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鴻海在做一場實驗,若實驗成功,鴻海營收邁向10兆元的目標就不遠。 在這裡,他們不鏟山、不砍樹,卻能在隧道里打造數據中心,機器人大軍還要在這做手機、組電視,用更好的技術、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 一趟由郭台銘帶路的貴州之旅,直擊鴻海營收10兆元的關鍵基地。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賴筱凡 攝影‧陳永錚 一分鐘看 鴻海貴州基地 位置:貴州中部 面積:200公頃 員工人數:5萬人 主要產品:手機、電視 為何選擇貴州? 氣候宜人、礦藏豐富,地形雖多為丘陵,但適合規畫開發,鄰近大學城可供給人力,方便搶供東南亞市場。 當飛機降落在中國貴州省,眼見所及,綠色山頭一個接一個。貴州果真如課本所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在這個平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地方,誰能料想到,貴州將成為鴻海未來發展的重要基地。 在崇山峻嶺間蓋起兩百公頃的廠區,鴻海最新科技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將進駐於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發動一場鴻海製造大革命! 為求慎重起見,不只高階主管從兩個月前就進駐,開幕倒數一個月時,即使在鴻海股東會前夕,郭台銘還親自再飛貴州,確認所有準備工程都就緒,因為鴻海不只要用這座廠房讓外界見識到執行力,還要讓大家看看鴻海的技術實力。郭台銘還大動作邀請國內外媒體,小股東、大客戶、中國政府官員也都找來了,更大膽預估,五年後貴州廠區將創造五百億元的產值。 不靠便宜勞力 八個月打造出最新第四代廠郭台銘更親自上陣說明貴州廠的革命性概念。這是鴻海營收邁向十兆元的重要實驗,也難怪郭台銘要求全球各地的四百名高階主管,排除萬難飛到貴州親眼看看貴州廠區的創新。 過去幾年,鴻海面臨毛利率成長空間受限、中國人力成本上升,與百萬大軍管理的難題,當鴻海亟欲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時,這三大管理挑戰也要一口氣解決。加上,中國市場崛起,如何讓廠區脫離先前只為外銷而生產,而開始考量中國市場的機會……,這都成為貴州廠背後要實驗的項目。 郭台銘更直接為貴州廠定調:「這是鴻海向前進(指營收挑戰十兆元)的重要一步!」因此,《今週刊》的採訪團隊飛抵貴州,現場直擊郭台銘口中能讓鴻海脫胎換骨、讓製造業升級的關鍵基地。 距離貴陽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貴安新區,只見路旁山丘林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富士康」廣告招牌;車子駛入像是公園的地方,山頭上卻高掛藍底白字的牌子寫著: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產業園區。 「你覺得這裡像工廠嗎?」笑吟吟地出來迎接我們的是郭台銘最仰賴的大將、鴻海副總裁戴正吳。 這裡有山、有湖、有鳥叫,不同於過去鴻海整齊劃一、密密麻麻的廠房,顯然,鴻海第四代廠,就是連外觀也要不同。 「我們管過一百五十萬人,知道製造業要怎樣創造利潤;可是,我們不能再像以前,只靠勞力密集賺錢。」郭台銘知道中國便宜的勞力已是過去式。 為什麼叫第四代廠?郭台銘解釋:「一九八九年,我們在深圳蓋第一座廠,崑山也有了第二座廠,我把這些叫作第一代廠,設廠目的很簡單,就是利用中國便宜的勞力,搶賺大量製造的外銷財。」後來,鴻海陸續在山東煙台、南京、上海松江都有了據點,這是郭台銘口中的第二代廠。那時他們追求的是生產效率,集中生產的好處,讓鴻海的生產效率成為同業之冠。 ○八年之後,中國經濟發展動能從沿岸推進內陸,重慶、鄭州、成都都有了鴻海的旗幟,「這些是第三代廠,講究的是垂直整合,還有人力西遷,讓原本在沿海工作的員工能夠回家鄉。」郭台銘說。 但第四代廠不一樣,鴻海不能再像過去只追求生產效率、成本控制,「我們要有不一樣的作法。」郭台銘打了一通電話給戴正吳,要他完成這項挑戰,那一天,是二○一三年七月十九日。至今不到一年,而貴州廠從無到有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展現鴻海高效率的作風。 自動化降成本 機器人進駐 人力省下二五%站在貴州廠區的第一棟廠房裡,郭台銘指了指刻意挑高的天花板,「我為什麼要把天花板留這麼高?就是要讓所有自動化的機器人都能搬進來。」解決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就在高度的自動化設備。 貴州從設計蓋廠的第一天,就確立了機器人大軍進駐貴州的策略,「需要的人力直接減少了二五%。」鴻海高層說,以一座工廠需要三千名員工來說,等於直接少了七五○人,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多數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程師,而不是作業員。 「鴻海發展機器人,是很清楚的策略,我們要做工業用的機器人,但不會對外賣機器人,因為光是鴻海自己都不夠了。」郭台銘的手腳舞動著,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偌大廠房裡將會有一台又一台的工業用機器人進駐,直接生產最新款的手機和電視。 再來,貴州廠喊出「就地生產、直攻內銷」的策略。所有當地需要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直接就在貴州做,徹底顛覆過去製造業群聚效益的概念,郭台銘不諱言,「我們在做一個大膽的嘗試,用最低的成本,但一樣有最好的效率,未來這座工廠將供給中國內需。」 零組件自己做 兩塊玻璃運進來 就能做手機「在這裡,我不用很多員工,兩片玻璃運進來,面板、機構件鴻海都能自己做,直接就能在這裡做出一支新手機。」戴正吳兩手一攤,他的話並不誇張,這些年,透過垂直整合,幾乎多數零組件,鴻海都有能力自己生產,郭台銘更直言,「我們只剩半導體晶片還要向別人買,其他零組件,鴻海都能自己做。」當其他競爭者還在追求群聚效益,鴻海卻開啟了另一種「分散式工廠」的思惟,慢慢地將三十座工廠散佈到全中國。「當地需要的產品,只要經濟規模夠大,我們直接就在當地做。」就近市場生產,可以降低物流運送的成本。 負責鴻海四川廠區兼「IE學院」校長的陳振國說,不是每家製造廠都有能力做「分散式工廠」模式;但鴻海強大的整合能力,足以撐起這種營運模式。然而鴻海貴州工廠若只是大量製造,所走的依舊是代工、賺勞力財的老路;郭台銘要走出低毛利的代工死巷子,就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創造更高的毛利率。 走在鴻海貴州廠區裡,即使生產過去鴻海舊有主力產品,生產技術也不相同。 以機殼噴漆為例,「我們開發出『真空噴漆』技術,以前的機殼噴漆技術,七○%的漆都浪費,廢氣還會散佈到空氣中,洗淨機殼的廢水也要處理,可是『真空噴漆』卻是一點漆都不浪費。」鴻海內部員工說,少了廢水、廢氣的處理成本,製程還能全部自動化,產品價值更高。 就在真空噴漆產線的另一端,一座又一座的自動化機台正在運作,那裡是鴻海最新一條的奈米碳管觸控產線,一個月能生產超過三百萬片的奈米碳管觸控導電膜。為了這項技術,鴻海默默投資超過十四年。 導電膜就是在玻璃上黏貼上一層薄薄的透明薄膜,成了手機、平板電腦所用的觸控面板。「可是我們的奈米碳管觸控面板比傳統ITO(氧化銦錫)觸控面板,成本少二○%,而且少了傳統製程處理強酸、強鹼廢棄物的過程。」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富納創源董事長傅紹明說。 面對中國市場崛起,郭台銘如何抓住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商機?如同巴克萊證券亞太區硬體下游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喊出的新論點:從「在中國製造(Made by China)」變「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 來到貴州的第二天,我們隨著郭台銘的腳步,來到位在貴陽還在開發中的一座新市鎮,高聳的招牌正是鴻海旗下自有品牌「富可視」的大電視廣告,而一棟紅色建築標明「富士康商貿城」,就坐落於此。 「在消費電子產品這麼競爭的時代,產品壽命很短,我們這種方式可以讓庫存降到最低,也是另一種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模式。」郭台銘說。這幾年,鴻海不斷強調要做到C2C(Component to Consumer,零組件到消費者),也就是從零組件生產、組裝、銷售、送到消費者手上,都由鴻海來做。 「我們要做製造業裡的麥當勞,所有零組件都自製,再端到消費者面前組裝、賣給消費者,麥當勞在全世界都有據點,鴻海就是要做這樣的事。」為了達成郭台銘的理念,戴正吳在貴州率先揭示了「前店後廠」的概念,設立鴻海集團內第一座「富士康商貿城」,正式宣告鴻海通路事業的升級。 工廠的前面一小部分劃為商店,後頭工廠做好的產品,前麵店舖就可以賣。因此消費者一踏進「富士康商貿城」,隔著透明玻璃窗,就能看到一台又一台的六十吋大電視正在組裝。 滿足中國內需 當地需要的產品 就在當地做戴正吳說,過去製造業為了講求群聚效應,所有材料要先運輸到一個地方集中生產,組裝完畢再運輸到世界各地,「像電子商務,把貨拉進倉庫後,客戶下單、再用物流送去,其實很耗費運輸成本,又不環保。」鴻海未來的策略是,哪裡有市場,鴻海就到哪設廠。「鴻海在中國最重要的三十個省會都有廠房,有自己的研發中心、銷售據點,當地需要的產品,就直接在當地做。」鴻海的「分散式工廠」概念要成功,機器人大軍要能聰明地完成生產指令,「前店後廠」的效益要突出,鴻海就得要有一顆更強大的數據心臟。 郭台銘以機器人為例,「所有要給機器人的指令,機器人要能夠思考、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而不是dump robot(笨機器人),靠的就是data(數據)。」郭台銘說,沒有數據中心在背後支撐,機器人大軍絕對做不起來。 而貴州廠的數據中心就坐落在貴州廠相鄰兩座綠色山丘的山坳中。「你看這個道路的彎度,我們都計算過,就是這個角度能導入的風會最大。」對隧道的設計用手比畫著,他是鴻海集團副總裁吳惠鋒,也是鴻海衝刺雲端計算和大數據的最重要推手。 郭台銘給吳惠鋒的指令很明確:打造鴻海集團最重要的數據心臟,不只要講究環保,效率要更好,營運成本要更低。 「數據中心要電、要水。Google將亞洲重要的數據中心設在台灣的彰濱工業園區,為什麼?」吳惠鋒反問。因為數據中心需要冷卻的水,還有最便宜的電。如果鴻海的數據中心營運成本要比別人低,就得用更少的水和電。 環保又省成本 隧道型數據中心靠自然風降溫他們利用貴州「天無三日晴」的氣候特性,加上地形設計導入風,讓隧道里的溫度不超過攝氏三十度,不用水、改用風解決數據中心的散熱問題。吳惠鋒更將這裡設計成自動化,只用視訊監控,「我們的數據中心不用照明,更不需要人在這裡顧。」吳惠鋒說,省電讓他們的營運成本更低,全面雲端化還減少了人力成本。 有了最強大的數據心臟在背後支持,鴻海營收挑戰十兆元的大架構,藍圖自然顯現了出來,「全世界超過五○%的伺服器是鴻海做的,我們有電信商、伺服器、連接器,還有數據中心,這就是鴻海的價值鏈,是我們能夠持續成長的空間。」郭台銘說,數據中心將能讓鴻海的整合能力更強大。 以今年最熱門的LED商機來說,過去,要搶LED照明商機,鴻海可能的作法是大舉搶進LED晶粒與模組生產;現在,鴻海要吃LED照明的市場,他們想得更多。 「每一盞LED路燈都內建感測器,可以自動感測亮度、雨量、能見度,透過數據中心、雲端計算,控制LED路燈何時該亮、該熄、該有多亮。」鴻海員工直言,這一整套軟體都是鴻海開發,他們不只賣LED燈,而是整套系統賣給客戶。這些,都是過去鮮少在鴻海身上看到的整合價值。 隨著訪談進入尾聲,「今年是我創業第四十年,四十年磨一劍,才有了這座第四代工廠。」郭台銘話鋒一轉,突然感性了起來,「這些產品你們現在看,可能覺得無趣,但(效益)以後都會發酵,因為我們是看長、看遠、看競爭力。」因為郭台銘的字典裡,沒有景氣不好,只有競爭力、效率不好。 鴻海的貴州廠實驗能否成功,這場製造業革命,能否奠定鴻海營收邁向十兆元的根基,所有人都等著看。 不再賺勞力密集財 工廠也要升級!──鴻海四代工廠升級過程鴻海從1989年在中國設立第一座廠房,至今已超過25年;鴻海也從當初賺勞力密集財,升級至今天改賺工程技術財。 第一代廠 追求便宜人力 代錶廠:深圳龍華、崑山 年分:1989年 建廠目的:快速取得大量便宜勞力,直接將產品外銷,不重視廠房設計。 第二代廠 生產效率極大化代錶廠:山東煙台、南京、上海松江 年分:2004年 建廠目的:重新改變生產線設計,追求生產效率極大化,創造規模經濟。 第三代廠 走向垂直整合代錶廠:鄭州、成都、重慶、武漢 年分:2010年 建廠目的:零組件垂直整合生產,因應中國薪資上漲,西遷降低人力成本,並分散管理風險。 第四代廠 創造加值產品 代錶廠:貴州 年分:2014年 建廠目的:以環保生態工法與技術,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引進自動化機器設備生產。 |
| ||||||
講到實價課稅,大家首先就是擔心自己繳的稅會不會變多?如果我的房東繳的稅變多,會不會讓我的房租變高?事實上,實價課稅不是洪水猛獸,一般民眾幾乎不受影響。 撰文‧楊卓翰 財政部目前規畫將不動產所得稅以房地合一的實價來課稅,抵扣土增稅。不過,當財政部將稅改重點聚焦在資本利得稅,殊不知台灣不動產更大的不公,在於持有稅(地價稅、房屋稅)低得荒謬。實價課稅後,對一般民眾影響為何?如何避免傷及無辜? Q1.資本利得按照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只要我賣房子就會繳更多稅? 此次財政部要實行的實價課稅,只針對房地產交易,而不觸及持有稅;即使你將來買賣房子,也不代表你一定會多繳稅,因為政府已準備排除自用住宅,只針對「一人名下購買多棟」的交易進行實價課稅。 參玖參公民平台執行長楊筱瑄指出,若以第二棟以上交易來計算,全台灣有七成房屋所有權人不受影響,因此實價課稅只會課到特定少數人。但她建議,房屋交易的資本利得稅不應該併入綜合所得稅,應分離課稅,免得一般民眾因為房屋交易,讓綜所稅級距一次跳了好幾級。 自住換屋不用怕,按現行稅法,自住換屋在賣屋後兩年內重購新屋,如果新屋房屋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比舊屋高,賣屋時的所得稅和土增稅都可退還。 立委曾巨威建議,除了到底是用「人」還是「戶」來分自用要定義清楚,還可以用價格標出五千萬或八千萬元以上的豪宅。他還建議,實價課稅的同時,可逐步讓奢侈稅退場,用正常獲利計算資本利得稅,取代掉原本扭曲的奢侈稅,一次讓稅制正常化。 Q2.學者建議除了房地產交易稅要改,也不能漏掉持有稅。但是持有稅增加,是不是代表擁有房子的民眾每年繳的稅都變多了? 財政部目前僅針對資本利得課稅,至於持有稅,此波並沒有觸及;換言之,只要沒有交易房子,基本上都不會在這波房地產稅制改革受到影響。但是,稅改專家建議,若要推動房地產稅制合理化,持有稅遲早都得改,但也須有配套作法來降低全民的衝擊。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表示,在國外實價課徵持有稅也不是全額課徵,而是以一定的折扣進行課稅。例如對於自用住宅,會用電腦大量估價,依照屋齡、樓層等數據做稅率的調整,折扣後以二成至三成市價作為課稅基礎,對自用戶稅基不會一次調太高;而非自用則會用七成至八成的比率課稅,加重投資客負擔。 在實價課徵持有稅上路前,花敬群建議,政府應逐年調整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接軌。同時,財政部應該要同時在自用戶的稅率及稅基優惠上做調整。例如,應引進持有住宅越久、稅率越低的政策,鼓勵長期持有,讓真正的自Q3.住戶享優惠,懲罰短期持有。 除了資本利得稅和持有稅,還有什麼稅制改革也應該修改? 台灣目前的交易稅有契稅和特殊的奢侈稅。曾巨威表示,契稅課買方,但課稅門檻低,買賣兩造容易作假。奢侈稅又有特殊目的,只課賣方,課徵基礎為實價。一個價格假、一個價格真,邏輯不通。 未來政府可以考慮學習新加坡及香港,對於買方以實價課徵房地合一的「印花稅」;如此一來,不但課徵標準是實價,也能分辨買方身份。也因此,香港和新加坡就能對外國人買房額外課徵實價的交易稅,更能有效抑制國外投資客買房。 Q4.未來實價課稅,我的房東會把成本轉嫁到租金上嗎? 實價課稅後,第二棟以上房屋的持有成本提升,如何不讓房東將成本轉嫁到租金?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指出,現在有許多房東為了避稅,將房租所得隱匿不報,未來政府可以考慮允許房東把房屋的持有成本,列為出租房屋的費用項,抵扣綜合所得稅的租金收入。 這樣一來可以避免租金轉嫁;二來等於變相課徵空屋稅,懲罰未利用的空屋,可以增加租屋供給;三來能鼓勵房東報稅,實報實銷,讓租屋市場透明化。 Q5.實價課稅後,房價真的會跌? 信義企業集團研髮長曹玲玲認為,資本利得課稅對於房地產交易量有一定衝擊,但房價則很難說。如果要對高房價有實質影響,還是持有稅的改革才能奏效。 中研院院士王平指出,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台灣扭曲的不動產機制,的確造成資金大量集中在房地產資產,像積了一大灘的油,只要一點火,就能燒很久。實價課稅使稅制正常化,讓部分資金抽走,除了可以把推升房價一個很大的因素拿掉,對台灣整體經濟也是健康的。 不過曹玲玲也指出,資金如果從房地產移出,會跑去哪裡?政府必須全盤規畫,讓錢投到真正需要的產業。 實價課稅絕大多數人不受影響── 全台持有房屋人數與持有房屋比率若實價課稅以第2棟房子以上交易開始課稅,全台有約200萬人會被課稅;若以第3棟房子以上開始課稅,只有8%的所有權人受影響,因為這些人擁有台灣26%的房子。 持有人 佔持有人 持有房屋人數 百分比(%) 比率(%)擁有1棟 536萬 72.46 48.33 擁有2棟 137萬 18.60 24.82 擁有3棟以上 62萬 8.94 26.85 資料來源: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 |
| ||||||
早在一九九九年,物聯網一詞就已出現,但直至今年,才開始被消費者注意。 高盛身為全球最具份量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個月內連發三份關鍵報告分析,宣告未來最重要的產業趨勢,非物聯網莫屬! 撰文‧蔡曜蓮 早在四月底,高盛發佈「準備下一波工業革命」的研究報告,內容明白表示,現有工業基礎建設的需求已經快被滿足,未來的工業革命,必定由硬體走向軟體,只是對於軟體將如何成長,高盛並未提出明確答案。 六月底,高盛以不到一個月時間,發佈一系列、共三份關於物聯網的報告。「物聯網將是下一波製造業大趨勢」,高盛報告以此定調評論。顯然,物聯網就是高盛追尋的答案。 高盛引述國際數據資訊(IDC),二○二○年,包括家電、手環、汽車等連網物品將上看二八○億個,而目前連結網路的PC有十億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有十七億台,預計未來可創造七兆美元營收。 在種種數據支持下,高盛對於未來工業發展的藍圖,越來越清晰,從六月的第一份報告「搞懂下個大趨勢」、「軟體與物聯網:平台、資料與分析」,到第三份「下一波工業革命:從塊狀到點狀」,高盛的分析,囊括產業面的走向與實際生活的切片,昭告物聯網將成為下一波工業革命的主角。《今週刊》深度解讀高盛報告,一探物聯網熱潮的背後成因。 崛起》產業環境成熟 製造成本降低、網路普及、數據能力提升其實,物聯網觀念並不新。早在一九九九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動ID中心的總理凱文艾希頓就提出物聯網的概念。但是,不禁要問的是,物聯網和網路有何不同?為什麼物聯網遲至今日才暴紅?回答這兩個問題,高盛首先將物聯網的意義拆解成五大面向,雙關地以英語單字意義(S-E-N-S-E)的字母延伸:感應(Sensing)、效率(Efficient)、網路化(Networked)、專業化(Specialized)、無所不在(Everywhere)。 物聯網象徵越來越多的物件直接連上網路,從穿戴式裝置、汽車、家庭到城市,物聯網將無所不在地涵括人類的生活範圍;這些物件將感應到的資料(溫度、壓力等)直接傳輸到網上資料庫,經過初步分析,物件能跳過人類自動「做出」簡易的判斷,也許是路燈在霧濃時調高亮度,或手機偵測到使用者心跳過快時,發出示警聲等,使能源、醫療等資源利用更具效率。 不同於網路只能被動供人使用,物聯網更具智能,依據資料分析的成果,在使用者下指令前,先一步做出判斷。在網路平台基礎上,物聯網更著重於物品本身的改良,它將原有物品的功能深化、更具效率,也能幫助提高日常作息的安全,例如一輛具有連網功能的汽車,能在駛過轉角時,偵測到對向來車,自動減緩車速。 釐清物聯網的意義才能看清它的影響力。物聯網能迅速擴展的條件,取決於整體產業環境的成熟與否;從Google購併Nest、蘋果推出Homekit,到近日三星傳出將以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億元)購併SmartThings(一家美國物聯網新創公司)等例子,今年各大科技公司在物聯網的競爭明顯白熱化。究其原因,正是以下三點因素:平均製造成本降低、智慧型手機與無線網路普及、分析與傳輸數據的能力提升。 物聯網裝置,最重要的硬體原件非感應器莫屬。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資料,感應器平均成本由十年前的一.三美元下降到○.六美元,降幅超過一半。即使感應器依其應用不同,而有相當幅度的價差;但整體而言,感應器已較過往便宜,而且能更輕巧地置入於智慧穿戴式用品內。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手機順理成章成為個人使用物聯網物件的遙控器。現代人走到哪幾乎都能無線上網,不僅提供無線網路的成本下降,頻寬成本也較過去降低四十倍、數據傳輸的成本也僅是過去的六十分之一。這些周邊環境的成熟,為「物物相聯的願景」打下很好的基礎。 隱憂》安全性不足 六成專家呼籲 發展物聯網 須防堵網站漏洞近幾年,市場上喧騰一時的大數據也是另一項主因。試想,如果手錶、汽車、冰箱統統網路化,須處理的資料瑣碎又浩瀚,英特爾預估未來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是現時的十倍。因此,分析大數據是物聯網興起不可或缺的條件。 高盛報告認為,未來將興起一批因物聯網而受惠的產業。包括移動網路、Wi-Fi等供應商是直接相關的產業,半導體產業則以感應器、連接Wi-Fi或藍牙等製造商得利,輕巧的處理器將來會越具競爭力。高盛另從Google、蘋果等公司對家電市場頻頻出手等動作評估,智慧家電將是物聯網商品交戰的前線,因此家電製造商也將跟著受益。 然而,面對物聯網的蓬勃發展,高盛也不是沒有隱憂。一三年曾傳出駭客攻擊一家專門提供監視嬰兒、銀行等的視頻網站TRENDnet,最終導致影片外流的事件。高盛報告引用Infonetics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的專家,將「安全性」視為物聯網成長最須注重的元素。 你一定要知道! 物聯網起飛,為何選在2014年? 280億個 當10億台電腦、20億支手機都能連網,家電、汽車、工業機器人也能連網,在2020年將有超過280億個裝置都能連網。 100倍 當4G讓網路傳輸速度快了100倍,頻寬成本卻比10年前便宜40倍。 0.6美元 10年前,一顆感應器就要1.3美元;10年後,當每支智慧型手機都有感應器,一顆感應器成本只剩0.6美元。 1523件 當軟體取代硬體成主流,全球創投一年購併軟體公司的成交案件達1523件。 物聯網營收與裝置3倍速成長根據估算,2020年具有物聯網功能的裝置將達280億個,預計將可創造7兆美元的營收商機物聯網的特色都在「SENSE」—— 高盛報告對物聯網的5大解讀 Sensing 感應 利用物件上的感應器感知環境,例如溫度、壓力、速度Efficient 效率將人工控制智能化,例如因天氣熱而自動改變電的使用量Networked 網路化將物件(如恆溫器、車子、手錶)連上網路Specialized 專業化高度客製化與垂直整合化,例如健康照護、零售、工業Everywhere 無所不在裝置更加普遍,從人體、汽車、家庭、城市到工廠都能裝備 資料來源:高盛證券 |
| ||||||
如果說,張世忠是基亞的研發靈魂人物,那麼,他的妹妹張姿玲與妹婿與黃子亮,可以說是這檔股票最佳的推銷員,裡外合作,共同創作了這場「基亞奇蹟」。 撰文‧梁任瑋、周品均 談起基亞,不得不提起的人物,就是基亞董事長張世忠的妹妹張姿玲與妹婿黃子亮這對夫妻檔。他們不只是基亞背後的法人大股東云辰電子的董事長與董事,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斷在外談論「基亞的好」,吸引投資人進場。 「他們夫妻對外都是好好先生、好好太太形象,一方面他們是基亞大股東,加上黃子亮涉入股市多年,本身就是股市大戶的多重角色,對投資人來說極具說服力。」一位證券業者指出,張世忠雖然是董事長,但實際上對外強力放送的窗口,都是由人脈廣闊的黃子亮擔綱;而業務出身、作風強勢的張姿玲則負責替基亞穿梭於生技業與創投業之間,夫妻聯手,在基亞營運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她很有商業頭腦、具有很明顯的業務特質。」跟在張姿玲身邊多年的云辰電子代理發言人呂麗築說。 張姿玲大一就創業 涉內線交易 云辰營運表現一落千丈一九八○年,當時還在念大一的張姿玲,為了專心創業毅然休學,以一百萬元資本額創立了云辰電子,她不僅是安控業界少數非技術研發出身,也是業界唯一的女性董事長。十六年後,云辰電子在一九九六年掛牌上櫃,當時是安控產業第一家掛牌上櫃的公司,曾經是台灣安控業的先驅。 然而,隨著投入安控產業的公司一家又一家茁壯,包括奇偶、晶睿逐漸佔據商場鼇頭,云辰的產品優勢逐漸下滑,到了二○○三年,云辰更爆出內線交易與炒股弊案。 當時,張姿玲與擔任公司董事的先生黃子亮都曾遭檢調約談,原因就在於云辰一九九六年轉上櫃時股價不到三十元,到二○○○年一度漲到一九三元。爆出涉及內線交易後,再度使股價重挫,○三年最低來到九.五元。云辰內部員工坦言,「當年套牢的股東,到現在還會打電話到公司咆哮。」而近幾年云辰在安控市場的名氣與影響力,更宛如溜滑梯般一路下滑,云辰這兩年的營運表現也相當難看。一二年與一三年的營收和最高時相比,僅剩約四成,分別為九.二二億元、八.七八億元,獲利也只有九九○萬元(此為IFRS之前數字)與五千四百萬元。 更慘的是,云辰今年第一季繳出的成績單還虧損二一五一萬元,雖然呂麗築強調,云辰今年積極佈局連網系統產品將會逐步發酵,帶動營運表現;但有安控業者不諱言,「很少在各種業務場合看到云辰的人出席」。甚至有業者說,「今年安控業每家廠商都相繼端出的最夯產品IP CAM,也從來沒看過云辰的。」但張姿玲個人的領導風格倒是獨樹一幟。云辰員工指出,張姿玲對公司內所有大小事務都要管,「連員工申請文具、單價不到千元的東西都要納入管理系統。」鉅細靡遺的程度,讓員工小有抱怨。 黃子亮資金雄厚 低調「金主型」建商 還有團隊操盤股票相較於張姿玲鮮明的女強人形象,綽號「黃公子」的黃子亮,總是以一派溫文儒雅、耐心十足的模樣現身。 今年五十八歲、從小在新北市板橋江子翠長大的黃子亮,家世背景不差,父親黃萬才是前台北縣農會理事長,掌握充沛的地方資源與政商人脈。板橋地方人士透露,黃萬才原本是板橋農會職員,後來當選板橋農會理事長,在他十年任期中,板農存款從三億元激增至三十億元。 在早年農會仍承辦稻穀收購、毛豬共同運銷、農民貸款等多項重要業務的年代,農會理事長擁有巨額資金可供調度運用,更奠定黃家在板橋一帶穩固的政商勢力基礎。此外,黃子亮家族也是板橋江子翠北側自辦市地重劃大地主,未來土地分配發回後,獲利相當可觀。 黃子亮文化大學觀光系畢業後,並未從事旅遊業,反倒是遺傳到父親經營管理長才,和妻子張姿玲一起創業,成立專營防盜設備的云辰電子,並且進出股票市場投資,累積龐大身家。 「黃子亮一直以來的職業就是各大建案股東!」一位認識他十餘年的建設公司董事長說,雖然黃子亮○五年成立統創建設,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獨自推過任何一宗建案,長期以來都是以「金主」或「地主」身份「插花」個案投資,例如新北淡水紅樹林最貴的豪宅「藍海」、「海納川」,以及台北市市民大道上的「明日博」,皆有統創建設參與的身影。 這幾年,台北市都更市場熱絡,黃子亮也沒有缺席,統創建設專門整合台北市精華地段都更土地,再盤給其他建商從中賺取開發費。不過,曾向統創買過都更案的建商抱怨,「統創整合的都更案都不夠完整,剩下的一○%不同意戶往往都是最難處理的,接手的公司幾乎全部都要重談。」甚至,黃子亮也不惜重金挖角同業到公司擔任專業經理人。他近日就說服國泰建設前協理陳仁澤辦退休後,到統創建設擔任總經理,以借重他建築師的背景在統創建設內成立規畫部,希望好好培養自有品牌,而不是隱身在他人幕後。 黃子亮在建築業始終扮演低調的「金主型」建商,同樣的,他在股票市場也是深藏不露的大戶級人物,不論是五年前熱門的晶電,或三年前最夯的宏達電,黃子亮旗下的投資公司一定躬逢其盛,資金實力相當雄厚。而這次基亞股價飆漲的過程中,黃子亮更扮演關鍵性角色,據瞭解,他與市場上幾位呼風喚雨的重量級金主、主力都有交情,也都有過接觸。 黃子亮很樂於與朋友分享最近關注的股票,對於最新產業趨勢也瞭若指掌,隨口問他任何一檔股票都可以侃侃而談,而且股票佈局充滿產業連動性,連海外個股都有投資。「黃董為了掌握市場動態,他還特別養了一批研究團隊替他蒐集資訊,是非常專業的投資人。」熟識黃子亮的營建同業透露。 夫妻篤信佛教 發給每位員工佛語錄 激勵衝刺事業靠著股票與房地產精準投資,也讓黃子亮、張姿玲夫婦住進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知名豪宅「信義富邦」世紀館,與前行政院院長陳沖、群益證券投信前董事長陳欽源、台產董事長李泰宏是同棟大樓的鄰居。 特別的是,黃子亮夫妻篤信佛教,經常向員工強調,工作與生活無處不修行。統創建設每一位員工都有一張黃子亮發的佛語錄,上頭寫著人生每週一定要完成的八件事,就是工作、學習、社交、興趣、家庭、睡覺、運動、休息都要平衡,為的就是有更大的能量做事業。 面對如今基亞因利空罩頂,造成投資人逾千億元的財產損失,黃子亮倒是老神在在,在基亞連吞好幾根跌停之後,他還向統創高層主管透露自己的心境,「基亞本來就是績優生,只不過因為期中考試不及格,不能否定它未來一定不會考滿分。」直到現在,他還是持續看好基亞。 「人在社會上立足,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誠實!」這句話是黃子亮去年過世的父親黃萬才生前留給他的話,伴隨基亞風暴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這句家訓聽在許多基亞小股東的耳裡,恐怕顯得格外諷刺。 黃子亮(左一) 出生:1956年 現職:統創建設董事長 學歷:文化大學觀光系 經歷:金準、旺辰投資公司董事長 張姿玲(左二) 出生:1960年 現職:云辰電子董事長 學歷:英國Sussex College企管系經歷:美國貿易中心翻譯官 云辰電子 成立:1980年 董事長:張姿玲 資本額:21.53億元 主要業務:家用防盜系統、燈控系統、防盜配件主要客戶:B&Q、Honeywell 近兩年營收穫利與持有基亞張數年度 2013 2012 營收(億元) 8.78 9.22 獲利(萬元) 5400 990 EPS(元) 0.24 0.04 持有基亞股數(張) 18463 18224 | ||||||
傑克遜霍爾會議上德拉吉的講話中承諾更多措施,暗示轉變緊縮的財政思路,隨後市場走高,但實際上德拉吉講話最關鍵的部分並不存在於提前公布的演講稿中,而是通過德拉吉現場的“即興發揮”所傳遞出來的,即德拉吉已經不再為低通脹尋找借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上周五於美國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發表演講。
他講話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歐洲央行將采取更多措施以遏制通脹的下滑。其次歐洲央行沒法僅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各國的財政政策配合,暗示將轉變以緊縮為主的財政政策思路。
歐洲股市在德拉吉更多措施的承諾之下走高。
但是,Agenda Research的分析師Lorcan Roche Kelly指出,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德拉吉講話中真正關鍵的部分,這部分內容並不存在於提前公布的演講稿中,而是通過德拉吉現場的“即興發揮”所傳遞出來的。
首先,演講稿中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通脹自2012年夏天2.5%左右的水平開始一直下降至最近的0.4%。基於此,管委會將使用非常規工具來保衛中長期通脹與預期掛鉤。
但實際上,德拉吉在講話中是這麽說的:
通脹自2012年夏天2.5%左右的水平開始一直下降至最近的0.4%。我每個月會在媒體會議上對通脹進展做出評論,我已經對這一下行狀況給出了一系列原因,包括:因為食品及能源價格的下降;2012年中期以後歐元升值對物價的沖擊;最近的俄烏沖突對歐元區經濟的沖擊;當然一些經濟吃緊、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出現相對價格調整也是在所難免。我曾說過,大體上這些因素都將最終消散,因為它們本質上多是臨時性的-盡管也有例外。
但我也說過,如果目前的低通脹持續太長時間,則穩定物價的風險將升高。所有周期範圍內的通脹預期都顯示出嚴重的下降。我們通常用來定義中期通脹水平的5年/5年互換利率跌了15分基點至2%一下。但是如果我們看中期的通脹前景,修正就顯得更加重要。中短期真實利率已經上升,但是長期的並未上升,因為我們正木瀆長期名義利率的下降,事實上不只是歐元區,全球到處都是這樣。管委會將認識到這些情況,在職權範圍內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來保衛中期價格的穩定。
對於上述變化,Lorcan指出,德拉吉已經不再為低通脹尋找借口。他認識到低通脹帶來的切實的損害,不能只用一些“臨時性的原因”來解釋這些損害。並且德拉吉承諾將采取更多舉措。
此外,Lorcan表示,通過“即興發揮”透露真實想法也是德拉吉的慣用手段。2012年7月德拉吉在倫敦的演講中提到一句講稿中並沒有的“不惜一切代價”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明顯改變了投資者對於歐元區的信心。
很明顯,德拉吉的講話對市場產生了影響,我們從周一歐元/美元的跳空低開可窺見一斑:
俄國決定不經許可就把幾百輛救援卡車駛入正在交戰的烏克蘭東部,美國、北約、譴責此舉將加劇危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俄國不經烏克蘭許可把運送人道救援物資的卡車開入烏克蘭東部戰區,現在俄國的第一批卡車已經抵達被烏克蘭軍隊圍困的親俄獨立分子控制的盧甘斯克市。
烏克蘭當局把俄國救援物資卡車進入該國東部稱為“入侵”,聯合國準備很快就此召開緊急會議。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Ben Rhodes稱,280輛俄羅斯卡車未經允許駛入盧甘斯克,“明目張膽侵犯烏克蘭主權。”
如果“車隊不撤出烏克蘭,俄羅斯將冒遭受更多制裁的風險。”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周五(22日)在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中說,自8月中旬以來,烏克蘭東部的俄國軍事介入急劇升級,包括使用俄國軍隊,加上星期五的事態發展,令人非常關註。
拉斯穆森稱“已經發現俄羅斯在運送大量先進武器,在烏克蘭邊境俄軍開始集結。”北約呼籲俄羅斯停止惡化烏克蘭危機的行動。
莫斯科方面表示,進一步延誤救援物資的運送是不可接受的,還否認在烏克蘭境內有俄國士兵和大炮。
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召開之前,俄國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說,俄國對於烏克蘭延誤救援物資運送的“指揮鏈”失去了耐心,而且有些救援食品是容易腐爛的,所以必須送進去。
俄羅斯外交部對烏克蘭方面發出警告稱,不要對這些救援隊成員采取任何行動。不過他們並沒有說,如果烏克蘭采取行動,將會有什麽後果。
俄羅斯車隊抵達的盧甘斯克,是親俄勢力大本營之一。本周烏克蘭政府軍強攻盧甘斯克並已攻入市中心。
周五烏克蘭局勢再度緊張引發了恐慌,標普500自歷史新高小幅回落,避險資產黃金上漲0.4%,反彈至1280美元/盎司附近。
iPhone 6定於美國時間9月9日全球上市。國外媒體發現,沒等到果粉們開始排長隊,某些中國的移動運營商可能已在預售活動中透露了蘋果最新一代智能手機的關鍵信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1日,中國最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旗下北京移動全面開放iPhone 6預約。昨天中國電信也啟動了iPhone 6的預售,允許顧客提前下單購買。商業科技新聞網站ZDNet的報道指出,更有趣的是,中國電信的預售活動網頁披露了少數外界期待了解iPhone 6的關鍵細節:
1、iPhone 6的形象看上去和此前媒體爆料的一致,同樣邊緣為弧形,重新設計了按鍵,尺寸也比現有的iPhone更大。
2、與iPhone 5s一樣,iPhone 6可能有黑色、銀色、金色三種顏色可選。尺寸方面,iPhone 6有4.7英寸和5.5英寸可選。這意味著9日那天可能同時發售兩種尺寸的iPhone 6.
3、頁面文字說明稱,Touch ID“更為好用”,擁有300W大光圈的前置攝像頭、顯示畫面更清晰的416PPI顯示屏,還配置了A8處理器。
雖然中國電信沒有標示iPhone 6的具體售價,但另一家中國運營商中國聯通公布的雙4G iPhone 6合約政策留下了有關價格的線索。
下圖可見,4.7英寸16G的iPhone 6零售價是人民幣5288元起(約合861美元),而5.5英寸的iPhone 6零售價則是6288元起(約合1024美元)。圖中將4.7英寸的最新款iPhone稱為iPhone 6,5.5英寸的稱為iPhone 6 Pro。
過去一段時間內,國內越來越多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中國經濟似乎走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開始重新審視經濟環境,多空觀點激烈碰撞。
值得註意的一點是,無論是唱空還是唱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都預期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經濟措施出臺。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自中國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以來,中國經濟從未像這樣多個指標示警,跌回金融危機深重時水平。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
作為空方的代表,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
目前來看,如果宏觀調控繼續延誤,則經濟增長破7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短期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即便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不大,但可能觸發房地產的深度調整,從而引發金融動蕩,這個風險不能不防。
當前最令人擔憂的是投資。今年,決策層與市場都將投資寄予厚望,希望通過穩投資起到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但令人失望的是,1-8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至16.5%,低於全年目標1個百分點,創2002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
出口強勁背後已有隱憂,即海外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強,美國勞動力市場時好時壞,歐元區面臨通縮壓力以及烏克蘭地緣政治風險,日本GDP回落超出預期,這預示著未來海外形勢有可能反轉,出口向好態勢恐難持續。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
“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警鐘,提醒中國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政策。中國政府正全力達成經濟增長目標,如果他們從現在開始推出更多寬松刺激,這個目標也不是一定做不到。但風險在於,他們可能會低估所需寬松的規模。”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表示:
“數據非常清晰地表明,經濟形勢正在嚴重惡化,政府需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政府的底線是,他們需要維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以便推動改革。進一步降息或降準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上升,不過最有可能的仍然是定向降息或降準,而不是全國範圍內的寬松。”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
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的下滑拉動了經濟整體向下,高存貨在實體經濟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拖累工業增加值增長,基數效應的邊際加重使得經濟更進一步陷入黎明前的黑暗。高庫存、高基數、弱地產的局勢未變,9月份經濟大幅改善的空間有限,但基於刺激政策將發力、基數效應將減小、庫存去化壓力將減小的幾大判斷,經濟不會陷入衰退式寬松,3季度經濟大概率見底。GDP難以跌到7%的增速水平。
我們認為8月份經濟下滑幾乎是必然的,是舊常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的後果。我們認為,對於舊常態下獲益,新常態下受損而可能出現經濟金融風險的省份,助推新型城鎮化以幫助他們去庫存、減小產能過剩對其經濟的拖累將是重要的政策措施,以此來看,區域性定向投資刺激計劃將會加碼。
華泰證券高級經濟學家、首席研究員俞平康表示:
最值得警惕的是總供給增速下滑,即總供給曲線的向左收縮。解讀8月數據的最大難點在於,如何解釋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大幅下滑,但價格通脹數據僅略微低於預期?總需求的疲弱是貫穿今年的長期現象,但總供給的萎縮是8月剛剛初露端倪的獨特現象。總需求的調整可以相對迅速,但總供給的調整一般比較緩慢。
總供給增速為何下滑?有兩點推測:
a)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生產的邊際成本增加。這在金融數據中得以體現。M2增速大幅低於預期,社會融資總額也仍然低於預期,表外融資持續收縮。對於7月的金融數據我們點評時說過,信貸供給因政策收緊而出現的一次性擾動,對實體經濟幾乎不會產生影響。但不幸的是,8月金融數據顯示,信貸供給並未全面恢複,風險管控政策將持續偏緊。持續的信貸資源緊張必然影響生產和投資決定。
b) 在沒有持續刺激政策加持之下,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很快得以下調,產成品庫存積壓,原材料庫存削減,市場信心受損,減產就是必然的選擇。當然,這從另一方面說明我國經濟中的市場機制還是相當靈敏的。
國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認為:
本輪穩增長的政策效應已基本發揮,增長的舊動能消耗殆盡,新動力尚待開發。因此,經濟企穩正經歷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但我們也不必急於下結論,認為宏觀調控政策即將“變天”。畢竟,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剛打了一劑預防針,決策層還會在“微刺激”的路上摸索著走下去的。工業生產下一點,政策劑量加一點好了。但就像我們在尋尋覓覓預判拐點一樣,決策層也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底限。
現在需關註的是,三季度GDP數據能否平穩。這是決定“微刺激”是否會向“強刺激”轉化的關鍵指標,也是現有中性偏穩的貨幣政策基調會否實質轉化的關鍵。在此之前,市場將在關註高頻數據,以及揣測政府“心計”中惴惴不安一段時日了。考慮到基建投資受到財政預算約束難有較大空間,繞道國開行定向支持棚改或是托底增長的可行選擇。從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釋放的信號來看,今年新增就業基本完成目標,後續無論是貨幣還是財政刺激都無需大幅放量,定向維穩仍是主要政策基調。
招商證券認為:
總體來看,各項指標均低於預期,尤其工業增速令市場大跌眼鏡,觀察近期匯豐PMI動量指標,結合發電量、粗鋼等中觀數據,判斷經濟下滑或將持續,穩增長政策增加全社會債務水平、制約實體經濟複蘇已經初見端倪,我們維持三季度經濟增長回落至7.2%的判斷。
在經濟數據惡化的同時,近期匯豐就業指數終值下調至48,位於50臨界線下方,或將再次觸發穩增長政策。在政策工具的選擇上,我們認為全面降準或是首選。依據有:1)降準可以釋放更強的政策信號;2)匯改後外匯占款低速增長的態勢已經確認,降準可以彌補基礎貨幣供應缺口。
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徐高認為:
當前,最優政策選項是立即開展下一輪的定向貨幣寬松和定向財政微刺激,在總供給過度收縮前,將總需求增速拉回。
我們預計短期內,貨幣政策發力仍將以定向為主,一是因為全面的降息降準將催生風險投機、不利於市場出清,二是因為美國加息在即,我國必須維持人民幣高位以防資本外流。但一旦9月數據顯示出經濟持續加速下滑,全面的降息降準的幾率將大大增加,一是因為刺激政策必須加碼才能需求拉回,而是因為中國風險利率的下降有待銀行業表內信貸的全面改革,其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短期內為降低融資成本只能從降低無風險利率下手。當短期下行風險被新一輪政策對沖後,我們仍然維持對中國經濟中期看平的觀點。
一直堅守在“多頭”陣地的國泰君安證券這一次也仍然沒有改口風,其認為:
未來通過改革構築 5%的新增長平臺,比現在靠刺激勉強維持的 7-8%的舊增長平臺要好,對於 8 月工業大跳水不必過於悲觀。
這背後的邏輯是:地產基建融資下降促進無風險收益率下調,這種調整將延續,無效融資需求收縮,從而系統性降低全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長期看,無風險收益率的下行可能不是貨幣政策松緊調整主導的,而是市場自發出清主導的,牛市催化劑或已出現。
另外政策只需兜住就業底和金融底即可,無需兜住經濟底。盡管傳統增長引擎正在失速,但就業和服務業整體向好。由於 10 月建國65 周年國慶和四中全會的來臨,有維穩和諧要求,9-10 月托底式寬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