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L型增長有望從“一豎”過渡到“一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快落的風險明顯下降,穩的因素增多,提質增效正積極推進,L型增長態勢有望從“一豎”過渡到相對平穩的“一橫”。

李偉是在18日於北京舉辦的“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17”上發表上述觀點的。他表示,針對經濟運行內外部環境的新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

改革需進一步深化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在“三去一降一補”五個方面,李偉分別解釋了2017年的主要任務。比如,去產能方面,要突出處置“僵屍企業”和更重視采取市場、法律手段有效化解低效率產能。

“當前面臨的問題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煤鋼價格上升,企業效益好轉,去產能意願下降,甚至一些停產企業開始複工。2017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加註重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標準,更加強調完善市場機制來淘汰低效率產能,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李偉說。

去庫存方面,基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李偉表示,要讓住房回歸人民群眾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費品本質屬性,這需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加快構建長效機制。

首先,中央層面要做好包括稅收、土地、金融等在內的房地產制度頂層設計,健全對地方政府調控主體責任的督查和獎罰機制。同時,賦予地方政府在一定範圍內自主調控權限,提高調控的差異性和精準性。

其次,把防範和應對房地產泡沫風險作為重中之重。2017年要綜合采取金融信貸、土地、財稅等手段,合理控制流動性,把握好調控政策的尺度和力度,既要遏制泡沫膨脹,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發風險。

最後,加快釋放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有序推動去庫存。針對去庫存任務最重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對購買城鎮商品房的農業轉移人口實行差異化財稅政策。四是加快推動包括房產稅、集體土地入市和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去杠桿方面, 2016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了23條主要途徑,包括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以及積極發展股權融資等手段。

李偉說,在債務存量方面,優化債務結構和市場化債轉股可以減少債務總規模,在增量方面,股權融資加快發展,可以讓更多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降低對債務的依賴。另外,引導企業轉向創新驅動,轉變過去的規模擴張型發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桿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則是要著力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增強我國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李偉強調,今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但是也必須看到,減稅面臨政府支出規模剛性約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巨大的挑戰,減稅的空間並不太大。

補短板方面,要突出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補短板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所謂補軟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優化市場環境、加強政府服務,去政府越位與補政府缺位並舉。這方面的空間很大,對於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比直接擴大投資作用更大。”李偉表示。

供給側改革啟動年作用積極

2016年全面啟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市場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幅度持續收窄,呈現企穩態勢。

從2011年至2016年,我國GDP增速從9.5%一路回落至6.7%,但各年回落的幅度呈現逐年收窄的態勢。2016年前三個季度增速均為6.7%,四季度為6.8%,企穩的態勢更加明顯。

具體來說,去產能方面,鋼鐵行業4500萬噸和煤炭行業2.5億噸的全年目標,均超額完成任務;去庫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積減少2314萬平方米,存銷比明顯下降;去杠桿方面,2016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8%,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電費、稅費、五險一金和物流費均有所下調,企業經營綜合成本有所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較2015年下降0.16元;補短板方面,農業、水利和生態環保等領域投資增速顯著高於其他投資增速,棚戶區改造和扶貧開發明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會上強調,當前,雖然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增速企穩回升的態勢也比較明顯,但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經濟下行的壓力和風險依然存在,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是太牢固,對此必須保持清醒認識,並繼續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

李偉認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改革農業支持政策體系,理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優化國內國際、三次產業和農業內部等三個層面的資源配置,激發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發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改革方向。

李偉表示,落實好中央文件,必須弄清楚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三大突出挑戰:部分農產品價格倒掛嚴重;糧食庫存過剩進一步加劇;高庫存導致“賣糧難”,進而導致糧食價格大幅度下降和農民收入下滑。

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糧食庫存屢創新高,去年超過6億噸,達到歷史最高點。

李偉算了一筆賬:按目前我國玉米庫存量計算,庫存長期費用約1700億元,潛虧接近2000億元。按照2016年我國玉米產量21955.4萬噸、價格比2015年降低600元/噸估算,僅此一項,我國農民收入將減少約1317億元;即使加上對生產者補貼,仍將減少約927億元,攤到全國農民頭上,人均減收157元,相當於拉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