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生音樂家周天羽海外天價買房 周小川默默躺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210.html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留學生”這個標簽就跟“90後”一樣,自帶了承包熱搜的體質,與其相關聯的高頻關鍵詞包括但不僅限於:x二代、敗家、炫富、土豪、不務正業。

也難怪,小編作為海歸的一員,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確實,有本事的學霸出去了,但有錢的學渣也出去了。有學霸在國外大學圖書館里通宵學習,但也有x二代在包包手表豪車上一擲千金。

於是,抓住“留學生”這個熱搜詞進行炒作,也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種低俗套路:

A:留學生炫富/出事/上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21

莎士比亞的”中國合夥人“:如何讓音樂劇“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163.html

“大千世界是個舞臺;所有男男女女不外是戲子;各有登場和退場;一生扮演著那些角色;七樣年齡分為七幕。”從嬰兒、學生、情人、士兵、法官、老人,到孩提時代的再現,莎士比亞的名篇《皆大歡喜》用舞臺七幕容納了整個人生。在歐美戲劇的發源之地,音樂劇早已成為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而這一新興的文化類型在中國僅僅初露晨光。如何利用現代的商業管理讓這一傳統的藝術門類重煥新生、從陽春白雪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文化產業的風口中,音樂劇能否抓住中國新興消費者的心?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楊嘉敏。

規模經濟降低音樂劇成本

音樂劇產業有著怎樣的收支結構?由於七幕人生定位於“漢化”海外經典音樂劇,因此版權引進、劇目制作和劇場租賃是音樂劇“海外引進+漢化演出”模式的主要成本項。七幕人生音樂劇高級制作經理、《我,堂吉訶德》執行制作人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比較大的成本是版權費用,根據作品的大小,購買版權能占到成本的20%~30%左右。再就是制作環節,包括主創、演員、樂隊、技術等人員的費用,以及燈光、音響設備的采購及租賃,服裝、舞美的制作費用等。另外,國內較大的成本項是劇場的租賃費用。因為音樂劇的呈現更加綜合化,除了演員、樂隊的表演及演奏,燈光音響、舞美服裝的呈現都需要細膩的服務劇本故事,各個環節也都需要平衡的資金投入,所以音樂劇的票價普遍會比話劇偏高。”

如何降低音樂劇的成本,進而為觀眾提供更親民的票價?七幕人生創始人及CEO楊嘉敏的答案是“規模經濟”。

“音樂劇是一個規模效應很強的行業。必須通過長檔期的演出攤薄前期制作成本和單場場租等運營成本,通過更低的票價吸引觀眾,反過來再促進演出的長檔期。”楊嘉敏指出,但在內容為王的文化產業,長檔期的前提是好內容。“電影即使口碑不好也會有觀眾追求輿論去觀看,但音樂劇每場只能覆蓋1000~2000個觀眾,前期宣傳只能支撐幾周的上座率,如果口碑不好很快就會傳播出來,因此只有非常好的演出才能有可能吸引新的觀眾。”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著規模和良好口碑的不斷傳播,良好的品牌也可以為音樂劇的現金流帶來直接的優勢。“初期發展可能需要投入大量前期成本做出劇目,然後慢慢回收,那麽項目現金流壓力就會比較大,也需要外部融資。但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實際上就可以通過預售權益——比如以預售演出票、與票務網站的保底合作等方式先期收回成本。”

《我,堂吉訶德》經典劇照

音樂劇變現方式並不單一

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票房目前仍是音樂劇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隨著產業的逐步成熟,贊助和衍生品的開發也可以為這一文化產品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

“除了票房之外,衍生品是最常規的收入來源;第二塊就是贊助和招商的收入。因為音樂劇的觀看人群往往凈值較高,所以金融、汽車、化妝品、時尚品牌往往願意會做道具植入和贊助;第三就是大IP的延伸。比如《Q大道》積累了線下的幾十萬粉絲,就可以把毛毛錘的卡通形象進行獨立開發,比如做成微信表情;也可以做音樂、數字版權、實體CD的發行;甚至延伸到影視,開發真人加動畫的電影等。”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借鑒國際經驗,影像化的音樂劇甚至可以突破劇場的局限。“參考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的模式,可以把劇錄制成影像,然後在電影院播放。畢竟音樂劇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通過影像化複制覆蓋到二、三線城市的更多觀眾也是很好的嘗試。”楊嘉敏表示。

“最大風險是選錯劇”

不過,即便是在音樂劇最為成熟的美國,音樂劇投資的潛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百老匯是一個風險極高的地方,80%的劇目投資都是失敗的。音樂劇的最大風險就是選錯劇。”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

對於將本土化海外成熟劇目作為核心模式的七幕人生而言,分析劇目的海外市場表現是選劇的第一要務。“以《我,堂吉訶德》的選擇為例,在紐約百老匯該劇早在60年代就已興起,百老匯歷經4次複排,包攬了最佳音樂劇、最佳詞曲等獎項。”楊嘉敏指出,同樣引進音樂劇後本土化的日本、韓國也具有參考價值。“在韓國,《我,堂吉訶德》演了10年,是觀眾心中海外音樂劇的前5名;在日本演了50年,男主角松本幸四郎甚至將堂吉訶德扮演了一生。” 

除了市場分析,在互聯網企業中流行的小規模試錯、快速叠代模式也可以應用於戲劇的選擇。“從小劇場開始嘗試是非常重要的。除非是《音樂之聲》這樣的知名劇可以直接在保利劇院上演,否則一般都會從容納200-300人的小劇場試演,根據觀眾的口碑和反饋慢慢放大到800、1000、1500人的劇場。”事實上,這也是成熟音樂劇產業的通用模式。甲乙丙丁工作室導演胡曉慶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在西方,一部新作品都會有試演tryout和預演preview。一部瞄準百老匯的音樂劇作品會先到紐約周邊的城市——比如波士頓和費城去試演,根據觀眾和業內人士的反饋對作品進行調整。之後,整個演出班子會到紐約劇場進行預演,直到首演。預演期間,導演、編劇、作曲和編舞可能還會繼續調整作品。因此,對創作團隊來說,劇目不到首演,這個創作過程一直是延續的。”

除了選劇,為了將海外成熟劇目真正本土化,還有諸多細節和挑戰需要完善。《我,堂吉訶德》男一號、堂吉訶德的扮演者劉陽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原版的《堂吉訶德》就用古英語寫就,如何讓中國觀眾理解其中的精神非常複雜。由於沒有先例,(七幕人生3號員工、音樂劇譯配)程何幾乎每天都在調整。”再比如,“《Q大道》中有一個角色是美國的過氣童星,如何讓中國觀眾看劇的同時接受到劇本原本要帶給觀眾的信息,公司內部可能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探討,最後聯想到國內的‘小龍人’,才完成了現在的翻譯並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瓶頸是基礎設施和人才缺口

不過,作為一個傳統又新興的行業,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仍然受到基礎設施和人才匱乏等諸多因素的掣肘。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相對而言,目前中國的劇場硬件條件還處在比較落後的狀態。現在市面大多是老劇場或者改造翻修過的老劇場,硬件條件很難滿足大型音樂劇的演出要求,比如燈光的位置受限,或者劇場本身的硬件條件很難實現燈光、音響或是舞美的設計理念。因此,目前大多是迎合劇場去設計舞臺,而不是根據舞臺呈現去選擇劇場。”

與此同時,音樂劇人才的稀缺也成了行業發展的瓶頸。“由於舞臺360度的審視,而且無法NG,音樂劇人才在演唱、舞蹈、形體和戲劇表演三大塊都需要達到相當的高度才能演繹經典作品。但如果這三塊都有很高的實力,現場演出又不是報酬很高的職業,因此就會出現許多人才流失。所以音樂劇演員圈子不大,實力也是參差不齊。”劉陽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國內相對較短的歷史積澱和培訓體系也導致了音樂劇專業人才的稀缺。“在國外音樂劇比較發達的地方,在社會上很容易獲得演員訓練的機會。但中國的體系性會差一些,而且從業者也沒幾代人,退下去做教學的很少。因此,目前中國音樂劇的演員大部分還都是來自專業院校表演、演唱、或者音樂劇專業的學生。”

當然,不成熟才意味著機會。“在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音樂劇比較發達的國家,音樂劇的票房能占到電影票房的30%~60%;而目前中國音樂劇票房只占到電影的2%~3%,未來增長到電影的30%~60%還是有空間的,因為這是新的娛樂方式,也需要培育的市場。”對於未來,楊嘉敏充滿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7

音樂160523海廷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5/23/%e9%9f%b3%e6%a8%82160523%e6%b5%b7%e5%bb%b7/

音樂160523
大指揮家系列:般納‧海廷 Bernard Haitink
蕭律師執筆

160523

般納‧海廷是荷蘭籍指揮,1929年出生於 亞姆史特丹。父親原是一名政府公務員,後來當上荷蘭電力局局長;母親在法國文化協會辨事。海廷現已屆八十八高齡,仍然健在,看來還頗活躍於樂壇。

海廷的音樂興趣源於一場音樂會,當他仍是一名小孩時,隨父親觀賞了Wilhelm Mengelberg指揮 亞姆史特丹音樂廳樂團(即現今我們常在唱片上見到的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的表演。他九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之後在亞姆史特丹音樂學院修習小提琴及指揮,並在1954加入Netherlands Radio Union Orchestra(即後來的Netherlands Radio Philharmonic Orchestra)任小提琴手。1954-55年追隨 Ferdinand Leitner深造指揮術。

1954年海廷成為Netherlands Radio Union Orchestra副座指揮。 1957年 “坐正”,任該樂隊首席指揮。

海廷的指揮生涯和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最密切,現在我們能找到他的錄音百份之八十是他和這樂團合作的製品。他在1956年代替Carlo Maria Giulini首次指揮這樂團。當時樂團的音樂總監(Music Director,樂團的最高決策者。)是Eduard van Beinum。Beinum突然去世,海廷立即接替成為該樂團的第一指揮。 1959年起,他與Eugen Jochum同任該樂團首席指揮,直至兩年後,Jochum退出,他遂兼任該樂團唯一的首席指揮及音樂總監。
由此時起,海廷替PHILIPS唱片公司灌錄了大量的唱片,這些錄音在今天我們仍很容易聽得到。當然,海廷也有替DECCA和EMI錄音,但相對Philips而言就不算多了。

在國土以外,海廷在1967-79的兩年間任 倫敦愛樂管弦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首席指揮,期間也灌錄了眾多名曲,包拉 李斯特的全部交響音詩Symphonic Poems和 匈牙利狂想曲,整套貝多芬交響樂、Holst的《行星》、林姆斯基的《天方夜譚》、貝多芬的《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協奏曲》、史文斯基的《火鳥》等。若以黑膠唱片時代計,海廷錄音之多,相信除了 卡拉揚之外無人能及。 但若再算入他在八十年代後的數碼錄音,他錄音的總數量,肯定已超越了 卡拉揚,無他,他夠長命!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政府欲裁減給與COA的資助,海廷起而抗議,揚言要辭職,因為政府資助的減少會導致二十三個樂手遭辭退。財政問題最終獲解決。海廷任該樂團首席指揮至1988年為止。1999年海廷獲尊稱為RCOA(COA獲禦準在樂團名字前加上「皇家Royal」字樣。)的榮譽指揮。

1995-2004年,海廷任美國 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榮譽指揮conductor emeritus。他亦曾指揮過 法國國家樂團l’Orchestre Nationale de France和英國 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在本世紀早期,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再灌錄了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全部交響樂,不過是以CD發行,不會有黑膠碟。海廷亦是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會員。

由1987-2002,海廷出任英國 皇家高雲花園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音樂總監,他的指揮藝術備受贊賞,但亦被批評為 “對樂團機構忠誠不足”。

2002-2004年,海廷任 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Staatskapelle Dresden的首席客座指揮。他和該劇院的合約本應在2006年才終止,但海廷2004年在極不好的氣氛下辭職,因為和管理層商討他的繼任人選時又爆火!這位老人家都幾難服侍!

這個老人家講說話隨時不算數,下巴輕輕。2004年他在一份雜誌中撰文,鄭重聲明不再指揮歌劇。但在2007年作了多次「例外」:他在三月和四月間在 蘇黎世指揮了三場 華格納的Parsifal,在六月又在巴黎指揮了五場Palleas et Melisande。他又曾場揚言並無計畫再指揮英國皇家高雲花國樂團,但後來又宣報會重歸樂團再演Parsifal!

2006年,海廷在美國指揮 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兩星期演出非常成功。該樂團的管理層邀請他當音樂總監,但他以年事高而拒絕了,只和樂團簽了四年首席指揮的合約,該合約2010終結。在任期間,海廷跟芝加哥交響樂團第三次灌錄貝多芬全套的交響樂。

2014年三月,海廷在一份荷蘭報紙中撰文,抗議RCOA管理層管理不善,聲稱不會再為該樂團作指揮,又揚言想放棄頒贈給他的「桂冠指揮」名銜。次年九月RCOA管理層終於和海廷和解,並聘任他為今年(即2016)及明年樂季的客席指揮。

海廷結過四次婚,五個兒女都是第一任妻子所出。 他的第四任太太是一位律師,亦是前英國皇家高雲花園樂團的中提琴手。
近年來,他在瑞士 洛桑開指揮班教導年青指揮。2015年歐盟青年管弦樂團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宣佈聘任海廷為「桂冠指揮」。

海廷由上世六十年代末開始灌錄唱片,我認為最出色的年代是和LPO及COA合作的黑膠唱片年代,曲目範圍廣泛。他灌錄了 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柴可夫司基、布魯克、馬勒、蕭斯塔柯維奇,愛爾加及 旺威亷斯的全部交響樂、德布西全部管絃樂曲、李斯特的全部交響音詩及匈牙利狂想曲。
我認為他最成功及名垂音樂史是他指揮馬勒Mahler和布魯克Bruckner的兩整套交響樂的演繹。Philips唱片公司出色的錄音,差不多每一張都是天碟,特別是馬勒的第二和第三交響曲,屬 “必須”擁有的項目。與Claudio Arrau合作演繹 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和 布拉姆斯的兩首鋼琴協奏曲都是名盤錄音,可列入最佳演繹之林。

以時序而言,海廷錄音生涯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第一張黑膠唱片是指揮COA替Philips灌錄 德伏紮克的第七交響樂(所以海廷的錄音都是身歷聲,不會有單聲道版),而最後一首是 拉威爾的《鵝媽媽Ma Mere L’oye》,時維1998年,指揮 波士頓交響樂團。 在此段時間中,為錄音而指揮的樂團有London Philharmonic、Vienna Philharmonic及Berlin Philharmonic。音樂生涯之長和錄音之多,如前說已打破 卡拉揚的紀錄,應可列入健力士大全。

海廷確是一位指揮樂團高手;在樂句、均衡、速度及表達形式方向,沒有一場演出或錄音不是經過深思策劃及出色地實踐和執行。 他的指揮手法雖然並不像 蘇提Georg Solti或James Levine那樣華麗炫目,但他的演繹是從音樂總譜中忠實地溢出,就像成熟的果子從樹上自然落下一般。 他的自我中心容許他以典雅但具推動力的手法去演繹 貝多芬第七交響樂和 史塔文斯基的《春之祭》。他對處理馬勒手法的拘謹、對 布魯克的非誇張性,及對 蕭斯塔柯維奇的板著面孔方式並不如Leonard Bernstein或 Rostropovitch那樣誇張,但 海廷傳遞的是縱深的滿足感。他的錄音,無論是模擬式或數碼式,都是通透、溫暖、豐盈與細緻。

唱片推介:
Philips 6500081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樂
Philips 6500483史塔文斯基《火鳥》
Decca 417-613-1 Rac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Ashkenazy)
Philips 9500882莫紮特序曲。
Philips 835309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
Philips 835304 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
Philips 802711/2 馬勒第三交響曲 (二碟)
Philips 835127馬勒第一交響曲
Philips 6500189李斯特交響音詩The Huns或稱Hungaria
Philips 6500410林姆斯基《天方夜譚》
Philips 835381布魯克第九交響樂。
Philips 6500019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Arrau)
Decca SXDL-7552(數碼錄音)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Philips 6500987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Philips 6500932 華格納歌劇序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28

中國大音樂公司紮堆跳進韓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077.html

當韓國音樂組合BIGBANG中國演唱會門票炒到五位數,新晉國民老公韓星宋仲基中國粉絲見面會一票難求……我們知道,新一輪韓流已經席卷而來。而各大公司也已看到這一市場機遇並采取行動——中國三大音樂公司先後結盟韓國三大娛樂公司,韓流正以音樂為先鋒向中國娛樂產業全方位滲透。

5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獲悉,騰訊與微影時代將投資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YGENTERTAINMENT(簡稱“YG娛樂”)。據騰訊方面透露,兩家將分別向YG娛樂註資3000萬美元和5500萬美元,獲得4.5%與8.2%的控股權,成為繼LVMH集團旗下的LCapital之後的第三、四大股東。事實上,除了騰訊外,阿里巴巴今年2月宣布以1.95億元收購SM公司4%的股份,海洋音樂也於今年2月宣布與韓國JYP娛樂簽署獨家音樂版權合作協議,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至此,中國三大音樂公司或其背後母公司均與韓國三大娛樂公司合作,一場發軔於音樂卻又訴諸整個娛樂產業的新一輪中韓合作浪潮掀起。

三大音樂集團入韓流

騰訊與YG娛樂的合作要追溯到2014年,2014年12月,YG與騰訊集團旗下QQ音樂達成獨家版權戰略合作,並啟動“中韓娛樂航母計劃”,即騰訊全平臺產品與YG明星娛樂資源將進一步整合聯動,攜手深化國際化正版版權戰略,打造“中韓娛樂航母”,提升韓國音樂在中國樂壇的分量,讓中國和韓國的娛樂產業進一步融合。據悉,通過雙方合作,讓韓國音樂組合BIGBANG紅遍中國。彼時的合作顯然為這次騰訊入股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阿里音樂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以及海洋音樂分別與SM、JYP合作,讓我們看到了本土音樂產業一場巨頭爭奪戰開啟。

中國音樂產業一直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大市場,但由於長期以來版權保護不力,音樂公司在盈利變現方面舉步維艱,對版權的購買也興趣不大,然而,隨著各大音樂公司對版權的重視,特別是去年國家出臺了版權保護政策,讓音樂產業開始出現新的整合,最終很早就開始囤積了大量音樂版權的三大公司QQ音樂、海洋音樂、阿里音樂成為國內音樂產業三巨頭。

“三巨頭”雖然各有擅長,但作為音樂產業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音樂版權。在華語音樂版權已經被瓜分殆盡,並且各家已經形成各自的護城河的時候,與中國文化相近的韓國音樂產業成為各家爭搶的目標。

韓國三大娛樂公司成為首選目標,在韓國,大大小小的娛樂公司有1000多家,除了SM、YG、JYP這三家,還有MBK、CUBE、Star-Empire、STARSHIP、FNC等,但這三家長期占據了韓國娛樂圈前三強,幾乎未變過,旗下擁有大量優秀的音樂藝人及音樂版權。以YG娛樂為例,該公司是韓國最大的娛樂公司之一,也是韓國擁有最多HipHop歌手的公司。成立至今,公司培養出BIGBANG、2NE1、WINNER、iKON、具惠善、劉仁娜等眾多知名歌手及演員,同時也陸續加入了一些已經出道幾年的歌手如PSY、Tablo、EpikHigh。很顯然,如果能夠與這三家韓國娛樂公司合作,將獲得大量音樂版權及藝人資源。

不只為“音樂”

雖然韓國三大娛樂公司與中國公司的合作中都重點強調音樂方面的合作,但中方的合作方除了海洋音樂外,其他兩家都是母公司出面合作,此次騰訊與YG的合作還拉上了微影時代。這也說明,這些合作不僅止於音樂產業,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韓都會開展深入合作。騰訊方面也表示,本次簽約使得之前的QQ音樂與YG娛樂的合作系更緊密,除了音樂之外,騰訊還希望與YG攜手開拓更多的娛樂領域。據悉,騰訊集團旗下除了QQ音樂外,還有騰訊視頻、企鵝影業等一系列娛樂公司。

事實上,韓國娛樂產業在造星、音樂影視內容制作等方面均具有較強實力,中國公司與韓國音樂公司合作不僅僅是為了購買一些音樂或者影視內容版權,能夠學到韓國如何培養、包裝藝人,如何生產娛樂內容是最終目的。

已經入股《太陽的後裔》制作方韓國NEW公司的華策影視董秘王叢就在其《韓娛經濟學》一書中感嘆:“到了必須要深入研究韓國娛樂產業的時候了!”王叢認為,中國娛樂產業現階段只是剛剛進入產業化運營不久,離成熟的產業業態和商業運營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急需向成熟國家的產業模式學習。

然而,相比好萊塢,韓國娛樂文化產業是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最佳學習模板。王叢表示,首先,由於歷史原因,兩國文化價值觀高度一致;其次,韓國娛樂文化內容所帶動的旅遊、飲食、服飾、時尚等多方面衍生產業與中國的同類產業都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直接借鑒學習;再次,中韓娛樂文化產業深度交流已經超過20年,已經打下較好的合作基礎;最後,兩國政府也積極鼓勵文化交流與合作,中韓自貿區的落地為兩國娛樂業合作提供了好的商業經營環境。

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向記者表示:“微觀方面,中國國內流動性相對充足,資產端缺乏優質資產,韓國娛樂文化產業企業股權是優質的投資、並購標的物;另一方面,中國是韓國文化產業急需的、全球最大的市場,帶有中國因素的韓國上市公司股價均有不俗表現,故韓國相關企業主也正主動尋找適合的中國戰略投資者合作,葉榕投資近期經常接到相應的委托,目前正在推進其中一起交易。”

韓國娛樂資產價格處於低位也是重要原因。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影視公司和互聯網文化公司(騰訊及其旗下的微影時代)投資韓國的公司,看中的是娛樂創意經驗、明星和合作帶來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的市場很大);另外,從我們的上市企業來看韓國的娛樂公司,對方的市值還是比較低的,合作投資也比較劃算。”

與此同時,對於韓國經紀公司來說,中資頻繁進場始終是利好消息。YG娛樂在聲明中表示:YG在過去的10年里維持了30%的年增長率,為了保持這一成績,拓展中國市場是勢在必行的任務,過去的1年里YG一直積極尋求適合的合作夥伴,終於和騰訊、微影時代成為合作同盟。

韓國公司也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YG對外就表示:今後將在中國創建合作公司,為YG旗下的藝人提供更多的中國活動機會,並在中國本土挖掘、培育新人,努力進軍中國娛樂市場。SM更是把招募中國練習生放在了更高的戰略地位,包括現今娛樂行業正當紅的吳亦凡、鹿晗、張藝興等“小鮮肉”最初都來自韓國偶像組合EXO。韓國娛樂公司也正在積極布局廣大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83

Musical.ly:你知道統治美國音樂視頻社交領域的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39.shtml

Musical.ly:你知道統治美國音樂視頻社交領域的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陽陸育 陽陸育

Musical.ly:你知道統治美國音樂視頻社交領域的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Musical.ly是一個有自己的態度的社區,陽陸育說,他們看重“情感、態度和共鳴”。

文|陽陸育

在美國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青少年中,Musical.ly是當之無愧的最紅主流社交App之一,用戶通過上傳自己的音樂錄影表演在平臺上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Musical.ly用戶稱他們自己為“Muser”。Musical.ly註冊用戶目前已超過8000萬。

一年多時間,這個平臺上已經產生了粉絲數量超過1000萬的超級用戶Baby Ariel,和在Muscial.ly發布個人單曲後迅速登上美國榜單第5名、粉絲參與度超過賈斯丁·比伯的Jacob Sartorius等美國青少年中的超級明星。

你知道這樣的成績是由一個純中國創始團隊在兩年之內在與美國太平洋之隔的上海創造出來的嗎?此處應有掌聲!

Musical.ly聯合創始人、聯合CEO陽陸育說,“想要抓住一個社區的話,這個社區必須是有態度的。”

別再抱怨你有文化障礙、市場進入障礙了,看看Musical.ly,進攻的可是中美文化差異最高的流行文化市場。

先來看看領投了Musical.ly兩輪融資的投資人是如何解讀這家公司: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Hans童士豪說,“最聰明的創業者是向用戶學習,找到他們需要什麽。現在有很多人說要向喬布斯學習,定義用戶的需要。這其實並不可行,因為大部分人成為不了喬布斯。他們應該在用戶身上多花功夫,了解用戶的需要。”

“中國的互聯網經驗如果能夠吸引到國際化人才,能夠抓住機會,一定能成就下一個Facebook或者 snapchat。 如何你的團隊能結合中美兩地的優勢,一定能做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大。”

Musical.ly聯合創始人Louis陽陸育剛開始在視頻社區領域創業的時候,嘗試的第一個項目並不是musical.ly。在與早期用戶的溝通中,他發現視頻上傳App增長用戶時遇到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在制作自己的視頻時會遇到很大障礙。

即便是對於像插花達人、藝術達人等早期用戶來說,想要拍好一段有趣、好看又想要分享的視頻其實也沒那麽簡單。很多用戶說,他們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對著手機鏡頭,他們該說什麽?畫面應該怎麽拍?聲音怎麽辦?

怎樣才能讓上傳視頻這件事對用戶來說變得有趣呢?

陽陸育說,只有用戶在使用一個App時沒有障礙,這個產品才能夠吸引到最多的用戶。沒有門檻、上手就能使用是建立一個社區的關鍵。

Musical.ly的應用場景對用戶來說非常輕松,選擇一首喜歡的歌曲,配著音頻進行表演和創造,然後上傳。這個過程對用戶來說很簡單,但是非常有趣。用戶輕輕松松就會喜歡上拍自己的視頻,並且有分享給朋友看的沖動,還會喜歡看其他用戶創作的有趣視頻。社區,就是這樣在無形之中建立起來的。

Musical.ly是一個有自己的態度的社區,陽陸育說,他們看重“情感、態度和共鳴”。

Musical.ly社區曾發起過一個活動,#dontJudgeMe(別對我評頭論足),鼓勵用戶珍視自己是獨立個性的個體,建立自信。陽陸育說,Musical.ly的社區有三個信條:

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

Everybody Is Beautiful(所有人都是美的)

Be Creative & Positive(擁有創造力、態度積極)

想要抓住社區的用戶,這個社區必須是有態度的。因為年輕人尋求歸屬感,尋求一種態度。

真正的明星會在社區和平臺中自然的湧現。不幹涉、不限制、讓平臺上的明星自由的成長,讓用戶自然而然的被他們的內容所吸引,是Musical.ly的態度。

而Musical.ly本身也在向用戶學習,社區的作用是促進大家的交流,產生連接。Louis認為要建立一個成功的社區有兩個要素。第一,把人聚攏起來;第二,把人聚攏在流行文化的周圍。

美國當紅流行歌手黴黴Tylor Swift也出現在Musical.ly平臺上

目前Musical.ly的許多社區都是用戶在運營,在美國的許多城市每周都有Musical.ly用戶的聚會,菲律賓的Musical.ly也是用戶在進行運營。

Louis說,一個產品的設計其實是金字塔結構。

Musical.ly對用戶來說首先是視頻和拍攝工具,所以最底層是工具屬性。

第二層是在工具之上通過交流和遊戲功能產生連接,為用戶帶來社交屬性。

產品的最頂層設計則是娛樂和流行文化,具有社區屬性。目前國內把年輕人的文化定義為亞文化,所以Musical.ly的頂層就是流行文化和亞文化屬性。

Musical.ly接下來在前進方向中將加入越來越多的幫助用戶進行互動的玩法。本周Musical.ly會加入新功能Party,讓一群人可以通過Musical.ly來聚會。Musical.ly本周在洛杉磯將發布新產品Live.ly,讓人們之間的各種交流和溝通變得更加實時。

Louis對Musical.ly的期望是Musical.ly不僅要占領美國市場,還要打入全球,打入歐洲,並且一定要回到中國

資深工程師出身的Louis還提到了Musical.ly目前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小編提醒,也是Musical.ly目前招人的方向哦,工程師小夥伴們可以關註了

1. 很多問題在公司規模比較小的時候很容易解決,但是當用戶量迅速增長,是否能夠像Facebook臉書一樣構建一個世界級的工程架構就變得十分重要。Musical.ly目前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支持10億用戶數量級的平臺以應對用戶的高速增長和自動化。

2. 大數據和算法最終決定了廣告變現,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社區變得越來越大了之後,公司本身需要對社區結構有基本的洞悉。創業公司需要通過規則的設計、算法的設計保證社區的生態和結構,才能夠準確管理點贊數和分享數等在內的社區資產和搭建一個橄欖形的社區。橄欖形的社區是非常穩定的結構,意味著社區平臺的中間層有大量活躍用戶,並且他們在平臺上都能得到足夠多的成就感。

3. 圖像和視覺處理。如何讓視覺做的更加有技術含量,提高各種識別能力,豐富特效。特效非常受青少年用戶歡迎。Musical.ly以後也一定會在VR方面有所作為。

Musical.ly 社交軟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68

音樂160620俄羅斯小品(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6/20/%e9%9f%b3%e6%a8%82160620%e4%bf%84%e7%be%85%e6%96%af%e5%b0%8f%e5%93%81%ef%bc%88%e4%b8%8a%ef%bc%89/

音樂160620
俄羅斯精短小品(上):俄羅斯復活節序曲‧在中亞細亞草原‧荒山之夜‧莫斯科河之晨‧西班牙隨想曲
蕭律師執筆

我認識的年青樂迷大多傾向聽長篇樂曲,如幻想交響曲、天方夜譚等,一首動不動就要聽四、五十分鐘。有些朋友工作繁忙,一周只得一、二小時聽音樂,我建議可聽一些短小精湛的樂曲,即一首不超過十五分鐘的樂曲。

今次主要介紹俄羅斯樂派「五人組」的一些精短樂曲。所謂「五人組」,是指十九世紀俄羅斯作曲家Balakirev、Cui、Mussorgsky、Rimsky-Korsakov和Borodin。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樂壇尖銳地分成兩個陣營:一方是有國際視野的,如 柴可夫斯基和魯賓斯坦(不是二十世紀那位鋼琴家)等作曲家;另一方則是那些基於民族主義寫成新音樂的作曲家,這方的領導者是五人組,是本篇介紹作品的作曲家。

〈俄羅斯復活節序曲 Russian Eater Festival Overture〉

林姆斯基‧哥蕯可夫是五人派中最年輕的。他出生於1844年,十二歲進入聖彼得堡海軍學院,後被任命為海軍軍官。在三年的海上巡航中、時年二十一歲的他完成了降B大調交響曲,1865首演,由Balakirev指揮。穿著海軍軍服的 林姆斯基在熱烈掌聲中出來謝幕。由於這首交響曲和其他作品的成功,他在1971年被委任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作曲及配器法教授。

《俄羅斯復活節序曲》作於《天方夜譚》和《西班牙狂想曲》之後,完成於1887-88年之間,題獻「五人組」中的 波羅丁和莫索斯基。此曲的靈感來自一間俄羅斯東正教大教堂於一個復活節早上的晨禱。 林姆斯基想捕捉著比在教堂聚集了許多人舉行儀式的場面更多些。他自言想結合《新約》中Isaiah所預言的基督復活和非基督教在復活節中的歡樂。

樂曲的結構基本上是一個奏鳴曲快板的曲式,旋律大部分來自東正教堂的禮拜頌歌。“讓主復活”和“一個天使已在等待” 的主題出現在引子的緩慢版中。豎琴和弦樂組的進入代表復活的光輝,將黑暗驅散。一段活潑的快版過後就出現“讓憎恨基督的人也飛奔前來”的主題,這個主題以狂想曲的手法處理。 激情不斷提高,“主已復活” 的主題將樂曲帶進一個光輝的終曲。整首樂曲充滿管弦樂隊音色,充分表現出林姆斯基是一位管弦樂曲大師。

Robert Greenberg教授形容此曲為“敍述復活節由早晨到黃昏的故事”。

本曲的配器用三枝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和小號各兩支、四支法國號、三枝長號(即所謂伸縮喇叭)、一支大管、三個定音鼓、敲擊樂器(三角鐵、鐃鈸、低音鼓和一種叫tam-tam的樂器)、豎琴和基本的弦樂組。

〈西班牙隨想曲 Capriccio Espagnole〉

林姆斯基‧哥蕯可夫在1887-88年間共寫了三首光輝的管弦樂曲:《天方夜譚》、《西班牙狂想曲》和《俄羅斯復活節序曲》,第一首就是這首《西班牙狂想曲》。

這是一首給樂團「演嘢」的示範樂曲。整首樂曲的配器光輝,樂團中每一組的首席都有機會作一段獨奏;西班牙的旋律使人難忘。這首樂曲是不間斷的單樂章,但意念上卻分成五段:(1)開始是一首歌頌晨早日出之歌《Albarado》;(2)主題及變奏,以圓號先奏出主題,隨著由樂團的各組樂器演奏;(3)《Albarado》回來,但變了調;(4)場景及流浪者之歌。此段在鼓聲中由樂團每組樂器的獨奏者先後演出;(5)以一種急快而充滿活力叫“方丹戈”的西班牙曲調作結束。

林姆斯基本來想寫一首以西班牙為主題的小提琴與樂隊演奏的樂曲,但後來改變了主意,他將若幹段原本設想的小提琴獨奏部份改由樂團的首席演出。

這曲的首演由林姆斯基自己執棒,終曲時觀眾不斷要求「再奏一次encore」。在再奏中,觀眾向作曲家兼指揮不斷鼓掌。很難想像這位業餘作曲的海軍軍官,沒有音樂基礎訓練,完全不識何謂賦格和和聲、不知何謂休止及和弦,不識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竟能寫出如此出色的作品,而後來更能成為聖彼得堡的音樂教授。其實他在教授學生前要比學生先一步學習以前自己所不識的東西,真是異數!

本文原刋於《發燒音響》六月號,現刪去所有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37

騰訊將QQ音樂註入海洋音樂獲控股權,後者暫停IP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83.shtml

騰訊將QQ音樂註入海洋音樂獲控股權,後者暫停IPO
張曉軍 張曉軍

騰訊將QQ音樂註入海洋音樂獲控股權,後者暫停IPO

美國資本市場對於流媒體概念公司逐漸失去興趣或許是海洋音樂暫停IPO的重要原因。

i黑馬訊 7月13日消息,日前騰訊與海洋音樂(酷狗、酷我音樂控股方)簽署協議,以現金加資產註入的方式獲得後者控股權,據了解,資產註入是指將旗下QQ音樂註入。根據協議,海洋音樂將暫停IPO。

此前,海洋音樂於2014年4月還獲得騰訊1.2億美元的融資。騰訊是海洋音樂的股東之一,持有海洋音樂超過10%的股份,但並未控股。海洋音樂和騰訊QQ音樂也一直有合作,合並談判也進行過多次。

此次交易完成後,騰訊將控股海洋音樂。

此前《華爾街日報》消息稱,海洋音樂集團在背後股東騰訊的支持下,計劃在美國上市,擬籌資3-6億美元,並已聘請了華爾街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為承銷商。

據一位投資行業人士爆料,美國資本市場對於流媒體概念公司逐漸失去興趣或許是海洋音樂暫停IPO的重要原因。不過QQ音樂註入,騰訊獲得控股權後,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可能會被改寫,畢竟與QQ音樂整合後,海洋音樂在市場份額、用戶規模上將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這點或許能打動投資人。

公開信息顯示,在易觀智庫最新的報告中披露,2015年第四季度,QQ音樂、酷狗音樂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0%和32.4%。

騰訊 海洋音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87

微信解封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 恢複朋友圈分享功能

7月15日消息,今年2月,微信方面稱因涉及盜版問題,屏蔽了蝦米分享到微信的功能。但新浪科技於近日發現,微信已經解封。對此,騰訊方面暫無回應。

去年2月,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天天動聽等分享到微信好友及朋友圈功能失效,微信提示:“由於當前分享涉嫌含有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內容,無法分 享”。QQ音樂官微隨後發布題為《是的,請回到尊重音樂的地方!》的長微博指出:“做盜版音樂易,守正版環境難,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音樂最初的起 點。是的,請回到尊重音樂的地方,你會發現,我們仍在這里,等你。”暗指封殺是因為盜版。

隨後,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達成轉授協議,被微信屏蔽分享朋友圈的網易雲音樂在數月之後被解封,在網易雲音樂里分享音樂到朋友圈。

隨著微信解封蝦米音樂,目前包括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都可實現朋友圈分享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09

上市遇阻?中國音樂集團投入騰訊懷抱

正如諸多行業已經被BAT一統天下,這次,輪到了音樂產業。

7月15日,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原“海洋音樂”,下稱“CMC”)和騰訊集團(下稱“騰訊”) 共同宣布,已達成共識對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並。騰訊集團旗下有中國三大音樂公司之一的QQ音樂,此次合並後,合並公司在所有可用音樂版權中的占比超過60%,將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曾經的音樂產業三巨頭中唯一不在BAT體系內的CMC也轉投BAT懷抱,足見BAT影響力之大,也看出獨立音樂平臺運營之艱難。

難逃“BAT”

根據雙方公告,在本次交易中,騰訊把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CMC進行合並,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成為新的音樂集團之大股東,並會全力支持其發展業務,為上市打下基石。CMC聯席CEO謝振宇、謝國民將出任新音樂集團的聯席總裁,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出任新音樂集團的CEO。

在此次合並之前,國內有三大音樂集團,QQ音樂、阿里音樂和CMC,此外還有網易雲音樂等。QQ音樂除了擁有大量音樂版權外,還是國內最大的音樂播放平臺。阿里音樂從去年以來,先後招攬高曉松、宋柯、何炅等知名音樂人加盟,並連續收下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大舉打造音樂生態閉環,並於不久前宣布打造粉絲遊樂、天天視聽(音樂、直播)和幕後英雄三大板塊內容。只有CMC獨立於BAT之外,不想最後也難改進入BAT體系的命運。

據悉,CMC旗下有酷狗、酷我兩大音樂平臺,CMC此前又稱海洋音樂集團,成立於2012年5月,由前新浪副總裁、新浪音樂負責人謝國民創辦。謝國民的律師背景也讓海洋音樂走出了一條與其他音樂平臺不同發展路徑。互聯網音樂盜版十分猖獗的時期也是唱片公司最困難的時期,海洋音樂抓住市場痛點,趁唱片公司授權費低下又缺錢的情況下,以低價簽下盡量多的長期獨家代理版權,從而擁有足夠大音樂市場版權占有率,再用法律手段掃蕩盜版盜得不亦樂乎的同行。

從版權角度來看,海洋集團近幾年來進行了大量的版權囤積,與近百家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長期獨家簽約的音樂及版權代理公司有40多家,其中獨家版權多達20余家,擁有正版歌曲數量近2000萬首,而近來在版權上瘋狂砸錢的QQ音樂,正版曲庫也僅為1500萬首。

CMC分別在2013年和2014年收購了酷我和酷狗音樂兩大平臺,讓一度在幕後默默無聞的CMC一躍到了音樂產業前臺,加入了音樂平臺之爭。易觀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主流移動音樂APP中QQ音樂用戶滲透率高達40.0%,排在第一位;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分別以32.4%和23.3%的用戶滲透率排在二、三位;天天動聽、百度音樂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7.1%和4.3%。

可以預見,CMC與QQ音樂一旦合後並將形成一家獨大的地位,阿里音樂方面將直面和騰訊系的競爭。從音樂版權方面來看,目前也是海洋、騰訊、阿里三分天下的格局,前兩者牽手後,後者也將面臨較大壓力。

上市遇阻後的選擇?

事實上,就在今年5月,曾有消息稱,CMC一直嘗試在美國上市,募資在3億~6億美元之間,由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操盤。但由於美股市場不看好在線音樂,CMC上市曾一度傳出擱淺傳聞,全球資本市場對容易造成虧損的音樂科技公司都抱有警惕心理。

以Spotify為例,作為全球音樂流媒體平臺的代表,發展近10年的Spotify還走在融資路上。Spotify已經從26家投資機構融資。今年3月,Spotify又剛剛完成了10億美元可轉債的第九次融資,並且向投資者做出了數項與IPO關聯的嚴格保證。從全球的互聯網音樂行業來看,成功上市的也僅有Pandora(潘多拉)一家,其股價已從高峰時的70美元跌到如今的13美元。其在2011年上市時籌得2.34億美元,用戶數也從8150萬跌至7810萬。潘多拉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但凈虧損4830萬美元,同比虧損擴大。由於虧損不斷增多,且面臨著蘋果、Spotify等公司的激烈挑戰,潘多拉正考慮對外出售公司的消息也已經傳出。此外,去年法國音樂公司Deezer的IPO也被延期。

資本市場上種種不利的消息給CMC獨立上市蒙上陰影,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CMC快速上市,然而上市融資對CMC意義重大。

音樂產業研究人士韓依民表示,盡管海洋音樂集團擁有酷狗、酷我、繁星網、繁星直播、彩虹音樂等眾多產品,也已經涉足硬件制造、線下KTV、Live House,但流媒體音樂服務仍是需要巨大投入的無底洞,同時藝人經紀、硬件以及線下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無實際成績。

韓依民透露,盈利的問題仍待解決,而危機已在眼前:QQ音樂與CMC的版權互換協議已經在4月底到期,而目前並未續約,同時其獲得的太合音樂版權也將到期,是否會續約尚無定數,並有太合內部人士表示“不一定會是獨家”。這說明,CMC目前大部分音樂版權其實都在無約期。而版權已是在線音樂平臺得以發展的根本和前提。

上市是海洋音樂集團的必然選擇,但其自身發展狀況能否支撐上市本身就存在疑問。或許在這種情況下,投入擁有龐大資金與資源實力的BAT懷抱是最好的選擇。而BAT當中,百度在音樂產業決策失誤淪落到第二梯隊,阿里音樂剛剛完成整合正在發力階段,只有QQ音樂“萬事俱備”。

事實上,騰訊方面也給出了扶持CMC上市相關的承諾,騰訊方面稱,將並會全力支持合並後的新公司發展業務,為上市打下基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14

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並音樂業務:成在線音樂市場最大玩家

今日,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簡稱“CMC”)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已達成共識對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並。

雙方會合力深耕中國音樂產業,為用戶帶來更優質而多元化的數字音樂服務,並以生態共榮和支持內容正版化驅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本次交易中,騰訊把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CMC進行合並, 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成為新的音樂集團之大股東,並會全力支持其發展業務,為上市打下基石。

CMC聯席CEO謝振宇、謝國民將出任新音樂集團的聯席總裁,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出任新音樂集團的CEO。

合並後,QQ音樂、酷狗、酷我等產品和品牌將保持獨立發展,用戶原來所享受服務不變並可獲得更多元化的選擇。

新音樂集團將探索更多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以生態共榮推動中國數字音樂領域的正版化進程,助力音樂創作活力,促進行業發展。

聯席總裁謝國民和謝振宇共同表示:“酷狗、酷我和QQ音樂同作為國內第一代音樂平臺,十余年來一直見證和推動著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建立了豐富 的正版曲庫,贏得了數億用戶的支持,從‘聽看唱玩’四大維度進行了多元化服務的探索,打造了全方位的音樂體驗。未來三家平臺獨立運營、優勢互補、全方位提 升用戶體驗,進一步推動數字音樂領域的正版化進程,更好地促進音樂的傳播和推廣,為音樂人及唱片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內容、渠道及用戶多贏的數字音樂 產業格局。”

CEO彭迦信表示:“新音樂集團將賦予雙方產品和品牌獨立運營, 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選擇,並借力騰訊平臺資源提升跨平臺營銷觸達用戶的能力。同時,我們會積極探索創新的產品場景,利用免費模式推動行業正版化發 展,通過增值服務收費促進版權合作方和音樂人取得共贏。”

騰訊集團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新音樂集團是騰訊在數字音樂產業的旗艦,結合了雙方積累多年的堅實業務基礎, 透過雙打式的緊密合作去迎接數字音樂市場方興未艾的市場機遇。 我相信,新音樂集團將為用戶帶來更豐富多元的音樂體驗,並推動數字內容正版化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QQ 音樂於2005 年上線,是中國領先的數字音樂平臺,旗下主要產品包括 QQ音樂及全民 K 歌,主要業務包含數字音樂播放器、移動在線 K 歌、版權轉授權及廣告等。CMC旗下擁有酷狗、酷我、海洋、彩虹、源泉等公司,主要業務包含數字音樂播放器、音樂直播秀場、版權轉授權、廣告、遊戲聯運及 其他音樂衍生業務。

近年來,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助推下,國內互聯網音樂平臺聯合眾多唱片公司、音樂人發起了正版化行動,不斷推動音樂行業版權規範化;數字專輯等創新營 銷模式也初試啼聲,為行業輸出了音樂價值挖掘的標桿案例。 相比日韓、歐美等發展較為成熟的海外市場,中國音樂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例如音樂社交、音樂電商、O2O演出、粉絲經濟等多種音樂生態發展模式均正 值萌芽,未來市場機遇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