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 江韋侖織起強大人際網 睡前30分鐘盤點工作 他用細膩收服豪宅客戶
|
|
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不僅蓋房子追求完美,私底下的他更是凡事做足準備,對客戶貼心又有同理心,才得以累積龐大的人脈,為事業加分。 撰文‧梁任瑋 認識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的人都知道,他蓋房子追求完美,尤其在競爭激烈的台中七期豪宅市場裡,他總是用細膩的建築設計、貼心的物業服務,讓客戶買單。 從生產鞋盒起家,再跨足房地產業的江韋侖,今年,是他踏入建築業的第二十年,近日也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完成第十件作品,能同時兼顧兩種截然不同的產業環境,不僅來自他對事業的熱情與投入,支撐起這股專注背後的力量,正是他凡事做足準備的習慣。 江韋侖為了管理好台灣與海外的事業,他每天睡前花三十分鐘檢視自己這一天見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甚至會為隔天的行程做準備;每天早上起床後,也會先給自己十分鐘思考一整天的行程,以便從容應對忙碌的一天。 好口碑關鍵:做足準備、服務到位算好參訪時間,從下車到伴手禮都備妥江韋侖坦言,自己不是一位很有紀律的人,但對生活、對事業卻充滿計畫。滑開手機分享行程,「這天我要到台南開公司策略會議、這天我要討論平面設計圖……」,他的行事曆從公司海內外會議,到多久理一次頭髮都安排好,甚至連公司尾牙都在一年前就開始籌備,這正是他口中所說的「凡事做足準備,做任何事情就會有效率。」身為集團創辦人,江韋侖至今仍親自參與公司各項工務及設計會議。在聯聚建設,一個建案從土地購入、規畫、興建到交屋,前後約需七年時間,相關會議舉行超過一千次,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他甚至要求員工在建案完成後,找出一百項可以改進的地方,力求更好。江韋侖凡事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讓他更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其實就是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發生的事當下印象最深刻,若不馬上解決,事情日積月累更無法完成。」例如,聯聚建設有不少客戶都是江韋侖的朋友,經常會向他提出許多社區管理的建議,這些客戶的回饋,他不僅會請祕書記錄,還會設定時間追蹤完成進度,這也成為聯聚建設在豪宅圈累積好口碑的關鍵因素。 江韋侖要求員工必須沙盤演練、「凡事走過一遍」的態度也用在接待頂級貴賓上。聯聚建設總經理王于娟說,由於聯聚建設須常接待台北南下看屋的貴賓,服務團隊得更精密計算服務的流程,甚至連要送給客人的伴手禮都會事先備妥。 團隊會從客人預定參訪的時間往前反推,如果搭乘高鐵,會事先替客人買好車票,到了台中站之後,還會再安排司機在高鐵站接送到接待中心,開始參觀房子後,會再安排用餐的時間,甚至連用餐過後客人是否要再前往其他地方,都安排妥貼,讓每位訪客印象深刻。而這些細節在江韋侖每天三十分鐘的自我檢視中,都會再確認一次。 迷人特質:切身感、同理心在建案裡留一戶自住,親自感受空間此外,他自己也以身作則,二○○九年,他中國鞋盒廠的陸幹到義大利佛羅倫斯員工旅遊,「為了去火車站接前來會合的同事,董事長前一日就到車站模擬行走路線,包括哪裡不利於拉行李,都會事先調整過路徑。」聯聚集團祕書長魏鳳姿說,對同仁如此,更不用說對其他的人和事,也因此讓他總能事先掌握所有可能的狀況,並適時地修正作法。 他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特質,就是「切身感」和「同理心」。他要求自己和同仁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處理,站在客戶的立場去設想,就能夠知道客戶要的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他總會在建案裡留一戶入住來親自體驗,讓買聯聚建設房子的客人,能夠放心地享受最適合居住的生活空間。 好人緣技巧:重承諾、懂溝通做不到的事不輕易承諾,贏得別人信賴江韋侖認為,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則寧願放棄。他從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答應別人的事情沒有做到,我會渾身不對勁。」此外,他認為回報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執行過程中有難處,必須第一時間讓對方知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無論結果如何,都能獲得彼此的信賴。正因如此,江韋侖的朋友圈宛如放射狀不斷放大,也織起綿密的人脈地圖。 燈光設計師姚仁恭的印象很深刻,有次與江韋侖開會,姚仁恭隨口說想邀請他參加某個活動,後來江韋侖真的請祕書確認時間與地點,「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他都放在心裡的感覺,讓人感動。」江韋侖說,好的習慣愈年輕開始養成愈好,雖然一開始可能很辛苦,不過一旦習慣了,就會成為自己一輩子豐厚的資產,這也是他最希望分享給年輕人的人生體悟。 江韋侖 出生:1962年 現職:聯聚建設董事長 經歷:聯統興業總經理 學歷:高中 江韋侖的習慣祕密檔案 好習慣:20年來每天早晚檢討行程難關:必須花很多時間準備養成祕訣:請祕書記錄,並設定時間追蹤進度最大效益:培養出豪宅客群 |
簡單聊聊交易員的培訓 諸葛就是不亮
來源: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3031130
緣起於一平的招聘帖子,有不少觀眾對交易員的薪酬有所評價,想想自己一路走來,一路艱辛和收獲,以及眼下也在認真的教育學生,有些話想跟大家聊聊。
1、什麽是交易員?我在從業初期,經歷過一段日子。每天帶著耳麥(當時絕對先進)或者對講機,窩在某個小地方的營業部,單獨的小房間,長通的電話,耳朵里全部是冷冰冰的聲音:“今天全是賣單,XXX價位,打掉那8000股,註意每個賬戶不要超過3萬股。”整整一天的交易時間,在交易時段我上廁所都要打招呼,後來就養成了交易時間不喝水的習慣,甚至憋尿大法。我這輩子有三個神功我覺得很自豪,第一是蹲的功夫,這是兒時跟路邊攤子下圍棋下象棋練成的,第二是站的功夫,這是學生時代在電子遊戲室練成的,第三便是這憋尿的功夫。毫不吹牛,我酒量很差,但凡是跟人比喝啤酒一瓶但誰先尿誰輸,我都是人生贏家。跑題了,回到那個時代,你覺得這個工作價值幾何?我當時的工作強度是一天大致會打上千筆交易單(有批量有分筆),最多的時候我一天敲了小4000筆單子,有興趣的同誌們可以自己試一下,這是什麽節奏。當年我是出了名的快槍手(非貶義,想歪的自動撞墻),凡是停牌1小時10點半副牌的停板不論漲跌停,只要他公司的通道不垃圾,我能抓到一半,當初在某券商場內,我100%能成交,只要不是前頭有一筆超級大的單子或者當日成交量只有區區幾百幾千股。我當時薪酬是一個月不到4000塊,但我幹這個活,是免費的。想要做這樣的交易員麽?手機上繳,吃飯兩人同行,到一個地方待1個星期酒店到營業部營業部回酒店門也不許出,臨走前一晚可以去happy但基本已經累成狗。我知道兩個小夥子的極限是搬400萬現金,我知道800萬現金多數會有將近2000塊假鈔或者死活通不過印鈔機的紙幣,但是我當時,連拿那些通不過印鈔機的疑似假鈔都沒資格。
2、真正的交易員是什麽?是那些可以自主決策,最起碼可以在某個區間進行自主決策,風險控制,對資金使用有話語權的人。這種人,這個市場並不多。大部分的基金經理符合這個要求。基金有股票池,有投資決策委員會,基金經理買股票絕對不是隨心所欲。但大多數的真正意義上的交易員比他們的權限要大。
3、對真正的交易員的要求是什麽?這個要求很多,從最基本的人的要求,道德品質要求,到技術能力要求,非常多,非常高。最基本的有:遵守從業人員法律法規(你要先知道什麽是法律法規),良好的身體素質,決斷力,判斷能力,信心,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4、培養一個交易員要花費什麽?這個很難說。看這個交易員有沒有天分,有些交易員極有天分,上手就會了,有些就很慢。一般來說,神槍手都是子彈餵出來的。想要神經堅硬,那就必須經歷過盈利虧損的來回撕扯,想要頑強自信,那就必須用浮虧回到盈利來證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不要覺得自己做個100萬的資產,就會了。我自己的體會,股票的門檻在7位數是一變,那之前激進風格可能容易出頭,很慢的財富積累會相當磨人,7位數之後就需要穩健,8位數之後就必須穩健。交易規模到了一定程度,考量的早已不是單一的收益率,而是伴隨而來的流動性問題,安全邊際問題,停損區間問題,等等。這些東西,花錢是學不來的。
5、一個老師的傾心教誨到底值多少?看他教你的是什麽,假如是持久穩定盈利的方式和方法,那是無價之寶;假如是他的心血經驗結晶,那看這個老師到底有多少成色。作為一個也被稱為老師的人,我不太喜歡這個稱呼,因為上海話里,老師跟“老輸”的發音差不多。但我做的,至少在教導交易者這方面當得起這倆字。真正的好老師,不是讓學生模仿自己,而是盡量的給學生開闊思路,順應學生的性格脾氣,只有這樣,才能教導出真正的交易員,模仿沒有前途。
6、舉個例子吧。一點也不極端的。大概在三五年前,期貨圈子流行一種培育炒手的方式,找一批85後,一個人給點錢,實盤。告訴他們簡單的交易技巧,然後每天讓他們練習炒單。有次一個大佬姓何,他也做了一陣子這個事,但他當時覺得很痛苦,因為這些孩子幾乎都出不來,所以做了一陣子關掉了。有次他去鄭交所開會今年,其中有一個被邀請的客戶(被交易所邀請的客戶,資金級別至少在9位數)看到他就叫他:何老師,我是你的學生。大佬有點蒙,原來這個人就是當初他開公司最後關門前的時候剛招聘進來的年輕人,如今是響當當的炒手。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混沌,估計每個交易員身價都9位數了吧?靠領工資肯定是不可能的。據說混沌的清潔工阿姨身價都上千萬,因為入金了一份內部的交易團隊。所以,本領是無價的。有人發工資,還能學東西,不耽誤自己的理想,這種工作和薪酬簡直是無窮大。
說了很多廢話,我有種感覺,這次會收到不少雪碧。歡迎來砸。
包凡:投行將死 ,我十年後或許就是恐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807.html
導語:VC與投行親手投資出許多顛覆世界的互聯網公司,但為何它們始終沒有被互聯網顛覆?這種情況還會一直持續嗎?
華興資本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包凡已經在金融圈摸爬滾打了二十年,他運作了超過兩百個融資、IPO和並購項目,一手促成了京東和騰訊的合作,深度參與了聚美優品、唯品會的上市。然而這樣一個人,卻對他最愛的行業越來越感到困惑,越來越充滿質疑。他為何會有這些困惑和質疑?
以下是i黑馬整理的包凡演講實錄。
剛才91金融的許澤瑋描述了一個美好的金融未來。華興資本作為中國最大的關註於高科技與互聯網的投資銀行,是互聯網金融堅定的信仰者。在過去的兩年,我自己看了無數跟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案子,也考察了很多跟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商業模式。但是坦率說,我看得越多,自己越困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困惑。
這個困惑來自於哪里呢?我感覺到金融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澤瑋做的代表未來的、充滿了商機和變化的世界,大家可以利用新的技術做支付,可以做借貸,可以做投資,甚至可以把VC的事在互聯網上就辦了。
但是我每次回到公司(就是另一個世界)。看我們的業務,我就覺得很沮喪。我是1994年入行做投資銀行的,我第一年做分析師,那個時候用的工具是WET,寫PPT的工具就叫PPT。1994年到現在,20年過去了,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投行從WET變成了word,PPT還是PPT。我做第一年分析師的時候,主要的工作就是給人打電話,安排會,經常做一些特別無效的工作。過了20年,我們公司的分析師小朋友都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小孩,幹的還是同樣的事情,花一半的時間打電話,約會,花另外一半時間做很多無用功,只不過他們每年拿十幾萬美金幹這些事。
我入行的時候,華爾街IPO的成交費是7%到9%,經過了20年以後,今天的成交費還是7%、9%,每次IPO定價完之後到分配的時候,大家打得焦頭爛額,不是說價高者得,而是依據每家投行最核心的客戶為他爭取資源。我1994年入行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經過了20年,還是這個樣子。1994年,我第一次去紐交所參觀,看到紐交所人來人往,一堆人穿著小馬甲打著我看不懂的手勢,歷經了20年還是這樣,一堆人穿著小馬甲打手勢。那個時候,PE的規模只有幾億美金,分成是20%,管理費是2%,現在管理的都是上千億的資產,但是拿的管理費還是2%,分成還是20%。
所以一方面我們在這邊看了很多讓人特別興奮的互聯網與金融的交接,在互聯網做了很多創新的事,但是回到傳統投行領域,20年了,幾乎沒有變化,還是跟以前一樣,這就是我的困惑,難道我們這個行業就是脫離於這個世界之外嗎?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不受互聯網影響的嗎?我們這個行業就不會被新的商業模式顛覆嗎?
我最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首先,投行未來是不是還有存在的必要?當初的投行存在是在於說能夠解決市場流動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市場解決一個資本的配置問題。到了互聯網這個年代,當信息變得越來越對等的時候,當一個身價只有幾十萬人民幣的人,能夠跟身價幾十億的人享受同樣的信息,甚至享受接近於同樣服務的時候,是不是還需要像投行這樣的機構扮演這樣的角色?這是我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之所以有投行,是借助大的交易平臺商。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平臺無非是交易所,中國有上交所、深交所,美國有紐交所、納斯達克,還有很多場外交易,還有很多做固定收益的交易,這是投行的平臺。我們是在平臺上參與這個投行的玩家。那麽所謂的交易所是不是真的適合幹深入的事情呢?今天在紐交所里市值最大的公司是5000億美金,最小市值的公司是幾百萬美金,這兩家公司為什麽要在同一個交易市場里?這個交易市場可以解決它們同樣的需求嗎?
第三個問題,自從金融危機以後,大家都在說金融監管、金融風險控制的問題。我也在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個市場里解決,怎麽能夠解決監管的問題?這也許是個無解的事情。這些都是我思考的一些問題。我沒有答案,坦率說這兩年我的困惑越來越多。
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我有幾個基本的想法。
第一,今天的整個金融體系,尤其我們所從事的這塊所謂機構的金融體系,以前在金融世界里面永遠分為兩塊,一個是機構的市場,一個是零售的市場。為什麽要分兩塊呢?因為機構是化零為整,所以有信息上的優勢,有規模上的優勢,有各種各樣的優勢,零售就是那塊針對個人零售的業務。我覺得,首先,在以投行為代表的機構市場里,以今天的系統,存在太多的低效點,存在太多的不合理性,所以這個應該被改變。
第二,它之所以沒有改變,是因為金融是一個公共商品,是一個被監管的商品。我們這個行業之所以沒有被互聯網技術顛覆和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今天的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者說監管者在保護這個行業。沒有一個行業對政治的影響超過華爾街,超過投行,所以很大程度上我們這個行業是受監管保護的,才造成有今天這種商業模式。
第三,剛才第二點的現象是不合理的,把行業真正的遊戲規則重新顛覆和改寫,才可以推進整個體系的發展。我覺得地球是圓的,事肯定是會動的。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對未來投行的展望,我很大程度上期望的是十年以後的某一天,像我這類傳統投行家,就沒飯吃,丟了飯碗,我成了恐龍。也許那個時候的世界是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謝謝大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中國貨幣政策是否轉向?政府:沒有沒有!市場:就是就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61
中國政府網和官方微信今日轉發的《降息背後的民生情懷與經濟邏輯》再次引起市場對於中國貨幣政策到底是否轉向的爭論。盡管央行不斷表示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但是市場卻紛紛將其視為新一輪降息降準周期的啟動。
作為“局內人”,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一針見血:“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
反複強調貨幣政策前景不變,此地無銀三百兩?
實際上在上周五宣布降息之後不久,央行就立刻發布解讀稿,強調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不需要對經濟采取強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而今日政府網引用的文章核心也是降息不改變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從大局出發讓經濟保持活力。
然而在9月和10月通過MLF向商業銀行大幅放水之後,市場大部分分析人士此前均相信央行選擇在定向寬松中大做文章的主要意圖就是避免全面降息和降準。因此在央行降息消息之後,許多人都認定這意味著央行已然轉向。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發布報告稱,這是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則認為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降息周期展開,寬松有望延續。
即便此前一直堅定看好央行不會采取“大動作”的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承認錯誤”。坦誠降息周期由此展開,一直會持續到社融余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他預計下一次降準降息不會太遠。
換個角度來看,央行既然可以一邊使用各種創新工具放水給人以避免降息的感覺,那麽央行也完全可以嘴上喊著政策不變,然後根據“市場需要”做出政策調整。
歷史已經多次驗證,中國在宏觀調控中屢屢提及要引導市場預期的良好願望總是事與願違。中國明年貨幣政策的走向到底是保持穩健抑或以“穩健”名義安撫人心,沒有人能知道。但是至少從市場人士的看法來看,央行恐怕難以“說到做到”。

全面刺激傳聞不斷 基調定義並不重要
除了官方言辭鑿鑿之外,在降息支護,市場也傳出了各種“消息人士”的說法。
據華爾街見聞此報道,一位參與內部政策討論的政府智庫專家對路透社表示,“高層領導已經轉變觀點”。這位匿名經濟學家稱,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雖然消息的真實性無法完全確認,但是很明顯的是,在高層決策下,央行可能也無法對全面刺激說不。
對此,MFI的江勛更是大膽推測:本次降息,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很大程度上,這是一次政治性的降息。是外界壓力、經濟維穩及度過經濟轉型第一年年關的政治訴求的結果。
另據路透社報道,一位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私下表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融資成本高,實體經濟困難,都是不爭的事實。而有關降息的議案也在幾個月前相關部門匯總經濟形勢的報告上就提議了。”
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則認為,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看,明年貨幣政策的表述可能不變,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但具體操作上可能會根據情況適時松動,穩健基調下的寬松。
中國將於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屆時會明確明年中國政策取向,並確定經濟工作主要內容。
“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邱曉華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泰君安黃燕銘:股票就是故事! 閒垂釣者
來源: http://xueqiu.com/1935481070/33323153
黃燕銘今天在國君安證券2015年投資策略研討會上的演講,深入人心!
黃燕銘:說到今天會議的題目叫新繁榮的啟動,我講幾個方面的問題,大家看到今年1月份的時候,有一個演講叫股票價格不是樹上的花,其實2013年也好,2014年也好,這段話表現得很清楚,
樹上的花開,股價是漲的,樹上的花不開,心里的花也可以開,也可以漲。
2014年為什麽很多人會對股票市場作出錯判,執著於宏觀經濟統計報表數據,那只是一個符號世界,並不是經濟本身。
很多人執著於“我”所知道的實體經濟,卻不知道客觀世界究竟是可知還是不可知,從來就沒有想過。
很多人都執著與經濟增長以及公司的業績,看GDP的G,增長率,看上市公司的EPS,很多人跟我說明年的業績沒有,怎麽股價會飛?卻不知道股價價格除了分子還有分母。2013年股票價格炒的是分母,2014年炒的也是分母,2015年依然是炒分母。所有人對分子的理解都非常好,可是對分母的理解卻相當糟糕,為什麽是這樣?因為所有分子變成事實的時候,都可以在報表上找得到,GDP的經濟增長率,和上市公司的EPS在報表上都找得到。
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每一個指標都是未來的預期,當它變成現實的時候,它們都將化為烏有,分母上的每一個指標你在報表上永遠都找不到,所以這對我們來說在研究中就出現了這個困難。我在過去的研究當中非常希望建立一個模型,通過模型把指數的變化計算出來,擬合出來,後來我想明白一個道理,這根本就是一件徒勞的事情,很簡單,我問大家一個事情,一個杯子加一個杯子等於兩個杯子,可是我問你,一顆心加一顆心等於幾顆心等於幾顆心?有的人告訴我兩顆心,我說:“你回家去吧,別玩股票了。”
答案應該是“鬼才知道。”
所以用一個數學模型計算股價根本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符號世界可以刻劃客觀世界,但是不能刻劃人的內心世界。在存在、認知和符號的世界里去尋找投資機會,我寫的那篇文章,任博士看到400點,那篇文章講的是策略研究,一定是唯心和唯物的結合,你用純粹的唯物主義去看股票市場,去看策略,你一輩子都看不懂,為什麽我們最後在策略上會有新的思想?因為我們是把唯物和唯心相結合,我是物和心相結合的過程。
執著於客觀世界和基本面,股票價格反映的是內心世界,我寫的許韓非傳那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告訴大家,股票價格變動和債券價格變動的原因是一樣的,答案都是眾人的心在動。所謂眾人無心,證券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執著於我心乃至我的見解,殊不知股票價格反映的是眾人的心。
執著於價值投資或者成長投資,殊不知,任何一種投資理念都只是唯心所現,本無區別。就像肉和菜都是化合物,教育小孩吃飯不要挑食,教育大人投資不要執著某一類。證券研究與舍離一切執著,要把2015年的股票市場做好,不要執著於外在的物,也不要執著於我的心,到頭來都是一個錯,我們要說的是正確研究、正確投資是從經濟學走向金融學,再回到經濟學的一個過程,證券投資是從物到心,再回到物的過程,這是給我們到現場的禮物。證券投資到最後是一個邊際思維,什麽叫邊際思維?要找即將處在風口上會飛的垃圾,不是小鳥,是時間的邊際和空間的邊際,兩個都可以找。
這是喬博士的PPT里面給到過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證券市場從1990年一直到2012年炒的都是DDM模型的分子,最看重ROM、EPS和增長率,2013年已經不是了,2015年更是這個樣子,大家看分母上有兩個核心指標,一個是無風險利率,還有風險偏好。
2015年的股票市場,我來總結一下,大家記住八句話就可以了,左手四句右手四句,左手四句是改革堵住三大資金黑洞,由此導致無風險利率下降,表現為增量資金入市,推升增量資金喜好的股票,低價股、低市值股、購並股約等於價值股(其實不是價值股),2015年的價值股本質上是外圍資金流入導致的,約等於價值股,你如果認為價值投資回歸了,那只是一個假想,其實價值投資在2015年沒有回歸。
右手四句話也很簡單,改革政策落地,依法治國出臺,由此導致風險偏好上升,表現為存量資金投資積極性上升,剛才左邊是增量,右邊是增量。由此推升高風險特征的股票行情,什麽叫高風險特征的股票,就是樹上的花還沒開,鬼知道哪天才開,可是心里的花卻在亂開,那就是題材股、概念股、講故事的股票,有人說講故事的股票是不理性的,騙人的,你說別人不理性,你就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你怎麽知道自己是理性的?
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因為人類有夢想,人類之所以有發展,人類有預期,炒預期和夢想沒有錯,題材股、價值股對我來說沒有什麽區別,只是左手脈搏、右手脈搏,都是人類世界的反映,左手脈搏、右手脈搏哪一個是高尚的,哪一個是卑下的,不要說成長股是對的,價值股是錯的,也不要說成長股是錯的,價值股是對的,也不要說哪一個是高尚的,哪一個是卑下的,在一個歷史階段做一個歷史階段的事情。股票投資,過去的心不可得,未來的心也不要多想,把眼前將要來的行情做好了就可以了。
反思2015年的股票市場,結論很簡單,
無風險利率在下降,風險偏好在上升,經濟增速下臺階,股市還可以繼續走牛,債市的牛市已經走到了尾部,而股市的牛市還在繼續,甚至剛剛開始,我們繼續傾聽牛市的聲音。講到這里可以結束了,可是歷史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究竟什麽是無風險利率?直到今天,相當多的投資者依然不理解,我說威廉·夏普給我們留了一個名詞——無風險利率,可是什麽叫無風險利率他沒有講透,我曾經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去研究無風險利率,讀了大的書和文獻,有一天我讀了一本經書,明白了什麽叫無風險利率。
我的理解是不能以色法來理解無風險利率,而是要用心法去理解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在何處?在每一個人的心里,每一個人心里的無風險利率是不一樣的,此刻、彼刻不一樣,無風險利率也會不一樣。無風險利率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無風險利率既存在,也不存在,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說出來的法其實都不是佛法,我要說所有的利率都是無風險利率,但是所有的利率其實都不是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只是人的一個內心感知。說到這里,很多人要崩潰了,沒關系,花二十年,我相信你們的運氣要比我好,我已經參悟了這個道理,也許你用一年、五年可以參悟出來。市場總報酬率減無風險利率等於風險溢價,你會發現無為因,無為果。無風險利率到底可知還是不可知,我們留到晚上跟大家討論。
晚上要跟大家討論的問題,DDM模型、非DDM模型是謂DDM模型,分子和分母都是在描述人的內心世界,DDM模型整個是在描述人的內心世界,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模型,準確地去刻劃人的內心世界,答案是不可能。DDM模型離它所要描寫的人的內心世界依然很遠,在座的各位想一下,我寫的任博士看多股市400點,是在娛樂你,還是給我們傳遞我們的智慧和思想?
我們給出的答案很簡單,DDM模型實際上所有的指標都是既存在,也不存在的。無風險利率我們要說的是DDM模型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回事,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其實是一回事,風險評價和風險偏好其實是一回事。
你把所有這些東西都參悟了以後,把它化為烏有,微塵非微塵,是謂微塵,這樣一句簡單的話里面,展現的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說證券投資很簡單,是需要智慧的事情。如果說國泰君安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比別人有所不同,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是色法和心法相結合的一個過程。
五年新低就是底? 高盛認為鐵礦石下跌才開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54

中國需求放緩和供應過剩致使鐵礦石價格本月大跌近10%。
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整理的數據顯示,出口至青島港的、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本周四跌至68.49美元/噸,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致使該商品月度跌幅達到10.4%。不過,本周五鐵礦石價格有所回升,上漲1.9%至71.32美元。
由於淡水河谷、力托、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寄希望於通過增加產出抵消價格下跌帶來的影響,同時迫使世界範圍內的高成本供應商倒閉,鐵礦石價格年內已暴跌47%。
與此同時,因為房地產市場冷卻和投資增速放緩,鐵礦石最大需求國——中國的經濟今年可能迎來1990年以來增長最緩慢的一年。
高盛分析師Christian Lelong 和 Amber Cai wrote周五在給彭博社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我們相信(鐵礦石價格)明顯地出現了下行風險。
自2013年3月以來,高盛就維持著2015年鐵礦石平均價格85美元/噸的預期未變。截止當前,今年鐵礦石平均價格為99.73美元。
該投行表示,此次維持鐵礦石平均價格預期不變部分是由於中國近期經濟數據的不確定性。
兩位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
市場動態轉向供過於求這一影響因素的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早。鐵礦石價格下跌才剛剛按下“快進鍵”。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有錢就是任性 對沖基金大佬離婚金額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71

對沖基金大佬Chris Hohn是一名億萬富翁,他將向其前妻支付5.3億美元,作為協議離婚財產。這一金額創下英國法院離婚財產金額之最。
Chris是世界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個人財富達到13億美元。他將向其前妻支付4.93億美元的現金以及一棟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房屋。
Chris的父親是一名來自牙買加的移民,從事汽車維修。
Chris的妻子Cooper Hohn希望可以獲得雙方婚姻財產的一半,而Chris認為,她只能得到25%的財產。Chris認為,他個人巨大的財富、超常的賺錢能力對他們的婚姻是一種特殊的貢獻。
不過,有趣的是,盡管這場官司的核心是金錢,但Chris表示,他不關註財富,他關註的是慈善。Chris運營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該基金多數盈利捐給慈善機構。Chris在法庭表示,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法官表示,他們夫婦過著“Swatch平價手表的生活”,而非“私人飛機的奢侈生活”。
Chris和妻子在哈佛大學求學時相識,結婚17年,育有四名子女。
芝加哥出生的Jamie Cooper Hohn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雙方表示,在婚前雙方都沒有大額的財富。
此次離婚的金額創下英國之最。倫敦被譽為世界離婚之都,因為當地法院對配偶的離婚賠償十分慷慨。即使按照倫敦的高標準,本次的離婚協議金額都高到令人驚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有錢就是任性 對沖基金大佬離婚都要上頭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71

對沖基金大佬Chris Hohn是一名億萬富翁,他將向其前妻支付5.3億美元,作為協議離婚財產。這一金額創下英國法院離婚財產金額之最。
Chris是世界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個人財富達到13億美元。他將向其前妻支付4.93億美元的現金以及一棟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房屋。
Chris的父親是一名來自牙買加的移民,從事汽車維修。
Chris的妻子Cooper Hohn希望可以獲得雙方婚姻財產的一半,而Chris認為,她只能得到25%的財產。Chris認為,他個人巨大的財富、超常的賺錢能力對他們的婚姻是一種特殊的貢獻。
不過,有趣的是,盡管這場官司的核心是金錢,但Chris表示,他不關註財富,他關註的是慈善。Chris運營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該基金多數盈利捐給慈善機構。Chris在法庭表示,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法官表示,他們夫婦過著“Swatch平價手表的生活”,而非“私人飛機的奢侈生活”。
Chris和妻子在哈佛大學求學時相識,結婚17年,育有四名子女。
芝加哥出生的Jamie Cooper Hohn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雙方表示,在婚前雙方都沒有大額的財富。
此次離婚的金額創下英國之最。倫敦被譽為世界離婚之都,因為當地法院對配偶的離婚賠償十分慷慨。即使按照倫敦的高標準,本次的離婚協議金額都高到令人驚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原油猝死 下一個就是銅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88

銅期貨價格在前6個交易日內,有5個交易日下跌。隨著美元的走強,工業金屬作為另類投資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投資者擔憂,全球需求正在放緩。
Archer Financial Services的資深市場策略師Adam Klopfenstei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美元走強,加上全球增長的疲軟正在推低銅價。人們擔心沒有需求複蘇的跡象。
12月1日,銅價反彈1.8%,創下9月16日來最大漲幅。當天,銅價最低觸及2.7775美元,為2010年6月9日以來低點。
高盛預計,明年銅市場將盈余50萬噸。生產商正在增加供給,而中國的需求正在放緩。
對沖基金下註銅價將會連續10周下跌,為2013年8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政府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當周,凈空頭頭寸擴大44%,至1872手期貨和期權合約。
銅往往應用於汽車接線以及管道,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而今年15%的下跌或預示著商品市場更多的下跌。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下跌0.5%,至每噸6414美元。鋁、鋅和鋰的價格也有所下跌,而錫和鎳的價格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專欄】谷歌開發兒童版搜索引擎 抓住熊孩子就是抓住未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14.html
i黑馬註:對於谷歌這樣一家以創新為驅動力的世界巨頭,開發低領版的舉措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但對於美國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所有打算要把兒童作為客戶的公司將會面臨繁瑣複雜的法律風險,那谷歌為什麽要為熊孩子冒這個風險呢。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師天浩
12月4日消息,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道,谷歌公司打算推出旗下最受歡迎的幾款產品的兒童版本。《今日美國》引用谷歌公司工程部副總裁Pavni Diwanji的話說,谷歌此舉是“為了使兒童享受到既有趣又安全的谷歌產品”
谷歌不僅僅要開發低領版的谷歌搜索引擎,甚至包括YouTube視頻和Chrome瀏覽器服務都將開發出只針對12歲及以下的兒童使用的版本。對於這樣一家以創新為驅動力的世界巨頭,開發低領版的舉措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但對於美國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所有打算要把兒童作為客戶的公司將會面臨繁瑣複雜的法律風險,那谷歌為什麽要為熊孩子冒這個風險呢。
習慣了大數據、互聯網思維、顛覆性創新的中國科技圈,對於大洋彼岸谷歌開發兒童版的產品時,大都無動於衷,那麽谷歌開發兒童版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目的?難道真像Pavni Diwanji只是為了讓兒童享受有趣又安全的產品嗎?
在美國開發兒童版搜索引擎到底有多難?
其實,想要開發兒童版在美國並不容易,在過去的15年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COPPA)已經接連處罰了20多家公司,就是因為這些公司未經父母同意挖掘兒童信息。最近的例子,9 月份,點評網站 Yelp 就被罰了 45 萬美金,因為它並未加上年齡限制。
舉到以上的例子,大家對此認知的概念還是並不完全。在美國開發兒童版產品面臨諸多限制,這種限制在電影都不分級的中國是難以理解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COPPA)的要點是:要求那些面向12歲以下兒童、或向兒童收集信息的網站和在線服務者,向父母發出有關信息收集的通知,並在向兒童收集個人信息之前得到父母的同意;要求網站保證父母有可能修改和更正這些信息。除了保護兒童隱私外,該法還保證兒童在言論、信息搜索和發表的權利不受到負面影響。
首先收集個人信息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要保護兒童隱私,還要保證兒童在言論和信息搜索和發表權利不受到負面影響。這對於那些想在美國開發兒童版互聯網產品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對於不善於輿論管控的谷歌恐怕是個巨大難題。如今,雖然谷歌公司已經很明確的說自己將要為12歲以下的兒童開發專門版,但就上線日期還未有明確的回複。可見,即使是全球互聯網巨頭,在開發兒童專版產品方面,也並不那麽輕而易舉。
一意孤行的背後是理想驅動還是被迫就範?
月初,谷歌工程副總裁Pavni Diwanji在正式公開谷歌開發兒童版產品戰略時,說谷歌此舉是“為了使兒童享受到既有趣又安全的谷歌產品”。如此義正言辭的言論,正能量滿滿。那麽谷歌真的僅僅是為了讓兒童享受有趣又安全的產品,就投入巨資去開發一款難以把握尺寸,又面臨著各種法律刁難的產品嗎。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說,開發讓兒童專用版是為兒童考慮,沒錯。但背後更多的還是無奈,今年三月,繼蘋果後谷歌也遭遇了一起集體訴訟,原因就是Google Play應用內購買政策未區分大人和兒童,導致很多兒童過失購買,一些用戶甚至為此損失了幾百美元,最終結果是谷歌以1900萬美元的賠償才算平息此事。
為此,Google Play 在其最新的4.6.16版本中調整了應用內購買邏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額外選項,使其能夠選擇究竟是“每 30 分鐘重置一次密碼請求”還是“每次通過 Google Play 購買都請求密碼”,而舊版本卻是無法選擇的。貼心的是,這個選項隱藏得足夠深,保重兒童無法發現從而關掉此項。而蘋果公司也因為類似的遭遇專門在過自己的應用商店里上線兒童專區,和采取收緊應用內購買的方式規避風險。
以上蘋果和谷歌的案例不用多說,對於已經無法避開的法律上的天然屏障,與其躲躲閃閃,不如逆流而上。一組數據顯示,現在 Google 每秒處理 4 萬條搜索,約合每年處理 1.2 萬億條。在這些用戶中,有不少是未成年的孩子。有了被集體訴訟的經歷,面對可能出現的火藥桶,倒不如快些開發兒童專版主動規避風險。
兒童版戰略背後是座金礦,抓住熊孩子就抓住了未來
中國有句老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其實仔細看看老美的兒童網絡隱私保護法很有道理,一個人5-11歲正好是自我人格的養成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獨立思考能力缺乏,如果看到太多不和諧的東西,很容易養成扭曲的人格。另外這個年紀的孩子,對事物判斷的能力很差,所以很容易發生比如過失購買,隱私泄露的事情。
但反之,正因為如此,如果能夠利用得當,做出一款兒童專用版的產品,品牌忠誠度從娃娃抓起,當你的產品服務像水像電一樣陪伴一個人從童年成長,那麽未來豈不是牢牢抓在手里。這比相對華而不實的大數據、互聯網思維來的效果更直接,當谷歌兒童版得到普及,巨頭的地位就更無法撼動了。
如今在國內,因為兒童保護意識的薄弱,國內互聯網巨頭未遇到谷歌一樣來自法律上的刁難,但保護兒童隱私在道德層面上卻占據的天然的優勢。如果說,騰訊是最無法顛覆的巨頭,假如給一個陌陌、遇見、米聊等產品五年的時間,讓它們獨享不到12歲熊孩子們,從兒童培養興趣,恐怕顛覆QQ、微信就不再是神話。
任何一項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是單一原因促成的,谷歌開發低領版的谷歌搜索引擎,和推出低領版的YouTube視頻和Chrome瀏覽器服務,規避現行法律風險,獲得道德層面支持和戰略布局三者思考皆有之。那麽問題來了?中國公司什麽時候開始山寨。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