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收盤分析丨滬指三破3000點 題材股活躍難阻大盤縮量下跌

周三(9月14日)是本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三大股指均跳空低開後下探需求支撐,滬指盤中曾失守3000點關口,隨後,股指企穩回升,深成指、創業板一度翻紅。但是盤面上僅有題材股表現活躍,權重股集體啞火,股指無奈震蕩走低,尾盤跌幅再次擴大,大盤圍繞3000點整數關口幾度爭奪,最終滬指日K線錄得三連陰。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02.85點,下跌20.66點,跌幅0.68%,成交額1,48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454.24點,下跌60.34點,跌幅0.57%,成交額2,26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44.56點,下跌1.31點,跌幅0.06%,成交額603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幾乎全線翻綠,僅有珠寶首飾、安防設備、化纖、釀酒行業勉強泛紅,工藝商品、環保工程、航空航天、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今日題材股表現活躍,蘋果概念股、萬有私有化概念、黃金、鈦白粉等概念輪番上陣,受制於權重股的沒有表現,總體上看行情未能深入發展。

個股方面,ST板塊重組概念股大漲,由於連續兩個年度凈利潤為負值可能被暫停上市,*ST釩鈦今日午間公布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擬向攀鋼集團和鞍鋼礦業剝離預估值合計為89.41億元的資產,股價全日漲停;*ST濟柴獲註755億中石油金融資產,複牌直接漲停。由於iPhone7預購訂單創下公司歷史記錄,蘋果概念股大漲,環旭電子、安潔科技等股漲停。

資金方面,外資繼續撤離A股,但是速度較昨日有所加快,截至收盤,滬股通資金凈流出逾9億元。在公開市場方面央行繼續“三箭齊發”,維穩市場流動性,央行今日進行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6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公開市場今日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1350億,連續三日凈投放。據了解,自昨日時隔7個月重啟28天期逆回購後,這是連續第二日進行28天逆回購操作。

關於後市,巨豐投顧認為近期每一次市場的大幅放量,對應的都是階段性高點,而每一次的放量殺跌,往往孕育著短線機會,尤其是市場極致縮量之時,往往是階段性底部。昨日滬市成交量逼近1500億,今日市場再次縮量,想抄底的朋友,之後可以控制好倉位介入尚處於底部區域的PPP概念股、殼資源股、供給側改革股。

源達投顧表示,從歷史走勢看滬指經過大跌後必經過連讀多日的橫盤震蕩,在橫向震蕩中把握震蕩低點低吸則是最佳策略。目前滬指30分鐘已經呈現小雙底結構,短線有望延續反彈,但是鑒於節前謹慎情緒濃厚,預計反彈力度也不會太大。再加上日線MACD呈現倒鴨子張嘴走勢,短線即將運行完畢,耐心等待短線見底的信號。操作上建議節後關註PPP、蘋果相關概念股的低吸機會。

午後要聞

工信部將組織實施“石墨烯+”行動 構建石墨烯產業鏈

“石墨烯改性防腐塗料技術研討暨新產品推介會”近日在江蘇如東召開。在會議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提出,下一步將組織實施“石墨烯+”行動,構建上下遊貫通的石墨烯產業鏈,推動首批次示範應用。

兩部門聯合推出新政 加快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

環境保護部宣布終止第五次朝核應急響應狀態

環境保護部宣布,經過6天連續監測,結合航測結果與各成員單位監測結果,未見輻射環境異常,經綜合評價,決定於2016年9月14日上午8時30分宣布終止第五次朝核應急響應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92

人大國發院:地區經濟斷崖式下跌風險依然存在

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人大國發院”)日前發布報告稱,當前中國企業企穩的基礎不牢固,宏觀經濟風險依然處於累積階段。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範誌勇代表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課題組所作的報告稱,8月份,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此前初現的企穩現象,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幅度進一步收窄,環比增長率有負轉正,顯示工業部門複蘇跡象初現。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但範誌勇同時表示,宏觀經濟複蘇基礎不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需求不足,價格指數負增長風險依然存在。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率為1.3%,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值。對環比消費者價格指數進行季節調整後發現,消費者價格指數下行的趨勢尚未得到扭轉,負增長的風險依然存在;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和廣義貨幣增速都處於下行通道。2016年以來M2增速持續下滑,從年初的14.0%下降至7月份10.2%,幾乎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12.2%,比年初下降0.9個百分點。廣義貨幣增速跌至危機之後最低點,貨幣政策有“名松實緊”的跡象。

“實體經濟面臨不確定陷阱。”範誌勇說,“不確定性陷阱”的體現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民間投資進一步下滑;二是所謂的“M1-M2剪刀差”放大。

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8.1%,增速與1-7月份持平。其中,國有控股投資增長21.4%,成為穩定投資增速的絕對力量;民間投資增長2.1%,與1-7月份持平,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4%。由於民間投資深度下滑,政府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已難以止住全國投資增速回落趨勢。“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累計增速平均每月以1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下降,1-7月份民間投資增速僅為2.1%,如果照此趨勢,全年民間投資增速有可能降為負值。”他說。

累計投資增長率

研究發現,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複蘇,資金“脫實向虛”的情況在2016年不僅沒有減輕,反而進一步惡化。全社會新增融資中很大比例進入房地產開發,其他行業活動的新融資規模相對有限。

2016年1-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與社會融資總額的比值達到78%,高於歷年同期的水平。此外M1和M2增速“剪刀差”持續擴大一定程度上從貨幣供給的角度反映了資金“脫實向虛”情況的惡化。房地產市場交易的火爆,導致家庭部門的定期存款轉化為房地產商的活期存款。

數據顯示,2016年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激增,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近一半流向了房地產。由於房地產銷售的火爆,2016年上半年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增至23.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2016年上半年商業性房地產貸款至少新增2.9萬億,比2015年同期高出53%。購房貸款余額增至15.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2%。這表明2016年上半年購房貸款至少新增2.3萬億,接近2015年全年的水平%。

在2016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億中,有至少2.3萬億投向了購房貸款,占新增人民幣貸款的31%,加上1.1萬億投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貸款,合計至少有46%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市場。可見,加劇資金“脫實向虛”是本輪房地產複蘇的又一重要風險,可能會加劇總體經濟下行壓力。

“地區經濟斷崖式下跌風險依然存在。”範誌勇說,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部分省份國內生產總值出現斷崖式下跌。特別是山西和東北等地區GDP名義增長率低於實際增長率,陷入實質性通貨緊縮。2016年2季度,山西省GDP累計名義增長率為-1.7%,實際增長率3.4,通貨緊縮水平達到-5.1%。遼寧省2016年2季度名義GDP累計增速為-1.3%,實際增速為-1%,通貨緊縮水平達到-0.5%。地方經濟增速長期放緩不僅導致居民收入長期收入生長放緩甚至絕對下降,地方政府的收入亦會下降,削弱地方政府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能力。

部分省份名義和實際累計增長率(%)

2016年8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7%,1-8月累計增長6%,與名義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然而隨著部分地區經濟增速下降,政府收入可能出現負增長,導致政府財政運轉困難。以遼寧為例,8月份全省當月財政收入增長21.5%,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1-8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8.3億元,同比減少238.8億元,下降13.4%。其中各項稅收收入下降4.5%;各項非稅收入337.3億元,同比下降35.1%。而1-8月份,遼寧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676.6億元,同比下降了10%。

“對遭遇斷崖式增速下滑的地區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課題組稱,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面臨崩塌現象的地區通常也是在“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中任務最重的地區。在此背景下,應該更加關註局部區域財政收入崩塌的問題,特別是基層財政收入突變帶來的各種民生問題,建議設立過渡期基層財政救助體系。適度弱化財政收入的目標,防止地方政府通過加大稅收征收力度和非稅收等方式,變相增加企業的負擔;財政支出從投資導向轉向民生導向,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速低度廣泛的大福利體系的構建,利用定向寬松的財政政策加大養老產業、健康產業以及中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釋放相應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64

夜盤開盤:煤炭全線下跌

夜盤開盤,煤炭全線下跌,焦炭、焦煤、動力煤分別跌1.1%、1.8%、1.5%。

昨日,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向中國神華集團下發通知,允許神華有條件增產。

9月8日,發改委等組織召開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工作會議”。在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中煤協”)和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簽訂了自願承擔穩定市場調節總量任務協議。

根據會議精神,當環渤海動力煤指數超過500元/噸且連續上漲兩周,符合《關於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工作預案》規定的一級響應條件,將日均增產50萬噸動力煤,響應範圍為全國74個礦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72

iPhone 7首周銷量曝光:比6S下滑25% 蘋果股價下跌

9月24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自德國調研公司GfK發布報告指出iphone 7 的銷售情況可能比去年更低後,本周五蘋果公司股價出現下跌。據了解,該調研數據覆蓋了歐洲和亞洲,但未包括美國。

該消息刺激蘋果股價周五最多跌了2.7%,以112.7美元收盤,下跌跌1.67%。

據美國金融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援引看過這份報告副本的人士稱,該報告指出與去年同期iPhone6s的銷量相比,iPhone7銷量平均下滑了25%。

對此,蘋果發言人沒有立即做出相應評論。

另據臺灣電子媒體Dihitimes周五報道,蘋果已經告知其芯片供應商,2017年一季度iPhone 7的芯片訂單可能會較前一季度大跌約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69

A股再現縮量反彈 築底還是下跌中繼?

在周一股指破位下行之後,周二(9月27日)滬深兩市股指繼續縮量窄幅震蕩,國慶長假前市場人氣的低迷使得整個行情較為沈悶。股指將繼續下行探底也逐漸成為了市場人士的主流觀點,不過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節後股指仍存在結構性機會,而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則成為了市場人士關註的焦點。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承接周一的跌勢低開之後,並未繼續大幅下行,反而呈現依托120天均線窄幅震蕩整理走勢。在午後一波下跌探出全天低點之後,抄底資金的介入帶動股指出現一波快速反彈,地產板塊全天走勢搶眼。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98.17點,上漲17.74點,漲幅0.60%,成交1334億元;深成指報收10476.97點,上漲84.27點,漲幅0.81%,成交217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40.80點,上漲17.90點,漲幅0.84%,成交59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50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萎縮。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稹認為,從原則上看,上證指數周一打出了最近一個月以來的第二個下行缺口,圖形上有進入主跌的可怕聯想,投資者仍可觀察2950點和2800點兩個支撐位置的力度。創業板指數則再一次擊破了菱形整理區間的下軌,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收回,將形成重大中期方向性選擇,走出時間較長,幅度很大的向下推動浪形。國慶節前剩下的交易時間將是重要觀察窗口。

萬聯證券策略分析師常丹丹則認為,本周是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周,假期效應會成為市場的主導因素。由於海外市場近期反彈後在國慶期間存在不確定性,國內房地產市場和貨幣政策方面也存在變數。同時,由於融資余額還處於春節後的高位水平,市場會繼續受到融資償還壓力的影響。但是,從8-9月份融資余額的上升和穩定性看,股票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有緩慢的提升。節後,如果沒有重大的風險事件影響,在深港通、人民幣納入SDR等因素刺激下,市場可能會出現一輪上升行情。投資者可以關註本周市場走勢,如果受到融資償還打壓短期出現快速下跌,投資者可適當建立部分倉位過節。

至於近來最為熱門的房地產市場,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火爆,管理層對資產泡沫擔憂,二線城市陸續頒布限購令,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當前樓市調控政策效果不佳,或將出臺更加嚴厲的調控政策,從而引導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行。有兩種政策情形影響A股:1)結構性調控的政策(概率較大),對A股利大於弊,在當前宏觀背景下,分母端正面影響略大於分子端負面效應,房地產溢出資金或將支撐A股估值;2)總量性調控政策(概率較小),在盈利和估值方面對A股形成戴維斯雙殺。

房地產景氣度下行,對企業盈利負效應趨弱。第一,房地產銷售端傳導至企業盈利逐漸弱化。地產銷售水平對A股整體的盈利有比較顯著的影響,但是由於房地產銷售向投資端傳導邏輯發生弱化,逐漸改變銷售端向企業盈利傳導效應;第二,A股市場與房地產相關周期性行業利潤占比下行。周期股盈利水平與地產及基建相關性大,但周期股盈利占A股整體的比例已經從2008年前50%以上的高位下滑到如今不到4%的水平,周期股盈利變化對A股整體盈利水平的影響趨弱。因此,華泰證券認為房地產進入景氣下行周期,A股盈利水平下行空間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97

iPhone 7也爆炸了?蘋果股價聞訊下跌還拖累了納指

據美國科技博客Boy Genius Report的一篇文章指出,一部蘋果新iPhone 7似乎也發生了爆炸。據一位昵稱為@kroopthesnoop的網友在美國知名的Reddit論壇貼出的一張照片,一部新iPhone 7也爆炸了,從圖可看到,這款黑色的iPhone 7破損得很嚴重,屏幕開裂並跟邊框分離,而且邊框有明顯燒焦的痕跡。

蘋果的股價周四開盤應聲下跌,由於其權重大,同時拖累納指下跌近0.5%。

爆炸的機器就是國外網友@kroopthesnoop的iPhone 7。不過@kroopthesnoop並未說明這款手機爆炸的具體情況,只是單純的曬出照片。在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是,kroopthesnoop稱:“我不太確定,但肯定是工廠或者運送途中出了問題”。另外,他還開玩笑地說:“至少手機包裝沒事”。

蘋果公司迄今還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不過,市場作出了迅速反應,截至發稿,蘋果的股票目前跌1.40%,報112.36美元。

科技股領軍的納斯達克綜指下跌0.40%,報5297.47點。該指數一度下跌近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88

期貨午盤:多數品種下跌 鋼鐵雙雙陷回調

期貨市場午間收盤,多數品種回調,黑色系跌幅居前。

截至午間收盤,鐵礦石跌 2.87% ,螺紋鋼跌 2.25% ,熱卷跌2.57%,焦煤、焦炭小幅下跌;大豆、玉米、強麥、鄭醇、乙烯、矽鐵等上漲。

近日,期貨投資者龍馬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基本面看,煤炭板塊是今年去產能最為徹底的板塊,基本面派看好“絕代雙焦”也有理論依據。加上技術面上今日又突破了前期高點,技術派對於雙焦看多也合情合理。而從整個黑色的基本面來看,我們似乎仍不能過分樂觀,金九銀十已過半。雙焦行情被螺紋鋼帶下去似乎是遲早的事。螺紋如果繼續跌下去,影響到鋼廠利潤了,那麽雙焦也存在跟著走弱的可能性,我現在只是等待雙焦轉勢的技術信號。

我的鋼鐵網高級分析師魏迎松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倘若政策面不出現大幅抑制生產的動作,按照目前的供需格局,螺紋鋼市場價格還會繼續走弱。”

基本面來看,庫存偏高仍是鋼材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根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樣本螺紋鋼生產企業廠內庫存量已經達到313.4萬噸, 連續三周攀升,最近一周庫存量增幅達到 18%,與去年同期相比略低7萬噸;35個主要城市螺紋鋼社會庫存量為449.3萬噸,連續九周攀升,最近一周庫存量增幅為2%,與去年同期相比略低 14.6萬噸。

另外,發改委今日消息,電廠和港口存煤已出現回升,煤炭供需趨向緩和。下一步煤炭供需關系將趨於緩和,價格有望趨穩或小幅回落。截至目前全國重點電廠存煤5606萬噸,可用17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79

香港競爭力下跌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0/03/%e9%a6%99%e6%b8%af%e7%ab%b6%e7%88%ad%e5%8a%9b%e4%b8%8b%e8%b7%8c/

最近多個國際組織發表多份評級,香港在國際競爭力都有所下跌。首先是按一份國際報告,香港在國際經濟體的競爭力下跌兩位,跌至第九位。另一份報告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評級,倫敦第一,紐約第二,新加坡僅勝香港排第三,而香港則排第四。這不是第一次香港的競爭力,或金融中心地位下跌。去年按中國一份報告,對中國主要城市競爭力的評級,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都排第一,可是2015年深圳已經超過香港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對一直自大的香港人來說,最近國際報告是當頭棒喝。在回歸前香港整體經濟是中國的25%,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但到最近香港本地經濟規模,佔中國整體經濟還不到3%。不但止,深圳市的生產總值在2016年已經高過香港。為什麼回歸19年,香港相對內地,尤其是深圳,一直退步。不單止香港高官,經濟學家,一般市民都想知道其落後的理由。最近週末去深圳了解一下深圳實況,希望能了解真相。

在1997年回歸時代,深圳的人口還少過香港,整體經濟遠遠比不上香港。深圳股市比起上海沒有競爭力,一些大型國企都在上海上市。在深圳上市的都是一些三四線股,深圳成交淡靜,那時有人認為深圳股市若不和香港合併,一定會消滅。當時深圳交易所主動和香港交易所聯絡,希望能達成某方面的合併或者合作,以免被上海吞併或淘汰。當時深圳經濟也走下坡,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已經被其他地區追上,也沒有什麼特別及優勢。當時深圳向香港提出,希望香港投資高新科技特區,幫助深圳發展新經濟。但當時香港政府對深圳提出的經濟合作反應冷淡,結果只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深圳成立醫院,在深圳成立一個香港管理的醫院。香港在深圳唯一的投資卻是一場災難,香港大學投資了三億元興建醫院,第一年就虧了一億元,連年嚴重虧損,而且還看不到扭虧轉盈的一日。

近20年來深圳發展一日千里,人口從約6百萬大幅增加至1780萬元,深圳基本上把城市規模加大兩倍,若不多是19年內建立了兩個香港。單有人口是沒有用,一定要有工商業提供幾百萬個職位才能從全國吸引到人材來深圳定居。深圳從貿易,運輸及港口,發展高新科技及製造業。互聯網產業為深圳帶來深遠貢獻,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在深圳都有重大投資。在通訊方面華為及中興是行業的表表者,是世界級領導者。再加上平安保險在深圳發展互聯網金融,令到深圳成為互聯金融產業的領導者。在十多年內,深圳已經是幾間世界級企業的總部。深圳股市近年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創新產業及科技股的首要股市,成交量多過香港幾倍。

為了容納人口增加,及產業的發展。深圳政府過去十幾年投資了超過兩萬億元基建。興建了16條地鐵線,幾十線高速公路,及為近一千萬人興建住宅。本來深圳市區只是南部的羅湖,福田,蛇口,及鹽田等。山區以北完全未發展,最近十年主力發展北部的寶安,龍華,坪山等區。興建工業區讓居民找到工作,興建地鐵及公路令到居民可以上班,最後要興建住宅讓市民安居。當然配套設施例如學校,醫院,公園等也不可缺。

作為一個香港市民不禁問,為什麼深圳政府工作效率遠高過香港,在十幾年內興建了兩個香港,為一千萬人安居。而香港到今仍然沒有辦法解決三十萬個公屋輪候的居所。深圳的南山區現已經成為深圳金融中心,人均產值已經超過香港。在基建及住房方面,真希望香港有深圳的效率。香港市民自己認為香港優勢,已經漸漸失去。如果香港仍然只知走著舊路,恐怕很快就會被邊緣化。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22

英鎊下跌 敏感股點算? 文若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0/07/%e8%8b%b1%e9%8e%8a%e4%b8%8b%e8%b7%8c-%e6%95%8f%e6%84%9f%e8%82%a1%e9%bb%9e%e7%ae%97%ef%bc%9f/

英鎊今晨大幅下挫,一度挫近6%,創31年新低。英鎊敏感股挨沽,長和系股份大跌,匯豐(5)、渣打(2888)、保誠(2378)亦跌1-2%,但這些下跌又是否反映企業實際面對的情景?

英國脫歐程序正式啟動,法國總統奧朗德率先表明,英國脫歐需要負上其應有代價,而歐盟各國亦可能為了阻嚇其他國家脫離歐盟,而對英國是次脫歐更為強硬。「硬脫歐」在即,英國的金融業應該首當其衝,面對極大的困境,近年匯豐和渣打的業務表現疲弱,亞洲業務再不能推動兩行業績出現奇跡,再加上脫歐的不明朗因素,兩行走勢轉差定然是意料中事。匯豐和渣打近日出現「小陽春」,反彈不少。但長遠而言,兩行的走勢將會趨向下行,德意誌銀行近期的問題,兩行下跌空間就更大。

至於保誠,雖然同樣為金融股,保誠亦會受到英國脫勾影響。然而,保險業相對銀行業來說,流動性較低,未必會即時反映到英國脫勾的影響。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是,保誠是以英鎊為業績報告的單位,而匯豐、渣打則是以美元作單位,而保誠的過半收入都是來自亞洲和美國,英鎊下跌更有利保誠的匯兌收益。因此對保誠來說,匯兌收益足以抵銷英國前景不明的負面影響,匯豐、渣打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轉至保誠。

而長和系方面,電能(6)、長江基建(1038)都是公用股,而英國脫歐對公用事業的衝擊並不大,短期當然會造成相當大的匯兌損失,但兩間企業不斷擴大版圖,預料對他們的影響不大。即使英國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公用股業績也不會受太大影響,但短期內走勢仍見疲弱。而長和(1)主要在英國經營電訊業務和零售業務,預料影響較大,尤其是經濟下行影響消費者消費意慾,中短期亦不宜沾手。

文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24

面對業績下跌,奢侈品品牌靠什麽抓住中國人的錢袋?

主意是姚士鋒幾年前就想到的。

作為胡潤百富榜合夥人兼首任總經理,姚士鋒接觸過大量的中國富人,其中的一些人曾同他抱怨去歐洲名店中購物時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

那些身價不菲的企業老板(往往男性居多)打扮“低調”,走進名店里,語言溝通又不流暢,而店員也並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有時候便會將他晾在一遍,去熱情接待另一些打扮入時的顧客。有錢人事後悻悻地說,我才是那個真正買東西的人啊!那些背著名包進來的,有時就是進來看看,什麽也不買。

“但你無法苛責銷售人員。他們沒有先知能力,無法獲悉誰才是真正的購買者。”姚士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中國國內有消費購物的需求,另一方面品牌則是需要了解誰才是真正的買家,中間需要一個搭建橋梁。而這個橋梁就是建立一個全新的線上平臺,上面集合了各大知名品牌的旗艦店。

聽起來不是什麽新鮮事兒。彼時,奢侈品電商已經開始流行,但成功的案例卻鳳毛麟角。

對於電商,老牌奢侈品品牌依舊是不太賣帳的,絕大多數的奢侈品牌對於電商平臺的選擇依舊是敬而遠之。以LVMH為例,該集團的CFO Jean-Jacques Guiony 在日前召開的投資者會議上說:“我們認為亞馬遜對於 LVMH 和旗下品牌來說不是一個適合的渠道。目前來看我們沒有可能和亞馬遜合作。”理由恒古不變:入駐亞馬遜有損奢侈品的品牌形象。

在這點上,中國的電商倒是受到了與亞馬遜的同等待遇。據坊間傳聞,有幾個最頂尖的知名奢侈品公司總部給中國公司下達了死命令,說是堅決不能入駐第三方的電商平臺,哪怕是最牛的也不成。理由同上。此外,假貨問題也是品牌方不願意進行官方合作的一大原因。

三年前,姚士鋒第一次向幾大奢侈品集團的高層提及他的構想:雖然看似奢侈品電商平臺,但準確來說其實不是。因為平臺本身不發生交易,消費發生在線下:註冊用戶提前預定想要購買的物品,按照計劃飛往前往巴黎、倫敦、紐約的實體店鋪,屆時會有專門的店員負責接待可享受VIP待遇。對於那些希望被熱情招待的豪客來說,這無疑是極好的。而對於品牌方來說,如果平臺方有實力為其導流有質量的顧客,而所有線上店鋪由公司自己運營保持獨立風格且可以完全掌握信息數據,不存在真假的問題,所以何樂而不為。直白來說,這只是一個為傳統奢侈品門店提供預約預定服務的一個移動互聯網APP,幫助品牌商將線上客戶導流至線下。但這才是奢侈品品牌喜歡的:在行業里的主流觀點依舊認為那些昂貴的包、鞋子、衣服、珠寶還是適合在實體店里看過後購買才放心,而那些貼心服務時尚環境帶來的享受也許還能促進顧客多買一些計劃外的東西。

姚士鋒稱有之前的經歷讓他手握大量的高端資源和客戶,而他自己就是正和島的成員,這讓他多了一個談判砝碼。“當時談了一輪,高管們都說這個設想好,但後來就沒有下文了。”到了第二年,他又去找品牌方談,對方還是說這個項目不錯,可以抓緊做,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直到今年,他再一次去聊,對方立馬問,“你們這個項目什麽時候上線?”

這顯然與大環境有關,大牌危機四伏,原本熠熠生輝的奢侈品世界的光輝變得黯淡無比:旗下擁有卡地亞、萬寶龍、江詩丹頓、積家等品牌歷峰集團在今年4月的銷售額下滑18%,前5個月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4%,上半財年的利潤最多可能下跌45%;普拉達2015年的凈利潤為五年的最低水平,較2014財年銳減26.9%,比2013財年低了接近一半。2016年上半年,其銷售額同比下跌15%;而香奈兒呢,2015年營業利潤下滑23%,總收入下降17%。

“它們現在正在受罪。”法國馬賽商學院副院長Michel Gutsatz說,“今年它們宣布的結果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姚士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各大奢侈品品牌的高端客戶正在流失,雖然沒流失一個高端客戶會有兩三個新的中低端客戶來,但是後者並不是品牌商們想要的,後者缺乏忠誠度與粘合性。貝恩大中華區消費品及零售業務主席Bruno Lannes也觀察到,中國的消費者到海外消費奢侈品最關心的“不是這個產品的歷史、手藝、工匠精神,而是價格。在海外買,他們能夠享受多少折扣。”他說,“很多的中國的消費者都是討論打折。”

當奢侈品品牌問他的項目何時上線時,並願意與之簽訂中國的官方授權協議時,姚士鋒意識到,“時機成熟了。” 他的項目名為“要客”,今年11月將會正式上線,在此之前,要客已經拿到了兩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第三輪,而首輪的天使輪超過了1個億。按照姚士鋒的設想,註冊用戶通過邀約制,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以下:凈資產超過1000萬、在過去一年在在單一品牌上消費超過10萬元或者已經是有些高端俱樂部的會員。

經過十多年在奢侈品和富人圈的摸爬滾打,姚士鋒和他的團隊深諳奢侈品品牌方的矛盾心理,後者要堅持品牌自身的格調與文化,但又無法阻擋互聯網的大趨勢,這一矛盾讓奢侈品品牌矛盾而不甘心,於是選擇自建官網。“但人們不可能一個個去下載不同品牌的APP,那太繁瑣了。”

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研究員周婷博士認同上述觀點,她甚至指出奢侈品牌官網電商策略將以失敗告終。“有錢人都怕麻煩,他們需要節省時間。”她說。

對於那些奢侈品而言,像要客這樣的平臺無非是多了一個引流渠道。最終可以將這樣的一個模式做到多大,尚無法判斷。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的消費者在如今的狀況下或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要知道在年過萬億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里,有一半的東西是被中國人買走的。按照財富品質發布的一份報告估算,2016年中國人77%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消費額高達928億美元,境內奢侈品消費僅為276億美元。

“未來幾年是中國消費升級產業投資的黃金時期,而高端消費領域急需有質量的平臺型項目,萬億市場足夠產生幾個大型的基於高端生活方式的平臺型企業,要客投入這個市場,可能代表市場的拐點已經到來了。姚士鋒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