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概念還是來真的?上市公司爭攬新能源整車資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185

新能源車在“充電”。(東方IC/圖)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深陷“騙補”醜聞,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資本的熱情。上市公司正密集通過收購擠進新能源汽車生產鏈條中整車生產部分。
2016年3月27日晚,停牌半年之久的金馬股份(000980)發布公告稱,將斥資116億人民幣收購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
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金馬股份的資產總額為34億元、資產凈額為20.8億元、營業收入為16.3億元,眾泰汽車資產總額為128億元、資產凈額為22億元、營業收入137.4億元。
這一“蛇吞象”式的收購,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借殼上市”,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交易前後,應建仁、徐美兒夫婦均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這樁交易不過是金馬股份實際控制人鐵牛集團有限公司把旗下的眾泰汽車資產裝進了上市公司金馬股份。
眾泰汽車始建於2003年,通過從臺灣買下豐田特銳車型整條生產線起步,買斷菲亞特汽車派力奧、西耶那和夢迪博朗等車型發展起來的眾泰汽車,一直未能擺脫“抄襲”、“山寨”的陰影,同時它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激進者。2008年11月10日,眾泰汽車憑借電動汽車2008EV為第一個進入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的電動車生產企業,眾泰2008EV取得了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第一牌,並在杭州通過租賃方式運營。
收購消息發布之後,不少人對其116億人民幣的作價表示驚訝,這數字約等於吉利汽車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告顯示,2015年眾泰汽車銷量約為22萬輛,在中國乘用車2114萬輛的年銷量中不足一提,但其純電動汽銷量合計超過2.29萬臺,約占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92%。新能源汽車,是眾泰的賣點,也是眼下資本市場的熱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4萬輛、3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規模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37937輛,銷售35726輛,比上年同期均增長1.7倍。
2016年3月28日晚,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002594)發布2015年年報,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00.09億元,同比增長近四成;實現凈利潤28.23億元,同比增長逾5倍。
這主要得益於新能源車的增長。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人民幣193.42億元,同比增長約1.64倍,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增至24.17%。最早打出新能源汽車旗號的比亞迪汽車,終於等到收獲。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3月29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對新能源車補貼減少不會影響銷售,預計2016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2-15萬輛。此外,比亞迪A股增發、擬投資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案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待合適時間增發。
相比樂視、蔚來、諧和等互聯網公司們自主研發設計的造新能源車計劃,上市公司們更熱衷於“拿來主義”。
2016年3月23日,京威股份(002662)發公告稱,公司將增資9600萬元,用於比亞迪的鄰居——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深圳五洲龍”)的研發及生產性投資。這是京威股份繼2015年12月6日宣布擬用自有資金5.52億元收購深圳五洲龍48%股權後,又一次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資動作。
就在此一周前,3月16日晚上8時左右,五洲龍生產的一輛混合動力客車在深圳公路上行駛時忽然起火自燃,整車被燒得只剩下車架和部分車體,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公布。五洲龍汽車上一次起火事件是在2015年4月26日,一輛五洲龍純電動車在深圳一加電站內起火,後來公布的調查結果稱起火直接原因是“動力電池過充”。
京威股份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不小,也不僅僅押寶在五洲龍一家身上。在入股深圳五洲龍之前,2015年11月京威股份還宣布,擬認購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股權。
當然,近期最引人矚目的新能源汽車投資來自格力電器。2016年3月6日,家電企業格力電器(000651)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珠海銀隆主營業務為鋰電池和電動汽車,據其官網介紹,2010年它通過收購美國奧鈦納米科技53%股權,掌握了鋰電池材料鈦酸鋰核心技術;2012-2013年,又先後收購珠海廣通、石家莊中博和合肥星凱龍等汽車企業,進入電動汽車市場。
2016年3月中旬,化工企業多氟多(002407)在其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北紅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已經在批量生產新能源汽車,並且申報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2015年5月,多氟多通過股權收購及貨幣投資方式獲得紅星汽車72.5%股權。
也許是在紅星汽車收購中嘗到了甜頭,一個月前,多氟多(002407)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及增資收購山西皇城相府宇航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51%股權。按照合作意向書,多氟多還將以借款方式向宇航汽車投入資金約3.5億元用於維持宇航汽車現有產能正常生產和產能擴大。
上市公司的手甚至還伸向了一直未能在中國得到“正名”的微型電動車。2016年3月8日,電池企業猛獅科技(002684)發布公告,公司擬自有資金6000萬元收購臺州一家微型電動車企業,臺鷹電動汽車有限公司80%股權。
戴爾進軍VR,真價值還是玩概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3/155380.shtml
導讀 : 2016年哪里是什麽VR元年,明明是轉型元年好嗎?手機廠商進來了,移動芯片進來了,做電腦的也進來了,下一個,應該就是電視了吧!
歐,電飯煲,讓小米也帶著你溜一趟VR的星光大道唄。
4月22日下午,戴爾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虛擬現實合作夥伴論壇,對外正式宣布其VR計劃。
此次的VR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構建VR聯合實驗室,戴爾創投基金,以及宣布VR Ready計劃。
如果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研發、布局和賺錢。
戴爾的三大規劃
研發主要通過VR聯合實驗室完成。戴爾將聯合別的小夥伴,通過挖掘不同領域的特點,以及對VR的需求,為不同行業提供技術支持,使其能夠更快實現從概念到市場、降低開發和市場推廣成本,並使其產品更容易被客戶所接受。
這一條可以理解為,找痛點,做研發,出方案。
第二個層面——布局,通過戴爾創投基金來扶植創新性的VR公司,給錢、給設備、給資源。
另外,通過舉辦VR解決方案競賽,再一次篩選出遊戲的創業公司,免費為其提供戴爾高端工作站(即硬件解決方案)。
第三層面就是具體如何賺錢了。
VR Ready計劃主要面向VR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具體的VR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技術、端到端解決方案、服務、及渠道等。這是一個主要2B的賺錢方式。
簡而言之,你需要什麽,戴爾就給你什麽。
據知情人士稱,戴爾推出的“VR Ready”認證的各種機器配置組合已多達2萬多種,“最低應該2萬元左右就能買到。” 戴爾大中華區終端客戶解決方案事業部執行總監林浩說到。
林浩也表示,戴爾不僅在硬件上能夠為客戶進行訂制,還能從Unity、Unreal、Autodesk等軟件層面進行優化、認證和支持。
戴爾幹這事靠譜嗎?
換句話說,戴爾能從中賺到錢嗎?
隨著全球三大頂尖PC版產品——Oculus、HTC以及PS VR
的陸續出貨,其對於高端電腦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統計,2016年全球使用中的電腦總數為14.3億臺,其中可支持高端VR設備的電腦不足1%。
所以,這事,從市場需求來看,絕對有得玩。
既然需求是存在的,而且容量很大,那麽戴爾是否真的有優勢幹這一票呢。
戴爾在VR領域早已有過嘗試。
此前,Oculus給出的推薦PC配置為:
Nvidia GTX 970/AMD 290級別或者更高
英特爾i5-4590或者更高
8GB以上的內存
兼容HDMI 1.3視頻輸出
2個USB 3.0端口
Windows 7 SP1或者更新版本
按市場價,要配上這樣一套設置的PC,價格大概在7000人民幣以上。由於價格比較高,容易讓人“望而卻步”,Oculus聯手宏基、戴爾以及外星人推出了“Oculus Ready”電腦,將價格穩在最低1000美元以下。
順著這股潮流,戴爾不僅推出了適合消費者的Oculus Ready電腦,而且還推出了一系列Precision工作站,加上外星人51系列電腦,形成了從移動筆記本,到商用工作站的全套面向VR的電腦。
B端用戶買賬嗎?
如今,戴爾再次宣布它的VR大動作,B端的用戶是否買賬呢?對於他們來說,戴爾幹這事,真的有價值嗎?
“絕對!戴爾的外星人系列是目前最好的遊戲筆記本,對於我們做線下VR遊戲特別重要。”終極科技劉洋告訴VR圈。
由於線下VR多人互動遊戲,需要玩家將主機背在身上,因此,對移動遊戲本依賴巨大。而戴爾此前推出的外星人系列便是最好選擇。
不過由於此前戴爾外星人並沒有針對VR進行優化,也影響到了體驗。比如,沒有專門針對VR的操作系統,適配性不夠好,重量太沈,工程設計上不夠人性化等。
“現在戴爾要針對2B方提供解決方案,很顯然還會從硬件層面進行適配,優化性能,玩家體驗當然更好了。戴爾幹這事還是很靠譜的。”劉洋說到。
不過,另一位主攻線下VR遊戲體驗的開發者對於戴爾的發力,興趣卻不大。
“戴爾的VR主機絕不會便宜!我們自己設計了一款主板,可以利用現有平臺的很多硬件資源,攢出超高性價比的VR主機,可用於背包主機,也可用於普通玩家的家用VR主機,性能已經達到臺式機GTX970的水平了。”由於還在測試階段,這位開發者並未過多對VR圈透露。
在他看來,戴爾做VR主機並非真正為了用戶,更大的原因來自傳統PC市場疲軟,趁機炒作。
而另一位從事房地產+VR的開發者對此也並不看好。
“戴爾做這個,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現在所有大的PC主機的廠商都往這個方向做了,我們早就跟相關廠商對接過了。”
對於房地產+VR體驗來說,不會涉及背包主機,場景相對可控,對於戴爾目前出的這套東西,需求並不是強烈。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戴爾到底能攪動多大的局,翻多大的浪,貌似市場反應一半一半,有興奮叫嗨的,也有冷眼旁觀的。
2016年被認為是VR元年,VR君倒覺得這是一個轉型元年。手機廠商進來了,移動芯片進來了,做電腦的也進來了,下一個,應該就是電視宣布要進軍VR了吧,歐歐歐,電飯煲,讓小米也帶著你溜一趟VR的星光大道唄。

VR圈ID : VR-2014

點擊加入黑馬會VR/AR分會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VR圈,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魏則西事件發酵:“莆田系”概念股停牌的停牌 大跌的大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243.html
“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背後的莆田系資本運作逐步浮出水面,相關沾染的上市公司也便被推至風口浪尖。
五一小長假結束後的A股首個交易日,“莆田系”概念股多數下跌,其中中源協和(600645.SH)宣布停牌,和美醫療(01509.HK)、華夏醫療(08143.HK)等均應聲下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學生魏則西之死最直接劍指的是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下稱“武警二院”)。身患“滑膜肉瘤”的魏則西生前曾在武警二院嘗試進行腫瘤生物免疫療法,但擁有救命稻草般的先進技術,最後證明不過是邪惡的騙局。
而相關消息指出,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已將其業務外包給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柯萊遜”),其核心技術便是“魏則西事件”中的DC-CIK細胞免疫治療法。
這讓計劃全資收購柯萊遜的中源協和也被推至風口浪尖。5月3日早盤,中源協和以“申請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為由進行緊急停牌。中源協和曾於3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以11億元收購柯萊遜100%股權。而據中源協和12月11日晚間一則參與設立並購基金的公告顯示,柯萊遜實際控制人曾為陳新喜,持股比例為98%。
目前柯萊遜的官方網站已經打不開,顯示“網站維護中”。有媒體報道,從網友保存的截圖可以看到,柯萊遜公司董事長為陳新賢;據莆田系醫療公司知情人士介紹,陳新喜和陳新賢兄弟二人都是莆田系醫療企業中的大老板。
對於中源協和的此次收購,多數投資者建議“退出這筆增發收購”。有市場人士推測,中源協和收購柯萊遜或將有變。
除了A股,莆田系概念股還有港股的和美醫療以及華夏醫療。據了解,和美醫療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2015年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5月3日,和美醫療開盤跌逾6%,截至發稿,跌幅為8.18%,報5.5港元/股。
另外,港股上市公司華夏醫療以及萬嘉集團(00401.HK)均為莆田商人翁國亮旗下公司。據了解,翁國亮1964年出生於莆田荔城區黃石鎮清中村,其旗下有惠好醫藥200個連鎖店和華夏醫療集團。其中,華夏醫療今早大跌,截至發稿,跌13.11%,報0.53港元/股。同屬“莆田系”的萬嘉集團則尚未有成交。
據悉莆田系已經主要形成四大家族:陳、詹、林、黃。其中,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基本上被陳氏家族所控制;以“博愛”、“仁愛”、“曙光”為名稱的醫院大部分被林氏家族所控制。
以林誌程為法定代表人的廣東博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博愛集團”)在其官網介紹中表示,正在積極準備境外上市規劃戰略。未來的上市將會分為三大板塊:以廣州為根據地的海外腫瘤治療的旗艦基地板塊、中高端婦產兒科連鎖醫療集團板塊以及大型綜合性醫療健康城產業集團板塊。
而新加坡上市公司鵬瑞利置地集團(40S.SI)2015年7月公告顯示,其已與博愛集團成立合資企業(鵬瑞利占股40%,博愛集團占股60%),合資企業將用於收購、開發和管理中國境內的醫院及醫療服務機構。外方股東此前曾明確表示,新公司要盡快上市。
除莆田系概念股受到波及以外,A股相關民營醫院和細胞免疫板塊也受到質疑。截至今日早盤收盤,A股中民營醫院概念股國際醫學(000516.SZ)、綠景控股(000502.SZ)均大幅低開;細胞免疫概念也未能幸免,北陸藥業(300016.SZ)、香雪制藥(300147.SZ)開盤也不出所料出現深跌。隨後伴隨著大盤的走強,上述個股也開始有所反彈。
(本報實習生汪家正對本文亦有貢獻)
【直擊CES】物聯網概念火 中國移動“押寶”創新企業需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281.html
在此次的CES Asia上,中國移動作為全球客戶規模最大、服務物聯網用戶最多的通信運營商,依舊吸引了不少觀展者在臺前駐足。不過,明顯可以感受到中國移動在增強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
“中國的IOT(物聯網)成為了一個爆發的藍海,中國移動想要從多個領域進行布局。”中移物聯網開放平臺部市場總監陳放說。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13日,商用僅18個月的中國移動物聯卡用戶數已突破2000萬,成為全球物聯網用戶規模最大的專用承載網絡,預計2018年用戶數將突破1億。
繼去年力推中國移動公眾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開放平臺後,中國移動今年以“一切從連接開始”為主題,展出了多款智能家居新品,如智能家庭網關、和目C20、路尚等,並且中國移動在本屆CES展會中,還發布了“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全球合作夥伴招募計劃”,旨在為合作夥伴提供全面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協助深度拓展市場和提升品牌形象。

從側重行業應用到“更接地氣”的過程中也有著人員和心態的調整,陳放自嘲自己就經歷了從技術男到運營的轉變。現在他需要更多地思考“客戶從哪里來,下一個重點是什麽,不僅要把傳感器和網絡相結合,還要結合蜂窩通訊,讓數據共享,實現大連接的設想” 。
隨著中國移動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全新謀劃布局,2016年推出了智能家庭網關,擁有光貓、無線路由和智能外設控制中心為一體的功能,能夠幫助客戶實現安防、存儲、健康管理和遠程醫療教育等多項服務,客戶通過圖形化的APP操作界面,不僅能按時按需提升帶寬、玩轉智能家居設備,還能診斷網絡故障,安裝個性化插件。
“我們希望通過提供服務,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數據的采集和上傳可以交給第三方。像阿里、騰訊也在打造開放的平臺,中國移動希望可以讓合作夥伴降低開發門檻,幫助智能硬件廠商面對物聯網領域能有一個迅速的擴展。”陳放說。

在車聯網領域,中國移動展出車載OBD和後視鏡兩種形態的“路尚”。該產品能為車主提供用車全生命周期服務,在具備異常告警、駕駛優化等基礎功能外,還能提供違章查詢、車務代辦、積分商城等多項增值服務,讓駕駛數據與涉車服務相結合。
“以前我們主要占領的是行業市場,但這一點通常被大家所忽略,你可能不太會關註家里的燃氣抄表是否已經實現物聯網自動化,但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占領了80%-90%的份額。”陳放說。
當智能硬件的領域日益成熟的時候,中國移動敏銳地嗅到了轉向的商機,於是決心開拓新的市場。畢竟,越來越多的智能便捷生活場景也已成為現實,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企業用戶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共享經濟: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熱欲望還剩下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7/155873.shtml
共享經濟: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熱欲望還剩下什麽?
一個好的公司像洋蔥,一層一層剝出來是有堅實的邏輯做支撐的。
黑馬說
隨著 Airbnb、Uber 在全球的興起,共享經濟的概念得到更多的普及和認可。住房、出行資源相對稀缺的中國更是不敢懈怠,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以滴滴為代表的一批共享經濟主導的公司。但所謂的風口就像城頭變幻的大王旗,說起就起,說沒就沒,如今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網紅經濟上,共享經濟驟然降溫。這會是一個美麗的泡沫麽?身為共享經濟倡導者兼創業者,林超有他的一番見解。
分享者:林超,廳客 App 的創始人,連續創業者。中山大學數學&金融雙學位。成功創辦過三家高科技和互聯網消費類公司,曾在德同資本從事互聯網領域投資。廳客 App 是一個幫助服務業人士和用戶對接的 C2C 服務交易平臺。獨立工作者、技能出售者可以通過廳客 App 獲得高效傳播,進行服務展示和用戶管理,目前已獲得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的投資。
文|林超
我所理解的共享經濟的演化與本質
人類經濟的交易模型,從過去到現在有幾次比較大的變革。第一次的交易的形態是村落的交易,大概在公元前八千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人類開始在村落里面以物易物,他的整個信任基礎就是建立在我們是熟人。我們一輩子會見很多次,所以這樣你騙我只能騙一次,騙了之後你就不能在這個村里去容身了。所以在這樣的體系下大概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開始產生村落與村落之間的交易。一般情況下就開始產生了貨幣介質,這個貨幣介質不一定是紙的,不一定是銅的,甚至有貝殼之類的東西,這是第二個階段。然後第三個階段你就發現時間越來越密集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城鎮化。城鎮化之後就產生了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Market Place。
Market Place 就是在城鎮的中間,有很多鄉村去到這個城鎮,因為大家互相不認識,但是在這個城鎮中間有一個大家公允的,是一個交易場所的這樣一個地方,大家聚在那一起,這個形態基本上是 C2C 的。最早的時候都是以個體為核心,拉著羊拉著牛去那邊互換。而且除了有交易介質之外,最核心的是有交易的基本遊戲規則。就是城鎮的管理者,他會把那些賣假貨的或者頻繁的坑蒙拐騙的這些人清除掉,所以這個就是最基本的原型。

再往下走你就發現,大概在四百年前出現了公司。有了公司之後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變革,就是人不再與人交易了,人在跟一個虛擬的實體交易,叫做法人。在這個時候開始,你會發現有特別多的中間的衍生形態的東西出來,因為有了法人就必須有律師,就可能會有銀行,就可能會有擔保,就可能會有證券公司,很多的衍生的形態就會出來了。而這些衍生形態都是基於出現了法人這個實體,人開始跟一個虛擬的人去打交道。
這個階段再往下的一個階段就是法人這件事情發展到非常大,無邊無際。大概在1950年左右的時候,法人這個東西已經發展到極度的龐大了。你看我們說全球五百強,全球五百強這個概念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才提出來的,是工業文明鼎盛繁榮的標誌。公司這個東西已經發展成像世界一樣大的東西了,叫 Multinational Company,到處都有。
所以法人已經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或者說你這麽看問題。你去肯德基吃雞翅,你再也看不到肯德基老爺爺了,肯德基老爺爺都已經早都不在了,但是這個公司仍然存在,它已經變成一個符號了。所以說法人變得無邊無際巨大的時候,衍生出很多問題,因為法人這個體系需要大量的支撐體系去支撐。你會發現職業經理人分成很多結構,職業經理人之外還有咨詢公司、法律體系、銀行。整個中介體系,為了一個信任背書,人類衍生出龐大的結構來支撐它。
再往下你就發現大概在1990年到2000年中間,產生了互聯網的新的一次技術革命之後,交易形態又回歸到了 Market Place。最早 ebay 就是叫做電子交易市場嘛。最早的概念就是 C2C 嘛。所以它是一次徹底的瓦解,從一個最大突然間變成一個最小,回歸到 C2C 這種模型。然後再會發現說,在這個徹底打散的基礎上,又重新衍生出一個逐漸成長的生態。比如說包括一些公司,開始把自己融進去了,大的商業機構開始把自己融進去了,這個生態又開始在打散了一個新的世界之後,又開始重新架構一個世界。你會發現歷史的整個大的循環它是在重演的。
共享經濟這個體系我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其實是不可逆的。是因為我們看這個大的歷史輪回會發現,其實打散了這個 C2C 模型之後,它回歸到了城鎮的交易形態,如果這個輪回再往回去推你會發現,之所以叫輪回,是因為它的形態一定會對應回更本源的一種形態。它更穩定的形態應該是村落形態,只不過這個村可能叫地球村了。就基於有共通的社交網絡,比如說 Facebook,有微信。基於移動支付,基於大數據,基於很多很多更可信的公共可取的信任介質。你會發現你跟另外一個人,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有可能天南地北的,但是你就可以產生某種信任感,而這種信任感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叫做全球公民意識的重新的崛起,就是地球村嘛。這個我覺得是大勢所趨,基本上不可逆的。
我們在聊這個事情的這個節點,從這個意思上來看人類的幾次變革,到最後你會發現共享經濟讓人類回歸到更原始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天然產生信任的基礎的體系,而把中間很多衍生的信任,背書的這種生態逐漸剝離掉了,它們變成無處不在了,像空氣一樣,水電一樣變得無處不在了。
那現在我們站在這個時間點來看這個問題。2016年其實是個非常有趣的年份,今年共享經濟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都又一次遇冷的一個年份,大家對共享經濟這個事情又在覺得說這可能是個概念,可能是個過渡階段。它是非常有趣的,其實我們來看電商,以前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或者全球的發展歷史也是這樣子的。一直以來都是一波又一波的電商的公司,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所以在這點上我們看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或者在全球的發展,我們可能要看這樣一個問題。第一個,大的趨勢。你(時間)尺度上如果放到十年或者幾十年的尺度,它(共享經濟)一定會發生。但是如果尺度縮小到一兩年你會發現,很多公司可能還是會死,先烈不斷的產生。
因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其實不是一個線性的發展軌跡,它其實像個拼圖一樣,今天拼一塊明天拼一塊,突然間有一天有一個人拼了最後一塊,他吃掉了所有蛋糕。但是你以為他就是那個改變世界的人,其實不是的,因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是在沒有拼成拼圖之前很多人會覺得,到底有沒有這個圖解啊,到底可不可能啊,其實可能是概念而已,其實是這樣一個情況,進兩步退一步進兩步退一步這樣一個情況。
所以我覺得共享經濟,第一,它一定會發生,這是我們從上萬年的交易形態的演變上發現它一定會發生。但是第二個,它真正成熟,有果子可以摘的這個階段,可能會不同的行業差距非常大。有些行業可能很快就有果子可以摘了,但是有些行業摘果子的時間可能甚至要等到五年十年之後,都有可能。
共享經濟它的本質其實是供給側的一個重構,如果我們回到上一次的工業革命,我們發現其實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電在最早應用到工廠的時候,它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有點類似早期的第一波互聯網的,對現實世界的重構。它更多的是直接把蒸汽機換成了發電機,是使用的能源結構的一個升級。
而早期的第一波互聯網應用的實體行業,他們大多數的就是把獲客方式,從以前口口相傳,或者是從我們叫街邊店,自然人流,換成了我用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的方式,或者用互聯網的信息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動。加速信息流動有很多衍生的形態,比如加速資金的信息流動,比如我的交易不再用紙質的媒介,而是用電子的媒介。但是這個整體來講還是第一波的變革,就是把發電(能源)形態改變了。
而你會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二十幾年之後,發生了第二波的很大的變革,它是生產力重構,就是工廠本身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電的產生使得整個工廠能源的效率,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以前蒸汽機的時候,它的聯動軸的設計,導致它的工廠的規模必須很小,因為聯動軸超過大概一百多米的時候它的效率就銳減了,所以所有的設備必須放在蒸汽機方圓一兩百米的範圍內。所以你會發現這個工場是做不大的,基於這一點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衍生的形態也就發生了變化。比如工場既然不太大,那放在市區也就是OK的,放在市區是OK的也意味著里面生產的工人,可能男性女性都會有,尤其早期都是紡織工場嘛,女性會很多。還有工場的整個組織架構是比較簡單的,比方說不需要職業經理人,可能就是領班的一個人,三層結構可能就完了。比如說工廠主、一個領班的、普通的工人,就結了。
那麽你會發現第二波的變革,是整個工廠生產形態的重構。因為電的產生,就是因電而起,又跟電無關。它變化的所有東西,其實跟電的效率的提升已經沒有關系了,它變化的本質是工廠要搬到郊區去,它的規模變大了十倍二十倍,因為電的電線是可以遷移到很遠很遠的,兩百米五百米八百米一千米,其實電的效率都沒有發生銳減。
第二個是說隨著工廠規模的變大,你會發現只有郊區有這樣的地方。很多工人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以前可能是女性上班的很多,女性上班的方式可能是每天只工作六小時,後面你會發現如果要搬到郊區去,一個人好不容易從市區到郊區,那一定是讓他的工作時間更長,這樣才有效率。讓他賺到更多錢,不然他不願意出去,所以你會發現工作時間就邊長了,工人的數量變多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需要管理的層級,可能不是只有三級了,可能有四級五級六級,可能有流水線線長,可能有經理,經理可能有大區,有片區,有很多的層級出來了。
層級出來之後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體系,比如咨詢公司可能就出來了,因為層級多了之後要計算,很多的流程的優化,這個體系就需要有人專門去研究了,包括大學也就出來了。所以說第二波的變革,本質上因電而起又跟電無關。我們互聯網也是一樣的,我們認為現在我們面臨的供給側改革,就是所謂的第二波變革,它的變革的東西是實體行業,生產本質發生了變化。


▲ 人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可提供的服務也隨之豐富
對共享經濟背後商業邏輯的思考
我認為現在絕大多數做共享經濟,特別是做人與人的共享經濟的公司,它有些共性。第一個共性就是,大家都是首先看到這個商業模式。第一是因為共享經濟這件事情進來了。第二個是在共享經濟這里面,他發現人的共享經濟是特別容易進入的,門檻相對低,而且市場看起來還挺大的,因為中國人也挺多。身邊有些朋友拉著拉著就可以開始做了。那這樣的公司從去年到今年,從幾年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死,成立了,融到一點錢,A輪不到可能就死了,這樣的公司其實還挺多的。
我認為看到事物(公司)的角度,是有三個不同的角度,看待任何一個公司或者生意,其實都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第一個角度就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看。這個商業模式是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第二個角度是從技術更叠,就是說是不是有新的技術能夠支撐這種新的交易的形態,或者新的生意的形態能夠產生,為什麽以前沒產生,為什麽現在能產生。
第三個角度我們叫做文化更叠,或者實際的消費者訴求。就是你回歸到常識,回歸到去觀察一個消費者的心里是怎麽想的,他的需求點在哪里,他日常生活是怎麽樣去理解這個事情的。
從這三個角度去看,那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是,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特別厲害,聽起來特別特別 fancy 而且市場很大,特別是去年的時候,也有很多投資機構都是號稱要 all-in 共享經濟的,那意味著投資人很多,投資人很多那創業者自然就信心百倍了,膽就壯了。但是大多數的人只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但是你會發現共享經濟這個事情雖然講的很多,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始終是說你利用共享經濟這件事情,你解放了供給端之後,到底對消費者有什麽樣的價值。這件事情其實很重要,而且是很本質的一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其實絕大多數做人的共享經濟的平臺都沒有解決。這點對我們來講也是,我們逐漸逐漸意識到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對消費者講(有什麽價值),而且這個價值還分很多種。
比方說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平臺上都是牛人,那你自然而然對消費者是有價值的。但是這種價值可能是不可持續的。比方說消費者對牛人這個人群(的預期),其實他有很多的光環效應,他有很多的期許。但是當他去消費牛人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會落入一個典型的困境,實際獲得的永遠比期望的要低,這個是個死穴,死循環。當他消費了兩三次之後,他會發現是不可持續的,他感覺到第一,約牛人不容易。
牛人很多時候不理他啊,等很久啊。第二,好不容易約到一個牛人,這個牛人並沒有讓他,他期望見到這個牛人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並沒有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個就是牛人一般都沒有服務精神的,牛人並不是為了使你涅槃或者使你轉變而去跟你聊天的,牛人更多的是直接給你經驗,從他的角度去出發。
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這個行業從消費者的角度,它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盡管一開始獲取用戶、拉新會很容易,但你會發現留存可能會很差。這是從牛人開始的邏輯。這是市場上一派共享經濟生意體的邏輯。
那第二派的共享經濟生意體,它其實是以人人服務人人,草根服務草根的這個邏輯在興起,其實很想淘寶早期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市場上沒有淘寶,那我認為這樣的公司野蠻成長,最終搞不好也有一大番天地。但是這個市場上任何一個已經既定的成熟的邏輯下的再延伸,你會發現都很難成就一個真正傑出的公司,就是顛覆原來的商業模式往往都不是,把這個東西進行改良就是顛覆了。
所以說真正商業模型的重構其實是,確實是要完全想的不一樣的,所以現在人人服務人人這套體系的商業邏輯,更多的是淘寶系的邏輯,它的核心邏輯特別簡單,就是不斷增加 SKU,做到無比的大,無所不包。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呢,那特別簡單,有一個邏輯,就是淘寶已經有的,一些邊緣的服務的類目,淘寶不主打的一些類目,特別是跟服務有關的,非標的、長尾的、低客單價的,那咱們把它撤出來。
比方說像手制小零食,手制小零食這個事情本身淘寶不是特別看重的,還有就是手繪啊、靈魂出竅啊、陪聊啊,這種在淘寶上本身體量就不高。這種行業我們把它切出來。有什麽好處呢?第一,供給和需求都是現成的。本身淘寶上有很多供給嘛,我只需要一個一個去淘寶上拉下來就好了。第二個,需求也是現成的。因為淘寶上本身有交易,有些人還交易的挺不錯的,那就不錯了,直接把它拉進來之後你會發現,供需產生了一個碰撞瞬間量就上來了。
可能下載量啊,包括用一些市場手法可能瞬間量就上來了。 但是這里面可能忽視了一個最本質的邏輯,就是說你真的要走出來,那真的要走到一個很大的平臺,你的本質上的商業邏輯必須重構,你看問題的角度必須完全不一樣。我認為一個真正強健的公司,不是說把量做起來了,稍微轉一下型他就能夠變強健的。
一個好的公司像洋蔥,一層一層剝出來是有堅實的邏輯做支撐的。包括這個公司的每一個人,他都能夠特別清晰的知道公司現在做這個事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它的底層邏輯是什麽。差的公司像燈泡,什麽火做什麽,什麽概念來了做什麽,一不小心把這個燈泡打碎了。如果這個燈泡可以一路不碎,那還挺好,也許它就可以登堂入室。
但是問題是市場競爭這麽激烈,燈泡和燈泡之間就要碰撞,燈泡碰來碰去搞不好就碎了。燈泡碎了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外面那層概念,里面就是一層迫切的想要火,迫切的想要做大,用欲望驅使的炙熱的燈絲。創業者用欲望驅使的炙熱的燈絲,除了這個燈絲之外就沒有東西了,遇到空氣他們就要氧化。

[本文作者紅沙發RedCouch(ID:RC4startup),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共享經濟
褪色
贊(...)
分享到:
《歡樂頌》“概念股”紅星發展3漲停 A股奇葩概念股知多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812.html
《歡樂頌》追完了還意猶未盡在等第二季?在心疼你家樊小妹、對華妃娘娘的演技嘖嘖稱贊?在跟姐妹們討論安迪是和奇點在一起更合適呢、還是和小包總配一臉?在心疼你的老譚怎麽就默默領了便當?或者心里的小人還在掐著曲妖精的脖子怒吼“你放開我的凱凱王”?
花癡沒什麽不可以,入戲太深也不要緊,但捕捉商機的嗅覺不能拋棄(敲黑板.gif)。
壹資本君(cbnyiziben)看到一個段子:對於廣大股民來說,在我極具特色的大A股摸爬滾打這麽久,看完《歡樂頌》如果你沒有抄底紅星發展(600367),這輩子估計也就這樣了。
所以,這里有一個仰天長嘯捶胸頓足的小編(大寫的生無可戀臉.jpg )。
《歡樂頌》同名紅星發展成新妖股
“安迪,31歲,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華爾街投資公司高管,擁有精準幹練的言談舉止,對數字極為敏感,有著超強的記憶力。性格高冷,不善與人接觸。”

在《歡樂頌》的蜜汁旁白下,我們大概知道了就是這麽一個履歷牛哄哄的、能力超乎常人的、開著保時捷911的華爾街海歸女CFO要回國幫老譚收購紅星了。
然後和劇中公司巧合撞臉的紅星發展(600367),居然從5月13日起連拉了3個漲停,今天因為股價連續三日異動而停牌了。

《歡樂頌》里居然藏著大牛股,這簡直刷新了小編對於熱門電視劇打開方式的認知,難道A股從此要多了電視劇概念股?小編去看了看紅星發展近期的公告,發現真正的情況要更複雜一些。
先看公司本身吧。紅星發展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鋇鹽、鍶鹽和錳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控股股東為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青島國資委。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紅星發展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90億元。
5月13日開始,公司股票漲停,一個原因是此前市場有傳言說,如果上交所IPO不能很快通過,土豪萬達商業可能會選擇在主板借殼上市,而萬達私有化之後的借殼目標之一就是紅星發展。比如彭博的老師就曾經報道,“《彭博:萬達商業地產繼續推進私有化計劃!紅星發展值得重點關註!》”

不過5月16日晚間,公司就對此發布澄清公告了。“紅星發展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目前未與萬達商業進行磋商謀求借殼上市、收購公司控股權的事宜”,公告還表示,截至5月16日收盤,公司動態市盈率達到了434.2倍,2015年度每股收益-0.65元,提醒廣大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而對於近期網絡上出現的對公司錳系產品進行討論的情形,公司也表示,紅星發展錳系列產品主要有電解二氧化錳和高純硫酸錳,應用於電池行業。目前,紅星發展應用於下遊錳酸鋰和三元正極材料的錳系產品銷售收入占紅星發展總體銷售收入比例不超過3%,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
多麽實誠的一家公司啊。人家坦率地承認了自己去年業績不好,市盈率還高,錳系產品目前在銷售業務和利潤中占比非常小,也沒有傍上土豪萬達商業。畫外音就是:“我們真沒啥好炒的”。
但是這掏心掏肺的表態也抑制不住市場炒作資金體內的洪荒之力:5月17日,股票再次漲停;5月18日,公司只能因價格偏離幅度太大而申請停牌。

沒辦法,這麽看來,熱門電視劇概念股已經橫空出世了,紅星發展被趕鴨子上架擔任了這一方陣的旗手。有網友說,上市公司股價翻倍有了新途徑,熱門電視劇中的無痕植入。

那些年被瞎炒過的奇葩概念股
不得不說,大A股“易炒作”特色如此鮮明,股民沈浮多年已成精。註意,這里的股民不僅包括散戶,也包括遊資和部分機構。對他們來說,總的指導方針就是:啥熱炒啥,指哪打哪。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這里小編不完全統計,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歡迎各位讀者在下面留言補充噢,一起聊一聊這些奇葩概念股~~

奧巴馬當選 澳柯瑪漲停
這是一個存在多年的現象了,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11月7日,奧巴馬當時成功連任美國總統。而奧巴馬那一字之差的弟弟= =亮瞎了當天市場的眼。
當天的情形是這樣的:早上開盤之後澳柯瑪股價一直跟隨大盤在震蕩下跌,但在午後重新開盤之後,連續幾筆大買單突然湧入,澳柯瑪一掃上午的頹勢,直線拉升,上漲幅度超過4%,成為一匹毫無征兆的“黑馬”。
因為當天澳柯瑪的上漲完全沒有板塊配合,所以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純粹就是遊資的一次炒作。而這種炒作,4年前就曾經上演過一次,而且場面更加宏偉……
2008年,在美總統大選開始前的10月17~22日,澳柯瑪就連續出現三個漲停。就在奧巴馬當選的第二個交易日——11月10日,澳柯瑪再次漲停,此後11月14日、12月8日,澳柯瑪又出現兩次漲停。
囧。最近美國大選鬧得沸沸揚揚,川普(Donald Trump,美國總統競選人之一)又是個不會消停的話題主兒。大選結果揭曉的時候,不知道我大A股又會友情出演一場什麽戲,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上市公司熱衷並購新三板企業 “主板概念”成價值窪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787.html
周二,廣電運通(002152.SZ)公告參與新三板掛牌公司匯通金融(833631.OC)的定增,將持有後者51%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是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公司的最新案例。
由於新三板新興行業標的眾多,公司管理相對規範,加上發行融資等市場制度便捷,因而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數據顯示,目前至少有20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主要股東中有上市公司的身影,上市公司尤其喜愛影視娛樂、網絡遊戲、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領域。
有了上市公司站臺,投資者對掛牌股票的價值提升和投資退出也更有信心。主板公司持股比例大的、符合主板公司未來轉型方向的掛牌股票都受到新三板投資者的重點關註。
上市公司熱衷布局新三板
周二,廣電運通公告,公司作為唯一認購者參與匯通金融不超過1.66億元的定向發行募集,發行完成後,廣電運通持有匯通金融51%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同時掛牌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廣州市國資委。
聯訊證券研究院統計顯示,到今年4月中旬,已經有222家掛牌企業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上市公司(除做市商持股)的身影,其中上市公司直接控股新三板已掛牌企業的數量達到74家,平均持股比例為55.42%。
聯訊證券研報指出,上市公司在挑選新三板標的時,對影視娛樂、網絡遊戲、廣告營銷、非銀行金融、電子商務、環保和新材料等領域更感興趣,這些領域也同樣是當前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投資這些領域掛牌企業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屬於跨界投資。
“上市公司在新三板上的布局是不想限於A股資本運作平臺,希望借助新三板平臺,有的上市公司需要向新的領域延伸,所以布局新三板企業。”一家華南地區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該負責人認為,新三板企業相對來說比較規範,市場監管者對券商、會計所、律所等中介機構執業責任要求很高、監管壓力較大,因此,只要新三板企業在行業、產品、服務、團隊等方面跟上市公司具有很大互補性,或在財務數據、行業契合度上滿足並購要求,就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並購標的。
廣電運通周二在公告中稱,投資匯通金融有利於公司拓展非現金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領域,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外包解決方案,較好地實施金融服務外包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會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次定增的價格是基於目前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的成長性,以及資本市場情況決定的。雖然另外的機構有更高的出價,但是考慮到上市公司進入對公司今後業務資源、市場開拓方面都會有幫助和互補作用,並且上市公司也表現出很大的誠意,本次合作符合匯通下一步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方向。”匯通金融董秘鄧力揚說。
匯通金融成立於2011年,去年7月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包括呼叫中心業務、信息咨詢、數據處理等。公司年報顯示,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2.5億元和667萬元,同比增長都在250%左右。
投資者看好被參股掛牌公司
上市公司參、控股的新三板公司在融資中表現尤為活躍。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已實施定增融資規模排在前10位的有7家是上市公司參、控股企業,另兩家都和上市公司有關聯,其中和君商學(831930.OC)甚至控股了上市公司匯冠股份(300282SZ)。
上市公司借助新三板進行產業延伸和資本運作的同時,也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
南山投資執行董事周運南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掛牌公司有主板公司作為主要股東,至少有個信用背書,有了主板公司的參與,掛牌公司應當會相對規範,發展上會得到主板公司各方面的重點支持。這類掛牌公司被主板公司全並購的市場預期較強,是比IPO更快捷的投資退出渠道,所以是個比較好的投資標的池。”
不過,在部分上市公司參與掛牌企業定增的案例中,上市公司已經出現浮虧。如東方電子(000682.SZ)控股的海頤軟件(832327.OC)股價已經跌破了上市公司11元定增價,華邦健康(002004.SZ)控股的穎泰生物(833819.OC)也跌破了5.8元的發行價格。
“定增價格和公開交易價格出現背離有系統性的原因,掛牌公司市場價格不完全是內在價值的充分體現。作為上市公司,在對新三板進行參控股時應該更合理估計其內在價值,避免出現過度高估。另外從股權投資角度也需要有耐心,隨著市場流動性改善,定價機制更加合理,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的現象可能會有所改善。”聯訊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周運南認為,從二級市場的角度,跌破上市公司成本價的掛牌公司股票值得重點關註,跟蹤主板公司參、控股的股票時,應盡量選擇主板公司持股比例大的、符合主板公司未來轉型方向的行業。
和二級投資者相比,上市公司有更大的話語權,多數上市公司入股掛牌公司時都會要求承諾保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廣電運通在收購匯通金融時也要求後者在營收和利潤上進行承諾。
前述華南券商人士告訴記者,“過去主板上市公司做的收購中有不少業績承諾泡湯的,站在掛牌企業的角度,首先要量力而為,不要為了換取上市公司並購做輕易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承諾,會把企業拖垮,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反而會阻礙公司的發展戰略。”
好文共賞 – 有關土地的若干概念
近日和前信壇人氣帥哥羅友恒面書吹水,有若干擲地有聲論地權之高見,現鈔錄如下:
DMC和法團都係機制,機制代表的精神才是最重點。屋苑分契後,土地嘅權益就係透過法團集體擁有,呢個基礎很重要,「集體擁有」!重建的機遇是否對合理適當,也是需要「集體同意」。世事豈會盡如人意,任何衆人之事,絕對沒有百份百一致,公司如是,民主亦然,因此,如其話對小業主不公,反過來說,少數權益又點解有權妨礙大多數權益,理據又何在?
強拍在本義上絕對合理,可以討論嘅空間,只係幾多成先叫做重大比數而已。七成或八成,都有討論餘地,但說做對小業主不公平,則太過膚淺也。購買分契樓,說穿了,只係購買了一項「長期無償佔用」權和利,樓契只是這項權利的憑據。d人以為自己擁有層樓,只係自己唔識嘢。在蔽星(某英聯邦國家),比例係七成五,就可以通過法團議案。八成已經係好高,洗唔洗去到九成九先叫公平???
土地最高權益,乃永久業權(freehold)地皮(Freehold的地由來主權政府grant出來)的estate in fee simple。但就算係freehold權益亦唔係百份百,因為從前的freehold 觀念係地面以上(到天空大氣層頂)至地底(去到地心)既權益都係地主,現在時代進步,俾埋個天俾你,d飛既仲洗飛?地心俾埋你,地鐵咪無定企?所以,現代土地法已將freehold 權益修訂,天上和地下都唔關地主事的。
香港土地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現有土地只係租借地(leasehold),即係話交左地租借人塊地起樓,理論上2047年會被業主(政府)收番,不過到時補地價(ground lease)就繼續落去,無人會拆你座樓。
香港絕大部份樓宇就係在leasehold land之上,樓宇業主既權益“只係”leasehold strata,即係租借地上的按比例分配到的空間分契權益,呢種strata ownership在樓宇所處的土地上的權益分佔簡值係微乎其微。在分契業權上,業主享有絕對的legal 和equitable interest,但單一業主的這兩種權益並不反影在土地之上。理論上,要集合百反之一百既業主集體匯合所有分契權益,先可以“以共同”的一體法人體現“共同權益”以處理共同權益在土地利益的處理、伸訢或承擔責任的角色。
在集合百分之一百分契業主權益,就要有業主立案法團,立案法團唔係單單管理,而係真正“共同利益”法人,權力唔係講笑!所有管理和慕集sinking fund作維修,都要立案法團通過。成熟的法制下,法團可以由業主選出“管理團隊”,或委任獨立專業管理人出任,年年audit,依有關立案法團條例執行,唔會出事的。
大家應該體會,如果事事要以百份之一百小業主決定才成事,就算立案法團要整條水喉,都可能會有一個業主唔生銹,而搞到一件應做的事做唔到。所以,一般做法係,在立案法團規章之內,講明達到乜野比例就要“強制”所有業主通過,呢種做法,就係好似商業機構既開會決定程序也。
呢個慨念好重要,因為機制就係機制。呢重機制能夠決定強制所有業主共同進退,少數人既反對唔會阻止大部份同意票數,就係整個意義和精神。問題係,小弟亦一早就講過,香港無法無天(在地產法例而言),根本就無一套全面而統一的法規去處理所有分契樓宇(最重要係舊樓),否則都唔會有舊樓無錢維修而倒塌的悲劇了。現在因為要“解決”舊樓,政府強力插入,一步到位,搞到社會上無所適從,以為係奸計,其實只係頭痛醫腳的副作用也。
現在社會上因為80比20而嘈嘈閉,理據在於小業主權益被剝削,言之或者成理,但亦無道理。首先,乜野先算公平?99比1先係公平?唔會的!先進地區和國家,要求立案法團通過議案的比例只係百份之75,好明顯,現在的80比20唔係無考慮過“行情”的。其次,一座樓宇分成過百業權,有d人死鬼左,或移左民,或愛理不理,或癡鬼左線,其他大部份業主約要受制於呢d情況而無計可施,又是否公平???故此,總要有個機制保障大部份,這才是公道。
在無法無天的業界,有d大戶會用上十年廿載去慢慢吼機會,在某些地段中的舊樓中買落一兩個單位,然後等地區再重建或發展。當整座樓宇因為社區要重建,有發展商要收樓拆卸時,向呢d釘子戶收回剩餘權益時,就會被釘子戶開天殺價,有時整個談判可以拖上經年,呢d就係棺材釘釘子戶以小本傷人的技倆。城中靠此發家的富豪大不乏以打釘揚名的。所謂棺材釘者,就係有人落了一注就釘到你死直,真係好似口棺材釘,釘到你仆直。班含家富貴落釘唔係落一座樓,而係成條街逐座樓去落一口,你都咪話。假如業界早就有妥當的立案法團條例,呢d棺材釘大戶就無得發呢d死人財了。
釘子戶之所要死守,係要守到town planning的改變,地值飛升,發展商就有水位貼俾釘子戶。
- 換而言之,現在被強拍,小業主損不在被逼賣樓(因為理之所在,係一定要跟,無得傾),而係無得去等地價因為town planning改變增值享受賺價機會。
- 其次,正苦用個自己操控的局去收人地樓,總唔會在town planning之上事先配套,即係話,強要你當爛鐵賣,買左你之後先慢慢收改town planning,擺明唔俾人(小業主)賺錢。
- 在估價上,因為無新既土地用套作準,估價只係以現貨價,仲要折算維修費,唔值錢等因素,個價仲會賤d。所以,話要低水收樓,並非無理據的(當然有人會陰陰咀笑)。
- 買樓唔一定會增值,但現在因“危樓”而強拍之下喪失“等”既權利和機會,源來官府過去容許分契管理處於無法無天狀態,其實過在政府,所以政府先要快刀斬亂麻,急急收哂拆清,掩蓋自己既缺失。
現代樓宇,因為唔同用途既物業混合,例如商場上面有住宅。由於唔同用途既開支都唔一樣(商場梗係洗錢多d),所以,在分契上,係先分兩個大stratums,例如商場一條大分契,住宅部份一條大分契,然後各自的stratum中再strata,各strata業主負責自己所屬stratum部份的開銷部份,就好公平了。
現有的發展商包攬管理權源於從前玩開的deed of mutual covenant,入分契時發展商霸住(因為係最大份數)個權,之後就圍威喂落去,閹到你班業主仔春都無埋。真正的strata corp精神係要day one有個corp(發展商),不過會根據立案法團條例(有的話)在入伙之後將原有的解散重選,哪哪哪,關鍵就係呢到喇!
另外,你問老律都無謂也,土地法係好專門的,普通老律未必有深入研究過的。再者,香港土地法又唔三唔四,因為香港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屬土,基本法只係將殖民地既ground leases過渡去2047。在2047之前,好應該將香港特區土地法搞清礎,甚至和內地法例做點接軌工作。公司法不可引用於立案法團(因為另有法也)。
香港暫行的土地法基礎係普通法,但普通法精神下的土地法已經好落後也,好多英聯邦國家早已錄逐修訂填補錯漏,香港係金融中心,班官個個都好忙,點會理呢d野呢?老實話你聽,買個leasehold strata樓宇,只係買個“佔用權”和一個唔會到期的option,除此之外,唔好以為自己係乜野業主甘巴閉。
現在大家注意力放哂落公義,非常走火入魔!有人仲提到包青天,香港人民智已經去到是非不分了。只要有完善的一籃子土地法規,所有乜野大業主小業主權益利害既爭議就會減到近乎係零。現在社會要執著的,係“無法無天”,唔係包青天式公義。公義係無法界定的,用公義判決,社會會走極端,非好事也。
大家覺得係業主就要保障權益,小弟早就講左leasehold strata有條實權益可言了。最高權益(estate in fee simple)例如freehold 土地擁有者,所擁有的權益話就話無人可以侵犯,你講下好了!在任何國家,政府都有絕對有效的法例以公眾利益之名“強收”你條地。以前暴力d,就叫resumption,現在文明d,就叫acquisition,分別只係後者會留一個雙方談判機制。連freehold土地都無絕對權益,大家真係唔好太天真太傻,以為買左個單位就有乜野土地權益。其實係有的!集合哂超過一定法定百份比,例如80巴仙,業權就叫做統一,土地權益就可以用單一法人去體現。所以,香港既業主立案法團唔湯唔水,因為,小業主係“唔可以埋堆”也!!!哈。題外話,菜園村收地有乜甘大周野?真係講都無謂。整件事只係賠償的談判,其他的都係談判策略,愚民咪能信乜野有感情。再講,真係要“強買”,在法律上係完全合理合法的。
份數就真係有數講了,份數者,unit entitlement也,即係所擁有的strata area佔整個strata plan總area的百份比也。講開業權,中國先唔清唔楚,理論上土地都係集體擁有,即係話條村既地就係村民集體擁有,城市既土地就係全城既人集體擁有。中國土地都係leasehold,但係地有地租,土地上建築又有另一業權,真惡搞也。英國土地法下,土地權益係土地上“所有”,即係話有樓就包樓,無樓就係無樓,建築物唔係土地業權所涉及的。
- 現在的收樓價,因為以現貨市價按最高用途(即係無重建價值的樓宇)去強收,等同份額的兩個業主,夠優座向高層的價錢比較差條件的估值應該更高;
- 相反,若果以重建地盤收購價作為估價,則上述兩個業主收回的樓價值會係一樣。
地產價錢和地產價值和地產估值之間既互為關係,當中的倒果為因,先係大題目。
消息傳稀土國儲流標 概念股應聲重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77.html
近日,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官網稱稀土國儲會議於6月7日在北京召開,第一財經記者也通過國儲局內部人士消息處得知此次會議的真實性。據了解,本次國儲,中國國儲局或收儲15600噸稀土氧化物,收儲產品將於商儲相同,單一產品收儲數量將是商儲的三倍。此前,發改委已經召開了兩次會議確定了第一批及第二批商儲的產品、數量及交貨截止時間。但當天據上海有色網分析師趙丹稱,稀土國儲招標9個品種全部流標。市場對此反應迅速,當國儲流標消息見諸媒體之後,很快有國內某電子投資盤相關品種部分出現直線下跌,6月8日股市開盤在大盤指數向下和消息面利空的雙重夾擊下,涉及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部向下調整,北方稀土(600111.SH)、廣晟有色(600259.SH)等稀土概念股跌幅均超4%。

(收儲一覽表,來源安泰科及海通證券)

(收儲是稀土價格上漲催化劑,來源百川資訊,華創證券)
早在今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就已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稀土企業商業儲備動員大會。會議明確了稀土商業儲備的原則、配套措施、實施主體、運行模式、具體方案和進程。這標誌著稀土行業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實質性攻堅,而商業儲備隨之啟動。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商業收儲作為國家收儲的重要補充,對行業目前產大於求的現狀是一種有效緩解手段。不過僅靠商業儲備一種手段對行業的影響並不大,關鍵要配合多重政策,比如總量控制、打黑等結合開展,多管齊下打出政策組合拳,才會對行業有穩定甚至回升價格的作用。
據華創證券李斌團隊研報分析,稀土行情啟動於收儲預期,輕、中重稀土價格共同確立上漲趨勢是稀土板塊啟動的重要信號,行情結束於收儲完成或稀土產品價格回落。
一位雲南當地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2月份收儲招標成交量猛增就反映了企業在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尋求收儲以釋放過剩產能的意願。隨著商儲和國儲的漸次推進,稀土價格恐將有上行空間。從長期歷史數據看,目前稀土價格處於歷史底部。而廣發巨國賢團隊此前也認為,短期來看,收儲將使供給收縮,企業將直接受益價格上漲。安泰科的一位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未來國儲系統仍將與相關招標企業密切合作,從而改變稀土行情基本面。
在北方稀土等幾家企業重組完成之後,近日南方稀土集團組建工作也在全速推進。自5月19日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股東會召開以來,贛州稀土集 團、江銅集團、江鎢控股集團積極推進評估結果和有關協議備案、股權交割、工商註冊變更等有關工作,組建工作穩步推進。截至5月31日,三方股東單位資產評估結果和有關協議均已取得上級機構的備案批複。贛州市工商局於5月30日對中國南方稀土集團實施了工商變更,變更內容主要包含公司註冊資本、股東持股比例、章程修正案等事項。三方股東下屬的目標公司也在陸續推進股權交割及工商變更工作。其中,贛州稀土集團旗下納入整合範圍的目標企業共有7家,已全部完成工商變更,將資產實質性註入中國南方稀土集團。
配合系列組合拳,國儲未來啟動仍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具體啟動時間基本不可能在當月重啟,各方利益仍需一定的時間磨合。此外,稀土大行情的到來還是來自於需求端。據華創證券研報顯示,隨著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興起,高端、環保、新能源等領域需求將呈明顯上升趨勢。 內蒙古華誼稀土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耀斌則表示,要推動稀土行業供給側改革,目前最迫切的是關註輕稀土應用的技術創新問題,擴大輕稀土消費市場。
消息傳稀土國儲流標 概念股應聲重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77.html
近日,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官網稱稀土國儲會議於6月7日在北京召開,第一財經記者也通過國儲局內部人士消息處得知此次會議的真實性。據了解,本次國儲,中國國儲局或收儲15600噸稀土氧化物,收儲產品將於商儲相同,單一產品收儲數量將是商儲的三倍。此前,發改委已經召開了兩次會議確定了第一批及第二批商儲的產品、數量及交貨截止時間。但當天據上海有色網分析師趙丹稱,稀土國儲招標9個品種全部流標。市場對此反應迅速,當國儲流標消息見諸媒體之後,很快有國內某電子投資盤相關品種部分出現直線下跌,6月8日股市開盤在大盤指數向下和消息面利空的雙重夾擊下,涉及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部向下調整,北方稀土(600111.SH)、廣晟有色(600259.SH)等稀土概念股跌幅均超4%。

(收儲一覽表,來源安泰科及海通證券)

(收儲是稀土價格上漲催化劑,來源百川資訊,華創證券)
早在今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就已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稀土企業商業儲備動員大會。會議明確了稀土商業儲備的原則、配套措施、實施主體、運行模式、具體方案和進程。這標誌著稀土行業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實質性攻堅,而商業儲備隨之啟動。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商業收儲作為國家收儲的重要補充,對行業目前產大於求的現狀是一種有效緩解手段。不過僅靠商業儲備一種手段對行業的影響並不大,關鍵要配合多重政策,比如總量控制、打黑等結合開展,多管齊下打出政策組合拳,才會對行業有穩定甚至回升價格的作用。
據華創證券李斌團隊研報分析,稀土行情啟動於收儲預期,輕、中重稀土價格共同確立上漲趨勢是稀土板塊啟動的重要信號,行情結束於收儲完成或稀土產品價格回落。
一位雲南當地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2月份收儲招標成交量猛增就反映了企業在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尋求收儲以釋放過剩產能的意願。隨著商儲和國儲的漸次推進,稀土價格恐將有上行空間。從長期歷史數據看,目前稀土價格處於歷史底部。而廣發巨國賢團隊此前也認為,短期來看,收儲將使供給收縮,企業將直接受益價格上漲。安泰科的一位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未來國儲系統仍將與相關招標企業密切合作,從而改變稀土行情基本面。
在北方稀土等幾家企業重組完成之後,近日南方稀土集團組建工作也在全速推進。自5月19日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股東會召開以來,贛州稀土集 團、江銅集團、江鎢控股集團積極推進評估結果和有關協議備案、股權交割、工商註冊變更等有關工作,組建工作穩步推進。截至5月31日,三方股東單位資產評估結果和有關協議均已取得上級機構的備案批複。贛州市工商局於5月30日對中國南方稀土集團實施了工商變更,變更內容主要包含公司註冊資本、股東持股比例、章程修正案等事項。三方股東下屬的目標公司也在陸續推進股權交割及工商變更工作。其中,贛州稀土集團旗下納入整合範圍的目標企業共有7家,已全部完成工商變更,將資產實質性註入中國南方稀土集團。
配合系列組合拳,國儲未來啟動仍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具體啟動時間基本不可能在當月重啟,各方利益仍需一定的時間磨合。此外,稀土大行情的到來還是來自於需求端。據華創證券研報顯示,隨著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興起,高端、環保、新能源等領域需求將呈明顯上升趨勢。 內蒙古華誼稀土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耀斌則表示,要推動稀土行業供給側改革,目前最迫切的是關註輕稀土應用的技術創新問題,擴大輕稀土消費市場。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