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康師傅魏家8.7億買台北101 李華華

2009-07-08  AppleDaily






 

舊 年4月,中國內房大佬高調怱怱赴台視察4日,台灣地產股及樓市曾借此消息炒過一輪,最後冇一家內房公司出手吸納過一個單位。o依家大陸樓市終於好番好多, 佢哋一樣唔會去台灣買樓買地,點解?因為手續煩,係都等人家做先頭部隊開路先啦,而且你睇吓呢排內地不斷出現新地王嘅新聞,有錢都留番喺內地買土儲啦。反 而台灣地產界應考慮吓喺大陸發咗嘅台商,邀請佢地「返攻台灣」好過,前日開發金控就公布,康師傅(322)大股東魏家兄弟斥資8.7億港銀,買下佢哋所持 嘅台灣地標建築台北101金融大廈近20%,成為大股東,創台灣歷年來摩天大樓最大金額股權交易個案,就係一個絕佳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0

光買台塑四寶 年賺百萬股息

2010-12-20  TCM




靠三檔股票就能養活一家人三十年,還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短期投資的獲利來源,這是怎麼樣的一門投資學問。

今 年,上市公司聯發紡織靠著投資台塑四寶中的台塑、台化兩檔股票就賺兩億元的業外收益,幾乎與本業的獲利相當。聯發紡織總經理王豐岳攤開了今年整體紡織業前 三季的毛利說:「今年算是紡織業景氣很好的一年,但賺錢的紡織公司,毛利率最好的也頂多就是一成多,但投資台塑四寶就是淨賺一成,公司的現金放在這裡最安 全、報酬率也最高。」

王豐岳說,會選擇台塑四寶做為投資目標,是他跟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多年摸索出來的心得,也體悟到他岳父如何靠著投資三檔股票,三十年如一日,並且養活一家人的投資學。

第一堂課:用耐心找好股 岳父花兩年跑股東會,才壓寶台塑 王豐岳的岳父是出生在山東省的韓國華僑,在民國六十年來到台灣,沒有背景也沒有特殊際遇,而且到台灣時又已經是年過四十的中年人,想求職或是在台灣重做生意,相對都比較困難。

手上有的,就是當時結束韓國生意留下的資產,於是他把這個資產分為兩部分,四○%做為定存,其餘六○%做股票投資。這樣配比的意義很簡單,當股票有損失的時候,也還有定存,可以勉強靠利息過生活,避免所有的資產都賠了下去,最終讓生活出了問題。

靠三檔股票就能讓一生財富源源不絕湧進來,其實很難,第一堂課就是要有耐心找好股票。王豐岳說,當時,他岳父六○%的資金就買進台塑三寶的台塑、南亞以及之後上市的台化。

為何剛剛好挑中這三檔?其實買台塑三寶,並不是憑空想像而來的,岳父告訴王豐岳,長年在韓國生活的他,剛剛到台灣的時候,誰也不認識,更不知道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是誰,而且,當年台灣還有很多企業的規模,並不輸給台塑集團。

買 錯股票的下場,不僅是沒有辦法護一生,甚至連生活都有問題,於是,他岳父很有耐心的從民國六十年到六十二年,足足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參加了所有台灣上市公 司的股東會,一個個看完了所有台灣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發現王永慶是所有上市公司負責人中,最勤儉也最樸實的一個,才決定投資王永慶。

認真找好公司,這是在投資上做對的第一步。用兩年時間找出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證明一件事情,買好股票值得等,並不急著隨便出手。

第 二堂課:鎖定報酬率 以一二%推算合理股價,高出低補 只是股票選好了,不是一輩子都不動的,第二堂課是鎖定報酬率,還要看這三檔股票有沒有辦法維持長時間的成長與獲利。特別是一般人很難判斷股票買進與賣出的 時機點,但王豐岳從他岳父身上學到了用報酬率鎖定進出的參考點。

簡單的說,在六輕投資興建之前,台塑、南亞與台化這台塑三寶,就是維持股息均衡政策,每年配發的股票股利與股息各半,而且每年每股盈餘(EPS)也非常穩定,王豐岳說,約在兩到三元這個區間上下。

於是,從每年拿到的股息加股票股利換算現價加總之後的總額,把報酬率鎖定在一二%,那麼股價就是在五十元左右,所以,當遇到台塑三寶股價超過五十元以上時就賣出,低於這個價位就買進,成為穩定的高出低補的方式,開始長期操作台塑三寶。

第三堂課:不貪心追高 每年只要賺一○%,風險極低

當然,五十元絕對不是通則,一定會遇上景氣大壞與全球危機時,也可能碰上股市大好,所以,王豐岳的岳父曾經在中美斷交的時候,買到南亞每股十二元,也曾經在股市上萬點時,以一百零二元賣出南亞,接著,又在六十八元買回南亞。

但不管景氣好壞,別認為自己總能夠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第三課堂就是不貪心,只求賺設定好的報酬率。

王豐岳說,他一開始並不是非常相信三檔股票就能夠護一生的投資學,在民國七○年代全民瘋股票時,他曾經買過一百多元的東雲,接著又買股價破百的中興百貨,更曾經一大清早去銀行開了一張五百萬元的支票,打算去買當時還未上市,一股高達三百三十元的中國信託股票。

結果,到了下午對方反悔,要求提高價錢,於是交易沒有辦法完成,王豐岳說:「幸好沒買,不然現在中國信託一股才剩多少錢。」就是這樣跟著全民炒股運動,追求明牌與飆股,更迷信未上市股票一夜致富的傳奇,王豐岳賠了上千萬。

慘賠也讓他逐漸信服了岳父理念,想追一年三○%以上的報酬率,就必須承擔高風險,結局可能就是什麼都沒有,但追求一年一○%以上的報酬率,風險很低,鎖定台塑三寶就能夠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目標。

王豐岳分享現在台塑從三寶變成四寶的投資學,他說,自從六輕擴建完成之後,台塑集團多了台塑化,也從中下游跨足了石化上游,讓獲利大幅成長,每股盈餘最高時可以達八元以上,跟以前三元上下,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接著,因為六輕投資金額大,台塑四寶的股本因此大幅擴張,不可能再像過去會配發股票,因此改採高股息政策,給股東的現金更多,所以平均股價比以往要高出許多。

因此,他上調了台塑四寶的買進與賣出價位,以今年為例,台化估計可以賺八元以上,於是今年他買進的價位是六十五元,報酬率仍然鎖定在一○%到一二%的區間,這個就是合理買股的價位,接著在接近九十元出脫,因為股價已經偏高不合理了。

一般投資人很難馬上去判斷一家公司今年營運好壞,來決定買進賣出的價位,所以一開始可以嘗試定期定額,固定時間分批買進中鋼、中華電與台塑四寶,這種穩定獲利的個股。

接 著他認為,錢在哪裡,心就在哪,會開始關注這些公司營運的好壞與景氣循環週期,長期下來就能掌握股價的高低點與合理價位。舉例來說,買台化就要從紡織業的 行情好壞,追蹤台化的營運狀況,所以棉花大漲,台化就會因為有替代棉花的效果而賺錢。同樣,中鋼可能會被營建工程的行業影響,景氣會出現波動,但不管怎 樣,有買股票就是會比別人更關心。

「三千萬的財產是住不起豪宅,」王豐岳說,他這樣年紀的人,求的是安全,每年只要賺一○%,就有三百萬的收入,退休生活就很好過了,重要的是,這樣的投資方式的風險是低到微乎其微。

【延伸閱讀】王豐岳3股操作策略台塑──報酬率鎖定10%~12%,買進價70元以內,賣出價90元台化──報酬率鎖定10%~12%,股價65元買進,90元以上賣出中鋼──報酬率鎖定10%,不看股價,定期定額買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1

銜命打造國泰金控證券新版圖 朱士廷:現在買台灣的券商太貴了!

2011-6-20  TWM




累積近二十年期貨業打滾的經歷,同時擁有業界與交易所經驗的朱士廷,市場傳聞銜命而來,要為國泰金控打造拼圖的重要一角——證券版圖,近期之內,有可能達陣嗎?

撰文‧林筱庭

今年五月,在市場一片驚訝聲中,前交易所副總朱士廷宣告落腳國泰金控,擔任國泰證券董事長;但驚訝聲還沒停歇,才一個月的時間,市場傳聞滿天飛:國泰金對群益證、統一證頻頻示意的消息,已讓股票先行飛奔漲停。朱士廷的董座椅還沒坐熱,已經四處物色起好標的了。

銜命衝刺

成功推動台灣權證市場

事實上,在期貨業打滾快二十年,接著轉入主管機關擔任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副總的朱士廷,無論在業界或公部門,從來不改他積極做事的態度,只要事情對了,銜命努力往前衝的個性,和一般人對﹁官老爺﹂的既定形象,顯得很不一樣。

不高的體型、像小鋼炮一樣圓嘟嘟的身材,讓人見過就很難忘記。但他讓外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體型,而是成功推動了台灣的權證和存託憑證(TDR)市場。自他 二○○七年上任證交所副總以來,上市標的權證累積發行從二七○八檔,增加到○八年的三七○○餘檔,○九年再增至六千餘檔,而去年則首度破萬檔,達一○○四 三檔,每年都以驚人幅度成長。

又例如,推動外國企業來台第二上市,即台灣存託憑證,朱士廷笑說:「TDR過去十年沒做起來,這十年只有四檔,我走的時候有二十六檔,你說是不是我做起來 的,我不敢說,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近幾年,積極為台灣的證券市場奔走,有﹁點子王﹂稱號,但也為自己招來兩極評價,不過其實多數的業者提到他, 都是感念在心,市場都知道,沒有朱士廷,TDR可能還在原地踏步。

但這回場景轉換到國泰金控走廊上,這種「疾走」性格,要充分融入向來以保守穩健著稱的國泰金文化,會不會水土不服?「老實說,我要來之前,很多朋友已經跟 我提醒過了」,但朱士廷只說,「當時無論蔡董(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或李總(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找我時的談話,等我真正踏進來之後,他們還是說一樣的 話,我覺得這樣就對了,認真做事就沒有融入的問題。」

轉彎達陣

以中國市場擴大市占率

正式上任才一個多月,市場已經分別傳出國泰金對尚未加入金控的「單身券商」頻頻示好,包括群益證、統一證,同一時間,向來謹言慎行的蔡宏圖也公開表示: 「國泰證券要擴大市占率。」一席話,更讓外界相信,蔡宏圖找來朱士廷,就是衝著購併而來,要借重朱士廷的談判能力,與廣大的人脈,幫國泰金物色個漂亮的新 娘。

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金融分析師分析,自從元大一口氣以一.七三倍的股價淨值比,買下寶來證之後,一下子就墊高了所有證券股的身價,「後面排隊出售的券 商,只會比一.七三高。」以此類推,淨值將近三百億元的群益證,﹁要價﹂至少五百億元起跳,統一證也要將近四百億元,﹁太貴了!﹂朱士廷搖搖頭說,「此時 絕對不是買貨的好時機,如果拿這些錢去開拓中國市場,可以追求自我成長,也符合蔡董所謂的『擴大市占率』啊。」國泰證在券商中排名第二十五名,經紀市占率 僅○.七%,但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個「富爸爸」國泰金。近幾年,國壽在大陸頗有斬獲,目前已有七家分公司、三十三個營銷據點,是台灣金融業在中國人脈最 廣、深耕最久的金控公司,朱士廷自然不會不懂這個道理,因此儘管在台灣排名落後,但他說,未來決戰點將會在中國。

「台灣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你在台灣做三千億元,在那邊可能是一個省的業務量而已,相較之下,台灣排名就一點也不重要。」朱士廷覺得,中國證券界很多業務的手法、創意,跟台灣還是有段距離,台灣的優勢就在於多元、創意,處理問題比中國靈活。

「未來如何在中國市場占有地位,回過頭來就會影響你在台灣的地位。」朱士廷說,只要大老闆蔡宏圖全力支持,加上整個國泰集團龐大的資源,要拚到一個「有意義的市占」指日可待。

轉入民間

小鋼炮能否繼續發威?

今年才四十六歲的朱士廷,在證券業其實還屬於「年輕一輩」,但豐富完整的資歷,讓他既有老成的性格,又有年輕人的衝勁。尤其談起整整七年交易所的歷練, 「在期交所、證交所打滾七年下來,如同在少林寺磨練。」朱士廷說,當初走進交易所,渾身是勁,是個遇到困難只想拚命剷除,結果搞得自己頭破血流的「毛頭小 子」,如今性格慢慢磨圓,知道如何繞個彎,回過頭再慢慢想法子達成目標。

「我永遠記得,進期交所第一天開會就開了整整兩小時,當時我就舉手說:『報告長官,我們已經開了兩個小時了,請問你的結論到底是什麼?』」朱士廷笑著說,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實在莽撞,難怪當時每個人都像是看到外星人一樣看著他。

七年過去,小鋼炮也許圓融了些,但辦事衝勁依舊,也給台灣的交易所帶出不一樣的文化。但這回他衝進台灣第一大金控,要衝撞出如何不同的火花,外界都在看。

朱士廷

出生:1965年

現職:國泰綜合證券董事長經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兼發言人 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

中信期貨董事長

學歷:台大商學院研究所EMBA

東吳大學國貿系

「點子王」名不虛傳

期交所期間:

‧推動期貨人才精英班

‧獎勵碩士、博士生撰寫期貨相關論文,分別獎勵10萬元、30萬元

證交所期間:

‧推動台灣存託憑證,從2008年只有4檔增至今年已有26檔‧上市標的權證發行從2007年僅2708檔至去年底已增至10043檔‧推動首檔ETF和香港相互掛牌,並引進4檔香港ETF於台灣掛牌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1

中國錢買台灣 三條路默默吃到飽

2014-10-06  TCW
 
 

 

「有中國的朋友委託我找看看,台灣有沒有什麼金針菇的工廠要賣的!」

金針菇?有中資想要買?我一再反問,確認有沒有聽錯!

沒錯,不是半導體、不是旅館,也不是房地產,真的是你、我平常吃火鍋時會加的應景蔬菜金針菇,現在有中資企業瞄準「綠金商機」,開始打起台灣菇類產業的主意。

九月十六日,台灣青果商業同業公會一行十三人到遼寧省朝陽市龍城新區參觀考察。

新加坡管理大學應用財務系兼任教授康榮寶是隨行的學者。五天的行程他們先後到柏慧燕都食品加工、天贏蔬菜加工、遼寧新潔安農業科技等多家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後的座談席間,在遼寧以種植蘆筍、玉米、金針菇等聞名的天贏蔬菜加工負責人劉漢席跟康榮寶提起,請他回台灣幫忙找找,台灣有沒有金針菇工廠要出售。

這家天贏蔬菜加工,主要採用日本的培養技術,目前年產逾四千六百噸金針菇,現在想進一步擴大版圖,買下台灣的金針菇工廠跟品牌,天贏買台灣金針菇的主要目的,是想要拿台灣的品牌,回攻到中國以及拓展東南亞的市場,「他們開出的條件是:金額可以談,規模大小不拘,」康榮寶說。

青果公會在遼寧期間,一行人參觀當地的水果批發市場,發現中國在蔬果的配送流程管理上都還落後台灣,這也是台灣農業吸引中資之處。

「他們看中台灣金針菇等菇類的工廠及蔬菜植物工廠可以控溫、控濕以及灌溉水的品質都控制得很好,農業技術跟品牌的管理、通路、分類、冷藏也都遠優於大陸,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對方鎖定想要合作的標的,」一位同行的青果公會理事觀察說道。

中資會看重台灣的農業,除了中國現在十二五計畫大規模在推農改,農業上需要很多新技術外,中國現在很缺乏乾淨的蔬菜,台灣農業在生產和運送上的優勢,剛好可以補足這一塊。

先前常聽到的是中資來台灣買旅行社、買飯店、買房地產或是買土產店,不然就是某某科技業又被中資企業挖角;如今,中資連食物、消費用品公司也都納入購物籃。

人頭買無名小公司變更負責人,官方也不知

儘管中資對台購併觸角越伸越廣,但是先前買中小型飯店、旅行社、以及入股上市櫃公司借殼掛牌的動作,目前仍然持續進行中。例如,中國某廉價航空已委託特定人,在台灣幫他們物色小的旅行社及合適的大樓,想要整棟買下來改裝成飯店。

「他們不用找大的,找個沒沒無名、慘澹經營的旅行社就好。由於這種小旅行社根本沒人會留意,中資委託特定人買到手之後,變更負責人或是由人頭來接就好,官方根本不會知道,」一位曾經接受陸企委託的律師說,旅行社換了中資老闆後,就能從機票、住宿、旅行社,賺一條龍商機。

境外公司買房地產一標的配一公司,完全合法

至於目前法令規定中國自然人不能來台灣購置房地產,這部分也早就有了破解的辦法。

一位房仲業者說,中國的房地產(尤其是豪宅)本來就很流行掛在BVI(編按:境外控股公司),利用境外公司來握有所有權,這一套也同樣搬到台灣來,所以法令上雖然規定中國自然人不能來台灣買房地產,但是他們都是透過BVI來買,一間房屋配一家境外公司,這樣可以避很多稅。

借殼仲介團隊助上市持股上限,專人幫忙規避

中國政府打貪之後,中國的錢爭相要跑出來,買台灣企業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因為比較安全,「他們想要慢慢把台灣有競爭力的產業收購過去,房地產、旅館、農業是首選,科技業則是用挖人的比較快。」康榮寶觀察。

F股上市規定變嚴格後,許多陸企又開始走回借殼上市的老路。前不久台苯旗下上櫃掛牌的子公司台蠟就是其中的一例。

「國內有很多組人馬在經營『借殼』仲介,」一位前上市公司財務長透露。

這些團隊專門鎖定一些雞蛋水餃股、成交量很低,經營不善的上市櫃公司,在與大股東取得默契後,在市場上兜售「殼」,尋找想買殼的企業主,陸企也是其中之一。

「借殼仲介團隊」的方法是:賣殼的經營者先把手上的老股,透過交易市場轉給想借殼上市的買方。完成轉讓股權後,再訂定一個股東臨時會,展開私募計畫,再讓新進的買方股權可以過半,取得公司實質的經營權。

不過因為上市櫃公司有中資持股不得超過三成的規定,這部分通常「借殼仲介團隊」會事先幫他們整套設計好。

二○○九年六月開放中資依法申請來台投資以來,累計至今年八月,經濟部投審會共核准中資來台投資和新設案件的件數為五百六十九件,核准投資金額十一億四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四十億元)。

金額雖不算大,但是錢沒有名字,檯面下悄悄流入台灣的中資,恐怕早已是檯面上的無數倍之多。

資金如潮水,當圍堵已經越來越困難,台灣或許該換個角度想想,怎麼在這波紅色購併潮當中,站在對的位置,牟取對台灣自身最大的利益。

【延伸閱讀】科技、食品、建設、文創全都有中資—中資投資台企重大事件表

●2010年2月:聯想集團孫公司鼎捷持有鼎新電腦全數股份關鍵意義:首家透過下市、轉為海外控股再進行換股成為中資的台灣企業

●2010年9月:京東方集團以12.2億元,吃下大同旗下美齊科技資產關鍵意義:首宗中資來台收購上市公司的資產案

●2012年11月:復星集團以3.6億元,取得維格餅家2成股權關鍵意義:首宗台灣食品業有中資參股

●2012年12月:政龍投資以40億元吃下陽明海運旗下高明貨櫃碼頭3成股權關鍵意義:首次有中資投入國內公共建設

●2013年8月:信達國際以3.46億元取得遊戲軟體公司樂陞13%股權關鍵意義:首宗中資參股台灣上市文創公司案例

●2013年8月:三安光電以23.52億元取得璨圓19.77%股權關鍵意義:首宗中資參股台灣LED上市公司案例

●2014年9月:納愛斯集團以13.5億元百分之百收購妙管家關鍵意義:首宗台灣知名品牌企業被中資百分之百購併案

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53

LED界購併大王 李秉傑將再出手 晶電想買台積固態照明背後的盤算

2015-01-05  TWM

 

二○一四年六月才宣布購併璨圓的晶電,十二月下旬再傳出將整併台積固態照明,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市場討論焦點。一樁交易案未演先轟動,到底晶電看中台積固態照明什麼?是人才、股權,還是技術?

撰文‧周品均

十二月下旬,一則購併傳言再度為LED界投入震撼彈,引發業界熱議的主角,正是二○一四年才剛出手整併璨圓的台灣LED業龍頭晶電,市場盛傳,晶電將再次出手購併,而對象是台積電的新事業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

消息傳出隔天,十二月十九日,台積電當天股價罕見地大漲近五%,晶電股價卻下跌超過四%,儘管雙方都未證實,卻已在市場上引起關注。一名在LED業界工作長達十年的業內人士說:「晶電整併璨圓的程序都還沒有完成,怎麼會在此時吃下台積固態照明?」「更別說台積固態照明這幾年營運狀況不甚理想。」這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雖然台積固態照明使用的是新晶圓級技術來製造LED晶粒,但未能吸引大客戶下單,就連設備都寥寥可數。

供過於求

台積固態照明連續虧損又折將其實,台積固態照明求售,在台灣LED界已不是新聞,進一步細究台積固態照明的歷史就會知道,為何台積電強烈地想處理台積固態照明。

台積固態照明的成立,是二○○九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新回任總執行長時,一手設定的新事業發展策略,一一年獨立出來成為台積電的子公司,可惜的是,台積固態照明一成立,就碰上全球LED產業十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蕭條,市場嚴重的供過於求,連已有十八年歷史的晶電都飽受衝擊,更別提是剛成立的台積固態照明。

因此,台積固態照明成立以來就虧損連連,一二年與一三年虧損近十四.六六億元與十六.五九億元。一四年,台積固態照明營運更備受考驗,先是前董事長蔡力行的離職,三月,主掌技術發展的前總經理譚昌琳也無預警去職,外傳譚昌琳將轉戰三星LED子公司。

接連折損兩位大將,不僅讓台積固態照明內部人心惶惶,營運模式、獲利能力,甚至去留問題,成為台積電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也是台積電兩位共同執行長無法迴避的課題。

眼看昔日大將譚昌琳可能加盟三星,三星著眼無非是譚過去長期投入的矽基板LED晶粒技術。先前三星曾大動作對外宣示,積極研發矽基板LED晶粒,在在讓台積固態照明腹背受敵,即使坐擁技術專利,卻苦於技術仍不成熟、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等困境。

於是,台積電自然開始對外尋求可能的合作夥伴,更考慮將台積固態照明轉手他人,市場上自然也多有耳聞。像是在晶電之前,台積電就曾找上鴻海集團旗下LED封裝廠榮創,洽談整併事宜。

不過,一名LED業主管表示,台積固態照明的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榮創資本額卻只有十四.五億元,「資本額這麼龐大,業界誰有能耐吃下來?」該名主管以事涉敏感而拒絕具名。

台積固態照明求售榮創不得,自然將目標轉移到今年積極擴張產能的晶電身上,一名晶電主管也表示有聽聞購併消息。「台積固態照明的MOCVD︵LED晶粒生產關鍵設備︶機台數量約為五台。」光電協進會分析師呂紹旭分析,反觀合併璨圓後,晶電集團MOCVD機台數量就超過四七○台。顯然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看上台積固態照明的優點,絕不會是產能。

三安挖角

競爭白熱化 首重補人才缺口求證於LED產業大老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有關這項傳言,他雖未正面證實,但對晶電積極整併上游產業的策略,給予肯定。葉寅夫更直言不諱:「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話雖這麼說,葉寅夫也坦言,「以目前台積固態照明的規模來看,要靠整併擴增晶電產能規模,效果可能很有限。」除了產能考量外,晶電還有其他誘因要吃下台積固態照明嗎?就是股權。由於晶電購併璨圓後,連帶地璨圓的第二大股東中國LED廠三安,也在一四年底完成換股後,成為晶電第二大股東。按照股權換算,三安將持有晶電三%股權。晶電經營團隊不到一%的股權,自然是一大問題。尤其一四年下半年,晶電整併璨圓過程中,雙方研發人才一再被三安挖角,讓李秉傑氣到跳腳,甚至直接講出「三安挖走了晶電十二人的藍光研發團隊,還放話要再挖走六十人!」兩軍相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晶電能在此時補進台積固態照明的戰力,不但可以「整合產業力量」,同時也能買到人才,這才是李秉傑要的!

雖然熟知這起購併交易細節的人士透露,「台積固態照明開給晶電的價格,相當划算。」但從晶電財報來看,帳上現金水位僅八十二億元,要以現金購併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的台積固態照明,可能性相對較低。相反的,倘若台積電願意以換股的方式交易,一來引進台積電當股東,對晶電公司派持股有鞏固作用,二來雙方合作關係加深,有雙贏效果。

縱使求證晶電發言人張世賢,他不願評論傳言,卻也抱持開放態度,留下一句:「不是說不可能。」留給業界揣測空間。不論如何,LED產業能有進一步整合,都是好事,至於這樁喜事幾時明朗化,勢必將是二○一五年LED業界最關注的大事。

晶電公司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中)

資本額:93.63億元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主要客戶:億光、三星、飛利浦

近三年EPS:

2011年 0.56元

2012年 -1.3元

2013年 0.04元

靠購併茁壯,晶電10年壯大版圖時間 (年) 購併公司 購併方式 交易條件2005 國聯 換股 國聯2.24股換晶電1股

2006 元砷、

連勇 換股 晶電1股換3.08股元砷

晶電1股換5.5股連勇

2012 廣鎵 換股 4.85股廣鎵換晶電1股2014 璨圓 換股 3.448股璨圓換晶電1股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37

LED界購併大王 李秉傑將再出手 晶電想買台積固態照明背後的盤算

2015-01-05  TWM

 

二○一四年六月才宣布購併璨圓的晶電,十二月下旬再傳出將整併台積固態照明,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市場討論焦點。一樁交易案未演先轟動,到底晶電看中台積固態照明什麼?是人才、股權,還是技術?

撰文‧周品均

十二月下旬,一則購併傳言再度為LED界投入震撼彈,引發業界熱議的主角,正是二○一四年才剛出手整併璨圓的台灣LED業龍頭晶電,市場盛傳,晶電將再次出手購併,而對象是台積電的新事業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

消息傳出隔天,十二月十九日,台積電當天股價罕見地大漲近五%,晶電股價卻下跌超過四%,儘管雙方都未證實,卻已在市場上引起關注。一名在LED業界工作長達十年的業內人士說:「晶電整併璨圓的程序都還沒有完成,怎麼會在此時吃下台積固態照明?」「更別說台積固態照明這幾年營運狀況不甚理想。」這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雖然台積固態照明使用的是新晶圓級技術來製造LED晶粒,但未能吸引大客戶下單,就連設備都寥寥可數。

供過於求

台積固態照明連續虧損又折將其實,台積固態照明求售,在台灣LED界已不是新聞,進一步細究台積固態照明的歷史就會知道,為何台積電強烈地想處理台積固態照明。

台積固態照明的成立,是二○○九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新回任總執行長時,一手設定的新事業發展策略,一一年獨立出來成為台積電的子公司,可惜的是,台積固態照明一成立,就碰上全球LED產業十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蕭條,市場嚴重的供過於求,連已有十八年歷史的晶電都飽受衝擊,更別提是剛成立的台積固態照明。

因此,台積固態照明成立以來就虧損連連,一二年與一三年虧損近十四.六六億元與十六.五九億元。一四年,台積固態照明營運更備受考驗,先是前董事長蔡力行的離職,三月,主掌技術發展的前總經理譚昌琳也無預警去職,外傳譚昌琳將轉戰三星LED子公司。

接連折損兩位大將,不僅讓台積固態照明內部人心惶惶,營運模式、獲利能力,甚至去留問題,成為台積電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也是台積電兩位共同執行長無法迴避的課題。

眼看昔日大將譚昌琳可能加盟三星,三星著眼無非是譚過去長期投入的矽基板LED晶粒技術。先前三星曾大動作對外宣示,積極研發矽基板LED晶粒,在在讓台積固態照明腹背受敵,即使坐擁技術專利,卻苦於技術仍不成熟、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等困境。

於是,台積電自然開始對外尋求可能的合作夥伴,更考慮將台積固態照明轉手他人,市場上自然也多有耳聞。像是在晶電之前,台積電就曾找上鴻海集團旗下LED封裝廠榮創,洽談整併事宜。

不過,一名LED業主管表示,台積固態照明的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榮創資本額卻只有十四.五億元,「資本額這麼龐大,業界誰有能耐吃下來?」該名主管以事涉敏感而拒絕具名。

台積固態照明求售榮創不得,自然將目標轉移到今年積極擴張產能的晶電身上,一名晶電主管也表示有聽聞購併消息。「台積固態照明的MOCVD︵LED晶粒生產關鍵設備︶機台數量約為五台。」光電協進會分析師呂紹旭分析,反觀合併璨圓後,晶電集團MOCVD機台數量就超過四七○台。顯然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看上台積固態照明的優點,絕不會是產能。

三安挖角

競爭白熱化 首重補人才缺口求證於LED產業大老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有關這項傳言,他雖未正面證實,但對晶電積極整併上游產業的策略,給予肯定。葉寅夫更直言不諱:「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話雖這麼說,葉寅夫也坦言,「以目前台積固態照明的規模來看,要靠整併擴增晶電產能規模,效果可能很有限。」除了產能考量外,晶電還有其他誘因要吃下台積固態照明嗎?就是股權。由於晶電購併璨圓後,連帶地璨圓的第二大股東中國LED廠三安,也在一四年底完成換股後,成為晶電第二大股東。按照股權換算,三安將持有晶電三%股權。晶電經營團隊不到一%的股權,自然是一大問題。尤其一四年下半年,晶電整併璨圓過程中,雙方研發人才一再被三安挖角,讓李秉傑氣到跳腳,甚至直接講出「三安挖走了晶電十二人的藍光研發團隊,還放話要再挖走六十人!」兩軍相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晶電能在此時補進台積固態照明的戰力,不但可以「整合產業力量」,同時也能買到人才,這才是李秉傑要的!

雖然熟知這起購併交易細節的人士透露,「台積固態照明開給晶電的價格,相當划算。」但從晶電財報來看,帳上現金水位僅八十二億元,要以現金購併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的台積固態照明,可能性相對較低。相反的,倘若台積電願意以換股的方式交易,一來引進台積電當股東,對晶電公司派持股有鞏固作用,二來雙方合作關係加深,有雙贏效果。

縱使求證晶電發言人張世賢,他不願評論傳言,卻也抱持開放態度,留下一句:「不是說不可能。」留給業界揣測空間。不論如何,LED產業能有進一步整合,都是好事,至於這樁喜事幾時明朗化,勢必將是二○一五年LED業界最關注的大事。

晶電公司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中)

資本額:93.63億元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主要客戶:億光、三星、飛利浦

近三年EPS:

2011年 0.56元

2012年 -1.3元

2013年 0.04元

靠購併茁壯,晶電10年壯大版圖時間 (年) 購併公司 購併方式 交易條件2005 國聯 換股 國聯2.24股換晶電1股

2006 元砷、

連勇 換股 晶電1股換3.08股元砷

晶電1股換5.5股連勇

2012 廣鎵 換股 4.85股廣鎵換晶電1股2014 璨圓 換股 3.448股璨圓換晶電1股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4

中國大媽買台股 恐怕意願不高

2015-01-19  TCW
 
 

 

今年一月六日,一向積極振興台股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喊出「台股揚升計畫」的多項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開放中國散戶到台灣券商開戶,並直接買賣台股,預計今年六月底公布相關內容,最快第三季正式上路。

消息一出後,在投資銀行資歷超過二十年、熟稔兩岸資本市場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隔天立刻蒐集相關報導和資料,並列點整理自己的觀點。「這是很有意義的開放,但不是我唱衰台灣,像大媽之前願意搶購黃金,對人家來說,台灣股票是黃金嗎?Why Taiwan(為何要買台灣?)」

多位親友皆在中國定居的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沒有聽他們說身邊有人在關注(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他也一針見血指出:「看看滬港通的例子,不就知道了?」

的確,連專業財經媒體《霸榮週刊》(Barron's)報導也指出,「滬港通」開通第一個月,中國購買港股金額為人民幣八十四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三十六億元),僅達開放上限的三‧四%,顯見中國散戶對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意興闌珊,由此可見,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恐怕也難掀熱潮。

黃齊元認為,即便開放大媽買台股,或讓「滬台通」正式上路,其冷清程度恐比滬港通的「南下列車」(港股通)有過之而無不及,「資金是哪裡熱就往哪裡跑,現在中國A股正值大牛市,反觀台灣,可能比香港還冷,頭殼壞掉的才要來吧?」

大媽不熟台股市場 只認識台積電、鴻海、台塑

殷乃平也說:「除非台股上看三萬點,否則對中國散戶來說,現在進場台股,只能當作賺一點零用錢而已。」

為何如此不看好開放中國散戶「錢」進台股?除了A股上漲潛力高過台股外,黃齊元說:「正如我們不夠了解中國,所以才會發生太陽花學運,對中國散戶來說,他們也不夠了解台灣企業嘛!」

一位長期在中國投資的凱雷集團主管說,先不談人民幣在長期升值趨勢下,中國投資人不能預期新台幣走勢,買賣台股可能面臨匯兌損失的問題。對中國散戶來說,台灣企業很難理解,而且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規模、市值也不夠大,不夠吸引人。

香港海通國際證券前首席策略師黃薰輝也說,倘若現階段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股民喊得出名字的,頂多就是台積電、鴻海、台塑等權值股。

大媽青睞錢留中國 首選依序陸股、港股、美股

除了台灣市場本身的局限性外,也不得不討論中國股民們的另一個特質:偏愛自家股市,遠勝過海外市場。

黃薰輝以香港為例說,「透過複委託投資海外股市的散戶投資人,占整體交易比重通常僅有五%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一○%。」

根據黃薰輝的觀察,中國散戶最青睞的標的,仍由當地股市拔得頭籌,其次為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中資企業,第三是美股,台股受歡迎程度超越這三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對中國散戶來說,台股至多就是個聊勝於無的選擇吧。」

大媽愛把投資當賭博 瘋狂進出,市場波動恐劇增

而且,從去年底中國上證A股的飆風來看,中國散戶炒短線的傾向,比其他市場的投資人強烈許多,堪稱全球最愛炒短線的散戶投資人之一,倘若中國散戶逐漸熟悉台股了,可能形成一窩蜂搶進、一窩蜂流出的熱錢,對於台灣這種淺碟型市場而言,負作用不小。

「中國散戶投機的太多、理性的太少,根本是把股市當成賭場在玩!」黃薰輝指出,萬一聽到任何消息或謠言,搶進搶出的瘋狂程度,導致股市波動性激增,可能超乎國人或主管機關所能想像。

為何中國散戶特別愛搶短?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表示,台灣配股、配息行之有年,台股投資人挑選股票除了價差外,也會將「股息殖利率」或「定存績優股」納入考量,但中國上市櫃公司不太配息、配股,對散戶來說,能賺取的只有價差,適逢資金行情正熱時,也曾有連續大漲五天、十天的紀錄,乘機快撈一筆後走人的不理性心態,會相對明顯。

不過,跟上證A股相比,台灣有著中國股市沒有的產業,黃齊元說,像是生技、文創、部分農業和電子股等,對散戶來說可能仍有吸引力;黃薰輝則說,有朝一日,若中國散戶養成長抱一檔股票,穩健賺取配股、配息的思維,屆時台灣的高配息股票就有「吸金」機會,「但要等到這一天,大概要十年吧。」

雖然各界並不看好「大媽來台買股」,但曾銘宗也早就意識到的說,「台股揚升計畫主要是研議擴大所有外國投資人投資台股,中國只是其一,且涉及中國散戶部分,還必須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辦法進行,現在只是讓台灣朝開放的方向進行而已。」

看來,想要看到「大媽資金」形成台股活水的那一天,的確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延伸閱讀】台投資者重配息,中國愛搶短線—台灣與中國散戶特性

●台灣

1.資產配置

講究「多元布局」

也相對熟悉海外市場

2.挑選標的

看重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

但也會打聽明牌

3.操作策略

配息、配股行之有年

選股時會考慮相關投資報酬率

●中國

1.資產配置

偏愛集中投資陸股、港股

錢留中國,不愛海外市場

2.挑選標的

對研究財報表興趣缺缺

喜歡聽消息、靠感覺

3.操作策略

把投資當成賭博、愛搶短

多數只在乎價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7

港人居住空間遠遜寶島 太古城價錢買台灣豪宅

1 : GS(14)@2016-10-15 12:00:16

■台灣豪宅建築面積動輒3,000方呎以上。



【海外樓市】奇則、劏房在香港屢見不鮮,新樓兩房實用面積普遍只有500餘方呎,豆腐膶的空間,是為了生活還是生存?劏房見得多,豪宅倒是未見盡,記者走訪彼岸的台灣,對比兩地豪宅大不同。記者:陳家恩攝影:江俊豪



在台灣稱得上豪宅的,地點、面積、配套最重要。中原地產台北總經理張紹權居住台灣逾20年,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港、台兩地,他坦言認為台灣最宜居,「人情味重、語言相近、物價低,以及環境優美,均令我愛上這個地方」。他指一般家庭也有約2,000方呎的建築面積居住空間,豪宅建築面積動輒3,000方呎以上。反觀香港,「豪宅」定義模糊,細至實用面積500餘方呎的又一村又一居三房單位,大至實用面積逾1,600方呎的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洋房大屋,也可登上豪宅榜,可見一岸之隔,空間大不同。



台北樓價十年翻一番

寶島風光明媚、語言文化相近,更有港人嚮往的民主自由,近年越來越多人移居台灣!台灣官方數字顯示,今年首八個月合共已有762名港人獲當地發出定居許可,較去年全年891人相差不遠,料將超越去年。事實上,台灣的投資移民門檻相對其他地方為低,於台灣開設公司並投資600萬新台幣(約150萬港元)便可,但港人買台灣房屋不被視為投資,即不能買房移民。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顯示,去年台北市的建築面積平均呎價為6,463港元,按年增1.1%,較2005年時的建築面積平均呎價2,936港元升幅達1.2倍。張紹權指港人到台灣置業的,不外乎讀書、移民、投資,台北物業租金回報普遍約2厘至3厘半,不過,實際情況視乎很多因素,例如是否鄰近公共運輸系統、與市中心距離,以至配套設施等。


陽明山別墅叫2,400萬

陽明山是較為港人熟悉的豪宅地段,據台灣房屋網站資料,陽明山一幢五房三廳、建築面積約94.05坪(約3,350方呎)的別墅,連車位放售價9,600萬新台幣(約2,400萬港元)。相若價錢,在香港大約買到鰂魚涌太古城一個實用面積1,100方呎三房兩廳單位。不過有意見認為陽明山太多遊客前往觀光,對居民而言,私隱度不足,以及經常有塞車問題。今次記者走訪的新北市台北華城豪宅區,遊客較少,距離台北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加上有保安駐守站崗,為市內新興豪宅地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5/1980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