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心直說:一賺二虧七平 胡孟青

2009-05-27 AppleDaily





 

上 證指數已經從1664低位反彈過千點,升幅達60%,行情火熱,不過,聽聞內地廣大散戶似乎唔覺自己有好大得益。內地有網上調查顯示,近7成投資者表示自 己跑輸指數,雖然亦有近4成投資者能賺取蠅頭小利,獲利率最多達60%,而獲利超過1倍嘅投資者只有約10%。最奇怪嘅係,個市都叫做勁彈過,竟然仲有 30%投資者話自己輸突,當中更有10%話輸到嘔。內地市場亦有所謂「一賺二虧七平」,即係賺錢只係一成人,兩成輸錢,七成平手。多數投資者低位唔敢買, 怕低處未算低,而且早前個個睇淡,自己好難唔受影響,甚至在低位先至壯士斷臂。反彈過程中天天都覺得係頂,偏偏每日嘅頂都變成明日嘅底,宏觀條件明顯要你 看淡後市,結果過早沽出或者根本無膽再入市。要做波動市賺大錢嘅1成人,真係唔懶得。身處資金市、政策市,先抽出一箭雙鵰食盡兩條水嘅股票,總較大海撈針 穩陣,反正任你有幾多時間,都好難跟得晒千幾隻本地股票,唔收窄範圍,盞累自己冇覺好瞓。

炒股唔使高IQ

有人會問炒股票需唔 需要好高IQ,話你知,早前在巴郡一年一度嘅股東大會裏面,股神畢菲特就畀咗一個錦囊佢嘅小股東,話「投資並不只是關於個人智商嘅遊戲」,佢仲話,「假如 你智商超過150,就請你先將其中嘅30賣畀別人。你並不需要過高智商,因為過高智商有時反而會害咗你」。唔知呢啲係咪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投資最重 要係先睇清楚同埋確定風險,然後才睇有幾多可能出現嘅回報。好多投資者唔理風險上咗車,跟住就問可以有幾多回報,縱非錯判形勢,亦係搞錯次序。高風險應享 高回報,但並不擔保唔會total loss。本來唔想冒險,甘願低回報,結果可能收穫更豐,但一樣有可能total loss,因為所謂嘅「低風險」,只係你自己話嘅。又睇唔通又要身痕,鎖定目標小注買嘢傍吓身,升又有份,跌又唔使輸瓜,關鍵在控制注碼。例如話畀你知o 依家買樓收租最多收5厘,而買二三線寫字樓收租閒閒哋都有6至7厘,你會點計點揀點取捨?買磚頭好還是買磚頭股好,抑或買入專注做商舖寫字樓代理嗰一隻 好?唔講係邊隻,反正只此一家,自己搵到就搵啦!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7

張志強掌握四元素 四年賺二十倍的成功心法

2010-10-25  TWM




跟對師父三十歲呆薪族變投資達人當大多數的年輕人踏入社會後,立志要在三十歲以前存下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時,今年三十歲的張志強已經累積了數千萬元身價,理工科出身的他,在﹁投資師父﹂張献祥帶領下,短短近四年時間成功完成了夢想的第一步。

撰文‧林心怡

如何在短短四年內,將財富迅速累積二十倍,身價數千萬元?今年才三十歲、現任呂張投資團隊研究員的張志強,確實靠股票投資做到了!最難得的是,在歷經前波金融海嘯,讓獲利戰果一度歸零的慘痛教訓後,他依舊留在市場,把錢從股市賺回來,重拾千萬元身價,羨煞不少昔日同窗。

﹁志強之所以能夠比同儕更快累積到逾千萬元的財富,其實跟他興趣廣泛、努力學習與不吝請益前輩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說話的是呂張投資團隊的總經理張献祥,也是張志強口中影響他股市投資觀念最大、最重要的投資師父。

清 大動力機械系畢業,接著攻讀交大電機控制所的張志強,從大學時期就對股票投資有興趣,畢業後,帶著自己從小到大存下的七十萬元,花了半年的時間遊遍了歐、 美、日等十九個國家,大開自己的眼界;不同於大多數昔日理工科同學立志成為工程師,張志強選擇了呂張投資團隊成為他的第一份工作,﹁理由很簡單,就是我想 在股市賺大錢!﹂張志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出,一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的夢想。

理工科高材生踏入投資領域初嘗甜頭失去戒心 連吃兩次苦頭原來,出身小康家庭的張志強,父親是平凡的高中老師、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從小興趣廣泛的他,喜歡旅遊,對奢華的精品、汽車頗有研究,為了讓生 活更有品質,張志強口中﹁賺大錢﹂這個有點﹁銅臭味﹂的夢想,就在﹁師父﹂張献祥的帶領下開始慢慢實現。

細數張志強從二○○七年進呂張投資 團隊後,到○九年十二月底的這段日子,雖然台股整體大盤指數只漲了二%,但卻是張志強個人財富累積二十倍的關鍵時刻,○七年三月張志強進入呂張投資團隊 時,剛好正逢台股大多頭,大盤指數由三月的七九○一點一路漲到十月的九八五九點,搭配融資操作,一開始的確讓張志強嘗到獲利的甜頭。

初生之 犢不畏虎,尤其一下子成功,一度讓他對投資市場失去戒心,因此接下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卻讓他提早嘗到投資失敗。﹁因為接下來的兩波大跌,我完全沒躲 過!﹂張志強苦笑著說,不論是從九八五九點至七三八四點跌幅高達二五%,以及從九三○九點至三九五五點的重挫五八%,全都無一倖免。

在金融海嘯中,張志強從頭到尾都維持高持股比重,當時他和大多數投資人一樣,認為持有的股票本益比都已低到六倍、七倍了,股價再跌也有限,結果手中持股還是一路往下掉,不但把之前獲利的五百多萬元全數吐回去,還遭遇剛買進的高價股陞泰因廠房失火,連跌四根停板的虧損窘境。

﹁ 環境、創意、努力、經驗﹂不逆勢而為、懂得等待的成功元素眼看著原本資產獲利如江河日下,一去不復返,張志強一度相當沮喪,他說當時呂總監(呂宗耀)卻依 舊要求團隊要打起精神,積極發掘下一個投資機會,張献祥也不斷地鼓勵他:「只有留在台股市場,熬過最艱困的環境,同時不斷修正自己的選股與操作邏輯,才有 機會逆轉勝,重新累積財富。﹂張志強說,當時張献祥最常跟他分享的觀念:﹁環境、創意、努力、經驗﹂是投資成功的四個重要元素,後三者是﹁必要﹂,但環境 才﹁最重要﹂,﹁他常勸我,不要逆勢而為,沒有環境,後三者做得再多,也是枉然,當環境不對時,當下一定要降低持股比重,做到小賠大賺,才能持盈保泰。﹂ 也正因張献祥的鼓勵與支持,讓投資台股資歷不算長的張志強,○八年遭遇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後,依舊對市場保有信心,不放棄對好公司的研究,使他得以在○九年的台股復甦期,再次累積到財富。

其實,不只是建立投資信心,張献祥還傳授張志強許多投資策略的邏輯,以及產業分析、拜訪公司的技巧。在選股方向上,首先就是要懂得﹁聚焦與持股重壓﹂,聚焦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或企業,並避開投資自己不懂的領域,當大盤主流產業在你不熟悉的類股時,要「懂得等待」。

在股市操作上,要持股重壓,持股在精不在多,分散投資並不能分散風險,主張持股不必超過三檔、股市投資無須短進短出,能賺五○%的標的,不要只賺七%就出場,要把目標火力集中在能賺三○%至一○○%的公司,才能真正累積到財富。

誠如張献祥的投資邏輯,張志強有逾九成財富是來自重壓個股,而重壓的理由,來自於﹁師父﹂傳授他股市投資的四部曲。

不聽單一公司說法

分析產業下功夫 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首先,他會先挑選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除了拜訪公司,也會向產業上下游供應鏈與通路商探詢消息,分析產業狀況;其次,追蹤每月營收的成長性,選出最值得投資的公司;另外,為了做好風險控管,他還會進一步篩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例如負債比低於四○%、速動比高於一一○%,以及流動比高於一三○%的企業。

○ 九年讓張志強財富倍增的主要標的,就是來自於他在當年第一季末,抓對了被動元件族群景氣從底部向上的趨勢,進而重壓的結果。當時他的操作策略是,當布局的 一至二檔被動元件股票獲利了結後,再發掘另外更有潛力的標的操作,並搭配融資買賣、拉高投資槓桿,讓他在股市中重新反敗為勝,○九年底整體獲利高達數千萬 元。

﹁就如同献祥所說的,股價要能倍數獲利,必須要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才行,光看技術分析是看不出來的!﹂張志強分析,當初他會重壓被動元 件個股的裡由有二:首先,在金融海嘯後,日系被動元件大廠積極減產與大幅裁員,使得○九年第一季稼動率僅三○%,因此當○九年消費性電子如NB、LCD TV等急單效應發生時,日商產能難以供應需求,轉與台廠合作,使得台廠藉由幫日系品牌代工,打入以往大多只用日系被動元件的龐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

其次,急單效應與消費性電子需求增溫,被動元件供不應求,造成海外通路商出現缺貨現象,在客戶轉單台廠,價格回穩下,○九年台灣被動元件廠商,不論在營收與毛利率,都同步上揚。

只 是,不同產業股價的評價方式也不盡相同。張志強指出,像是他近期看好的營建股大漢建設,就是以其持有的土地資產推估合理價,而非利用單純的本益比評估。他 指出,大漢建設除了有龍巖人本合併的獲利題材、明年EPS上看五元等利多,旗下土地資產市值粗估至少四百億元,若以股本三十億元來看,合理價位推估至少一 三○元。

最後還要評估企業經營者在經營公司的積極度。﹁例如,有時候公司財務數字表現亮眼,並不代表與公司股價漲幅成正相關。﹂張志強舉例,﹁比方說,我就曾投資過一家A公司,該公司不但每月營收與獲利數字都表現不錯,且每年的EPS平均都在十元左右,但最後還是虧損出場。﹂張志強分析,問題就出在該公司經營者,對其在市場的股價漠不關心。

撥出資金配置不動產

累積財富後 分散風險保有戰果﹁投資一家企業的管理階層,最好就是出資的老闆,尤其是要那種會積極創造公司獲利,無法容忍公司股價被低估的經營者。﹂張献祥補充說道。因此,現在張志強選股不但會關心企業經營數字表現,同時也會避開長期對市場價值漠不關心的公司

﹁ 當資產累積到一定財富後,一定要撥出部分資金買房子,最好不要貸款,因為擁有房地產,能讓你在遇到像金融海嘯這種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時,保有戰果,並且成為 資金調度的最佳寶庫。﹂張献祥教他,累積了數千萬元的財富,就該配置不動產,分散股市投資風險。﹁另外,從献祥身上我還學會一招,那就是股市與房市通常會 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他常利用周末看房子來觀察房市狀況,並進一步藉由房市了解目前整體經濟情形,增加股市股資勝算。﹂張志強笑著說。

此外,張志強認為網路的PTT(批踢踢實業坊)上很多的內容,甚至都比新聞來得早,這些第一手訊息都是從拜訪公司也得不到的,可以更周全的判斷一家公司

又 例如逛一圈光華商場,什麼產品最夯?哪個品牌賣最好?大概都可全部了解,這在分析當前產業狀況時,可幫助在投資上做出非常多的判斷。去年底,張志強想換日 系高價的NB(筆記型電腦),結果不但要先付訂金,還得再等一個月,這讓他對於當時NB相關零組件看法相當樂觀,並從NB上下游來找尋相關公司,事後證明,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NB表現比往年要好。

張献祥表示,﹁其實志強真的很認真,每天都在公司研究整理資料到晚上十一點才走,即使遇到股市重挫,仍不放棄研究發掘下一個好的投資標的,也常主動與我或同業請教及交換資訊,我們幾乎連持股標的都差不多。﹂兩人有默契的相視而笑,亦師亦友、互相打氣的好交情溢於言表。

投資師父:張献祥

出生於1970年,現為呂張投資研究團隊總經理,曾任大眾銀投顧總經理,2001年與前大眾銀投顧總監呂宗耀合作,專長以走在第一線拜訪上市櫃與興櫃公司,並從產業面與公司財務分析,發掘值得投資的「小而美」標的。

師父教我的絕招

聚焦重壓

挑對產業,聚焦重壓:選對趨勢向上,每月營收成長,篩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且企業經營者對公司經營必須積極,進而聚焦持股重壓,持股不超過3檔,聚焦能賺30%至100%的標的。

「環境、創意、努力、經驗」

是投資成功四要素:

後三者是「必要」,但環境才是「最重要」,不要逆勢而為,環境完全不對時,當下一定要降低持股比重,做到小賠大賺,才能持盈保泰。

張志強

出生:1980年

現職:呂張投資團隊研究員學歷:清大動力機械系、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

投資資歷:4年

私房股

雷科(6207)

大漢(5530)

光頡(3624興櫃)

經典投資戰役

2007年3月~2008年5月彩富 (漲幅60%)、慧友(漲幅40%)

昇達科(漲幅60%)

2009年

百一(漲幅150%)、金山電(漲幅100%)、美磊、奇力新、興勤、長華4檔(漲幅40%~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9

五成業者不合法 埋下公共安全未爆彈 台灣民宿年賺二十億背後的三大亂象


2013-06-03  TWM  
 

 

去年,台灣民宿業營收超過二十億元,但隱藏在這二十億元背後的亂象,卻是高達五成的不合法民宿,而且越豪華的民宿,不合法比率越高,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撰文‧梁任瑋

華麗水晶吊燈搭配歐洲名牌躺椅,浴室用的是一套要價五百元的寶格麗沐浴用品,這樣投宿一晚就要一萬多元的旅館,不是五星級飯店,而是坐落台灣山林裡的高檔民宿。

民宿業起源於十九世紀歐洲山間,原本只是主人提供遊客住宿與早餐的客房服務,是極具地方特色的生活體驗;但在台灣,開民宿卻成為一種行業,不少退休族、年輕夫妻將開民宿視為圓夢、追夢的途徑,也造就台灣成為全世界民宿密度最高的國家。

豪華民宿不合法比率高

根據觀光局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底,台灣民宿家數高達四千三百家,若包含未立案者,實際家數接近八千家,其中有一半違法營業,不僅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也威脅合法業者的生存空間。

國內民宿迅速成長,豪華程度直逼國際觀光飯店,造價動輒一、兩億元的巴洛克、希臘式、地中海等歐風造形民宿比比皆是。去年,台灣民宿業營收首度突破二十億元大關,較前年大幅成長三成,所帶動產值近五十億元。諷刺的是,隱藏在亮麗營收背後的亂象卻是「越豪華的民宿,不合法的比率越高。」觀光局官員坦言。

台灣民宿業的問題盤根錯節,追根究柢,違法民宿能有恃無恐繼續營業,全因各縣市政府縱容、未嚴格執行違法民宿查報及處罰,讓消費者無法住得安心,還得隨時擔憂消防、建管或履約保證出問題。

根據《民宿管理辦法》,民宿業者的營運由各縣市政府管理,但近年來,非法民宿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主要是地方機關對於民宿業的管理並不積極,甚至處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因為「民宿發展與各地觀光產業的關係脣齒相依,有很多毫無觀光資源的鄉鎮,是靠特色民宿才帶進龐大旅遊業收入,地方官員有必要擋自己財路嗎?」花蓮縣一位合法旅館業者指出。

問題一:地目不符使用規定根據法令,台灣民宿只能設置在非都市計畫內土地,例如風景特定區、國家公園區、原住民地區;但台灣民宿協會理事長、拉拉山「福緣山莊」負責人鍾鳳芳說,台灣的非法民宿,有八成都是因為土地與建築物不符合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例如,很多原住民部落的民宿建築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存在,當時根本未申請使用執照,之後改建民宿,無法通過消防安全檢查取得營業登記證,因此成為非法民宿。

此外,在台南市區也有數十家以「老屋」形態成立的民宿,因坐落都市計畫區內,依法只能設置旅館,但旅館的安全規定多,很多老屋完全不合標準,也屬於非法民宿的一種。

「開門做生意總是想合法經營,但因為現在輿論與環評愈來愈嚴格,非法民宿想就地合法的機率很低。」鍾鳳芳坦言,法令對於「偏遠地區」的認定標準綁死了民宿業;此外,中央與地方對於偏遠地區的定義也不一樣。不合時宜的法令配套限制了民宿業發展,除非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放寬民宿管理,要不然就是嚴格取締非法民宿,否則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問題二:地方政府放任開發主管機關管理人力不足,也是目前民宿業亂象叢生的根源之一。內政部日前點名南投清境農場山上的民宿九九%皆為非法;但南投縣政府祕書長陳正昇也有話說,由於違法民宿過多,無法一次全部取締,清查與開發都需要一段時間處理。

地方政府推託缺乏資源管理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事實上,台灣極少出現違法民宿遭主管機關開罰甚或勒令停業的案例,這也讓許多違法民宿抱持僥倖心態生存;但原本號稱是結合當地人文景觀與自然地貌提供旅客住宿的民宿,早已成為破壞生態的元凶。

「風景愈美的地方,愈容易出現違法民宿。」長期觀察台灣生態保育議題的獨立記者朱淑娟說,有特色的民宿,通常都出現在偏僻的山林裡,這些地點因為地層遭受擠壓而產生獨特的美景或溫泉,成為特色民宿最大的「賣點」。姑且不論這些坐落在山坡地的民宿,因為遊客造訪製造了大量垃圾,並且破壞水土保持,更嚴重的是,這些區域的地質往往也較為脆弱,有高度安全疑慮,根本就不適合開發為民宿。

問題三:切割經營規避繳稅朱淑娟說,民宿業最早只是把家庭多餘房間提供旅客住宿,但在台灣,卻逆勢發展成創業者「來蓋個民宿」的商業模式,民宿一詞被濫用,現在台灣的民宿早已違背了民宿業真正的精神。

依據《民宿管理辦法》,民宿的房間數不得超過五間,即使是特色民宿,房間數也不得超過十五間;房間數若超過此數,業者應申請設立一般旅館。但為了規避一般旅館的消防、建管與營業所得稅規範,利用人頭將十餘間房間分割為數家民宿經營,早已是民宿業公開的祕密。

鍾鳳芳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民宿業發展了十多年,現在的民宿早已變了樣,有人可以一口氣拿出上億元來買地投資民宿,訴求豪華的設施,開出一晚上萬元、比五星級飯店還貴的房價,但對外還是以「家庭副業」自居,卻不用繳營業稅。

根據《民宿管理辦法》,每月營收二十萬元以下的民宿業者可免繳營業稅;但民宿業者透露,雖然民宿業淡旺季生意落差極大,但營業額超過這個數字的民宿比比皆是,稅捐機關只能明察暗訪取締逃漏稅的業者,這對合法經營的民宿實在不公平。

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喜鵬則認為,台灣不能沒有民宿,因為國人休旅習慣已養成度假就是要往山裡跑,甚至,近年來支撐民宿業營運的一股重要力量,來自於東南亞背包客與部分自由行陸客,政府應該正視非法民宿的問題,放寬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否則將扼殺台灣觀光業發展。

開民宿其實沒那麼好賺!

台灣民宿業競爭激烈,如果沒有特色,很難在數千家民宿中脫穎而出,因此賺錢者寥寥無幾,更不乏瀕臨失業的民宿老闆。

「大的做不了,小的做不大。」在苗栗三義具有高知名度的民宿「樹也Villa」老闆李晉豪大膽預估,未來10年台灣會有大量的失業民宿老闆。他說,在台灣開民宿能夠賺錢的不多,一般普通民宿每月管銷最少要10萬元以上,若是走高檔路線,每月固定支出就要25萬元,如果營收未超過這個數字,開愈久、賠愈大。

「樹也Villa」是台灣最貴的三大民宿之一,即使一晚要價1萬5千元,一個月營收也要120萬元才能打平,「民宿真的不是人可以經營的行業。」李晉豪說,不要小看一家民宿只有四個房間,所有的服務全都要到位,也要請專門房務人員打掃,如果是家庭民宿,為節省人事費用,清潔、接客全部得自己來,日子並不輕鬆,如果沒有全心全意投入,根本做不起來。

李晉豪說,想要開民宿的人,最好要準備3千萬元以上資金,扣除2千萬元興建硬體設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預留的營運周轉金,並保持年平均住房率20%以上,才夠支撐所有的開銷與維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51

搶賺二十億月餅財的兩匹黑馬

2013-09-30  TCW
 
 

 

中秋甫過,月餅、水果、茶葉,你還有印象收了哪些禮嗎?根據東方線上調查顯示,超過八五%民眾仍以月餅為中秋送禮首選,造就出台灣月餅市場約有二十億元的商機規模。因此,中秋節是糕餅業全年最大旺季,就像是百貨公司的週年慶。

不過,即使每年各廠家不斷推陳出新,但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官德表示,賣最好的始終是傳統口味,約占八成以上銷量,「新東西常隔年就不見了!」在穩定的市場規模與形勢下,要創新突圍不容易,但今年卻有兩個市場新兵:「老耿」與「美心」,異軍突起,延續去年的突破,再創佳績。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嘉義餅店賣療癒獨創白菜造型,賣到缺貨

全台宅配市占率最大的統一速達旗下黑貓探險隊,搜羅各地美食在十二大網購通路,如雅虎、PChome、富邦momo、7net等鋪貨,統計出今年中秋網購最新排行名單,在前十名當中,除了佳德鳳梨酥、台中犁記餅店等傳統知名老店以外,一個陌生的新商品「老耿經典手工翠玉白菜月餅」,竟衝上第六名,贏過知名餐廳紅豆食府的月餅禮盒,這款「新品牌」商品,是怎麼竄紅起來的?

創造出老耿品牌的,是位於嘉義的緹歐食品坊老闆耿俊豪,原本以賣方塊酥為主,後來也做手工蛋捲。前幾年鳳梨酥大流行,他也跟著做,「鳳梨酥好賣沒錯,但太多人做了,就算做得好也不過如此,」他發現,如果一直當追隨者,永遠做不出知名度與銷售量,於是決定創新,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他找人開模,做出翠玉白菜造型的餅,由白色漸層至青翠的綠色,加上精緻細膩的紋路,取之為「國寶開運點心」,去年開始在網路上販售,特殊造型馬上受到注意,賣到缺貨;今年不但登上黑貓的排行榜,還進入遠東百貨專櫃販售。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指出,一般糕餅業者的研發與創新大多是在餡料與口味上下功夫,但是老耿反其道而行,以造型為最大訴求,「過去很少人會在外觀與造型花太多心思,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不然為什麼有二十萬人搶著去看黃色小鴨!」

李釧如解釋,現代人很需要這種療癒、觀賞效果大於實質作用,尤其是在節慶親友團聚、聯誼時,有個具話題性、好玩有趣的東西,能夠打開大家話匣子,送禮者也很有面子。

老耿選擇不同方向,創造出新的記憶點,去年崛起後,今年持續熱賣,還賣到中國去,可說在這場月餅大戰中,殺出一條新路。

香港品牌賣「正宗」打廣告拓通路,銷量翻倍

另一個市場新星,則是香港美心月餅。

美心月餅在香港是老品牌,在台灣原交由相關企業頂好超市販售,雖已販賣多年, 但知名度並不高,每年約賣兩萬多盒。去年找來專業代理商在全台各類型通路鋪貨之後,銷量大增四倍,達十萬盒,比預期高出一倍,且在中秋節前十天就宣告缺貨,還緊急從香港空運來台補貨。今年則已賣出超過二十萬盒,比去年同期成長一倍。

過去大家認為月餅市場競爭激烈、已趨飽和,玩不出新把戲,不然就要像老耿一樣,出奇才能制勝。但其實,市場既有的老商品,也可靠著不同的通路與行銷策略,開出新花朵。

李釧如分析,美心有其品牌力,可惜過去在台灣尚未發揮出來。代理商大昌華嘉接手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強宣傳。不但上電視廣告、找代言人陳慧琳來台站台、店頭行銷,更重要的是凸顯其「香港品牌」的價值,並強調其連續十五年拿下香港月餅銷售冠軍的市場地位,「台灣人對於銷售冠軍最沒抵抗力,通常就會願意給機會試一試。」

大昌華嘉消費品事業單位總經理傅鍬淼說,經過市調後發現,台灣消費者對於廣式月餅有一定的好感度,而一般飯店或廠商多只是用廣式做法,美心從原物料到生產都是發生在香港,為了凸顯其差異性,還刻意在外裝鐵盒上印製「保證全部香港製造」字樣。

砸錢打響知名度後,下一步就是廣設通路。美心雖然沒有自己的門市和專櫃,但策略性的在各類型通路鋪貨:從六月底開始在便利商店提供預購,先炒熱市場、引起話題;再來是量販超市大量鋪貨,並針對不同通路推出獨賣或限量款,搭配不同的折扣方式,避免通路互相搶客;最後在中秋節前兩週,進入百貨公司設臨時櫃點。

雖然在行銷和通路上拉高預算,斥資逾一千萬元,導致商品的毛利率降低,但傅鍬淼說,因為銷售量大,整體毛利額是增加的,而且部分行銷費用視為品牌投資,也可為未來鋪路,目前已有計畫引進更多商品。

老耿賣的是趣味性的記憶點,美心則是找出老商品價值,並搭配不同通路策略,它們都在去年打響第一炮後,今年乘勝追擊,交出亮眼成績單,證明市場永遠沒有飽和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0

《文創黑馬》金秀賢經紀公司KEYEAST 連騰訊也想入股 星星超熱賣 裴勇俊大賺二十三億

2014-05-12  TWM
 
 

 

金秀賢暴紅後,短短五個月,讓經紀公司KEYEAST市值暴增四十五億新台幣,背後大老闆裴勇俊更是大賺九倍,連中國網路巨擘騰訊都高調透露有意入股兩成,到底文創投資效益多驚人?

撰文‧賴筱凡

一部成功的連續劇,能夠為一家經紀公司創造多少市值?答案是四十五.七億元。

打從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去年底播出後,男主角金秀賢所屬的經紀公司KEYEAST股價就不停飆升,達到三四二五韓元,至五月二日漲幅高達一八三%,市值飆升至二四二○.三億韓元,約新台幣七十億元,然而在五個月前,這個數字只有八五五億韓元。

換句話說,光靠著金秀賢在《星》劇的表現,就讓經紀公司市值在五個月內暴增了一五六五億韓元,約新台幣四十五.七億元,這還不包括周邊衍生出的廣告代言收入,以及活動出席費用。

韓國搞文創有一套,工作機會比半導體多其實,KEYEAST的第一大股東是韓國知名男星裴勇俊。二○○五年,裴勇俊砸下九十億韓元,取得三七.五%股權,KEYEAST股價一度暴漲到五○九○韓元,此後沉寂長達七年,在《星》劇播出後,再次以文創黑馬之姿,吸引了全亞洲資本市場的注意。

以目前KEYEAST市值達二四二○億韓元來算,裴勇俊手上持股價值逾九百億韓元,對比當年取得成本九十億韓元,等於投資九年暴賺九倍,個人就大賺約二十三億新台幣。也難怪裴勇俊人還沒到中國,中國網路巨擘騰訊就高調宣佈有意入股KEYEAST。

韓國文創投資有一套眾所皆知,這些年韓劇風靡全球,不管是版權收入、周邊商品、廣告代言等效應都極可觀。據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統計,一二年韓國內容產業的年營業額達八十七.八八兆韓元(約新台幣二.五七兆元),其中出口值更達五.二一兆韓元。

這個數字換到了日本內容產業市場規模,也有十一.八九兆日圓(約新台幣三.五兆元);就連中國也憑藉著龐大內需人口,其文化產業附加價值也達人民幣一.八兆元(約新台幣九兆元),約佔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達三.四八%。

那麼台灣呢?據文化部發佈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統計,一二年台灣文創產業營收為七五七四億元,遠不及日、韓、中的蓬勃發展。

到底文創產業之於國家發展,有多重要?韓國曾計算過,一部成功的電視劇海外版權回收率達十倍,像是裴勇俊主演的《冬季戀歌》,當年電視台製作成本僅三十億韓元,但光海外版權就賣了近三百億韓元,堪稱韓劇版權輸出之冠。

只有這樣還不夠,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進一步精算,以經濟高附加價值來說,文創產業僱用誘發係數(指該產業能夠創造的工作機會)為十二.四人,半導體產業是四.二人,汽車產業是六人,顯示出文創產業能創造的工作會更多。

這些年,不僅韓國文創成果豐碩,中國近年大舉投資,也讓文創產業「一條龍」的模式更為具體。即使中國節目的版權多從海外購買,並不代表中國文創價值會輸人。以韓國原創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為例,中國湖南衛視向韓國電視台MBC買下版權後,沒想到陸版比韓版還紅,光是陸版第二季的冠名費用,就衝上人民幣十三億元(約新台幣六十五億元),效益驚人。

複製迪士尼,電視劇、電影、線上遊戲一條龍大公司如騰訊,既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網路平台,更是中國第一大線上遊戲通路,「他們經常在亞洲尋找有潛力的文創內容,不管是電視劇、遊戲或電影,買了第一手版權後,再想辦法進一步創造在中國的價值,可能是找上第三方電影公司合作,也可能重新包裝再賣。」一名和騰訊往來多年的內容商董事長說。因此,《星》劇今年在亞洲暴紅,裴勇俊人都還沒到中國,騰訊有意入股兩成的消息就先曝光,反映出騰訊佈局內容產業的積極態度。

「大家看的東西都很像,就是在學迪士尼。」內容商董事長不諱言,迪士尼的文創操作太成功,今年上映的《冰雪奇緣》全球票房已破十億美元,更別說主題曲〈Let it go〉至今已發行二十五種語言版本,後頭還會有周邊商品、迪士尼樂園的相關活動銷售。「不管是做線上遊戲、電視劇、電影都一樣,就是一種內容商品,暴紅後就要想辦法從衍生商品去回收。」迪士尼近年的操作也很有一貫性,像是旗下知名動畫電影《史瑞克3》在製作期間,遊戲版權就已經賣給同為美商大廠的動視,「所以,電影一上映,幾週後線上遊戲跟著發表,一起拉抬聲勢。」其實,就在裴勇俊入股KEYEAST後,也曾公開說過,希望將KEYEAST打造成像時代華納與迪士尼那樣的娛樂巨頭,如今,KEYEAST成為亞洲娛樂的重要推手,或許距離他的夢想已不遠矣。

裴勇俊

出生:1972年

現職:KEYEAST最大股東,持股37.5%

經歷:演員、製作人

KEYEAST

成立:1996年

負責人:楊根煥

主要業務:明星經紀、影視製作近三年成績:2013年營收694億韓元;2012年營收330億韓元;2011年營收214億韓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5

戴誠志申讓五.五萬張股票 四年賺二倍 股東會前賣股 京城銀老董出哪招

2014-06-16  TCW
 
 

 

股東會召開前夕,京城銀行董事長大舉申讓五萬多張股票,這個金融業首見「創舉」,讓外界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財力充沛的戴誠志,寧可頂著「老董賣股」的壓力也要出脫股票?

撰文‧劉俞青

六月六日,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申報轉讓五.五萬張京城銀股票,佔京城銀股本四.五八%,上市公司董事長大舉申讓股票很罕見,尤其在敏感的金融業,引發不少議論。

時機點選在六月二十日召開股東會前夕,今年京城銀又將董監改選,此時戴誠志大動作申讓,難免被外界解讀為公司的經營團隊可能有所異動;對此,戴誠志表示:「申讓股票只是理財所需,一切都會以股東和員工的長期發展作為思考,怎樣對大家最好。」「銀行董事長大賣股票」,這在金融業幾乎前所未見,金管會高層則表示:「這事涉『公司治理』層級,可再行斟酌;但戴誠志畢竟不是京城銀最大股東,對經營權沒有重大影響。」雖說是「理財需求」,但如果以申讓當天京城銀收盤價格每股二十八.九元計算,這次申讓的總市值高達十五.八九億元,什麼重大的「理財需求」需要如此龐大資金,讓財力不虞匱乏的戴誠志即使冒著「董事長賣股」的壓力,也要大舉申讓,外界很好奇。

過去五年,戴誠志以其特殊的經營方法,投資許多高風險高報酬的債券,讓京城銀獲利節節攀高,去年更寫下每股盈餘三.五三元的歷史高點,絲毫不輸大型金控,也讓京城銀被外資圈戲稱為「投資銀行」。

不過,約莫一個多月前,京城銀與國票金控的合併案,才剛剛正式宣告破局,據瞭解,破局關鍵就是因為國票金的官股董事,對京城銀特殊的「獲利模式」很有意見,也讓原本為此合併大力奔走、極力促成的戴誠志,萌生倦意。

此外,京城銀最大股東蔡天贊與戴的共同友人表示,如今京城銀已經成功轉型,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兩人其實都很希望蔡天讚的兒子、也是京城銀副董事長蔡炅廷可以盡快接棒,但「年輕人常有不同想法」,而戴誠志這次大動作申讓,也有逼其表態的意味。

不過,戴誠志的友人透露,戴誠志這次申讓的股票,其實就是二○一○年時,京城銀辦理私募十五億元的可轉債而來,當時戴誠志自己認了十億元,而另外五億元則是由知名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認下,當時的認購價格是每股十元。

由於私募閉鎖期是三年,因此這筆私募在去年七月時,順利轉換為普通股,只是京城銀股價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如今換算下來,如果戴誠志順利以目前市價賣出,則獲利近十億元,以不到四年時間,報酬率將近二倍,堪稱是投資高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54

Uber投資人暴賺二千倍 一人網站股價狂飆社群網路是華爾街的新泡沫?

2014-07-21  TWM
 
 

 

社群網站今年來吸引創投基金競相投資,吹起新一波網路泡沫,不太賺錢的叫車服務App公司Uber,市值已推升至五千多億元,金融市場開始懷疑,千禧年網路泡沫破裂是否會重演?

撰文‧乾隆來

叫車服務App公司Uber在六月完成新一輪的增資,這家成立至今才四年的新公司,這一波獲得黑石、富達等基金公司青睞,公司市值高達一七○億美元(約五千一百億元新台幣),與三年多前第一次增資相較,當時慧眼投資Uber的天使基金們,包括第一輪資本(First Round Capital)在內,已經暴賺二千倍!

Uber暴發的傳奇故事,最近突如雨後春筍般爆出,而且幾乎都與社群軟體的新貴有關。

今年三十二歲的以色列軟體工程師亞伯爾(Or Arbel)在公司老闆逼迫下,勉強花了八個小時寫出一個手機App程式,這個程式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發出「Yo」(音同又)給手機聯絡人。亞伯爾原本要在今年四月一日愚人節將 「Yo」掛上蘋果的Apple Store,卻被蘋果公司以「缺乏實質意義」拒絕。亞伯爾在老闆的逼迫下,多次向蘋果申訴,才獲得上架。

最蠢App夯翻!

僅花八小時 獲兩百萬次下載結果,這個被稱為「史上最蠢的App」,一上架竟然就吸引了兩百萬次下載,晉陞為最熱門的前十大App程式,還有科技分析師認為「Yo」這種腦殘的溝通軟體「最適合掛在即將上市的iWatch」。

亞伯爾與他的老闆被矽谷投資人追著跑,即使他們講明了這個程式瞬間就會被競爭者複製,馬上就有「Hey」、「Hi」等山寨版出現,但是幾十家天使基金仍然捧著現鈔要跟亞伯爾「Yo」。這個只花了一個工程師、八個小時工作的作品,賣了一二○萬美元(約三千六百萬元新台幣)的現金,換算亞伯爾的「時薪」高達四五○萬元新台幣。

與「Yo」一樣靠著一人就暴發的社群網站,還有販賣名人聯絡資料的Cynk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美國櫃枱買賣的股票,從五月十五日的○.○六美元,突然暴漲到七月十一日的二十一.九五美元,四十個交易日上漲三六五倍。美國證管會因此下令暫停交易,《華爾街日報》以及各大媒體都報導,這家一夕暴紅的公司,「只有一名員工、去年底完全沒有營收,公司總市值卻突破六十億美元!」社群網站股價暴漲的傳奇,當然要以今年初賣掉的 WhatsApp最具代表性,這家員工只有五十五人,完全不收廣告的公司,在今年二月十九日簽約以一九○億美元(約五千七百億元新台幣)賣給臉書。WhatsApp在○九年以二十五萬美元創業,後來接受了紅杉資本七百萬美元的增資,短短四年內竟以一九○億美元賣掉,引爆了社群公司暴漲狂潮。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敏思(Christopher Mims)在七月七日的專欄大聲感嘆地問:「矽谷已經迷路了嗎?」他說矽谷的投資者忘了創新,一窩蜂只想從社群網站上賺到快錢。敏思認為,不論是Uber、Yo,或者剛完成股票上市、號稱可以代購兩萬八千家「餐廳外送服務」的GrubHub,甚至包括臉書在內的社群網站,都只是新形態的軟體廣告公司。

軟體才是硬道理?

矽谷創投基金湧入社群網站敏思質疑,美國的廣告市場一年有一千億美元,卻只佔十六兆美元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六%,矽谷的創投基金放棄了九九.四%創新機會,一窩蜂把鈔票全堆到社群網站,再度弄出了一個社群新泡沫。普華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也顯示,去年創投基金投資了三九九五個案子,投資金額有二九四億美元,其中有三七%,金額達到一一○億美元,都給了軟體公司,不論是絕對金額或者產業集中度,都創了歷史新高。

這一波社群狂潮醞釀多年,一直到二○一二年九月臉書用戶突破十億,以及iPhone 5上市,又有WhatsApp、LINE等即時通訊軟體加持,颳起了空前的社群旋風,大家相信行動通訊、社群、大數據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行為,相信「軟體才是硬道理!」終於再度吹出了一個新的泡沫。

這讓人想起二○○○年那次,千禧年的網路泡沫。當時的高點出現在三月,主角是網路設備龍頭思科(Cisco),被媒體追捧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公司。思科是引領網路的火車頭,擁有最多的網路創新設備,為所有網路公司創業首選,人人捧著大把鈔票向思科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請求指引明燈。

思科在二○○○年三月創下股價總市值五千五百多億美元的紀錄,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全球最大的四十家投資銀行分析師,全數給予思科「買進」或「強烈買進」的建議。

思科兆元美夢破碎!

昔日龍頭,市值剩四分之一思科當時本益比達到一二○倍,超過微軟的五十五倍,以及英特爾的四十二倍。瑞士信貸的分析師衛斯頓認為,思科從一九九○年股票上市,十年間總市值成長一千倍,他在分析報告中預測:「我以非常謙卑的態度估計,以思科強勁的成長力,它非常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一兆美元』的企業。」結果,就在思科超越微軟的二○○○年三月,網路泡沫瞬間破滅,思科股價從高點的八十一美元,一度跌到十一美元;到了○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每股十八.四五美元收盤,總市值剩一千五百億美元。

十幾年來,網路的確改變人類的行為,思科也不斷創新求變,但是股價在十八至三十五美元間遊走了十五年,目前總市值一千三百億美元,只有泡沫時期的四分之一。當然,「一兆美元」的夢,早已淪為笑柄。

而微軟與思科當時超越五千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再也無法觸及的天價,一直到一二年蘋果公司才又挑戰這個高點;一四年七月七日,蘋果來到波段新高,以五八三六億美元的總市值傲視全球。

千禧年網路泡沫破得慘烈,數以萬計的網路精英因此傾家蕩產,災難深深烙印在金融市場,十幾年來網路世界繼續勇猛邁進,已經創造了多次「典範移轉」的新浪潮,但是金融泡沫則從未在科技股上重現,直至今日。

過去十五年的科技龍頭,例如亞馬遜以電子商務稱霸全球,雖然本益比高達五百倍,但是公司總市值只有一千三百億美元,是年度營收的兩倍;蘋果公司藉著iPhone改變全世界,本益比卻只有十五倍,而且是帳上現金超越千億美元的藍籌型公司。

甚至是將全球帶入社群世代的臉書,雖然與思科稱霸網路設備時期有同樣的成長力,但兩年半之前股票上市,公司市值卻低於一千億美元,過去一年臉書拚命擴大廣告收入,營收盈餘三級跳,目前總市值也就一千七百億美元、八十倍的本益比,離千禧年的泡沫還有一段距離。

由此看來,一四年的社群泡沫,就算有水分,與二○○○年的網路泡沫,或者○八年的次貸風暴相比,還不至於演成全面崩盤的大泡沫。

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從八千億美元暴增五倍,現在已經高達四兆美元,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印了這麼多鈔票,卻只吹出了臉書一千七百億美元、WhatsApp一九○億美元、Uber一七○億美元的小泡沫,金融市場一朝被蛇咬的心態,還是深烙在心中。

Uber會是泡沫指標?

今年獲利預估近五億美元

即使在「四年成長兩千倍」的Uber投資案裡,具體的營運數據也可看出投資界強烈的戒慎恐懼心態。表面上看來,一家不賺錢的叫車軟體公司,在全世界各個城市都遭到當地政府與計程車業者的強烈抵制,怎麼可能有五千億元新台幣的市值?

台灣最大的計程車隊台灣大車隊,目前有一萬五千輛車,每天叫車電話十萬通,每天服務三十五萬名乘客,而且還賣車體廣告、搞旅遊公司。幾萬人辛苦了半天,一年也就創造不到三億元新台幣的獲利,台灣大車隊股價一年來大漲一倍,目前公司總市值六十億元新台幣,與未上市的Uber差了一大截。

雖然Uber與台灣大車隊都是叫車平台,也都靠網路聯繫計程車與乘客;不過,從Uber去年底的營運資料顯示,Uber去年底「每週營收」高達二千二百萬美元、一週就超過六億元新台幣。

Uber掌握了客戶與司機的金流,客戶坐車不用現金交易,下車前在手機App上刷信用卡,Uber收款後再轉付給司機,而且因全球佈局,每週新增八萬名客戶(Sign-ups),一三年全年獲利一.二五億美元(約三十七.五億元新台幣),當時公司增資後市值達三十五億美元,本益比不過二十八倍。

以此估計,當保守的富達基金、私募基金霸主黑石參與今年的增資時,Uber的有效客戶可能已經倍增,今年的獲利預估也會逼近五億美元,才會有一七○億美元的市值。Uber與台灣大車隊,表面上看似相近,本質卻大為不同,這倒是值得台灣投資人與企業家學習的課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8

《最大贏家》當年馬雲四處碰壁 只有他慧眼獨具 孫正義五分鐘拍板 軟銀大賺二千五百倍

2014-09-22  TWM  
 

 

十四年前,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極力說服馬雲接受資金挹注,因為他在馬雲的眼神裡發現,「有一種動物的味道」。

而隨著阿里巴巴一路茁壯,敏感的主導權問題讓兩人展開枱面下的較勁。

撰文‧孫蓉萍

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社長孫正義,對於他的投資眼光,多數人只能自嘆弗如。因為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九月十九日將在紐約證交所掛牌,而出資超過三成的最大股東軟銀,十四年前投資的二十億日圓(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如今預估獲利將達到五兆日圓左右(約新台幣一.四兆元)。

軟銀的股價也因此水漲船高,九月十六日上漲三.九八%,收八六九八日圓,總市值則超過十兆日圓,僅次於豐田汽車,排名日本第二。且分析師認為,目前軟銀股價還未充分反映阿里巴巴的價值。

原本軟銀對阿里巴巴的出資比率為三四.一%,掛牌後阿里巴巴股權調整,比率降到三二.四%,投資報酬率仍可能高達二千五百倍。而十四年前的這項投資決策,孫正義只花了五分鐘。

時間拉回二○○○年初,孫正義回憶兩人結緣的場景:「當時我去中國,和二十家年輕企業面談,每家大約都談十分鐘;其中只有一家,我聽了五分鐘就決定投資,那就是阿里巴巴。剩下的五分鐘,換成我說服馬雲,請他一定要讓我投資。當時阿里巴巴營業額幾乎是零,還在負債中,也沒訂出商業計畫,可是我還是希望他務必要接受我的投資。」在這之前,馬雲已經被創投公司拒絕了三十八次。

孫正義是伯樂

沒看數字、簡報 就決定投資「我就是有一種預感,覺得馬雲會壓倒性地成長。他沒給我看數字,也沒有簡報資料,只透過談話,以及眼神交換,我就決定了。他的眼神,有一種動物的味道。」聽起來很玄,不過孫正義當年投資美國雅虎時(當時只有五名員工),也嗅到這種味道。一九九六年軟銀對美國雅虎出資比率曾高達三七%,九九年起陸續賣出,獲利逾二千五百億日圓。因此,日本人稱他為「天才投資家」、「煉金師」。

《今周刊》向軟銀詢問「孫正義是否會繼續持有股票」,軟銀的回答是:「目前正在緘默期,無法回答。」但孫正義在五月七日發布軟銀一三年度財報時曾提到阿里巴巴說:「IPO(首次公開發行)後也不打算賣股票。」他說:「當然不是永遠不賣,但是阿里巴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他強調阿里巴巴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因此軟銀旗下的企業約有一千三百家,但是孫正義親自當董事的企業,除了軟銀,只有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

隨著阿里巴巴愈來愈茁壯,兩家公司也在枱面下較勁。孫正義五月七日對於阿里巴巴的淨利和成交額表現非常滿意,第二天,軟銀的股價卻下跌。原來阿里巴巴在上市申請書中,限制軟銀的權限。

馬雲護主導權

刻意限制投票權 卻不撕破臉一般來說,只要有三三.三四%以上的投票權,就能在股東會上行使重要議案的否決權。軟銀對阿里巴巴卻沒有這個權利,因為上市申請書中規定:軟銀持股中超過三○%的部分,投票權交給一家由馬雲和蔡崇信掌管的股權信託公司。《東洋經濟週刊》指出,阿里巴巴前幹部甚至推測:「這次在美國掛牌,應該也希望藉機降低軟銀的影響力。」對馬雲來說,淘寶帶動阿里巴巴快速成長,半數以上股權卻由軟銀和雅虎掌握,實在是件麻煩事,於是他開始設法奪回主導權。例如他將支付寶的股權轉移到他自己出資的企業旗下,使得淘寶等網購業務和支付寶等金融業務,不論是組織面或資本關係面,都完全分離。

軟銀和雅虎自然不樂見自己的權益受損,於是三方協商後決定,收益抽成辦法為抽取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支付寶母公司)整體稅前盈餘的三七.五%,抽成範圍擴大到旗下其他事業,收益可望更高。看到阿里巴巴飛躍成長,大股東的想法也愈來愈複雜,開始動作不斷。

七月十五日,馬雲出席軟銀二○一四年世界大會,兩人在台上握手、擁抱,關係親密。孫正義雖有恩於馬雲,但兩人的關係,目前看來有點微妙。一般認為,或許阿里巴巴正在等一個擺脫軟銀的良機。

市場人士也正在密切關注孫正義的動態。短期內不賣的理由是,與其賣股票還要付企業稅,不如用股票當擔保來向金融機構貸款。當然這是阿里巴巴股票會上漲的情況下;如果成長趨緩,什麼時候賣都不奇怪。而且,有了大筆資金作後盾,孫正義極可能再出手收購企業,畢竟孫正義的字典裡,只寫了「收購」兩個字。

沒有軟銀 就沒有阿里巴巴——軟銀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2000年. 軟銀以20億日圓對剛成立的阿里巴巴出資3成以上2008年. 軟銀與阿里巴巴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2010年. 雅虎日本和淘寶合作,兩國消費者可以互相購買對方的商品2012年. 上述合作喊停2013年. 雅虎日本學習淘寶的商業模式2014年. 雅虎日本購物與支付寶合作

整理: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