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情懷不足以支撐起諾基亞、黑莓、夏普、VAIO的回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2/164778.shtml

情懷不足以支撐起諾基亞、黑莓、夏普、VAIO的回歸
盒飯財經 盒飯財經

情懷不足以支撐起諾基亞、黑莓、夏普、VAIO的回歸

在真正的競爭力面前,情懷只是輔料。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文 | 解夏

最近,許多離開中國市場的品牌紛紛回歸,包括離開三年的黑莓、闊別四年的夏普、被索尼砍掉的VAIO,以及被微軟拋棄的諾基亞:今年8月,黑莓發布智能全鍵盤手機KEYone,夏普發布全面屏手機AQUOS S2,而VAIO發布了VAIO Z系列和S13系列產品,諾基亞則帶來了安卓旗艦機諾基亞8。

許多人認為這次回歸是一種情懷。實際上,這些品牌回歸的邏輯遠不止於此,它們為什麽會在同一時間節點選擇回歸?除了情懷,他們還做出了妥協,產品表現如何?中國的消費者是否會買單?

市場劇變 回歸不止情懷

在功能機時代,諾基亞曾一度占領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黑莓、夏普也都是這個時代的主宰者,然而,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一切,不僅讓這些功能機的巨頭水土不服,甚至對PC市場造成了極大影響,PC市場增幅放緩甚至萎縮,倒逼PC巨頭紛紛在不同領域拓展新業務,索尼由於業績下滑嚴重,最終剝離了VAIO。

在它們準備離開中國市場前,國內手機品牌出現躁動的萌芽,並在短短幾年內,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經歷最為瘋狂的階段,從2013年湧現出數百家手機廠商,最為瘋狂時,非手機廠商也紛紛進入分一杯羹,歌手、影視明星也參與進來,例如韓庚推出的庚Phone、崔健的藍色骨頭手機等。

a7ad5f663487671_size87_w737_h515

圖:黑莓KEYone

當這些大牌再次回歸中國這片“故土”時,面臨的是格局已定的市場,國內手機品牌的線上線下渠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市場份額難以動搖。據國際調研公司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華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共占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69%的份額,蘋果以8.2%的份額排在第五名。

在回歸中國以前,這幾家公司都有非常相像的特征:退出中國市場的時間都在3到4年,管理層大面積換血,公司命運經歷一番起伏,黑莓被TCL收購,夏普被富士康(鴻海集團)收購,VAIO被出售給JIP後設立新公司,而“Nokia”手機品牌長達十年的授權交由HMD運營。

而這次回歸中國,這幾家公司也有幾分相似:主打情懷牌,產品配置高,更值得關註的是諾基亞、夏普有富士康的身影,而VAIO、夏普、黑莓在同一天上線京東平臺,諾基亞也與京東也有著深厚的“友誼”。

sony-vaio-z-nw-g03

圖:VAIO Z

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曾在VAIO發布會上表示:“劉強東親自批示要京東全力支持VAIO回歸中國大陸市場。”相信其他三個品牌也有這樣的待遇。

這其實很有意思,四個品牌都將京東作為最重要甚至獨家的線上銷售渠道:諾基亞與京東也常年保持“友誼”,VAIO和黑莓都將京東作為線上獨家銷售平臺,而夏普與京東合作為3年線上獨家銷售,此外,夏普線下還有迪信通和中國移動。

maxresdefault

圖:夏普AQUOS S2

當然,選擇京東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相較於耗費資金、人力和時間成本拓展線下渠道,與京東合作顯然藥效快且猛,京東強大的3C基因能為這些品牌帶來足夠多的流量,甚至還能將品牌價值轉換為實打實的用戶消費。

而它們選擇在同一時間節點回歸,除了京東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中國市場充滿誘惑,用戶消費都趨於理性,PC市場也有了回暖跡象,這都給了大牌回歸的機會。

妥協的“回歸者”能否取得好成績?

雖然有了京東作為線上銷售渠道,同時,背靠富士康的諾基亞與夏普也不用擔心硬件與產能問題,但想讓消費者買單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先看看產品配置:

諾基亞8售價599歐元,搭載Android 7.1.1系統,顯示屏為5.3英寸,分辨率為2K,高通驍龍835處理器,存儲空間為4GB RAM+64GB ROM,前後1300萬像素卡爾蔡司鏡頭,電池為3040mAh。

黑莓KEYone售價3999元(4GB版),搭載Android 7.1.1系統,采用4.5英寸1080p分辨率屏幕,高通驍龍625處理器,3GB RAM+32GB ROM或4GB RAM+64GB ROM組合,實體全鍵盤設計,前置800萬像素+後置1200萬像素攝像頭,3505mAh電池。

夏普AQUOS S2售價2499元(4GB版),雙攝像頭像素為1200萬+800萬,搭載高通驍龍630/660處理器,存儲為4GB RAM+64GB/6GB+128GB組合,這款手機最大的亮點是擁有一塊5.5英寸異形全面屏,屏占比高達87.5%。

VAIO的兩款新機售價也均在9000元以上。

粗略看完數字會發現,這些產品在配置上無可挑剔,但在產品創新、軟件生態和售價上卻並不占優勢。

7ea5cb70bb6f4283ad8b72849c43516d_th

圖:諾基亞 8

諾基亞的運營方HMD顯然信心滿滿,被問及諾基亞8為何只有5.3英寸時,HMD產品營銷負責人表示:“根據調查,我們從用戶那里獲得了絕對滿意的反饋,因此我們相信自己在這款手機屏幕尺寸上的決定是絕對正確的。”

實際上,這些品牌回歸或多或少都做出了妥協。此番複出,黑莓依然堅持全鍵盤路線,但系統已經換成了安卓,諾基亞繼推出第一款安卓手機Nokia 6後,這次也再度使用了安卓系統。

那麽,這些妥協能否帶來好的銷量呢?從京東官網我們可以看到,截止8月21日23點59分,黑莓KEYone預約人數為15萬,夏普預約人數為28.1萬。

這個數字代表著什麽呢?以錘子科技的堅果Pro為例,該手機在發布會前,在京東平臺的預約人數就已近50萬,即便這樣,這款手機在國內也並不算太過主流。 

當然,預約人數還會繼續增長,可實際銷量也會在預約人數上大打折扣。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就是國內智能手機產品日漸趨同。市場歡迎優秀的品牌回歸,也接受它們的妥協,但市場終究需要差異化的產品,純拼硬件的時代已經遠去,線上渠道可以助力產品銷量的提升,在強勢的對手面前,妥協後的“回歸者”除了情懷外,欠缺具有競爭力的特點,渠道和營銷方面也都沒有足夠的優勢,這條回歸之路依然充滿坎坷。

別忘了,一開始想憑情懷贏得市場的錘子砸了自己的腳,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在真正的競爭力面前,情懷只是輔料。

諾基亞 夏普 黑莓 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55

半年千億資本湧入動力電池行業 投資過盛背後是優質產能不足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1/1144162.html

_____2017-07-26___102020.thumb_head

中國投資基金以高達10億美金的金額收購日產電池業務;智慧能源公布21700電池生產計劃;億緯鋰能與藍威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思度控股集團投資12億元在浙江新建10億Ah(安時)動力鋰電池、2億Ah(安時)超級電容生產線和電動車電控系統、電機生產設備……這僅是近兩個月動力電池行業發生的大宗投資、收購案。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半年動力電池領域有52個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到919.96億元。動力電池成了資本熱捧的香饃饃。

然而,需引起重視的是,據統計,到2020年,僅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天津力神、億緯鋰能、智慧能源、沃特瑪7家電池企業公布的電池規劃就能滿足278萬輛電動汽車的使用。而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規劃是200萬輛。據此推算,動力電池產能將嚴重過剩。

行業重組將加速

“千億資金的體量,看上去很大,但具體到每一個電池企業,並不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千億資金只是媒體的測算,實際上有沒有這麽多、能否落實都還有待考證。去年以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開始了新一輪洗牌,尤其是國家一度醞釀出臺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擬設立80億瓦時的產能門檻。盡管此項標準尚未最後拍板,但國家規範行業、提升企業競爭力、淘汰落後產能的意圖很明顯。

“在這一輪淘汰賽中,一些上市公司或涉及資本運作的企業,將通過投資戰略的調整增強企業競爭力,這都是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的正常行為。”劉彥龍認為,正常的市場競爭中,資本的進入和退出不可避免,在電動化越來越明朗的大趨勢下,動力電池行業被資本追捧是必然趨勢。借助資本的力量,行業的優勝劣汰會進一步加速。

“我國動力電池行業一直存在無序競爭的問題,相關政策也有意引導中小企業退出。”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之後,動力電池成為投資熱土,吸引資本進入理所當然,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無序競爭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階段。

“隨著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熱,動力電池市場隨之水漲船高,不斷有資本湧入。然而,當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政策市,動力電池行業也受政策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天津力神電池研究院院長周江認為,千億資本一下子湧入動力電池行業,存在一定非理性因素。“在成熟的市場,資本也會相對理性;反之,盲目投資將帶來很大風險。”周江表示。

在培育優質產能上下功夫

事實上,我國動力電池行業不僅僅面臨資本盛宴引發產能過剩這麽簡單。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規劃產能不代表優質產能。”周江強調,優質產能不足是多年來一直困擾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問題。今年剛出版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在總結我國動力電池的發展時就指出,整體上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已經全球領先,技術水平提升顯著,部分高端產品與國外差距不大,產業競爭力逐漸形成。然而從全球市場格局來看,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在產業結構、精密制造、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存在產能擴張過快而優質產能不足、制造水平低、企業研發實力弱、安全問題重視不夠、原材料價格上漲及成品面臨降價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動力電池是一個需要技術積累的行業,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生產環節都有極高的技術要求,企業的規劃產能能否轉化為優質產能存在一定變數。墨柯表示,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電池企業要在培育優質產能上下功夫,提升動力電池性能、產品一致性,以滿足市場需求。

當然,墨柯也強調,如果眼光放遠一點,市場格局或有所不同。“有些國際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或達到1400萬輛,因此,基於十年後的市場,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似乎又是多余的。”他說。

市場化方可踢出投機者

資本盲目入場、產能過剩勢必加劇動力電池行業亂象,但通過行政手段幹預資本入場同樣不現實。“政府可以用標準的提升規範產品、促進技術提升,從而推動企業的優勝劣汰,但更重要的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速行業重組,讓沒有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墨柯認為,資本逐利進入動力電池行業並不全是壞事,關鍵是怎樣規避投機者攪局,這其中政府的政策強幹預很難發揮作用,只能通過市場化競爭完成優勝劣汰。

周江認為,依靠政策推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動力電池行業帶來了一時繁榮,當補貼退出後,完全市場化的環境才是企業所面臨的真正考驗。“市場化競爭下,尤其是一些國際化大型車企,他們選擇電池配套商時對技術、產品品質,包括企業資質都有嚴格的要求。”他說,“一旦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階段,動力電池企業必將迎來靠實力說話的市場淘汰賽,而實力的培育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就需要資本入場前要做好理性規劃。”

劉彥龍則建議,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須改變目前靠低價競爭拿訂單的發展思路,要在提升企業實力的同時用差異化優勢在細分市場謀求生存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74

無錫銀行放量跌停 砸盤席位距公司總部不足一里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6/1150769.html

每經記者 張祎 肖樂  每經編輯 姚祥雲

9月25日,銀行股的表現令市場驚訝。

其中,無錫銀行(600908.SH)的放量跌停無疑成為了焦點,換手率達7.7%,成交金額6.01億元。有意思的是,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賣出前五席位中的一席距離無錫銀行總部僅有300多米。

另外,江陰銀行(002807.SZ)和張家港行(002839.SZ)緊隨其後,分別下跌5.58%和4.87%,吳江銀行(603323.SH)、常熟銀行(601128.SH)跌幅也分別達到了4%以及3.89%。

不過,與次新銀行股的集體“啞火”相比,9月25日,國有五大銀行股價全部收紅,漲幅最小的為交通銀行,上漲0.79%;漲幅最大的為工商銀行,上漲2.17%,報收6.11元,接近今年以來的最高點6.18元。

今日,無錫銀行開盤低開並繼續下跌,截至上午10點,跌幅已超過4%。

賣出席位距無錫銀行辦公地不足一里路

9月25日無錫銀行逾6億元的總成交額,誰在賣?

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國聯證券徐州中山北路證券營業部合計賣出了2.17億元的股份,賣出2~5席的4家營業部均位於無錫,國聯證券無錫湖濱路證券營業部、國聯證券無錫洛社鎮人民南路證券營業部、國聯證券無錫華夏南路證券營業部、光大證券無錫金融一街證券營業部分別賣出了5008萬元、4943萬元、4215萬元以及1904萬元。前五大席位合計賣出了3.77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賣出席位之一的光大證券無錫金融一街營業部距離無錫銀行總行辦公地址的無錫市金融二街9號步行距離只有330米左右。

對於接盤方而言,中國銀河證券杭州慶春路證券營業部位列買入席位第一名,但是也僅買入了2003.98萬元。實際上,前五大席位整體買入並不算多,合計總共也就買入了4504萬元的股份,尚不及賣方第一席的數量。

6.07億股限售股解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無錫銀行盤中跌停,江陰銀行和張家港行緊隨其後,分別下跌5.58%和4.87%,吳江銀行、常熟銀行跌幅也分別達到了4%以及3.89%。不過,相對於這些次新銀行股,五大行在9月25日的股價表現卻相當堅挺,漲幅最小的為交通銀行,上漲0.79%;漲幅最大的為工商銀行,上漲2.17%,報收6.11元,接近今年以來的最高點6.18元。

對於銀行股的突然大跌,投資者應該不會陌生。9月4日,江陰銀行有5.09億股解禁上市,解禁股占總股本的28.79%。就在解禁股上市當日,江陰銀行股價突然暴跌,股價以跌幅9.3%開盤,放量成交9.52億元,收盤大跌7.31%,而後股價並未好轉,連跌三日,截至9月6日收盤時,江陰銀行股價為10.91元/股,下跌0.91%,近三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到了9.39%。

有來自華東地區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次無錫銀行之所以有如此表現,很有可能也是因限售股解禁引發。

《每日經濟新新聞》記者註意到,9月20日,無錫銀行發布公告稱,將於9月25日解禁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6.07億股。西南證券在研報中提及,無錫銀行此次實際解禁股數合計占流通A 股比例為328.44%,占總股本比例為32.84%。該股的套現壓力很大。

深圳賽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偉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錫銀行大跌,限售股解禁是一個因素,但真正原因還是估值太高,“無錫銀行是新上市的中小銀行里炒的非常高的。一些次新銀行股被炒高了好多倍,但整個銀行股估值都非常低。像之前第一創業也是這種情況,所以炒新股要考慮行業平均估值情況,如果嚴重偏高,解禁減持就會出現這種風險。”

次新銀行股市盈率高企

對於限售股解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述提到大跌的江陰銀行也同樣遇到了限售股解禁,資料顯示,該行股價大跌7.31%的9月4日,正好是5.09億股限售股解禁上市之日,在此之前,江陰銀行的流通股僅2.09億股,即解禁股是此前流通股的2.4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銀行股給投資者的普遍印象都是塊頭大,市盈率低,但五只次新銀行股卻十分“另類”。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收盤,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的市盈率(TTM)分列銀行股市盈率前1~5名,分別為34.87倍、22.94倍、22.45倍、20.27倍、19.14倍。排在第6名的杭州銀行市盈率僅12.41倍,而今年連續大漲的工商銀行,其當下市盈率也僅僅為7.75倍。

五大行中的其它銀行市盈率也均在6倍~8倍之間。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市盈率(TTM)分別為6.67倍、7.11倍、7.50倍、6.94倍。

從市凈率來看,A股25家銀行股中,17家低於1.5倍,最低的交通銀行為0.81倍,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僅分別為0.92倍、0.98倍。

而張家港行則為3.1倍排名PB最大,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分列2~5位,分別是2.22倍、2.03倍、2.03倍、1.94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23

從200多家銳減到不足100家 動力電池企業淘汰開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9/1162756.html

雙十一前夕,鋰電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CATL)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在證監會網站上一經公布,很快便成為各路媒體關註的熱點,此事受關註的程度不亞於雙十一汽車電商話題的關註熱度,由此也引發外界對於鋰電行業的新一波關註。但在外界高度關註、資本熱錢追逐背後,今年動力鋰電池行業普遍面臨價格下降、利潤下滑的挑戰。

對於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而言,今年或許是擴張的大好時機,但對於一些弱勢動力電池企業而言,今年則意味著寒冬的開始。

“配套產品進入工信部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從去年的200多家,降到90多家”,前國軒高科總裁、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兼總裁方建華介紹。盡管數量縮減一半在外界看來已經是很大的調整,但在方建華看來,這僅僅是調整的開始,接下來的淘汰賽速度會更快。

到2020年,目前約200家動力電池企業只剩下20余家,9成以上的動力電池企業將被淘汰。這是方建華近兩年不斷提及的一個判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兩頭擠壓利潤下滑

利潤下滑,這是今年動力鋰電池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動力電池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也顯示了這一點。

由電池原材料向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布局、近年股價一路飆升的多氟多(SZ.002407)10月23日公布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24.8億元,同比增長1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同比下降45.02%。10月26日,國軒高科發布的報告稱,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7.55億元,同比增長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億元,同比下降13.27%。

10月30日,比亞迪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1~9月,比亞迪營業收入總額為739.33億元,同比增長了1.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7.91億元,同比下滑了23.82%。

10月30日,中航鋰電母公司成飛集成(002190)發布2017年三季報,公司2017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0.01億元,同比下降21.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84萬元,同比下降99.32%。

對於利潤下滑的原因,上述上市公司在財報中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政策調整等。但財報中沒有重點突出卻被鋰電行業人士屢屢提及的一個原因卻是——價格下跌。

寧德時代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動力電池系統單價呈現快速下降趨勢,2015-2017H1的下降幅度分別為21.1%、9.6%和26.2%    

“今年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產品價格相比於去年普遍下降20%-30%,而且降價會是今後動力電池行業的主旋律。”一位不願具名的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

“今年動力電池行業受上下遊擠壓比較明顯,一方面,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由於國際上鋰電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上漲,多重因素倒逼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降價,前幾年幾千輛的配套都算大訂單了,但現在動輒都上萬輛,產量上來價格肯定要下降。”中國電池網創始人、電池百人會理事長/秘書長於清教表示。

去年動力電池的行業的平均價格還在2元/Wh,今年已經降低到2元以內。高工鋰電網的報道顯示,進入第四季度,一些電池企業為了清理庫存,已經把產品報價進一步壓低,低至1.4元/Wh。

方建華認為,產能結構性產能過剩也是導致動力電池企業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去年年底國內動力電池產能已經達到120GWh,今年年底可能接近200GWh,而今年的市場需求只有不到40GWh。

在方建華看來,相較於原材料上漲,價格下降對動力電池行業的挑戰更大。

原材料上漲,有些是由於材料本身稀缺,不可再生導致的,有些則屬於暫時緊缺,由於產能釋放需要周期,短期內供不應求,再加上資本炒作,導致價格猛漲,這種價格上漲長期看不可持續。但價格下降則是行業發展規律決定的,對企業的技術、管理與產品品質提出更大的挑戰。

淘汰已經開始

“淘汰賽已經開始了,去年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的產品中,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還有200多家,今年則只有90多家。”方建華表示。

賽迪顧問投資部總經理吳輝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從數量上看,今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明顯減少,只剩100家左右。從生存狀況上看,今年企業分化明顯,有的供不應求,有的則開工不足。而且不僅僅是弱勢末尾的企業遭遇淘汰,有些前幾年勢頭很不錯的企業,今年也出現了大幅下滑。”

吳輝認為,出現這種分化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的調整。一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行業都存在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結構性過剩,到了今年,這一問題更加突出。“政策調整對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實際運營達到3萬公里才能領補貼的政策調整導致客車等商用車銷量受到很大影響,雙積分政策則進一步倒逼乘用車企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相應地,原本以客車企業為主要客戶的動力電池企業今年日子就比較難過,但能夠給乘用車企業配套的則實現較大發展。而從技術上看,給乘用車尤其是國際品牌配套的門檻,比商用車配套難度更大,門檻更高。”

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49萬輛,同比增長45.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1-10月共銷售39.3萬輛,同比大增61.3%,新能源商用車1-10月共銷售9.7萬輛,同比增長3.9%。無疑,新能源乘用車是增長龍頭,抓住乘用車客戶才能實現大發展。

寧德時代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大客戶從客車轉向乘用車。今年上半年,其第一大客戶已經從宇通轉為吉利控股,第五大客戶的廈門金龍則被東風汽車取代。

及時卡位乘用車市場,使得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系統均價從去年的2016年的2.06元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1.52元的情況下,毛利率依然維持在37.1%的水平。

相較之下,新三板企業中,海斯迪、天豐電源、新淩嘉、威能電源、鼎能開源、厚能股份、卓能股份、歐鵬巴赫、興海能源、山木新能等10家業務涵蓋動力電池的企業,其毛利率多為20%左右。成飛集成今年前三季度利潤大幅下滑,重要原因就是旗下子公司中航鋰電的客車市場訂單不足。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 (GGII)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冰火兩重天的境地其實從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今年3月初至5月底,GGII調研團隊走訪了近百家動力電池廠,發現有的企業開工率不足30%,有的企業供不應求,分水嶺漸明。

天風證券研究所對工信部今年發布的10批推薦應用目錄動力電池配套廠商所做的統計分析顯示,CATL配套的車型達到378款,遠超出其它同行。排名第二的是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配套車型有139款,深圳市沃特瑪電池配套車型為137款,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配套車型為114款,惠州億緯鋰能配套車型108款,北京國能電池科技和惠州比亞迪所配套的車型都是94款,剩下動力電池企業所配套都不足80款,最後一名配套的車型只有18款。

而從市場份額來看,GGII的統計顯示,2017年1-9月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42.6GWh,同比增長32%。其中,全球出貨量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達30.98GWh,占整體市場的73%。

如何突圍

和方建華的判斷一致,GGII的研究報告也認為,未來三五年之內我國鋰電行業會深度洗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鋰電企業將被兼並、重組或者破產倒閉,真正能進入整車供應體系的數量不會超過20家,而且產能會高度集中到前幾名手中。

但不管專家們預言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如何殘酷,寧德時代高達1300億元的高估值,以及接連不斷的投資收購消息表明,這一行業依然是資本追逐的熱點。而大大小小的動力電池企業也都忙於融資、擴產,都認為自己有潛質成為行業洗牌後10%的幸運兒。

但現實是殘酷的,在技術快速叠代,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的動力電池行業,即便是龍頭也未必能一直鼎立潮頭,比如背靠日產、前幾年還全球排名領先的AESC,今年便因技術落伍、成本高而被日產拋售。國內電池企業,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成本與價格下降。前不久,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論壇上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去廣汽參觀時,廣汽的人士表示,電池系統要做到每瓦時6毛錢,只有這樣電動汽車沒有補貼下才可以有競爭力,高於這個價錢,電動汽車和普通汽車相比就沒有競爭力。但在和電池行業的人士交流時,很多人都覺得6毛錢/瓦時簡直不可想象,做不到。

而成本下降的背後其實是技術、工藝和管理,這其實是關乎企業競爭力的最核心所在。其次是提升技術與工藝,提高生產一致性。同樣在上述論壇上,王秉剛表示,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還在用內部篩選的方法來保證產品一致性,以傳統制造業CPI值小於1.67的標準來衡量,沒有一家能夠達標。達不到大工業生產的質量水平,就說明無法滿足未來汽車工業的要求。

三是建立上下遊的緊密生態圈。方建華認為,目前整車企業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依然是傳統整車企業對於零部件配套企業的態度,這樣的合作關系無法適應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求。“像寧德時代這樣,與整車企業合資建廠,接受整車企業入股,這算是動力電池企業謀求改變的方式,但肯定不止這兩種方式,未來隨著產業發展還會有更多的方式。”吳輝認為,建立更緊密的產業聯盟,需要上下遊企業的共同努力。

王秉剛認為,除了和下遊的整車企業加強合作,目前動力電池企業和上遊企業也十分松散,正負極材料這里買一點,那里買一點。從長遠來看,要建立緊密合作的產業聯盟。政府主管部門也希望,圍繞到2020-2025年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集群和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15

特色化旅遊產品不足?賽馬、競猜型體彩將登陸海南

“幸福來得太突然。”在看到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後,某能源企業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讓他興奮的有兩點,一是《意見》中提出支持在海南建設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和省級體育中心,鼓勵發展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賽馬運動等項目,支持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二是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

前者涉及該集團近幾年的投資業務轉型,後者則涉及該負責人的個人消遣方式。

“個人看法是,《意見》只是個開始,包括賽馬運動項目、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如何做,還是要看細則以及海南國際旅遊島構建的整體環境。”該負責人表示。

2017年2月25日,2017武漢速度賽馬公開賽“樂在馬城”主題賽在武漢舉行。

海南島與老牌海島距離不小

說起旅遊聖地,天然大溫室的海南無疑是中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省市之一,而建省之初,海南經濟發展相當落後,提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海南提出“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一省”即2010年基本建成新興工業省,“兩地”即“農業+旅遊”。

自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更是獲得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了對外開放。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海南發展的總抓手就是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島,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要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通過鍥而不舍、艱苦奮鬥創造美好未來。

從2015年開始,上述負責人的許多朋友在海南的轉型投資就很多,包括酒店、遊艇等項目以及海南旅遊島的硬件建設。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海南島年接待遊客總人數從3320.4萬人次躍升到67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379.1億元增長到8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5%和15.4%,2017年入境遊客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2017年,海南省出臺了《海南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綱領性規劃,提出了對海南省旅遊發展建設的近中長三個目標:至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旅遊島;至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至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同時,在2030年達到1.5億人次的旅遊客流量,旅遊收入達到3000億元。

但是一直以來,海南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旅遊產品供給不足。

此次《意見》指出,深入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旅遊消費領域,積極培育旅遊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提升高端旅遊消費水平,推動旅遊消費提質升級,進一步釋放旅遊消費潛力,積極探索消費型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但海南要做國際旅遊島,還是需要一些特色。”上述負責人認為。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也對記者表示,海南島作為後來者和老牌海島的距離是很大的,“從風光、環境、氣候等先天條件來看,海南島與夏威夷相比,並不具有明顯優勢。”比如,臺風與颶風一樣,是特定區域特有的極端惡劣熱帶風暴天氣,對旅遊業的影響極大。海南每年都至少有幾次臺風,而夏威夷卻是四季宜人、適合旅遊度假。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 其中,赴海島的遊客約占出國總人數的三分之一。2017年中國遊客預訂出行人數最多的十大人氣海島包括普吉島、巴厘島、馬爾代夫等。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近幾年多個官方與旅行社統計的“旅遊出行趨勢報告”,數據均顯示,中國遊客是東南亞各國海島遊的重要客源。比如某旅行網發布的2016年的暑期出行報告就顯示當年上半年,泰國、菲律賓、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

相較而言,目前海南島的主要客源則以國內遊客及俄羅斯遊客為主。

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三亞國際化旅遊發展監測體系第一期月度監測報告》稱,在普吉島、登巴薩、關島等十二大監測目的地中,三亞價格競爭力較強,其中國際機票價格水平處於監測對象中下遊水平,酒店價格處於監測對象下遊水平,當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變化率處於中下遊水平。

從國際客源結構來看,馬爾代夫今年3月國際遊客中歐洲遊客占比55%,來自中東歐、北歐、南歐、西歐各區域的遊客數量較為均衡。馬爾代夫當期在五星級酒店價格處於十二大目的地中最高。相對來看,三亞今年4月份接待的國際遊客中歐洲遊客占比41%,其中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占比36%,表明三亞的國際客源結構相對單一,較為依賴俄羅斯市場。

國際旅遊島需更具吸引力的內容

“短期內海南旅遊很難改變其國際客源的結構,畢竟海外遊客的旅遊點還是比較固定,但這並不影響海南島以國際海島的標準來打磨自身的軟硬件。與此同時,近幾年海南的‘旅遊+’效果還是不錯。比如海南省的郵輪、康養、會展、婚慶、產業都在不斷實現與旅遊業的聯動。” 劉思敏認為。

以三亞為例,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共舉辦100人以上規模型會議8100場,舉辦500人以上大型會議 150場(含千人以上會議 63場),展覽數量為71場,參展商數量有13761家,各項指標均比往年有所提升。

“但旅遊產業還是需要抓手。”體育產業創業者易非表示。

此次《意見》指出,允許外資在海南試點設立在本省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允許外資在海南省內經批準的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節目需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允許旅遊酒店經許可接收國家批準落地的境外電視頻道。

《意見》也支持在海南建設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和省級體育中心,鼓勵發展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賽馬運動等項目,支持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探索從空間規劃、土地供給、資源利用等方面支持旅遊項目建設。

“此次也提出發展海南本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產業,但其中更受投資者關註的是關於海南發展賽馬等體育運動與彩票,尤其對於玩家而言,賽馬與彩票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要知道,去澳門的70%是內地遊客,而海南要在短時間內吸引海外遊客估計很難,關鍵是吸引內地遊客,賽馬等體育運動還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上述負責人表示。

賽馬運動悠久的香港每年舉行國際賽馬大賽,電視觀眾達到10億人次。每年兩場的國際一級賽馬比賽,使香港成為除美國以外、唯一擁有兩個國際一級賽馬賽事的地區。有關信息表明:回歸十年,香港賽馬會為特區政府提供1/10的財政收入。

從1954年以來,日本每年都將絕大部分賽馬的收益,投到農村的建設發展和畜牧業發展上。

“但賽馬運動在國內的推動一直還是存在矛盾性的,香港每個賽馬日大約有120萬人觀看下註,這在特區是合法的。但在內地還主要是國家發行的帶有公益性質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劉思敏表示。

對此,以前常去澳門、新加坡、香港“怡情益智”的上述負責人也有所顧慮,“旅遊和博彩是對孿生兄弟,而賽馬、彩票和旅遊如何結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接下來,要看海南如何創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90

檢察機關回應“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內蒙古檢察”微信公號4月16日消息,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辦理的“譚秦東損害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引起社會和媒體廣泛關註。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了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

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48

IPO觀察|今年上會88家企業過會不足五成,超百家終止IPO

4月17日,發審會如期而至,上會的5家企業中,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家成功過會,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及海南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家被否決,湖南和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遭暫緩表決。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8年1月以來已有88家企業上會,42家企業順利過會,過會率不足一半,僅達47.7%。此外,未通過企業36家,取消審核和暫緩表決的企業各有5家。

再次出現“臨停”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發審會前一天再次出現“臨停”企業,證監會官網在4月16日發布了一則關於第64次工作會議公告的補充公告,公告稱中稱“鑒於北京中科海訊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海訊”)已向我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64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盡管公告中未披露中科海訊具體撤回IPO的時間,但從證監會最新的審查企業名單中並沒有找到中科海訊的身影,由此推測,中科海訊是在4月12日之後匆忙申請撤回IPO。

今年以來已有5家企業在發審會前取消審核,分別為中孚泰、金太陽、九聖禾、紫林醋業及中科海訊。其中,中孚泰、九聖禾及紫林醋業3家企業取消審核原因為“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而金太陽及中科海訊為自主申請撤回申報材料。

中海科訊自2017年4月開始排隊IPO,距今整整一年的時間。

中海科訊是一家聲納領域公司,證監會此前對中海科訊的反饋意見達57條。根據反饋意見顯示,發審委對其與多方簽訂的對賭協議、存在代持現象、專利技術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詢問。

值得註意的是,在反饋意見中,發審委對實控人蔡惠智及該公司董事劉雲濤曾在中科院聲學所任職進行了關註。

據了解,蔡惠智及劉雲濤分別在2009年5月及2015年10月前在中科院聲學所任職。也就是,在2009年5月之前,蔡惠智分別擔任中科院聲學研究所聲納工程設計實驗室主任、海訊科技執行董事、海訊有限(中海科訊的前身)執行董事三個職位。此外,招股書中顯示,實際控制人蔡惠智控制的其他企業包括海訊科技(蔡惠智與其配偶賀琳共同控制)、海訊瑞聲以及梅山科技。

同時,發審委要求該公司補充說明海訊科技原擁有的第一代信號處理機相關技術的實際來源,是否屬於職務成果。

排隊企業數量呈現下降

4月13日,證監會新公布了的PO審核情況中,目前仍在A股排隊的企業有320家。而自1月10日至4月12日共有113家企業申請終止IPO。其中,部分企業的年度凈利潤不足千萬元。以深圳市驅動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68.65萬元、1085.46萬元、3398.18萬元,其中2014年的扣非後凈利潤竟不足200萬。

投中研究院對一季度IPO研究也表明,從A股整個發行來看,2018年呈現逐步放緩的趨勢。排隊企業從1月以來呈直線下降,A股市場IPO排隊有所緩解。其主要體現在新增的IPO申報企業數量大幅減少、撤回材料終審及審查的IPO企業增加。從這一點來看,監管層在IPO企業過會以及審核要求更加嚴格。

北京一家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大批量的撤回將疏通IPO“堰塞湖”現象,“部分企業業績有瑕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情況都不容樂觀,所以知難而退。另外,新申報IPO企業減少,一部分原因是企業本身對於嚴審望而卻步,而對於我們券商來說,過會率也是考核的業務能力的標準之一,所以也會謹慎對待。”

盡管目前國內IPO面臨“嚴考”,不少PEVC仍對IPO充滿信心。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表示,經過投中對VC、PE的CFO調查統計得出,PE、VC退出的主要方式仍以IPO為主,上市板塊主要以創業板為首選。而在退出回報方面,受獨角獸綠色通道和IPO審核標準提升影響,PE、VC的退出回報將呈現兩級分化現象。

一家上海PE人士對於目前的狀況十分樂觀,他對記者表示稱,:"盡管IPO趨嚴,投資要更加謹慎,好項目也變得更搶手。但對於成熟的PE、VC機構來說,IPO的排隊逐步緩解就意味著退出時間在逐漸縮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96

市場觀察 | 成交不足顯隱患,A股或再陷區間震蕩走勢

A股市場成交量不足的隱患終於在周三開始暴露,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出現回調走勢,上證指數甚至全天處於水下運行的狀態,兩市全天合計成交也僅為4019億元,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兩市漲跌個股家數之比也降至1:2左右,市場人氣回落較為明顯,預計後續市場又將進入震蕩回落盤整階段。

受到隔夜美股結束近來持續上漲開始回落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低開,盡管受到“入摩”影響,食品飲料、消費、醫藥等板塊全天走勢較強,但是市場整體還是在金融、資源等藍籌板塊回調的拖累下走勢相對疲軟,上證指數全天未能翻紅,深成指也僅短時間紅盤,尾盤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出現加速下跌走勢,市場恐慌拋盤有所增加。

盡管上周初股指連續兩天大漲帶動市場人氣回升明顯,但是隨後幾天市場成交量遲遲不能放大,一直在4000億元左右的量能徘徊,這使得股指上行動能明顯不足,僅僅依靠一些熱點板塊或概念在維持市場人氣而已,而隨著永和智控(002795.SZ)周三股價再度大跌,股指開始出現回調跡象也就不奇怪了。

對於永和智控這樣的妖股走勢,筆者不建議投資者去追漲博弈,但是對其走勢進行一定的預判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體現了目前市場上風險偏好最高、嗅覺最為敏銳的超短資金的態度。周二時永和智控的反包漲停其實在周一下跌承接力度較強時就可以預期得到,但是周二封板主要以中小資金為主的狀態,說明沒有超大資金在其中主導或鎖倉,那麽周三的下跌其實也就不奇怪了。而早盤時急於出逃的資金集中掛跌停板的行為更是使得其股價大幅低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股價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進入純籌碼博弈交易階段雙輸的結果。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持續走強的醫藥醫療板塊的一些強勢個股也開始紛紛搭建高位盤整平臺,一些個股的估值也開始遠超歷史平均水平,這使得板塊整體上行動力減弱,盡管時不時還有個股出現爆發性走勢,但就整體而言,這一板塊也要開始進入休整階段,只有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情況能夠滿足市場預期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上行,短期逢高獲利了結應是不錯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83

茅臺李保芳首秀:公務消費比例已不足1%

5月23日,李保芳迎來接棒貴州茅臺(600519.SH,下稱“茅臺”)董事長一職的首場股東大會,現場超過500人參加。

李保芳表示,茅臺的發展進入一個更好的發展時期,2018年茅臺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5%左右。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茅臺實現營業收入582.18億元,同比增長49.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0.79億元,同比增長61.97%。

自2016年至今,中高端白酒產品價量齊升,中低檔白酒產銷穩增,但白酒行業供大於求、產大於銷的根本狀況沒有改變,大勢依然嚴峻、走向更趨複雜。從長遠看,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上升期,行業回暖趨勢更加明朗,生產集中度更加提升,提價增利趨勢更加明顯,品牌營銷更加風行,酒企業探索新零售更加快速。

 

李保芳稱,茅臺將來肯定會比今天好,茅臺的生命周期特別長,茅臺的生命周期有上百年,上千年,前提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堅守工藝;二是堅持質量,視質量為生命,不要讓茅臺酒變味。

在大會上,茅臺披露了公司產品公務消費情況。前幾年白酒行業集體陷入低迷調整,三公消費受限,是一大導火線。2016年以來的這波白酒行業複蘇,個人消費升級又被視為一大新的助推力。真實情況又如何?茅臺酒是高端酒的典型代表,其消費群體變化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

李保芳表示,茅臺酒消費群體定位為中等收入階層,系列酒消費群體定位為小康群體,消費群體從“公務消費”轉變為“大眾消費”,使商務消費釋放潛力、大眾消費不斷給力、個人消費充滿活力、家庭消費充滿魅力,公務消費從 32.5%下降至 0.13%。

在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問到茅臺直銷比例是否會加大、經銷商情況是否利於公司未來的發展。

去年茅臺酒酒價暴漲之際,茅臺經銷商曾被質疑是重要推手之一,如有經銷商曾將飛天酒轉移至關聯公司再高價出售的情況發生。面對這樣的處境,茅臺大有“削藩”之勢,一方面加大力度懲罰違規的經銷商;另一方面茅臺也在重塑自身的銷售體系,增加自身電商平臺茅臺雲商銷售比例,實現扁平化銷售。

曾有觀點認為,茅臺強化茅臺雲商的地位的同時,經銷商的話語權可能會被削弱,甚至會淪為物流配送商。不過,有茅臺經銷商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長遠來講,線上線下融合是一個趨勢。大部分的量又在經銷商手里,經銷商可以拿出一定量去支持滿足茅臺的線上營銷需求。但要讓經銷商去做物流配送商並不現實,因為並不具備專業物流配送能力。”

茅臺公司副總經理、銷售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崇琳表示,茅臺的直營店在全國共有34家,是由銷售公司直接全資投資的,這34家總量只有300噸左右,占比不大,其功能是一是產品展示,二是市場價格引導,三是服務標桿,四是與消費者互動平臺,五是茅臺文化的傳播。

“茅臺的經銷商,是茅臺的合作者,現在茅臺的營銷體系是1998年開始構建的,茅臺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經銷商的努力,是經銷商幫助把茅臺的市場做大。未來,經銷商願意和茅臺一起努力,把市場做大,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王崇琳強調。

伴隨著整個白酒行業複蘇,行業內企業相繼推進混改。如另外一白酒龍頭——五糧液,混改終於踏出實質性一步,公司耗時兩年多的定增計劃終於在今年4月份落地。定增的特殊之處在於,公司引進了員工持股以及經銷商持股計劃。

相比而言,茅臺方面的混改卻毫無動靜。目前控股股東茅臺集團持股茅臺股權比例六成以上。此前,茅臺集團曾承諾稱,於2017年12月底前推進制定對公司管理層和核心技術團隊的股權激勵辦法。然而,承諾最終還是落空。

李保芳回應稱:“混改是前幾年向社會公告過,而改革到現在還在停留,下一步是不是要搞,最後能不能改還要取決於國資委,目前還沒啟動。”

此外,李保芳表示,在分紅方面,茅臺的效益會繼續提高,分紅只會增加,不會降低,只是增加的度需要認真研究和權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63

深圳最大舊改項目身高差:白石洲貨值2200億,綠景規模不足50億

白石洲舊改規劃(草案)正式公示的半年後,深交所和港交所聯合組織“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活動,其中一站是綠景中國地產(00095.HK,下稱“綠景中國”),一家以舊改見長的地產公司。

綠景中國年輕的董事會主席黃敬舒帶領著行政總裁唐壽春、執行董事鄧承英等管理層出席。在此前後,唐壽春等人的身影也閃現在其他大大小小的路演中。借殼上市三年,仍不被廣泛的投資者所了解、公司的市值和股價得不到提振,是綠景中國管理層焦慮的所在。

會上,投資者反複追問關於白石洲舊改的問題。綠景中國管理層在回答中用“巨無霸項目”來代替之。

心照不宣,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白石洲項目之於綠景像一只將落未落的靴子。在未與原村民/業主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取得確認實施主體資格之前,來自項目內外的風仍可能改變靴子的方向。

機構已迫不及待地用NAV對之估值,白石洲項目的貨值約2200億元,如果綠景中國母公司綠景集團能吃下,再將其註入到綠景中國,無論是土儲水平、盈利水平還是股價都能得到提升。

關鍵是綠景集團在資金、開發、操盤能力方面能否順利拿下這個更新建面達348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項目。目前,綠景中國的總土地儲備也僅為400萬平方米左右。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欲說還休白石洲

深圳白石洲片區北區,主幹道沙河大街人來人往,一座嶄新的建築物坐落街道一旁,潔白的墻體、綠色的裝飾方塊,與旁邊的老舊建築物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相比綠景中國管理層的欲說還休,鑲嵌在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上的“綠景”LOGO顯然更幹脆。

事實上,綠景集團的官方網站上,早就有意無意地披露,2013年白石洲更新辦公室的城市更新計劃通過了南山區政府審批並上報深圳市國土資源委員會審核。

而至今,官方層面上,仍無文件證明白石洲舊改已屬於綠景集團。

深圳舊改流程複雜,僅是前期的立項流程就分為數個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制訂計劃申報、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審批、更新實施主體確認、實施計劃申報等多個節點。

2005年,深圳市政府確定沙河五村推倒重建。直到2017年6月,沙河街道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才正式公示。沙河五村即白石洲項目,更新單元用地面積48萬平方米,拆除用地面積46萬平方米,計容積率建築面積達348萬平方米。

而從規劃草案公示,到實施主體確認之間,還隔著確權、賠償談判、簽約等前期工作。

第一財經在2017年12月“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會議後采訪唐壽春,他表示:“白石洲項目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重點難點都解決了,節奏比想象中好,但是註入時間不便透露。”

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2016年時項目已經測繪了,最近啟動確權工作,什麽時候才能拆沒有時間表,但今年肯定拆不動。”

一名接近白石洲舊改項目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今年6月上旬,白石洲舊改已經通過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建築與環境藝術委員會(下稱“建環委”)的專項會。“通過建環委,意味著舊改項目各項指標的落地,包括其中住宅、商業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的建面。順序是,2017年6月,規劃(草案)公示。近日才通過建環委的專項會,接著是正式規劃的發布,然後開發商再拿著指標去做拆賠談判。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證明白石洲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

深圳一家同樣做舊改的房企報建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如果拆賠方案、簽約合同等資料齊全,一個月左右就能拿到實施主體資格。”但釘子戶一詞的存在,充分說明談判簽約工作之難。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項目註入工作啟動在即

綠景中國與母公司綠景集團形成了一種聯動開發的關系。

簡言之,綠景集團負責舊改項目的前期開發工作,直至項目的不確定性消除、項目成熟後才會註入上市公司體系中。

母公司把項目孵化成熟、瑣碎的前期工作已完成,上市公司拿到手的便是一個漂亮的舊改項目,可當作招拍掛得到的地塊一樣開發,且在期末能得到漂亮的報表。

多家從事舊改業務的房企均采用這種方法,如華潤置地(01109.HK)與其母公司華潤集團。

據了解,綠景主要以遞延支付的方式來支付交易對價。母公司把項目註入上市公司後,上市公司可以應付賬款先掛賬,等項目開發、有現金流入後才逐步向母公司支付,大大減輕資金壓力。

今年3月,綠景中國的年報發布會上,唐壽春多次提醒投資者,“要註意公司2017年年報的表述,與以往有所不同。”

綠景2017年年報指出:“2018年,集團將推動與控股股東在土地資源方面的實質性聯動,對首批成熟的舊改項目計劃在適當時候正式啟動註資工作。”

不過第一財經翻閱綠景中國過往年報,2016年報中也出現相近的表述——“集團母公司的各個舊改項目按照規劃進程,預計於本年將有突破性的進展,本集團將與母公司有更緊密的聯動,以落實母公司各個舊改項目逐步註入。”

安信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對白石洲舊改的貨值預估為2200億元。

那麽資產註入將對應怎樣的價格?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告訴第一財經,“關鍵是看這塊資產如何註入綠景中國。價格屆時將由市場決定,上市公司有可能用現金、發行股票或其他方式支付資產代價。”

2015年6月,綠景中國收購大股東黃康境(黃敬舒之父)控制的綠景控股,代價為137.85億港元,便是通過發行新股+現金進行支付,作為綠景中國的主要股東之一,萬科便是在此時被引入。綠景控股是綠景經營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主要經營實體,主要在深圳、珠三角其他城市從事物業開發工作。

綠景銷售規模不足50億

綠景中國是土生土長的深圳房企,開發過綠景香頌、綠景虹灣等數個知名項目,從事舊改,有外來資本大鱷無法企及的優勢。這種優勢也體現在佳兆業(01638.HK)等房企身上。

但同為在深圳做舊改起家的房企,綠景中國與佳兆業的成長路徑又殊為不同。綠景中國是一家與單個項目利潤、毛利率死磕到底的房企,這也導致公司的周轉率低、規模增長緩慢。

綠景中國在深圳福田的舊改項目紅樹灣壹號原定在2017年入市,但由於受到限價影響,這個項目遲遲未能面市,直接導致2017年綠景年收入、毛利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也無法完成45億的年銷售目標。

執行董事葉興安解釋,“紅樹灣壹號這種優質物業留待合適時候入市。雖然收入下降了,但是毛利率很漂亮,體現了公司的策略——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是規模最大化。”

2017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驚人,高達65.3%。過往年份中,2015年、2016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分別是52.5%、50%。但行業中,能保住30%的毛利率已算出色。

那如何顧及周轉?唐壽春回答,“我們的項目很多,一旦有大的項目進去,馬上把地塊分拆成很多小地塊來開發,一樣是高周轉。”

但事實上綠景每年開發的項目較少,甚至單個項目入市遇阻或順利便能決定整個公司年度營運數據的去向。因此綠景中國每年的銷售金額和收入等經營數據起伏較大。

來自綠景中國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綠景中國的年銷售金額分別是:31.46億元、8.268億元和36.2億元。同期,公司年收入分別是12.1億元、45.9億元和29.68億元。

目前,綠景中國並沒有走向全國,僅在深圳、香港、珠海等少數幾個城市開發項目。第一財經追問,按照綠景的節奏,平均每年能拿幾個項目?

鄧承英表示:“沒有強行規定每年必須拿幾個舊改的,我們大股東(綠景集團)有很多資源是還沒有確定的。現在能公告出來的都是成熟的。上市以來,集團平均每年能獲取兩個舊改項目。”

目前,綠景中國土地儲備大約有400萬平方米,而綠景集團的土地儲備約有1200萬平方米。

鄧承英透露,“集團在東莞的土地儲備是最高的,有近500萬平方米,綠景集團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之一。目前深圳已很少新增土地供應,隨著城市圈的發展,東莞的土地資源價值還將增加。”

NAV或能得到提升

不久前,唐壽春在一場路演活動上表示,公司面臨最大的困惑是上市不久,被人們不了解、不知道。

這種不被了解的困惑除了受上市時間影響外,應當也受公司開展的業務範圍、規模體量所影響。如今,白石洲項目或是打破投資者認知僵局之門。

安信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基於綠景中國目前400萬平方米的土儲,估算公司NAV 每股3.47 港元。考慮到白石洲項目和珠海東橋項目(110億元貨值)或可於1~2 年內註入,提升公司NAV 每股至9.39 港元,攤薄後再折讓,目標價能達3.4港元。

劉斐凡認為NAV的估值合理。“NAV本身就是對未來項目的判斷,如果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便宜,公司的EPS(每股盈余)和Book Value(賬面價值)都會改變,股價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事實上,經過今年一季度的一輪上漲,6月8日,綠景中國報收3.05港元,已接近安信國際給出的目標價。

今年初,綠景中國啟動公司融資。2月7日,綠景中國分別向兩名投資者配售約1.33億股可換股優先股及1.33億股新股,集資約7.79億港元;2月8日,綠景中國再宣布,對外配股8000萬股,所得款凈額約為2.33億港元。5月10日,公司又宣布建議發行1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年利率為4%,於2023年到期,發行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凈額約為0.98億美元

據綠景中國公告,以上三筆融資基本用作一般企業用途及集團新物業項目撥資。鑒於白石洲舊改前期工作是綠景集團在主導,這兩筆融資大概率用於發展其他項目。結合綠景中國2017年年報,目前公司正在發展綠景美景、綠景黎光、香港流浮山等項目。

唐壽春此前表示,舊改前期大概需要3年。

距白石洲舊改開拆之日尚遠,居住其中者的生活並未因此發生明顯改變。日升月落,主導拆遷者應能更敏銳地感知變化。白石洲舊改對城市發展、城市功能的升級換代帶來的意義將超越單個公司發展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價值,但這恰恰是市場本身關註白石洲舊改和綠景之因。

至於那被一條深南大道隔開的白石洲舊改項目南區,已經屬於另一家房企和另一個故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