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槓桿比率 年升12百分點 靠父幹上車 金管局關注
1 :
GS(14)@2017-10-01 20:11:13【明報專訊】樓價持續上升,多個量度港人負擔能力的指標都突破了高位。金融管理局昨天公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量度私人樓宇住戶按揭供款壓力的「收入槓桿比率」,在今年第2季升至75.5%,較一年前大幅上升超過12個百分點。金管局同時表示,關注年輕人獲父母協助買樓、即所謂「靠父幹」的現象,認為有可能削弱整個家庭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
所謂「收入槓桿比率」,即按揭供款與私樓住戶入息的比率(見另稿),第2季達到75.5%,意味住戶四分之三的收入用於按揭供款。這比率較去年第4季的72%高,一年之間更由62.9%大升12.6個百分點,不但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並且突破了2015年第4季的高位,達到2000年的水平。
家庭債務佔GDP比率 17年新高
另一方面,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第2季上升至68.3%,亦是2000年以來最高,當中大部分債務都是住宅按揭貸款。但私人貸款的增速近年明顯加快。金管局同時公布,該局以個人收入、利率及住戶按揭金額計算出來的「償債指數」在第2季達到50.3,該局警告,鑑於美國持續加息,若本港利率上升3厘,該指數可能會在一年內顯著上升至69.6,反映資產質素會急速轉差。
關焯照:泡沫人人知 關鍵是否加息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上述一系列數據雖然反映樓市風險愈來愈大,但樓市有泡沫是人所共知的,重點是利率會否上升,令泡沫爆破。而他認為,美國息口上升慢,本港息口在未來難以有顯著升幅。
金管局則指出,雖然短期而言,預期按揭息率仍然偏低,加上預料房屋短缺狀况仍然持續,支持樓市需求;但房屋供應逐漸增加,或會令房屋供求缺口收窄,從而抑制樓價升幅。美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及進一步加息,亦有可能於日後對樓市構成影響。
事實上,為控制樓市對銀行體系帶來的風險,金管局自2009年一直推出收緊按揭等調控措施。因此,到今年7月,新批出按揭的平均按揭成數,已從實施措施前的64%降至48%,而供款與入息比率亦降至34%。
指影響家庭「抵禦收入衝擊能力」
但樓價高企的同時,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不少年輕人需「靠父幹」才能買樓。金管局昨日亦提到,據觀察所得,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資金,「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當局未能取得相關的物業成交數據,但相信這方法或已變得更加普遍,值得關注。雖然對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影響應該有限,然而「從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靠父幹上車」的風險在於一旦經濟惡化,年輕人遇到財困,父母已難以再提供支援,但年輕人難以靠自身力量買樓是事實,而金管局亦難以控制父母協助買樓的現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66&issue=20170929
嘉湖上車盤估值5年升九成 分析﹕首置計劃難令樓價回落
1 :
GS(14)@2017-10-06 02:37:42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12&issue=20171005
【明報專訊】強調為管治注入「新風格」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周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市場關注「首置上車盤」措施。本報抽取十大屋苑合共60宗銀行網上估價個案,除發現5年來全部均錄得升幅外,更以細單位升勢最為凌厲,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有2房戶,由5年前估值僅227萬元,升至最新估值達428萬元,5年來升近九成,升幅成為十大屋苑之冠。
明報記者 謝穎怡
回顧前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7月上任後,5年來一直強調房屋政策為「重中之重」,故先後推出多項辣招,如「港人港地」、將首個「置安心」項目轉租為售,更於今年4月收緊以「一約多伙」措施等,惟對樓價僅有短暫影響。本報早前挑選十大屋苑共20伙單位,透過三大銀行匯豐、恒生(0011)和中銀香港(2388),進行估價的60宗個案,所有個案估值均較梁振英宣讀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前高出12%至89%不等。
跑贏同屋苑大單位估值
十大屋苑中,以新界區大型屋苑表現最為突出。有「上車樂園」之稱的天水圍嘉湖山莊,位於賞湖居2座一伙實用面積449方呎F室2房戶,恒生最新估值428萬元,實呎9532元,與5年前估值227萬元比較,單位期內升值201萬元或近89%,升幅高於屋苑一伙實用635方呎高層3房戶,該3房戶同期估值升幅近65%。
另一熱門上車盤沙田第一城,以10座中層一伙實用面積327方呎H室2房戶為例,匯豐最新估值459萬元,較5年前287萬元上升60%。另一伙實用面積819方呎極高層3房戶,恒生最近估價1180萬元,較5年前估值870萬元高出36%。事實上,屋苑上月有一伙實用面積853方呎3房戶以1038萬元易手,成交價創屋苑標準分層戶新高,上述估值較屋苑新樓王更高出近14%。
第一城大單位估值高見1180萬
至於擁有鐵路沿線優勢的市區屋苑,如鴨脷洲海怡半島,屋苑10座高層F室一伙實用面積889方呎4房戶,中銀最新估值為1877萬元,較5年前高出逾45%,實呎達21,114元,高於屋苑上月平均實呎16,539元。
中大市場學系客座教授冼日明表示,梁振英任內樓價大幅上升,現時不少3房大單位樓價動輒逾千萬元,加上首期負擔重,對置業者來說入場門檻太高,故有不少人轉而購買實用面積300至400餘方呎細單位,在細單位需求大增下,帶動細單位估值升幅亦遠較大單位為大。冼續稱,雖然林鄭提出「首置上車盤」希望有助年輕家庭置業,惟其規模尚未決定,且落成需時,料短期內樓價走勢未有下調壓力。
知己知彼:上車走捷徑
1 :
GS(14)@2017-10-09 00:02:05梁振英教曉我哋一個萬能key,一切嘅社會問題都源於土地問題。所以林鄭一上任,第一時間就係先幫市民解決住屋問題,特別一班無殼的年輕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係第一炮,先塞住你把口。「首置上車盤」有讚有彈,有傳首置上車盤的定位介乎居屋與私樓之間,收入限額定為5.2萬至7萬,對於一啲自稱搵5、6萬一個月都上唔到車嘅年輕人,可能係好事;但對於搵2至4萬一個月嘅人,公屋又冇、居屋又抽唔到,諗住今次實冇死,點知一班月入5、6萬嘅中產又嚟爭飯食,真正嘅夾心依然被夾。點樣上車係一個永遠嘅話題,中秋佳節,親朋戚友聚頭難免會傾到買樓問題。每個成功置業嘅人都會有自己嘅上車經歷,有人死慳死抵儲首期,有人靠慈父慈母,有人借到盡都要買樓,筆者分享最近聽到嘅一個上車經歷。
A君到18歲就和家中一位老人開始排公屋,讀書不多的A君月入萬零蚊,一開始沒有超額,排了四、五年,隨着工作年資增長,入息也過了限額,於是佢開始轉工。但A君志不在公屋,而在差不多獲分配公屋時,佢向房屋處申請綠表,一年前以綠表資格買入一間二手居屋,借九成半,首期只需廿幾三十萬,成功上車。佢冇理人點講,總之過咗海就係神仙。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6/20173850
趣BLOG BLOG:月入7萬上車路線圖
1 :
GS(14)@2017-10-09 02:43:38■80後準夫妻與爸爸日前到晉海售樓處揀樓,最終買了一個兩房戶。資料圖片
今個星期三特首林鄭月娥公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重中之重是協助中產家庭置業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詳情。政府多處放風,首置上車盤定位是「居屋之上,私樓以下」,目標是為從未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者入息下限為5.2萬,上限是7萬元。月入7萬都難上車,由兩個真實個案可帶出事實的荒唐。上周六晉海首輪賣樓,80後準夫妻月入7萬、死慳儲百萬買入600萬以內單位,兩人靠自己積蓄支付大部份首期(兩成近120萬),家人只會幫少少,結果好彩抽到前籌上車。很多留言直指兩位月入7萬,年薪超過80萬,5年始儲百萬是否真係好慳?兩人5年儲百萬,表面睇似乎不難,但難道一畢業就月入7萬、不用還Grant Loan、畀家用,甚至日常消費嗎。其中一位是註冊護士,現時一畢業起薪點約2.8萬元,然後每年跳一個點,工作5年,月薪估計約3.4萬元,5年加薪約兩成。另一位男士做港燈工程師,假設一畢業月入1.5萬元,每年加薪25%,最新月薪或達3.7萬元,兩者合共逾7萬元。假設80後準夫妻月儲三成收入,五年間合共儲了15萬、17萬、20萬、22萬及26萬元,剛好就是約百萬元。另一個個案,已婚余先生昨日抽晉海,打算花500、600萬買入兩房戶,可惜抽唔中,但坦言會繼續抽。余先生與太太入息超越7.2萬元市傳首置上車盤收入上限,指應與首置盤無緣,只能透過私人市場置業。無疑,首置上車盤客源,某程度就是上車新盤的潛在買家。統計處數據,目前本港約有24萬戶入息介乎5.2萬至7.2萬元,佔整體住戶約9.5%。有房委會成員透露,撇除已有物業住戶,推算約有12萬戶符合資格申請首置上車盤。對私人住宅市場有幾大衝擊,視乎林鄭首置盤規模及時間表。股榮贊成上車置業,但一切要睇時機及能力。睇淡樓市純粹講值博率,在樓市以外,有更好的選擇。今年初第一篇文是〈2017買股唔買樓〉,能把握今年牛市,最簡單放落盈富基金(2800),年內回報已有三成,遠超今年中原樓價指數一成升幅。或者,很多人終身目標就是有層樓,甚至為了供樓,失去財務自由,再沒有其他閒錢投資也在所不惜,如果這樣的人生是你嚮往的,再多說也無謂。年輕人儲錢為上車作準備是好事,但我更贊成先投資、後上車。就以80後準夫妻為例,近5年將三成收入,月供股票方式買盈富或港鐵(066),至今累積金額是125萬元,及135萬元。誠言,買股票有風險,但買樓就冇風險嗎?後者更有槓桿效應,當月入7萬的中產家庭也難頂,其他實力稍弱的,現時上市防守力其實更薄弱。港樓貴,但值嗎?套用Mr. Tregunter一篇文作為結尾,大家可思索一下。「我哋習慣了以價格衡量價值,於是出現一種現象,就係容易讓人以為價格高即有價值,貴就係靚……當市場上游資總存量減少時,資產價值就會開始凌駕資產價格。錢太多時錢追資產,垃圾資產都吊高嚟賣,等同中了面目全非腳。錢減少時資產要以其價值吸引錢過嚟,優質資產同垃圾資產被壓平之價差會再顯現,亦即使出還原靚靚拳」。QE是面目全非腳,縮表是還原靚靚拳。縮表開始,樓價回落,信與否,拭目以待。股榮
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8/20176128
摸魚手札:首置上車盤會否影響樓價
1 :
GS(14)@2017-10-09 03:20:19如無意外,只聞樓梯聲響、由政府主導的首置上車盤,將會在今個月內公佈。政府尚未出手,新世界(17)已趁熱鬧,搶先公佈「大學畢業生首次置業計劃」,預期以屯門The Parkville抽約一成單位試行。社會以稚子為食,誰會管年輕人死活、上唔上到車呢類無聊問題。大眾比較關心的是,到底這類首置上車盤會否影響樓價。這條問題,可以用最簡單的層面切入。政府搞的首置上車盤未知詳情,所以無從判斷,至於新世界推出的計劃,按首張價單,只有15個單位屬首置上車。15個單位去憾動浩瀚的私樓市場,應該無乜可能。關鍵在於計劃未來會唔會加碼,加碼的方式會否做到「期望管理」,又或者會唔會引來其他私人發展商參考。類似的問題,亦師亦友的經濟學者徐家健教授已撰文寫過,他以簡單經濟學推理,估計首置上車盤有機會令樓價上升。徐教授說:「當市場整體供求條件不變,首置上車盤越多,其餘私樓的價格只會隨供應減少而上升。」背後的邏輯是:假設土地供應是常數,同時假設了首置上車盤和私樓是兩個互相替代的獨立市場。這個問題是經濟問題,值得再延伸推理。如果針對像新世界這類私人發展商提出的首置上車計劃,徐教授的答案是對的,因為能夠起樓土地的確係得咁多,「土地供應是常數」的前設是成立的,推理合符經濟邏輯。但若針對的是政府主導、公私合營的首置上車計劃,那未必對,也未必錯,關鍵在於土地供應是否常數,因為潛在的計劃涉及政府跟私人發展商搞農地互換之類,潛在可以起樓的土地可能會因此增加,當然要視乎計劃內容。所以在這個case,首置上車盤會否令樓價上升難說得很。我覺得新世界的計劃ok,中規中矩,因為新世界是私營機構,賣樓總要參考自家的成本結構來定價,你不能期待新世界做出太違反高樓價和經濟效益之事,何況這項計劃是自發的,牌面上沒有政府的津貼和資助。新世界這個計劃做了爛頭卒,間接預先幫政府試了民間反應和水溫,如果政府之後公佈的計劃比新世界更差,那就真係抵鬧了。我覺得首置上車計劃未必幫到大學生很多,但容許市場上多個選擇,總是好的。徐教授最後在文中對新世界的首置上車計劃有所建議,其中一項是關於新世界代銀行做借貸角色,會否有call loan風險。這一論述,我要難得地認叻一下,因為地產商做埋買樓借貸的風險,是我發揚光大的。當初也跟教授吵得面紅耳熱,現在得教授認同,我面上貼了金。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www.fb.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1/20169509
金管局關注「靠父幹上車」憂家庭抵禦能力減 分析:辣招造成
1 :
GS(14)@2017-10-09 03:30:37■金管局總裁陳德霖
【本報訊】金管局再關注「父幹上車」,明言會導致家庭層面的「抵禦收入衝擊能力」較以前脆弱,加上聯儲局縮表及加息下,本港樓市前景仍極不明朗。分析認為,加劇靠父幹上車的根源終歸是辣招太多,惟相信當局未敢鬆綁,靠父幹的趨勢只會持續。記者:陳洛嘉
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根據市場觀察,最近出現的家庭融資渠道值得關注,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置業所需資金,部份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當局續指,雖然未能取得相關的物業成交數據,但考慮到樓價高企,以及無按揭的自住居所住戶所佔比例較高,這種由父母提供財務支持的方法或已變得更加普遍。金管局認為,由於物業經銀行加按須遵守現時宏觀審慎監管措施下的按揭條件,因此對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影響應該有限。然而,從整體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近年不少新盤的年輕買家,均是靠「慈父」的幫助上車。 資料圖片
樓價與收入比率偏高
金管局引用數據指出對家庭負擔能力的憂慮,如樓價與收入比率於第二季為16.6,高於1997年的高峯值14.6。收入槓桿比率亦達到75.5%,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資深地產分析員林一鳴坦言,政府多年來連番推出辣招,刺激市場出現「明明供唔起,但都因為怕蝕底而上車」的反效果,「根本係第一步行錯,導致靠父幹上車現象出現,要補救都冇咩可能。」事實上,金管局5月曾出招降低多重按揭申請的貸款成數,理論上令未供斷物業的「慈父」助子女上車更難。但林一鳴直言,一般家庭十多年前買下物業,樓價已經翻倍,加上按揭已供滿一大半,透過加按套現買新樓難度不高,辣招對打擊靠父幹上車全無影響。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同樣指出,很多「慈父」的物業已接近供完,所以5月份的辣招效果不大,最主要是兒子取得「慈父」兩成貸款,再申請地產商八成半按揭買樓,既不影響「慈父」信貸,亦沒有跨越金管局底線,才是關鍵所在。
樓市前景「極不明朗」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認同,以往推出多項辣招大大減低可敍造按揭成數,加重年輕人首期壓力,才會出現今日靠父幹上車現象。若然當局再加辣,相信情況只會更嚴重。至於對未來樓市展望,金管局指住宅物業市場前景「極不明朗」,一改3月出相同報告時「很不明朗」說法。而隨着房屋供應逐漸增加,當局認為或能抑制樓價升幅,加上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及進一步加息,日後或對樓市構成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643
布少明:冀房策助市民上車安居
1 :
GS(14)@2017-10-15 13:58:06【明報專訊】能擁有自己的安樂窩,是很多香港人的夢想。歷屆特區政府都尋求為市民「圓夢」之法。特首林鄭月娥於參選時已承諾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料將於其首份施政告中兌現。美聯物業早前進行了「施政報告前上車置業」調查,訪問逾千名市民,以了解他們對房屋政策的看法。結果竟然發現有多達47%受訪者認為「港人首置上車盤」有助市民置業的效用存疑,比率接近一半。
理解箇中原因前,需先明白「港人首置上車盤」細節。計劃定位介於居屋及私人住宅之間,類似過往的「夾屋」,兩者同樣限制了申請家庭的入息,但夾屋沒要求買家必須是首次置業者的港人;夾屋一樣有轉售限制,業主如在5年內出售其單位,便須首先把單位向房協出售;如房協不回購有關單位,業主便可向政府補地價,然後在公開市場以市值出售。較多的限制應該是不少市民對「港人首置上車盤」效用存疑的主因,例如10年內出售擬僅可以用原價售予政府,或不補地價售予綠表、白表人士,令申請者無法享受資產增值的財富效益,因而令部分人士卻步。
值得留意的是,在認為「港人首置上車盤」無助市民置業的受訪者中,有多達45%認為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最有助市民置業,故筆者建議政府的新房策需盡量顧及市民上車及保值的需要,才可真正幫助市民置業,增加向上流的動力。
筆者強調,任何能幫助市民上車的政策都應該支持,「港人首置上車盤」能為部分港人提供置業機會,絕對值得讚好,惟不能忽視市場真正的需要。因此,希望政府在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同時,亦需積極覓地增加居屋供應,以解市民所急。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03&issue=20171009
上車難 新取按保倍增 半年達159億 二手物業按揭佔87%
1 :
GS(14)@2017-10-15 14:01:27【明報專訊】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公布,上半年按揭保險計劃(按保)的新取用貸款額按年上升1.04倍,至159億元,新貸款中87%貸款用於二手市場的物業按揭,粗略計算,用於二手樓的按保相當於本港銀行今年首6個月借出二手樓按揭的13%。分析認為樓價高企,令上車客需要以按保幫補首期,亦有指提高按保物業價格現時600萬元的上限,或有助換樓客買樓,同時增加上車盤的盤源。
明報記者 余慕恩、歐陽偉昉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買入600萬元以下單位的業主客戶中,有三成以上選用按保,大部分是首置客及用家。她認為首半年按保數字倍升,除了因為今年整體按揭市場較旺,亦是因為樓價續升下,買樓人士更難取出三四成首期。
近九成按保貸款中為二手樓業主採用,王美鳳稱因為低於600萬元的新盤盤源已經不多,買家亦可選用發展商的按揭計劃,不過她表示現時部分合資格的買家寧選按保,因部分發展商的高成數按揭優惠的吸引力較以往小。在壓制樓市的措施不放寬下,她預計下半年按保需求將持續。
料下半年按保金額續增
根據金管局公布的數據,今年首8個月的新取用按揭貸款宗數及金額都比去年大升85.3%及60.1%,8月份的平均按揭貸款金額亦按年上升11%,至376萬元,經絡按揭轉介市場總監劉圓圓稱這與樓價不斷上升有關,並預計新取用按揭貸款金額將會繼續向上。
香港按揭顧問創辦人葉景強則表示,現時年輕人根本無法負擔600萬元上車盤的首期,受按揭成數所限制,他認為換樓人士亦面對一定困難,上車盤價格則不斷攀升,按保計劃若能覆蓋銀碼較大的樓盤,或能有助解決「換樓鏈」斷裂的問題。
按證公司同時公布,有「逆按揭」之稱的安老按揭計劃上半年批出344宗申請,按年升近1倍,平均物業價值為500萬元,平均每月年金為15,200元。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兼零售銀行部主管鍾少權表示,申請宗數上升與安老按揭放寬申請範圍,受惠群眾增加有關。早前有指地產商促父母以申請安老按揭幫助子女支付首期,他表示申請安老按揭時銀行需要了解貸款用途,亦要通過第三方的法律顧問,相信因此申請安老按揭的機會較低。
上半年批344宗安老按揭 按年升近倍
按證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比去年同期上升95%,至5.78億元,至於按證前年推出的「補價易」,即由按證公司擔保提供資助房屋業主補地價貸款,半年內未有批出申請。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方面,上半年一共批出577宗申請,涉及的總貸款額約22億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58&issue=20171010
長實新地恒地齊稱 研參與首置上車盤
1 :
GS(14)@2017-10-15 15:17:17【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在觀塘安達臣道,將一幅可提供1000個單位的住宅用地,作為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的先導,三大發展商長實(1113)、新地(0016)、恒地(0012)均表示會積極研究參與。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政府擬透過公私營混合發展計劃增加新供應,構思非常好,值得深入探究。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回應稱,政府透過推出首置上車盤,以完善目前的置業階梯,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集團屆時會積極研究有關安達臣道的賣地條款。至於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雷霆認為上述計劃的客源,和私樓買家重叠不多,對私樓巿場影響不大。
恒地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稱,任何有益於民生的房屋計劃,集團都會積極研究。他認為,港人首置上車盤,是提供居所予市民安居之用,加上單位有嚴格轉售限制,從投資角度看,有關單位投資價值比私宅低,故客源不會與私宅重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34&issue=20171012
金管局:難蒐集「靠父幹上車」數據
1 :
GS(14)@2017-10-15 15:23:54【明報專訊】金管局早前在報告中特意提到愈來愈多年輕人「靠父幹上車」的問題,擔心會削弱家庭層面的抵禦收入衝擊能力。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日表示,當局難以蒐集相關數據,只能提醒市民留意相關風險。
阮國恒昨日出席銀公例會後,表示當局留意到有這現象,嘗試從不同範疇蒐集相關資料,以了解此現象的風險程度,但發現有一定難度。比如父母把自身積蓄拿出來幫子女買樓,難以有實質紀錄。被問到會否採取措施以應對此現象,阮國恒表示,他們只能從監管角度提示風險。若父母是靠既有的儲蓄拿出來協助買樓,相信風險不大。若涉及把自己的物業再做按揭以取得資金協助買樓,則要考慮整個家庭的償債能力及未來息口走勢。
銀公:全年貸款增長達雙位數
提到今年銀行的貸款增長,阮國恒表示,留意到香港銀行7至8月的貸款增長,較上半年整體有所放緩。雖然過往7至8月會因為季節因素,貸款增長普遍較上半年慢,但今年7至8月與上半年的落差特別大。因此當局亦向銀行了解,是否市場的信貸需求有所改變。
據金管局數據,今年首6個月年率化貸款增長逾20%,但7至8月分別為11.6%及2.9%。但阮國恒昨日稱,經了解後,他相信並非貸款需求明顯轉向,相信主要是季節因素所致。初步數據顯示,9月的貸款增長,已較7至8月回升。
署理銀行公會主席龔楊恩慈表示,今年首8個月整體貸款額較去年底增長11.6%,其中境外使用的貸款增長較快,相信隨着環球經濟改善,全年貸款增長仍會保持雙位數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04&issue=2017101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