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唔嫁又嫁,何解阿里巴巴又要乖乖回來? 鹿米館

http://lunkayun.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4.html
馬雲不是說不急於上市嗎?不是要說一定要有什麼合伙人制度嗎?還說不來香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到海外如美國上市都可以呢!!

但為何今天你要借殼中信21(241)入股呢?

文件說會由阿里巴巴注入若干補充業務,或其他形式的合作。這即是說明會注入新業務。阿里巴巴龐大業務產業注資,可見必定會成為該公司的旗艦上市公司。最後阿里巴巴還是要來香港而放棄其他地區上市,連新加坡這類較低上市要求的地區也沒有考慮。

近期阿里巴巴動作挺多,由餘額寶到借殼上市都涉及到財技應用。阿里巴巴曾上市但最後私有化,現在再借殼上市可謂是互聯網公司當中財技玩得最絕和最頻繁,但股民對它既愛又恨,因為既可以炒上但又怕被大股東成為他們的點心。

來港上市對阿里巴巴始終是最後和最好的目的地,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都是適合該公司落腳。但是阿里巴巴母公司現行自有的合伙人制度,如何能夠在香港上市的規條下運作,這是該公司甚至是聯交所最大的問題。早前李小加暗示說香港或者有創新制度,但沒有說明是什麼創新,那是否引入所謂阿的合伙人制度呢?但是從營運過程中,馬雲對公司的主導權,使其他股東確實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些是眾所周知。現在來港上市,馬雲的作風會否對本港股民同樣的「待遇」嗎?這是難以預料。

國內龐大的企業,最終還是要來港上市,這是代表著什麼?相信都是不言而喻。

但從這事說明做人不要說得這麼絕,馬雲,你是知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888

蔡崇信:阿里巴巴的頭號「外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399684.html

蔡崇信擁有耶魯大學法學學位,曾在香港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在瑞典投資公司銀瑞達(Investor AB)擔任投資主管。1999 年,一位朋友問他是否願意一起去杭州拜訪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初創公司阿里巴巴。那時同樣鮮為人知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給蔡崇信留下了深刻印象。馬云創建了一家網站,為海外進口商和中國出口商牽線搭橋。這家網站就是Alibaba.com。

「當時我覺得馬云的想法很好,但我不認為這是驚天動地的創意。他只是把所有公司放上網而已。」蔡崇信回憶說,「馬云這個人令我很著迷。但真正打動我的,不只是馬云本人,或者說是他加上與他在一起的另外一群夥伴。馬云已經有了一群追隨者。我看到了那種能量。他們非常努力地工作。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我不禁想到,『哇,這個傢伙真能把人擰成一股繩。他是了不起的領袖。他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這最終說服了我。」

蔡崇信自薦加入阿里巴巴,馬云接納了他,並因此成為「加入這支團隊的第一個外人和第一個非大陸人士」。蔡崇信回憶說,「我知道自己身處新的環境,需要學習適應,所以我不想當出頭鳥。」

15 年後,50 歲的蔡崇信不得不當出頭鳥。去年5月,他成為阿里巴巴副主席,是公司裡級別最高的非大陸人士。他持有近3% 的阿里巴巴股份,這使他入選了2014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以32 億美元身家排名第14 位。

蔡崇信先前擔任首席財務官,現在已經升職的他希望扮演好在戰略投資方面的新角色。「我現在覺得自己與公司更加血肉相連了。」他說。

阿里巴巴將比以往更加需要蔡崇信的智慧,因為如今全球互聯網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回想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時,這家公司是電子商務領域的先驅,當時該領域才剛剛起步。如今,在騰訊和百度步步緊逼的同時,阿里巴巴正向金融服務和遊戲等各個領域擴張。暫停的IPO——可能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仍然蓄勢待發。

蔡崇信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阿里巴巴的財務管理。拿加拿大護照的他(年少時家人就為他辦了該國護照)從一開始就迅速融入其中,因為在馬云的核心團隊裡沒有其他人能做這項工作。「我以前是個律師,懂得如何設立公司,並且能幫助公司籌集資本。」他說,「我知道自己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那個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長的世界裡,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沒想過要大包大攬。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蔡崇信很快就成功地融入了阿里巴巴,他把這歸功於馬云對公司同事的包容。馬云把阿里巴巴股份分配給首批員工就是這樣的例子。「我打電話給馬云說,『瞧,我知道你是毋庸置疑的創始人,你手下有一群人。在你的公寓裡,你把他們稱為創始人(譯註:馬云最早是帶著一批人在他的公寓裡開始創業),但他們會成為股東嗎?你能發給我一份誰將成為原始股東的名單嗎?』在我收到他通過傳真發來的名單時,我非常吃驚地發現,上面竟然有這麼多人的名字。所以,公寓裡的幾乎所有人從一開始就成了創始人。他們都是馬云的學生。馬云把非常多的股份贈送給了創始團隊。這就是馬云。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這樣的人。其他企業家往往會說,『我想保留並控制儘可能多的股份。』馬云從一開始就懂得開放和分享。這使我十分驚訝。」

現在,蔡崇信仍然在香港辦公,但每天都會和身在杭州的馬云通電話。他們不斷取得成功的一個秘訣就是坦誠。「多年來,我覺得我們對彼此十分坦誠,這真的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可以批評他,他也可以批評我,但我們知道這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我記得有好幾次我和他在電話裡爭辯,甚至激烈到我猛地掛斷他電話的地步。他也對我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他們曾在阿里巴巴投資雅虎中國的事情上產生了分歧。「當我們收購雅虎中國時,那家公司的情況不是很好。」蔡崇信說,「有些東西必須解決,我們在應該派誰去管理和公司如何定位的問題上產生了不同意見。」

蔡崇信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管理技巧逐漸提高。「馬云對管人和管生意的理解(那種練達)大有精進。」馬云「從一個說服學生們為他工作的創業者,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跨國公司領袖。每年他都會有進步。」他說,「公司裡的所有人都在成長。我也在成長。」蔡崇信的新職責包括傳達使命和價值觀,對員工進行考核。「如果你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就會影響你的績效評估,你就不會得到那麼多的獎金了。」

在阿里巴巴不長的成長史中,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去年5 月份。蔡崇信出任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而在2000 年加盟該公司的陸兆禧接替馬云出任集團首席執行官(CEO)。阿里巴巴在2000 年收購了一家網絡傳真服務公司,當時在那家公司負責銷售管理工作的陸兆禧由此加盟阿里巴巴。蔡崇信說:「我們收購那家公司,不是(因為)我們想要那家公司,而是因為我們想要那家公司裡的人。」

陸兆禧在從事集團銷售方面的工作中步步晉陞,並且在僅僅數年之後——當支付寶脫離淘寶而成為集團旗下的一家獨立子公司時,首次與蔡崇信搭檔:馬云讓陸兆禧出任支付寶CEO,而蔡崇信則出任監督此項工作的董事長。

今天,蔡崇信說:「我們作為合夥人共事,因為我們集團內部設立了一個合夥人制度。所以,我把陸兆禧看作是集團裡的合夥人之一,這從公司等級制度來看,具有非常不同的含義,因為如果你與合夥人共事的話,那麼你是在和合夥人交談,而不是發號施令什麼的,而且你們基本上是通過各種問題、通過多番討論,有時通過各種爭論來開展工作。」

在他們出任最新職位的幾個月之後,蔡崇信說,他認為「陸兆禧和我在一起比以前自在多了」。蔡崇信說,早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我想他可能把我看作是馬云的合夥人。我是創始人之一,而他不是創始人之一……他是集團CEO,他應該當家做主。如果我是陸兆禧的話,我很可能會想:哎呀,如果我當家做主的話,那麼蔡崇信是否會挑戰我的權威呢,因為他資格比我老一點——可以說是馬云創始團隊的一員?」

蔡崇信於是設法讓陸兆禧自在些。「我對他說:『聽我說,兆禧。我必須從首席財務官的位置上下來,我已經接管了集團的整個併購和企業發展這塊職責。』然後我說,『在這個位置上,我是向你匯報工作。你是我的上司,對吧?我們就要這樣做。我與你討論工作。』這讓他自在起來。所以,現在我倆擁有良好的工作關係。我每次去杭州,只要有時間,都會和他一起吃個飯——就我和他兩個人。」

陸兆禧還不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目前該董事會有四位董事:馬云、蔡崇信、孫正義(Masayoshi Son)和雅虎指派的一名代表傑基· 雷塞斯(JackieReses)。不過,蔡崇信透露,在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後,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馬云在卸下集團CEO的日常職責之後,現在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阿里巴巴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前景。

市場期待已久的阿里巴巴IPO仍然部分是蔡崇信要處理的事情。但是,當我向蔡崇信提到有關該集團上市前景的問題時,他回答說:「什麼IPO ?」然後輕笑了幾聲。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至於在他的新職位上與馬云的搭檔,蔡崇信坦率地說,過去他感到一種疏離感。他說:「其實在業務問題上,由於我肩負審視集團戰略性投資的職責,我覺得現在可以和他有更多的交流,而在此之前,說實話,我覺得自己有點孤立,因為我負責財務這塊,而馬云肯定不想參與任何與財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就是這樣劃分了各自的職責。我覺得我現在與公司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他正在研究的一些領域包括國際擴張以及移動業務急速增長。他說:「用戶從個人電腦(PC)環境轉向手機是一股大趨勢,如果我們應對不當的話,那麼這個趨勢可能會非常具有破壞性。我認為,我們在審視爭取用戶的各種可能途徑方面,存在一種十分強烈的緊迫感。」

雖然蔡崇信為阿里巴巴帶來了國際化背景,但他在談到集團未來在海外可能採取的重大行動時卻相當謹慎。他說:「我們90%以上的業務是在中國開展,我們自然要從中國入手,並且利用收購和投資來輔助我們的業務增長。所以,對於我們的大部分工作將放在中國,我不會感到意外。至於通過收購在海外擴張,我們會非常小心。顯然,這其中存在各種文化挑戰。」

由於蔡崇信已經參與到接近集團最頂層的工作,至少在那一天到來時,阿里巴巴在其集團層面當中將會擁有一位領導人,已經找到辦法直接解決這些文化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23

阿里巴巴挖角騰訊大將 祭出七成分潤 馬雲再槓馬化騰 狠咬手機遊戲大餅

2014-01-20  TCW
 
 

 

阿里巴巴宣布推出手機遊戲平台,祭出把七○%收益給開發商的方式,企圖挑戰騰訊在中國遊戲平台的壟斷地位。曾說過「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的馬雲,為什麼又槓上了馬化騰?

撰文‧顏雅娟

二○一四年元月八日,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周三,從騰訊跳槽到阿里巴巴集團還不到半年的劉春寧,換上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的新頭銜,緩緩地走上了杭州遊戲產業年度高峰會的舞台上。

對著台下上千名觀眾,他清了清喉嚨說道:「手機遊戲,是行動時代最核心的用戶需求。」這一刻,他同時宣布阿里巴巴正式進軍大陸手機遊戲平台的策略,祭出把七成收益都給遊戲開發商的誘因,希望能一舉撼動騰訊在中國遊戲產業的壟斷位置。

消息一出,震撼了全中國。阿里巴巴電商帝國創辦人馬雲與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再一次狹路相逢。

「馬雲、馬化騰真的是從南打到北,什麼都是對著幹!」業內人士如此形容。從去年阿里巴巴推出即時通訊軟體「來往」,到今年新春第一炮的手機遊戲平台,阿里巴巴每項新業務苗頭似乎總是對準了騰訊地盤而來。這一次,馬雲真能夠再一次改寫遊戲規則嗎?

市場封閉 平台商機搶手早年,「雙馬」馬雲、馬化騰也曾有過一段英雄惜英雄的日子,兩人一起投資、一起混圈子。到了去年底,美國《財富》雜誌所選出的一三年中國富豪榜,馬化騰以六二二億人民幣擠進前五強名單,馬雲也以四三三億人民幣從去年的十一位晉升至第八。狂飆的中國互聯網時代,造就這兩位代表性的強人,然而,今日的阿里巴巴與騰訊,往日情誼早已不在,反成了最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

從過去電腦用的通訊軟體「阿里旺旺」與「QQ」之戰,到去年九月,阿里巴巴推出即時通訊軟體「來往」,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超過千萬用戶註冊,大家都知道,「來往」就是衝著騰訊旗下四億用戶的「微信」而來。馬化騰自然不甘示弱,推出微信支付,讓微信用戶可以透過手機快速支付。

雙馬的戰爭方興未艾,這次,戰火燒進了手機遊戲平台的戰場。

其中,代表阿里巴巴宣布進軍手機遊戲平台的大將——劉春寧,來頭不小。劉春寧○四年加入騰訊,先後擔任電子商務部總經理、企業拓展部總經理、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等職位,一直是馬化騰所倚重的大將。最值得記上一筆的,莫過於自一一年起,劉春寧花了兩年時間,將騰訊視頻(網路影音平台)事業帶上了中國第一的位置,直接衝擊這塊領域原有的優酷土豆、愛奇藝。

正因為這樣傲人的成績,讓馬雲對他積極招手。一三年七月,劉春寧前腳才剛從騰訊離開,八月,旋即宣布轉戰阿里巴巴集團,一肩扛起數字娛樂事業部的重擔。這個虧,自然讓馬化騰氣得跳腳。

劉春寧來到阿里巴巴後的第一場戰役,就是發展手機平台,也是他加入阿里巴巴的最重要任務——對騰訊發起新一輪的猛烈攻勢。

觀察雙馬的遊戲戰爭之前,必須先了解大陸手機遊戲的遊戲規則。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線上遊戲平台主要集中在iOS與Android平台,大陸境內電信營運商、銀行業者並不提供Google Play的付費服務,換句話說,大陸的消費者只能在Android玩免費遊戲,遊戲開發商並不能透過Android平台對消費者收費,這等於讓Google Play裡頭所有付費的應用程式(App)全廢了武功。

這樣特殊的收費生態,讓大陸境內興起了許多提供App下載服務的第三方軟體。在手機遊戲領域,騰訊、百度、奇虎三六○成了手機遊戲產業的三巨頭;其中,騰訊更是占有將近一半的江山。

有強勢的平台支撐,緊掐遊戲開發商的脖子,得以對開發商們收取高額利潤,「分潤比」甚至出現九比一(遊戲開發商只能分得一○%利潤)的不對等數字。「中國大陸渠道業者非常強勢,開發商只收一成(利潤)是常有的事。」雷亞遊戲共同創辦人游名揚透露。

根據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所發布的《中國遊戲產業調查報告》,一三年度大陸手機遊戲市場總值達到一一二億人民幣;摩根大通證券預估,今年中國手機遊戲市場還會有七七%的成長空間。這樣肥沃的大餅,除了馬化騰要積極穩住地盤,馬雲更是不可能放過。

然而,一個平台要能夠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決勝關鍵就在於「遊戲」,要吸引好遊戲、甚至是獨家遊戲進駐,分潤比成了開發商最直接的誘因。

馬雲身為後進者,要想從馬化騰手上把大餅搶過來,就得有破壞性的作法。他出的第一招,就是打破既有的九一分帳慣例,直接開出七成利潤歸遊戲開發商的價碼。對此,智冠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愛就贏總經理徐德航把話說得直白:「這樣的分潤比,簡直佛心來著!」挾七億用戶、金流服務闖關要能賺進大量銀子,遊戲開發業者選擇平台進駐的第二個關鍵在於:人流。

業內人士指出,「談合作時,我第一個問的就是『有沒有人?』。」對於遊戲開發商來說,有人潮、才有錢潮,他們開發的遊戲才會有人下載,從這點來看,挾著七億淘寶用戶的優勢,阿里巴巴投身手機平台已經站上了制高點。

其實打從去年開始,支付寶便陸續為︽逍遙on line︾等遊戲提供金流服務,「阿里巴巴要切入遊戲,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當時阿里巴巴打的主意就是著眼於遊戲玩家除了下載遊戲外,還會有購買遊戲點數、加值等需求。

儘管馬雲曾公開說過:「即便餓死也不做遊戲!」但大餅當前,阿里巴巴有人、有錢、有通路,做遊戲幾乎只差登高一呼,祭出高額分潤,又有大量淘寶會員與支付寶金流服務,這一次,馬雲顯然是志在必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3

騰訊未必生,阿里未必死

來源: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7418459

轉載(名字我不曉得,大家搜索一下,文中觀點我很支持,所以才轉載)騰訊未必生,阿里未必死最近看到太多騰訊與阿里之間的口水了,似乎很多人也覺得騰訊的微信如何如何了之後,騰訊大有大一統的趨勢,其實,我只能說,太過想當然了。微信雖然厲害,但那是革騰訊自己的命,革好了也不過是另一個QQ,QQ到時候是什麽就不好說了。革不好,微信沒有大成,然後QQ死了,結果也是一樣的。所以,騰訊遠沒有看上去那麽樂觀。而一直被唱衰的阿里,在企業的移動互聯網轉型中,卻有更大的機會。微信新的版本還在持續的加東西,這讓人很討厭,一般用不了多久微信占用的存儲空間就會超過1G,而且還清理不了,我就要卸載一次重裝。而且越來越多功能添加,和無比混亂的入口安排,讓人越來越困惑。我遇到的大部分人,都無法一次找到自己的二維碼所在位置,也經常找不到添加好友的那個按鈕,微信從產品來說並不小白,也沒有那麽好。當然,比起另一個社交APP新浪微博來說,還是好一點。騰訊的收入80%以上來自個人,主要就是騰訊的各種增值服務。微信取代的正是QQ,問題也就在這里了,盡管微信的裝機量可能最終和QQ差不多,但你覺得微信上面可以安裝QQ那麽多的收費項麽?如果安裝不了的話,QQ的收入還能保證增長麽?如果微信的收入沒有上去,QQ的收入又降下來了,騰訊就一定能夠撐得住麽?QQ收入的大頭來自於遊戲,占了中國網絡遊戲收入的一半以上,目前來看端遊萎靡,頁遊不振,手遊崛起是一個趨勢。在2011年的時候,端遊差不多占80%的市場份額,而在2013年,差不多只有65%。手遊的份額在不斷擴大,2013年,手遊增長較2013年達到245%,預計未來手遊會占領超過遊戲30%以上的份額,而端遊可能會持續下滑到50%以下。而在手遊這個領域,騰訊並沒有壟斷級的優勢,iOS平臺,有蘋果把關,騰訊除了靠微信帶的幾款遊戲幾乎毫無建樹。安卓平臺,360手機助手占了3成的份額,百度91也有2成多,其他七七八八的各種平臺都有一些份額,騰訊也就1成多一點。雖然說微信的幾款遊戲有不錯的收入,但韓國的經驗表明,隨著遊戲款數的增多,玩家數量和收入都會大幅下降。如果微信上有一百款遊戲,你會玩幾款呢?我微信大概有七千多好友,這里的截圖可以大概說明一個情況。早期的天天酷跑、節奏大師都有超過2000人在玩,到了最近的天天飛車,就勉強過千,飛機大戰只有九百,歡樂麻將就只有三百了。所以,隨著微信手遊的衰減,騰訊在手遊領域,絕不會建立PC端上的霸主地位,而手遊的收入增長,是否會抵得過端遊的收入下跌,也還是一個問題。所以,騰訊轉向進攻阿里的領域,也是沒有辦法。我很早就在說,微信公眾平臺根本就不是為什麽自媒體設計的,而是要企業接入來代替阿里巴巴的角色的。只是手機的限制實在太大了,為了不打擾用戶,騰訊不得不限制了企業賬號的推送頻率,折疊了訂閱賬號,這也導致了企業公眾號的半死不活,和個人公眾號的逐漸冷清。我一直提倡的朋友圈營銷其實是意外收獲,還是有代替淘寶的意思的,只是騰訊的營銷矯情讓這個可能也在喪失。至於說支付,這根本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因為支付是需要場景的,沒有場景,支付工具再方便,也只是一個偽命題。打車軟件的大送錢,就是在營造和培養一個支付場景,但是,想要把場景遍布生活各個角落,那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有很高壁壘的,這一點恰恰是支付寶深耕的領域。騰訊掌握的是人和人的關系,阿里掌握的則是企業和企業的關系,至於說淘寶天貓什麽的,算是人和企業的關系。百度掌握的是流量入口,而為什麽騰訊阿里都是千億市值而百度卻只有一半呢?就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是分散的,是沒人可以壟斷的,所以百度的問題最多。百度收購91以為自己是掌握了入口,其實軟件市場是一個出口,你派發的軟件越多,用戶裝的軟件越多,用戶用手機上網的入口就越分散,其實也是自己拆自己臺的遊戲。所以,百度玩命也要推輕應用重新掌握入口,讓用戶只用瀏覽器上網而不用APPS,祝福百度。可以肯定的是,企業方面的收入是最穩定的,比如Facebook,八成以上收入是來自於企業廣告的。這正是騰訊的短板,也恰恰是阿里的長板。在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騰訊的抗風險的能力就未必抵的過阿里,當然,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取代阿里。當然,阿里也按不住京東,移動互聯網時代,是越來越難以壟斷的。一旦不壟斷了,壟斷帶來的收入就會下降,所以對於任何一個巨頭,移動互聯網可能都是致命的。因為新增業務的收入,可能無法彌補舊業務的衰退損失,這就像往一個漏掉的桶里舀水,最後的結果,取決於舀的快還是漏的快。對於中小公司而言,這實在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你不用擔心百度阿里的入口封鎖,當然騰訊抄襲的風險還是存在,只是這個影響已經小了很多。比如卡牌遊戲目前是最賺錢的遊戲,騰訊就沒什麽好辦法。這和當年把聯眾遊戲、偷菜什麽的直接抄死完全已經變了一個天了。支付寶在支付場景上的努力,還是有很深的壁壘的,而金融也將是阿里的最大支柱。我並不否認微信支付有和支付寶競爭的可能,我只是擔心騰訊是否能堅持到微信支付形成規模和用戶習慣的那一天。就好像微信一開始搞了大半年的O2O,最後不也讓位於賺錢更容易的手遊了麽?大公司的命門就是,會不會為了收入放棄未來。所以,騰訊的形勢,我沒有看的那麽樂觀,阿里的形勢,也沒有那麽悲觀。朋友圈里也不用編那麽多什麽馬雲害怕的段子,騰訊未必生,阿里也未必死,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有了機會,起碼是被收購的機會。前天寫的《騰訊未必生,阿里未必死》還是有了相當影響,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當然這些質疑都是跪著的,一般來說,一談到什麽壟斷啊、巨頭啊,很多人就優先跪下了,覺得巨頭這麽牛逼,你怎麽可能贏他呢?等到看著巨頭不太行了,這些人繼續就跪著開始說,新時代到來了,我們都是新時代的領軍者什麽的。所以當年美國炸我們大使館的時候,有句話特別深刻“尊嚴來自於實力”。騰訊在國內遊戲領域是壟斷地位的,份額到了50%,除了魔獸世界這樣的遊戲實在抄不來只好投資外,大部分遊戲騰訊只要隨便複制一下,基本就可以把原作搞得死去活來,比如泡泡堂、O2JAM、跑跑卡丁車、夢幻西遊、雷電、誅仙、CS、勁舞團、魔域、龍之谷、三國殺巴拉巴拉一大堆。當然,我們不做道德判斷對不對,只能說端遊方面,騰訊確實是一家獨大,這個幾乎沒法扭轉什麽了。那麽手遊時代,騰訊能否被打破壟斷呢?我覺得,機會還是蠻大的。騰訊在端遊的優勢,在手遊時代不複在PC上,QQ基本是最普及的客戶端軟件,而且這個軟件本身的定位就是溝通和娛樂,所以成為了遊戲的入口,加上社交支付一大堆體系,在端遊上的體驗還是很方便的,一般的公司很難和騰訊抗衡,除了早期的傳奇,和後來的魔獸世界這樣的強IP產品,有廣泛號召力的遊戲其實非常少,大家都通過各自的推廣渠道,偏安一隅。頁遊的爆發實際上是繞開了客戶端這個推廣入口,所以很多頁遊賺到了錢。騰訊在頁遊的占比應該不超過30%(因為他自己號稱30%),比端遊的控制力就下降了很多。因為騰訊雖然也有很大的流量,但在上網入口方面,並無絕對優勢地位。然後到了手遊時代。手遊時代,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巨頭控制力基本都歸零了,因為你用手機上網不是網頁導航或者搜索什麽的,而是直接用獨立的APP。兩大平臺IOS和安卓,IOS平臺的市場在蘋果的管理之下,中國的安卓市場比較分散,但也沒騰訊什麽事情,排名前五也看不到騰訊。當巨頭沒有壟斷能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小公司開始飆升。目前手遊收入前十的公司,一大半都是新崛起的,比頁遊還猛。手遊和端遊是有本質區別的,手遊的節奏要很快,一般一局或者單位時間都不超過三分鐘。端遊騰訊最好的英雄聯盟一局少說也要20分鐘。所以,你沒有辦法同時玩多款網遊,但你可以同時玩多款手遊。這使得任何一個手遊都沒有辦法像端遊那樣獲取一個用戶後,就至少穩固他數月之久。所以手遊的生命周期要遠遜端遊。所以手遊這個市場一定是百花齊放的,可騰訊微信狹窄的界面上,是無法百花齊放的。我們看一下號稱韓國微信的kakao的案例,目前韓國的kakao是最大的社交軟件和遊戲平臺,上面至少超過250款遊戲,你要考慮一下微信上如果有250款遊戲會怎麽樣。然後在中國的手機市場上,起碼超過8萬款遊戲,而且在2014年這個數字還要翻幾番。中國和韓國不太一樣的是,中國不讓用google play,中國地大物博,人們不愛社交,或者說我認為的遊戲約會(pao)成本太高(韓國日本的50%人口大都在首都附近)。Kakao現在更像國內的手機助手,但微信肯定不能把微信改造成一個遊戲市場軟件。這一點也好理解,騰訊現在虎視眈眈的是阿里的支付和商業市場,遊戲市場本來就是囊中物,弄個應用寶推推就好。所以騰訊在手遊上,只有收入指標。比如說,今年的KPI是收入前十,都是騰訊的手遊,實際上,這個還是有難度的。我們再來說說手遊的特點手遊休閑遊戲占80%,強聯網的網絡遊戲一點點。但是後面這一點點,貢獻了一大半的收入。手遊打破了過去玩家和非玩家的界限,大大增加了玩遊戲的用戶數,也就是之前的人大部分是要麽玩遊戲,要麽不玩。現在的人,多少都玩過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屍什麽的,而只要你玩了,加上手機這個天然的付費渠道,你就有可能變成付費玩家,哪怕你的付費只有一點點,但因為基數增加了很多,所以整個手遊的收入也在迅猛增加。騰訊微信平臺做的好的,就是休閑遊戲,這種遊戲的最大特點是,人數眾多付費眾多金額較小流失很快。而且單個用戶的付費是有限的,幾十塊錢基本就通關或者可以達到很高的名次了,然後就會流失。這和端遊漫長的升級,無數的付費有很大的不同。而在重度網遊方面,騰訊毫無建樹,抄了一個卡牌的全民英雄,玩者了了。所以微信發了幾款遊戲後,騰訊做出的重大決策就是,重推應用寶。可惜,晚了。手遊重度遊戲領域基本成熟,分發渠道基本成熟,SDK各種技術基本成熟,運營水平基本成熟,下一個時代即將進入IP(版權)時代了,可IP這個東西,真不是騰訊擅長的。手遊用戶的新的社交關系已經不是基於QQ了,開始基於通訊錄的各種SDK,高速的手遊節奏已經不需要拉著同學同事一起組隊打怪了,這些特點,讓騰訊的關系優勢其實並不明顯。當然,短期內的手遊收入騰訊還是增量的,這部分增量主要來自於當年不玩網絡遊戲的人,比如各種務工人員,四線地區的人士。但在最有價值的重度遊戲者和高付費玩家這里,騰訊是在流失的,因為這批人玩的一定是頭部的重度收費遊戲,這些遊戲可能是我叫MT、王者之劍、時空獵人、大掌門,或者新出來的各種巴拉巴拉,他們都不是騰訊做的,而且手遊節奏太快,你抄好了,可能熱點已經過去了,又換新玩法了。最可怕的是,這些被騰訊教育的玩手遊的用戶,一旦升級去玩重度手遊的時候,可能就從騰訊的平臺流失了。這點很像淘寶,培養了大家的網絡購物習慣後,高端用戶很多都流失到京東去了。而且付費渠道,也基本都不是騰訊的渠道,因為騰訊渠道付費還要收20%以上的渠道費,就算假惺惺的推出了7:3,真付下來,差不多也要倒過來。而且騰訊平臺在手遊分發上,並沒有量,也不是上了就能賺錢,而且騰訊很強勢要求必須獨家,必須S級,不承諾資源和效果。微信確實上了就能賺錢,可那麽金貴的位置,騰訊會便宜了外來人口麽?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造成當前巨頭一片混亂的核心原因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大家都開始喪失了掌控力和壟斷力,巨頭還可以通過各種並購來消滅一些威脅,但是卻很難扭轉這個時代繼續碎片下去。碎片帶來的結果就是,情感營銷、粉絲培養、運營深耕這些軟實力也就是本質上的用戶體驗成為勝負手,而當年的那些入口壟斷、二選一之類的手段會失效。現在開始巨頭們要開始多想想,多久沒有從用戶的利益出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35

阿里巴巴應該收購Snapchat的十個理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32

今年春節讓微信紅包著實火了一把,看著微信以星火燎原之勢讓數千萬的用戶成功綁定了銀行卡,在移動社交方面失了先機的阿里巴巴或許會心驚肉跳,搶紅包並不是微信的發明,支付寶和微博早就玩兒過,只不過借助移動端的社交平臺,這個“遊戲”才真正成了“全民運動”。不少人總結,阿里巴巴修好了路,微信在上面跑起了火車。 在阿里巴巴的來往依然未有起色之際,馬雲或許還有一條路可以選擇——收購Snapchat。以下是美國太陽信托銀行(SunTrust)分析員Robert Peck給出的十點理由: 1,阿里巴巴完全有財力收購這家公司,而且阿里巴巴正籌劃上市,其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這也將會給Snapchat的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2,在移動社交應用軟件方面,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幾個應用提供商之間競爭逐漸白熱化,在亞洲有騰訊的微信、韓國的KaKao Talk和LINE,美國有Whatsapp等等,阿里巴巴很清楚占領移動通訊平臺以及社交網絡的重要性,其以5.8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3,阿里巴巴將美國視為增長強勁的市場,並且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例如不久前阿里巴巴就牽頭了美國電商配送服務ShopRunner的最新一輪總額2.06億美元的融資。 4,如果真如傳言所說,雅虎的CEO Marissa Mayer有意收購Snapchat,她或許能在戰略上建議阿里巴巴做出這樣的選擇,鑒於雅虎擁有阿里巴巴24%的股權。 5,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在社交網絡中引入電子商務一直是包括Snapchat、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平臺所希望搶占的市場制高點。 6,Snapchat可以借助阿里巴巴拓展在中國的用戶基礎。 7,Snapchat可以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通過移動端的電子商務交易來獲利。 8,不少人預計阿里巴巴將會在今年大力耕耘美國市場,那麽一個快速增長的社交網絡將可以幫助阿里巴巴挑戰強大的本土競爭對手,為其服務和業務的拓展提供支撐。 9,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收購Snapchat,最好是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前抓緊行動。谷歌和亞馬遜沒能收購Snapchat的一大因素是他們需要征求股東的同意,而阿里巴巴當前還是個私營企業,尚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顧慮。 10,阿里巴巴與像Snapchat這樣的社交通訊平臺強強聯合,可以增加未來潛在的商業機會,例如將訂閱、視頻內容與商業結合,共享社交網絡等等。 Snapchat是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用戶拍的照片在發送給好友後會在幾秒內自動銷毀,這款應用在美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去年Snapchat拒絕了Facebook至少30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要約。此外還有消息稱騰訊也打算30-40億美元的收購Snapchat,結果也遭拒絕,谷歌想以40億美元收購也未能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28

阿里殺微信利器成型:約炮神器陌陌用戶過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8/58421.html

i黑馬消息。昨日陌陌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唐巖在微博上宣布,陌陌註冊用戶數突破 1 億大關,其中月活躍用戶達4千萬。改革春風吹進門,中國人民抖精神!值此節後上班第一天,陌陌註冊用戶正式突破 100000000!別數了,就是一個億,月活躍用戶達 4 千萬,會員數近 100 萬,我們聯運的第三款遊戲陌陌爭霸正好 1 個月,激活用戶 140 萬,月流水 1200 萬。PS:1.我們不融資,就是得瑟下;2.感謝國家!弗洛伊德說:人只有兩件要緊事,性和死亡至於陌陌如何能如此成功,i黑馬認為這沒有啥好談論的,絕對是因為它長年專註於打造陌生人交友(約炮)功能,並且真正切中了用戶的痛點。無論唐巖本人說了多少次陌陌要“洗白”,其實陌陌一直默默的專註著自己的本職工作。無論是最原始的附近的人,還是新推出的群組、附近公告功能,陌陌都想法設法讓大城市里陌生的男男女女能成功的溫暖慰藉對方。很多資深的用戶對陌陌的陌生人交友模式也十分認可。例如:網友S-Way評論:相當比例的陌陌用戶的主要需求真的是約炮,特別是陌陌的群,線下聚會,AA制,誰看上誰就兩個人先離場。還有就是陌陌的會員,會員中約炮的比例絕對高於非會員。網友cx8892345評論:說得不錯,Android版本中,如果你開啟了偽裝位置信息的話,微信是不管不問的,但是陌陌就會阻止你登錄,要不多影響約炮的真實度啊。所以約炮,我一直信賴陌陌,加油吧,做好約炮這個剛需網友椰鄉農夫評論:沒有想到現在的約炮神器這麽受歡迎。4千萬活躍用戶里面怕是有3千萬銀男這每天要開多少間房子、吃多少東飯、送多少的禮、消耗多少的套套,帶來的消費不可謂不小,內需就靠陌陌了。那個訂房的、團購的同行見這些數據怕是嚇死了。平臺,不但是平臺,而且是通吃啊。陌陌,阿里手中為數不多的好牌2011年8月陌陌正式上線,2012年8月註冊用戶數突破1千萬,並於同年10月完成B輪融資,獲得阿里領投的約2000萬美金投資,估值1億美金。陌陌目前月活躍用戶達4千萬,會員數近 100 萬,作為對比,微信月活躍用戶數近3億;WhatsApp 月活躍用戶數已高達4億。而來往和易信則並未公布近期的月活躍用戶數。目前,微信這個超級APP已經開始侵略阿里的傳統電商領域,以及阿里想大力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阿里在社交網絡時代沒有體現出任何戰鬥力,導致被微信打得潰不成軍,還好他們早早布局了陌陌,對比微信的熟人社交,陌陌無疑是現在最成功的移動互聯網陌生人社交產品。陌陌在2013 年11 月,公司首次實現月度盈利。就像微信一樣,陌陌作為億級的社交平臺,開始體現出強大的潛力。一般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四大入口是:手機桌面、超級APP、應用商店、瀏覽器。現在,陌陌有可能蛻變為超級APP,也可能進化為阿里在移動互聯網社交時代的救命稻草。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韋物主義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57

高德地圖被阿里全資收購:為什麽選擇是阿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500.html

2月10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阿里集團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並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基礎上發展。據瞭解,此次交易將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

2013年5月,阿里巴巴以2.94億戰略投資高德地圖,佔股28%,佈局O2O,加速向移動互聯網方向轉型。高德為什麼選擇阿里?下文為i黑馬關於當時的分析文章,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高德:為何選擇阿里?

如何使過億的用戶實現貨幣化,是高德一直沒有,也難以回答的問題。

「上市時我們前五大客戶都是汽車廠商,累計對營收的貢獻高達80%。當時我們每獲得一家大客戶便欣喜若狂,有一家失手便懊惱不已。」高德CEO成從武曾如此描繪中國地圖商昔日的命脈。

真正的打擊還在後面。2012年高德的最大競爭對手四維圖新從其手中搶走寶馬新款車型的內置訂單,這意味著高德丟失一個在中國年銷售額高達13萬台的大客戶。

高德公司CFO張勤也在反思這種2B業務模式:「你丟掉任何一單,對公司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這促使公司去想,怎樣更深度挖掘地圖數據的價值。」

數據孤島也困擾著高德。公司雖然與谷歌、蘋果等簽約,事實上並未對LBS商業化有任何幫助。張勤談到:「在前期,高德提供互聯網數據,比如提供給谷歌這種數據,高德根本看不見他的後台調用。因為拿不到這個數據,高德才衝到C端(用戶端),自己從C那裡拿數據。」

高德選擇向2C邁進,公司體系結構發生多元變化。首先,在上市公司治理層面,2011年高德任命搜狐聯席總裁王昕和周鴻禕為獨立董事,而高德聯合創始人肖軍辭去董事職務,此前肖軍曾任公司COO並負責公司銷售業務。其次,在高管人員結構方面,高德先後在VP層級引入5個人。此外,在產品方面,高德免費導航應用「高德地圖」2011年二季度上線,這正發生在董事會換血前後。

人員與產業上的調配,使高德變得更像一個移動互聯網企業。如今高德在用戶數的積累上已經破億。根據易觀2012第四季度報告,其29.6%的市場份額領先百度9.3個百分點。

下一步是對公司核心價值的判斷,這將決定公司的走勢。高德的數據顯然是殺手鐧。

張勤表示,公司想過把移動地圖業務拆分,但考慮到不同業務線的運作都是基於數據庫,而數據庫無法拆分,這決定了公司整體的價值。「比如說我們做航空攝影,你聽著跟手機好像差得很遠,但是航空攝影產生的數據,對我們後來發展三維,在移動端體現三維地圖有巨大的幫助。」

有了用戶,也有了對核心價值的判斷,如何使過億用戶實現貨幣化仍是大難題。高德的解決辦法較為理性,「如果前面有BAT(百度、阿里、騰訊),不可能我們一家渺小的小公司,去面對三個巨頭的競爭。必然挑一個BAT裡面的合作夥伴。具體問題便是,挑哪一家?」張勤直言不諱。

他坦承高德與BAT均有接觸,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高德推向更高的層次,各巨頭是否願將自身資源充分調配給高德。

對於阿里之外的選擇,成從武曾在接受採訪時不經意地評價:「地圖既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入口,又可以做其他應用的底層支撐,如支持微博、微信、生活服務類APP等。」

「我們認為阿里是最契合的,這種契合度一方面因為我們欠缺的是接地氣,是商業模式上怎樣用地圖這種方式去變現,阿里是最接地氣的。同時阿里正好在地圖投入上又是這三家裡面相對來說最薄弱的一個。我們只評估戰略合作和大股東對高德的好處,因此最終我們選擇阿里。」張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27

阿里全資收購高德,背後原因是企鵝?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501.html

2月10日晚間,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阿里集團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並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基礎上發展。據i黑馬了解,之前阿里巴巴持有高德公司28%股份,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100%子公司。有消息稱此次交易將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高德方面表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收到該要約,並計劃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對該提議進行評估。幾年前地圖還是巨頭不甚重視的創業藍海。BAT三家除了百度搶先進入外,阿里和騰訊並不算特別重視,這個行業活躍的幾乎都是傳統導航企業和新晉的地圖品牌。回顧2013年的地圖行業江湖,雖然參與角色眾多,其主線依然可以看作是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的兩強相爭,其背後的巨頭阿里巴巴、百度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在位置服務領域的布局。但百度在地圖方面和阿里直接競爭較少,不過在蛇馬交替之際,騰訊忽然在地圖領域發力,並且開始觸摸阿里的核心利益――電商。年初微博突然瘋傳騰訊入手一家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地圖企業。隨後騰訊方面確認了此消息,被收購公司名為科菱航睿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000萬,公開資料顯示,企業法人信息變更時間為2014年1月2日。在早些時候騰訊更是宣布地圖業務正式加入騰訊開放平臺,重點將騰訊地圖的LBS六大能力向開發者和中小企業開放。這一套組合拳讓阿里下定決心,全額收購高德地圖。阿里巴巴官方微博進擊的騰訊在移動地圖領域,百度和高德已經穩穩坐鎮第一梯隊,騰訊地圖相對邊緣。但騰訊正試圖從街景服務入手實現彎道超車,而擁有甲級導航測繪資質的科菱航睿將是其街景業務進展中的重要助推力。在收購科菱航睿前,騰訊僅擁有乙級地圖測繪牌照,在采集街景時每到一個地級市就要重新備案一次,擁有甲級牌照後,備案將以省為單位,一次可多地備案,街景更新的速度將明顯加快。收購此公司後,騰訊地圖的基礎地理數據將擺脫高德以及有百度背景的四維圖新的控制,部分數據將采用自采。在收購後,騰訊地圖的技術與產品能力,已經與百度、高德不相上下,並且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具有海外定位能力的互聯網地圖。在和微信、易迅等業務合作後,騰訊地圖將在騰訊的體系內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在去年收購搜狗後,騰訊SOSO團隊也進行了調整,此前由SOSO團隊負責的SOSO地圖並入到MIG(移動互聯事業群)下,並更名為騰訊地圖,同時在去年年底發布了免費導航產品騰訊路寶,在發布會上騰訊向媒體展示了室內實景地圖,並表示將通過實景地圖展開O2O服務。據了解,騰訊地圖還將針對酒店、房產、餐飲、媒體、旅遊、汽車等10大LBS垂直行業,發布帶有行業特性的地圖組件,方便中小企業用戶和開發者接入。地圖三國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地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網的生活服務類應用中,有67%的應用與導航地圖有關。目前來看,BAT三家在地圖領域均有發力。除了剛剛完成收購的騰訊和阿里以外,去年百度也全資收購了長地萬方,該公司同樣具有甲級測繪資質,同時這家公司也是一家和導航有關的企業,百度收購的目標也是瞄準了在導航領域與高德的競爭。百度是三巨頭中最先鎖定在線地圖行業的,其強大的流量和搜索的核心優勢,也讓用戶更容易接受。百度地圖的優勢直接反映在數量和質量上,其累計用戶超過2.46億,市場份額超過50%;另一方面,百度地圖也在電商領域做了多種嘗試。騰訊地圖則正在利用微信來進行彎道超車,騰訊地圖能夠為微信第三方公眾賬號提供一套基於地理位置的綜合解決方案,包括錄入網點位置、向用戶發送位置、幫助用戶計算到達路線、查看街景等。同時利用易迅和微信的結合,騰訊地圖更容易在O2O領域尋找到位置。但騰訊地圖的弱點在於,將全部未來寄望於微信,未來在資源和利益的分配方面可能會有重要問題。目前阿里全額收購的高德依然在地圖領域領先其他兩家一個身位,除互聯網地圖業務外,其還同時涉足車載及政府地圖數據市場,是三家中地圖資質、測繪經驗都比較高的公司。更重要的是,阿里對本地生活服務的野心一樣不小。從2011年開始,淘寶就通過聚劃算開始了線下本地生活的探索,隨後又投資了美團網及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丁丁網,推出了本地生活平臺等動作也說明了阿里認同地圖的戰略級入口地位。未來的高德高德在地圖行業深耕多年,在與百度抗衡的時間里,高德幾乎是唯一沒有掉隊的傳統地圖廠商。2013年,因接受阿里巴巴2.94億美元的投資,高德備受各方關註。擁有了更多資源之後,高德變得更酷:無處不在的廣告、強勢免費、更多新產品……這些都讓高德地圖持續占據著手機地圖市場的最大份額。目前高德地圖在構建跨界LBS生態系統方面著力不少,在業界頻頻“和親”,大有海納百川之勢。作為天然的數據平臺商,高德除了自己生產精準地圖導航數據外,還通過融合、眾包、托管、收集等方式聚合了大量的LBS生活服務相關數據。所有接入高德地圖API的第三方應用都可以獲取這些豐富的數據資源。和阿里的初步合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4年1月9日,高德地圖、淘點點宣布在產品應用和商戶數據方面進行打通,首期推出的地圖點菜功能上線,這是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高德以來,旗下產品首次與高德地圖進行整合。在2個月前高德地圖上線的“天貓1111專區”,則是首次將線上用戶通過地圖導流至線下商戶,截止到10月18日,已有約42萬用戶使用了高德地圖天貓1111專區。通過高德和淘點點合作的模式可以看到阿里在O2O的操作模式為利用高德地圖進行地圖服務、淘點點進行地圖增值服務、支付寶作為支付工具,整條產業鏈基本上構成閉環。在全額收購高德後,或許阿里的O2O戰略將有更多想象空間。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孫宏超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28

阿里巴巴加快全球化 將推出美國電商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930

繼昨日公佈擬全面收購高德地圖、意圖高效整合資源後,阿里巴巴今日又向路透表示,將在旗下電子商務軟件子公司Vendio和Auctiva的幫助下推出一家名為11 Main的美國電子商務網站,據傳去年10月投資亞馬遜對手ShopRunner和今年1月投資美國奢侈品電商1stdibs的阿里巴巴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

據悉,11 Main號稱提供「有趣的高品質產品」。該購物網站出售的時尚、科技及珠寶等商品出自一些「精選的店家」,店家入駐需要獲得邀請。現在點擊11 Main網址可以看到如下通知:

店主們正在解包及安頓,我們會很快開張。

一位阿里巴巴的女發言人向路透表示,阿里巴巴樂意支持11 Main,堅信要支持理想遠大的企業家及其使命感強的企業。

阿里巴巴, Alibaba, 收购, 电子商务,11 Main

今年1月,科技網站Re/Code報導,阿里巴巴主動接洽一家成長迅速的奢侈品電商網站1stdibs,提供投資1500萬美元,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幫助1stdibs拓展亞洲市場。

1stdibs主要面向富裕人群,提供復古設計產品、珠寶、服飾和藝術品等奢侈品。去年下半年,該網站流量翻了一番,目前月獨立用戶訪問量約為200萬。

現在1stdibs三分之一的業務收入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Rosenblatt將開拓國際市場視為工作重心,雖然還沒有進入中國的計劃,但未來將要依靠阿里巴巴行動,

我們資金充裕,但需要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從長遠來看,中國乃至亞洲應該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去年10月華爾街日報報導,阿里巴巴還進行了對美國最大一筆投資:牽頭向亞馬遜的競爭對手ShopRunner Inc.投資2.06億美元。

當時知情者透露,阿里巴巴在ShopRunner這輪融資中參投約7,000萬美元,交易對ShopRunner的估值合計約6億美元。

而去年阿里巴巴最吸引業內的莫過於在港或赴美上市的傳聞。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可能創下Facebook之後的次高IPO記錄。

雖然至今還未明確公開上市日程,但本月麥格理對阿里巴巴的預估值已達2000億美元,彭博報導稱平均估值也已高達1530億美元。

以下圖表來自蘋果日報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73

巨人網絡出售阿里巴巴股權 阿里估值達1280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166

巨人網絡周二發布公告表示,已將此前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以約1.9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老虎環球基金。據路透社估算,阿里巴巴估值達1280億美元。 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今年將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其上市有望成為2012年Facebook 上市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2011年,巨人網絡通過雲鋒基金購入50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 近期,阿里巴巴估值大幅攀升。去年12月,RBC Capital Markets Internet分析師Mark Mahaney估計公司價值1500億美元,比之前的估值高了400億美元。2011年9月,Silver Lake Partners 和Digital Sky Technologies投資阿里巴巴16億美元,阿里巴巴的估值約為320億美元。 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老虎環球基金仍舊持有著800萬股阿里巴巴股份,而2012年末曾持有2500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