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盟鋼鐵從何處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039.html

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再一次證明歐洲頻頻指責中國傾銷廉價鋼材的論調有多麽不靠譜。

從2015年全球鋼鐵貿易區域細分圖看,歐盟最大的鋼鐵進口量,並非來自中國,主要還是基於歐盟內部28個成員國家之間的鋼材貿易,歐盟內部的鋼材貿易量就已超過1億噸。第二大進口來源包含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獨聯體地區(CIS)。2015年,歐盟從CIS地區進口的鋼鐵總額為1450萬噸,而從中國進口的只有850萬噸。中國鋼鐵的出口主要目的地還是在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亞洲市場。

歐盟在過去一年中頻頻指責中國,認為是中國的需求放緩,導致全球鋼鐵產業蕭條,還輔以向歐盟傾銷廉價鋼材的手段,致使歐盟數以千計的鋼鐵工人失業。

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埃德溫?巴松(Edwin Basson)表示,2015年,對過剩產能的擔憂加劇。自鋼鐵業誕生之日起,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結構調整。在當前經濟背景下,需通過政策推動建立公平的競爭舞臺,確保一個地區的鋼鐵企業在與其他地區的鋼鐵企業或同類材料競爭時,不處於劣勢地位。

世界鋼鐵協會5月27日發布《世界鋼鐵統計數據2016》用數據解讀了2015年全球鋼鐵行業情況。

去年,中國鋼鐵出口總量超過1億噸,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位居第二的日本出口量為4080萬噸;排名第三的為歐盟,出口總量達3380萬噸。

2015年,全球粗鋼(crude steel)產量為16.21億噸,與2014年相比,下降2.9%。就全球市場份額而言,中國依舊占據主導,占比達44.8%,但是與2014年相比,已出現1.1個百分點的下降。

去年,產量位居全球前十位的鋼鐵公司中,中國就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的河鋼集團(4775萬噸)、寶鋼集團(3493萬噸)、沙鋼集團(3421萬噸)、鞍鋼集團(3250萬噸)以及首鋼集團(2855萬噸)分別排名第二、第五、第六、第七和第九位。排名第一的是總部位於盧森堡的安賽樂米爾塔公司(Arcelor Mittal),其產量為9714萬噸。

這就解釋了中國去年鋼鐵產量雄踞全球第一的原因。2015年,中國生產鋼鐵總量為8.03億噸,而2014年,這一數據為8.22億噸。緊隨中國之後的是日本(1.05億噸)、印度(0.89億噸)。

巴松5月中旬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協會的發言中指出,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2000年,GDP每增長一個基點所需的鋼鐵已降低一半。但2000年後開始增長,主要源於中國對鋼材的需求。

如果衡量鋼鐵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建設施用鋼除外),趨勢是一樣的。顯而易見,全球鋼鐵業重組需要具備的三大動力:穩定需求、已有技術設備效率的提升以及鋼鐵消費強度的降低,但這些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57

下一個歐盟?歐亞經濟聯盟2025年形成統一油氣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739.html

2016年5月31日,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例行會議——即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國家元首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俄羅斯總統普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塔姆巴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達成共識:2025年之前,歐亞經濟聯盟將形成統一的石油、天然氣和成品油市場。

對旨在成為統一經濟體、油氣資源極為豐富的歐亞經濟聯盟而言,實現統一的能源市場無疑至關重要。當前,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的石油年開采量為60750萬噸(占全世界的14.6%)、天然氣年開采量6826億立方米(占全世界的18.4%)。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峰會中表示:“今天,我們正向2025年之前實現統一的礦產資源市場邁出堅實的步伐,為此我們曾做過無數探討和爭論。”而現在,“已經準備好相關文件,提前考慮了聯盟內部競爭的不同條件,最終將使天然氣領域的總增益超過每年10億美元,石油領域每年達到80億美元。”普京表示。同時,聯盟在2019年實現電力共同市場的目標也在逐步推進。“各方已經確定相關共識,將從項目準備開始實施。根據專家的評估,實現這個目標可以確保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GDP額外增長70億美元。”

統一油氣市場:準入、運輸、價格自由

統一的石油、天然氣和成品油市場意味著什麽?據俄塔社報道,統一市場最終將允許歐亞經濟同盟成員國平等地使用夥伴國家的石油基礎設施,並按照市場價格免關稅采購石油和成品油。

負責能源與基礎設施的歐亞經濟同盟經濟委員會成員丹尼爾·伊波拉耶夫表示:形成統一油氣市場最主要的效果在於——這為自由化市場監管創造了條件。“也就是說,歐亞經濟聯盟內的任何一個參與者都可以準入,市場將會調節生產者(賣方)、買方和加工企業的關系。比如一位來自哈薩克斯坦的企業,可以將一定數量的石油或者成品油運輸到另一個國家,比如俄羅斯,通過交易所交易或者根據交易所的場內指標完成場外交易。”

不過,準入還只是自由市場的第一部分。丹尼爾·伊波拉耶夫指出,“下一步是——產品需要運送。任何居民——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都可以無障礙利用管道或其他運輸方式。這家哈薩克斯坦企業可以在俄羅斯市場購買石油,然後再用管道將石油或成品油運輸出去。”

第三個部分就是公平的價格。“價格通過交易才能形成。這將是一個真實透明的價格,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看到,就如同倫敦交易所布倫特原油的價格。但我們的交易所暫時不會考慮期貨交易,而是進行實物交易。”丹尼爾·伊波拉耶夫表示。

除了市場本身,歐亞經濟同盟的成員國還需要考慮一系列的法律問題。“以什麽方向、如何創建成員國的交易所和統一的交易空間?如何為市場的運行提供相應的法律基礎、國家標準的協調等等?”丹尼爾·伊波拉耶夫表示,“我們也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確立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使用標準、用透明機制確定技術和自由運輸系統,設立相互貿易的規則等。”

聯盟宏觀經濟政策主題:抵抗危機

除了形成能源共同市場的共識之外,此次峰會中歐亞經濟聯盟各國領導人也確定了2016-2017年間聯盟成員國的基本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歐亞經濟聯盟委員會主席季格蘭·薩爾基相表示:“在會談中盟國總統們確定了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2016-2017年期間的基本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文件的主要目標是抵抗危機,確定了擺在我們國家經濟面前最為重要的短期和中期任務。”他表示:“整體上,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工作主要面向3個基本目標:通脹水平、財政赤字和國家外債。由歐亞經濟聯盟委員會進行監督,可以顯示實際情況與聯盟協議確定的目標數據之間存在的偏離。同時,今天所討論和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目標,讓各國可以調整自己的政策,從而實現與目標數據之間的最小偏離。”

歐亞經濟一體化

2014年5月29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國總統在哈首都阿斯塔納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宣布歐亞經濟聯盟將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俄白哈三國將在2025年前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終極目標是建立類似於歐盟的經濟聯盟,形成一個擁有1.8億人口的統一市場。

目前,歐亞經濟聯盟(加上吉爾吉斯斯坦)覆蓋了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270萬人口(2016年1月1日數據)。2015年1月-9月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的GDP總和達到1.1萬億美元。2015年,盟內國家的相互貿易總額為454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5795億美元——其中出口3741億美元、進口2054億美元。

作為“僅次於歐盟的經濟一體化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也已經開啟了自貿區談判的步伐。2015年5月29日,歐亞經濟同盟與越南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定,這是歐亞經濟聯盟與第三方之間簽署的第一份有關自貿區的國際文件。2015年10月之間,正在與歐亞經濟聯盟探討自貿協定可能性的國家包括以色列、伊朗、印度、埃及、約旦、泰國等。2016年,歐亞經濟聯盟也開始與中國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路線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2

歐盟官員反對庫卡被收購 美的回應“不以退市為目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915.html

中國家電巨頭美的擬收購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一事,因歐盟和德國官員近日表態反對而增加不確定性,不過這並非歐盟和德國政府的官方正式文件。

而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5月31日晚,在收購庫卡一事的相關補充說明中重申,美的不以庫卡退市為目標,要約收購的目標是對庫卡的持股從13.5%增至30%以上,將盡力維持庫卡在德國的上市公司地位、業務獨立性和管理團隊的穩定性。

反對聲音

據法新社的報道,歐盟數字經濟委員奧廷格表示,庫卡對歐洲工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他質疑中國是否會允許外國公司參與到如此關鍵的行業,並表示“不太可能”。奧廷格稱,因為並未向中國求助,在歐盟內部尋求解決出路不失為更好的辦法,例如公司內部大股東提供支援、其他歐盟公司註入資金等。

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上周在內閣會議中也表示了對此項收購的擔憂,他認為,政府並沒有在商務事宜中發揮作用。

美的5月18日宣布進一步增持庫卡股票,庫卡總裁勞伊特當天對媒體說,改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務推廣到中國去,“我們完全不認為這是一次敵意兼並。”他還說,如果美的的計劃得以實現,將是中國在德國迄今以來最大的收購行為。

在上周五的庫卡股東大會上,勞伊特再次對美的增持表達樂觀態度。他表示,美的集團的提案將能為庫卡帶來戰略支持,尤其是能對庫卡進軍中國市場提供幫助。

不過,福伊特集團總裁林哈德對此表示質疑。林哈德說,這是一項結果未定的收購要約,“我不理解,他為何現在就能做出如此肯定的表態。”福伊特持有至少25%的庫卡股份,目前是庫卡的最大股東,因此在股東大會上有權否定管理層的路線。而如果美的此次要約收購取得成功,那麽美的將從庫卡的第二大股東變為第一大股東。

“歐洲不用太緊張”

高工產研的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歐美國家對中國有很多限制,怕一些技術被用於機密設備上,因此大的並購都要經過審核。“其實,庫卡對歐盟來說,並不屬於掌握特別機密技術的企業,庫卡主要提供解決方案,減速器等部件也是外購的。”

張宏標說,單純從經濟角度看,美的對庫卡提出要約收購,國外投資者是很合算的。

“如果庫卡不從德國資本市場退市,歐洲、德國根本不用太緊張。因為即使美的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還有其它股東約束,做什麽事都是由董事會決策的。”張宏標認為。

在張宏標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觀念正在改變,不是什麽事情都要自己從頭做起,並購是成本較低、成功率較高的方式。“不僅機器人行業,甚至芯片行業,以後都會有中國企業參與並購的影子,這種大趨勢是改變不了的。”

“中國人花大價錢,它要是願意被收購,一是投資者有溢價收益;二是市場可以拓展更大,這是共贏的”。張宏標說,中國這麽大的潛力市場,跨國巨頭未來不一定拼得過中國本土企業,現在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在中低端領域已在替換國外產品。“全球化的經濟大浪潮,無人能阻擋。”

維持庫卡上市地位

擬斥資約292億元人民幣收購庫卡股權至30%以上,對美的來說,已構成重大資產重組。5月31日晚,美的公告了對深圳交易所關於重組問詢函的回複,對這次收購的情況和風險做了更詳細的補充說明。

美的表示,十分欣賞庫卡的管理層和員工,希望收購完成後繼續支持庫卡業務獨立,維護庫卡管理層及核心技術人員穩定。不過,截止目前美的暫未與庫卡達成收購後人員安排方面的具體措施,所以本次收購存在庫卡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庫卡的治理機構,由執行委員會(也稱管理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組成。執行委員會有兩名成員,由監事會任命;監事會有12名成員,半數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另一半由庫卡員工選舉產生;股東會由股東組成。美的會謀求在庫卡監事會的代表席位,以適當反映美的要約收購完成後的持股比例。

政策審批,是另一大風險。對於這次收購,美的已在中國國家發改委備案,並已向中國國家商務部反壟斷部門提交了關於本次收購可能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審查事宜。而歐盟、德國的政府部門是否批準,從目前看仍存在不確定性。

美的重申,將維持庫卡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而法蘭克福交易所只會根據上市公司主動申請而批準退市,從實際情況看,存在公眾股僅保留2%的情況下依然未被退市的案例。

股東會也是需要過的一關。有人認為,美的這次收購的出價過高。美的表示,在ABB、發那科、安川電機及庫卡這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中,ABB、發那科市值較大,收購可行性較低;庫卡的工業機器人水平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且市值規模適中,符合美的戰略投資方向。而且,庫卡如今已擁有實現工業4.0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類和機器人合作的安全機器人系統、集成導航的流動性、連接IT世界的模塊化控制系統。因此,美的戰略投資庫卡具有協同效應,有助於美的擴展在工業和服務機器人業務範圍。

盡管美的要約收購庫卡,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不過,6月1日,美的在國內A股複牌交易後,當天股價仍拉升7.07%,收盤價為22.86元。6月6日,美的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要約收購庫卡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39

前4月歐盟對華實際投資勁增四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681.html

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受對外投資歡迎的地方。

今年以來,歐盟對華投資快速增長。前4個月,歐盟28國在華新設企業555家,同比增長5.1%,實際投入外資221億元人民幣(折合35億美元),增長41.9%,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調查顯示,2016年和2017年中國繼續位列最具前景的投資目的國首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在7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歐盟企業在華投資和增資的大項目增多,說明中歐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基礎牢固,反映出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和投資環境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領域,提高開放水平,努力為各國投資者營造更加開放、透明、便利的投資環境。” 孫繼文表示。

他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結構、質量方面出現積極變化。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在主要大國中名列前茅。前4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8%,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71.8%,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隨著深入推進改革,積極擴大開放,中國將繼續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4月,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實際投入外資總額2712.6億元人民幣(折428.7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6%,同比增長4.6%。同期,東盟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56.4億元人民幣(折24.5億美元),同比增長45.6%。歐盟28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20.8億元人民幣(折35億美元),同比增長41.9%。“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60.2億元人民幣(折25.1億美元),同比增長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96

歐盟「統獨大戰」關鍵看這兩件事 英國脫歐公投倒數 川普式民粹PK鷹派恐嚇

2016-06-20  TWM

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統派與獨派民調來到五五波,但已牽動全球政經情勢,也創下大國領袖聯手干涉個別國家公投的紀錄。這兩派究竟在吵什麼?

歐洲正面臨一場瀕臨失控的「統獨大戰」,反對歐洲統合的獨派支持度,來到史無前例的高峰。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是這場統獨大戰的最終決戰。

歐洲的統一大業,是無數歐洲政治家一生最重要的志業,往前推算始自一九五一年的《巴黎條約》,剛剛在二次大戰中拚得你死我活的六個交戰國,包括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西德,放下仇恨的情緒,先從建立歐洲區域的煤鋼共同體(ECSC)起步,逐漸形成影響深遠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為今日的歐盟打下了基礎。

元凶:英國首相卡麥隆

操弄民粹留歐 弄假成真

但是,蹣跚走過六十五個年頭的歐洲統一大業,卻在二○一六年遭遇了生死存亡挑戰!意外迅猛且難以控制的難民問題,迫使許多歐洲國家放下人口自由流動的《申根公約》,關閉了邊境大門,而即將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的英國脫歐公投,更可能出現重量級國家出走,甚至引發歐盟崩解的骨牌效應。

掀開歐盟統獨大戰這個潘朵拉寶盒的「元凶」,是英國首相卡麥隆。他在一三年元月正式提案「加入或退出歐盟全民公投」時,原本只是要藉此重啟與歐盟的談判,讓英國獲得更多有利條件。另外,英國政客一向喜歡操弄英國與歐盟之間「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民粹情緒,卡麥隆當年就是藉著操作統獨議題,成功擺脫對手工黨與自由民主黨的糾纏,建立他完全執政的地位。

卡麥隆深深相信「留在歐盟」(Vote Remain)是英國最大利益,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過去三年「脫歐派」聲勢大振,以激進言詞主張獨立的英國獨立黨,連續在一四年、一五年的選舉大獲全勝;卡麥隆領導的保守黨,竟然有一半的國會議員、五位閣員集體叛逃,包括大法官兼司法部長、文化部長、勞工部長、下議院議長,以及呼聲最高的下任首相人選、前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都加入脫歐陣營(Vote Leave),加上全球媒體熱炒英國脫歐議題,脫歐派在投票前夕取得五五波的支持度。

蔓延:核心國家也升溫

支持拿回個別國家的主權

不只在英國,反歐盟的聲浪也已在全歐洲蔓延。六月初,著名的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針對十個主要歐洲國家進行民調,從南方的義大利、希臘,到北方的波蘭、瑞典,超過一萬名受訪者中,有高達四二%的民意認為應該收回交給歐盟的權力,拿回個別國家的主權。

身為歐盟最核心的法國,支持歐盟的民意在○四年為六九%,這次調查竟然暴跌到剩下三八%。遭受歐債風暴襲擊至今尚未恢復的西班牙,對歐盟的支持也由八○%降至四七%。甚至連主導歐洲統一大業的德國,也有高達四三%民眾認為,應該由歐盟手中收回部分國家主權。

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全球媒體焦點,鎖定在高舉獨立大旗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身上。

今年五十二歲的法拉奇,是個打死不退的鐵桿獨立派,早在一九九二年,當時英國首相梅傑簽署歷史性的《馬斯垂克條約》(即歐盟條約)之後,他就宣布退出保守黨,並參加英國獨立黨的創黨。法拉奇及獨立黨,自始至終以退出歐盟為最重要的政治目標,持續近二十五年從未動搖。

獨派:獨立黨黨魁法拉奇

川普風格 拉抬到五五波

○八年,英國查爾斯王子獲邀向歐洲議會的七百多位議員演講,主題是「歐洲必須集體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演講結束後,歐洲議員全體起立鼓掌長達三分鐘,只有英國的法拉奇議員,從頭到尾屁股死黏在椅子上,抗議查爾斯王子不應該為了節能減碳,擅自主張給予歐盟更集中的權力。

一人對抗七百多人的歐洲議會,甚至大逆不道忤逆英國王子的行徑,讓法拉奇成了英國最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的每次選舉,法拉奇都在東南英格蘭區高票當選歐洲議會的議員,但是他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議會裡,卻用每一個發言機會,主張英國應該退出歐盟的立場;在歐債危機的風暴中,法拉奇也帶頭反對紓困。這種行徑,猶如在北京的共產黨大會中,黨代表突然高喊反黨叛國的口號,法拉奇卻堅持了近二十五年,從未退卻。

令人莞爾的是,如此鮮明反歐的法拉奇,曾祖父是在十九世紀移民英國的德國人,他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娶德國太太;法拉奇曾向媒體說:「如果我家隔壁搬來一戶羅馬尼亞移民,我會覺得不安。」而政治對手則恥笑地問:「如果搬來的是德國移民呢?也會讓法拉奇議員不安嗎?」在法拉奇領導下,英國獨立黨政治實力不斷累積,在一四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竟然一口氣拿到二八%的選票,超越保守黨、工黨與自由民主黨,成為全國得票率最高的政黨。這是英國自一九○六年以來,超過一整個世紀,首度出現三大政黨以外的新黨取得全國第一高票的歷史紀錄。

二○一五年的英國國會大選,獨立黨再接再厲拿到一二.六%的得票率,僅次於保守黨與工黨,較上一次一○年的國會大選得票數整整多了四倍,但是因為英國獨厚傳統大黨的選舉制度,拿到第三高票的獨立黨竟然只在六五○席下議院中分配到一席。

雖然脫歐陣營還有許多重量級的保守黨明星,包括前倫敦市長強生、大法官兼司法部長葛夫等人,但不論是媒體,或是主張留歐的陣營,都將鏡頭焦點對準最具話題性的法拉奇,卡麥隆找他單挑電視辯論,留歐陣營鎖定法拉奇,塗抹他是「英國的川普」形象。

妙的是,法拉奇仍不改大炮性格,頻頻失言,例如他說留在歐盟會導致更多的性侵犯罪(明顯歧視新移民);他主張脫歐的最主要目的,是大幅縮減淨移民(移入減移出)人數,但是對於目前每年三十三萬淨移入的人數,到底要減少到哪個水準,他卻說不上來。

法拉奇說去年英國新增四十五萬個工作機會,「有高達八成的新工作,都被不在英國出生的移民拿走了。」更是違反常識的胡亂指控。

風向:大國領袖都說不

全球政治、金融市場動盪

於是,留歐派現在的戰法很明確,就是鎖定法拉奇,試圖藉著不斷攻擊他,製造更多失言,來凸顯脫歐派民粹、不理性的本質。

面對高漲的脫歐情緒,所有大國領袖都表達憂慮,並公開呼籲英國公民選擇留在歐盟。五月底的G7高峰會議,英國脫歐公投竟然成為會議宣言最重要的決議,包括美國歐巴馬、德國梅克爾,以及其他與會領袖,齊聲呼籲英國選民謹慎投票,選擇留在歐盟。這創下了大國領袖聯手干涉個別國家公民投票的紀錄,更凸顯了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可能對全球政治與金融市場,帶來無可預測的災難。

六月十日,德國《明鏡周刊》發行了英國脫歐專輯,長達二十三頁、特別採取英文與德文雙語呈現的封面故事,最強烈的訊息來自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Wolfgang Schauble)。

鷹派:德國財長薛伯勒

恐嚇英國別搞灰色地帶

薛伯勒表達一個強硬、卻非常明確的訊息:英國脫歐派不能心存僥倖,一邊搞退出歐盟,另一邊還要享受歐洲單一市場的優惠。薛伯勒說:「留就留、走就走,沒有灰色地帶!」英國如果選擇脫歐,所有進入關稅、經濟政策上的優惠,就全部取消。

英國國內存有「逆向馬斯垂克條約」的討論,以及「瑞士、挪威模式」的可能性,認為即使脫歐派勝利,仍然可以援用挪威、瑞士這兩個非歐盟國家的模式,藉著與歐盟的談判,維持與歐洲單一市場連結的經貿與關稅優惠;或者藉著修改一九九二年創設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鬆綁部分歐盟條款、討回國家主權,來達到脫歐派最高的利益。

但是,薛伯勒(以及他背後的一大群歐盟主流派)在發出「留就留、走就走」的鷹派訊號後,模稜兩可的灰色空間已經大幅壓縮,一旦脫歐派在公投獲得勝利,英國將要面臨立即而且劇烈的經濟與金融衝擊;相對上,歐盟也將承受史無前例的反作用。

依《英國獨立報》六月十二日報導的最新民調結果,英國民眾支持脫歐的比率達到五五%,支持留歐則為四五%,脫歐派的支持率竟已超過留歐陣營十個百分點;至於其他單位進行的調查,則大致呈現五五波的拉鋸態勢。相較於民調,被認為更具參考價值的是賭盤狀況,由此觀察,目前八成的賭資都仍押寶英國留歐。

投票前的最後一周,關鍵就看留歐派能否將法拉奇的「川普色彩」抹到極致,以及薛伯勒的鷹派言論是否發揮恐嚇效果(抑或反效果)。但即使是薛伯勒,也認為不論是脫歐或是留歐派勝利,歐洲都不能硬推更強烈的整合,而是要「反省歐盟過度的官僚問題」。

無論結局勝敗,歐洲的獨立聲浪,終究來到史無前例的最高點,近二十五年來不斷邁向統一大業的歐盟,在英國公投之後必然將煞車、削減布魯塞爾的權力,重新返還更多的主權給各國。英國脫歐公投的歷史意義,就在這裡。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00

英國不混歐盟了,公募冷眼以對,私募火速抄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24/1016120.html

對英國脫歐事件,專業機構具體是怎麽看,如何應對的呢?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就此迅速連線采訪了多位公私募人士,以供各位參考。

W020160623724222311090.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海軍

今日,下午一開盤在英國脫歐消息刺激下,市場急劇下挫,後又“V型”反轉,跌幅減小。收盤時,上證指數跌1.30%,創業板指數跌0.47% 。

“下午這種急跌下,是賺股票的好機會,我投了2000萬抄底。”一位牛散在微信群說道。

對英國脫歐事件,專業機構具體是怎麽看,如何應對的呢?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就此迅速連線采訪了多位公私募人士,以供各位參考。

星石投資總裁楊玲:                                    

英國脫歐的結果落定,國內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對A股的影響。我們認為英國脫歐對於A股走勢影響甚微,不宜誇張。

英國退歐事件主要是從匯率和情緒面兩個方面來影響A股。從人民幣匯率來看:英國脫歐使得英鎊和歐元的匯率貶值,那麽美元將被動升值,進而人民幣兌美元出現貶值壓力,這是市場上普遍的擔憂,我們認為不排除人民幣幣值短期出現波動,但是再發生如1月份大幅波動的概率不大,隨著央行匯率制度改革的推進,央行完全有能力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對於美聯儲來說是外圍風險事件,為美聯儲再次加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貶值的短期壓力會有所緩解。所以英國脫歐對人民幣幣值走勢的影響未必是件壞事。

從情緒面來看:英國脫歐短期使得避險情緒升溫,但是這種影響基本上被市場充分反映和預期。從今天的盤面來看,雖然盤中A股市場受到了一定的擾動,但總體走勢較為穩定符合市場規律。A股並沒有完全向海外市場開放,相較於其他國家與外圍市場相關性較弱,受外圍事件影響有限。

前海旗隆基金董事長代雪峰:

英國脫歐對中國股市雖然也會有一定影響,但是不會太嚴重,畢竟A股現在也已經處在相對低點了,往下的空間很小。在公投之前,我們公司主要是以風控為先,半倉操作,等待石頭落地。而在正式確定脫歐之後,我們也還不忙加倉,先觀察國家的應對舉措,如果應對得當,我們再加倉。

英國脫歐後續可能存在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們還是堅守策略,深挖醫藥股,尋找有確定性增長的企業長期持有。英國脫歐意味著全球秩序的一次重整,而且余震未了,此後歐洲國家還會競相發行貨幣搞貶值,未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將大大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能實現確定性增長的行業不多,而醫藥是其中最可靠的選擇之一。此外,細分行業中的細分龍頭的投資機會,以及全球再次寬松貨幣下的流動性泛濫所帶來的資產重新定價的機會,也值得投資者關註。

資瑞興投資總經理汪忠遠:

下午我在外面,沒有抄底。我有很多做投資的朋友都在微信群中說去抄底, 抄那些新能源、半導體行業股票。

英國脫歐影響是很深遠的,以後法國、荷蘭等可能都有類似情況, 對全球影響非常大。 我覺得脫歐對A股的影響還是負面的,但之所以在指數上沒有特別明顯,可能是因為有國家隊的存在,熨平了指數的波動。現在的行情還是延續我之前的判斷,即大盤震蕩幅度小,但一些個股和板塊活躍非常高。因為有局部泡沫存在,我對市場整體的吃飯行情並不看好,但有些板塊的吃飯行情還是可期的。

玄武資本董事長韓超:

今天上午高開時我們就賣了,然後下午抄的底。有些股票下午跌了三四個點,已經很值得抄進去了。對於這種歷史性事件,一定是有恐慌盤要拋的,他們沒有自己的固定策略。

今年不要想著大漲,不確定的事件有很多,後市可能會震蕩。我覺得道理很簡單,只要是政治事件,首先要看的是黃金,市場上比較好的國企改革股也是可以關註的,還有投資者可以嘗試去英國買房等,做一些資產配置。   

新富資本投資總監廖雲龍:

英國脫歐對A股影響不是特別明顯,A股還是延續自己的風格,小票自己玩自己的,大票沒有機會。

下午大跌,我沒有去抄底,因為恐慌性拋盤不知道什麽時候結束,創業板也可能打到跌停板上去呢,日經指數今天就跌的很恐怖。主要是覺得沒必要去冒那個險吧,大不了少賺點。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投資總監謝屹: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避險繼續成為主題。脫歐從事件驅動的角度會短期放大避險的邏輯,但更重要的是他長期也將加劇經濟失速的風險,這會反過來繼續增加基本面的避險需求和其持續時間,因此短期和長期的邏輯完全一致。在各大類資產中,我們繼續看好日元,美債,以及最重要的黃金。

黃金的邏輯除了經濟本身的滯漲風險之外,現在很可能又多了一項,即來自信用貨幣體系風險加劇的支撐。因為各國央行應對脫歐的手段幾乎都是繼續加大已經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美聯儲今年加息我們預計至少推遲到12月,歐央行可能會加大負利率,日本央行可能被迫再次加大資產購買力度。我們通常認為貨幣政策只是中短期因素,但是若全球各國央行聯合起來,則貨幣效應將加劇,時間也會延長,信用貨幣的風險會上一個臺階,黃金價格也會上一個臺階。

類似的情景我們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看到過,黃金由於連續的貨幣超寬松,從900美元/盎司上升到了1800美元/盎司,背後的邏輯就是各國央行在擴張資產負債表的同時,整個信用體系的貨幣含金量急劇下降。以美國為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了4倍,而黃金儲備基本不變,每一個美元含有的黃金下降了75%。面對這種情況,能夠使得貨幣保值的最佳方式就是持有黃金掛鉤的資產。

從具體的標的看,實物黃金,黃金ETF,黃金采掘類的股票以及金銀珠寶基金都將是不錯的選擇。雖然股市整體作為風險資產會隨著脫歐導致的避險情緒而下跌(比如脫歐當天恒指最高下挫-5%以上),但是由於黃金的上漲,黃金采掘類股票和基金可以很好的抵抗股市的下跌並提供絕對收益。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余軍:

對A股而言,英國脫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匯率與情緒方面。英國退歐將損害英國與歐盟的經濟增長,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本已暗淡的條件下,將通過貿易驅動損害中國外需。貨幣方面,英國龐大的經常賬戶赤字使得它高度依賴資本流入,退歐意味著資本流入減少,英鎊將面臨貶值壓力,由此引發全球貨幣匯率體系的重估,人民幣也將受到貶值壓力。受海外市場情緒傳染,短期A股將跟隨境外市場下行。總結而言,英國脫歐對A股的短期影響有限,更多是情緒方面的傳染,如果政府做好幹預預案,那麽A股的跌幅將相對有限。對於投資者來說,A股短期調整將是調倉與進入良機,部分超跌的行業與個股將有表現機會。

南方基金基金經理盧玉珊:

對中國市場來說,英國退歐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更多的是全球風險偏好和預期博弈的影響。從貿易的角度來看,雖然英國也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但向英國的出口也僅占中國出口的不到3%,拖累相對有限;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中國與英國FDI的聯系相對較少,並不構成直接沖擊。這個事件對A股市場的博弈意義在於,情緒風險釋放後在未來一段時間會迎來相對溫和的宏觀環境,助推A股風險偏好回升。

招商基金投資部:

英國脫歐對A股基本面影響有限。英國脫歐公投塵埃落定,最終決定脫離歐盟,或將啟動歐盟脫離程序。由於市場前期留歐預期被顛覆,全球市場出現劇烈波動:英鎊一度暴跌11%,人民幣貶值,全球股票市場紛紛跳水,資金蜂擁湧入美國國債、黃金等避險資產。

此次脫歐結果利空各類風險資產,後續將大概率改變歐央行、美聯儲等全球貨幣政策的節奏。對於我國市場的影響主要來自全球風險偏好惡化,人民幣匯率承壓;另一方面,由於英國在我國貿易結構中比重相對較低,本次事件對基本面實質影響有限,如若後續全球貨幣政策友好度增強,則不完全構成利空。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 每日經濟新聞
  • 吳永久
  • 每經記者 劉海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55

英國歐盟“離婚” 原油承壓黃金受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74.html

盡管退歐公投前的多項民調結果以及博彩公司賠率均暗示英國留歐的可能性大於退歐,但英國和歐盟這對“相愛相殺”的“情侶”終於以退歐支持率大幅超過留歐支持率的事實,宣告“離婚”。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在公投結果出來後不久,宣布辭職。

與美聯儲是否加息相比,英國最終選擇退歐可謂出乎全球市場意料。那麽,在市場人士看來,該“黑天鵝事件”會如何影響原油以及黃金的走勢呢?

退歐影響下,原油價格無視基本面利好因素

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其中支持留歐人數16141241人,占比48.1%,支持脫歐人數17410742人,占比51.9%。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此次投票結果意味著歐盟和英國長達43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原油隨即應聲下跌超過6%。WTI油價一度下跌2.77美元每桶至47.34美元每桶,布倫特油價亦下跌2.75美元每桶至48.16美元每桶。而此前,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初的低位上漲超過30%。

截止記者下午4點半截稿時,油價部分收複失地。WTI原油價格為48.12美元每桶,國際布倫特油價為48.91美元每桶。

HIS原油分析師Victor Shum表示,在公投結果還未正式出來前,從股票到原油,所有的資產都在下跌。他同時強調,“英國和歐洲的經濟情況堪憂,對於原油市場是利空消息,也可能對亞洲經濟體帶來多米諾效應。”但他認為,原油市場如今正在經歷供需關系重新平衡,因此,撇開退歐因素,原油價格可能在50美元每桶獲得支撐。

興證期貨研究院劉佳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國退歐會進一步提升市場規避原油等大宗商品風險資產的意願,並將使得美元走強,而強勢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油價受挫。此外,歐洲的原油消費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6%左右。長期來看,英國退歐可能會沖擊歐洲經濟,從而額削弱這一地區對於原油的需求。

但他也稱,最近原油市場上其實有一些利好消息。比如上周三,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0%不變,同時公布的點陣圖還顯示,預計今年僅加息一次的決策者從3月份時的1位增加到6位。此外,上周國際能源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93.30萬桶,目前已經連續4周下降。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削減2.9萬桶每天天,降至871.6萬桶每天。

“原油短期要承壓了。”他稱,“不過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壓力不會那麽大,短期會圍繞50美元上下波動。”

但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員ToddColvin看來,英國退歐對於原油市場沒有什麽影響。“公投後,市場給出的任何反應,可能都是暫時的或往相反的態勢發展。“他稱,英國退歐結束前,市場已有準備。

此外,他表示,“基本面可能有改善,但最終油價還是會走低,油價此前已經觸及51美元每桶,但這一價格是被高估的,由於拋售壓力、獲利回吐,以及經濟問題的存在,(原油)之後可能下跌至45美元或以下。”

避險情緒起,黃金為最大“贏家”?

而與原油不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其價格一度觸及兩年新高,上漲8.2%至1358.20美元每盎司。截止記者截稿時,黃金價格部分回吐此前的漲幅,為1320.55美元每盎司。

但對於黃金是否會成為退歐的最大“贏家”之一,市場也存在分歧。

某對沖基金貴金屬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此前,其機構在退歐公投事件不斷發酵的過程中,一直選擇做多黃金,但一旦“靴子落地”,而黃金價格又已經基本反映了退歐的影響,其在1350點位開始反向做空黃金。

但大部分分析員認為退歐成真,將大幅提升全球避險情緒,從而有利於避險資產。

法國興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亞洲主管Mark Keenan表示,英國退歐,金價的避險需求會升溫,金價可能升至1400美元每盎司,同時波動可能會大幅上升。其還表示,美元升值加上避險情緒或不利於油價,油價可能下跌5%左右。

安信有色齊丁團隊亦在研報中表示,英國退歐,將導致全球避險需求上升,帶來美元指數和黃金同漲的局面,並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黃金將享受避險需求和人民幣貶值的雙重利好。

IG 分析師Angus Nicholson認為,由於英國退歐給歐盟的未來帶來不確定性,並可能導致全球性的衰退,黃金將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內持續擴大漲幅,而原油也將繼續下跌。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貝萊德(Blackrock)。其在退歐公投前,就表示,退歐公投的結果至關重要,因為除了英鎊外,各資產價格還沒有完全反映出退歐的影響,而退歐的可能性也被大幅低估了。“我們預計英國和歐洲的所有風險類資產將會被大幅拋售,而避險雷資產則會獲益。”其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0

歐盟決定不挽留:已準備好盡快啟動與英脫歐條款談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439.html

英國全體公民公投結果歷史性地決定脫離歐盟之後幾個小時,歐盟政要齊聚發聲,表達了遺憾且尊重的立場。

聲明強調,歐盟已經準備好盡快啟動與英國關於脫歐條款的談判。在這個談判過程結束之前,英國依然是擁有全部權利和義務的歐盟成員。根據英國已經批準的條約,歐盟法律依然在英國充分適用,直到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和外交部也分別表達了各自支持與尊重的觀點。

第一財經所采訪的一批學者對於英國脫歐則表示冷靜對待。他們對記者表示,英國脫歐之後,對中國利弊皆有。有利的方面可能是,脫歐之後,中英之間更有動力締結雙邊經貿協定(FTA)。但弊端是,近期要看對市場的沖擊有多大,近期防止投機炒作,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院長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補充說,不過英國和歐盟的關系具體怎麽處理還並不確定,需要等待形勢明朗尚需時日。

歐盟聲明強調英國退歐之前仍然擁有成員權利和義務

歐洲當地時間上午11點左右,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對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馬克·呂特( Mark Rutte, holder of the rotating 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對英國公投結果發布了聯合聲明。

應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邀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與總理呂特在布魯塞爾會面,他們討論了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並作出了以下聯合聲明:

“通過一個自由和民主的過程,英國人民已經表達了他們想要離開歐盟的願望,我們很遺憾但是尊重這個決定。”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但我們團結起來回應。我們將會堅強站立並支持歐盟關於促進和平和人民幸福的核心價值觀。這個27成員國的聯盟將會持續。歐盟是我們共同政治未來的框架。我們被歷史、地理與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合作。我們將一起解決共同的挑戰來促進增長、繁榮,並為我們的公民確保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這個組織將會盡全力發揮他們的全部作用。“

”現在,我們預期。不論過程多麽痛苦,英國政府都將會盡快實行英國人民的這個決定。任何的延遲都將不必要地增加不確定性。我們擁有有秩序地處理這個結果的規則。《歐洲聯盟條約》第50條寫出了如果一個成員國決定離開歐盟的程序。我們已經準備好盡快啟動與英國關於脫歐條款的談判。在這個談判過程結束之前,英國依然是擁有全部權利和義務的歐盟成員。根據英國已經批準的條約,歐盟法律依然在英國充分適用,直到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

聲明稱,2016年2月18-19日達成的“歐洲聯盟內英國的新解決方案”現在將不再生效並停止存在。未來將不會重新談判。至於英國,我們希望未來將其當作歐盟的一個緊密夥伴。我們期待英國能夠在這方面指定建議。未來作為第三國將與英國達成的任何協議,將必須反映雙方的利益,並在權利和義務方面保持平衡。

中方表明已經做好應對預案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發表聲明:中國人民銀行密切關註英國脫歐公投情況。已註意到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金融市場的反應,並已做好應對預案。我們將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加強與有關央行、貨幣當局以及主要國際金融組織的政策溝通和協調。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關於英國公投“脫歐”的提問時表示,中方註意到英歐關系公投結果,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她說,中方願意繼續同英國合作,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進展,同時也會繼續積極發展同歐盟關系。

英國是中國在歐盟的重要貿易和投資夥伴。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中國則是英國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第六大出口目的國。

金融危機以來,中資企業對英國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為128.05億美元,英國已經成為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目前,已有超過500加中資企業落戶英國。投資領域從貿易,金融,電信等傳統部門向高端制造,基礎設施,品牌網絡,研發中心等領域延伸。

據英國稅務與海關總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統計,2015年,英國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為910.3億美元,增加0.3%。其中,英國對中國出口277.1億美元,增長5.1%,占英國出口總額的5.9%,增長0.8個百分點;英國自中國進口633.2億美元,下降1.7%,占英國進口總額的10.0%,增長0.8個百分點。英方貿易逆差為356.0億美元,下降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5

跨境電商看過來:歐盟已盯上直郵消費品安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34.html

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帶來的消費者保護問題,正引起中美歐三方的註意。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消費品安全三方峰會”期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主席艾略特·F·凱伊、以及歐盟主管司法、消費者權益和性別平等的委員朱洛娃,就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安全,特別是包括直郵模式在內的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品安全,交換了各自的觀點和信息。

朱洛娃在會後的小型記者見面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數字上看,大部分有問題的產品,確實來自於中國,但這也是因為(中國對歐出口)規模大。

“歐盟現在正著手立法建言,提高對跨境消費者的保護。”她說,“一旦發現75%以上歐盟的消費者因為某一些產品或商家受損害,歐委會就有權力來進行追究和處罰。”

牛津大學“中國消費者權益項目”主任於穎認為,歐美一些國家對於消費者保護的標準比較高,法律規定比較嚴格,對於大量出口至這些市場的中國跨境電商來說,具有較大的法律風險。

跨境電商的核心瓶頸——消費者保護

伴隨跨境電商席卷全球,消費者如何在新時代下維權,也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這也是跨境電商產業本身,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前述會議達成的共識包括,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消費品安全監管,特別是線上銷售產品的安全監管提出了新挑戰。

考慮到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迅猛發展,三方認為,在各自法律框架允許範圍內,為確保對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加強線上銷售消費品的安全,加強國際間消費品安全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將加強產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特別是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包括線上線下銷售產品信息和有害產品處置措施的信息交換。

朱洛娃對記者表示,電子商務提供了國際貿易新機會,但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消費者,是一個核心問題。三方決定,共同制定趨同的規定,因為面臨的挑戰是類似的。保護弱勢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涉及法律責任,司法管轄所在地等一系列法律問題。

在傳統一般貿易情況下,如果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經銷商;如果整批貨物出了問題,品牌還會啟用召回。但在線跨境平臺,則複雜得多。

“如果我在跨境電商上買到了不合格/假貨,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海外供應商該如何劃分責任?消費者該找誰?”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有著複雜的內涵。於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個問題跨越了電商平臺、消費者糾紛解決、國際私法多個領域。由於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不一樣,加入的國際組織、履行的公約也不一致,因此沒有固定的答案。

比如,中國消費者在歐盟商家買了東西出現糾紛,首先得確定在中國和歐盟哪個地方訴訟,適用哪個國家法律,如果有了判決,還需要涉及哪個國家執行。執行時又面臨選擇。比如中國法律規定,平臺不承擔責任;但歐盟的法律則規定,平臺需要承擔責任,十分複雜。

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5 年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 43.74%,比例最高;生活服務O2O緊隨其後,占據 24.05%;海淘為(7.53%);互聯網金融(5.76%);B2 網絡貿易領域投訴(2.63%);微商(2.51%);手機行業門戶(1.85%);物流快遞(1.09%);其他(如網絡傳銷、網絡集資洗錢等)占 10.84%。

與 2014 年相比,網絡售假依舊穩居榜首,由跨境網購引起的售假問題也占一定比例。

跨境電商出口商面臨潛在法律風險

由於中國整體出口規模較大,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比例不斷提升,潛藏的法律風險值得關註。

無論從哪個口徑來看,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規模和速度都很快。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月披露,2015年,在全國進出口同比下降7%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同比增長 28.6%。出口占比 83.2%,進口比例16.8%。

朱洛娃預計,中國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對歐出口將會持續增長。她特別提及,歐盟通過阿里巴巴公司提供的數字,看出他們正在全球化發展。

“因此,我們同意,經常互相溝通信息,並與他們即將在布魯塞爾開設的辦公室聯絡點取得聯系,這樣也是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獲得信息的更好方式。”她說。

朱洛娃提及在中國參觀了一家成功的玩具廠。她說,這家玩具工廠生產標準非常高,每個部件的材料和功能,都有嚴格的安全標準。但整體數據表明,現在仍然有很多工廠有問題。

根據歐盟最新公布的報告,2015年,涉及安全問題的產品中,38%都是玩具。2016年的情況顯示,來自中國的問題商品中,46%都是玩具。

歐盟從2003年開始實施“非食品類商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如果在一個國家發現危險產品,則迅速向其他國家通報信息,以能夠及時采取停止銷售、下架、召回、海關部門拒絕進口等相應措施。該系統覆蓋歐盟28個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盯防”的產品類型是非食品產品。歐盟委員會每年會發布該系統的年度匯總報告。

歐盟自2008年就和中國相關部門交換該系統的信息。中國收到歐盟通告後,會聯系相關生產商或出口商處理問題。6年期間,中國已經跟進11000多項通告,對3700多起追溯到生產廠家。

“也就是說,只有1/3問題產品能夠追溯到廠家。”朱洛娃說,“中國政府承認,很多廠家不好追溯。我們也強調,未來需要加強生產廠家的可追溯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7

大事件!英國真的脫離歐盟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994.html

英國“脫歐”和“留歐”兩派經過激烈膠著,截至記者發稿時,盡管計票還在進行,但結果顯示“留歐”派大勢已去。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脫”和“留”的比例為52%:48%,英國將脫離歐盟。

“很多人對歐盟抱有失望情緒。”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人拜德(Amar Bhide )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美國這種類似的情緒促使人們給特朗普投票。”

渴望控制權

對歐盟的失望以及對移民的敵視等使得不少英國民眾對歐盟抱有抵觸情緒,而23日德國發生的槍擊案亦使得“脫歐”情緒更加高漲。

“脫歐”派認為如果離開,英國應當可以重新掌握對自己國家發展的控制權。英國在加入歐盟以後逐漸失去對本國經濟政策等完全的掌控權。

另一個就是移民問題。盡管相比歐洲其他國家而言,英國接受的難民數量較少,但英國人還是認為移民對他們的國家身份認同以及對英國經濟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移民問題已經是歐盟的核心問題之一。移民分三種,第一種是來自最初的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移民,沒有人在意這種移動,英國人對此也沒有異議;第二種是東歐國家到西歐的移民;第三種是從歐洲之外來的移民。有分析認為,第三種移民是問題較大,他們數量巨大,歐盟內部的人們擔心這些難民中存在暴力傾向。

拜德認為歐盟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難民危機是一個由政府解決的問題,但是歐盟沒有統一的政府。”拜德說,“但隨著英國‘脫歐’,人員的自由流動和貨物的自由運輸將會面臨新的挑戰。”

削弱歐盟力量

“如果英國從未加入過歐盟,那麽它現在不管怎樣都不會對歐盟產生重大影響。”拜德說,“但是你加入了,然後再離開,就好像是你跟別人談了很長時間戀愛,但遲遲沒有決定要結婚,這沒關系;但如果你已經有孩子了,然後離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支持“脫歐”的政客認為,“脫歐”將會是一場友好的離婚。但有政治觀察人士稱,沒有一場離婚是友好的。英國“脫歐”後至少在短期會對英國的金融業帶來重創。

同時,脫離歐盟的公投很有可能導致蘇格蘭脫離英國的公投。盡管2014年蘇格蘭公投以55%:45%的結果留在了英國,但其首席部長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已經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將迫使蘇格蘭再次舉行公投離開英國,然後以獨立國身份重新加入歐盟。這也就意味著“脫歐”有可能影響英國的統一。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勢必增長民族主義、反移民與極右勢力的氣焰。對於歐盟來說,英國的離開會導致成員國之間信任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英國離開後更沒有一個國家在歐盟中與德國保持實力平衡。無論是對內處理希臘經濟危機還是對外平衡全球力量,歐盟都將被大大削弱了。

拜德認為,未來歐盟的走向還要看大國。他說:“法國和德國都不會想要離開歐盟,而其他小國也沒有什麽好理由離開歐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