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總統網站7月17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過電話會談時強調,俄羅斯反對試圖用暴力推翻土耳其民選政府的行為。
此次電話會談由俄方提議發起。普京就土耳其7月15日夜發生的軍事政變一事強調,不允許國家生活中出現違反憲法的行為和暴力是俄羅斯的原則性立場。
普京在通話中對事件遇難者表示哀悼,並稱希望盡快看到土耳其恢複國家秩序穩定。
普京還指出,俄羅斯對土耳其的限制性措施解除後,俄羅斯遊客在土耳其的數量大幅增加。埃爾多安表示,將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保證俄遊客的安全。
此外,兩國元首在通話中還討論了8月會晤的可能性。
土耳其7月15日發生未遂軍事政變,目前已致至少265人喪生,數千人被捕。
“美國和俄羅斯曾經是、也仍將是世界的兩大領導強國。”周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顧問、退休將軍邁克爾•弗林在接受俄塔社采訪時表示。
弗林生於1960年代末期。長期從事情報工作的他曾親身參與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針對基地組織的軍事行動,並為美軍的情報戰做出了卓越貢獻。2012年~2014年間,弗林曾是奧巴馬總統手下的國防情報局局長。2014年8月7日,弗林從國防情報局長的職位上退休,並從2016年2月起開始擔任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顧問。目前,前美國陸軍中將邁克爾•弗林是特朗普的副總統候選人之一。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存在著戰略協作。我們應該確保地球上的這兩大領導國家、兩個核大國、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不會造成愚蠢的錯誤。”弗林表示,處理美俄關系“非常聰明”的想法是“用健康的思想作為領導原則”,並在兩國的最高領導人和軍事力量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
“我們的關系不應僅僅滿足於貿易。應該由總統直接與總統對話,讓美國的最高將領直接與俄羅斯的國防力量首腦會晤,讓國防部長與國防部長會晤。這才是兩國在雙邊和多邊框架下應有的人員交流模式。”弗林表示。
親俄的特朗普獲得正式提名
當前,特朗普正式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其外交立場也越來越受關註。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晚間,特朗普在紐約獲得1237個代表人票,從而在各州收集到足夠多票數,正式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隨著各州選票統計數的逐項公布,反特朗普運動的呼聲也漸漸偃旗息鼓,特朗普直面希拉里已成定局。第一位支持特朗普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阿拉巴馬州共和黨參議員賽申斯(Jeff Sessions)表示,特朗普“是一位獨一無二的領導人,有能力帶領美國重回正確軌道。特朗普有這個能力,也有這份勇氣和意願來完成這一使命”。
而在特朗普以往的說辭中,他對俄羅斯的友好態度,尤其是對俄羅斯總統弗拉米基爾•普京的好感為人所熟知。2016年3月27日,在《紐約時報》的公開采訪中,特朗普就曾將普京評價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我想說,他是一個強大的領袖。很明顯,他是一個強大的領導者。”特朗普解釋說,他並非要給出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只是做一個明顯的評判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他是好、是壞、還是中性。我只是說,他是一個強大的領袖,是的,他是一個強大的領袖。”
弗林:普京是世界級的領袖
作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顧問,弗林在俄羅斯問題的態度上與特朗普頗有相似之處。弗林也曾表達過美俄應該攜手應對敘利亞內戰和“伊斯蘭國”的態度。2015年11月,邁克爾•弗林在接受德國《明鏡》雜誌采訪時稱,“我們應該積極與俄羅斯合作。俄羅斯決定在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局勢。”當時,在“今日俄羅斯”舉辦的一場晚宴中,弗林還被拍到坐在主桌,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只有2個座位的距離。
近日,邁克爾•弗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又專門解釋了特朗普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立場。其中,關於為什麽美國總統候選人如此“著迷”普京時,弗林回答:“他(特朗普)非常尊重那些只考慮自己國家(利益)的人。”
“普京是一個只考慮俄羅斯,只考慮俄羅斯聯邦(利益)的人。他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你不能說:‘我不喜歡這個人。’你應該尊重他。他是一個世界級的領袖。”弗林強調。
在全場火花不斷,充滿戲劇情節的共和黨全國黨代會結束之後,原本外界預計民主黨的黨代會能“平靜”和“正常”一些,哪料到大會還沒舉行,民主黨就陷入了比希拉里電郵門還轟動全美的電郵泄密風暴。
這起電郵泄密的起因是,“維基解密”7月22日公布,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7名高層從去年1月到今年5月所收發的近2萬多封電子郵件中,內容涉及暗中協助希拉里獲得提名,以及密謀排擠希拉里競選時的最大對手桑德斯。
為了緊急滅火,這場眼下美國政治風暴的核心人物——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舒爾茨宣布,她將在黨代會結束後下臺,但仍會主持以及幫助協調黨代會的開幕、閉幕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電郵泄密事件爆出之後,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表示,這起事件是俄羅斯黑客所為,旨在竊取民主黨高層電郵,幹擾希拉里選情從而讓特朗普獲勝。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眾議員施夫(Adam Schiff)表示,俄羅斯非常擔心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而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贊許普京,並表示“期待和普京合作改善美俄關系”,普京也曾多次表示“特朗普會是一個偉大的領袖”。
普京是真喜歡特朗普?
民主黨的人為何會把電郵泄密事件怪罪普京?這一切要從2011年冬天俄羅斯的那場大雪談起。
2011年12月,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在大雪中爆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反普京”俄羅斯民眾遊行,普京當時表示,這場遊行的幕後元兇主使其實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普京給出證據說,示威者抗議俄羅斯選舉是“被操縱”的,而這個說法同希拉里所一直批評的俄羅斯總統和議會大選“被操縱”的說法如出一轍。“她(希拉里)說俄羅斯的選舉是不誠實和不公正的。”普京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憤怒的表示,“這分明是給那些示威者們‘美國國務院支持你們’的信號。”普京表示,這也讓示威者們感到可以在美國的幫助下破壞他的權力,“我們應該保護俄羅斯不受到這種外來因素對俄羅斯內部事務的幹預”。
分析人士指出,5年之後,普京顯然認為,如今是報仇的最好機會。
“他(普京)當時對希拉里非常氣憤,並且在多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是。”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俄羅斯事務顧問、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麥克法爾(Michael McFaul)表示,“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他找到的報仇機會。”
多位美俄政策專家表示,2011年希拉里譴責俄羅斯的選舉系統讓普京感到“個人受到侮辱”,而普京還將自己的憤怒心情直接通知了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普京和他的外交政策顧問們還知曉的一個內情是,他們知道希拉里是在執行奧巴馬對俄羅斯的政策,但她卻比奧巴馬政府的任何一位內閣成員都對俄羅斯持有強硬態度。
“無論俄羅斯總統是否真的介入了美國大選,”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俄羅斯事務顧問盧墨表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整個克里姆林宮和希拉里之間完全沒有愛情。”
這些年,希拉里和普京打的架
希拉里也從未掩飾過自己對普京的不待見。在2008年擔任紐約州參議員期間,她曾在參議院重複老布什當年講過的那個知名的笑話段子:“我在普京的眼里看到了他的靈魂。普京(做為一個前特工)在真正意義上是沒有靈魂的。”
2003年希拉里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普京為了表示“善意”而邀請希拉里到他位於莫斯科郊外的私人豪宅作客。因為聽說希拉里喜歡大自然和動物,普京將希拉里邀請到了他成功狩獵到的獵品陳列地下室,在這個地下室的墻上,裝滿了很多普京獵到的動物頭顱。雖然普京表示,此舉是為了示好,但當時在場的希拉里的隨行助手曾表示,站在一個滿墻是動物頭顱的地下室現場的氣氛極其詭異。
在離開奧巴馬政府之後,希拉里也多次公開批評普京的政策,特別是俄羅斯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的事件。
美俄政策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俄羅斯利用黑客入侵美國民主黨電子郵件的話,原因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確實認為希拉里可能會贏得下屆的美國大選,所以在她即將正式獲得提名前“純粹就是來攪局”;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一旦她成為美國下一任美國總統,俄羅斯通過此舉可以給她早點“提個醒”,不要和俄羅斯作對,否則他們有自己的渠道通過暗箱操作和她作對。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27日在會見俄奧運代表團時表示,在處理俄運動員“興奮劑風波”時,國際奧委會盡管面臨公開壓力,但在信息不利的背景下,依然維護了奧林匹克運動,使其免於“分裂”。普京同時呼籲俄運動員“向世界證明俄羅斯人能誠實公開的取勝”。
俄奧運代表隊參加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歡送會,普京發表講話(圖:中新網)
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7月24日公布對俄運動員興奮劑問題的裁定,決定不對俄羅斯代表團采取全面禁賽的處罰。國際奧委會將通過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來審核相關的俄羅斯運動員能否獲準參加里約奧運會。
普京表示,國際奧委會的上述決定維護了奧林匹克運動,使其免於分裂。不過他也指出,目前距離奧運會開幕的天數屈指可數,但能夠前里約參加奧運會的俄羅斯運動員準確數目仍然不明確,這種不確定性毫無疑問會影響運動員備戰。
普京當天還呼籲俄羅斯運動員向世界證明俄羅斯人能夠誠實公開的取勝。他也表示,俄羅斯會盡一切努力捍衛本國運動員的名譽。
【相關背景】
7月18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發布由該機構的獨立委員會成員、加拿大國際體育律師理查德·麥克拉倫完成的“獨立個人報告”。報告稱俄羅斯體育部門參與操縱了2014年索契冬奧會及其他在俄羅斯舉行的大賽的尿檢。隨後,WADA建議國際奧委會考慮禁止俄羅斯參加里約奧運會。
北京時間7月24日,國際奧委會決定允許俄羅斯代表團參加里約奧運會,由各個單項協會自己決定是否對俄羅斯運動員實施全面禁賽。
(綜合來源:新華社、中新網等)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7月31日消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又一次聲明稱,若他當選總統,將審議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的問題。他還指出,克里米亞人民想要和俄羅斯在一起,而不是和烏克蘭。
周日,在美國ABC廣播電視臺的采訪中,當被問到是否準備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時,特朗普回答道,“我準備審議這個問題。”特朗普稱,“據我所知,克里米亞居民想和俄羅斯在一起,而不是和原來那樣。而這應該得到審議。”
7月份特朗普曾表示,若當選將審議克里米亞的所屬問題,有可能承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取消對莫斯科制裁。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希望,俄羅斯能幫助美國消滅在兩國被禁止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特朗普表示,“如果我們和俄羅斯關系好,如果俄羅斯幫我們消滅伊斯蘭國,那麽,說實話,我認為,這關系到大數目的錢和生命,還有其他。這將是非常積極的事情,而不是消極的事實。”
但是在該節目上,特朗普又多次強調自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任何聯系,以回應外界對於他與普京保持密切聯系的質疑。他的競爭對手希拉里之前指責俄羅斯是民主黨郵件泄露事件的幕後黑手,並質疑特朗普對普京的贊同和支持。
據悉,7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簽署命令,將南部聯邦區和克里米亞聯邦區合並改組為新的南部聯邦區。
(綜合自環球網、聯合早報)
據新華網消息,英國金融時報網10日報道稱,俄羅斯和土耳其總統9日誓言恢複雙邊友誼,結束因敘利亞沖突造成的長達8個月的對峙,經濟壓力和土耳其國內未遂政變推動兩個地區大國走到了一起。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9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外俯瞰芬蘭灣的前皇家庭院會見了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這是自土耳其軍隊去年11月在敘利亞邊境上空擊落1架俄羅斯軍機以來2人首次會晤。
在4個多小時的會談後,埃爾多安表示莫斯科和安卡拉之間的“友誼軸心”恢複了,他補充稱,兩國關系將比讓兩國走到軍事沖突邊緣的敘利亞爭執之前更加密切。
兩國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穩固得多,這將幫助我們抵禦任何潛在危機”,埃爾多安補充道。他在3分鐘的發言中3次將俄羅斯總統稱為“我親愛的朋友”。
俄羅斯總統普京(左)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資料圖)
在上月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埃爾多安選擇俄羅斯作為海外出訪的第一站,這賦予了這次峰會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意義。西方一些人士擔憂,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可能會靠攏克里姆林宮,盡管兩國在敘利亞沖突中支持對立的兩方。
在未遂政變和之後的鎮壓遭批評後,埃爾多安認為北約盟友不夠團結,並因此憤怒。相比之下,他對克里姆林宮的明確支持表示歡迎。
在9日發表的一篇訪談中,埃爾多安向《世界報》表示:“對於接受了西方民主價值觀的土耳其,西方世界必須對它展現出團結。不幸的是,西方領導人寧願讓土耳其人民自生自滅。”
他還說:“他們非但沒有表現同情,而且作出了相反的反應。這讓我們遺憾,這是不可接受的。”
盡管關系有所緩和,但普京的態度更保守一些。他說:“我們之間的關系有過戲劇性的時期,不過我們之間的相互尊重不可避免地占了上風。我們希望、我們也會全方位恢複關系。我們感覺到了土耳其朋友的真誠,也希望這麽做。”
在俄羅斯戰鬥機因在敘利亞北部領空巡邏時據稱進入土耳其空域而被土軍擊落後,普京曾作出極為憤慨的回應。克里姆林宮向土耳其實施了涵蓋旅遊、建築及對俄食品出口的一系列禁運措施。
但普京9日表示,經貿合作關系的全面恢複“只是個時間問題”。他還說,莫斯科和安卡拉方面會尋求按照一份截至2019年的三年計劃發展經貿關系。對於免簽旅遊制度和俄羅斯赴土耳其包機的恢複,他並未給出具體日期。
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2日宣布解除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的職務,任命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安東·瓦伊諾為新主任,伊萬諾夫為負責環保、生態和運輸事務的總統特別代表。
據BBC報道,普京今天在俄羅斯電視臺上透露,63歲的伊萬諾夫自己要求辭職,並向普京推薦了自己的副手。“瓦伊諾近幾年一直擔任辦公廳副主任,工作出色。伊萬諾夫也建議由他出任辦公廳主任”。
接受任命後,瓦伊諾承諾將與政府緊密合作。普京隨後還簽署法令,將瓦伊諾列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成員。
伊萬諾夫長期以來被視為普京的左膀右臂,曾有傳言稱他會在普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後接任總統,但後來梅德韋傑夫成為了普京的臨時接班人。
伊萬諾夫
伊萬諾夫個人資料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俄羅斯政治家。1953年1月31日出生在聖彼得堡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90年 -2001年擔任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01年接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之後2007年任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理,2011年起任總統辦公廳主任。
伊萬諾夫調任對外情報局後在那里一幹18年,先後被派往芬蘭、英國以及非洲一些國家工作。他與普京真正意義上的密切合作始於1998年7月普京被葉利欽任命為聯邦安全局長之後,當時伊萬諾夫在對外情報局擔任歐洲司副司長。
普京上任一個月後,即把同鄉加同事伊萬諾夫調到聯邦安全局任副局長,並兼任負責向總統提供戰略情報的“分析、預測和戰略計劃局”局長,成了普京的得力助手。
1999年8月,普京出任政府總理。11月,在普京的力薦下,伊萬諾夫升任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
2001年3月,62歲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已過退休年齡即將卸任,總統的普京力排眾議委任身穿便服的伊萬諾夫擔任國防部長,打破了只有職業軍人才 能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傳統。然而,伊萬諾夫的國防部長並不是那麽好當。他花了整整四年才站穩腳跟,其間不乏他可能被請出國防部大樓的傳聞。
2004年,伊萬諾夫和克瓦什寧之間的矛盾開始白熱化,當時的媒體充斥著雙方爭鬥的新聞,一度引起人們對國防部可能更換新部長的猜測。但是伊萬諾夫最終取得了勝利,在國防部牢牢樹立了權威。
普京2004年連任總統後提拔伊萬諾夫為主管軍隊、執法機構和特別勤務的副總理,同時宣布由伊萬諾夫直接負責核工業中的國防核工業部分。2011年12月22日被任命為俄總統辦公廳主任。
普京最近很吃香,剛剛送走了“破鏡重圓”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突然又接到來自西方制裁俄羅斯先鋒英國熱線電話,邀約相會在杭州。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8月10日,英國新首相梅上任後首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唐寧街10號新聞發言人稱,兩國領導人都對目前英俄政治和經濟的關系表示了疑慮和不滿。該發言人說,梅首相註意到英國和俄羅斯之間關系的重要性,盡管存在分歧,她還是表達了希望通過開放和誠懇的方式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的意願。“雙方認為兩國人民都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特別是要加強在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這是國際反恐事務中重要的部分。”
克林姆林宮方面則稱,普京和梅同意在不久的將來,雙方國家安全機構將就航空安全問題開展對話,雙方會面也已排妥日程。而早在7月13日,在特瑞莎·梅當選首相之後,普京在表示祝賀的同時,他就指出,克林姆林宮有意與英國進行建設性對話,共同為協調雙邊關系做努力。普京強調,挖掘和保持俄羅斯和英國之間,已經積累了較長一段時間、在各個領域合作的重要潛力,是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的。
就在兩國領導人進行首次熱線電話的第二天,英國外長約翰遜即刻跟進,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通話。約翰遜熱切表態:經過很多年的敵視,現在是英國與俄國關系恢複“正常化”的時候了。他希望兩國盡快展開建設性會談,共同協商恢複雙邊關系“正常化”。拉夫羅夫在電話中也強調,渴望進行兩國之間的政治對話。
這是約翰遜上任外交部長之後雙方的首次接觸,在電話中,兩位外長還就恐怖主義和敘利亞問題進行了討論。俄羅斯方面還表示,希望能夠更多了解脫歐公投之後英國的情況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計劃,但對脫歐以後英國外交政策方面是否比較利好雙邊關系則沒有表態。兩位外長同意在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對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
至於梅首相和普京則將於9月初,在西子湖旁“狹路相逢”,雙方是否真能冰釋前嫌,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英國輿論普遍認為,此舉可以被看作英俄之間自2006年“間諜毒案”和烏克蘭危機以及其他爭議之後,首次采取改善兩國關系的意向性行動。
從全球角色和國家安全考慮
英國《衛報》認為,盡管與俄羅斯的關系是新首相面臨的幾塊“硬骨頭”之一,梅首相與普京的第一次接觸,首先是表明了梅依然希望顯示英國會繼續在全球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的決心。
就在約翰遜致電拉夫羅夫的當天,前英國駐俄羅斯大使托尼·布蘭頓(Tony Brenton) 在《每日電訊報》上,以“與俄羅斯解凍的時間來臨” 為標題撰文稱,“G20“普梅會”是個好消息,英俄關系相互敵對抵觸的時間已經過於長久,早就應該重新審視和考慮對俄關系。”
作為2004年至2008年的駐俄羅斯大使,布蘭頓目睹了導致英俄關系陷入僵局的多起“交惡”事件。包括俄羅斯間諜毒案,在俄運作的英國一些石油公司遭遇攻擊,甚至還經歷了一系列針對他本人的騷擾和恐嚇;之後,又因為在克里米亞問題、烏克蘭內戰、MH17空難以及俄羅斯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等問題上的對立,英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徹底冷若冰霜。
布蘭頓在文章中指出,英國可以說是西方國家中對俄羅斯態度最強硬的。英國主導歐盟對俄制裁,並將自己排除在德法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之外,甚至在美國於去年11月在安塔利亞G20會議上主動尋求敘利亞和平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情況下,英國依然采取簡單態度,孤註一擲於阿薩德下臺。近兩年英俄之間,不僅僅情報機構斷絕關系,政府高層之間也“老死不相往來”。
在布蘭頓看來,在當今國際形勢和英國脫歐的政治背景下,有諸多因素促使他呼籲英國政府應該重新考慮與俄羅斯的關系。
首先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新冷戰”正在上演,北約在波羅的海的軍事力量部署越來越大。 在7月中舉行的華沙峰會上,北約出臺了一系列威懾俄羅斯的措施,其中最受外界關註的是決定加大在中東歐的軍事存在,將在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共部署4個營的多國部隊;另一方面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開支增加4倍,俄羅斯也正重新武裝,並經常在波羅海地區“展示肌肉”,還常常有意無意地提到其龐大的核武器庫。俄羅斯軍備預算是整個北約的十分之一,是俄羅斯經濟規模的十二分之一,因此,俄羅斯絕不會將自己投入到一個不會贏的戰爭中去,“這樣的危險遊戲不能再玩下去了”。
布蘭頓認為,俄羅斯視英國是一個有領導力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恢複正常關系,是重要的外交一步。在新政府誕生時,為烏克蘭和平進程提供了協助推進的可能,在敘利亞的問題上,英國應該和美國一樣,與俄國人一起共同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更集中應對真正的敵人——伊斯蘭國。
俄成為脫歐後英國主要貿易夥伴
荷蘭拉得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學者施耐德(Guilherme Schneider)日前撰文稱,在今後的幾年里,英國政府很顯然會遭遇諸多挑戰,在歐盟“不會給好果子吃”的情況下,除了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美國所謂有著特殊關系的“老大哥”之外,俄羅斯,這個目前看來完全沒有可能的“大鱷”,會不會成為英國經濟貿易的一個“新寵”?而英國,又會不會成為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座橋梁,將是一件很有趣並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施耐德看來,過去幾年,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且外交政策上有意改善其在東歐亞各國心目中的印象;“這些影響有可能可以延伸到英國,但這就要看英國對俄采取怎樣的政策了。”
事實上,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進口額在2009年至2012年之間增長了75%,這使得俄羅斯成為了繼美國、歐盟、中國之後英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但自從2014年,歐盟對俄實施制裁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2014年英俄貿易下降21%,2015年僅前5個月,貿易額更是下降了50%。
施耐德判斷,一旦英國從政治上,在一定程度改變對俄態度,重新開啟經貿對話,俄羅斯及其夥伴國,有從英國進口包括食品和農產品在內的極大潛力。在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之前,俄羅斯50%的魚類、牛奶、牛肉和奶酪依靠進口,僅僅從希臘每年進口的水果就有16萬噸,價值達2億美元。英國脫歐之後,只要雙方同意停止制裁和禁運,俄羅斯的進口需求,很可能可以彌補英國由於與歐盟談判不利而造成的損失。而且,英國的公司可能會在俄羅斯感受到不同的投資環境,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在俄羅斯工業園地、運輸集散地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獲得新的投資機遇和發展機會。
施耐德在文中還特別提到,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俄羅斯的金融行業私有化程度低。而對於英國來說,金融業是服務性出口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所獲得的2014年相關數據顯示,金融保險業在英國服務業出口占比高達31.82%。而脫歐可能導致英國金融業失去“自由互換護照”而遭受沖擊的話,擴大對俄羅斯金融服務市場的輸出,也是歷史性機遇。很顯然,在重估需求和供給的各種因素後不難發現,俄羅斯很有可能成為有價值潛力的、英國後脫歐時代極其現實的貿易和投資沃土。
英俄經貿往來有現實基礎
“這兩年,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商業活動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在布蘭頓看來,這是英國需要改善對俄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實上,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媒體報道,盡管對俄制裁,但是英國公司和商業機構對俄興趣依然不減。目前大概有包括英國石油、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在內的600多家英國公司在俄羅斯開展各種業務,英國是俄羅斯第5大外國直接投資國。英國和俄羅斯在金融、能源、零售、機械工程、金屬、礦產業、交通和醫藥以及房地產等行業都是最有吸引力的合作行業。倫敦證券交易所,仍然是俄羅斯公司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最主要基地。超過50家俄羅斯公司在倫敦交易所主板上市。英國醫藥巨頭阿斯利康2015年10月還在俄羅斯卡盧加地區增加投資了一座大型高科技制藥廠。
有意思的是,成立於1916年,長期幫助英國和俄羅斯公司和商業人士進行兩地貿易投資商業往來的俄英商會(The Russo-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今年恰逢成立100周年紀念。從其網站上記者發現,貫穿一年的包括投資論壇、商業交流和派對酒會在內的紀念活動相當豐富活躍。
就在8月4日,俄羅斯駐英國貿易代表鮑里斯 阿蔔拉莫夫(Boris Abramov)在倫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歐盟對俄實施經濟制裁,但是英國公司和商業團體,並沒有失去對俄羅斯的興趣,“不可否認人制裁對雙邊經貿往來和商業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特別在金融銀行業、石油和食品加工等領域。”
與此同時,俄羅斯駐英國大使亞歷山大 雅克梵克(Alexander Yakovenko)在近期也公開表示,莫斯科希望英國新政府的誕生,能夠為俄英關系”正常化”帶來機遇。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對烏克蘭的突然發難,至今還讓研究克里姆林宮問題的專家一頭霧水,而就在當地時間12日,普京又炸了一個驚雷,解除了其在克里姆林宮的左右手、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Sergei Ivanov)的職務。
從去年開始,一些普京核心圈子的“老友”相繼離開。有海外媒體評論稱,克里姆林宮高層人員的任免曝光了俄統治精英層正在進行的大範圍人事調換。
朋友圈
伊萬諾夫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普京的左臂右膀,兩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就相識,同期進入克格勃開啟職業生涯。此前甚至還有傳言稱他會在普京第二個總統任期結束後接任總統,後來梅德韋傑夫成為了普京的臨時接班人。
海外媒體報道稱,普京在俄羅斯媒體上透露是伊萬諾夫自己要求辭職的,並向他推薦了年輕的副手瓦伊諾(Anton Vaino)接任,後者一直頗為低調,外界對其知之甚少。
“現行的體系已經不再穩定,已經到達了它的極限,因此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超出預期的現象。”曾任克里姆林宮政治公關顧問、如今卻成為批評家的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y)說,“一些政治家的行為和人事決定常常出乎意料。”
自1999年接替葉利欽成為代總統後,普京就開始任用信任的早年舊識,建立自己的心腹核心圈子。例如任用來自克格勃或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前同事,伊萬諾夫就是其中之一;或者任用他上世紀90年代在聖彼得堡市工作時認識的官員和學者,比如亞庫林;又或者是兒時玩伴,曾和普京一起練習柔道的夥伴羅登伯格(Arkady Rotenberg)等。
多年來,這個圈子的構成相當穩固,在專業人士的輔助下,普京得以在國內大力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政策。
任免潮
但近來,普京的心腹圈開始出現異動。最早的跡象之一是,去年10月,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原總裁亞庫寧宣布辭職。而他一直被視為普京最長久的夥伴之一,同時也是普京核心圈子的成員。
有消息人士稱,亞庫寧被解職是因為其子在倫敦開設的公司涉嫌腐敗,不知收斂,招致克里姆林宮的不滿。亞庫寧之子還申請了英國護照,這被普京視為“背叛”。
今年4月,普京下令組建新的聯邦執行權力機關國家近衛軍,曾擔任普京衛隊隊長的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內衛部隊總司令佐洛托夫(Viktor Zolotov)被任命為總司令,直接對普京負責。國家近衛軍整合了多個其他安全機構,這也結束了一些普京長期盟友的職業生涯,如俄羅斯聯邦禁毒局局長維克多·伊萬諾夫。
今年5月,同樣是普京的親信、年屆70的聯邦保衛局局長尤金·穆洛夫(Yevgeny Murov)被默默無聞的副手德米特里·科契納夫取代。
7月,另一位普京的心腹、俄海關總署署長別利亞尼諾夫(Andrei Belyaninov)因被發現家中藏有走私案中截獲的大批現金而辭職。
而上個月,克林姆林宮重新改組了一些地方和中央政府的人事安排。英國媒體報道稱,其中最令人費解的任命是尤金·金尼切夫(Yevgeny Zinichev)擔任加里寧格勒州州長,此人曾擔任普京的保鏢,沒有任何政治經驗。
改變
有俄羅斯政治觀察家稱,普京正在重新打造他的核心圈子,讓那些可以信任和容易控制,且不會危及其政府合法性的新夥伴進入圈子。
“你可能之前並不了解金尼切夫先生。我和他一起工作過,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一名克里姆林宮前高級官員表示,“當然,普京已經執政了太長時間,他的直覺已大不如前,他也缺乏對於廣大社會的洞察力。”
另一位曾在國內政治部門任職的政治專家也認為現在普京關註的優先級有所變化。他說,普京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國內政治那麽感興趣了,他只關心安全和穩定問題。
“現在送到莫斯科的文件已經堆積成山了。”和庫德林走得很近的政治經濟分析師工特馬克爾(Yevgeny Gontmakher)稱,伊萬諾夫和另一位負責國內政治的克宮高級官員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會先篩選一批,這在一定程度上令普京消息不靈通。
上個月,俄財政部副部長涅斯捷連科(Tatyana Nesterenko)公開警告稱,如果不進行經濟改革,俄羅斯應急資金將在明年末耗盡。工特馬克爾認為,這反常的公開呼籲是為了讓普京直接接收到信息。
不過,缺乏政治影響力的新鮮血液的輸入並不能保證讓現狀得以改變。工特馬克爾認為,這些人對普京充滿感恩和崇拜,不會輕易提出什麽建設性意見。
莫斯科的洗牌最終將呈現何種結果尚不得而知。伊萬諾夫離開了,但普京核心圈仍有諸多重量級“老人”,如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FSB局長博爾特尼科夫(Alexander Bortnikov),以及俄羅斯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謝欽(Igor Sechin)等。
他們的命運會如何?此後勢必將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
烏克蘭局勢再度升溫。在指責烏克蘭方面計劃“軍事入侵”克里米亞幾天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昨天(8月19日)抵達克里米亞進行工作訪問。這是2014年3月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後,他第五次來到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黑海半島。西方領導人已紛紛呼籲事件不要升級。
據俄羅斯衛星網19日報道,普京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召開了聯邦安全會議。普京在會上表示,俄方很清楚不久前烏克蘭軍方人員準備在克里米亞從事破壞活動等圖謀,這些行為說明烏克蘭不願執行新明斯克協議。
普京在會上說,召開此次會議是為了討論如何采取更多措施確保克里米亞居民的安全。 他說,“在克里米亞召開安全會議並非偶然”。他說,“種種跡象顯示,基輔方面在“破壞”當前的局勢。
普京認為,烏方不願或無法履行明斯克協議。他說:“這樣做的理由顯而易見,因為烏克蘭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或無法履行明斯克協議,而且也無法向本國人民解釋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的重大過失。”
但普京同時希望“合理健全的思想能在烏克蘭政府中占上風”,表示莫斯科不會完全終止與烏克蘭的關系。
“俄羅斯24”電視臺轉播此次聯邦安全會議,普京說:“我希望,這些挑釁行為不會是我們夥伴的最終選擇,合理健全的思想能占上風。”
他補充道:“我們不打算疏遠我們的關系,盡管當前基輔政權不希望在大使層面維持全面的外交關系,但我們將創造發展聯系的機會,並盡力維持聯系。”
2015年2月,烏克蘭、俄羅斯、德國和法國四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新明斯克協議。各方就長期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綜合性措施及烏東部地區停火問題達成協議,但該協議並未得到有效執行。今年7月俄駐烏大使祖拉博夫辭職後,俄提出的新任駐烏大使候選人巴比奇一直未得到烏政府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