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
2016年7月,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平穩,各項存款增長乏力,各項貸款增幅有所回落,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少增,對公貸款明顯減少。7月末,上海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54萬億,同比下降0.2%,增幅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當月本外幣各項存款增加167.4億元,同比少增967.4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64萬億,同比增長8.7%,增幅環比下降1.7個百分點;當月本外幣各項貸款減少540.9億元,同比多減863億元。
一、各項存款增速回落,財政性存款增加較多
7月份,上海市中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增加259.8億元,同比少增1043.1億元;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減少91.7億元,同比少減80億元[1],當月全市存款變化主要呈以下四個特點:
(一)人民幣財政性存款增加較多,境外企業外匯存款增長加快。7月份全市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75.8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其中廣義政府存款增加905.7億元,同比多增102.1億元,主要為財政性存款增加777.3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1457.8億元和352.4億元;非金融企業和個人人民幣存款分別減少276.5億元和133.5億元,同比分別少減541億元和82.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減少421.8億元,同比多減1547.7億元。7月份全市外匯存款增加11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1.4億美元和少增27.1億美元,其中境外企業外匯存款增加10.4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7.1億美元和3.4億美元。
(二)境內非金融企業存款由增轉降,境外企業存款持續多增。7月份全市非金融企業本外幣存款減少254.6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減713.3億元和少減335.7億元,其中境內企業本外幣存款減少372.4億元,同比少減262億元;境外企業存款增加117.8億元,同比多增73.7億元。按存款結構分,當月境內企業的活期和短期類存款明顯減少,中長期存款和高收益存款有所增長。其中,境內企業本外幣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分別減少322.6億元、148.3億元和72.3億元,同比分別少減82.3億元、多減147.5億元和少減189.9億元;本外幣定期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分別增加117.1億元和257.4億元,環比分別多增401.7億元和715.8億元,同比分別多增437.4億元和206億元。
(三)個人存款有所回落,個人定期存款持續分流。7月份全市本外幣個人存款減少105.4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減475.5億元和少減80.1億元。按存款結構分,個人定期類存款繼續下跌,而個人活期存款與大額存單則持續增加。其中,個人本外幣定期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分別減少55.3億元和28.6億元,環比分別多減52.5億元和17.5億元,同比分別少減20.7億元和4億元;個人本外幣活期存款增加51.1億元,同比多增41.7億元,個人大額存單當月增加50.7億元,環比多增1.7億元。
(四)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延續跌勢,其中SPV存款減少較多。7月份全市本外幣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401.8億元,環比少減0.7億元,同比多減1505.8億元。其中,境內特殊目的載體公司存款減少892.8億元,同比多減1748.1億元;境內證券公司和交易結算類金融機構存款分別增加211.7億元和687.6億元,同比分別多增501.9億元和112.7億元。境外同業本外幣存款減少94.4億元,同比少減65.7億元。
二、各項貸款增速放緩,個人貸款投放較多
7月份,上海市中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減少400.3億元,同比多減801.2億元;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減少140.2億元,同比多減51.8億元。當月全市貸款變化主要呈以下五個特點:
(一)人民幣貸款大幅減少,外匯貸款增勢減緩。7月份全市人民幣各項貸款減少560.7億元,為今年以來的首次下跌,環比和同比分別多減800.5億元和584.9億元。其中,人民幣非金融企業貸款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分別減少647.7億元和228.8億元,同比分別多減520.4億元和255.6億元;人民幣個人貸款增加315.8億元,同比多增191.1億元。7月份全市外匯各項貸款小幅增加0.7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少增28.5億美元和47.5億美元,其中境外同業外匯貸款增加1.8億美元,同比少增22.6億美元。
(二)境內非金融企業貸款需求延續弱勢,非居民企業貸款持續增長。7月份全市境內本外幣非金融企業貸款減少833.5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減381億元和851.3億元。按貸款種類分,除並購貸款和貿易融資貸款小幅增加外,其他貸款均明顯下降。其中,境內企業的本外幣經營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分別減少334.8億元和426.6億元,同比分別多減444.1億元和164億元;本外幣票據融資減少91.2億元,同比多減226億元,主要是直貼減少99.1億元,同比多減243億元;本外幣融資租賃貸款減少8.9億元,同比多減7.6億元;本外幣並購貸款和貿易融資貸款分別增加14.8億元和5.8億元,同比分別多增5.3億元和少增21.7億元。當月全市新增非居民企業本外幣貸款182.2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71.4億元和179.1億元。
(三)小微企業貸款下降較快。7月份,全市金融機構新增境內非金融企業本外幣貸款(不含票據融資)主要投向住宿餐飲業,當月增加35.5億元,同比多增34.6億元,而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和制造業貸款分別減少216.2億元、157.5億元、110.7億元和92.3億元,同比分別多減136.6億元、300.5億元、31.4億元和30.3億元。從借款企業規模看,金融機構投向小微企業的本外幣貸款當月減少304.1億元,同比多減242.9億元;大型和中型企業本外幣貸款分別減少63.3億元和69.4億元,同比分別少減65.6億元和多減187.4億元。
(四)房地產開發貸款跌幅收窄,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小幅增長。當月全市本外幣房地產開發貸款減少223.5億元,環比少減265.1億元,同比多減146.9億元。其中,本外幣地產開發貸款減少153.5億元,同比多減90.8億元;本外幣房產開發貸款減少70億元,同比多減56.1億元;其中住房開發貸款和商用房開發貸款分別減少49.9億元和6.7億元,同比分別多減0.3億元和32.8億元。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增加3.2億元,同比多增12.2億元。
(五)個人住房貸款增速趨緩。7月份,全市新增個人本外幣貸款313.9億元,同比多增188.5億元。按貸款用途分,個人本外幣消費貸款增加295.5億元,同比多增153.6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55.2億元,環比少增103.2億元,同比多增123.3億元,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落,新政調控效應凸顯。當月全市個人本外幣汽車消費貸款增加31.1億元,同比多增14億元;個人本外幣其他消費貸款增加9.3億元,同比多增16.3億元。
處於低位的奶價正在考驗著國內超大規模牧場模式。
國內兩大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和原生態牧業(01431.HK)半年報顯示,由於奶價下跌和進口大包粉的沖擊,兩家企業遭遇上市後首度虧損。
現代牧業中報顯示,由於國內消費增長緩慢,且遭遇進口大包粉的沖擊,公司原奶對外銷售價格從4.5元/公斤跌至4元/公斤,導致公司原奶業務收入下滑。上半年公司收入22.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5%,虧損5.7億元,現金EBITDA(利息開支、稅項、折舊、攤銷及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產生的利潤/虧損前盈利)為6.5億元,較同期減少了24%。
原生態牧業也處在同樣的境地,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所售原奶價格為4005元每噸,折4元/公斤,較2015年下跌12.9%。這也導致公司上半年原奶銷量上升了9%,收入卻減少5%到5.1億元,毛利減少14.2%,全年虧損1.4億元。
記者發現,兩家上市公司的原奶業務還保持盈利,但“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這一數據都出現了大額虧損。原生態牧業原奶銷售毛利為1.8億元,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為2.6億元。現代牧業奶牛養殖部分盈利3.6億,而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則高達5億元,而這也是兩家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對此,記者向現代牧業投資者關系聯絡郵箱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時並未獲得回複。
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關於“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的虧損”,行業里有一套專門的計算方式,包括了原奶價格下降所導致奶牛等生物資產估值下降,以及為了控制產能,企業將奶牛淘汰帶來的損失等。
記者了解到,行業中一般計算奶牛的公允價值的方式是,以當期的奶價乘以未來產奶總量計算而得的收入,減去未來的奶牛飼餵成本支出計算而得,因此奶價的高低對此數據影響較大。
2014年,現代牧業收入50億元,凈利潤7.63億元;隨著原奶價格不斷下跌,2015年凈利潤就下降了54.9%,為3.44億元;而到今年一季度,在2015年的基礎上又減少了75%,變成了0.6億元。原生態牧業的凈利潤也從2014年的4.2億元,回落到2015年的0.7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奶價就進入下行通道,規模化牧場的原奶銷售價格也從5-6元/公斤的高價開始大幅回落,目前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而伴隨著奶價的下滑,大規模牧場虧損面也不斷擴大。
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介紹,目前國內規模化牧場虧損面在60%左右。相比之下,大型規模化牧場的原奶出售價格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其大面積虧損也引發了行業內對於大牧場模式的質疑。
2010年開始我國學習國外經驗,推行大牧場制,尤其在2013年之後,建設了大量萬頭牧場,而這也逼近了畜牧業養殖規模的極限。原本寄希望於通過規模化,降低牧場成本,但事與願違,這種超大規模牧場模式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於國內土地成本高於國外,同時苜蓿等高蛋白飼料缺乏,只能依靠進口,牧場管理經驗不足,且防疫費用較高等一系列因素導致了超大型牧場系統性成本高,而這也導致了規模不經濟。
據估算,成熟的大型牧場的生產成本是3.5元/公斤,而2013年之後新建的超大型牧場的原奶生產成本則超過3.8元/公斤。宋亮表示,國內超大型牧場一般是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如此一來,在遭遇市場環境惡化的時候,過高的成本讓新建的超大型牧場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差的多。
中國石油24日發布上半年財務報告,期內,受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主要產品價格下降以及原油、天然氣等產品銷售量增加綜合影響,集團實現營業額7390.67億元,同比降低15.8%; 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31億元,同比降低97.9%;實現每股基本盈利0.003元,同比減少0.136元。
財報稱,期內,經營支出為7,045.27億元,同比下降15.2%,其中:采購、服務及其他2016 年上半年本集團的采購、服務及其他為4279.34 億元,同比降低 19.0%。主要原因: 一是受油氣價格下跌影響,本集團油氣產品采購支出相應減少;二是優化生產運行降低了部分購買支出。
分業務來看,勘探與生產業務營業額2016年上半年勘探與生產板塊營業額為1824.80億元,同比降低25.8%,主要由於原油、天然氣等油氣產品價格下降。2016年上半年,本集團平均實現原油價格為33.09美元/桶,同比降低36.5%。
期內,勘探與生產板塊經營支出為1848.99億元,同比降低13.2%,主要受以下因素綜合影響:一是中亞管道公司部分股權處置實現收益;二是進口原油采購支出減少;三是油價下跌導致探明開發儲量下降、折耗率上升,油氣資產折耗增加。
受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運行不利影響,期內,勘探與生產板塊經營虧損24.19億元,比2015 年上半年的經營利潤329.17億元減利人民幣353.36億元。
煉油與化工業務上半年營業額為2809.93億元,同比降低16.0%,主要由於受市場影響,柴油等部分煉化產品價格下降和銷量變化綜合影響。
煉油與化工業務經營支出為2535.19億元,同比降低23.1%,主要由於原油等原材料成本降低。
2016年上半年,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利潤274.74億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46.57億元增加人民幣228.17億元,其中: 煉油業務受益於優化運行、毛利上升,實現經營利潤214.25億元,同比增加158.75億元;化工業務抓住市場回暖的有利時機擴銷創效,實現經營利潤60.49億元,較上年同期經營虧損8.93億元扭虧增利69.42億元。
銷售板塊營業額為5876.80億元,同比降低17.7%,主要由於柴油量價齊降,汽油、煤油等產品價格下降、銷量增加綜合影響。
上半年銷售板塊經營支出為5830.71億元,比2015年上半年7,111.72億元降低18.0%,主要由於外購成品油支出減少;經營利潤46.09億元,同比增長65.6%。
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營業額為1223.36億元,同比降低12.1%,主要由於天然氣價格下降及管輸效益增加綜合影響。經營支出為1109.05億元,同比降低10.8%,主要由於進口天然氣支出減少。經營利潤114.31億元,同比降低23.1%。
2016年上半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銷售進口氣及液化天然氣(LNG)凈虧損80.0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26.20億元。其中:銷售進口中亞天然氣184.34 億立方米,虧損37.15億元;銷售進口LNG27.64億立方米,虧損29.21 億元;銷售進口緬甸天然氣19.66億立方米,虧損26.96億元。
2016年上半年,本集團國際業務實現營業額2255.79 億元,占本集團總營業額的30.5%;實現稅前利潤261.96億元,其中中亞管道公司部分股權處置實現收益245.34億元。
保險產品受到更嚴格的限制,也引發了投資者對保險舉牌股的拋售。8月24日,萬科A、南玻A、嘉凱城、金融街等保險舉牌股都有不少跌幅。而近日一度被市場冷落的虛擬現實等題材概念股,行情則重新崛起,兩市成交回落到4500億以下。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保監會加強監管的確對保險資金舉牌股有所打壓,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市場成交繼續下滑,資金重新回到題材概念股成長股,市場也顯示了熱點擴散的跡象。
8月23日晚間有消息稱,23日上午,保監會召集15家公司召開會議,下午則征求了另外15家外地壽險公司的意見,擬對保險公司開發中短存續期產品進行限制。對於市場上居高不下的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保險公司開發的預定利率或最低保證利率不高於3%的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不高於3.45%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產品,報送中國保監會備案。保險公司開發的預定利率或最低保證利率高於3%的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高於3.45%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產品,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舉牌資金受到限制,保險的後端風險控制比以往更加嚴格,這可能使得市場趨勢性機會暫緩。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向本報記者稱,短期產品續接不上的話,保險資金可能會降低一定倉位,這對相關股票肯定有沖擊;此前銀監會監管理財產品新規也有類似之處,資本市場的杠桿必須在監管範圍內,監管部門不可能讓杠桿泡沫越吹越大。不過在利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市場陷入“資產荒”。保險資金也的確有配置地產等板塊的需要,現在很多地產股的實際價值並沒有在報表釋放出來,尤其是持有大量優質物業的公司,賬面值都比實際價值要低,未來逐步釋放的話,可以轉化成為利潤,這依然是保險資金青睞的資產。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等認為,站在目前的時點,藍籌輪動可能接近尾聲,監管趨嚴依然不容忽視,而風格從大向小的切換漸行漸近。無論是否有增量資金入市,本輪藍籌輪動結束後,大概率市場風格會再次切回成長。一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藍籌上漲和成長回調,大小盤估值溢價收縮;展望期更長的話,隨著藍籌輪動,可以開始密切關註成長板塊的機會。
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等稱,近期市場上行的核心驅動邏輯來自於長端利率下行,資產荒現象加劇,市場對於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低估值股票的青睞度上升。近日長端利率出現反彈,這標誌著6月以來的長端利率快速下行告一段落,受益於長端利率下行邏輯,前期已有較強表現的低估值板塊行情演繹將有所休息。伴隨增量資金的流入和風險偏好的提升,短期需要關註以TMT為代表的成長型行業的補漲。
自7月下旬以來,Pokemon Go日活躍用戶、用戶停留時長等關鍵指標持續走低。據Axiom Capital公司發布數據顯示,該遊戲熱度正開始減退,這款風靡一時的AR遊戲從上個月起,已經丟失了超過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
除此以外,資源移動研究公司Apptopia提供的數據顯示, Pokemon Go參與度減少了超過50%。從App Store的排名來看,此前一直雄踞榜首位置,目前已經掉落到10名開外。同時,據Sensor Tower、Survey Monkey和Apptopia的數據顯示,PokemonGo不管是從App下載次數、活躍度,還是玩家在遊戲上花費時間的數量都呈現快速下跌的趨 勢。
業內人士稱,Pokemon Go的日活用戶數下降是一款“現象級”遊戲發生的自然現象:較高的知名度使得遊戲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路人粉”,這一群體在嘗試後會迅速離開遊戲,幾乎難以沈澱下來成為長期用戶。
任天堂方面似乎並未表現出對於日活躍用戶衰減的擔憂。任天堂實驗室創始人John Hanke公開表示,在目前推出的Pokemon Go當中,僅實現了團隊十分之一的想法。
Hanke指出,遊戲中將陸續引入交易系統、可定制的升級場所,並在遊戲中增加一個Pokemon中心,以及繼續引入口袋妖怪中新的傳奇角色。
值得註意的是,Pokemon Go雖未進入中國,但國內已經有大量模仿該遊戲玩法和設計的遊戲出現,其中熱度較高的有“神奇寶貝綠寶石”、“小智歸來”等。隨著Pokemon Go熱度的衰減,上述的模仿者似乎也不複此前的熱度。
美聯儲主席耶倫講話暗示加息,美元指數瞬間拉升,由94.550上漲至95.033,黃金則瞬間小幅跳水,倫敦現貨金由1331.01美元跌至1319.53美元,紐約黃金則由1334.2美元跌至1322.7美元。美國股市高位回落,道指漲幅從87點收窄至39點。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上做題目為《美聯儲貨幣政策工具箱》的演講。耶倫表示,加息可能性已經在最近數月增強,循序漸進地加息是適宜的,而貨幣政策並非處在預設路徑上。
她也對美國的經濟形勢做出表態。她稱美國的經濟形勢正接近美聯儲的就業和通脹目標。FOMC預計通脹率將在未來幾年內升向2%;就業市場將繼續走強;美國經濟繼續在擴張,支出情況穩健;投資仍然疲軟,外需低迷。
隨後市場風向逆轉,美元由升轉跌,黃金收複失地,美股回升。
10:26分左右,美元指數又跌至94.246,跌幅約達0.3%,之前曾上漲逾0.3%,倫敦現貨金由升至1342.3美元,漲幅約為1.4%,之前下跌0.68%;道指漲幅由43點升至116點。
花旗銀行表示,耶倫的講話令人失望,其觀點與美聯儲近期論調類似。富國銀行首席策略師Brian Jacobsen則稱,耶倫講話為FOMC在9月份加息做鋪墊,但可能只會增強美聯儲在11月份或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
黃金期貨價格周五收高。但全周金價累計下跌約1.5%,為6周以來最大跌幅。
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1.30美元,或0.1%,收於每盎司1325.90美元。
投資者密切關註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傑克遜霍爾召開的央行會議上發表的講話。耶倫稱,最近幾個月以來,再次加息的理由已經增強。勞動力市場狀況“穩固”。預計經濟溫和增長,就業市場將繼續強化,通脹率將繼續提高。
耶倫表示,美國經濟已接近美聯儲設定的全面就業與價格穩定目標。但耶倫並未提及具體的加息時間表。她對美國經濟的樂觀立場似乎提振了已長期享受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投資者的信心。
美聯儲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在耶倫講話之後表示,耶倫日內稍早的講話與今年加息預期一致,意味著9月可能加息。
費希爾講話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顯示聯儲9月加息的概率升至38%,12月加息的概率升至62.3%。
在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重燃及業內對於金價漲勢見頂擔憂的雙重影響下,金價的上漲動能似乎正在衰竭。在負利率當道的大環境下,“耀眼”的黃金能否繼續輝煌?
年初至今,金價累計漲幅一度超過28%,創下近40年來最好表現。然而,截至8月31日,這一漲幅已縮窄至不到24%。8月份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下跌3%,這一月度跌幅即使在過去五年的黃金熊市中也非常少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黃金漲勢已經見頂,建議下半年應該逢高拋售。
但與此同時,仍不乏業內人士看好黃金後市表現。“從長期來看,作為分散投資中重要組成部分,配置黃金的需求並未下降。”管理著3114億瑞郎的瑞士寶盛銀行亞洲區研究部主管馬修斯8月3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出於非商業利益而持有黃金的需求仍在,就會對金價提供良好支撐。”此外,馬修斯認為即使美聯儲年內加息一次,金價也不會出現暴跌,“事實上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後,金價不跌反升”。
利空因素頻出
本周以來,國際現貨黃金出現連續跌勢,今日(9月1日)雖有小幅反彈,但與7月6日創下的年內高位1377.5美元/盎司相比,已下跌4.7%。
本周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跌破1310重要關口,成為自6月24日英國退歐公投以來新低,當日金價最終收於1310.70美元/盎司,下跌12.65美元,跌幅0.96%。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則突破96關口,創三周新高。
周三,現貨黃金雖然最高反彈至1316.04美元/盎司,但仍收於1310下方,報1308.45美元/盎司,下跌2.24美元,跌幅0.17%。
(8月份以來黃金價格走勢)
連續多日的跌勢為8月的金價走勢畫下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8月份,金價累計下跌3%,成為近7年來金價首次在8月份不漲反跌。
通常,來自黃金需求最大國之一印度的商家,會在8月份為即將到來的10月至次年5月的印度婚禮旺季囤積黃金,進而推升金價。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近期市場上無論對於實物黃金或者黃金投資品的熱情都有所下降。世界黃金協會(WGC)分析稱,目前來自印度和中國的買家均處於觀望狀態。
8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同比大降40%,創2011年來的最低水平。眼下,全球央行已連續三個季度持續減少黃金購買量,為五年來首次出現。
具體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對於黃金的購買量正在逐漸放緩。今年二季度全球各國央行新增購買黃金儲備77噸,較去年同期的127噸減少了40%。據悉,目前全球央行共持有約3.3萬噸的黃金儲備,創15年來新高。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對於黃金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推動黃金價格走高的重要因素,促使黃金在2011年創出1923.3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
對於央行這一變化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由於近年來全球貿易不斷走低,發展中國家央行的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明顯減少,造成對黃金購買的動力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此前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貿易量已創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如此,世界黃金協會稱,隨著全球多個主要國家的政府債券收益率跌入負值,這些國家的央行仍會將黃金作為對沖風險的首選,因此預計央行對於黃金的新增購買量雖然有下降趨勢,但仍將持續買進。
除央行減少黃金投資外,近期投向黃金ETF的資金也出現撤資現象。據統計,截至8月31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上一個交易日減少1.19噸至955.4噸,這與7月初的高點980余噸相比,減少近30噸。
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再度升溫,成為上周以來金價明顯承壓的主要因素。8月26日,在備受全球關註的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再次發揮超強的市場預期管理能力,聲稱未來幾個月美國加息的概率大幅提升,其發言令美元再獲上漲動力,而充當避險資產的黃金則遭到冷遇。
RBC資本預計,2016年黃金平均價格在1258美元/盎司,2017年進一步下降至1241美元/盎司。
來自McClellan Market的分析師則提出,通常金價的一個完整周期走勢為8年,其中前3年上漲,後5年下跌。因此,由於金價自2011-2012年的頂部回落至今,還未滿5年,所以在2017年前,金價都將處於下跌周期中——但這也預示著2017-2019年,金價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大漲。
“空翻多”機會仍在
盡管眼下看空未來黃金價格走勢的投資者似乎占大多數,但只要全球負利率仍然當道,黑天鵝事件再次出現,都有可能成為黃金“空翻多”的機會。
德意誌銀行近期報告中提出,將全球四大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日本央行和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進行粗略比較後發現,自2005年以來,這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300%,而據此展開一系列分析後,德意誌銀行認為,金價在1700美元/盎司水平較為合理,這意味著,對於目前徘徊在1300美元/盎司的金價仍有大幅上漲空間。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1月中,黃金處於“下降三角形”之間盤整不前,金價需要突破主要支撐位1309美元/盎司(7月低點)或1334美元/盎司(50日均線)和1355美元/盎司(兩個月下降趨勢線)才能回到頂部吸引買家的興趣。
隨著9月份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利率決議的相繼召開,一旦這些重量級央行的寬松政策進一步放開,都將為黃金提供新的支撐。
此外,9月份最受關註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也將於21日召開,此次會議是否會宣布加息成為本月最大的懸念。
馬修斯對第一財經記者稱,9月份加息幾率較小,而由於10月份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因此11月份不會輕易加息,因此年內加息最大希望在12月份。
“預計12月份加息概率為40%,但即使加息,也只有25個基點水平”馬修斯說道。他分析稱,由於美國到目前為止通脹率仍然非常低,而且短期內也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所以雖然耶倫和FOMC其他票委近期強調未來幾個月加息的可能,但他們並不是真的希望上調利率,但是由於市場預期不斷上升,屆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一次來增強市場信心。
周五美股三大指數開盤下跌,受朝鮮核試驗消息打壓,亞歐股市全線下跌,投資者還在等待多位美聯儲官員的講話,試圖在9月20-21日政策會議之前再次探尋有關加息時間的線索。
標普500指數低開14.63點,跌幅0.67%,報2166.67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96.70點,跌幅0.52%,報18383.21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41.07點,跌幅0.78%,報5218.41點。
此前,美國波士頓聯儲主席Rosengren結束講話,他表示,收益率曲線並非經濟展望的良好指標。外國投資者為美國房地產提供支撐。
另外,周五油價下跌,因投資者在昨日美國原油供應下跌超預期帶來的大漲後獲利了結。
全球航空管理部門上周警告三星Note 7用戶在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此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也要求三星召回手機。根據美國法律,CPSC采取召回行動的產品是不可以銷售或者再銷售的。接連不斷的壞消息讓三星股價今天開盤應聲大跌5.5%。
“爆炸門”事件以來,三星股價就一直跌跌不休,上周五和今天兩日已經累計下跌近10%,市值蒸發190億美元。三星Note 7電池供應商SDI股價也大跌6%,創下5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
彭博情報分析師John Butler表示:“近日全球兩大手機巨頭發布的兩款新品對於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會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假日季即將來臨之際,三星的麻煩無疑給蘋果的振興提供契機。
航空公司采取行動
三星已經宣布召回全球250萬臺手機,預計損失將達10億美元。周六,三星再度要求已經購買Note 7的用戶盡快把手機送到服務中心,召回後被安裝新電池的手機將會在9月19日交還給客戶。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全球多家航空管理局都采取行動,禁止旅客在飛機上打開或者給三星Note 7手機充電。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部門上周已經發出警告,緊隨其後的印度民航局也禁止Note 7手機托運;新加坡航空則禁止乘客在飛機上使用Note 7。
美國大部分航空公司也聯合起來響應FAA號召。達美航空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信息,要求旅客配合FAA的規定;美國西南航空發言人也表示,公司將會盡快在網絡以及社交媒體平臺發布FAA的建議,增強旅客自我保護意識;美國Spirit Airline則會在旅客登記前的12小時發送短信提示;美國航空和JetBlue也都已經和FAA相關部門碰頭就此事件進行進一步的磋商,JetBlue表示將會增強空乘人員的培訓,使得他們能夠回答旅客的相關問題。
今年2月,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就發布規定,禁止乘客將鋰電池托運,不過該組織並未對含有鋰電池的手機的擺放位置做出規定,因為他們認為手機著火能夠很容易被撲滅。但是三星“爆炸門”發生後,美國航線飛行員聯盟就提出目前當局對於鋰電池的管控並不能滿足安全需求。
研發更安全的電池
手機爆炸看起來似乎是一件怪事,但手機電池的化學性質決定它們確實有可能著火並爆炸。美國康奈爾大學材料科學家Lynden Archer表示:“從理論上講,我們已經可以使鋰電池續航時間達到90%的極限值。所以,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向極限努力,希望獲得盡可能長的續航時間。這就有點像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這種趨勢正在產生另一種趨勢,電池事故越來越容易發生。”
三星將Galaxy Note 7的召回歸咎於部分手機上,原本不能互相接觸的電池陰陽兩極觸碰到一起。由於電池相對的兩側有陰陽兩個電極,陰極里充滿鋰元素,它是“燃料”存儲的地方。在充電期間,鋰離子從陰極移動到陽極。當電池使用時,鋰離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在陰極和陽極之間的是被稱為電解質的化學物質,它們能夠幫助電離子移動,傳導電流。雖然電離子需要從一側移動到另一側,但陰陽兩極本身絕對不能接觸。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電池制造商在陰陽兩極之間插入了隔板。
Note 7的電池問題是隔板有缺陷,陰陽兩極觸碰到一起。“這被認為是最糟糕的失敗,因為它極有可能會引起火花,甚至可能發生爆炸。”Lynden Archer說,“當兩個電極接觸時,電能直接流向中間的電解質而非兩側的電極。”
電解質本身是不太穩定的,電離子在其中的移動也會不穩定。當有大量的熱量產生時,無論是通過兩個電極互相接觸還是僅僅因為外部過熱,電解質都可能與其它化學物質發生反應,產生氣體,釋放更多的熱量。隨著化學反應的反複發生,氣體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釋放越來越多的熱量。這個過程將產生“熱失控”,並可能導致起火。
為此,一些科學家正在試圖開發一種不容易起火的電解質。這些電解質被稱為“離子液體”。提供能源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Nohms Technology公司首席技術官Surya Moganty表示:“與一般電解質相比,‘離子液體’需要更多的熱量才會形成可燃氣體。這種新型電解質要安全得多,但也有可能縮短電池的續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