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威﹕趁利率正常化 買美短債ETF收息
1 :
GS(14)@2017-03-23 06:11:31【明報專訊】聯儲局啟動利率正常化之後,其實股市債市會變得比以前吸引,加息周期中買長債當然是做傻事,千萬不要做,但短債利率上升,如果有閒錢的話,其實買些短債收息也不錯,此話何解?
設定風險水平 往後年年收息
目前1個月美國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已升至近1厘水平,如果聯儲局真的在今年加息3至4次,意味着短債市場收取1.5厘指日可待,香港的定期存款近乎零,把錢調到美國買入短債ETF收息,只要設定好風險水平,往後一兩年,只要年年加少許息,便可坐收利息,實在是爽歪歪。
由於香港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未跟,所以這套做法港息未會行得通,不過由於港元實行聯系匯率,港息遲早會跟升,但在未升之前最方便是在美國買短債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例如iShares 1-3 Year Treasury Bond ETF(SHY)便是買入1至3年期的短債ETF。
個人理財層 須保留流動性
巴菲特認為他上天堂之後,遺產應用90%買入低成本的S&P500指數基金,10%買入短期國債ETF,這種做法很合理,因為挑選長期跑贏指數的基金,是專業人士的做法,對一般人來說,跟到指數的表現已心滿意足,保留10%資產在短債ETF,是為了保留流動性,一旦急需用錢,先從類近現金的資產提款,避免經常移動股票持倉,影響投資表現。
對於不能經常研究股市的投資者,指數ETF是一種好的投資工具,因為它是100%全投資股票,但在個人理財的層面上,必須保留流動性,以應對急需用錢的情况,所以望實一兩隻短債ETF是有實際作用。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33&issue=20170323
機械人投資顧問殺入港 年度收費0.88% 給予投資建議買港元ETF
1 :
GS(14)@2017-04-05 23:40:51【明報專訊】環球基金公司貝萊德重點使用電腦程式選股,裁走40名基金經理的消息,令全球金融界嘩然,原來人工智能取代人類,並非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機械人投資顧問(Robo Advisor)過去數年席捲歐美,香港在去年也有券商8 Securities引入此概念。業界認為,香港推動創新的障礙,不在於技術及監管。如何改變傳統的業界生態及投資者思維,才至關重要。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根據德勤的數據,現時全球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最大規模的是領航(見圖1),這家專門銷售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基金公司,透過了解客戶的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由電腦程式運算出建議的投資組合,為客戶買入旗下的ETF。這項服務推出不足兩年,已有逾4萬名客戶使用,資產規模達470億美元。
當來到香港,領航卻因地制宜,選擇不提供此服務,而是讓基金在8 Securities的機械人投資顧問平台銷售。領航投資亞洲零售及中介業務董事總經理陸穎詩表示,機械人投資顧問的做法,就是為客戶的全盤投資組合給予建議,然而這個做法在香港並不盛行,反而傳統的銀行客戶經理或證券行交易員仍擔當重要角色,他們大多以每宗交易為本,而非為客戶制訂整體的投資組合。
顛覆傳統業界生態 港推行有阻力
在券商8 Securities執行主席Mathias Helleu眼中,發展機械人投資顧問最大障礙卻是過於因循守舊的金融業。他認為,在香港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向市場解釋這概念。他希望有更多的競爭者提供機械人投資顧問服務,激活整個市場,可惜他看到的是傳統銀行界為守護自身利益,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新事物。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業界並非不想推動機械人投資顧問,只是希望有更清晰的監管指引。她關注到,當局是否容許在不涉及任何人手的情况下給予投資建議,當投資過程建基於電腦程式的運算時,一旦投資者要追究法律責任,對象應該是誰?
投資基金公會:投資者可向誰追究﹖
證監會風險及策略組高級總監Benedicte Nolens卻在早前的演說上給出答案,她認為當機構已取得證券交易及就證券提供意見的牌照時,該機構以任何方式提供服務,包括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亦已是受規管的活動。然而,監管當局依然在觀察機械人投資顧問的變化,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去年底的報告指出,機械人投資顧問建議的投資產品有複雜化的傾向,屆時監管機構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以保障投資者。
畢馬威金融服務合伙人陳子建表示,不少地區的監管機構正研究針對機械人投資顧問的監管模式,考慮因素包括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所提供的銷售選項是否有偏頗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59&issue=20170405
「ETF互聯互通」需先行實名制 港公司複雜私隱問題惹關注
1 :
GS(14)@2017-06-29 08:04:30【明報專訊】昨日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提到在設定互聯互通下的投資者身分識別機制時間表後,將推出「ETF通」方案,業界人士指,監管機構一直有意與內地股份實名制看齊,並部署抽取資本增值稅,惟在港執行上仍有難度,尤其在港公司架構複雜,持股的往往並非最終權益持有人,另外指私隱問題亦值得關注。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賴嘉梨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郭慧玲昨日表示,推出ETF互聯互通的相關條件包括身分識別機制等技術問題,須待兩地商討,有成熟結果才可公布。至於中港基金互認,截至今年4月已有55隻基金獲批。郭慧玲指兩地監管機構一直研究改善互認安排及調整規則,但時間表和具體做法仍在商討。H股全流通,是否只適用於新上市H股,抑或包括已上市H股,郭則未有回應,僅指兩地正積極探討,未有具體建議。
未回應H股全流通範圍
雖然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早前多次提到在互聯互通層面上實行「一戶一碼(識別碼)」,但一直未有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及安排。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估計最簡單的方法,是在輸入買賣盤時連同客戶的身分證號碼送達港交所,但因涉及個人資料,故有可能指派號碼予投資者作識別,但無論如何,相信實行後券商工作量會增加。
一通:或衍生大批BVI註冊公司
他指實名制亦意味客戶開戶時同時「也在監管機構開戶」,預計全面實行困難重重,尤其外資未必會奉行, 或「個別某些人實行」,如本地個人或公司,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屆時出現大批BVI註冊公司亦不為奇。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內地的實名制是追蹤到最終的權益持有人,在港則是交易券商之後「兩至三層」才到,她理解一向互聯互通是在不改動兩地的金融基礎建設及制度下進行,不過指出理解內地監管機構制度上需要香港配合,現時兩地制度差異並不平衡。
至於有參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RQFII (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外資基金則早已奉行實名制,買賣時披露身分,但香港的ETF供應商則不會知道客戶的身分,亦無法知道資金的來源地。
另外,CEPA的合作協議中亦有提到加大RQFII額度,黃王慈明對此表示歡迎,稱業界一直有聲音指額度不足。協議亦有提到推動實現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並推動H股全流通。港交所對協議表示歡迎,指會與內地有關當局、香港證監會及市場業界緊密合作。證監會發新聞稿指措施將有助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投資,加強對兩地投資的保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98&issue=20170629
貝萊德ETF半年吸萬億破紀錄
1 :
GS(14)@2017-07-09 12:12:59【本報訊】英國倫敦獨立研究顧問公司ETFGI最新數據顯示,貝萊德旗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今年首6個月吸資1,400億美元(約1.085萬億港元),打破去年全年吸資1,380億美元紀錄。領航ETF期內錄得820億美元資金流入,去年全年亦創下吸資970億美元紀錄。環球投資者今年首半年在ETFs交易合共投入3,350億美元,有望打破去年全年錄得3,900億美元。ETFGI聯合創辦人Deborah Fuhr表示,ETF交易在歐洲和亞洲持續擴張,尤其機械人投資顧問利用電腦程式計算出的建議投資組合使用量增,帶動ETF交易增長。不過,有分析指資金流入ETF趨勢未必持續,股市下半年或面臨大幅調整。美銀美林首席投資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日前發表報告稱股災步近,建議客戶逐步減持或沽貨離場。報告指美國聯儲局已收緊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又頻放風部署收水,令國債孳息上升和市場波動性增加,並令科技股受壓。
美科技藍籌股回勇
受惠6月非農就業數據勝預期,道指收報21414點,升97點,全周累升0.6%。多隻科技藍籌股回升,facebook升1.76%,報151.44美元;蘋果公司升1.02%,收報144.18美元;亞馬遜升1.41%,收報978.76美元。納指上周五收市升63點,收報6153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425點,升15點。總結全周,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分別升0.23%及0.14%。歐股上周五個別發展,法股跌0.14%,英、德股市分別升0.19%及0.06%。聯儲局前日發表美國經濟與貨幣政策報告,重申將漸進加息和今年內開始縮表。美滙指數上周五收報96.008,升0.22%,全周累升0.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9/20083427
中國ETF一周近75億淨流入
1 :
GS(14)@2017-09-10 14:48:17【明報專訊】根據投行Jefferies最新的資金流報告顯示,截至本周三為止的過去一個星期,內地相關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及互惠基金,共獲得9.6億美元(約74.88億港元)資金淨流入,為過去三個半月以來資金淨流入最多的一個星期。累計過去4個星期,則獲資金流入5.52億美元(約43.06億港元)。
逾10億流入港ETF
傑富瑞的報告進一步顯示,其間流入香港市場的ETF及互惠基金涉資亦達1.37億美元(約10.69億港元)。中、港市場均出現持續3月獲資金流入。在中、港市場獲資金捧場之際,近期市場焦點所在的iPhone概念設備股,亦曾經獲投資者輪流追捧。
不過,到近日在傳出iPhone生產在夏季出現受阻,並且要將製造時間表延期一個月,影響到新一批iPhone發貨的消息拖累下,昨日相關股份表現明顯回軟。
傳新iPhone受阻 概念股散水
當中位列藍籌的瑞聲科技(2018),股價則跌1.09%,低見136元;通達集團(0698)的股價亦跌2.53%,收報2.31元;丘鈦科技(1478)更大插9.78%。市場資金則明顯轉追藍籌地產股,先行沽出蘋果概念股避險。
况且由於蘋果概念股已經炒高一段時間,在壞消息入市時,投資市場亦變得比較觀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67&issue=20170909
「聰明啤打」A股ETF周二掛牌
1 :
GS(14)@2017-10-29 22:21:58【明報專訊】去年剛成立的ETF公司Premia Partners,本周將推出首批產品,包括兩隻A股ETF,分別投資在傳統行業及新經濟行業。該公司稱,這批產品將分別追蹤兩隻財新旗下追蹤利用「聰明啤打」(Smart Beta)投資策略的指數,預料基金表現將優於追蹤傳統指數的ETF。
表現料勝追蹤傳統指數ETF
兩隻ETF分別為「Premia中證財新中國基石經濟ETF」(2803)及「Premia中證財新中國新經濟ETF」(3173),將在本周二(24日)掛牌。Premia Partners合伙人兼聯席首席投資官賴子健(圖)表示,兩隻ETF以中證的指數為基準,而指數的編寫採用財新銳聯提供的投資策略,會透過不同的準則篩選股份,例如新經濟ETF所追蹤的指數,會先列出一系列新經濟股份,再透過收入、盈利、研究投入、現金水平、市值及流通量等篩選,最後以增長潛力釐定佔指數的權重。
他續稱,這種方式較一般只以市值定權重的指數更佳,更能捕捉其潛在升幅。以基石經濟ETF為例,過往平均表現較中證300指數平均高8%,新經濟ETF亦較深圳創業板的回報更高。
目前本港已有不少A股ETF,但成交較高的只集中於幾隻,例如南方A50(2822)及安碩A50(2823)。賴子健認為,本港A股ETF市場太單一化,儘管數目多,但不少是追蹤同一指數。據他了解,不少機構投資者均希望有不同類型的產品,該行的首批產品主打「聰明啤打」,而且收費定於不超過0.5%,較市場一般約1%為低。
賴子健表示,明年還會陸續推出投資亞洲市場的ETF,構思中有股票亦有債券,甚至有多元資產的,以照顧不同投資者的需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36&issue=20171023
聰明啤打A股ETF 明港掛牌搶市場
1 :
GS(14)@2017-10-29 23:30:39【本報訊】兩隻多元因子「聰明啤打」(smart beta)A股ETF明在港掛牌。去年成立的Premia Partners瞄準「聰明啤打」ETF(指數買賣基金)市場,推出追蹤傳統板塊的中證財新中國基石經濟ETF(2803)及追蹤新經濟板塊的中證財新中國新經濟ETF(3173),兩隻ETF百分百使用滬港通及深港通交易A股,更擬以低於同業的0.5%總費率上限搶佔市場。
避免高買低賣股份
傳統ETF所追蹤的指數是按成份股市值加權計算,鑑於指數中價格較大的成份股市值亦會越高,ETF對其持貨自然亦較多,問題是這會衍生出高買低賣的問題。至於「聰明啤打」ETF則可避開上述問題,因所追蹤的指數建構時並非單純看股份市值,而是已考慮到其他股份篩選及比重調整準則,如高價值、低波幅等因子,更會透過這些因子選出較佳的成份股,以達到讓指數跑贏大市之目的。
Premia Partners合夥人兼聯合首席投資官賴子健解釋,個別因子會在某些時期跑贏或跑輸,因此與單一因子ETF比較,多元因子ETF的好處是,即使其中一個因子跑輸,其他因子亦可補足,使多元因子ETF整體表現在不同時期較一致。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3/20191859
曾淵滄﹕中壽長線憧憬保費 短線等同炒A股ETF
1 :
GS(14)@2017-11-04 15:38:38【明報專訊】我在本欄上期〈十九大尋寶 聚焦7目標〉一文中探討股市可能存在的概念股,其中之一是「老有所養」的概念股,壽險股終於炒上;要記住,這七大目標是長久的,長期投資的回報一定比短炒強。11月1日,國企壽險股中壽(2628)單日升7%,創52周新高,不過,也有人質疑中壽當年曾經炒得更狂熱,市場上蟹貨不少,不易回升。
炒起高追只適合即日鮮
實際上,短炒者在11月1日於高位追買的話,第二天一升市就面對調整壓力,理由是目前整體市場呈上落市,任何股票突然急升之後,第二天一開市就會面對調整的壓力,令高追的小股民不知所措。因此,記住千萬不要高追,選中好股是應該趁股價未炒上時買入等別人來炒起,而不是別人炒起後高追。炒起高追只適合炒即日鮮,賭一賭自己追入後股價還能再升多幾格,賺一點小錢吃一餐。
中壽股價為什麼大落後?首先我們要了解人壽保險公司如何賺錢。第一個賺錢的方法是保單增加,收保險費而賺錢,第二個是投資有道,以收取的保費來投資。在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不大,不能隨意在海外投資,因此,當內地A股高升,內地壽險企業就賺多一些錢;相反的,內地A股大跌,內地壽險企業就少賺些,甚至虧損。因此,中壽股價相當程度上與A股指數掛鈎,前日中壽股價炒起,炒的是憧憬將來保單增加,憧憬中共會推動壽險,做到「老有所養」。因此,投資壽險股長期憧憬是保單增加,中短期則相等於炒A股ETF。
中共十九大除了確定七大目標之外,也有另外兩大建設目標,那是兩個100年。第一個100年是在2021年之前,即2020年達到小康社會,2021年是中共建黨100周年的紀念年,也就是說要在2020年完成上述的社會主義七大目標;另一個100年則比較遙遠,那是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100周年,那時候的中國應該會是一個真正的強國。
不論是小康社會或是強國,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經濟,因此,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不但要在量的方面增長,也必須在質的方面加強,全力推動中產階層的崛起。數年前,中國開始打貪腐,澳門賭場生意一落千丈,但現在每個月都在回升。
內地中產增加 利好濠賭股
復蘇依靠的就是中產階層的消費,中產階層的人數增加,消費力也加強,使澳門賭股股價也復蘇得很快。去年初銀娛(0027)僅20元,至今升幅達175%,遠遠跑贏大市。銀娛股價上升,嘉華國際(0173)也得益,近日嘉華主席還增持了股票,有一定的啟示性。
十九大七大目標的概念太多,不會一次過全面炒上,大家還需要多一些耐性等待其他概念起跑。
大學教授
[曾淵滄 滄海明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11&issue=20171103
陳茂峰﹕ETF不等於低風險
1 :
GS(14)@2017-11-12 16:43:13【明報專訊】看報章見有所謂財經專家說:ETF(Exchange-traded Funds,交易所買賣基金)是低風險投資產品,值得擁有。看罷啼笑皆非,擲筆三嘆。金融從業員應該正確認識投資風險這個概念,不應該犯這種初級錯誤。
ETF的特點,是像股票那樣在交易所即時買賣的基金,只此而已。嚴格來說,ETF這名字只反映它的二級市場特質。ETF還有一級市場交易,但交易金額大,不適合散戶參與。一級市場交易可以是現金或一籃子基準指數的成分股票交換ETF的基金單位。
傳統的ETF,多是被動投資的股票指數ETF。原因很簡單,指數是即時報價,指數ETF價格也就即時知道,沒有信息不對稱、從中套利的爭議。因此傳統ETF有着傳統指數基金的特點,包括低收費、高透明度、分散投資、指數追蹤誤差低、沒有基金經理風險等等。指數基金與市場同步升跌,亦步亦趨。指數基金需要承受市場風險(又稱系統風險),但沒有個股風險(亦稱非系統風險)。股票市場的投資風險從來不低,我們不能說ETF是低風險投資。
槓桿ETF 可大上大落
ETF歷史頗短,世界第一隻ETF是在1990年面世的多倫多35(TIPs 35)。世界最大的ETF標普500蜘蛛基金(蜘蛛是從SPDR一字而來)則是1993年面世,是美國第一隻ETF。本來標普500蜘蛛基金是可以在1989年面世(當時叫Index Participation Share),但芝加哥聯邦法院認為這種產品是和一籃子股票掛鈎的衍生產品,類似期貨多於股票,應該在期貨交易所買賣。從這點歷史,已啟示ETF與低風險投資沒有關係。
現在的ETF,已經不止股票指數,還有商品ETF、貨幣ETF、槓桿ETF、反向ETF等等。而股票指數也從大市發展到行業、主題、投資風格、公司市值等等細分市場。債券也有ETF,但不流行,成交量低、基金規模也小。2008年見證主動投資的ETF上市,但只屬異類,難成為主流。
智慧投顧帶旺美ETF
成熟的股票市場是信息有效市場(efficient markets),投資者和基金經理難以長期持續跑贏大市,因此投資這些市場的簡單方法(懶人包)就是買該市場的ETF。全球ETF規模是3.5萬億美元(2016年底資料‧下同),其中2.5萬億美元是在美國上市的ETF。美國互惠基金規模是16.3萬億美元,ETF只是互惠基金的15.3%,對互惠基金威脅有限。
美國ETF近年受歡迎,一個重要推手是智慧投顧(Robo-advisor)的興起。美國多家智慧投顧都強調低成本、低收費,投資組合以ETF組成。現在美國有10%家庭是持有ETF(相對44.4%家庭持有互惠基金)。相比只持有互惠基金的家庭,持有ETF的家庭通常有較高的學歷、收入和家庭資產、較豐富的投資經驗、並願意承受較高的投資風險。這個現象印證,ETF的最大賣點,是收費低和可以隨時交易,與投資風險無關。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15&issue=20171107
深港通一周年 深交所研ETF互通
1 :
GS(14)@2017-12-10 20:31:57【明報專訊】昨日是深港通推出一周年,《人民日報》專題文章中報道,深交所正研究推動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證券範圍,優化交易日曆安排,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資產風險管理工具。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在周六舉行的座談會上,亦有表示下一步將研究將ETF納入互聯互通。
李小加:將增加ETF債券產品
《人民日報》報道指,深交所下一步將圍繞「一帶一路」和成熟市場,建設跨境資本服務平台,引導中國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有效利用外資、融入全球創新鏈,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效的服務支持,並支持有條件的證券經營機構依托交易所跨境平台走出去。
港交所(0388)總裁李小加昨日亦表示,深港通機制一直運作平穩順暢,逐漸贏得了兩地市場監管者和投資者的信賴。未來將與內地同業和監管機構合作,在現有機制中增加更多產品,例如ETF和債券等。
截至12月5日為止,深股通累計成交達8887億元人民幣,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成交有4826億港元。深股通累計淨流入金額為1483億元人民幣,而北水通過深港通之下港股通累計淨流入港股則約1130億港元(見表)。
此外,名列David Webb 發布的「謎網50」股份之一的康健(3886),上月被證監會停牌,並被恒指公司剔出全部指數。深交所昨亦宣布,因應因綜合中型股指數成分股調整,將康健剔出港股通股票名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34&issue=201712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