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國有投資機構高價進入,順豐整體估值超300億元,暫無上市計劃◎ 本刊記者 朱以師 鄭斐 文zhuyishi.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低調的王衛,在創業整整20年之後,終於向資本敞開懷抱。 8月19日,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官方證實,他們在8月初與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達成了戰略投資協議。 三家機構合計投資不超過25% 的股份,成為順豐的新股東。而這三家新股東均為國資背景。 這是順豐成立20年來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接近交易的投資圈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三家機構總投資額約80億元,順豐的整體估值超過300億元。 順豐速運副總裁王立順對財新記者表示,新股東注重長遠發展,不會改變順豐目前的戰略方向和品牌主導權,有助于順豐在服務、管理、渠道和研發上進行綜合布局。 成立于1993年的順豐速運,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快遞服務商,擁有30架全貨運包機、5000多個營業網點、150 多個一二級中轉場和1萬多台營運車輛。 業務範圍覆蓋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2012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占據近兩成的國內快遞市場份額。 順豐一直被各路資本追捧,但順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王衛多次表示不接受融資和不急於上市。現在,王衛一改初衷,既有行業競爭環境出現變化的因素,也暗含順豐自身轉型的需求。順豐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保持領先,並在戰略布局上達到新的高度。 王衛今年42歲,生于上海,幼年隨家人移居香港,現在每天從香港開車到深圳上班。 “他信佛,為人很低調,老是樂呵呵的,但很有主見,擅長表達。 ”與王衛有過接觸的投資人告訴財新記者,王衛對快遞物流行業的認知很深,判斷準確,且思路清晰;其管理團隊執 行力強,管理的員工規模已達18萬人。 國資進場 順豐速運媒介負責人陳歡告訴財新記者,順豐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的實質談 判始自今年初。順豐對投資方的要求是長期的戰略投資,而非短期的財務投資,在業務理解、戰略發展理念上能達成共識,能夠幫助順豐達到新的高度。 “不要逼著順豐上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王立順表示,順豐速運目前還沒有上市計劃。 管理資金超過40億美元的中信資本于年初開始與順豐接觸。中信資本董事長兼 CEO 張懿宸對財新記者透露,此次進入的三家機構都沒有短期內退出的考慮,也不會給順豐帶來短期上市的壓力。在接觸的過程當中,順豐方面選擇 機構的原則是長期合作,中信資本也認可順豐的發展理念。 蘇州元禾控股與順豐接觸了兩年多,最終得以入股。元禾控股的前身是蘇州創投,註冊資本30億元,管理資金超過210億元。2010年底,元禾控股與國開金融共同發起設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人民幣母基金——國創母基金,首期基金規模150億元。 招商局此前與順豐有業務上的合作,其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招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參與投資順豐。招商局稱,順豐速運正在拓展B2C(企業對個人)市場的業務,與招商局目前努力開拓和推動的業務領域具有一致性。 張懿宸認為,三家機構在資源、渠道等多方面都能給順豐幫助。比如,中信系旗下大昌行的高端食品分銷等業務將會為順豐提供業務拓展的機會,招商局則在國際物流業務上非常有經驗。 一位投資圈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三家國資機構最終入圍有一定合理性。 一方面, 《郵政法》明令禁止外商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這就將外資排除在外;另一方面,順豐估值很高,融資規模大,相應的投資機構的資金規模也需在百億以上。符合條件的基本只有大型國有機構。 上述人士分析稱,順豐此次融資的市盈率約25倍,估值較高;但順豐的年增長近30%,如按照今年業績算大約為 20倍,和聯邦快遞等國際可比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大體相當。 王衛要什麼 王衛2012年曾對媒體表示,順豐短期內不會上市,更不會為了圈錢而上市,因為上市之後利潤和股價會成為主要目標,不利於長期的戰略性投入,同時上市所需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於保護商業秘密,制定戰略計劃。現在,王衛改變了對融資的態度,他想要什麼? 順豐一直是單一股權結構。工商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8月初,王衛在公司持股99.99%,于國強持股0.01%。于國強曾任順豐遼寧公司總經理,後負責 順豐旗下航空公司。是次融資之後,王衛仍持有順豐約75% 的股份,擁有絕對 控股地位。陳歡對財新記者稱,未來順 豐仍將按照既有的戰略思路去發展。 受益于電子商務的崛起,快遞行業在最近幾年發展迅速。順豐自身的發展與面臨的行業競爭環境,也都出現了變化。王衛在今年順豐內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2011年底2012年初的時候,順豐猛然發現,傳統快遞市場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要保持業務增長,公司必須轉型或開拓新的市場。過去幾年,順豐一直保持40%-50% 的年增長率,但2012年的業務增長率下滑至30%。同時,由於人工費用、倉儲中轉場地租金等成本上升,順豐傳統快遞業務的毛利率越來越低。 “不能只看單價,因為產品配套的運輸和其他成本不一樣,順豐的利潤率可能比其他很多專攻電商市場的快遞企業還要低。 ”王衛在文章中說。 順豐北京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對財新記者說,現在公司規模大了,飛機的數量多了,員工人數也多了,但是各種維修保養的費用也大幅增加,員工工資和信息系統、中轉場的建設都需要大筆的投入,所以順豐還是應該融資。 張懿宸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觸動了物流行業的 “大躍進” 。 “潛在的市場一下子變大了,順豐需要及時把握市場變化帶來的機會,而過去用自有資金髮展的策略,並非最佳的選擇。 ”中國快遞行業每年有20% 以上的增長。大型快遞企業紛紛引資和擴張。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IPO 申請已通過證監會審核,計劃募資99.7億元。2013年2月,圓通速遞開始進行上市第一階段的盡職調查,計劃在2015年上市。全峰快遞在今年2月也獲得了力鼎投資、鵬康投資和韓投鳳凰投資等三家機構的2億元投資。今年5月,中通速遞董事長賴梅松對外透露,紅杉資本購買了中通一位股東的股權,股份不超過10%。申通快遞則在2012年8月斥資1.6 億元從海航集團手中買下天天快遞60% 的股權。 順豐的定價較高,定位商務和中高端市場。但中國近半的快件量來自于電子商務。定價更低的“四通一達” (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占據了淘寶賣家近九成的快件量。 “四通一達”有近80% 的業務來自淘寶,而順豐的電子商務業務量占比不到10%。每日單量上,申通接近400萬票,圓通接近350萬票,順豐約300萬票。因順豐的單價最高,其收入仍然領先。 借助電商崛起的 “通達系”與順豐的差距正在縮小。申通在加快加盟轉直營的改革,圓通在籌備自己的航空公司。以往,擁有飛機運快遞的只有EMS 和順豐。現在,圓通和申通也加入進來。 除了被國內的競爭對手追趕,順豐還在面臨聯邦快遞、UPS 兩家外資巨頭的衝擊。今年6月,UPS 已經獲批在昆山、大連、南京等19個城市開展國內快遞,價格略低於順豐。這意味著順豐的中高端市場面臨被外資巨頭侵蝕和分流的局面。同時,外資快遞巨頭對順豐進軍國際業務一直打壓,順豐前期在國際業務上投入大量資金,現在還處於不賺錢的狀態。 自身發展狀況與行業競爭格局都已悄然生變,挑戰著順豐在國內民營快遞中的領先地位定位。 “快遞是規模經濟因素很強的行業,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是重要的市場策略。王衛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判斷。 ”張懿宸說,按照國外的發展經驗,快遞行業的集中度一定會提高,肯定會有整合。他認為,順豐一定是整合者之一。 一位快遞行業分析師對財新記者稱,有了資源互補的戰略投資的支持,順豐拿到更多的資金,擴大基礎設施和網點布局,將會進入一個發展提速期。 電商行業觀察人士龔文祥認為,順豐與“紅色資本”的結盟,還將對順豐在壟斷資源上的拓展合作有所幫助,比如航線的審批、與高鐵的合作等。張懿宸對此解釋稱,國資背景機構的進入只是錦上添花,順豐在引資前對國有資源的把控已經做得較好,航空線路的審批以及與高鐵的合作已經展開。對於快遞行業,除了中國郵政把控政府文件傳遞,其餘都是充分競爭的市場。 一位投資圈人士指出,順豐此番引入元禾控股、中信資本等國有背景的機構,與阿里巴巴集團引入中投、中信資本、博裕資本等機構的邏輯或許是一致的——在資金與業務合作之外,還尋求一份安全感。 順豐下一步 多年來,順豐自身的資本積累都砸向了IT系統、網點布局等,不遺餘力。對新進的國有資本,順豐將作何規劃? 順豐速運副總裁王立順表示,融得資金將繼續鞏固並拓展順豐的核心資源。如順豐的信息系統、中轉環節(場地、設備、車輛和運力) 、航空樞紐、物流倉儲設施等,不會特別針對某一業務單元。更新設備、完善核心資源一直是各物流企業的重中之重。 據財新記者採訪瞭解,順豐接下來的投資重點:一是網點的布局,順豐從2012年9月開始,加大縣區一級的覆蓋,預計今年新開26個地級市、521個縣區,這是業務覆蓋範圍與規模的支撐;二是設備更新。順豐在一線城市有世界先進的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分揀量達1.7萬件。但是,還有更多的設備需要投入升級,同時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技術細節的優化;三是重資產的投入,航空樞紐的建設,新的中轉場、分撥中心的建設,目前順豐主要的航空基地在深圳和杭州,未來會建設更多;四是信息系統的升級和維護。 這些投資體現出了順豐清晰的發展思路——擴大網點布局,是在做覆蓋率和規模;更新設備和升級信息系統,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而投入更多的重資產,如倉儲和中轉場,則能長期鎖定成本,提高毛利水平。 “倉儲、中轉場、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大多都是租來的,租金成本越來越高。 ”順豐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一些配送中心的租金在十年間漲了10倍。這些都在侵蝕順豐的毛利空間。 “對於這些重資產的掌握,有錢就發展得快一點,沒錢就落後了。 ”王立順說。順豐未來會購買和自建各級中轉場和倉儲,初期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但長期看,這相當于鎖定了租金成本,能應對租金上漲,還能增加固定資產。順豐曾看過蘇寧電器的模式,蘇寧的物流基礎設施基本都是自建,初期投入大,但長期有好處。 順豐的另一個重點是從標準化的快遞服務向定制化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轉型,主要的方向是服務B2C 電商、零售、逆向物流和大貨物流。陳歡透露,針對企業客戶,順豐已經上線了一套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與客戶系統對接,客戶下單後,順豐能及時為企業提供合同物流服務,甚至提供倉儲管理,包括現場的操作、補貨、調貨等庫存管理等,提供一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今年5月,順豐已經推出針對服飾行業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可以為商家提供倉儲、分揀、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順豐致力于成為電商的伙伴。 ”陳歡說。 之前,順豐的主要優勢在 B2B(企業對企業)的快遞,對時效要求高,平均1.3天送達。現在順豐介入 B2C 領 域,對時效要求沒有那麼高,在不影響效率的情況下,順豐能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現在其他的同城快遞公司人均一天60件 -70件,而順豐人均只有20多件,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相比之下,自營電商業務則不是順豐未來的重點,因為一旦自己做電商,其他電商就不願意讓順豐送貨。盡管順豐已經將“順豐優選”模式從北京複制到全國九個城市,並加強了冷鏈配送,但陳歡表示,此舉之意不在向電商跨界,而是通過順豐優選來更多瞭解電商的需求,進而服務好電商的合作伙伴。 陳歡解釋稱,順豐選擇食品生鮮行業進入電商,是借此進入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很有潛力的細分領域,投入很高,但目前市場還未爆發。順豐在冷鏈物流領域提前布局,還將跟隨市場規模的擴大逐步提高投入。 本刊記者于寧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