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收緊中資收購 芬蘭有保留
1 :
GS(14)@2017-09-25 04:10:02【明報專訊】對於歐盟擬收緊對中資收購及其他外商直接投資的審查,芬蘭貿易部長Kai Mykkanen批評,這些限制不會有實際成效,反而有引發貿易戰的風險。
芬蘭是目前10多個設有投資審查機制的歐盟國家之一。該國的批評預示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爭取的收緊外資交易審查,難望迅速達成一致意見。歐盟委員會的計劃,旨在改善成員國之間的協調,讓歐盟在收購議題具有話語權。不過Mykkanen認為,收緊審查可能弄巧反拙。
憂弄巧反拙激起貿易戰
他向《金融時報》稱:「我明白此舉旨在令法國和德國滿意,但它同時可能激怒中國、印度和美國。即使沒有歐盟本身的保護主義挑釁,貿易戰的風險已很嚴峻。」不過歐盟認為,收緊審查將使歐洲與美國等重要貿易伙伴的做法一致。這些貿易伙伴都有審查外資收購的安排,以防交易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歐盟委員會的計劃,要求所有成員國設聯絡機制,以便政府之間相互通報敏感的收購交易,以防部分交易可能損害歐盟利益。儘管相關提議不包含具有約束力的歐盟否決權,但芬蘭的保留意見,反映歐盟插手成員國在國家層面掌控的事務,可能有越界之嫌。Mykkanen稱,在嚴格屬於國家層面的事務添加新程序,可能給自由貿易和開放經濟政策帶來更多問題。因為其法律依據非常薄弱,最終只會搞出一個新的官僚機構。
《金融時報》稱,芬蘭的取態反映歐盟暫未能化解成員國的憂慮。當歐盟6月討論此問題時,希臘、荷蘭及多個北歐國家也表示擔憂。過去幾年,中國在歐洲的投資激增,令輿論擔慮歐盟可能賣掉重要的戰略資產。歐盟不滿中國市場對外來投資的限制較大,與中國政府之間圍繞投資問題的談判一直進展不大。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2&issue=20170919
美收緊貨幣政策 內地嚴防樓市風險
1 :
GS(14)@2017-09-25 04:14:37【明報專訊】內地金融風險尤其是樓市泡沫尚未消化之時,美國卻開始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
美聯儲20日宣布,10月起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逐步收緊貨幣政策。今年內,很可能再加息一次,明年將加息3次。接連加息、縮減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意味着美國的貨幣政策將從超寬鬆逐步回歸常態。
內地經濟與美國關聯度趨升
暫且不論在出口領域,不斷督促人民幣升值甚至設置種種壁壘的美國會如何繼續發難,僅在金融領域美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就足令中國擔心。與美國經濟尤其是美元利率關聯度愈來愈高的內地,貨幣政策會否也要回歸常態?
應對本輪金融危機尤其是刺激經濟增長過程中,內地金融風險累積。儘管中央一再督促各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但目前內地的金融風險總體上仍有上升壓力。
到8月末,內地廣義貨幣(M2)餘額高達164.52萬億元人民幣,是去年全年內地GDP的2.2倍,而且增速繼續領先經濟增速。貨幣超發下積累的金融風險尤其是樓市泡沫,迄今無人敢去擠破。甚至還有人繼續吹大泡沫。
樓市泡沫 無人敢擠破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及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先後收緊樓市信貸、提高首付比例後,北京等地房價稍有回調,市場銷量下挫。但市場很快就找到應對之策以規避監管。
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審核變得苛刻後,原本以短期貸款為主的個人消費信貸以及各類抵押獲得的貸款流向住房。8月內地人民幣貸款增加1.09萬億元、同比多增1433億元。其中,包括住房貸款在內的個人貸款增加6635億元,佔總數的六成多。住房貸款中,除了4470億元中長期貸款,另有2165億元的短期貸款、佔比不容小覷。
中央再三嚴令防控金融風險之下,上述應對之策引起監管者的警覺。9月初,北京銀監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情况。北京市住建委同時發文,要求經紀機構開展違規行為自查,內容就包括「單筆貸款金額20萬元以上的個人消費貸款」。
內銀齊啟動抑制樓市泡沫措施
堵截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同時,美聯儲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前夕,工商銀行(1398)、農業銀行(1288)、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0939)紛紛上調北京首套房房貸利率,個別銀行上浮20%。曾經作出規定內地居民購買首套住房享有貸款利率優惠的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19日表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做法符合政策要求和導向。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商業銀行也先後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步伐如此整齊劃一的商業銀行,在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之前,都已加入抑制樓市泡沫的行列?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1&issue=20170924
任志剛促金管局收緊銀行結餘
1 :
GS(14)@2017-10-09 03:30:37【本報訊】金管局前總裁、現任行會成員任志剛昨在博客稱,聯儲局加息及縮表在即,但本港貨幣市場反應滯後,鑑於銀行總結餘遠超正常需要,若總結餘下降及利息上升過程屬突發,可能引發巿場恐慌,敦促金管局採用貨幣市場操作,將總結餘回復正常水平,減少港美息差。
憂走資太快惹恐慌
現時1個月港元拆息為0.56厘,美元拆息則為1.23厘,相距近0.67厘,但仍不足以令港滙大幅轉弱及資金外流,銀行總結餘仍處於2,100億水平。不過若同一時間大幅流走,將會震動資產市場。任志剛指,港美息差擴闊,最終會引發資金外流,將港滙推至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令總結餘下降,港息上升,但若果過程突發,將引起恐慌及震盪,故金管局應管理市場預期,主動透過工具將總結餘回復正常水平,減少港美息差。他又指,金管局早前增發外滙基金票據,在貨幣管理具積極作用,暗示有助掃除水浸。本月中金管局增發400億元3個月期外滙基金票據,令銀行結餘降低。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以現時總結餘情況,港元、美元拆息或需闊至2厘以上,才有大量資金流走,屆時港息有機會升超過美元,對股樓或帶來衝擊,重申應引入拆入息率。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現時外滙基金票據規模大,已經能控制短期利率。至於引入拆入息率,他認為「若息率定得太高,假設1厘,吸走2,000億,每年利息20億,或會被認為是益銀行,定得太低則作用不大,故此亦有難度。」金管局發言人指各界不時就金融、貨幣及其他相關議題發表意見,會聽取和適當參考,但不逐一評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657
「壞孩子」作風惹多國收緊規管 Uber新CEO全球撲火
1 :
GS(14)@2017-10-22 15:44:17【明報專訊】面對監管的壓力愈來愈大,全球最大召車平台優步(Uber)在倫敦的服務被拒續牌後,整個北歐的UberPOP服務亦告停頓。愈來愈多政府不再容忍優步游走於法律灰色地帶的「壞孩子」作風,紛紛出手干預。倫敦運輸局(TfL)上月斥優步「缺乏企業責任」,拒絕其續牌申請。巴西政府也在考慮立法,把優步服務列為違法,或把其等同於的士公司,接受相關法例規管。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負責人Yochai Benkler這樣形容優步的處境——做壞孩子有其政治風險,優步似乎過了火,終適得其反,也許它們可以捱過去,卻不免給競爭對手更多機會。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彭博社形容「壞孩子」作風,助優步業務一飛冲天,在成立短短8年間將業務推展至全球逾600個城市。如今面對訴訟的壓力,優步似乎不得不腳踏實地。旅遊網站Expedia前行政總裁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上月初接過火棒,出任優步新行政總裁後,開始撥亂反正。當時他呼籲優步員工要有心理準備,迎接一段痛苦的日子。霍斯勞沙希本月初已赴倫敦「負荊請罪」,爭取市政府重新批准優步的經營牌照。除了要應付多個市場收緊監管,霍氏還要處理很多棘手難題。彭博社稱,當前美國司法部向優步進行的刑事調查至少增至5宗,包括調查其是否涉及賄賂、使用非法軟件逃避執法人員追查、定價制度是否違反價格透明度法規、曾否盜取商業機密等。優步另要為數十宗民事訴訟辯護。
聘律師團隊 為走法律罅
十多名現任和前任優步員工,包括多名高層稱,在前行政總裁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領導下,公司認為法律罅是用來鑽的。即將離開優步的法律部門負責人Salle Yoo向彭博社稱,卡蘭尼克首次為她考核工作表現時,告訴她要更「創新」。她說:「作為律師,這是我首次被要求創新。我聽到的是,我毋須像其他法律部門那樣做。我不用履行最佳的方案,而是找出最適合公司的方法。」
她也鼓勵團隊融入卡蘭尼克的「創新」文化,「我告訴我的團隊,我們不是在這裏解決法律問題,而是來解決業務問題。法律是我們的工具」。優步5年前招攬Yoo加盟,目的之一就是要解答優步是否可以無視對的士業的規管。
軟件監察對手 或違星電腦罪
卡蘭尼克在一篇已刪除的博客文章寫道,優步將在任何默許其運作的市場服務。知情人士稱,優步一名律師2015年末在公司會議,詢問卡蘭尼克是否需要遵守各市場的交通法規。卡蘭尼克當時重申,一切取決於這些法例是否執行。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優步的澳洲悉尼辦公室,曾開發一款名為Surfcam的軟件,監察包括在東南亞的競爭對手數據,掌握競爭對手在具體時間的司機數量和位置。報道稱,這款主要針對Grab的軟件,可能違反新加坡的電腦犯罪法。另一款名為Hell的軟件,則用來監察美國的競爭對手。美國司法部正調查這些軟件是否違法。
車費因客而異 或違聯邦法
優步另一爭議做法,是去年中更改計算車費的方式。優步利用一款名為Cascade的工具,利用車程、乘客需求等作為公式的一部分,為司機設定收費。優步同時又使用另一款名為Firehouse的工具,向乘客收取預付費用。費用的運算,部分依賴電腦系統對特定路線的乘客願意付多少車費的假設,令到部分乘客獲得折扣,而部分卻沒有。另外,有司機亦發現,他們獲得的收費與乘客支付的金額有差異。這種收費差異被指有違法之嫌。美國部分城市要求車資按距離及行車時間計算,且聯邦法例禁止車費因人而異。紐約5月控告優步車費定價不一,消息指美國司法部亦為此展開刑事調查。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05&issue=20171022
傳內地收緊監管 趣店美上市數日打回原形
1 :
GS(14)@2017-11-04 15:38:48【明報專訊】中國現金貸公司「趣店」在紐約上市,由於現金貸以高利率和向信貸紀錄差的人士貸款,引起內地社會熱烈討論。彭博引知情人士指,趣店上市帶來的爭議,推動內地監管機構考慮加強對現金貸公司監管,或將關閉違反法律規定的網貸公司。
高息現金貸引起爭議
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機構檢查現金貸公司,主要集中於是否存在發放高利貸、非法吸收儲蓄資金、暴力催收等違法行為,以及是否存在和金融機構違規合作。此外,監管機構或將起草發布小額貸款的有關監管條例,包括設置小額貸款利率上限。中銀監並未回應彭博有關查詢,而趣店發出公告指,公司完全符合監管規則,支持監管機構加強行業持續發展的措施。
趣店在上市公告顯示,去年年化費用率為59.5%,高於中國監管機構規定的36%;若假設去年費用率降至36%,收入將大幅下降21%。趣店表示,費用率已在今年4月降去36%以下。趣店的股價昨日開市再挫5.36%,比早前的高位已累跌27%。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52&issue=20171103
中央收緊科網經營規管 亞馬遜雲部分內地業務售中資
1 :
GS(14)@2017-11-19 15:03:26【明報專訊】內地對科網企業的經營收緊規管,亞馬遜AWS特定的實體基礎設施資產,售予其在中國長期的合作夥伴和AWS中國(北京)區域的服務營運商北京光環新網。光環新網提交了監管文件,稱同意以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約23.5 億港元),購入AWS 的特定基礎設施。
AWS表示,中國法律禁止非中國公司擁有或使用某些技術提供雲服務。為遵守中國的法律規定,AWS向光環新網出售了一些基礎設施資產,但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轉讓。AWS表示,中國客戶將繼續獲AWS雲服務。光環新網稱,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律法規。
買家﹕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規
今年初,中國工信部通知提供雲端服務的外資企業,必須在今年底申請新的營業牌照。中信證券分析師稱,亞馬遜與光環新網的交易,可能掃除AWS獲發牌照的最後障礙 。去年底,工信部已初步擬訂外國雲端服務營運商與本地合作伙伴加強技術合作的措施。新措施觸發50多名美國議員不滿,並於3月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致函,抗議此舉將迫使美國企業將雲端系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轉移給中國合作伙伴。
阿里佔40%市場 AWS佔3.8%
在中國,AWS面對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對手。阿里巴巴的雲端服務,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佔率達40%、微軟佔5%、AWS佔3.8%。Gartner研究主管Kevin Ji稱,中國市場仍在起步階段,AWS和微軟長遠將成為阿里巴巴的威脅。摩根士丹利估計,中國目前價值20億美元的公共雲市場,將在2020年增至160億美元 。
美國企業近期面臨愈來愈大的網上監控壓力。AWS的中國用戶8月曾收到光環新網的電郵,要求刪除能繞過中國網絡防火牆的工具,包括供用戶「翻牆」的虛擬私人網絡(VPN)。光環新網當時稱,這要求是應中國公安部及工信部的指令發出。亞馬遜發言人當時表示,光環新網有責任確保中國用戶遵守當地法律,相關通知旨在提醒用戶履行自身義務。
蘋果雲端數據儲存國營機構
蘋果等也有相同遭遇。蘋果7月時表示,將為中國客戶在國營機構的伺服器存儲雲端數據,以遵守中國法律。數據包括內地用戶使用iCloud服務上傳的照片、文檔、短信和視頻。蘋果7月亦應中國政府要求,把中國區大量VPN應用下架。根據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報告,蘋果明年下半年將推3款新iPhone,在出貨準時、價格範圍更廣,以及iPhone需求強勁的因素下,將進入換機的超級周期,全年銷售上看1.2億部。
明年3款新機包括5.8吋及「超大屏」的6.5吋OLED屏幕iPhone X,以及一款價位較低、搭載 6.1吋LCD 屏幕的機種。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9&issue=20171115
港交所倡收緊獨董任職公司數目 多於6間需解釋 石禮謙:每人能力不一
1 :
GS(14)@2017-12-18 03:33:44【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就企業管治守則進行檢討諮詢於上周五結束,其中重點關注的議題涉及獨董兼職問題,如董事兼任多於6間公司的獨董職位,公司需要向股東解釋。目前分別擔任15間及8間上市公司獨董職位的「獨董王」石禮謙,以及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均質疑此建議,石直言建議是「大陸化」,林指人人的能力及興趣不一,難定劃一標準,上市公司商會亦不同意劃線的做法。甚至長期關注企業管治問題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亦認為做法沒有意義。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有關建議的條文屬「不遵守就解釋」的規定,當獨董人選已在6間上市公司就任,當有第7間公司提名該名人士作獨董時,需要在股東通函中解釋獨董為何能投入足夠時間勝任工作。
現時42人任職6間以上
翻查資料,現時有42名獨董出任6間以上上市公司職位,全港擔任最多獨董職位的是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足迹遍佈中港富豪股,包括鄭家純旗下新創建(0659)、林建岳旗下麗豐控股(1125)、 潘蘇通旗下高銀金融(0530)、羅旭瑞旗下百利保(0617)等。
石禮謙接受本報查詢時直言新政是「針對我們」,反問「為甚麼是6間,不是其他數目?標準在哪裏?」,形容港交所此舉是將「香港變成上海」。內地是各主要市場中唯一有限制每個人擔任董事數目的地方,上限為每人5個。他認為每個人的承擔能力不一樣,「有經驗的董事,好快就能看到問題所在」,相反有獨董可能任職一間上市公司,但不出席任何會議,斥港交所「作為上市公司又管人」,新政並沒有惠及企業管治。
擔任獨董職位數目僅隨石其後的林家禮,亦認為「自己把關」也可,沒有劃線的必要,各人可按照自己的能力及經驗出任公司董事,自己以十多年的經驗能應付多個獨董工作。
單計今年以來,林家禮已新被委任為5間上市公司的獨董,另外亦出任羅馬集團(8072)副主席、國藝(8228)非執董。他表示年中亦「從不同渠道」接獲多個出任獨董職位的邀請,不時需要拒絕。
林家禮:獨董有離職自由
多間屬David Webb 50隻謎網股在細價股股災後均見獨董「跳船」的情况,而林家禮於2015年擔任銘源醫療(0233)獨董期間、於公司公布與其中一名執行董事失聯後辭職,及後該名執董因涉貪而被內地行政拘留。林家禮形容獨董辭職與否實屬基本自由,亦是法規之下的的權利,不論最終離任與否,在任時參與亦非常重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71&issue=20171211
收緊按揭 澳洲樓價回落
1 :
GS(14)@2018-01-07 13:50:27【明報專訊】受按揭條款收緊影響,澳洲12月樓價按月下跌。澳洲地產研究機構CoreLogic的數據顯示,主要城市樓價指數較11月跌0.3%,樓價按年升幅降至4.2%,低於2016年的5.8%。悉尼地區樓價領跌,按月跌0.9%,按年升幅降至3.1%,遠低於年初的17%峰值。上月悉尼樓價中位數為89.53萬澳元(548萬港元)。墨爾本上月樓價也下滑0.2%,是2016年初以來首次下滑,樓價中位數為72.04萬澳元(441萬港元)。全國樓價中位數54.88澳元(336萬港元)。
新加坡GDP全年升3.5% 3年最佳
另外,受金融、保險等服務業推動,新加坡第四季GDP按年增長3.1%,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8%,遠高於市場預期。全年GDP增長3.5%,是2014年以來增長最大的一年。經濟穩步進展,市場預測新加坡政府可能在2月中公布預算案時,宣布增加商品和服務稅。此外,新加坡金管局(MAS)也可能趨向緊縮的立場。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01&issue=20180103
國家外管局再出招阻走資境外提款明起收緊 每人每年限10萬
1 :
GS(14)@2018-01-07 16:13:05【本報訊】內地再出手堵塞境外提款走資,明年起每人每年限提款10萬元(人民幣,下同)。國家外匯管理局昨公佈,為完善跨境反洗錢監管,元旦起個人持境內銀行卡在境外提款,本人名下銀行卡及附屬卡合計每年不得超過10萬元,意味提款限制由「每卡每年」擴至「每人每年」,並不得通過借用他人銀行卡在境外提款,堵塞一人多卡提款的漏洞。記者:林靜 陳雪蕾
外管局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規範銀行卡境外大額提取現金交易的通知》(下稱《通知》),規範銀行卡境外大額提取現金交易,1月1日起實施。《通知》內容除將10萬元的每年限制,由每張卡擴大至每個人,亦將人民幣卡、外幣卡境外提取現金每卡每日額度統一為等值1萬元人民幣。
禁借用他人銀行卡
另外,當局更列出違例罰則,即倘個人境外提款超過年度額度者,本年及次年將被暫停境外提款;同時,明確表示個人不得通過借用他人銀行卡或出借本人銀行卡等方式,規避或協助規避境外提款管理。當局再強調,相關《通知》不影響個人持卡境外消費,出境旅遊、商務、留學生食宿等經常項交易均可以使用銀行卡支付,且不佔用個人每年5萬美元購匯額度。外管局表示,監測發現一些個人持大量銀行卡在境外大額提取現金,遠超正常消費支付需要,涉嫌開展違法犯罪活動,規範銀行卡境外大額提款是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必要舉措。而據統計,2016年內地81%的境內提款均低於3萬元,當局指新規定可滿足正常提款需求,又可抑制少數違法違規人員大額提取現金。內地近年面對走資問題,有人透過借取他人銀聯卡提款,將資金搬離內地,澳門5月分階段在銀行ATM新增臉部識別技術後,本港ATM銀聯提款金額亦大增,不時有市民指提款機出現可疑人士手持多卡提款。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若措施是針對每人設限,即個人持有的所有戶口合併計算,具一定阻嚇性。若再要加強堵截力度,他指當局或要規定持卡人每次出境前申請提款額度。至於限制借用他人銀行卡境外提款,他認為執行上有難度,尤其是認證,牽涉整個銀聯認證系統提升,「如果用護照作認證,提款機未必做到,除非(當局)唔畀人用提款機,一定要去銀行提款。」他稱不擔心會影響銀聯卡的使用量,因銀聯是內地人在境外提取現金唯一合法選擇,而支付寶等電子付款每日上限更嚴厲。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31/20260555
陸振球﹕全球銀根收緊 勢進加息周期
1 :
GS(14)@2018-01-15 10:39:3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76&issue=20180115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10年期債息一度逼近2.6厘,新舊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和格羅斯(Bill Gross)齊警告債巿可能已進入熊巿,如是則將來息口會大漲小回,對投資巿場有深遠影響。
自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紛紛印銀紙和壓低息口,以致資產價格暴漲,但美國聯儲局去年底已開始「縮表」,且已先後加息數次,而上周日本央行公布的數據,原來去年12月已突然減少了買債規模,亦即已加入「縮表」行列,而巿場也估計今年中以後,歐央行也會開始收水,種種迹象顯示,未來全球銀根會收緊,並肯定進入加息周期。
事實上,長期低息配合全球人口老化,形成嚴峻挑戰,因當大家開始退休以後,往往沒有工作收入,便要靠收息過活,但過去十多年息口被壓至近零,對靠食息的退休人士,無疑是變相「壓榨」,不過,未來息口回升,退休人士或可增加收入,亦有可能面對通脹和資產價格波動的挑戰,便又要作新的部署。明報出版社將在1月26日(周五)舉辦「退休無憂」分享講座,請來曾淵滄教授和《退休做中產》作者陸振輝為大家探討如何做好退休部署,名額有限,不容錯過,出席講座將可獲贈《退休做中產》乙本。報名可登入:
https://goo.gl/dxEJbz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