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機也沒用?換新後的Note7在美國客機上冒煙自燃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時間10月5日早上,一部更換後的三星Note 7智能手機在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上出現冒煙的情況,促使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啟動新的調查。

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發言人向媒體透露,由於一名乘客使用的三星蓋樂世Note7手機發生冒煙自燃,西南航空從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飛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994航班在入口處進行了人員疏散。所有乘客及機組人員從主機艙門進行了撤離,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據科技媒體The Verge此前的報道,這臺發生事故的Note7手機是更換後,即被三星公司認定為安全的設備。手機的主人布萊恩·格林對媒體確認稱他9月21日才在AT&T的實體店內領取的這臺新手機。其妻子莎拉告訴路透社記者,大約兩周前,在收到三星電子發來的一條短信後,格林已更換了原有的Note 7智能手機。

格林還提供了一張照片,顯示該手機的外包裝盒上印著一個黑色矩形表明這臺Note7手機是更換過的,格林還表示手機的狀態欄上也有綠色電池的標誌。根據三星電子的說法,黑色矩形標簽為更換後Note 7智能手機的標誌。但三星電子一位女發言人拒絕對該照片發表評論。

格林說手機冒煙前,他已經按照機組人員的要求將手機關機,放在自己的口袋中。他將手機扔到飛機的地板上,手機“冒出了濃煙”。格林的同事後來返回機艙尋找自己私人物品,他稱那臺手機已經燒穿了飛機上的地毯,還燒焦了地板表層。

格林說手機當時還有80%左右的電量,而他在收到這臺設備後只用無線充電的方式充過電。

三星電子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正在努力恢複該設備,以了解事件的起因。該公司表示:“在我們能夠恢複該設備前,我們無法證實這起事件是否涉及到新款Note 7。”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主席艾略特·凱在一份聲明中稱,該機構正在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三星和手機所有者取得聯系,以收集事件有關情況。他提醒消費者,他們的Note 7智能手機可以選擇退款。

據悉,格林的Note7手機現在已交由路易斯維爾消防局進行調查,而他已經換iPhone7來使用。

三星電子上月宣布,由於電池缺陷導致部分手機容易起火,將在全球10個市場召回至少250萬部Note 7智能手機。然而,在此期間,手機發生爆炸的消息並未停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74

換新後的Note7首炸燒穿了飛機地毯 美國運營商主動表示可換成其他手機

據CNBC報道,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宣布,將主動為用戶更換三星Galaxy Note7,屆時用戶可將該款手機在旗下任何一家門店更換為其他任何設備。同時,美國其他主要運營商Verizon、AT&T和T-Mobile宣布將執行相同政策。

Sprint發言人表示,用戶如果要更換比三星Note7更貴的設備,需要支付差價。

這幾家運營商是在三星Note7再次出現起火事故後宣布此項措施的。此前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時間10月5日早上,一部更換後的三星Note 7智能手機在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上出現冒煙的情況。該乘客表示手機冒煙前,他已經按照機組人員的要求將手機關機,放在自己的口袋中。他將手機扔到飛機的地板上,手機“冒出了濃煙”。後來他的同事返回機艙尋找自己私人物品,他稱那臺手機已經燒穿了飛機上的地毯,還燒焦了地板表層。 對此,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啟動新的調查。

三星電子上月宣布,由於電池缺陷導致部分手機容易起火,將在全球10個市場召回至少250萬部Note 7智能手機。

目前,三星還未對此事發表評論,但三星之前曾表示,正在等待調查結果,確認在飛機內起火的設備是否確實是三星Note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35

北極光鄧鋒:創業公司拿到天使投資後的六大要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1/159551.shtml

北極光鄧鋒:創業公司拿到天使投資後的六大要務
鄧鋒 鄧鋒

北極光鄧鋒:創業公司拿到天使投資後的六大要務

做CEO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公司的現金流不出現危險的狀態。

本文為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鄧鋒在近日北極光OpenDay暨早期基金對接活動上的內部分享,其中談到了創業公司在拿到早期投資後應該註意的六大方面,幹貨滿滿,值得一讀。

拿到天使輪或者Pre-A輪融資後,作為企業的創始CEO或者創始團隊成員,應該註意什麽、把精力放在哪些方面?

第一,現金流。

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尤其是CEO的第一大要務。我們無法假設接下來出來的產品就一定不錯、一定能獲得VC的投資。有很多本身不錯的公司,因為花錢速度太快,結果自己被現金流打死了。再好的企業,如果現金流突然斷了,團隊就沒法穩定。 

創始人對公司員工負責、對公司股東負責的首要任務是把公司的現金流控制好。當現金還有六個月就要花完的時候就要開始註意了,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就比較危險了。要保證即使公司沒有融到資,還能運轉至少半年。過去有一段時間融資很快,現在的情況下,三個月完成融資已經是很不錯的。

做CEO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公司的現金流不出現危險的狀態。這個說多少都不為過。哪怕公司最後現金流沒有了,也不能說到最後一天再關門,要對公司員工負責任。

第二,人。

企業家一旦拿到錢,從第一天開始就要把註意力放在人身上。做企業不是講故事、做產品、做收入,做企業最關鍵是建立一個組織,這其中,人是最重要的。招人、留人、用人、培養人都很重要。招人是CEO最重要的工作,創始人要評估自己每周有多少時間花在招人和與員工的溝通上。

時間的分配是衡量自己聚焦點的好方法。判斷在人上的聚焦夠不夠的標準,就是統計自己在人上花了多少時間。我認為花在招人、與內部員工溝通、與外部客戶溝通的時間應該占到50%以上。

第三,執行力和速度。

執行力是能把想的事兒在多快的時間內執行到位,而且要能看得出效果。最怕的是事情沒做成,但卻不知道是戰略錯誤還是執行不到位。

速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判斷執行力的指標,就像前面我們說時間分配是衡量聚焦點的重要指標。速度的重要性不是說銷售成長的快,而在於一個事兒能不能解決、解決的到不到位。小企業要以快取勝,這里的快不是銷售產生的速度,而是事情執行到位的速度。

第四,產品。

公司早期要把產品放在第一位,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營銷(marketing)。所謂做產品,最關鍵的是對客戶需求的不斷定位。找到客戶需求,把自己的資源和客戶進行匹配,在很快的時間內把產品做出來。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很重要,技術公司的產品也很重要——在中國,搞技術的企業一定不是靠技術來賣的。

To B是一個強關系型的經濟,怎麽把客戶搞定、大量的事兒不只是靠技術。要知道買你產品的決策人是誰,比如,面向大企業的話一定是部門做決策、影響他們決策的因素是什麽,這些都是做產品的時候應該想到的。

歸根結底,大家要有做產品經理的概念,作為創始人在開始的階段對產品的關心要高於對技術的關心、對市場營銷的關心。大家要把銷售和營銷分開,產品剛出來的時候要重視sales、輕視marketing。

第五,企業文化。

很多創業者在初期不太註意這一點,其實企業文化從企業早期就逐漸形成了。如果早期有意培養了優秀的企業文化,那麽在企業文化內核確定了之後,只要進新人的速度不是太快,公司文化就會沿著這個方向發展。

創始人應該好好想一想公司企業文化的這個“核”是什麽。各家有自己的選擇,但我要提醒大家,企業文化不是靠口號宣傳出來的,是靠創始人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兒上凸顯出來的。比如,如果你的企業文化是關愛員工,那麽一個新員工加入後,你能不能第一次見面就叫出他/她的名字。

企業文化的本質是創始人的領導力體現,創始人是什麽樣的人、創辦的企業就是什麽樣的企業。

第六,融資能力。

CEO的融資能力變的很重要,這是我不願意看到但在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的事實。今天的中國VC市場上,CEO可能是需要一點忽悠的能力,但這個度怎麽把握確實很難說清楚。很多企業級服務和醫療項目的創始人之前是工程師、是做產品的,都不知道怎麽忽悠,但要學會怎麽把自己的公司和產品從更高的角度、用更大的概念講好。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融資的時候不會講故事就會吃虧。

有的創始人覺得把這個事兒交給FA就能做了。確實FA可節省你的時間、介紹相符合的VC,但FA對你企業的理解肯定不如你好、講故事的能力肯定不如你好,得是你講出故事,FA給你建議說VC更喜歡聽哪個。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66

粉絲經濟當道 95後的明星喜好你得知道

當你還在考慮要不要在音樂app上付費下載一首張學友老歌的時候,韓國樂團bigbang的演唱會門票已經炒到五位數,當你還在困惑現在買一張CD到底有什麽意義的時候,在淘寶上鹿晗的周邊一個月就賣了一億兩千萬元。95後來襲,他們這群粉絲力量不容小視。

“粉絲”一詞伴隨著偶像產生,已風行多年,又因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了新內涵:今天,即使不追明星名人,只要關註一個微博、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一家網店,你就成了他們的“粉絲”。雖然都叫粉絲,但不同的粉絲群體肯定會有不同的喜好和行為表現,那麽,對於眾所矚目的正在崛起的年輕一代—95後粉絲群體們,他們有表現出哪些特征?

根據騰訊QQ大數據微報告,95後最愛小鮮肉男星和精靈女星。由騰訊ISUX用戶與市場研究中心對5400個95後調研發現,43%的95後表示最愛當紅小鮮肉(代表人物楊洋),而這一數據在95前人群中僅為27%。另外也有40%95後表示喜愛逗逼型(代表人物鄧超)此外運動型(代表人物寧澤濤)、老幹部(代表人物靳東)、文藝男(代表人物李健)、魅力大叔(代表人物吳秀波)也分別有14%~18%的95後表示喜歡。

那麽95後最愛的精靈女星(代表人物鄭爽)有多少人選了呢,數據顯示,32%的95後選擇了,而這一數字在95前僅有24%。此外,天仙攻(代表人物張天愛)和中性範(代表人物李宇春)也有較多95後喜歡。

95後喜歡明星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呢?62%的95後選擇了顏值、64%的95後選擇了氣質。在這方面,男女的原因又有所不同,95後男生更喜歡明星的氣質,女生則更看重顏值。

根據騰訊QQ大數據微報告,95後對追星花錢這方面基本認可,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喜歡明星就願意花錢。近五成的95後為明星花過錢,超過一半(56%)的95後表示看過明星參演的電影,另有37%看過明星演唱會、28%買過實體周邊、27%買過明星的唱片,25%為明星代言的品牌花過錢,19%為明星自主經營的品牌花過錢……

為什麽要研究粉絲行為?以天貓粉絲狂歡節為例,從平均購買力來看,粉絲人群比非粉絲人群高出約30%;而從品牌線上營銷活動的轉化率來看,粉絲人群是非粉絲人群的5倍。是的,研究粉絲行為就是為了更好掘金粉絲經濟,看了這個報告後,你是否對如何掘金95後的粉絲經濟有了更深的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34

燒錢後的反思:資本和客戶,誰才是上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107/159642.shtml

燒錢後的反思:資本和客戶,誰才是上帝?
高利剛 高利剛

燒錢後的反思:資本和客戶,誰才是上帝?

現在的創業圈,仿佛獲得大額融資是一個極其榮耀的事情,而在上市這個問題上,很多企業也爭先恐後,甚至一副敲一把鐘就死而無憾的態勢。

導讀:

都說互聯網創業既要會融資也要敢燒錢!

不過就在今天(11.6),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發布全員內部信,他反思了樂視的燒錢擴張模式,決定停止燒錢!

現在的創業圈,仿佛獲得大額融資是一個極其榮耀的事情,而在上市這個問題上,很多企業也爭先恐後,甚至一副敲一把鐘就死而無憾的態勢。

58同城的CEO姚勁波甚至斷言:現在企業不融資能成功?不可能!

可是這樣拼命融資、燒錢,真的是通往商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嗎?

踏踏實實做企業,老老實實賺營收真的沒有前途嗎?

《互聯網創業要向實體企業學些什麽》系列之三

一、先向傳統企業學習,看看不融資的實體企業是什麽模樣?

1、華為:客戶至上

9ea9fa8

在世界500強中,華為是唯一一個沒有上市的企業,而其掌門人任正非也曾明確表示未來5至10年內,既不考慮上市,也不考慮通過合並、兼並、收購的方式進行資本遊戲。他甚至在摩根士丹利(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中國電信、聯通上市都有它參與其中)首席經濟學家率團隊訪問時拒絕出面會見。

對此,摩根士丹利方很是失望: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而任正非對此的回應是:他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麽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麽關系呀?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

他告訴團隊:華為不需要親資本文化,而要培育客戶文化。

2、vivo:本本分分

a75793b

在科技領域,很少公司會如vivo一般低調:這家公司沒有高估值,不融資,也不求上市,反而是時時把“本分”掛在嘴邊。它的創始人兼CEO沈煒表示,vivo不會因為某個產品有市場需求就去做,只想本本分分做好手機,成為一個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的品牌。

對於一些企業的上下遊垂直整合策略,沈煒也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垂直整合風險是巨大的。“上下遊副業的投資完全是建立在主業高速發展上,一旦主業失速,整個產業就崩塌了。所以我特別反對上下遊垂直整合。手機行業表面上是做制造業,本質上是做消費品。而我最懂的只有消費品,所以不會做別的。”

在沈煒看來,在這個躁動的年代,堅持、踏實、本分顯得彌足珍貴。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不要誇大其詞。

3、老幹媽:做好本行

4fd8fc9

不貸款、不融資、不讓別人入股,也不去參股、控股別人。在老幹媽創始人陶華碧看來:“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

老幹媽不貸款、不融資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從艱辛起家時向玻璃瓶廠幾十元的零散采購,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日銷售額,老幹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華碧曾說,“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是陶華碧接受公開采訪時多次提及的原則。在陶看來:“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實實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專做精。錢再來得快,也不能貪多。”

二、互聯網創業為什麽一定要融資?

有人這樣解讀:免費服務是互聯網企業的一大特征,他們的商業模式不是傳統的基於成本的商業模式,而是基於用戶量這個指標。在用戶量達到一定數目之前,所謂的盈利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進行用戶積累的工作,風投的意義正在於此,前期利用其資金,發展用戶,達到盈利水平。

任何領域的創業都要考慮賺錢的事情,但和很多傳統生意不同,互聯網創業的成功是產品、模式等多種因素的成功,而這些成功了之後才是商業的成功。

有人說如果你創業的目標就是賺多少錢並一開始就想著怎麽賺錢,你是很難成功的。互聯網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龐大的用戶群基礎上,而這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培育,沒有大夢想的人能做成大事?

你看國內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哪個是一開始就賺錢,甚至是一開始就想到怎麽賺錢的?如果李彥宏、馬化騰、馬雲們剛開始就想著賺錢,他們會有現在的成就?

互聯網公司都不願意談錢,不願意談盈利,談盈利好像就變得有點目光短淺了。但我個人覺得這只是個表象,互聯網公司也得賺錢,只不過是為了擴大市場,把盈利的時間往後推遲了而已。

企業的本質是盈利,為未來的更大盈利而放棄短期的利益,不等於不知道怎麽叫盈利,免費是在互聯網企業中間一個最大的陷阱。

三、有沒有不融資也很成功的互聯網企業?

7年不融資:掌閱的4.8億用戶是怎麽來的?

89aae7d

掌閱科技CEO成湘均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我的世界大部分時間就做兩件事 —— 自己看書和更好地讓別人看書。

在動輒融資過千萬、現象級產品一夜爆紅的互聯網世界,掌閱足夠低調和另類:7年的時間掌閱沒有融資,但它到現在已經積累了4.8億用戶和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擁有暢銷、生活、文學等的優質圖書數字版權35萬冊,2016年發行10億冊。

在成湘均看來,閱讀不能太商業化,產品大於商業,這也是掌閱不願融資的原因。目前來自付費用戶的收入足夠支撐掌閱的良性運轉,包括每年購買版權的3億元投入。

在免費模式盛行的國內互聯網市場,要做一款收費的數字圖書分發平臺,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成湘均的話說,過去7年掌閱走了兩條最艱苦的路:一是正版,二是付費。

在7年前掌閱ireader剛剛成立時,用戶還處在諾基亞盛行的功能機時代,那時數字化的閱讀並不被看好。他對記者回憶,當掌閱去找出版社談版權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談什麽版權,我們哪有時間跟你們整理版權?

很多出版商對版權這塊意識不強,去談版權這條路特別艱苦,成湘均說。與此同時,由於創業初期掌閱通過免費的方式做電子書,盡管每日活躍用戶過了千萬,但是花了大量的錢購買版權,日子過得艱難。掌閱只有數字閱讀,成湘均說:我們咬著牙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要1000萬的免費用戶,還是要100萬的付費用戶?

最終,為了生存,掌閱選擇了100萬的付費用戶。在這個過程中,掌閱的產品逐漸完善,如從排版錯別字到不放廣告等。對於只有300多人的掌閱來說,技術人員占比達到1/3。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提供好用的App,還要提供把書籍從pdf初始版本變成精裝電子書的系統化支持,例如掌閱可以加入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的電子書引擎,獨立開發就花去約一年的時間。

堅持付費一段時間後,用戶付費模式逐漸進入正軌,現在掌閱每天付費的用戶有幾百萬。7年時間,掌閱幾乎全部的收入都來自於這些付費購買電子圖書的用戶。

正版付費不僅是盈利模式,更是最基本的商業底線。

2年不融資: 17769名付費學員是怎麽做的?

307c79d

2013年10月,他們悄悄推出了《和秋葉一起學PPT》在線課程內測,兩年後,這門課程已經做到了17769名付費學員的規模。

他們進入在線教育這個行業的時候,正是投資人滿天飛的年代,一個項目啟動都是伴隨著幾千萬融資,好像拿不到投資,得不到資本認可的項目就不是好項目。

他們當時也想過融資,最後他們還是堅持認為只要開發出真正能幫助大家學習的課程,不斷打磨好課程,市場會用腳投票。

做生意應該先自己努力做好產品,然後找到渠道接近客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慢慢做口碑,慢慢做品牌,哪里有那麽多項目是需要先融資做平臺的?

好好研究你的客戶,研究你的產品,研究你的市場,研究你的對手,這不是一個創業者最應該做的工作嗎?

為什麽要花費那麽多的時間去聽投資人講?

就因為他們有錢?

他們會比你更了解你的客戶?

他們比你更願意實現你的夢想?

他們比你更懂實現夢想需要的節拍?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有運氣遇到經驗豐富的投資人,那問題是你的夢想如果沒有別人的錢,就無法賺到錢,這還算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嗎?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比過去的生意更容易賺錢的模式,而不是先不賺錢、未來賺大錢的模式。

哪里有那麽多生意是需要先大量投入資本,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然後等你做大,玩“成王敗寇”的遊戲? 一個草根創業者成功的出發點,我認為就是要少想用別人的錢去改變世界,第一你借不到錢,第二你借不起這錢(賣身的代價從來就不會低)。

好的生意,永遠是老老實實研究你的消費者,研究你的市場,研究你的產品,研究你的渠道,研究你的促銷,傳統的4P不會過時。

只要是用戶願意支付的業務,總是可以有現金流的,而且應該是能夠很快培養用戶購買習慣,變成盈利的模式。

只要得到用戶的支持,我們就有信心繼續發展下去,我想我還是先做一家不融資也能活下去的企業。等冬天過去,我們還是活得很好,也充分鍛煉了自己的禦寒能力,我們再去和資本來一個春天的約會,是不是更好?

結語:

1f806c4

是否融資只是互聯網創業的一個選項,而非必選項。如何踏實、本分、專註才是創業成功的必修課。

當然了,你不融資了,也就不用擔心什麽資本寒冬了。

資本和客戶 實體企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612

勝選後的特朗普:我將會是所有美國人的總統

北京時間11月9日下午,美國總統大選計票結束,特朗普率先獲得270票擊敗希拉里。隨後,他在競選總部發表全國講話,宣布贏得大選。他表示對手希拉里已致電祝賀他勝出。

據CNN報道,特朗普告訴他的支持者:“我保證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們將做的是一個偉大的工作。”

他在演講中承諾,他會是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他又向不支持他的人伸出橄欖枝,稱他希望獲得他們的指引和幫助,一同工作團結美國。

特朗普發表勝選講話

特朗普與競選搭檔彭斯握手。

特朗普強調,今次競選不只是一場競選,而是一場運動,讓被遺忘的美國人不再被遺忘。特朗普稱會利用自己在商界的經驗幫助美國,並讓美國踏上增長及更新之路。

“我們將和所有願意和我們相處的國家相處”,特朗普補充道,“我們將在全球尋求合作而不是沖突。”

對於對手希拉里,他表示:“希拉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非常努力,我們欠她一份深切的感激。”

據英國《衛報》報道,特朗普結束講話後,現場放的歌是滾石樂隊的“你不能總是得到你想要的”(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60

印度廢除大面額盧比後的贏家是誰?比特幣!

當印度政府宣布廢除大面額紙幣後,如今在印度使用何種貨幣最流行?答案是:比特幣。

紙幣新舊交替不順導致的現金短缺及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使得印度民眾另辟蹊徑,通過大量購入電子加密貨幣——比特幣來實現財富管理。而印度民眾對比特幣忽如其來的熱衷,也使得盧比結算的比特幣價值瘋漲。

莫迪政府廢除大額盧比的新政其實醞釀已久,旨在打擊“黑錢”及反腐。但這一政策出臺後,卻給印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混亂,同時出於保護資產等考慮,匿名使用的比特幣大受追捧。

對比特幣熱情倍增

此前印度的電子貨幣業發展規模較小,且整體發展趨勢較為緩慢。印度每日比特幣交易量甚至只是其他一些國家的零頭。印度比特幣兌換業巨頭BTCXIndia的一位戰略投資人及顧問林德格瑞(Linus Lindgren)指出:“印度比特幣日均交易量大約在500比特幣,而這相對於全球總交易量來看,占比不到1%,甚至不到0.1%。”

印度比特幣交易所ZebPay的創始人兼CEO阿加瓦爾(Saurabh Agrawal)表示:“那些從不知道比特幣為何物的人現在也開始和我打電話了。金融公司也希望投資比特幣。”在阿加瓦爾看來,比特幣在印度的地位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谷歌全球搜索趨勢數據顯示,在當前的印度,“購買比特幣”(buy bitcoin)這一詞條已成為印度互聯網的熱搜話題。為什麽在過去的幾周里印度民眾突然燃起了對比特幣的熱情?

“購買比特幣”成為印度互聯網熱搜詞條

比特幣媒體《比特幣電訊報》(The 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雅各布(Jacob J.)分析稱:“印度盧比,和其他所有官方貨幣一樣,是法定貨幣。它處於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從最近的這一系列政策來看,這一貨幣的存在同樣可以被政府法令給廢除。”顯然,盡管莫迪政府對大面額盧比的廢除有助於反腐及打擊“黑錢”,但如此突然且強硬的廢止方式依然使許多印度人感到不安。因此,他們尋求找到新的財富保管的方式,而這種新方法至少在理論上來說能夠暫時免受政府政策的影響。

這一新途徑就是比特幣。雅各布也指出:“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優越性將隨時間流逝而愈加明顯。”

還有分析者表示,相對於會在一夜之間便被廢除的官方貨幣,比特幣這種分散式貨幣已經越來越獲得青睞。而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電子加密貨幣的帶來的好處,比特幣將更加流行。

比特幣瘋漲

比特幣在印度的這種流行已反映在許多方面,除了網絡搜索,比特幣兌換APP的下載量也屢創新高,甚至出現了突破10萬大關。該手機應用的開發方表示,關於比特幣的問詢在過去的幾天里猛增了兩到三成。

這種熱情無疑促成了比特幣的瘋漲。截止18日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印度比特幣交易所Unocoin的數據顯示,1比特幣可兌換60823盧比,約合892.61美元。目前,以美元結算的比特幣匯率為1比特幣兌731美元。而在9月初,比特幣兌盧比的溢價還只在20美元。

電子加密貨幣領域公司Crypto Compar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海特(Charles Hayter)分析道:“對不穩定的新興市場而言,一旦發生震蕩,比特幣將會是一個避難所。而印度政府突然決定廢除大面額盧比的決策顯然引起了這個新興市場的劇烈震蕩。”

(實習生龐瑞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8

裁員後的暴風魔鏡調整策略 明年VR偏愛移動平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21/1063649.html

__rdx2_2hy1vl90__es3p_n.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編輯 吳悅

10月下旬,媒體報道暴風魔鏡出現裁員。11月上旬,暴風魔鏡CEO黃曉傑發公開信表示,通過拆分和裁員,暴風魔鏡曾超過500人的隊伍,現在有300人,今後將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

裁員兩個月左右後,暴風魔鏡的方向調整已能看出些許端倪,其改變了以往只出VR眼鏡的產品策略,推出了一款面向移動端的一體機。對此,暴風集團CEO馮鑫日前預測稱,明後兩年VR巨頭會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此前,一位不具名的VR投資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暴風魔鏡過去雖想做生態做平臺,但沒能在這一維度建立起壁壘,加上短時間內招人過多,調整方向後需要更踏實走好每一步。

10月下旬,據“智東西”援引一暴風魔鏡技術方面的工程師說法稱,裁員規模達到40%到50%。當時暴風魔鏡發聲明稱,“2016年被譽為VR元年,整個產業經歷了初期爆發和理性回歸。”但官方並未明確回應裁員比例和裁員原因等細節。

此後在11月6日,黃曉傑公開表示,在資本寒冬下,有很大的經營壓力,暴風魔鏡一度超過500人的隊伍,在前段時間做了拆分和裁員後,現在團隊有300人,將會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把頭盔、核心技術和入口平臺做得更好。

值得註意的是,暴風魔鏡認為移動是VR行業的趨勢所在。在行業去泡沫、自身經歷調整的背景下,其宣布推出一體機“3K屏概念機”Matrix和VR眼鏡S1兩款產品,依然是面向移動VR市場。

12月20日下午,馮鑫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其對2017年到2018年的VR行業做了四個預測,包括:一,VR商業化,將開始有人賺錢;二,應用行業化,涉及旅遊、教育、房產、汽車、體育等;三,50萬到100萬日活躍用戶成為分水嶺;四,所有的VR巨頭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目前國際大廠商的VR設備基本都是適配PC端的VR頭盔,產品售價基本在數千元區間,典型如HTCVIVE、Facebook的Oculus Rift和索尼的PSVR等。

而此前,國內以暴風魔鏡為代表的一批產品適配手機端,價格通常只有幾百元甚至有些在百元以下,屬於原理和技術含量相對簡單的VR眼鏡,其理念可以參考Google Cardboard,因此還有個叫法是VR“盒子”。

對於移動VR的發展速度,目前業內看法不一。

前述投資人認為,VR更多是要具備強交互結合強沈浸感。從此角度來說,目前交互這件事情對移動VR來說仍較難,只能靠一些傳統的遊藝機的輸入設備去操作,交互感不佳。整體上,移動VR並不會很快爆發,其發展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內容是否豐富。

另一方面,今年5月,谷歌在其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推出VR平臺Daydream,其首批合作廠商包括三星和華為等,這一基於Android系統的平臺的出現,也被認為是行業利好。

App Annie對2017年度應用經濟的預測就認為,VR技術偏愛移動平臺,表現為移動VR配件(如Gear VR和Google的Daydream Viewer)的使用量將大大超過PC平臺的VR設備,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設備擁有成本大大降低,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涵蓋新聞、運動、娛樂甚至是教育類的360度全方位視頻——這些都是推動VR設備迅速發展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19

7 Nov 2016 - [業績分析] 比亞迪電子(285)季績後的業績分析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9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通達集團(698)比亞迪電子(285)業務同樣包括為知名品牌智能手機生產金屬為何近日股價前者後者比亞迪電子公布第三季業績不久今天為大家分享集團業績分析,會在Homeblogger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作詳細分析,談談兩隻智能手機「殼」股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82

對特朗普到來後的美國和世界,輿論更多的是擔憂

在正式就職之前的過渡階段,特朗普依舊在不同場合重申了自己在競選時對於貿易、外交和提振經濟方面的一些看法,並通過新內閣成員任命等舉措表現出對各項內外政策的態度。在這個階段中,全球媒體都在從多個維度描繪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前景。

對世界貿易的威脅

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評論中稱,全球自由貿易的命運取決於特朗普的想法。文章稱,人們經常會預測當前全球化時代的結束時間。過去也曾有一系列沖擊考驗著世界貿易體系的彈性,例如“9·11”事件、國際油價大漲、全球金融危機等。在過去的幾年中,商品貿易確實放緩了腳步,直到現在也尚未完全停止放緩。如果說有人正在對目前的相對和平構成威脅的話,那就是特朗普。雖然很多美國總統在大選時都會發表強硬的保護主義言論,但特朗普不一樣,他計劃對墨西哥和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並撕毀自由貿易協定,除非徹底重新談判,這將是幾十年來對世界貿易最大的沖擊。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評論稱,特朗普挑選的貿易和國際事務顧問表明他是真的準備和墨西哥等國對著幹,要求這些國家對美出口開放市場。特朗普聲稱要對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這令擔心全球增長疲軟的決策者們擔憂。而特朗普挑選的負責貿易事務的官員人選已經說明了一點,即美國未來可能嚴格實施包括進口壁壘在內的貿易法規。

日本共同社的評論分析認為,特朗普在當選後的首次記者會上稱會對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的企業征收高額關稅,這令一場源自美國的貿易戰爭開始帶有現實意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支撐經濟的自由貿易體制正在動搖。若果真如此,難免會有其他國家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美方違反規則,而特朗普在競選時已經表示有可能退出WTO。總之,即將引領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特朗普若否定自由貿易體制的基礎,很多國家可能會追隨,保護主義擡頭引起的國際對立招致貿易大戰的噩夢或將重現。

盟友還那麽重要嗎

對於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特朗普在近日采訪時暗示了英國脫歐將招致歐盟的難以為繼。“我相信其他成員國也會離開。我不認為維持這個聯盟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麽容易。”歐洲傳統輿論因此一片嘩然。

英國《金融時報》很快撰文稱,強大的歐洲仍然是美國不可或缺的盟友,認為在過去70多年來,歷任美國總統都將歐洲一體化和防衛合作直接視為美國的利益所在。而本周特朗普在被問及一個強大的歐盟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時,他的回答直接挑戰傳統觀念:“我不認為這對美國有多重要……並沒有真的很在意它是分開還是在一起的。”

上述文章批評特朗普這種公開的冷漠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無論是在冷戰期間還是“9·11”事件後,都證明盟友很重要。而如同其以往很多言論一樣,特朗普的這種論調可能很快就會修正,這些言論是不負責任而危險的。當然,特朗普的評論完全符合令其贏得選舉的政治原則,其世界觀的支柱是國家認同、嚴控邊界、認為國際貿易是零和博弈的重商主義,以及蔑視商業規則。

“別對特朗普太樂觀”

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則撰文呼籲,別對特朗普上臺後的政策太樂觀。此文的背景是,隨著特朗普即將正式就職,不少企業高管開始相信新政府的“親商”態度,加之國會由共和黨控制,似乎代表著一個支持企業的新時代的到來。而薩默斯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歷史上關於民粹主義獨裁政策產生短期好處,但長期帶來糟糕後果的例子很多。”薩默斯寫道,“特朗普執政的政治基礎非常薄弱,他不太可能有能力兌現其對關鍵選民曾經的承諾,且他很可能在國際舞臺上做出冒險動作。因此很可能在一年之內出現幻滅、失望和不滿情緒高漲的循環。”

和特朗普向來不睦的美國《紐約時報》則刊文嘲諷特朗普目前可憐的支持率。文章調侃,至少在一個方面(暗指低支持率),特朗普超過了前幾任總統,多項民調顯示,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均徘徊於低位。根據蓋洛普民調,他的支持率目前僅為44%,相比之下,奧巴馬在就任1年半後支持率才跌到這個點,而小布什則是在擔任總統4年半後。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和市場調研機構ORC在17日發布的聯合民調則顯示,只有40%的美國人認可特朗普目前為止的表現;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的聯合民調顯示,當前大約48%的美國人稱他們對特朗普持負面看法,38%的人持正面看法。而奧巴馬在就職後不久的蓋洛普支持率仍高達68%,小布什則為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