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60711
俄羅斯精短小品(下篇):俄羅斯復活節序曲‧在中亞細亞草原‧荒山之夜‧莫斯科河之晨‧西班牙隨想曲
蕭律師執筆
〈在中亞細亞草原 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這首樂曲由「五人組」中的 波羅丁所寫,題獻給匈牙利作曲家 李斯特,李斯特欣賞和促成波羅丁的音樂。這是一首演奏不足八分鐘的短曲。
波羅丁比 林姆斯基年長七歲,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和化學教授,他只於工餘時才作曲,即如他自己所說,在有小病休息時所作。又是一位業餘天才作曲家!
《中亞細亞草原》,波羅丁稱之為「交響素描」,作於1880年。音樂中描寫的圖畫,用作者自己的說話所講,是在一個單調、充滿沙的中亞細亞草原,首先聽到一首和平的俄羅斯曲調。遠處聽到馬匹和駱駝沈重的腳步聲,是一隊俄羅斯軍隊護送一隊亞洲行伍的篷車。英國管奏出一首東方旋律的樂音,兩個旋律互相對比而最終溶合在一起。最後弦樂和長笛將我們置於一個奇異的荒野,伸向很遠、很遠,我們極目都無法看到,現在只餘俄羅斯旋律,漸漸遠去……..
此曲所用樂團不大,只須兩支長笛、兩支單簧管、雙簧管及英國管各一、兩支巴松管、四支圓號、兩支小號、兩支長號、一支低音長號、定音鼓及弦樂組。
《莫斯科河之晨 Dawn on the Moscow River》
莫索斯基,眾所周知是《畫展》的原作者,生於1893年,最初是皇家警衛隊的一名年青軍官,後轉投為文職的政府公務員—又是一位業餘作曲家,大抵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特殊結構,並不能如西歐那般容許全職作曲家的存在。1872年,他完成了歌劇Boris Godounov後,著手計劃寫另一套以俄羅斯在十七世紀充滿血腥和宗教分裂,政治動盪為背景的歌劇,這就是現在所知的《Khovanschina》。這套歌劇尚差一幕才能完成,莫索斯基就於1881年三月去世,林姆斯基最後替他補寫最後一幕,完成於1886年。
現在不是介紹整套歌劇,而是介紹此歌劇的第一幕前奏曲—《莫斯科河之晨》。歌劇一開始,舞臺帷幕徐徐升起,樂團就以寧靜的緩慢板開始奏出這段音樂。場景是 克里姆林宮的紅場,破曉的晨光照在教堂的圓頂上,在這段前奏曲的進行中,晨禱的鐘聲在寧靜中響起。這首曲就只有這很短短的幾分鐘。整套歌劇不常演出,但這段前奏曲在音樂會經常演,有時成為「encore」的一首曲目,唱片的錄音也多。
《荒山之夜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
這又是一首 莫索斯基的作品。莫索斯基為這曲目寫了多個版本。他原想寫一套和 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有關的歌劇,而這歌劇又牽連一些巫術,這念頭後來沒有得到實現。之後他又想依據他的一位朋友的歌劇,自己寫一套命名為《巫師》的歌劇,後來也沒有實現。最後他決心寫一首和俄羅斯民間傳奇有關的音詩。完稿後,他送一份譜稿給他的導師Balakirev看。Balakirev一看,非常不滿,將之大筆修改,兼且惡評如潮,評之為「垃圾」(這評語現仍留存於原稿中),並拒絕為此曲作演出。但莫索斯基似乎對自己的作品頗有自信,曾寫信給朋友,形容這篇為「非源自德國的風格,而是由俄羅斯麵飽餵養出來的原創」。他自己再把這曲譜修改,首先用於他的歌劇《Mlada》,後再用於另一套歌劇《The Fair at Sorochyntsi》,但未有完成這套歌劇便於1881年去世。這套歌劇的樂譜一時失其所蹤,直到二十世紀才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內尋找出來。
林姆斯基將莫索斯基的原稿加以整理,並以《荒山之夜 A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為名將之發表。林姆斯基其實將之整理成可在音樂廳演出的版本。至於莫索斯基的原稿真面目,一直要到1929年 史托哥斯基Stokowski(那位善長徒手指揮的樂壇怪傑)以莫索斯基原稿演出才得以曝光。在上世紀四十年代,Stokowski在一套 和路狄士尼Walt Disney的卡通電影叫《幻想曲Fantasia》中,再以林姆斯基的版本為藍本重新改編成另一版本。所以樂由至今最少有三個版本:莫索斯基的原稿、林姆斯基修訂的版本和史托哥斯基修訂的版本。
這曲究竟要表達甚麼?莫索斯基在一封給友人的信中透露出描寫意念:一群巫師在安息日聚集於山上,吱吱喳喳的發出亂聲在閑聊、互相捉弄、叫喊,等待他們的首領魔鬼撒旦的
“QQ音樂與酷狗、酷我”合並
i黑馬訊 7月15日消息,騰訊今日發布官方新聞,宣布其與中國音樂集團已達成共識,將雙方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並。近日,網絡盛傳“QQ音樂與酷狗、酷我”將合並,而這一消息於今日獲得了官方證實。
據騰訊發布的新聞通稿中稱,本次交易,騰訊將把旗下QQ音樂業務與CMC進行合並,通過資產置換股權的方式成為新集團的大股東。而CMC聯席CEO謝振宇、謝國民將出任新集團聯席總裁,騰訊副總裁彭迦信出任CEO。
資料顯示,謝振宇2003年創辦酷狗公司,是三個品牌中最早涉足在線網絡音樂行業的, 隨後,酷我也於2005年8月上線,知名產品有“酷我音樂盒”等。十年之後,即2015年,兩家公司合並。而QQ音樂也於2005年上線,旗下產品主要有QQ音樂及全民K歌等,近期一直在付費音樂領域進行嘗試。
黑馬哥認為,酷狗、酷我都是PC音樂播放器時代的領先產品,在以搶流量為第一要務的互聯網時代發展迅速。但十年之後,隨著音樂付費趨勢越來越明顯,知識版權受到重視,各大公司也開始布局音樂付費業務,十幾年行業“不賺錢”的現狀或將迎來轉變。而業內人士也認為,音樂付費的探索模式或將多樣化,如演唱會直播、秀場、版權授權、廣告、遊戲聯動等。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音樂社交領域排名靠前公司有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酷狗音樂等(排名不分先後),此次酷狗並入QQ音樂,無疑使BAT在網絡音樂領域上的較量情況發生了變化。未來如何,黑馬哥將拭目以待。
優酷與土豆、58同城與趕集網、攜程與去哪兒,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紛紛選擇了“聯姻”。這一次輪到了數字音樂。
7月15日,中國音樂集團(下稱“CMC”、即原海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音樂的控股方)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將對雙方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並。在本次交易中,騰訊把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CMC進行合並,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成為新的音樂集團大股東。CMC聯席CEO謝振宇、謝國民將出任新音樂集團的聯席總裁,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出任新音樂集團的CEO。合並後,QQ音樂、酷狗、酷我等產品和品牌將保持獨立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合並後的音樂集團,無論在用戶數量、活躍度、音樂版權持有量等指標上,都將穩居第一位,能夠與其對抗的僅阿里音樂一家。
資金困局
此前,國內三大音樂集團分別為QQ音樂、阿里音樂和CMC。QQ音樂除了擁有大量音樂版權外,還是國內最大的音樂播放平臺。阿里音樂自去年以來,先後招攬高曉松、宋柯、何炅等音樂人加盟,連續收購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大舉打造音樂生態閉環。只有CMC獨立於BAT(百度、阿里、騰訊互聯網三巨頭)體系。
CMC成立於2012年5月,由前新浪副總裁、新浪音樂負責人謝國民創辦。謝國民的律師背景也讓海洋音樂走出了一條與其他音樂平臺不同發展路徑。在互聯網音樂盜版猖獗時期,海洋音樂抓住市場痛點,在唱片公司授權費低迷之際,以低價簽下大量的長期獨家代理版權,從而擁有足夠大音樂市場版權占有率。
據了解,CMC近年來與近百家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長期獨家簽約的音樂及版權代理公司有40多家,其中獨家版權多達20余家,擁有正版歌曲數量近2000萬首,而近來在版權上瘋狂砸錢的QQ音樂,正版曲庫也僅為1500萬首。
隨後,酷我和酷狗兩大音樂平臺分別在2013年和2014年被收入CMC麾下,讓一度在幕後默默無聞的CMC一躍到了音樂產業前臺,加入了音樂平臺之爭。
易觀智庫報告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主流移動音樂APP中QQ音樂用戶滲透率高達40.0%,排在第一位;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分別以32.4%和23.3%的用戶滲透率排在二、三位;天天動聽、百度音樂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7.1%和4.3%。
然而,在音樂版權即將到期之際,如何填補資金成為一道難題。
音樂產業研究人士韓依民透露,QQ音樂與CMC的版權互換協議已經在4月底到期,而目前並未續約,同時其獲得的太合音樂版權也將到期,是否會續約尚無定數。
數月前,CMC還在謀求赴美IPO上市,無奈美國資本市場對在線免費音樂平臺盈利前景不看好。
盡管CMC擁有酷狗、酷我、繁星網、繁星直播、彩虹音樂等眾多產品,也已經涉足硬件制造、線下KTV、Live House,但流媒體音樂服務仍是需要巨大投入的無底洞,同時藝人經紀、硬件以及線下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
作為獨立的在線音樂平臺,在音樂版權逐年上漲、粉絲經濟發展緩慢之際,CMC亟需大量資金支持。
一位主流在線音樂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IPO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一些版權逐漸到期,而競爭對手QQ音樂與阿里音樂均背靠互聯網巨頭,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因此,找個強有力的靠山繼續保持優勢地位是CMC選擇結盟QQ音樂的原因。”
吞並潮
CMC與QQ音樂一旦合並將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阿里音樂將直面與騰訊系的競爭。從音樂版權方面來看,目前也是海洋、騰訊、阿里三分天下的格局,前兩者牽手後,後者也將面臨較大壓力。
版權方面,騰訊與包括華納、索尼、YG、英皇等唱片公司合作;CMC則擁有海蝶音樂、天浩盛世、可登音樂等多家合作夥伴;阿里音樂方面,完成了蝦米音樂和天天音樂的整合後,與滾石音樂、BMG音樂等合作。
藝恩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音樂市場規模為63.7億元規模,預測今年將上升至96 .2億元。
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的擴大的同時,行業整合也加速。在版權保護趨緊的當下,一些規模較小、音樂版權持有量不多、或者資金壓力較大的音樂平臺都將面臨被整合的命運。
在線音樂平臺市場,排在一線梯隊的是騰訊音樂、阿里音樂;二線梯隊的是網易雲音樂、多米音樂、百度音樂等。
磁力音樂董事、經理人陶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騰訊QQ音樂和CMC來講,合並一來對於推動上市有很大幫助,籌碼會更大,再者合並之後兩個平臺可以共享版權,節省大量的版權購買費用,兩家加起來音樂版權數量基本占了80%左右的份額。此外,騰訊集團還將推動合並後的音樂集團上市,在資本助力以及騰訊集團微信、QQ等資源協助下,騰訊音樂完全有可能趁勢獲得更大市場份額,一家獨大局面並非沒有可能。
對此,有分析人士並不認同。百度指數走勢顯示,網易雲音樂正通過差異化競爭快速縮短與酷狗、酷我、QQ音樂之間的差距。去年7月,網易雲音樂宣布用戶數過億,成為實現1億用戶用時最短的在線音樂應用。
“音樂目前還沒有進入到正常的商業模式上(版權所有者沒有得到有效價值實現),多數規模大點的公司處於培育、攢人氣、攢版權階段,所以,對於平臺來說,可以暫時不盈利或者少盈利,但是音樂可以帶來平臺人氣和轉換消費(消費其它東西)的機會。”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表示,未來的機會就是垂直經營和變現(轉化、合作帶來的廣告、藝人推廣、演出、衍生品等)能力的較量。
姚謙(右)是蕭亞軒(左)多年的制作人。姚謙不讓公司旗下的歌手報名金曲獎,導致蕭亞軒無緣2001年的新人獎參選。那一年四位新人獎提名者,後來都在音樂界有了各自的成就。(視覺中國/圖)
“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發現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垃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多。”李宗盛沒說兩句就“開罵”。
這是2016年6月22日,金曲國際音樂節上的論壇,主題叫“藝人的自我經營之道”。音樂人姚謙擔任主持。開腔之前,李宗盛先問了臺下觀眾的“成分”,姚謙告訴他,大約四分之一是媒體,四分之三是音樂圈的人,唱片公司主管居多。李宗盛說:“那好,把這個行業整成這個樣子的人都在。”臺下又笑又叫好。
姚謙覺得李宗盛是聰明人,“繞個彎,也是讓大家重新討論音樂。”“如果沒有《我是歌手》,在大陸、在臺灣很久沒有人討論音樂了。”姚謙說。
過去在唱片公司做制作人,姚謙不許旗下的歌手報名金曲獎;現在任職樂視音樂高級副總裁,他卻在第27屆金曲獎前夕,認真翻檢過去26屆金曲獎的資料、影像,做了三集的專題片《金曲問》,在樂視播出。
翻檢這26屆,很容易從中發現一些“八卦”:誰家里的獎杯最多,誰是金曲獎里的“小李子”;一些“遺珠”說出來驚人:李玟就沒拿過金曲獎;張雨生過世後才拿到最佳演唱唱片獎,他的父親上臺為他領獎,鳳飛飛也是身後獲得金曲獎終身成就獎。姚謙是資深的創作人和制作人,也沒拿過金曲獎。
2001年的金曲獎,四名歌手入圍最佳新人:孫燕姿、範瑋琪、戴佩妮和周傑倫,頒獎時分一同上臺亮相。主持人吳宗憲逗他們:誰有自信得獎的,往前走一步。三個女歌手都老練,齊齊後退一步,周傑倫反應慢了半拍。得獎的是孫燕姿。周傑倫憑借首張專輯《Jay》獲得了流行音樂最佳演唱專輯。那年金曲獎其實出了六個新人,另兩位是蕭亞軒和蔡依林,後來都成了名。
三集專題片,每集推薦一首歌。第一是李宗盛的《山丘》,姚謙認為這是近幾年把商業與創作整合得最好的作品。然後是2015年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的《不要放棄》,阿美人歌手舒米恩用母語創作演唱。最後是林強在1992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臺語歌《向前走》。
林強後來是世界知名的電影音樂制作人,常與侯孝賢、賈樟柯合作。1980年代末姚謙是點將唱片的一線制作人,林強是公司的小小業務員。1990年林強在滾石唱片出了第一張專輯《向前走》,一曲成名。肥水流到外人田,老板生氣問姚謙:公司年會他上臺唱過歌,你沒覺得他能唱嗎?
“我說我被你派到門口招待貴賓去了,沒在現場。”姚謙笑著回憶舊事,那個年代音樂行業環境也並不好,但大家卻都有朝氣,《向前走》的MV,臺北火車站剛蓋好,看上去很簡陋,林強和舞蹈演員在大廳里歌唱起舞,往來旅客就在四下圍觀,“我覺得特別感動”。
南方周末:最初為什麽抗拒金曲獎?
姚謙:金曲獎基本是透明的、沒有商業介入的評獎。我2000年開始不參加,因為老是用我們市場好的唱片公司來支持獨立音樂。那是庾澄慶、張惠妹這些歌手最好的時候,都是連續五年入圍,每年至少有一個專輯會入圍,就會配合宣傳,到場子坐,收視率高……但獎給的全部是獨立音樂。
即使我們掙很多錢,但是我們心里在意(金曲獎),我們願意調整自己,努力試著音樂的可能性,但就是不給我獎。最後一次,金曲獎幾乎80%還是給獨立音樂人,我說我不跟你玩了。隔年全部“維京唱片”的歌手都不要報名。林憶蓮蕭亞軒江美琪的粉絲都來罵我。大概在第三年,我就讓主管決定,我不參與。
這幾年我幫不少大陸藝人用我的公司,或者推薦給臺灣的唱片公司去報名。唱片一定是發大陸才能掙錢,但為了報名金曲獎,臺灣一定要是全世界首發。
南方周末:金曲獎對音樂工業的幫助有多大?金曲獎新人日後能成為中堅力量嗎?
姚謙:很多人拿了新人獎之後,後繼無力,包括林俊傑、陶喆,新人獎拿完之後,都是隔七八年才再拿獎。
新人紅了一個電影作品,馬上就有新戲拍,會接到很多廣告。從金曲獎出來,因為你是歌手,廣告不見得會找你,歌手絕對在最後端的,連網紅都不如。但也好,這就回到本分,你有沒有辦法拿出好作品來。
這次新人獎挺特別,雖然有蘇運瑩這麽強的人,結果還是一個小男生得獎。他叫謝震廷,2007年參加《超級星光大道》,12歲,唱著很流氣的張宇的那種情歌,排了第八名。但是他早早過氣了。再出來,看得出來這十年間有大量的挫折,戰戰兢兢的一個文藝青年。但是作品挺好——他形容自己的生命是個燈,當你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把我關掉。這個挺打動人。沒有金曲獎,我也沒有看到他,媒體也沒出現過。
南方周末:網紅里好像確實很少有通過音樂一下子紅了的。
姚謙:靠音樂成名,在這個時代是最費勁、成功率最低的。我也想過,像Papi醬,等上市之後,資金到位,起碼作品沒那麽好玩了。一個人意識到她是明星的時候,那個意識經常是謀殺。你看她最近的照片會發覺,她的眼神里沒有了無懼,充滿了某種自憐。
南方周末:電視選秀節目究竟為流行音樂帶來了什麽?
姚謙:音樂人越來越多工作,特別多工作都在大陸,有工作的時候就咨詢我——他們都知道我這十幾年都住在北京。最典型的是李玟,《我是歌手》幾乎每期錄完,電話就來了,問我的意見。她銷聲匿跡一段,又突然被《我是歌手》邀出來比賽。面臨整個拍攝的方式、美學的要求,她充滿了慌亂。
這次李宗盛在論壇上談到《我是歌手》,也是想告訴臺灣這些人:你們別以為,現在出唱片、做音樂工作就是把歌手送到《我是歌手》去。音樂要靠自己,最後回到作品。
南方周末:李宗盛說現在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數是垃圾”,能否理解成一種精英藝術面對大眾俗藝術的表態?
姚謙:這是很好的一個思路。像《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的成功絕對不單是作品帶來的,更多是作品發現整個商業利益鏈,成功樹起一個商業模式。
在30年前,歌詞是通俗文學。那時候哲學性、宗教性才是主流的高尚的價值。《山丘》中年後的失落感,這些個人情懷是通俗文化的,但現在我們認為是高級的、精英文化,是我們價值觀在改變。
南方周末:在你看來,流行音樂當下最應該做的是什麽?
姚謙:我最近看一個日本電視劇《寬松世代》。1990後出生的叫“寬松世代”。他們成長過程不窮,也沒有緊迫性,但是一直在一個不樂觀的未來的暗示里成長。
這一代人成長,到30歲,價值觀、審美觀是什麽樣?我們和他們都活在這個時代,共同聽哪一首歌會舒服、感動?我覺得如果流行音樂一息尚存的話,這是我們值得去努力的一件事。
在北京鳥巢南廣場上,一個全新面貌的業態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一周之後,這里將上演一場北京城里交通最為方便的音樂節。各色各樣的北京特色小吃、西式的甜品咖啡,迪士尼售賣點、兒童戲水樂園,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音樂會和音樂盛典。
和一般意義上的音樂節相比,這里更像一個園遊會,而這正是放羊娛樂總裁柳雨佳想要營造的氛圍,即創辦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娛樂綜合體,打通全民娛樂、家庭娛樂的線下通道,通過篩選整理包裝,將優質內容集中引流到線下。
補齊娛樂“O2O”閉環
讓音樂回歸現場,做線上娛樂的價值出口。在線上娛樂大熱的今天,放羊娛樂的定位頗顯“另類”。“電視臺、互聯網這麽多年下來都是虛擬的社會,虛擬終究要走入現實生活,才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形成文化品牌的忠誠度。”柳雨佳表示。
反觀當下的娛樂市場,僅僅一年時間,國內的直播平臺數量逼近200家,在線音樂平臺也進入高價購買版權階段,IP、明星、渠道整合是其核心運營資源,但該模式周期漫長且長線燒錢。
優質內容無疑成為稀缺資源,而從IP變現途徑而言,線下終究是繞不開的重要出口。普華永道《全球娛樂和媒體產業年度報告》曾指出,盡管音樂流媒體的發展十分迅猛,但並沒有給整個產業帶來更多的收入。同時,目前依然還有不少免費流媒體服務存在於市場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從長遠來看,現場音樂才是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數據統計,2015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其中大型場館演唱會的票房收入相比去年基本持平,而中小型場館演唱會票房收入整體上漲37.34%;在演出數量上面,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0.19萬場,比2014年上升35.71%。
2014年、2015年演唱會、音樂節場次收入對比
“你要先要知道你的有形資產在哪里運轉,再去談無形資產如何在有形資產量化上去做增倍。”在向資本講述故事之前,柳雨佳更願先做出放羊娛樂的“有形資產”。
如同美國PBS通過電視載體擴大傳播效果,使得《大河之舞》這樣一個愛爾蘭藝術作品在8年時間內,創造了5.5億美元票房收入走向全球。在做線下演出之前,線上的全周期播出內容、廣告營銷方式已經全部排好。
“線上內容呈現,線下做產品的出口,線上完全是營銷,做口碑,線下是所有商業的匯集。”柳雨佳希望以線下娛樂項目運營為故事線,串聯並整合所有線上及周邊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線上IP、明星資源、直播點播產品、品牌渠道等。
此前,放羊工社舉辦了最強校園樂隊PK賽,在響巢看看明星空間直播平臺獲得了在線40萬人次觀看直播的數據,此數據刷新了同類音樂直播觀看的觀眾數量,這讓柳雨佳意識到“這條路走對了!”
網紅經濟下的“質素紅”
打開直播平臺,滿屏幕的大眼睛、高鼻梁、錐子臉,在市場與資本的熱捧下,甚至有資本方喊出“無聊也是一種生產力”,在大眾娛樂的狂歡下造就了“網紅”這一網絡時代喧囂的泡沫。
只有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是否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成為網紅經濟面臨的最大的現實難題。如今的大眾文化圈,一波接一波的人氣網紅誕生,粉絲經濟已經進入理性狀態,僅靠“顏值”的網紅想要實現變現越來越難。
“素人直播如果不能持續做出內容也肯定會審美疲勞,有價值的主播能夠成為意見領袖,產生高質量的內容,並對人產生影響。”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向第一財經表示,在整個行業過熱的情況下,其投資網紅經濟更看重內容和用戶粘度兩個指標。
“因為不缺受眾,不缺市場,不缺屏幕,熱錢湧入,很多內容傳播會不顧及文化最為關鍵的一點——引導。”柳雨佳直言,而引導並非說教,“引導是根據產品所精準定位的人群去做你的內容,而非什麽內容都是全面人群、全面滲透。”
自美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誕生之日起,音樂節的塑造就帶有自己鮮明的審美風格,並最終去影響受眾的審美風格。音樂節不是趕時髦的文化怪圈,調性選擇是音樂節與受眾之間微妙且牢固的互動關系。
“當技術到位,寬帶成本下降,直播平臺拼的是用戶在上面的停留時長,屆時呈現什麽內容會變得更為重要。”柳雨佳表示,出於這樣的考慮,放羊娛樂推出“質素紅”培養平臺,與一般意義上的網紅不同,所謂“質素紅”是要發掘培養高質量、高素養的音樂和音樂人。
高校市場是放羊娛樂拓展“質素紅”的重點領域,放羊娛樂將目標鎖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幾大高校,通過校園音樂會及創星計劃來挖掘校園樂隊,優秀的樂隊通過簽約或其他形式,成為線下演出或線上內容的供應者。
相較於素人網紅而言,質素紅的打磨成本和培養周期顯然要高很多,但柳雨佳認為,當你考慮到線下粘合度以及全國量的達到比的時候,質素紅的成本並不會比網紅貴。
智能耳機背後的商業構想
“讓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回歸到金融,因為沒有金融回收、金融效率的產品,不能稱之為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在創辦放羊娛樂之初,柳雨佳就明確提出了娛樂+金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構想。
在有形資產方面,除了放羊工社、全民音樂總動員現場演出之外,放羊娛樂還計劃在9月份推出智能社交耳機,耳機可以識別不同的曲風,並呈現不同的顏色,聽音樂者可以借此找到誌同道合者。社交之外耳機還可以推送相關的線下演出票務信息等。
至此放羊娛樂的商業變現路徑隱約顯現,首先,以智能社交耳機為代表的3C類硬件產品本身可以帶來一定的現金流。一如在萬達影院,爆米花意外成為最賺錢的項目,此前在草莓音樂節上,購買門票附搭的19.9的VR眼鏡銷售量喜人,據摩登天空CEO沈黎暉介紹,每10個賣票的人當中,就有2.5個人購買一副VR眼鏡。
從內容到3C承載產品再到社區,在此基礎之上的賣票、周邊衍生品、電商以及更多類型的消費,一個完整且充滿想象力的鏈條正在搭建起來。“雖然最先呈現線下內容,但實際上最起初是先考慮耳機,再考慮到內容以及互聯網的配合。”柳雨佳透露。
以音樂為核心元素,+金融+互聯網+潮牌+現場演出+衍生品,在縱向上延生拓展音樂業態上下遊產業鏈,創新產品內容形式,實現音樂全產業鏈運營的格局。
在橫向上,開展與其他業態的交叉創新,諸如影視、演藝、綜藝等業態,形成多業態、多鏈條的產業運營投放格局。目前放羊娛樂獲得了榮程集團、中南傳媒、瀟湘資本在內的國內資本市場億元級投資。
“適合音樂的不一定適合演藝,但文化的內容盤來盤去就這些,很難再產生新的內容形態,因此更為重要的是找到每一個文化產業下單支內容的精準洗牌模式。”
柳雨佳曾擔任美國百老匯倪德倫公司中國區執行負責人,也曾負責美國夢工廠中國live娛樂項目運營,在互聯網市場環境下,一切的設想能否如預期發展,也是放羊娛樂挑戰所在,“看似很多內容都有以前做過的痕跡,但將其組合起來,究竟會變成大黃蜂還是擎天柱,有很多未知。”
昨天的新聞都在這里了
1. 騰訊《王者榮耀》被告專利侵權及抄襲
ChinaJoy上,騰訊互娛的展位附近聚集了很多圍觀群眾,幾個黑衣男子打出橫幅,上面寫著“國產手遊創新已死,抄襲=兇手”。經過調查,拉橫幅的是MOBA手遊《自由之戰》的DW團隊在控訴騰訊的《王者榮耀》惡意抄襲。
@隨朕一同上秋名:每次我玩騰訊遊戲看到 請拒絕盜版遊戲 我就笑了。
@嘮嘮叨叨的刀:記憶最憂心的就是勁舞團和跑跑卡丁車
2. 微信突發故障公眾號文章等無法打開 官方回應
昨日中午,有網友在微博反映在微信公眾號文章無法查看。經記者驗證,除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外,非微信平臺的網頁鏈接也出現了此種情況,不能進行視頻呼叫。之後,騰訊公司公關總監張軍在微博上回複稱,“剛剛由於服務器故障,導致少部分微信用戶出現公眾帳號文章鏈接無法打開,朋友圈發送。
@灰太狼點秋香:影響了我兩個億的買賣。
@李正賢Sunny:有和我一樣卸載了重按的麽?
@傑:不能視頻通話。
3. 一手締造網易雲音樂的王磊離職 加盟百度音樂任總經理
經過多方了解確認,網易雲音樂高級總監王磊已經離職,加盟太和音樂旗下百度音樂,這個消息也得到了網易雲音樂和太和音樂的證實。據王磊老家山東的媒體德州新聞網爆料,王磊在百度音樂的職位是總經理。
@選擇題君:自從有了網易雲音樂,QQ音樂天天動聽都卸載
@IT亦痕:私人FM我能玩一下午!
4. 華為今年要賣1.4億部智能機 還要在全球新開15000家零售店
華為計劃今年使智能手機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4億部,並發力高端市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將在全球範圍內開設1.5萬家新的零售店。去年,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08億部,而今年的目標相當於同比增長30%。
@方韻謙:隨意,反正我用的Meta8
@searchmage:做高端還有些軟肋。
@月長石布羅達:就看華為能不能在軟體上有所作為了
5. 馬雲拜訪海爾: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
近日,馬雲帶領自己的“學生”來到了海爾集團,馬雲表示:“生兒子一定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別到80歲的時候生兒子,生出的兒子不一定好,因為你已經沒有力氣了。你不知道怎麽管他了。你今天40歲生兩個兒子不行可以再生兩個兒子,你今天還有機會。”馬雲告誡“學生”,一定要早一點培養企業接班人,這樣企業能形成一個生態。生態的好處就是春夏秋冬、死而不亡。
@蒸而炸:海爾當年在供不應求的年代砸電器,是何等的英雄
@亮仔看世界:未雨綢繆,贊。
6. 美團-大眾點評宣布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
美團-大眾點評宣布設立“餐飲平臺”,任命原外賣配送事業群及餐飲生態平臺總裁王慧文為餐飲平臺總裁。新設立的“餐飲平臺”將整合原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和餐飲生態平臺,取消原組織層級,將各所屬相關事業部和部門匯入餐飲平臺。同時設立人才培養平臺“互聯網+大學”,任命原到店餐飲事業群總裁幹嘉偉擔任首任校長。
@a7lost:說生意難做了,用戶在新美大手上,不願意變通了遲早被淘汰,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能一直賺錢的生意
@Men-and-Coffee:規模越來越大了
7. 蘋果三星專利戰新進展:損失應按整部手機計算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周五,蘋果要求美國最高法院為它在與三星的智能手機設計專利侵權案中獲得數億美元賠償“掃清障礙”。蘋果稱三星沒有能提供支持其觀點的證據,即侵犯設計專利的損失應當按照智能手機的一個部件,而非整個產品來計算。三星代表未就此置評。
@朽木何用:打的越久,賣的越貴
@還是低調點好哎:蘋果給華為交專利費,三星給蘋果交錢。
8. 傳滴滴、優步達成合並意向?滴滴投資人朱嘯虎稱是謠言
昨晚,有自媒體撰文稱,滴滴與優步已經達成合並協議,並將於近日宣布。對此,滴滴投資方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表示,該事宜屬於謠言,並表示該傳言從去年開始就屢有傳出,外界不用當真。
@芥末巧克力cici:沒有在一起
@瀟灑的轉身:一會真,一會假,這是鬧哪樣?
9. 多家私募有興趣收購惠普企業 價格或超400億美元
科技新聞網站TheInformation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刊文稱,包括KKR、ApolloGlobal Management和凱雷集團在內的多家私募投資公司有興趣以逾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惠普企業。
@客戶東東:哎
@東東jackie:看來上市並不一定利於企業發展。
10. 印度手機業處在簡陋功能機時代 市場份額高達65%
據印度媒體報道,智能手機當下正在飛速發展,但是印度手機業現在似乎還處在簡陋的功能機時代,這種只能提供通話和消息功能而不能上網的簡單設備,現在被一半以上印度人口所使用。功能機在印度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65%,因此三星電子公司和印度本土手機制造商不得不回過頭繼續深耕功能機市場。
@叫我潔哥:突然好懷念以前用功能機的時代。
@瘋狂的小鳥:討厭智能機時代,每個人都會一天到晚看著手機!除了網絡聊天,現實中基本溝通不多了。
音樂160725
《四季》,你知多少?
蕭弘毅執筆
《四季》,是指 韋華第Antonio Lucio Vivaldi所寫的四首小提琴協奏曲。這四首協奏曲,不獨古典音樂愛好者,就算初哥,也知道是必聽、必須擁有的曲目。就算是路人甲、路人乙,在電影、電視的配樂,商場、商舖的背景音樂中也常會聽到,只是不知道這曲叫什麼名堂、是何作者而已。
韋華第在音樂史中屬 巴羅克時期Baroque period(1600-1750),是意大利籍多產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教師,也是羅馬教廷的一位神職人員, 1678年出生於威尼斯,卒於1728年。他被公認是一位偉大的巴羅克音樂作曲家,他在世時,其影響力遍及整個歐洲。
他以譜寫樂器協奏曲(最多是小提琴,也有其他如大提琴、長笛、雙簧管和結他等),特別是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而聞名,最有名的兩套大協奏曲(每套各十二首),分別統稱為《和諧的靈感L’estro Harmonico》和《異乎尋常La Stravaganza》。另有兩組各有十二首的小提琴協奏曲也非常有名:一組名為《七弦豎琴La Cetra》,另一組統稱《和諧與創新的競賽The Contest between Harmony and Invention》,其中的第一至第四首常作獨立演奏,就是現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季》。
《四季》的意大利原文是Le Quattro Stagioni,約寫於1723年,兩年後在荷蘭阿姆史特丹發表。在發表同時附有四首十四行詩sonnets。 頭四首詩分別賦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標題。四首詩的作者不明,有論者相信是韋華第自己作的。 還有,究竟是先有四首詩,而後來譜寫四首協奏曲去表達詩中意景,還是寫了四首協奏曲,然後用四首詩去解說奏協曲的內容,迄無定論。
韋華第很努力將四首協奏曲和這四首詩扯在一起,將四首詩附於樂曲總譜上,唯恐聽者不明白樂曲要表達的內容。由於韋華第如此重視這四首詩,就有必要讓大家知道這四首詩怎樣寫:
《春》
第一樂章(快板)
春回大地,眾鳥歡唱,和風輕拂,溪流低語。
天空轉瞬為黑幕遮蔽,雷鳴與閃電宣示暴風雨的前奏;
風雨過後,鳥語再度奏出和諧的樂章。
第二樂章(緩慢板)
在美麗的草原上,樹葉低聲軟語,沙沙作響;
牧羊人在安寧中打盹,腳下睡著夏日的懶狗。
第三樂章(快板)
當春回大地,仙女和牧羊人隨著風笛愉悅的旋律,在草原上翩翩起舞。
這首協奏曲是E大調。第一樂章是一個迴旋曲Rondo,它在節日氣氛中歡迎春天的來臨,共有五但對句couplets。第一組是鳥唱;第二組是歡樂、柔和的春風;第三組是閃電雷鳴;第四組,小提琴獨奏帶進一個悲鳴的鳥聲。第五組,暮春,春天將逝,春天的主題只聽到一半。最後主題再現,結束了這樂章。
第二樂章描寫慵倦的牧羊人在打盹;中提琴在低音線上拉奏,表示忠實的愛犬在牧羊人的腳下;獨奏的小提琴以升C調奏出美麗的旋律,配上弱音器的小提琴組輕拍著節奏,使人心境安寧。
最後一段主音以快板直接進入,小精靈與牧羊人跳著愉悅的田園舞曲。
《夏》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懶慵的人們和動物躺在熾熱無情的太陽下,松樹仿彿要燃燒;
杜鵑高唱,加入斑鳩和金翅鳥的行列,微風輕拂。
大地上狂風驟起,風雨欲來,牧羊人被風雲驟變所驚恐。
第二樂章(柔板及弱拍 -急板及強音)
擔心著自己及羊群的命運,牧羊人不安地在灰暗的天色下,怱忙地做著風雨前的準備,蚊蠅嗡嗡作響,顯得孤立無援。
第三樂章(急板)
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及雹,阻撓了他的歸途。
這首協奏曲是G小調。第一樂章不是一個真正的迴旋曲,是表達人與野獸都在酷熱的太陽下感到倦怠。第一組對句引出杜鵑。第二對句要表達的就多了— 有班鳩、和風和猛烈的北風。第三是一個半音階的旋律在低音處出現— 它表達農民不愉快的憂慮,恐防莊稼作物會被狂風暴雨毀壞。北風真的來襲,這樂章以G小調結束。
第二樂章是韋華第最大膽的嘗試:曲無定式。如詩般的旋律描繪收割者在歇息,但寧靜終被風暴打破,以一連串令人不安的和弦表達。
最後一個樂章是急板—風在怒號,莊稼物被毀,尚未收割的穀粒散在地上。
《秋》
第一樂章(快板)
農人歌唱起舞,慶賀莊稼的豐收;
酒神提供瓊漿玉液,使眾人在歡樂中沈沈睡去。
第二樂章(柔慢板)
歌舞終止,大地重歸寧靜,
萬物隨著莊稼的人們,在爽朗的秋天中一齊進入夢鄉。
第三樂章(快板)
破曉時分號角響起,獵人帶著獵犬整裝待發。
鳥獸慌忙逃跑,獵人追逐獵物的行蹤。
槍聲響起,獵犬狂吠,獵物四處奔竄,終於奄奄倒地,不敵死神的召喚。
這首協奏曲是F小調。獨奏者的琶音讓位於急驟下行音階,表示尋歡作樂者很快搖晃欲倒。音調發展為切分音打嗝再引向令人喜愛的第三對句—所有農在都睡著了。
第二柔慢板樂音形容一個酩酊大醉的醉漢,古鍵琴harpsichord作主導,弦樂組持續加弱音器作琶音相和應。第三樂章是F大調,是一個狩獵,一個沈穩的音調引進一個長長的六對句的迴旋曲。
《冬》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人們在凜洌的寒風中,在沁冷的冰雪裡不停發抖,靠著來回跺步以維持體溫,牙關不住打顫。
第二樂章(緩慢板)
在寒雨滴搭聲中坐在火爐旁邊,度過寧靜美好的時光。
第三樂章(快板)
謹慎地踩步前進,唯恐不慎倒下;
有時在冰上滑過,跌坐在雪上,來回跑動玩耍。
直到冰裂雪融時刻,聽到南來的暖風,輕叩冰冷的大門。
但這還是冬天,一個愉快的冬天。
這是一首華麗F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韋華第給與這曲五彩繽紛的描述。弦樂組奏出冰冷使人打顫的音調;小提琴以C小調爆發出令人恐懼風暴的急速琶音;低音提琴向我們顯示人們須要踩步取暖。稍後中提琴以迅速的齒音在喋喋不休……
慢樂音是降E大調,獨奏者在平穩流暢的伴配下奏出如歌的旋律,表示詩人愜意地坐在火爐旁邊,窗外正下寒雨,冰冷滴搭聲的雨點落在臺階,濕透了無數不幸者的衣衫。
最後一個樂章表示人走在冰冷的硬冰上,初時慢慢的、後來變成迅速的滑倒。小提琴一段獨奏後,破冰了,給南風融化了。一時間,一絲夏天的感覺一晃而過,但不持久。在強而有力的寒風與暖風的互相衝突下結束了此曲。
《四季》,不論任何一間唱片都有錄音,而且不止一欵,並多次重新發行,證明銷售量了得。不過有一點大家可能沒有留意,你見過David Oistrak、Leonid Kogan、Yehudi Menuhin、Ruggiero Ricci等大師擔任主奏過《四季》未?巴羅克時期的小提琴協奏曲,有多少像當時流行的大協奏曲—韋華第也寫了幾十首大協奏曲—,要求和諧,並不強調獨奏者的表演個人技巧,獨奏者要完全要服從指揮的要求,所以獨奏者多是以樂團的「首席」擔任。
(這和後來「浪漫時期」的協奏曲不同,著重獨奏者的表演技巧,指揮要適應獨奏者的要求,如樂曲的速度與節奏,樂團完全站在「伴奏」角色,獨奏者是主角。)所以早期的《四季》,並無有名的獨奏者參與。但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大抵各唱片想加強《四季》的號召力,邀請名小提琴家如Anne-Sophie Mutter、Salvatore Accardo、Henryk Szeryng等任獨奏,那是否違背了原作曲家的原意?更有將此協奏曲的獨奏改編由長笛、結他、甚至琵琶擔任,可見此曲的流行及受歡迎程度。
至於《和諧與創新的競賽》的第五至第八首,雖出自同一手筆,同一曲式與風格,可說「斯人獨憔悴」,真是時也、命也。
唱片推介:
Philips 9500100 (Ayo/I Musici)
Decca SXL-2019 (或London CS-7044) (Krotzinger/Munchinger/Stuttgart Chamber Orchestra)
Philips 6500076 (Szeryng/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Decca PFS-4124 (Stokowski/New Philharmonia)
ARCHIV ARC74141(或DGG 135024) (Schneiderhan/Baumgartner/Lucern Festival Strings)
RCA LSC-2424 (Societi Corelli)
EMI 270102 (Anne-Sophie Mutter/Karahan/Vienna Philharmonic)
DGG 2530296 (Karajan/Berlin Philharmonic)
Philips 6500017 (Michelucci/ I Musici)
Electrola STC-90099 (Virtuosi di Rome)
Argo ZRG-654 (Loveday/Marriner/ASMF)
這是一次意義非比尋常的“官宣”,因為這不只是中國互聯網音樂史上第一次,也是世界互聯網音樂史上第一次:QQ音樂成為全球第一家宣布盈利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QQ音樂到底有沒有盈利?這個問題外界猜了多年。
當事人一直保持著笑而不語的態度:女孩的心思你別猜,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按照一些公開的數據,QQ音樂可能早就盈利了,但不官宣,不信服,終於,不久前QQ音樂舉辦了一次音樂產業論壇媒體分享會,席間騰訊數字音樂部總經理吳偉林對媒體稱“已經實現盈利”。
這是一次意義非比尋常的“官宣”,因為這不只是中國互聯網音樂史上第一次,也是世界互聯網音樂史上第一次:QQ音樂成為全球第一家宣布盈利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雖然,QQ音樂的模式跟Spotify等世界主流的音樂流媒體服務不太一樣。QQ音樂的盈利模式,更像是Spotify+iTunes Store,免費增值+付費下載。
這可能是國外的音樂流媒體服務所不太能理解的地方。在國外,通常每個月只要繳納9.99美金,你就可以享受暢通無阻的服務,其中包括離線下載。(本質上跟數字專輯的消費並沒有區別)
Spotify和Apple Music的區別只在於前者多一個免費服務,兩者的付費用戶享受的都是完整的服務。
但是,在中國,用戶面對的是複雜得多的付費模式,就算你辦了綠鉆(相當於Spotify的包月),也一樣會碰到需要另外再付費的專輯,美其名曰“數字專輯”。
我認為,“數字專輯”是中國互聯網音樂平臺的一種創新。雖然,“數字專輯”約等於iTunes Store的音樂付費下載(MP3文件同時保存在電腦里),但在iTunes Store的模式下,用戶享受不到中國的“數字專輯”那麽多的增值服務。
我曾經說過,這是一種“價值回歸”,音樂從“流”回歸到一種凝結多種價值的“產品”,也正是這樣,才會吸引用戶來消費,也才值得被用戶消費。
為什麽這種模式誕生在中國這樣一個普遍認為網民音樂消費意願不高的國家?
一個原因是,正因為消費意願不高,音樂平臺才會想方設法地包裝“數字專輯”,增加其消費吸引力。
另一個原因在於,移動消費的快速發展,正因為有了支付寶和微信這麽方便的支付手段,“數字專輯”消費才能發展那麽快。
不只是各大平臺的“數字專輯”,像頂真唱片店這樣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專業數字專輯付費服務已經開始嘗試殺入海外市場。
頂真唱片店CEO黃歆泉說他第一次給老外看頂真唱片店APP的時候,老外覺得不可思議,“國外沒有這樣的模式。”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已經在全球領先,基於龐大的用戶需求和手機企業的蓬勃發展,中國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領域出現了大量獨步天下的應用和服務。
當年的“樂隨享”團隊,如今的“愛聽卓樂”正伴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大潮而鳳凰涅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騰訊的獨家版權戰略有效的推動了中國數字音樂的“正版化”。
雖然,業內也有人對於騰訊搶獨家版權有異議,但不得不承認,自從2013年QQ音樂開始搶獨家之後,倒逼著整個行業更加重視版權。
一切都是有來由的。
2010年,諾基亞高價簽下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權,嘗試在中國推出正版音樂服務“樂隨享”。2011年,百度與三大和解,巨資簽下版權合作協議,推動百度MP3正版化。諾基亞和百度的“失敗”應該給了QQ音樂一些啟發:建立壁壘才能推動正版化。
獨家>價格戰>版權集中>正版化
想“控制”版權的並不只是QQ音樂。海洋音樂、恒大音樂當時都在四處搜羅版權。只是,QQ音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綠鉆。
到目前為止,綠鉆仍然是中國互聯網音樂平臺上最靠譜的付費模式。雖然,從QQ音樂公布的數字看來(月活4億,付費1000萬,1000萬中會員和散客的比例不明,所以虎嗅算的2.5%,還拿來跟Spotify的33%比是不對的,除非1000萬付費用戶全是會員),綠鉆會員占總用戶的比例偏低(根據公開數據,QQ的付費會員率是11.1%),但只要有綠鉆,版權變現就有想象的空間。
也才有了“數字專輯”這樣的嘗試。
沒有綠鉆(以及背後的QQ),你們拿什麽跟QQ音樂對抗?網易雲音樂的回答是“用戶體驗”。
又到目前為止,在非獨家資源的數字專輯的消費上,網易雲音樂表現僅次於QQ音樂。
這很難得。(我並不是因為律師函才這麽說的喲,這是事實)
有意思的是,為什麽QQ音樂的付費率遠低於Spotify,但首先盈利的卻是QQ音樂?
首先,你要知道,國內外的版權價格是不一樣的。Spotify去年營收21.8億美元,有83%交給版權方了,版權費用(及相關支出)高達18億美元,約117億軟妹幣。
你說,國內哪家平臺承擔得起117億軟妹幣的版權成本?
所以說,國內平臺所負擔的版權費一定低於國外標準。
這里面除了國情,也有中國人的智慧。據內部人士透露,國內平臺和版權方之間的版權合作有著相對靈活的方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版權方對於版權變現的高標準、嚴要求。
回到這事上,也只有QQ音樂能做。就算你拿得出獨家的錢,也做不到鵝廠那麽高的變現規模。(阿里也說自己賣了多少千萬,但你能不能把具體數據公開一下啊?藏著掖著這是“舊社會”的套路)
“變現”將是未來大騰訊音樂(QQ音樂+CMC)與海外對手競爭的殺手鐧。
我認為,沒有懸念。(至少在中國市場)
音樂160825
莫索斯基的《畫展》
蕭律師執筆
1870年在當時具影響力的藝評家 史塔索夫Vladimir Stasov的安排下,莫索斯基和年青俄羅斯畫家兼建築師 赫德曼Viktor Hartmann會面。 兩人都致力推廣俄羅斯本土藝術,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於是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
兩人相識僅三年,赫德曼患動脈腫瘤於三十九歲英年早逝。赫德曼的死對莫索斯基及俄羅斯藝術界引起極大的震蕩。在史塔索夫奔走安排下,1874年二月及三月為赫德曼舉行了一個畫展,在 聖彼得堡藝術學院展出四百多幅遺作。莫索斯基親自參觀了這個畫展,感觸甚深,在同年六月花了約一個月時間寫成了傳頌後世的有名鋼琴組曲—–《畫展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這首鋼琴組曲描寫莫索斯基參觀畫展的感受,音樂意念完全來自展出中的十幅畫。樂曲隨著作者自身在展覽館中觀畫步行前進方式描繪。莫索斯基所寫的每一樂段都給予一個標題,所以聽者較易觸摸作曲意念。
整首樂曲中最突顯的是一個“漫步主題 Promenade Theme”,貫串觀賞十幅畫之間,在不同階段,隨著觀畫的情緒反應而產生音色、節奏和調性的變化:時而悠閒信步、時而輕快、時而被一幅畫所吸引,突然止步,駐足細觀;時而情緒激動,時而低迴往復,懷念故友。
這首鋼琴組曲面世後引起歐洲樂壇震蕩,多位音樂家嘗試以管弦樂手法處理之。最早的是俄羅斯作曲家兼指揮家Mikhail Tushmalov在1891年所編的管弦樂版本,但他只選了樂曲中的七幅畫,而「漫步主題」只在樂曲最後才出現。
第二次編曲的是英國指揮家Henry Wood。他所編的版本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由Nicholas Braithwaite指揮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由英國Columbia以78轉膠碟錄製,以Lyrita品牌發行。但這版本卻只有開始一段的 「漫步主題」。
第一位能將莫索斯基的鋼琴譜整首配器的是 斯洛文尼亞出生的指揮家兼小提琴家Leo Funtek,在1922年完成。
1922年,指揮家Serge Koussevitzky委托法國作曲家 拉威爾Maurice Ravel為《畫展》鋼琴編寫管弦樂譜。拉威爾的管弦樂譜是現今最流行的版本。他是一位技藝超群、音色豐滿的配器大師。現今在音樂廳上演和在錄音室灌錄的唱片都多用他的版本。拉威爾取消了第六幅畫和第七幅畫之間的「漫步」。他的配器手法高超,開始「漫步」時,以一支小號trumpet帶領、幽幽管樂用於東正教的吟唱、短笛piccolo和高弦樂以表達‘小雞仍在蛋殼中’,很受到世人讚賞。
Koussevitzky曾和管弦樂譜出版商協議,獲得這版本的獨有指揮權多年。 他在1930年指揮 波士頓交響樂作了拉威爾版本的首次錄音。由於Koussevitzky對拉烕爾版本的獨攬指揮權,剌激起音樂界其他編曲者發行其他版本。有出版商找到拉威爾的弟子鋼琴家Leonidas Leonardi (1901-1961) 編寫出另一個管弦樂管版本,這樂曲對樂團的編制比他老師的還要龎大。他將這編曲題獻給 Igor Stravinsky,並指揮巴黎的Lamoureux Orchestra作首演。但這版本最終還是敵不過他老師的版本,到現在根本已無指揮家採用。
另一個編曲者是指揮家Eugene Ormandy。他從Leopold Stokowski手中接過費城交響樂團,很想有自己的《畫展》管弦樂版本。他委托樂團的編曲者及管樂手Lucien Cailliet進行譜寫。完成後由Ormandy在1937年指揮費城交響樂團作了錄音。
Stokowski離開費城交響樂團後,也曾為《畫展》編寫管弦樂譜。但他實在太放任、太自由,離開原創版本太遠,變成差不多是他自己的作品。他多次修改,並在1931、1941和1965作了錄音。
鋼琴家兼指揮家Vladimir Ashkenazy不大滿意拉威爾的編曲,認為拉威爾編寫時過分自由,再加以該版本在發行時有多處錯漏,遂再行編寫。另一位指揮Leonard Slatkin更編寫了一個「合併」版本,將各《畫展》不同的編曲各抽一段揍拼而成。
經得起時間考驗,拉威爾的編曲至今為止仍是最受歡迎的版本,差不多每一位負盛名的指揮家,如Lorin Maazel、Leonard Bernstein、Herbert von Karajan、Otto Klemperer、Igor Markevitch、Ernest Ansermet、Sir Malcolm Sargent、Fritz Reiner、Georg Solti、Carlo Mario Giulini、Claudio Abbado、Antal Dorati等二十世紀當紅大師都採用它,也是大師們各演神通的樣版曲目,亦是樂團「演嘢」的熱門曲目。至於原創鋼琴版本,各一流鋼琴家及新秀,如Vladimir Ashkenazy、Svjatoslav Richter、Vladimir Horowitz、Benno Moiseiwitsch、Alfred Brendel、Barry Douglas、Michel Beroff等,經常都在音樂廳上演及灌錄唱片。
現今許多 赫德曼的作品已然散佚。在《畫展》中的十幅,能確認 莫索斯基在此曲中採用過的只有六幅,就是第五、第六(莫索斯基將本來是兩幅畫Samuel Goldenberg和Schmuyle合併)、第八、九和第十。莫索斯基在每一段樂曲都加一些簡短作青蜓點水式的註解。也多虧 史塔索夫這位有心人,為樂曲中所描繪的畫做了一些註釋。
漫步主題
地下精靈 — 史塔索夫的備註畫作,是一個玩具胡桃夾子以一雙不齊整的腳走向一棵聖誕樹。此畫現已失傳。
漫步主題
古堡 — 史塔索夫描寫:在一個古堡前,一個遊吟詩人在唱著歌。在拉威爾的管弦樂版本中用一支低音色士風alto saxophone獨奏去象徵。赫德曼喜歡在有建築建的畫中加點人物,以和建築物的高度大小作比例。
漫步主題(簡短的漫步主題引入下一樂段)
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 — 位於巴黎 羅浮宮與至 協和廣場間的一個庭園,於1564年為 凱瑟琳王後而建,法國革命後開放成為公園,自十九世紀成為巴黎人休閒、散步的場所。畫中的兒童在玩耍後爭執。
牛 —史塔索夫的註解是 “由牛拉著一輛有巨輪的波蘭運貨車” 。鋼琴原版本的開始是極強音fortissimo (ff),表示緩慢而沈重牛車正在聽者的前面。高潮過後突然地變成弱音piano,隨著再變成漸弱音diminuendo (ppp),表示牛車已遠去。但拉威爾的管弦樂版本稍有不同,先是極弱音,然後續漸加強crescendo至極強音,然後又趨轉弱,表示牛車漸漸接近、經過,然後遠去。
漫步主題
未完全孵化仍在蛋殼中的小雞。
兩個猶太人 — 一富,一窮,Samuel Goldenberg and Schmuyle。這本是兩幅畫,一張叫Samuel Goldenberg,另一張叫Schmuyle。莫索斯基將之合併描寫。
漫步主題(豐滿而沈重的漫步主題帶進下一樂段)
在里摩市場 — 里摩Limoges是法國中部的一個城市。史塔索夫的註解是一群法國女人在市場吱吱喳喳,激烈爭吵。這是一個諧謔曲,尾段在極端高音下看完了這幅畫,聲調突然下降,沒有間斷就進入下一樂段。
地下陵寢 — 赫德爾曼由一個燈籠引領進入一個巴黎地下陵寢。 對此樂曲的下半部,莫索斯基進一步表達:赫德爾曼的陰魂引領他走向一堆頭顱骨而將之一一加上標記 ── 那些頭顱骨隱約發光。一個令人敬畏和鼓舞的和弦引領作者的思潮進入下一樂段。
在雞腳上的 巴巴亞加茅屋 ── 巴巴亞加Baba-Yaga是俄羅俄民間故事有名的女巫,她的茅屋像一個鐘,建築在雞腳上。莫縈斯基加入了巴巴亞加坐在一隻熾熱得發紅的碗上飛行。她的飛行直接帶入下一樂段。
《偉大的基輔城門》── 史塔索夫的附註:赫德爾曼的素描是一個古俄羅斯格局的基輔城門,城門有一個圓頂,就像一頂斯拉夫的頭盔。赫德爾曼設計了這度城門,是為紀念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在1866年四月四日遭暗殺而大難不死。這基輔城門的畫面設計獲得國家大獎,赫德爾曼很滿意,認為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工作。但這設計的城市最終沒有建造,計劃取消。這樂章凸顯一個宏大的主題,提升了樂曲一開始的漫步。第二主題是莊嚴的,素材取自一首俄羅斯東正教受洗的詩篇。
唱片推介:
(以下是拉威爾管弦樂版本,除非另作聲明)
DGG 139010 tulips (Karajan/Berlin Philharmonic)
PHILIPS 6500880 (Edo de Waart/Rotterdam Philharmonic)
DECCA SXDL-7520 (Sir Georg Solti/ Chicago Symphony Orch, digital recording)
RCA LSC-2201 (Fritz Reiner/Chicago Symphony Orch)
DECCA SXL-6328 (Zubin Metha/Los Angeles PO, piano and orchestral versions, V. Ashkenazy piano solo)
DECCA 410121 (V. Ashkenazy/Philharmonia Orch, orchestrated by conductor, digital recording)
ETERNA 826449 (Igor Markevitch/Gewwandhaus Orch, Leipzig)
COLUMBIA SAX-2484 (Lorin Maazel/Philharmonic Orch)
TELARC 10042 (Lorin Maazel/Cleveland Orch, digital recording)
MERCURY SR90217 (Antal Dorati/Minneapolis Orch)
DECCA SXL-2195 (or LONDON CS-6177) (Ernest Ansermet/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ende)
PHILIPS 835527 (Leonard Bernstein/NYPO)
PHILIPS 6780562 (piano version, Sviatoslav Richter)
(本文原刊於2016年8月份《發燒音響》。本文刪去原文所有圖片,以符合《掌門天地》格式。
8月28日晚上,深圳市中心夏天的夜晚,市民活動依然活躍,而這一天正是深圳交響樂團2016年-2017年樂季的開幕式,深圳音樂廳散發著金碧輝煌的氣色,當晚演出的重頭戲是兩首俄羅斯作品,包括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所寫的《天方夜譚》。
晚上8點,身穿一身深藍色修身西裝的王石出現在深圳音樂廳D區的第二排,陪同他的正是多年一直支持王石的萬科第一大個人股東劉元生,而劉元生身穿一深黃色外套;兩人分別坐在D區2排的6、7號位置,D區也是公認整個音樂廳視聽效果最佳的位置。
王石與劉元生現身深圳音樂廳
身處風口浪尖的王石,此時此刻現身音樂廳,著實令很多人都意外。而三天前的8月25日,王石現身西安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主會場。不知從哪個時間點開始,“寶萬之爭”的觀眾們對於王石的“缺席”已經司空見慣;8月22日,萬科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作為萬科董事會主席的王石缺席。
兩人神情平靜
王石所在的是音樂廳正中心的位置,他習慣的動作是雙腿自然彎曲,雙手十指相互交叉握著放在大腿上,而節目單有時候則放在靠近膝蓋的位置,王石不時拿起節目單翻看,有時候也會戴起眼鏡,不過大部分時間都把目光放在交響樂團。劉元生的習慣動作則是蹺起右腿,右手放在大腿上,左手則搭在右手上,有時候左右會交換。
兩人在演出開始前有零星的交談,但神情都比較平靜,但似乎都依然不輕松,整個演出過程也沒有什麽笑容。
演出開始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度試圖進入深圳音樂廳D區,不過可惜的是持有的門票並非此區域,工作人員並沒有讓進入;而上半場演出結束後,王石和劉元生一同從四號門離開,下半場開始前幾分鐘才重新進入。
當天晚上演出上半場似乎不夠精彩,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結束後,劉元生和觀眾同步鼓掌,而王石遲疑了兩秒鐘才加入鼓掌行列。
重頭戲是下半場的《天方夜譚》,也叫“舍赫拉查德”,由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所寫,作曲家稱,“包括了《一千零一夜》的一些單獨的、互不聯系的情景和場面,我把它們分散到我那組曲的所有四個樂章中:大海與辛巴達的船、卡倫達王子的奇妙敘述、王子和公主、巴格達節日”,最後的樂章描述的場景是“巴格達的節慶,海洋,辛巴達的船裝上立有銅像的峭壁”。
“辛巴達的船撞上立有銅像的峭壁”進入管弦樂隊最高潮的時候,王石情不自禁舉起手機,似乎要拍下這一段驚心動魄的管弦樂齊奏;樂隊發出一聲巨響後,暗示著辛巴達的船撞到了巖石上,沈沒在茫茫大海中。
最後大海回歸平靜,由小提琴獨奏的舍赫拉查德主題出現,喻意故事講完了,全曲在獨奏小提琴緩慢的余音和木管樂器微弱的和弦中結束。王石對此也似乎比上半場興奮得多,鼓掌也更積極。這次鼓掌慢了兩秒的則是劉元生,整個《天方夜譚》演出過程中,劉元生都交叉雙手放在胸前。
並非首次共赴音樂會
8月28日晚上演出,擔任指揮的是深圳交響樂團新上任的音樂總監林大葉,也是他就職的首場音樂會。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記憶中,王石出席華南地區重要的音樂演出並非首次,上一次有幸見到是2009年2月的香港藝術節,芝加哥交響樂團訪問香港的時候,王石也在香港文化中心現場,但之後在華南音樂界的多次重要演出,記者再沒有看到王石出席,直到今年8月28日晚上的深圳音樂廳。
公開信息顯示,與萬科淵源頗深的劉元生,是香港仁達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管弦樂團董事局主席。作為小提琴家的劉元生,過去多年主導了香港管弦樂團的各種重大決策。在每次香港管弦樂團重要的演出,劉元生總是坐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第四排正中間位置,而演出結束後,他都帶頭起立鼓掌。
王石2009年觀看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指揮是小提琴家出身的荷蘭指揮家海丁克;而劉元生親自主導,邀請同樣是小提琴家出身的荷蘭指揮家梵誌登,在2012年開始出任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兩人對荷蘭小提琴和指揮家似乎有著特殊的偏愛。
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劉元生投入360萬元購買了萬科原始股。之後劉元生一直是王石的“堅強後盾”,近30年的持股,也讓劉元生也獲得了長期投資幾百倍的豐厚回報,被傳為一段佳話。
6月27日萬科股東大會期間,有媒體報道稱,一向很少在股東大會露面的劉元生也罕見出席。而到了7月4日,萬科管理層股東之爭進入高潮的時候,劉元生公開表示,“為幫助監管部門督促華潤、寶能披露真相,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我們在此提出以下幾個亟待澄清和調查處理的重大問題”,劉元生質疑華潤和寶能之間的潛在關聯關系,以及寶能利用高杠桿收購萬科的合法性,並呼籲監管部門深入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