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包装大米市场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9/t2569082.htm


 复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手法

  益海嘉里除了在中国食用油领域与中粮展开对垒外,近年来二者把竞争的领域拓展到了大米市场。2005年,益海嘉里旗下首家主营大米加工的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下称“益海佳木斯”)在黑龙江水稻主产区佳木斯成立,2006年,中粮集团大米部紧跟着正式挂牌。
丰益国际2008年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控股的大米加工企业已经达到7家(表1)。而根据益海嘉里网站资料,仅益海佳木斯的投资已达2.5亿元,现有 稻谷年处理能力近20万吨,按照规划还将投入7.5亿元建设益海佳木斯的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其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根据 中粮控股(00606.HK)2008年财报,其在江西、江苏、辽宁有3座大米加工厂,每年大米产能为34万吨。2009年4月,中粮集团投资40亿元的 中粮天津粮油综合基地奠基,该项目建成后,中粮集团将增加60万吨的大米、面粉和饲料产能。在加工产能上,二者都在快速扩张。
尽管和北大荒等企业相比,益海嘉里是中国大米领域的后来者,但其大米产业链的开发模式颇具特色,形成了对水稻产业链“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
以益海佳木斯为例,2005年在当地尝试订单种植模式,其大米产业链从种子覆盖到加工包装整个环节,形成了从良种选育—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模式(图1)。



这一模式首先根据国家制定的水稻规格标准,计算出最贴近实际的亩产,然后以企业实际需要的原粮数量,折算出最终投放的土地面积,随后与各个水稻协会联系,根据当地的土地面积与其签下水稻种植订单,再通过当地的种业经销商将种子发放到农民手里。
在加工环节,益海佳木斯的车间完成水稻的去壳、色选、抛光,70%成为精制大米,米糠占到8%左右,稻壳占到20%左右。米糠首先被用来提取米糠油,剩 余的米糠可以做饲料。稻壳则被送进锅炉燃烧推动汽轮机发电,由于保护了环境而且是生物质能源,每度电可以获得0.1元的补贴。益海佳木斯用稻壳每年可以发 电2160万度,仅补贴就可以拿到216万元,稻壳发电这一块已经实现盈利。稻壳燃烧后的白炭灰则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而通过对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取活 性炭、白炭黑、卵磷脂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
益海嘉里这一对水稻产业链“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保证其获得稳定高质水稻产品的同时,提升了稻谷的附加值,2008年益海佳木斯年加工水稻能力20万吨,米糠6万吨,一期工程米业项目实现年销售收入7.6亿元,实现利税约2200万元。
2009年以来,中粮不仅进入大米行业的扩张速度在加快,而且其“福临门”大米产品也开始全面推广合同订单模式,而在其即将开工的中粮绥化项目中,也将实施益海这种综合利用模式。
除了在产能和循环利用上展开角逐外,两家的竞争还延伸到营销及品牌方面。进入2009年以来,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不仅将各自最强的食用油品牌用在小包装 大米上,还将各自积累多年的食用油营销渠道用于支持小包装大米的扩张。中粮控股在2008年年报中表示,在全国已经有256个城市的2543家超级市场出 售其“福临门”等小包装大米,未来销售区域将覆盖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经销商增加至400家。益海嘉里小包装大米所倚重的“金龙鱼”食用油营销资源更为庞 大。资料显示,“金龙鱼”的一级经销商数量超过500家,二级批发商、分销商的数量达到8500多家。一级网络覆盖了除台湾省外的全国500多个大中小城 市,二级网络已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渠道已深化到了乡镇与村庄。



1991年第一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下线时,益海嘉里在国内没有对手,而在金龙鱼小包装大米上市时,中粮已经和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米市场将是一个比食用油大得多的市场,益海嘉里又是否还能够重拾“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的辉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

益海嘉裡中國「糧圖」:從大豆、小麥到大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9/wNMDcyXzM4MTEwNQ.html

10月18日西博會中國僑商館最醒目展位,屬於糧油企業益海嘉裡。同時「醒目」的還有益海嘉裡帶來的新計劃:投資3億元在川打造首個集大米和麵粉生產加工以及現代物流為一體的糧食產業基地,預計建成後年產值預計可達30億人民幣。

在此之前,益海嘉裡在成都已建有嘉裡糧油四川有限公司、在廣漢已建有益海廣漢糧油飼料有限公司,形成年產值近50億元,年實現利稅近2億元的西部最具規模食用油脂生產加工基地。而以大米和麵粉產品為主的成都青白江益海嘉裡公司也在建設中。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益海嘉裡的名字或未「耳熟能詳」,但旗下「金龍魚」品牌確是家喻戶曉。不過,食用油僅僅是益海嘉裡中國糧油版圖一塊縮影。

益海嘉裡母公司、新加坡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2010年財報稱,該公司是中國位居首位的油籽壓榨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小麥和大米加工企業之一。

「金龍魚」先機

上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旗下的嘉裡糧油在深圳蛇口設廠。1991年,由嘉裡糧油生產、中國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油麵世,將國人從散裝油帶到小包裝精煉油的食用油時代。

此後,通過品牌營運和廣泛經銷網絡渠道鋪設,嘉裡糧油開啟了中國快速增長小包裝食用油市場。

更 大機會來自2004年。這一年,美國農業部率先調低大豆產量,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連續上漲,漲幅近一倍。與此同時,不少大豆加工企業集中採購美 國大豆。後來,美國農業部又調高產量數據,國際金融資本緊跟著反手做空,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降。巨大的價格落差,加上對套期保值缺乏經驗,國內壓榨企業損 失慘重,近70%企業停產,大量企業倒閉。這就是著名的「大豆危機」。

此後,外資糧商開始採用收購或控股等方式大規模進入中國大豆壓榨行 業,益海嘉裡首當其衝。在2003-2005年,通過兼併、重組、收購等手段,其馬不停蹄地收購了國內10多家中型榨油廠,相繼在煙台、秦皇島、周口、福 州、武漢、泉州、昌吉等二三線城市建立了糧油生產基地。

如今的益海嘉裡來自於嘉裡糧油與益海集團在2006年底一場合併。兩家企業合併後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油脂業寡頭。

從 那時起,益海嘉裡的新名字開始讓業內感到威懾。據中紡集團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益海嘉裡年產小包裝食用油340萬噸,市場佔有率為59%,緊隨其後 的中糧集團僅佔15%。而在上游大豆壓榨領域,益海嘉裡以5.2萬噸日加工量佔據國內26%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以日加工量3.5萬噸擁有18%的份額, 緊隨其後的中紡集團市場份額僅為11%。

糧食業多管齊下

繼食用油之後,益海嘉裡最近幾年開始在下游小麥粉市場迅速複製金龍魚食用油模式。

「去年他們(益海嘉裡)在各處收購小麥,需求很大!」一位國內麵粉加工企業負責人指,麵粉加工利潤薄弱,而為了搶購小麥,益海嘉裡不惜賠錢加工銷售,益海嘉裡又將部分產品低於市場價銷售。「主要是戰略性投資。」

長 期關注益海嘉裡業內人士稱,近年來,益海先後在山東慶云、武城、嘉祥、滕州等地與當地政府合作投資建立或併購倉儲貿易企業,股權比例通常為益海嘉裡與當地 政府各佔60%和40%。此外,益海嘉裡還在河北一些地區自建糧食收儲庫。「益海嘉裡試圖在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山東等小麥主產區的部分縣市,複製油 脂及稻穀加工業務向源頭延伸的成熟運作模式,即設立種業公司,構建從種子研發、良種推廣、訂單種植、訂單收購一條完整鏈條;另一方面,在小麥主產區以股權 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委託當地私營糧食企業等形式構建收儲網絡。」上述關注益海嘉裡的人士表示。

益海嘉裡的新藍海還有大米。

從2006年開始,益海嘉裡以訂單農業的形式通過其控股的益海佳木斯與農民簽訂水稻種植面積28萬畝,並以每斤比市場價高2~3分錢的價格收購,。與此同時,益海嘉裡分別在黑龍江省無常、遼寧省盤錦、吉林省梅河口等地建立水稻訂單農業模式。

目 前,益海嘉裡小麥粉尤其是小包裝品牌化小麥粉產品以及部分大米產品已經在全國統一採用「金龍魚」品牌。後者的品牌、渠道和人員,都可以為大米和小麥借力。 2007年,益海嘉裡小麥粉銷量不到15萬噸,2009年銷量則接近80萬噸,市場佔有率排名迅速攀升至第四,緊隨五得利、中糧、華龍之後。

押注中國

不 過,自2008年以來,以益海嘉裡為代表的跨國糧商在糧油領域的重兵囤積之勢,以及壓榨過程中使用的進口大豆對國內的衝擊,使得國內輿論對其在中國「壟 斷」佈局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不絕於耳。此前向益海嘉裡紛紛拋出橄欖枝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也開始心存顧慮。益海嘉裡也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前 述的麵粉與大米加工業務上。

另一方面,以益海嘉裡副董事長穆彥魁為首向益海嘉裡更高層建議,運作益海嘉裡在國內A股上市一事。在穆彥魁看 來,融資並不是主要目的,而在於上市之後,益海嘉裡便能變身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國內企業,擺脫掉「外資」的稱號和限制。不過,益海嘉裡上市一事一直未能成 行。有內部人士透露,是益海嘉裡在華各級分公司數目太多,股權複雜,梳理工作繁重漫長。

益海嘉裡又開始尋找新契機。

今年7月,益海嘉裡傳出消息稱,江蘇省原副省長、神華集團原董事長陳必亭將加盟益海嘉裡,益海嘉裡更希望他接下益海嘉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大印。而此前這一職務由豐益國際董事長郭孔豐兼任。

雖然行業跨度極大,但是陳必亭擁有豐富的政府管理及大型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正是推進本土化策略的益海嘉裡所看重的。這意味著益海嘉裡希望在中國的業務能夠獲得進一步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4

大米風波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341.html

陶短房

五常大米名聲遐邇,價格被炒得很高,但種植這些優質大米的農民卻獲利不多,大量利潤被中間環節吸走。不少人由此呼籲,政府「該管管」了。

問題是,目前這種局面,恰是政府「管出來的」。

據媒體報導稱,五常大米90%為「訂單農業」,農民是按照訂單上所規定的數量、價格去耕作、銷售,而促成這種不公平訂單出台的,正是政府的相關調控措施。那些下發訂單的公司不但包購、包銷,還壟斷了從稻種到加工米的全產業鏈,農民只有老老實實按照不公平的訂單生產,才有望種出、銷售出合乎市場規格的五常米;而下訂單的一方卻可憑藉「居高臨下」的地位,單方面解讀訂單、合約,聯手「憋稻」,讓農民的利潤少一些,自己的利潤再多一些。

這些訂單企業之所以如此神通廣大,有恃無恐,從根本上也還是政府調控所致——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五常市綠色食品辦公室的人員同時還是稻米產業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協會的工作人員,一套人馬三塊牌子。某位身兼三個部門負責人的政府人士稱,這幾個機構的職能,是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維護企業利益——既然政府主管機構的「管」,維護的只是政府、企業和品牌利益,那麼又如何指望政府的「多管」,會有利於農民稻米收入的提高?

許多論者認為,導致種植高價大米的農民利潤被擠佔的關鍵,是流通環節利潤畸高,「中間商惟利是圖」,主張通過政府加大對大米企業的監管,逼迫後者讓利。這種論調固然不無道理,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公平地說,任何商業行為的目的都是利潤,在商言商,大米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他們的逐利行為構成對農民利益的侵害、擠壓,從根本上講,是政府和地方有關監管調控政策存在誤區所致。

正如前文所言,政府的初衷是扶持地方稻米品牌,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實現特色大米品牌利益最大化,而「一套人馬三塊牌子」,目的也是提高效率。但這種安排從思路上,已有忽視產業鏈最底層農民利益之嫌,在實際操作中,又會因地方主管部門兼項太多,「既是球員又是裁判」「既是法官又是被告辯護律師」,從而導致相關政策和政策解釋向大米企業一方傾斜。

政府當然「該管」,但這種「管」,應該集中在制定公平的市場規則,維護健全的市場秩序,以及打擊不正當市場競爭行為上。「訂單農業」的初衷是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結果卻讓農民「賣糧賤」;強調品牌保護,目的是把品牌大米的盤子坐大,結果卻讓農民與「大盤子」無關,其中奧妙便在於「管錯了位」。

不該管的管了,該管的卻未必管到位,即以五常大米論,此前曾多次曝出假五常大米醜聞,許多假五常米就出在「三塊牌子管理」下的五常縣內市場。這個責任相關大米企業要負,政府有關部門怕也難辭其咎。另一種風險是,在農商交易中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的農民,可能會以不遵守契約乃至摻假為抵抗。

農業的經濟問題,說到底還是個農民問題,不能將散佈於田間地頭的千家萬戶發展為遵守契約的商業組織,投資越大,風險就越大——這是由中國人地關係高度緊張的基本國情矛盾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基本體制矛盾所決定的。一切促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努力,只有或多或少地消解這兩個矛盾才會有正向效果。

如果政府能夠通過調整部門,規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管理,使得大米市場的產、供、銷形成良性競爭、有序循環,並對諸如霸王條款等行為加以制度性約束和制裁,市場本身的調節功能,就可以令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分配逐步趨向合理。倘不思及此,一味強化政府職能,希望通過行政干預解決問題,即便不出現「念歪經」之類的雜音,也難免出現「計劃不如變化快」的尷尬,弄出些刻舟求劍式的吃力不討好來。

管好該管的事,其餘的留給市場,這才是大米風波中,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

作者為加拿大《環球華報》主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9

拯救大米

2013-05-27  NCW
 
 

 

湘米鎘超標危機爆發,消費者陷入驚慌,米農遭受重創,政府應做什麼?

◎ 本刊記者 鄭道 文

大米鎘超標爭議 P66

湘粵米爭溯源 P68

湖南大米,近半年來因為含鎘量超標問題,一再成為全國公衆關注的焦點。

多年來,廣東省一直是湘米的重要流入地。2013年5月22日凌晨,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稱廣東食安辦)公告稱,近期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共抽檢出31批次鎘超標大米。按產出省份劃分,其中14批次來自湖南,4批次來自廣東,4批次來自江西,2批次來自廣西,7批次產地未標明。

此前的5月17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2013年一季度廣州餐飲環節抽檢情況 :大米及米製品鎘含量超標率達44.4%;抽檢18批次, 8批次鎘超標,其中6批次鎘超標大米的產地為湖南省。

鎘,原子序數48,是一種有光澤銀白色重金屬,化學符號是 Cd。鎘不是人體必需物質,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198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出具全球意義的12種危害物質,鎘被列為首位。

中國快速工業化過程中遍地開花的開礦等行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鎘、砷、汞等有害化學物質,釋放到自然界。這些有害物質通過水流和空氣,汙染了中國相當大一部分土地,進而汙染稻米,再進入人體。這條完整的食物汙染鏈條已經持續多年。

學者曾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約10%的稻米存在鎘超標問題。 (詳見本刊2011年第6期封面報道 “鎘米殺機” )鎘米問題近年在中國各地多有曝光,但此次曝光集中于湘米,且暴露的問題如此嚴重,實屬首次。

廣東省《南方日報》2013年2月27 日發表題為“湖南萬噸鎘超標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的報道,稱2009年深圳糧食集團從湖南省採購上萬噸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檢測,該批大米鎘含量超標。

上萬噸湖南鎘米的來源,包括“國字號”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在湖南省的多家直屬庫。報道中點名的中儲糧湘潭直屬庫發送了1200 噸早米,長沙直屬庫發送了2000余噸。此外,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發送了5000多噸。

《南方日報》的該篇報道還稱,該報記者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 “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於不合格產品。 ”根據這一報道,中儲糧湘潭庫、長沙庫、益陽庫、湖南金霞公司、湘潭縣裕湘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等多家糧庫相關負責人,均承認“湖南普遍存在大米鎘超標的情況” 。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湖南省是中國大米產量排名第四的省份,占全國的11.01%,達1100多萬噸。

湘米鎘超標問題曝光兩個多月以來,湖南省的米農、米商受到嚴重打擊,湘米在全國多個省市滯銷。

在聞名全國的湖南省蘭溪米市,多位米商向財新記者估算,當地至少有70% 左右的大米加工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多位湖南米農也告訴財新記者,如果湘米繼續滯銷,他們有可能考慮從下半年起將雙季稻改為單季稻,甚至棄種大米。

在湖南大米的原主要銷售省份之一廣東,2013年月3月至今,因鎘米事件影響,湖南大米嚴重滯銷。財新記者在廣州和深圳等地的糧油市場中,難覓湖南大米蹤影。

截至本刊發稿,面對多方質疑,湖南省官方尚未作出公開回應。

重創湘米

對於此次風波,湖南官方及本地媒體選擇了沉默。民間恐慌氣氛卻在

蔓延

距離廣州700多公里的湖南省益陽市蘭溪米市再受打擊。

“這兩天,價格往下掉,貨也沒有人要了。一個多月前,價格雖然沒漲,但還有人要貨,現在又停了。 ”5月20日,益陽市佑林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彭佑林對財新記者說, “政府沒有說法,也不見哪個部門有說法,影響越來越大。 ”全國十大米市之一的蘭溪米市,位於益陽市東部的赫山區蘭溪鎮。據官方資料,蘭溪米市擁有17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其中有國家重點規模工業企業19 家。這些企業年消化稻穀約200萬噸,接近湖南稻米產量的五分之一。

4月中旬,財新記者探訪蘭溪米市,看到一派蕭條景象。 “現在,大部分企業屬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彭佑林對財新記者說, “糧食再賣不出去,到明年就不一定撐得住了,如果這樣就只能改行了。 ”“以前,這個時候(4月份——編者注)是銷售旺季,但今年廣東、福建的訂單全停了。 ”益陽大良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友良對財新記者說。

孫友良介紹, “平時每天賣一兩百噸,現在勉強賣幾十噸。早秈米沒有人要。總體銷量下降了60%。 ”孫友良稱,以前,大宗訂單來自廣東、福建、雲南等省份,如今只能賣給湖南本地的大米零售商。

同在蘭溪米市,益陽金成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志成說: “這次幾乎是滅頂之災。1萬多噸早秈稻庫存,一粒都沒有賣出去。 ”他去年以每斤1.38元收購的大米,今年每斤1.34元都賣不出去。

4月下旬,蘭溪米市所在的益陽市赫山區農業局局長李新華,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記者採訪時介紹 : “對於蘭溪鎮的大米加工企業來說,目前市場形勢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目前整個糧食生產加工收購的情況來看,已經下降了70%到80%。 ”蘭溪米市是湖南大米市場的晴雨表,湘米鎘超標問題引發的市場反應是全省性的。多家媒體的實地採訪顯示,湖南省的常德市漢壽縣等地的米商,也與蘭溪市米商一樣,處境艱難。

在米商之外,湖南的米農也受到嚴重影響。在《南方日報》2月27日的報道刊發前,湖南省早稻已基本完成插秧,因此2013年早稻種植未受波及。但財新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米商已普遍不敢和米農簽訂單,湖南省晚稻種植可能受到影響。 “ (鎘超標)這個問題不解決,以後散戶農民的稻米,我們也不敢收了。 ”米商彭佑林說。

4月初,包括國家糧食局專家在內的相關人員,來到蘭溪米市。

“我被叫去先後開了六次調研會,專家們都在討論鎘超標這個問題。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曾家嶺村種糧大戶曾文亮對財新記者說。

“湖南米是部分超標?哪裡產的米超標?超標米是不是都不能吃?”這些曾文亮想知道的問題,調研會沒有形成明確結論。

曾文亮說,2012年的稻米還有五六十噸沒賣出去,如果再沒有銷路,他計劃將往年的雙季稻改成單季稻。

“農資成本很高,價格下跌了也賣不出去,種了就會虧本。 ”曾文亮認為,這輪大米鎘超標風波,如果到今年第一季稻收割時還不能解決,上個世紀90年代湖南稻田大面積拋荒的現象,有可能再次上演。

對於此次風波,湖南官方及本地媒體選擇了沉默。

湖南省民間的恐慌氣氛卻在蔓延。

不少民衆對於本地大米的質量產生懷疑。益陽市一位滕姓居民對財新記者說,不少人不敢吃本地米,買外地米吃。

多少超標?

湖南官方稱鎘超標大米“應該還是占少數” ,但多項學術研究指出了

更嚴峻的現實

從當前形勢看,全國多地公衆已對湖南產大米不再信任,廣東、福建等主銷地大量米商選擇拒賣湖南大米就是明證。

廣東省此次對庫存大米鎘超標情況的檢查及披露情況較為透明。

廣東食安辦5月22日凌晨緊急發佈的全省大米質量抽樣報告顯示,廣東省質監局對全省618家(目前廣東共有729 家大米獲證企業,其中111家停產)大米生產加工企業成品庫房中的大米產品進行抽樣,開展重金屬鎘含量項目的檢驗,共抽檢大米成品762批次,合格751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為98.6%;廣東省工商局共組織抽檢大米342批次, 其中鎘含量項目合格322批次,不合格20批次,合格率為94.2%。

顯然,湖南省官方也需要儘快調查清楚並公佈兩個方面的情況 :一是該省多少比例大米鎘超標,又有多少比例沒有超標;二是哪些產地或品牌的湖南大米可以放心食用。惟有如此,沒有鎘超標的那些湘米才能重拾市場信任。面對央視鏡頭,4月初,湖南省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站站長尹麗輝承認,湖南大米鎘超標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鎘超標大米“應該還是占少數” 。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早在十年前的2003年,一份來自致公黨湖南省委的相關調研報告就顯示,湖南全境“約有20% 的稻米受到鎘、鉛等重金屬汙染,個別地區鎘的最高含量超過安全衛生標準的46倍” 。

湖南本地的多名學者,也對湖南省的稻米鎘含量有過研究。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教授童潛明向財新記者介紹,2005 年,他曾對洞庭湖區常德、臨澧、益陽、南縣、寧鄉、汨羅等六個工作區的早、晚稻米進行測量分析,結果讓他沮喪。

童潛明介紹,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即0.2毫克 / 千克,素有“湖南糧倉”之稱的洞庭湖區,在那次測量中, “稻米40% 以上超標,蔬菜幾乎全部超標。 ”2009年, 由 中 科 院、 華 南 農 業大學、廈門大學和英國亞伯丁大學的Williams、雷鳴、孫國新、Andrew、朱永官等八位專家組成的調研團隊,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第三期刊發的一項調研結果,披露了更為驚人的情形。

這個科研團隊對湖南全省礦區及市面上的稻米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在湖南全省範圍(礦區)採集的100個稻米標本中,只有15個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對鎘、鉛、砷的要求,65% 的稻米超過國家食品標準對鎘的規定。

這個科研團隊甚至在論文中直言,在檢測樣本中,湖南北部17%、南部45%、中部64%和東部86%的稻米, “不適合供人類食用” 。

2010年,前述論文的部分作者Williams、雷鳴及孫國新等人,又在中國《環境科學學報》第11期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研究團隊在湖南市場抽檢了112個大米樣品,結果64% 的大米樣品鎘含量低於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值。換言之,有36%的大米鎘超標。

超標多少?

湖南省的鎘超標大米輕微超標、嚴重超標均有,產自土壤汙染區的嚴

重超標稻米目前比例不明

在鎘超標大米比例之外,公衆關心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湖南的鎘超標大米,鎘含量有多大?

日本等國的大米鎘含量標準寬于中國1倍,為0.4毫克 / 千克。中國國內多位受訪學者,由此將國內鎘含量超過0.4 毫克 / 千克的大米稱為嚴重超標米,將超過國標即0.2毫克 / 千克、低於0.4毫克 /千克的大米稱為輕微超標米。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湖南省的鎘超標大米兩類皆有。產自土壤汙染區的嚴重超標稻米,目前比例不明。

南京農業大學農研所教授潘根興告訴財新記者,2008年4月間,他的研究團隊曾向湖南省株洲市新馬村村民索要兩份原產米做實驗室化驗,結果顯示,其鎘含量分別為0.52毫克 / 千克和0.53 毫克/千克,是國家標準的2.5倍。

2006年1月,新馬村發生震動全國的鎘汙染事件,有2人因不明原因死亡,150名村民經過體檢被判定為慢性輕度鎘中毒。

當年9月11日,湖南省政府公佈調查結果,認為新馬村飲用水和地下水未受鎘汙染,但耕地土壤受到鎘汙染,稻穀中鎘等重金屬嚴重超標。

類似的嚴重汙染,還發生在株洲市數個工業區周邊數十平方公里的農田中,以及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近年已被禁種稻米——編者注)等多地。

位於霞灣工業區邊緣的新橋村村民向財新記者證實,新橋、霞灣和建設等村數千畝土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前就被霞灣工業區排放的重金屬廢水汙染。當地政府每年向每畝稻田發放800斤稻米的補貼,已經發放20多年。

前述學者雷鳴等人在論文中指出,湖南省的汙染區,精米的鎘含量為0.65 毫克 / 千克。衡陽常寧市水口山礦區稻米樣品的鎘含量最高,其次是來自株洲清水塘冶煉區和湘潭錳礦區的稻米。

湖南省的另一類鎘超標大米為鎘輕 微超標大米。從當前採訪情況看,此類鎘超標大米可能占超標米中的多數。

2005年,湖南當地學者童潛明對洞庭湖區常德、臨澧、益陽、南縣、寧鄉、汨羅六個工作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晚稻米鎘含量平均有0.23毫克 / 千克至0.26 毫克 /千克。

雷鳴等人在《環境科學學報》刊發的論文也顯示,在湖南市場大米樣品中,鎘的平均含量為0.28毫克/千克。

2011年, 一位熟悉湖南省稻米質量、不願具名的學者告訴財新記者,湖南省相當大數量的未汙染稻田,土壤酸性較大,目前種植的部分稻種在此情形下鎘吸附能力強,進而導致大米鎘輕微超標。

他還認為,來自所謂土壤汙染區和非汙染區的兩類鎘超標米中,非汙染區鎘超標米所占比重可能更大。

鎘從何來?

稻田的鎘汙染主要來自常年的灌溉用水,而水中之鎘來自鉛、鋅、金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過程湖南部分大米鎘超標,鎘從何來?

湖南省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站站長尹麗輝,對央視解釋了部分湖南大米鎘超標的原因。

尹麗輝說 : “湖南本身是魚米之鄉,也是農業大省,另外一個我們也是有色金屬之鄉,這兩個東西合併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湖南農業產地的背景。特別是有色金屬的開發帶來了汙染,特別是湘江流域這一帶,這也是一個現實。 ”稻米中的鎘汙染主要來自稻田,這也是學術界的共識。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的觀點與尹麗輝一致,認為湖南1949年後數十年的有色金屬冶煉釋放了大量的鎘,這種有害物質通過水系的灌溉,汙染了相當大數量的農田。

簡而言之,稻田的鎘汙染主要來自常年的灌溉用水,而水中之鎘,來自鉛、鋅、金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過程中的管理不善。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 ,湖南鉛、鋅等有色金屬產量長期居全國前列。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資江、沅江及澧水四大流域,是湖南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僅湘江流域兩岸就有超過1600家大中型工礦企業。

據湖南省官方的數據,聚集了湖南省60% 人口的湘江流域,為其貢獻了七成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時,也承載了60% 以上的汙染,其中以重金屬汙染為甚。

河北農業大學劉春在2011年為完成碩士論文,曾赴湖南省調研。

劉春的調研結論是,湘江在四大流域中,土壤汙染程度最為嚴重,資江、沅江次之,澧水流域尚無汙染。在包括砷、鎘、鉻、銅、鋅、鉛、鎳七種重金屬、類金屬中, “鎘汙染最為嚴重,超標率達到88.6%, 其中重度汙染占9.1%。 ”在水系灌溉汙染之外,湖南當地學者童潛明認為,磷肥的施用是另一個重要汙染途徑。

童潛明作此判斷的一個證據,是他對洞庭湖區六個工作區的研究顯示,鎘通過不同途徑輸入土壤的數值,灌溉水為0.013克 /畝,磷肥為0.11克 /畝。 “這充分說明施用磷肥對增加土壤鎘(含量的影響)不能忽視。 ”他還對洞庭湖區淺層土壤與深層土壤中的鎘含量作了檢測對比,結果發現淺層土是深層土的2.57倍。而且,在沒有任何工礦業汙染源的地方,用于耕作的表層土壤,含鎘量也超過深層土壤。

國外也有研究證實磷肥存在鎘汙染。普林斯頓大學和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一項研究披露,德國對萊茵河治理的相關數據顯示,通過採取對降塵和灌溉水向農田土壤排放鎘的限制措施後,1988年的流域鎘排放值比治理前減少57%。學者認為,多出的鎘排放,可能與施用磷肥有關。

“磷肥是一個來源,但貢獻多少難以評估,因為很少跟蹤試驗。 ”學者陳能場說。

部分水稻學者的研究還將矛頭指向稻種。多項研究顯示,目前被廣泛用于種植的部分稻種,產量雖高,但對鎘的吸附力較強。

已有的研究還指出,化工廠揚塵以及道路通行車輛的尾氣,也會造成部分稻田地壤和水稻本身鎘汙染。但學者普遍認為,其數量應該較小。

未完成的研究

“稻米鎘汙染消減”項目的力度及

效果遠未讓人滿意

近年來,湖南省政府已經開始初步著手解決稻米鎘含量超標問題。本世紀初,湖南省開始推動“湘米優化工程” 。此工程主要針對大米的外觀、口感等方面,並未提到大米鎘含量等問題。

但至遲2012年,湖南省官方開始重視大米鎘含量,盡管相關研究較為低調,少為人知。

2012年2月,湖南省為了摸底稻田鎘汙染情況,啓動了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稻米鎘汙染消減及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 。

根據相關資料,這一項目由十余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計劃用三年時間,對湖南省稻田鎘汙染家底不清、鎘低吸收水稻品種篩選滯後、耕作技術不配套以及快速檢測技術起步晚等問題,提出科學對策。

這一項目圍繞重金屬鎘通過“農田土壤- 植物 - 籽粒 - 大米”向人體遷移的食物鏈過程,開展全省稻田土壤鎘含量分佈狀況、鎘低吸收水稻品種篩選、稻田土壤鎘鈍化及耕作技術和稻米鎘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的研究。

項目除了明確鎘汙染稻田的重點控制區域,亦力圖實現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鎘汙染消減與阻斷。

前述相關“稻米鎘汙染消減”項目的啓動,表明湖南官方或已重視這一問題。但很明顯,目前的力度及效果遠未讓人滿意。

據財新記者瞭解, “稻米鎘汙染消減”項目部分子課題已經完成,但項目何時驗收、成果何時推廣,還沒有確切的安排。

然而,沒有等到湖南省的這項研究需要的三年時間結束,空前的湖南鎘米危機就爆發了。危機讓衆多無辜的湖南米農、米商受到牽連。但在媒體連續數月的追問之下,湖南省官方卻緘默以對。

2009年4月,湖南學者童潛明曾給湖南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致函。函件稱,對於洞庭湖區大米是否存在鎘嚴重汙染問題,學術界存在不同意見,希望組織專家學者對此進行研討。但這樣的討論一直沒有到來。

據財新記者瞭解,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時任相關領導曾就大米鎘含量有關問題作出批示。這些批示多數要求“防止炒作” 。

“如果當年就超過0.2毫克 / 千克、不超過0.4毫克 / 千克的鎘輕微超標大米是否安全,是否對人體產生危害等問題 展開公開討論,湖南大米也不至於現在面臨這個處境。 ”童潛明說。

雖然有溝通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層的渠道,但這一次,學者童潛明和農民曾文亮一樣,依然沒有從官方獲得任何明確的說法。

正是湖南官方的沉默對待,在一定程度上使湘米鎘問題持續發酵,使省內米農和米商以及省外的湖南米顧客,陷入一種未知的恐慌。

秧苗已經插到了田里,湖南米農曾文亮卻開始擔心收入。2013年,曾文亮已播種了千余畝稻田,他不敢想像未來可能無人收米的情形。

“這大米我們吃了千百年,祖祖輩輩都在吃。怎麼就有問題了?這個事,必須有一個說法。 ”曾文亮說。

蘭溪米市的米商彭佑林一再重複說: “ (我)不敢再收購稻穀了。等這輪早稻上市,估計也沒有人敢收了。 ”他認為,起碼散戶(單個農戶)的稻穀,米商肯定不大敢收,因為沒有檢測報告。

截至本刊發稿,在廣東、福建等地的米市中,湖南大米依然少有人買。

本刊記者李雪娜、 劉虹橋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75

大米鎘超標爭議

2013-05-27  NCW
 
 

 

0.2毫克/千克的生死線是否合理?

大量鎘含量輕微超過國標的南方大米怎麼辦?

◎ 本刊記者 鄭道 ? 宮靖 文財新記者赴湖南省當地採訪時發現,湖南省的鎘超標大米中,固然有鎘超標較嚴重的稻米,但數量更多的可能是輕微超標大米。後者鎘含量超過現有國家標準0.2毫克 / 千克,但普遍低於0.4毫克 / 千克,其中又以0.2毫克 / 千克-0.3毫克/千克之間居多。

由於南方水稻土壤等原因,湖南省之外的江西、湖北、廣西等省份,也存在相當大數量的鎘輕微超標大米。依照現行國標,這些輕微超標大米仍然不可食用,只能作為飼料和工業用途。這種現狀讓湖南多位當地學者不滿。

“同樣是以大米為主食的日本和台灣地區,它們的大米鎘限量是0.4毫克 / 千克。洞庭湖區的實際情況證明,長期食用不超過0.3毫克 / 千克的大米,並不影響人體健康。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教授童潛明說,鎘作為對人體無益的重金屬,自然是越少越好;但一刀切地定為0.2毫克/千克,值得商榷。

童潛明告訴財新記者,從湖南的現實出發,許多湖南學者和官員認為國家現在全國一刀切的標準,定得過嚴。

早在2011年,財新記者在湖南採訪時,就有兩位專門研究水稻的當地學者對國家的大米鎘標準提出意見。

他們表示,中國從南到北都有水稻產區,各地具體情形不一樣,執行一個大一統的標準,對湖南省來說有點嚴格了。彼時,由於擔心他們的言論引發外界對湖南大米鎘問題的猜疑,他們表示上述問題只能是私下探討。

兩位學者提到了湖南、江西等省的酸性水稻土問題,並稱在此土壤條件下,不少現有稻種吸附鎘的能力較強,結果就造成相當大數量的稻米輕微鎘超標。

南京農業大學農研所教授潘根興也認同上述說法。

在他看來,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大米鎘超標情形之所以比其他省份嚴重,除了土壤汙染更為嚴重,還與酸性土壤種植的部分雜交稻和超級稻品種更易吸收鎘有關係。

童潛明稱,現有鎘中毒的相關資料研究表明,稻田土壤鎘含量平均在6毫克 / 千克以上,稻米則平均在0.8毫克 / 千克以上,才會出現如“痛痛病”等症狀,低於前述含量,並沒有鎘中毒的流行病學依據。因此,童潛明認為,大米鎘含量在0.4毫克 / 千克以下,應該是一個安全範圍。

童潛明甚至說 : “現在這個標準不行,要研究。如果要按我國現行標準執行,許多農產品在國內是死路一條,到國外則可存在(符合標準) 。 ”2009年4月,童潛明曾給湖南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致函,建議省內組織學界對洞庭湖區大米是否存在鎘嚴重汙染展開研討。但相關討論一直沒有到來。

標準爭議

不只在湖南,關於中國稻米中鎘含量該定多少,國內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

2013年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將開始實施。

關於大米的鎘限量,新標準仍維持不變,即不得高于0.2毫克 / 千克。財新記者採訪發現,標準維持不變經歷了一個爭議和博弈的過程。

中國大米標準的制定依據是什麼?

基本依據,是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制定的化學物質每周容許攝入量限量標準。

對於鎘,JECFA 的每周容許攝入量是每人400微克 -500微克。這是基於腎臟中鎘臨界濃度為基礎計算得來的。依據換算,JECFA 于1988年提出,以體重60公斤為標準,每人每日鎘的允許攝 入量為60微克。

中國現行的大米鎘限量標準,系參照上述相關規定後的結果。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鄭雲雁、上海食品研究所所長馬志英等人在相關著述中介紹,依據1992年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得出的全國平均每標準人各類食物的消費量,要符合 JECFA 提出的每日攝入量限量標準,如果副食標準不變,糧食的限量標準要定在0.1毫克 /千克以下。

根據當時的檢測結果,如果大米限量在0.1毫克 / 千克,則中國大米的超標率為20.3%;如果定在0.15毫克 / 千克,超標率為12.4%。結合當時國情,大米定為鎘限量在0.2毫克 /千克。

前述兩位湖南學者指出,1992年上述標準預估數字還算準確,但與當前形勢可能不符。

當前,他們預計,如果中國將大米鎘含量限值放寬至0.3毫克 / 千克,鎘米數量將大幅減少;如果放寬至0.4毫克千克,鎘含量超標大米可能就寥寥無幾潘根興告訴財新記者,他認識的不少國內水稻專家,所持觀點與上述兩位湖南水稻專家類似。

與標準放寬的呼籲對應,國內亦有多位專家認為標準不應過多遷就現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尚琪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大米能夠達到含鎘量0.2毫克 / 千克的國家標準,只要大多數稻米能夠達到標準就是合適的。 “這個標準不能放寬因為中國食品安全確實讓人憂慮,標準嚴格一點是應該的。 ”他說。

中國之所以最終執行相對嚴的大米鎘標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首席專家吳永寧的解釋是,中國與國際上標準寬的國家飲食結構不同,大米是中國居民膳食鎘的主要來源,控制大米鎘含量幾乎能控制中國居民二分之一的鎘膳食暴露。

吳永寧同時承認,中國對大米鎘限量的爭論持續了兩年。基於現有的相關研究結果,出于保護國民健康考慮,新標準還是維持了原標準的限量規定。

降鎘正途

米鎘標準維持“原判” ,但湖南的鎘輕 微超標米最終如何解決,仍然懸而未決一位湖南學者提出,如果國家米鎘標準不能改變,那麼是否可將超過0.2毫克 /千克但在0.4毫克 /千克以內的大米作為類似于“二級大米”的一個等級“二級大米”也可食用,但價格可低些。

潘根興也向財新記者提出類似的“二級大米”設想。但此建議目前並未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提出。

湖南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玉燭提出了更務實的對策。在此次湖南鎘米風波發生之前,張玉燭對財新記者表示,科學界經過努力,有望在數年內把中輕度及以下汙染程度土壤中出產的大米含鎘量降至現行標準之內。

張玉燭是中國從事水稻品種鎘吸附研究的少數專家之一。他及其研究團隊從2003年開始此領域的研究,至2011年已對近千個水稻品種與品種資源鎘吸附狀況進行過測試。

張玉燭告訴財新記者,當前中國的水稻品種審定標準尚不包含鎘等重金屬吸附指標。中國水稻科研多年來注重產量,對重金屬汙染等食品安全問題,還沒有足夠重視。

他呼籲,在中國南方部分土壤酸性嚴重的地區,其稻種推廣在傳統產量、品質和抗病蟲害、抗高溫、抗倒伏等適應性之外,應當增加鎘吸附量指標,把一些鎘吸附強的品種排除在外。此外,政府要增加對稻種鎘吸附研究的支持力度,早日推出抗鎘水稻品種。

張玉燭表示,科學界雖可以攻關,但能否應用到現實中,還得依靠政府的重視。 “僅憑少數研究人員的單薄之力,很難解決鎘米等食品安全問題。 ”童潛明也表示,雖然他認為現在大部分湖南鎘超標大米僅是輕微超標,居民食用是安全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將來安全” ,為此湖南省亟須做的有兩件事,一是不要再增加稻田的鎘含量,對於磷肥的鎘含量問題要特別重視,二是要選種低吸鎘的水稻品種。

2012年2月,湖南省為摸底稻田鎘汙染情況,啓動了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 “稻米鎘汙染消減及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 。此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摸清湖南省稻田鎘汙染家底,並提出對策。

2013年上半年,湖南鎘超標大米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湘米在全國遭遇信任危機。或許,張玉燭們的科研機遇,該到來臨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84

中國大米供應充足 為何將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724

中國大米收成接近紀錄水平,供應充足,然而,預計中國今年大米進口仍將大幅上升,並將首次超過尼日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2012年,中國進口了290萬噸大米,相比之下尼日利亞的大米進口量為340萬噸。今年中國預計將從國外市場進口300萬噸大米,將超過尼日利亞240萬噸的進口量。

(圖片來源:FT)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除了個別年份因惡劣天氣導致農作物歉收外,中國始終是水稻淨出口國,多餘的水稻被運往亞洲和非洲。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國,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的14%。然而過去三年裡,中國變成了大米淨進口國,積極從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進口水稻。

進口量增長的背後,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是中國政府對糧食價格的支持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國的糧食加工廠採用廉價的外國大米。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農作物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對企業來說,收購國內大米的成本遠高於進口大米的成本,因此他們寧願進口大米。」

為鼓勵農業生產,中國一方面向農民提供補貼,一方面為特定的糧食作物設定了最低收購價,以減少國內大米市場的波動。然而,這意味著某些農產品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脫鉤」。

中國政府為國內的長粒大米設定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噸420美元,而這種大米的現貨價格達到了每噸大約600美元,這比越南的大米基準價格高了大約50%。

美國農業部高級經濟學家Fred Gale表示:

「中國大米進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策驅動現象。為了維持農民的利潤率,中國政府動用了價格支撐政策,以確保水稻的價格不會下跌。」

「未來大米進口量取決於出口國的價格是否會繼續低於中國國內價格。」

假如近年來全球水稻產量沒有增長,中國在世界水稻市場上不斷增加的重要性可能會令水稻交易商擔心。今年,全球農作物預計會出現大豐收。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3-14農事年的全球大米總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4.79億噸,這部分是由於印度和泰國等大米出口大國政府的補貼政策。

為增加泰國農民收入,泰國官方將大米儲備量定在1700萬到1800萬噸,接近世界大米貿易量的一半,這增加了水稻價格的下行壓力。由於泰國將在10月份迎來新的收割季節,泰國政府將需要處置現有庫存,為新一輪收購籌集資金,由此產生的銷售預期將對大米價格造成壓力。

FT引述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大米進口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的鎘污染恐慌情緒。由於擔心湖南和廣東省的糧食受到土壤污染影響,進一步促使人們從海外市場進口糧食。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玉米也在逐年增長。而在這個農事年,部分小麥產區的強降雨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繼埃及之後的第二大小麥進口國。

然而,面對著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進口量,中國開始出現糧食自給和糧食安全方面的擔憂,中國國內媒體上出現了關於中國農業部門缺乏競爭力的文章。還有一 件事表明中國官方對此產生了警覺:今年年初,農業部一份報告指出了農產品價格「倒掛」現象,即國際和國內食品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差距在不斷擴大。

不過,雖然中國對大米進口實行關稅稅率配額制度,但是實際上存在大量糧食走私。最終決定中國大米進口量的將是國際大米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81

泰國大米計劃——作繭自縛的遊戲

來源: http://xueqiu.com/7747145153/27464163

泰國大米計劃——作繭自縛的遊戲James Hookway/The Wall Street Journal稻農Thongma的遺孀Thongbai Kaisuan說,政府的補貼款不能按時到賬,貸款還不上,成了他丈夫的心病。企圖控制市場往往會招致市場的報複。在泰國北部一個名叫Ban Non Son的村子里,64歲的農夫Thongma Kaisuan上個月在自家後院的樹上上吊身亡,據他的家人和鄰居們說,他的死很大程度上與泰國政府試圖控制國際大米價格有關。大米是泰國最有名的出口產品。投資者和政府常常幻想著控制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利用哄擡價格的手段攫取暴利。上世紀70年代,美國石油富豪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試圖控制國際白銀市場,結果血本無歸。上世紀90年代,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首席銅交易員濱中泰男(Yasuo Hamanaka)掌握了全球5%的銅交易量,最終招致26億美元虧損。而其他例如控制黃金、錫、甚至洋蔥市場的行為也無一不以失敗告終。現在泰國也加入了投機失敗的行列。企圖控制國際大米價格的泰國已經遭到報複,喪失了世界大米最大出口國的地位,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因涉嫌失職面臨調查,成千上萬個像Thongma一樣的農民深陷債務泥淖。Thongma的悲劇是從兩年半以前開始的,當時英拉政府推出了農業補貼政策,承諾以大約每噸18,000泰銖(合550美元)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較市場行價高出50%左右。英拉和她的顧問們認為,通過將這些從農民手中買來的大米囤積起來,他們能推高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他們的根據是,全球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大米只占大米總產量的7%,這意味只要一個地方的大米出口中斷,國際價格必將受到重大影響。2008年,印度和越南等國因為擔心國內米價不斷上漲而暫時限制了大米出口,導致國際米價從每噸300美元飆升至1,200美元,在海地和菲律賓等國引發了糧食騷亂。Reuters圖為泰國東北部一家工廠里囤積的大米。泰國政府發現,這些庫存大米在國際市場賣不出去了。英拉的大米計劃在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那就是讓泰國農民手里忽然有了很多現金。有了錢的泰國人開始紛紛購買電視機和3G智能手機。根據泰國央行的數據,泰國家庭負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突破80%,達到危險的高位。為了給女婿買一輛小型貨車用來跑運輸,Thongma向農業合作社借了40萬泰銖(約合1.2萬美元)。Thongma的妻子Thongbai Kaisuan說,當時政府的大米計劃好像能夠保證他們獲得穩定的收入,所以他們不擔心還不起錢。可殘酷的現實很快就來了。泰國政府出臺大米補貼計劃的時機極其糟糕。就在泰國開始囤積大米的時候,印度恢複了長期中斷的大米出口。菲律賓等主要大米進口國也吸取了2008年米價飆升的教訓,開始生產更多大米。國際米價非但沒漲,反而從2008年每噸逾1,0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當前的約390美元。泰國被迅速擠出了市場,無法以接近買入價的價格出售巨大的大米庫存。2011年和2012年頭兩季收成的帳面損失已經達到40億美元,而據前央行行長蒂耶通(Pridiyathorn Devakula)計算,總損失可能高達120億美元。CIMB Securities認為,泰國運行大米計劃每年需要花費92億美元(大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已經表示對該計劃的長期經濟影響感到擔憂。這一補貼計劃已經沒有資金,對農民的支付也被拖欠。該計劃還在曼谷街頭引發了對英拉政府的抗議。大多數中產階級示威者認為,提供大米補貼是英拉的哥哥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所追求的不計後果的民粹主義的表現。他信政府在2006年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此後英拉政府執掌政權。泰國的反腐機構目前正在展開快速調查,該機構擁有調查腐敗和管理不善的廣泛權力。調查可能導致英拉因無視大米補貼計劃的巨大虧損而被彈劾。如果彈劾發生,她可能會接受參議院的問訊,最終可能被解職。英拉為大米補貼計劃進行辯護,稱該計劃幫助增加了農民收入,而她的政府則指責抗議活動導致對農民的支付延遲。由於英拉政府受到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國有銀行不願再為該項目提供融資。在最近一輪抗議爆發前發行的一批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不及計劃籌資規模750億泰銖的一半,不過之後又一批債券發行幫助彌補了部分短缺資金。周二,泰國商務部(Commerce Ministry)表示,針對英拉的彈劾調查促使中國一家國有機構取消了購買120萬噸泰國大米的計劃。現在許多農民叫嚷著要求政府返還他們的大米以便他們拿到自由市場上出售。還有一些人則設置路障向政府施壓,要求支付拖欠的款項。Thongma的遠方親戚Sa-art Kaisuan稱,他通常等待15到20天後能拿到政府支付的大米款。但這次他已經等待了四個月,而且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拿到錢。他坐在Ban Non San路邊的陰涼處說:“我們需要租拖拉機,購買化肥;爲了生存,我已經在借錢了;我覺得我們必須學會忍受這種情況。”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個負擔似乎太重了。1月27日,距離Ban Non San東南部約170公里村莊Sisaket的村長上吊自殺了。據調查了他的家人和鄰居的警察稱,原因是他無法拿到自己和鄰居參加政府補貼項目的大米款。與此同時,Thongma發現自己很缺錢。鄰居形容他是一個勤勞努力的人。Thongma的妻子Thongbai稱,政府已經四個月沒有給他支付最新一季的大米款了,他無法償還女婿小型貨車的貸款,儲蓄也快花光了。Thongbai跪在Thongma的棺材旁說,當政府不再支付大米款,Thongma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停地擔憂這件事,最後終於扛不住了。James Hookw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45

中韓FTA實質性談判結束 大米、汽車不在免關稅之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11

MAIN201411101435000101311718445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性談判於周一正式結束,兩國在投資、金融等領域達成數十個協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韓FTA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據韓聯社報道,兩國在服務、投資、金融、通信等22個領域達成了協議。中國首次將金融、通信、電子商務列入FTA: 

在貨物貿易方面,兩國將在20年內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0%以上的商品撤銷關稅。具體來看,中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1%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85%的商品(1371億美元)撤銷關稅。韓國則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2%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91%的商品(736億美元)撤銷關稅。在立即撤銷關稅的商品中,以進口額為準,中國為44%,韓國為52%。但是汽車沒有被列入關稅減免對象。 

在農副產品方面,兩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70%以上、以進口額為準40%的商品撤銷關稅。這是韓國簽署的自貿協定中最低水平,而且大米被完全排除在協定之外,辣椒、大蒜、洋蔥等主要調味蔬菜和牛肉、豬肉、蘋果、梨等610多個品目被列為撤銷關稅例外產品。

鑒於汽車沒有被列入韓中FTA關稅減免對象,預計韓國汽車制造商將加快中國本土化戰略步伐。

韓聯社援引分析稱,汽車未被列入韓中FTA談判關稅減免對象,符合兩國汽車行業的利益。目前,中國對進口車征收22.5%的關稅,韓國對進口車征收8%的關稅。韓國汽車行業一直擔心若汽車關稅被分階段撤銷,對中國出口量較大的高檔汽車雖會受益,但長期來看,韓國汽車行業難免受到沖擊。這是因為韓國汽車制造商已在中國建立大型工廠並構建生產和銷售體系,目前這些廠商對中國出口規模並不大。去年,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車輛共達157萬余輛,而從韓國出口到中國的汽車僅為4.8萬多輛。

相反韓國自中國進口的汽車量可能會大幅增長。尤其是大眾、奧迪、寶馬、豐田等深受韓國消費者青睞的進口品牌在出口到韓國時被撤銷關稅,韓國或將成為“進口車天堂”。韓國汽車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預測,因為在韓中FTA談判中汽車沒有被列入關稅減免對象,今後韓國汽車制造商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本土化戰略。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達到2289億美元,相當於韓國1.08萬億貿易總額的21%。

《華爾街日報》認為,對於正在努力推高中國在亞洲地區貿易協議中的地位的習近平來說,中韓FTA是個意外的勝利。習近平希望利用周一和周二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峰會來推動一個以北京為中心、全太平洋範圍的地區貿易協議,即亞太自貿區協議(FTAA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87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45.html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9-06 13:06:00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大米產業成為糧油巨頭比拼的又一個戰場。

“目前油類產品占益海嘉里八成多收入,但整個大糧油行業,油、面粉、大米的需求市場規模比例應該是1:3:6。”8月26日,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穆彥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基於此,益海嘉里接下來將大力發展大米產業。

目前,中國糧食產業弊端盡顯,加工粗放、副產品循環利用率低,以致於利潤薄、投資回報周期長,眾多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益海嘉里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誌剛稱:“目前公司累計投資超過20個億,已形成覆蓋大米品種、產地、種植、加工、包裝、儲運及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全產業鏈。”2014年,益海嘉里終於實現盈虧平衡。

深加工破解難題
2014年3月,國內農業第一藍籌股北大荒(600598.SH)向母公司轉讓了旗下北大荒米業98.55%股權,於是才實現扭虧並摘除ST帽子。

很多人不理解,稻米加工業務怎麽會拖累北大荒呢?公司方面解釋稱,近年來由於受國內市場“稻強米弱”大環境的影響,原糧成本增長與售價增長倒掛,北大荒米業雖年加工稻谷能力可達300萬噸,但平均每年實際加工大米只有40余萬噸,近幾年達產率從未超過30%。

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11年底的不完全統計,稻米加工企業為9400多個,產能為2.85億噸,而實際加工量只有8200萬噸,僅占生產能力的28%。事實上,未進入登記和統計的小型大米加工廠遍布城鄉,數以萬計。

這些企業在收購季節擡價搶購,在銷售市場競相銷售,使稻米市場亂象環生,最終加劇了“稻強米弱”。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會長姚惠源指出,目前我國稻谷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不完整,缺乏深度開發利用,副產品附加值低,是導致整個稻米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根據益海嘉里的規劃,其大米全產業鏈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米美味與安全技術的研究與優化;第二部分則是通過發展稻殼發電、米糠榨油、米蛋白提取等技術,解決節能、減排的難題。其中包括,打造出屬於金龍魚的大米生態基地,再通過低溫烘幹、低溫儲藏、充氣保鮮等技術,得到美味安全的大米。

據悉,僅僅位於產業鏈末端的大米恒溫倉庫,金龍魚就投資建造了209個。

瞄準“優質”需求
長期以來,留給國人的印象是中國大米品質不如同處亞洲的日本、泰國,每逢年節,經常會傳出中國人赴日本搶購大米的新聞。

日前,在哈爾濱舉行的中國優質稻米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糧油學會專家組和日本佐竹谷物分析中心,同時發布評測結果:金龍魚原香稻大米食味品值比肩日本、泰國優質大米,並且香味成分濃度不弱於舉世聞名的泰國茉莉香米。

據介紹,為了確保金龍魚大米的產品品質,益海嘉里母公司專門從國外聘請了洛克菲勒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指導,投入過億元研發資金,經過八年時間終於打造出 “金龍魚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

“坦白講,中國大米的品質以往在國際上競爭力相對較弱,但並不是沒有優質大米的硬件條件,東北、廣西等地也具備生產優質大米的土壤條件。”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加上糧油企業今後的重金投入,今後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飯會格外香的。

朱丹蓬介紹,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在吃的方面越來越講究,從蔬菜、肉、油再到米面,都追求更營養健康。在很多商超可以看到,每斤上百元的大米仍不乏消費者。

2014年8月28日,恒大集團宣布旗下新品恒大糧油正式上市。從當時恒大展出的六款產品看,其賣點主要集中在“有機”、“綠色”兩大標簽上。據介紹,其綠色產品為嚴格控制化肥殘留;而有機產品則使用100%農家肥。

“生態農業是最後一塊處女地,也是糧油企業爭相比拼的關鍵戰場。”一位食品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稱,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傳統糧油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已經厭倦了,高端消費需求就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朱丹蓬認為,要想在生態農業一展拳腳,區位優勢和品牌效應至關重要,其次是渠道,“如何去對接目標消費者,把好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就需要企業在渠道方面下一番功夫”。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6

大米變"白飯" 原嘉士伯高管範祥福掛帥水井坊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30/950798.html

範祥福為水井坊自帝亞吉歐控制以來的首位中國籍新帥。

每經記者 謝振宇

5年間,兩位"洋帥"來了又走,水井坊將迎來中國籍新帥。

28日晚,*ST水井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決定從10月5日起聘任範祥福為總經理。今年58歲的範祥福為中國籍,在啤酒行業工作了26年。

自洋酒巨頭帝亞吉歐2010年開始控股水井坊集團來,水井坊總經理一直由外籍人士擔任,如此前的KennethMacpherson(柯明思)、James Michael Rice(大米)。如今告別"洋帥",有熟悉水井坊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評價道,新帥並非外籍,有利於文化認可,加之有啤酒業的經歷、更懂白酒,更利於工作開展。

嘉士伯老臣、啤酒行業26年

水井坊披露,58歲的範祥福歷任嘉士伯啤酒(香港)有限公司大理啤酒總經理、中圖節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偉誌控股有限公司集團采購總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範祥福在啤酒行業工作26年,先後服務於香港健力士、喜力中國、嘉士伯中國, 並擔任高層管理職位。對於範祥福的新任,水井坊表示,酒類飲品行業在中國處於快速流動和變化的市場中,範祥福在該行業有著豐富的生產和商業經驗,強有力的團隊領導力和執行經驗以及輝煌的過往記錄都使他成為公司總經理的理想人選。

範祥福曾任嘉士伯旗下大理啤酒總經理。"範總(範祥福)一直在大理啤酒、雲南區,在雲南的業績不錯。"有熟悉嘉士伯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範祥福2012年前後從嘉士伯退休。對於此次出任水井坊總經理,該人士較為"意外"。

帝亞吉歐控制後首迎中國籍總經理

範祥福為水井坊自帝亞吉歐控制以來的首位中國籍新帥。

2010年3月,帝亞吉歐受讓盈盛投資持有的全興集團(後更名為水井坊集團)4%股權,持股比例升至53%,並間接控制水井坊。當年,在帝亞吉歐任職多年的柯明思,出任水井坊總經理。直到2013年,柯明思離職水井坊,跳槽到洲際集團中國區。

柯明思之後,水井坊迎來"中國通"大米,這位"中國女婿"曾在金伯利、達能等外企中國分公司任職,快消品行業經歷豐富。

恰逢此輪白酒行業調整,水井坊前兩年也遭遇業績低谷、陷入虧損。在大米的帶領下,2015年水井坊漸次走出低谷,營收、凈利大幅增長。今年1-6月,水井坊營收3.89億元,同比增174.10%,凈利潤為5018.79萬元,扭虧為盈。8月中旬,因個人及照顧家庭,大米提出離職。

如今,範祥福作為帝亞吉歐方面為水井坊聘任的首位中國籍總經理,仍需帶領水井坊扭虧脫帽。

  • 柴剛
  •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