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私募常見6大“坑” 手把手教你如何防騙
經過兩年的蓬勃發展,私募基金規模在2016年10月超越公募。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已在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18306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8626只,認繳規模11.35萬億元,實繳規模8.55萬億元。
盡管行業規模已經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但私募行業違規行為和亂象卻時有發生。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某地方證監局獲得一份私募典型違規案例學習文件。文件內容顯示,當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典型的違規行為包括,借托管增信挪用基金財產,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通過收益權拆分轉讓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等募集行為方面的違規行為;同時也有私募在產品設計上做文章,如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掩蓋利益輸送等。
另據記者梳理,自2015年9月基金業協會建立起“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以來,截至2017年4月,協會共計公布了十三批、274家失聯私募,這些失聯私募多涉及非法集資、兌付危機、高管跑路等問題。
“私募機構要意識到,在監管從嚴、打擊違法行為的嚴峻形勢下,合規經營才是正道,違法違規將難逃恢恢法網。”該證監局相關人士表示,私募機構需要確保合規風控措施發揮真正的作用。同時,投資者也需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正確認識私募,遠離非法集資的陷阱。
私募常見6大“坑”
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銷售機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報刊、電臺、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短信、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在現實中,違規公開宣傳、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成為私募機構的典型違規行為。
第一種坑:借助互聯網平臺變相公募
以深圳轄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A公司為例,A公司的控股股東為B集團公司,B集團公司下設多家子公司,涉足融資擔保、小額貸、P2P、產業並購、私募基金等多領域。其中,B集團下設的C互聯網平臺是B集團所有產品展示和推廣的互聯網平臺,並在A公司私募業務開展過程中扮演集資和銷售的關鍵角色。
深圳證監局在對A公司的專項檢查中便發現,A公司通過C平臺公開宣傳推介銷售A公司私募產品,並通過簽訂回購協議的模式違規向投資者承諾高收益。不僅如此,A公司還在未經投委會決議的情況下,隨意將募集資金拆借於關聯企業及個人。
第二種坑:通過收益權拆分轉讓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
與變相公募性質類似,也有不少私募機構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將私募產品收益權拆分轉讓給投資者。2015年,上海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關註到,轄區某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將私募產品收益權拆分轉讓給投資者的方式,銷售私募投資基金,引發多起投資者投訴。
在該案例中,上海某金融科技有限公司(“J公司”)的全資控股的SPV公司(“Y公司”)作為合格投資者,先行購買相關私募產品,比如,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公司或子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以及私募機構發行的私募投資基金等。然後,由Y公司將其持有的私募產品收益權分拆後,通過“××寶”轉讓給註冊用戶。註冊用戶為增加所持收益權的流動性,可以通過“××寶”再向其他註冊用戶轉讓收益權。
這個名為“xx寶”的產品突破了有限合夥私募單只基金不超50人,契約型私募單只基金不超200人的投資者人數限制。同時,投資金額起點分別為1000元(固定收益類)和1萬元(權益類),遠低於私募產品100萬元的起投金額。
第三種坑:高收益誘惑投資者,股權轉讓逃避監管
當私募機構因為違規公開宣傳或變相公募被采取監管措施時,有不少私募會采取股權轉讓,不向基金業協會更新備案信息等方式逃避監管,這也成為私募機構另一種常見的違規行為。
廣州某私募機構(“Y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4年4月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Y公司通過國內期貨市場的投資操作管理基金產品。期貨市場的杠桿率較高,波動性較大。2014年10月,該公司管理的4只基金產品,全部因凈值跌破基金合同約定的清盤條件而被產品發行方清盤處理。
“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夢想”,Y公司在公司官網首頁刊登上述違規公開宣傳的標語之時,卻對公司旗下4只虧損產品清盤的事實避而不談。不僅如此,當監管部門要求對公司進行場檢時,Y公司兩位原高管劉××、馮××卻以公司股權轉讓、業務停滯為由拒絕接受現場檢查。
第四種坑:借托管增信挪用投資者的基金財產
除了公開宣傳、變相公募之外,也有不少私募機構借托管機構增信、非法挪用投資者的基金財產。2015年3月,四川轄區內的私募機構Y投資公司與托管公司G證券公司簽署“××對沖基金”托管協議,G公司向Y私募提供多份蓋有公章的空白基金合同文本。
但同年6月,2名投資者卻無法從G公司查詢到基金凈值,同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合同中約定的托管賬戶未收到客戶認購款。經查發現,Y公司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基金合同文本中原募資托管賬戶頁替換為Y公司白有銀行賬戶頁,並違規將客戶投資款580萬元劃轉至公司高管及關聯自然人銀行賬戶挪作他用。據總經理配偶D某(負責管理公司銀行賬戶和公章)交代,被挪用的資金用於民間借貸。
除了前述四類設計私募產品募集層面的違規行為之外,也有私募機構在產品設計上做文章,典型違規做法包括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來掩蓋利益輸送等兩類行為。
第五種坑:借助嵌套式合夥架構,掩蓋利益輸送
以武漢某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A公司為例,A公司代銷其其關聯方深圳市M公司發行的M1和M2兩只基金產品。M1和M2兩個產品均由M公司作為普通合夥人,出資額為總募集規模的5%,余下的資金通過設立多期有限合夥形式的股權投資企業,募集資金,每期股權投資企業又分設多級合夥企業。通過這種嵌套式投資結構,兩個私募產品向眾多個人投資者募集。合夥期限為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投資金額為20萬元起。
不僅如此,A公司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之後,投向其關聯公司的兩個地產項目中,但並未向投資者如實披露。最後,A公司的非法集資風險爆發,武漢市公安局對A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
第六種坑:借助通道搞資金池和利益輸送
北京某私募Y公司僅備案了1只產品,但其實際投資運作了27個產品。
經查,Y公司發行了多只私募產品(M系),設立多個有限合夥企業(A系)。合同約定,M系產品由A系作為資金募集及運作主體,但實際由A系代理。合同約定M系產品投向信托產品劣後級,但實際投資中為規避監管,Y公司將資金匯人某個人賬戶並以其名義投資於信托產品。合夥企業之間與管理人賬戶之間存在多筆資金往來。M系產品成立後,資金轉入合同未約定的其他單位賬戶。
Y公司的主要銷售合作方是B公司,B公司負責資金募集。B公司又與Y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由B公司進行項目投資,所得收益在B公司與Y公司之間分配。經查詢工商信息,B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與Y公司在法律上並無關聯關系,但其關聯公司的股東等個人卻以合夥人的身份多次參與Y公司的基金運作。
私募防騙指南
私募違規行為時有發生,而“失聯私募”的頻頻出現,更是使投資者索賠無門,血本無歸。
2015年9月,中國基金業協會建立起“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截至2017年4月,協會協會共計公布了十三批、274家失聯私募。
據記者梳理,這些失聯私募大多數都有“前科”,多涉及非法集資、兌付危機、高管跑路等問題,例如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六寶(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望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巨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以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2年前被爆出深陷兌付危機,募集資金涉嫌被挪用,法定代表人王維奇在2015年9月失蹤。
2016年4月21日,國內P2P大型理財平臺望洲財富爆出消息稱,望洲集團、望洲財富董事長楊衛國失聯,卷款約10億元人民幣。4天後,楊衛國“現身”朋友圈,稱自己沒有失聯只是去旅遊因此關掉了通訊。後期,公司成立了維權監督小組處理事務,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望洲集團立案調查。
另一家處於失聯狀態的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包括蘇國美、上海炳恒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而蘇國美正是2016年5月公告出現兌付危機的上海炳恒財富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炳恒集團”)的總裁,上海炳恒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也是炳恒集團的子公司。
按照炳恒集團發布的初步兌付方案,炳恒集團預計在2018年5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客戶的本金兌付,也就是說,在未來2年內完成兌付。不過,其旗下的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卻處於“失聯狀態”。
私募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私募“一言不合”失聯逃避責任,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對私募行業的亂象,投資者還需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正確認識私募,遠離非法集資的陷阱。
中國基金業協會也曾推出了投資者教育主題撲克牌,具體內容按照黑桃、方塊、梅花、紅桃四個花色分為四個主題:“保護自己”、“謹防騙局”、“學會提問”和“識別遊說”。
基金業協會提醒,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要審慎查證,到協會公示平臺核實管理人是否已依法備案登記;要持續關註,核實購買的私募產品是否已依法備案,做到”保護自己“。
另外,也要“學會提問”。在投資私募基金時,務必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詢問基金管理機構收取哪些費用,如何收取,是否有收益分成,分成的基數和時間如何計算,計提方式是什麽。如有數據查詢需要,可至協會授權的私募基金數據查詢檢索手機平臺“私募匯”APP了解更多信息。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謹防騙局”。投資者應該警惕非法私募“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夢想”、“保證固定收益8%”等號稱保本保收益、高收益、無風險、穩賺不賠、賺錢才是硬道理的虛假宣傳。
同時,由於行騙者通常“哪里有錢”就去哪——這意味著許多非法私募行騙對象是臨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對父母不停地提醒就是孝與愛。”基金業協會表示。
最後一點則是要“識別遊說”,警惕熟人心理,即在面對親朋好友等熟人的推薦時,投資者往往出於對熟人的信任,不仔細查看格式化的基金合同,不仔細核查基金管理人和產品,造成損失。另外還有禮品陷阱,不少非法騙局通過發放免費禮品誘惑投資者,特別是是老年投資者。
而當投資者一旦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則需要收集保存證據,及時向監管部門投訴。
看個網頁就能泄露手機號?9張圖教你保護自己的隱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456
看個網頁就能泄露手機號?互聯網時代,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哪些公共場合的設備要慎用?手機中哪些功能最好關閉?如何使用APP才安全可靠…9張圖教你保護自己的隱私。








(來源:人民日報)
阿里、紅杉資本、711...操盤大佬,手把手教你新零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5/166795.shtml
阿里、紅杉資本、711...操盤大佬,手把手教你新零售
一
新零售第2年:機會大量爆發也迅速消失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不同零售領域都進入到前所未有的震蕩期,原有的路徑已然不再簡單適用,人貨場的關系正在被重構,越來越多的商業要素圍繞消費者為中心去構建。
2018年將是新零售大戰之年。新需求、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新營銷,將徹底改變零售領域的格局和效率。
變化來臨時,不擁抱變化,就被變化顛覆。傳統零售積累的經驗資產將逐步被取代,優勢逐漸透支耗盡;同樣,新業態形成時,也會創造大量新的機遇,這種機遇會在業態被驗證後迅速消失。
二
新零售時代,這些問題是企業的生死關
在這場戰爭中,面對巨頭擠壓,市場變局,對眾多新興創業公司和轉型企業的壓力巨大。在市場和資本的加速下,生死往往只在一線,在困擾眾多企業的問題里,以下幾個是最關鍵的環節:
如何避免在新零售趨勢上,錯失關鍵性市場機遇?
如何避免在企業轉型裂變時,前後端陷入紊亂失控?
如何避免在產品和效率攻堅中,無法樹立核心差異?
如何避免在競爭格局下,缺乏有力的後盾支持?
針對這些痛點問題,創業黑馬聯合野草新消費,將在1月26日到28日推出為期3天的新零售特訓營,10位零售巨頭操盤手,將從戰略、供應鏈、產品、營銷、資本等維度,幫助企業快速切換至新零售賽道!
三
鏖戰三天抓住新零售命脈
一套知識體系、兩個實操方法論、三個營銷算法、四個標桿案例
1. 一套系統知識體系
由阿里研究院商業生態研究負責人崔瀚文領銜,從阿里新零售生態切入,系統解構新零售本質及人、貨、場變革背後四大基本功:供應鏈、產品、營銷、運營,尋找與巨頭共生的市場機遇和重要爆發節點。
2. 二個實操方法論
雲鳥科技作為國內最大的供應鏈配送服務商,雲鳥COO趙健、CTO秦適將從供應鏈拉動新零售,大數據驅動,效率與體驗平衡原則等維度,案例私董會形式,實戰指導從創業公司到巨頭,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如何系統化構建供應鏈。
良品鋪子作為國內休閑零食代表企業,線下門店2100多家,產品部門100多人。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將拆解良品鋪子“六步、八方、十定”產品設計方法論,如何像媽媽做菜一樣做產品,實現60億元年銷售額。
3.三大新零售營銷算法
瘋蜜創始人張桓被稱為新零售界的掃地僧,同時作為名創優品董事、顧問,將就營銷競爭要素,深度解析新零售營銷三大算法,包括營銷業績公式、產品公式、傳播裂變公式,搞懂名創優品背後的新零售秘訣。
4、四個標桿企業案例拆解
7-11前中國區董事副總經理劉樾、名創優品董事張桓、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款多多創始人王文鋼,作為新零售標桿企業操盤手,將親自拆解企業運營、營銷、產品、供應鏈等核心打法,和企業成長背後最重要的突破口,搞定業務模式。
5. 產業增值服務
世界總會犒賞愛學習的人。3天高強度燒腦之後,我們還準備了新年驚喜福利,幫你提神醒腦、重振雄風。
紅杉資本合夥人王岑是國內零售領域的頂級投資人,投資案例包括周黑鴨、韓後、伊美爾等。王岑將重點厘清新零售領域投資賽道,投資標準與估值模型,深度解析新零售經典案例投資邏輯,為企業資本化引路。
同時,我們將為項目提供超過30家一線知名VC機構對接,快速連接資本通道;創業黑馬在全國擁有幾萬名創業者會員,覆蓋47個省市,有27個地方分會,18個行業分會,我們將企業納入黑馬會創業生態圈,幫助進行上下遊行業資源深度對接和品牌賦能,重塑資源人脈。

2018新零售特訓營1期課表

▍什麽樣的創始人適合入營?
在招生對象上,我們希望的學員企業是,能夠對新零售變革有充分的危機感,善於發現與總結行業價值;能夠對自身企業有深刻的理解,在面對機遇時快速學習與叠代;能夠對新生事物與行業前輩,帶有敬畏之心,全力去找到新業務結合點與補足短板。
相信,這次特訓營會是所有學員企業一次認知與能力重塑的新結點。
▍哪些行業最適合本次特訓營
【電商消費】【快消】【餐飲】【物流、供應鏈】
► 申請條件:
1、B輪及以前新零售企業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
2、新零售創業項目,面臨產品升級,規模化,資本化等問題。傳統零售項目,面臨轉型升級,戰略調整,業務創新等問題。
►上課時間:2018年1月26日——1月28日,3天2夜。
►上課地點:北京市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學院。
►限額招生:50名

*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編輯長歌,新零售課程咨詢請加野草君微信(djsl831)。

[本文作者野草新消費,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新零售
711
良品鋪子
名創優品
贊(...)
分享到:
教你捕捉 億萬銀髮商機
1 :
GS(14)@2010-11-07 18:07:402010-10-30 iM
施政報告的安老宣傳片中,長者不是在公園下棋,就是在剪紙。過時了!潮長者67歲的大前研一最愛雪上摩托車;同齡的鍾普洋自創新派山水畫,閒時煲劇,看時裝雜誌《Esquire》。在中大持續進修學院,最年長的學員今年95歲,除了揚琴書法,長者也愛學鋼琴和塔羅,年逾半百的學生8年間升了近5倍!較早前上映的《轟天猛將》中,7位平均年逾半百的主角史泰龍、李連杰及阿諾舒華辛力加等,上天下海、埋身肉搏、飛車爆破樣樣齊,票房繼續大收。老,又如何?
以往我們想到銀髮商機,只想到靈芝、靈實,甚至靈位。但現時港人預期壽命男士為79.8歲,女士為86.1歲,換言之60歲退休後還有碼20年黃金年代。即將退休的嬰兒潮,是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世代。他們辛苦半生,退休後仍有時間、有財力、有精力,為了發展志趣、享受人生,願意一擲萬金。要開發龐大商機,國際知名的老年學專家Patricia Moore提醒我們不是要開發長者專用的產品,而是設計長者也能用時尚潮物。在美國最受長者歡迎的手機正是iPhone和iPad。
本刊記者將一連兩期深入探討香港和日本銀髮商機。
大前研一 退休のOFF學
以提出「M形社會」為亞洲人熟悉的大前研一,常受邀成為跨國企業甚至國家元首的經濟政策顧問。較早前他應一間護膚品牌公司的邀請來香港演講,談到銀髮市場的未來,以及個人該如何準備人生的下半場。
67歲的大前研一還未退下工作,暫時也沒有退休的打算,可是對於晚年的生活,他有自己一套定義,並非一般人以為60歲便完全把工作停下來,而是把加強生活中休閒的時間,堅持人生除了有工作,還必須休閒(OFF),否則只會成為無時間、無金錢、無心情的「三無運動家」,不平衡的人生並不圓滿。
學懂平衡倒數心情過活
他認為必須有各種各樣的興趣,人生才圓滿。他太太曾要求他一起學插花,他卻受不了「慢吞吞」的活動。這位長者很非一般,除了釣魚、騎單車,他更愛駕電單車和滑雪板等高危活動。「如果你永遠工作行先,不把玩樂時間也預早安排,你便永沒有時間享樂。有些事情太老做不了。」若干年後,大前仍可以釣魚、踩單車,但要駕電單車、滑雪板也許不行了。
大前認為,50歲前後是一生中最能看清全盤人生的時候,抱着倒數的心情過日子,想想以後還有多少次與好友聚餐的機會,還可去多少次旅行,自然會懂得平衡工作和娛樂。
「關鍵是要把玩樂的時間納入計劃。」他每年3月接受未來一整年的工作預約,把至翌年3月的工作時間表排得滿滿,堅持絕不讓工作打搞他每年3次的長休假。每年3月大前必在加拿大滑雪、6月參加攀岩車大賽、7月是玩船的海上假期。
消費能力高且在意格調
大前研一是富長者,消費能力高,是希望打開銀髮市場的企業的目標顧客。「日本有很多有消費力高的長者,而且非常在意格調。山形縣的車里子、高級藍山咖啡、頂級和牛、以礦泉水飼養的豬隻豚肉,這些相對奢華的消費品,年輕人買不起,顧客都是較年長的一群。」在日本,100g的A5級和牛售價約500港元,山形縣的車里子要5港元一粒。
日本人對經濟沒信心,只顧儲蓄,不敢消費。「日本人平均每人帶着35萬美元進墓地。政府快快樂樂地接收了一半,可是企業呀,努力讓他們消費吧!讓他們在死前享受一下生活。」
對50+的忠告
1.認清做億萬富翁不一定幸福,能悠哉地過着退休生活就已足夠
2.有事想做立即行動,別再拖延
3.娛樂是退休後最重要的工作,遊玩的規劃要先排進生活計劃
銀髮字典
團塊世代
專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間,二戰後出現的嬰兒潮人口,是六十年代推動經濟主力。這一代約800萬人的銀髮族於2007年開始陸續退休,並擁有雄厚的財富,購買力強勁。據估算,日本60歲以上人口所擁有的資產,是40歲至50歲人口的3倍以上。
空巢老人
一般是指內地子女成長離家後,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夫婦,容易產生心理失調症狀,例如抑鬱、自責、睡眠失調等,稱「家庭空巢綜合症」。
樂齡族
這詞源自新加坡對於老年人之尊稱,政府的老人福利組織「樂齡俱樂部」(Senior Citizens' Welfare Associations)亦以此為名。而台灣現時亦廣泛以樂齡族形容享受退休,樂而忘齡的老年人。
第三齡
「第三齡人士」,並非以實際年齡來區分,泛指一些已從工作或家務崗位退下來的人有更多時間,追求個人志趣。
另外,「第一齡」指學生時代,生活須依賴別人照顧。「第二齡」指進入社會,需要獨立並承擔對工作、家庭及社會責任。及「第四齡」指身體機能衰退後至死亡,回到依賴別人照顧的階段。社會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挑戰,應盡量延長「第三齡」,縮短「第四齡」。
----------------------------------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Profile
年齡:67歲
綽號:策略先生(Mr. Strategy)、趨勢大師、管理學大師
家庭:妻子為美國人,育有兩子創希及廣樹
現職:Ohmae & Associates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Business Breakthrough School(日本首個遙距MBA課程)創辦人及校長、創業者育成學校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創辦人及校長
事業:1972年至1995年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總經理、亞太地區董事長及總公司董事、1970年至1972年日立(Hitachi)製作所原子力開發部工程師
學歷:美國麻省理工(MIT)原子力工學博士、東京工業大學碩士、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
嗜好:單簧管、潛水、滑雪、雪上摩托車、釣魚
﹏﹏﹏﹏﹏﹏﹏﹏﹏﹏﹏﹏﹏﹏﹏﹏﹏﹏
鍾普洋:做自己的退休設計師
穿過熙來攘往的灣仔鬧市,途經一幢幢商業大廈,來到了敦豪國際(DHL)創辦人鍾普洋雅緻的辦公室,他身穿藍色的西裝坐寬闊的大班房中,對着滿牆自己創作的新風山水畫,怡然呷着清茶,輕輕地敲着iPad,正在準備教材。鍾普洋退休後聘請了兩位助手,租了逾千呎的辦公室開展自己的「退休工程」──善美人生,而他,正是「善美人生」的CEO。
「其實用『退休』去形容『第三齡人生』這個觀念好錯,我們在工作中退下來,休息過後,第三齡(參看11頁銀髮字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大 PROJECT』!」他在退休前數年已開始對這大Project朝思暮想,為了它他甘願放棄如日方中的事業,售出年營業額逾36億美元的王國;然而他卻目睹身邊不少同屬戰後嬰兒潮一代的朋友工作時威風八面,突然人生六十要下車,全無方向,怕病怕窮又怕老,「因為退休後要重新坐上的不知是BMW(寶馬房車),還是BMX(單車),更惶恐的是不知要到哪裏去,以往天天上班10多小時的工作狂,突然退休無事做,真的會吊吊Fing,甚至會病。」
退休如創業先決定志趣
作為創業家的鍾普洋,身兼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他決定用企管觀念,總結自己的「退休智慧」:開展人生的第三階段就如創業,最重要先決定公司的遠景和目標,也就是自己的志趣,以他為例就是培養藝術素養,並透過寫作和教育去分享經驗;而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他的平日教書、辦畫展、出書、做慈善等工作;公司的品牌就是個人形象、衣着和品格等;而公司最大的顧客就是朋友、親人、配偶和自己。
在人生的上半場,他把DHL的年營業額由250萬美元,在20多年間暴漲至36億美元(約280.8港元);步進人生的下半場,他自然馬虎不得。他為了做好自己的「品牌」,不但把辦公室滿牆數千本談創業、企管、詩詞、寫作等書籍翻過看過一次,連對自己的衣着也一絲不苟。訪問當天他身穿專人訂造的深藍色西裝,腳踏特別從意大利訂造的皮鞋,襟前露出一小段袋巾,「摺成一朵花的款式已經過時,最新摺法是要把袋巾摺成方型露出頂部的花紋。」他即席示範摺袋巾,一翻開原來內有乾坤,全靠兩張大小一樣的便利貼,只要調教紙的重疊部分,再包上袋巾便可以配合到不同襟袋深度又夠挺身,「選袋巾也有學問,Armani就比較襯我的風格。」
這位67歲的潮長者是歐美版《君子雜誌》的忠實讀者,緊貼時裝潮流,兩年前他為了建立個人鮮明形象,決定換上一系列深藍色服飾,上班穿深藍西裝配淺藍色袋巾,「最Yeah」的配搭莫過於冬天穿上藍色天鵝絨西裝襯牛仔褲,不穿襪子配上一對黑色鱷魚皮懶佬鞋,「這樣穿又In,又型,又舒服!」今天潮人最愛的經典圓框眼鏡,他兩年前已換上,去外國設畫展時更配合其藝術家的形象。
保健注重儀容不惜工本保健
「不少人以為不用上班就可以亂穿衣,其實穿得好是尊重自己。我覺得長者可以留頭髮留鬍子,但要收剪整齊;可以穿牛仔褲,但總不能破洞的吧!」步入人生收成的階段,他懂得花,也願意花,2004年在他跟太太海倫結婚30周年時,便一擲40多萬買了個紅色的Hermes Birkin Bag給愛妻。
對退休這盤「生意」來說,最重要的「基本因素」自是健康,鍾普洋對此也不惜工本,除了在家中做瑜伽,每周到粉嶺高爾夫球會報到外,還月花上萬元參加保健療程「買個安心」,「他會每3個月替我抽一次血運到法國化驗,監察着我體內機能狀況,及早知道哪一器官出問題,按結果每月給我營養補充劑,這些服務近年在朋友間甚流行呢!」
現代醫學昌明,人有能力活到120歲,他亦預計自己能無病無痛多活31年,「我的爺爺52歲過身;爸爸82歲去世;我相信自己將活到98歲!」像他這群預期壽命長、高消費、品牌忠誠度高的長者為新世代帶來無限商機,然而問他可有專門針對長者市場的創業好點子,卻考起了這位蹺王。他想了又想,目光把整間辦公室來來回回掃射了數次,還是找不出自己有用過甚麼「長者產品」。
「我穿衣仍只愛那幾個品牌,多年來改變的只是尺碼和顏色;我的手提電話是iPhone,界面方便易用;看雜誌我會用iPad,寫作時只需駁上藍芽鍵盤。如果產品被標上『長者專用』,有誰想用?」
加強配套吸納長者市場
他指要開發長者商機,與其推出「長者服務」、「長者產品」,不如在現行的產品和服務中,加強配套,吸納長者市場,例如他到日本旅遊時看到當地的超級市場把長者常用的產品放在貨架的中間位置,方便長者購物時不用爬高或蹲下;又如研發後座為活動式可拆卸座位的計乘車,方便輪椅使用者。
想了良久,他的眼球打了一個轉,突然靈光一閃,反問記者,「你行出街有沒有見到很多專為長者而設的商店或商品?沒有?這樣就反映了,銀髮是一個大商機!等着你去開發!」
退休6大步法
˙第一步:獨孤求靜
退休後他經歷旅遊、紅酒、高球、煲劇樣樣嘗試的3年摸索期後,開始靜修,整理思緒,摒除雜念,思索新生活的目標和價值
˙第二步:撈走電鰻
人生猶如一個大魚缸,裏面有很多不同的金魚,也不免夾雜一些有如電鰻一樣的心結,撈走電鰻亦即解除心結,檢視人生中做過的好事、壞事,把自己的遺憾、拖拉未解決的問題、曾傷害過的人一一列出,盡力去面對、認錯和彌補,解開心結才能從容步向下一階段
˙第三步:列人生資產清單
就自己的有形、無形資產,由財富、專業資格、智力、朋友網絡、親人、外表、健康、情緒、個人聲譽、心靈及品格等各方面的表現列一張人生資產清單,好檢視自己的優勢和缺失
˙第四步:只問耕耘
退休後追尋志趣,不應再被成就、回報束縛,應享受過程
˙第五步:減、再減
精簡生命,在生活上,他先清理沒用的舊雜物,再除去債務,簡化投資,減少應酬等;在人生目標上,他先放下百億生意,再放公職名銜,接着從眾多興趣中取捨簡化,集中發展寫畫、寫作和教學
˙第六步:立德
經過立言、立功的人生階段,步入第三齡的目標應是立德,力求仁義禮智信,回饋社群
老友記穿衣Dos & Don'ts
男士篇:
有大肚腩和個子較為矮小的要避免穿三鈕西裝
體型胖的要避免穿孖襟西裝,如要穿最好挑貼身款式,並全都扣上鈕,以免身形在視覺上再膨脹
50歲以上男女士穿牛仔褲,也盡量不要挑淺色和有破洞的款式
要趕上潮流,可嘗試戴圓框眼鏡
女士篇:
50歲以上女士如身形保持得宜可穿貼身款式,但要避免低胸高叉、背心、短褲等裸露款式
年長後髮質會轉差,留長頭髮反而顯得憔悴
要選為30多歲女士設計的時裝款式,但要挑較優雅的顏色
----------------------------------
鍾普洋 Profile
˙1943年生於澳門,今年67歲
事業:
˙2002年着手成立香港物流發展局,獲頒銀紫荊星章
˙1996年鍾先生從前綫的工作崗位退下來,2001年把股份售予德國郵政
˙畢業後曾從事玩具業,1972年創立(DHL),把公司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
退休:
˙退休初期醉心研究紅酒、藝術興趣,擅繪山水畫
˙2009年獲選為傑出第三齡人士
˙2004年開始在港大教授「Entrepreneurship: Start-up」
學歷:
˙畢業於加州洪堡州立大學(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漁業管理學士
˙於史丹福大學修讀行政課程
˙63歲時取得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著作:
˙2009年出版首本著作《The First 10 Yards 》,今年發行中文版《草根創業的5項修煉》
˙今年7月出版新書《落力退休》(見右圖)
嗜好:畫畫、書法、哥爾夫球、曼陀林琴
----------------------------------
50+湧入校園
鍾普洋退休後因為迷上了「煲劇」,《康熙大帝》、《雍正皇朝》一套接一套,引發他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更報讀美國大學的創意寫作和自傳寫作的遙距課程,又進而習畫,更修讀藝術碩士。這位「潮長者」身為蘋果迷,還專程唸了3個月電腦課程,「我的教材靚過其他人的Power Point好多!」隨着人口老化,如鍾普洋這種孜孜不倦學習的潮長者將愈來愈多。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今年便乘45周年紀念整合課程,為50歲以上人士成立睿智學院,請來鍾普洋、林超英當榮譽顧問。
中國文化、二胡的課程,向來是進修學院熱門課程,自2002年起卻愈來愈旺場,多得一班「老友記」捧場,2002年報讀該學院短期課程的50歲以上學生達 522人次,今年截至10月初為止已達3,037人次,增幅達4.8倍,約佔全院校報讀人次的15%,而且預期增長速度會愈來愈快。
報讀人數6年急升5倍
「現在的退休年齡界綫已模糊,許多第三齡人士退下工作崗位時仍十分活躍,我們最年長的學生92歲時入學,今年已95歲!」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院長陳瑞堅形容長者課程市場潛力大。
目前學院有兩種長者課程,一種跟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合辦一學年制的「長者為本」教育系列,每周上一課,學費為5,000元至6,100元,報讀人數由 2004年的47人急升逾5倍至今年的297人。另一種由進修學院辦的短期課程,本月起特別挑出了近200個課程提供50歲或以上長者八折優惠,報名期剛開始,報讀長者已明顯增加。
陳瑞堅解釋,今天的長者上課比在職人士更游刃有餘,如今年81歲的超群餅店創辦人李曾超群早年曾唸「兒童成長治療專業文憑課程」時,上課抄的筆記就仔細又清晰,班上的年輕學員都要爭相借閱。
終身學習 5年上26個課程
走進中大持續推修學院的課室,看看頭排的學生,你就會感受到銀髮教育市場的力量。不同於青少年大多愛坐後排,逃避導師的目光;長者總愛坐到最前,「我們年紀大了,坐前一點看得清楚一點!」70歲的董女士(見圖)退休十多年,近年參加不同課程,5年間花2萬多元上了26個課程。
她任職貿易公司多年,沒有子女,退休後不用湊孫便自由自在盡情歎世界,最捨得花錢增值。起初先報讀中英數、I.T.、通識等基本課程,增進知識;再研讀心理學、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等思索人生。其後則開始學習個人財務、家庭投資等,名副其實是全人學習。然而學了這麼多財務技巧,她卻不打算炒一手,「甚麼A 股、B股、H股,我從前根本不知道是甚麼!現在有了認識,跟朋友聊天起碼能『搭嘴』嘛!」
過群體生活性格更開朗
學習生活中,她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跟同學到文化博物館找資料,溫習功課時有丈夫的提點。在學院外,她還在社區中心學普通話。平日清晨就起床練楊家太極,下午不是上課,就和先生、朋友、同學仔行街飲茶,周末則和親友聚餐、行山,時間表排得滿滿,好不容易才抽到時間接受訪問!
﹏﹏﹏﹏﹏﹏﹏﹏﹏﹏﹏﹏﹏﹏﹏﹏﹏﹏
銀髮富貴團歎世界
康泰旅行社董事長黃士心現時已過着半退休生活,旅行社生意早已交給大仔黃進達,但因為仍熱愛旅遊,閒時會組織「富貴團」到世界各地歎世界,而參加得起的團友,大部分都跟他一樣是銀髮一族。
精力旺盛體魄超乎想像
「我帶的團,團費大約5萬至6萬,有些人鍾意Upgrade商務或頭等,甚至會花十萬八萬也不一定。」黃士心帶團沒有年齡限制,但一團80人,七成至八成都是上年紀或已退休人士,「好多後生就算花得起這個錢,但都唔會捨得咁豪去一次旅行,反而年紀大的人願意,他們的心態是人一世物一世,點都要豪一兩次吧!」「富貴團」辦的次數不多,而所選地方都是標準的豪華度假天堂,杜拜、加勒比海、巴西,飛行途程亦不短,但黃士心卻看不到這班「大細路」有疲倦的迹象,健康的體魄更超過他想像,「帶過最年老的團員有89歲,他依然老當益壯,有得玩、有得歎,自然精神啦!」
不要以為長者只喜歡「富貴團」,冒險團也合他們的口胃。去年5月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著名攀山專家曾志成,每年也會組織數個攀山團,帶領志同道合者輪流征服世界高峰,這兩年走遍日本長野縣的赤岳、非洲的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Aconcagua),還剛從俄羅斯的Mount Elbrus回來,團友中不乏50、60歲人士。
攀山遠足着重沿途風光
登山團一般為期一至兩周,每次團費由萬餘至5萬不等,但具消費力的年長團友卻是次次捧場。
曾志成指不少年長團友為參加攀山團,定期操練,每次也是一個圓夢之旅,「成長於六、七十年代的人放假最愛通山走,攀山遠足;現在的一代成長時則最愛打機。」
用長者的眼睛看世界
十多位設計師邁出蹣跚的腳步,慢慢走到香港一家大型商場展開歷險之旅。先推開玻璃門,嘩!這麼重!好不容易推開了,「乞嚏!」,一陣寒風迎面吹來,室內和室外的溫差近10度!一行人轉了數圈才找到指示牌,卻始終看不清楚──「字體太小,顏色太淺了」;為了到達頂層的美食廣場,他們沿着商場轉啊轉,轉到累了想找椅子坐坐,又發現偌大的商場,每層只有數張椅子,而且早就坐滿人。終於抵達了美食廣場,但他們卻以為自己置身派對,中西日韓流行曲輪流點播,「喂,你聽到我在說甚麼嗎?」設計師想坐下聊聊,卻不大聽到對方說甚麼。
「這商場根本是為鼓吹消費而設計,不為人類而設計的,不足夠的坐位、吵耳的音樂、不方便的電梯,都是為了迫你逛盡每家店舖購物再購物!這太不體貼長者了,當長者的消費力愈來愈強,他們還這樣只會趕走財神爺!」國際知名的老年學大師Patricia Moore說,她早前應設計中心之邀來港向本港設計師講授如何以設計改善長者生活,帶領十多位設計師用長者的眼睛看商場。
喬裝老婦體驗生活困難
要了解別人的需要,必先代入他們的生活。這個道理她26歲時就懂了,1979年起身為設計師的她展開為期3年的實驗,隔天就喬裝成80多歲的老婦(見圖),遊歷美國到加拿大160多個城市,希望體驗不同地區長者的生活困難。為求神似,她還向電影特技化粧師拜師學藝,用特別的物料在臉塗上歲月的痕迹,又打開祖母的衣櫃,用上拐杖,學習步姿,「要不是那特技化粧每次就花上我3個小時,化粧後皮膚癢癢的,彎腰走路又弄得腰痠背痛,要休息上一天,我還想天天扮呢。」
但這可不是好差事,某次出遊時,她獨自走在街上,突然遇上數位童黨,劫去錢包之餘,還把她毆至重傷,要卧床休息個多月,但身體的損傷,卻還不及途人的冷漠、店舖的不歡迎令她難過。她把經驗寫成文章引發美國社會廣大的關注,也把她引上為長者設計之路。
她的祖父是位抗戰英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傷後,要以輪椅代步,「我們的家有兩層,他就一直被困在地下和花園。但他還是很開朗,縱然他的腿不能動,我仍永遠記得他的一雙大手,給了我許多許多溫暖。」
設計用品也要照顧尊嚴
抱着讓祖父生活好一點的使命,她七十年代進入紐約頂尖的產品設計公司Raymond Loewy's,成為公司唯一的女性。「辦公室內正討論設計一把罐頭刀,我忍不住問全房的男士,『除了設計得漂漂亮亮,你們有沒有為長者用家着想?他們可能有關節痛,手指不夠力,你知不知?』然後全場靜了一會,有位同事跟我說,『我們不是為長者設計的,他們不消費。』但這事大設計公司不做,誰來做?」
帶着這份憤怒,她開展了那場大冒險,至今推廣對傷殘人士和長者的設計概念數十年。「傳統以來我們習慣視長者為病人,早年找我的多是醫療用品,如八十年代初 Kimberly-Clark請我替首款成人紙尿片設計作顧問,我們試穿時都覺得好辛苦,又大又焗!長者也是消費者,我們要照顧他們的尊嚴。」
九十年代找她合作的變了廚具品牌OXO,她認為長者市場將近來天翻地覆的轉變,以往只為「正常人」設計的產品已變得不合時宜,從前被忽略的長者、各程度的傷殘人士,今天已變成Critical Mass。「難度你不知道李察基爾今年已61歲?」
----------------------------------
Patricia Moore Profile
˙生於美國,出生於1953年
事業:
˙國際權威的老年學專家和通用設計倡導者
˙設計經驗遍布研究、產品、環境、包裝、交通工具設計、市場分析和產品市場定位等範疇
˙其設計公司Moore Design Associates的客戶有AT&T、通用電氣、強生、美國太空總署、Kimberly-Clark、OXO、Procter & Gamble、惠而浦、3M、萬豪酒店(Marriott)等
˙2000年被ID Magazine選為全球40位最具社會良知的設計師之一,和被ABC World News選為建立新紀元的50位出色美國人之一
˙七十年代起率先推廣跨年齡設計,1979年至1982年間,只有20多歲的她喬裝為80多歲老態龍鍾的婆婆,遊歷美國和加拿大,體驗長者生活困難,並發表論文,引發美國設計界、社會學人士關注
學歷:
˙七十年代畢業於羅徹斯特理工(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業產品、環境、通訊設計系,其後於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修讀研究生課程
嗜好:旅遊、閱讀
﹏﹏﹏﹏﹏﹏﹏﹏﹏﹏﹏﹏﹏﹏﹏﹏﹏﹏
通用設計法則
通用設計又名全民設計或通用化設計,指無須改良就能為不同性別、身體健全程度、習慣、文化背景,即全人也可使用的設計。
7大原則是:
不耗力的、設計簡單、靈活度高、辨識度強、公平使用、容許錯誤和有足夠空間
衣物篇:
˙要質輕保暖︰易洗易存又不需要穿太多,以免妨礙日常行動
˙要易穿易脫︰避免採用拉鏈、鈕扣設計,多用綁繩、橡筋褲頭
˙採用彈性物料︰適合體型常有變化的長者
建築篇:
˙通道︰要開闊並有把手,上落處盡量以矮斜道代替樓梯
˙門︰以桿型門把取代旋轉式門把,方便手部活動不靈活的人;如以轉彎式入口取代門的功能則更佳
˙地板:避免用光滑易跣物料,高度轉變處用不同顏色地板作提示
生活用品:
˙標示多用圖像、大字體,和對比清楚的顏色,在標示功能上:以紅、藍最佳,粉色調最差
˙電動牙刷、有聲書等都是能兼顧不同人士需要,而受廣泛大眾歡迎的通用設計例子
----------------------------------
長者潮物 Vespa綿羊仔
在美國,意大利小型電單車品牌Vespa在撤出美國市場15年後,在2000年時決定重新搶灘,計劃原以20出頭的青少年為目標消費群,結果四分之一的買家竟然是50、60歲的長者。原來他們正成長於Vespa初登陸美國的年代,當年擁有一部Vespa可是許多青少年的願望。現在他們具有經濟能力,Vespa再來正好讓他們重溫舊夢。
OXO廚房用品
OXO的誕生原來也來自潮長者對退休生活的追尋,1988年66歲的美國廚具商人Sam Farber退休後跟太太四處遊歷,到了美麗的法國普羅旺斯小住下來,學習法國菜,但太太Betsey的風濕關節痛卻使削皮、切菜等工序都變成了苦差事。 Sam為了讓愛妻能繼續享受烹調樂,創立品牌OXO Good Grips,設計出一些不論男女老幼、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甚至傷殘人士也能使用的廚具。
品牌的首個產品是馬鈴薯削皮刀,售價達6美元,是傳統削皮刀的3倍,該品牌2000年營業額為6,000萬,至今保持27%的年增長率,連哈佛商學院也要把品牌列為通用設計的商業模式案例。
----------------------------------
數字看香港銀髮商機:
˙施政報告中公布本港目前65歲以上人口為90萬,預計2030年會急增至210萬,增幅等同同期總人口淨增的九成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09年底公布的全球人口壽命排名,香港男、女壽命均位列全球第二,男人預期壽命79.6歲,女人為85.3歲,統計處預計2039年時將升為男性83.7歲,女性約90.1歲
˙今年初花旗進行的年度百萬富翁調查指,香港百萬富翁平均51歲,並有上升趨勢,今年50歲或以上人士佔總數的57%。以職業劃分,28%報稱是退休人士,比家庭主婦、專業人士和經理級人士的比例都要高
˙萬事達卡發展亞洲老年消費力報告指,2005年香港老年家庭(子女已獨立之退休人士家庭)的總消費力為138億美元(約1,076億港元),預計2015年將達328億美元(約2,558億港元),平均按年增長9%[ul][li][/li][/ul]
成衣採購專家 教你防身術
1 :
GS(14)@2011-09-17 15:24:34glassfund... any idea?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4757
【明報專訊】成衣產品是香港的出口支柱之一,但成衣採購的學問很複雜,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客戶就有可能不付錢,或者是開發信用證的銀行不付帳,實力不足的採購公司或廠商,便告沒頂。有40年經驗的專家、著有成衣採購天書《Garment Merchandizing》的廖佩章,便教大家幾招防身術。
V.M.C. Fashions董事總經理廖佩章表示,Garment Merchandising一詞很難譯得好,坊間一般將之譯作「成衣採購」,其實並不完全。因為這不是買賣製成品那麼簡單,而是由選擇原材料開始,按客戶的要求,來實現一些構思,將之製成成品,才交給客戶。
發展中國家製造廠 時有蝦碌
當中,包括很多過程,如選料、畫圖、織布、染、印、寄色辦、化驗所測試、水腳計算、車衣,辦理信用證(L/C)和出口文件等等。即使與家品採購相比,也要複雜得多。一名成衣採購員要成熟,需要3年至10多年不等,很視乎個人能力,以及是否懂得請教正確的人。
另一方面,由於內地的工資愈來愈高,愈來愈多成衣採購訂單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有些內地製衣廠也會自行將部分訂單外判給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同行(即兼備採購公司的角色)。可是,後者的知識有限,不時都有「蝦碌」和「鑊氣」的情形出現。
注意染布後長闊比例或改變
例如,他曾經將一張T恤採購訂單的織布、染布和車衣的工作,分別交給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多間廠商處理。不料染完布後,布的長度卻超過要求,但闊度卻不足。原來,在「送布」去浸染的過程中,前滾筒的速度比後滾筒快,以致布身被拉長,而橫幅則變窄。
若按照這個闊度,根本就不能按原來的設計圖來裁出T恤。於是,他唯有將T恤的設計圖修改,按同一比例拉長變窄,覑當地的製衣廠工人照樣車衣。當車好那些T恤後,再用木板將之撐闊,以及用蒸氣熨斗熨兩三分鐘,令它們回復合約要求的長闊比例。
一次意外 足令公司倒閉
廖佩章強調,成衣採購或製造的邊際利潤百分比都不是很高,若有一單生意收不到錢,就會抵消多單生意的盈利。有時,甚至足以令公司倒閉。
有一次,有兩名印度行家以低價搶了他的外國客戶。但在印度織布和染布,將布料送往該外國客戶指定的化驗所化驗後,卻發覺布料在陽光照射下,脫色情較嚴重,不符合客戶的要求。
於是,那兩名印度人將布料放在陽光下暴曬幾小時。之後,再將之送去化驗,但化驗結果仍然不合格。最後,外國客戶取消訂單,兩人的公司買了布和染了布,但卻失掉訂單,收不到錢,公司就此倒閉。
廖佩章指出,這兩名印度人犯了兩大錯誤。第一,是誤會了「陽光脫色」問題和縮水問題相似。但其實,衣服只要洗一兩次後,就不會再大幅縮水。而「陽光脫色」卻不同,每曬一次,都會有一些脫色,不會停止。這主要是用錯了染料的問題。
「預化驗」開支不宜省
第二個錯誤,則是將布料送往客戶指定的化驗所化驗時,沒有先說是自己「預化驗」!廖佩章解釋,成衣採購行業的做法是,客戶會指定一家化驗所,要採購公司將布料或貨辦送去那裏化驗。而化驗所則會直接向該客戶收取化驗費用,採購公司毋須付款。但是,不成文的行規是,若連續兩次化驗結果都不合格,客戶就有權取消訂單。
所以,廖佩章的做法是,最初兩次交給客戶指定的化驗所化驗時,會強調這是自己「預化驗」,自己付款;而不是正式化驗,請化驗所毋須向其客戶收費。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預化驗」的結果不合格,化驗所也不會通知其客戶。
當第三次送去化驗,有十足把握時,他才向化驗所表示,這是正式化驗,請化驗所向其客戶收費。廖佩章認為,這兩次「預化驗」的開支不宜省,以免因小失大,而被取消訂單。
明報記者 薛偉傑
2 :
GS(14)@2011-09-17 15:25:30http://sme.mpfinance.com/cfm/con ... 1&Filename=baa2.txt
小事處理妥 避免大損失
2011年09月09日
【明報專訊】廖佩章表示,製衣的成本競爭很劇烈,又相當勞工密集。由於內地的工資愈來愈高,愈來愈多製衣訂單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其中,尤以孟加拉接單最多。因為該國的工資成本可以低至內地的六分一,人口又多達1.5億。雖然孟加拉工人的生產力不及中國工人,但他們也願意經常加班。其次,則是越南。此外,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等,也多少搶去了一些製衣訂單。
出差遇大罷工 租救護車脫身
到這些發展中國家出差,要有心理準備隨機應變。有一次,廖佩章到一個南亞國家出差,但準備離開當日卻遇上全國大罷工,晚上6時後,所有國內航班和商業性機動車輛都會停駛,只有國際航班和三輪車照常營運。
本來廖佩章已買了國內航班的機票,可以在罷工開始前好幾小時飛抵D城市,再乘國際航班離開該國。但該國內航班卻忽然被政要包下,他只好轉乘火車,在正常情,仍可在罷工開始前幾小時到達D城市。
但不料火車出現故障,在中途停了下來。同一車廂中,只有一名工程師和他的家人較懂得英文。他告訴廖佩章,全國大罷工可能維持一兩日,也可能長達5日也說不定,要視乎執政黨和反對黨的談判結果。
他見廖佩章又累又餓,就邀請廖佩章跟隨他們回家吃點東西,稍事休息。由於三輪車夫只肯走半小時以內的車程,他們一行人乘了三次三輪車,才回到家中。
這時廖佩章忽然靈機一觸,雖然商業性機動車輛罷駛,但救護車和警車仍會照常行駛,何不嘗試「租」一輛救護車?該工程師也覺得有可能。於是,廖佩章就以盲腸炎為理由,付了60美元,「租」了一輛救護車載他到D城市的醫院,但實際卻是去機場。
信用證需避免不符點
另一種要小心的情形,就是客戶突然破產。這時,開發信用證的銀行多會想辦法拒收貨品(因銀行得物無所用,賣不到多少錢)。所以,信用證上要求的文件,一定不能有錯,文件上的每個字都要小心。
有一次,廖佩章接下了美國連鎖店Zayre的75萬美元訂單。他向一家上海製衣廠落單後,前者卻突然破了產。他心知,有關信用證的文件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不能有任何不符點。否則,銀行便有藉口不付款。
但這時,他才發覺,Zayre當初在信用證上所寫的跨國化驗所名稱用了簡稱,沒有寫明是其香港分公司(HK Limited);他在香港取得的化驗報告,卻寫明是其香港分公司。
他擔心,這會成為銀行不付款的藉口。於是,他只好硬覑頭皮,向該跨國化驗所的香港分公司解釋,要求它重新印發一份化驗報告,改用簡稱發出(即不寫明是香港分公司)。初時,被一名經理拒絕了。但他鍥而不捨,最後終於說服了那名經理的美籍上司。
3 :
GS(14)@2011-09-17 15:26:28http://sme.mpfinance.com/cfm/con ... 1&Filename=baa3.txt
廖佩章所著的《Garment Merchandizing》,乃市面少見的成衣採購天書,既包括專門技術知識,亦收錄了他的實戰經驗。
4 :
GS(14)@2011-09-17 15:26:56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4757
文章由 遊戲王 » 週五 9月 9日, 2011年 12:25 pm
以前做過... 一入職,老闆都講一樣野:
'我地唔係請採購,係跟單,一條龍做晒'
香港採購依家係咪好難做?中國多左人有國際網絡,人工又平d,係有d外國人仲覺得香港人較有信用先幫襯....
...
燙大呢 part 教壞晒,T-shirt 一定洗,一洗即縮水,之後?出口批發店見 :inv168_10:
但以前跟開,有d 貨睇少幾眼,d大陸廠真係夠膽同你燙大佢... 好彩做冷衫,好少新衫去洗,又過骨...
...
文章由 arho » 週六 9月 17日, 2011年 2:26 pm
夕陽夕陽...都夕左好多年
但係人仔升值, 真係好難再做... :inv168_11:
有冇老行尊講下點睇前景? :inv168_07:
頭像
arho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2日, 2004年 8:11 pm
5 :
龍生(798)@2011-09-17 17:26:22這行業真的頗厭惡...
加上是潑婦集中地, 我見識過果的女人開工, 一開工拎起個電話就係咁少,
少到收工, 番得一年半載, 成個人脫胎換骨, 古惑仔都驚左佢
6 :
GS(14)@2011-09-18 14:07:27咁學到好多野bor
7 :
龍生(798)@2011-09-18 14:39:14但令一個斯文女仔變成潑婦, 值唔值得, 見仁見智
8 :
GS(14)@2011-09-18 14:46:48咁我都驚驚地
9 :
龍生(798)@2011-09-18 14:47:44你近距離接觸下呢的女人你就知....勁過文革的紅衛兵
10 :
GS(14)@2011-09-18 14:49:22無機會,哈哈
11 :
龍生(798)@2011-09-18 15:06:48我有兩個朋友都娶左呢的女人做老婆, 你記得要小心....
12 :
GS(14)@2011-09-18 15:16:08好驚驚啊
13 :
passby(15493)@2011-09-18 18:03:059樓提及
你近距離接觸下呢的女人你就知....勁過文革的紅衛兵
你指大陸d工廠妹?
14 :
hehohahe(6348)@2011-09-20 21:51:39做呢行D女...天生麗質都做到殘...OT咁多, 壓力又大...冇時間識男仔
最後塘水滾塘魚...同公司人拍番拖
BTW, 有冇網友做緊呢行, 係咪都睇得好灰?
大陸人真係可以取代到九成...
15 :
GS(14)@2011-09-20 22:07:17做衫唔係好易取代到咩,點解要OT多呢?
金融雲端: Google教你調控經濟
1 :
GS(14)@2012-08-13 10:48:39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480
大數據( Big Data)可說是近年炙手可熱的課題,互聯網及手機網絡上浩如煙海的資訊,如何可以化成有用的訊息,作為業務上的機會,或政策上的指引,是一條價值萬億的問題。無論如何,這股趨勢已不可擋,繼有對沖基金分析 Twitter上的留言情緒來炒股後, Google也成為中央銀行的借鏡對象,不但用來改善預測經濟的能力,更可能用來預防下一波金融危機。
單單今年6月份, Google已錄得1190億次搜尋,這個超級數據庫,如何變成有用的資訊? Google的首席經濟師 Hal Varian(在學術界名氣甚大,其中級教科書是不少修讀經濟的本科生指定讀物),數年前已發表報告,講述如何可以透過 Google的搜尋關鍵字數據,來改善汽車銷售、房屋銷售的預測。他發現,越多人搜尋及瀏覽汽車資訊,往往預示汽車銷售會上升,又或搜尋失業救濟等字眼越多,也可能意味失業率上升。
關鍵字搜尋量 預視需求
最新一期《商業週刊》便報導,越來越多中央銀行,開始追蹤關鍵字趨勢來研究經濟。好像英倫銀行收集 Google上關於求職津貼的關鍵詞數據來預測失業率;西班牙央行則用旅遊相關搜尋,來預測英國遊客入境數字;連紐約聯儲局亦採用 Google的數據,來提高按揭轉按數字的預測準繩度。
Google現時透過 Google Trends,發放一至三日前的搜尋字統計,雖然並非即時數據,也已經較收集傳統的經濟數據快了不知多少。
除了搜尋字外,最近有學者亦使用 Google的搜尋器原理,來研究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銀行與網頁如何相提並論?因為 Google為用戶尋找最相關資訊的方法,是先計算某網頁有多受歡迎,而受歡迎的準則,是有多少網頁連結至該目標網頁,越多連結者,間接代表網頁的資訊有用,故此會給予較高的分數。
同理,某銀行對系統帶來的風險,不一定關乎資產規模或問題貸款的多寡,而是與其他銀行的連繫網絡,若它出事會拖多少銀行落水,以及這些被拖落水的銀行的脆弱程度。換言之,是網絡效應主宰系統性風險。
銀行連繫網 揭系統風險
據《彭博社》報導,研究只使用了有公開資料的銀行互相持股關係,再放入修訂了的 Google搜尋運算法計算,已發現2008年時,巴克萊、美銀、摩通及蘇皇,比花旗、德銀有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即使後二者的資產規模及生意均大得多。若能進一步掌握銀行間的資產負債資訊,計算便可以更準確,令銀行會帶來的系統風險清晰化,監管當局出招時便可以打在要害。
當然,這些新數據目前大多是補足原來的統計方法,仍不能取而代之,有效性亦要觀察,而且 Google數據佔整個互聯網的訊息量,份額正因為 facebook等社交網絡的出現而減低,不過,大數據的世紀已經來到,你的行蹤、購買習慣、交友網絡、情緒、健康狀況、政治取向都已一一記錄,相信不出數年,連人口普查也開始變得多餘。
丘亦生
投行風雲:幾招教你進投行
1 :
GS(14)@2012-09-07 10:01:10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162912833607.shtml
文/新浪北美特約撰稿人 秦濤(微博)
一直以來,普通人大多嚮往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高富帥則可以夢想「位高權重責任輕」。如果這兩種都不合你意,你可以在投行實現第三種人生境界:從「數錢數到手抽筋」一直到「亞非拉美任我行」。過幾年,你會有一種感覺:跟你在投行的職業生涯比,前兩種的人生都不夠完整。
投行家是一種特別的人族,你必須是天生工作狂,喜歡刺激忙碌的生活,心理素質好,吃得了苦受得了怨沉得住氣,你才合適這個職業。不過一旦你下定決心,你會發現投行將是實現你人生價值的一份好職業。尤其重要的是,投行是智力密集型行業,一旦有機會進入,憑知識的實力說話,有很多陞遷機會,是非常合適屌絲奮鬥成就人生夢想的地方。
如果你看了我上一篇《投行的酸甜苦辣》,仍然堅定地想在投行發展,同時又是一名屌絲(高富帥就不用看這篇文章了),那麼對於如何能夠順利在投行找到份工作,我可以提一些建議,也許能夠幫到你。
進投行的機會競爭很激烈,在美國,投行的每個職位平均有60個人申請,而且這60個人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大都畢業於一流學校,聰明過人。
而且,投行的面試非常嚴格,要把屌絲們從麵粉一路面成面條兒、面片兒、麵餅兒、麵糊一直到面霸,絕不含糊。曾經聽說從前有個面高盛的苦孩紙一共大戰面試官二十幾輪,耗時長達一年,不知道還有誰有更苦逼的面試記錄?
學歷背景
通常來說,老一輩當上華爾街資本家的中國人,大多是美國名校出身,這是最保險的捷徑。
從背景看,如果你畢業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這五大名校,不用說,你算含著金鑰匙的孩子;或者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些億萬富翁輩出的大學,你也算天之驕子了;但其實,還有幾十所在金融或數理專業稱得上一流的大學,有些甚至並不為國人所熟知(比如芝加哥的Depaul),也有很多學子陸續進入了投行。總之,一個好的學歷背景,是投行的敲門磚。
除非是去投行的分析部門直接作行業研究員,可以只需要純數理工背景的人之外,如果你是應聘金融類的職位,你需要修過基本的金融課。
美國有一門金融工程專業,一般研究生學制一年,不需要本科學金融,申請這個專業的大多數都是數學,物理,計算機專業的本科學生,它需要申請者數學能力比較強,數學能力指的是數理統計,在投行微積分基本用不上,幾何更不用提。
理工加金融,跨學科反而會成為你的優勢,華爾街最出名的中國人之一江平就是中科大學化學出身的,在普林斯頓拿了化學博士,又考上斯坦福金融博士候選人,之後進了雷曼兄弟,後來依靠超強的數理能力,運用於創新的建模分析,脫穎而出。然後一路轉去buy-side,進了加盟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管理公司。2007年江平被華爾街著名專業雜誌《交易員》評為年度「百強交易員」,成為該榜單歷史上首位華人上榜者。該榜單估計他當年收入上億美元。
如果學習經歷大致符合,你可以有進投行的機會。還有一個不用我多廢話,如果你能在讀書期間積極申請,取得實習機會(Intern),那畢業後成功留下的可能性就達到了50%。這個如果你在美國不算太有名的學校,是可以給你增加很多機會的。
如果你自認為競爭力不足,還有彌補的辦法,就是考CFA(註冊金融分析師),或者CMA(註冊管理會計師),這些是證明你專業知識水平的高級武器。不過這個是很花時間的。
面試聖經
一般投行申請有以下幾個過程:1,提交簡歷;2,筆試,可能有一次或兩次;3,電話面試,面試,多輪。
提交簡歷沒什麼好說的,途徑有網上提交,托朋友內部提交,寄簡歷。網上提交最快捷方便,大多數投行網站都有這個入口。申了肯定給你回覆。
筆試要求基本功紮實,正確率很重要,不會的寧可不要瞎答。
如果背景大致相符,那麼一般你會得到面試機會,相似的情況下,面試得靠技巧了。以下說幾條實惠的。
面試會考察你的性格,心理素質,也會有很多專業知識的問題,還有Case Study,看你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那麼接下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最基本的,儀態,衣著要干淨整潔顯得幹練。身體語言要坦然大方、不卑不亢。然後有幾個必問的問題,甚至可能在多輪面試中都會問到,比如為何你想選擇投行業?為何你選擇我們公司?你是不是為了錢?回答中要注重兼顧各方面,對行業和公司基本背景有充分瞭解,以及在職業追求方面你有明確的規劃,並且這個規劃是按照你的特長而制定的。
在金融知識方面,一定要對基本概念很清楚,說得出來名義利率、實際利率,NPV(現值)、IRR(內部回報率),Arbitrage(套利)、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的子丑寅卯,懂得估值(Valuation)、建模(Modeling)。等等。
準備一些小故事,來表現你具備投行要求的幾項重要能力,比如如果你應聘投行IBD部門,是個服務業,溝通能力就非常重要。如果你應聘交易部門,數理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最重要。如果你做行業研究,快速學習能力最重要。另外團隊合作、平衡能力,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你的小故事需要證明你的如上能力,當然必須是真實的。
最常見的失敗者有以下幾大原因:
1、對工作沒有表現出足夠的Enthusiasm(熱情),使人擔心你無法在工作中堅持下去。既然投行是個辛苦的工作,當然Self-motivation(自我激勵)很重要。
2、你對自己的描述和投行要求的能力沒有很好的關聯。如果你花很多工夫說明自己只是想來投行學習的,而不是有超過其他應徵者能力的話,那麼可能你沒有足夠打動面試官。特別是如果你花了20分鐘還說不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話。
3、你沒有適當展現自己個性有趣的一面,顯得太乏味,面試官面試了太多人,結果你沒有留下線索讓他能記住你。
4、魔鬼藏在細節中,一些小馬虎也會使你前功盡棄,比如衣著不整潔、不干練,基本身體語言方面忌雙臂交叉,雙腿顫抖,經常斜視,這些一般都會被解讀為不坦率,不誠實。聲音要洪亮,太弱別人會認為你不自信,要有禮貌,忌諱搶話(在美國文化裡這是不可容忍的粗魯行為),或者滔滔不絕。
5、錯誤的價值觀。投行與錢打交道,每天面對巨大的誘惑,一定要有經得住考驗的人品。
如果你確實是投行需要的人才,一旦被投行錄用,恭喜你,你會有很多機會以實力證明自己,並獲得職業生涯的提升。
一個成功例子:Eric Mindich(埃裡克-明迪奇),27歲即被提升為高盛合夥人。
出生於1967年的Eric,父親是一位紐約高爾夫球場建築商,在Eric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就對金融市場很感興趣,經常看新聞,他的祖父還給了他一點錢來買股票。
高中畢業後他考入哈佛,就在那個暑假他申請成功了一個工作,是一家名叫J. Aron的商品交易公司,這家公司是高盛旗下的子公司。Eric一邊在哈佛大學讀本科一邊在這裡工作了4年,1988年他在哈佛拿了經濟學學士,本來想去牛津繼續讀書,但高盛說服他打消了去牛津的念頭。
他最初進入高盛的Equity Arbitrage(股票套利)部門,25歲的時候,正好他的部門老大空缺,他就開始領導整個交易組,1994年他在27歲的時候被任命為高盛合夥人,是投行歷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
高盛合夥人平均年薪6000萬美元,所以他也是當時美國最熱門的鑽石王老五之一。2004年,他離開高盛開創了自己的對沖基金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當時以歷史上最苛刻的條件募得了創紀錄的高達3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截至去年7月,該基金是美國第二十大對沖基金,管理著140億美元資產。
這是一個可以複製的投行版屌絲逆襲。憑藉實力,每個屌絲都有機會在投行業脫穎而出。
對沖人生:2013倒數 教你如何操盤 錢志健
1 :
GS(14)@2013-11-30 15:59: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29/18529254
落筆之時正值美國感恩節長假期,在美國中部,不少人在大風雪下趕路回家,以趕及在周四感恩節「正日」與家人團聚。部份政府員工在周五享有有薪假,故可有四天連續長假期。感恩節啟動每年最重要的購物旺季,直至年尾才結束。
零售商感恩節爭餐飽
今年感恩節正日到聖誕節之間,較以往少了六個工作天,在實體與虛擬零售市場,生意人早已出盡法寶,希望增加營業額。事實上,每年最後六個星期是美國零售業的巔峰期,例如接近八成的玩具銷售額,就是在這六個星期交易,因此對零售商而言,感恩節旺季的銷售策略不容有失,可謂「成也感恩,敗也感恩」。
現時虛擬和實體銷售的重要性不相伯仲,網上巨人Amazon已由十多年前只是在網上銷售書本,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公司及百貨巨人:衣物、影碟、玩具甚至重型機器等均應有盡有,還有更殺食的,是網上電子書的興起,這一切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心態。
爭取市場佔有率是生存之道,大型玩具零售商玩具反斗城(Toys"R"Us)也不敢輕敵,年前也開設網上商店,希望可以和Amazon拼過,但優惠折扣始終有限,它的主場依然是大型購物商場,希望客人走入去瘋狂購物,營運成本也相對較高。Amazon則主打網上消費者,在每個策略地區,Amazon均設有龐大物流系統,務求準時送貨。
說到這裏,我必須強調玩具反斗城的直接競爭對手並不只是Amazon,更是全球零售系統。把話題拉闊一點,零售佔美國的GDP近七成,各位想到的大型百貨公司的名字,由實惠的、中產的到高檔的,如Walmart、JCPenney、Target、Macy’s、Bloomingdales,也是鬥個你死我活。在此值得一題的是,只有16萬員工、以美國明尼蘇達州為基地的Best Buy,主要售賣電子產品,該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兩倍,表現驚人。
在此短談「投資情緒」輔助工具。不少北美投資者選用SentimenTrader.com,它把不同市場數據加以分析過濾,令金融參與者更了解市場行情。芝加哥期貨恐慌指數CBOE VIX最近降至13以下,普通人市場參與度低;退休資金如401K,投放在ETF的世界,各項指標均顯示現在似是歌舞昇平。我也希望沒有「黑天鵝」事件,指數繼續水漲船高。不過,我在此必須一提,在風高浪急及指數all time high之際,大家絕對不能鬆懈防守策略。
結束前讓我以「互動形式」,談談絕對回報,以及報告操作行情。道指和標普指數皆破歷史新高,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也已返回2000年的水平,升至4000點以上。未來五星期如何部署投資策略?
對沖基金海嘯後捱打
問:先談對沖基金。這行業是否已屆夕陽境界?
答: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這行業面臨捱打狀態。在一個20,000億美元不到的市場,資深投資者會問,對沖基金是否真的可以給投資者絕對回報?更大的衝擊是不少資金走去ETF,希望作另類投資,不是再「死炒爛炒」了。
問:大市還有得升嗎?2013年最後倒數五星期,操作策略應如何?
答:沒有人有水晶球,可以準確預測每日升跌。話雖如此,如能保持每年有正回報複息增長,本金已有不錯「膨脹」。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在1969至1999年,維持平均每年複息增長34%,他可算是操作史上的「神人」,之後此回報從沒人能打破。100萬美元投資變出87億美元,絕對是前無古人,我相信也後無來者。我們不是索羅斯,但最低限度,我們希望每個年度都不要出現負增長,從而令資金曲線上漲。至於如何操作未來五星期?每個人的操作也不一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邏輯思維去操作!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用Mouse都會殘廢? 三招教你遠離「滑鼠手」
1 :
GS(14)@2014-05-06 19:17:57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5/18710258
用滑鼠傷過用鍵盤?有外科專家認為,用滑鼠時,反覆集中活動最多的就是食指和中指,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而用鍵盤時則10隻手指都得到了一定的活動,因此用滑鼠比用鍵盤更傷手!
「滑鼠手」是種現代職業病。我們每天對着電腦,重複打字和用滑鼠,手腕關節容易因長期密集、反覆和過度活動,導致手腕肌肉或關節麻痺、腫脹、疼痛、痙攣。有人將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群稱為「滑鼠手」。
患者早期會感到手指和手關節麻木,關節活動時還會發出響聲。後來手會感到刺痛,無力,。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永久性手部殘疾和出現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失調,導致不得不放棄與使用電腦有關的工作。
要預防「滑鼠手」,日常生活中可試試以下三招簡單手部活動。
第一招:
腕伸動作——左掌心向外伸出,手指向下。右手握著左手四指向後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複2至3次。
腕屈動作——左掌心向內伸出,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後向內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複2至3次。
第二招:直臂伸展
伸出雙臂,與肩成水平,然後將左右手交叉緊扣,緊握十指。吸氣,雙臂向上伸展,保持雙臂貼耳,手肘蹬直。維持姿勢15秒至20秒。
功效:增強手腕的靈活,伸展上背及上胸,減少肩膊酸痛。
第三招:手腕旋轉
平伸雙臂,握著拳頭,以肘部為軸心,向內旋轉拳頭,連續轉動15至20秒。完成後,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放鬆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靈活和鬆弛手臂神經。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