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生於1928年,不到30歲就成為了香港的塑膠花大王。隨後,他憑借自己敏銳的眼光,進軍地產,並多次演繹“蛇吞象”的神話,促使自己的財富大幅飆漲。
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中文網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福布斯華人富豪榜中,李嘉誠以310億美元的凈資產再度成為華人首富。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已經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
從一名酒樓夥計到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成功也並非一帆風順。然而,對於他的成功,不僅離不開其堅韌的毅力,還與其敏銳的眼光,善於抓住每次致富機會有著密切的聯系。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李嘉誠就已開始進軍塑膠花市場。不過,他並非盲目跟風,而是借助一本英文雜誌的塑膠花信息,從中挖掘了商機,並最終將塑膠花市場做大做強。
此外,自1958年進駐地產業後,李嘉誠的敏感眼光也進一步促成了他的財富增值。
鑒於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的研判,他認為香港經濟有望實現騰飛,並於1971年6月,成立了長江地產有限公司,大舉發展房地產業。於是,在隨後的時間內,李嘉誠陸續上演了“蛇吞象”式的神話,並最終借助香港經濟騰飛而實現財富上的大幅增值。
李嘉誠談財富理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李嘉誠被問及會否增加捐款力度時表示,他對財富的理念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未來10年李嘉誠基金會的捐款,將超過他過去30年的捐款。
李嘉誠透露,旗下李嘉誠基金會在1980年成立,基金的一半捐款用於內地,2008年至2010年期間,基金共捐出約53億港元,長實及和黃兩間公司則合共捐出約2億港元。他表示,過去30年捐出的錢,總數約100億港元,相信未來10年基金會捐款會多於過去30年。
李嘉誠透露,旗下基金8成是用在中國人地區,即大中華區域,而過往主力做醫療及教育工作,因為他深信教育可以解決跨代貧窮。他指出,在內地不少大學一些沒有命名的大樓,都有可能是自己捐款所建的。
最近不少海外富豪將一半財富捐出,李嘉誠說,過去一段日子自己捐出的財富亦不少,他將李嘉誠基金會視為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並將自已身家三分一註入基金會,這筆財產將相等於他個人在1980年的資產規模。
李嘉誠表示,在5月已部署一些公益項目,將於9月公布詳情,公益項目將由基金會負責,在香港進行,他沒有透露資金規模,但如果反應良好,未來會增加規模。
長實公布半年盈利119億港元,增長4%;和黃半年盈利64.5億港元,增長12%,中期息派0.51元。
李嘉誠表示,歐美仍有不明朗因素將影響全球經濟複蘇步伐,但預料世界經濟前景穩定,他對內地及香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如無重大不可預見之情況,集團業務發展蓬勃,對未來充滿樂觀和深具信心。
對於3G業務連年虧蝕後,終於有望轉虧為盈,李嘉誠表示,對明年和黃增加派息很有信心。
李嘉誠分享人生觀:逆境和挑戰激發生命力度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李嘉誠在汕頭大學“2011屆畢業典禮”上,借“檸檬汁人生觀”,鼓勵年輕人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大多數年輕朋友羨慕的是李嘉誠現在的財富、名望和地位,而對李嘉誠經歷過的苦難、逆境和挑戰知之不多。李嘉誠在童年時,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為了給父親治病,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糧食。父親逝世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學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筆者曾經對一位年輕朋友介紹過李嘉誠先生苦難的童年時代,並問她願意經歷這樣苦難的童年嗎?這位朋友沈吟良久後說:“我擔憂我無法經歷這樣的人生考驗。”
李嘉誠說,他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是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法國啟蒙主義學者盧梭說過:“十歲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給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麽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李嘉誠說:“我要拒絕愚昧,要持恒地終生追求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和緊貼時勢增長智慧,避免不學無術。在過去70多年,雖然我每天工作12小時,下班後我必定學習。”
“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沖破匱乏與弱勢的局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里?”李嘉誠說。
的確,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心靈的貧窮更加可怕。李嘉誠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什麽社會安全網,饑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香港社會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沖保障,這是許多像李嘉誠那樣的前輩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為香港社會奠定的基礎。
李嘉誠坦白地對學生說:“我愛當我自己!”告訴學生,上天賦予每一個人獨特生命的同時,也賦予每一個人熱愛自己和塑造自己人生的責任。
李嘉誠14句經典財富格言
1、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貿然去做,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
2、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5、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6、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7、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8、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9、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麽一點點。
11、人生自有其沈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麽叫做成功,什麽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13、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麽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人們贊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了一些經營的要訣。
“財富”雜誌一直給我郵寄免費中文版,里面有不少好料,
其中提到過約翰阿里亞加,此人我記得芒格也曾表揚過,
說他在斯坦福大學周圍不斷買地蓋房子,特別成功。
財富這篇報道里提到幾點特別應景:
1.買東西的時候就要賺錢,否則再好的東西你也買錯了。
2.始終從有麻煩的嚴重負債的賣家手里買。
3.搞房地產竟然少負債不負債。
這幾點用在股票投資上是不是也嚴重靠譜?
1.價格第一。
2.沒麻煩傻子也不會把金子當成鐵塊賣給你。成王敗寇,
坦然占便宜,老了以後把錢捐出去算是一個完美輪回。
3.別借錢炒股。
很多所謂的價值投資者第一條就掉到坑里,不理解自己
的幾萬幾十萬甚至幾千萬和老巴手里的錢體量不一樣,
要賺錢不一定非得買偉大企業,手邊有皮夾子撿起來就好,
偉大企業有太多人競爭。
| ||||||
佔領運動持續個多月,對香港經濟自然產生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對零售、餐飲、運輸等行業的衝擊最大,從業員當然希望示威運動早日和平結束。 佔領運動開展不到幾日,科大的雷鼎鳴教授在報章發表文章,指運動令香港股市在9月29日及30日兩天下挫745點。以港股市值20多萬億元計算,恒指每跌一點,相等於財富消失10億元,恒指下跌745點便相等於蒸發7,500億元財富。即使打個五折,損失依然達到3,500億元。以全港約700萬人平均計算,即每人損失約5萬元。 筆者看到雷教授的「偉論」後,即時反應是感到既可笑,又可悲。相對於其他本地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雷教授算是比較敢言的一位。但觀乎近年雷教授發表「反佔中」的文章和言論,實在叫人另眼相看。 早於去年四月,雷教授已撰寫文章,指「佔領中環」會令香港每月損失16億元,佔領行動若持續50天,損失便達到800億元。計算方法是以香港每年GDP約2萬億元,五分一的財富來自中環,即4,000億元。把4,000億元除以每年約250個工作天,便得出每天16億元的損失。 當時筆者已指出數字嚴重誇大「佔領中環」帶來的經濟損失。由於外界一早知悉「佔中」行動的細節,政府和商界自然會早作部署,避免政府及企業運作受到影響。在資訊科技年代,市場交易和買賣可以透過網絡進行,或者轉移至其他地區,毋須一定要在中環進行。故此每日16億元的損失,實屬天方夜譚。 佔領運動開展後,雷教授改以股市市值去計算損失,拋出3,500億元的數字,是之前800億元的四倍多。然而,雷教授沒有可能不知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股權不是港人持有,若20多萬億元市值全屬港人,豈非每人平均持有300多萬元股票?筆者粗略估算最多約兩成股市市值,即四萬多億元是港人持有,大約是GDP的兩倍,美國交易所市值,不過是GDP的一倍半。 此外,香港貧富不均問題嚴重,四萬多億元的市值大部分由少數富豪及權貴公開或暗中擁有,小市民所得有限。因此,說每名港人損失5萬元,真令人感到啼笑皆非。雷教授更跑到北京去宣傳他的「偉論」,說「佔中」令香港損失約15% GDP(3,500億元除以2.1萬億元),近日又拋出未來30年損失過萬億元的數字。 去年1月16日,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在《信報》發表文章,提出以「佔中」作為公民抗命。過去一年多,股票市場早已把相關訊息消化,反映在股價中。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業務不在香港,不受「佔中」影響。過去兩個月,外圍股市及油價一度大幅回落,這些因素都影響港股表現,又怎能把股市下跌完全推卸給佔領運動?事實上,自戴耀廷去年1月16日提出「佔中」,直至今年10月底,股市依然上升六百多點,樓價更大升近一成,我們又是否應該把財富上升歸功於佔領運動?
雷教授認為佔領運動造成其他人損失,屬自私行為。但若任由一個由少數人操控,只顧權貴(包括大學教授)利益的選舉制度延續下去,將進一步損害香港的自由、法治及廉潔等核心價值,港人損失更慘重。雷教授不妨花多些時間去研究港、澳及內地,貪污問題為何如此嚴重,並發表世界級論文。或者計算一下過去十多年財閥操控市場、興建發水樓和製造科網泡沫,對小市民帶來的經濟損失。這總好過浪費時間及納稅人金錢,寫一些不盡不實的報紙文章。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7 10:58 編輯 聯合光伏(686)隨筆:招商財富的加入,會否扭轉局勢? 作者:Haris_Huang 聲明: 作者於文章發布期間持有聯合光伏(00686)的股票,文章屬個人觀點,不作為買入推薦。 今天開會時偶然翻出了順風光電的股價圖,很坦白地講,有點那麽一點兒沒吃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這兩年我們在美國的光伏股上多少有點收獲,卻錯過了本土企業的漲幅。港股市場上也就3個光伏電站企業了,其中的兩家(順風光電和協鑫新能源)都搭了電梯扶搖直上,而我關註的聯合光伏卻戀上了滑梯,圖形酷似順風光電的反向指數。我曾經在1.5、1和0.6幾個檔位上3次買進過聯合光伏,倉位也較小,借著一點交易技巧,好在將損失控制在了15%以內。 ![]() 但聯合光伏近來又宣布了一項可轉債發行計劃,募資5.3億港幣,聯合招商銀科收購新疆80MW已並網的光伏電站。眼看著剛剛起來的股價又一次要掉頭,不禁問自己,這種價值該不該堅持? 2008年的歐債危機斷送了光伏行業賴以生存的補貼收入,也讓這臺全球光伏發動機熄了火。上遊電池企業的處境一落千丈:斷崖式的需求和過度競爭的供給,讓上遊產品的價格跌幅一度超過90%。昔日的世界霸主尚德、賽維也紛紛走上了破產的道路,留下數萬失業的職工和累累債務。為了擺脫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陰影,中國決定獨立補貼本國的光伏發電事業,以此來拉動上遊組件業務的複蘇,同時為環境的治理出一份力。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明確,2013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高達10GW,超過了中國歷史積累的總和,也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 聯合光伏也就在這種環境下,借殼金保利新能源(0686.HK)登陸了香港市場。按照原本的計劃,686將由組件業務全面轉型至光伏電站的投資和運營。其最大的特色在於擁有招商局的股東背景,以及由保利協鑫、中利科技、國電光伏等多家行業龍頭組成的聯合軍,期望做到2015年末達到2.16GW,2017年末達到5GW的裝機目標。 聯合光伏的股價也曾從1塊港幣漲到最高2.3港幣。然而,整合後的聯合光伏,似乎並未得到大股東招商局集團的支持,只能靠著不斷地發行可轉債和配股來獲得了收購電站所需的資本。原本的戰略聯盟也發生了松動,保利協鑫、中利科技等企業逐漸將自己的持倉降至5%以下,承諾並網交付的電站也遲遲未能得到交接。直至中報發電裝機也僅有443MW,離目標還有段距離。這樣的情節有那麽一點《權利的遊戲》里Jon Snow被放逐絕境長城的味道。 聯合光伏的控盤結構過於分散,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必然遭受滑鐵盧,最低時跌至0.53港幣。而於此相比,高度控盤的順風光電及協鑫新能源,股價上漲幅度分別超過了10倍及2倍。 就這麽完了嗎?似乎還沒有。 10月28號,聯合光伏在出售了原殼公司的光伏電池組件業務70%的股權後,隨即宣布了此次與招商財富合作發售可轉債,與招商銀科聯合收購新疆電站的信息。我想,除了又一輪可轉債的轟炸外,這可能解決了一直困擾著我和許多投資者的一個問題——聯合光伏終於有了拼爹的資本。 招商財富是招商銀行、招商證券和招商基金下屬的理財產品銷售管理平臺,管理著超過4000億人民幣的資產。借助招商銀行及招商證券的渠道和客戶,其產品的營銷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而本次可轉債的發售,預示著招商財富將會成為聯合光伏的股東。招商財富在行使轉股權後,未來應該不會拋售股票來償付投資,而是通過滾動發行來延續持股並擴大規模。而招商財富在招商局中的地位,與目前的股東招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交易平臺相比要高出許多,將給聯合光伏帶來更多的資源,尤其是金融方面。同時,招商財富在成為股東之後,招商局的控股也將由目前14%進一步得到提升,使到公司的控盤的分散性逐漸得到緩解。據知情人士透露,未來招商局體系的股權占比將提升到超過40%,招商局很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增持。 ![]() 另外,可轉債以聯合光伏即將收購的80MW的光伏電站的權益及電費收益作為擔保,也讓它成為了國內首單以光伏資產作為抵押而公開發行的理財產品。光伏資產抵押債券由美國分布式光伏發電龍頭Solarcity所創,目前已募資超過3億美金,利率低於5%。而此次可轉債的產品被設計為7.5%的保底收益,加上1.03港幣的轉股價,轉換期在發行日起6個月後,這在招商財富的背書下還是具有吸引力的。目前聯合光伏正與招商財富在新疆進行項目盡職調查和產品設計。由於項目是招商局體系內的企業所開發的,進展速度會相對快一點。 於此同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集團三把手李引泉先生即將上任聯合光伏的市場傳言。李引泉先生是招商集團的常務副總裁,招商局金融集團的董事長,市場傳言李先生將於年內接任聯合光伏主席一職,幫助聯合光伏解決發展初期的融資及發展問題。 完成此次收購後,聯合光伏的權益裝機容量將達到541MW,按照1400小時年發電小時,上網電價1元/度電,以及25%的利潤率來算,相當於年利潤接近2.4億元。在目前攤薄前的44億和攤薄後67億的市值下,PE估值相當於20倍和27倍左右,相比順風光電170億和協鑫新能源180億的攤薄前市值,價格還是相對合理的。截止2014年9月30號的3個季度,聯合光伏公告的發電量達到434GWH,而同期順風光電公告的發電量僅為385GWH,協鑫新能源也才剛開始收購並網發電項目。 ![]() 光伏發電行業本質上是一手項目和資金,雖然通過招商財富融資,可轉債形式的可持續性畢竟需要股價上漲來吸引2期、3期的產品發行,而股價本身的上漲卻受到了轉股價的一定限制。可轉債的贖回價格設定在1.7以上,所以1HKD到1.7HKD應該是個很艱難的價格區間。唯獨在日後當686的發展漸臻佳境,能夠進行純債務的資產抵押債券發行,相信空間會被進一步地打開。 後續發展的局勢是否會解決聯合光伏的融資難題,還得拭目以待了。(作者為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 黃海平) |
瑞銀與Wealth-X近期發布的全球超高凈值人口報告顯示,2014年超級富豪數量以及擁有的財富進一步增加,富人愈富的趨勢正在加速。
和2013年相比,2014年超級富豪總人數增長6%,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則增長7%。
大體上來看,越有錢的人財富增長速度越快;資產規模在5億美元以上的富豪平均錄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7.5-9.9億美元規模的富豪數量增長了19.9%。
五個行業億萬富翁較多:金融投資19.3%、工業綜合集團12.1%、房地產行業7.1%、非營利社會組織5.0%、紡織服務和奢侈品行業4.9%。
3000-9900萬美元資產規模的土豪的人口基數最多。盡管和超級土豪相比他們毫不起眼,但是和一般人相比,“有錢就是任性”也絕非難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文章來源為騰訊財經,作者為劉利平。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導讀:
富商“王誠”(實名令完成)起家於公關廣告業務,自2001年起,通過化名、龐雜交叉的股權投資。令完成及侄子令狐劍,與他們的前同事,已在公關、廣告、私募、城市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板塊構築起結構複雜的財富版圖。
2014年12月22日,新華社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令完成為令計劃的弟弟,令狐劍為令完成的養子。
正文:
沿雍和宮四米紅墻往東600米,進入航星科技城3號樓, 穿過破舊廣告牌後的幽深小巷進入一座類似體育館的龐大建築,在這棟樓的4層和5層,眼花繚亂的10余家公司在陳舊緊湊的格子間里交叉運轉,涉及公關、廣告、城市安防等多元業務。
工作在這些名字冗長拗口公司里的員工,對外統稱來自於“趨勢中國傳播機構”(以下簡稱“趨勢中國”)。盡管目前這些公司的最大股東、總裁是一名名叫郭磊的男士,但工商信息顯示,這些公司的前身,多是由名為“令狐劍”和“孫淑敏”的兩位自然人創辦經營。而他們則是一位名為“王誠”的富商的侄子與嫂子。履歷顯示,“王誠”與郭磊曾同時在新華社下屬經營公司工作。
皮膚黝黑、身材健碩,偏愛POLO衫。在國內私募界的小圈子里,“王誠”這個名字並不算陌生。數年內,由王誠掌舵的匯金立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金立方”)在對樂視網、神州泰嶽等多個項目上的投資均獲得了超高額回報。過去一周,匯金立方與“王誠”則因樂視網CEO賈躍亭一番公開言論,再獲關註。賈躍亭表示,如果能重新選擇,“樂視絕不會再選擇類似這樣的公司作為股東”。
多家媒體報道稱,“王誠”實際上只是一個化名。而他的足跡也不止於私募投資,騰訊財經《棱鏡》經過數月的深入調查發現,富商“王誠”起家於公關廣告業務,自2001年起,通過化名、龐雜交叉的股權投資,“王誠”叔侄以及他們的前同事,已在公關、廣告、私募、城市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板塊構築起結構複雜的財富版圖。
2014年12月22日,新華社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此時,媒體報道中可以公開披露,化名“王誠”的人士,正是令計劃的弟弟令完成,令狐劍則為令計劃的養子。
起於公關廣告
公開信息顯示,出生於1960年的令完成,1983年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新華社工作。多位新華社職員告訴《棱鏡》,在新華社下屬《瞭望》雜誌擔任記者期間,令完成尚以實名示人。而其采寫過數目龐多的稿件,目前可查閱到的最晚一篇為1991年時寫就。同時,他還勤於做理論研究,曾發表“新聞信息發展趨勢概略”、“中國與西方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比較淺析”等諸多論文。
多位新華社職員向《棱鏡》確認,令完成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過新華社團委副書記和辦公廳副主任的職務。其中一位職員評價稱,令完成雖行事低調,但善於搭建小圈子,與其私交不錯的同事會被邀請到其家族中小聚,甚至包括其兄長令計劃家。另一位與其有過直接接觸的老職員稱,“他是個好同誌,但不適合在官場混。”
上述老職員回憶稱,大概在1998年前後,令完成開始“棄政從商”,擔任新華社旗下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廣聯”)的總經理(另有一說為副總經理),直到2003年左右“出去單幹”。中廣聯是新華社直屬企業,成立於1981年,主要經營新華社部分社辦報刊的廣告業務。
在令完成主管中廣聯期間,其侄子與嫂子,也開始涉足廣告公關業務。2001年11月,北京強勢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北京強勢縱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註冊成立,對外掛名“強勢縱橫集團”。兩家公司的註冊地址極為相近,分別為:北京市密雲縣工業開發區水源路乙176號及20號。第一家公司由令狐劍及孫淑敏共同投資100萬元成立,孫淑敏出資95萬元任執行董事及總經理,令狐劍出資5萬擔任監事;第二家公司由孫淑敏出資190萬元,目前擔任趨勢中國總裁的郭磊出資10萬元擔任監事。
知情人士告訴《棱鏡》,孫淑敏為北京人,也是令狐劍的母親。令狐劍的父親令路線1977年因故去世,隨後孫淑敏回到北京居住。令完成的侄子令狐劍,則只是在最近的數月中才被好奇的網民們知曉。有媒體報道他自幼喪父,在北京的令計劃加重長大,被視為“養子”,此後常年在新加坡生活。
據已經被調查的令政策向媒體披露,其父母均為當地基層幹部,父親原為山西省一名處級幹部,育有4子1女,名字分別是令路線、令政策、令方針、令計劃、令完成,其中令方針為女兒,令計劃為三子,令政策是次子。
此後,孫淑敏的名字作為最大出資人,不斷地出現在強勢縱橫集團陸續創立的多家子公司中。2002年北京品尚廣告有限公司成立,這家公司50萬元的註冊資本金中,25萬元由孫淑敏出資。該公司在一則招聘信息中,自稱是強勢縱橫集團的“姊妹公司”。
2004年,另一家在密雲註冊的公司成立,孫淑敏出資25萬元,擔任這家名為北京環廣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廣廣告”)監事,僅有姓氏之差的“郭淑敏”出資12.5萬元亦為股東之一。
令狐劍則出現在另外一家北京環盟公共關系咨詢有限公司(簡稱“環盟公關”),這家註冊於北京房山的公司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金50萬元,令狐劍出資17.5萬元擔任監事,郭磊出資7.5萬元,無職務。
2009年11月,強勢縱橫集團更名為“趨勢中國傳播機構”。招聘信息顯示,目前的趨勢中國主體控股公司為趨勢縱橫(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趨勢縱橫文化”),旗下包括北京藍沃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新華派銳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普潤博時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北京強勢合力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科瓦希亞(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這些公司多為趨勢縱橫文化出資成立,或由後者的自然人股東出資成立。
《棱鏡》未能聯系到孫淑敏及令狐劍本人對以上信息置評。
消失的股東
趨勢中國前身,強勢縱橫集團的最早兩家公司,由孫淑敏、令狐劍、郭磊出資成立。
在集團更名的過程中,強勢縱橫旗下的公司完成了一個更為重要的改變:令完成的家人逐漸從股東名單中消失,而以郭磊為首的令完成和令狐劍的前同事、老部下們則從原本的小股東,轉為大股東和主要管理者。
2005年到2008年期間,令狐劍和孫淑敏位列股東的多家公司陸續被註銷。2007年開始,強勢縱橫集團對外聲稱旗下擁有三家公司,分別為北京強勢領航國際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勢領航”)、北京強勢合力國際會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勢合力”)和北京強勢領域廣告有限公司。與此同時,孫淑敏和令狐劍的名字,從股東名單中消失了。2011年,除強勢合力,上述的另外兩家公司被註銷。
由孫淑敏參與的其他一些公司,例如環廣廣告,也在2010年進行股東變更,此後,孫淑敏和“郭淑敏”均從股東名單中消失。唯一的例外,是北京品尚廣告有限公司,目前仍有孫淑敏的股份。
工商資料顯示,趨勢中國的控股公司趨勢縱橫文化成立於2010年12月6日,最早由郭磊和石磊分別出資950萬元和50萬元成立,隨後在2011年到2014年股東幾經變化,現由郭磊、石磊、張蕾、沈勁松等10人持股。
雖然趨勢中國旗下的現有公司均成立於2007年之後,但是,包括其官網在內的各種公開資料中,該機構卻並不避諱地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2002年,即孫淑敏、令狐劍等身為股東的年代。亦有消息人士對《棱鏡》稱,郭磊、石磊等人只是令完成、令狐劍、孫淑敏叔侄一家紙面上的“代理人”。這一說法未獲郭磊、石磊及令完成一家的置評。目前尚不清楚孫淑敏、令狐劍在趨勢中國是否仍有相關利益。
郭磊與令完成的交集在新華社期間。郭磊199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環球公共關系公司(以下簡稱“環球公關”)工作,一年後令完成開始擔任新華社旗下另一家公司中廣聯的總經理。這兩家公司的辦公地址均為北京宣武門西大街甲97號新華社發行樓,據多位新華社職員稱,兩家公司業務多有交集,人員也不是分得很清楚。
2001年11月,郭磊與令完成的嫂子孫淑敏,共同註冊了北京強勢縱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擔任監事。2005年,當令狐劍成立環盟公關時,50萬元總出資額中,郭磊出資7.5萬元,並無擔任具體職務。
然而,2007年前後,當“強勢縱橫集團”開始向“趨勢中國傳播機構”轉變,孫淑敏及令狐劍擔任股東的公司陸續註銷時,郭磊轉身成為該集團最大的出資人並出任總裁。在趨勢縱橫文化的1000萬元資本金中,郭磊起初出資950萬元,在引入諸多股東之後,目前郭磊依然擁有72%的股權。
不過,在公司更名後,令完成一家與郭磊們的互動並未終止。
2009年,由趨勢中國旗下的強勢合力出資3840萬元,與一個名為張寧的自然人,一起投資創立北京中寧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寧建”),郭磊和石磊分別出任副董事長和董事。2011年,強勢合力將中寧建的全部股權轉讓給環廣廣告,這家公司正是由孫淑敏出資成立。交易發生前,孫淑敏已於2010年從這家公司股東名單中消失,她的股權出讓給了名為關皓和羅茵兩個自然人,而關皓正是郭磊擔任總裁的趨勢中國的股東和高管。
交易結束後,在未直接持有任何股權的情況下,石磊成為了中寧建的董事長。2012年5月,自然人張寧從中寧建退出,中寧建變成了環廣廣告的獨資子公司,石磊繼續擔任中寧建的法人代表,同時擔任執行董事、經理的職位,關皓則擔任監事。趨勢中國的職員向《棱鏡》證實,中寧建與趨勢中國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家公司的辦公地址皆為: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1號102號樓三層北側。
在郭磊之外,趨勢中國的另一個重要股東石磊曾是令狐劍以及郭磊的老部下。石磊同時也是信諾達(430239)控股股東、董事和實際控制人,後者在“新三板”上市交易。據該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2004年石磊就職於令狐劍與郭磊創辦的環盟公關,直到2008年一直擔任項目經理。
在環盟公關任職期間,2007年,石磊分別與郭磊、關皓一起創辦了強勢合力、強勢領航兩家“強勢”系公司。2008年離開環盟公關後,石磊與他人一起註冊成立了信諾達,並在2009年回歸趨勢中國系,一躍成為中寧建的法人代表、董事長,2010年又和郭磊一起註冊了趨勢縱橫文化。
關皓也是在一系列公司股東中頻繁出現的人名。他於2007年參與註冊成立強勢領航,2010年承接了孫淑敏在環廣廣告的部分股份,並出任中寧建監事,2011年成為了趨勢縱橫文化的股東。
《棱鏡》曾向郭磊發送多封郵件請其置評,但均未獲回應;對於《棱鏡》的兩度登門咨詢,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亦以領導不在婉拒。
政府國企大客戶
趨勢中國在業務的開展中常以背景深厚示人。
2011年,在一篇由趨勢中國首席戰略顧問易廣濤發表在該公司內部的征文中寫道:2007年公司獲得中國移動總部和北京移動公司兩個市場公關項目後,其曾問總裁郭磊一個問題:這次中標成功多少因為關系、多少因為方案專業?而郭磊的回答是:各50%。
“我們有著良好的政府關系背景以及雄厚的媒體資源,有著同行業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趨勢中國傳播機構大部分的高級管理層來自新華社”、“我們與中央電視臺各主要頻道和中央電視臺廣告代理公司保持著長期的合作,由此,我們協助客戶通過央視獲得更多的媒體報道和關註。”這些表述出現在趨勢中國的各種宣傳材料中。
趨勢中國官網列出了公司的一些主要客戶,其中包括團中央、鐵道部、國家氣象局、首都精神文明辦、山西宿州市政府、北京旅遊局、山西旅遊局等;也包括中移動、中聯通、中糧、中央電視臺等央企;還有中國紅十字會等政府公益機構。據公開履歷,1979年到1995年,令計劃長期在團中央工作。
一家頗具規模的國際公關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訴《棱鏡》,在數年前的一次汽車企業的公關項目競標上,當他們得知趨勢中國也參與其中後不得不早早主動退出,“我們也知道他們的背景,爭不過。”易廣濤在公司內部征文曾自述道:“我拼命拿奧美公關出氣:搶他們的單子,一次又一次讓他們在方案上滿地找牙。”奧美是全球最大的公關集團之一。
2009年11月,尚未更名的強勢縱橫集團與英國新洲公司組成新洲國際傳播集團(簡稱NICG),由郭磊擔任總裁。NICG官網顯示,該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為企業客戶提供所在國“政策遊說”,為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提供“深度分析監管政策”、“基於精準的政策分析深刻把握決策層思維”。
《棱鏡》尚不能確定令完成及其家人在趨勢中國的這些項目和客戶的取得上是否發揮了作用。
業務多元化
在公關、廣告生意之外,趨勢中國還通過股權投資和交易,進行多元化擴張,涉足安防工程、網絡信息安全等業務,客戶仍然主要是國有企事業單位。
與趨勢中國傳播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中寧建公司,主營業務即是城市安防工程,產品包括城市井蓋防盜鎖、防盜井蓋及普通井蓋。其官網信息顯示,已完成的重點項目則包括國家體育館鳥巢防盜裝、國家博物館、首都機場T3及T2航站樓以及天安門井蓋及防盜裝置、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廣州亞運會主場館、國家電網山西公司等項目安防裝置。
此外,通過旗下的強勢合力,趨勢中國在2002年與浙江廣廈集團董事長樓忠福合資成立了一家北京中青紅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紅艦網絡”),該公司1018萬元的註冊資金中,樓忠福以自然人身份出資1000萬元,強勢合力以企業法人身份出資18萬元。
《棱鏡》尋覓公開信息未能發現中青紅艦網絡在經營期間開展任何業務,在一些黃頁網站中,它被歸類為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公司在2007年被註銷。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工商信息顯示,以“中青紅艦”命名的,還有另外兩家公司:北京中青紅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青紅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均隸屬於中國青少年宮協會,註冊地址均為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內大街49號民族文化宮,法人代表也為同一個名為谷麗萍的女子,谷麗萍為令計劃的妻子,長期擔任全國青少年宮協會副會長。這兩家公司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被註銷。
雖然名稱中均包含“中青紅艦”,但趨勢中國間接持股的中青紅艦網絡,與另外兩家公司沒有股權交叉關系。
不過,郭磊在一次采訪中披露,趨勢中國在2005年的中國社會教育五十周年慶典時,為谷麗萍擔任副會長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做過一系列巡展活動。郭磊強調,公司為這樣的非營利組織做公關傳播,“並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追求社會影響。
此外,中青紅艦網絡的大股東,樓忠福掌舵下的廣廈集團,曾長期投資浙江《青年時報》等項目,該報與中國青少年宮協會隸屬團中央系統所管轄。
通過另一家冠以“中青”之名的公司,令完成叔侄一家還涉足了網絡信息安全業務。2008年,孫淑敏以1元錢的價格獲得了一家名為中青聯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聯迪”)30%的股權。
該公司是由中青實業發展中心與佛山市南海聯迪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主營業務為安防產品及網絡信息安全產品。該公司的宣傳資料顯示其定位為“專註於中國政府部門及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自稱“幾年來,中青聯迪承擔了許多大型項目的設計、集成、運營和服務,在政法、軍隊、金融、能源、交通等領域都有許多堪稱典範的成功案例。”
2001年,一名名叫余建潮的美籍男子回國擔任中青聯迪總經理。2008年,孫淑敏以1元的價格取得了中青聯迪30%股份,同時一名叫陳霞的自然人也取得15%股份。孫淑敏何以幾乎無償取得此巨量股權不得而知。
然而,一年後,一位名為於慶林的人士開始舉報余建潮諸多經濟問題。《棱鏡》獲得的被告人庭審辯護詞顯示,於慶林系陳霞的丈夫。隨後孫淑敏及陳霞作為原告向法庭提起訴訟,2010年7月,余建潮被以職務侵占罪判刑12年,後改為6年。中青聯迪在2010年被吊銷。
此案的審判歷時4年,對於此案件的諸多疑點,余建潮的妹妹余小樂曾在法院宣判後通過網絡論壇多次發帖鳴冤。多年後,她卻對《棱鏡》三箴其口。
高球高手與私募大腕
在公關、廣告,乃至安防、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令完成的侄子與嫂子是更為活躍的生意人。而“王誠”這個名字,則是於2004年始,崛起於業余高爾夫球界和私募投資領域。
“王誠”鐘愛高爾夫運動,並達到了專業級水準。有球友撰文稱,做事超級認真的“王誠”自創了高球“數字量化推桿法”,並且愛好一邊揮桿一邊唱“一條大河……”。他甚至以此化名,成為了央視高球頻道的副總監。
在科技創投領域,“王誠”的化名可以追溯到2004年,出任天天在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在線”)董事長、總裁。在他帶領下,天天在線快速發展並在幾年內成長壯大。2005年,作為天天在線總裁,“王誠”還被選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第九屆特邀副會長。2007年前後,王誠淡出該公司。該公司於2011年註銷。
2008年,“王誠”開始進入私募圈,成為私募機構匯金立方的董事長,管理超過20億元規模的資金。匯金立方在私募圈並不算體量龐大,但僅有的幾次投資都帶來了超高額回報。
匯金立方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為向樂視網(300104.SZ)前身樂視傳媒,公司成立3個月後,即向樂視傳媒增資2000萬元,持股6.06%位列第三大股東。兩年後,樂視上市,匯金立方在2011年8月到2011年12月,曾減持樂視網300多萬股。而樂視網最新的表態稱,目前匯金立方已經全部清空該公司股票。以其持股時間內的最低股價做保守計算,匯金立方的收益超過2.2億元。
在大筆投資樂視後的13天,匯金立方再度出資2000萬元註資東方日升(300118.SZ),占股2%,次年4月26日,匯金立方持股增至3.167%,2010年9月,東方日升上市。最新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匯金立方仍持有909.73萬股流通A股,持股比例1.62%,位於十大股東的第四位。僅僅目前仍持有的股份,賬面價值已經達到9000萬元,而減持1.5%的股份的收益,若選擇在股價高點(最高達到60元)拋售,收益將數倍於目前仍持有的股份價值。
匯金立方最為神秘的一次精準投資,是入股神州泰嶽(300002.SZ)。2009年5月18日,匯金立方以3564萬元認購神州泰嶽270萬股,成為第11大股東。5個月後,神州泰嶽登陸創業板,當天收盤價102.9元。2010年,神州泰嶽股價一度超過230元。僅僅5個月,這筆投資給匯金立方帶來的賬面收益超過5億元。由於匯金立方未能進入神州泰嶽的前十大股東,最新的財報未有其持股數據,無法估算可能存在的減持收益。
2009年12月,匯金立方以2000萬元認購500萬股海南瑞澤(002596.SZ),占增資後海南瑞澤總股本的5%,2011年7月,海南瑞澤上市,匯金立方當時獲得3.04倍的賬面投資回報。匯金立方也未能進入十大股東,無法估算實際減持收益。
有跡可循的匯金立方最後的一次大手筆投資是在2010年11月。匯金立方出資2500萬元投資騰信股份(300392.SZ),持股6.25%。2014年9月10日,騰信股份上市,尚處於禁售期的300萬股股份,價值已經達到3.9億元,這筆投資的賬面收益近15倍。
《棱鏡》在近期實地探訪了匯金立方位於北京海澱區的辦公室,該公司大門緊閉,室內幽暗,僅有少數幾位職員。工作人員表示,在此前“王總有時候會來公司”。
原本,“王誠”和他的匯金立方可以繼續低調地維持這樣的投資回報故事。但2014年10月23日,因為樂視網CEO賈躍亭的回應,“王誠”的名字一下跳出了科技創投圈,被更大範圍熟悉。第二天,好奇的網友為其真名更新了百科詞條,采用了一張他以央視高球頻道副總監的身份出席一場高爾夫球錦標賽的照片,這下,人人知道“王誠”熱愛高爾夫了。
而就在同一天,10月24日,那個曾讓奧美“滿地找牙”的趨勢中國首席戰略顧問易廣濤,卻去了一趟工商局,清空了自己在趨勢縱橫文化的全部股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四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曾表示盧布危機已經解除,當天盧布匯率的確很“爭氣”地反彈,創三周新高。可暫時送走了盧布危機,俄羅斯還面臨財政危機。昨天Siluanov稱,如果俄政府不改變現有的預算結構,用作應急儲備的主權財富基金三年內就會資金告竭。
Siluanov的上述警告並非危言聳聽,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俄羅斯33%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油,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創收占去年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68%。當時國際油價還高達每桶108美元。今年6月以來,油價跌幅超過40%,跌至五年來最低點,現已跌破每桶60美元。EIA預計,若國際油價未來12個月持續在約每桶60美元,俄羅斯僅出口原油收入的損失就約有800億美元。
俄羅斯的國際儲備包括央行的儲備和兩大主權財富基金Reserve Fund和National Wellbeing Fund。截至本月1日,前者規模為889億美元,後者為800億美元。俄羅斯財政部表示,明年Reserve Fund將至少提供5000億盧布用於填補財政支出的缺口,還計劃動用National Wellbeing Fund的資金幫助銀行增加資本金,以及資助基礎設施項目。
Siluanov昨日表示,如果國際油價處於每桶60美元的低位,明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可能下滑約4%,預算赤字約相當於3%以上的GDP。他說:
“如未有任何決策,2016-2017年,我們就會耗盡所有這些(基金)儲備。國防占了很大一塊,占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我們需要重新安排,調整基礎設施、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結構。”
Siluanov預計,由於政府要投入1萬億盧布用於銀行業重組,今年俄羅斯財政預算赤字與GDP之比將達到約0.7%,此前財政部預計預算盈余與GDP之比將達0.7%。
俄羅斯政府儲備本周已現警報:俄羅斯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上周外匯儲備減少了157億美元,為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截至12月19日,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降至3989億美元,較今年的峰值減少了22%。為遏制盧布大貶值,俄羅斯央行頻頻拋售美元幹預匯市,這是2009年以來首次外匯儲備低於4000億美元。
本周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下調了俄羅斯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將其列入負面觀察。這意味著俄羅斯的主權債可能會十年來首次失去投資級的信用評級。
標準普爾當時表示,未來的90天內,俄羅斯主權債至少有50%的可能性會被降至垃圾級。今年4月,標普已將俄羅斯評級降至僅比垃圾級高一級的BBB-級。標準普爾在聲明中提到,下調評級展望“源於我們認為俄羅斯的貨幣靈活性正在加速惡化,經濟疲弱正在對其金融系統造成影響。”
彭博調查經濟學家結果顯示,俄羅斯面臨2009年以來首次經濟衰退,經濟增長收縮可能持續兩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