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主動,建立一個可以被領導信任的正向循環;把時間花在對你長遠成長,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來源 | 運營控(ID:yunyingkong)
文 |
餵!nei誰……
對!就你,你過來下,幫我把這些發票貼一下…
很多人剛入職場,都會被要求做一些非常基礎的事情,比如寄快遞、填表格、貼發票、打印複印、采購物料等。
對於互聯網運營來說,由於工作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接觸的事情非常多、非常雜,更容易出現做一些雜事的情況,比如做圖、排版、審核、校對、制表等。
打雜帶來的成就感很低,很多人會因此感到失落和無助——
「父母養我讀書十二載,就是來給你貼發票的?」
短期打雜是正常的
為什麽會存在這麽多打雜的事情呢?
沒有經驗的情況下,通過打雜讓新人熟悉業務流程、融入團隊是必要的。
畢竟也是剛來,即使安排很複雜的事情,短時間內也做不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招經驗少的新人來,主要就是為了分擔掉一部分有經驗員工的初級工作,釋放老員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舉個例子,某公司的新媒體運營,主要是小張一人負責,由於剛起步規模並不大,所以也就只有一個人在幹。
從寫文章、排版、配圖、用戶互動、活動策劃等,都是小張一個人在做,小張最開始經驗也並不是很豐富,但一點點摸索和學習中,慢慢開始成長起來,公眾號粉絲也越做越多。
隨著粉絲增多,工作量開始不斷增多,從每天兩三條留言到每天有四五十條留言,處理白名單轉載、聯系合作方等事情越來越多,每天加班都完不成了。
在優化內容、策劃活動等相對重要的事情上,投入的時間明顯不夠,發展瓶頸非常明顯,就是時間和精力不夠。
這時候,如果能夠有一個新人過來,把他手里的一些相對簡單基礎的工作分擔掉,小張就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能夠起到更大作用的一些高級事情上。
這時候就招了一個人,暫且就叫他小王吧,小王剛來也不太懂,所以就安排了一些比較簡單基礎的工作給他,比如排版、找錯別字、回複用戶留言、白名單授權等。
從公司運營發展的角度來說,安排給新人簡單基礎的事情,是合理正常的。
不要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大學畢業的,就是天之驕子,對這些簡單的事情不屑一顧。
短期分擔一些雜事,對於新人來說,是正常且合理的。
長期打雜是不合理的
短期打雜是組織發展、合理分擔的合理表現,但一個人長期打雜就是不合理的。
這種不合理,有2種可能性。
▎其一, 你無法被委以重任。
這個聽起來挺殘酷的,但事實很可能就是這樣。
之前所謂的打雜工作,既是一種分擔,更是一種考驗。
領導會看你做事是否積極主動,遇到困難是否會主動學習、思考,出了問題是否會主動承擔。
我曾經有招過一個實習生,我讓他幫我做一件稍有挑戰的事情,他經常性的反應是「不可能」、「太難了」、「做不到」。
給他一些簡單普通的事情,又經常出錯、還需要經常催,最後結果也不理想,每次都沒有什麽改進,最後還要幫他收拾殘局。
心累啊!
這樣的人,怎麽可能給他更多機會呢?怎麽可能把更有價值的機會給他呢?
在還沒招到下一個新人之前,只好把其他人手上所有非常簡單的事情都交給他。
看起來他也會很忙,但是機會之門早已經關閉。
這個人比較極端,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太差了。
不過,他的例子有沒有可能是你的一部分縮影?
在過去的事情上,有沒有可能你只是很隨意地完成手中的工作,在你所沒有察覺到的角度,已經被扣了很多分?
我有帶過的另一位實習生,做事卻總是超越我預期完成:
我讓他下班前寫完一個策劃,他下午3點就能發給我;
我讓他去做一個競品相關的研究,結果一晚上爬了些數據,十多頁的分析報告就發過來,數據詳實、邏輯清晰;
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還發現了他很多特殊技能,寫腳本、PS等,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贊,讓我很滿意,盡管那時候他還是個實習生,我就開始把一些更有挑戰的事情交給他來負責,成長也非常迅速。
▎其二,團隊領導的意識和能力有問題。
如果不是第一種原因, 就很有可能是領導的意識和能力有問題。
一個良性發展的組織,應該提供給積極優秀的人,不斷成長進步的空間。
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沒有讓這個優秀的人去從事更有價值的事情,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這也許是團隊Leader的管理能力不足——他調動不了其他不好說話的員工,只會讓善良的人,做更多雜事;
也可能是團隊Leader的全局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讓優秀的人才做低端的事情,是嚴重的浪費。
如何自己解決打雜的問題?
一、建立一個被信任的正向循環
通過努力做好當前的一件事,給領導帶來滿意和驚喜,之後會給你委派更有挑戰的任務,然後繼續做好帶來更多的信任,接著會得到更有價值的工作內容,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最終通過一系列的做事成果,給領導一個感覺:
「你是一個可以完全放心交代事情的人」
具體怎麽做到呢?
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每天總是刻意逼自己,找一個能夠超越領導預期的點。
這個超越預期的點,可以開始做之前專門騰挪出一段時間來想想,然後把這點記在筆記本上,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努力做到。
在地鐵上、吃飯時、上廁所的碎片化時間里,也可以多想想可以通過哪些方面,超越Leader的預期,把這種思考方式變成自己的一種思維習慣。
一旦確定這樣的點之後,就想盡辦法努力讓自己做到。
做到的方式除了包括自己給自己提高要求之外,也可以借助百度、知乎、微信群尋找更優解決方法,也可以向同事、學長請教,找到更優的達成方法。
帶著這樣的目標邊做邊學,你的成長速度本身就會快得多。
舉個例子,比如老板安排你給今天的微信文章配下圖片。
首先,你需要調高自己的標準,你給自己說,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得漂亮。
其次,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上,要怎麽做可以做得更好。
配圖配得更快? 圖片更加優美?圖片和文章內容結合得更好?
還是順便建立起公司常用配圖圖庫?
在做事的時候,鼠標和鍵盤操作的速度都會有意讓自己快起來,讓自己又快又好地完成這次任務。
另外,下班後給自己布置一些拓展學習的目標,讓自己在下次配圖的時候,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
研究一下過去的文章是怎麽配圖的?
主動請教同事,配圖要註意一些什麽?
怎樣提升配圖的效率?
有哪些上傳圖片很方便的工具?
如何快速裁切圖片,達到符合要求的尺寸?
如何拼接圖片?
如何制作需要添加文字的圖片?
圖片用什麽格式,上傳後會更清晰?
如何調整圖片在文章中的尺寸?
頭條和次條的頭圖什麽尺寸最優?
最常用的配圖網站有哪些?
配圖常見有哪些風格?
有什麽簡單易學的插畫配圖法?
如何用PPT快速給文章配圖?
怎樣的配圖會顯得有逼格?
圖片像素不夠高怎麽處理?
唯美風/卡哇伊/酷炫的配圖應該怎麽配?
動圖表情包應該怎麽找/制作/修改?
有哪些配圖做得很好的公眾號?具體好在哪?
配圖是否要註意版權問題?如何規避?
怎樣快速去除/添加圖片水印?
……
關於配圖的學習話題,還有很多,篇幅有限就先列舉這些。
可見,即使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配圖」工作,你也可以拓展學習很知識。
這些拓展學習的知識,也為你下一步負責其他事情,打下了很多觸類旁通的好基礎。
當你下班後偷偷學習了這些之後,之後在配圖上你就能很快給Leader帶來更多的驚喜。
總之,在你所做的事情中,想辦法讓團隊的領導給你更多的任務和驚喜。
讓TA持續有這樣一種感覺——「安排你打雜簡直就是太浪費公司資源了!」。
二、有原則,學會拒絕
有的時候,公司為了節約人力和管理成本,會讓一些已經擅長某些技術的人,持續地做他非常擅長的事,但這就擠占了他大量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影響了他未來的發展。
講個我的故事,我曾經在某家公司做運營的時候,當時設計師剛好離職,公司一時沒有招到合適的設計師。
雖然沒有設計師,但該運營的活動不能停啊。
需要設計的圖片還是得有,於是當時自己臨時自學PS,輔助上美圖秀秀和PPT做了很多Banner圖。
說不上很好看,但至少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燃眉之急,相關活動還是正常進展了。
就這樣,公司里大大小小的圖片制作需求,都慢慢轉交到我這里了……
我從一個運營,變身成為一名設計師兼運營,囧~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我發現公司招聘設計師的進度好像放緩了。
也許是老板發現,一個人可以幹兩個人的活,這樣做似乎更省錢……
不過對於我來說,就挺慘的。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完全就不是一個做設計師的料,而是一個希望能夠在運營上有所建樹的「運營控」。
但每天需要花在做圖上的時間,擠占了我把手頭上運營的事情做得更好的機會,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於是,我主動地找領導聊,告訴了他我想專心做好運營的想法,讓領導重視及時招到好的設計師;
同時在接到做圖需求的時候,我會開始主動拒絕一些,並把做圖的優先級排在運營的後面,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對部門設計任務進行拖延。
於是,很快地,公司就招到了一位優秀的設計師。
我就可以重新全情地投入到熱愛的產品運營的工作中了。
通過這件事,我想告訴你的是:自己要很清楚地想明白自己的價值和方向是什麽。
當公司有緊急情況的時候,出於擔當,可以主動做一些事情;
但長期來看,一定要讓自己持續投入到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學會有原則地拒絕,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結語
積極主動,建立一個可以被領導信任的正向循環。
把時間花在對你長遠成長,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央行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移動支付數據顯示,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60.13%和42.47%。此外,第三方易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8.8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占比53.7%,財付通為39.51%,包括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在內的前八名共占有市場份額的97.98%。
上述兩組數據證明,支付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央行前後共批了270張支付牌照,隨著整合步伐延續,現在還剩258張。排名前八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占有市場份額的97.98%,那剩下的250家機構在做什麽?
目前大部分支付機構做業務都會規避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的領域,挑他們不做的或不太重視的領域,例如新型互聯網企業、小微企業領域。這些業務賺大錢不太可能,小錢還是可以想想的。
當初因為行業發展需要,央行發放大量牌照,但現在市場上的牌照已滿足需求,所以選擇收緊。而當時央行發牌照是根據機構有一定的用戶資產和存量來發放的,一部分地方性的機構,雖然市場不大,但還是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曾表示,近年來市場上的牌照供大於求的情況較嚴重,行業存在過度競爭。牌照“供大於求”,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企業想要買支付牌照?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市場格局基本定了,在支付行業中,沒有自己的場景卻還想用支付牌照開展新業務的,已幾乎沒有機會了。因為場景在前幾年就被搶完了;而有些企業自己本來就有場景,需要支付結算的牌照做支點,就會有購買牌照的情況。
富友支付董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朱捷認為,支付牌照是否出售源於不同公司的戰略考量。而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巨頭之外的支付機構,其盈利能力決定了戰略選擇:二線支付公司可以盈利,一般不會考慮出售牌照;三線支付公司發生虧損,或許會賣掉牌照;四線支付公司是市場後入者,通過並購另謀出路是其唯一的選擇。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羅曉霞)
你好呀!因為我比人扣左美股 witholding tax, 講緊係本金,咁岩搵到你個 blog, 想問下我可以搵你幫忙問claim 番既問題嗎?謝謝!魔術師心想,withholding tax 無理由收本金的。即使讀者講錯了,將 captial gain 講成係「本金」,在一般情況下都唔合理,因為只要有填 W-8BEN 表格,申報咗自己係 Nonresident Alien(NRA),則 withholding tax 便只會係從股息中收取 30%,而唔係從 capital gain 中收取;反轉來想,若果讀者的 capital gain 會被收取 withholding tax,則其「身份」必定不是 NRA,九成是 W-8BEN 出了問題。於是,魔術師便回答如下(當然,要抄魔術師牌唔係咁容易):
如果你張 W-8BEN 係正確的話, Withholding tax 只會收股息, 不會收本金的. 有無相關資料可以俾嚟睇下?閱讀更多 »
Claim tax 要你經紀行有出 1042-S 至得, 今年 claim 去年, 即係講緊在1/1/2016-31/12/2016 被收多了的 withholding tax. 報稅截止日期為 6月15日, 今年你唔會趕得切的了 (不過下年可以claim 返最多3年前的多收了的withholding tax).
2016年,國內共享單車興起。隨著需求量的增大,一年內,三大老牌自行車廠紛紛與共享單車達成了合作:2016年天津飛鴿自行車廠率先與ofo小黃車展開合作;同年7月,優拜單車與上海永久自行車廠達成合作;2017年5月,鳳凰自行車廠與ofo正式宣布戰略合作。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中國每年有8000萬輛的自行車產量,內銷在2500萬輛左右,而僅ofo和摩拜這兩家共享單車2017年一年的訂單所帶來的產能就將超過2500萬輛。面對這麽龐大的一個市場,沒有廠家願意讓它輕易溜走。
2017年,飛鴿自行車廠接到來自ofo的訂單達到了500萬輛;5月,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與ofo合作的當月,接手了一筆500萬輛的采購訂單,這一數量是鳳凰2016年產能的1.6倍。
“不可否認,共享單車興起給上遊生產企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位自行車生產企業的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不少企業把共享單車巨大的需求量當做一次“掙快錢”的機會。
共享帶來的紅利給企業營收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受益於共享單車的訂單,自行車零部件巨頭信隆健康今年上半年3101萬元的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70%;上海鳳凰,其今年上半年營收7.98億元,漲幅達1.79倍,300萬臺單車的總產量中有43%來自ofo。
共享單車給傳統自行車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紅利的同時,也沖擊了傳統銷售市場。
“去年剛花1000多元買了一輛國產自行車。沒騎幾天,共享單車就火起來了。這錢算是白花了。”北京市民吳前購買的自行車停放在小區車棚,已經半年多沒動過了。現在,他出門都騎共享單車,“隨騎隨停很方便”。
在北京等共享單車密集投放的城市里,馬路上行駛的共享單車已經遠遠多於家用自行車。共享火了,賣車的卻尷尬了。來自北京自行車與電動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有一半的自行車門店關停,自行車市場銷量下滑已經超過了50%。其中,千元以下的自行車銷售受影響最大。
“共享單車主要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成本相對較低,與低端的、價格便宜的家用自行車重疊較多。”飛鴿自行車市場部總監黃碩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共享單車的沖擊下,那些沒有和共享平臺合作的自行車生產商受到的影響最大。以知名自行車企業捷安特為例,其控股公司巨人工業去年營收比前年下滑了5.5%。該企業財報顯示,共享單車的火爆對市場銷量影響巨大,國內需求同比下滑20%。
既有甜頭可嘗,又感到很受傷。有業內人士把目前自行車生產廠商與共享單車平臺的關系形容為“騎虎難下”。在“禁投令”下,這種關系對傳統生產廠商而言,更顯微妙。
此前,鳳凰與ofo合作生產定制500萬輛單車剛準備投入市場,便遭遇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五個城市不約而同推出“禁投令”。這500萬輛單車駛往何處隨即成為一個懸念。
投放“急剎車”,壓力迅速傳導到了生產廠家身上。目前,天津天奧自行車公司和奧威自行車公司均表示,接到的共享單車訂單量已有大幅度下降。另據媒體報道,北京一位代工組裝ofo自行車的人士近期被告知,ofo在北京市場不會再大量投入單車,雙方的合作暫告一段落。
然而,上遊產業鏈卻是有生產周期的,上半年為了這波熱潮準備的巨大產能會否踏空?此前為了滿足共享單車海量訂單所擴建的產線如何安置?在這波海量生產潮中,水漲船高的配件成本、勞動力成本如何消化?這些都成了擺在生產廠商面前的難題。
“對這一點,傳統自行車廠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但並不代表未來超乎我們的掌握。”黃碩表示,一方面,作為“自行車王國”,中國自行車產業有著龐大的海外市場,目前這塊市場受共享單車影響並不大;另一方面,共享單車聚焦在通勤市場,產品相對低端,傳統生產商有著數十年的技術經驗積累,目前行業大廠商正在從代步工具向運動、智能和健康類的中高檔產品轉型,力爭占領未來行業發展的高點。
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甘皙
「什麼?妳已經一大把年紀了,怎麼會拿一筆那麼大的資金去買這麼樣的一隻股份呢?」昨晚主持人之一的青姐少有地那麼客氣的答那位老婆婆,若是換作是一位較年輕的觀眾的話不被青姐「窒到飛起」才怪呢!
「我想買來收利息嘛!」老婆婆說。
「那就更加不可理解了,這間公司剛剛上市,已經說明了仍在虧損中,哪有錢拿出來派息呢?更何況人家以59.7元上市,升了那麼多妳才去買,如果今天叫妳止蝕離場賬面要虧損十幾萬元,我如何教妳狠心地止蝕呢?」青姐無奈地說。
每見有人致電電臺或者電視臺徵詢主持人的意見,十居其九都是於高價追了貨,隨後股價跌了下來,不知如何是好而發問的。
有人於27元之上買了吉利汽車(175),亦有人於19元之上追了丘鈦(1478),幸而此兩股經過一輪大跌之後幾乎重返那些觀眾的買入價。
然而,那兩位觀眾會否把握機會先行止蝕離場呢?很難說。
這就是一般散戶的通病,只顧高價追貨,沒有思考箇中的風險,結果是作繭自縛。
全國老百姓密切關註的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問題,在民法典中又增加了新的表述,並首次提及費用繳納問題。
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物權編草案關於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續期問題,先作一個原則性規定。草案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跟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149條相比,這一次新增的“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的表述引人關註。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民法典草案,既是對此前物權法的延續,即原則性規定了屆滿自動續期的作法,同時增加了新提法,即首次提到了費用的繳納問題。
但這是否意味著將來會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進行收費呢?薛軍認為,從這個新增表述,還看不出要繳費,在具體操作上,其實跟以前比沒有突破。續期之後是需要續費,還是費改稅,國家還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或者法規來明確這個問題,現在的表述,還是把問題留給將來。
薛軍認為,因為這個問題涉及所有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國家非常謹慎。未來,不排除國家考慮通過一定的房產稅,以持有稅的形式和環節來進行調節。
浙江大學法學教授王冠璽也認為,現在考慮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續期是否收費的問題,確實要十分謹慎,在高房價背景下,這對房子持有者會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也存在很多爭議,假如你從別人手中購買了一個使用年限已經四五十年的二手房,已經為高房價付出了很多,土地使用權只剩下二三十年,如何續費是個很大的問題。
王冠璽還認為,續期是否繳費這次沒有寫清楚,所以不好判斷,但確實為日後可能需要繳費開了一個口子。至於未來走向,王冠璽建議,根據居民房屋的套數、人均住房面積等條件征收房產稅,是一個合理方向,這對那些擁有多套住房、占有多余人均社會資源的投機客來說,是一個調節手段。
但王冠璽同時認為,如果考慮征收房產稅,這就涉及稅法的問題,需要另外規定,這就跟物權法修改沒什麽關系了。
2016年今年4月,溫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註。
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布。引人註目的是,《意見》在多處對公眾關心的土地與房屋財產問題,作了說明和安排,明確提出: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的法律安排、細化規範征收征用法定權限和程序、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等。
2016年12月23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在國土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溫州當地二十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會商後回複,可以采用“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處理,即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涉及“土地使用期限”,仍填寫該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原起始日期和到期日期。
此外,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複函中指出,在尚未對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作出法律安排前,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可按照上述過渡性辦法處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