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辦人曾教聾啞人士寫軟件

1 : GS(14)@2018-03-12 02:02:29

【明報專訊】AESIR創辦人陳浩升昔日做義工時,需要照顧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當中不少學童因患有自閉症和情緒病,身邊同學會覺得他們的行為怪異,不與他們做朋友,這令他萌生用科技來幫助SEN學生的念頭。另一創辦人黃潤華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遊戲軟件開發畢業生,他以往是香港遊戲創作協會的理事,曾經教導聾啞人士編寫遊戲軟件,發現他們很有天賦和好學,「普通人做到的事,他們一樣做到」。其後他們以AR技術來開發特殊學習訓練遊戲,讓SEN學童可以追上同齡小孩的學習進度,融入社會。

星展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集團推廣策略與傳訊部總監朱伊蓮稱,近年本地社企發展漸趨成熟,社企數量持續增加,項目更多元化,早年的社企多由慈善機構衍生,現時則有更多青年及專業人士創立社企,不同背景的人士可利用他們自身的知識及技術,向大眾提供服務和產品。朱伊蓮續稱,社企發展會隨着社會發展而改變,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社企用新科技來提供產品及服務,更可帶來經濟效益。

[社企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82&issue=201803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15

李曉佳:創辦人淡出 新地逐步接掌九巴

1 : GS(14)@2018-03-12 02:03:40

【明報專訊】老牌巴士公司九巴近月新聞多多,先有釀成大量死傷的大埔車禍,繼而在司機自發組成的「月薪車長大聯盟」2月下旬罷工抗議薪酬調整方案後,爆發疑「秋後算帳」解僱發起人葉蔚琳等人的風波,惹來劣評不斷。碰巧九巴所屬的載通(0062),近年管理權逐漸回歸母公司新鴻基地產(0016),在多名新地系高層進駐下,近日九巴卻連番出現管理失誤,難免令人感到奇怪。

雖然新地早在30年前已是載通大股東,但過去一直放手由多名創辦人主理業務,隨着公司成立已有85年,創辦人家族第一代包括雷瑞德、雷亮、伍時暢及鄧肇堅等都已老去,甚至過去主管車務運作的後人雷中元、伍穎梅及雷禮權逐漸淡出管理層,這正為過往30多年來一向低調及站在幕後的大股東新地,介入參與管理埋下伏線。

15董事 8位與新地明顯相關

載通董事會近年加入不少新血,可以發現,在2014年起加入董事會的6名董事中,馮玉麟、李澤昌、李鑾輝及張永銳都是來自新地系公司;其餘兩人之中,前警務處長曾偉雄的作風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不用多介紹(可以邀請他主持內部會議激勵司機說「你哋無做錯!」),另外何達文則是「紅褲子」出身,在九巴任職近20年。目前載通董事會15人中,與新地明顯相關的有8人,剛好超過半數,最重要是人所共知的新地主席郭炳聯「愛將」馮玉麟亦在其中,完全反映新地如何重視在載通的影響力。

路訊通去年賣盤 反映載通權力交接

另一方面,載通2001年將巴士車身廣告及車內電視屏業務路訊通(0888)分拆上市,本身亦是交由創辦人伍家後人管理,路訊通在去年宣告賣盤,對載通權力交接亦是一個明顯信號。

如要分析新地回收載通控制權的原因,筆者相信與中巴(0026)被基金覬覦的個案類似,都是覷準舊巴士廠地皮價值。新地與載通各持五成權益的觀塘巧明街九巴車廠,在2016年已完成43億元補地價,將建成甲級商廈及商場,其他車廠地皮如茘枝角車廠,亦已建成豪宅曼克頓山。

近年改革提升服務 改善形象

筆者無意站在道德高地指摘,政府近年為覓地與建住宅大為頭痛,如果新地與載通合作能以合理方式建屋出售,毋須指摘;眼見近年九巴車務亦有不少改革,例如被詬病的九巴App逐步改善(儘管仍然相當不足),甚至在車站加裝Wi-Fi及車內新增充電插口等,的確方便乘客,是值得稱讚的德政。不過,秋後算帳(其實秋天還未到)的做法,等於令新地過去數年改造形象的努力前功盡廢,是否值得需要深思?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80&issue=20180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32

WeLab研申虛擬銀行 科技取代分行 創辦人:成本低夠方便 勝傳統銀行

1 : GS(14)@2018-03-19 04:48:44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20&issue=20180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69

翠華前總部疑易手郭氏「釘王」 5創辦人「分家」 料成功分錢

1 : GS(14)@2018-06-19 05:33:4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554&issue=20180619
【明報專訊】本地上市茶餐廳翠華(1314)五名創辦人前年一度爆發爭拗,其後風波似逐漸平息,惟去年翠華曾擬以2.55億元向五人收購位於觀塘的前總部翠華集團中心,令人揣測是「分家」的另一部署,但交易很快遭股東反對而泡湯。據最新資料顯示,翠華集團中心主要業權,疑已易手至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手上,意味4名翠華創辦人可成功套現,物業亦可能將於明年收回,不再租予翠華。

明報記者 鄧偉忠 方楚茵

翠華在上市前架構並不統一,不少分店股東架構不一,而且不少門店都是有創辦人持有(見另文)。翻查資料,翠華創辦人之一、主席李遠康與何庭枝,在2004年透過私人公司成路斥資2800萬元收購觀塘勵業街50號物業,其後其餘3名創辦人張汝桃、張汝彪及張偉強陸續加入,五人共同成為翠華集團中心股東,其中李遠康持股最多,與何庭枝分佔40%及30%,其餘三人則各佔10%。

去年擬2.55億售翠華失敗

翠華五名創辦人在2016年爆發爭拗,表面上在同年年底平息,但事隔僅兩個月,在2017年初公司突然宣布,向五名創辦人收購翠華集團中心,作價高達2.55億元,以2004年收購價2800萬元計,升價逾八倍。不過,交易惹來基金股東不滿,認為作價太高,建議將資金用作派息更佳,因為阻力甚大,交易在數月後終止。

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持有翠華集團中心的成路在今年4月申報,何庭枝等4名創辦人宣告辭任,同時李遠康兒子、翠華執董李祉鍵及兩家離岸公司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原定3月底租約已告結束的翠華集團中心分店,翠華亦延至4月才宣布續租,續約更由上市起的每次簽訂3年,縮減至只有1年。

4創辦人同時辭任 李遠康子任董事

除了4人已告辭任外,據翠華續租公告稱,翠華集團中心由李遠康仍然持有40%股權,並無再披露過往由其餘4名創辦人持有的60%股權去向,據成路申報,公司地址已由原來翠華的葵涌總部,改為上環歐陸貿易中心一個寫字樓,地址與新地郭家親戚、以專收舊樓「落釘」著名的地產商郭炳燊旗下寶輝控股相同,似乎意味該批股權已易手至郭炳燊手。

在2016年,翠華一度公告獲洽賣盤,李遠康卻否認有意出售,何庭枝與張汝桃先後辭任董事,五名創辦人不和浮面,但由於五人在翠華上市時簽訂綑綁協議,直至年底,五人最終表面上平息分歧終止賣盤,李遠康亦以4251.9萬元,向其他創辦人增持翠華的控股公司翠發,持股量由46.92%增至49.9%。
2 : GS(14)@2018-06-19 05:33:5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052&issue=20180619
Share  
【明報專訊】翠華(1314)上市之初,曾被市場詬病與股東之間關連交易太多,單計租用物業部分,過去7年累計交租逾1.3億元,其中2016年度高峰期,一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元,不過,集團先後棄租赫德道分店及觀塘前翠華總部,關連交易金額已告顯著減少。

前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

翠華在2012年上市,當時已向五名創辦人租用三個舖位用於開設分店,以及觀塘翠華集團中心三層作總部之用,當中租金以中環德輔道中最昂貴,2013年度年租金為960萬元,兩年後勁加兩成至1160萬元,翌年再加租兩成至1398萬元,直至今年4月續租才略減5%,年租金降至1328.1萬元。

除了五名創辦人外,翠華在2014年曾向李遠康太太陳彩鳳租用尖沙嘴赫德道物業開設分店,當時原本簽訂三年租約,卻突然在2016年中以生意欠佳為由提早終止租約,陳彩鳳前後合共收取租金約逾700萬元。事後有報道指,赫德道分店其實早在2015年下半年已告結業,市場人士質疑公司處理欠佳。

不過,棄租赫德道分店後,加上翠華前一年亦停止租用觀塘物業作辦公室,將總部搬至葵涌,關連交易已告大幅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19

D&G創辦人四處點火頭 曾推「奴隸涼鞋」 揶揄#Me Too

1 : GS(14)@2018-11-25 11:12:3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455&issue=20181125
【明報專訊】意大利奢侈服裝品牌Dolce & Gabbana(D&G)近日因一段指導亞裔模特兒以「小棍子」(筷子)進食「偉大的」意大利薄餅的宣傳片,被質疑貶低中國文化,之後有網民在Instagram提出質詢,卻與品牌創辦人之一Stefano Gabbana的ins帳號展開罵戰,Gabbana辱罵「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令事件升級。D&G之後聲稱相關帳號被盜,上述言論與Gabbana無關,但未能取信於內地網民。D&G兩名創辦人上周五在微博官方帳號用普通話說「對不起」,欲平息風波。事實上D&G以往的張揚作風,已為他們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爭議。

《華盛頓郵報》時尚評論專家Robin Givhan曾形容,兩名創辦人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發表了政治不正確意見,最多也只會聳聳肩,毫不在乎。Gabbana曾這樣說:「我喜歡自由。自由,自由,自由,自由。我喜歡說出我的想法。我不怕。我所說的不會錯,只是超出社會規範。但這真的是我的想法。」

D&G的品牌創作,以至兩名創辦人的言行,經常冒天不之大不韙。2007年該公司推出的一輯廣告,展示一名穿泳裝的女模特兒被一名赤裸上身的男子按在地上,由一堆赤膊男子圍觀,被指有強烈的輪姦暗示。廣告其後在意大利等地被禁或抽起,D&G公司當時批評監管落後,把創作和真實行為混為一談。

「輪姦暗示」廣告 意大利被禁

D&G在2013年的春季系列,在裙子上印上blackamoor風格的北非女子,又展示了一系列以黑人女性頭像為設計的耳環,被指令人聯想到美國奴隸制,質疑品牌以奴隸文化賺錢。除了販賣奴隸衣服、奴隸耳環的爭議,D&G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名為「奴隸涼鞋」(slave sandals)的女裝涼鞋,也受到外界非議。

兩名品牌創作人的言論也一樣惹火。2015年,Dolce向意大利《Panorama》 雜誌炮轟試管嬰兒是「化學的、合成的孩子」。他認為同性戀者不應製造試管嬰,言論觸怒了育有試管嬰的Elton John,他直接發動粉絲抵制D&G。Gabbana反罵Elton John是法西斯分子。除此以外,Gabbana也曾批評Lady Gaga有肚腩,形容美國樂壇小天后Selena Gomez醜,又批評超模Kate Moss穿的Valentino服裝不好看,到處點着火頭。

成梅拉尼婭衣櫥大牌

近年Gabbana曾質疑 #MeToo全球反性侵運動誇大了性侵的出現率,又堅稱性騷擾在意大利並非問題。他說:「所有關於美國女性的事情,我們都沒有相同的東西,因為我們非常尊重女性。我們的心態完全不同。」

他形容部分問題是你請我願。Gabbana說:「這不是新鮮事。(意大利名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向(奧地利男演員)漢密保加(Helmut Berger)和阿倫狄龍提出上牀……但聽着,這是由你決定的。這是真的。大家都知道。 20年後你說:『啊!他摸我屁股!這不是暴力。』」

當很多知名品牌都不願跟美國總統特朗普家族扯上關係, Tom Ford、Marc Jacobs等品牌更表明不會贊助第一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服裝,D&G卻成為她衣櫥的大牌。當梅拉尼婭穿上D&G服裝出席公開場合,Gabbana就會上Instagram讚美一番,被Givhan形容他是梅拉尼婭的「單人啦啦隊」。這行為也令D&G在社交媒體成為針對對象。為此Dolce和Gabbana生產了印有#Boycott Dolce & Gabbana字樣的T恤回應,與反對者繼續互懟。

海港城店禁港人攝影惹抗議

較為港人熟悉的D&G爭議,是2013年初D&G位於海港城的門店禁止香港人在店外的行人路攝影,但內地遊客卻獲准拍照,觸發大量群眾聚集在該店外攝影,以示抗議。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glamour.com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2 : GS(14)@2018-11-25 11:12:4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093&issue=20181125
【明報專訊】D&G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時裝公司,由意大利設計師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創辦,兩人的姓氏也是品牌名稱的來源;總部位於意大利米蘭。D&G曾經為麥當娜、蒙妮卡·貝露琪、濱崎步、伊莎貝拉·羅塞里尼、吉賽兒·邦臣和凱莉·米洛等名人設計服裝。

社交媒體上多次掀起的杯葛D&G運動,對D&G品牌的影響不得而知。截至今年3月底的12個月內,其收入按年大致持平,錄得12.9億歐元(約125億港元,以3月底匯率計算)。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按年跌7.1%至1.56億歐元(約15億港元,以3月底匯率計算)。

去年收入125億港元

《華盛頓郵報》時尚評論專家Robin Givhan形容,D&G的設計是為富人之中的富人而設。

今年4月D&G品牌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打造了一場金碧輝煌、花團錦簇的時裝秀,展示猶如童話世界式的華衣美服。不惜工本為貴客打造夢幻的舞台,被行業觀察家質疑了一下成本。Dolce當時這樣回應:「對不起,這是你的錢嗎?不是,好的。」

時裝秀展示的Alta moda(高級時裝),動輒價格數萬美元,但未必是一般情况下可以穿著的。Givhan形容,穿這些衣服的場合,可能是在俄羅斯財閥或中東皇室的超級遊艇,又或在保安森嚴的歐洲莊園。

對於有評論認為這品牌的衣服開價貴,Dolce反駁:「你會問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多少錢嗎?你不要問價格。美是不可以錢來衡量的。」

兩創辦人曾是情侶關係

60歲的Dolce與56歲的Gabbana認識30多年。Dolce是西西里島一名裁縫的兒子,Gabbana是平面設計師。兩人於1985年創立自己的時裝品牌。有一段時間,他們是情侶關係。這種關係在2005年結束,但他們的商業伙伴關係持續。當歐洲其他設計師將自己的品牌賣給大型企業,每隔幾年換一次創意總監。他們仍是D&G的掌舵人。這品牌最近關閉了以T恤和牛仔褲為主的較低價業務,專注滿足少數富人的品味。

[企業地球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639

阿里創辦人1.6億購Mayfair 實呎7.5萬冠同區

1 : GS(14)@2019-04-12 08:54:1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920&issue=20190411
【明報專訊】長實(1113)中半山波老道項目推售在即,加上樓市暢旺,中半山區內二手屋苑有價有量,其中傳統地標豪宅The Mayfair先錄高價買賣,阿里巴巴創辦人之一麻長煒以逾1.6億元購入一個中層單位,實呎迫近7.5萬新,創中半山呎價新高。

土地註冊處顯示,上述單位為The Mayfair中層A室,實用2155方呎,上月以1.6088億元成交,實呎達74,654元,呎價創中半山區內新高。登記買家為麻長煒,與阿里巴巴創辦人之一同名,料為同一人。原業主於1998年以4247萬元購入,持貨21年帳面獲利1.18億元,賺幅2.7倍。

資料顯示,藝人謝霆鋒母親「拉姑」狄波拉去年5月以1.38億元購入The Mayfair中層B室,當時實呎65,156元已創中半山新高,事隔不足一年,有關紀錄已被推高近9500元或14.5%。

富滙豪庭相連戶1.9億易手

事實上,中半山本月首10日,已連錄6宗大額買賣,其中富滙豪庭錄得今年首宗成交,呎價突破5萬元。市場消息指出,富滙豪庭2座中層相連戶,兩單位實用分別1933及1805方呎,合共3738方呎,成交價1.9億元,實呎50829元,原業主2012年合共以1.388億元買入,持貨約7年,帳面獲利5120萬元或37%。

此外,中原分區營業經理王勤學表示,元朗世宙1座中層B室,實用426方呎,兩房間隔,以689萬元沽出,實呎16174元,樓價創標準兩房新高,呎價則創屋苑標準戶新高。

世宙兩房689萬 實呎16174元破頂

王勤學又稱,原業主2015年12月以494.3萬元一手購入,持貨近4年,帳面獲利194.7萬元或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