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那點事 (1) 半路出家的會計師:
http://xueqiu.com/1287145640/23296967最近大陸審計師的日子不太好過。A股審計師,被證監會逼著搞個福爾摩斯式的專項檢查,還要懂得運用FBI讀心術,港股審計師,收費江河日下(四大也是做爛市的主啊),SEC審計師,更慘,中國企業不受待見,四大也被SEC告,這塊市場在上年十分慘淡,不提也罷。總之,由於我手頭上沒有專項檢查,這個忙季突如其來的,空閒了(還真他媽不習慣),跟大家分享一下處理過的國內外IPO審計一些經歷,歡迎大家拍磚。
收費篇審計師的收費理論上來說是和工作量相當,對吧?但事務上來說,各位總監老闆們,有沒有收到過會計師給你們的按工時收費表咧?應該從來沒有過吧?(國外律師會這麼幹,每個鐘頭收費寫得清清楚楚)?對,審計就是一盤生意,越是高級的合夥人,就越是純粹的生意人,對於他們來講,審計服務就是買賣的商品。因此,正常情況下,收費高低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工作量的,具體來講,客戶生意的風險,客戶是否值得前期投資,IPO是否有標竿式的影響,競爭對手的報價,都決定了老闆拍腦袋拍出來的那個金額(很多時候這個金額都會讓項目經理亞歷山大)。至於在非常時期,再不接項目的話手下的兄弟們就要炒魷魚了,你說就算是白菜價,合夥人接還是不接呢?
至於四大的收費,大家覺得貴吧?哎,要說這放在幾年前,四大貴應該是普遍真理,現在,有時候還真不是這麼回事。舉個例子,A股上市流程大家比較清楚了,通常股改前審計師就會進場,盡職調查啊,財務合規啊,財務審計啊,到了申報的時候,審計師一般都已經進行了三年年審了(這些還都是正規的做法,不正規的業內都知道,我也不講了),每年年審費80-100萬,加上IPO服務,沒有300萬下不來吧?而港股呢,通常情況下IPO審計費用也就是300萬了(港幣!),咋說呢,隨著大部分大型國企央企整體上市的完成,四大的增長壓力也是越來越大(老闆們的白頭髮皺紋也是越來越多啊),市場也是越做越爛(能怨誰呢,大老闆們總是提一些不切實際的發展計劃)。這還是陽光下的收費,檯面下的就不講了。
至於美國上市的收費,市場則會謹慎得多。一方面,美國會計準則相對於國際準則以及中國準則而言,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很多的會計分析流程繁瑣複雜,且不說一個AICPA,就算一般的大陸審計團隊也無法完全勝任較複雜的會計處理,通常情況下需要美國準則技術部的協助(中國區的團隊一般在香港),因此,審計成本不是一般的高。而且,美國沒有保薦人,發行人需要依靠審計師與律師與SEC進行答辯,審計師和律師是企業申報資料通過SEC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美國市場嚴刑峻法,審計師被訴成本不是一般地高(整天被股民告,你說要不要收多點呢)。因此,就算這個市場再爛,審計師的收費也總是香港上市的兩倍左右(但實際利潤率可能比香港還低,各位企業的老闆們真的是要諒解啊)。
所以各位看官們看完這篇東西,能行行好去審計現場辦公室清點一下人員數量,再按按你們心裡那個小算盤,就知道審計人員為什麼被稱為金融界的民工了(人均利率額太低了,還要被合夥人剝削)。
下一篇開始跟大家聊聊中外IPO審計中的事務差異,大家希望瞭解哪些方面,可以告訴我。哈哈準備開飯了。
估值泡沫、會計陷阱和利益衝突:再論會計報表分析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24956.html 在商品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與它們的質量高度相關。在資本市場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質量同樣高度正相關。而上市公司的質量,可以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盈利成長性和盈利風險性等會計報表數據來衡量。資本市場上的不良「商人」,也有可能以次充好,即操縱會計數據,尤其是操縱會計利潤,來掩飾上市公司質量。這就是資本市場上的質量欺詐行為或會計陷阱問題。
根據我們過去的研究,1994年至2009年間,有53.4428%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利潤操縱行為。1993年至2000年,至少有5.5%、9.6%和9.4%的A股擬上市公司在IPO前一年、前兩年和前三年存在明顯的利潤操縱行為。2001年至2012年間,至少有3.3%、5.3%和4.4%的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前兩年和前三年有明顯的利潤操縱行為。
由此可見,在A股市場上,會計陷阱或利潤操縱比較廣泛地存在。中小投資者如何防範會計陷阱?會計陷阱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
識別會計陷阱的起點,是識別利潤操縱的動機。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也一定是為了趨利避害。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可能存在哪些利益?
第一,股票價格與盈利水平呈現出正相關的關係。擬上市的公司,會不會為了謀求一個更好的發行價格而進行利潤操縱?證監會發審委根據擬上市公司過去的盈利及其增長情況,認定上市資格,會不會誘導出擬上市的公司通過利潤操縱來迎合證監會的要求?
前文介紹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三年存在明顯的利潤操縱現象,是不是與這一推斷相一致?
第二,大股東是不是希望一個更好的減持價格?這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有可能在大股東的限售股解禁之前,配合大股東的減持進行利潤操縱?
我們發現,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之前,確實存在提前公告利好、推遲確認利空的現象。這一現象,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與擬減持的大股東之間串通進行利潤操縱?
第三,在A股市場上,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可能被退市,這是不是意味著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極強的動機通過利潤操縱來規避退市?
我們發現,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這一事實發生的次年,有明顯的利潤操縱現象。這一現象是不是符合你的推斷?
有理由的事情,它就一定存在,同樣地,利潤操縱對其有利的公司,就一定存在利潤操縱的動機。
如何識別利潤操縱呢?我們不妨通過兩個簡單的例子,來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識別利潤操縱的利器。
例1:不考慮所得稅,不妨假設一商品零售企業,本年採購商品200元,貨款全部支付,並且這些商品全部對外銷售,收到銷售款600元。
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為600元,已銷商品的成本為200元,淨利潤為400元。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為600元,採購支付的現金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為2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400元。因此,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淨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應該相等或基本相等。
例2:假設上述企業虛構一筆銷售100元,顯然這100元並沒有現金流入,而是增加該企業100元的應收賬款,因此該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仍然為400元,但銷售收入從600元增加到700元,淨利潤從400元增加至500元,因此我們得到
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應收賬款增加的100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利潤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收到現金的盈利400元和未收到現金的盈利,亦稱為非現金盈利100元,因此我們又得到:
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非現金盈利100元
或
非現金盈利100元=淨利潤500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元。
顯然,現金流是無法操縱的,因此一切利潤操縱均包含在非現金盈利中,無法合理解釋的非現金盈利的異常波動,往往是我們找尋利潤操縱行為的重要線索!而非現金盈利等於利潤表中的淨利潤,減去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這裡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介紹一下利潤操縱的動機及利潤操縱的識別。圖表報告了於2009年上市的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上市當年和上市後一年的淨資產報酬率等財務數據。
讀者朋友們不難發現,在上市前的2006年至2008年,這28家公司平均的淨資產報酬率分別為33.61%、37.81%和38.86%,而上市當年即2009年,淨資產報酬率大幅下降至11.72%。
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中國資本上,1元錢的真利潤和1元錢的「假」利潤,能夠賣到相同的價格,上市公司為了爭取一個好的發行價格,上市之前進行利潤操縱以虛增利潤的動機非常強!
在圖表中,我們還報告了這28家公司平均的「(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淨利潤」,即這28家公司平均的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讀者朋友不難發現,在上市之前的2007年,這28家公司平均而言,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約為19.23%,上市當年這一比率約為23.90%,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正常情況下,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為20%左右?
我們注意到上市的前一年即2008年,這28家公司非現金盈利佔淨利潤的比率高達40.45%,相對於正常水平增加了約20個百分點,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中,平均約有20個百分點是「假」的?
原來,識別利潤操縱的動機與利潤操縱行為,如此簡單!但如此簡單的利潤操縱行為,居然沒有被保薦人發現,沒有被註冊會計師發現,沒有被管理層發現。到底是水平問題?還是他們為了某種共同利益而形成串通與勾結?值得深思!
最後,我們簡單地討論一下利潤操縱可能的後果:
第一,公司質量越好,股票價格越高,發行股票拿到的錢越多,這就意味著資本市場是根據上市公司的質量分配資本的,資本市場分配資本的效率就高。而當劣質公司能夠裝扮成優質公司也能賣一個高價時,是不是極大地破壞了資本市場分配資本的效率?
第二,俗語有云:「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通過虛增利潤導致股票發行價格虛高,未來的股票價格一定會跌回來的,這是不是意味著上市公司圈錢多多?大股東減持獲益多多?散戶損失多多?這是不是屬於財富兼併?
第三,在中國,估值水平高,或者說A股存在估值泡沫,估值泡沫和利潤操縱,會不會進一步加劇財富兼併效應?會不會惡化資源配置效率?我們不妨做一個例子,如果每股收益為1元,在成熟市場上發行市盈率10倍左右,股票價格大致為10元。在中國市場上,發行市盈率可能達100倍,股票發行價格為100元。並且高估值的股票,價格未來會下降至10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即使沒有利潤操縱,散戶會虧損約90元而大股東會受益90元,即使沒有利潤操縱,因為估值泡沫的存在,A股市場也存在財富兼併效應。
如果該公司再通過利潤操縱每股虛增1元的利潤,那麼每股1元的真利潤加上每股1元的「假」利潤,每股收益2元,每股發行價格為200元,未來隨著假利潤的消失和估值泡沫的消失,股票價格可能會下降至10元左右,散戶將損失190元而大股東將受益190元!
總之,估值泡沫和利潤操縱,將會惡化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將會加劇A股市場的財富兼併效率。如此看來,不讀報表行嗎?不能夠識別會計陷阱,是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說好了的水電豐年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048251之前的十大預言說過, 水電今年又會是一個豐年, 而煤價亦會繼續下跌。中國電力(2380) 剛公佈的第一季售電量, 煤電下跌4.73%, 水電增加73.62%
公告在此, 有興趣可詳細看。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411/LTN20130411567_C.pdf
我是如何估的呢? 因為我發覺2012年是個30年最冷的冬天, 很多地方的降雪量都破了N年紀錄, 還記得10月北京的超級大雪嗎?
簡單常識, 下了雪, 自然會在雪山上變成積雪, 天氣越冷, 積雪越多。天氣回暖, 積雪自然要溶, 積雪越多, 山上河流水量越大, 水電發電量自然越大。因為第一季應該未到溶雪季節, 別忘了今年還是30年來最冷的冬天。
今時今日, 東北還在下雪, 北方還常有雨雪。小學常識, 為什麼會下雨, 就是冷空氣遇到熱空氣。北方的強冷空氣去到南方就變成雨, 所以今年北方多雪、南方多雨, 我之前不是說所有固家資產類會好差, 全無起息的嗎?雪和雨都不利于于地盤動工的。
2380水電(即五菱電力) 所處的湖南, (就是長沙等地方), 多湖, 東面南面都是山, 當冷空氣來到, 就算不被熱空氣化去, 也會撞山, 變成雨。你看看巴西Amazon, 就是因為大西洋的水氣撞上安第斯山脈, 所以變成一個大雨林的, 而在安第斯山脈的西面, 卻是另一個超乾旱的世界。
這是第一季的故事, 第二季的故事是溶雪, 積雪越多, 山上河流水量越大, 水電發電量自然越大, 這道理太易懂了, 不詳述。
除了湖南山上的水, 還有長江上流的大量溶雪水, 第二季來到的時候, 部份會被蒸發再變成雨, 這亦會是水電的另一個來源。
如果你覺得以上太推理, 很虛, 請看看以下湖南水利廳的新聞: http://www.hnwr.gov.cn/slxw/slxz1/201304/t20130407_73065.htm
「今年入汛以來,我省發生了一次明顯降雨過程,長沙、株洲、湘潭、郴州、永州、益陽以及懷化、自治州等部分地區降雨強度較大。各級防指提前部署,積極應對,全面做好強降雨防範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小結如下:
一、雨水情 4月1日8時至6日8時,全省累計平均降雨5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湘中以北及湘南的的郴州、永州和懷化、自治州等地區,暴雨中心為湘資水下游地區。其中湘、資、沅、澧及湖區分別為67、56、53、27、31毫米。全省降雨50毫米以上籠罩面積11萬平方公里、100毫米以上籠罩面積1.3萬 平方公里;累計雨量最大為藍山縣黃瓜山站161毫米,其次為寧鄉縣東湖塘站154.5毫米。日降雨最大為寧鄉縣東湖塘站130.5毫米(4月4日)。
二、災情 受此輪強降影響,長沙、湘潭、益陽、懷化部分地區受災,具體災情目前正在統計中。初步統計,長沙市城區部分路段受漬,部分村組農作物被淹、房屋進水。湘潭湘鄉市3個鄉鎮2.15萬人受災,受災農作物1.8萬畝,倒塌房屋20間,直接經濟損失540萬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250萬元。益陽 市部分溪溝河堤沖毀、部分農田和油菜等作物被淹。懷化市5縣65個鄉鎮(街道)、6.56萬人受災,受災農作物5.04萬畝,倒塌房屋34間,直接經濟損 失3996萬元,直接水利工程損失1830萬元。」
以香港天文台的標準, 降水量50亳米為紅色暴雨, 當全省平均日日都紅色暴雨的時候, 水電又怎會不強。水電的variable cost 低, 水電太多電監又可以迫火電停工以色浪費 (所以煤價會再跌), 所以當水電售電量上升時對盈利帶動作用很明顯。2012 年上半年, 當煤價未大跌時 (不是市場價, 是購入價), 2380 水電發電量上升20%, 盈利上升45%. 今年應該很和味。
多口提一句, 當南方平均日日都紅色暴雨, 地方水管又廢, 廣泛水浸時, 內需會是怎樣呢? 不要說大水浸, 就是你店外街道浸半呎水, 睇下仲有冇高端客? 我一早已將所有內需股清倉了。
三江化工 - 頁岩氣革命的最新受惠者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097666都說熱炒的頁岩氣概念股只是一個靠吹的概念, 去年說過, 真正會在業績受惠的是電力股。因為頁岩氣產量暴升減少了煤的需求, 令進口煤瘋湧到中國賤價求售, 降低了煤的價格, 煤電強弱之局因而反轉。現在清楚細看, 原來還有別的受惠者。三江化工(2198)剛出了第一季盈利, 增長60%,在工業半死的情況下,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江化工做的是環氧乙烷, 以前中石化市佔率是50%, 中石油27%,二江20%, 現在不知道了, 反正都是三大玩哂。環氧乙烷的主要原材料是乙烯(ethylene), 今集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乙烯身上。
乙烯的化學成份是CH2=CH2, 由石油從化學反應裂解製成(pyrolysis) 制成. 在中國, 石油是指石腦油, 由5個至11個碳原子(carbonmolecules) 組成。由石腦油制成乙烯, 就是要將石腦油的成份斬斷, 這當然要付出能量, 就是電耗。
美國自從頁岩氣革命後, 天然氣大幅增加, 天然氣的碳原子只有2-3個, 即是說, 以這些天然氣為原料斬斷成為乙烯, 付出的能量遠比斬斷石腦油少, 另外,大量天然氣電廠的用電成本也比中國的煤電成本低, 及美國天然氣價格又差不多全球最低, 令美國制乙烯的成本遠比中國低。 這裡有一幅圖, 這是2012年初的乙烯現金成本, 那時頁岩氣的產量和現在還差得遠了, 美國是USD400/ton, 東南亞是USD1400/ton.
再看看這份Pwc 的報告, 說美國人發現了這驚人成本優勢, 打算將現在的乙烯產能增加33% 「Forchemical companies, the impact of shale gas has been to decrease the cost ofboth raw materials and energy. The price of US natural gas has declined andprices are expected to decline further,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as a resultof excess inventory. Based on industry reports, we estimate that the US chemicalsindustry has invested $15 billion in ethylene production, increasing capacityby 33%. As these investments take hold, yielding more supply, the United Statescould become a major, global, low-cost provider of energy and feedstocks to thechemical industry.」http://www.pwc.com/us/en/industrial-products/publications/shale-gas-chemicals-industry-potential.jhtml
再看看上海石化的老總在說什麼:
「美國的頁岩氣令中國的石化行業高利潤時代一去不復返,去年因化工產品單價大跌以致虧損的上海石化,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治卿昨天坦言,頁岩氣帶來低原料成本的石化產品,國內石化全行業必須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
價格危機已經反映在上海石化去年的業績上。以石腦油為裂解原料的上海石化,去年合成纖維、樹脂及塑料、中間石化產品的加權平均價格(不含稅),按年跌 21%、10%、3.8%,但王治卿預料未來國內外均有打壓石腦油裂解化工的因素出現,其中以來自美國頁岩氣的威脅最迫切,意味舊有石化產品的價格恐繼續下挫。
頁岩氣為乙烯裂解提供了原料,在美國,頁岩氣數量充足,而且價格便宜,接近生產的盈虧臨界點,令乙烯遠較提煉自石油的石腦油有成本優勢。王治卿透露,美國將新有10多家公司建成1000萬噸乙烯裂解項目,影響很現實。他預料,美國很快會大量向中國輸入如塑料、乙二醇等運輸不困難的石化產品,將給國內石化行業帶來很大衝擊。王治卿表示:「石化大盈利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http://mlcommoditie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046606
比較一下美國和中國的乙烯價格, 在4月29日,美國的是US57 cents/pound,中國是10020/ton, 即是10020/1000kg/2.2pound/6.2 exchange rate/1.17 VAT = US63 cents/pound,在中石油中石化虧損下大概10%還有10%成本優勢。但頁岩氣越開越多,美國乙烯產能越加越多, 人民幣不斷升值,中石油中石化還有多少籌碼可以跟下去呢? http://www.wcax.com/story/22141623/us-ethylene-prices-hit-four-month-low-in-april
寫到這裡, 大家應該都明了, 三江化工是民企, 靈活向錢看, 它用的是進口乙烯, 平一大截, 所以增產80%都賣得哂, 最多就是減一點價,反正還有15個點的暴利利潤。中石油中石化呢? 你叫它們不用自己公司或同系公司生產出來的乙烯嗎? 這個政治問題誰都擺不平。三江就是看準了這點, 才敢增產80%咁勇的。市場沒有增長80%, 只是以結構性成本優勢搶你的乳酪罷了。對, 就是明屈你機的。
本是只是有oligopoly market structure 的一點點保護, 現在變成中美結構性價差的大護城河, 太遠不敢說, 這個護城河在未來一兩年還是很可能越變越闊的。道理是不是跟煤和電的故事很似呢? 只不過是資料難找一點罷了。
中國神華:不需用會計手段增加利潤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k7n.html(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3年第19期)
中國神華(601088)2013年第1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110.65億元,同比下降1.3%;實現營業利潤164.74億元,同比下降2.58%。在煤價一路下跌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在行業內實屬難得——據Wind數據,1季度煤炭開採行業(申萬三級行業標準)營業利潤平均下降37.30%。
一體化模式業內稱雄
中國神華之所以能取得上述佳績,主要要歸功於其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的經營模式。1季度,公司煤炭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4%,且毛利率下降——煤炭平均生產成本在上升,而平均售價下跌了6.9%;但與此同時,發電業務營業收入增長了3.0%,且毛利率有所提高——平均售電電價雖說下降了0.4%,可平均售電成本下降的更多,為5.7%。
表1:煤炭開採行業上市公司2013年1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情況
單位:%
證券代碼 | 證券簡稱 | 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
|
600145.SH | 國創能源 | 119.24 |
600157.SH | 永泰能源 | 49.91 |
600714.SH | 金瑞礦業 | 48.23 |
600780.SH | 通寶能源 | 20.93 |
000552.SZ | 靖遠煤電 | 17.20 |
601088.SH | 中國神華 | -2.58 |
600403.SH | 大有能源 | -5.44 |
600123.SH | 蘭花科創 | -17.29 |
002128.SZ | 露天煤業 | -21.40 |
000571.SZ | 新大洲A | -23.77 |
600392.SH | 盛和資源 | -27.84 |
600546.SH | 山煤國際 | -30.11 |
600348.SH | 陽泉煤業 | -30.33 |
601898.SH | 中煤能源 | -30.72 |
000937.SZ | 冀中能源 | -31.76 |
600121.SH | 鄭州煤電 | -34.98 |
601699.SH | 潞安環能 | -39.48 |
601101.SH | 昊華能源 | -42.65 |
000983.SZ | 西山煤電 | -44.86 |
600381.SH | *ST賢成 | -45.78 |
600997.SH | 開灤股份 | -46.84 |
600652.SH | 愛使股份 | -50.76 |
601 | 平煤股份 | -54.50 |
600508.SH | 上海能源 | -55.34 |
600397.SH | 安源煤業 | -63.04 |
000780.SZ | 平莊能源 | -64.85 |
000933.SZ | 神火股份 | -70.28 |
600971.SH | 恆源煤電 | -72.94 |
601918.SH | 國投新集 | -76.64 |
600188.SH | 兗州煤業 | -80.17 |
600395.SH | 盤江股份 | -86.77 |
000683.SZ | 遠興能源 | -102.88 |
601001.SH | 大同煤業 | -110.99 |
000968.SZ | 煤氣化 | -158.60 |
有趣的是,單從數據來看,居然還有5家同行業上市公司1季度營業利潤大幅增長。難道,這些公司擁有比一體化更能抵禦煤價下跌的經營模式?答案是否定的。
國創能源全名為貴州國創能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也確有進軍煤炭行業的計劃,但從2012年年報來看,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建材,產品為陶瓷潔具。公司期待2013年實施非公開增發,實施產業轉型。由此來看,國創能源還不是煤炭公司。
與國創能源一樣,通寶能源也不是煤炭公司,按公司年報的說法,「公司所屬電力行業,擁有發電和配電兩大主業。」
永泰能源1季度營業利潤增長,發生在2012年的一起併購是主要功臣。公司2012年淨利潤增長了181.23%,年報中對「公司利潤構成或利潤來源發生重大變動的詳細說明」是「報告期內公司收購山西康偉集團有限公司並將其納入合併範圍使公司煤炭產、銷量和利潤相應增加」。永泰能源將康偉集團納入合併範圍的時間為2012年4月1日,因此,今年1季度利潤繼續增長也就不足為奇。
金瑞礦業的情況較為特殊。一方面,公司所在的青海省「煤炭供需缺口大、市場封閉性強,需求集中度高,煤炭資源基本在省內消化。青海省長期處於煤炭供給不足狀況。」另一方面,「近三年,公司每年向關聯方橋頭鋁電銷售的原煤佔公司煤炭銷售總額的70%左右。橋頭鋁電每年的煤炭需求量遠超過(公司全資子公司)西海煤炭的供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金瑞礦業1季度營業利潤仍能增長似乎也不是難事。不過,即便在利潤大幅增長後,公司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夠強大,1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只有1.04%。
在靖遠煤電的營業利潤增長中,會計因素可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1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1億元,同比下降10.22%,按常理營業利潤不可能增長很多。然而,由於公司的管理費用降幅高達78.23%,營業利潤終於不降反升。對管理費用下降,季報中的解釋是「核算口徑變化,生產人員績效工資在製造成本中核算。」這就是說,生產人員的績效工資原先是計入管理費用的,而現在計入煤炭的生產成本。可是,1季度靖遠煤業的管理費用減少了2.83億元,營業成本卻只增加了1.43億元。
表2:靖遠煤電第1季度經營情況
單位:億元
2012年第1季度 | 2013年第1季度 | 增加 |
營業收入 | 10.37 | 9.31 | -1.06 |
營業成本 | 5.32 | 6.75 | 1.43 |
管理費用 | 3.62 | 0.79 | -2.83 |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管理費用 | 1.43 | 1.77 | 0.34 |
事實上,今年1季度靖遠煤電的人工成本同比有增無減。根據現金流量表,「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4.10億元,而2012年同期只有3.34億元。再看資產負債表,應付職工薪酬由上年末的6.94億元上升至8.01億元,表明支付現金多並非是因為兌現去年的年終獎。
回過頭來看靖遠煤電的會計核算口徑變化,將生產人員的績效工資計入管理費用意味著直接影響損益,而計入生產成本則未必——如果生產出的產品沒有售出,則不會影響損益。1季度末,靖遠煤電的存貨由上年末的3.73億元增至5.18億元,增幅高達39.11%,而存貨增加的原因就是「庫存煤炭增加」。
根據年報對成本的披露,靖遠煤電的煤炭生產成本中人工成本可能比較高,若非如此,改變核算方法也不會對公司損益造成較大影響,「公司煤炭單位生產成本302.08元/噸……生產成本中,材料成本22.82元/噸,同比下降8.47%;電力成本11.7元/噸,同比下降10.77%;折舊費8.94元/噸,同比下降11.68%;提取安全生產費22.39元/噸,同比下降5.76%;維簡費10.5元/噸,與上年持平。」彙總上面列出的明細成本項目,只有76.35元/噸,只佔總成本的四分之一稍多。
綜上所述,只有永泰能源的利潤增長含金量稍高,但隨著公司規模日益擴大,通過併購來獲得增長將越來越困難。引人注意的是永泰能源對一體化的態度,年報中稱公司制定了「煤、電、氣」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正在穩步實施與推進。由此可見,中國神華開創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確實是公司取得競爭優勢的利器。
會計估計變更令人無語
利用會計手段使得賬面利潤增長是在行業景氣低迷時一些公司常用的做法,但這種做法很難說會對公司價值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因為要多交企業所得稅而使得公司價值受損。因此,在發現中國神華可能也在這樣做時,我感到很驚訝。
在一季報中,中國神華稱,「為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標準化水平,公司制訂並實行了《固定資產價值與實物協同管理辦法》及《固定資產目錄》,使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與其預計使用壽命更加接近,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反映更加公允。此次變動不會對公司已經披露的財務報表產生影響,同時經評估認為對本集團當前會計期間的整體運營表現和財務狀況不產生重大影響。」
於是,我們看到1季度中國神華煤炭生產成本中折舊及返銷明顯下降。
表3:中國神華歷年第1季度自產煤單位生產成本
單位:元/噸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成本 | 71.3 | 75.7 | 81.2 | 110.5 | 115.2 | 121.5 | 122.2 |
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 | 14.1 | 15.7 | 20.9 | 19.4 | 20.3 | 23.7 | 24.2 |
人工成本 | 9.7 | 9.2 | 11.0 | 10.9 | 16.0 | 15.8 | 14.8 |
折舊及攤銷 | 21.1 | 21.2 | 19.1 | 21.7 | 19.0 | 20.4 | 16.9 |
其他 | 26.4 | 29.6 | 30.2 | 58.5 | 59.9 | 61.6 | 66.3 |
表3中的數據除2007年外均來自於當年年報,由於中國神華不時收購集團資產,合併報表範圍的變化使得煤炭單位生產成本中折舊及攤銷有時比上年降低一點不是不可以理解,但像今年這樣的降幅(17.16%)則是前所未有。
根據前面的數據和分析,中國神華的一體化經營模式使得公司能夠比行業內其他公司更好地應對煤價下跌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求助於會計手段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令人無語,甚至會有投資者認為公司管理層這樣做是對未來業績沒有信心。
與借助會計手段相比,我更希望中國神華能控制好管理費用。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9.6%,管理費用增長25.9%,增幅超過收入。對此,公司方面的解釋是「主要是固定資產修理費增加以及經營規模擴大導致相關經費增加。」
2013年1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增長0.1%,管理費用增長13.4%,增幅仍然超過收入。對此,公司仍然是那個解釋。
另據年報披露的2013年經營目標,中國神華營業收入增長8.4%,銷售、管理、財務費用合計增長19.8%。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2012年,儘管管理費用增長,但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下降了23.54%和12.21%,且這兩項費用的金額遠低於管理費用。這表明,管理費用的增幅仍將遠超收入增長,這恐怕很難用經營規模擴大來解釋,也不該總是因為固定資產修理費增加。
每月2萬元 也能走出致富康莊大道 平凡會計姊靠基金賺1000萬
|
|
一個月薪三萬多元的小會計,靠著每月定期定額二萬元買基金,卻能在49歲時,賺進一千萬元,其中一檔基金獲利更高達600%! 高職畢業的廖秋美投資基金致富的故事,值得廣大的基金小資族品味再三。 許多人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投資基金,錯把高風險基金當保本資產,卻把保本的債券基金當短線進出標的。 這次報導,不僅徹底解構目前最讓台灣投資人趨之若鶩的高收債基金,《今周刊》也邀集基金達人嚴選15檔標的,滿足人生五階段的理財需求。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在台中市一家小型生物化學公司擔任會計的廖秋美(化名),今年四十九歲,月薪三萬多元;她的先生也是收入普通的上班族。樸實的她,就像一般會計小姐,給人細心踏實卻又平凡無奇的印象。然而,如果深入了解她的話,你會驚訝,這位會計姊,竟然擁有讓絕大部分小資階級豔羨不已的財富水準。 「你問我在基金的獲利??,總的概算下來,應可在台中市不錯地段買到一間房子吧!」記者詢問廖秋美的投資成果時,她這麼回答。而根據廖秋美提供的資料,她的基金投資規模目前約一千五百萬元,累計十幾年來,獲利有一千萬元的水準。 廖秋美投資基金這十幾年來最大的戰果,是在首域中國增長這檔基金上。二○○一年中國上證指數剛剛突破二千點大關時,她帶著一百萬元新台幣赴香港開戶,一口氣單筆買進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這兩檔基金。單筆一次後,廖秋美旋即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二萬元,一直持續到○七年上證指數漲到六千點以上,贖回三分之二出場。這一次,讓她嘗到大賺六○○%以上的滋味。 月薪三萬會計變精品店貴婦運用四個理財常識 大賺六○○%贖回三分之二中國基金後,廖秋美轉戰摩根東協與Ciptadana印尼增長,每月各扣款五千元,五年下來,又讓她嘗到大賺二○○%以上的獲利(帳面獲利,仍未贖回)。 「拜基金獲利之賜,我和我先生薪水收入雖普通,卻能每年出國旅行一至二次,迄今去過三十個國家。」她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說,「我喜歡亮晶晶的東西,我們也是法藍瓷、琉園、施華洛士奇水晶店的VIP客戶。」眼前,這位平凡無奇的會計姊,在旅遊與精品上的消費能力,已直逼貴婦級水準。這不是因為廖秋美有個富爸爸(她父親是退伍職業軍人),也不是她擁有超凡入聖的投資密技,竟然只是因為她把四個再簡單不過的基金理財常識,擇善固執地徹底執行,內化成自己的投資心法。 廖秋美畢業於台中家商綜合商業科,三十一年前從學校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在台中一家機械公司擔任會計。「當年我的月薪是七千元,至少每月拿三千元做零存整付,那時候利息還有八到九%的水準喔!」每當零存整付滿期領回後,廖秋美還透過跟會來加快存錢的速度。「回頭看那段經驗,發覺人生要存第一個一百萬元真的很困難,我大概花了十年才存到自己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如今我深深體會,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最重要意義不在於金額,而是累積過程中所形塑的態度與習慣。」她強調:「一百萬元不會讓你變有錢人,是那種態度與習慣才能讓你變有錢人。」態度養成:把存錢當習慣,就不會亂花錢曾經有月光族的年輕同事向廖秋美抱怨,每個月才賺三萬元出頭,要存二萬元真的很困難。廖秋美說:「當你每個月花二萬多元,變成習慣了,當然很困難;但是,當你每個月存二萬元,把它變成一種習慣,要亂花錢就變成很困難了!」運用零存整付與跟會,讓廖秋美親身體認,存小錢加上複利的力量,就能產生聚沙成塔的財富累積效果。這個小小的好習慣如同一粒種籽般,落入這位平凡會計的生命中,日後終於茁壯成一棵茂盛的財富大樹。 一九九六年,廖秋美進行了人生第一次共同基金投資——買進元富金滿意(後改名為保德信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後改名為景順全球科技基金)。當時,高科技是新崛起的產業,台灣電子股正蓄勢待發。 「我那時候會買科技基金的理由很單純,就是感覺很多工作都已經在電腦上執行,筆記型電腦雖不普及,但發覺周遭購買的人愈來愈多。」「簡單來說,我只有一種想法:科技將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這是一股長期的趨勢,不管媒體、還是我去聽的投資講座,都這麼告訴我。」廖秋美先以五十萬元單筆投資兩檔科技基金,然後每個月再扣款一萬元。她說:「運氣不是很好,投資半年多就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我對周遭親友說我投資科技基金被套牢,數度被質疑怎麼傻到投資這種冷門又高風險的產業,還虧損,真的太不小心了!」擇善固執:不求買在低點,只求買對趨勢但即使一買進就套牢,廖秋美認為科技改變人類未來生活是長期趨勢,仍不改其志,持續每月一萬元的扣款不中輟。一直到二○○○年網路股泡沫,科技股不分青紅皂白一路飆漲,她才獲利了結。投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四年多下來,獲利超過一百萬元。 這檔科技基金的投資經驗,更讓廖秋美深信一件事:即使是投資的傻瓜,只要跟對趨勢,到後來的獲利也會讓天才嫉妒。於是,贖回後,她積極尋找下一個值得投資的長期趨勢。 ○一年廖秋美赴上海旅遊,被當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嚇了一跳!「開放探親的隔一年,即一九八八年,我就去過大陸一趟了,那時候大陸還很落後。才隔十三年,上海竟發展得比我住的台中市更摩登,我心裡就覺得,上海是個指標,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是一股值得投資的長期趨勢。」她進一步說,「因為台股曾經不到五年就漲十倍,當時已經在一千點上下來來回回長達十幾年的上證指數,起碼也能在未來五到十年漲五倍。」然而,礙於當時的法令,人在台灣的廖秋美想投資中國基金並不方便。為此,她向銀行打聽,可經由香港開戶投資中國基金。於是,○一年她帶著一百萬元在香港銀行開戶,單筆買進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兩檔基金。回台後,每月定期匯二萬元扣款。 剛開始投資中國基金經驗,如同投資科技基金,就遭遇重大利空。「一買進,網路泡沫破滅,沒多久又碰上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我又住進『套房』了。」廖秋美回憶說。 不過,中信全球科技基金的成功經驗告訴她,只要是對的趨勢,堅持下去就會有美好的結果。「開始投資中國基金的前二至三年,看到基金對帳單都是負的,為了不讓情緒受影響,我索性每月對帳單也不看了,每半年只看一、二次!」這一次投資中國基金,讓廖秋美總計前前後後「忍耐」了六年。○六年,中國股市開始發動漲勢,短短不到二年,上證綜合指數大漲六倍之多。 逆向操作:不隨散戶起舞,往往賣在高點看到自己投資六年之久的中國基金獲利六○○%,廖秋美決定先贖回三分之二部位,並聽從香港理專的建議,以三十萬美元,分別投資三檔保本型商品:Brandeaus英國學生宿舍基金、長江實業公司債,以及AXA(安盛人壽)公司債。由於當時買進這三檔保本型商品的殖利率高達七%,奠定廖秋美如今每年可坐收至少五十萬元孳息的另類包租婆財富基礎。 科技基金賣在網路泡沫最高點!中國基金也賣在○七年上證指數突破六千點時最高點!怎麼那麼神?廖秋美是靠什麼方法辦到的?她笑笑說:「我心中有一個由周遭親朋好友團所組的『散戶指標』,這個指標是我買賣基金最主要的依據!」廖秋美喜歡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投資理財經驗,也喜歡聽別人的經驗。投資基金過程中,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她所投資的基金,如果親友間大多表示沒聽過、甚至嗤之以鼻,往往代表潛力十足。如果有親友跟著她買同一檔基金,受不了帳面虧損,向她抱怨要認賠贖回,往往代表這檔基金離底部不遠。如果有一天,平常不太熱中投資的親友,向她表示也要投資同一檔基金,就代表獲利出場的時機成熟了。 「我買中信全球科技基金是如此,中國基金更是如此!」她回想,「剛買霸菱與首域兩檔中國基金時還被別人笑,怎麼會買落後共產國家的基金?套牢時,不少人還勸我贖回。大漲時,就突然冒出一堆朋友說要買中國基金。遇到這種時候,當然先贖回一部分,獲利了結!」集中火力:重押模範生,長抱績效亮眼○七年,廖秋美的先生看到妻子的基金獲利如此亮眼,在股市投資一直沒賺錢的他,決定每月拿出二萬元請她代為操作,於是原本每月扣款二萬元增為四萬元。 廖秋美續扣中國外,也投資印尼、東協、農業、俄羅斯與原物料。「我認為東南亞是中國的下一個翻版,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農業則是因為氣候變遷,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我也認為是長期趨勢。俄羅斯產油,又有一定內需潛力,原油供不應求,我也認為是一股長期趨勢。」廖秋美說,她並不是用功的投資人,平時做功課也僅止於翻翻財經雜誌,所以才會投資基金,委託比她聰明許多、又可以很專注的專業人士代為管理資產。「挑基金,如同學校選模範生一樣,找績效最好的就對了。」比如,剛投資科技基金時,事實上廖秋美選了元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投資兩年後,覺得後者表現比前者好,就贖回金滿意轉至中信全球科技,集中火力扣款。投資中國基金時,也在投資近三年後,發現首域中國增長三年、五年期績效比霸菱中國好,就集中火力投資一檔。 ○七年,廖秋美贖回部分中國基金後,也對於要投資印度還是東南亞舉棋不定,因為兩個地區題材類似,她覺得都有長期投資價值。後來她決定兩種都投,直到去年發現東南亞表現遠比印度優,就贖回後者,集中火力扣東協與印尼。「模範生或許未必每次都考第一名,但長期下來,模範生總是能名列前茅。基金投資也是這個道理。」廖秋美說。 雖然廖秋美近年來在摩根俄羅斯與貝萊德世礦出現虧損並認賠(認賠的理由是覺得原物料是一種景氣循環,而不是長期趨勢),但仍掩不住她在中國大賺六○○%以上及東協大賺二○○%以上的耀眼光芒。廖秋美總結自己基金投資成功十二字箴言:只要能「捉對趨勢、耐心投資、歡喜收割」,懂得賺錢並懂得花錢,才不失作為一位快樂基金投資人的真諦。 自創「六大穴道」必殺技 掌握關鍵指標,十分鐘算出投資價值相較廖秋美「大而化之」的風格,三十五歲的南山人壽保險專員張嘉森,則是靠著無數個熬夜日子、透過苦思與精算,絞盡腦汁自行研發出「六大穴道」基金投資法。 身處競爭激烈的金融保險業,張嘉森很清楚地意識到,脫穎而出的唯一之道,就是要能提供大部分理專所無法提供的服務。「我有許多客戶會透過投資型保單投資基金,他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與基金所揭露的報酬率總是存在頗大的落差?」為了解決客戶的疑問,張嘉森四年多前開始潛心研究共同基金。「我發現,基金公司揭露的資訊無法滿足客戶所需。比如說,歐盟就規定每一檔基金必須至少揭露過去十年的報酬率,而國內核准販售的基金往往僅揭露五年。而客戶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境內與境外基金卻付之闕如。」雖然不少投信或銀行在網站上提供自家基金的定期定額試算,但張嘉森認為,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因為,往往不是最多僅能試算過去十年的結果,要不就是僅能算出總報酬率,卻無法計算年化報酬率。 為了讓客戶投資基金能一目了然,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就判斷出這檔基金到底適不適合投資?該用單筆?還是定期定額?該當核心基金穩穩賺?還是當衛星基金做套利投機?張嘉森歸納出六個指標,他形容,這六個指標宛如人體的六大死穴一樣,掌握這六大穴道,就能掌握一個人的生死。相同地,掌握這六大指標,就能在短短數分鐘內判斷這檔基金值不值得投資?而且該如何投資? 成立十年以上基金 總報酬率應翻倍六大指標中的第一個指標是:「基金成立以來的總報酬率」。張嘉森指出,對於穩建的投資人而言,最好是投資成立至少十年以上的基金。總報酬率就是基金的總成績單,以及決定基金值不值得投資的最直接指標。 「如果一檔基金成立十年之久,總報酬率是負的,意味著不是基金管理者有問題,就是投資的標的趨勢完全不對。」張嘉森認為,成立十年以上的基金,總報酬率至少要一○○%以上,代表投資十年至少可以翻倍。「投資一百萬元,十年後要求增值成二百萬元,即使對保守的投資人而言,也不過分。」第二個指標,是「單筆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張嘉森指出,如果希望資產在十年翻倍,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至少也得達到七%水準。 第三個指標,是「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如果所投資的債券型基金是長期趨勢向上的圖形,用這個指標算出來的獲利會低於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的獲利,「假設每年報酬率一○%,定期定額投資債券型基金十年的獲利金額,大約是單筆投資的七成,投資二十年,則大約是五成。所以這類型的基金以單筆投資為佳(以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為例)。 但如果所投資的股票型基金是經過多空洗禮、長期趨勢向上的圖形,而且波動度又很大,則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和獲利通常會比單筆投資還要多。所以這類型的基金以定期定額為佳(以富達新興市場基金為例)。 檢視單年最大跌幅 波動度一目了然第四個指標,是「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這個指標決定你要把這檔基金當作核心資產長期投資,還是當衛星資產做波段套利,有著關鍵作用。 張嘉森指出:「巴菲特曾說,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在最嚴峻空頭的一年,檢視基金跌幅是最直截了當衡量基金波動度的方法。核心基金最好低於一五%,要做波段套利的衛星基金,這個指標則愈大愈好!」第五及第六個指標,分別是「單筆投資本利和」與「定期定額投資本利和」。這兩個指標除了能讓你一眼就了解你投資基金到底最後能拿回多少錢外,在挑選「飆馬」基金上獨具功效。 「拿一百萬元投資十年,如果這檔基金的總報酬是正的,單筆投資通常比把資金拆成十次投入的定期定額投資要好;但如果出現定期定額本利和竟高於單筆投資本利和,通常意味著,這是一檔極適合定期定額賺波動財的飆馬基金。」張嘉森如是說。 經過無數個熬夜夜晚,以及無數個加班日子,張嘉森把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連結的八十幾檔基金一一整理出「六大穴道」。他發現,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與MFS全盛新興市場債(詳見圖表)是最值得當核心資產的基金。他不但建議客戶買進,自己也投資這兩檔,二年多來的獲利已高達十幾%。 至於挑選衛星基金的標準,「第一,該檔基金最好能夠長期趨勢向上。第二,在長期趨勢向上的前提下,該檔基金的波動度愈大愈好。最後,投資人還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以貝萊德世礦為例,金融海嘯期間跌幅超過六○%,但是很多投資人在這段期間停止扣款,等到○九年趨勢反轉向上,漲幅超過一○○%的時候,投資成本還是回不來,這就是未考慮自己能承受多少波動度的結果。」張嘉森如是說。 廖秋美的故事告訴我們,投資基金該具備怎樣的心理建設與精神武裝,才能掌握到基金的大波段獲利;張嘉森苦心研究出的方法,則讓我們有更充分的知識與理性準備,有助於我們在琳琅滿目的基金中挑到對的基金,制定出對的投資策略。學習這兩位基金達人的智慧,即使你只是每月只能拿一萬元投資的小資,也能走出致富康莊大道。 廖秋美(化名) 出生:1964年 現職:台中某生物科技公司會計學歷:台中家商綜合商業科會計姊的基金投資致富歷程 靠零存整付存第一桶金 1983年 進入職場,從月薪7千元機械公司小會計做起,靠零存整付與跟會存錢。 押寶高科技基金 1996年 單筆50萬元投資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每月再持續扣款1萬元。 買進即套牢, 仍加碼 1997~1998年 亞洲金融風暴,基金帳面虧損期間,每月仍維持扣款1萬元。 從基金賺到第一個100萬元2000年 網路泡沫,元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獲利逾100萬元,贖回。 押寶中國 2001年 赴香港開戶買入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基金,先單筆各投資50萬元,旋即每月定期定額扣2萬元。 買進又套牢 2001~2004年 美國911恐怖攻擊、SARS,基金獲利無多,仍堅持定期定額扣款,但把霸菱中國轉換至首域中國增長,集中火力扣款。 大賺600%,基金規模破千萬元2007 年 首域中國增長帳面獲利600%,平日不買基金的親友也趨之若鶩,贖回三分之二。聽香港理專建議,單筆投入長江實業公司債、AXA保險公司債及Brandeaus英國學生宿舍基金,總計投入30萬美元,持續至今。 轉投東協 2012 年 將虧損的JF俄羅斯轉至百利達巴西;JF印度獲利近60%贖回,集中火力扣東協與印尼。 基金部位達1500萬元 2013 年 至今JF東協、Ciptadana印尼成長帳面獲利逾200%,基金投資總部位超過1500萬元,基金總獲利逾1000萬元。 廖秋美的私房基金及看好理由基金名稱 投資方法 理由 投資時間 帳面盈虧 首域中國 增長 每月2萬元 中產階級崛起是長期趨勢 2001年迄今,2007年贖回3分之2 ﹢250%* Ciptadana 印尼成長 每月5千元 國民所得低、經濟成長快、正向發展是長期趨勢 2007年迄今 ﹢200% JF東協 每月5千元 2007年迄今 ﹢200% DWS環球 神農 每月5千元 氣候變遷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是長期趨勢 2008年迄今 ﹢約10% 百利達 巴西 每月5千元 未來幾年將舉辦奧運與世足賽 2012年迄今 - 6 % 註:*表未贖回部分 廖秋美基金投資4心法 心法1 視為零存整付的儲蓄基金投資金額低、彈性大、又可隨時贖回。投資到好基金,宛如是在存高利息的零存整付儲蓄。 心法2 不是買在低點,也能大賺用常識找出長期趨勢,雖然常常買進就套牢,不要常看對帳單,以免投資信心受影響。有紀律地扣款如同澆水施肥,小樹苗就能長成大樹。 心法3 挑中、長期績效最強的基金下手先挑最喜歡的兩檔基金投資,2年後,看誰績效較佳,再集中火力投資一檔。從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長期績效挑出模範生基金。 心法4 把親友團視為「散戶指標」當周遭的人對你投資的基金嗤之以鼻,往往是進場好時機;反之,當平常不熱中投資的親友竟開始投資基金,就是獲利出場時機。 張嘉森 出生:1977年 現職:南山人壽保險業務員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張嘉森基金投資3心法 心法1 找出六大穴道 找出最關鍵的6個指標:單筆投資本利和、定期定額投資本利和、基金成立以來總報酬率、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以及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 心法2 核心基金遵循3法則:1.基金成立10年以上。 2.單筆或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大於10%。 3.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不超過15%。 心法3 衛星基金掌握3重點:1.10年期累計報酬率至少大於200%。 2.基金成立以來曾經大跌,也曾經大漲過,波動度愈大愈好。 3.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至少要與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相當。 運用張嘉森「6大穴道」,檢視台灣投資人最愛的8檔基金 第一類、4檔債券型基金 1.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成立2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4.7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445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51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345%4.單筆年化報酬率:7.75%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8.54%6.單年最大跌幅:-6.48%(1999年)建議策略 波動小、報酬穩定,極適合當核心基金。單筆與定期定額皆可。 2.聯博全球高收益債 (成立10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10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287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177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87%4.單筆年化報酬率:11.1%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9.94%6.單年最大跌幅:-32.4%(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大、不適合保守投資人。單筆投資優於定期定額。 3.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成立2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4.7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671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303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571%4.單筆年化報酬率:9.9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0.1%6.單年最大跌幅:-18.4%(2008年)建議策略總報酬率高、趨勢明確。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略優單筆,惟波動率略大,適合當次核心基金。 4.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券基金(成立16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6.25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224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172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24%4.單筆年化報酬率:5.1%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6.2%6.單年最大跌幅:-26.4%(2008年)建議策略報酬率低且無法打敗對比指數(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同期單筆年化報酬7.4%),波動率也大。核心與衛星均不適合。 第二類、4檔股票型基金 1.貝萊德世界礦業 (成立15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6.6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812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334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712%4.單筆年化報酬率:14.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4.1%6.單年最大跌幅:-64%(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極大,但長期績效頗佳。適合定期定額當衛星基金。 2.富達新興市場基金 (成立20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5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199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17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99%4單筆年化報酬率:3.7%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7.7%6.單年最大跌幅:-59.8%(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率極大,定期定額雖遠優於單筆,但績效遜於指數。從風險報酬率觀之,並不出色。 3.摩根東協基金 (成立29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3.4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1485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648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385%4單筆年化報酬率:9.8%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0.8%6.單年最大跌幅:-58%(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率極大,正向報酬趨勢明顯。很適合用定期定額當衛星基金。 4.富蘭克林坦伯頓拉丁美洲基金(成立1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9.1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608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25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508%4.單筆年化報酬率:15.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3.1%6.單年最大跌幅:-50.6%(2008年)建議策略 定期定額報酬遠遜於單筆,建議在相對低檔時單筆買入。 資料提供:張嘉森 張嘉森的私房基金及看好理由基金名稱 投資方法 理由 投資起迄 帳面盈虧 核 心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 單筆 過去20年來,單筆年化報酬率高達7.87%,單年最大跌幅僅6.5%。 2011年 +12% MFS全盛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單筆 單筆年化報酬率高達12%,單年最大跌幅僅11.6%。 2011年 +21% 衛 星 施羅德美國小型 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報酬率達11%,成立以來總報酬率高達990%。 考慮中 -- 貝萊德世曠 定期 定額 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高達14%,已大跌過一段,投資價值浮現中。 考慮中 -- |
內外交困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分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548 Paul Gillis:
對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安永、德勤和畢馬威)而言,這周可能是其進入中國30年以來最重要的一週。
週一,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中,SEC要求暫停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及BDO的中國分支機構的執業資格。這意味著這些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審計美國上市企業的資格將有吊銷的風險,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那些中國客戶在美國繼續上市的資格也存在疑問。
今日,中美就開展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我預計中美監管機構之間就審計底稿的糾紛將會列入議程,並且很可能通過外交渠道解決。而昨天的消息是,中國證監會已完成一家中概股公司的會計底稿整理工作並履行完相關程序,目前已通知美方,準備向美國證監會提供底稿。這是中國證監會首次對外提供有關公司會計底稿。中國證監會還準備向美國審計監管機構PCAOB提供有關公司的會計底稿。
從判例來看,SEC起訴四大和BDO的案件進程對於事務所們不利。在庭審前的最後一個回合辯論以法官判決事務所披露其審計的美國上市公司審計費告終。事務所拒絕披露這些數據,但法官指出:「這有助於瞭解是否永久禁止(這些事務所)的執業資質,甚至包括為那些非中國的美國上市公司,能有效將相關方完全驅逐出這個行業。」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這不會導致這些事務所完全退出這個行業,但無疑將重創這些事務所。
而對於四大而言,除了面臨官司之外,他們在中國的業務還面臨著來自競爭者更大的壓力。
中注協剛剛公佈2012年度中國會計師事務所100強排名,而最大的新聞是畢馬威掉出了前四。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超越了四大之二的安永和畢馬威。
以下是2012年度中國前10大會計師事務所排名:

煤價下跌系列 - 印尼煤的末路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84164大概去年四月左右, 我和一班戰友說國內外煤價嚴重倒掛, 煤價必暴跌, 那時候國內5500大卡煤價約左RMB700/ton左右。由於懶的關係, 結果到7月才將想法寫出來。今天, 在國內煤價RMB540的時候,我看到時件有機會重演, 在未來幾個月國際煤價有機會再暴跌。
.
首先, 未看過我之前寫煤價下跌系列的, 請先看看: 煤價下跌系列-頁岩氣革命, 煤價下跌系列- 水電大發, 和說好了的水電豐年三篇。
.
先看看以下數據: 中國2012年電煤消耗量18.5億噸。2013年1-8月進口量2.13億噸, 增加15%, 年化數字3.2億噸, 出口量只有幾百萬噸, 幾乎可以不計。2011年(煤價未跌時), 進口量1.7億噸。印度2012 煤進口1.37億噸, 85%來自印尼。印尼2013年化數據出口由去年的4.8億噸跌到4億噸, 中國和印度是最大的客仔, 出口中國(年化)由去的1.1億噸增加至1.3億噸, 出口印度由8000萬到1.2億噸。澳洲電煤出口由2012年的1.8億噸輕微增加到2013年1.9億噸左右。美國煤出口由2011年的1.07億噸增加20%到2012的1.3億噸。蒙古煤以焦煤為主, 由於年初的時候要加出口稅, 2013年年化數據出口量由去年的2000萬噸跌到1300萬噸。(以下二圖為美國煤出口、及印尼煤出口數字)
.
數字上可以見到, 印尼煤因為國內產能大增, 出口暴升, 大量銷往中國及印度。印尼煤多是熱值較低的3200大卡及3900大卡, 污染較大, 但價錢平, 性價比高。當然美國自頁岩氣革命後國內用煤量慢慢下跌, 大量銷往歐洲, 印尼煤市場又少一個, 也導致了不斷要出口中印。當價錢平幾成的印尼煤銷到中國沿海, 就算計及運費和增值稅, 也要比中國本地煤平, 電廠和用煤企業自然也樂於使用, 過往國產煤善價而沽的算盤從此也打不響。
.
一億印尼煤的進口量的影響遠比1億/18億的比例大, 原因是它真是很平, 國產煤要跟著降價才保得住市場佔有率。運費也是一大塊錢, 過去十年是煤炭的黃金十年, 每天都會有貨車走到煤礦拉煤, 由鐵路運煤到沿海成本幾十元一噸, 如由公路去運, 就變成幾百, 但沿海電廠都沒有辦法, 照搶可也。現在有本來已經平的印尼煤運來, 又省回山長水遠的公路運輸, 大西北的煤炭, 只要能不到鐵路運力的, 需求大量消失, 立時供求關係掉轉, 不減就沒人要了。今時今日仍有大量煤要由內陸運出來, 只要印尼煤供應增加, 沿海電廠很樂意省下這幾百運費(包括各省政府的層層收費, 及各式「打點」), 要麼這幾百由你煤礦負責, 要麼我就買進口的。
.
這幾個月炒復甦, 中國經濟好呀, 8月用電量上升13.4%, 煤自然用得多, 煤股上升不少。但要看看13%如何得來, 因為去年上升3.3%, 基數低呀。當然, 2012年9月上升2.9%, 所以2013年9月的上升幅度應該也可觀。
.
另一個因素, 是天氣很熱, 遠比去年熱, 中國的用電, 第一產業幾乎不用電, 第二產業佔總用電量3/4, 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比例一樣, 各自1/8, 加起來1/4。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其中不少是冷氣。氣溫由30度升到35度, 冷氣耗電量就上升2倍 (因為他們把冷氣調到24度上下), 今年至少氣溫上升了2度, 我當1/4中的40%是冷氣吧, 25% x 2/5 x 200% x 40%, 這裡已經有8%增長。
.
說完大量悶死人的數據, 入正題吧。我認為印尼煤的供應會在幾個月之內暴升, 原因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 印尼盾和印度盧比暴跌, 圖中印尼盾是綠色線, 現跌17%左右, 印度盧比是藍色線, 最多跌15%。
.
要知道, 煤在國際市場上是用美元計價的, 印尼煤有1.2億噸是銷向印度, 現在印度電廠以盧比計要給多15%才買到印尼煤啊! 煤佔電廠成本60-70%即是純利率要跌10%, 完全計不到數。現在印度的煤炭入口商不肯提貨, 大量煤船在港口積壓, 他們要在煩: 到底要貨, 再立即倒賣到別國好呢? 還是違約打官司好呢? 加價10%肯定不能, 全世界都說印度通漲失控, 才令盧比大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印度盧比不馬上升回10-15%, 大部份新定單會馬上消失, 這個每天平均停電8小時的國度, 由停電8小時變做10小時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印度的最大國營電廠的CIL亦打算改用本來較貴的印度煤, 去取代因匯價問題變貴的印尼進口煤。印度盧比7月開始暴跌, 由於船期、合約、反應時間關係, 市場上對印尼煤的需求並沒有立即反映。
.
而印尼出口商的賬就相反, 以印尼盾計, 大部份成本都不變, 柴油除外。其實以相同的美元價格賣出一噸煤, 他們以印尼盾計是收多了15%, 但是每年1.2億噸的印度需求將會消失, 應對的方法只有一個, 再減價5-10%, 把一部份印度客戶搶回來, 另一方面, 減價5-10%把煤賣到中國去, 好過堆積如山。這個銷售策略改變, 我相信會在第四季開始大量出現。大量低價印尼煤到來, 會令本來已比較平衡的內地煤市再添壓, 然後又再和內陸煤商惡性循環減下去。
.
現在先看看部份關於印尼煤的新聞:
.
Indian buyers have reduced shipments fromtop thermal coal exporter Indonesiaand are seeking to renegotiate contracts as a sharply lower rupee has driven uptheir import costs, Indian and Indonesian industry and trade sources said on Tuesday..
The fall in purchases from India is forcing Indonesiansuppliers to seek other buyers or dump cargoes into the spot market, puttingmore pressure on international benchmark prices that are already near theirlowest in four years.
.
"Some buyers have cancelled contracts or sought to renegotiatecontracts, because now it's actually cheaper for them than fulfilling theirobligations," ICMA commercial committee chairman Pandu Sjahrir toldReuters. "Sellers have been dumping into the market. They have to choose -should I take (buyers) to court or renegotiate with them or just sell it in thespot market?"
http://in.reuters.com/article/2013/09/10/indonesia-coal-india-idINDEE98909V20130910
.
Asrupee sinks, CIL plans to substitute imported coal with domestic variety
State-run CoalIndia has decided to substitute its imported coal it supplies to consumerswith high-grade output from its own mines, with the home variety becomingcheaper due to the rupee's depreciation. .... A few months ago, the price of landed thermalcoal at Indian ports had dropped 30-40 %, erasing the price differential withCoal India'sproduce of the same variety. 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3-08-26/news/41455201_1_imported-coal-s-narsing-rao-state-run-coal-india.
Coal piles up at ports as rupee makes buyers renege on contracts
Mumbai: Major Indian ports have more than 3.5 milliontonnes (mt) of coal stockpiles because importers are refusing to takedeliveries as the rupee’s fall against the dollar has made the landed price ofthe fuel unexpectedly high. Defaults have taken place and some importers have deferred theirpurchases, according to an executive in a large foreign coal-importing companybased in New Delhi. “Some ships destined to Indiaare being diverted mid-route with the seller looking for other markets,” theexecutive at the coal importing company said. http://www.livemint.com/Industry/tdEIPhRmvbw19wy9l5u7OJ/Coal-piles-up-at-ports-as-rupee-makes-buyers-renege-on-contr.html
.
第四季除了印尼煤帶來的效應, 還有暖冬效應。每天用煤量最多就是夏天冷氣和冬天取暖, 去年冬天是全球計差不多30年來最冷的冬天, 今個夏天, 也是中國近年比較熱的夏天, 但是煤價旺季不量, 去年冬季價錢仍有620元, 第二季跌穿600元, 在用電量暴升的7-8月時候跌至530元, 原因是大陸煤商終於減價對抗印尼煤。
.
跟據我對氣象學的一點認識, 我認為今個冬天將會比平常暖, 原因是今年太陽因為周期性因素有大量高能量粒子射到地球。在南半球的澳洲, 今個冬天就比long term average 暖1.3度, 可見2013 solar maximum 的威力。就算我估不準, 只要今冬不再像去年一樣是30年來最冷的冬天的話, 用煤量將下跌, 電廠存貨將保持高位, 價格亦會易跌難升。
.
還有,中國政府受去年的霧霾天氣嚇怕,今冬推行新政策,嚴打京津唐河北的小工業小鋼鐵,恐怕都會對用煤量有影響。
.
短期影響煤價的因素就這些了,市場普遍預期第買季開始減電費2分,大概是4%吧,但第三季煤價跌了8%,第四季再跌,這已經遠超過減電費的影響,加上股價回落了這麼多,有值博率。
.
中期的因素呢? 除了頁岩氣,還有美國超嚴格的新環保政策,在未來3-5年內預計有65%的煤電廠要關閉,大概可以騰出2億噸電煤作出口,問你死未?
.
Study:65 Percent Of Coal Plants In Danger Of Closure
New EPA regulationscould force the closure of 65 percent of coal plants across the country, A DukeUniversity study shows. http://indianapublicmedia.org/news/study-65-percent-coal-plants-danger-closure-48380/
http://uk.reuters.com/article/2013/07/12/utilities-firstenergy-coal-idUKL1N0FI19L20130712
.
幾隻電股之中我選了華電(1071),原因一是價錢最平,5倍P/E多一點,二是利息成本高,現在財政改善每年不計capex有100現金回籠可以減債。以往借錢全靠銀行,現在自己發債息率較低,起碼省去1.5厘。三是不似華潤有同系自營煤礦,被迫為同系捐軀。四是在四川有水電站,雖然佔得不多,但7月四川的超級大暴雨將對業績有幫助。順帶一提, 2380今年盈利已見頂,原因是要溶的冰都溶了,明年不會再發大水,已走鬼。五,在全世界挾淡倉沽電股買煤股的第三季,煤價暴跌,現在並未回升,只是跌勢減慢。六是維修費用在所有電股中上升由度最大,超過50%,遠比其他為高。為何高反而是好呢?因為大部份電廠設計時都是考慮用大陸煤,並不是像現在一樣用低熱值的印尼煤混高熱值的澳洲煤一起用。所以必須要改裝,大部份改裝費都會算入回定資產,少部份會出維修費用。就算改裝完成,低熱值、高水份、高硫的印尼煤會損壞設備(雖然計及損壞完仍是平很多),維修費用升幅越高,即是改用印尼煤的電廠百份比越高,受惠越高。核對一下華電的主力火電廠都在山東、遼寧一帶,沿海,改用印尼煤非常合理。
逝者 香港會計師“一哥”
|
|
□ 戴甜 文 容永道(1927-2013)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創始人之一華人會計界泰斗容永道,在香港被尊為會計師“一哥”,門生衆多。但是他在早前接受採訪時,卻另有一番坦言:“假如人生可以重新開始,我不一定會選擇會計為終身職業。我曾想過當建築師和設計師,因為我喜愛繪畫,而且數學成績也不錯。我十分仰慕貝聿銘,也喜歡自己佈置家居。我認為自己也可能會當大律師或法官,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公正並且有分析力和判斷力的人。” 身為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 所之一普華永道前身創始人,容永道于2013年11月7日與世長辭,享年86歲。 容永道1927年在香港出生,祖籍廣東珠海南屏,家世顯赫:他的祖父容翼廷是渣打銀行第二任買辦,外祖父梁士詒曾任清朝鐵路局局長、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北洋軍閥時 期國務總理。 容永道的童年經歷頗為坎 坷,三歲時便遭遇喪父之痛,母親梁藏生兩度改嫁。被後人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長子容覲彤,是容永道的第一位繼父,也被他形容為“一生最愛的父親”。不料一年後容覲彤過世,容永道的母親又改嫁給蘇格蘭會計師約翰· 特納(John Alexander Turner)。容永道後在自傳《四根之果》中講述了這段家史——書名“四根”即是指一位母親與三位父親。也正是由於此次變故,容永道開始與會計行業結緣。 國共內戰時期,家人移居法國,容永道獨自一人在英國完成學業,並在繼父的推薦下前往蘇格蘭,在一家會計師行做學徒。1957年他考取蘇格蘭特許會計師資格,並成為首批獲得這一資格的華人,次年回到香港工作。 1962年,容永道在香港創辦了容永道會計師行,初時公司只有三人,在中環租用一個小單位。“永道”兩字,即取意“永遠公道”。 “會計師行業不能 賣廣告做宣傳,於是 我加入很多社會組織 和團體,從中擴寬人際網絡。與可能成為 客戶的朋友初步商談 業務時,通常不收取費用。之後, 我憑借 自己高水平的工作成 績獲得好的口碑。”容永道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1981年容永道在上海開設辦事處,成為當時香港八大會計師行中第一個在內地成立辦事處的公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1998年與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併,終於發展成為如今外界耳熟能詳的的普華永道,年收入超過2400億港元。 與此同時,容永道開始涉足政治,1978年進入廣東省政協;1985年以會計界代表的身份,獲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與其同期共事的香港民主黨建黨主席李柱銘評 價,容永道做事非常認真,每次召開會議一定出席,準備各種文件、資料毫不馬虎,是當時建制派(泛指擁護香港特區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最開明的一人。 容永道1989年獲鄧小平親自接見,他在事後接受採訪中透露,自己在這次單獨會面中問了四個問題:“為什麼‘二戰’後戰敗國日本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卻如此落後?為什麼中國百姓生活這麼苦?為什麼政府這麼腐敗?為什麼其他國家只有非法入境問題,中國卻存在非法出境?” 他回憶,鄧小平聽後以堅定的語氣承諾:“你放心,中國將來一定會很強大,絕不令你失望。”1992年,64歲的容永道宣佈退休。他熱衷于打高爾夫球和養馬,為香港人熟知的一代馬王“祿怡”就是容永道的愛駒,曾三度當選香港馬王,獲得過15冠的好成績。有港民稱讚容永道做事認真,連養馬都認真。 事業順意的容永道,情感路上卻幾經波瀾。他曾坦承婚姻失敗是生活中最大的遺憾。 容永道與妻子鄺美玲1973年協議分居,育有兩個女兒,因考慮到當時女兒年齡還小,兩人于1982年才正式離婚。離婚後,容永道公開的女伴,只有在高爾夫球場上認識、比他年輕40 歲的會計師藍思敏。2013年9月,容永道在報章刊發再婚啓事,新娘竟是前妻鄺美玲,兩人在離婚三十載後重修舊好。 但也有傳言指,複婚似與遺產 安排有關。 1986年末,香港總督尤德在訪問北京期間突發心臟病過世,次年容永道牽頭成立尤德紀念基金會,並匿名捐款100 萬港元,以紀念尤德在香港回歸前中英談判期間作出的貢獻。 這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學生海外進修或學術研究, 至今已有超過兩萬名 香港學生獲得資助。 容永道去世後, 尤德紀念基金會將網 站基調改為黑白色, 並在主頁上刊登悼念 文章,稱讚容永道不僅是基金會的贊助人, 也是老師和親密的戰 友。他一生經歷曲折, 但不斷在與成員分享 人生的收穫與樂施之心。容永道家人亦在訃告中謝絕致送花圈,呼籲親友將款項捐給尤德紀念基金會。 作者為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容永道一生經歷曲折,但不斷與大家分享人生的收穫與樂施。 逝者 香港會計師“一哥” □ 戴甜 文 容永道(1927-2013)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創始人之一 |
|
2013年檢討(一)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925372013年是2009之後最豐收的一年, 特在此寫下檢討, 以便以後番查。 2013年之初, 定的策略是anti-capex, 只要原因有三, 一是天氣問題, 二是官員心態, 三是市場睇法過度樂觀。
.
天氣問題, 之前已經分析過, 因為之前的2012的冬天是三十年來最寒冷, 北方冬天加長, 冰雪拖慢建築工程, 南方西方大量積雪會在春夏之間溶化, 造成的大量水氣會變成降雨, 中國雖然日日說, 加強內需, 但經濟實質仍為基建主導,做基建者因天氣問題有心無力, 經濟自然差。到另外, 南方水電大發另地方要燃煤電廠停工讓路水電, 也是另一個trading point. 到了盛夏, 天氣大為炎熱, 颱風大量增加, 暴雨連連, 亦大概與之前的估計相乎, 這些亦是打擊基建的原因。
天氣的trading point 在於水電, 選2380 因為湖南之水來自雪, 比較易估,816之水來自颳風, 只能估到13年颱風會較多, 誰知道會打中哪兒, 816的風險比較大。
另一個原因是中共換屆, 除了中央之外, 地方官也要在2012換屆。這裏我先下一個假設, 就是中國的地方官貪污嚴重, 而貪污重點就是基建。如果我是貪官, 我會如何想呢? 換屆上面來個什麼人又不知, 自己上唔上到留唔留到又不知, 當然是有什麼肥仔項目先在2012先做, 食水仲要比往年深, 一於銀紙先落袋, 匯到外國去。 進可用來還少少同紀委分贓談判, 退可卷錢走佬, 肯定是最多人採取的方案, 這樣2012的基數自然高。到了2013年頭, 到處網路反腐, 高風險呀, 點算? 要將平日的利潤放棄, 不拿白不拿, 不甘心呀! 我相信大部份官的心態會是「先睇定, 將項目拖住先, 風聲冇咁緊先貪」。中央新領導人都是從基層摸爬滾打出來的, 這些59歲現象, 換屆現象還見得少嗎? 新人上場, 國家財政穿了多少個洞都未知, 下面官員是神是鬼又未知就放錢, 你以為他們真是傻的嗎? 上面的不敢放, 下面的又要避風頭, 基建自然上不了去。
天氣因素, 和人為地方官「避風頭」的因素, 導致了投資失速, 經濟增速大幅下降。因為這個思維, 我自己在年頭開始就非常小心, 打下了2013年高回報的基礎。 到了年中, 我認為三四線股已過殘, 當基建回升經濟便會回穩, 亦有不少小行業基本因素改善, 全倉轉作進攻, 得回不少失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