,有十幾家企業將對樂視投資6億美元,資金將投向樂視汽車生態和LeEco Global。根據報道,參與此次投資的十幾家企業中包含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敏華控股、綠葉制藥。
敏華控股則在11月16日午間發布澄清公告,近日有媒體報道公司將投資樂視,但公司並無計劃進行任何上述投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