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7 11:46 編輯 中國移動(941HK):預計2015年4G業務保持強勁增長 作者:伍力恒 中國移動(941HK):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紀要:2015年4G策略進一步印證我們正面的看法。 摘要: 中國移動2015年4G戰略符合預期,2014年4G進展超額完成。 預計“三新”策略和快速增長的“咪咕”、在線業務及政企板塊會加快數據流量消費的普及。 重申買入評級。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目標價105港元,相當於2015年13.9x的的市盈率、市盈率、4.5x的EV/EBITDA率和和3.9%的股息收益率的股息收益率。 2015年目標指引正面,預計4G業務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公司管理層公布2015年指引:4G用戶規模2.5億(凈增1.5億;同比增長90%;4G滲透率30%以上),終端銷量2.5億部(其中4G終端2億部,同比翻倍),4G基站100萬個(2014年為70萬個)。公司管理層稱,2014年4G數據流量已超過2G和3G的流量(11月2G、3G和4G的數據流量占比分別為37.5%、24.9%和27.6%)。我們預計4G滲透率提高將推動公司ARPU在2015及2016年度分別增加3.4%和3.3%,同時預計2015年度資本支出將與14年持平,因此EBITDA在2015和2016年會較2014年有所提升。 “三新”策略及內容服務有助提升數據流量消費 面對來自OTT業務的競爭,中國移動借助RCS及VOLTE技術快速發展,推出了以此為基礎的新通話、新消息和新聯系的“三新”策略。我們認為,公司這一戰略有助於提升數據流量消費,長期來看會降低OTT的影響。然而,考慮到全球範圍內RCS服務的普及程度仍然較低,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公司將公布更多有關其“三新”服務與OTT的差異、相關產品的發布時間表及收費情況等細節。 估值和風險 中國移動2015年的策略進一步印證我們正面的觀點,公司將利用其4G業務的先發優勢及日漸成熟的TD-LTE供應鏈來提升移動用戶數量和ARPU,並加強在4G領域的優勢。我們維持對公司的買入評級,用DCF估值法得出的目標價為105港元,相當於2015年度13.9xP/E及4.5xEV/EBITDA,股息收益率為3.9%。未來的催化劑包括ARPU趨於穩定、4G用戶群擴大、新興的互聯網相關業務、更完善的4G網絡和“鐵塔公司”的進展。 ![]() 預計2015年4G業務保持強勁增長,目標指引為1.5億4G新增用戶、2億部4G終端銷量及100萬個4G基站。 公司管理層公布2015年指引:4G用戶規模2.5億(凈增加1.5億;同比增長90%;4G滲透率30%以上),終端銷量2.5億部(4G終端2億部,同比翻倍),基站100萬個(2014年為70萬個)。公司預計2015年5模手機的銷售將加速,售價從2014年的150美元以上降至100美元。公司管理層稱,2014年4G數據流量已超過2G和3G業務,11月2G、3G和4G業務的數據流量占比分別為37.5%、24.9%和27.6%。 考慮到更多低價位的TD-LTE手機投放市場以及4G網絡覆蓋率和質量均不斷提升,我們預計隨著4G業務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公司2015和2016年度的綜合ARPU將分別提高3.4%和3.3%。同時,我們預計2015年度資本支出將與2014年持平,資產折舊將有所降低,因此2015與2016年的EBITDA率會較2014年有所提升。 ![]() ![]() “端管雲”和“三新”戰略將加快公司向移動互聯網業務轉型 中國移動的RCS(語音、數據融合)及VOLTE(語音、視頻質量)技術快速發展,並推出了以此為基礎的新通話、新消息和新聯系的“三新”策略。此外,公司推出了融合“三新”服務的兩個機型,並表示三星、HTC、華為、酷派、聯想、LG等主要手機品牌已與其在新機型開發方面展開了深入的合作。 盡然我們認為這些戰略有助於提升數據流量消費並在長期降低OTT的影響,然而考慮到全球範圍內RCS服務的普及程度仍然較低,我們預期在未來幾個月公司將公布更多有關其“三新”服務與OTT的差異、相關產品的發布時間表及收費情況等細節,以便作出更為準確的分析。 中國移動還宣布了“端管雲”策略以改善其移動通信服務,旨在提供全網絡覆蓋的(包括TDD、FDD、WCDMA、TDS、GSM等)優質4G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使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 ![]() ![]() 營銷策略轉向增強TD-LTE生態體系建設 公司預計2014年度中國TDS/TDL手機銷量將分別達到1.4億/7500萬臺,其中1億部4G機型將接入中國移動的通訊網絡。公司3G/4G手機業務的市場份額達57%(4G業務的市場份額為79%)。2014年共推出718個手機機型。公司預計2015年手機市場的規模將達4億部,4G手機出貨量將增加206%至2.91億部。 為把握市場新的機遇,公司發布2015年六項營銷策略:1)與制造商、分銷商和電子商務公司等開展針對性的合作,2)個性化定制手機的營銷服務,3)以舊換新平臺,4)流量/內容套餐與終端銷售相結合的整合營銷方案,5)一體化的銷售管理和服務整合系統,6)為合作夥伴提供金融服務方案。 新營銷策略表明,中國移動將側重於將補貼用於刺激數據消費和擴大4G用戶群。手機補貼只針對“三新”手機和5模13頻手機。為抵消補貼減少的影響,公司計劃推出更為友好的合作夥伴營銷服務,提高營銷管理效率,並為合作夥伴提供融資幫助。 ![]() ![]() “咪咕”/在線業務/政企業務將推動數據消費 2015年,公司計劃利用其4G業務的領先優勢加快發展互聯網、內容、政企相關業務。我們預計“咪咕”將成為內容相關業務的核心增長驅動力。2015年目標為60余種單品和1000萬人民幣的收入、30余個渠道合作夥伴和5000萬人民幣的收入以及20余個內容合作夥伴和1億人民幣的收入。我們相信公司在4G轉型中處於有利位置,在移動用戶數、網絡和提高數據流量的戰略方面領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 ![]() 估值 重申買入評級, 12個月目標價105港元(17%上漲空間) 基於14.3%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6.7%的權益資本成本、6.5%的負債成本、11.5%的風險溢價和4.0%的無風險利率),我們通過10年的現金流折現得出12個月目標價。我們假設beta為1.1,永續增長率為1.0%。 目前的股價對應於2014/2015年4.2倍/3.8倍EV/EBITDA和13.4x/12.2x市盈率,15年4.0%的股息收益率。我們的目標價105港元對應2014/2015年15.3x/13.9x市盈率和4.9x/4.5xEV/EBITDA。 催化劑包括綜合ARPU的提升、4G用戶群不斷擴大、互聯網相關業務、更好的4G網絡覆蓋和“鐵塔公司”將為公司節約的資本開支。主要下行風險包括競爭加劇、更高的資本支出計劃、4G網絡覆蓋率/質量提升進度慢於預期。 ![]() ![]() ![]() ![]() ![]() ![]() 來源:招商證券 |
兩年前,紐約政治風險顧問公司Eurasia Group的創始人兼總裁Ian Bremmer在年度展望中表示,發展中國家的政治風險被誇大了。但今年的展望有所不同,Bremmer認為:“地緣政治卷土重來。2015年從開年起,大國間的政治沖突就比冷戰結束後任何時候都來得頻繁。”
以下是Bremmer參與執筆的Eurasia Group2015年十大全球風險要點:
1、歐洲政局
Bremmer認為,歐洲經濟再次引起人們焦慮,但還未出現任何能迫使政界領導人合作的危機感。
而反歐盟的政黨又越來越受選民歡迎,一些歐洲國家政府對德國主導歐洲的影響越來越不滿。
此外,俄羅斯和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會讓人更擔憂歐洲安全問題。
2、俄羅斯
西方制裁與國際油價暴跌已傷害俄羅斯經濟,但並未促使俄羅斯總統普京改變俄方對烏克蘭的態度。
由於俄羅斯經濟惡化,普京的支持率將取決於他有多大意願與西方對抗。俄羅斯與西方對抗意味著,不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虛擬的網絡空間,西方的企業與投資者都可能成為俄方打擊的目標。
3、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中國正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經濟不複過去三十年的高增長。Bremmer預計,經濟持續下滑很可能對中國國內沒什麽影響,但對那些依靠中國大宗商品需求發展外貿的國家來說,這樣的經濟趨勢沒有任何安慰作用。
4、金融武器化
昨天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Bremmer認為,美國政府會利用切斷進入資本市場和經濟制裁等方式,將金融作為達到外交政策目標的武器,這樣做無需動用軍事力量。
金融武器化的負面影響是,美國會破壞同盟友的關系,特別是同歐洲的關系。美國的企業會因本國政府制裁其他國家成為打擊目標。
5、恐怖組織IS的魔爪伸向伊拉克與敘利亞以外地區
Bremmer預計,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事失利,但該組織的極端思想卻會傳遍整個中東與北非地區。IS將有組織地在也門、蘇丹和沙特建立新的分支機構。伊拉克與敘利亞的鄰國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6、現任政府領導人支持率低
一句話,選民受夠了。
Bremmer預計,巴西、哥倫比亞、南非、尼日利亞和土耳其的總統都會發現國內出現堅決反對的聲音,以及令人生畏的障礙。但他們會繼續推動各自的政治大計。
7、戰略領域崛起
Bremmer認為,今年這類企業的成敗越來越取決於視政治穩定為要務的政府。與政府合得來的企業會受益,那些不合拍的企業將受到懲罰。
預計美國政府會將國家安全視為優先要務,因此軍工相關企業集團將開拓疆域,科技、通信和金融業公司也會屬於這類企業。
8、沙特 VS 伊朗
Bremmer預計,伊朗與沙特將繼續競爭,互為對手。美國等其他國家將不願幹預兩國之爭。外界對伊朗核談判的結果越來越擔憂。因此,伊朗與沙特兩國將必然利用各自的代理人行事,使今年中東地區國家的麻煩比以往更多。
9、臺海局勢
Bremmer預計,臺灣內部政局動蕩將必然導致今年中國內地與臺灣的關系急劇惡化。內地如果感到兩岸關系未能取得統一方面的進展,就可能退出兩岸的貿易與投資協議。如果美國參與其中,可能破壞中美關系。
10、土耳其
Bremmer預計,土耳其總統Recep Tayyip Erdogan將繼續攻擊政治對手,強化其統治,重塑土耳其的政治體系。但他今年不可能如願贏得希望爭取的新勢力,土耳其的政界混戰會增加,政策連續性下降,政壇更為動蕩。
此外,Bremmer還預計,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會增加,土耳其的政治立場變得更激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去年關門大吉的對沖基金數量已接近最高紀錄。專家預計,今年這類基金的“死亡率”還會更高。對那些小型對沖基金來說,今年會很艱難。
對沖基金市場與研究顧問公司Agecroft Partners預計,今年面臨倒閉威脅的對沖基金數量將創金融危機以來年度新高。這樣預測理由有四:1、市場太擁擠,目前約有1.5萬家對沖基金;2、低回報引發資金贖回;3、市場波動增加,基金間業績差距加大;4、投資者會更青睞大牌基金,中小型基金生存困難。
Agecroft的創始人Don Steinbrugge向新媒體資訊網站BuzzFeed表示,投資者並沒有撤離對沖基金業,因為行業管理資產總額在增加。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不同,如今對沖基金業管理的資產規模接近史上最高峰。所以,即使某家基金倒閉,原屬該基金管理的資金也會流入其他基金,再用於投資。
研究機構eVestment Alliance新近發布的研究預計,除非全球發生重大的意外金融事件,否則對沖基金業今年新增管理資產的規模至少可達900-1100億美元,行業管理資產總額將超過3萬億美元。
Steinbrugge預計,那些管理資產規模不足2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即使有高質量的產品,也將更難以募資。因為投資者會選擇實力最強的品牌。
數據與分析顧問公司Hedge Fund Report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三個季度內共有661家對沖基金倒閉,以此速度推測,去年倒閉數量將創2009年以來新高。
機構投資數據與分析機構eVestment Alliance的研究主管Peter Laurelli向BuzzFreed表示,今年可能還有大量對沖基金倒閉,中小規模的基金將是投資者贖回最大的受害者。Laurelli認為:
“在一個趨於飽和的行業,這是自然精進的過程。去年(管理)資產規模超過了2007年,可業績沒有超過。這正應了少數基金在吸引投資的看法。
一種驅動因素是,主流投資者從高凈值的個人和組合式基金轉變為機構投資者。運營適合吸引機構資金的系統成本不菲,沒有那種財力就無法保持運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港股的整體表現實在令人失望,恒指全年升幅只得1.3%,較2013年2.9%的升幅還要差,不少港股基金更出現負回報。 恒指由2009年3月的低位11,344點大幅反彈,到2009年11月升穿23,000點後,恒指過去五年便在這個水平徘徊,未再出現突破。過去五年認購追蹤恒指的盈富基金,投資回報恐怕連人民幣定期存款也不及。 恒指表現不濟,有波幅無升幅,並不代表投資港股未能取得理想的回報,長線和價值投資不再有效。相反,港股過去五年的表現,更凸顯投資者不應沉迷於短線炒賣,揀股要揀一些業務清晰,有良好往績,自己熟悉,有盈利和派息能力的股票,並且要在股價合理時購入,長遠而言投資組合必然可以跑贏大市。 其實筆者並不熱衷於股票投資,過去20多年,股票投資佔整個資產組合不到5%,故此不會在股市中賺大錢,或者傾家蕩產。過去遇上不少人因炒股而欠債纍纍,甚至要申請破產,更提醒自己在股市投資方面要小心謹慎。 2010年10月,筆者決定提早退休,開展人生下半場,日後主要倚靠投資收入,包括租金、股息和利息過活。由於退休後資產的流動性要較高,故此才把股票投資佔整個資產組合上調至約10%,其餘約70%是物業,10%是債券,10%是人民幣及港幣。 2010年底開始部署增持港股時,恒指處於23,000點水平,與2014年底的水平相若。即使過去四年恒指沒有「寸進」,但個人股票投資(連同股息)卻可以取得接近六成的回報,平均每年回報約12%,去年更錄得超過20%的回報。 由於手上物業投資(包括自住及自用的)已佔資產組合70%,故此個人不會購入地產股。對於一些科網股、濠賭股、食品股及股價波幅較大的股票,亦會敬而遠之。此外,對於內地企業,包括內銀股、內險股和內房股等,一直存有戒心,不知哪一隻股票會率先「爆煲」,好像美國雷曼兄弟、AIG、房利美和房貸美一般,故此只會選擇認購恒生H股指數基金。由於基金持有40隻H股,即使其中一隻股價大跌,好像近月的比亞迪,對整個基金的股價影響也不致太大。 經過一輪篩選後,筆者選定一些平均股息約4%,業績增長穩定的股票作長線投資,當中包括恒生、中銀、太古、領匯、中移動、電能、中電和盈富基金等;而內地H股,慣常只持有中石油和恒生H股指數基金。購入(或沽出)中石油主要參考原油價格,以油價十分一為準則,例如油價每桶在90美元水平,中石油合理價格約為9港元。購入(或沽出)H股指數基金,則參考恒生AH股溢價指數,若然指數大幅低於100點的水平時,表示H股價格偏高,便減少持有H股指數基金,改為購入南方A50基金。
去年九月,恒指突破25,000點水平,手上持有的幾隻本地藍籌股股價都創出新高。但發覺內地A股股價仍大幅落後H股,故大量增持南方A50基金,並向讀者推介。期望滬港通開通後,A股會跑贏H股,縮窄兩類股票的股價差距。去年11月21日人行突然減息,刺激A股股價颷升,南方A50股價全年勁升五成多,遠遠跑贏盈富基金和H股指數基金,實非始料所及。 經過多年的測試,運用簡單的投資方法,在合理股價購入傳統藍籌股、高息股和指數基金,投資表現勝過短線炒賣,讀者不妨作個參考。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9 15:43 編輯 【調研報告】 京能清潔能源(579):2015年將是個完整的效益年 作者:劉小明 公司概況:公司是北京最大的燃氣發電供應商以及中國領先的風電運營商,此外公司還經營水電、光伏以及其他清潔能源發電業務。截止2014上半年,公司控股裝機容量為4,306MW,其中燃氣發電2,028MW(占北京燃氣發電市場份額達到56%),風電1,699MW(在2013年全國風力發電供應商中排名第十一),水電369MW,光伏發電210MW。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發電量分別為137.4和61.7億千瓦時。 研究部於近日參與了京能清潔能源(579.HK)的一場電話會議,會議中上市公司管理層談及了公司最新的業務發展以及前景,整理主要信息和紀要如下。 出席電話會議管理層:陳瑞軍(CEO),黃慧(總會計師),康健(秘書) 主要信息: 1,京西和高安屯燃氣熱電中心已經全部投產,公司燃氣裝機實現翻番,2015年將是一個完整的效益年。 2,9月份的氣價上漲補貼已經基本全部到位,形式為財政直接補貼。從2015年開始燃氣電廠的上網結算電價由0.65調整到0.746元,對應的電網銷售電價上調6分錢左右。 3,國際油價下跌對公司沒影響,因為公司氣源全部為長協價,目前國內外都沒有燃氣現貨交易。但如果油價長期維持低位,燃氣現貨交易量增加,可能導致燃氣價格下調。4:燃氣業務板塊存在資產註入可能。 會議紀要: Q1:2014年9月份天然氣的氣價調整了(非居民用氣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請問這個氣價成本轉嫁情況以及2015年會不會提高上網電價? 陳:這次調價以後,北京市很快出臺了一個電價送出的方案,現在已經報到了國家發改委待批,由於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人事變動的關系有些延誤,但是應該在2015年年初可以批下來。這次燃氣價格上漲不用財政補貼了,全部從電價上送出去了。 Q2:2013年的氣價上漲補貼現在是不是全部收回來了? 陳:已經全部補到位了,包括2014年的補貼最近也陸陸續續到位了,各家公司差的也只是零頭了。 Q3:高安屯845MW和京西1308MW熱電中心的進度? 陳:京西熱電中心已經在9月份投產,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發電量,今年會有一定的效益貢獻。高安屯項目11月份投產,現在正在調試階段,今年不會有效益貢獻,明年會是一個完整的效益年。 Q4:公司2013年燃氣分部發電量為85.4億度電,對於2014年發電量的預計是多少? 陳:這個分兩部分,存量的這部分區別不會很大,應該是在4400小時以上,增量的這部分大概會有15億度電以上的貢獻。 Q5:2015年的預計發電目標,中期會說目標是170億度電,這個目標有沒有調整? 陳:從裝機容量來看,2015年的發電量應該是翻倍的,目前來看,我們的目標沒有調整。實際上每個廠子應該有些差別,但是對於這種機型應該差別不會很大,如果利用小時數可以保持在4400-4500小時區間,總發電量大家應該是可以推算出來的。2015年不會有新增的裝機容量貢獻。 Q6:風電這個版塊,利用小時數下半年有沒有改善呢? 陳:下半年的風11-12月的情況有所改善,現在已經彌補了一部分,但是還達不到去年的水平,只是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得多,今年的全年利用小時數應該可以達到2100,去年不到2200(2174小時),所以今年比去年少了幾十個小時。上半年利用小時數今年是1000,去年是1100,所以主要是差在了上半年的這100小時。 Q7:風板塊下半年新增的裝機是多少呢? 陳:風電裝機到2014年年底能到1900MW,去年年底是1700MW。 Q8:水電下半年有沒有改善,上半年是發電量跌了9%,下半年情況如何? 陳:水電今年不太平衡,裝機容量比去年增長100MW,但是經營狀況不太平衡,四川和廣西的來水量好,比去年發的多;雲南的來水量差一點,比去年發的少,完全取決於上遊來水。水電全年發電量應該和去年差不多,所以下半年有所改善,只是幾家水電不太平衡。 Q9:光伏板塊年底的裝機容量能到多少? 陳:2014年年末能到350MW,這個規模在國內已經較大,光伏起步晚,但是效益還是不錯的。光伏新增裝機多於風電,因為國家目前對於光伏給的政策比較好,我們利用這點想把光伏做強做大。 Q10:公司剛剛收購的青海光伏項目的情況? 陳:這個項目是京能集團旗下的項目,因為存在同業競爭,所以由我們公司來收購。這個項目總體不錯,收益率能到20%左右,目前裝機是60MW,在建10MW,後期我們正在和青海省政府和發改委溝通,可能還有一些項目會建設。這個60MW已經包括在剛才說的350MW里面了。 Q11:集團還有沒有類似的項目註入上市公司呢 陳:下一步集團可能有一些燃氣項目會註入,光伏暫時沒有了,水電和風電也沒用。燃氣就是指廣東的幾個項目,總裝機容量應該在2000MW左右(三個項目:鈺湖一期二期和珠海鈺海項目,共1920MW)。關於收益率方面,廣東燃氣項目有一定的補貼,但是沒有北京的力度大,廣東的好處是電價比較高,氣價還相對比較低。我們正在和政府談幾個新的項目,包括氣價的問題、電價的問題、利用小時數的問題,如果這幾個問題鎖定了就能達到我們上市公司的要求,目前來看,深圳鈺湖在運營的電廠還達不到我們的要求,當然它也有利潤,只是利潤沒有我們北京的這些項目高,所以暫時沒有註入;下一步經過和政府的談判、電網的談判,如果把上述問題鎖定了將是很好的項目。 Q12:垃圾發電方面,現在的計劃是3000噸/天,什麽時候可以開始動工? 陳:政府要求明年5月1號之前開工建設,我們也會按照這個時間開始,建設周期是2年,資本開支是每年18個億,現在經過招標以後還能再降一點,我覺得會在14-15個億。這個項目是BOT的模式,按照現在和政府的協議是20年以後交給政府,但實際上我想不會交給他,目前的形勢是這樣的,到時交不交再說。在會計準則方面,有可能會錄入一些建造收入。 Q13:2014年的資本開支還是80個億嗎? 陳:75億左右。2015年的資本開支也會在80億左右,集中在風電和光伏,因為燃氣板塊這幾個投產以後主力也就沒多少了。風電現在報上來的有50億左右,實際下來應該在40多億,光伏在20-30億左右,燃氣會在不到20億左右。主要的變量來自於風電項目的取得情況。 Q14:明年的風電新增裝機目標是多少?光伏還是300MW嗎? 陳:風電明年能增加到2800MW,增量應該是800MW左右;光伏方面,明年能增加到480MW,增量部分是130MW左右;水電和燃氣應該和現在水平差不多。 Q15:9月份燃氣漲價的部分,11--12月能夠補貼回來調價的部分嗎? 陳:燃氣每立方米上調0.42元漲價以後,北京市發改委很快拿出來一個氣價調整的同步疏導方案,具體是把燃氣電廠的上網結算電價由0.65調整到0.746元,對應的電網銷售電價上調6分錢左右。這個方案經過了市政府的辦公會研究討論通過,目前已經報到了國家發改委。我們目前的了解情況是2015年第一季度能批下來。至於過渡期呢,9月1號-12月31號,目前是由財政來補,財政對我們幾家主力電廠的補貼資金目前已經基本補貼撥付到位了,還剩幾個個別燃氣電廠的電量還在核算,應該也很快能到位。 Q16:2016年電價會不會還有上升空間? 陳:去年氣價調整的時候事實上也公布了一個分步到位的方案,就是要求各省利用2-3年的時間將存量氣和增量氣並軌,但是現在一個新的情況是國際油價大跌,15-16年氣價再是否有調整就不確定性增強。另外,即使氣價調整,現在氣價調整的傳遞疏導機制是明確的,經過13-14年兩年的調整,這個機制已經確立起來了,所以燃氣價格上調不會對公司產生影響,都是由財政來負擔或者通過電價的疏導來解決。 Q17:未來氣價如果往下調,我們的電價是不是也可能往下調? 陳:這是未來的事情,我認為氣價會不會下調這要看國際油價往下走能維持多長時間。至於油價對氣價的影響,目前看來,沒有影響,因為氣價都是長協價,國際上都是長協價,國內這一塊有它的生產成本,我估計政府會看一看油價的整體走勢,如果是油價長期維持低價,那麽肯定會影響到氣,氣價也會往下調。目前國內和國際的燃氣方面應該是沒有現貨交易,如果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那麽油的現貨交易量會增加,那麽氣的現貨交易量也會增加,而這有可能會拉下來整體的氣價,但是現在是還沒有調。 Q18:公司裝機的長遠目標? 陳:近幾年的規劃是差不多每年增長1GW的裝機容量,從我們的業務發展來看,在不同的年份和階段,發展不會很平衡,不會齊頭並進的發展,比如這兩年我們的燃氣業務集中發展,幾乎是翻番的發展,以後每年有個10-20%的增長我認為就比較好了,因為這種項目一般都比較大,一旦建成或者收購某個項目會導致某個年份里集中增長。其他項目也一樣,在燃氣之前是風電,之前幾年是集中增長。這兩年光伏也是集中增長,明年光伏將繼續快速增長。垃圾發電這一板塊,明年開始也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至於下一步哪個版塊發展的更快,我們要根據國家的政策和市場的需求走勢來判斷和確定。 Q19:未來兩年的融資計劃? 陳:融資方面這幾年都是一個正常的安排,是個常態性的工作,資本支出方面一方面是靠我們自身的積累,另一方面就是市場的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銀行直接融資。現在更多的是靠自身的積累,國家的政策是資本金這一塊可以使用20%,剩下的只要是國家批了的項目銀行都可以給配套貸款80%,現在我們的銀行授權比較大,所以資金這一塊沒什麽問題。有一個資金成本高與低的問題,包括我們前段時間發債(12月17日公司發行票面利率為4.3%的、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不是我們缺少資金來源,而是用低成本資金來替代一些高成本資金。 來源:越秀證券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9 07:43 編輯 2015年優先股投資交易策略:市場加速完善 風險機遇相伴 作者:陳靜 2015年是優先股發行大年,優先股投資細則將逐一落地。1月5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發展研究部發布了《市場加速完善,風險機遇相伴——2015年優先股投資交易策略》研究報告,歡迎關註! 內容摘要: 1.2015年是優先股發行大年,優先股投資細則將逐一落地: (1)商業銀行優先股需求規模總計為5000-6000億元,2015年累計實際發行規模近4000億; (2)保險公司、基礎設施等其他類型機構或企業優先股發行將逐步開啟; (3)優先股有望在並購、國企改革中發揮特別作用; 2. 當前優先股市場四大問題值得關註: (1)漠視風險,信用評級難以反映優先股個性化風險,風險溢價與國際差距巨大; (2)優先股合同條款設計與國際慣例不甚相符,投資人面臨較高風險水平; (3)受制於200投資人限制、投資細則不完備等原因,當前我國優先股流動性顯著低於國際水平。 (4)個股期權、可轉換優先股制度缺位,限制了優先股的應用空間; 3. 商業銀行優先股投資價值: (1)當前銀行股息率偏低(銀行理財、銀行強勢),但在利率下行趨勢下,仍具突出吸引力; (3)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對標工具不合理;信用評級沒有充分反映合同條款風險; (3)轉股條款:政府救市順序、不良貸款和非標投資應重點關註; 4. 2015優先股投資策略: (1)優先股投資須特別關註個體信用風險和合同條款風險,並要求相應對價; (2)關註杠桿化優先產品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產品設計機會; (3)通過靈活合同條款設計,控制自身風險,提高潛在收益水平; 以下是《市場加速完善,風險機遇相伴——2015年優先股投資交易策略》全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源自申銀萬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