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信屋轉型未完仍可炒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03308

Maple759還有揸嗎?」Chatroom老大忽然問到。「斷斷續續套了13,其餘的仍舊持有。」我答。老實說,我懷疑759這隻由2012年升到2013年的傳奇股,到今時今日還持有的散戶,相信九成以上都是蟹民居多。因為身邊一起炒此股的股友,普遍認為此股已炒完,目前心思都放在尋找下一隻759上。然而,我認為,此股技術上仍未game over,股價還有條件受惠公司轉型這老主題而再炒。

事實上,農曆年期間,759阿信屋終於開到我家樓下,至此,東涌共有四間759阿信屋,兩間開在公屋、一間在機場、一間在私樓。一如759阿信屋慣例,四店貨品不盡相同,明顯是針對不同顧客羣,減少近店競爭;像新開的私樓店,零食根本不是主力,急凍食品及糧油副食品反而賣得更多。可以說,759阿信屋其實已進入下一個轉型期;而據CEC國際(759)的半年業績報告,我們要指出幾個亮點。

首先,截至20131223日,759阿信屋分店數目為168間;公司指,除了維持開設180間分店的計劃之外,阿信屋會陸續按照產品種類細分來開店,例如開設小型超級市場、家品市場、急凍食品市場及化妝品店舖等分店,銷售來自日韓的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甚至引入由港商在珠三角生產的小家電。按CEC國際計劃,2014年目標店舖組合如下,零食、超市、蔬果凍肉、家品電器及化妝精品分別為1372010103間。

事實上,近年迅速崛起的759阿信屋,已發展至「總有一間喺左近」的階段,再繼續擴張的效果存疑。而產品優化這個進程,我們足足等了一整年,現在終於等到其取代急速擴張策略,成為公司重點發展方向。留意阿信屋2013年毛利率為34.5%,高於去年同期的27.5%,除了由於供應商提供更優惠的條件之外,三年的零售經營數據亦讓公司在處理折扣及優惠組合方面取得更準確的規模效應。

然而,讓我們意外的是,產品種類的覆蓋範圍遠遠超出我們想像,這或許要多謝安倍經濟學推動日本企業加快將製品輸出 海外。目前,759阿信屋銷售產品的來源地,有59%來自日本(2012年:65%),其餘來源地為歐洲、南韓及台灣等地。至於期內曾售賣的貨品種數約6200款,零食佔整體零售銷售金額最高,約佔49%,其餘為飲料、糧油副食品、麵類等;公司預期,隨着其他小型超市開業後,糧油副食品、住宅及個人護理用品的比例將上升。

第二亮點,據半年業績報告,阿信屋店舖期內數目增加48間,上升43%,店舖租金開支增長82.4%,至6091萬元,佔收益約9.5%,與去年相若。截至201310月底止,分店建築面積由11萬平方呎,增加至20.3萬方呎,按年增加85%;而平均分店建築面積約1276方呎,較上年同期990平方呎,上升29%。半年租金支出為6091萬元,較上年同期3340萬元,上升82%,較上述店舖建築面積總和增長85%更低。

簡單來說,平均每呎租金輕微下降至50元,較上年同期50.6元,下跌1.2%。本港零售業租金開始回落,不但幫助CEC國際將租金成本控制得宜,消除租金上升壓力,更令公司可以便宜的50元平均呎租順勢細舖轉大舖,有利業務發展,而這租金逐步見頂的好處,亦會逐漸在業績中反映出來。

第三亮點,CEC國際上半年度純利按年大增2.2倍,至1304萬元。今年上半年,阿信屋零售業務佔收益達74.4%,去年同期佔57.4%。該公司零售收益增長81.8%,至6.38億元;零售業務的溢利增長6倍,至2704萬元。公司的經營業務現金流入淨額2745萬元,較去年現金流出淨額1713萬元有所改善,主要是零售業務轉趨穩定,現金開始回流。

電子業務佔收益25.4%,期內毛利率下跌7.6個百分點,至16%。留意公司因與客戶商議停產安排而作出存貨一次性撥備為560萬元,以及客戶要求額外延期付款作出125萬元的額外應收賬的撥備。簡單看,電子業務繼續拖零售業務後腿,但想深一層,上述這些一次性舉動顯示,CEC國際正進一步收縮電子業務,更似乎可望在未來一兩年將此業務淡出。

最後一個亮點,《蘋果》早前引述CEC國際主席林偉駿指,曾獲數名買家洽購阿信屋業務,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他強調公司現時不需要配股引入投資者,亦「唔等錢使」,冀於23年內打好基礎後再作打算。我們相信,759現價仍未能吸引林氏減持,或許是暗示,電子業務在不久的將來將要淡出,屆時,759股價將不難再一次「更上一層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72

由阿根廷危機引伸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10850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披索滙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影響深遠,直到以美國為首的500億美元國際資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動盪才於1995年中漸趨平息。二十年後,由阿根廷貨幣狂貶引發的新一輪新興市場金融波動,亦有山雨欲來的味道。

2014年1月23日,基於外滙儲備近來大幅流失,阿根廷央行在召開緊急會議後,決定縮減干預滙市措施,讓市場決定滙率走向,觸發阿根廷披索當日暴跌12.7%。24日,央行首長卡皮塔奇宣布放寬外滙管制,讓人民依個人申報收入水平購買美元,冀收窄官價與黑市滙價的差距,增加巿場信心,但阿根廷披索兌美元再跌1.5%至8.0014的接近歷史低位。

自2006年至今,阿根廷政府將社會福利補貼定為國策,因而採用了非常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大肆印鈔維持龐大公共開支,引致通脹急升,雖然政府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增幅為10%左右,但巿場相信現在「真正」通脹水平約在28%。另一方面,阿根廷於2002年讓國債「違約」後,與國際間債權人的關係非常惡劣,至今政府仍無法於市場舉債,政府又急於脫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控制,因此過去七年間都以外滙儲備支付貸款,自2006年至2013年,阿根廷就已動用了430億美元外滙儲備還債。

問題是,能源入口持續上升與積極的國外消費,令阿根廷的經常賬項早於2011年中就已回跌至赤字當中,隨着大豆價格在2012年9月見頂回落,阿根廷的雙盈餘很快就逆轉成雙赤字。因此,自2011年至今,阿根廷的外滙儲備已從526億美元下跌至現在的290億美元,而且只可支付六個月的進口,為此在政府公布去年12月的外貿盈餘大幅下降至2.72億的三年低位後,市場就開始了大幅動盪。

阿根廷披索的大幅貶值,為年初以來平靜的投資市場帶來新衝擊,市場再度攻擊新與巿場貨幣,巴西雷亞爾兩日內跌1.1%;土耳其里拉創歷史新低,兩日內貶值3.5%。連帶近期一直於歷史高位徘徊的歐美股市,也藉着這個負面消息及經濟數據欠佳而出現調整。一時間,避險需求升溫支持金價;然而,由於去年第四季亞洲貨幣已經率先比較大幅下跌,因此並無再出現恐慌性拋售。

阿根廷披索貶值的漣漪暫時未見蔓延,但也夠令投資者再度關注聯儲局收水所帶來的副作用。

對於很多新興市場來說,早年的聯儲局量寬措施所產生的大量游資,被新興市場相對較高的息率回報所吸引,即使基本因素不大理想的國家,也受惠於源源不絕的資金流入。表面上似乎欣欣向榮,但同時覆蓋了隱藏的結構性問題,更多情況是延誤了處理問題的時機。當大家意識到量寬即將完結,賺取息差的遊戲快將落幕時,資金很自然轉移至基本因素較佳的地區,導致新興市場貨幣面對龐大的貶值壓力。

一旦投資者對一國貨幣失去信心,資金是可以不留情面地流出,而擔心金融及經濟體系可能崩潰,特別是出現惡性通脹時,也令當地民眾拋棄該國貨幣,而轉投國際性貨幣或避險資產的懷抱。推而廣之,其他存在同樣或類似問題的國家,也可能受到波及,最壞情況不能排除發生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可能性。

其實,當去年年中聯儲局開始談及退市時,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已經開始。多個新興市場股滙皆重挫,市場開始憂慮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及南非這「脆弱五國」(Fragile Five,去年8月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提出的概念)的經濟面臨崩潰。不過,像阿根廷披索那樣於短時間內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仍然不多。從這個角度出發,具備避險功能的黃金,近期價格表現較佳也就隱約反映這個可能性。

不過,素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者魯賓尼(Nouriel Roubini)近日在財經時評網站Project Syndicate的專欄撰文卻表示,對於脆弱五國的經濟狀況不太悲觀,因為這批新興國家全部具備彈性的滙率,並擁有豐厚儲備可用來捍衞本身的貨幣與銀行;而且甚少貨幣錯配問題,例如不會過多借入外滙來投資本國貨幣的資產,故破產的風險甚低。

就近期新一輪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問題,魯賓尼認為,這類危機無論如何都不會很快消散,未來一兩年新興市場的政府即使採取穩健的政策,還會出現不穩定情況,因為若眾多新興市場國家的政府錯誤收緊宏觀經濟政策,便會導致另一輪貨幣貶值。

高盛私人財富管理部中國區副主席哈繼銘指出,新興市場面對的不只是周期性調整,還有許多結構性裂痕現時需要修補。所謂周期性問題,投資者或把危機歸咎在美國退市引致資金流出、商品需求下跌、一些新興市場經常賬赤字嚴重。但哈繼銘認為,這些因素不足以解釋新興市場的問題,反而有兩大現象需要重新審視,包括(1)投資者熱情減退;(2)金融市場對新興市場態度發生巨變,投資者懷疑新興國家未能實行改革。

換言之,市場情緒由樂觀轉悲觀,信心由十足變不足,主要來自結構性風險。哈繼銘舉例指出,中國裂痕是經濟失衡(投資過高);巴西裂痕是政府角色太大、過度依賴商品、固定投資不足;俄羅斯裂痕是過於依賴能源事業、法治不足;印度的裂痕是政治體制低效率、輕工業落後、外貿雙赤字等。

我們始終相信,新興市場發生「黑天鵝」式風暴的可能性不高,但作為投資者,要明白市場趨勢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道理,即趨勢形成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再逆轉,如今資金由2013年開始持續離開新興市場,轉買歐美股票,相信這趨勢難以在年內出現逆轉性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57

少陽談IGG看手游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20193

手游開發商博雅互動(434)發盈喜,預期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度收益及純利,將較2012年度錄得可觀增加,主要由於公司持續將策略重點投放在移動遊戲上,以及移動付費玩家的人數增加,致使公司移動遊戲的收益錄得大幅增加。手游開發股在消息刺激下急升,而這個板塊亦緊隨其他科網股一起熱炒起來,且更有拋離另一熱門板塊——澳門博彩板塊之勢。

事實上,博雅手上經營多隻受歡迎的手游軟件,如鬥地主及德州撲克,同業IGG(8002)的「城堡爭霸(Castle Clash)」吸引了大批玩家付費,增長故事非常動聽。然而,手游業務的能見度低,盈利周期亦短,強如RavioKing(angry birdCandy Crush開發商)亦要面對新手游受歡迎程度無以維繼的困境。我們今天轉載林少陽在1月初談論IGG的文章,讓大家從另一角度理解手游板塊。Picture 

……即使中國A股表現不濟,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主要為科網股)繼續維持強勢,昨晚奇虎(QIHU)在阿里巴巴可能入股的消息刺激下急升逾9%;與此相呼應的,是昨日本港科技股率先急升──手機遊戲開發商IGG宣布與騰訊(700)合作,代理其主打手機遊戲城堡爭霸(Castle Clash),刺激該股單日急升近30%。即使沒有任何消息公布,同樣正在致力開發手游業務的博雅互動昨日股價亦單日急升近30%

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博雅市值已達81億港元,而IGG連同未行使認股權在內,總市值更已達111億。博雅去年獲利1.43億人民幣,而IGG則截至去年底為止,仍然虧損1343.5萬美元。單看往績,很難令人信服兩家公司值現時的估值。不過,在互聯網的世界,投資者看的是未來。據IGG管理層昨日於分析員會議上披露,城堡爭霸去年中才推出,至今已成為集團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於去年12月佔集團手游業務比率高達70%,亦因此手游業務佔集團總收入已升至80%以上,被管理層形容為死亡中的PC網游,則已回落至只有不足20%

據管理層於會上提供的數字,在城堡爭霸收入急升的刺激下,集團於去年第三季營業額按季急升57%,報2250萬美元,經調整後(不計算優先股公允值上升帶來的帳面損失)現金溢利約450萬美元。去到第四季,收入每月持續上升,由10月份的1000萬上升至1112月的1200萬及1300萬美元,1012月經調整後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為200萬、350萬及400萬美元。換言之,雖然城堡爭霸的業績開始增長放緩,但是假如其生命周期可以維持於12月底的水平至少一年的話,明年集團現有業務或有機會獲利4800萬美元。

昨日公司與騰訊合作分銷城堡爭霸的協議,預期將於3月開始推出,管理層表現得極度樂觀,認為每月收入可額外增加0.51.5億人民幣,以集團分帳3成計算,應佔收益約250740萬美元,據報分銷成本由騰訊支付,集團收益直接成為稅前溢利,按現時集團於國內目前獲減半稅率支付計算,是項業務或有機會於2014年為集團額外獲得20005800萬美元的稅後溢利。即在很樂觀的推測之下,IGG今年經調整股東應佔溢利或有機會在0.71億美元之間,以中位數計算純利約6.5億港元。按昨日市值111億港元計算,市盈率約17倍。

今早蘋果有個專欄吹水講到騰訊可為IGG額外帶來1億個用戶,相對現時其全球2000萬個用戶增長5倍,並以管理層提供的12月城堡爭霸的單月收入,推測集團將從騰訊每年獲得22.5億港元額外純利,完全不顧海外消費者ARPU與中國消費者ARPU的重大差異,並將只能獲得9個月入帳期的收入砌夠12個月,還要假設其於國內收入完全免稅,亦無視其手頭有8600萬股認股權行使價可隨時行使這個事實,硬砌到其預測市盈率只有7倍。

究竟IGG是否值現價,爭論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反正現在入市的投機者,都不過是聽故事,有誰會認真計清楚盤數。上述的故事,在當前的市況,不排除會有一部份熱情澎湃的投機者入市玩接火棒遊戲。反正在音樂椅未停之前,舞會仍會繼續。』刊於19

最後,我們以林少陽在Q&A欄目的評論作總結:『我們在手游開發股身上,還找不到一個有效的分析框架,以協助我們有效選股。在互聯網的世界,我們仍然認為平台才最值錢,這反映於騰訊及阿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65

回應提問與補充(二)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14883

由於收到一些股友在投資方面較practical的提問,因此我們決定改變以往累積約一個月提問作一次回應、補充的做法,希望有助大家在這個需要迅速行動的市場內打拼。

首先,我們要就新的一年首交流文章中回應Dynam Japan6889)的評論作補充。我們確認日本國會會對博彩合法化的表決時間表在6月前,不是我們早前認為的2月,因此6889應該還有得炒。不過,大家要小心澳門概念減弱及日股因波動太大而需面對devaluation的潛在風險。

順帶一提,瑞信早前指,根據該行渠道調查,在農曆新年假期首五日期間,中場博彩收入錄得超過25%增長,但貴賓廳業務只有輕微增長;該行憂慮澳門貴賓廳博彩收入增長放緩情況,投資者宜對貴賓廳業務比重較大的永利澳門(1128)及美高梅中國(2282)小心。我們相信,隨著內地經濟活動偏軟下,澳門貴賓廳業務或持續放緩,這將有利佳景集團(703) 進一步吸引相關資金,未來或可跑贏其他澳門概念股。

好,開始回應提問。渣郡兄就信星集團(1170)文章的留言:『公司是不錯的,幾乎無負債,有閒錢頻頻回購,但不太喜歡其染指零售業務,13年中期仍蝕$1600萬,是本業的20%,何時能開花結果還不知曉,年輕的太子女主理,似乎不太理想。』兼做零售,這好可能是上一個牛市留下來的手尾跟,留到今時今日,亦間接反映傳統廠佬思維;始終,他們對止蝕甚為抗拒。留意近日股價轉強,但中線主要波幅還是在1.551.75元。繼續等待業績。

愚蠢的Tom'S兄就歐洲金融股ETF的留言:『林少陽今天講解ETFEXX1,但YAHOO發現EXX1有八個之多,我不太明白是否分開各個國家銀行ETF,但林指法國佔26%及西班牙佔38%?請指教!』余公助答:『我估需要開環球股票,直接在投資德國股票市場買賣。』林少陽所指德國上市的EXX1(iShares Euro StoxxBanks Index ETF),應該是此網頁所指:http://de.ishares.com/en/rc/products/EXX1/holdings。一如余公兄指出,此ETF在德國股票市場買賣,感興趣的股友要開能買賣海外股票的account。我有不少股友在去年中開始「沖出港股」,用的都是這個Interactive Brokers,兄有興趣可以參考https://www.interactivebrokers.com.hk/cn/index.php?f=2684

Picture 

B君兄就台股投資機會的留言:『楓兄,中國和台灣交往好轉,交通物流又已經可以直達,台股應有前景,楓兄可有高見? 』宏觀大方向,兄可以參考blog台灣經濟突破年,如果香港歷史可在台灣重演,經濟和資產價格都會起飛。至於港股市場內的ETF選擇,共有五個選擇:30603036308330893002,大家可研究、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66

索尼變陣獲認同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34539

這邊廂,聯想(992)因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而飽受市場抨擊,股價連連下挫;另一邊廂,索尼(SONY6758)則因為公布開源節流計劃而普遍受市場接納,股價開始跑贏日經指數。這個趨勢值得投資者留意,因為儘管最近日股因日圓滙價反彈而遭分析師看淡,但一波日本大企業打破過往禁忌的潮流,或許會成為日股的潛在利好因素。

一直以來,日本企業都不情願剝離表現不佳的業務,但是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改變——美國維權投資者洛布(Dan Loeb)炮轟索尼電影業務欠缺效率後,該處於困境之中的公司即聘請貝恩(Bain)就節省1億美元成本出謀獻策,可見管理層願意聽取股東的意見。而真正揭開這一波破禁序幕的event是,松下電器(Panasonic6752)去年將醫療保健業務出售給KKR;今年,索尼也終於加入了這潮流,因公司正準備向國內一家併購基金出售每況愈下的VAIO個人電腦業務,並且將剝離其虧損的電視部門。

在截至20133月的財年中,VAIO電腦為集團貢獻7%的營收。在利潤申報上,個人電腦業務與表現大躍進的智能手機同歸一類,但就算假設前者長年沒有盈利貢獻,雖不中似乎亦不遠矣。須知道該電腦過於高端,無法吸引企業客戶,但是又不具備和蘋果競爭的規模。試想想,即使是市場份額「一哥」聯想,縱有市佔率17%的生產規模作後盾,邊際經營利潤率亦只是僅高於4%而已;至於第3位的宏碁(Acer)更錄得虧損。

此刻,在遭遇移動設備快速分食的環球個人電腦市場上,索尼僅僅佔到2%的微薄份額,試問這業務是否早就應該棄掉?因此,雖然索尼出售個人電腦業務的最終條款還在磋商中,但多年來虧蝕纍纍的Vaio,最終交易作價多少已無關宏旨;更重要的是,社長兼CEO平井一夫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索尼願意收縮業務以實現復興。事實上,平井願意進行任何形式交易的信號絕對非同小可,這顯示他既有決心亦有政治手腕推行具意義的改革;相對而言,前任掌舵人斯特林格(Howard Stringer)兩者皆缺,索尼亦因此而吃盡苦頭多年。

至於在營收中佔比逾10%的電視部門,是索尼第二大問題業務。電視其實跟個人電腦類似,商品化之餘,邊際利潤亦微乎其微。截至12月的季度中,該部分業務虧損50億日圓(5000萬美元),料將連續10年虧損,索尼將之棄掉實在大有道理。平井一夫決定將其剝離成為獨立的全資子公司,這讓投資者預期索尼可能最終準備好了擺脫這部分業務。

索尼目前預計將出現1100億日圓淨虧損,而非稍早預估的獲利300億日圓。該公司還把對近期亮點之一的智能手機的銷售預估從4200萬部下調到4000萬部。雖然現時索尼債務仍重,但本次重組將在兩年後幫助索尼削減1000億日圓年度固定成本,並減少5000名員工,加上音樂及電影業務有利索尼整體協同發展;這樣,儘管截至3月底的財年前景黯淡,但痛苦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

當然,平井一夫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不過,市場視索尼跟上了眾多日本競爭對手的腳步,更向投資者展示公司終於走對了方向。大家預期類似的業務重整行動多做幾次,索尼就有機會重拾失落已久的動力;即使無復當年勇,不再因為垃圾業務而虧本也算是好開始。消息公布後,變陣的索尼已獲得市場關注,且看日本企業的重組潮流,會否增強日股投資者此刻疲弱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33

聯想路是走對了,但……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30370

聯想集團(992)在農曆馬年前的一週,先後收購IBM伺服器及手機商摩托羅拉,連環大型收購的舉動成效顯現需時,短期心理效果卻先令市場吃不消,股價自此連連下挫,甚至可說是一沉不起。

123日,聯想公布,與IBM訂立收購協議,斥資23億美元收購IBM旗下x86伺服器硬件及相關維護服務業務。收購代價中,20.7億美元以現金支付,其餘2.3億美元以發行1.82億股股份支付,佔全部已發行股份約1.75%。聯想正式進軍企業伺服器業務市場,預期此項併購可為公司提供端對端服務,以服務企業客戶,並探討企業硬件市場的新增長領域。

初期,這項收購亦獲大行看好,市場憧憬聯想重演2005年收購IBM PC業務的成功,並減輕現時PC市場萎縮的衝擊。摩根士丹利於18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就指出,透過併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聯想稅前盈利可增加9%,且公司在伺服器領域的全球市佔率將由2013年首三季的2%提升至12%;與此同時,內地加強網絡安全監管,必須增加對本土伺服器的需求,聯想購入x86伺服器業務後,較內地同業競爭優勢更明顯。

不過,聯想股價在24日先升後回,市場先期待聯想可以故伎重施,一如借助ThinkPad品牌開拓內地市場,從而成為全球PC一哥;但想深一層,PC銷售予個人客戶,伺服器卻服務企業客戶,這關乎資訊安全,尤其最近黑客肆虐,美國政府甚至禁制中國品牌的通訊器材。因此,市場開始擔憂收購後,現時IBM的客戶包括所有大企業,以及國防部和太空總署等部門,將來是否仍會是聯想的客戶。而聯想今次能否重施故伎,關鍵是開拓內地企業服務市場的速度,要快過歐美生意的流失,這將很考驗聯想管理層的眼光和執行力。為此,股價一時間在9.811港元間好淡爭持。

130日,聯想再公布,斥資29.1億美元,以現金加新股的方式,收購美國谷歌(Google)旗下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全部股權。聯想指,收購可以即時獲得主要資產、技術及人員,加速進軍智能手機的成熟領域。聯想特別強調,摩托羅拉移動在北美及拉丁美洲已與零售商及網絡營運商建立穩健關係,並享有強大品牌知名度及主要覆蓋,故交易為公司提供獨一無二的策略性機會,可即時大大提升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覆蓋及聲譽。

不過,投資者要留意,谷歌將會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移動大部分專利組合,從而向摩托羅拉移動授予非獨家、免專利費、全球及永久的特許權;聯想則獲得2000項專利資產,以及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簡單講,聯想是收購了摩托羅拉的市場份額,而非專利技術。

收購市場份額是較low-end的併購,惟考慮美國政府的監管規定,或許無可厚非;問題是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過去兩年錄得大額虧損;據聯想披露,摩托羅拉去年除稅及非經常項目後的虧損,由2012年約478萬元擴大至約720萬元。市場人士擔心聯想消化新收購業務需時,甚至較早年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一役更為艱巨。多家大行亦發表報告「唱淡」聯想,指出將影響公司未來數年的盈利能力,為此,股價於新年假期後首日開市即裂口式拋售,最終急跌1.65元或16.4%,成為當天跌幅最大的藍籌股。而以公布後兩個交易日內計,股價共插水23.3%,市值更由1140億元降至875億元,市值蒸發的265億元已超出摩托羅拉約226億元的收購價。

事實上,前車可鑑,聯想於2005年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時,後者也處於虧損,收購亦拖累了聯想業績一段時間。自聯想於2004128日宣布上述併購案後,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合共下滑15%,反映市場不看好此項交易。而聯想業績的確受到併購案拖累,截至20063月底止年度,公司全年純利僅1.73億元,按年大挫84.5%;要到截至20073月底止的年度,聯想純利才大幅回升至12.54億元,較20053月底止年度增加12%。就摩托羅拉的虧損業務,聯想CEO楊元慶表示,可能需要三至五個季度才可把摩托羅拉業務扭虧為盈。

總括而言,聯想之前曾成功融合其他品牌,例如在兩年的時間裏把IBM的名字從Thinkpad手提電腦上抹去,但目前最大的考驗是如何利用業務規模,從美國大科技公司認為不再值得投入時間的業務中賺錢,而摩托羅拉就是此類業務。不過,無論我們對聯想處理品牌融合的能力有多大信心,時間與機會成本對聯想的現存投資者來說都是大考驗。時機上,我們認為,讓谷歌完成把手上的聯想股份套現後,才認真考慮此股應該絕不算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34

今年最佳投資地區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41152

繼續我的2014年海外投資話題,今天來談歐股。雖然我們被告知2014年危機處處,投資市場特別是股市的波動性會較往年增加,但我們堅信,中長線投資者反而可趁低吸納,其中又以在歐洲優質股中尋寶最為可取。事實上,投資者雖然繼續看好美股,但資金流反映的是,大部分環球配置的基金在增持歐洲股票。

美國股市去年已錄得不俗的升幅,美國今年開始退市,退市的規模及速度都是市場焦點,對投資市場的氣氛及情緒都有影響。相對而言,歐洲目前實施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料可成為推動企業盈利增長的主要動力,加上歐股估值偏低,歐洲又是成熟市場,這些指標均顯示歐股的投資價值偏高。

林少陽的Q&A簡評是:『讀者不妨留意,在歐洲經濟復甦的前提下,其實除了和黃(13)或有機會受惠之外,歐洲金融機構亦有機會受惠。在全球息率見底之下,銀行的淨息差應該會逐步拉濶,香港上市的歐洲金融機構不多,最多人熟悉的是匯豐控股(5)。不過,若有渠道買賣歐洲股票,則選擇將會多很多。』

施羅德英國及歐洲股票主管Rory Bateman對歐股的評論則最為簡潔。他表示,歐洲股票有「星級」(STARS)條件,S指宏觀環境具利好支持(Supportive),經濟擺脫衰退後,增長有望回升,企業盈利改善;T指美國退市(Tapering)對歐洲股市影響不大,歐央行姿態是繼續放鬆;A是資產質素(Asset)有望獲重新評估,尤其是歐洲金融資產;R是風險溢價(Risk),相對歷史值或其他股市,隨著經濟信心回升,企業盈利增長將成為明年股市推動力,其中又以歐洲股票吸引力較大;S(Selective)是選股機會,歐債危機已穩定,股市相關性回覆正常(即各類股票不再同升、同跌),現時成為選股尋寶時間。

儘管歐股一向給我們增長較慢的感覺,但實際上,英、法、德等歐洲大國股份的總回報不讓美國專美,主要歸因於歐企有不俗的股息及股息增長率。而且,歐企大部分都歷史悠久,規模也較大,具備高度競爭力,每股盈利增幅也較高;歐企的平均股息率為全球之冠,達3.41%,較亞太(不包括日本)的2.99%更高。高股息一般代表企業營運成熟、盈利穩定及現金流量管理效率高,目前歐股估值偏低更突顯派息率高企,更易選尋優質高息股。

因此,要在歐洲揀股,要留意兩大股類。首先是注意大型股,即市值至少達100億歐羅的股份,這些大型企業的業務一般都不限於歐洲,較全球化,鑑於業務分散,收入來源廣泛,風險程度亦較低。其次是留意會派發股息的企業,過去回報表現較好的企業都是派息的公司,基於複息效應,故股息對總回報的貢獻遠大於股價增值,而且派息公司的盈利增長及企業管理往往做得較佳,所以投資者可留意歐洲高息股。

要揀到優質歐洲股票,投資者宜考慮三大因素。第一是公司安全性,手頭現金充裕、行業具獨特性的企業,可看高一線;其次是具有穩定派息及穩定股息增長率的企業,因派息主要來源是盈利,假若公司每年都有能力提高派息率,意味其可控制每年盈利的增長;第三便是波動性,注意股價是否合理,盈利增長能否推動股價增長。

行業方面,可留意藥業及與健康護理相關的股份。因為全球人口老化,對藥品需求非常大,新興市場對藥品的需求亦不斷增加,而歐洲藥廠的質素相對較佳,當地市場又龐大,均對歐洲藥股帶來支持。歐洲的主要消費品企業也是值得吸納的板塊,因這類企業擁有全球銷售網絡,業務相對分散,盈利收入來源也較多元化。

作為總結,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雖然現時歐股已經反彈,但估值只有約12倍,仍低於14倍的長期平均水平,加上短中長線投資資金繼續源源湧入,現階段的潛在風險和回吐壓力都比美股和日股小,因此,建議大家趁每次股市回調吸納優質歐股。

當然,世事沒有完美,由於歐洲是整體性地區,與美國及日本的單一國家不同,所以影響歐股上落的因素較多;加上基於歐洲的投資範圍較廣,為免整體回報受到拖累,投資者絕對需要小心選擇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26

互聯網廣告年代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38465

今時今日,隨着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消費者閱讀習慣已經改變:習慣每天購買紙質報紙、雜誌的比例日趨下跌,以智能手機或電腦閱讀網上新聞的讀者數量卻有增無減。由此可見,媒體內容需求及消費者都沒有減少,只是載體不同而已。而這趨勢對廣告業及媒體業尤其重要。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發表的最新全球廣告開支報告,以各廣告媒界去年首三季開支相對前年變化計算,包括網頁橫幅等展示式互聯網廣告開支大升32%,升幅為各媒體之冠;緊隨其後為戶外廣告,按年升幅5.1%。這邊廂,互聯網廣告費增長可觀,那邊廂,傳統媒體廣告吸引力則持續萎縮,報紙、雜誌、電台及戲院的廣告費全線倒退。

在中國市場,調查機構艾瑞的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為753.1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46.8%20132014年相信仍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市場規模或超2000億元人民幣。近日一則報導就凸顯了上述這個趨勢,值得我們留意。

話說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近日提出,對海爾來說,無價值交互平台的交易都不應存在。其後,內地《南都娛樂周刊》主編於微博透露,收到海爾電器(1169)電郵通知,指因集團策略調整,未來將不再為雜誌廣告支付費用,不過將繼續投放雜誌內文植入廣告及新媒體廣告。海爾成為首家放棄雜誌硬廣告,轉向新媒體廣告的傳統家電企業。

誠然,近年平面媒體影響力快速衰落,加上對於企業來說,傳統大眾媒體的廣告費用一般較高,而新媒體的廣告投放反而可以更具針對性,價格更便宜。海爾是次停放雜誌廣告帶來的啟示是,企業更樂於將廣告投放在成本較低、效益更大的網上或電子媒體上。事實上,企業減少投放廣告資源在報章雜誌等印刷媒體上,不是今天才發生,特別是他們每天收到廣告效益的報告。

像麥格理資本早前分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分別,2009年前人們每天會花近20%時間在印刷媒體上,但今天已跌至5%,相反與你我一樣,寧可花近45%時間在電子產品上(4年前已是28%),只是印刷媒體的廣告收入跌幅,或較預期少。因此,我們不難想像,海爾的行動將引來更多企業效法,內地媒體的變革,或比香港更快。

不過,傳統媒體不會完全沒有價值,網上媒體同樣需要增加內容,以吸引讀者。提供內容的傳統媒體,只要加強電子平台的發展,相信何以保留廣告客戶。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傳統媒體開始活躍於社交媒體,並自行開設網上版。或許,受此趨勢負面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印刷行業,而受正面影響最大的則要數網絡平台,相信其廣告收入可保持穩步增長。

說到此潮流轉變下的大贏家,在內地市場中,相信一定是包括百度、騰訊(700)、新浪等人氣搜索、社交及新聞網站的平台提供者。事實上,不論是「個人媒體」,還是傳統媒體走向電子化,均希望經過人氣平台進行宣傳,以吸引讀者。因此,他們大多願意免費為平台提供內容。而這些有人氣又有內容的平台,自然更容易吸引廣告投放。

在港股市場,最簡單直接的當然是騰訊,而另一選擇則是太平洋網絡(543)。太平洋網絡的主要業務是入門網站,包括太平洋汽車網(截至去年6月收入佔總收入51.5%)、太平洋電腦網(佔總收入32.5%)、太平洋女性網(佔總收入9.7%)及其他旅遊親子家居網等,可見太網正致力在汽車網外開拓更多其他入門網絡,分散用戶群。若看好企業增加網上廣告開支的話,這類定位清晰的針對性入門網站可以考慮。

由於太平洋網絡市值只及騰訊1%,與其他互聯網服務巨無霸相比,簡直是蚊同牛比,估值當然是平一大節,但優點是盈利增長可以好爆炸性,股價自然亦是細細粒容易炒。然而,太平洋網絡其中一個隱憂是公司去年的經營成本或有所上升,皆因公司投資開發手機科技,以及吸引用家到其入門網站涉及的宣傳開支上升等。加上激烈的行業競爭,這些都是投資此股不能不考慮的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28

少陽談沽新意網將後悔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50654

近日有股友問新意網(8008)在現水平的去留問題,我說,連林少陽都有信心講出『任何沽出的決定,事後都將證實為錯。』的說話(我可未聽過他這樣評論過一隻股票),我們還有甚麼懷疑的空間?事實上,我們於2012年跟林少陽在1元樓下買入此股,見證了其數據中心業務如何受惠科技大勢,及投資者如何隨潮流改變對它的看法。而論對新意網了解最透澈的港股股評人,相信肯定是林少陽。今天,我們轉載林少陽對新意網最新業績的評論,希望可以從了解其優勢,幫助大家找到決定此股去留的關鍵。

『新意網截至去年12月底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21.5%,報2.23億港元,每股盈利按年升幅一致,報5.52港仙。受惠於數據中心業務增長,期內營業額按年升12.5%至4.16億元,在規模經濟效應發揮作用下,毛利率按年升5.1個百分點至63.5%,令毛利按年升幅擴大至22.3%報2.64億元。

期內營運外收入為1,806萬港元,按年微跌0.5%或103萬元,主要是期內支付將軍澳數據中心地皮4.28億元地價以及派發去年股息4.07億元,令淨現金由去年底的15.8億港元,回落至9.7億港元。然而,集團成本控制理想,營運開支只有1,890萬港元,按年微跌1.2%或23萬元,令經營槓桿發揮效力,稅前溢利按年升22%,報2.63億元。有效稅率約15.2%,相對去年同期14.9%微升0.3個百分點。

按業務劃分,上半年數據中心表現仍然一枝獨秀,營業額按年升14.7%,報3.43億元,分部溢利按年升26%至2.24億元。SMATV、CABD、鋪設電纜及保安系統業務營業額按年微升1.9%至4,772萬元,分部溢利按年升8%至980萬元;收租業務收入按年升5.6%,分部溢利按年升9%報2,007萬元。

單計第二季表現,營業額按年升12%,毛利按年升20.5%,其他收入按年跌11%或103萬元,經營開支則微升31萬元至970萬元,稅前溢利按年升19.4%,稅率按年微升0.4個百分點至15.3%,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18.8%。(林氏在Q&A中補充:次季的增速稍為回落,但意義不是很大,因為他本來是認為今年盈利增長應該回落至15%或稍低,但上半年結果還是維持於20%以上,因此,業績其實稍為好過預期一點。)

至於將軍澳數據中心地皮方面,新意網於2013年10月獲政府批予土地,由於土地用途只限於經營數據中心,在競爭對手不多及土地價值受到限制下,每呎樓面地價不足1,000港元,而相關樓面預期在全面落成後擴大集團現有數據中心樓面達80%。雖然建築期內由於資金開支增加令利息收入回落,而落成初期或因為使用率未達最佳使用效率,而稍為拖低集團盈利,盈利增長或於未來兩三年稍為回落至低雙位數,但考慮到行業的長遠發展,我們認為是項投資將大幅增加股東價值,其中長線回報將遠超現金的利息收入。

按現行的建築技術,新意網可以一面分期蓋數據中心一面招租,不必即時用盡地積比率花費大量的資本開支等租客光臨,其回本期肯定快過當年收購柴灣的iAdvantage Centre,我們甚至懷疑,開業首年亦未必會對集團的經營效率有太大的負面影響。

估值方面,預期截至6月底止全年盈利或報11.5至12港仙,按昨日(2月6日)收市價2.65港元計算,市盈率約22至23倍之間,息率4.3至4.5%。現價看來估值並不便宜,但是考慮到其業績有如不斷長高的大樹,預期2015年6月底止年度市盈率將回落至19.5倍左右,而息率將再見5%以上,任何沽出的決定,事後都將證實為錯。(林氏又在Q&A中補充:美國有一家上市公司叫Equinix,現時市盈率是97倍。實在不知美國的投資者為何會認為Equinix會值那麼高的估值。)』刊於27

在Q&A中,林少陽又補充了新意網的其他優勢。他指出,這包括先來者優勢、新地優越的優質服務與成本效益、母公司興建投資物業幾十年的經驗。事實上,『這個行業資本投入大加上回本周期期長,一旦收購物業及興建固定資產的成本控制失控,回報差異便有天淵之別,一旦行業逆轉,較弱勢的競爭者將被淘汰。如果這個行業真的那麼容易經營,老早已有大批對手加入市場。不信的話,你可以嘗試說服一班財主,問問他們是否樂於付出10數億元本金,收購一個大型的工業用地改裝成數據中心,游說他們說5至10年後將發大達,你估他們會否對此項目有興趣。

請不要忘記,新意網當年的股東,是以每股5.19港元(經一拆一調整),即使扣除多年以來的派息,成本價仍然高達4.43港元,這項長達14年的投資,至今仍未回本,你認為這是否一盤值得引來狂蜂浪蝶般投資者競相加入的市場呢?』

至於市場又重炒轉主板方面,林少陽指出,『集團已發行股本約23.4億股,……目前,市場流通股份只有約6.24億股,市值約16.5億港元,相信大部份由長線投資者持有。機構投資者能否買賣創業板股份,視乎個別基金的招股文件的規定而定,但相信市場是有部份基金因為不得買入創業板股份,而未能將新意網納入可投資類別。』因此,這或多或少有利好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48

中國在新舊經濟間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63338

談過多篇2014年海外投資話題後,今天談到中國A股。眾所周知,A股近年幾乎是全球最弱市場,中國的政策風險更可以說是叫人倒胃,但去年中共三中全會的改革信號卻給市場帶來希望。然而,在三中完結後兩個月,投資市場對「改革夢」迅速地冷了下來;加上A股「打新」被迫在亂局中叫停,在在給打算再戰A股的投資者潑了一大盆冷水。

當然,中央打腐肅貪沒有停下來,領導人的親民秀更加如火如荼;面對一黨專政的民意危機,習李領導層一上台就顯示出改革的決心,同時也清楚改革的代價,不會輕易冒進,也不會輕易做出妥協。事實上,要為深陷信任危機的共產黨爭取民心,新領導層除了要一方面打腐肅貪、清洗黨風,另一方面要更打改革牌、勤走基層。因此,改革不單不會停下來,還會愈走愈烈,而這正是今年打後投資A股的基石。

在投資上,中投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指出了關鍵: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倡簡政放權,有利降低企業門檻,未來五年有望是內地民企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加上內地經濟正醞釀鐵路及城市地鐵建設、養老健康、通訊等新增長點,以及內地出口正回升,他對內地經濟前景樂觀。

在這樣的背景下,蟄伏六年的趙丹陽亦於去年12月初在《金融時報》高調宣布再戰A股,豪言中國到了最佳投資時機。到今年2月中,其新的私募信託基金將成立之際,內地媒體又報導了趙丹陽在深圳與投資者見面時的講話。重點概括,趙丹陽指出:(1)關於指數預測沒有意義,但股市機會到處都是,很多股票非常便宜;(2A股在未來五年將出現十輪大牛市;(3)價值投資不等於長線持有,而是好價買高價沽。

至於選股方向?趙丹陽沒表明買哪些股份,但他指會留意的板塊分別是:(1)消費,因為中產階級崛起,中國人長期消費不足;(2)健康醫療,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3)互聯網相關產業;(4)高科技製造業。至於不買的是:(1)銀行股,雖然不太擔心內銀壞賬問題,但更擔心互聯網創新衝擊銀行;(2)「鐵公雞」公司(即不派股息的公司)。值得關注的是,趙丹陽雖然看好互聯網企業,但基本上不看創業板股票,主要是關注到公司管治問題;另外,他更關注的是過去幾年跌了80%90%的股票,因為它們有被錯殺的可能。

其實,是否挑選創業板不是重點,重點是舊經濟繼2000年後再一次受到新經濟的挑戰。這股趨勢的興起,除了反映資金取向,亦顯示股市面貌正在改變。事實上,無論是內地或海外投資者,都在放棄舊經濟股票,發掘新冒起的行業。問題是,舊經濟股票仍主導着指數表現,國企指數由內銀、內險、資源、基建、汽車等佔據,如何能夠走出生天?這類股份帶動指數上上落落,以致指數變動的意義不大,但真正戲碼卻落在新興行業,特別是互聯網、科技、訊息、醫療等等。

大家嘗試看看習李領導層所着墨改革,隨着今年逐步落實到不同板塊,我們不難從習李的動作找到受惠改革的重點行業與企業。例如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探訪了從事乳業產銷的依利,叮囑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顯示出關注內地食品安全質素,涉及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亦為日後把這類涉及民生的產業變為具戰略性的問題看待。市場估計會以組成少數大型龍頭企業主導不同板塊,目的為有利於未來監控質量,令產能上達致更合理水平。

去年總理李克強在公眾場合為太陽能等新能源板塊發聲,亦為推廣內地高鐵等鐵路項目工程至亞太地區努力。踏入2014年,李總分別巡視比亞迪(1211)的新能源汽車廠及探訪順豐的物流運作。前者「向污染宣戰」,帶出中國要改善受汽車運輸為城市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即是內地未來致力環保改善污染情況會是新領導班子的重中之重。而事實是,環保及新能源相關的產業在2014年已是人所共知的投資亮點。

至於李總探訪順豐,指快遞業是中國經濟的「黑馬」,點出了物流業在未來經濟結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從阿里巴巴與騰訊(700)均為配合網購而入股物流業,可肯定內地物流業發展有助提升經濟與企業營運效率及質素,未來相關的企業潛力不低。

整體看,另一個探訪的訊息予人有國退民進感覺,這些企業均是民企及有行業品牌者,這顯示中國正致力為一些民企樹立具內地以至跨國性品牌作支援。事實上,目前無論是騰訊及阿里巴巴這些民企,在面對同類業務營運的國企/央企上,無論在政策及競爭優勢上均佔先,亦是中央刻意促使內地經濟進入市場化的實例。

目前,由於內地經濟處於改革年,市場資金一方面減低對中國這新興市場的投放,避免在新政策處於摸着石頭過河下出現的亂子及風險,但亦要為未來尋找投資增長點努力;因此,我們相信,上述受惠國策配合的個股及板塊,未來一段日子繼續有望跑贏大市。而投資者亦要開始習慣,不要因指數大升大跌而手足失措,要跳出指數框框,發掘經濟轉型時期的受惠股票。最後,港股A股化正進一步加快,由資金、結構到投資者取向,要看清港股後市,更需要花時間看A股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