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有家長在自媒體公眾號中披露,女兒在“趣動旅程”主辦的夏令營里發生了“很不好的事情”,引發了公眾對夏令營產業的關註。
近年來,研學旅遊爆發式增長,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
頭部效應薄弱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夏令營最早起源於美國,國內夏令營是在1949年後才出現。即中國少先隊建隊之初,第一批少先隊員到蘇聯去參加黑海夏令營,這是最早出現的中國夏令營。當時的夏令營是由國家出資的公益性活動,是免費參加的。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數的優秀學生才能參加,具有獎勵性質。
而如今,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中國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斷加大投入。有調查顯示,教育支出在中國家庭中處於最優先考慮級別。企業也悄然將其視為掘金的金礦。
公開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青睞去國外參加遊學、營地類旅遊,2018年預計規模達到100萬人次,花費超過300億元。但相比日本等國每年90%以上學生參加研學修學旅行,我國遊學市場發展程度還比較低。
“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中,每年到美國遊學的中國學生超過10萬人次,遊學團每年有20%~30%的增長率是很正常的。”在美國從事旅遊業已10年的SCOTT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旺盛的市場需求給予了行業企業快速發展的機遇,上述趣動旅程即是在發展紅利中快速成長起來的企業。不過提及夏令營遊學,新東方沃凱德和世紀明德則是行業中不容忽視的兩家巨頭。
其中,成立於2006年的世紀明德,是國內最早涉足研學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在2017年營收已達到5.19億元,同比增長41.06%。具體來看,世紀明德2017年國內研學業務實現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76.99%,國際遊學業務實現收入7234萬元,同比增長13.93%,教師培訓業務實現收入3395萬元,同比增長6.54%。
“夏令營的模式很多,其中許多機構可以說是輕資產甚至是沒有資產的,主要依托內容的吸引力,其中很多概念也是由國外引進的美式或歐式的內容,客戶群體基本直接針對家長,課程價格相對較高,規模小,一個活動七至十天不等,日均價格1000元左右。如果是海外則會更高。”北京一營地機構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指出,海外形式研學主要賺的是信息不對稱,像是中介一樣把在國內招募的兒童輸出到海外的機構。“教育部之前出臺過一些文件,明確過研學旅行的組織形式、各方資質等等,不過畢竟新事物理論和實踐是有距離的,國內目前並沒有像歐美、日本等國的成熟模式。監管方面,主要以當地的教育部門為主,旅遊交通等部門也會參與。”他向記者補充道。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遊學研學行業屬於教育服務產品,過去,遊學研學組織方以學校為主,但承辦方卻來自多個行業,主要分為留學機構、培訓機構、專業遊學機構、旅行社以及一些體制內的非營利機構組織。這些機構橫跨多個行業,市場參與者眾多,使得當前遊學領域競爭格局較分散,優勢領導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僅占1%~2%。
2017年新增5000家機構
2016年12月,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個部委聯合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通過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健全經費籌措機制、建立安全責任體系等任務來支持遊學行業的發展。
2017年10月,教育部推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必修課。遊學研學被納入學生日常教學範疇,使得行業發展前景進一步明朗,夏令營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2016、2017年是這一行業變化最快的兩年。一方面是政府態度的轉變,教育部下發了相關文件,各省積極響應發布有關文件;另一方面是市場容量也更大了,行業每年以50%的速度迅猛增長。另外,研學市場的主體也有所變化,原本只是一些教育機構和旅行社,但2017年新增了超過5000家研學機構,教育類、旅遊類、文化傳媒類的企業也紛紛加入這一市場。”來自父母邦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她還進一步指出,研學的利潤介於旅遊和教育培訓之間,一般在10%左右。但一些行業里不規範的機構,利潤率就會更高。機構若采用營地模式則利潤相比較其他研學項目更高,營地模式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等成本的情況下,毛利率一般在50%。不過營地前期投入巨大,通常也只有規模以上企業會自建。
“夏令營這個市場變化很大,需求一直在增長。以前家長會更多幫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現在讓孩子參加各種類型的夏令營,希望孩子可以鍛煉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交友能力以及學校里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在上海從事青少年遊學項目多年的陳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夏令營從業人員門檻設置主動權主要在機構,所謂老師或是教練,更多是在安全方面的配置。”
這與在“80後”記憶中只有“三好學生”才能參加的夏令營性質相去千里,如今的遊學團雖然價格是成人團的2~3倍,一些機構不但是“遊而不學”,甚至淪為旅遊購物團。
此外,夏令營還有各種主題,比如外語主題、藝術主題、名校遊覽、體育運動等。這些主題都有不菲的價格。比如通常僅需5000元~6000多元的新加坡旅遊,一經包裝成“遊學團”,則報價立即猛升到人均2萬元,是成人普通旅遊價格的3倍多。
孩子參加遊學團通常是“遊而不學”,有些團隊都僅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交流學習,三分之二左右時間都是在純旅遊消費行程中,還會涉及去奧特萊斯購物,部分學生還會為家人代購LV、PRADA、HugoBoss、Burberry等奢侈品。
從市場趨勢而言,如今夏令營越來越細分,參與者越來越低齡化。
第一財經記者從攜程遊學平臺了解到,對8到12歲親子家庭的抽樣調研發現,80%有意願今年暑期參加親子遊學活動。網上暑期國內、海外遊學產品供不應求,預計今年遊學報名人數將比去年翻倍。有些明年暑期的產品也開始報名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一直以來,影視圈有個自嘲的笑話“全球人口湊不足一部劇的點擊量”,卻也多少反映了影視劇網絡點擊量存水分。
近日,有一部熱播影視劇《扶搖》網絡點擊量破百億,事實上,看似很高的數字,在中國影視劇產業已經數見不鮮,在貓眼平臺上,2017年點擊量破百億的影視劇就有12個,最高的《楚喬傳》年內播放量甚至高達457.9億。根據聯合國的統計,2015年全球人口為73.83億,預計到2100年才能達到112億。
在點擊量衡量影視劇火不火重要指標的當下,一部四十多集的電視劇點擊量達不到幾十億,制片方似乎都不好意思開口。然而,偌大的點擊量是否真實,是否存在貓膩?答案是,有。
五元一萬點擊量,流量造假公司泛濫
根據貓眼數據,截至目前全網點擊量最高的影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點擊量已經達到五百億,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估算,相當於平均每個網民點擊近65次,因為截至2018年2月,中國共有網民7.72億。類似的高點擊率影視劇在國內視頻平臺上早已司空見慣,讓海外平臺也相形見絀。美國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發布了Youtube歷史上訪問量最高的視頻,排名第一的是韓國神曲《江南Style》,雖說是該平臺第一,從2012年發布到現在累計播放量也不過是27.94億,排名第二的是《速度與激情7》中,為了紀念已逝演員Paul Walker的歌曲《See you again》 ,這首歌的點擊量是25.46億。
當然,因為某部劇點擊量高就認為其點擊量存在造假也不合適。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視頻產品技術部副總經理何毅在一次行業內交流會上表示:“比如一部劇200億播放量。如果這個片子是一部80集的電視劇,200除以80,每一集要被觀看2.5億次,平攤到片花和正劇里面,每個正片要達到8千萬到1億次的播放量,如果你的視頻平臺有8千萬的人觀看電視劇,這是有可能的。”
某部劇點擊量有無造假尚待專業權威機構來評判。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點擊量造假現象在國內確實存在,甚至引發行業激烈討論,《人民日報》就曾發文痛批點擊量造假,稱網播劇點擊量造假目的是通過好看的數據吸引廣告商和真實用戶。《人民日報》引用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年初某網劇前臺點擊量數字高達153億次,但真實點擊量僅有17億次,註水近九成。針對2017年1、2月上線的20部劇集抽樣調查,總體註水量高達六成。業內人士表示:點擊量造假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一些看似火爆的網播劇,實際觀看人次遠小於播出平臺公開數字。
第一財經記者試著在網購平臺上搜索“視頻刷點擊量”,發現了不少公司都可以提供在幾大視頻網站上刷點擊量服務,一位電商賣家向記者表示:“騰訊視頻上刷5元1萬點擊量,優酷不補量5元1萬點擊量,補量22元一萬點擊量,愛奇藝最難刷,75元1萬點擊量。一天刷個上千萬沒問題。”另一家則表示:“騰訊視頻3元1萬點擊量,優酷5元一萬,只負責補量7天,愛奇藝一般不做。”所謂補量,按照對方的說法,就是平臺有時候會踢出可能存在造假的數據,所以刷量方只能補刷,將剔除的量補上去。
通過對網購平臺刷量公司的暗訪發現,三大視頻網站中,騰訊視頻最容易刷,優酷相對難一些,愛奇藝最難。那麽各方刷流量的動機是什麽呢?
商業利益驅使刷量 平臺打擊刷量是一場持久戰
一位從事影視綜藝內容“網絡數據優化”的公司負責人向記者承認:”我們會給很多影視劇進行數據優化,也就是幫助點擊量的提升,客戶有制片方、宣發方也有影視劇贊助商等。”
這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般點擊量上去,能夠獲益的只有三方,贊助或廣告商、制作或宣發方、視頻平臺。贊助商為何要刷流量呢?例如某家企業投錢贊助某個影視劇,不料該影視劇播放之初點擊量不高,而競爭對手贊助的影視劇點擊量高達數億,這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就想要提高這部劇點擊量,否則無法向老板交差。同樣,制作或宣發方也類似,需要通過點擊量來滿足客戶需求或者尋求與更多廣告商的合作。往往有時候,一部劇或綜藝點擊量上不去,企業贊助方就不給錢了,因為有些合同就規定了點擊量必須達到一定數量,否則合作費用會減少。而平臺方,雖然沒有合作過,但我覺得肯定多少也是睜只眼閉只眼的,畢竟點擊量上去了,對平臺的用戶月活等重要數據是有幫助的。”
不過,幾大視頻網站均表示要抵制刷量造假等行為,會用多種方式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愛奇藝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了愛奇藝的反作弊系統包括:一、通過對訪問用戶、終端、IP等訪問信息的深入分析,愛奇藝建立了完善的用戶、終端、IP等多維黑名單庫,只有通過過濾的播放記錄才會記入最終的流量;二、 在用戶行為層面,從多個維度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分析,建立用戶行為特征庫,並對異常播放行為進行過濾;三、由於市場上的作弊手段不斷升級,會導致已有的反作弊系統失效,為此,還要建立一套多維監控系統,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播放數據,並把信息反饋給反作弊系統;四、除此之外,還會與第三方公司、公安部門合作,主動打擊作弊團夥。
對於刷量問題,騰訊方面也在積極打擊。何毅進在電視劇評價新維度媒體沙龍上透露了技術層面處理刷量的辦法,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也可以按常識來判斷,但是這個常識的背後是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方式來支持。何毅進舉例,一般來說,一個IP號段背後,如果產生了大量的播放量,並且這個號段這一年大多數情況下都有很高的播放量,可能是比較正常的,但如果這個號段在今年三月份之前播放很低,三月份突然有幾天播放量很高,這是有刷量嫌疑,這種用戶類型會被騰訊視頻的模型發現。另外,一秒鐘內點了就走,這是非常像機器行為的刷量,不是正常人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刷量公司所為。
與愛奇藝一樣,騰訊視頻也有很多方式去防刷量。何毅進表示:”防刷量是一個長期的攻防過程,會有很多的刷量機構,或者粉絲和熱情的用戶。他們會識別視頻網站用什麽模型來認定刷量的流量,他去學習,會暫時攻破刷量模型。然後我們就會升級,我們看到這個不太正常,這部劇不是很火的,為什麽突然有一億的播放量,我們會自己警醒,開始去做非常快速的模型改動,一改就發現我們又看到新的刷量機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長期的攻防過程里面,我們不希望播放量是不健康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抵制刷量是非常堅決的,要長期投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盡管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取得51.8%和24.9%的不錯增速,但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和緊縮的信貸環境,強如萬科,亦倍感壓力。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萬科前六個月的合同銷售額僅有3046.6億元,同比增速不足一成。而即便在面對威脅企業存亡的股權大戰發生的2016、2017年同期,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此際,萬科在新業務的拓展上表現較為進取,在融資成本方面也頗有優勢。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少有地由正轉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也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對於未來,萬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表示:“我們也在不斷調試自己,去適應新的政策和要求。行業還有空間,城鎮化的進程依然沒有完成,容量依然很大。”他說,城市中人們在衣食住行、對空間需求還是非常大,因此對市場和業務前景有基本信心。
不過,目前萬科的營收和利潤主要來源仍是地產開發,多元化業務還在投入階段。
長租公寓房間數超16萬
8月21日,萬科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推介會,由祝九勝和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張旭、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孫嘉、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朱旭出席。
董事長郁亮缺席的花絮輕輕飄過推介會上空,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才應是關註焦點。
數天前開始,一場從北京開始的覆蓋南北的房租大討論持續發酵,包括開發商在內的長租公寓運營商被指為推高租金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初萬科把住房租賃業務確立為核心業務,截止至6月末,公司長租公寓業務已覆蓋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萬間,其中6萬間是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而累計開業只有4萬間。對於此話題萬科避無可避。
祝九勝表示,關心機構進來後會不會推高租金,可能有誤會。“考察機構在一個城市住宅租賃的介入程度,一般會用滲透率指標。目前機構在中國最高的城市機構滲透率5%,而在深圳連2%的滲透率都不到。萬科在深圳公寓入住率92%以上,但我們每房單價才1800元左右。”
“長租公寓是一個新型業務,大家在觀察他的同時,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祝九勝說。
在多元化的發展上,萬科在物業管理服務、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物流倉儲數個業務上的業務較為進取。
報告期內,萬科物業服務累計簽約面積超過4.7億平方米,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29.8%;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萬科的商業地產平臺印力共管理126個項目,總建築面積915萬平方米,已開業自持項目79個,包括53個購物中心。
物流倉儲服務方面,萬科已成為普洛斯的第一大股東。截止6月底,萬科物流倉儲業務累計已獲得項目84個,近期萬科通過並購方式獲得太古實業在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廈門、廊坊、寧波在內的7座冷庫,實現了對國內一線城市及內陸核心港口城市的冷鏈業務覆蓋。
目前,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仍在投入階段,今年上半年對萬科的收入貢獻僅有11.8億元,房地產開發主業的發展才是萬科業績的決定性因素。
經營現金流凈額轉負
2018年上半年,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銷售面積2035.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8.9%和9.9%。
萬科業績推介會上,高管們並未對業績增速放緩作出詳細解釋。會後對此,孫嘉對第一財經表示,房地產行業是長周期產業,下半年會有更多項目入市。
即便如此,過去兩年的中期業績中,即便是在股權大戰期間,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但若把萬科上半年銷售增速放緩歸結在調控導致中的行業周期上,也不夠全面。因三巨頭中,上半年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金額為4124.9億元,增長42.8%,而恒大合同銷售金額為3041.8億元,增長24.62%。而同期,行業的銷售金額平均增速是14.8%。
一個與此相關的重要指標是,今年上半年,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現近年來頭一次凈流出,為負的42.5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凈流入218.5億元下滑119.47%。萬科向來強調回款和現金流管理,現金流量凈額轉負較為少見。
萬科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明細顯示,上半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以及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合共1976.2億元,但現金流出合共2018.7億元。
孫嘉告訴第一財經,現金流量凈額之所以由正轉負,“是因為上半年銷售金額只有10個點左右的增長,而上半年的開工面積比較多,所以支出也會比較多,另外此前收購普洛斯股權等費用也是在上半年支出。”
中報顯示,萬科上半年銷售滾動回款率保持在93%以上。按照孫嘉說法,六年前萬科這個數字也只有80%,這些年一直處於改善的狀態。
不過,滾動回款率是按照過去12個月的實收銷售款和銷售收入來計算;如果采用即時回款率,萬科上半年只有64.8%,跑輸了好幾個TOP10的同行。
收入和利潤方面,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人民幣兌換美元、港幣大幅貶值所致,萬科中期錄得匯兌虧損8.78億元,但去年同期萬科通過匯兌獲益1.29億元。
匯兌虧損影響公司利潤水平,萬科表示會適時采用套期保值工具覆蓋匯率風險敞口,朱旭稱,風險敞口小於12億美元,對公司造成的償債壓力較小。不過對於套保造成的財務成本,萬科並未明示。
值得肯定的是,憑借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萬科在融資方面仍有較大優勢。萬科完成五期超短融發行利率區間為3.25%-4.6%;而8月發行的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票面利率僅為4.05%,創2017年以來房企公司債發行利率新低。
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595.5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09.8億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隨著期貨市場各項創新以及國際化業務的深入推進,需要的法律支持也越來越多,“盡快出臺《期貨法》”的呼聲越來越高。
目前證監會也在推動《期貨法》的制定。今年3月30日,證監會發布2018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制定《期貨法》是其中立法工作計劃之一。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今年6月份在金融監管研討會上也表示,“當前,中國證監會正在積極配合中國的立法部門修改完善《證券法》,制定《期貨法》,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林就我國期貨市場立法的探索、困境及出臺《期貨法》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解讀。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為支撐,以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為配套,以期貨交易所、期貨業協會自律規則為補充的期貨市場法規體系。”葉林認為,這一制度體系對於規範期貨市場的穩定運行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相較域外期貨市場法制而言,存在法律位階較低、民事規範不完整、跨境監管與協作規範缺失等問題,法律制度並不完備。
2007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2年10月、2013年7月、2016年2月和2017年3月進行了四次修訂。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基本都有關於期貨交易的基本立法。比如,美國《商品交易法》雖然在名字中沒有“期貨”,實際上卻主要是以規範期貨為主要內容的;英國《金融服務法》則將期貨公司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的角色來看待,強調期貨市場的自律監管;此外,韓國頒布《資本市場統一法》,日本頒布《金融商品交易法》,都是位階較高的期貨市場立法。
“以民事規範為例,從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中央對手方等制度在國外期貨法律中都已毫無爭議地被確立下來,構建了相對完整的規則體系。另外,域外司法體系也有助於推動期貨市場糾紛的解決,絕大多數期貨糾紛是通過調解和仲裁等非訴訟方式加以解決的,極少部分糾紛是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的。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司法還是立法,我國與這些發達國家相比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葉林分析稱。
對於中國期貨市場現有的法律法規存在的主要問題,葉林認為有三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法律層級太低。在國外市場中,法律的穩定性強,而行政法規類似總統令,穩定性差,甚至可以朝令夕改。以行政法規形式規定期貨市場法律制度,難免會影響境外交易者的信心,如果交易者對我國期貨市場不放心、沒信心,將會嚴重阻礙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二是現有法律規則有欠缺、不完善。一些特別重要的規則在現有《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中沒有規定。如中央對手方已是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標準概念和通行做法,並成為評價一個市場信用狀況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客觀指標。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要求成員國針對中央對手方機制做出相應安排,並提出了關於中央對手方的國際準則,但我國期貨市場法律中並無此概念。再如,有關期貨交易部分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是基於十余年前我國期貨市場建設初期的歷史環境而制定的,這些司法解釋和規定的形成雖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邏輯,卻不能適應當前期貨市場發展的客觀需求。比如,上述司法解釋和規則都沒有提到境外設立交割倉庫的問題,這不僅制約了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發展,也與國際市場做法不很吻合,有待在法律層面上予以補充、修正和完善。
三是現有期貨市場法律體系規定的範圍太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主要規範的是期貨交易,而且是場內期貨,是“小期貨”的概念,這只能適用於初級的衍生品市場。隨著我國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期權等工具日益豐富,場外市場建設步伐加快,當前的法律規範已嚴重滯後。
那麽,盡快出臺《期貨法》對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有何重要的意義?葉林認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是發現價格,一個合理、有效的市場價格才能正確發揮資源配置、幫助產業對沖風險等作用。上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在起草《期貨法》時特別強調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
“沒有法律保障,境外交易者對參與我國期貨市場的信心就會不足,沒有境外交易者的參與,我國期貨市場就很難形成國內外均認可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價格。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加強期貨市場立法建設,是提高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葉林同時稱。
目前中國已有很多企業參與境外的期貨交易,而我國現行規定缺少與國際化相匹配的跨境監管執法安排。
葉林指出,“引入境外參與者涉及跨境監管,為了保護“走出去”的本國投資者,我們也需要遵循國際慣例對有我國交易者參與他國市場而實施跨境監管。因此,應當站在保護交易者利益的基礎上,按照對等原則構建跨境監管規則,為有效參與國際間跨境監管合作與協調提供法律支撐。”
關於當前《期貨法》的落地主要面臨的障礙,葉林認為,一是觀念方面的障礙。法律是大多數人的共識,由於期貨市場是個小眾的市場,知道和真正了解的人較少,這使得《期貨法》在制定中容易產生觀念上的分歧,客觀上很難求得“多數”一致的意見,即求得所謂的充分的共識。
二是爭議是否應該實現衍生品立法的統一性。不同衍生品之間的規則和監管思路有一定差異,即不同衍生品對應的基礎產品可以是商品、期貨合約、外匯、利率等不同類型,但不同衍生品交易是存在一套相對統一的邏輯和原則。在立法中,若過於關註不同衍生品之間的產品特點、監管思路及交易規則的差異,就會對《期貨法》設置哪些內容產生不同看法。
如何解決上述兩大障礙,葉林認為,對於觀念上的障礙,除了需要期貨交易所等不斷向公眾推廣解釋外,在立法上,應當盡力吸收專家意見,尊重專家的科研成果,減少觀念差異,盡力達成共識。
“對於不同衍生品之間的差異,《期貨法》完全可以將行業內認可的最重要的主要規則予以整合和規定,盡量擴大《期貨法》的適用範圍,提供規範場外市場交易的基礎規範,這樣,可以抓大放小,拽住牛鼻子,其他內容可以更多地交給市場去解決。”葉林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