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73

乔布斯迈向辉煌之路与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时间上不谋而合,他的触角通过孜孜不倦的技术革新延伸至这个国家并在不同时期迎合了其发展浪潮,最终催生了独特的中国的苹果文化和现象。

对乔布斯万众顶礼膜拜的中国,也是盛行复制创意和技术的中国。乔布斯“为改变世界而活”,却为何没能改变“山寨中国”?

美国苹果公司创办者乔布斯再也无法享受明媚的加州阳光。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讣闻,宣告这个传奇而富争议的硅谷之子,在和胰腺癌抗争了8年后终于停止了思考。

在Twitter上,乔布斯的死讯以每秒约1万条传播,相当于本·拉丹死时的两倍;在美国,人们涌向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乔布斯住所,用鲜花、涂鸦和 咬掉一口的苹果祭奠这个“伟大的朋友”;在欧洲和日本,年轻人成为哀伤的主角,他们举着显示乔布斯遗像的iPad走上街头;就连宿敌微软和Google, 也历史性地降下半旗和推迟新品发布来向这个最让人头疼的对手致敬。

在遥远的中国——一块乔布斯终生没有涉足的土地——类似的情景也正在上演。在北京等大城市,人们被莫名的忧伤笼罩,“果粉”们不顾长假里糟糕的交 通,涌到市中心的苹果店献上鲜花、诗句、香烛,甚至眼泪;哀悼的微博被海量转发,媒体头版则清一色变成了乔布斯专号,当晚的北京三里屯广场烛光摇曳,途经 的人们驻足静默。

“他是个好人。”北京市民陈建荣感到有些难过,“我不需要懂电脑就能和孙子一起玩iPad,他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快乐。”

中国人第一次变得不那么容易接受一个外国人的离去。一直以来,乔布斯和中国的距离既远又近——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来过这里,是本世纪商业巨星中对中国价值认识最迟钝的一个;但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消费地和代工厂,乔布斯更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商业偶像之一。

“乔布斯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北京三里屯,一位祭奠者这样评价这个一生从未到过中国的美国人。

从1976年苹果创立开始,乔布斯迈向辉煌之路与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时间上不谋而合,他的触角通过孜孜不倦的技术革新延伸至这个国家并在不同时期迎合 了其发展浪潮,最终催生了独特的中国的苹果文化和现象。而一生特立独行、锐意创新、以think different为标志的乔布斯,却在被称为“山寨大国”的中国受到万众顶礼膜拜,其中意味不乏反讽。这个“为改变世界而活”的人,能够改变中国?

AppleII与“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是一种时尚,这很容易从一些城市街头获得验证,例如上海。10月8日,乔布斯离世后的第3天,南京路上人流如织,享用着苹果产 品的年轻人沉浸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乐趣中,他们可以自由便捷地聊天、阅读、视听和网络购物,世界在指尖的移划中变得越来越近,想象则延伸得越来越远。

只有一个人的思绪时常陷入时光隧道,他是上海计算机教师王颂赞,这一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27年前,王颂赞在这里迎接了邓小平。

时值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第二次南巡停留上海,王颂赞和他的两个小学生作为科技成果的一项进行计算机操作演示。当时除了师徒三人,还有另一 位主角——一台“AppleⅡ”计算机,这是乔布斯于1970年代末的一个天才之作,它结束了计算机的零件时代,以卓越的设计和功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款真正 意义上的个人电脑。

这开启了乔布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他的“AppleⅡ”销量惊人,他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富翁,买了一座山上的房子和奔驰双人小汽车,时常兜风和裸泳。 随后美国高中学校的计算机普及运动又帮了他的大忙,仅仅用了5年时间,苹果公司就从一个车库作坊变成收入规模达十亿美元的革命性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而此时中国的计算机领域一片沉寂。“文革”中动员式发展让中国的计算机沦为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的拼凑品,还有著名高校研制出“只会加法不会减法”的计算机的笑话。

1980年代初,乔布斯的一个雇员来上海,随身带了一台“AppleⅡ”,结果他发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失望中将其留在了中福会少年宫。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乔布斯曾关心过这台电脑的下落和即将产生的深远影响。像无意中抛出的一条纽带,这个米黄色的方盒子为刚刚经历了拨乱反正、开始“科学春天”的中国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李劲幸运地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接触计算机的孩子。

当天上午10点多,邓小平来了,他微笑着看着13岁的李劲熟练地敲着键盘。屏幕上先后出现了欢迎字幅、会跳舞的机器人和呼啸升空的火箭。现场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这台神奇的机器,离场的时间一拖再拖。

邓小平拒绝了工作人员递来的椅子,饶有兴致地看李劲进行人机对弈。最后李劲输了,邓摸着他的头,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改变了李劲的命运,也把更多的中国孩子送进神秘的计算机世界。一场延续了近10年的轰轰烈烈的计算机普及浪潮由此涌动。“真正的探索开始了。”王颂赞说。

苹果电脑随着浩大的宣传运动在中国出尽风头,成为教研单位争相引进的对象。福州一中在那一年购买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将近2万元,还专门为其配备房间和空调。”该校第一位计算机教师刘永柱说,“后来有学生竞赛获奖,还受到央视的采访。”

北京景山学校的毛桂芬老师则清晰地记得当年和同事抢着看一本快翻烂的苹果计算机中文说明书的情景。“那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年代,经常整宿整宿地研究。”而放学后跑到父母单位的电脑上玩一个叫“小蜜蜂”的游戏,则成为了整整一代儿童的集体记忆。 

1984年变得越来越汹涌澎湃。计算机热潮方兴未艾,全民经商潮又因邓小平的南巡而涌动,联想、科海、四通、华海、信通等大批电脑公司在这一年诞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也初具雏形,苹果公司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1984年因而被称作中国计算机业的“元年”。

这一年,乔布斯则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他的年销售计划已经直指50万台。他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拥有4.5亿美元财产,是富豪榜的常客,更重要的是,他才29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0

世界不缺賈伯斯 缺懂得愛自己

2011-10-17  TCW




今年二月的農曆除夕,是《商業周 刊》創辦人金惟純十多年來,最特別的一頓年夜飯。

這一天,金家飯桌上來了一位稀客──金質靈(貓靈)。她是金惟純與影星龍君兒的女兒,但打從幼小時候父母離異,十幾年來,她年年在父親的團圓飯桌上缺席。

除了今年。

十多年首次,和前妻坐下喝茶

今年,貓靈不僅與金惟純夫婦開心用餐,還在爸爸家住了幾天。金惟純把女兒送回龍君兒家時,兩家人還和樂的邊喝下午茶邊聊天。這,也是十幾年來絕無僅有。

貓靈與父親的大團圓並非偶然。在這不久,金惟純才在電話裡,對著前妻,為著過去種種,誠懇的說對不起、真摯的說感謝,兩人激動的相互原諒,十多年來的隔閡 頓時融冰。「貓靈的狀態也變得比較開朗,」金惟純疼惜的說。

即將跨入六十歲,這是金惟純給自己上的一堂課,有關於「愛」。

替自己的人生盤點,勇敢跨出第一步,打破與愛過的人之間的隔閡,這是金惟純與身邊人在這兩年參加心靈成長課程的成果。他對人生的闡述是:「一個字去講的 話,那我覺得還是講『愛』這個字啦!這個字,是很大很大的功課,其實這個功課做好了,人生沒有別的問題了。」

人生,一定要像賈伯斯一樣,用人手一機的方式改變世界,才叫作成功?金惟純提出另類的思考,與我們分享他這兩年盤點人生的心得。以下是口述摘要:

我沒有深入研究他(賈伯斯)的事情。說實在的,我不會羨慕他的人生,我大概也不會佩服他,因為他不是我所要的那種典範。

我覺得所謂這些科技產品,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商業機制在驅動,所以這些東西(指iPhone、iPad)遲早都是會出來的。你問我世界不缺什麼?我認為就不 缺科技上的推陳出新去做這樣的東西。

現在大家更需要的是一種更深切的人文方面的反省,尤其是世界上掌握最多資源和有很大能耐的人。他們的影響力是無庸置疑,就應該深思更根本的東西。

最近發生很多事情,包括人家現在開始去占領華爾街,那些人可能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人家就覺得something wrong(有些事錯了),不對了嘛!不對的地方說不出來,最後就先去把華爾街給霸占了再說,那感受是很真實的。到底哪裡不對,是整個體制有問題了嘛!

現在這個世界九○%是商業力量在主導,這個環節在人類歷史上以前是沒那麼重要的,現在在這個社會那個影響力已經大到無所不在,滲透到人的所有層面;父母與 小孩的戰爭,叫小孩子不要用手機、電腦。上癮的東西不是毒品,是電腦、手機會讓人上癮耶。

但這個上癮之後,對他成長有幫助嗎?對他人生的學習,對他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有幫助嗎?Who cares(誰在乎)?賈伯斯大概也不會管這個,「一切交給市場去決定」好像就吻合道德了,不可能啦!

說背後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把事情搞好,沒有這隻手啦!如果很有影響力的人沒有自覺,怎麼會搞好?

其實,人還是會無意識的追求一些習慣性要追求的東西,因為人都是慣性嘛!有些東西其實明明你已經夠了,但還是習慣性的繼續在追求;那有些東西其實你已經很 清楚,你缺這個東西,你人生很不圓滿,但你習慣性的繼續逃避和繼續忽略。

學習愛自己,就是智慧的開始

我在整理自己人生的時候,發現你是真正的真心在那邊的時候,其實是很少的。而你的人生沒有真正在那邊的時候,其實都是錯過的。所以老實說,人生九○%都是 錯過的。

人生用一個字去講的話,那我覺得還是講「愛」這個字啦!我們這個社會用很多很fancy(意指搞浪漫、弄情趣、搞品味)的、制式化的、速食的東西來取代愛 這件事情,其實大多數人是不懂得愛的、也不會愛的,那我自己覺得我也是其中之一啦!

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間,小的時候母親管我很嚴,嚴到可能比一般的父親還要嚴。

所以,我覺得我在幼年的時候,對愛這件事情就已經產生了一些問題,真實的狀況是,這世界上最愛我的人當然是我的母親,我最該愛的人也是我的母親。但是因為 當時的環境與母親的期待,導致於她對我是非常嚴苛的方式,嚴苛到那個孩子在那個年代,沒有辦法真真正正的感受。

其實這種狀況呢,就變成,因為沒有覺得真正得到愛,所以就要一直去追求,希望得到補償。第二個,對愛這種東西其實是抱著一個恐懼,當你一得到時就想逃,就 很恐懼。

愛別人是一種屈服,被別人愛是一種束縛,所以它來的時候你會覺得很恐懼,但又無意識的一直去追求它,這種行為最後背後都是補償性的,它不是真實的;那補償 的東西是什麼,是缺乏自我價值感,簡單說就是不懂得愛自己啦!

如果你要講人生學習,其實就是佛教裡的慈悲與智慧。愛自己就是慈悲修行的開始,懂得怎麼愛自己就是智慧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0

世界各國行業回報歷史數據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tf2.html

醫藥一枝獨秀,金融、科技跟其後。

行業不代表個體,科技和通訊行業整體發展迅猛,但個體β值極高,同時難於預測。

消費整體表現並不突出,說明消費行業競爭也是十分激烈,只是少數真正優秀的消費品牌的壁壘更容易被發現,同時一旦建立起護城河就能持續穩定,而對於大多數消費品牌只能取得階段性的領先。

金融則屬於那種不出事則已,一出大事變化快得投資者根本沒有時間反應難以逃離,而且存在歸零的可能性。

醫藥相對而言具有更多優秀的個體,同時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長期同樣比較難於預測。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世界各国行业回报历史数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4

跨界視野 前世界網球王阿格西當講師 英特爾為CEO安排的三堂課


2011-11-28  TWM




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上,為何前世界網球王阿格西會走上講台,當起這些CEO的老師?其實,來自不同產業的精英,可以帶給CEO不同的視野。到 底阿格西和其他講師教了大家什麼?

撰文、攝影‧賴筱凡

英特爾科技創投高峰會的最後一天,雖然洛杉磯不過下午三點時間,但會場旁邊的海面已經被日落染成鵝黃色一片。這天下午,會場的氣氛格外輕鬆,七十二小時密 集會議的尾聲,英特爾為九百位CEO等級的企業領袖,準備了一堂特別的課程。在滿場聽眾的期待下,走上講台的竟是前世界網球王安卓.阿格西(Andre Agassi)。

很多人可能不解,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投高峰會上,為什麼會出現阿格西這樣特別的講師?再看看今年其他講師的名單,谷歌︵Google︶副總裁瑪麗莎. 梅爾(Marissa Mayer)、華納兄弟董事長巴里.梅耶爾(Barry Meyer)、人脈管理學大師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絕命終結站5》導演史蒂夫.奎爾(Steve Quale),阿格西的出現,或許就不那麼意外。

第一堂課:挑比你聰明的成員曾經參加過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高峰會多年的台灣創投業人士就說,「每年這些來自不同產業的人,能帶給你的視野,可能遠超過你所預期。」所以,英特爾讓啟斯.法拉利擔任 高峰會第一位講師,就是要教九百位CEO如何快速拓展人脈;找來「谷歌最美麗的女副總裁」談創新力;請梅耶爾分享科技與內容創意產業結合的火花;而壓軸的 阿格西要教CEO們,如何成功、如何建立一支堅強團隊。

穿著一身黑的阿格西,說起話來分外幽默,他分享家庭生活、談自己的網球人生,更多時候他要分享給CEO們的是,如何挑到對的團隊成員。

從三歲就開始打網球的阿格西能走到巔峰,他笑了笑,不把所有榮耀歸功於自己,而是來自於背後一支強大團隊的支持。教練、體能訓練師、重量訓練師、防護員 等。他們提供建議、擬定策略,增強體能、重量訓練,阿格西必須要有非常完整的計畫。

阿格西黃金團隊的運作,就像經營一家公司,從創業開始走起;做重量訓練、增強肌力,就像是公司的研發過程;團隊裡的每位成員,就宛如一家公司要創業成功, 得先有對的人。但如何挑到對的團隊成員,又是另一門藝術。

「找比你聰明的人。」阿格西說。他接著解釋,「如果你自認比團隊成員還聰明,很容易會開始自大,但找比你聰明的人,他能給你的更多。」在阿格西的黃金團隊 裡,體能教練吉爾伯特(Brad Gilbert)就是一例。

第二堂課:創意來自四面八方吉爾伯特曾經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網球選手,但卻教出兩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一位是阿格西,另一位就是年僅二十一歲的明星選手羅 迪克(Andy Roddick)。而阿格西是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了吉爾伯特。他們兩個是風格截然不同的人,阿格西是「好好先生」,但吉爾伯特卻經常管不住嘴巴,情 緒失控地在球場與裁判吵架。

這樣的兩個人碰在一起,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火花,他幫阿格西從世界排名第三十二名,登上球王寶座,八年內抱走六座大滿貫冠軍獎盃。「他有條理,善於簡化事 情,他比我更了解我的球風。」在阿格西眼裡,吉爾伯特就是那位比他聰明的人。

此外,阿格西並不認為他比別人強,他說:「追求成功有很多方法與工具,就像我每天起床都替今天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會因為你昨晚睡不好而延遲停滯, 不會因為你今天心情不好就不努力達到,而是要盡力完成每天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你會發現準備的力量很大,他做重量訓練、練肌力,「我是準備了我整個人 生,才贏得了我的成功。」阿格西教CEO如何挑到對的成員,而美麗的梅爾則要告訴CEO如何極大化員工的價值。

如外界認知,谷歌雇用聰明的員工,「只要你自認聰明,我就會雇用你。」梅爾講得一派輕鬆,然而關鍵問題才正要來。

挑到對的人,但沒有讓他們發揮最大的價值,一樣徒勞。「所以,重點在於如何激發員工的價值,創新就會像花朵盛開般,源源不絕而來。」梅爾說。

於是,谷歌的作法很簡單:放手讓員工去嘗試。

「就像你們知道的,我們有谷歌實驗室,實驗室裡的人,花二○%的時間去做他們自己的點子。」谷歌有很明確的資源分配法則:七○%資源用在核心業務,二○% 資源開發可能創造利潤的點子,一○%資源則用在短期無法創造營收的想法。

第三堂課:勇於開口

在梅爾口中,資源分配法則沒有標準答案,但重點在於,「你要起步得更早。」因為創意來自四面八方,要放任讓員工嘗試各種點子,要讓使用者有機會體驗,然後 再得到意見回饋。要走完整個創新點子的過程很長,所以起步必須更早。

至於人脈管理大師啟斯.法拉利則要CEO勇於開口,「你必須給旁邊每個人機會。」他建議不要自己一個人吃飯,而是想辦法找到其他人一起吃飯,即使你開口前 根本不認識他。「但他卻可能是你的下一個客戶、下一個合作夥伴。」正所謂站在巨人肩膀上能看得更遠,但英特爾資本全球高峰會每年能帶給CEO們的收穫,遠 超過預期,「他們不只給你魚吃,還希望你來這裡學會釣魚。」說完這話的CEO,他要再準備去認識下一個人,釣下一條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8

科普與商業如何有機結合? 姬十三與果殼的世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0/xMMDcyXzM4NzIxMA.html

這大概是全天下老闆都夢寐以求的評價。

「這裡很有意思。」在果殼網(Guokr.com)見到其高級市場經理朱溯源時,他這麼說。

2010 年11月,果殼網上線,這家網站的自我描述是「科技有意思」。其與做書籍出版的果殼閱讀共同構成了果殼傳媒,然而有意思的並不只有內容本身,在果殼位於 CBD地區的辦公室逗留的一個多小時裡,出現過一個戴類防毒面具口罩的女生;另一個顯然是來上班的女生推著自己的小輪自行車,一隻貓趴在她的肩頭。在一剎 那讓人感覺下一秒看見有人披著斗篷、騎著掃帚進來都有可能的。

「大多數的IT公司不都這樣麼?」果殼網創始人、CEO嵇曉華反問。但有兩個不尋常:哪家IT公司會在整體後現代化風格的辦公室裡,在會客區使用很童稚的色彩、白底黑花小清新風的桌布?有哪家IT公司會把總部放在朝陽不是中關村?

在果殼最早從崇文門附近的「松鼠世界」遷出時,據說糾結過這個問題:是選擇朝陽還是中關村?最終落戶朝陽或許能說明些什麼,這家基於線上、立足科普的公司其實並不是互聯網公司,其本質其實是「媒體公司」。干的還是姬十三自大學時代以來的「老營生」:科技分享和傳播。

這 也能成其為一門生意?更基礎的一個問題則是,以流量衡量體量的互聯網世界裡,果殼是否只能吸引一些極客(Geek,表示有極致想像力和極致自我的人)?實 際上,這個2年來一直頗受關注的網站更像是一些垂直社區的集合,果殼由「謠言粉碎機」、「健康朝九晚五」、「死理性派」等15個主題區組成,其內容既有果 殼生產的,也有大量內容由用戶生產。嵇曉華對果殼的定位,是一個「類豆瓣」的興趣社區。

果殼裡養「松鼠」

江湖傳言,這人有兩張面孔。在其擔任CEO的果殼網名片上,他叫嵇曉華;但據說作為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的名片上,印的則是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姬十三。

果 殼誕生始於「一群松鼠的文化傳播公司」,2009年1月科學松鼠會在北京正式註冊了這樣一個公司,姬十三是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2010年後改名為果殼 傳媒。但最初有果殼,只是為了讓松鼠會能更好地生存下去。2008年3月,姬十三北上來京,一個月後科學松鼠會成立。這個基於科技分享的群博2008年底 的日流量已經高達3萬左右。

「科普寫作」可以說是姬十三自大學時代開始的核心工作,2007年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他又放棄了做科學家而賺頭自由撰稿人,覺得這是個「可以拎著筆記本到處走走」的美好職業;2008年北上北京後不到1年的時間內,則是在北京一家科技網站做編輯。

隨 著發展、線下活動的開展,松鼠會也面臨著同類垂直、獨立社區的發展困境:何以支撐持續性的發展?人員、內容、資金從哪裡來?松鼠會嘗試過各種渠道,包括變 成為NGO組織、向一些機構申請費用。這步棋無果,一則因為國內NGO的註冊有很多繁瑣的程序問題;二則誰又能界定做科普的松鼠會是一個合格的NGO組 織?

在與包括丁香園(醫藥生命專業網站)等交流的基礎上,姬十三決定嘗試商業化,「這是沒有辦法之後的辦法」。國內很多草根NGO組織都 是以工商註冊公司的名義生存著。從2009年開始與多家風險投資的溝通中,姬十三提出的要求是,果殼是果殼,科學松鼠會則是一個公益組織;公司接受投資的 既定前提是,果殼賺錢後要反哺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後者囊括了松鼠會和其線下活動果殼時間。

「松鼠」速成營

「對於科技知識的需求,是一個沒有被滿足的藍海。」姬十三的這一判定是否能夠成立?

松 鼠會時期的經驗,或許是極好的心理支撐。松鼠會的平台上曾經有超過100位的科普寫作者,其中有美國芝加哥大學共度細胞生物學博士的女俠「橘子」,寫《動 物行星》專欄的生物老師「瘦駝」,做過美編、玩過樂隊的高分子碩士小莊,還有諸如《科學世界》雜誌的副主編、植物學博士史軍等等。據說這些資深「松鼠」好 好寫專欄每個月的收入也能有六七千塊,不用說還有出書立論的。

這種成功能否在果殼複製?「科學就像一枚枚難以開啟的堅果,雖味美卻不易入 口。」另外幾萬流量的網站是否能有足夠商業價值,養活自己進而反哺松鼠會?時至今日,果殼傳媒已經有七八十號人了,10人的圖書團隊負責果殼閱讀,剩下的 則是網站的僱員;而每個月果殼的支出就高達百萬。

果殼之前,科普的主力軍是科協、是主流媒體的科技板塊,但顯然缺乏對大眾的吸引力。果殼如何能讓大眾在看電影聽音樂玩手機之外,「嘗試在業務時間做一個長腿機器蟲,認識更多的星星和路邊植物,或者用科學知識去破解網絡上的流言」。

結 果似乎並不錯。果殼的15個主題板塊都受到了超過10萬人的關注,「我們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轉發了、閱讀了相關的文章」,朱溯源說,只知道這種轉載非常活 躍。「互聯網的發展,在使信息傳遞越來越快的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於各種壞消息的不安」,此外大眾對於核能、轉基因、人工智能等科技新鮮詞的激烈爭辯也平 添了人們的擔憂。

新型傳播方式的興起,則是果殼的東風。果殼的「謠言粉碎機」是一個與美國探索頻道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相類的主題板 塊。日本地震後其對核能、輻射、服食碘鹽能夠抗輻射等流言的「粉碎」,不僅通過SNS等互聯網社區頻繁被轉載,同時也吸引了平面、電視等主流媒體形式對果 殼本身的關注。

但相對於松鼠會,果殼所發的文章「門檻更低、更有貼近性也更有趣」。姬十三希望它能吸引「大批文科生」。

科普與商業的有機結合

出人意料的是,果殼受到了一線品牌的青睞。

在 其客戶的名單裡,赫然有通用汽車、通用電氣、IBM、寶潔、歐萊雅、大眾、奧迪等國際品牌。「這些品牌都很重視科技投入,但此前他們找不到相應的渠道傳播 它們對科技的這種關注、把它們產品中的科技含量告訴消費者。」姬十三說,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有這樣的需求。這種需求也體現在國家層面上,因為科技實力 是國家形象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果殼一清二白的頁面上並沒有任何廣告欄,其傳播的方式是通過提供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內容,「在其中包含一些科技品牌信息」。與傳統公關公司相比,有科技背景支持的果殼傳媒優勢明顯。

在 果殼為IBM的電腦系統Waston做的推廣中可見一斑。2011年2月,美國智力競賽結果Jeopardy播出了「史上最強的人機對抗」節目,在三天的 比賽中IBM的電腦系統Waston擊敗兩位人類選手取得冠軍。果殼則借此推出了一個「尋找Waston」的測試,註冊用戶在完成語言、邏輯和情感三方面 的測試題目後,可以知道自己與Waston的差距,也可以知道自己與哪些名人的水平更為接近。

要參加這項測試的前提,是成為果殼的註冊用 戶。結果是10天裡有近3萬人參與了此次測試。通過新浪微博搜索「了不起的思想機」,出現的微博多達13044條。果殼最近為奔馳提供的一個服務也是同樣 的思路,「品牌的反饋是傳播效果比之其他渠道翻了一番。」果殼高級市場經理朱溯源說。

早在2009年下半年,已經有公關公司找到姬十三,希望說服松鼠會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做品牌宣傳。而在這之前,果殼的日子並不好過。公司註冊後的第一筆業務是給央視的一檔科學節目做策劃,此外的主要收入則是出版了兩本書。

這種要求熟知品牌技術背景、依賴策劃的服務模式會否制約體量的增長?果殼能否避開傳統廣告公司人海戰術的弊端?工資生存是否存在資金壓力?

「我們目前還沒有資金上的壓力。」姬十三說,摯信資本在2010年和2011年先後兩次注資果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9

陶氏化學:材料改變世界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31.html

材料改變著世界,而轉型之後的陶氏化學正在不斷創造新材料。

當你在洗衣店洗衣物時,可能會奇怪何為乾洗?當你在夜間行車時,可能會奇怪為什麼路標看起來仍然清晰?當你用淨水機時,可能很想搞清楚淨水的原理,甚至連滿大街流行的Crocs鞋,你有時也會奇怪這鞋怎麼這麼經久耐穿?

沒錯!你懂,或者不懂,新材料就在這裡,無處不在。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又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新材料正在「肆無忌憚」地融入到生活中每個角落,改變甚 至顛覆每個人的生活。「新材料在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在接受《商業價值》採訪時表示,「毫無疑 問,材料改變世界,而不斷創造新材料則是陶氏化學的責任。」

確實如此,在2011年12月1日的「2011年陶氏創新日」上,陶氏化學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新材料的應用,比如飲料軟包裝、服裝面料、洗髮產品、營養健康的食用油等等——很多看起來遠離生活的新材料是如此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自1897年成立以來,陶氏化學一直都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化學公司,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研發出各種化工原材料,然後出售給客戶,再由客戶將這些材料應 用到日常所看到的各種終端產品。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陶氏化學也意識到必須由上游基礎化學領域轉向功能產品業務及應用市場業務,不僅需要埋頭研發,更需 要瞭解終端客戶的需求並為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研發出更多新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對不同材料的需求,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心。」姚維廣表示。

「老樹新花」

北京朝陽區的惠新西街小區12號樓,在2011年完成了節能改造。改造前,屋頂的平均熱傳導係數實測為1.26W/(m2·K),用60mm厚的舒 泰龍隔熱保溫板改造後,傳熱係數為0.49w/(m2·K),傳熱係數低於按65%節能要求不大於 0.60W/(m2·K)的國家標準,而所用的費用均攤到每平米建築面積僅為3.63元。如果北京市的老舊小區都能按12號樓進行節能改造,那麼一年即可 節能折合標準煤約63.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6.73萬噸。

在12號樓節能改造中所用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就是陶氏化學的產品,這是一種看似普通的藍色泡沫塑料板,卻在建築節能中發揮不可想像的作用。除了保溫 以外,還具有極佳的尺寸穩定性以保證不變形、優質的防水性以保證建築的滲水漏水、高熱阻值以及超強的抗壓強度。事實上,舒泰龍新材料最早誕生於1941 年,最初發明的目的是應用在海軍衝鋒艇上,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舒泰龍材料的輕、不吸水、不變形等特點。可以說,對於建築節能來說,舒泰龍是非常理想的材 料,已在全球2100萬棟建築中應用,每年節約能耗約100億美元,減少上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通常1~5年便能收回成本。

隨著經濟環境等不斷地發生變化,舒泰龍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比如汽車、機場、橋樑、工業保溫、風能以及家電等新領域。「舒泰龍是陶氏化學『老樹開新花』的典範。」姚維廣表示,「誰能想到當年軍用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呢?」

正如人體需要不同的營養,合理的套餐解決方案才是人類健康的真正需求。對於建築節能領域來說,道理亦然。為此,陶氏化學研發出了防水保溫一體化 TPO屋面系統,該系統除了包括舒泰龍,還囊括了已在業界頗具好評的熱塑性聚烯烴(TPO)單層防水卷材等新材料。這套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將為客戶帶來包 括防水、隔熱保溫、抗風揭、耐化學腐蝕、提高抗撕裂強度機械性能和減少滲漏率等在內的諸多益處。與傳統的輕鋼屋面相比,陶氏TPO屋面系統卷材之間採用熱 風銲接,整體密閉,柔性TPO防水卷材覆蓋屋脊部位,避免雨水倒灌,白色防水卷材能夠反射熱量、減少屋面熱負荷及熱島效應,節能建築降溫能耗達25%;出 色的銲接性能確保了產品的耐久性。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這套解決方案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增塑劑或氯化物,可以100%回收,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

「不斷地挖掘原有材料的價值,再輔以配套材料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姚維廣表示,「陶氏化學計劃將舒泰龍的保溫係數再提高一倍。」

改變自我

在很長一段時間,陶氏化學雖然創造了百年輝煌的歷史,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陶氏化學逐漸顯現出增長乏力甚至虧損的境地,這源於陶氏化學的重心主要集 中在上游的基礎化學領域,嚴重受制於上游石油價格的影響,週期性變化明顯,成本居高不下。與此同時,下游功能性材料附加值日益得到體現,向下游集中則成為 提升效益的關鍵。顯然,陶氏化學並沒有像柯達等企業一樣,沉醉於原有的輝煌,其中2009年以188億美元成功併購羅門哈斯是陶氏自我改變的標誌。

相比較外部的併購,對於陶氏化學來說,自我的內部改造也是這次變革的核心和重點。「重新梳理和塑造陶氏化學的研發體系成為決定變革的焦點。」姚維廣坦言,「從以產品為導向轉向以市場為導向是最大的變革。」

確實如此,陶氏一貫堅持以產品為核心,追求高精尖的新材料從來是不遺餘力,並不太關注研發出的新材料的用途和市場價值。比如風靡世界的醜鞋,其材料就是陶氏化學研發出來的,但很可惜,陶氏並沒有發現其巨大的市場價值,而被別人做成世界級的產品。

因此,陶氏改變了以前以技術驅動研發的方式,變為與客戶一起研發,傾聽客戶的需求,發現市場的空白,並以此作為研發的驅動力。在陶氏,通常的研發模 式是在美國總部開發平台技術,然後在中國等發展中市場開發出適應當地客戶要求的產品,而現在要反過來。比如,中國消費者對室內甲醛污染要比歐洲、北美等地 方更敏感,針對中國消費者特別需求,陶氏研發出「去除甲醛」塗料技術。這完全是適應中國本土的需求,但在北美、歐洲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益,這也是「反向創 新」的一個成功案例。

這場「讓大象跳舞」似的變革,看著簡單,對於有著百年傳統的陶氏卻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除了常規的部門合併重組以外,對於陶氏研發部門最明顯的變化還包括成立了客戶創新中心和引入了全新的創新評價體系。

所謂客戶創新中心,就是陶氏會創造一個平台,與下遊客戶共同發現對新材料的需求,並開發新產品滿足這一需求。在與客戶的討論中,碰撞出新的創意並最 終形成可執行的方案,同時還能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為陶氏未來長遠的發展規劃提供支撐;不僅如此,這還是陶氏化學內部高管、技術研發團隊、市 場銷售與客服等相互交融的場所,不同部門的人員相互激發,也會形成更好的產品「套餐」,從不同的角度滿足下游對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陶氏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實驗室圍牆,形成開放的創新體系。」姚維廣表示。

此外,為了鼓勵研發人員創新,科研人員可以就一些研究項目設想向總部申請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陶氏專家委員會會對其申請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如果是比較 短期的項目,基金可以提供半個項目週期的資金支持,然後做一次潛力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如果是比較重大和長期的項目,則會認真統籌資金和人手,分階 段地推進。陶氏每年為創新基金預留1億美元資金,所有使用資金的相關項目進度都公佈在內部網上,接受員工監督和意見反饋。

自然,這樣變革的連鎖反應就是要創建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以評估每個人的績效。這也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的一種必然選擇,畢竟不同材料所需的研發週 期、產業用途等都不相同。很多企業的創新評價體系一般考察三個指標:研發投入在公司銷售額中所佔比例;公司的專利數量;新產品銷售在總銷售額中所佔比例。 但陶氏並不認為這三個指標能夠真正反映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為此,陶氏引入了新的創新評價體系,也是三個指標:第一看研發產值,也就是新產品的銷售額與研 發投入的比值,這能代表創新的效率;第二看新產品的利潤率;第三看專利,不是看數量,而是看這個專利是不是保護了你的新產品,也就是專利保護下的新產品銷 售額在整個銷售額中的比例。「這三個指標更能夠清晰地反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姚維廣認為。

而這種變革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10年,陶氏化學銷售額的1/3來自於最近5年內推出的新產品。陶氏擁有一支全球化的研發精英隊伍,目前正集中於500多個大型研發項目。

「目前只能說陶氏化學的變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姚維廣表示,「這條路很難,但陶氏化學變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掘金新材料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發現、使用和革新材料的歷史。目前,材料科技是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構成21世紀世界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 三大領域,尤其是新材料技術,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低碳環保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世界各國也將發展新材料作為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 要組成部分,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可以說,新材料技術是其他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石。

數據顯示,近10年來國內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速高達22.5%,而以納米材料、稀土新材料、電池新材料和光電新材料作為統計口徑計算,2010年新材 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但由於新材料產業具有乘數效應,2010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超過6500億元。如果按照新材料「十二五」規劃,到 201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2萬億元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非常明顯,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值得深度挖掘的巨大潛力市場。

尤其是中國的化工產業實現產值96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的6700億美元產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工行業市場。2010年陶氏化學大中 華區實現銷售收入40億美元,佔公司全球537億美元銷售收入的7.5%。顯然,對於陶氏化學來說,中國市場在其戰略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為此,陶氏加快了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

在研發層面,陶氏在上海建設了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採取了一體化研發模式,也就是說在這裡集中了陶氏的研發、市場和實驗室等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這也是美國市場以外最大的一個一體化研發基地,同時也是陶氏大中華區和陶氏亞太區的業務和創新中心。

在下游的產業佈局上,陶氏在中國積極佈局,比如在張家港建設年產能力12萬噸的世界級醇醚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丙二醇系列醇醚產品,應用於電子、油 漆塗料以及清潔產品領域;計劃在成都開設辦事處,對中國西部市場進行輻射。陶氏目前在中國已有3600名員工、6個業務中心和18個生產基地。

「陶氏希望中國的銷售收入在2015年將達到70~80億美元。」姚維廣表示,「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2015年,銷售收入將翻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4

聚焦「世界最繁忙網站」——12306火車訂票網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47555.html

壓力!「全球近1%網民造訪 12306不堪重負」

12306火車訂票網的設計、研發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客運服務系統試驗室位於北京的北京交通大學院內。從實驗室一面牆上的大屏幕上,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12306網站和電話訂票的實時用戶在線情況。

上午11點18分,大屏幕上顯示實時數據:共售出121199張票,登錄用戶521754個,車票查詢2673316次……

記者當時還能看到,在全國所有18個鐵路局中,上海鐵路局網絡訂票數量位居第一,北京鐵路局其次,再次是廣鐵集團。

「雖然我們前期對春運網上售票進行了相關的預想、部署和準備,但在今年春運的售票高峰期,網站的現實服務能力與旅客的客觀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康熊說。

從1月5日起,12306網站連續5天日均點擊數超過10億次,高峰時超過14.09億次,訪問量環比上月激增10餘倍。根據專業互聯網分析網站Alexa12日發佈的統計數據,7天內訪問12306網站的用戶佔全球互聯網用戶的0.902%。

「既有互聯網接入帶寬明顯不足,造成網絡擁塞,高峰時間段用戶訪問網站時頁面打開緩慢或出現超時報錯的情況,影響用戶的購票體驗。」康熊說。

由於網絡擁塞,還出現了網站未及時或完整地收到銀行的成功支付信息,造成旅客成功支付但網站顯示購票未成功的現象,發生支付偏差。經過統計,1月1日至11日,此類情況佔網站每日交易量的千分之一點三六。

康熊介紹說,12306互聯網購票是基於全路客票系統構建的,為兼顧各售票渠道的公平和均衡,在售票高峰期,我們對互聯網購票登錄用戶數和並發提交 訂單用戶數進行了上限控制,用戶在登錄及提交訂單時會遇到「當前訪問用戶過多,請稍候重試!」、「對不起,當前提交訂單用戶過多,請稍候重試!」或「系統 忙!」等提示,在每天的8點、10點、12點和15點放票期間,上述現象尤為明顯。

遺憾!「春運前進行過網測,但對購票仍估計不足」

12306網站在旅客購票中表現不佳,導致不少網民對該系統建設過程提出了許多質疑,認為系統沒有經過壓力測試,不成熟就上線。另外,也有人質疑網絡研發、建設的招標不公平,照顧內部企業,沒有選用最好的技術公司。

鐵道部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李舒揚介紹說,鐵道部互聯網售票系統在建設過程中,按流程進行了總體技術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可行性研究,總體技術方案通 過了行業專家的評審,通用軟硬件設備按規範進行了招標採購。互聯網售票應用軟件屬於客票系統的渠道延伸應用,所以委託全路客票系統研發單位「中國鐵道科學 研究院」進行設計和開發。

「在系統總體方案編寫階段,我們邀請了國內相關行業及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領域的專家參與研討,提供諮詢,評審把關,嚴格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相關標準進行系統設計。」李舒揚說。

在運營管理方面,新一代客票系統還將為鐵路企業提供精細化的售票管理、智能化的售票組織、科學化的運力調配、市場化的收益管理、多樣化的延伸服務,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在技術架構方面,引入云計算技術,以科學成熟的體系架構為基礎,構建支撐超大規模並發交易、海量數據存儲、靈活擴展、兼容性良好、安全可靠高效的綜合信息系統。12306互聯網售票系統也將基於新一代客票系統進行優化和進一步發展。

李舒揚也坦言:「由於在系統設計時,對春運期間互聯網購票需求估計不足,導致在節前春運售票過程中,互聯網售票日交易量超過系統設計能力(最高達到166萬筆)時,系統部分時段性能下降,客戶體驗不佳。」

警示!創新服務手段更需「科學發展意識」

從記者的探尋來看,無疑鐵路部門在該網站的服務改革方面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但網上對此「新招」的各種質疑聲也「情不自禁」的此起彼伏也在提醒有關部門:創新服務手段不能降低服務標準。

記者調查發現,針對12306火車訂票網網民的質疑和意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這個涉及千萬人切身利益的網站,從建設到運行都是「內部操作」, 公眾失去了參與和監督權;二是網站的技術落後、管理滯後;三是有關方面宏觀考慮不周,導致了新的「買票難」問題,而出現問題後應急措施不足。

針對此問題,記者走訪多位專家,他們表示,圍繞著12306火車訂票網的是非與爭議恰恰是告誡有關部門在創新服務手段時更需「科學發展意識」。

專家認為,比如農民工、老人等「網購難」問題,說明鐵路部門忽略了一個問題:網絡雖然普及速度非常快,但遠沒有達到人人擁有和人人掌握的地步,那些 沒有電腦、不會操作電腦或習慣於窗口購票的人,一下子還難以接受和運用網絡購票,網絡購票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而不適應;而出現的網站「堵、慢、瞎」等問 題,說明由於這些新型服務手段都是在短時間內推出的,如何操作實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鐵路部門不僅缺乏應對經驗,也沒有做好廣泛宣傳與操作技 能推廣的工作,那麼在實施過程中就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據悉,鐵道部目前已啟動了新一代客票系統的規劃和設計。新一代客票系統將在既有客票系統的基礎之上,在服務方面,以旅客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諮詢、豐富的售票渠道、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個性化的常旅客服務、快捷的進出站、全過程的服務支撐。

「從最初的400M帶寬,到現在已經發展到1.5G帶寬,12306網站根據需求正在不斷擴容、完善,盡最大努力滿足用戶需求。」李舒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2

從美國偏鄉寄養兒到世界知名牙醫 彰化囡仔陳俊龍橫掃全球醫界之路

2012-1-9 TWM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創辦人陳俊龍,獨創「五合一快速植牙法」,他年輕成名,少不了同業攻訐,但他的技術 最終還是獲得病人與醫界認同,從一個彰化小孩,到全球知名牙醫,陳俊龍成名之路也是一段辛苦歲月。

撰文•鄭淳予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陳醫師在十分鐘之內,就把患者蛀壞的牙齒拔了下來,他神奇的魔術才要開始


陳醫師先是利用水壓墊高與口腔有層薄膜之隔的鼻竇,然後用專利鉆頭撐開牙床形成一個種植窩,再置入新植牙 體,並從容補上人造骨粉,填平牙齦間空隙,最後把假牙和已深植牙床的植牙體黏合。
好醫術    吸引政商名流 患者從手術台上起身,不敢相信牆上的分針只轉了一圈,更讓他驚訝的是,困擾大半生的「宿疾」居然徹底被解
決了,當場感動得直謝陳醫師。

這位自行改造手術刀,又獨步全球發明「五合一快速植牙法」,取得超過三十件專利的陳醫師,就是來自台灣彰 化的陳俊龍。

帶著這身好「手藝」、好「工夫」,陳俊龍在全球擁有八家連鎖牙醫診所,政商名流如拉斯維加斯市長奧斯卡
.高德曼等人都放心地把牙齒交給他,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的父親也因陳俊龍一次幫他植好十四顆牙,高興地把
收藏多年、價值連城的畢卡索真跡送給他。

陳俊龍在台灣也掀起牙醫界討論,他在台灣舉辦的論壇座無虛席,甚至有牙醫專程跑到美國找他學植牙技術;陳 俊龍在兩岸華人圈已打出名號,不少企業名人都指定找他植牙,他在中國的上海、深圳也成立診所。

媚登峰集團董事長莊雅清說,為了解決困擾多年的這個「舊疾」,她特地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口氣讓陳俊龍 植了十七顆牙,整個手術的過程比她等待登機的時間還要快。「中國有位石油大亨,我幫他植完一口二十六顆的牙 齒後,他說,這比他發現石油礦的那天還要高興。」陳俊龍淡淡說著,眉宇間卻難掩得意。

留學密西根    夢想差點中斷「我覺得我真的是被(上天)派下來當牙醫的。」自小喜歡動手做模型的陳俊龍在五 歲時就對牙醫萌生興趣,但陳爸爸可不這麼認為;提出想當牙醫念頭的陳俊龍,永遠記得當天換來一頓痛揍:「他 說,牙醫根本就是木工,整天在那裡叩!叩!叩!哪有前途。」陳俊龍出身醫師世家,全家族有三十多位醫師,就 是沒人當牙醫。

陳俊龍悄悄把牙醫夢放在心裡。國小他是念資優班的天才兒童,直到十二歲那年,陳俊龍穿著一身西裝,離開家 鄉一圓父親的「留學夢」。

陳俊龍出國那天,全家族的親戚以及彰化的厝邊好友包下遊覽車到台北松山機場為他送行。「被人風光送出國
,但卻是去賣魚。」陳爸爸為幫陳俊龍辦移民,買下洛杉磯一家魚店。

半年後,魚店經營不善,陳家損失慘重,希望陳俊龍返台,但他想起出國時親友為他風光送行的場面,好勝的他
,說什麼也不願狼狽返台。

陳爸爸找遍每一位親戚,試過各種管道,最後終於在美國密西根找到一個安息日教會家庭願意收留陳俊龍。父子 兩人轉了兩次飛機,來到Saginaw這個小鎮,眼前只有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陳爸爸對陳俊龍說:「暫時在這裡住一陣 子吧,爸爸跟芝加哥的親戚安排好,再接你過去。」但最後親戚都沒有伸出援手,陳俊龍就在玉米田環繞的小鎮裡 過了六年,過著安息日教會沒有葷食、沒有電視的生活。盼不到家人帶他離開,他最後把所有的精神體力都放在參 加運動比賽,同學多半是農夫或工匠之子,他甚至一度忘記小時候的志願,連父母也覺得失望,只期盼他不要變壞 就好。

後來陳俊龍的國小同學申請到美國賓州大學,讓原本只想念小鎮社區大學的他深受刺激,自此發憤讀書,「我來 美國一年,就能補上別的小孩十三年的英文程度,六年的空白也該補得起來。」小學同窗刺激    重拾牙醫夢陳俊龍 在高中的最後三個月苦讀,以全額獎學金考上密西根大學,又繼續苦讀,隔年參加DAT(牙醫資格考試),獲得 全美十年來最高分,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哈佛牙醫學院就讀,跳級攻讀博士學位,原本對牙醫懷有偏見的父親,至此 也只能成全。

人生際遇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連父母也不可置信,陳俊龍笑著說:「他們來參加哈佛的畢業典禮,爸爸還 嚴肅問我,身上的畢業服是不是租來照相用的,直到看到我和老師同學們拍照,才相信我真的讀了哈佛。」若不是從小離鄉背井到美國扎根成長,陳俊龍也許不會有後來的傲人成就,但想起那段離開原生家庭的歲月,他內心仍充 滿遺憾,覺得是個「兩敗俱傷」的決定。「好好一個小孩本來可以陪在你身邊玩到他十八、九歲,但我九歲辦完護 照,十二歲就出國了,所以他們也失去我最可愛、好玩的時候。」現在,陳俊龍和韓裔妻子生了五個小孩,他坦言
,或許就是基於補償心態才這麼渴望兒女成群,把當初缺少的溫暖全灌注給孩子。當陳俊龍看到大女兒九歲時新辦 好的護照,不禁又溼了眼眶:「我想起當初爸爸的心情應該和我一樣,昨天還在包尿布的孩子,轉眼竟然就要離開 了。」陳俊龍在成長過程,曾一度不諒解父親,但回首來時路,若不是當初父親苦心安排,也不見得能達到今日成 就。在人生得失之間,陳俊龍謹記父親教誨,要回饋台灣社會,這幾年他回台辦論壇,希望可以造福民眾,對陳俊 龍來講,這條回鄉的路程才剛開始。
陳俊龍 出生:1966 年 現職: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董事長暨院長經歷: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內華達州牙周學會第一任會長、國際植牙學
會講師學歷:哈佛大學牙醫系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女三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2

到了世界末日,會計師能優先上方舟嗎? Bittermelon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看過電影《2012》後我一直在想,若果末日真的會來臨,而各國政府也真去建造挪亞方舟的話,工程師、醫生、物理學家等專才必定是上船的首選,因為要借助 他們的能力去維持方舟的運作,以及建設新世界。那麼,「會計師」會不會有同樣資格呢?如果有資格的話,原因何在?如果沒有,是否證明會計師對「建設」毫無 幫助?

曾在討論區中談過此問題,有網友說:「只要世界仲有金錢去進行日常活動,會計就有價值」。可是到了那個時期, 相信簿記(Bookkeeping)已經足夠。也有網友認為,會計師可以負責組織和統籌活動,可是這些並不是特別的技能,根本不一定要由會計師去做,很多 人也能勝任。

我一直在想,可以優先上船的,必定是那些擁有獨特知識和技能的人,而這些知識必須對方舟的運作和日後建設新世界有所幫助的。看看我們會計師的獨特知識,就 是Accounting standards,Audit standards ,財務管理和稅務之類,到了那個時候,這些知識好像沒有很大幫助吧。換句話說,會計知識對人類「基本」生存根本是毫無價值。

讀書時曾學習過
Hierarchy of Needs, 人的需求共分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生理需求,求溫飽的Physiological Needs,很明顯會計技能沒有甚麼作用。第二個層次是Safety Needs,相信會計知識也沒有用處。及至之後的第三個層次是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因涉及人類組織在一起,倘若經濟活動開始並大規模和有條理地發展下去,這時會計知識就派上用場了。

回看現代會計的歴史,是因為合資活動出現,會計才開始形成,及後有了成熟而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就發展出今日的會計。可是到了末日的那天,就算有機會上得到 方舟,也要等到災難退卻,並且找到適合的居住地,經濟活動才會出現,到時百廢待興,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等到需要會計時,可能已早登極樂了。

或許是我想得太多,也不是「做嗰行,厭嗰行」,更不是看不好會計專業。不過,如果相信末日論而又是會計師的話,應及早轉行,揀選有利於「末日建設」的行業去做吧。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6

完美世界暗控尋寶網:被指隱瞞涉嫌關聯交易

http://news.imeigu.com/a/1328891461215.html

完美世界暗控尋寶網 關聯交易疑團未解

1月,完美世界捲入「入股智珠網絡涉嫌關聯交易」的傳聞,在完美世界否認匿名指控之後,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完美世界可能仍有重大事項未予披露——完美世界或是其合作虛擬交易平台「尋寶網」的實際控制人。

儘管完美世界極力撇清與其指定合作虛擬交易平台「尋寶網」存在關聯關係,但種種跡象顯示,完美世界可能隱瞞了事實。若完美世界實際控制「尋寶網」屬實,則與網遊行業相關法規存在衝突之處。

而一位負責過尋寶網相關業務的完美世界前員工,則向本報記者透露稱,「尋寶網正是完美世界所有」。

誰的尋寶網?

最新的工商信息顯示,尋寶網註冊時間為2009年11月12日。在尋寶網的官網首頁上,重點提示是完美世界官方合作虛擬物品交易平台。

2月6日,完美世界媒體中心媒介經理湯永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尋寶是完美官方合作虛擬物品交易網站,但不是完美的。」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本報記者向湯永健求證之後不久,百度百科(微博)裡的尋寶網介紹由原來的「尋寶網是完美時空收購的網站之一」變更為「尋寶網已獲民族網遊龍頭企業完美時空的獨家授權」。

記者同時瞭解到,完美世界一些對外的賬目是通過尋寶網支付的。一位曾經和完美世界合作過的寫手稱,很多像她這樣的網絡寫手不是從完美世界領錢,而是完美通過尋寶網的賬戶打給她。

「這是普遍現象,很多像她一樣的個人和完美世界有業務往來的話,都是從尋寶網走賬。」上述前員工透露。而作為「合作網站」的尋寶網,只能充當遊戲道具的交易平台,而並不應該成為賬務渠道。

此前,5173作為市場上最大的虛擬交易平台一直和完美世界接觸,洽談虛擬交易道具在其平台交易事宜。「但溝通未果」,一位參與了雙方接觸過程的知情人士透露。

艾瑞分析師曹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完美肯定不敢說尋寶網是自己做的,這樣就可以操縱價格,而這會使玩家反感。」

據文化部、商務部2009年6月下發的《關於加強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顯示:「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發行企業」不得同時經營發行或交易以上 兩項業務。「在尋寶網立項的時候,完美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公司首席設計官李青為代表,主張嘗試;一派以總裁竺琦為代表,反對立項。」上述知情人士透 露。

最終該項目得到完美董事長池宇峰的同意,由池宇峰的清華大學校友李青負責。為了規避風險,將單獨成立一個完美體系之外的公司。實際情況是,「尋寶網和完美世界其實是兩個班子、一套人馬。」上述知情人士稱。

和尋寶網類似的「藏寶閣」,是網易遊戲官方的虛擬交易平台。對此,網易也同樣對外諱莫如深。但「藏寶閣就是網易的」,一位網易遊戲在職員工對本報記 者透露。「藏寶閣現在一個月的交易量達到6000萬元。」一位虛擬交易平台不願具名的負責人稱,「尋寶網差不多也有2000萬。」粗略估算,尋寶網一年約 有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

截至目前,尋寶網開放了完美世界4款遊戲的虛擬道具交易。尋寶網的客服人員稱「後面還會陸續開放」。

「習慣性」隱瞞?

此前,完美世界已經遭遇「隱瞞門」,被匿名指責「隱瞞涉嫌關聯交易的重大事項」。

1月上旬,一份匿名發佈的網帖稱,完美世界在入股「智珠網絡」(178.com)以及3.6億元向快樂永久兜售完美影視時,涉嫌關聯交易。傳聞稱該人士系完美內部中高層員工。本報記者試圖聯繫這位發帖人,未果。

該匿名網帖稱:2010年6月1日,未經公司董事會決議批准,池宇峰簽字支付款項2700萬元收購智珠網絡20%的股權。這筆投資對智珠網絡來說堪 稱「巨額」,令業界費解。另一遊戲網站的負責人李盛傑就表示,「2010年,178還是入不敷出的狀態,收入不過1000萬。」

此外,網帖對完美影視的剝離表示很大質疑,「完美世界3.6億元平價出售完美影視,接盤人是池宇峰90%控股的快樂永久」。

但記者在和一個負責完美世界招聘的獵頭公司——北京精英置頂諮詢接觸的過程中瞭解到,快樂永久依然在打著完美集團的旗號招聘。該公司負責完美世界招聘的趙靜說,「快樂永久正在招商務和發行,而且招聘都是統一從完美集團走流程。」

據瞭解,2011年8月4日,完美世界宣佈已與北京快樂永久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簽訂正式出售協議,將旗下的影視業務經營實體即完美世界(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人民幣3.6億元出售給後者,而北京快樂永久影視文化有限公司90%的股份,正是完美董事長池宇峰所持有。

「影視業務在虧損的時候,完美時空沒有怕拖累業績售賣,反而在賺錢的時候賤賣。」一位遊戲行業人士對此表示很不能理解。

隨後,記者致電完美影視官網的聯繫電話,索要相關負責人聯繫方式,對方表示「完美影視和完美世界是同一個公關部」,但在進一步瞭解到記者的採訪意向後,該員工又對此前的說法予以否認,並表示「不願意回應」。

「完美影視已經獨立出來,但招人這種事情應該問人事部。」完美世界總裁竺琦對此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隨後的跟進溝通中,竺琦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