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家試點民營銀行差異化生存術

“2015年是民營銀行制度年,2016年是民營銀行的設立年。”12月8日,2016年第63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主任淩敢如是總結。

2014年,5家民營銀行試點落地之初就確定了差異化的發展定位。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堅持“個存小貸”,天津金城銀行側重於“公存公貸”,浙江網商銀行側重於“小存小貸”,溫州民商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則定位於“特定區域”。

2016年,民營銀行的設立進入常態化,淩敢介紹,截至目前,銀監會共批準籌建11家民營銀行,其中6家獲批開業。今年以來,已正式批準籌建6家民營銀行,分別是重慶富民銀行、四川希望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從申請受理到正式批複的效率也在提高,平均僅用20天左右,而法定時限為4個月。未來,繼續有一批民營銀行將批籌。

2016年12月10日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6月獲批籌建的四川希望銀行有望於今年年底開業,其將服務於“二八定律”中80%的長尾客戶,為更多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我們新在哪里?服務創新,客戶群體創新,風控制度創新。”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營銀行資產總額1329.31億元,各項貸款611.57億元,各項存款428.20億元,平均不良貸款率0.54%,撥備覆蓋率471.21%。

5家試點行差異化生存術

“各行積極探索落實差異化市場定位,各項業務發展基本契合設立初衷和戰略定位。”淩敢對5家試點民營銀行的發展評價稱。

2014年,5家民營銀行試點落地之初就確定了差異化的發展定位。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堅持“個存小貸”,天津金城銀行側重於“公存公貸”,浙江網商銀行側重於“小存小貸”,溫州民商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則定位於“特定區域”。

兩年時間的發展,市場關心的5家試點行究竟發展如何,在上述會議上,5家試點行行長詳細介紹了各自的差異化生存術。

作為首家成立的民營銀行,微眾銀行以純互聯網銀行亮相。目前,微眾銀行推出微粒貸、微眾銀行APP、微車貸、微眾有折等普惠金融產品。數據顯示,目前微粒貸主動授信客戶數超5000萬,客戶已經覆蓋了全國549個城市,31個省、市、自治區。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介紹,微眾銀行從成立之初就明確了“連接者”的戰略定位。“普惠金融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李南青稱,微眾銀行與同業合作,建立了聯貸平臺,把一批金融機構拉進“微粒貸”中。目前,微眾銀行已經簽約的合作金融機構數量有25家,每日新發放的“微粒貸”貸款中,80%的貸款資金由合作金融機構提供。

2016年,微眾銀行還與區域性中小銀行開啟技術合作之路,建立了“微動力”開放平臺。目前已有10多家銀行達成合作意向,其中5家已經上線。2015年,微眾銀行還采取開源技術,按分布式架構搭建技術平臺,成為國內首個建成“去IOE”科技架構的銀行。

“探索差異化特色鮮明的市場定位是民營銀行試點成敗的關鍵。”華瑞銀行行長朱韜稱,華瑞銀行在“服務自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服務小微大眾”的“三個服務”戰略定位下,確立了以自貿業務、互聯網業務、科創金融“三駕馬車”為核心的業務經營策略。

2016年4月,華瑞銀行成為全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的10家銀行之一。目前,累計拓展科創項目178個,實現項目放款近30個。華瑞銀行的投貸聯動和其他金融機構做的有所差別,做被動投資即是以獲取期權作為風險抵補的方式,現在拿到的認股期權在4000萬左右。據了解,華瑞銀行設立投資功能子公司的申請已上報監管部門。

截至2016年11月末,華瑞銀行資產規模突破3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6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15億元,不良資產持續保持為0。

5家試點銀行中,唯一定位“公存公貸”是金城銀行。金城銀行行長吳小平介紹,目前立足於天津,未來可能會拓展到京津冀。行業定位方面,金城銀行專註八大細分市場,財政金融、醫療衛生、旅遊、環保等是今後三年發展的重點方向。客戶定位則是服務於產業鏈條里面的中小微企業。

一年多的發展,金城銀行探索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融資的新渠道。深耕財政金融,研發推出了金城“政購通”項下系列產品體系,切實為中小企業融資“減壓擴徑”。目前,金城銀行目前上線的產品有政采貸、退稅貸和憑證貸,共服務客戶50余戶,累計實現4776萬元的資金投放。

“我們最終的發展目標,是希望做一個互聯網化的公司銀行,希望做供應鏈金融的最佳服務商提供者。”吳小平稱。

截至11月末,金城銀行資產規模達165億元,運營資產總額20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0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信貸占比80.88%,細分市場信貸占比46%,各項存款余額132億元,凈利潤超1億元。

立足“特定區域”發展的試點銀行,除了華瑞銀行還有民商銀行,其戰略定位是服務溫州當地的小微企業。截至目前,民商銀行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為20.15億元,共2118戶,余額、戶數占比分別為84.3%和99.72%。

“溫州民商銀行誕生的使命就是服務小微企業。”民商銀行行長侯念東表示,針對溫州小微企業占比高、分布面廣的特點,民商銀行不斷改進傳統的營銷方式,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帶一群、一帶一圈、一帶一鏈”三帶批量服務模式。截至目前,“三帶模式”共發放貸款1778筆,共計19.18億元。

截至目前,微皺民商銀行資產總額54.43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5.53億元,貸款余額22.9億元,戶均108萬元。

“數據即業務”,同樣作為純線上的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則依靠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等創新手段來運營業務。

“網商銀行對眾多小微客戶進行了全方位畫像,對客戶的信用評價不再是局限於歷史和靜態信息,而是能夠動態分析未來經營預期,作出正確的投放決策。”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稱,其信貸業務基於真實交易場景。此外,網商銀行也運用互聯網技術去推進農村金融、踐行普惠金融。

截至2016年10月末,本行資產總額為538億元,較年初增長127%;貸款余額為236億元,比年初增長219%;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達到了200萬家,戶均貸款在1.5萬元左右。

“‘要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這是對民營銀行發展的一項持續要求。”淩敢表示,民營銀行經營目標設置、業務開展、配套機制建設都要緊緊圍繞市場定位這一“基石”,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推進分類監管

民營銀行經過兩年的發展,在推進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探索金融創新等方面已有所成果。不過,發展中也有不少問題暴露。

此前,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就針對民營銀行在發展中暴露的風險隱患,提示過“風險不能松”。民營銀行的暴露出來的風險隱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股權不穩定、業務不穩定、管理層不穩定三大方面。

“民營銀行還是個孩子,改革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要確保改革不出問題,就要運用勇氣和智慧,推進並不斷完善差異化監管措施,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促進民營銀行的發展。”對於民營銀行的監管,淩敢也表示,要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

對於民營銀行的分類監管,一方面充分總結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加強對關聯交易、股權管理和大額風險暴露等重點領域監管,落實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強化銀行自我約束、市場約束和監管約束,形成體制機制,防範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則是加強和改進監管服務,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結合各家民營銀行發展實際,註重分類監管的靈活性,推進一行一策,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新情況。

“針對民營銀行新設機構特點,對部分監管指標設定合理過渡期。支持屬地銀監局探索出臺差異化監管措施,在事前報銀監會同意的基礎上予以實施。”淩敢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15

馬雲:創業是一場長跑,有時你必須要學會跪著才能生存下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3/160311.shtml

馬雲:創業是一場長跑,有時你必須要學會跪著才能生存下去
馬雲 馬雲

馬雲:創業是一場長跑,有時你必須要學會跪著才能生存下去

英雄在失敗中體現,真正的將軍在撤退中出現。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馬雲。

1、阿里巴巴犯過的錯誤

2000年,當阿里巴巴在籌到五百萬美元的時候,我犯過一次錯誤。因為有錢,阿里巴巴跟任何公司一樣,開始請高管、請洋人,請世界500強的副總裁,我們請了一大堆人,這就好比將一架波音747的引擎裝在拖拉機上面,結果拖拉機沒飛起來,反而四分五裂了。

在用人方面,這些拿到MBA的精英不停地跟我談策略。我記得曾有個營銷副總裁跟我說:馬雲,這是下一年度營銷的預算。我一看,天啊,要一千兩百萬美元?當時我僅有五百萬美元。他卻回答我說,自己做的計劃從不低於一千萬美元!

在業務中心方面,我們認為搬到矽谷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有非常多優秀的工程師以及各類互聯網人才,但我們這樣做了以後,發現當矽谷的團隊上班的時候,杭州的團隊剛下班,大家交流非常困難。

在擴張上,這些辦事處甚至是為了「追風」而設立的。當初在「西部大開發」特流行的時候,我很高興地跑到了重慶、成都和昆明,看看電子商務能不能幫助西部振興?但看到的情景是,阿里巴巴四五個年輕的女員工,每天很認真地告訴別人說,你們應該買一臺電腦。那時候我感覺不對了,我們阿里巴巴駐西部辦事處整個感覺是阿里巴巴駐西部的扶貧辦公室,如果人家連電腦都不買,你怎麽可能期望他們用網絡?怎麽可能期望他們開始在網絡上做生意?

在決策和管理上,我漸漸力不從心。矽谷同事覺得技術是最重要的,當時矽谷就代表了互聯網的頂峰,那麽矽谷的同事這樣說就一定是對的。這邊,美國跨國公司500強企業的副總裁待在香港,他們認為應該向資本市場發展就是對的,當時我們在中國聽著也不知道誰對。我就問我們當時美國公司的副總裁:我們一年不到就成為跨國公司了,員工來自13個國家我們該怎麽管理?他說馬雲你放心,有一天我們會好起來的。但我心里不踏實,不能說有一天會好起來我們現在就不動了。

整體的狀態就是這麽多聰明、有熱情、充滿創新精神的人一起工作,就好像是兩百個人在踢足球,足球在場內飛到那邊去了,整批人都沖過去,結果還沒到那個地方,球又被踢到另外一個地方了,大家再一起沖過去,結果來來回回,大家連足球都沒摸到,還出了一身臭汗。

不僅是內部這麽多問題,更可怕的是當時全球互聯網企業的寒冬已經來了,倒下了一批競爭對手,90%的互聯網公司都死掉了。阿里巴巴也面臨著同樣的大環境,在2000年1月召開的阿里「遵義會議」上,針對這些問題,我和決策層作出了三個「 BTOC」的戰略決定: Back TO China(回到中國) , Back TO Coast(回到沿海) , Back TO Center(回到中心) 。

回到中國,表示阿里巴巴將壯士斷腕般地砍掉諸多海外分公司;回到沿海是指將業務重心放在沿海六省;回到中心則是回到杭州,這也是阿里巴巴首次明確表明以杭州作為其總部。同一年,阿里巴巴進入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我和大家說:未來半年是非常嚴峻的半年,大家隨時做好加班的準備。

69dbd52423caaed7a04588a5e259938e

2、節流裁員

但這些還是不夠,2000年底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裁員,也是唯一一次大裁員。我們把西部辦事處關了,美國辦事處很多人離開了,香港辦事處很多人也離開了。 

雖然人少了,但我們的成本控制住了,幾乎每個月都可以做到低於預算15%左右,效果立竿見影,這為阿里巴巴贏得了一年寶貴的喘息時間。

其實,控制成本沒有什麽秘訣,就是做到花每一分錢都很小心。當初我們公關部門預算幾乎為零,請別人吃飯是自己掏錢的,自己那時應該是互聯網公司里最寒酸的CEO了,出差住酒店只住三星級的。

但做了這些之後,情況也並沒有變好太多,整個互聯網的產業環境比我們6月份開員工大會時又發生了很多變化,變得更惡劣了。新浪王誌東、 8848王峻濤辭職事件給這一段時期的中國電子商務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有人甚至說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產業徹底出問題了。而我更擔心的是,網易、新浪我們還沒有學到,我們就比他們更差了。

這個時候,阿里巴巴的2500萬美元風險投資快花完了,來自投資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來自業界、華爾街和媒體的批評也越來越激烈,質疑阿里巴巴的聲音鋪天蓋地,而身邊的大小網站屍橫遍野。2001年1月,阿里巴巴的賬面上只剩能維持半年多的700萬美元,更可怕的是,當時我們並沒有找到賺錢的辦法。

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在你業務不好、外部環境不好的時候,這個時間是可以用來增強團隊本身實力的。從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西湖論劍召開我們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風運動」、「抗日軍政大學」和「南泥灣開荒」。

「整風運動」首先要統一思想,阿里巴巴整風的實質就是向員工灌輸價值觀。就像在延安小知識分子覺得這樣革命是對的,農家子弟覺得那樣革命是對的,通過整風才得出一個共同的標準。

在業務上,我提出了阿里巴巴的共同目標。要做8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成為世界10大網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我告訴員工,如果認為我們是瘋子請你離開,如果你專等公司上市也請你離開。在當時浮躁氣很嚴重的時候,大家聽完這些心里一下子就靜下來了,當然也有一些員工就離開了。

在對客戶上,我提出了要明確客戶第一。在公司口號上,當時大家想了很多,比如,「讓生意不要太難做」,「讓生意做起來更容易」……但這些話總讓人覺得意思是到了,氣勢還不夠,缺乏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後來金建杭(現任阿里巴巴總裁)想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但是最累的是練內功,是灌輸價值觀。對於留下的人,我們把價值觀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身上,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因此,如果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對公司的發展和前景認識得不深的話,我們就會被淘汰掉。

最開始我不懂得具體的管理,從草莽到正規軍,阿里巴巴開始公司正規化建設。我之前的處理方式就是,「十八羅漢」中,第一批有三個人提幹,再加上自己公司就有了4個官,14個兵。後來上公司大了,人員多了,「十八羅漢」很少有機會見面溝通——誤解和矛盾越積越多。

終於有一天,其他創始人聯合寫了一封長信給我。第二天傍晚,我緊急召集「十八羅漢」,我告訴大家今天都不用回去了,既然你們有那麽多怨恨,現在當事人都在,都說出來,一個個罵過來,想哭就哭,所有都攤在桌面上,不攤完就別走!「批判會」從晚上9點多開到淩晨5點多,許多人痛哭失聲,甚至有人提出離開。

c2168c359d40b0ec40a988b0299fdcd4

後來大家集思廣益將創業至今所有的感受、教訓、血淚,都寫在紙條上,這些紙條整整貼了一面墻,緊接著我們從100多條當中篩選出了20多條,最後精簡到9條。這就是阿里巴巴的獨孤九劍:創新、激情、開放、教學相長、群策群力、質量、專註、服務與尊重、簡易。獨孤九劍文字化後,就成為了阿里巴巴價值觀的第一個正式版本,它不但成為阿里巴巴員工的行為準則,而且一出臺就進入了績效考核中。(投資人說註:後來根據公司的發展重新修訂為六脈神劍)

另外,當時公司的會議非常多,但沒有效率,有人把情緒帶進會議。我提出了:

1)、對事不對

2)、不把個人情緒帶進會場

3)、一定要學會傾聽,然後表達

4)、離開會議室後不再爭論,開會把意見表達充分徹底,決議後一定要積極配合執行

何為「抗日軍政大學」?阿里巴巴的「抗大」 是兩個名為「百年大計」和「百年阿里」 的培訓班。目的是為阿里巴巴在三年以內培養出一批人才。我們盼望著三年內培養出最優秀的互聯網員工,這樣一旦市場上有機會我們一定是最先捕捉到的。

培訓課程是請外面專業公司設計的,其中管理培訓分主管、中層和高層三個階段,這套管理體系一直沿用到了現在,但核心的框架一直沒變。

此外,「百年大計」是阿里巴巴自行設計的培訓體系,我們要求全國各地所有的銷售新人上崗前,都需要來杭州接受一個月的脫產培訓,包吃包住,還有工資。在課程安排上,公司價值觀占60%,這是由我和關明生主講目標、使命和價值觀,彭蕾講阿里巴巴歷史;而銷售業務知識與技巧占40%。

何為「南泥灣大生產」?當時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銷售隊伍還有產品必須出來,沒有人會再來投資阿里巴巴了,未來我們的困難會更多。那時我們已經確定了盈利模式和主打產品,確定下來的盈利目標為一塊錢。

在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挖空心思賺客戶錢的時候,我們的想法是,反正我們挖空心思也賺不到錢,所以不如挖空心思幫助客戶成功。為此,我們還與信用管理公司合作,迅速啟動了「誠信通」即通過第三方認證、證書及榮譽、阿里巴巴活動記錄、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五個方面,來審核申請「誠信通」服務的商家的誠信度。

3、跪著生存下去

2001年底,孫正義到北京來,開一個他投資的三十幾家公司的會議,每個公司的CEO可以講15分鐘。我看到前面各個公司的CEO都借用PPT來演講,講得也很精彩,輪到我最後一個講,我上場就只說了這樣一段話:孫先生,我問你要錢時是為這個夢想,今天我告訴你,如今我還是堅持這個夢想,唯一的區別是,我向我的夢想走近了一步,我還在往前走。

當時整個互聯網企業形勢蕭條,99%的企業都拿不到風險投資,內部也是人心思變,大家都在懷疑,猜測。現場的三十幾家公司基本上都不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了,都換了方向。但是,我們很自豪,阿里巴巴仍是.com公司,我們以前是,今天是,以後還將是,而且是一個新的.com,這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其實,冬天並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會死,春天也並不會每家公司都能發芽。我們比較幸運,先比別人判斷了冬天的到來。冬天長一點,所有的細菌都死光了,邊上的噪音也都靜了下來,這時你說,我還站著,你就會變成投資人最喜歡的創業者,同時你也會被整個互聯網圈的人所敬重。

其實你也能發現,80%到90%的好企業都經歷過3到4次非常殘酷的市場考驗。所以危機一定會有,危機來的時候,考核的不是員工,而是考核CEO的能力和企業文化能否扛得住。CEO具體是做什麽的?形勢好的時候一定要能夠做判斷,什麽事情是不好的,要提前做準備;形勢不好的時候,要找到好的機會在哪里。這是CEO的首要職責。

當時,我對這段經歷的總結就是跪著過冬,如果你站不住了那就跪著,但千萬不要躺下,不要倒下。如果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要死的話,我們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死的。創業是個3000米的長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說,需要有兔子一樣的速度,有烏龜一樣的耐力,有時候必須要學會跪著生存下去

你想,放棄是很容易的,但從挫折中站起來是要花很大力氣的。對於結束,一份聲明就可以,但要把公司救起來,從小做大,要花多少代價呀。所以英雄在失敗中體現,真正的將軍在撤退中出現。

阿里巴巴 馬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72

10個關鍵點解讀2016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生存現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30/160611.shtml

10個關鍵點解讀2016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生存現狀
三節課 三節課

10個關鍵點解讀2016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生存現狀

從總體來看,互聯網人薪酬的中位數落在5k到10k這個範圍內。

本文由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吳越。

1.什麽類型的互聯網人薪資更高?

從總體來看,互聯網人薪酬的中位數落在5k到10k這個範圍內。只有14%的互聯網人拿到了超過15k的高薪,依然有20%的互聯網人月薪不到5k。

765062c_副本

但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互聯網人的薪資大幅提高,工齡超過5歲的互聯網人平均薪資15k。

fa813abc0f492b7fb434a99f3b09cfc8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高薪資的互聯網人都具有以下這麽幾個主要特征:

想致富,“湧向北上廣”。高薪的互聯網人更集中地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這幾個大城市里。哦對了,廣州疑似已經掉隊,現在是“北上深杭”了。

47289b7eb5760ee18a4816e64f8c682c

想致富,做互金。互聯網金融依然是2016年最高薪的互聯網細分領域。

575709644a20087aaac75c92bfefe5a7

想致富,先加班。高薪的互聯網人加班率明顯更高。

3047c176fba7c8dd8f09a1293e8c330a

2. 互聯網人真的是跳槽狂魔嗎?

互聯網人員流動快,一年一跳幾乎成為常態。在調查中,超過六成的互聯網人有在近六個月中跳槽的打算。只不過,其中一大半處於“想跳槽,而又不敢輕舉妄動”的狀態,只有27%的互聯網人已經為跳槽大計做好了準備,並打算付諸實施。

8a52805470d1303eefd964993748078f

什麽時候跳?工作1年以下的互聯網人一般還沒想好究竟是跳槽還是不跳,而工作1-3年的互聯網人跳槽意願最高。

be7ddb1e2feabfbac1dd66d95835fe5a

除去工資太低、不開心等等常見原因外,我們還發現了兩個跳槽的重要原因:

公司內部無人引導容易導致跳槽。

757ced9a35ecde8ed385d66a0843087b

單身也是跳槽的重要原因。

8b97602705f66af6238b39069c538227

3. 北京的風口倒了,下一個風口在杭州?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高度集中在一線大城市的行業。北上廣深杭承包了全互聯網3/4的從業者,其中北京一座城市就容納了全網36.7%的從業者。

97507daa732b69b1cd3c4f94e71308f3

但再仔細從總體觀感、人員流通、薪資以及個人成長四個維度仔細分析各大城市的數據,我們卻驚訝地發現,杭州似乎才是那個最值得被看好的互聯網城市?

總體觀感

杭州的小夥伴對待互聯網大環境態度最樂觀。1/4的杭州互聯網人“感覺自己正坐在風口上分分鐘要上天”。而在同項調查中,只有11%的北京互聯網人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是各大城市中比例最低的。

9d46b5ee33c82370b4b02a190c6f70a5

關於公司的發展態勢,也是杭州人民給出了最高分!將近6成的杭州人民給出了正面評價,遠遠超過了其他城市。

92d25f4cb7f3df95fb33696554256ef6

人員流動

在今年找工作/換工作的難易程度上,也是杭州互聯網人態度最樂觀,北京互聯網人態度最悲觀。

1a0c02cb1c53cc056154c57f27ae0294

57%的杭州互聯網人表示公司正在招募更多的新員工,是各個城市中最高的。

1b7710f0f69fd806db262ed185c5dd76

薪資

工資上,杭州互聯網人在高薪段(15k+)的人數比例僅次於帝都。超過17%的互聯網人拿到了15k以上的薪資。

9f54ab42beae603ed4d6e7e21dcd7d95

並且超過半數的杭州互聯網人的薪資在過去一年中大幅增長(10%+)。

74c7f64cd891e6eb37c6dfb4f350a87a

個人成長

杭州互聯網人覺得自己過去一年成長最大。

67a985abd4d42295b2d8d01a58e8140e

在各大城市的對比中,杭州人幸福指數最高。

e2fd12c02645d5de8a96fd1d53e6c02e

看到這里,是不是對杭州非常動心?哦對,但當然,杭州也是加班最瘋狂的城市。微笑。

26ef0a5cf05a059945d1f763b8c4cdf3

4. 大數據行業要火?

看完了城市我們再來看看細分行業。同樣是從總體觀感、人員流通、薪資以及個人成長這四個維度分析,大數據行業堪稱2016年的明星行業。

總體觀感

大數據行業的從業者們最感覺自己正處於風口上分分鐘要上天。

daa943e274384520ef854971fe6918c6

比較來看,大數據行業的從業者們認為公司發展良好的比例也最高。

00624e6aa410dc9e7c25ce5169d62990

人員流動

從人員的流入上來看,大數據公司今年招了更多新員工。

d380234aebfe673afcf6114e52239357

從人員的流出上來看, 大數據行業的互聯網人跳槽意願最低。

e6b2fa67d04876218d7cee2e707c43a9

薪資

大數據行業從業者的薪資位居前列。

b296768441da75284167f845d35a056d

大數據行業從業者今年的薪資增幅也是最大的。

0a8bbb7d4cbe8f2b791ffc1ad6121075

個人成長

大數據行業的互聯網人覺得自己成長最大。

09f94b01a921a886bb208e44fe691c2e

大數據行業的互聯網人在公司內部最有人引導。

821a5d07458c910a211ec6565fa4dcd6

大數據行業的互聯網人幸福指數最高。

e2f4b4f769de1cc3d12760bc555dc059

5. 如果進不了/不想去BAT等等巨頭的話,哪種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是最佳選擇?

50-200人的中型互聯網公司或成最佳選擇。

提及互聯網,必然BAT,然而其實中小企業也許機會更多。根據調查,中小互聯網企業(200人以下)提供了六成的互聯網就業崗位。

694369664e7e4c08698fd6a6c18d1217

從總體觀感來看,隨著“互聯網下半場”的到來,50人以下的初創型互聯網公司由於規模小、抗壓能力強,最自感生存日益艱難。而50-200人的中型互聯網公司,具備了一定的抗壓能力和發展勢能,則自我感覺較為良好。

2e5b5fcb7df75f94619769c5f83cda65

從員工變動情況來看,50人以下的小公司招人比例最低,而50人-200人的中型公司招人比例最高。員工的流動情況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公司的發展現狀。

fc3c172ddad8be8ee9e087d73f67c07e

從薪資來看,50人以下的小公司工資最低,加薪比例也最低;而50人-200人的中型公司舍得高薪招人,也舍得給老員工加薪。

d815258ba7c72c01e5442d08d594fc7a

從個人成長來看,50人-200人的中型公司的互聯網人感覺自己成長最快,幸福指數最高。

3572b488d988946fd3b722ea9fa3e9ce

6. 產品經理到底是不是每個公司的“那個背鍋俠”?

是。

每10個產品經理中,就有1個認為,背鍋也是自己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關愛產品狗,從我做起。

哈哈,開玩笑的啦。雖然產品經理常常被認為是一個關於宏觀思考和大方向把控的“玄學”,然而落到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還是以大量重複的技術性工作為主一個典型的產品經理的日常主要工作包括:畫原型(46.7%的產品經理選擇了此項,下同),討論方案(37.9%),寫文檔(35.9%),以及管理需求(34.8%)。

d49692834126750c5a99529c9711d990

7. 運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

內容。

做內容正在成為互聯網運營最主要的工作。超過40%的運營同學認為,寫文案是他們日常的最主要工作。能夠寫出一手好內容的優勢和重要性愈發凸顯。

同時值得註意的是,在渠道為王的時代,渠道推廣曾經是運營的主要工作。而在2016年,只有14.5%的運營同學表示,他們日常的主要工作內容中包括渠道推廣(包括SEO,SEM)。

2b182f92b0c6e436e7a81cee3e75e8a0

正如我們在《運營簡史:互聯網運營的20年發展與演變》一文里概括的那樣:“內容的價值正在回歸。”2016年中整個互聯網世界里“內容付費”、“知識變現”、“網紅經濟”等概念的火熱可以證明這一點。調查問卷中反映出的,互聯網運營從業者日常主要工作重心的變更,則是另一個證明。

同樣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數據分析在運營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超過30%的互聯網運營將數據分析納入自己的日常主要工作內容中來。能文(寫文案)能理(數據分析),兩手抓兩手都硬,這才是一個新時代的好運營。

8. 互聯網行業是否存在性別歧視?

性別平衡仍任重道遠。以“平等”、“開放”著稱的互聯網依舊是一個性別並不平衡的行業。

從從業者數量上來看,互聯網從業者男女比例5:4。

0bc93ee75265ccca5f1a6919206c85fa

如果我們把從業年限也納入考量的話,我們會發現,在互聯網紮根多年的老手中性別不均衡的情況更加明顯。而近三年剛剛入行的互聯網新人則性別比例較為平均。我們很高興看到更多女性加入互聯網行業的大軍。

c258ba0e0724f8180895a9278103e830

從薪資上來看,女性互聯網從業者的薪資也明顯低於男性。

18ab520c04afc7f842bc1284c1512212

9. 互聯網人如何才能早日脫單?

根據我們的調查,高薪最有助於脫單。薪資越高的人,單身率也最低,幸福指數也最高。

81e181dc8063f188251e465efa3470ad

哈哈,開玩笑的啦。不過單身狗加薪比例更高哦。

a0af90602db5a0f7b93928b5b60219b7

10. 缺乏學習和引導正成為互聯網人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互聯網行業之所以吸引人,除去薪資等等因素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於,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充滿學習和成長的世界。

但在調查中我們意識到,半數互聯網人在公司內缺少能夠引導和幫助自己的工作的上司或同事。

240dd9e36bea7f4a43bd76ce82e8003a

並且,四成互聯網人認為,無人引導正在成為目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題。

8f0893d9d7cdf9340bfd6e98f88df1b9

同樣是關於目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半數互聯網人感覺自己缺乏某種具體的技能,或者不知道從哪里入手解決問題,缺少思考的框架。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以及培養和提升某種具體的能力,正是三節課致力要做的工作。

對此我們想說,來三節課吧!三節課——一所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是互聯網人堅強的後盾。

附加題:窮,這是一個永恒的問題。

半數互聯網人或多或少正處於經濟窘迫之中,1/5的互聯網人(比如作者本人)正窮到吃土啊同誌們!!!窮到吃土!!!關愛互聯網人,從我做起。

0968eefa9bd08544d8c336e978ee7443 

互聯網 經濟狀況 運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50

公募規模九萬億的另一面:170只迷你基金面生存壓力 最低只剩20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9/1068248.html

7-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譚 婧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時間跨入2017年,公募基金2016年的各項數據也陸續揭開。經歷2015年大增後,2016年即便A股行情低迷,公募基金的總規模不但沒有萎縮,反而歷史性地突破9萬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增長迅猛,增加約一萬億元。

整體規模激增的同時,單只基金的兩極分化不可避免,資產凈值低於清盤紅線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也越來越多。截至2016年12月30日,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統計發現,有接近170只基金面臨清盤壓力,其中還有28只為去年剛剛成立。基金規模最少的,已只剩不到20萬元。

對於公募基金而言,沒有規模,談何生存,這些基金該何去何從?

●迷你基金有增無減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根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截至2016年末,已有167只基金的凈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各份額合並計算,剔除發起式基金、分級基金子份額、ETF聯接基金,下同)。這一數據相比2016年三季末,增加18只。此外,還有80只基金的規模位於5000萬~6000萬元的危險區域,隨時可能跌破清盤紅線,相比2016年三季末這一數值增加17只。同時,淪為迷你基金的還有2016年剛剛成立的產品,其中28只規模跌破清盤線,還有27只規模位於5000萬~6000萬元。

根據《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基金資產凈值低於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並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

過去,一只公募基金規模大幅下滑的主因,通常是業績虧損致使投資者持續贖回,或是基金成立後幫忙資金退出致使規模下降。而2016年,基金規模的下降還帶有突發性和劇烈性。銀行、保險等機構的委外資金大量介入公募基金,這些機構持有人在身份上又類似“一致行動人”,一旦市場或政策有變,這些“一致行動人”的退出就會造成基金份額的劇烈變化。

如創金合信尊利債券,成立於2016年2月26日,2016年三季度末資產凈值還有3億元,到年末時僅剩19.07萬元。對於這種情況,濟安金信副總、基金評價中心總經理王群航分析表示,“該基金很可能是委外定制產品,委外資金贖回後,規模就剩下個零頭。”

機構資金撤退對基金規模的影響,在C份額上更為明顯。與原有份額相比,單只基金下設的C份額在費率上多有優惠,且銷售渠道大多僅包含基金公司的直銷平臺,因而申購C份額的也多為機構資金。理財不二牛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前述167只迷你基金中,下設有C份額的,至少有10只在2016年四季度遭遇50%以上份額的贖回,6只C份額贖回比例超過90%。

●指數基金苦等FOF

從基金類型來看,167只面臨清盤壓力的迷你基金中,指數型基金最多,有50只;混合型次之,有47只,其中27只為靈活配置型;QDII基金2016年雖然大放異彩,但受以往低迷業績的拖累,長期以來也是迷你基金的大戶,目前有19只。值得註意的是,資產凈值只有幾百萬元的12只基金中,有一半也屬於指數型。

指數型基金由於是被動投資,基金公司運營成本低的同時,帶給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也相應有限,加之許多指數型基金跟蹤的標的指數一致,同質化較為嚴重。既然基金規模小又不賺錢,為何基金管理人還未將其清盤呢?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產品部人士對理財不二牛表示,“首先指數基金規模小同業績優劣沒有顯著關系,從同業來看,除去寬基指數產品的規模較大外,行業指數和策略指數基金的規模均較小。”該公司旗下有幾只指數基金的規模也小於5000萬元,對於後續打算,其表示會加強持續營銷。

王群航認為,“指數型基金是典型的高風險產品。因為倉位高,股市行情不好時,指數型基金通常賺不了錢,甚至還要虧損,投資者缺乏購買動力,導致其規模下降淪為迷你基金。但此時,基金公司還留著指數基金或者繼續發行的原因,主要是FOF 開通後,基金公司將其作為FOF配置的標的產品。”

前述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指數基金肯定是FOF組成部分之一,未來會考慮將其納入公司FOF的配置。

王群航同時提到,FOF選擇的基金主要有兩點要求,“成立一年以上和規模一億元以上”,因而“堅持到底就是最後的勝利,迷你基金先把時間熬夠,再把規模做上去,一旦FOF產品落地,通過自己公司或者其他公司的FOF,迷你基金就可能東山再起”。

●“起死回生”關鍵靠運作

除了部分基金幹幹脆脆清盤,指數基金苦熬“資歷”等待FOF配置,其他迷你基金選擇繼續“死扛”,也許是有更好的出路。

“不願意清盤的原因,就是把這只基金當作殼,繼續尋找委外資金來填充,也就不必發行新產品。”王群航稱。

另一有迷你基金的基金公司市場人士也回複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公司尚未對旗下迷你基金有進一步安排,但尋找新的資金,是目前行業的慣常做法。

2014年10月,嘉實三個月理財和博時月月盈兩只短期理財基金相繼宣布暫停下一運作期運作,不再接受申購申請,並為所有投資者自動提交贖回申請。暫停運作之前,兩只基金的規模都只有2億元左右。

經過長達1年左右的“休眠期”,嘉實三個月理財發布2016年半年報,披露其E份額新增50億份,持有人戶數為201戶。其中個人投資者僅1戶,申購有200份,剩下200戶均為機構投資者,占比近乎100%。截至2016年末,該基金合計規模為21.35億元。

博時月月盈理財則於2016年12月23日打開 R份額的申購,並於12月26日截止。最新規模數據為4.51億元。

王群航表示,“未來可能不會有太多迷你基金選擇清盤,經過適當運作,基金公司繼續尋找委外資金註入,或者進入FOF的基礎基金池,迷你基金就能絕處逢生。這可能是目前迷你基金‘好死不如賴活’的原因之一。”同時他也提到,對委外定制基金,個人投資者沒有必要參與這類基金,而基金公司也不會指望散戶來申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49

認清形勢,適者生存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js9.html

    股市新年第一天開市,讓人喜大普奔,但沒幾天便跌回“解放前”。人們紛紛責怪新股加速度密集發行而壓制了股市。豈止這點,後面,還有萬億元以上規模的定增,以及新三板企業要轉板到A股。A股實在不堪重負,茍延殘喘。

    可不是嗎?剛才,一位老朋友打來電話,滿腔悲憤地說:“老兄啊!我不玩了,也玩不下去了!我去年傻不拉嘰地苦撐了一年,又虧了!現再也不能傻不拉嘰地不明不白地任人宰割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我明天全部清倉!”

    我也長嘆不已!

    有報道說,美國股市在117年的時間里,上市股票數量目前合計是5449只;即使是去年大牛市,也只發了105只新股;而股市經歷了長達8年的牛市。縱觀A股,從1990年成立以來,只經過短短26年,數量已經達到了3187只,其中,單單去年就發了275只。我們只花了美國股市四分之一的時間,就發行了美國60%股票的數量。現在更是加速度發行,每天3只。如果按照這個速度,A股的股票容量很快將會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發行公司的質量和未來的發展潛力又將如何呢?反正目前A股是熊冠全球。

    今天,與一位昔日徒弟、現任某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市場總監聊起新股IPO密集發行的話題。他說:“股市要服務與支持實體經濟,必須加大IPO供給。”

    這就牽涉到股市的主要功能是什麽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融資是股市第一大功能。或許管理層也是這麽認為的吧?所以,他們也就如此高速發行新股,同時顯示業績輝煌。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2013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它是我國經濟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著重指出,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看到沒?很顯然,股市首要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其次才是融資功能。關於資源優化配置,竊以為,簡單地講,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市場內部,通過市場博弈,使得效率低下部門的資源被效率更高的部門占有,甚至最終把低效率部門逐出市場;二是在市場外部,股市中優勝劣汰的博弈信息將會及時向社會傳導,引導市場外的資源向先進的高效率行業及企業流動,同時鞭策落後產業及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才是股市真正的核心意義所在。由此原理,我們看到,美國上市公司100來年也只有5000來家,但對市場及整個國家經濟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及引導作用卻十分重大和有效。所以說,唯有效率才是股市之本,才是經濟之本。現在可好,天量發行IPO(圈錢),何況又“只進不出”,這樣下去是否會把股市變成股票垃圾場呢?這有利於促進和提高經濟體效率嗎?當下的市場會買賬嗎?

    不過,如此發行新股似乎也有其道理所在。經濟發展應該脫虛向實,企業需要增加直接融資的渠道及比重,而A股投機性又很強,市場熱衷於炒新,那正好一舉兩得!發、發、發!你能炒多少,我就發多少,直到你炒無利得、發到只只破發為止。結果呢,市場泡沫擠掉了,同時教育了投資/投機者,使他們變得更加理性了,市場也快速成熟起來了。多好?至於市場效率日益低下,流動性日益減弱,導致融資功能衰竭,那是另外一回事,屆時再想法子解決吧!

    當然,我們相信管理層是有智慧和有韜略的,能讓肩負我國經濟深化改革首席重任的股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貢獻。

    最後,面對當前形勢,作為我等傻不拉嘰的小散應該如何是好呢?很簡單,識時務者為俊傑,認清形勢,《適者生存》(2016-06-23),不要自暴自棄,要摒棄投機念頭和僥幸心理,努力尋找優質股票,與優秀企業長期為伴,而我大A股時值熊冠全球,正是今後幾年長線(價值)投資的好時機,所以說,傻不拉嘰的你怎可傻不拉嘰地離開呢?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57

2017聯合辦公洗牌關鍵詞:生存、擴張、盈利、因地制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6/161059.shtml

2017聯合辦公洗牌關鍵詞:生存、擴張、盈利、因地制宜
選址960 選址960

2017聯合辦公洗牌關鍵詞:生存、擴張、盈利、因地制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只是一個經濟現象,更是一種思想解放、一次價值取向的改變。

本文由選址960(微信ID:xuanzhi960)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圓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只催生了千軍萬馬的創新創業者,更衍生出聯合辦公這樣獨特的辦公模式。這一辦公模式從無到有,從最初單一的複制借鑒到今天品類繁多的百花齊放,已經進化成對創業者有著致命吸引力的辦公地址選擇。

粗略統計,截至2016年初,中國聯合辦公空間數量已經超過2300家。 福兮禍所依,在各式各樣的聯合辦公野蠻生長的背後,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優勝劣汰的殘酷洗牌。

未來聯合辦公的發展趨勢會是什麽樣子的?

是百家爭鳴、三足鼎立還是一家獨大,是跌宕起伏、扶搖直上還是呈L型發展,還無法斷言,但其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初現雛形,可供大家參考。

趨勢一 精耕細作時代來臨

“每一個行業在發展之初都會有一窩蜂現象,但最終都會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逐漸被淘汰”

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聯合辦公元年,形形色色的聯合辦公開啟百家爭鳴模式;2016年是中國聯合辦公的標準年,一系列的行業準入標準已經初步成形;那麽2017年則是中國聯合辦公的關鍵年,優勝略汰法則奏效、精耕細作時代來臨。

事實證明,單純依靠政策和創業者的聯合辦公是無法在未來殘酷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在深圳孔雀機構倒閉的案例中,政府補貼的遲遲不能到賬被媒體認為是孔雀機構資金斷裂,進而引發多米諾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註:孔雀機構是Airbnb進入中國市場時入駐的孵化器。)

在北京Mad Space倒閉的案例中,60%左右這樣令同行羨慕的入駐率,也無法阻攔其破產倒閉的步伐。

正所謂“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聯合辦公的“火爆”一旦離開政策和創新創業的大環境,所能依仗的也只有自身的“精耕細作”。在優勝劣汰法則之下,各個聯合辦公空間想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摒棄單一服務向多維度服務蛻變,不僅提供空間,更具備基礎服務、企業服務、政策資源、成長輔導、平臺技術、媒體資源等諸多資源與服務,在所屬領域挖掘自身特色與優勢。更加專業化,也更具生態化。

趨勢二 擴張步伐依舊

“資本總喜歡走在市場的前面”

俗話說“需求決定市場”。創業大潮之下,聯合辦公市場整體經濟發展環境、政策發展環境利好,需求依舊旺盛。

現階段聯合辦公的用戶群體大體分為:自由職業群體、創業團隊和企業員工群體三大類。

一方面,自由職業活躍的第三產業領域正在迅速發展。從2006到2015的十年間,每年都在增長,並且在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比重為50.5%。

美國,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75%背景下,自由職業人口占到美國職業人口的34%。不考慮其他因素,相應2015年國內的自由職業人口預計會占到國內職業人口的22.9%。自由職業者的數量未來將進一步攀升。

同時,第三產業的強勁增長勢頭,相對應的還有以互聯網、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興行業的發展壯大,這些企業對聯合辦公的需求亦不在少數。

5c6731a

2006-2015十年第三產業增加值變化趨勢

另一方面,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達443.9萬戶,比上年增加21.6%,新登記企業每天超過1.2萬戶,這些創業企業(團隊)對聯合辦公市場的需求不可小覷。

需求是一方面,聯合辦公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是擴張的原因之一。根據克而瑞調研報告,目前國內的多數聯合辦公運營商都在不斷擴張規模。其中,WE+計劃2018年在中國布局200家,SOHO 3Q計劃在2017年工位數達到10萬個,優客工場計劃擴張到21個城市。

此外,相較於完成4輪近20億美元融資的Wework,國內大部分聯合辦公的融資還擁有巨大的潛力。

8d7638e

趨勢三 東部發展成主陣地

“北京、廣東、上海位居前三”

近兩年,國內聯合辦公在一線及1.5線城市的發展速度異常迅猛。參考創頭條的全國雙創地圖,在雙創載體數量上北京領跑,余下依次是廣東、上海、浙江、河北、四川、江蘇、湖北、陜西和河南。

1fb2e36

全國各省市雙創載體分布情況表

(來源:創頭條)

結合全國雙創企業分布圖,整體上,東部地區發展勢頭最好,中、西部地區發展明顯不足。

bfac903

全國雙創企業分布熱力圖

(來源:創頭條)

區域發展參差不齊在地區內也很明顯。以北京為例,北京的聯合辦公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主要的聯合辦公空間分布在朝陽、海澱、豐臺、東城、西城等城區,其中以朝陽區和海澱區最為密集,占據了聯合辦公空間的88%的江山,位於北京遠郊的聯合辦公空間則拍馬不及。

這一區域差異現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趨勢四 盈利難題急需解決

“不盈利的聯合辦公,都是在變相的耍流氓”

無盈利,不發展。沒有盈利聯合辦公,外表看似光鮮內里入不敷出,難以長久。

無界空間CEO創始人萬柳朔(Randy)曾公開表示,目前這一(聯合辦公)行業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處於虧損。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事實如何呢?

以SOHO 3Q為例,其剛起步時開放式辦公桌的租金定為4000元/人/月,獨立辦公室超過5000元/人/月,因租金過高遭遇市場冷遇後采取打折的方式降低租金,普遍為4.5-7折,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就曾表示,旗下產品正在以虧損20%的代價對外出租。

對此,業界人士表示,大部分聯合辦公都是邊運營邊建設,且前期投入較大。聯合辦公比地產開發輕,但又比酒店管理重得多。開設空間一次性投資(租金+裝修+辦公配套等)就高達幾百萬,後期的空間運營開銷(人力+網絡+推廣+水電+稅費+日常維修等)更為龐大。想要回本尚且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時間,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聯合辦公都將租金和增值服務(如提供法律、註冊等服務等)作為盈利點,其中租金作為主要盈利點。

理想狀態下,聯合辦公是盈利的。但實際上,占盈利大頭的租金被居高不下的空置率拖了後腿,增值服務則是收入寥寥,再加上行業激烈競爭,有時候還會作出買一送一、免費試住等賠本賺吆喝的行為。

聯合辦公挖掘新且有效的盈利點、解決盈利難題已經迫在眉睫。

趨勢五 垂直細分領域突顯

“大而全”進化成“小而精”

聯合辦公的有著豐富的客戶群體。不僅有自由職業者還有各行各業的創業團隊,甚至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大企業,面向的是全中國的從業者。

大多數的聯合辦公在最初設立的時候就確定了目標人群範圍,也有一些選擇邊運營邊調整。初期的時候很難滿足每一個遇到的客戶群體的要求。這時候,垂直細分領域的聯合辦公空間開始出現。

部分聯合辦公空間仍舊以滿足某些特定行業需求為主,在空間室內設計、布局、裝修等方面為客戶群體量身定制。

比如將目標客戶定位為音樂、影視、醫療、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深耕,同時也考慮當地市場以及產業鏈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從而對細化市場進行不同的分割,在為入駐的創業團隊打通和對接上下遊資源上就會變得暢通,也更容易形成品牌影響力。

聯合辦公 擴張 盈利 因地制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11

五年發放牌照222張 險企如何差異化生存

開年不足40天,保監會審批通過了6家保險公司籌建,而4家公司申請被駁回。事實上,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相較於近五年保險類牌照超200張的整體數據而言,年初的保險牌照放行節奏並非新常態,而一月內4家公司未獲批文卻占據了期間被拒總量的三分之一。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意在引導放行專業化、差異化的特色公司,新生的中小險企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中小險企將面臨重新洗牌的格局。

五年保險類牌照發放超200張

根據保監會官網披露,2017年開年來,拿到保險牌照的6家公司分別為:融盛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事實上,年初6家獲批籌建的保險公司相對於近五年來的保險牌照放行數據並不多。記者根據保監會行政許可公布的通知進行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10月以來,保監會審批籌建的財險、壽險、健康險、養老、資產管理、經紀、保險銷售等保險類公司已經達到222家,其中財險24家,壽險17家,資產管理16家,健康險2家,養老公司2家,再保險2家,控股公司1家,上述累計保險牌照合計65家,而未通過審批的申請公司13家,而各類險企在各地分公司準入更是不計其數,各類資本競相希望能夠進入保險業。

“這保險牌照發放節奏確實比較快,保監會意在培育市場發展,畢竟批準機構準入是監管職責所在,行業有需求監管部門肯定給予支持。”一位大型保險公司研究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社會資本和實業公司對保險行業滋生了強烈的需求,在保險業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和期待較大。

對於監管放行保險牌照的意圖,一位中小險企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保險市場挖掘還不充分,相較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保險公司的深度和廣度還遠不能及,保險保障範圍不能達到企業和居民需求,市場需要更加差異化的保險服務和更豐富的保險產品供應。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全國保險機構200家,其中保險集團公司11家,保險公司16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2家,其他公司4家。保險公司中,產險公司78家,壽險公司76家,再保險公司9家。

那麽,真的需要更多的主體參與競爭嗎?對此,上述研究負責人表示,不能僅關註數量,更要關註險企在牌照的實際運用情況。一般社會資本湧入保險業會從自身資金特點、行業模式和股東結構等方面考慮發起設立,但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博取牌照資源進行資本運作,為了生存擾亂市場秩序。

“關鍵是監管部門要對做不好的公司給予嚴格限制,‘只進不出”就會導致資源相對過剩。”他強調。

從獲批保險公司特點來看,上述中小險企副總經理表示,保監會對符合準入條件的傾向性很明顯:一是專業化發展,二是差異化競爭,三是謀求區域發展的平衡,尤其引導保險資源向欠發達的地區和自貿區等地區轉移和投入。

從近期獲批的險企公司情況來看,各自特點十分鮮明:比如國寶人壽是四川首家本土法人的壽險公司;國富人壽的股東包括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唯品會和知名PE信中利;海保人壽是海南首家本土法人的壽險公司;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是中國人保的全資子公司;北京人壽的股東中,順鑫控股為白酒業巨頭,旗下牛欄山二鍋頭一直為北京市場占有率第一。

融盛財險的發起股東之一上市公司東軟集團在最新公告中透露:“參與設立融盛財險是為了充分釋放公司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拓寬公司金融保險領域投資,以創新業態拓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加速公司原有優勢業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價值實現。”

差異化是根本

從保監會披露的文件來看,五年間,保監會放行200余家保險牌照,13家申請被駁回。從數據來看,準入數量遠遠高於被拒的數據。實際似乎並非那麽簡單。

“其實遭拒絕的遠大於這個數據,申請保險牌照比資本市場IPO難多了。申請一兩年很正常的情況,半年內就批準的概率很低。”上述中小險企副總告訴記者,按照流程申請設立險企後,申請方一方面要與監管部門進行大量溝通,另一方面要積極調動股東資源和當地政府支持,因為監管部門會斟酌考慮各省對設定保險公司的支持情況和地方政府的表態。

據其了解,監管在審批中比較看重公司是否差異化發展,判斷股東是否真正致力於做保險業務。

“當前保險市場已經形成了寡頭格局,小公司拼規模很難改變格局。”在上述研究負責人看來,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程度已經不再支持一家公司短期內進入市場後實現爆發式增長,新生保險公司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

在近期被拒企業名單中,也有因差異化定位不明晰未獲得通行證的公司。保監會給出的拒絕中阿人壽的理由是:公司可行性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戰略發展規劃不清晰,相關主業不突出,機構規劃不符合實際,沒有論證形成差異化經營理念和系統可行的商業模式;發起人寧夏伊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狀況不佳;設立申請材料的合規性存在較大問題等。

不過,中小企業差異化發展也並不容易。上述研究負責人強調,社會要有創新的基礎設施,以支持險企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實現差異化的前提是社會分工的細化。

上述中小險企副總經理表示,”按照現行監管要求,想設立保險公司,各項設施配置必須齊全才能開業,樣樣由自己來做,使得整個公司經營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必須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操作。“

新生中小險企盈利模式待解

新生的中小險企即便獲得了“通行證”,如何在既有市場中立足?如何在同業競爭中找到差異化的模式?能否實現盈利?這些都是擺在股東和公司經營層面前的一系列問題。

業內普遍認同,未來隨著更多市場主體的加入,中小險企將面臨優勝劣汰、兼並重組、重新洗牌的過程。同時,監管部門應該完善退出機制。

上述險企研究負責人坦言:“中小公司短時間很難盈利,或者面臨盈利不理想的境地。”原因在於,當前競爭機制決定了其對客戶的定價很難差異化,服務也很難真正差異化,中小公司囿於資源實力很難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現在中小公司在短時間內盈利難度很大,在目前市場情況下,僅少數公司能夠實現盈利。”前述中小險企副總也表示,隨著監管的改革,這一情況會逐步好轉,如果未來監管逐步放開,公司本身力求“小而美”,其他配套功能通過外包和專業化機構來完成,將有利於中小險企的持續發展。

“監管部門應該鼓勵保險公司中後端功能性行為創新,而不是一味準入牌照發展市場。”上述險企研究負責人直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64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29.shtml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創業有「坑」,「坑」多小心,過來人會這樣說。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張震。

1  高榕資本的機緣

我在2013年離開IDG資本,創辦高榕資本。現在看,當時出來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

第一個「天時」是什麽呢?那時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解決的主要是基礎設施和純粹互聯網應用的問題。互聯網下半場要解決什麽問題?我覺得有兩大關鍵詞。一是產業互聯網。二是新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應用、AR/VR等概念。我們當時創辦基金時,瞄準的正是產業互聯網和新興技術。

還有第二個「天時」互聯網+。90後、95後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相應要求創業者年輕化,投資人也要有變化,更靠近創業者,這是對VC新生代的需求。

「地利」指的是,中國的創業新富階層逐漸產生了財富管理的需求。在中國主流的VC,如紅杉資本、IDG資本,它們本身是海外品牌,管的是來自美國或者歐洲的錢。高榕資本作為獨立品牌,錢來自中國互聯網大佬們,通過互聯網起來的一批中國企業家成為我們的出資人,VC領域我們是第一家這麽做的。「人和」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擁有廣泛的人脈。

「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具備,你再不做就會錯失良機。當這樣一個時機到來時,敏感的創業者都會做出判斷。我們出來做基金也是一種創業。

2  VC的門檻

創業做基金和做企業是有很大區別的。做企業,你想成為第一,一統江湖,這是王道。但永遠不可能有哪家VC可以一統江湖,每家基金就這麽幾個合夥人,每個人每天只有24個小時,你的資金永遠處於有限狀態。所以,對VC來說,要有自己的風格,不是跟別人去比,是跟自己比。很多時候項目不是被別人搶走,是放在你面前你沒能夠做出判斷,錯過了。

按照我的理解,一個合格的風險投資人應該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你必須在行業幹滿十年,有足夠多的項目積累。

第二,經你手投夠一億美元。

3  入坑

投資是一門學科,你要積累學習的時間,要交學費。我剛入行的時候,有前輩跟我講:「這里是一個坑,你要當心」。我當時覺得這都是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怎麽可能嘛,我運氣也不差,我可以大步邁過去。

在 IDG 資本的時候,投資過一個項目,當時投了大幾百萬美金,還做了對賭。那個創業者之前的經歷很成功,綜合看我們認為這個項目的表現很值得期待。

結果後來這個公司完全不在狀態,公司經營失敗,投資的錢很快花光了。我當時真的每晚都做噩夢,夜里醒來,遲遲無法入睡。

但我後來還是從各種角度分析、嘗試,找到了解決方案。最終這個公司並給了IDG資本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後來那家企業上市,投資也給IDG資本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我覺得年輕創業者應該去經歷這樣的折磨。很多坑,如果你沒有掉下去過,沒有真正體會過那種徹骨之痛,你就不可能從里面提煉出經驗與教訓。只有你經歷過才能變得淡然,再遇到各種困難,會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的。

4  練習「挫商」

年輕的團隊成員必須鍛煉出一個非常強的能力,叫「挫商」,大家都說情商、智商重要,我覺得「挫商」也很重要。

VC是一件苦逼的事情,可能有四種情況會讓你痛苦。第一個是你都沒機會去接觸那個項目,就被別人投了;第二個是你看到一個項目,把它 pass 了,結果這個項目成長為獨角獸了,你開始懷疑自己;第三個是你看到一個好項目,也做出了正確判斷,但你發現如狼似虎的前輩同行們都在,沒拼過他們,最後你沒能拿下它;第四種是你好不容易拿下了一個項目,結果發現它完全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美好,實際情況可能與你想象的相去甚遠。即使做了很多盡調,依然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很多問題,你只有真正進到項目里面才會發現。所以,對於年輕的投資人而言,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戰。失敗並不可怕,你要去擁抱失敗,不要懼怕挫折。

5  懂得剎車

高榕決策很快。有的我們看好的項目,上午見了,下午就簽TS,晚上直接打款。你都看好了,幹嘛還要折騰創業者?

我們也是創業者,我們也融資,同樣的哪個人要折騰我們,我們就不要他的錢。誰爽快、條款友好,我們就拿這個錢,一樣的道理,將心比心。

想要獲得高質量投資項目,必須把握投資節奏。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他會清楚看到,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存在一個」反周期性」,具體表現在:當二級市場特別火爆的時候,會帶動一級市場投資價格上漲,使得一級市場創業項目估值偏高。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投資人此時應該降低投資節奏;當二級市場表現疲軟的時候,此時創業項目估值也會大幅降低,這恰是一級市場的投資機遇。

當投資人心態形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慣性。巴菲特講,在所有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在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逆向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你是不是有經驗、有紀律的投資人,就看你能不能在關鍵時刻剎住車。2015年我們團隊比2014年增長了一倍,管理的基金規模比2014年增加了不止一倍,但投的數量卻比2014年減少了一半。

投資的本質是賺錢,當它已經不能賺錢的時候,你為什麽要投它?比如上門美甲、阿姨上門、我們都沒投,我們覺得這個經濟賬算不過來。不管你叫什麽概念,商業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我就看你的收益和成本是不是相匹配,用戶的留存周期里產生的價值是不是可以覆蓋掉你的獲客和運營成本,如果這些達不到,我們就為了概念,等著別人來接盤麽?

VC創業有非常大的挑戰:

首先,你得募資。別人為什麽把錢給你,你是要有能力實現投資回報的,而不是光有一腔熱情。

第二,一定要機構化。你面對的都是最優秀的創業者,作為投資機構,你能給他們什麽支持?在這方面,我們的CFO、法務總監、HR總監等,教育背景和工作履歷都很牛,這樣才能給被投企業提供更好的投後服務。

第三,建立生態體系。今天公司與公司的競爭,是綜合能力的比拼。我們也會布局媒體、天使投資基金、融資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投他們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被投企業,幫我們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第四,基金的個人屬性不能太強。當一個基金與某個人的個人品牌連接過於緊密的時候,風險是很大的。我們是想把高榕打造成一個可傳承的事業平臺,讓年輕的投資團隊成員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獲得沒有玻璃屋頂的發展空間。

6  「盯人」和「盯事」

對於所有VC機構而言,最大的挑戰都是未來你如何複制你過去的成功經驗,我們通過在行業里十幾年的磨礪,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榕資本的「雙引擎策略」,它包含兩個維度——「盯人」和「盯事」。

「盯人」就是尋找最優秀的精英創業者。目前的市場環境與10年前大不相同,10年前正值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波浪潮,很多草根創業者參與其中,並獲得巨大成功;而眼下市場對創業者的要求更高,我們更需要「精英創業者」,他們的特點是:管理過大的團隊,操盤過大的戰略,有融資能力又有行業資源。相比草根創業者,他們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我們最關心創業者兩個方面的特質:有沒有大格局,創業者的格局決定他的作為;有沒有執行力,很多人都看好互聯網的某個發展方向,但是你能不能擁有足夠的資源並快速建立起競爭壁壘,是決定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們會在各個細分領域中選擇最優秀的創業者。例如「拼好貨」的創始人黃崢就是我們喜歡的創業者類型,我們在對拼好貨進行投資以後,公司發展速度很快。短短一年內,日訂單峰值超過100萬單。

當然,要做好「盯人」,還少不了系統性工作的支持。我們與中國約30家最牛的互聯網企業中高層保持密切聯系,當他們有離職創業的計劃或投身到創業型企業的打算時,我們會第一時間知道。通過以上幾層渠道,能夠保證我們與最優秀的創業者保持零距離。

「盯事」就是指自上而下地研究、梳理行業資源,找到最優秀的公司。目前高榕資本組建了5、6個人的專職分析師團隊,每周都在進行行業動態研究。我們希望通過比對發現一些顯示「哪些行業/方向可能成為重點」的最新線索,從重點當中找到最優秀的被投企業標的,進而與它們接觸,達成投資。

我們通過「盯人」「盯事」的雙引擎策略使我們找到最優秀的項目,複制過往成功經歷,這是為什麽我們截至2016年1季度,投資約80個項目,其中約30家都成為細分行業翹楚的原因。

7  合夥人精神

許多基金管理團隊對合夥人精神強調得不夠,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在高榕資本,我們堅決不會說這是某一個人的項目,而強調這是所有人的項目。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企業文化的討論和制度建設上。在進行個人業績評估、考察能否晉升的時候,我們會把「合夥人精神」作為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

首先,尋找價值觀相同技能互補的人共事。

公司的決策往往要一言九鼎,CEO說了就算,而基金不是。基金管理者是一個知識聚集體,一起討論來避免風險,不可能一個人說了算。

在我們公司,我和高翔、嶽斌就比較互補。我是個典型的雷厲風行的人,高翔是一個比較文藝、逗比的人,很柔和。嶽斌是技術宅男,對技術的敏感性極高,求知欲和學習能力非常強。

其次,建立傳承機制。

我們希望將高榕資本做成一個可傳承的平臺,讓年輕人的發展沒有屋頂,從而留住最優秀的人才。消費者在更叠、進化,現在的主流消費者已經是90、95後,創業者大多是85、90後,年輕的投資人會更了解消費者需求和痛點。

最後,我們還希望在團隊內建立起互相信賴的感情紐帶,讓大家找到「家」的感覺。

資本 互聯網創業 團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4

最嚴調控下地產中介生存法則 業務多元化或是不錯選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26/1088395.html

____cfp491985821.thumb_head

“3·17”北京樓市新政落地後,二手房市場首當其沖,依靠成交生存的中介機構必然會受到較大影響。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解決在途單潛在違約風險成為二手房中介的第一件事。同時,新政後北京二手房市場明顯走弱,預計成交量下行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業內認為,市場下行,將導致一定規模的二手房中介人員離職、門店關閉等現象出現。最嚴調控下,“修煉內功”和“業務多元化”是二手房中介機構生存下去兩個不錯的選擇。

日子不好過了

“雖然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出臺相對突然,但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只不過這一來,我們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朝陽區青年路區域某中介門店經紀人小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新政出臺後,店面比之前冷清了許多。

小張稱,3月上半月,店面內幾乎看不到經紀人的身影,大家基本都在外面忙著帶客戶看房以及辦理交易流程;不過,新政出臺後的這幾日,經紀人更多的時間是待在店里,打電話解讀政策、約客戶看房,每天的帶看次數明顯減少了。

鏈家官網數據顯示,新政實施後的首個周末(3月18日-3月19日)帶看量為37339和35133人次,而此前的一個周末(3月11日-3月12日)分別為56256和49870人次,比較來看新政後首個周末帶看人次瞬間下降近2萬人次,換算比例的話,環比分別下降近40%和30%。3月20日(周一)帶看量為6699人次,此前一周的周一帶看量為13386人次,環比跌幅近50%。

此外,新政出臺後,“新增客源”的數量也大大減少,3月前幾個周末的日新增客源數都在11000-12000人水平,新政後的第一個周末新增客源量只有9000人上下。新增房源也從此前周末的日增1800-1900套下降到了1500多套。

業內人士認為,近幾日北京二手房市場表現開始走弱,這也證明調控政策效果較為明顯,此前市場較快升溫的情況有望得到抑制。同時,新政剛剛開始實施,收緊的調控政策仍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二手房中介而言,“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據了解,2013年4月北京曾經出臺過“認房認貸”政策,結束了北京連續13個月市場上行的態勢,成交量開始逐漸萎縮,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2014年底。業內認為,參考過去的經驗和上海、深圳的經驗,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後,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將會出現明顯減少,並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解決在途單風險

北京樓市新政出臺後,業內普遍認為對二手房市場影響最大,購房人購買第二套二手房時基本是零杠桿。值得註意的是,首套標準的嚴格化(即“認房又認貸”),對在途交易影響較大。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已成交但未網簽的群體,預計全市此類交易量在1萬單左右,要註意後期的違約風險。

某房產中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場上70%以上為換房群體,“認房認貸”嚴格了首套標準,換房群體“先賣後買”也被界定為二套,首付為60%(普宅)或者80%(非普),首付門檻的大幅增加可能帶來滿足首付的群體占比減少。對於已成交但未網簽的交易而言,首付的大幅增加,導致交易出現違約的概率大大增加。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個區域的二手房門店發現,基本每個店面都存在上述情況的在途單。針對這種情況,門店經紀人稱,目前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補首付額較少的客戶,一般會選擇湊齊多出的首付完成交易;二是買方、賣方以及中介機構三方“和平解約”。

北京商報記者就在途單潛在違約風險應如何解決的問題采訪了鏈家等中介機構,對方回應稱:“將嚴格執行北京市相關部門出臺的調控政策,主動與客戶溝通、解讀政策的含義,穩定市場預期。同時,要高度關註市場違約風險,盡可能保護消費者權利。”

事實上,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中發現,不僅是上述已成交未網簽的交易受到影響,很多有意向近期簽約的客戶也因首付比例的調整,導致購房計劃不得不擱淺。

東四環區域某中介門店經紀人小趙稱,目前他不僅有一單在途單要解約,近期有意向簽約的客戶中也有兩個終止購房計劃。其中一個是剛需客戶,因為有過貸款記錄,“認房又認貸”政策實施後,在北京買房變成二套,首付比例提升至60%,因首付不夠取消買房計劃;另外一個客戶是換房,本來他的房屋已經出售但還未網簽,現在正在溝通解約,導致他的買房計劃也要延緩。

離職關店或再現

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升級的同時,對於市場主體(房企及中介公司)的監管仍持續收緊。3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隨即對部分房地產開發在售項目及房地產經紀機構門店進行了隨機執法檢查,通報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安寧莊東路分公司存在未如實記錄經紀業務等問題。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已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在進一步調查取證後將予以行政處罰。

樓市政策趨緊導致成交量下滑、監管持續收緊,在最嚴調控之下,北京市二手房中介機構將面臨“寒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預計今年二手房中介行業將出現一定規模的經紀人離職、門店關閉等現象。

2016年,樓市的回暖,給予二手房中介公司信心。一方面,新興互聯網中介開始設立線下門店;另一方面,傳統二手房中介機構也忙於開店擴張,鞏固並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2016年中介門店數量進一步增加。但是,2017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將極大可能出現下行,屆時,一些難以盈利的二手房中介門店可能會出現關停的現象。

不僅僅是店面,從業人員也是。二手房中介行業本就是人員流失率較高的行業,一旦樓市遇冷,底薪較少的經紀人將拿不到可觀的銷售提成,那時二手房經紀人員的流失率會進一步提升。

業務多元化

最嚴調控之下,二手房中介該如何度過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修煉內功”和“業務多元化”是市場遇冷時中介公司要做好的事情。

所謂“修煉內功”,是指經紀業務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鏈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一線經紀人而言,“修煉內功”即提升行業知識的專業度、維護並拓展房客源端的關系、提升服務水平和意識。

行業人士稱,房地產市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單純依靠二手房買賣交易的中介機構難免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但是,如果二手房中介機構能夠做到“業務多元化”,不單單以二手房買賣業務為主,那麽該類公司的市場抗壓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中介公司業務多元化包括發展品牌租賃、海外房產以及拓展上下遊相關業務等。

以品牌租賃為例,2016年,政府提出“購租並舉”政策,支持租賃市場機構化發展。目前,各路資本殺入長租公寓市場,這對於擁有房客源基礎的中介機構而言是一次較大的機遇。目前,中介機構做長租公寓規模較大的是鏈家的自如友家。未來,租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不失為中介機構多元化發展的一種有益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10

生存還是合並?共享單車第二梯隊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5/162360.shtml

生存還是合並?共享單車第二梯隊何去何從
界面 界面

生存還是合並?共享單車第二梯隊何去何從

不明朗的前景、資本裹挾中艱難前行、市場競爭重壓之下,共享單車第二梯隊走到了決定命運的岔路口。

本文由界面(微信ID:wowjiem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曉雙/鄭萃穎/潘蕾

春天到了,共享單車的春潮也伴隨而來。

3月14日,讓摩拜單車投資人——騰訊投資並購部總經理李朝暉異常興奮,“那天天氣特別暖和,街上許多人騎著共享單車來來往往,是上一周10倍。”他在摩拜最近的發布會上激動的回憶說,“做的這件事情得到人們自然的認可。”

隨著人們對共享單車的認知度提升、騎行需求增加,行業內的兩大玩家摩拜、ofo的“黃橙大戰”也從各自為戰變為短兵相接,爭奪從入口到產能到城市到用戶體量。

然而,決戰近了,一些二線共享單車企業卻似乎離這場狂歡越來越遠,他們既沒有摩拜和ofo的萬千資本追捧、亦沒有與之抗衡的自行車數量和用戶體量。不明朗的前景、資本裹挾中艱難前行、市場競爭重壓之下,休戰,浴血奮戰,還是轉型合並?二線單車企業走到了決定命運的岔路口。

謹慎休戰未能上演的“三國殺”

藍黃相間的永安行共享單車,讓人從遠處看容易誤認為是ofo,其運營方為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不過,永安行似乎並不想與其他玩家混為一談。“真正的共享單車就不該收押金,收押金的共享單車都是偽共享經濟。”永安行CEO孫繼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批判了行業內的押金單車模式。

永安行於去年11月在成都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綁定身份信息的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超過600,就可以實現“免押金”租車。

此前摩拜ofo因押金過高、押金去向等問題備受外界質疑,永安行率先推出的免押金模式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

今年3月1日,永安行宣布完成來自螞蟻金服、IDG資本、深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A輪融資。行業背景+創新模式+資本背書,永安行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可能與ofo和摩拜抗衡,組成“三國殺”局面的單車企業。

常州永安成立於2010年,核心業務為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研發、銷售、建設和運營,在有樁共享單車市場早早布局,並實現了盈利。其公共自行車系統覆蓋全國29個省市的210個市縣,累計建設約3.2萬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約89萬套公共自行車鎖車器設備,2016年完成7.5億次的出行服務,主營業收入總計達到7.7億元。

2016年11月永安行開始布局無樁共享單車市場,先後在成都、昆明、長沙、南昌、福州、貴陽、北京、上海等地投放。孫繼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在成都投放10萬輛共享單車。

不過,上一秒永安行看似還在準備高歌猛進,下一秒卻突然宣布對無樁共享單車踩了急剎車。

3月24日,永安行運營方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招股書中透露,永安行將終止與螞蟻金服和深創投等機構的投資合作,並簽訂終止協議。

永安行方面的說法是:社會上存在部分對無樁共享單車投放和運營管理提出異議的觀點,公司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和謹慎投資的原則,公司與上述投資機構再次協商,各方同意放緩投資進度。

宣布A輪融資僅23天後,已經在有樁公共自行車市場盈利、並計劃IPO的永安行,對無樁共享單車大戰選擇保守觀望。

根據招股書披露,永安行目前投放共計5萬輛共享單車,其固定資產原值為699萬元。按此計算,永安行每輛自行車的成本價格為140元。車輛投入不斷增多,但共享單車營收數據卻不盡如人意。招股書顯示,2016年用戶付費共享單車業務收入為36.83萬元,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僅占到0.05%。

在諸多同業者蒙眼狂奔之時,永安行選擇了按下暫停鍵,但也並沒有把話說滿:“待條件和時機成熟重啟投資談判和合作。”

不過對於瞬息萬變的共享單車行業而言,原地踏步就意味著退步,暫停就幾乎意味著被淘汰。

永安行目前單車累計投放量為5萬。而這僅僅是摩拜單車在廣州一地投放量的一半,ofo方面目前單車累計投放量達到290萬。另據騰訊科技,摩拜單車、ofo兩家巨頭在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井噴”,接近2000萬輛,產能預計則可以達到3000萬輛。從5萬追趕到290萬或許還有一線希望,但從5萬追到千萬量級可能是天方夜譚了。

深耕的二線市場守得住嗎?

與永安行不同,許多二線共享單車企業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市場悄然布局,通過差異化運營在摩拜與ofo的夾縫中分食市場。

住在杭州的小胡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路上多了許多自行車,“我們這邊摩拜多,ofo比較少”。她和北京的朋友分享著時下最熱門的消息,約定一起去西湖周邊騎行。

不過當她興致勃勃地想去掃描車身二維碼時才發現,她以為的“摩拜”並非“摩拜”,而是Hellobike。這種單車與摩拜有著相近的配色和外觀,前者主色調為白色和橙色,後者為橙色和銀色。

與ofo和摩拜大量開城相比,Hellobike深耕二線城市,自去年11月正式上線以來,其僅在杭州一地便投放了6萬輛共享單車,占領整個杭州市場。

“我們會在保證城市精細化運營後推進更多的城市,目前我們在二線城市的市場占有率第一。”Hellobike的COO韓美對界面新聞表示。

目前,Hellobike已完成了15個城市的布局。除了深耕二線城市外,Hellobike還首創了夜間(晚23:00-早06:00)騎行免費和換騎15分鐘免費的經營策略。

與Hellobike一樣走差異化路線的還有小鳴單車。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在很多中小城市可以很快算出單車盈利模型,獲得用戶、騎行數量的成本比要比大城市低很多,而且用戶會認可小鳴是第一品牌。”

小鳴單車2016年進入共享單車市場,去年10月獲得由凱路仕烈風董事長鄧永豪領頭的1億元A輪融資。凱路仕是一個擁有20多年生產經驗的自行車和運動裝備的法國品牌,在中國開設了200多家專賣店,其在全國的多個合作經銷商平臺和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將為小鳴單車提供支持。

與其他單車企業大量投放單車不同,小鳴單車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研究虛擬電子圍欄、虛擬車樁的技術上。人力成本在陳宇瑩眼中是企業不可承受之重,她算了一筆賬:現在上海新出臺的政策,一萬輛車配50個人,以5000塊錢月薪計算,不加五險一金,平均每月就是25萬元成本。在技術上下功夫,小鳴單車估算投入6000臺共享單車,用10個人做管理就夠了。

誠然,二線單車企業通過差異化運營占據有利地位,是不錯的戰略選擇。不過這種差異化是否可複制,與摩拜、ofo短兵相接時有多大的抗壓能力仍值得懷疑。

“用戶是需要經營的,”Hellobike的COO韓美認為,“車輛投放密度是其中一方面,產品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車輛騎行的舒適度、車輛的良好率等都很重要。”

現在,有觀點把共享單車的競爭理解為誰手里錢更多,能更快造出更多的車投放,就能先占領和壟斷市場。對此,韓美並不認同,“這把用戶當成了嗷嗷待哺的餓狗,以為只要扔幾個肉包子出去,就會一堆用戶撲上來。”

不過,據一些調研顯示,隨手可騎的確是目前不少用戶的首要考量。今年3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舉行了一次用戶投票,面對“如果上街騎公共單車,決定你選擇的是什麽?”這個問題,有2.7萬人將票投給了“這輛單車隨手可及”這個選項,占到總人數的47%,“誰免費就騎誰”排名第二,占到總人數的19%;誰性能好就騎誰排名第三,占比18%。

2016年下半年,資本混戰共享單車行業,二線共享單車行業並不缺乏彈藥。除了小鳴單車外,Hellobike去年11月宣布完成A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GGV,今年1月其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磐谷創投跟投。

對於合並這一議題,小鳴單車和Hellobike都略顯抗拒。小鳴單車對界面新聞委婉表示,其和其他家的技術不一樣。而Hellobike方面則說:“失敗倒閉、被收購或收購別人成為最終贏家,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剛剛上路,只顧向著前方狂奔,不去預想結局。竭盡所能做到最好,然後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2016年下半年以來,數十家企業先後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一時間被媒體形容為“一場瘋狂的盛宴”,杭州的騎唄單車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騎唄單車舉行戰略發布會,搭檔芝麻信用建立信用體系,正式宣布進軍共享單車領域。當時他們也想到了從二三線城市入手的策略,並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概念。今年1月騎唄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豐瑞投資領投,渾元投資等跟投。一切好像剛剛開始,騎唄火速在杭州和合肥各投放了2萬輛共享單車。

一切似乎在今年3月底戛然而止了。“國內共享單車城市1至3公里的短途市場,再有機會是不大可能了。”騎唄CEO呂城江對界面新聞感嘆道。

面對摩拜、ofo這樣的行業巨頭,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顯得十分無力。“其他十幾家全加起來總共二三十萬輛,30萬對摩拜、ofo來說是一周的產量。他們的產能實在是太高了,沒有很好的替代方案的時候沒法和他們競爭。”呂城江表示。

據了解,廣州是小鳴單車投放量最高的城市,不過其並未在這一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優勢。根據此前《南方日報》的報道,廣州目前共有4家共享單車企業入局,”摩拜接近12萬輛,小鳴單車、ofo、小藍單車都在6萬輛左右,比例剛好是2:1:1:1,四家企業在廣州的單車總投放量已接近30萬輛。”

除了規模上的明顯劣勢外,單車行業技術壁壘不高、可複制性強等,也是呂城江認為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需要突破的困境。“即使有好的產品出現,拿了更多錢的競爭對手要複制也是輕而易舉,產能上他也可以馬上追上,而且通過在全國各地的運用優勢、資金上的優勢,迅速把產品推廣到市場上,這些優勢很難突破。”

雖然摩拜和ofo常有融資消息傳出,但呂城江認為其他企業獲得融資幾無可能。“要和他們對抗,不是幾十億融資能解決的問題了,可能花100億才能達到別人花30億、50億完成的市場規模,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對於二三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需要擔心的不只是投資人可能不會繼續投錢,還要擔心投資人可能撤資。

今年2月,卡拉單車發布聲明稱其投資人已經撤資,其所投放的城市為四線城市。據了解,卡拉單車先後在莆田投放了667輛單車,並計劃在2月底之前完成5000輛的總投放量。可是一個月還不到,首批投入的667輛車,即丟失了510輛,丟失率高達76.5%。

認為城市共享單車行業“已經沒有機會”的呂城江在進入單車市場半年後果斷調轉船頭:”肯定是要調整的。”據他透露,騎唄未來將切入垂直的騎遊領域,並且拓展海外市場,“把我們的解決方案出售,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去和當地的企業合作,或者在一些小的市場把整套方案賣給他們。”

未來,合並對二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在所難免。真格基金顧旻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這麽早期的市場,其實很難講最後大家是不是一家人。”

呂城江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騎唄已經在和摩拜、ofo中的一家談合並。3月24日,網易科技報道稱,ofo小黃車1億元投資騎唄單車,占股20%,騎唄方面對此事不予置評。27日,ofo與騎唄單車聯合推出定制版小黃車ofo L1,新車將在杭州進行投放。

此時騎唄的角色已經從一線共享單車的挑戰者轉換成為他們的連接者,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二線企業迎來身份轉換的時刻。

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 of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