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午市盤點丨兩市沖高回落滬指微跌 喝酒吃藥行情再起

周四(4月20日) 早盤滬深兩市小幅低開,隨後股指窄幅震蕩,昨日尾盤崛起的次新股、雄安概念跌幅居前,受此影響大盤繼續弱勢整理。雖有醫藥、釀酒表現,但整體而言大盤熱點散亂,亮點不多。

盤面上,釀酒、家用電器、醫藥、食品飲料等防禦類板塊紛紛上漲,其中的貴州茅臺和格力電器紛紛創歷史新高;而雄安新區、次新股、黃金概念、證券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8.53點,下跌2.16點,跌幅0.07%,成交額1,20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75.48點,上漲27.07點,漲幅0.26%,成交額1,32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44.06點,下跌1.32點,跌幅0.07%,成交額332億元。資金方面,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700億7天、200億14天、100億28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0%、2.75%,與前次持平。此外,今日有800億逆回購到期,凈投放200億。

熱點板塊:

白酒板塊早盤漲幅居前,迎駕貢酒漲逾8%,瀘州老窖,沱牌舍得,金徽酒漲逾5%,山西汾酒漲逾4%,古井貢酒,五糧液,今世緣,洋河股份,金種子酒漲逾3%。

馬應龍大漲帶動中藥板塊拉升,馬應龍,桂林三金漲停,貴州百靈,精華制藥漲逾5%,江中藥業,黃山膠囊,奇正藏藥,東阿阿膠,雲南白藥漲逾4%,白雲山,千金藥業,健民集團,天士力,片仔癀漲逾3%。

跌幅榜上,雄安新區,河北,地下管網跌幅居前。

消息面:

1、4月20日,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王春英稱,一季度,全球經濟繼續緩慢複蘇,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相對平穩;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發展勢頭,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外匯局一方面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切實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健康、穩定、良性的外匯市場秩序。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

2、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9日考察威海威高集團時說,我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群眾對醫療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該產業目前占我國產業比重不足5%,與發達國家存在不小差距,市場潛力巨大。你們的事業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功德無量。要把這一產業做成我國支柱產業。

機構觀點:

海通證券認為,經歷一季度的數據亮麗,二季度金融加強監管和去杠桿持續推進,形成階段性擾動。無需擔憂股市異常波動,流動性已經過了大開大合階段,金融監管的前提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穩中求進,中期配置各領域一線龍頭股,短期結構註重更確定的消費升級和一帶一路主題。

國信證券認為,隨著經濟下行風險收斂,藍籌低估值有望修正。短期來看,龍頭企業價值重估的催化劑已經出現。經濟下行的風險已經顯著收斂;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這些因素將共同促使龍頭企業價格重估時代的到來。沿著兩條主線尋找優質龍頭投資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72

歐股引漲全球,A股緣何難走出行情?

近一周,被全球投資者忽視許久的歐洲股市終於刷出了存在感。第一輪法國大選中,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獲勝,政治風險因此驟降。

國際投行高盛近期更是放話稱,相比於估值昂貴、預期透支的美股,歐股才是王道。目前STOXX 600遠期市盈率為15.2,標普500要達到近18;敦和資產海外市場交易主管李夢傑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仍然看好美國金融股,主要取決於去監管預期,但相比之下,近期更看好歐洲和日本股市。歐洲政治風險降低將使得投資人聚焦在正在改善的經濟增長上。歐洲將受惠於全球再通脹的環境,景氣循環股的估值亦具有吸引力。”

由於歐洲風險情緒釋放,美股、日股等隨著歐股全線大漲。然而,A股此前連連受挫,4月24日在全球狂歡之日大幅跳空,上證綜指25日以微漲0.6%收盤。盡管中國尚未開放資本賬戶,A股與全球聯動性不大,但近年來其實相關性也不斷提升。

“之所以A股近期特立獨行,主要由於證監會和交易所對遊資非法配資、炒作雄安題材股、炒作次新股的打擊和整頓,外加銀監會的連環發文,導致股市大跌,”中航信托首席策略師劉長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近年來分別上漲逾2%和1%,市場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整體指數收紅,眾多個股已創出較大跌幅。”

歐股“眾星捧月”

備受矚目的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於周一亞市開盤前落下帷幕,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候選人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分別以23.9%和21.5%的支持率進入第二輪對決,結束“四雄爭霸”局面,令法國大選形勢更加明朗。

“盡管主張‘法國脫歐’的勒龐也進入最終決逐,但預計支持全球化、重商主義的馬克龍最終當選法國總統的概率接近90%。短期來看,如馬克龍當選,歐元區商業將受益且可排除法國脫歐的可能性,歐洲股市可跑贏全球股票市場。” 荷寶首席經濟學家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中期市場顧慮為馬克龍並不具有法國兩主流黨派的政治力量支持——未來他是否能夠或有意願推進改革,或導致長期政治風險仍有待觀察。

不過遠憂難敵短期的強勢利好,消息一出,市場反應積極,歐元跳空高開百余點,傳統避險資產日元、黃金大跌,其他風險資產上揚。

高盛預計,預期歐洲STOXX 600指數未來12個月會上漲3%,標普500(S&P 500)則會下跌1%。銀行分析師預測全球GDP今年增長將略微高於3.7%,由於歐洲公司周期性更明星,因此歐洲股市會從中獲益更大。

此外,歐洲公司也趨於更早地受益於商業信心的增長,因此高盛預測STOXX 600收益會上漲15%;高盛還預測在歐洲有運作的美國企業也會受益,不過投資者可能會被這類公司的高股價嚇退。

英國近期的局勢也趨於穩定。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上周突然向全世界宣布英國將提前至6月8日舉行大選以保障英國脫歐後的政局穩定。出乎預料的是,英鎊當天對美元大漲350個點,上漲幅度接近2.7%。

“市場認為,特蕾莎梅這一突然舉動是因為保守黨希望為英國退歐談判更好地保駕護航,如果特蕾莎梅獲得更多來自英國民眾的支持,則也將獲得更多和歐盟談判的力量,英國政治前景的穩定視為利多英鎊和英國經濟。”富拓外匯(FXTM)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對記者表示。

A股略顯“脫節”

4月24日,在法國大選風險釋放的情況下,歐、美隔夜收漲,日股等亞洲股市開盤上揚,但各界期待的A股反彈並未出現,重拳監管、資金面趨、經濟周期預期分化等因素都不容忽視。

周一,滬深A股20家漲停,58家跌停,至此股指延5日均線走出7連陰。截止收盤點位3129點,下跌43個點,跌幅1.37%,成交量1978億,只有銀行一家板塊翻紅。周二、周三A股微幅收漲。

“其實,市場的調整並非始於本周,而是早已開始。換句話說,自從去年2月劉士余就任證監會主席,股票市場進入‘依法、從嚴、全面’的監管時代,股市的調整就已在悄然進行。自從那時,市場投資風格的切換、投資理念的革舊維新已經不可避免。”劉長江對記者表示。

他稱:“投資者之所以誤以為調整現在才開始,其實是受到了指數失真的蒙蔽。盡管股指看似不錯,但去年已經上市的非ST股票共有2968只,年初至今下跌的有2047只,占比高達69%,收益率的中位數是-6.54%。個股走勢如此,市場調整自然不可避免。”

除了嚴格監管之外,貨幣收緊、利率上行也是拖累股市動能和情緒的關鍵因素。繼年初央行上調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之後,銀監會10日發出9文,全面加強監管,導致資金成本上行。在貨幣收緊的環境下,尤其是高估值股票,壓力尤其大。

近期,第一財經記者也曾報道稱,銀行委外資金出現了部分“贖回潮”。不僅是股市,國債期貨也在4月24日全線大幅收跌。委外贖回壓力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全面收緊,銀行間市場利率全面走高。無論是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還是銀行間拆借利率,都在全面上漲,交易所間資金價格也同期上漲。

截止2017年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為29.1萬億元,其中投向非標的為4.93萬億元,占15.4%。國泰君安銀行團隊預計,全市場委外規模在3-5萬億元之間,投向則以債券為主,外加少量的股票等。

也正是因為監管層加大了投機整頓、銀行清理委外,市場換倉藍籌意願加強。“股票市場加大對次新股和高送轉炒作的懲罰力度,並且限制雄安主題炒作,對遊資的獲利方式料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警示效果,降低市場的整體風險偏好。同時銀行開始清理委外,部分打新基金可能受限,邊際影響市場資金供應。如果金融監管繼續升級,市場風險偏好或將繼續下降。但我們觀察投資者主要以換倉,特別是白馬藍籌為主,選擇降低倉位的意願較低。”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各界對於中國經濟周期的預期開始出現分化,且主流觀點認為二季度經濟動能大概率弱於一季度。“數據好壞參半,投資者莫衷一是。投資者不敢持有周期股,又擔心績優股業績難以持續,無所適從,市場人氣日益不足。”劉長江告訴記者。

對於2017年的A股,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仍然存在,但這個機會更多是結構性的,而不是趨勢性的,且金融去杠桿風險不容小覷。

“中國現在金融規模太大了,金融所創造的GDP要占到整個GDP的8.3%,英國8%,美國7.2%,日本只有5%,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但金融發展規模已經遠超發達國家。”他稱,在去杠桿的大格局下,就更要註重價值投資,尋求估值合理的板塊進行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79

午市盤點丨滬深股指早盤觸底反彈 勢性行情仍需等待

滬深股指早盤後一度加速跳水,創業板指數盤中最低跌至1770.59點,超過2015年暴跌低點1779.18點,創出近27個月以來的新低。早盤過半,滬深股指觸底回升,並先後翻紅,創業板指振幅超過1.5%。截至午間收盤,滬指小幅回落並翻綠,深成指以紅盤報收,市場成交量較昨日小幅縮量。

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77.67點,下跌0.94點,跌幅0.03%,成交額91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847.12點,上漲13.95點,漲幅0.14%,成交額1,16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91.67點,上漲2.96點,漲幅0.17%,成交額336億元。資金方面,央行連續第三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200億逆回購到期,實現凈回籠200億。此外,中國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

盤面上,電力改革概念早盤發力,大唐發電封漲停帶動板塊個股集體走強。以英洛華為首的稀土概念股受益於現貨價格快速上漲,早盤也有良好表現。此外,次新股、軍工、新材料等板塊漲幅居前。另一方面,前期龍頭新疆板塊走勢繼續疲軟,八一鋼鐵盤中一度跌停,西部建設、天山股份以及北新路橋等強勢個股也紛紛大跌。

熱點板塊:

稀土價格連續上調,早盤英洛華漲停,帶動稀土永磁板塊大漲,英洛華漲停,盛和資源漲逾6%,廣晟有色,鵬起科技漲逾5%。

大唐發電帶動電力改革板塊逆勢走強,大唐發電漲停,華銀電力漲逾7%,華電能源漲逾5%,華能國際、華電國際、閩東電力漲逾4%。

跌幅榜上新疆、民營醫院、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社科院就《房地產藍皮書》舉行發布會,藍皮書執行主編王業強表示,控風險是2017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主題,預期今年房地產市場進入量化調整階段,分化現象將會進一步深化和強化。

2、足協相關人員近期證實,已在研究申辦政策和條件,“一切在計劃里,(世界杯)肯定要申辦的”。不過,到底申辦哪一屆世界杯,輪到亞洲下次申辦最早是哪一屆,由於國際足聯還沒有出臺明確規定,足協研究可能還沒有成形,目前也無法對外公布。

3、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目前環保部、科學院兩家正在提出關於灰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式,組織一個大的項目,目前正在項目的論證過程當中。

機構觀點:

源達投顧認為,創業板盤中反彈,帶動市場些許人氣,但是沒有持續性的熱點帶動,上行步伐依然艱難。加之資金面的趨緊和沒有持續性的熱點和監管有意打壓,短期指數繼續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午後或仍將維持震蕩的格局。操作上,由於熱點的不明確,雖今日有反彈意味,但是不宜盲目跟隨,註意控制倉位。

山西證券認為,貨幣政策、經濟數據對大盤影響較大,目前抄底時機並不成熟,但一些白馬股已經出現了較高的投資價值。繼續建議投資者謹慎操作,控制倉位。

中金公司認為,由於當前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仍然偏弱,上證綜指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但存量資金聚集使得市場並不缺乏結構性機會,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32

保險股行情“一枝獨秀” 行業價值提升推高估值

一直在被“估值低估”圍繞的保險股,終於在近期走出了一波“一枝獨秀”的行情。

今日(5月10日),上證綜指下跌0.9%,深證成指下跌1.3%,但保險板塊卻走出了“獨立行情”。根據Wind資訊顯示的證監會二級行業分類指數行情,保險板塊今日漲幅達4.24%,漲幅“秒殺”其他板塊。而年初至今,保險板塊的漲幅也超過9%,在所有A股行業中名列前茅。

在多名業內人士及行業分析師看來,保險股的“起飛”是因為上市險企的價值轉型以及整個行業的需求增長等內在因素驅動。在目前保險股的低估值情況下,今年保險板塊的走勢被普遍看好。

保險股強勢回歸

Wind數據顯示,包含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四只傳統保險股以及西水股份、天茂集團兩家吸入保險資產而產生的新保險股在內的證監會保險指數5月10日漲幅為4.24%,漲幅大幅領先排名第二的銀行板塊(漲幅為0.29%),而其他板塊同日則均以下跌收盤。

其中,中國平安以4.87%的漲幅收盤,報收39.84元,盤中一度創出40.05元這一近10個月來的價格新高。西水股份、天茂集團今日的漲幅也均超過4%。而新華保險5月10日則報收於48.78元,漲幅為3.88%。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新華保險連續第14根“陽線”。

事實上,今年年初至今,整個保險板塊漲幅為9.72%,在證監會二級行業分類的A股各板塊中漲幅名列前茅,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年初至今的漲幅均超過10%。

尤其4月以來,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下跌幅度均超過5%,但保險板塊上漲幅度卻超過6.5%。

“幾家傳統上市險企近段時間的股價表現都不錯,這是行業基本面因素驅動所致,一季報幾家險企的價值增長和整個行業的景氣度使得保險股得以強勢回歸。”一名保險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表示。

而多家券商的分析師在5月10日保險股“領銜”A股之時也再次公開重申其觀點以表示對保險股的看好。

安信證券非銀分析團隊表示,保險股作為有業績支撐的優質藍籌股,成為較好的避險工具,保險股的避險性和成長性凸顯。

長江證券非銀分析團隊今天在“長江非銀”的微信公眾號上甚至將近幾個月密集發布的保險行業分析報告詳細列出,並表示:“我們堅定且持續看好保險股”。

估值推高的內在邏輯

在各個行業分析師看來,保險股的內在驅動邏輯一方面是業務結構轉型所帶來的價值增長以及市場需求增長,一方面則是利率上行對於投資收益上升及準備金計提壓力減小帶來的益處。

從四家體量較大的傳統A股上市險企一季報來看,除了處於轉型突破期的新華保險保險業務收入呈現負增長外,其他幾家上市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均呈現超過20%的漲幅,其中中國太保更是同比漲幅達到43.1%。

與保險收入的增長相比,其實更加矚目的是幾家上市險企的業務結構優化表現。

海通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孫婷表示,2012年以來,上市保險公司均大力推進價值轉型,不斷優化壽險業務結構,新業務價值率持續提升。長期期交業務、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占比顯著上揚。

“2017年1季度,壽險價值轉型取得重大突破,上市保險公司首年期交保費合計同比增長37.2%。”孫婷表示。

例如,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一季報數據顯示,其新單保費中的期交保費占比分別從去年同期的31.6%、44.4%提升至94.1%和49.9%,其中新華保險第一季度銀保首年躉交保費同比減少99.84%,幾乎已被全部叫停。而轉型較早的中國太保占絕大比重的代理人渠道中,期交保費在新單保費中占比近年一直穩定在97%以上。

同時,隨著業務結構的優化,傳統上市險企的新業務價值也提升較快。

根據中國平安今年的一季報,今年一季度其壽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212.64億元,同比增長60.0%。而根據孫婷預計,其他幾家並未在一季報中披露這一數字的傳統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1季度新業務價值分別同比增長30%、75%和60%,遠超市場預期。

安信證券表示,人口老齡化下壽險仍處於景氣周期,營銷員隊伍擴張使得保費收入持續擴大,個險高增長改善業務質量,2017年一季度壽險個險新單保持高速增長,主要原因在於壽險行業仍處於景氣度提升周期,預計2017年新華、平安、太保營銷員規模增速均能超過20%,帶來個險新單40%以上高速增長。

同時,隨著保監會對於“保險姓保”的強調以及對於萬能險的強勢監管態度,以及低利率環境下利差的縮小,眾多保險公司已經明確表示或已經開始顯著調低負債成本,降低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及萬能險結算利率。

另一方面,不少行業分析師也認為,利率目前開始進入上行周期,這對保險公司的業績也會產生有利影響。

孫婷認為,利率上行能夠提升新配置資產的投資收益率,促使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企穩回升。據她預計,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為5.71%,較2016年企穩並小幅回升。

“投資收益率回升,加上負債成本下行,將必然提升保險公司利差益,從而有利於盈利提升。此外,利率上行將有助於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相對上升,從而提升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減少準備金計提,增加稅前利潤。同時,健康險等長期保障型業務迅速發展,能夠顯著提升新業務價值率,從而促進內含價值增長;同時能夠改善利潤結構,產生大量死差益。”孫婷分析稱。

而安信證券分析師首席金融行業分析師趙湘懷則表示,2016年以來受到資本市場波動以及低利率影響,目前板塊2017年P/EV(價格和內含價值比)已降至0.9倍左右,較之2012年初下降幅度達到45%,已經處於五年來的低位,預計2017年隨著保費規模整體趨勢上行、投資端於穩定以及四季度準備金拐點出現等預期的疊加,保險股板塊估值將企穩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99

躲過大跌、踏準行情的私募牛人談投資(上):3~5年內大藍籌將被機構買了又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25.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談大盤藍籌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關註到您6月份寫給投資人的一封信中提及,在一年之前就已經買入四大行、保險、制造業大盤龍頭,想請問當時買入這些個股的邏輯是什麽?

周良:我們研究了2016年以來股票供應與資金需求之間的關系,發現雖然供求關系很嚴峻,但結構性的差異極其明顯。股票增量都在中小盤,而增量資金需求卻在大藍籌。這種大多數人忽視的結構性差異,就是投資機會所在。中小創不再稀缺,而大藍籌變得稀缺了。

2016年新股發行、定向增發、大小非減持形成的股票供應增量有近3萬億元,但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小盤的股票上。我們做過統計,2016年IPO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27億元,增發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81億元,重要股東減持公司的平均市值是249億元,都是一兩百億元市值的中小盤股票。而增量資金以低風險偏好的機構資金居多,集中在保險、社保、外資等低風險偏好的資金上。我們同樣統計了2016年獲得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發現平均市值達到1060億元。股票增量都是一兩百億元的中小盤,而增量資金在買的是上千億市值的大藍籌。

這種新增股票供應與新增資金需求之間明顯的結構差異,就是投資機會所在,就是市場出現“一九”分化的根本原因。

在市場整體風險偏好降低,成長股估值高企,而大藍籌估值便宜的背景下,未來幾年局部的盈利機會要到大藍籌中去尋找。由於2010年以來市場整體對成長股和中小盤股票的偏好,大藍籌被邊緣化了6、7年。但市場風格是會發生變化的,去年以來市場風格向大藍籌切換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方向選擇會決定未來幾年盈利的大頭,而大藍籌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NBD:您提到大藍籌的這輪強勢周期可能會持續三年到五年,目前只是剛剛開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判斷?

周良:除了上面提到的股票供求的結構性差異外,還包括投資者行為模式、估值、市場情緒和大藍籌的稀缺性等關鍵因素。

大藍籌還處於被嚴重低配的行情初期階段。很多大藍籌不僅沒有被集中抱團,反而是被大多數基金嚴重低配。我們統計了我們所看好低估值、高分紅、高確定性的8只大藍籌,涵蓋了大銀行、保險、制造業的大型龍頭,其占滬深300指數權重的11%。而管理規模1.8萬億元的2000多只主動管理偏股型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報中配置這8只大藍籌的市值比例僅為1.5%。二季報中配置比例是2.5%。由於季報只公布前十大持股,根據我們的研究模型測算,6月底基金全部持有這8只大藍籌的比例是3.7%。基金半年報馬上就要公布了,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的模型測算得是否準確。3.7%對比11%,這不是集中抱團,這是嚴重的低配。

NBD:關註到您提及,其實大藍籌更為稀缺,為什麽大市值的大藍籌在今天反而是稀缺的呢?

周良:首先,因為大藍籌幾乎沒有供應的增量。無論是新股發行、定向增發還是大小非的減持,大藍籌幾乎都沒有供應的增量。去年沒有,今年沒有,未來也沒有。今年上半年新上市了244只新股,一只大藍籌也沒有,大藍籌中發生定向增發和大小非減持的也幾乎沒有。

其次,大藍籌不僅沒有供應的增量,連存量也很有限。很多人覺得大藍籌盤子大,存量很大,這是一種誤解。以工商銀行為例,1.5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看似不稀缺,但去掉大股東里的“國家隊”、H股和保險公司拿著永遠不動的股票,真正在A股市場自由流通的市值不到3%,即不到500億元,只不過是兩三個中小盤股票的市值而已。這種情況在工農中建四大行中普遍存在。我們統計,四大行真正的A股自由流通市值加在一起也不到1800億元。

我們所看好的所有低估值高分紅的大藍籌,加總的自由A股流通市值也不超過一萬億元。對比目前中小板、創業板6萬億元的流通市值,大藍籌是極其稀缺的。

NBD:您提到2000多只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於您所持有的8只大藍籌6月底的配置市值比例僅為3.7%,而這8只大藍籌占了滬深300指數權重的11%,屬於嚴重低配,但其實這種對大藍籌的低配長期存在於這個市場中,您覺得這個比例在這輪行情中最終有可能縮小到什麽水平?

周良:好的賺錢機會往往出現在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地方。每輪行情都是始於嚴重低配,終於嚴重超配的。在大藍籌行情的高潮期,我覺得基金配置這8只大藍籌的比例會高於11%。

2010年大多數人忽視了中小創,其隨後走出了6年的大行情。2010年~2015年,偏股型基金對中小創的配置比例不斷提高,從初期的低配到後期的嚴重超配,2015年6月股市大跌前,公募基金持有中小創的市值甚至超過了持有的主板市值,這時中小創的這輪行情才結束。

價值股與成長股的強弱周期往往5至10年變化一次。歐美市場如此,中國市場也如此。始於低配,終於超配。大藍籌在被市場邊緣化6、7年後,目前還處於被嚴重低配的行情初期階段。

大藍籌的賺錢效應會不斷吸引各路資金流入,推高估值。資金都是逐利的,當中小創走弱不容易賺錢、而大藍籌走強能賺錢時,資金自然會流入,配置比例自然會提高。這會推動大藍籌繼續走高,又刺激更多資金買入大藍籌,這就是證券市場的“賺錢效應”。

2010年至2015年中小創的強勢周期中,“賺錢效應”推動創業板市盈率達到100倍的世界紀錄,“賺錢效應”也會推動大藍籌走到估值泡沫化的一天。但這至少還需要3~5年的時間,因為市場上大多數人的思路還沒有轉變過來,大多數人還被套牢在中小創里,難以自拔。這種轉變是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的,3~5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等到大多數人都堅信買大藍籌就能賺錢時,等到基金嚴重超配大藍籌時,才會迎來這輪大藍籌強勢周期的最高潮,也是尾聲。

當然,每一波長周期的行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震蕩反複是股市的基本特征。這輪大藍籌行情也是如此,在某些季度還會被中小創反超,甚至在某些年份還會出現虧損,但短期的波動不會改變長期的趨勢。

NBD:您如果是持續看好大藍籌,是不是意味著大盤指數仍會繼續向上突破?或者說如果指數要想往上突破,您覺得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周良:我們看好少數的大藍籌,但並不看好大盤指數。現在還是熊市的中後期,熊市的結束還沒有到來,沒有兩三年時間,走不完。市場最嚴峻的時候還沒到來。

大藍籌在漲,但絕大多數股票要跌,一九分化會演變為一和九十九分化。在這種情況下,大盤很難向上突破。大部分指數都是弱勢震蕩的走勢,但指數也在分化,創業板指數最弱,上證50最強。

談創業板和選股

NBD:在2015年時,您曾精準地判斷創業板頭部確立,現如今,您對創業板又是持什麽樣的觀點,距離底部確立又還有多遠?

周良:創業板的調整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原因同樣是供求關系、投資者行為、市場情緒、估值等。未來幾年小股票的供應量很大,而大部分投資者還套在中小創中難以自拔。基金還嚴重超配了創業板,估值也並不便宜,創業板的賺錢效應不複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板還遠遠沒有見底,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NBD:現階段,您認為的好股票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周良:現階段我們的好股票標準是低估值、高分紅、高確定性、可持續性,同時沒有減持、沒有增發、沒有同類新股發行。低估值、高分紅不用說了,我們還很強調高確定性和可持續性,即未來收入和利潤的確定性高,盈利能力可以數十年長期持續。

我們2016年以來喜歡的選股方向,包括銀行業里面的前五大銀行、保險公司、制造業里的大型龍頭品種和大地產公司,這種選擇與很多投資者選擇的消費白馬龍頭是不一樣的。

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投資要追求確定性。這些大藍籌業績穩定,估值便宜,不僅每年盈利的確定性很高,而且估值的提升空間很大。對比潛在收益和潛在風險,是性價比極高的投資機會。

一定要珍惜打折的大藍籌。除了銀行、保險以外,大地產、制造業的大型龍頭相對於全球主要市場,估值也在打折。全世界對大藍籌估值最低的兩個市場都在中國,一個A股,一個是H股。我們認為,這些大藍籌是中國A股市場最具價值的資產,也是最稀缺的資產。大家現在習以為常的估值打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再也看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5

躲過大跌、踏準行情的私募牛人談港股投資(下):用更便宜的價格買熟悉的大藍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28.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除了上證50指數的驚喜表現,相信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表現更加讓投資者感到驚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如今,恒生指數已經站上27000點,並開始向前期高點發起沖擊。同樣困惑投資者的是,在這樣一個點位,港股市場是否依舊值得參與?又有哪些個股值得參與?對此,少數派投資總經理周良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和選股邏輯。

NBD:關註到您近期也提及港股市場,大藍籌的估值比A股更便宜。您對於港股市場的投資邏輯是什麽,和A股市場有無不同?

周良:港股市場大藍籌的估值比A股還要便宜,平均要低20%,甚至打對折的也不少見。這一方面是由於港股市場大藍籌供應量充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港股市場中境外投資者對內地經濟的發展了解不深,對港股大藍籌的估值給了折價。隨著滬深港通等南下資金的進入,隨著港股市場中內地資金比例的不斷提高,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港股的定價權正在從外資向內資轉移。銀行、保險、地產、汽車,港股大藍籌正在與A股一起聯袂走高。

港股市場正成為內地資金聚集的投資新方向。內地資金投資方向有限,只能擁堵在內地樓市、股市。滬深港通開辟了內地資金新的投資方向,港股市場正在成為新的吸納內地資金的蓄水池。滬深港通開通兩年來,南下資金正在不斷流入香港市場。QDII和內地外流資金也積極配置港股市場,內地資金正在改變港股的生態,內資在港股定價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這是歷史性的變化,是不可逆的長期趨勢。

港股市場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讓我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我們熟悉的大藍籌。好公司很多,但只有便宜價格買入的好公司,才是好的投資。同樣的公司,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收益風險的性價比就更高。對於港股,我們依然選擇我們熟悉的低估值、高確定性的大藍籌。

NBD:如果一只個股,在A股和港股都上市,您會根據什麽樣的邏輯進行選擇?

周良:這要看具體的行業和個股。同樣買銀行,在A股我們選擇四大國有銀行,在港股我們選擇中型股份制銀行。在A股市場大銀行估值便宜,所以我們買性價比更高的工農中建四大行。在港股市場小銀行的估值更便宜。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港股的市凈率只有0.6倍左右。1塊錢的凈資產,二級市場的股價只有6角錢。

在A股市場我們不買券商股,在港股市場我們要買券商股。不買券商的A股,不是因為券商股質地不好,而是價格不夠便宜。港股市場我們願意買券商股,因為價格便宜。不少內地券商股在港股市場交易的價格比凈資產還低,在A股大家見過低於凈資產交易的銀行股,一定沒見過券商股也會低於凈資產。凈資產遠遠沒有包含券商最有價值的客戶資源、專業團隊和網點布局,這是少有的機會。

此外,A股中的保險股我們看好中國平安,是A股市場性價比最高的,在港股我們看好新華保險、中國太平。比如說新華保險,估值是A股的七折,價格便宜了,性價比就高了。我們認為保險行業不僅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保費收入、內含價值近年都在快速增加。

在制造業,港股有更多樣化的選擇。在A股市場制造業我們看好上汽集團,是汽車業最具優勢的龍頭,估值又是A股汽車股最便宜的。在港股市場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廣汽集團的H股只有A股的6折都不到,廣汽集團A股的性價比不高,而H股性價比就很高。此外地產、高鐵、建材等行業也是如此,我們有了比A股大藍籌更多樣化的選擇。

NBD:對於投資港股,是否會擔心個股不夠活躍形成的流動性問題,以及潛在的做空風險?

周良:流動性和做空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但我們對此並不過多擔心。我們所選擇的都是低估值的大型企業,而且一般持有的時間會比較長,流動性和做空對我們的影響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6

春節紅包行情已開啟!錯過泰禾集團不要緊,主力軍團正在掃貨這些低位大藍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5/1179828.html

2018年第一周,A股開啟春節紅包行情,周五滬指盤中沖擊3400點整數關口,從周K線上看,滬指本周累計上漲2.56%,創出18個月以來最大周漲幅。

從板塊來看,地產板塊表現較好,其中的泰禾集團更是一騎絕塵,元旦節後4個交易日暴漲38.41%,漲幅居前。

如何抓住這寶貴的行情呢?火山君今日就來複盤分析一下,僅供參考。

滬指如何化解阻力

從今年第一個交易日起步,滬指已經走出4連陽,多頭“過五關斬六將”,先後突破了120日均線,60日均線下穿90日均線形成的死叉,以及一個阻力帶。

這個阻力帶的區間在3361-3386點,是之前形成的一個籌碼套牢密集區。在周四,滬指收盤3385點,剛好在阻力帶上沿,周五滬指收盤3391點,略高於阻力帶上沿的3386點,周五滬指收盤出現了明顯的上影線,表明上行遇阻,因此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有效這個阻力帶。

那麽滬指如何化解這個阻力帶的壓力呢?

火山君研究發現,從歷史上滬指的運行趨勢來看,引發滬指走出二次探底(如雙針探底,W底),三次探底(三重底,頭肩底)的根源是市場內在的調整動能所決定的,而從資金線上就可看出市場內在調整動能是否釋放完畢。

貼幾張滬指的走勢圖,大家看幾個例子吧。

比如,2017年5月到6月,滬指走出了一個雙針探底。在第一次單針探底之時,資金線還沒有跌到位,在第二次單針探底之時,資金線離2017年初形成的底部很近了,這樣市場內在調整動能也就接近釋放完畢了。

還比如2009年8月大跌後形成的頭肩底,2007年“5.30”下跌形成的二次探底,2006年5月-8月形成的二次探底,這些都是市場內在調整的需要。

從本次調整來看,資金線估計已經到底了。意味著滬指從2017年11月14日下跌以來的調整在元旦節前就結束了,從元旦節後開啟的紅包行情是一個新的上漲趨勢。


所以,估計就算滬指遇到3361-3386點的阻力帶回落,走出二次探底的概率也許不大,滬指回落的幅度也比較有限。調整的形態也許就像下圖:

換口味了?主力動手低位藍籌

說完了大盤,火山君來對本周的板塊做一個複盤。

在本周的4個交易日里,雄安新區、上海自貿區概念短線表現出色,還有貴州燃氣複牌後的二連板,江南嘉捷的三連板,這些主要是遊資所為。元旦節後,上漲持續性更強,主力大軍團作戰的則是地產板塊、石油板塊、券商板塊、銀行板塊等。

剔除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新股之後,火山君統計發現,在本周4個交易日里,漲幅名列第一的是地產板塊的泰禾集團,這個板塊之中還有綠地控股、金地集團漲幅居前。

專業人士認為,從2017年的地產板塊表現來看,除了萬科A、港股地產股股價表現靚麗之外,A股的多數地產股沒有什麽表現,並且動態市盈率也很低,所以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估值修複的動力。最近一個月里,高位白馬股出現了分化,除了茅臺股價強勢以外(像茅臺這種掌握產品定價權的公司是非常稀少的,所以異於其他高位白馬股的走勢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他高位白馬股大多延續調整,而元旦節後,低位的低估值的地產股啟動,這表明主力資金在開始挖掘低位白馬股的跡象。除了低位的地產股表現較好之外,本周里低位的石油股、券商股也在開始啟動了。如果這些低位藍籌股(如中國石油等低位石油股,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券商龍頭股)接力地產板塊,那麽滬指的上攻趨勢將會得以延續下去。

火山君發現,從消息面上來看,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副董事長、華爾街傳奇人物Byron Wien近日發布了2018年十大出人意料事件清單,在這份清單中,其預計,WIT原油價格今年將上漲到每桶80美元以上。

火山君統計整理了一個本周主力資金凈流入的低位藍籌個股名單,不構成買賣依據,據此買賣風險自擔。


作者:火山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60

樂視網靴子落地 創業板開始醞釀行情?——道達對話牛博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8/1187775.html

Upload_151713500163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本周,A股市場繼續維持強勢,盡管周四大盤出現小幅調整,但周五行情依然強勢不改,最終滬指上漲9.82點,以3558.13點報收,而滬指盤中也創出3574.90點的本輪行情新高。

眼看滬指即將向3600點發起沖擊,但本周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創業板市場展開了明顯反彈,這是否意味著中小創的一波行情正在醞釀之中?今天,牛博士與達哥就此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知道最近你忙於月刊《股月奇談》的籌備之中,但我們每周例行的交流,還是必不可少。對於本周的行情,你怎麽看?

道達:本周,大盤的表現依然是看金融股的臉色。周初,在銀行股大漲的推動下,市場持續走高。但隨著銀行股逐漸陷入震蕩,市場的格局也開始有所變化。畢竟,銀行股上漲的時間已經不短,上漲的空間也已經不小,出現相對高位的震蕩調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從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周K線來看,大盤藍籌股中期向好的趨勢並沒有因為本周的震蕩而發生變化。本周,上證50指數周漲幅1.76%,已經是連續4周上漲,滬深300指數周漲幅2.24%,同樣是周線4連陽。尤其是上證50指數,現在已經逐漸逼近2015年6月的高點了。

雖然在前期高點附近,肯定會出現壓力,即將到來的2月,權重股有可能會出現一定震蕩,但從漲勢來看,還沒有出現放量加速沖頂的跡象。所以,在強大上漲趨勢的推動下,大盤藍籌股依然是值得中期看好的。

牛博士:本周,有一個重要的事件發生,那就是停牌大半年之久的樂視網終於複牌了,隨著靴子落地,創業板也強勁反彈,你對創業板反彈怎麽看?

道達:在前期的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樂視網複牌,雖然肯定會連續跌停,但這也可能成為創業板反彈的契機。而從本周行情來看,創業板果然是強勁反彈了。上周,創業板指數創下1697.62點的波段低點之後,反彈就已經展開。而本周一,創業板指大漲2.32%,周三再漲2.57%,周四一度反彈到1852點後回落,但周五依舊保持在1800點之上。本周,創業板指數周漲幅5.13%,明顯強於其他大盤股指數。

其實,本周創業板大漲,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發審委對IPO審核的嚴格程度可謂空前。本周18家企業IPO上會,13家被否,1家暫緩,1家取消,僅3家過會,通過率僅為16.67%,這也是IPO審核歷史上最“慘淡”的一周。而今年以來,45家企業上會,過會15家,通過率僅僅占三成。

極低的IPO過會率,也意味著近期的新股發行速度有可能會出現放緩的趨勢,這對中小創的走強,是有利的。

牛博士:那這是否意味著,中小創的牛市行情正在醞釀之中?

道達:從本周的行情來看,牛市似乎不再僅僅屬於上證50了,中小創的行情也在醞釀之中。但中小創的行情,究竟是牛市行情,還是強勢反彈行情呢?其實,今年以來,有一部分創業板個股已經從底部爬了出來。比如,建新股份、上海鋼聯、藍色光標、同花順、東方財富等,今年以來漲幅非常大。另外,還有一些創業板曾經的龍頭,如順網科技、掌趣科技、華誼兄弟等,也開始出現底部放量的走勢。

對於個股,我除了要看公司基本面之外,也非常重視趨勢。如果趨勢沒有走好,尤其是中長期趨勢沒有走好之前,我一般來說都會比較謹慎的。但不管是大盤藍籌股,還是中小創個股,如果中長期趨勢開始走好了,那麽也同樣是值得關註的。就創業板而言,目前中長期趨勢開始走好的個股,現在還是占少數。

牛博士:那麽,對於下周的行情,你怎麽看?

道達:很快,就要進入2月了,再有兩周多時間,就要進入春節長假。整個1月,市場是非常強勢的,而在2月份,由於長假因素,我認為市場可能會相對平淡一些。大盤藍籌股漲了那麽多,可能會在相對高位進行休整,所以,市場機會可能比較零散。進入2月之後,可以適當觀望一下,如果市場出現明顯縮量的跡象,那麽震蕩的時間有可能會延長。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8年1月28日

今日倉位:六成

明日倉位計劃:六成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註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24

A股早盤沖高回落,震蕩築底行情或將延續

受隔夜歐美市場普漲影響,周五早盤滬深兩市股指雙雙高開,但市場情緒依然謹慎,指數隨後出現沖高回落走勢。滬指盤中一度逼近3200點,但最終上攻失利,指數震蕩回調並再度翻綠,5日均線告失守。深圳市場上,深成指、中小板指以及創業板指盤初均一度漲近1%,但隨後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調。截至上午收盤,兩市股指全線飄綠。

午間收盤數據(來源:Wind)

滬深兩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7.89點,下跌12.27點,跌幅0.39%,成交額92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701.58點,下跌25.37點,跌幅0.24%,成交額1,33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26.48點,下跌0.41點,跌幅0.02%,成交額511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到期逆回購,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央行公開市場本周凈回籠1000億元人民幣。

盤面上,區塊鏈、智能醫療、煤炭開采、智能物流以及水利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海南、石油礦業開采、黃金、自由貿易港以及細胞免疫治療概念領跌。

熱點板塊:

智能醫療板塊早盤大幅高開,雖然隨後出現回落,但整體漲幅依然居前。截至上午收盤,萬馬科技、朗瑪信息漲停,萬東醫療漲逾5%,華平股份漲逾4%,數字政通漲逾3%,衛寧健康、思創醫惠漲逾2%。消息面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周三首次批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醫療設備上市銷售。機構預計,隨著認知計算技術發展,2019年全球智能醫療決策支持市場規模將達2000多億美元。

煤炭開采板塊盤初異動,多只個股出現直線拉升。截至上午收盤,陜西黑貓漲逾4%,金能科技漲逾3%,山西焦化漲逾2%,露天煤業、盤江股份、安源煤業、兗州煤業、昊華能源以及冀中能源均漲逾1%。

跌幅榜上,海南、石油礦業開采、黃金、自由貿易港以及細胞免疫治療概念領跌。

消息面:

1、海關總署披露數據,以人民幣計,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7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其中,出口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3.21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3261.8億元,收窄21.8%。

2、複印紙漲價函再度密集發布,亞太森博、DOUBLE A、APP等紛紛發布5月再度調漲,令市場未來走勢又添幾分懸念。Double A旗下全系列產品複印紙價格,由泰國曼谷離港的貨櫃上調100-400元/噸。亞太森博則宣布自5月1日起,代加工複印紙產品價格在4月基礎上上調200元/噸。

機構觀點:

山西證券表示,短線來看,投資者不必驚慌,震蕩築底的行情可能會持續下去,板塊可能會繼續輪動,需要靜待相關政策落地與不利因素釋放,以防禦性策略為主,靜待企穩上攻。中期維度下,市場仍將在流動性偏緊而經濟不悲觀的平衡木上行進,市場也將繼續維持結構性行情。

萬聯證券認為,短期市場不確定性事件較多,在市場情緒面受到抑制的情況下,操作難度加大。從A股歷史上來看,4月中旬以後到6月份,受到公募基金降倉、遊資炒作情緒降溫等影響,市場大概率會出現調整。穩健投資者可逢高降低倉位,規避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激進投資者可逢低關註軍工、黃金、醫藥、農業等避險品種,以及一季報大幅超預期,且滯漲的優質成長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89

手機業大魚吃小魚行情加速 | 娜姐筆記

紮堆的春季旗艦手機發布會並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好消息,相反,隨著4月的即將結束,智能手機2018年的首季成績單將被公布,赤裸的數據揭走了圍在廠商身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首先是出貨量持續走低的趨勢並沒有得到緩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繼續負增長,Q1手機出貨量僅為8737.0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27.8%。

這里面除了智能手機需求減弱的問題外,還有二三線品牌在市場擠壓下所暴露出的管理短板。比如深受資金鏈旋渦的金立降幅達到近三成,而在經歷了連續三年裁員外,魅族的出貨量在一季度也滑落較快,而經歷了高層換血、新品延發、估值被砍、銀行追債一系列問題後的酷派也幾乎喪失了國內陣地。

 

另一方面是手機頭部企業競爭加劇,將會讓更多的“others”手機生存變得更加困難。

作為收割中小品牌份額的大廠之一,OPPO副總裁吳強對筆者表示,當前T型格局下,頭部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在他看來,首先自己不能犯錯誤,如果犯錯,規模很快會被其他競爭方吃掉。可以等到競爭對手犯錯,來獲取對方的市場份額。

頭部企業的攻城拔寨讓更多的中小品牌面臨著份額持續減少的壓力。從分析機構賽諾提供的數據排名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一季度兩極分化明顯,排名前六的廠商一季度出貨量均為千萬級,從排名第七的魅族開始,金立、三星、小辣椒的出貨量卻都是百萬級。這也意味著排名在十名以外的手機廠商,出貨量在第一季度不及百萬,每個月平均下來連40萬的銷量都達不到。

對於中小品牌來說,市場嚴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面臨嚴冬,守局的同時,中小品牌更需要了解一個真實的市場環境。

對於一季度出貨量下滑,外界有一個誤區,就是將渠道的進貨量當做是終端市場的需求量。事實上,手機產業鏈里,還有一個數據叫做“Sell Out”,或稱為“Sell Through”,即渠道商、網絡商店銷售給終端用戶的出貨量,這個數據可以真實地反映終端用戶的市場需求。

從全球調研機構GFK公布的銷量數據來看,自2017年11月安卓機廠商開始砍單以來,各月同比數據開始進入負數,增速從11月的0,到12月的-7%,再到2018年1月的-9%、2月的-4%。事實上,終端銷量的數據在好轉,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渠道商開始消化存貨。中小品牌在這個時候及時地疏通好庫存危機比紮堆跟隨熱點發布新機對於企業的生存更奏效。

另一方面從手機供應鏈的財務數據來看,一季度手機出貨量的下滑並沒有讓供應鏈廠商變得過於被動。得益於元器件的出貨增長,如歐菲光、丘鈦科技的銷量也在攀升。這無疑透露了另一個趨勢,即海外市場銷量的增長成為國產手機增長的新動力,並且讓上遊受益。

仔細觀察國產五強中各家廠商對於海外市場的表態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場機會點的爆發。比如榮耀總裁趙明在榮耀10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榮耀海外的增長在去年年底實現了百分百的增長,這種數字國內很難做到,他希望加速布局海外的同時在部分國家實現200%到300%的增長,用合適的打法鞏固榮耀在當地的品牌。而小米在2018年的規劃更是希望出貨量占比能夠超過50%,去年小米在海外的銷量已經達到了4200萬部。

越是艱難的時候,國內守局是一種思路,但冒險沖刺海外對於中小品牌來說,也是一種求存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