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1世紀最可怕心理病毒 網路霸凌


2015-05-04  TCW
 
 

 

你,或是你的孩子,會是下隻黑羊嗎?

霸凌,「對成年人而言,是個全新陌生的文化,而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說。

當你我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你可能不知道,有十分之一的台灣孩子,正陷入網路霸凌的風暴當中,在日本,「Line霸凌」的現象正被熱烈討論。一個對朋友Line訊息的已讀不回,就可能被視為不合群,進而引爆攻擊。沒人知道,自己會否忽然成為白羊群當中的異類。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二○一三年,住在邁阿密的十二歲女孩瑞貝卡(Rebecca Ann Sedwic),一早起來打開手機,簡訊跳了出來:「妳為什麼還不去死?」「妳真的好醜!」他們,還是找到了她。

這個手臂上滿是自殘傷痕的漂亮女孩,剛剛才從前一所學校「逃」出來。在前一所學校當中,她被同學在手機上的社群謾罵羞辱,母親最後幫她轉學,關閉了她的臉書、收走了她的手機,更換所有的電話號碼。

原本以為人生可以自此開始,然而,當瑞貝卡轉到新學校,準備開始參加合唱團時,她悄悄登記了新的手機應用程式,打算交新的朋友。但沒想到,只是一個朋友的連結,就讓這群霸凌者又找到了她。

霸凌碰上高科技,殺傷力暴增十倍

直到瑞貝卡自殺前,用手機傳簡訊給兩個朋友說:「永遠再見」那一刻,她的母親都不知道,這群看不見面孔的霸凌者,透過科技,輕易找上了她的孩子。諷刺的是,這麼殘酷的霸凌,只是因為瑞貝卡曾約會一個同校男孩,但後來停止見他,就引發了恨意。

當霸凌碰上了高科技,它的殺傷力,比過去傳統霸凌的影響,至少多十倍。

《經濟學人》用更駭人的數據,去形容網路霸凌的影響力:估計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都在網路霸凌的漩渦中。

隨著科技的進展,霸凌的層次還在推陳出新。

如,「Line霸凌」。一位日本女高中生就在網路上公布驚人數字,她自己光是Line的群組聊天室就有三十三個,每天有超過三千則的訊息要閱讀、回傳。但,假如「已讀不回」,隔天上學時就會被群組裡的同學當空氣,而被當作小圈子之外的人排擠。

例如,因Whisper、Secret、Wut、Yik Yak以及Sneaky這些新冒出的聊天應用程式而產生的霸凌。這些新的軟體容許匿名傳訊息,跟臉書與推特上,看得到說話者面孔的狀況不同,越來越多匿名的惡毒攻擊,開始頻繁出現。

霸凌是心理傳染病,被欺負沒有理由

「成年人被網路霸凌傷害的嚴重程度,甚至還會超過小孩。」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陳麗如感嘆。

日本權威臨床心理學家山脇由貴子在《教室裏的惡魔》一書中指出,霸凌是一種心理傳染病,它,是隨機擴散,被欺負是沒有任何理由的。任何一種特質,都可能成為霸凌者的藉口。

即便,被害者是人生勝利組,與家庭關係良好,已經是成人,也可能會被「傳染」,難以招架。

畫面轉回台灣。

藝人楊又穎因霸凌而輕生,她漂亮,拍好的新電影才正要上映。她的父親,是擔任過農委會主委、中興大學校長的彭作奎,親子感情深厚。她的哥哥彭仁鐸在公開聲明得體的呼籲,顯現出良好家教。這樣的她,怎麼還會在意網路上陌生人的批評,勝過讓父母心碎?

經歷過高一女兒因霸凌而自殺,而寫下《一個沒有霸凌的教室》的作者小森美登里說:「把孩子逼上絕路的,不是霸凌,而是孤獨。」

「如果我是現在遇到霸凌的小孩,根本不敢那樣做(反擊)。」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郭約瑟說。這三年,因為網路霸凌而到他門診求助的人,增加兩成以上,以中學生為主,甚至小學生也不乏出現在門診的案例。

四大特質,新形態霸凌很致命

為什麼網路霸凌,能有比傳統霸凌大十倍的殺傷力,甚至致命。

這個病毒有以下的特質組合。

第一,它會在想不到的地方與理由出現!

長得美、很宅,身分證號碼開頭的字母跟別人不一樣,任何一個特質,都可能是被霸凌的原因。甚至連在Line上已讀不回,都可能被排擠。

第二,它就像空氣,能快速穿越地域,又二十四小時如影隨形。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助理教授黃芸茵,研究網路霸凌多年,她分析,實體的言語霸凌傳給十個人要講述十次,但透過網路班版、臉書跟Line,一秒內就能傳給全班同學。

過去,發生在實體世界的霸凌,在離開職場或是校園後,就會結束,但是網路卻讓人無處可逃,除非完全與全世界斷了聯繫。這對特別倚賴網路者,如網路作家或是明星,很難,對於小孩更加困難。

對孩子而言,網路就像是通往外面世界最重要的臍帶,上面雖有可能傷害他的人,但支持他的朋友也在。一次斬斷,孩子的恐慌感更強,更不知道別人會不會因此在看不見的地方,更排擠自己。這也是比較小的孩子不敢告訴父母的原因:怕自己的手機被沒收。

第三,「沉默螺旋」現象,會強化傷害力。

專攻兒童心理輔導、輔導過四千多人的笛飛兒EQ教育創辦人楊鈺瑩對一個案例印象很深。她輔導過一個小孩,只因行為舉止常在狀況外,全班同學就幫他成立了一個粉絲團,叫作「某某某去死」,然後所有人都在上面罵他。

有人想幫他嗎?應該有,但是網路特質會讓正義之聲被壓抑。

美國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曾發生嚴重網路霸凌致死事件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合作研究發現,在網路更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效應。它描述的是,人們在表達意見時,如果看到自己的觀點與多數人站在同一邊時,更願意大鳴大放;反之,若自覺只是少數,寧願選擇沉默。形成一邊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邊越旋轉越沉默的發展。

當受害者看不到網路上有人替自己說話時,開始會懷疑,是否被所有人背叛,整個世界因此崩壞。

「這一年來,那些說是我好朋友的人,你們真的是我的好朋友嗎?」這是楊又穎在谷底時留下的話。

「無法相信其他人的這種孤獨,往往會讓當事者失去生存意義。」小森美登里說。

第四,它隱形,但發作時都為時已晚。

「你感覺每個人目光都黏在你身上,你可以感覺一哩之外,有人小聲的在談論你,你可以看起來像是站在原地,其實已經消失不見,你放聲尖叫,但沒有人會聽見……,」這是描述校園霸凌導致殺人事件的小說《事發的十九分鐘》作者皮考特(Jodi Picoult),對受害青年的心理描述。

小說中,男主角寫給女主角的告白信,被人惡意的用電子郵件公布給全校看。所有人在實體世界裡嘲笑他,並且隔離他。但他的父母卻還無知覺,因為孩子總窩在電腦前。

但這種隱形的病毒,此時正大口啃食的是受害者的心靈,而非外表。即便關係親密的家長也難以察覺。「有時候,正因為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才說不出口。」小森美登里寫著,因為家是唯一讓孩子感到安全的地方,孩子會擔心自己的問題會破壞了它。

事實上,網路霸凌的傷害往往都會比想像中嚴重,郭約瑟說,會因霸凌來門診的人,通常已出現類似憂鬱症的症狀。

即便大家替受害者重建自信,擺脫自我懷疑的陰霾,但網路記錄的惡毒文字,一輩子不會消失。即便楊又穎已經求助家人,一起去看心理醫生,但一旦情緒脆弱,這些紀錄隨時又會把他們推入絕望深淵。

「自我的死亡,或是殺人,都是他們(霸凌受害者)認為重新開始的契機。」小森美登里說。

現在,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個新現象,並且正視。

去年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不論被霸凌者是男是女、是小學還是中學生,自殺傾向都沒明顯差異,唯獨透過網路社群與電子郵件的霸凌,證實更容易讓孩子走上絕路。

十到十八歲受害者,一成想過自殺

在台灣,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指出,十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中,有一成二曾面臨網路霸凌威脅,這些受害者中有一成想過輕生。另一方面,有近兩成的孩子坦承曾匿名在網路上罵人。可怕的是,有四成的孩子曾在罵人的文章上按讚或留言。

各國除開始討論修法的可能,也呼籲大家要承認:我們太小看霸凌。

小森美登里最遺憾的是,當孩子在生前對她傳達被霸凌的訊息時,她是這樣「鼓勵」孩子的:「雖然現在很難受,但是這個經驗一定能讓你成長,明年,你就會成為非常溫柔的學姊。」

她事後才明白,這段話正進一步促成悲劇發生。因為這其實在暗示孩子:必須自己為霸凌負責。她進而親手斬斷了孩子的求助管道。如果當時,她能全盤接受孩子的痛苦心情,對孩子說:「你一定很難受吧,你好堅強喔!」甚至當機立斷行動,悲劇或許不會產生。

如同日本權威臨床心理學家山脇由貴子在《教室裏的惡魔》所說,孩子們霸凌他人時的手段,其實遠比你想像中高明,例如假裝和好,再從天堂打落地獄,登照片附電話、冒名網貼賣春訊息。這些是連成年人都招架不住的惡行,「孩子的每一天,其實都像是活在地獄裡般。」

想像一下,當被霸凌的孩子,用輕描淡寫的方式去描述自己不安的心情,是因為預感到內心即將崩潰,而做出的平衡。這時,如果父母還告訴他:「要堅強!」甚至質問:「會被人欺負,自己也有做錯的地方吧?」這形同又在孩子破碎的心靈上,撒了一把鹽。

我們很愛身邊的人,很愛孩子,但,「關心不代表理解。」

唯有真正的理解,我們才能真正預防。

拓展孩子生活圈,結交真實世界朋友

如果能理解,這一代的孩子生在網路世代,根本還無法如成人一般,擁有不同的社交圈,得以一刀兩斷。那麼,我們該做的,不是讓孩子離線,而是,帶他看清楚這個「網路」一體兩面的樣貌。

知名親子作家、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建議,平常就應提醒孩子,網路上的欣賞與批評是一體兩面,有人喜歡你,也一定會有人討厭你。如果別人批評你是因為情緒,要一笑置之;如果是捏造事實,就該解釋清楚。當有一日霸凌不幸發生,孩子的情緒也較易疏導,知道這不是自己的錯。

陳麗如也建議,要建立孩子對事理的分析判斷能力,好的批評該檢討,但面對無理的謾罵,就該知道「他們是為了讓我難過才亂說,我,其實做得很好。」

如果你理解霸凌常是來自一個圈子裡的排擠,那麼就多幫孩子建立更多「圈子」。

李偉文就用狡兔多窟的方法,強化孩子在不幸「中獎」時的招架力。他平常就拓展孩子生活圈,在寒暑假、假日帶孩子參加家庭日、社團營隊,結交跟學校無關的真實世界的朋友。

其他,如易子而教,幫孩子找到願意談心事的長輩;或是跟孩子約法三章,讓自己能連結孩子的臉書交友圈,但不介入,都是方法之一。

預防這場網路霸凌風暴,難度很高。

多數父母是被隔絕在孩子的社交網路之外,而它,又是隱形難以察覺的。若從小被教導要堅強、要很強的孩子遭霸凌,他們也會傾向不求助,認為自己有能力消化。負向循環下,悲劇產生只會更快,更多。

但就因為如此,我們更必須善用同理心,把所有的雷達打開,才能捕捉到孩子傳達出來的訊息。這些訊息很微弱,但絕對有跡可循。

今日,我們多一分認真看待網路霸凌,明日,我們才可能有更好的抗體能力,去應對這個還在不斷變形的新心靈病毒。

【延伸閱讀】12%台灣孩子曾遭網路霸凌—青少年遭霸凌來源

● 線上遊戲的對話框 48.9%● 一般聊天室    24.7%● 自己或朋友的臉書 23.6%● 部落格      12.6%● BBS       8.8%● 手機簡訊、Line  2.8%

資料來源: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調查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6大網路霸凌方式.網路跟蹤、人肉搜索.散播當事人裸照、不雅影音.寄黑函恐嚇、性騷擾、謾罵.排擠受害人,將他踢出Line群組、臉書社團.偽造或駭入受害人帳號,冒名發表言論.匿名或具名在論壇或社群網站上公開羞辱

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網路霸凌傳播更快、更囂張—網路與傳統霸凌方式比較

● 網路霸凌˙傳播更快:按一個鈕就可傳給全班、全球˙行為更囂張:可任意註冊假帳號,讓加害者少了社會制約更囂張˙更難察覺:有的父母不熟網路,被私下發信攻擊時,難發現霸凌˙24小時攻擊:下課後難喘息,依然被網路留言、Line訊息追殺˙紀錄難消除:不雅照、影音一旦上網,就難徹底清除˙無地緣性:搬家轉學後,加害者依然能找到臉書持續攻擊˙斷網即可封鎖:換帳號、電話號碼,封鎖騷擾電話,或是乾脆不上網,即能拒看、拒聽網路霸凌言行

● 傳統霸凌˙有地緣性:人際傳播速度較慢,僅限校園、街頭,搬家、轉學就可逃離攻擊

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全球反霸凌,連美國總統也動起來—各國反霸凌行動一覽

● 2011年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召開霸凌預防研討會,發表反霸凌官網。

● 2012年 美國脫口秀Jimmy Kimmel推出殘酷推特單元,廣邀名人大聲朗讀針對他們的網路謾罵,藉機回擊或幽自己一默,成了極受歡迎單元。

● 2014年 新加坡國會通過《防止騷擾法》,讓網路霸凌被害者可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 2014年 英國政府擬修法,將網路霸凌刑責從目前最高6個月提高到2年,預計2015年上半年可過關。

● 2015年 柯林頓性醜聞案主角呂文斯基赴Ted演講,以自身受害心路歷程誓言反霸凌,大獲好評。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94

寧浩、徐崢入股21控股 明星漸成資本市場新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210.html

寧浩、徐崢入股21控股 明星漸成資本市場新貴

第一財經日報 陳姿羊 2015-05-15 06:00:00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

繼趙薇、範冰冰等之後,資本市場又將迎來2名新的明星投資人。

5月13日晚間,21控股(01003.HK)發布公告稱,將向9名認購方發行約17億股,認購價總額約6.8億港元。曾經合作過《瘋狂的石頭》、《心花路放》等影片的導演寧浩和導演(演員)徐崢出現在認購方名單中,兩人將分別以1.75億港元認購21控股擴大股本後的各19%股份。

隨著2009年華誼兄弟(300027.SZ)上市,“明星股東+影視類上市公司”的搭配模式得到了廣泛複制,越來越多的明星出現在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曾經借殼泰亞股份(002517.SZ)失敗的歡瑞世紀將轉而借殼*ST星美(000892.SZ)。若此次借殼成功,楊冪、李易峰等歡瑞世紀旗下藝人也將躋身資本市場。

明星紮堆上市公司

發行完成後,21控股主業將由提供物業代理、證券買賣及廣告代理等轉而聚焦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並更名為“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阿里影業(01060.HK)前主席董平通過全資控股的NEWWOOD和多樂公司共持有21控股24%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值得註意的是,董平之前為多部知名電影的投資人、制作人和聯合制作人,包括《臥虎藏龍》、《親愛的》和《心花路放》等。

寧浩(左)徐崢(右)

而寧浩和徐崢則將分別持有21控股19%股份,並列第二大股東。同時,根據目前持股情況,寧浩和徐崢將有權分別提名一名非執行董事加入公司董事會。

21控股表示,此次認購完成後公司將得到6.77億港元資金,其中5.2億港元將用於制作6部電影,當中3部由寧浩或徐崢完成,另有1.5億港元用於3~4部電視劇的制作。

相對於寧浩、徐崢剛踏入資本市場,趙薇、範冰冰二人早已在此中賺得盆滿缽滿。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按每股平均價1.6港元購入阿里影業逾19.3億股,持股9.18%,成為阿里影業的二股東。根據此前港交所披露資料,趙薇夫婦在今年4月29日及30日,拋售阿里影業2.56億股套現達10億港元。兩度減持後,趙薇仍持有阿里影業16.74億股,持股比例為7.96%,為其第二大股東。

除此之外,趙薇還持有今年2月上市的唐德影視(300426.SZ)117萬股。雖然不在唐德股份十大股東之列,但趙薇的哥哥趙健持有唐德影視640.44萬股,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截至5月14日收盤,唐德影視報收143元,趙薇兄妹的持股市值約為10.83億元。

在唐德影視前十大股東中還有曾經與趙薇在《還珠格格》里搭檔的範冰冰。2011年4月,範冰冰投資唐德影視,當時認繳新增註冊資本85.6萬元。目前範冰冰持有唐德影視128.99萬股,為其第十大股東。

緣何青睞資本江湖?

近幾年明星攪動資本市場的例子屢見不鮮。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彼時位列股東名單的明星就有: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任泉等。隨後,華誼兄弟開創的這一模式便流行起來。

2010年,華策影視(300133.SZ)上市,“金牌編劇”劉恒、鄒靜之成為其股東;2011年,光線傳媒(300251.SZ)上市,主持人謝楠、大左、柳巖等都獲得了公司股權;2012年,新文化(300336.SZ)上市,彼時演員王姬持有新文化100萬股,持股比例為1.39%;2014年,長城影視(002071.SZ)借殼江蘇宏寶,演員申軍誼及王彪出現在公司股東名單中……

在資本市場的大門外,還有更多明星正等待入場。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資料,新麗傳媒、幸福藍海(中止審查)等都在IPO排隊名單中。其中新麗傳媒明星股東包括陳凱歌、胡軍、李光潔、海清等,而幸福藍海股東名單中則有“國民大叔”吳秀波。

“其實就是‘員工福利’,公司通過股份的方式留住明星資源。對於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演員、編劇都是影響收視率、票房的重要因素,留住他們就是留住市場。”華南某券商文化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幾年傳媒行業受到熱捧,於是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欲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對此,君盛投資董事長廖梓君表示:“這是新經濟常態下各行各業的融合。明星通過打拼積累到的錢,在行業圈內借明星效應創造機會來做股東,讓錢生錢,不失為聰明的投資手段。”

但另一方面,明星想借助公司踏入資本市場的門檻也沒那麽低。

今年5月12日,孫儷為第四大股東的海潤影視借殼*ST申科失敗,當時*ST申科董事長何全波表示失敗原因之一,就是海潤影視無法在2015年4月30日前出具2014年度的審計報告、評估報告等相關報告。

去年10月,有周立波、陳魯豫入股的能量影視的首發申請也未能被證監會審核通過。當時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就曾對媒體分析,由於影視公司業績的不穩定,其影視產品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所以影視公司若要達到公司上市所必須達到的穩定財務標準比較難。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3

21年前福建莆田殺人案或再審 “兇手”無作案時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825.html

21年前福建莆田殺人案或再審 “兇手”無作案時間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6-14 10:14:00

律師稱,從案卷的材料來看,許金龍案屬於明顯的冤錯案,幾位嫌疑人均沒有作案時間。還有證據顯示,案件關鍵證人當年所作的收購贓物金戒指的證言不屬實。

福建省莆田市,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的“兇手”們仍盼望著立案再審的轉機。盡管四人中一人已經刑滿釋放,其他三人已經服刑第21個年頭了。

6月12日,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吳迎成、張雪峰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順利閱卷。福建高院向代理律師提供了本案之前全部的案卷材料,並提供了福建省檢察院為複查此案收集調查的對被告人有利的證據。

此案要追溯到1994年1月,當時福建莆田的一位66歲老者在家中被殺,隨後,許金龍、張美來、許玉森、蔡金森等4人涉嫌作案被捕。

1995年6月5日,莆田中院做出一審判決,以搶劫罪判處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死刑,而蔡金森因為在案中所起危害較小(帶路、望風及按住被害人腳),且坦白交待,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福建高院於1999年4月4日作出二審判決,將許金龍、許玉森和張美來改判為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改判理由語焉不詳:“考慮到案子的具體情況,四人尚不屬於死刑立即執行之犯罪分子”。

雖然兩級法院均作出有罪重判,但許金龍等四名嫌疑人始終聲稱遭到刑訊逼供,並從此與家人走上了申訴之路。

2014年3月,“兇手”和家人們的多年申訴迎來一絲轉機: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仍然在對此案進行立案審查。

代理律師向本報記者表示,福建省檢察院對許金龍案作了大量的調查工作,相當多的證人作證稱許金龍等人案發當晚不在現場。還有證據顯示,作為案件關鍵證人的陳國太當年所作的收購贓物金戒指的證言不屬實,並非其本人所作。

律師稱,從案卷的材料來看,許金龍案屬於明顯的冤錯案,因為幾位嫌疑人均沒有作案時間。認定四人有罪的主要證據是口供,且當時的現場勘驗過於簡單,僅提取到一雙跟許玉森的鞋型號相同的鞋印,此外再無其他勘驗證據。而即使是這個鞋印,莆田警方當時的鑒定也是跟許玉森的鞋沒有相同特征。但莆田警方仍認為是許玉森留下的鞋印,稱許玉森的鞋在案發後又穿了兩個月,所以磨損較大。基於上述理由,代理律師們呼籲,希望福建高院盡快啟動本案再審。

以媒體的公開報道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已經糾正的重大冤假錯案中,大多數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糾正的。且大多數是因為“證據不足”,根據“疑案從無”原則被宣判無罪。

對此,有法學學者認為,人民法院糾正“證據不足型”冤假錯案,說明其在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無罪推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等理念方面已有重大轉變。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78

檢測廠宜特,21年累計客戶是同業三倍 它愛「找碴」卻讓百年大廠開心求婚



2015-09-21  TCW

宜特專注電子檢測,站穩亞洲的可靠度驗證市場,萬名客戶織起的綿密生意網,成為外商眼中最值錢的嫁妝。

一家年營收不到新台幣十九億元的檢測廠,為什麼讓有九十年歷史、營收逾九百億,全歐洲最大的德國汽車電子檢測廠《請見小辭典》DCba讓利娶親?

九月十日,電子檢測廠宜特科技公布八月營收,創歷史新高,雖僅有約一億九千萬元,卻仍讓市場厭到意外。

意外,來自於今年七月起,宜特和DCkra正武結親,將旗下兩家子公司一00%和五一%的股權售予DCkra一原先宜特推估,每月將減少約一。%到一五%的營收,沒想到近兩個月,營收卻未降低,反而持續成長。

參與整起合資案的元大證券投資銀行業務部副總經理郭烽祥表示,過往DCkra通常都直接購併標的,這次是在亞洲遍尋一圈後,仍找不到比宜特更合適的對象,才願意讓利,合資成立公司。看重的,是宜特長期在亞洲培養起的客戶群,以及在可靠度驗證業務上的核心能耐。

成立二十一年的宜特,是全亞洲最大的可靠度與故障分析實驗室,其生存利基,是一塊對晶圓代工廠、封測廠或組裝代工廠西言缺乏經濟規模,且需要有第三方公正單位執行業務的藍海市場。

但二十多年來,投入驗證這塊藍海市場的並不只宜特一家。論營收與獲利,它不如專攻電信訊號測試的耕興;論技術難度,則比不上專注於材料分析的閎康。為什麼DCkra卻只對宜特情有獨鍾?

協助「找病因」檢測後,還提供客戶諮詢答案,是它能為客戶多做一步的能力。

一般而言,可靠度驗證只需要依客戶需求,將產品反覆測試,例如在極高溫或極低溫環境下觀察產品的變化,或反覆敲打、摔落產品等,最後告知客戶結果是「通過」或「不通過」。

但宜特因長年累積的委託案量夠多,客戶基數夠大,看過IC晶片或電子零組件各式的設計缺陷,形同累積起一座「科技業偵錯資料庫」,除了告知客戶是否通過可靠度驗證,更進而有能力,回饋問題的解決方向供客戶參考,無形中比別人多提供了「咨詢」這項服務。

宜特科技董事長余維斌透,創立二十一年來,宜特累計超過一萬個客戶,數量至少是同業的二倍到三倍,單一客戶從未占營收超過五%。

宜特為客戶多做一步,最明顯的例子,是約十年前,全球因為考量環保因素,推動無鉛製程。

宜特科技業務副總經理鄭俊彥回憶,當時,各電子零組件廠都是第一次導入無鉛製程,材料更換後,會改變焊接的熔點溫度、零組件與電路板連結的強度等,「做完 測試之後,功能看起來沒問題,但其實切開IC來看,裡面是內傷的,都有細微裂痕,它還會運作,但可能再跑一陣子就掛了。」許多規模較小的公司,根本沒有能 力找出問題根源,不知道究竟是IC晶片、電路板還是焊料等環節出了問題。

而宜特因為已經接了許多大公司的案子,知道轉換成無鉛製程後,通

常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因此可以幫這些規模較小的客戶,做完整的生產流程診斷,抓出「病因」,「不解決問題,他們根本沒辦法量產,出不了貨。」鄭俊彥表示。

但要培養這個「多做一步」的能力,得付出代價。

比起閎康,過往只要服務好一個大客戶,就能穩固全年約四分之一的營收,宜特目前每年固定來往的客戶高達六干多個,雖分散風險,但得付出更多業務人力與營運成本。

比起耕興,主攻電信訊號測試,因而能搭上前五年的智慧型手機商機,營收與獲利呈爆發性成長。

宜特前五年的成長步伐則相對較緩,甚至曾出現單季虧損的情況。

大廠牽線切入新領域可望打進德國汽車供應鏈

不過,正因為宜特長期固守消費性IC、電子零組件的可靠度測試領域,而且培養出上萬名客戶的綿密生意網絡,讓近年亟欲進軍亞洲市場的DCkra 看中。

因此,當耕興可能因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面臨成長性受限:閎康因半導體廠製程越先進,保密需求越高,而減少委外第三方檢測廠。

宜特搭上了DCkra,卻是切入汽車電子這個正起飛的領域,而且有機會打入德國所有汽車原廠的供應鏈,未來營運充滿想像。

宜特讓大家看見,即使守的,是不在浪頭上的小池塘,只要把井打深,將自己作業過程中累積的知識,轉化為替客戶多做一步的服務,便能建立起連歐洲大廠都願意跨洋娶親,不可取代的價值。

宜特

成立:1994年

董事長:余維斌(圖中)

主要產品:電子檢測

成績單:2014年

營收18.4億元

地位:亞洲最大可靠度與故障分析實驗室

電子檢測廠

客戶主要有IC晶片、電子零組件廠等

零組件或產品在量產與出廠前,進行可靠度驗證,或規格測試

產品出廠發生問題後,進行故障分析,釐清「病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1

環保部通報21件上半年典型環境違法案件 3例涉環監數據造假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02/950937.html

環境保護部日前通報了21件2015年上半年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其中涉及偷排偷放11件、超標排放15件、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3件,部分案件涉及2個以上違法行為。

__.thumb_head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記者楊維漢)環境保護部日前通報了21件2015年上半年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其中涉及偷排偷放11件、超標排放15件、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3件,部分案件涉及2個以上違法行為。

通報顯示,涉及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的3家企業分別是:

——北京市通州區漷縣汙水處理廠。現場暗查時,該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未從出水口取樣,而取自於外置的兩個盛水塑料桶;在線監測數據、上傳數據與手工取樣監測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在線監測數據造假,超標排放汙染物。

當地環保部門對其罰款160萬元。

——江蘇省泗洪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總排口氨氮在線監測系統數值設置上限為5.00mg/L,在線監測設備數據弄虛作假;出水紫外消毒設施未正常運行;部分汙泥廠區露天堆放晾曬,“三防”措施不到位。

泗洪縣環保局對該公司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5萬元,並責令限期整改到位。

——海南盈濤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排汙口超標排放汙染物,監測結果顯示COD(即“化學需氧量”,以下同)超標1.73倍,氨氮超標4.25倍;該廠出水監督性監測結果表明其出水總磷長期超標1倍以上。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排放口取樣監測結果表明汙水超標排放,但在線數據顯示COD、氨氮濃度分別為24.7mg/L、3.58mg/L;汙染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

海南省澄邁縣環保局對企業罰款4.3396萬元,並責令限期整改。

據了解,被通報的21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中,有的企業被勒令停產,有的企業被立案處罰進入按日計罰程序,有的企業環保責任人、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公安機關偵辦。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說,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各級環保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 陳旭
  • 楊維漢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5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646.html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1-03 17:04:00

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 UNFCCC)所發布的報告統計了截止2015年10月1日,146個國家的氣候目標的整體影響。

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認為:“我們預測這146個國家自主貢獻能使全球升溫到2100年控制在2.7攝氏度,雖然這仍不夠,但是已經比各國沒有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時,我們預測的升溫4度、5度或者更高要好得多了。”

不過,氣候變化談判長期以來對於總體控溫都有“確保實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因而,此次操盤談判的主辦方法國也希望,在11月8日-10日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再次放手一搏,其關鍵點就在於對如何處理長期減排目標達成共識,以目前看來,中法都支持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與此同時,要制定具有雄心的長期減排目標,也相應的應為發展中國家有力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提供強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法國財長薩班在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同中國商談了,最為困難的也就是資金問題。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法國又將如何解開氣候變化談判中的這一個死結呢?

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此次UNFCCC的報告,涵蓋了146個UNFCCC締約方的119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包括歐盟了代表28個國家),這其中包括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排放了86%的全球溫室氣體,幾乎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國際減排條約——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的四倍。

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國家自主貢獻將使全球人均排放量到2025年減少8%,到2030年減少9%。除了人均排放,該UNFCCC報告還顯示,由於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預計2010-2030年的排放增長相比1990-2010年將減少約三分之一,與前國家自主貢獻情景相比,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將幫助全球減排40億噸二氧化碳。

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長、聯合國第二十一屆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對此表示,“這份報告顯示,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可改變局面,使我們避開最糟糕的狀況出現,即全球升溫4至5攝氏度,或者更高。”

根據該報告顯示,國家自主貢獻意味著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大幅放緩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各國仍然有可能到2030年保持溫升低於2度。

法比尤斯也認為,為本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需要我們在未來時間內加倍努力。

為此,在11月8日至10日,法比尤斯將在巴黎主持召開氣候大會預備會議,屆時將匯聚近80位部長就協議的所有重大內容進行討論。

而通往“2度”願景的密鑰又在何處呢? 實際上這將有賴於在繼續實施的目標和長期目標這些核心問題上取得進展。各國及地區目前計劃采取的行動力度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全球變暖。

要想使本世紀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各國在2025年或2030年後的行動力度應進一步加強。法比尤斯也表示,有些評估顯示本世紀末全球升溫會在2.7-3攝氏度。這更說明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項協議、制定一些規則、定期複審提高國家自主國家貢獻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就是在巴黎協議之後,定期對目前各國的自主國家貢獻目標進行更新和複審。

在11月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所達成的《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法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並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同時,中法雙方還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於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並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並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老生重彈的資金問題

不過,要達成一份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議,又要如何解決最關鍵的資金問題呢?

發達國家繼續選擇集體緘默。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在剛剛結束的波恩談判中,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對於2020年之前以及之後,應如何落實資金,以及資金主體也繼續發生爭執。

首先,在綠色氣候基金註資問題上,發達國家不想確定每年的具體註資數字,且註資主題也不一定是公共部門,也可來自私營部門,發達國家還認為,註資不需要完全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可以承擔提供資金的義務。

發展中國家代表在談判中對此尤其憤怒,並提出,發達國家必須在2020年實現每年對綠色氣候基金註資1000億美元的承諾,同時在這一基礎之上,要定期提高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規模,且出資主體需要是公共部門。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草案文本中,可以清晰的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兩方面的意見相左。例如在第六條融資方面,在如何出資的第八小節,整個談判文本都被括號覆蓋。在談判中,括號越多意味著共識越少,留給未來談判的任務也就越重。

10月31日,在北京結束的“基礎四國”第21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巴西、印度、南非也再次一致要求,發達國家應盡快落實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並在2020年後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法國承諾,到2020年將每年現有30億歐元資金支持提高到50億歐元以上。中國則重申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8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646.html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1-03 17:04:00

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 UNFCCC)所發布的報告統計了截止2015年10月1日,146個國家的氣候目標的整體影響。

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認為:“我們預測這146個國家自主貢獻能使全球升溫到2100年控制在2.7攝氏度,雖然這仍不夠,但是已經比各國沒有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時,我們預測的升溫4度、5度或者更高要好得多了。”

不過,氣候變化談判長期以來對於總體控溫都有“確保實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因而,此次操盤談判的主辦方法國也希望,在11月8日-10日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再次放手一搏,其關鍵點就在於對如何處理長期減排目標達成共識,以目前看來,中法都支持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與此同時,要制定具有雄心的長期減排目標,也相應的應為發展中國家有力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提供強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法國財長薩班在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同中國商談了,最為困難的也就是資金問題。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法國又將如何解開氣候變化談判中的這一個死結呢?

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此次UNFCCC的報告,涵蓋了146個UNFCCC締約方的119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包括歐盟了代表28個國家),這其中包括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排放了86%的全球溫室氣體,幾乎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國際減排條約——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的四倍。

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國家自主貢獻將使全球人均排放量到2025年減少8%,到2030年減少9%。除了人均排放,該UNFCCC報告還顯示,由於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預計2010-2030年的排放增長相比1990-2010年將減少約三分之一,與前國家自主貢獻情景相比,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將幫助全球減排40億噸二氧化碳。

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長、聯合國第二十一屆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對此表示,“這份報告顯示,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可改變局面,使我們避開最糟糕的狀況出現,即全球升溫4至5攝氏度,或者更高。”

根據該報告顯示,國家自主貢獻意味著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大幅放緩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各國仍然有可能到2030年保持溫升低於2度。

法比尤斯也認為,為本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需要我們在未來時間內加倍努力。

為此,在11月8日至10日,法比尤斯將在巴黎主持召開氣候大會預備會議,屆時將匯聚近80位部長就協議的所有重大內容進行討論。

而通往“2度”願景的密鑰又在何處呢? 實際上這將有賴於在繼續實施的目標和長期目標這些核心問題上取得進展。各國及地區目前計劃采取的行動力度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全球變暖。

要想使本世紀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各國在2025年或2030年後的行動力度應進一步加強。法比尤斯也表示,有些評估顯示本世紀末全球升溫會在2.7-3攝氏度。這更說明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項協議、制定一些規則、定期複審提高國家自主國家貢獻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就是在巴黎協議之後,定期對目前各國的自主國家貢獻目標進行更新和複審。

在11月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所達成的《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法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並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同時,中法雙方還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於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並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並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老生重彈的資金問題

不過,要達成一份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議,又要如何解決最關鍵的資金問題呢?

發達國家繼續選擇集體緘默。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在剛剛結束的波恩談判中,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對於2020年之前以及之後,應如何落實資金,以及資金主體也繼續發生爭執。

首先,在綠色氣候基金註資問題上,發達國家不想確定每年的具體註資數字,且註資主題也不一定是公共部門,也可來自私營部門,發達國家還認為,註資不需要完全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可以承擔提供資金的義務。

發展中國家代表在談判中對此尤其憤怒,並提出,發達國家必須在2020年實現每年對綠色氣候基金註資1000億美元的承諾,同時在這一基礎之上,要定期提高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規模,且出資主體需要是公共部門。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草案文本中,可以清晰的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兩方面的意見相左。例如在第六條融資方面,在如何出資的第八小節,整個談判文本都被括號覆蓋。在談判中,括號越多意味著共識越少,留給未來談判的任務也就越重。

10月31日,在北京結束的“基礎四國”第21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巴西、印度、南非也再次一致要求,發達國家應盡快落實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並在2020年後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法國承諾,到2020年將每年現有30億歐元資金支持提高到50億歐元以上。中國則重申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9

COP21:將成立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披露工作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558.html

COP21:將成立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披露工作組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2-06 10:39:00

該工作組將分析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責任和轉型風險以及有效金融披露的構成因素。 同時,將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11月提出的方案再提出一套建議,促進持續、可比、可靠、清晰和高效的與氣候有關的披露。

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宣布,將成立與氣候有關的金融風險披露工作組。

據悉,該工作組由業界主導,由聯合國秘書長城市和氣候變化問題特使、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擔任主席。與氣候有關的金融披露工作組將為企業提供自願、持續連貫的與氣候有關的金融風險披露,向借貸和保險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提供信息。

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COP21上表示,“金融穩定理事會要求與氣候有關的金融披露工作組提供持續連貫的企業披露,幫助金融市場參與方了解與氣候有關的風險。獲取高質量的金融信息將幫助市場參與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並更好地管理可能會與日俱增的風險。”

該工作組將分析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責任和轉型風險以及有效金融披露的構成因素。 同時,將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11月提出的方案再提出一套建議,促進持續、可比、可靠、清晰和高效的與氣候有關的披露。現有的與氣候或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各種披露項目表明,公司和利益相關方必須就有效披露的特點和良好實踐案例達成共識。為此,由業界主導的工作組將考慮其他團體與有效披露相關的工作。

布隆伯格則表示:“業界和投資者必須了解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然而目前這些風險的透明度並不高。”

“雖然商界和金融界已通過技術創新和清潔能源投資在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工作組將提升透明度從而加快推動上述活動的開展。這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使經濟體更加穩定、更具韌性。”布隆伯格表示。

據悉,工作組將分兩個階段開展工作。第一階段,工作組由10人左右構成,確定工作範圍和高級目標。預計第一階段工作將於2016年3月底完成。

第二階段,工作組將增加到30人,重點是適時針對自願披露原則和先進實踐提出具體建議,目標是在2016年底完成工作。同時,工作組還將開展公眾工作。

金融穩定工作組於2012年成立了強化信息披露工作組(EDTF),該工作組由業界主導,旨在為銀行提供金融風險披露建議。與氣候有關的金融披露工作組和強化信息披露工作組結構相似,均包含負責制定和執行公司風險披露的資深技術專家和風險分析師。工作組成員由來自金融穩定理事會成員單位的各國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私營部門代表組成。工作組成員名單和職權範圍將於12月晚些時候公布。金融穩定理事會將在網站定期發布工作組最新工作進展。

2015年4月,G20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會議要求金融穩定理事會“召集公共和私營部門參與者評議金融領域如何考慮氣候有關問題”。G20領導人在2015年11月發表《安塔利亞峰會公報》,要求金融穩定理事會繼續與公共和私營部門參與者就該問題進行合作。

目前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擔任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該委員會的秘書處設於瑞士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71

COP21最後24小時:真正的談判終於開始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241.html

COP21最後24小時:真正的談判終於開始了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2-11 10:37:00

據最新統計,12月10日的27頁新協議草案文本中,其括號中內容已經削減至32項,各類多重選項也下降為11個,不過該份協議中,包括在力度等方面的表述仍然沒有得到強化。

巴黎時間12月10日晚九點半,巴黎氣候變化談判出現新協議草案文本第二版,總長度27頁。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氣候項目全球氣候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認為,“目前清晰的是,真正的談判終於開始了。在不少問題上都出現了細心平衡的文本。不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各國談判代表需要以建設性的態度進行工作,確保文本可以在保證雄心和平衡的路徑上前進。”

力度仍然乏力

據最新統計,12月10日的27頁新協議草案文本中,其括號中內容已經削減至32項,各類多重選項也下降為11個,不過該份協議中,包括在力度等方面的表述仍然沒有得到強化。

在基於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條件之下,基於平等原則和在科學指導原則下,目標是本世紀後半期實現溫室氣體排放中和。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在巴黎現場負責人埃斯普(Tasneem Essop)表示,目前的談判文本已經包括了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之下的目標,並提到了1.5攝氏度的限制,這是一個令人倍感鼓舞的積極信號,因為這預示了更強的減排想法。

然而,各國必須指出他們要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埃斯普表示。

某國際環保組織全球氣候政策總監馬丁·凱撒(Martin Kaiser)表示,“現在我們看到的仍然算不上是一份好的協議草案文本。”

“巴黎氣候談判開始至今已過11天,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目前各國提交的碳排放目標遠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更不用說1.5攝氏度,而這一點在這份草案文本中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凱撒表示,“草案文本在力度方面仍然乏力。”

與此同時,文本中還出現了‘溫室氣體排放中和’這一新詞。

“這是一個概念模糊的詞,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清晰無疑的表述,能夠指引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全面轉型。”凱撒表示。

沖刺最後文本

目前,巴黎時間已經進入深夜,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知,各國談判代表在討論案文之後,在巴黎時間淩晨兩點可能會繼續召開會議,巴黎談判也進入最後的沖刺通宵時間,而有消息稱,不排除將談判時間將延時進入周六。

此前,在第二周由於出現了“雄心壯誌聯盟”,而導致對於全球目標的重新討論,該聯盟希望將全球升溫目標控制在1.5度或1.5度之下寫入文本,這議題的突然出現打亂了談判進展。

這一“雄心壯誌聯盟”涵蓋了79個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還有美國和所有歐盟成員國。目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進行談判的有195個國家。

該“聯盟”重點關註四個重要議題:第一,希望巴黎協議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第二,在全球變暖問題上,設置同科學意見相一致的明確長期目標;第三,引入審查機制,每五年一次審查國家排放承諾;第四,創建統一跟蹤核查系統,追蹤各國達到其減排目標的進程。

在控制升溫1.5度這一方面,在場中方資深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這樣的談判方式不嚴肅,此前的各經濟學測算都基於2攝氏度,而各國都沒有對1.5攝氏度所帶來的影響或需要的適應、減排資金進行測算。

目前美國表示支持該聯盟。當地時間周四,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法國總統奧朗德通話,並對目前的氣候變化談判進程交換了意見。白宮在發布的聲明中稱,“奧巴馬總統與奧朗德總統總對目前進程進行了審議,同時強調了他們在合作並達成一個雄心勃勃且持久的氣候變化協議的堅定承諾。”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11

糾正冤假錯案又一例?福建莆田殺人案21年後將再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391.html

糾正冤假錯案又一例?福建莆田殺人案21年後將再審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12-16 13:49:00

福建省莆田市,一樁21年前發生的入室搶劫殺人案的“兇手”和家屬們終於盼來了立案再審的通知。目前,四名被告中一人已經刑滿釋放,其他三人已經服刑第21個年頭了。

福建省莆田市,一樁21年前發生的入室搶劫殺人案的“兇手”和家屬們終於盼來了立案再審的通知。目前,四名被告中一人已經刑滿釋放,其他三人已經服刑第21個年頭了。

12月16日,記者獲悉,福建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對許玉森、許金龍、張美來、蔡金森搶劫一案啟動再審程序。被告人家屬已經收到了《再審決定書》,代理律師也接到了福建高院的通知。

“按照刑訴法規定,此案再審將在三個月內完結,樂觀估計,三人春節有望回家團圓了。”此案代理律師之一、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家屬這麽多年不斷申訴很不容易,同時也感謝福建高院和福建省檢察院認真辦案的態度。”

福建高院發布的《再審決定書》稱:福建省人民檢察院2014年2月24日作出閩檢再建(2014)1號再審檢察建議書,認為“原判認定蔡金森、許玉森、許金龍、張美來共同搶劫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建議福建高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予以再審。

福建高院認為,再審檢察建議及申訴人許金森、許金龍、張美來、蔡金森的申訴理由,符合重新審判的條件。決定本案由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

此案要追溯到1994年1月,當時福建莆田的一位66歲老者在家中被殺,隨後,許金龍、張美來、許玉森、蔡金森等4人涉嫌作案被捕。

1995年6月5日,莆田中院做出一審判決,以搶劫罪判處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死刑,而蔡金森因為在案中所起危害較小(帶路、望風及按住被害人腳),且坦白交待,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福建高院於1999年4月4日作出二審判決,將許金龍、許玉森和張美來改判為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改判理由語焉不詳:“考慮到案子的具體情況,四人尚不屬於死刑立即執行之犯罪分子”。

雖然兩級法院均作出有罪重判,但許金龍等四名嫌疑人始終聲稱遭到刑訊逼供,並從此與家人走上了申訴之路。

2014年3月,“兇手”和家人們的多年申訴迎來一絲轉機: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

2015年6月12日,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吳迎成、張雪峰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順利閱卷。福建高院向代理律師提供了本案之前全部的案卷材料,並提供了福建省檢察院為複查此案收集調查的對被告人有利的證據。

21年前福建莆田殺人案或再審 “兇手”無作案時間 >>>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